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管理的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程项目投资多,给建筑工程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
目前,大部分工程的风险管理普遍偏高,超出预算。而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风险评估不够准确,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并且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成了重中之重。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含义
“工程风险管理”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工程的建风险管理格。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指的是建设一项工程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所需费用的总和,这些费用都是一次性的,这个广义的角度是从投资者一方出发的,即为某项建筑工程花费的全部费用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工程风险管理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其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等。工程风险管理的任务:根据图纸、定额以及清单规范,计算出工程中所包含的直接费(所有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所消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等等)、间接费、规费及税金等等。
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的特点
项目在实施的各个阶段或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而这些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往往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实践过程中,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第一,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在整个项目的实施周期内都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管理能动性、全程性。工程项目实施是一种社会生产活动,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给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带来风险,而这一风险因素是普遍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的,并且其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和愿望存在。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事前的各种风险,但我们可以对其实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所以说,风险具有管理的能动性。第二,工程风险管理风险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有质和量上的可变性,所以它决定了工程风险管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此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还存在偶然性、多层性、被动型和复杂性等特点。
影响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因素
(1)人为因素。建筑工程项目作为最终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生产活动,其主要的决策和实施者是人,所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建筑行业总承包方会对工程进行分包,在分包过程中施工的前期经费由承包方垫付,然而这一过程往往存在很多来自承包方内部的问题,如:转包环节中承包方内部管理人员对工程的理解不够。在风险管理审核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工程风险管理管理方面存在对项目施工资金管理监管不到位情况,在风险管理监督人员缺乏资金监管,导致部分资金往外流失。所以说,由于每个人的学识、背景和认知不同,个人的意志也会就不同,这些差异都是直接影响项目活动程序和内容,甚至是方案的实施,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出现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2)技术因素。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就是建筑行业,其能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政策的发展速度。工程技术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工程风险管理在项目施工前应该对项目进行评估,在评估中技术检测措施不到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抬高工程风险管理的风险。另外,部分建设企业中有一小部分的工作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很熟练的平衡经济和技术的关系,或者是对技术不负责导致发生技术事故,再或者由于技术经验的匮乏,不能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对信息不对称的难以把握,这些都是在工程风险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影响因素
(3)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属于室外作业,在其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不可预见的。例如:暴雨、飓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不可抗力,更深层还可以包括火灾、战争、禁令这些不可抗力都会导致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提高,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成为影响风险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5、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5.1、设计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离开不方案设计,为有效降低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设计方案竞争机制,选取最优的设计方案。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设计领域包括了勘察、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有的项目是高达上亿的投资,因此在方案的选择中要明确设计预算,确定整体预算控制经济指标、技术指标,并适当提升经济指标在方案中的权重。在择优选择中,运用当前最新的设计取费标准,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在最优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次方案的通过并付诸实施,尽量避免在方案确定之后再次选取其他方案,从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风险管理以及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此外,设计方案在优化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个前提,即最低风险管理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方案,而是“价廉物美”既有新工艺又不扩大预算。
5.2、招标阶段的工程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
①科学合理地编制标底。编制标底时要做到实事求是、符合实际,要与市场的实际变化相同,确保标底编制质量,达到合理风险管理的下限。建设单位如果单位没有条件,就应请有资格的单位代编,最好是自行编制。②确定适合的发包方式根据工程的规模、性质、特点等,业主可以确定合适的发包方式来控制工程风险管理。不管选择哪种发包方式,都应该进行招标,引进竞争机制,确保各施工单位在保证最低的企业利润的情况下,给出最优惠的价格。③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
5.2、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计划
建筑工程在整个风险管理中,首先要找到可能导致工程风险管理中发生风险的触发器,这种指的是风险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指示器,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通知决策者或者是管理者。其次,还可以制定预防计划、缓解计划、应急计划,这三种方法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中最基本的方法,在风险发生之时可以降低风险的概率、缓解风险带来的后果,能够对发生的风险做出应急响应。
5.3、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产业调控机制
建立工程风险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可以有效的减少环境因素变动引起的风险。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行业预测的途径,关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信息,建筑工程项目可根据这些行业预报信息识别和分析是否是因为通货膨胀因素引起的工程风险管理风险,从而可有效的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预测,把风险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
5.4、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风险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建筑工程之中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施工图以及标准图集,同时具有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做到精益求精,有条不紊,并且精确地制定出一个标准具体的预算。建筑图纸上的细节问题设计人员比较容易忽视或者省略说明,在造价之时就应该注意。建筑工程在造价中涉及到的项目比较多,风险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认真总结,仔细的分析,才能得出它们的规律,并且应用当前的规律来计算工程量,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素质。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性、政策性和技巧性特征。这就要求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在工程各个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的积累有关的实践经验以及技巧,摸索出具有降低建筑工程项目针风险的方法,为以后处理类似的风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解决措施
房地产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风险大且参与者多的项目。其涉及的风险包括政治、法律、合同、自然以及合作方等多方面的因素。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已逐步意识到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风险的辨别、管理与控制力度,采取正确的风险解决措施,才能提高房地产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会效益。由此可见,就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及问题解决措施实施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1 概述房地产项目风险
房地产项目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风险,二是价格风险。
1.1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风险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因房地产市场状况产生变化给房地产企业投资带来的损失。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主要由本地区房源供需状况、消费者的嗜好和购买能力、房地产市场的竞争能力和规模以及方式、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质、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而决定市场风险的大小。
1.2 房地产项目的价格风险
房地产项目的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因房地产定价不合理给房地产企业投资带来的损失。它主要是由于对市场的研究不够充分、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以及定价策略的不科学导致与价格波动不适应。如果房地产价格定价过高,虽然增加了收益,但是所定的价格高于市场而不被市场所接收,就会导致房产滞销,房地产企业的总利润就会下降;如果房地产价格定价过低,虽然房产的销量在增加,但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受到损失。价格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房地产项目之中。
2 房地产项目各阶段风险管理的控制
所谓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就是房地产企业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的控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加大管理和控制力度,从而将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房地产项目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已成为当代房地产企业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必须加强房地产项目各阶段的风险控制。房地产项目各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房地产开发地区的风险
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使得地区不同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各地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因素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房地产项目具有固定的地理位置和不可逆性,这就使得房地产开发地区的风险对房地产企业的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2.2 土地购买风险
如果土地获得的方式是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那么土地风险主要在于开发企业和地块上原房产所有者的谈判过程和结果。如果是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土地,由于成本相对偏高,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项目亏损,因此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
2.3 征地拆迁风险。
征地拆迁涉及许多法律问题,一方面,我国现行拆迁安置法规规定太笼统,法规可操作性比较差:另一方面,地块上原房产所有者基于社会的、心理的、终济的原因,拆迁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复杂情况,使开发商面临重大的风险。
2.4 建设阶段的风险
2.4.1 招标模式与风险
目前采用的招标模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三种。每一种招标方式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风险。
2.4.2 承包方式与风险
建设全过程承包:开发商要冒承包商选择不当的风险。阶段承包:这种承包方式可以发挥各专业承包单位的专业特长,但同时增加了开发企业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难度,由此增加相应的风险。
