时间:2023-08-29 16:4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口碑和社会形象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不对网络舆情进行慎重处理,将会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本文将论述国有煤炭企业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网络舆情 管理策略
一、网络舆情概述
煤炭企业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不仅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也要履行经济、政治责任。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是一种公共信息的载体,互联网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网络舆情危机。当期,网络舆论复杂多变,热点话题层出不穷,网民舆论空前活跃,大家在网络上可以抒感表达意愿。互联网已经逐渐变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风向标。
舆情指的是人民群众对组织、个体以及社会现象所表达出的态度、意见和情绪,会影响到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网络舆情也应运而生,这比其他的舆情更容易获取,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高。人们普遍关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说煤炭开采作为高危职业,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甚至引发重大伤亡,这会在社会中引发极大的反响。而把握舆论导向,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减少对企业形象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了国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
二、国有煤炭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煤炭企业在网络舆情管理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门建设了舆情管理部门,组建了舆情管理团队,但是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快速反应,处理措施不当,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发生上述现象可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首先,网络舆情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信息交流不畅,遇到问题时往往将问题上报,等待领导批示,耽误了问题的处理时间;其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不具备分析预判的能力,在发生问题时不知所措,采取的方式方法不是十分的恰当,许多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手段来处理问题;再次,互联网上的社交平台众多,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会很快的扩散出去,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比其他舆情更加难以防控,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也增加了难度;最后,尚未建立网络舆情诉求机制,不能很好的把握群众的真实需求,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负面情绪也会随之产生。
三、网络舆情管理提升策略
(一)制定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煤炭企业制定完善的舆情监督管理制度,将网络舆情的管理效果与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并加强各个部门的统筹协调,使部门之间能够协同作业,确保岗位职责的落实到位。同时,还要加大教育力度,使全体员工树立良好的情意识,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网络舆情,规范自身言行,减少与新闻媒体的冲突,避免社会不良问题的发生。
(二)组建高水平的舆情管理团队
网络舆情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只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才能准确捕捉网络舆情信息,制定的处理对策也会更有针对性。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将企业中的优秀员工调任到网络舆情管理的岗位上,全面提高舆情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给予其合适的薪酬,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在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三)转变工作方式
应注重工作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工作人员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提高文字驾驭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的重大舆情,要及时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正面引导舆论。还要在内部建立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网上留言板等平台机制,鼓励员工大胆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畅通民意诉求,促使潜在状态的舆情显现出来,以便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四)健全外联网络
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渠道,密切联系,打造第三方话语平台。加强与各级新闻主管部门沟通联络,主动汇报行业、企业新闻宣传和舆情信息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新闻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力度,建立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关系。聘请一批善于政策研究、兼具社会影响力的业内外人士为特约研究员和特约信息员,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和特殊舆情研判,增强话语权。
四、结语
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与煤炭企业的效益息息相关,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创新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以便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避免破坏企业形象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在群众心中留下可靠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一、大学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总结出大学网络舆情具有的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一定的群体性,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三是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四是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五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六是具有一定的表层性。
二、网络舆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给社会、各领域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才能对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现代教育制度下,网络舆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网络舆情具备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带来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90后,他们经常使用手机短信、博客、微信等来抒发自己的心情、感慨和体会等,使得网络上出现很多粘贴复制后的模式化心情、心得和观点等[1]。通过上述方式来使用网络,学生会形成肆无忌惮使用网络的心理,从而形成消极、不健康的网络舆情,使较多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受到严重影响,严重的还会出现打架、行窃、逃课等不良行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影响。
(二)网络舆情的实效性、交互性带来的影响现展中,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人们接收各种新闻的速度也变得非常快,尤其是在各种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网络舆情的实效性、交互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三)网络舆情的多样化、表层性带来的影响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网络舆情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刻、快速地反映,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多样化和表层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各种看法,并对某个事件进行讨论,但不是所有的观点和看法都是正确的,这使得较多学生的思想受到前期评论者的影响[2]。
三、基于网络舆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策略
(一)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政治方向引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同时,也带来较多的不良影响,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识,提升思想政治高度,注重各种方针政策的有效落实,才能在充分利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占领网络舆情的信息阵地,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需求,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
(二)针对大局、注重网络舆情协调性不断提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舆情有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和服务作用,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等,从而在接触、学习各种不同思想的时候,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来看,针对大局,必须注重网络舆情协调性不断提高,才能通过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各种情况,从而为学校制定各种管理机制、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实施各种教学方针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例如在对网络舆情进行密切关注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有过激行为、讨论话题过于敏感等,则可以及时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最终将网络舆情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
(三)追求时速、注重网络舆情及时性不断提高在各种网络舆情出现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心理预期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想要的答案或公众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他们就会主动寻找其他的解释。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必须追求时速,注重网络舆情及时性不断提高,才能对各种危机进行有效干扰,最终降低不良舆情带来的影响,尽可能控制其造成的损失[3]。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大学校应根据本校的网络使用情况,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措施,才能在危机情况发生时及时公布真实信息,给予比较权威的解释,从而防止各种不良信息、谣言的迅速传播,使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得到缓解,最终发挥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
(四)加强互动、注重网络舆情实效性不断提高现代教育制度下,网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不断开展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发表各种意见,并对学校的各种事件进行评论,是学校获取有效建议的重要阵地。因此,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必须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注重网络舆情实效性不断提高,才能真正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合理配置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迅速转变[4]。在大学教育中,网络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载体,可以实现一对一教学、远程互动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从而快速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五)完善制度、注重网络舆情预见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在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时,必须有效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并注重注重网络舆情预见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才能在收集、整理和关注各种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言行举止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预测网络舆情给学生思想、行为等带来的影响,不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注重先进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不断运用各种科技,才能有效提高网络舆情安全性,真正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需求,最终不断提高大学网络舆情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5]。例如在校园BBS上出来的各种信息,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监控,如果出现偏激言论、不实信息等情况,必须及时屏蔽和制止,才能实现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控制,从而推动校园网络舆情健康、积极地发展。
四、结束语
关键词:网络舆情;应对策略;探讨
网络舆情就是现阶段的网络传播中,媒体大众和民众网友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对当下社会热点话题和公众关注的事件进行谈论、评论、发表观点和看法的一种现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越来越成为民众表达意见、发表不满、传递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控制是确保社会稳定和民众心态阳光、健康的一种必要策略和手段。应对网络舆情应该从根源上严格筛选信息的健康程度和可传播性,对于已经造成一定影响的网络舆情要通过相应的方式应对、控制。
