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

时间:2023-08-29 16:4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服务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服务发展前景

第1篇

在“互联网 +”概念的推动下,产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的阶段,国家也已经把行业的互联发展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通过互联金融、互联工业的纽带,促进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改革,逐步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互联网 +”促进社会化分工,强势构建新型现代会计服务业体系,并推进会计服务水平的提升。面临当前形势,传统的会计行业在商业模式、交易方式和管理活动等方面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会计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在为传统的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同时,更多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信息。但同时,会计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核算的不足,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模式和渠道。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如何高效快速地实现职能转变、转型发展和内容扩充,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冲击的不断加大,国内学者针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思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祥民(2015)认为,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互联网+会计”,而不应该是“会计+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行业不应该固步自封,需要明晰自己面临的挑战并积极适应时代特征,从而完成行业内资源的整合优化[1]。秦荣生(2015)深度剖析“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提出 “互联网+”推进会计服务水平升级、促使会计服务效率提高、促进会计服务平台建设、改善会计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会计服务流程一体化、会计服务企业布优化局、会计教育新形式等发展趋势[2]。胡显莉(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的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都将迎来巨大改变,适应会计行业的变革的政府的监管是影响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原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应转变监管观念,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网络安全、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关注力度[3]。崔扬,李海成,王墨(2016)认为由计算机的使用将会计人员从复杂繁琐的手工操作中得以解放,从而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和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不断增加,只会记账算账的传统会计人员难以适应时展。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互联网知识的,较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运用信息技术[4]。卢悦(2016)简述“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在会计领域遇到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

策建议[5]。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找出传统会计行业的诸多不足之处,并针对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二、“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由于网上财管中心平台的建立和财务软件的创新设计,企业资金流向可以公开、透明、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远程的控制,实现子公司和部门资金来源和流向的统一管理,实现会计核算动态化、财务管理在线化。互联网的环境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部门相互联系,加工和处理财务数据来满足管理者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跨国和跨地区经营广泛存在,互联网和财务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网络会计技术,使得企业管理逐渐从制度控制模式?D变为程序控制模式。这样一来,企业处理会计信息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的报表透明度会随之增强。企业借助网络可以直接获取大量数据和信息资源,优化财务运转的程序,加快财务运转的速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报表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决策。

“互联网+”为会计人员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 + ”和大数据不断发展,会计资格从业人员将面临转型危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不再是繁杂的数据收集,而是信息化的数据加工。在过去,由于会计人员素养的有限,企业统计分析数据工具的落后,使得企业财务分析总是根据内部的历史数据,难以避免数据过时化、不完整性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出现并快速发展后,会计人员可以多层次加工信息,操作流程简捷化、透明化,财务核算规范化、有序化,财务监督科学化、准确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会计人员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建立会计数据数据库进行行业交流,及时反馈有用信息,从而满易和决策的需求。此外,从经济效益、时间成本的角度考虑,“互联网+”改变了会计报告的传输模式,财务信息的传导畅通无阻使得成本大大地节约。

三、会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会计行业的风险会越来越低。财会行业相对特殊,公司不可能经常更换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从事这个职业的风险也较低。随着会计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较健全,财会将成为今后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此外,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来补充。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很好地配合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会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快捷化、高效化的趋势。会计信息共享度会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信息内容更加充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内在动力增加,管理者会在迅速的信息反馈机制下及时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变得更加便捷,信息资源利用更加充分。企业上下层级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直接,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充分透明地被总公司掌握,各种时空因素造成的损失将很好的弥补。企业进行会计决策会更加科学合理,财务信息的搜集更加动态化、实时化。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生存形式将会是电商,因此结算支付方式就会电子化。电子化支付方式的优势就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可以很好的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性。此外,企业可以实现公布式处理任务。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大型会计业务处理时,可以将业务分布于网络内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处理,当所有的处理结束后进行汇总,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针对会计行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互联网 +”会促进会计教学新形态。“互联网 +”时代,会计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具体划分。“互联网 +”会计教学主要应用于对在职人员的一对一的业务教学,还有对想掌握专门技能的非在职人员的教学。而且,会计服务职业一直颇受创业者追捧,具备丰富的创业领域和大量的创业机会。由于政府和企业对“互联网 +”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扩大,使得“互联网 +”会计线上线下教学的繁荣发展。