2.4.3 承包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阐述不严谨,或部分条款与法规相抵触,在执行中可能给开发商造成损失。第二类是由于合同条款规定而引起的风险在合同双方问的不同分配。
2.5 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风险
2.5.1 销售时机风险
房地产销售时机风险有:预售、即时出售和滞后销售。每一种销售方式都有不同的风险。
2.5.2 租售合同风险
房地产平且售交易的合同务必条文详尽、清楚,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要有明确的规范,一旦遇到被侵占或被骗取,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交易合同纠纷风险是一种概率很高的风险,并且一旦出现后,风险交易也很大。
2.5.3 房地产项目风险防范与解决措施的实施
针对上述的各种风险,笔者就房地产项目风险防范与解决措施的实施做出以下几点探讨:
(1)做好投资风险的辨别及决策
投资风险的辨别主要包括收集和整理风险信息、了解和分析风险环境以及风险的特征与类别的区别。在确定投资决策时应对各种方案、情况和条件下的损失的大小进行评估和风险的计算,从而确定是否需要承担风险,选定最佳的投资方案。
(2)注重风险承担
在筹集房地产项目资金过程中,必须注重风险承担。所谓风险承担,主要是指企业以内部资源来弥补企业的损失,是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负债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极限;二是在房地产项目决策阶段为资金的整体运作做好全面的规划,并制定临时资金补充应急方案;三是对企业的负债形式进行分析和归类,确保企业的负债为长期负债。
(3)做好风险转移
在房地产项目招标时,应与工程项目施工方、监理方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并在合同中就施工工期节点、工期延误等应承担的损失进行明确的约定,从而有效的转移风险。
(4)加强风险控制
房地产项目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首先应做好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工作,并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就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全程监控,最后还应严格审查设计变更与工程现场签证,以便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5)制定严谨、周密的应急预案
因为房地产项目具有较长的开发周期,国家金融投资政策的变化,企业各种因素的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作为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者必须制定严谨、周密的应急预案,通常应急预案包括对风险的描述、出现风险的可能性、计划假设的完成以及风险的影响和适当的反应等。
总之,房地产项目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的工作。作为房地产项目风险管控人员,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防范和控制力度,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将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意识;防范观念;完善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中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投资高、影响深远、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因此,水利工程不仅地位重要,而且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工程施工过程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把风险管理理论引入水利工程领域,能够对组织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判断,及时了解存在的风险及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对于保证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的效益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得风险管理的作用减弱,因此,完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是水利工程行业值得思考的话题。
1 水利工程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工程项目都有风险,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估算、风险处理方式选择,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环节,以保障项目财务稳定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它是一个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的连续过程。“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的‘关口前移’,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管理策略,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是消除和防范各类事件发生的根本。”对水利工程风险管理而言,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等组成了水利风险管理内容。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采取依靠观察、调研、实地勘测、采访或参考有关资料、咨询专家、广纳建议、咨询有关法规、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制定出面对既发、未知因素导致的风险预控之道。
其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过程。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应用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参考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因由,从政策、文件、法律技术、资金、监理、审计等方面予以审核,科学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最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项目成本。在科学的风险防控行为中,可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水平,节约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2当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不足
2.1风险管理意识的缺失
一是水利行业在政策引导方面风险管理意识缺失。部分基层部门缺乏对行业状况、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周期变动对水利工程工作影响的前瞻性研究和判断,很少能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影响下,根据本地市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对专业化风险防范技术缺乏专业研究和重视;二是对于水利工程的风险度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的核定过多依赖评级结果,对资金的运用概算缺乏科学手段予以审计,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风险的判断、预警也难以及时、到位,监督职能发挥不足。
2.2组织结构的不完善
基于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角度,项目法人来源、审计工作非客观性、日常考评的权威性流失、信息屏蔽时有发生,这一切都会导致风险发生。
2.3概算制度的僵化
首先,概算制度的僵化会增加工程的风险系数。概算、预算和结算都是我国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刚性规定。
其次,概算制度的僵化会设置寻租机会。如上所述,概算制度成了一种僵化的制度安排:作为水利管理及执行主体难于处理的一条刚性规定;同时有的施工主体会利用制度僵化的现实创造寻租机会。
2.4抵御风险必要技能的缺失
(1)合同风险。合同是阻止他人侵犯,保护己方利益的法律依据。一般说来,风险常常位于合同款项和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出现霸王条款、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尤其是部分执行合同、合同条款的遗漏、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是经常出现的情形。
(2)承包商风险。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承包商的资金链断裂、人事安排失误、业主、投资方等合作主体之间合作中断、行业政策突变、不可控外力中断、技术力量、施工力量、装备水平、工程管理水平不足等,在投标报价和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从而造成风险。
(3)市场诚信风险。为了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在合同签订期百般干扰、合同执行期间要求苛刻、故意刁难承包商,滥用权力,实行罚款或有意拖欠工程款是一种常见的缺乏诚信的不良市场行为。招标投标暗箱操作、黑恶势力骚扰、变相隐瞒商业信息以达到信息不对称的目的、垄断建材市场以控制市场价格等行为也是常见现象,在工程建造行业,由于市场诚信引发的风险问题很多。
(4)投资风险。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业主的经济情况变化无力支付工程款,使工程被迫终止: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投资回馈难以落实;物价因素和货币风险所引起的困境在承包工程中经常出现。政策变化导致工程流产,由于一些不可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资金到位困难等。
3完善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
3.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领域,首先,管理者要有风险管理意识,要改变原来注重上级要求和关系协调而淡化风险管理的观念。其次,应把水利工程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常态,进而把风险管理塑造为一种常态文化。在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摈弃重应急轻风险的思想意识,注重全局,强调整个流程,即关注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3.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现在很多地方水利工程法人选择采用的往往是非市场行为,具体说即项目法人在水利系统内部是市场竞争,兄弟单位之间的竞争,但是在整个社会市场中,系统之外的单位极难有资格竞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目法人选择实际上是内部产生,而在系统内部,基本上运行的是一种市场竞争,即竞标是一种有限的市场行为。这种内部产生项目法人的非市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行为。
(2)内部审计独立性
为保障内审的独立性,理应从制度设计上予以完善。首先,内审人员的地位问题。只向最高管理层负责,使他们脱离利益相关者,以公开公正地展开工作;其次,组织内部理应以正式沟通的手段向所有公司的人员宣布内审人员的任命,内审人员的责任和权利用制度来明确,用相应制度予以保障和规范,从而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逐步走向内部审计职业化之路。
(3)信息共享
在水利工程部门,用制度形式保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以落实信息公开、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使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理应做到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之目的。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各个企业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要想直面挑战、真正抓住机遇,财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发展历程,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措施与财务风险控制手段是保障效益、资金以及成本的关键所在。[1]正处在发展初期的环境咨询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内部控制的视角着手,全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一、从制度入手,完善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管理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环境咨询公司在内部建立良好的牵制体系,通过制度体系的设计,使各个部门做到有效的牵制,在有效强化部门监督职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各种暗箱操作。环境咨询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基于自身设计情况与发展现状设计针对性的牵制体系,使得各个部门互相牵制,同时利用不相容岗位,以便在各个流程环节相关的交接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得牵制体系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
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环境咨询公司还应当主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方面,环境咨询公司应当主动建立健全资金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库存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优化管理,并根据环境咨询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财务风险制度;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全面监管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为有效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环境咨询公司可以尝试建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安排一些工作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并对内部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重大问题启用应急方案快速解决问题,从而更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并优化内控管理。
二、从信息入手,构建内部信息收集与交流体系
环境咨询公司要想有效展开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交流以及反馈至关重要。全面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贯彻落实,环境咨询公司必然需要收集整理各个部门的信息,并保障这些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高度共建共享。这就需要环境咨询公司领导层综合利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包括员工手册、例会、电话、邮件以及信息系统等,然后根据环境咨询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安全、规范的信息交流、反馈渠道,使得信息资料能够及时、高效地流通,为领导层决策的制定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处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环境咨询企业要想保障内部信息收集与交流体系的顺利落实,就必须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会计电算化。具体来说,环境咨?公司应当给予信息化建设充足的资金支持,主动引入新兴的信息化设备,全面加强硬件建设,为自身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环境咨询公司还应当主动引入先进的财务软件系统,根据自身情况外包业务,保障财务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契合环境保护企业的要求,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效率。