一、目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载体
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主要受到网民数量、参与人数等因素的影响。截止到2016年的统计数据,在我国,上网网民的总数已经达到了7.1亿,手机网民总数已经高达6.56亿。这在我国15岁到60岁的成年人9.4亿的人口比重中,网民数量的比例高达76%。由此可见我国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广泛程度。通过网络、手机网络S时随地的观看消息、关注社会热点、发表言论、已经成为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知名的新浪博客、百度贴吧、各大论坛等都在极力助推网络评论版块的发展,各种软件的手机客户端和微信、QQ也成为传播舆论的主要途径。
二、网络舆情的分类和营销
(一)社会事件和公众现象导致的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虽然是在网络上传播的一种言论,但是所谈论的话题往往是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和流行趋势。网络舆论是有针对性的针对某一社会状况和民众事件引发的大规模的谈论和思想导向。就目前网络舆情的统计分析,我国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有社会养老、薪酬保障、公共医疗等。的网络舆情主要也是反应了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有关政策策略。
(二)小道消息及虚假消息导致的负面舆情
由于社会舆情能够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应和民众聚集度,有些社会事件造成的大规模网络舆情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网络舆情造成的大规模的社会言论从中谋取不法利润。他们借助我国现阶段网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状,钻空子、走偏锋,故意、蓄意捏造虚假消息和负面报道,有些甚至存在欺诈、勒索等犯罪事实,造成民众大规模的社会反响和反对浪潮。使网络环境形成了非常不健康、不文明的状态。
(三)真人真事与社会道德弘扬的正面舆情
除了负面、恶劣的网络舆情,还存在很多正面、积极的网络舆情。网络虽然更大比例是宣泄、、抒发不满、宣泄情绪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弘扬正能量、倡导社会善举的优良土壤。近年来,很多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乐于救人、见义勇为、绿色通道等好人好事也大量在网络中转帖、流传,大量的正面舆情不断跟帖、跟赞。网络舆情同时也宣传了很多正义、善良的新闻事件,在社会中也形成了效仿和认可的局面。
三、针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
(一)构筑大数据网络
要想更全面、更系统的控制网络舆情,就需要构筑大数据网络平台。目前我国网络舆情是把整个网络体系分散成一个一个的单元进行监管和控制,单元型的网络舆情监控在可控范围内能够发挥其实时控制的作用,但是由于单元型的网络监管只是局部的管控,单元和单元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隙”,在“各自为政”的单元区域网络监控的状态下,很多边缘性网络舆论言论就容易蔓延、滋生。全局性的网络监控就越来越凸显出不健全和不到位,单元型的网络控制互相之间的沟通、协调大都不到位。而且各个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档次和操作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构成了信息互联的巨大阻碍。因此,构筑大数据网络成为了必然要求。只有把单元区域的网络监管统一起来,才能够从全局上把握和掌控舆论的正面性和阳光性。有了大数据的互联互通,才能够实现数据库的完整共享并实现实时数据沟通。
(二)构建专业舆情应对体系
构建网络舆情应对体系首先应该升级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不良社会效应的网络舆情很多都是从源头开始没有监管到位。由于网络大数据的信息量和数据量不断增长,信息传递的方式方法又呈现多样化、偏门化趋势,这样给舆情监管带来非常大的工作困难。怎样通过舆情监管把舆情信息有效、正确的筛选是初步选择。一般来说,目前我国舆情监管系统存在筛选不到位,新型信息数据录入不到位,信息抓取有疏漏,人工化、原始化严重,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状况。但是面对一日万里的信息大爆发,现阶段的舆情监控水平完全不能跟上信息发展的速度。所以造成了很多负面舆情、不利言论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才大量进行删减、屏蔽。这样的舆情效率工作低下,不利于后期舆情应对和妥善处理。
(三)完善网络舆情法律法规,落实新闻发言人体制
要想强化网络舆情应对体系,还要落实新闻发言人体制。只有落实了网络舆情传播的首问责任,追究到源头,实名认证,有据可查,可以追朔源头,依靠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对蓄意传播具有恶劣影响的网络言论的不法人士依法惩罚。能够从源头就对新闻和言论的人产生一定的威慑力和约束力,每个网络言论传播人员对所传播的内容负责,从而实现舆情言论的良好控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是随着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的高速运行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社会舆论问题,它是通过虚拟平台传递现实状况的一种体现。政府各个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从设备上、人员上和法律制度上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网络舆情监管力度,从而实现网络舆情的正确应对。
参考文献:
[1]崔智慧.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分析及引导策略[J],青年记者(中旬刊),2015,02(02):70-71.
用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党建工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在党建工作创新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做好党建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我们要积极打造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在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打造平台的网络体系。网络的运用,使党的工作运行大幅提速。为此要加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体系建设,本着高起点、求实效原则,拟定规划,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向前推进。根据党建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传真和沟通、报告和审批、函询和督办功能,不断完善网络党建工作平台体系,增加网站的访问量,提高网站党建平台的影响力。
培养打造平台的新型人才。要加快网络党建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党建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加速党员干部网络知识的普及,提高操作计算机、使用网络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网络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网络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党建网络能力。
健全打造平台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管理制度,确保党建网络工作平台的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网络党建工作平台信息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职责,强化各层各级工作人员的网络党建信息管理责任。其次要建立健全网络平台信息管理制度、党建信息输入更新制度、审查制度、分类制度、保密制度、安全等级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使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再次是要建立健全党建网络责任追究制度,对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出现严重政治错误,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部门和信息工作人员的责任。总之,要象管理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一样,加大对网络党建工作平台的采集、编辑、上传以及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严肃网络党建平台工作纪律。
发挥打造平台的积极作用。一是发挥平台的管理作用。随着党员队伍规模扩大,分布范围广,网络党建工作平台是一种比较理想和高效的管理工具。要充分发挥平台存档、查调、分析、评价功能,建设严密灵活的网络管理平台。二是发挥平台的宣传作用。围绕中心,做好网络宣传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高度关注网上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新闻宣传强势;建设丰富新颖的网络宣传平台。三是发挥平台的教育作用。网络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其共享学习内容的特点,能保证学习时间、效果的落实,建设共享互动的网络教育平台。四是发挥平台的生活作用。党内生活网络化,发挥平台干部党员之家、组织生活会、党建文化窗口、党内互动功能,建设温馨和谐的网络生活平台。五是发挥平台的民主作用。网络以其信息的共享,开辟了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为发展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提供了新的平台。要根据民主运行流程,开发和发挥网络党建工作平台的党务公开、民意收集、组织选举、公众监督功能,建设开放畅达的网络民主平台。
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党建工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党员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充分发挥网络党建工作平台作用。只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扎实推进,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就能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网络舆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所包含的信息越发的趋向多元化,高校学生成为了网络舆情的重要参与者之一。由于高校学生年龄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使得他们会对新的事物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注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刚刚成年的他们会有较强的成人意识,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使得他们的心理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成熟,因此也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于社会上一些热门的话题他们永远热衷于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舆论的影响,是自己所发表的言论变得偏激。所以,高校的思政教师必须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变化,在实施网络思政教育时对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做好有效的引导工作。
1.网络舆情虚拟性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大环境,人们在网络中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他们享有等同的话语权,因此成为了高校学生热衷于发表言论的一个平台。同时,由于在网络中可以隐匿真实姓名,使得一些人可以隐藏在虚拟名称背后发表特立独行观点甚至是反大众、反权威观点并且获得情感上的,因此,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社会热点以及国家时政等说三道四的平台。同时,高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性,使得他们对学校的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反叛情绪,他们热衷于在虚拟的环境中挑战权威,享受这种挑战给他们带来的,并且由于受到一些网络上不良舆论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朝着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2.网络舆情极化效应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可以通过最为简单方式快速的聚集在同一个虚拟平台上,而人们在这一平台中的攀比形成了一种极化效应。简单来说,极化效应所反映的是人们内在需求的一种心理倾向,也是推动负面网络信息传播的助力,由很少一部分的人所发起,经过多数人的推波助澜,从而形成的一种网络舆情的极化倾向。而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模式和心理还不成熟,很可能会迷失在这一负面的网络舆情环境中,导致自己丧失原本的应有的判断能力,甚至会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改变自己原本所坚持的理念转而去支持与自己原本所坚持理念相左的言论。同时,由于受到这种负面极化效应的影响,也会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压力,使网络思政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出现明显力不从心的现象。
二、在网络舆情环境中实施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
1.抢占网络媒体中的新阵地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也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网络媒体成为了高校学生获得各类信息以及发表内心诉求的新途径。高校的思政课作为向学生传授指导思想以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行为意识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重要性,抢占网络媒体中的新阵地,在面对各类网络信息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对学生这一网络舆情的参与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及时的化解网络舆情可能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危机。同时,在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的同时还可以对这些网络舆情的平台进行合理的利用,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心灵和情感上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网络舆情给高校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2.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力度
高校的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最真实的一种反映,而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第一,高校的思政教育应当确立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教学目标,并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在教学中融入社会的热门话题,从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探讨;第二,建立思政教育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高校学生所热衷网络交流工具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下的热门话题,锻炼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3.在网络舆情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关键词】互联网+;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273-03