四、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本文基于“互联网+”角度,针对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一定的趋势分析。虽然会计行业未来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化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但是管理者在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网络毕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不确定性都会威胁着行业的发展。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依赖网络发展会计行业,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政府部门针对“互联网+会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就能很好地促进行业发展。总之,对于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作用,否定传统会计行业的不足,吸取教训并学习先进的方法,保证会计行业稳健持续的发展。

(二)建议

第2篇

论文摘要: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问题而导致的与资金供应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市场失效问题。分析了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系统的思路、方法、途径、措施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颁布以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8.5%,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销售额占58.9%,进出口额占68%左右,上缴税收占48%左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扩大就业的生力军。然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市场失效问题,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需要对资金的需求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核实,为此要求存在一个规范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估市场。纵观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状况,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曾提供过虚假的财务报告,企业为了逃税避税,与审计机构串通一气,制造虚假的财务数据。虚假财务信息也欺骗战略投资者和银行,造成大量资本金的误投和流失。由此看来,要解决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问题,首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既与企业有关,也与整个会计师行业有关。所以,提供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解决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会计的现状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被调查的20家中小企业中,有70%的调查对象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在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确。

在会计人员的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一般定期来做账。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不好、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等原因,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较弱。在中小企业中,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较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二)不依法规范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

有些中小企业账目设置混乱,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有关人士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企业存在两套账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起用会计人才时,有85%的企业倾向于聘用有经验的老会计,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应用。

(四)没有履行内部会计监督职责

会计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规范。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五)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认真执行。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六)现行会计法规体系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混乱

我国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修改了部分会计法规。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税法》、《证券法》、《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我国现行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行业的企业,可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这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混乱,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由上述中小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为了增强中小企业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全依赖其内部管理越来越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和经济业务的变化,所以,笔者提出会计工作的业务外包,借助于会计服务提供方来加强监督,提高信息透明度,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二、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服务提供者,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的审计市场,呈现出三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三个市场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市场是指到美国、香港和新加坡上市的公司,这些公司的审计费用较高,审计成本较低,这个市场为“四大”垄断(即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中端市场指国内大型企业、沪深上市公司和优质高科技企业;低端市场是指中小企业,这种市场被国内中小事务所把持。可见,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主要提供方。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1)市场化发展步伐缓慢。由于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多数来源于原来的挂靠单位,有其历史渊源,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赖于业务量的大小,而业务量受当地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的控制,如此形成的由行政部门垄断的会计服务市场本身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市场化发展相违背的。2)规模小,人才匮乏。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执业人员素质不高和后续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在与大事务所进行人才选拔的争夺中,中小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3)业务范围。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不同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目的,一般是为了报税或者筹资需要。中小事务所的廉价收费,更容易满足中小企业实力不足、节约资金的服务需求。另外,中小事务所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提供的记账服务填补了大事务所不能为或不屑为的业务空白,是其另外一个利润来源。4)执业质量。目前,中小事务所的整体审计质量不高。盘点、函证、现场勘察、分析性复核等诸多重要而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常常被省略了。大部分中小事务所都有提高审计质量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受到市场、收费和市场环境的诸多限制。首先,受市场和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小事务所的人、财、物有限,审计的方案设计、程序设计、证据搜集就免不了会简化。而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欠缺,往往又使它所承担的审计方案实施效益大打折扣。同时,审计人员面对低廉的审计收费,心理上已缺乏专业信心和热情。其次,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社会各界的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执业质量自然不会很理想。中小事务所想提高质量,缺少内外部的驱动力,缺乏实力。5)内部无序竞争。在中小事务所之间,普遍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在客户选择时,容易急功近利,使审计意见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且没有其擅长服务的领域,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演化为服务价格的竞争。另外,为了争夺客户资源,许多事务所违规操作,迁就被审计单位,出具与被审计单位真实情况不符的审计意见。