三、从人才入手,落实财务风险预测及培训工作
当前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环境咨询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进程中需要积极记录相关的财务收入、支出,同时基于环境咨询公司发展现状、发展战略,对市场经济进行系统的分析,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便及时上报,帮助领导层制定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与此同时,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形势,环境咨询公司还需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包含财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全面纳入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环境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之间联系密切,要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显然是不够完善的。环境投资公司应当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深入分析当前自身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教训,分别从制度、信息以及人才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加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真正从源头上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与控制。
(作者单位为山东利源康赛环境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为了满足投资所需资本,需要合理规划筹资规模、资本结构,有效识别控制筹资风险。银行借款是筹资的主要方式,但是过度借款将面临较大的偿付风险,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风险管理中可以通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关键词】风险与收益;财务分析方法;风险预警与监控;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风险预警财务分析
财务部门应对每项预警指标都设置指标的上限和下限,根据实际指标值与指标上限或下限的比较,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号,进一步研究预警信号主要出现的原因,从而对管理层的决策起到指导作用。
二、财务分析方法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现行的财务状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经济决策提供预见性参考信息。
1.重要会计科目的分析:
(1)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要关注回收情况,相关销售政策的变动情况,应收账款增加与销售收入增加、若应收账款的增加大于销售收入的增加幅度,将虚增流动比率。同时,分析其他应收款项目增减变化的原因,避免因关联方关系增加其他应收款,可以有效防范风险。
(2)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资产,固定资产的取得、折旧以及后续支出都有着不同的核算方法,对利润影响较大,所以,还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真实性的分析,实现对固定资产真实性、产权真实性、计价真实性的核查;其次,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审查,了解固定资产是否出现增减变化,并且要保证固定资产所占据的比例要与收入增长的速度相匹配。当然,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加以审查,要从根本上保证期限的合理性与全面性。
(3)营业收入: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入,营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存在不同的方法,因此要核查收入计量方法是否一致,有无通过应收账款、销售退回等情况来虚增销售收入。
2.现金流量相对量分析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当期债务偿还满足程度,该指标越高,资产流动性较好;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该指标越高,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强。
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反映经营活动过程中单位营业收入能够获得的净现金流量。该指标越高,偿还银行的债务保证率也会越高。
现金净流量与总资产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产总额。该指标越高,运营效率较高。
3.偿债能力的分析
根据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财务指标等变化情况和原因,短期偿债能力和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短期偿债能力不足,可能被迫出售长期资产以偿还债务,将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
4.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近3年的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等数据的变化情况及原因,综合评价盈利能力。
5.经营能力分析
通过在近几年对相关指标的分析调查得知,无论是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还是其它,均是对综合经营能力加以评价的主要内容。在资产管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以其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资产利用的效率。周转速度越快,表明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就越高。
6.发展能力分析
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关注经营情况,更要关注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运用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财务指标分析发展前景。
三、风险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完善方案
1.财务报表真实性的完善
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表,在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前,进行必要的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规定,做到记录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财务报告列示的各种现金流量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构成,应当按照规定划清各类交易和事项的现金流量的界限。
2.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完善
(1)增加财务指标净利润/流动负债,能够反映收益对负债的偿还能力,为企业利润分配中是否给予股东分配或利润留存提供依据。
(2)完善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参照国际标准,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可上市证券+应收账款净值,能够将应收账款中与营业活动关联较浅,但数额较大的发生额对速动资产指标的影响。
3.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完善
1.1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涵义
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为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本身条件的不确定和10kV配电工程项目建设方及10kV配电工程项目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某些不易控制的影响因素,使得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者的期望产生偏差,进而使得电力企业受到损失。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10kV配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各方对配电工程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过程等阶段进行风险分析、识别、评估、处理等管理工作,目的是将配电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为电力企业赢得更大的利润。电力企业需要明确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掌握与风险管理有关的措施和方法,控制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让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1.2进行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工程项目中的事故与风险因素是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工作避免的,在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配电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事项,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事项。工作人员需要时刻谨记“重视事前管理、假设最坏情境、实事求是”的管理原则,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在配电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中,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真实合理的预测与处理,否则会造成风险管理工作的失败,为电力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2.1制定风险计划
进行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计划,计划内容需要将方方面面的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在风险计划中需要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组织进行定义,还需要确定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具体实施方案,在计划中需要选择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与风险判断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风险管理人员收集相关信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计划。定制风险计划时需要仔细分析项目图表、风险管理策略、业主的风险反馈、计划进度及工作分解结构等因素,以此保证风险计划的准确性及可行性。
2.2进行风险识别与分析
风险识别是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确定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工作人员还需要将阻碍10kV配电工程的风险因素做好详细的记录,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风险分析则是对风险因素进行进行量化,并且形成风险清单,帮助工作人员找到最佳的计划方案及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进行风险分析时,首先需要分析项目建设情况,确定最主要的风险范围,同时细化风险项目,找到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有效地降低风险损失。其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判断风险,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率。10kV配电工程的风险识别与分析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绝对重视。
2.3进行风险应对与监控
配电项目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预测风险事件的后果,然后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排序,确定需要优先处理和重点处理的风险事件。确定风险事件后还需要确定正确的应对措施,将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好能避免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进行监控可以发现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找到控制措施,修改与完善风险管理计划,减少突发事件的出现。
310KV配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
对10kV配电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需要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才能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认真了解配电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详细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明确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具体的风险情况运用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法,有效地降低风险因素带来的伤害。进行风险应对时,最主要的是确定风险的种类与风险的等级,如果判断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事故的发生概率,为电力企业带去负担。最后,10kV配电工程项目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设备的管理,及时对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弥补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损失。
3.2进行有效地监控
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无处不在,对风险项目进行有效地监控对降低项目风险有很大的帮助。风险项目的种类繁多,而且极易发生变化,衍生出新的风险因素,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需要采取动态的监控方式,对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例如,天气是影响配电工程项目进度的重要风险因素,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制定有效地风险控制计划。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因此在配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还需要运用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排除施工中可能带来风险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地监控工作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剔除一切不合乎安全的风险因素。另外进行监控工作时还需要考虑方案的经济性,确定最优方案,为电力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结论
工程项目总是受到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规避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识别、分析、评估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使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力行业中处于不败地位。
作者:王龙滨 单位: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改华,王静,贺亚军等.浅谈10kV配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5(24):7,11.