一、引言
近几年,独立学院在国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成长最快的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之一,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责任。校园宣传部门是学校的喉舌,负责将学校的方针政策等重要新闻传达给校内人员,为高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所以独立学院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校园宣传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宣传、推广学校教育的优质服务,为独立学院的办学效果、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舆论基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这就需要宣传部门强化“互联网+”的应用意识,建设现代化网络宣传,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
二、分析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应用载体
(一)校园宣传载体。独立学院的校园宣传载体主要有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台以及校园报刊、杂志等,这些宣传平台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对外宣传的有力手段。同时,这些宣传载体也见证着独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对提升校园传统文化、铭记校园历史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二)媒体宣传载体。与独立学院内部的校园宣传载体相比,媒体宣传载体归属为社会媒体,主要载体包括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这些社会媒体已经成为校园宣传的主流平台。在独立学院开展宣传工作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媒体宣传载体资源,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三)网络宣传载体。相对于之前的校园和媒体宣传载体而言,网络宣传载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校园宣传模式,例如微博、微信、手机日报等宣传载体,使校园宣传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能够有效实现实时传播,这不仅给高校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对宣传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其他宣传载体。宣传工作除了依靠有形载体以外,还可以依靠无形载体进行宣传,例如校园口碑等。学生和教师是学校的主要组成人员,如果每个学生和教师将学院的办学宗旨、教育业绩进行口头传播,就会形成一个移动的宣传广告,从某种程度来说,口碑宣传的效果不低于其他媒介。另外,独立学院还可以依据校园特色制定相关的宣传画册、吉祥公仔、LED显示屏等,以拍摄校园主体片为载体来传播校园品牌。
三、分析“互联网+”背景对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博新闻、微信、QQ空间、手机日报等网络媒介层出不穷,这些网络媒体的出现使独立学院的宣传内容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传播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够传播完整的校园信息,还能使传播速度更加快捷、直接,帮助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取校园信息,从而实现校园宣传工作的目的。
(二)劣势。在互联网宣传面前,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通过互联网技术,有些学生可能会将自己对学校的不满和意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到网络上,这些内容一旦被恶意传播,就会对学校造成严重的名誉危机,这也是互联网宣传的劣势所在。所以“互联网+”技术对于独立学院宣传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学校要合理利用网络宣传手段,同时也要正视网络媒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危机公关处理。
四、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互联网宣传意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宣传工作中,一方面提高了传播速度和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时过于消遣,更多地关注宣传载体而非信息内容,使学生无法专心投入到宣传工作中,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能够帮助宣传人员树立正确的宣传意识,认真负责地参与到宣传工作中,从而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宣传的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在传统的教育手段中,学生主要依靠校园广播、报刊报纸等介质接收信息,学校可以有效地控制信息内容,并且可以过滤掉垃圾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工作中的不断渗透,一些劣质信息开始出现,对独立学院师生的思想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能够使学校对宣传信息进行合理监督和管理,保障信息质量的健康传播。
(三)有利于提高宣传管理。在互联网宣传管理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从总体来看,网络宣传仍然处于缺乏管理阶段,所以急需运用法律、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快建设规范有序、依法监管的互联网宣传秩序,切实维护校园信息传播的安全。因此,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有助于学校提高宣传管理,建立互联网传播秩序,保证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解析“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了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中,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但是宣传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却普遍落后于学院的其他部门,例如教育、管理网络信息化,其落后原因主要是以下方面:
(一)网络知识结构落后。独立学院的宣传人员虽然具备较强的传播意识和丰富的宣传经验,但是对于互联网传播技术还不太熟悉,在使用一些现代化宣传媒介时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对微博、微信等网络载体不够重视,对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宣传工作缺乏动力和信心。另外,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手段仍然沿用传统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网络宣传的发展需求。
(二)宣传方式传统落后。长期以来,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运行模式缺乏活力和吸引力,宣传方式古老刻板。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部门还无法主动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形势,对宣传工作模式也没有进行改革和优化,传统陈旧的宣传思维仍然影响着宣传人员,导致宣传部门的网络建设迟迟得不到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互联网宣传组织的建立和创新。
(三)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独立学院“互联网+”的宣传工作是一项高投入的信息工程,需要一定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技术支撑,而这些技术设备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建成互联网宣传系统后,学校还要不断维护和管理互联网宣传系统,这也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运行保障。现阶段,独立学院对互联网宣传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网络宣传系统所需要的设备数量不能满足需求,信息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也就无法保证“互联网+”技术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得到顺利的应用和开展。
(四)缺乏宣传管理制度。目前,独立学院虽然在宣传管理方面有所创新,但是也仅仅立足于微博、微信、QQ聊天等网络应用,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宣传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生活不先进、沟通交流不及时、宣传手段不到位等,使互联网宣传技术的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独立学院对宣传人员的管理存在重大问题,造成宣传人员只注重宣传形式,而忽略了宣传工作的实质性。
(五)宣传工作形式单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宣传形式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信息内容无法深入吸收,导致校园信息无法得到快速传播。独立学院在宣传信息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但是仍然沿用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来表达信息,致使学生对信息内容缺乏兴趣。
六、解析“互联网+”背景下加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互联网宣传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其新的工作内涵,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交流方便快捷,成为校内宣传信息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当宣传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时,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消极、低俗的观点层出不穷,增加了师生辨别信息真伪的难度,使网络宣传工作遇到困难。因此,独立学院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加强网络宣传建设,坚持领域发展与技术应用同时进行,既要注意将宣传工作开展到“互联网+”中,还要注意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宣传工作的建设中。主动占领互联网宣传意识的阵地,切实把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弥补传统宣传方式的不足,为宣传组织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渠道,使“互联网+”成为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的一把有力武器。
(二)加大互联网资金投入。“互联网+”技术是一项巨大投入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投入足够资金才能够正常运行,这就需要独立学院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互联网资金投入机制,购置大量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以满足互联网宣传工作的设备需要,同时要完善互联网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使互联网宣传平台在建成后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另外,独立学院要安排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员定期进行设备检修、软件更新、升级等工作,从而保障宣传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运行。
(三)重视网络人才建设。独立学院领导要对互联网人才建设高度重视,由统一的领导负责,建立互联网的宣传组织。挖掘新世纪计算机技能与宣传技能双向人才,发挥人才建设的优势,建立一支高规格、高技术的网络宣传队伍。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建设以学生、教师为宣传主体的专业网络维护队伍,使网络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其次要建设以学校宣传组织负责人为主体的宣传管理队伍,保障网络宣传工作得到有效管理;最后建设以优秀学生和教师为代表的推广队伍,通过口碑宣传提高校园宣传效果,进一步推动网络宣传工作发展。
(四)完善网络宣传机制。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条件的网络宣传制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强大资源功能,对网络宣传信息进行充分开发和使用,积极配合宣传部门的工作特点,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宣传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和完善互联网宣传管理制度,使独立学院的网络宣传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保证互联网宣传工作的安全有序。另一方面,独立学院要加快建设互联网宣传教育平台,使学生和教师能够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学习宣传知识,树立合法、合理的宣传观念,从而以正常的渠道来传播信息。
(五)加强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是使用微博、手机报等网络宣传手段的主体,在独立学院宣传工作中,学生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的者和传递者,因此加强学生对学校信息的舆论监测是尤为重要的。这就需要独立学院一方面设立专门的舆论监测机构,对微博、微信、QQ空间等信息的舆论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舆论危机,能够及时向学校进行报告,寻求遏制方案。另一方面要成立以学校领导为主要指挥的舆情危机小组,只要出现舆情,这个小组自动成立起来,直到解决危机。最后,独立学院的宣传部门要定期收集网络媒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学校上报,加强舆情的事前控制工作等。
(六)网络与传统有机结合。在“互联网+”背景下,每个人都是媒体人,只有具备一部手机,就能拍下眼前发生的事情,然后编辑文字发送到网络上,实现实时报道。独立学院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宣传平台,建立宣传信息,宣传渠道,将学校的建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服务等上传到网络上,同时也要将网络宣传方式与传统相结合,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微博、微信内容,实现“二轮传播”的宣传效果,从而有效提高独立学院的宣传效果。
七、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宣传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由于网络知识结构落后、宣传方式传统陈旧、硬件设备投入不足、缺乏宣传管理制度、宣传工作形式单一等问题阻碍了网络宣传工作的发展,这就需要独立学院加强互联网宣传建设,加大互联网资金投入,重视网络人才建设,完善网络宣传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将网络宣传与传统宣传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独立学院宣传工作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霞,赵吉庆.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党风廉政建设思考.人民论坛,2013(8).