三、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市场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力度不够。目前,从法律体系上来说,《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社会力量很难将中小企业纳入其服务范围。由于缺乏利益的驱动作用,社会各方力量很难积极介入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2)市场供需存在较大矛盾。整体的会计服务需求量大,而社会供给不足。3)服务品种单一。外部经营环境剧烈变动,而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差,除了传统的记账、审计会计业务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咨询、理财、资产评估、税收筹划、经营诊断以及进行市场调查、情报搜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目前社会所提供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品种单一。4)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中小企业贷款有急、频、少、缺、高的特点,即时间急、频率高、金额少、缺抵押、费用高。与贷款相关的会计服务也要求快、频、全、准、低,即速度快、频率高、信息全面、数据准确、成本低。目前,由于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与质量问题相关,因此,很难摆脱这个怪圈。5)社会参与度不够。社会缺乏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体系的充分认识,缺乏信息协调共享平台。各自为政导致的是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很难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和共享的社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该由各个职能部门包括经贸、财政、金融、税务、工商、民政、公安、外汇管理、海关等部门紧密配合,而目前尚不能实现这种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亦需时日。

四、现阶段发展中小企业会计服务的措施

应努力构建以中小企业社会信用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会计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突破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信用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一)政府在建立健全会计服务体系中应发挥关键作用。会计服务体系的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政府应将中小企业信用评价职能赋予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机构,增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信息成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实际,不搞重复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归集体系,现阶段的做法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政府部门牵头,联合各行政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档案。其二是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网络和信用监督体系。两种做法都可以在条件成熟后逐步推向商业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要有先进的技术平台,具有动态录入、数据共享和数据查询等功能,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信用交易的鼓励和监管工作。

(三)规范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行为。加强行业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市场主体的行为,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的自律和监管,加大行业监督处罚力度,建立健全严密、系统、高效的监督、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会计服务收费标准,防止乱收费和高收费。对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实行收益保护,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补贴或是减免税,保证中小会计服务机构得到一定的收益。超级秘书网

(四)针对中小企业会计服务供需矛盾,建立协调机制,引导各社会力量参与,增加供给。由政府牵头解决该问题已初见成效,2005年底,河南省首个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咨询团在郑州市成立。由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组建的这个组织,吸收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作为成员,旨在为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管理培训、企业管理诊断及其相关服务,引导企业利用“外脑”。目前,已有成员单位l4家。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1)中小企业管理局下设中小企业会计服务部门,具体负责中小企业的会计服务工作;2)以民间协会的形式,尝试对会员中小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3)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服务公司,考虑采用股份制。成员可以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中介机构、高校、科研机构等组成,将社会力量纳入服务体系中,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降低信息成本。

(五)提高会计服务质量,对中小事务所实行准人制度,进行资格认定。促进中小事务所的整合,扶持中小事务所的发展,并吸引外资所和国内大型所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倾斜来扩大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另外,针对中小事务所以及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进行不定期低收费或免费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适应市场需要,灵活转变经营战略。根据自身规模小、底子薄的特点,将业务重点集中在“小而精”上,走特色化经营之路,办出专门化特色。

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化方式有两类:一类是服务业务专门化。根据自身优势可以在审计、验资、评估、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选择一种或几种作为业务重点。另一类是服务对象专门化。根据客户行业不同,经营方式、业务范围不同,可以考虑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行业内发展,以提高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取得相对其他事务所的特色优势。

第3篇

法务会计是专业主体结合会计知识、财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与专业调查技术为涉及财务舞弊等案件当事人提供证据以及诉讼支持等服务的行业。同时还可以提前预防公司财务舞弊,保护公众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发展。