1 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流程
风险管理在电力生产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如果想要保证电力生产管理的高效化,就需要完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应用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必须要遵循一定的流程。
1.1 电力生产管理的目标规划
目标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定好了目标才能够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风险管理具有正确性。电力生产管理中,如果想要完善风险管理,第一步就是规划企业的目标。电力生产管理的目标规划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来确定,企业外部环境的稳定与否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与否都是规划目标重要考量标准。在风险管理时期内,需要考虑企业的税收问题,同时确定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的重心、发展方针、企业风险防控措施。这几个方面决定了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效率的高低。电力生产管理中目标规划需要注重企业内外环境的因素同时还要注重目标的可实施性,以及企业建设程度。
1.2 电力生产管理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电力生产管理中一项中心的环节,需要企业管理者识别不同的风险,从而采取风险管理措施。风险识别一方面是要通过技术支持对相关专业内容进行风险识别,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企业管理层面的问题进行风险识别,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具有相互配合的作用,在电力生产管理的风险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3 电力生产管理的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指根据对企业未来会面临的风险做出相应的预判,然后评价风险的等级。风险等级排序所依据的因素包括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产生的不良后果的程度等,根据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确定风险的等级的高低,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风险发生概率高、风险产生不良后果严重的划分为等级高的风险,风险发生概率低、风险产生不良后果较轻的划分为等级低的风险。风险等级排序需要真实公正的完成评估,减少自己主观意愿对风险等级评估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风险等级排序科学合理,具有有效性。
1.4 电力生产管理的风险应对措施
根据风险等级排序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预防风险,对于风险等级高的风险我们要采取更多的人力和物理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可能性,针对风险等级较低的风险我们可以适当的减小对该风险的预防投入,从而节约成本,风险应对措施时风险管理中根本性的内容,如何合理的应对不同的风险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举措。我们无法做到完全的避开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的减少风险给我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盈利效率。
1.5 电力生产管理的风险管理评估
风险管理评估是对企业风险做出相应的评价,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既要同时注重风险管理之后产生的后果,也要注重管理风险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的价值。风险管理评估是对风险预防手段与带来经济效益之比的评价,在完成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及时的了解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风险管理的评估应当在风险管理之后及时的进行,对之前发生的风险管理进行公正的判断,从而总结其中的出现的问题以及较好的举措,这样的评估可以提高之后风险管理的效率,同时给以后的风险预防提供丰富的经验指导。
2 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
电力生产管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项目,关系着国际民生,因而为了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的效率就需要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电力生产企业可以达到良好的经营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电力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2.1 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预防不够到位
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风险预防,针对不同的风险,我们都需要打起精神,不可以松懈,但目前我国电力生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预防不够到位,例如:我们一直强调电力生产管理要义安全为主,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够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很多电力企业并没有注意这一问题,在安全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感觉安全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心理想法往往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损失。
2.2 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以偏概全
电力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最切忌以偏概全,电力企业大多只抓住国家要求的部分风险管理内容,把局部内容拓展到全部内容中,这对企业的风险防控有着不利的影响。电力生产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方面的管理企业电力系统的风险预防工作,减少风险出现带给企业的不良影响。我国电力生产管理中很多企业只是局部完成了风险管理,整个企业难以全面实现风险管理,这就减少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损害了电力企业的利益。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解决对策
1、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现状介绍
1.1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风险,牵涉到三方面的内容:危险的事情,是否会发生及可能性大小,发生后的后果分析[1]。在风险的定义方面,目前有两种不确定性,一种强调风险,另外一种强调损失。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来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损失的一种实用性学科。目前对安全风险管理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一般包含以下内容:一般有一定的组织来进行安全风险管理,这个组织可以是个人,政府或者某组织单位等;进行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各个降低事故发生措施的组合应用,来确保隧道工程施工的最大安全性。在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的可能性,要结合多种有效的施工措施来降低或者避免危险的后果。
1.2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安全风险管理始于1931年,美国首先提出了安全风险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发展为一个学科[2]。相比较其他的科学研究方面,在隧道安全风险分析方面,国内的研究并没有那么丰富。一些学者是根据隧道施工过程的特点或者施工中发生危险事故造成的危险后果进行的分析。另外一些学者则是针对某一项具体的隧道施工工程来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管理的具体应用。在欧洲一些国家,隧道施工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安全风险管理。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由于特殊的位置,一些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故安全风险管理首先在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开始和发展。而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在大陆地区开始于20世纪末期。
2、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1 隧道施工的特点[3]。
首先,隧道施工是一项需要在地下、水下或者山体中间施工的工程,具有隐蔽性,在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探测不到的地质条件,发生意外的危险,由于施工过程勘察地质不准确,已经发生多起严重的隧道透水、坍塌以及滑移等事故;其次,隧道施工过程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的,施工设备却较一般的土木工程施工设备多一些,这就不可避免的挤压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面,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再次,隧道施工是一项特别繁杂,有着诸多施工工序的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爆破、开挖、支护、通风、出渣等过程,工作量大,可能出现交叉作业,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有秩序的完成自己的施工任务。最后,参与隧道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数量多,且流动性大,这就有可能出现施工人员缺乏经验、安全意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甚至没有配备安全员,或者安全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另外,施工人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安全教育,使得对危险的预知、防范能力不足,最终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
2.2隧道施工的风险预防控制措施。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例如:当隧道地质条件差、支护不及时、支护能力不足时,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当施工现场的爆破器材管理和爆破作业出现问题时,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隧道施工地点存在瓦斯等有害气体时,不仅会造成爆炸问题,被施工人员吸入时,也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以上介绍的风险仅是所有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事故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隧道施工风险,需要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隧道开挖前的工作中,要做好详细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预报工作就是探测隧道开挖面前面的岩土体的地质情况,提前掌握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不良地质、灾害地质、断层或者破裂带等,并在施工前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指导施工,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开挖的基础性工作,其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要选择多种物理探测手段,在设备的选用上,要尽可能的选用新设备以保证精度和准确度,最大可能的规避风险。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在施工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涌水、突泥、断层以及突气等危险事故,但是,隧道施工的风险规避仅仅靠超前地质预报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用到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使用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使工作人员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安全措施的综合运用,避免各个风险的触发,一旦发生危险要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将影响减少到最小。
2.3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和内容。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根据过程危险性分析,将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一一列举。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二步是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评价应事先收集大量的风险统计数据,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最好能组织专家评估风险事件可能出现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后果,确定隧道施工各工序安全风险等级。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三步是要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确定具体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以上三点就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和主要内容。