[2]潘曰胜.互联网思维在独立学院朝鲜语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新校园(中旬刊),2014(6).
[3]方海,刘鹏飞.网络时代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青年与社会,2013(16).
[4]杨道静.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独立学院的发展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1).
[5]肖江.互联网+时代独立院校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初探.经贸实践,2015年(8).
关键词:大数据;食品安全;信息智库;构建
大数据时代早已是一个非流行的新潮词汇,英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主编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为我们指出,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开启,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面临极大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相伴的则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食品安全日益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也就是运用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群体的相关力量,监督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各食品企业将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生产出来。然而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应集中在食品安全过程监控、食品原料管理、食品微生物风险控制等这些关键环节上,但事实并非如此。再因大量不正确或欠全面的信息充斥于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之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消费者加重了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因此,就需要将食品安全的信息沟通渠道在食品安全专家和公众之间尽快构建起来,为消费者科学食品安全认知的建立提供帮助。因此,有必要就大数据视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的含义
学术界对智库迄今缺乏统一的说法。现以改革杂志社专题研究部关于智库起源、分类和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加之国内外学者关于智库相关的定义,可有如下共识形成:智库,即一种经跨学科专家所组成的稳定且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该机构研究人员采取科学研究方法开展跨学科研究广泛的政策问题,并为政府、企业及大众就相关政策问题,将咨询建议或意见提出来[1]36。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专家关于食品安全的定义,可将食品安全智库的概念确定为,以食品安全领域专家构成的跨学科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引用多样科研方法,来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食品安全领域问题,以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建议或者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为人类的食品安全需求提供有效服务。由于研究食品安全具有的特点为对象多元、方法多样、学科众多等,这就要求食品安全智库必须属于一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其应实现多学科汇聚进而达到跨学科协同,其职能以战略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为主要内容,并将解决食品安全的各种政策建议多为社会共治提供出来。
二、大数据视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库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的世界正进入一个高科技时代,这是一个大数据高度发达并被充分利用的崭新时代。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有效共治,就越来越依赖于食品安全领域各类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利用,也更需要对大数据进行适时准确的分析,从而为政府、企业、消费者有效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以促进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和大数据的充分实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破解,离不开借助于全社会的合力,将一个以空气、水、土壤、食品、健康等多方面数据组成的综合性大平台构建起来,形成全国性食品安全的综合性权威平台,发挥平台效应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我们知道,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舆情产生的根本性原因之一,而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应对则属于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解决政府、学术界、食品行业、媒体和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信息交流。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运用多种媒体多与大众开展有效的信息沟通,以便最大限度赢得公众的理解与合作。公众经过及时、准确、透明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过程,可对食品安全的真实状况得到正确的认识,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息进一步增强,并且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也对风险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将科研、政府部门、消费者、食品企业、媒体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与意见进行收集提供便利,也对管理者获取尽可能多的影响因素和决策信息有利,以免错误地做出片面决策,从而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决策更有效和高质量[2]112。因此,迫切需要将大数据视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库构建起来,当食品安全信息智库参与多元信息链当中,则就可能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实施有效治理。就目前看,参与食品安全舆情信息交流有着众多的主体,主要包含着食品供给者、政府部门、非政府及第三方、食品安全信息智库及媒体和消费者。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积极参与食品供给者、政府、非政府及第三方、媒体等多元主体的信息交流互动,这一过程中,企业对于食品安全信息智库分享所掌握的信息相对丰富,这是因为基于产学研大背景,在通常情况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库与企业经常要发生很多联系,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已经结成利益共同体,这就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可能。并且,因智库的参与,可对政府人手短缺、专业力量不足和管理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政府获取科学评估后的信息,再为消费者进行科学、权威和全面的信息传递。因智库的参与,非政府和第三方组织可以在协调与沟通中,使其管理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信息来源更为丰富;而媒体也可将真实科学的信息掌握住,其系统化的科学完整信息就有了基本前提。特别是对于消费者自身,发挥出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的信息过滤功能,就可以对不实信息和谣言进行有效的过滤,进而将一个科学、权威的正面信息传播环境营造出来。
三、大数据视域下食品安全信息智库构建的建议
大数据视域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纳入其中,让食品安全信息智库发挥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作用,借助于信息交流渠道,在食品安全风险的分析、管理和交流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给予有效应对。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多学科单位协同研究合作平台。建立平台需在原来基础上重新整合资源,从各学科吸纳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围绕建立长期、稳定的平台,进行科学保障机制体制的建设,将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从人事制度、队伍建设、财力保障、激励措施等各方面加以健全和完善,确保跨学科平台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还要围绕跨学科协同研究这个目标,将那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专家学者下大力气引进食品安全信息智库,对自身的智囊库加以充实[3]57。这些专家学者可以是高校的相关研究人员,也可以从企业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食品生产和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监管人员等,进而实现跨学科的协同发展。
2.开展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和风险评估。当食品安全信息智库日常运行时,就应及时搜集、分类和汇总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并采取科学方法与手段开展风险评估,进而将一个集风险评估信息搜集、科学评估、舆情分析和舆情上报为一体的应对机制建立起来,所获得的舆情信息搜集和风险评估结果,能够为政府应对食品安全风险事件提供可靠的参考。
3.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舆情的快速响应机制。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不仅有食品安全潜在风险舆情,而且还有风险出现初期与政府部门、食品供给者、消费者、媒体的联系如何快速建立的问题。要将食品安全的最全面的信息掌握好,并将食品安全智库的内部专家学者的力量快速调动起来,对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估,以此为政府政策制定部门提供参考。
4.及时纠偏那些自媒体的不实信息。可以发挥食品安全信息智库的效能,将科普微信和微博公众平台及时建立起来,以便有效过滤与筛查食品安全的不实信息。并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和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具备信息筛查和排除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大力开发,运用信息技术和人为合作的力量,通过一系列自媒体信息的纠偏、辟谣等公益活动的举办,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正能量的传播,将一个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正面氛围努力营造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杰,张文胜.食品安全智库参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15).