2在财务舞弊中对法务会计的需求

因为财务舞弊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的审计不严格、进行财务舞弊的成本小等使得财务舞弊在我国有进一步加强且越演越烈的趋势。企业进行财务舞弊,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也扰乱了市场。在后续的损失赔偿中,往往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问题,然而传统的只具备会计或法律单方面知识的人才已不能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这就需要委托法务会计师来提供法务会计服务。法务会计作为拥有法律专业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在刑事案件中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支持;在民事案件中协助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准确计量损失以及计算民事赔偿金额;在司法鉴定中,法务会计可以作为鉴定人,对案件的会计方面的专业问题进行调查、取证,提供会计与法律的专业服务,为法庭出具客观的鉴定意见;在企业、事业单位中,确保企业在遵守或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寻求本单位的最大财务利益,并能运用法律的武器进行交涉以维护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当权益。总之,法务会计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治理财务舞弊等案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在防止财务舞弊中,法务会计的作用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外部审查不严格,使其在防止舞弊行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漏洞,法务会计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在企业内控和外审的基础上进一步防止财务舞弊。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具体治理中,法务会计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事前预防作用、事中控制作用以及事后的调查和诉讼支持作用。事前控制:在实践中,由于法务会计的专业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躲避法务会计的调查,运用更隐蔽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因此,法务会计的存在使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事中控制:当投资者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状况有疑问时可以委托法务会计对公司财务舞弊的情况进行调查。由于法务会计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能够帮助投资者发现隐蔽的财务舞弊行为。如果发现舞弊行为的证据,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及早发现舞弊行为,并对企业的舞弊行为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当上市公司已经实施了舞弊行为,并对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造成了损失。法务会计可以通过专业调查技术认定公司存在的财务舞弊事实,搜查相关证据,确认并计量投资者的损失。在损失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的会计信息资料,自然对会计、财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法务会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性和综合性,搜集相关证据来确认损失的范围和具体的损失计量方法,对由财务舞弊行为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核算和计量。同时,法务会计通过检查对方专家所提出的有关损失方面的报告,找到更加合理的损失计量方法,为投资者挽回更多的损失。在诉讼过程中,法务会计可通过参与诉讼策略的制定,提出法律责任划分的建议,作为专家证人提供证言,出具法务会计工作报告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支持。

4结语

正在开展“一带一路”走向国际经济贸易市场的中国需要法务会计,法务会计为我国会计市场展示了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是个极具开发价值新领域,是会计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也越来越掩蔽,这些无疑对法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法务会计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与法务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法务会计人员,积极推进法务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使法务会计能够更好地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更好地为有关案件的诉讼提供服务。

作者:曾国强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法务会计基本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关键词: 越南市场 会计人才 需求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社会方面,越南也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尽管越南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作为商业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越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会计的发展。

1989年,越南财政部建立了越南最早的会计组织――总会计师俱乐部(CAC)。该组织最初成立时有200个会员,3年间就发展到了600人。1991年,越南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越南审计公司(Vietnam Auditing Company,VACO)和会计审计财经服务社公司(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nancial Consultancy Services Co.AASC)。CAC和越南财政部于199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VAA(越南会计协会)。1998年,VAA成为IFAC和东盟会计联合会的成员,但不是亚太会计师协会(CAPA)的成员。2005年4月15日,越南成立了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VACPA)和审计师协会。

1999年,越南的公司法公布,对社会审计人员的需求徒增,到2006年8月,越南已有108个事务所,大约4000名从业人员。其中,越南的会计师行是VACO、AASS、AISC、AFC、ThuyChung、A&C、M&H、TienPhong、DTL、U&I和STT。在108个所中,小规模的所有70个,中型规模有30个,大规模有8个。截至2009年年底,越南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50家,其中,越南本土所有130家,国际所有20家,总共有会计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100多人。目前,在所有事务所中,只有28家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计,其中4家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安永、均富、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加入WTO、美国国会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国地位,以及越南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越南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投资机会的理想目标,大大促进了各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越南经济结构持续向积极方向转变、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从现有的在越南河内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该交易所现存最早的上市公司为2005年7月14日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河内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共有312家,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共有249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越南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据越南相关部门统计,在接下来10年中,越南将需要7000名注册会计师。

如今,越南的会计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越南本土事务所规模小。相对于前几年,越南的会计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得不错,也逐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越南本土的事务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市场的要求。越南本土的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从业水平偏低。尽管小规模事务所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越南仍缺乏本土有实力的大规模事务所。