我们结合湖北谷竹高速长坪隧道的实例来进行隧道安全风险管理的介绍。首先要对长坪隧道进行一个概况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地理位置、详细的地质勘探和隧道周围的水流动情况等。其次,要对隧道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和前期的勘探结果,总结分析出长坪隧道的风险如下:坍塌、突水、施工大变形以及通风不良等风险。再次,要对存在的事故的风险进行后果分析,根据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程度对相应事故确定其事故后果等级。例如,通过分析得出长坪隧道坍塌风险为高度,应立即采取措施。最后,要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主要从降低施工风险触发可能性及本质安全施工方式方面考虑。例如,针对上述长坪隧道的坍塌风险采取包括对各种变形、沉降的观测等,一旦出现变形或者沉降超标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得到的地质情况确定隧道的开挖方式,以及支护和加固措施,及时落底成环;使用自动化机械进行开挖、支护、出渣作业,减少人员接触风险时间。
3、结语:
本文通过首先介绍了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现状,结合隧道施工的特点和具体实例分析了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模式和基本内容,为以后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虽然安全风险管理已经应用于很多方面,但是应用于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管理还处于初期的研究阶段。由于隧道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都是比较重大的,其事故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多被采用。在应用其安全风险管理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具体安全事故的后果统计分析和典型事故的研究,全国隧道安全风险数据库的建立等,因此,还需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人员继续努力,使得这一科学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宋明哲. 风险管理[M].台北: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1984: 4-29.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实施;方法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系统的、完整的过程,是一种运用多方面知识综合管理的活动。工程项目的风险成因、风险发生、风险波及范围、风险破坏力等等交错复杂,因此运用单一的工程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和措施,对工程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管理研究,从而将风险事件加以控制,将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特征
(1)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必然存在。工程项目风险无论是来自项目内部还是来自项目外部,都是客观存在,不会被人们的主观意识所掌控。然而这些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具有必然性,因为任何项目的实施都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我们能做的只有控制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却不可能做到完全排避风险。
(2)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表现为多种类型。也就是说在某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出现许多不同种类的风险,每种类型的风险又是许多不同风险因素所构成的,并且每个风险因素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复杂而客观的联系。
(3)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出现通常是不确定的。风险具体会发生在何时何地,会在项目进程中的哪个过程中发生,都是无法确定的,我们唯一能预测的是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和产生的损失在事先也无法确定,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在事件后果产生前进行合理的推测等。
(4)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同时会给整个项目带来连锁反应。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某个步骤发生了局部风险很可能影响到项目全局。例如,由于气候的突变造成工程的停滞,那么整个项目计划的进行就要往后推迟,然后会影响到后期所有工作人员的活动安排。这样就会给整个项目的建设带来许多不良后果,甚至还会产生新的风险因素。
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复杂多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就成为工程项目进程中的一个既重要又必然的环节,它有着许多积极的意义,主要作用表现在: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都普遍使用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积极处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将风险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后果降到最低,同时也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够维持项目运行的稳定。通过项目风险管理可以加强项目方案的执行,还可以协调好项目组织内外关系,进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得以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合理进行可以帮助整个项目避免物资和人力的浪费,从而为项目建设节省开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1)把握整体原则
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每个风险因素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项目管理者应从项目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进行综合系统的处理,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事前防范原则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合理的预测,并及时地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而不是等待风险的来临再进行风险补救。防患于未然就是我们项目风险管理者最基本、最重要的风险管理理念。
(3)经济效益原则
项目管理者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同时要对风险管理产生的成效进行合理估计,如果风险管理的投入超过了风险事件发生产生的损失,那么这样的风险管理显然是没有任何效益的,所以管理者应该尽可能用最小的投入来取得最经济而有效的风险管理结果。
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
目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本文基于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的认识,归纳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主要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四个阶段。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过程包含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感知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只有通过感知风险,才能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寻找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因素,为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因素,它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2)风险评价
在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
(3)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在确定了决策主体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分析出风险概率及其风险影响程度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性质和决策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而制定的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等相应防范计划。
(4)风险监督
风险监督主要包括对风险发生的监督和对风险管理的监督。前者是指对已经识别的风险源进行监视和控制,以便及早地发现风险事件发生的苗头,从而将风险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或采取应急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后者是指在项目实施中监督人们认真执行风险管理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以消除风险发生的人为诱因。
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
(1)风险识别方法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即通过某种途径辨别出影响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一般来说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生产流程分析法、风险专家调查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WBS分解法等等。本文主要采用WBS分解法进行风险识别,因此主要介绍一下WBS分解法的具体步骤: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为风险识别准备资料;2)召集项目经理、相关技术人员以及风险管理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分解讨论会;3)进行分解项目工作,同时风险管理小组成员提出风险因素集并在WBS向下分解过程中添加风险因素;4)绘出WBS层次结构图,建立初步风险因素集;5)确定WBS结构中的监控点,明确每个工作单元分配的资源、交付成果、责任人,同时完善风险因素集;6)检查分解过程,验证分解的正确性,更新完善的分解报告,提交项目风险识别报告。
(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分析与评价是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行量化的过程。它是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科学合理地进行风险决策的基础。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后果主要在于确定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对建设工程项目目标影响的严重程度。风险评价的方法一般有主观评分法、决策树法、网络计划技术、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等。经过对这些方法的优劣势分析,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显得更系统、灵活、简便。
(3)风险应对的方法
1)风险回避:是指完全避开风险,那就意味着如果预测到项目事件的发生存在风险,就要主动放弃或拒绝项目事件的实施方案。可见风险回避的实施相对简单,而且全面彻底,能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为零,但是风险多大机会就有多大,那么风险为零,机会也就不存在了。2)风险降低:一方面是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比如项目管理者在采购物资时,可以先支付供应商一部分项目物资经费,如果材料出现问题则可以扣除一部分资金,这样就降低了己方所承担的风险。3)风险分散:是指为了减轻总体风险给承受方带来的压力,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这样即使风险事件发生,项目管理者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也能有所分担。当然风险损失的分担也就意味着既得利润的分散。比如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使用商品混凝土,混装混凝土就可以由材料供应商分散风险。4)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比如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为事件投保,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风险直接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5)风险自留:是项目组织者主动或被动的承担风险损失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于承担风险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事先建立内部意外损失基金的方法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耿海.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3).