在公开、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社会矛盾化解、保障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作为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切实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对执法观念带来的新冲击,切实增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现代媒体的传播力以及社会利益的密集度,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开、透明、信息化条件下,以往不慌不忙做的事,现在必须迅速做到;以往可以悄悄做的事,现在必须公开做;以往可以不做的事,现在必须要做;以往司法可以独断的事,现在则要经受舆论的评判。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观念,切实做到执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相统一,强化检察职能与优化社会管理相统一。
社会管理创新与检察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首先,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所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因此,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功能,就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其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意。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便是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其中有些职能,如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等等,本身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第三,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提高社会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及时发现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发案单位、政府部门提出检察建议,促进完善社会管理制度,对提高社会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具有重要的规范、促进和监督制约作用。因此,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既肩负重任,又大有可为。
检察机关要按照理念人性化、机制社会化、手段信息化的思路,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在检察环节落到实处。一是理念人性化。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尊重各类各方利益诉求,切实做好保障民生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机制社会化。检察机关推出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要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密切检察工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带动社会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创新,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手段信息化。高度重视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对检察工作和社会管理的影响,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二、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对执法方式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构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
信息化条件下的社会管理,不仅需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还需要及时回应社会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执法方式上要广泛接触群众、走进基层、融入社会,搭建倾听社会诉求、解决群众纠纷的便捷渠道,使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到更快捷、更便利、更和谐。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加强检察工作与社区综治中心衔接为切入点,积极构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平台,首批选派5名青年干警分别至5个社区综治中心挂职任主任助理,每人为期六个月。加强检察工作与社区综治中心衔接,有利于延伸检察机关的工作触角,提升参与社会管理的综合效应。一是检察机关可以借助社区综治中心这个平台,整合全院的资源和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二是检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检察职能的下沉,为检察机关建立与基层长效联系机制做好铺垫;三是检察机关可以借助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矫正工作者及社工的力量,为检察机关化解社会矛盾、开展社区矫正等工作服务;四是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沟通,为探索对公安派出所的监督打下基础;五是让青年干警充分接触社会,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具体的工作途径和方法上,借助社区综治工作平台,依托执法办案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其一,建立社情案情互通机制。定期与社区综治中心召开例会,通报社区治安情况及检察机关办理社区案件情况,掌握维稳动态,加强社会治安形势预判,协助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其二,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每月选派检察官派驻社区综治中心,并采取定期接待与预约接待相结合,一般接待和专业接待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借助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力量,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其三,加强对社区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会同社区矫正工作者,建立社区服刑人员信息数据资料库,实现动态监督和管理;跟踪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的表现,帮助其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其四,加强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观护帮教。落实未成年人社会观护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罪错未成年人,联合社区青少年事务社工等,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采取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参加公益劳动等方式,促其悔过自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三、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对执法效果带来的新要求,不断拓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渠道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信息化条件下,执法办案效果不仅要经受法律的检验,还要经受社会公众的评判。检察机关要摒弃就案办案的观念,不仅要保证案件依法公正处理,而且要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结合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推动完善社会管理。
首先,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坚持办案分析制度,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事关全局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的工作建议,促进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问题的发生。
其次,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制宣传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法制宣传要增强内容的针对性,注重形式的多样性,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知识、服务和帮助,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特别是要针对社会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常见问题开展宣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如开展社区居民防诈骗专题宣传,维护其人身财产安全;开展闲散青少年和流浪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开展服刑人员专题法制宣传,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再次,要促进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犯罪活动。同时配合公安机关、文化稽查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低俗信息等专项活动,净化网络环境。组织干警加强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以及时提出预防、惩治对策和建议。
四、充分认识信息化条件下对执法素质带来的新考验,进一步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对检察干警的群众工作、应急管理、舆论引导等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这些能力都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所必备的。
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同志深刻指出“提高执法能力,最核心的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检察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警,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者,都要学会做群众工作,而提高青年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尤为迫切。针对青年干警大多是“三门式”干部,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群众工作能力相对欠缺的实际,要结合“四进四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加强青年干警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力度,帮助青年干警了解社情民意,提高社会矛盾化解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以静安区检察院为例,针对35岁以下青年干警占43%的实际,将每年的7-8月作为基层锻炼实践月,选派青年干警至基层开展为期两个月至半年不等的挂职锻炼,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国网络媒体整体正处于一个扩张期,或称高速发展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各大网站织实际上都面临着两种类型的选择:一是为确保高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疏于管理制度的建设,或者所有书面上的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的是另外一套;二是管理制度本身有缺陷,成为媒介组织高速发展的一种桎梏。因此,发展与管理似乎成为一种悖论:作用力相反,在事件中必然是顾此失彼。然而,二者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又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必须找到破解这种所谓悖论的方法。
发展与管理是各类组织必须不断研究与实践的两个主题,发展不仅表现为一个组织自身的成长壮大,更表现为一个组织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力的扩大,而管理则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发展与管理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媒介组织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
央视国际网络对于破解这种悖论有着更加紧迫的需要。央视国际网络是将原来的两个单位(原属于事业性质的网络宣传部和原属于企业性质的中视网络有限公司)整合成一个单位,新成立的组织同时拥有事业和产业两种属性和两块牌子――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和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并因而必须完成双重目标――页面浏览量和经济收入。
于是,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纷纷呈现出来,通过对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40多人次的访谈之后发现,这些问题集中反应在新组织的发展方向,业务板块的市场化,产品的市场定位,企业盈利模式等等方面。而这些发展问题又与管理问题不可分割的纠缠在一起,比如纯事业体制的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换的问题,新的管理制度体系重新架构问题,平均化的固定级别式的工资制度向市场化的绩效考核式的薪酬体系的转轨等问题。总之,对于央视国际来说,必须同时解决发展和管理两个问题,使发展和管理互相促进,互为前提,以此来破解发展与管理之间的悖论。
高速发展期的管理原则
要破解发展与管理之间的悖论,仅仅停留在二者并重尚且不够,实际的切入点应该是:一要发展,二要管理。或者说:管理是按照发展需要来管理,管理是手段,而发展是目的。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就必须确立在组织高速发展期的管理原则,这种原则有别于组织在稳定期的管理原则。央视国际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高速发展期的三原则:
原则一,稳定与发展。任何组织经历整合期都是会同时伴随着震荡期,包括思想的波动、岗位的调整、工作节律的变化、协作团队的重组等新的序化过程。按照系统科学的思想,这是一个组织在达到新的有序之前所必经的混沌阶段。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顺利实现这个阶段的发展过渡是相当重要的。整合之后,原有的两个单位的旧的管理模式杂揉到一起显然是不行的,然而要完全破除原有的管理惯性尚需要时间,所以在整合初期要在管理上给予员工观念转变的时间,岗位选择的机会,新的工作条件,并以一种临时规定的形式作为管理的必要内容,使整合期在稳定中孕育发展的契机。
在具体做法上,央视国际通过不同的形式向员工传递市场化的信息,邀请网络先驱张树新做网络媒体发展规律的介绍,唐辉教授介绍网络技术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华安信合咨询机构讲解市场化网络公司的运作规律和特点等活动,并持续以工作总结会的形式强化“市场”、“效益”的概念,与此同时,相辅相成的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比如:对编辑部、技术部提出明确可及的工作目标――点击率达到6000万次、技术平台整体升级和网站全面更新等,从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同时促进业务发展。
原则二,市场与客户。央视国际原本是一个单纯的新闻宣传平台,在整合之后进入发展期,所要面对的是受众市场和经济市场两个市场,所要完成的是页面浏览量和经济收入两项指标,因此在管理上必须要与市场接轨,在要求上要更好的为两类客户服务――一类是网友,另一类是广告客户或带来其他经济收入的客户。因此在对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管理要求上都要从方方面面渗透这种新的原则。
为了将“市场与客户”的原则体现于实际管理之中,央视国际在组织结构中专门设立了市场部,建立了与市场接轨的多个专项业务组,有针对性的开展广告营收业务,并大力开拓新客户,实现了央视国际经济收入的突破性进展。
与此同时,央视国际从管理入手贯彻全员营销的意识,引导原来只需考虑内容的编辑部门需要与两个市场接轨,这就是受众市场与经济市场,体现为两类指标的并重。并以内容的改版为契机,充分考虑到市场对广告位置的需求。
原则三,效率与效益。以组织的边界划分,边界之内属于管理,边界之外属于经营,管理产生效率,而经营产生效益。我们所要贯彻的原则就是要通过管理的效率来扩大经营的效益,使管理作用穿透组织边界,使组织与社会融为一体,与市场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组织在高速发展期的强大生命力和成长性。
在“效率与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央视国际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在外部收集向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组织和协调内部的技术、编辑等部门提供相应的支持,共同创新和开发应用在不同平台的产品,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上手机电视、大型节目的网络直播、现场互动+短信互动的节目等,既扩大了公司品牌的影响力也提高公司的管理效应。
在内部人员使用的中,打破原有的部门,以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特长为基础,大胆的进行组合,极大地丰富了市场部和编辑部的人才结构;同时在手机电视事业部也广泛地吸纳市场化的优秀人才,实现新业务的突破。
央视国际自2006年世界杯项目实现自主经营开始,不断通过台网联动、利用央视广告平台主动出击,通过“青歌赛”、“梦想中国”、“春晚”等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完成了年度经营指标。
搭建业务发展空间的组织架构
在管理的原则确定之后,组织的实体就要搭起体现这些原则的组织架构。严格来说,任何一个组织的架构都是不同的,都是根据其自身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来搭建的。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期的组织,在充满了希望的同时,也充满着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新媒体来说更是如此。
央视国际自身的重新定位是“集新闻、信息、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视听、互动特色的综合性网络媒体”,并且获得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的运营牌照,然而业务的发展受着多方面的制约,比如来自政策层面,来自竞争层面,来自市场成熟度层面等等。因此,无法完全预知哪一块业务能以何种速度发展到何种程度。如果完全靠主观对业务发展的推断来建立一个刚性的组织架构,就会形成多者有余、亏者不足,带来业务大组织小、或者组织大业务小的不对称,即便是重新调整也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对业务发展的阻碍。在分析了市场化运作典型的五家公司结构之后,央视国际决定将组织架构区分为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两类,对于确定的业务建立确定的部门,对于目前存在但其前途和规模尚未可知的业务则以项目组(特别小组)的形式进行运作,如果业务确实扩大了便根据它的能量成立部门乃至事业部,如果业务萎缩了便结束项目组的历史使命。这样的组织架构是具有弹性的而非刚性的,是实事求是的而非主观臆想的,是给足了业务发展空间而非人为限制发展的,因此是充满活力的,是有希望的组织架构。
在组织设计的过程中,央视国际领导明确的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路,充分考虑市场变化的因素,保持未来发展的机动性,确定了兼顾目前业务发展需要和未来业务发展空间的组织形态。目前,央视国际设有综合部、编辑部、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新媒体事业部等固定部门,和舆情信息、海外拓展、广告销售、大型活动、奥运活动、媒体合作、市场推广等几个特别项目小组。从而形成了布局较为严整,行动较为灵活,留有较大余地的组织架构。
严谨的组织管理与灵活的业务特点有机的结合,是对文章开篇提出悖论的有效破解,央视国际组织设定中采用“特别项目小组”的概念,最大限度的回避了组织固有的部门和降低官本位意思,使所有员工都处在能力发挥的状态,小组之间的人员可以根据业务的轻重缓急互相支援。
制定市场张力的绩效工资体系
在完成了组织架构的搭建之后,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活的机体,而组织生命力的源头来自于组织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素质的员工所具有的,但却不一定会自然发挥出来的。一个组织要获得员工的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带来组织的整体发展,就必须科学的将个人目标转化为团队目标,并进一步转化为组织的整体目标。纵观一个多世纪以来整个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是越来越重视对组织内外人的研究。通过组织内的人为组织外的人、市场的人、社会的人提品和服务,获得了组织外的人的欢迎与接纳,从而整个组织便获得了发展。
回到组织内,研究如何使员工的个人目标指向团队目标,并进而指向组织目标,结论是明确的:只有将三者的目标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使组织目标和团队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就是个人目标的实现。那么其中联接的纽带显然就是利益,然而这种利益决不能使大锅饭似的平均利益,或者纯行政机构的等级利益,只能是与市场挂钩的绩效利益。于是,央视国际提出了新的待遇支付准则:业绩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薪酬按照市场化的待遇,标准与待遇相对等,使员工树立明确的信念:“做不到一定拿不到,做到了一定能拿到,做得多一定拿得多。”央视国际在业绩薪酬管理上针对整个组织发展的三个核心环节――内容、技术、市场,确定了九项量化到岗位的指标,其中六项为月指标,三项为年度指标。
在薪酬设计过程中,央视国际通过专业的薪酬调研和分析,并与市场和区域工资水平相比较,取得了30个市场岗位的200余个数据,将薪酬市场比较率在1.0-1.2-1.3等区位反复进行测试调整,对各级岗位的业务量与工资进行匹配,设置了八等五级的工资架构,将央视国际所有岗位纳入一体化的薪酬框架。
建立符合自身运作习惯的管理规范
让我们做一下回顾,从发展与管理的关系,到管理的原则,再到组织架构,进而到业绩绩效管理,我们发现这些与组织管理相关的方面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这个体系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建立的。而组织的管理还存在着另一个相关的有机体系,是按照由里及表的逻辑建立的,那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措施――管理规章制度。如果说管理思想是成熟的,管理措施是有效的,那么进而就应该将这些思想和措施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个管理制度的体系,使人人都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人人有章可循,领导率先垂范。目前,央视国际已完成了新的发展时期的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制度汇编》包括公司章程、员工手册及部门工作职责、人力绩效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业务运营管理制度、法律事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几大部分,并已进入试行阶段。
央视国际从整合初期的网站和多媒体两项业务,扩展到手机电视、网络版权、网络多媒体等多项业务组合。央视国际管理的体系也步入市场化轨道:建立了77项制度,其中,业务运营部分完全根据市场化的需求而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则细化了劳动合同管理和用人考核机制;在行政后勤管理方面,细化了《员工手册》,首次提出了奖惩相关的50余项要求,对日常行为和工作规范提出准确界定。
管理和发展通过央视国际的一系列努力达到了现阶段的均衡:200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与整合初期相比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市场客户的开发数量、广告收入、版权收益,还是与外部机构的联合推广等都是央视国际前所未有的。
1.修订下发《XX市教育局工作规则》,组织各科室和全体机关人员认真学习,抓好贯彻执行。与有关科室共同抓好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规则落到实处,对不按工作规则运行的,不予受理或办理,进一步推动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坚持车辆使用审批、外出登记、维修保养审批、定点维修保养、集中加油、夜间和节假日停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车辆外出的管理,进行合理统筹与科学安排,确保车辆运行安全、节约。
3.严格接待管理。认真落实公务接待书面请示审批制度,严格接待标准和范围,努力减少支出。
4.加强办公用品采购和发放管理。严格执行办公用品申请、审批、采购、登记、领取等工作程序,杜绝不必要的用品采购和使用。在机关倡导一物多用、多次利用等资源节约型观念,努力提高办公用品使用效益,减少浪费。
5.完善科室讲坛制度。扩大科室讲坛主讲人范围,将范围扩大到局机关工作人员、市直学校教师、区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干教师以及其他市直部门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将每周五下午作为科室讲坛固定时间,各科室合理安排工作,无特殊情况每周五下午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科室讲坛或局机关其他集体活动。
6.严格考勤。抓好考勤管理,做到日常考勤一周一通报,会议和活动考勤一次一通报。组织各科室建立并认真执行内部考勤制度,将考勤情况与工作人员评优树先、年度考核挂钩。
7.加强科室内部管理。组织各科室制定本科室内部管理制度,从学习调研、考勤、工作纪律、工作落实、改革创新、廉洁自律、卫生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并加强检查指导。工作人员执行管理制度情况有记录、有结果,结果作为个人评优树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8.抓好检查评比验收项目的管理。对科室拟规划开展的各类检查评比验收项目予以汇总,提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的以文件形式下发,既发挥好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的作用,又努力减轻基层负担。
二、加强工作督查
1.加强对局机关重点工作项目的督查。建立季度督查通报制度,每季度末对全局重点工作组织专项督查,调度各重点工作进度情况,并形成内部通报。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对科室的年度考核体系。
2.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通过分解落实责任、撰写答复材料、征求代表委员意见、召开面办会等,确保按要求完成今年的办理工作。
3.抓好市委、市政府批示件和局领导安排的重要工作的落实。加强调度督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落实。
三、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1.加强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督促指导区县和基层学校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尽快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健全宣传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2.提升媒体宣传工作水平。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日照教育记者QQ群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合作。今年将围绕城乡社区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优质化建设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等“建设工程”,以及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入实施新教育实验、实施城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名校带动策略、深化德育改革、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等“七大改革项目”,主动策划,定期组织新闻会或专题采访,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阵地进行全方位展示,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3.加强政策解读和舆情监控。出台全市教育系统舆情应对管理办法,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全面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完善全市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确保对网络舆情能够及时了解、研究、处置、掌控,引导走向。对与师生、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政策和热点问题,借助市内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利用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和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和进行解读,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4.抓好官方微博运营。出台全市教育系统官方微博管理办法,组织各区县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全面开通官方微博,建立全市教育系统官方微博集群。以加入全国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为契机,密切与教育部新闻中心、省教育厅新闻中心及兄弟城市教育宣传工作部门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市教育局官方微博运营水平。