2.事务所业务范围窄,竞争中降价,审计质量不高。目前,越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集中于传统的鉴证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客户类型更复杂,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2009年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由于审计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不得不降到不可思议的低点。这带来的问题是事务所无法满足所有审计程序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质疑,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担忧。

3.政府监督管制过多。越南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都造成越南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尚未分离,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如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其直接由财政部管理,受到的政府监管过多,自身的自不大,不能从职能上定好位,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效率低下。

4.越南的注册会计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该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并且积极加入了各种国际组织。近年来,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存在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5.缺乏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中文、英文等翻译人员。对于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越南是一个新兴的陌生的市场。基于对越南目前经济政治、投资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及进入准则的不了解,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感到无所适从,加上无法把握进入后的发展前景,给越南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一定阻碍。要想让他国人更了解越南的会计,就需要一批会计审计类的专业翻译人员。

越南不断为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做出努力,计划在2005―2010年实现外国人可以在越南建立会计审计公司和独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并提出在2020年完全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争取建立符合越南经济、文化、会计审计环境的经济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建经济、专业的服务环境。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民主的环境是开放市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计与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素质,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这样就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2.教育系统,从低到高。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职业会计和审计,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会计与审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有关财会方面的实践机会,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巩固专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实质性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协会,组织学习专业的会计与审计课程,并通过国家相关会计认证的考核,以此不断带动国家会计审计人才的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会计审计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4.面向国际化会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作为经济的商业语言,必然促进会计的国际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越南经济高速发展,慢慢地面向东盟地区甚至国际。因此越南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不断面向国际化。

越南的会计与审计服务虽然很年轻,但发展很迅速,在越南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变得迫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机遇的涌入,越南应抓住机遇,不断拉近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实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越南的会计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借鉴国际会计培养越南国家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与审计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为越南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从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得到启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我国会计人才时,不仅要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要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我国会计人才也日趋国际化。

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壤,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双方又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以来,越南提出要发挥其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东盟面向中国的“桥头堡”作用,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发展,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越南,越南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越两国的会计标准、会计实务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是各国经济交流的商业语言,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中,都需要会计这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评价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讯状况。因此,要促进两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双方资本的自由流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越两国会计差异较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何使得会计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这就要求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适应中越两国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人才在学习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同时,还相应地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也随着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停地学习与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在高校进行构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昊,李家媛.对中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8(7).

[2]高淑东,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第5篇

 

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起了革命,同样引起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审计实务的重要转变。面对波涛汹涌的信息化浪潮,会计理论和实务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而应主动地实施转变。现有的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论著往往只是从会计实务被动地受到信息化冲击的角度进行研究的,研究的内容也较为分散,不够系统。本文拟换一个角度,即从会计理论与实务主动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角度,系统性地考察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生的转变。

 

一、会计信息化的含义

 

会计信息化是同会计电算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等都依靠电子计算机来进行的方式。会计信息化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主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发展所实施的转变的总称。

 

会计信息化着眼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推动会计事务网络化、自动化,构建起主动、迅捷、共享、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不仅表现为会计实务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为会计模式的重构和创新,表现为会计模式的转变对构建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有力的推动。因此,会计信息化概念强调了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模式的主动转变和对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有力的反作用。

 

二、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理论的转变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面临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理论必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运用带来的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形成体现信息化时代的新的会计思想,才能构建新一代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会计服务对象的转变

 

会计理论首先要确定会计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传统会计的服务对象,一是指独立控制生产资源,承担义务,进行运营的经济单位;二是指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公司、企业或机构。在过去的工业生产条件下,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可以明确的,这就是相对稳定的、独立核算的生产者。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内在结构、运营机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网络企业,其没有稳定的结构,没有实在的物质设备,没有实体组织结构,它们多为临时性的联结,暂时性的同盟,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今天可以存在,明天就可能消失,或者以虚拟的形式存在,实际空间又不可把握,在这样的企业状态下,会计服务对象该如何确定?如何克服虚拟企业的一次性和不可靠性,避免因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适应于信息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新形式企业的发展,会计理论必须对服务对象做出新的界定。为此,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应再拘泥于单个独立的、稳定的实体企业,而应扩展为以实际进行的经营行为和实际经济联系为着眼点的、相对的服务对象。会计服务对象的扩展,可以使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的适应性范围扩大到网络公司或虚拟公司。