关键词: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策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的分析。
1.2风险管理也只是基于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1.3只局限在规划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而且也缺乏根据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和评估,进行战略调整。
1.4只是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对证券公司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分析,更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管理。如对资本、人力和物力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2.战略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想
2.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1.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对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战略决策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2.1.1.2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从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对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确定实施方案,运用经济资本配置,强化竞争优势,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1.2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
2.1.2.1有助于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和战略决策(业务、机构、人员、资本的战略布局)进行风险评估;
2.1.2.2对未来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未来的风险损失;
2.1.2.3有助于成体系地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风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收益的稳定增长。
2.1.2.4有助于减少被动性的风险资本准备,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1.2.5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头寸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2战略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等。
2.2.1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等部分。
2.2.1.1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战略一方面是对战略规划及风险进行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是是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经济资本配置、对战略规划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的战略步骤等。战略风险及风险管理。
2.2.1.1.1行业风险。证券市场是一个起伏波动比较大的市场,而我国的证券市场更是一个发展时间短,结构不合理,参与主体不稳定、存在诸多固有弊病的不成熟的市场,经常是牛短熊长,而且风险极大。我国的证券公司由于政策限制,主要业务只能面对证券市场。在股票市场只能买入待涨的盈利模式下,证券公司的两大主营业务证券自营和经纪业务只能在行情处于牛市时期才能获得理想的利润,而在熊市时期,证券公司被迫压缩业务规模、紧缩开支,长期处于一种较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经营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公司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来抵消这种市场剧烈波动对证券公司经营造成的冲击。在市场的不同时期,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同。在牛市阶段,证券公司的风险偏好可适当宽松,风险容忍度可适当提高,在熊市阶段则相反。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在经营风险,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为了适应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的需要,应当制定风险管理的的战略规划。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2.1.1.2业务风险。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应当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寻找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业务增长点,科学分析每一种业务(包括自营、经纪、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银行、融资融券、直投等)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所带来的增长机会,分析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带来的经营成本。将证券公司有限的资本、人力等资源科学合理地在各种业务间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在较长时间内的高效发展。证券公司在进行业务创新时,会带来风险分散化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会提升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能力,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但是,由于对新业务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存在风险管理能力不相适应的可能性。如果新业务风险远远大于风险分散化效果,证券公司将面临较大的新增风险。而且,在未经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的情况下,业务过于分散,有可能使证券公司主业受到冲击,并且承担了过多业务类型的风险。因此,业务创新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和经济资本配置分析。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有机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有机结合,并将之具体落实到证券公司的资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考核管理之中。战略规划应当明确确定针对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各种风险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以此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基调和标准。
2.2.1.1.3技术风险。随着证券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越来越重要的管理基础和技术保障。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战略决策风险。因此,安全、高效的信息系统不仅对业务的正常开展、业务创新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信息系统带来的技术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2.1.1.4品牌风险。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形成优胜劣汰,品牌管理直接影响了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特别是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等,品牌的影响力决定了业务发展的前景。因此,证券公司应当积极培育品牌优势,防范各种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隐患。
2.2.1.1.5竞争对手风险。证券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同业之间争抢市场份额,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取得在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要防止竞争对手带来的市场压力导致的短期行为,防止恶性竞争,防止为了争夺业务、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违规行为,同时对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要有应对措施,要从战略决策的角度尽量避免竞争对手带来的风险隐患。
2.2.1.1.6客户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客户的稳定性下降,客户的维权意识和议价能力也日益增强,如果证券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不能随着客户的需求的改变而提高,将必然丢失客户和市场资源。证券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客户操作不规范,如异常交易、洗钱等,也将给证券公司带来监管风险。因此,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
2.2.1.1.7财务、运营等多种风险。这些都可能对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如上市、购并、网点设置等,对证券公司经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上市能够迅速增加资本规模,提高经营实力。购并能够迅速扩大规模,显著提高市场份额。网点设置在市场处于牛市阶段,随着业务的迅速增加,增设网点有利于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份额,但是在市场处于熊市阶段,增设网点就有可能带来亏损。
2.2.1.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策略是风险管理战略的具体执行策略。风险管理策略应当明确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风险成本即经济资本成本等。风险管理策略应当确定识别、评估、量化各种风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明确经济资本配置的具体方法和运用原则。
证券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传统业务争份额、创新业务抢先机,稳健经营。总体来讲证券公司是风险厌恶者。但是对于业务发展、创新、市场竞争来讲,证券公司又是风险的积极承担者。证券公司的整体风险与收益趋于平衡。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为了获取较高收益,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在某个业务领域,相对于其它同业,若某证券公司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针对某种风险的管理能力,或者能够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来获得风险收益溢价,就能够获得行业内相对较高的收益水平。这种有管理的需要积极承担的风险,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目标风险。而非目标风险是指证券公司在经营主营业务和承担目标风险的过程中所承担的附属或伴生性风险。此类风险不能形成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也不是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的优势所在,或者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证券公司需要因此放弃部分目标风险的承担,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对冲、分散、转移等办法降低风险承担。
2.2.1.2.1风险类型策略。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其它风险。总体的风险策略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严格控制操作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
A.市场风险策略。只要有市场波动,市场风险就始终存在,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通过风险管理措施加以有效降低。而且由于风险具有双侧性,既能带来损失也能带来收益。尤其是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时,收益往往大于风险,当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者负向波动时,风险往往大于收益。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就能获得较好的收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限额管理、资产组合管理、对冲、补偿等。
限额管理包括风险资产限额、经济资本限额、净资本占用限额、投资限额、止盈止损限额等。对限额应当实行动态管理。当市场环境较好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处于初、中期阶段,收益大于风险,在证券公司的承受能力范围内,限额可适当增加。当市场环境趋于恶化时,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末期或负向波动周期时,风险大于收益,限额需要适当减少。限额的确定需要根据风险状况、资本规模、承受能力、风险偏好、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来确定,主要的计量基础是经济资本限额。
资产组合管理包括业务组合管理、产品组合管理和股票组合管理等。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承担能力。不同的业务、产品、股票承担的市场风险不同,当市场波动加大,甚至负向波动时,市场风险对不同的业务、产品和股票造成的影响不同。资产组合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体市场风险承担程度。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是现资组合理论。但是对于业务组合、产品组合等资产组合管理的基础主要是经济资本配置。根据每一种资产的风险状况、盈利能力和资产限额确定每一种资产的在组合中的比例。根据每一种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经济资本配置额度、资产限额、风险容忍度和期望盈利率,确定资产组合的总体额度。在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产组合;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产组合,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对冲和转移是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补充手段。
B.操作风险策略。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不同,并不能直接带来收益。尤其是对于单个客户和单笔业务来说,操作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带来损失。因此需要严格防范。但由于市场在不断变化,制度和流程规范永远不可能超过业务实际的需要,只能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加以修订。而且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机构不断增加,人员规模迅速增长,业务创新不断发展,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是不可能的。完全杜绝操作风险所需要花费的的成本可能会超过了业务发展的承受能力。只要能通过加强内控管理,实现比同业平均水平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就能获得超额的风险管理溢价。因此,针对操作风险也要确定合理的风险容忍度。在市场波动处于正向波动周期,尤其是初、中期时,积极扩大业务规模、机构规模,就等于积极承担了更多的操作风险。但是,业务规模的扩大必须以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作保障。
C.流动性风险策略。流动性风险是指证券公司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发生剧烈、数额较大变化的结果。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流动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从资产和负债等多方面对流动性进行综合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本。流动性风险的危害性很大,必须严密防范。但是,由于流动性风险是各种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流动风险管理必须与其他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流动性比率管理、现金流分析、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等。