5.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管理。适应工作形势的新发展,适时对市教育局门户网站进行升级改版,充分发挥市教育局门户网站作为政策平台、对外宣传阵地、服务群众窗口和教育资源分配枢纽的作用。加强对网站各类资源的统筹与管理,发挥好网站的指导性、性。
四、加强机关文秘工作
1.提高综合材料撰写和审核水平。一是提高文秘人员文字基本功。组织文秘人员抓好学习,通过实现将上级政策、外地经验、领导要求、工作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综合材料撰写水平。二是完善重要文稿“研讨会审”、“进度管理”机制,力求文稿起草工作质量高、速度快。
2.做好收发文工作。对收到的办理文件,做好从登记、批办、批示、复印、办理、督查、备案、存档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下发的公文,在格式、文字、政策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保证公文的高质量。严格实行日照市教育系统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开展教育系统保密工作专项检查,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指导基层进一步做好保密工作,确保上网信息不泄密、秘密信息不上网。
五、做好迎查创建工作
1.做好机关创新奖争创工作。初步拟定将教师队伍建设、实行督导责任区制度、城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今年机关工作创新奖的备选题材,多渠道丰富证明材料,着力进行打造,努力争创机关创新奖。
2.抓好市委目标绩效考核迎查和省级文明单位复查工作。充分发挥办公室组织协调和牵头职能,制定机关争创工作规划,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科室认真落实考核标准,积极丰富各类档案资料,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活动,确保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取得理想成绩,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
六、做好办公室其他工作
(一)抓好会务工作。做好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会务服务工作,周密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逐项抓细抓实,确保会议和活动顺利进行。
(二)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包括领导内务、印刷复印、接听电话、下发通知、分发办公用品、书籍阅览等,力求为局领导和机关各科室、全体同志营造顺畅的工作环境。
一、网络与政治宣传工作结合的必然性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网络在全球以及我国范围内的飞速发展。21世纪是一个信息网络化时代,互联网以其不可抵挡之势,将触角触碰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全,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正在改变着世界,正在冲击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网络丰富了物探研究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网络己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阵地。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采取的是单向性的灌输方式,基本上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面对面的讲授、谈话,缺乏与受物探研究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之间有效地互动和及时反馈。而且,物探研究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掌握的信息知识量有限,内容陈旧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影响力和感染力。网络强大的信息量则改变了这种状况,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己不再是文字,还包括声音、图片、动画、影像,进一步丰富了物探研究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这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物探研究院职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点燃他们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和敏感点。网络好比浩瀚的海洋、信息高速路,所承载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在网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料一应俱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世界尽收眼前。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发现、挖掘最新的时事资料、国际动态、理论成果、典型事例,从而丰富和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提炼出适合物探研究院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彻底扭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可见,网络就是一个聚宝盆,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促进了当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和增强了其感召力和渗透力。
第二,网络拓展了物探研究院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互联网的特性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和作用时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将文字、图像、音乐、影像融为一体,实现多媒体的一体化,兼具报纸、电视、广播其他媒体的特点,并弥补其信息量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吸引力。同时也改变了原先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书本、文件、报刊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人们只需轻点鼠标,查找相关网站,各种信息就会展现在眼前。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拓宽了信息获得的新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的日益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上物探研究院职工的接受能力提高,通过设立主题网站、论坛、博客等各种物探研究院职工喜欢感兴趣的形式,让物探研究院职工参与其中,真正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点,可以让物探研究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和被物探研究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双方互动和对话,甚至可以互相转换角色,这样就可以做到直抒胸臆,将心比心,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也不必遮遮掩掩,相反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更利于交流、沟通和问题的解决,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网络不但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补、新渠道,还为创新现代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手段。
第三,网络使物探研究院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有针对性。由于网络虚拟性、隐匿性、交互性的特点,物探研究院职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聊天室”毫不保留地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不必再胆怯害羞。教育工作者可以真实的掌握物探研究院职工的思想动态,并根据不同物探研究院职工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物探研究院职工解决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行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难题。物探研究院职工们也可以纷纷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念,见解,物探研究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者经过搜集、整理、分析找出物探研究院职工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宣传工作。
在我们物探研究院,特别是覆盖整个江汉油区的局域网建成以来,网络作为政治宣传阵地,逐步发展,其间,江汉油田各个相关部门,各个二级单位都通过网络连接在了一起。政治宣传工作也逐步开始重视起网络这个重要的媒体,从我们物探研究院的局域网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政治宣传工作的一块坚实阵地。
毫无疑问,近年来网络与政治宣传工作的密切联系有力地推动了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成效斐然。但是,也应看到,在运用网络开展政治宣传工作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专题报道和深度报道不够;自身特色不够鲜明;互动开发不够,与职工的互动交流很少,网络的优势未能充分显示;物探研究院网站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为政务公开服务,运用网络在实现电子政务方面的功能还不够;网络维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物探研究院的网站在在政治宣传工作方面应发挥导向性的重要作用。党群、共青团等部门应当是政治宣传工作的主力军。这些部门的专栏不仅承担着政务公开的职能,而且,还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吸纳职工群众建议,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这些部门的专栏应当着力加强政治宣传工作的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以丰富的网上内容,生动活泼直观的形式,通过日常工作,通过网上办公程序,向职工宣传我们和各项方针政策,我们的发展理念和企业文化,引导职工热爱企业,服务企业的观念。
物探研究院必须加强网络队伍建设,促进网络管理的和谐。加强物探研究院网络队伍建设,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构建和谐网络舆论的强大组织保证。一般而言,网络建设和管理人员要具备以下素质:其一,讲政治,能够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其二,讲学习,具有娴熟的网络信息采编、制作、能力;其三,讲纪律,具有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其四,讲创新,具有围绕网络舆论引导全过程的领导、管理、经营与服务等方面的管理能力。由于物探研究院网络舆论直接影响着广大职工的理想与信念、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工作与学习情绪、对社会对家庭的态度、个体的行为,所以网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影响力的大小。要提高网络队伍素质,就必须加强与提高物探研究院网络建设和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走出那种在物探研究院工作学习条件优越且方便,所以不用去专门学习的误区,以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投身到学习型单位的创建活动中去。通过学习,树立“所有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学习的观念”,克服那种“认为学历高,不用学习”的短视行为。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要认真学习理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物探研究院网络建设和管理人员就是要把广大职工的利益放在心上,贯彻在网络管理工作当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三、网络与政治宣传工作相结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占领网上政治宣传的主阵地。网上政治宣传教育,与其他传播形式的政治宣传教育一样,首先要把握好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唱响主旋律,这是政治宣传工作的一项首要准则。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发挥好网络的作用,提高宣传声势和力度,为构建和谐物探研究院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准确把握好职工群众需要,处理好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关系。政治宣传工作的成效如何,要看内容是否与职工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是否符合职工的需要,广大职工是否愿意接受。在研究判断群众的需要时,当然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职工的需要,突出广泛性,同时兼顾特定群体的正当需要。网络受众对政治宣传工作物内容表现形式的需求应当是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条文罗列,或者刻板的说教,所以,网上内容应当是对政治宣传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和讲解。在对政治宣传内容的介绍方面,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系是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关系,可读性强并不是夸张、杜撰、虚构的代名词,而是要建立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严谨性与可读性强是要同时具备的,内容不严谨,可读性就没有意义了。内容虽然严谨,可读性不强,职工不愿意看,也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这就要求在最基础的文字方面必须有专门的“技术”支持,有稳定的、高质量的稿件来源。