 

2.会计处理前提的转变

 

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要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如果预期会被清算或破产,会计分析和处理将难以进行。在实体经济企业中,往往拥有实物资产,这些实物资产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也会被出售或转换,并且在实物资产使用和配置的过程中,逐步清偿其所承担的债务。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才能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而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公司没有大量实物资产,其联盟有时扩张,有时缩小,甚至可能解散。网络环境下必须对持续经营前提假设做相应的转变,使之适合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可持续存在,不在于其所用实物资产,而在于其组成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于其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保持一定的业务联系,并持续发展着。只有确立网络公司可持续经营的新的前提,才能通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实现企业自身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3.会计划分期间的转变

 

会计处理过程的进行,无论是结算账目、编制报表,还是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以及提供财务状况、会计信息,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时期。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费用和经营成果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各类信息的生成和提供,都可以实时地在网上完成。网络公司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会计传统分期规定的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仍然有必要坚持会计分期假设,因为执行统一的会计期间核算可以使企业会计处理有共同的时间维度,提供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可用性;另一方面,适应于网络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基于网络在线、实时反馈的功能,会计分期假设也应有所调整,会计期间可以进一步细分,加大一定时期(如一年)的会计分期数量,比如一个月、一周,但也不能无限细分。因为,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及发展前景,瞬时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定时间的会计信息,才能反映企业经济业务连续性和周期性的全貌。

 

4.会计计量标准的转变

 

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最好的会计计量单位是货币,货币计量标准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等内容。在货币计量假设下,各个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运转的计量单位是货币,公司经营绩效和经营状况的考察,也要以货币为计量标准。信息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和人力资本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响企业运营效果的信息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非货币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货币信息在企业决策中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

 

电子货币的出现,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币种唯一性,加大了货币风险,冲击了币值的稳定。面对这种形势,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做出相应转变。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对于网络交易,会计计量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使用电子货币,电子货币计量的数据和结果,再折合为记账本位币,由此制成会计报表。通过不同货币计量单位的计量和换算,既可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又可以提供具有可比性的会计信息。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务的转变

 

为了应对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提出的种种挑战,会计实务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的需求。

 

1.对会计人员要求的转变

 

会计核算是传统会计的主要业务。会计人员只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会计信息,处于一种被动的、事后监督的状态。会计信息化使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会计人员的职能也从日常会计处理走向财务管理的前沿。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从数据记录、计算,到财务报告完成,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都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完成,会计人员不在束缚于单调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将精力转向财务管理的前沿。会计人员要学会研究和分析会计信息,找到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揭示隐藏着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做好企业管理的参谋。会计人员要能分析和构建相关信息处理模型,并通过模型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运用,来提供用户需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有新的转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而且要掌握有关信息网络技术和经济的知识和技能,要有运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经营现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变

 

信息经济发展使会计运作和企业经营之间发生了实时的、不间断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结,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实现集成和同步。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直接将生产和经营信息输入会计信息网络,自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形成可以高度共享的网络数据结构系统。会计管理层次减少,一种新的组织结构代替原有的垂直的组织结构,整个会计组织呈现扁平化的趋势。

 

在业务过程高度集中的网络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库内汇集了各方面、各种类的会计账目数据,企业各层级人员可随时调取和处理数据,企业管理机构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和调节指令,管理企业生产和资金的运动。新的信息化会计系统由此形成。新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数据、信息生成和处理、企业管理决策和调节政策依凭等多重功能,在企业人财物的流动和企业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中,实现了销、数据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企业决策系统的有效实施和运行,日益依赖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3.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

 