2.2.1.2.2风险特性策略。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如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等(见图1),面对不同特性的风险隐患,证券公司除了采取控制和化解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之外,还应当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控制、化解、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降低证券公司的风险承担程度,降低风险转化为损失的概率,或者降低风险发生后产生损失的程度。
A.针对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应当在市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风险控制,并采取积极扩大规模的办法,获取盈利,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利润基础,如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
B.针对低风险低收益业务,应当积极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利润来源的重要补充,如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投资顾问业务、套利业务等;
C.针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在加强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应当根据资本配置计划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业务规模,及时把握市场机会,获取较高的市场利润。如证券投资业务、直投业务等;为了降低风险,还应当采取资产组合管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提高风险定价、加强保障措施等进行风险补偿,提高风险资本准备提高抗风险能力等措施。
D.针对高风险低收益业务,一般应当采取规避策略,即使少量参与,也要采取对冲、转移等办法将风险转嫁出去,如衍生品业务。
2.2.1.2.3市场角色策略。根据证券公司在市场中所处的角色,可以将业务分为买方业务和卖方业务。相应的风险也可以分为买方风险和卖方风险。买方风险相对较高,卖方风险相对较低。作为买方角色参与市场,如证投、固定收益、承购包销、融资融券等,将承担价格下跌或资产贬值损失,或债券交易的对手方违约风险等,涉及到市场、信用、操作风险,风险相对较高。作为卖方角色参与市场,将承担员工违规操作、客户异常交易被监管部门监控而证券公司被迫承担协同监管责任的风险,涉及到操作、合规风险等,风险相对较低。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顾问、研究咨询等。
风险管理策略体系是风险预警体系的延伸,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但是,已发生问题资产的处理应当由资产保全委员会统一管理。
2.2.2组织体系。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经营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之下进行管理。
2.2.3流程体系。战略风险的管理流程体系包括:识别、评估、监测、报告、预警、处置、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等。
2.2.3.1战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战略风险产生于证券公司运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并与市场、操作、信用、流动性等风险交织在一起,需要从行业、业务、技术、客户、品牌、竞争对手、客户、财务与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
战略风险是无形的,因此难以量化。对战略风险进行评估,应当首先由证券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专家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假设条件进行审核,例如整体经济指标、利率的变化及预期、市场风险参数等,然后由战略管理或规划部门对各种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效果和发生的可能性作出评估,据此进行优先排序并制定恰当的战略实施方案。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前,应当认真评估其是否与证券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对未来战略目标的贡献,以及是否有必要调整战略规划等。
战略实施方案执行之后,无论成功与否,证券公司都应当对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估、认真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针对未来不确定的经济、政治因素,证券公司可以利用情景分析法,分别评估有利、正常和不利的市场条件下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
2.2.3.2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证券公司应当采用定期(每月或季度)自我评估的办法,来检验战略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实施。战略管理和规划部门应当对评估结果的连续性和波动性进行长期、深入、系统化的分析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变化、运营状况的变化,以及各项业务为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所承受的风险。董事会和经营层应当定期审议战略风险分析和监测报告,对未来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进行调整。
对于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风险隐患或风险事件,应当及时做出反应,进入报告和预警流程,并按照风险等级由负责部门拟定风险处置措施,并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2.3.3经济资本配置及考核。对资本这一主要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首先要分析每一种业务所面临的增长机会,以及这种机会所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分析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然后分析这种增长机会与风险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最后要在考虑风险成本、机会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在各种业务品种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一种业务在短期内也许增长迅猛,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这种业务的增长机会就会受到较大局限。因此,资本合理配置必须体现在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之中,进而落实到工作计划中去。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在制定战略规划时主要考虑前三种主要风险。在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风险和不同的业务、产品之间有效地配置资本,有助于降低证券公司面临的整体风险。资本配置运用到全面风险管理之中,表现为经济资本配置。
风险包括潜在损失和收益波动。从损失的角度来讲,风险包括了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预期损失是证券公司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水平下,正常经营所必然发生的损失。而可接受的预期损失是指预期损失在证券公司经营成本的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同业的平均水平之下,对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构成实质性影响的预计会发生的损失。非预期损失是指由于市场及经营的不确定性,证券公司面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证券公司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通过控制、化解、转移、补偿、分散、配置等方法是风险得以转化,更多地体现为风险收益,更少地体现为损失,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从而获得更多的超过同业平均水平的风险管理溢价。极端损失是指在极端情况下,证券公司经营可能面临的重大损失。
经济资本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用于弥补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准备,数量上应该等于证券公司整体损失分布中给定置信水平下的在险价值,即VAR,乘上资本乘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最低为3)。VAR的计算需要考虑相关系数和边际VAR的贡献值。经济资本配置需要依据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即RAROC)来进行调整和考核。所谓RAROC是指某一项投资的预期收入减去预期损失与其所占用经济资本的比值。判断RAROC的依据就是股东对其承担的风险所要求的回报率。经济资本配置并不是把所有的资本都投入到RAROC最高的资产中就能获得最多的收益,由于存在极端风险、系统性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分散化的要求,考核经济资本配置的效果时,除了考核RAROC的大小,还要考核边际收益和边际风险的变化情况。在(股东)预期收益率已定的情况下确定风险最小的资本配置(即上行);在风险容忍度已定的情况下寻求预期收益率最大的资本配置(即下行)。通常这两者需要综合考虑。
使用RAROC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考核,容易导致业务部门不愿意开发具有战略意义但是短期内收益较低的业务或产品,需要进行修正,修正的主要依据就是各项业务所占用的经济资本的成本,即SVA,其实际含义是各项业务应当实现的股东增加值。SVA需要从各部门的收益中扣除,以鼓励业务部门进行着眼于长期发展的产品创新。
经济资本配置及其考核体现了战略风险管理及收益须经风险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贯穿始终。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最终体现为资本在不同业务之间的有效配置和平衡,全面风险管理在于整合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资源,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证券公司内的风险管理部协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经济资本配置标准及其考核办法。
经济资本配置要折算为风险资产限额。经过调整的经济资本配置目标需要折算为各项业务的风险资产限额,从而对各项业务实施限额管理。
2.2.4技术体系。为了进行战略风险管理,必须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尤其是对经济资本配置的管理,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着手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提高操作风险计量的科学性。
2.2.5文化体系。战略风险管理应当体现企业文化和风险管理文化的指导思想。
2.2.5.1确定共同的价值标准。风险管理应当有稳定的目标、价值标准和管理原则,形成证券公司共同的风险价值观,这就是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的集合就形成了风险管理文化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用风险管理文化的价值标准来指导经营中的风险决策。具体的运用包括:培训、资格认证、考核标准的指导思想等。
2.2.5.2全面风险管理要处理好三大关系:①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风险既代表了正收益也代表了负损失,风险管理就是要控制负损失,获取正收益。收益与风险是相匹配的,高收益就可能带来高风险,收益是有限的而风险是无限的,高风险不仅有可能损失掉过去几年的收益,甚至有可能给企业造成致命损失。风险不等于收益,承担了风险不一定就能获得收益,过高的风险就意味着赌博。不过,风险也不等于损失。风险是一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而损失是一种结果,从个体来讲以及从短期来讲承担风险不一定会造成损失,但从整体来讲或从中长期角度来讲,承担风险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损失,如果承担的风险适度,而且实现了有效地风险管理,就能将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内,并且能加以有效地转化或转移,从而实现理想的收益。因此,风险管理既要实现风险防范,也要实现积极地风险管理。②风险管理与内控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如果失效,将导致管理混乱,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手段都将失灵。但是仅仅做好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因为,内部控制着重强调的是对规范的把握和控制。而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强调对证券公司整体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对风险的转移和补偿措施,实施对资本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不仅要解决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还应该解决应该做什么,再到如何做。③风险管理与发展的关系。风险管理是手段,发展是目的。全面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全员为了发展,全员也要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做好风险管理才能保障了企业价值的有效积累,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只有深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
2.2.5.3风险文化。风险文化是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形成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和价值标准,组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
——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来创造价值。风险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必须通过有效地风险管理来创造。
——要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风险管理有助于实现长效机制:即员工及股东价值回报。
——全员风险管理与全员发展,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管理风险人人有责,促进发展人人有责。
——审慎对待风险。
——占用资源、承担风险就意味着机会损失,承担风险需要付出代价。
——风险管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风险的早期识别、预警和化解有助于减少和控制损失。
——任何失去控制的损失都无法用收益来弥补。
3.结论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日趋成熟,但是全面风险管理还仅仅处于尝试阶段,为了积极探索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借鉴银行业及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结合证券公司的实际风险管理需要,初步形成了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本文探讨的战略风险管理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证券公司当前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最急迫的、也是最薄弱的工作内容。证券行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略去了计量模型,以便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1]《风险管理》,银行从业人员考试教材办公室,金融出版社,2007年
[2]《金融机构现代风险管理基本框架》,陈中阳,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3-64-2
0 引言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最近几年,很多企业都被查出了税务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等。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1.1 企业税务风险内涵
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企业要想能够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税务风险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即企业存在未纳税、少纳税的现象,从而使得企业的声誉受损,严重的就要面临破产;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使用税法不准确,多缴纳了税款,给自身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税务风险的特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主观性、必然性、预见性等[1]。
1.2 税务风险管理