三是要把握好宣传工作的内涵,网络传播要取得政治宣传工作的良好效果,关键是要处理好题材。在收集题材时把握好广度,在而不是仅仅抓取个别特殊事件重复炒作,或者是干巴巴地宣讲文件,应当多讲讲职工身边的事情,同样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时间段来进行分别宣传,通过比较和对比,凸显出当前物探研究院的宣传主题,就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是做好网络政治宣传工作的资源整合。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互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人力资源,形成各部门、各方面紧密配合,协同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态势。政治宣传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仅仅依靠专门的政工人员不行,仅仅几个相关部门去做也不行,在网络和政治宣传工作结合这方面,合作、整合资源、协同作战,才能使网上政治宣传工作在新时期实现覆盖面上、方式方法上、总体成效上新的发展和飞跃,为我们物探研究院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是明确职责、加强配合,进一步认识到物探研究院网站建设的平台性和时效性。物探研究院网站管理乱,甚至出现“无人管”现象,面对该现状,物探研究院该对所有网站逐一筛选,明确网站的责任单位,做到“网站有部门问,部门有专人问”。在明确职责后,各部门、单位之间也要加强配合。物探研究院网站作为服务广大职工的平台,无论是从信息还是交流反馈,都得注意相关内容的时效性,各部门、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网站的更新、维护及管理工作。
六是精心设计、规范管理,进一步认识到物探研究院网站管理的服务性和互动性。随着职工的日益增多,物探研究院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宣传教育、引导传递作用日益明显;各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该平台,与职工多交流、多互动,多听取职工的心声,获取职工的想法,对有错误倾向的思想苗头,要坚决予以扼杀。这就要求网站工作者在网站内容安排上要精心设计,避免出现错误的信息引导;在后台管理上要规范标准,做到“专人、专管、专责”,避免出现不良信息传播时出现“无人问,不会问”的现象。
关键词: 高校;危机事件;SOP;校园稳定;学生管理
0 引言
高校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风向标,高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助推器。经调研发现,近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在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校园治安管理以及外部公共沟通等领域。这些领域几乎涵盖了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突发事件使高校除人财物受到损害之外,还会引发社会不良影响、高校形象受损、声誉下降等后果。
为有效维护校园稳定,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良好的秩序保障,众多教育学者已将科学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纳入研究范围。然而,针对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层面的研究仍处于初探阶段,在危机管理的预防、应对、处置方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危机管理从“事务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变,并在管理机制运行下有效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值得思考探究。
1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区别于普通学生事务管理,就涉及范围而言,危机管理牵涉的学校部门多、社会范围广。当前多数高校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薄弱,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模式滞后,需要建立良好的联动机制方能提高危机处理的水平。就校内管理体制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生安全理念不足,缺乏应急实践;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数量相对少、日常任务重、专业化程度低,在危机管理中缺乏科学化的梳理和总结等等。这些问题将导致高校学生危机潜在高发、应急处理低、水平重复,不能有效解决突发局面。因此,如何规范学生危机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责任制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意义
所谓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的首字母,即“标准作业程序(标准操作程序)”,也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通俗地讲,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于高校危机管理来说,SOP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危机管理高效完成,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2.1 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者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
科学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积极化解事件对高校产生的冲击和威胁,是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危机产生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通过经验总结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对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在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危机来临之时,能够做好积极应对,发挥重要作用。
2.2 有助于推动高校内部形成合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和谐校园,不仅仅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全校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目标。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成立危机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协力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应体系,才能快速恢复正常校园秩序,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3 有助于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体系
SOP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危机管理的处理速度和水平,更可丰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理论内容,提供有力参考。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新一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想特点也在不断变化,通过SOP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为构建有效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提供一定参考,分门别类,以不变应万变,是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有效补充。
3 SOP在高校学生危机管理中的建立原则
3.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美国著名的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说:“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良好的危机预防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并在危机处理中时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财产、生命等利益的损失。
3.2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通过SOP,建立危机处理领导协调小组,根据部门特点和目标明确责任,做好日常应急处理培训工作。在危机发生后能够积极沟通,有效处理,快速反应,减少危机的破坏性。
3.3 科学管理,透明公开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的建立,应以科学管理为原则,建立公众协调小组,有效推动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参与;并本着透明公开原则,积极做好社会应答预案,及时消除各种猜测、恐慌心理,争取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4 系统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SOP机制
对于高校而言,危机管理是在危机观念和危机意识的指导下,高校主要领导者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收集、预测并分析危机信息;拟定危机管理预案;培养危机应对能力,对校园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及评价的系统化的应对过程。
4.1 以危机发生前、中、后为节点,健全危机管理、修复机制
4.1.1 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危机事件的爆发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如果能够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出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方面坚持全员育人,丰富教育内容,建立良好的家校、师生沟通流程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确立基层危机的防控意识,教育与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
4.1.2 建立有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处理危机,需分门别类详细周全地制定SOP应急流程,根据事件特点分解任务事项,如学生日常事务(评优、资助、保研推免、休复学)、个人突发事件(心理、违纪、个人意外伤害)、(大型活动、自然灾害、疾病传播等),以此为基础,根据需求制定处理流程,建立沟通、培训、责权机制,细化工作任务,加强信息收集与沟通,形成事件有突发就有应对,处理有分工就有合作的高效管理局面。如台湾华南大学,将学生日常活动以军训、课外活动、生活事务、卫生保健、学生辅导、学习管理、资源运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分类,在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且制定有日常管理和突发应对的SOP流程,使学生的危机管理提前,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园稳定。
4.1.3 建立科学的危机修复机制 危机事件的后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要做好人文关怀机制的建立,根据事件的不同类别,通过集体关注和个人关注的方法,建立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关怀和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教育、早解决,使危机中受到冲击的人员能够重新融入校园生活。另一反面,建立“分析总结完善”循环SOP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用标准化流程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标准化流程,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建有危机事件事后心理干预的标准化流程,形成校院两级分工协作,有计划地针对受突发事件影响人群进行干预,促使快速恢复正常生活学习。
4.2 以网络媒体为教育、引导平台,构建舆情预警及机制
目前社会处于自媒体时代,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及危机处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其一,高校可以通过网络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学生爱国爱校、诚实有信的精神风貌,提高全体师生的危机意识,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适时正能量消息及危机应对常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其二,高校可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公众网络对话、网络分享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避免信息不通造成的忽视与误解;其三,利用网络做好舆情的监督管理,建立危机应对SOP流程,快速应对,正确引导;其四,在危机解决后期,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危机公关,说明情况,表明立场,阐明对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3 以明晰的流程为指导,建立标准化危机处理机制
SOP的制定建立须具备明晰的危机事件分类和详细的处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理清处理目的、范围、权责、程序,并附相关表单。建立由校、部(院)两级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理顺部门工作,明确分工,保证各类事件处理沟通无障碍、采取措施专业且有依据。在流程框架上做出相应的子流程图,把握每个程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肢解、分析模板法”进行控制点处理量化,加以图片或图例解释,使某些细节进行形象化和生动化,便于快速应对处理。此外,应注意SOP事件的前后对应,如学生奖惩管理,一方面要以学生奖惩管理制度作为日常工作准则;另一方面就要有对应的事件处理流程应对突况,预防有规则,处理有程序,方可促进危机管理的良好运行。
5 结语
现代社会处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只有不断了解新的时代背景,掌握高效有力的应对方法,运用标准化流程系统、快速做好学生危机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彦.高校学生管理危机研究:典型案例与处理机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马玉乐.构建网络平台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95-197.
[3]王向军.高校危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