只有提高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才有可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在企业的发展中,税务风险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制约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然后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对税务风险进行判断和控制。在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相关负责人应该充分了解税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并对税务风险进行相关的事前的识别、事中的管理控制和事后的评价,争取把税务风险扼杀在源头,最终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税务风险评估方法不科学
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非常不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定性分析法;另一种是定量分析法。部分企业都没有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也没有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方法,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评估体系,增大了税务风险概率。
2.2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力度不够
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加大对税务风险的宣传力度,风险应对措施采取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面对税务风险,企业不应该只是采用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应该把多种应对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的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相关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也没有风险管理经验,一旦遇到风险管理问题,就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总之,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方法的单一性,风险应对措施的数量较少性已经成为了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中面临的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2]。
3 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针对以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多种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评估方法,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下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3.1 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来说,建立高效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企业应该不断对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让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能够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并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指责,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完善的高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税务风险概率。第二,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发挥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第三,企业还应该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安排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把税务风险中的各个责任都明确到每个管理人员身上,一旦遇到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就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同时,还应该定期做税务风险的汇报总结,及时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相关的领导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税务决策,从而降低税务风险[3]。
3.2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要想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还应该不断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首先,企业应该重视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方面技能知识的培训,让相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掌握税务风险管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用一些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扩充自身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其次,企业还应该定期召开税务风险管理座谈会,聘请一些相关的税务专家来莅临指导,不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技能水平[4]。最后,企业还应该加大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把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提高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频率,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
在日常的税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加强各个部门、各个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旦遇到任何税务风险问题,就应该及时沟通,随时交流意见,从而杜绝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就应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以此来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沟通平台,或者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外部信息获取与共享系统等,互相分享税务风险管理意见,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概率。除此之外,在促进企业经营与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同时,企业可以把上述系统或者平台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5]。
3.4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税务管理时,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与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无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企业领导干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与管理职能,以身作则,并带动全体员工共同进行宣传,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杜绝工作中的不良之风,从而保证企业文化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且系统的工作,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 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6):34-39.
[3] 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关键词:营销渠道;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
风险管理是管理领域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内容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控制风险能力等相关内容。各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初,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即将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行风险识别,之后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由此评估结果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指导方针,施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风险来临后所造成的损失,最大可能地保障企业的安全。
企业管理者最应该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创造价值与风险控制。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在盲目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往往忽略甚至是无视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下面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欧美国家企业的生存年限是40年,日本企业的生存年限是30年,国内企业的生存年限是7年,而国内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年。专家研究证明国内企业通常“短命”的主要原因是不重视风险管理。企业不重视风险管理就好比人不重视自身的健康,那么他生病的概率就要远大于他人,因此也很难长寿,两者道理是一样的。
二、营销渠道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众多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我国的企业迎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营销渠道环节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它作为市场营销中的最为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企业利润的重要保证,更是成为企业对外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据统计得出,企业七成以上的的营销业绩靠的是渠道,同时企业在营销渠道环节所花费的费用也要占该行业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的两成到三成,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想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利润率、增加竞争优势,是可以通过改进营销渠道来实现的。因此可理解为营销渠道风险管理也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手段。营销渠道风险管理合理,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减少了内部损耗,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并且能够提升该企业的品牌效应,最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当前国内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
国内大部分企业家盲目的追求价值最大化,往往忽略了、甚至是无视对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管理,因此造成国内大多数企业频频爆发风险而“短命”。经研究证明,国内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方面有如下不足:
1.对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认识度不足,国内大多数企业家并没有很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意识,因此对营销渠道的风险管理也无从谈起了;
2.对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投入不足,国外大型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中投入的资金达到全年营业收入的百分之一,而国内企业在此项上的投入只有万分之二,远远低于国外大型企业;
3.相对于发达国家,国内的经济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相应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完善,市场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健全,这种状况加大了风险因素;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尚短,对国际贸易的规则并不完全熟悉,因此导致贸易风险系数加大,贸易风险频繁发生;
5.在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不足,对企业在营销渠道风险方面的教育也就不足,因此在对风险管理方面的服务也不够系统;
总的来说,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太短,市场发育、市场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而且国内企业家的风险意识也不够敏感,还仍然忙于盲目地追求价值,因此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多多磨练,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提高风险意识,这需要一个过程。
四、提高国内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必要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张,大型的跨国垄断集团大量涌现,不仅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状态,而且也加大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管理风险。迫使国内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国内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管理能力。
1.提高营销渠道风险意识
由于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关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实现,甚至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对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进而形成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文化,纳入企业的日常鬼城当中。
2.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
充分评估企业所处的风险环境,全面识别企业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将风险区分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几个级别,对每个级别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再聘请专家对制定的措施进行评估,建立专门的体系对措施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形成闭环的、切实有效的系统。
3.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职责权限、企业风险文化氛围、企业风险识别评估体系、专业风险审查制度、风险管理奖惩机制等,使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真正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管理成为常态化,达到减少、甚至避免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的发生。
随着企业营销渠道风险管理的不断深入,企业所面临的营销渠道风险会随着环境而变化,这些变化的情况应该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者,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对新状况及时地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标。
总结
企业进行市场经营活动,营销渠道难免遇到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只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预先评估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降低或避免风险来临时造成的损失,收货风险所带来的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