过去财务核算要用人工记录数据,造册做账,制定财务报表等一系列运作方式得以完成。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人工操作流程可以大大简化,在基本的凭证数据输入系统之后,过去的许多报表、注册的项目不需保留,因为这些项目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程序运行得到结果,账簿可以自动生成并显示任意一项会计数据。甚至报表也可以动态自动地生成。由于计算机不仅能够大量存储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准确地自动进行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系统相互联结、沟通,输入的信息数据可以实时共享、共同构建,传统的企业垂直型的学习传递系统,逐步被水平型的信息管理模式所取代。

 

手工核算时,按照复式记账原则,分别登记总项目账与明细项目账户,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核对总项目的记录数据同明细项目记录数据的一致性。在计算机处理系统中,除账证核对以外,原来的账账核对、帐表核对,成为不必要的事务,人工操作完全可以省去,有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即可给出账账、账表之间计算的结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账簿格式的标准化程度大为提高,账表信息数据的内容也更为复杂、更为适用。会计实务运作方式的转变,使会计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4.内部控制方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通过岗位责任制、各种内部牵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会计信息数据,如果因某种原因,计算机程序出了问题,有问题的应用程序会导致计算机给出错误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信息的完整与真实难以保证,出现了会计信息造假或被篡改的可能。数据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会计信息保密性被破坏。还存在着网络系统遭到破坏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内容、重点等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原手工条件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如通过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检查方式,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数据信息要进行备份,必要时可进行多级备份。必须建立审计制度,并建立新型的会计组织体系。内部控制的内容也应增加计算机编程、维护及操作人员的内部牵制,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等等。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会计信息体系的各个端口,如人机接触端口、数据进入端口、数据输出端口等关键之处

 

总之,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必须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会计人员要重新审视有关会计理论,主动进行会计实务改变和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实现对会计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第6篇

一、云会计的基本应用理论

云会计是借助互联网作为应用平台,由软件服务商向企业用户提供的虚拟会计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会计信息化设施,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所有财务流程,取得软件使用权的企业用户进行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和相关会计管理工作,将形成的会计数据等管理信息上传至存储云端,按照软件使用程度及时限执行付费标准,凭借符合要求的授权协议查阅和使用云端财务数据。企业应用云会计将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化为会计信息的体系建设和基于计算能力的会计服务外包,这种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云会计为企业缩减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数据管理效率和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理论:

(一)企业之间的信息传导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 云会计的应用得益于云计算的数据分析能力,网络终端将信息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计算处理,包括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和业务相关的财务数据,方便企业进行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网上申报各类税金、银行核对账簿、审计线索核查、业务交易信息、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等方面,云计算都发挥了超越传统财务信息管理的分析与处理能力,使企业和政府、银行和会计事务所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工作越来越高效。

(二)企业用户通过网络节点相互协作实现会计信息控制 在云会计应用环境下,分散在网络系统中的各类节点共同使用一个信息源,各企业客户的经济业务由各相关节点相互配合完成信息控制目标,同时一个节点也能够使用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信息,因此云会计的应用重点为系统功能的安全性和节点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一是云系统处理信息和控制过程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准确性;二是云会计中的网络认证机构和银行等相关业务执行组织的真实可靠性,特别是防火墙技术和加密配置等网络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三是云会计采用的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四是执行云服务的相关技术单位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

(三)云会计自动控制资源使用范围和优化数据计算能力 云会计采用储备的资源池,并将用户的计算数据资源化处理,采用多租户模式将资源化的数据分享给不同用户,并根据用户的动态需求提供进一步的真实或虚拟的资源。与此同时,各用户无法确认资源的真实位置,根据快速伸缩性的云计算处理程序,计算能力可以快速地弹性获得,用户对数据的控制能力大幅提升。在自动处理系统下,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可以动态变化,因此对企业财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云会计应用现状

(一)云会计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推广力度有待提高 据调查,我国目前只有不到10%的企业应用云计算技术开展相关业务,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的技术成熟度不够,云会计源于健立健全资本平台的需要,研发费用和时间成本巨大,这使得财务数据的计算平台很难达到独立研发的水平,伴随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能力有限,我国企业应用云会计来健全自身财务管理体系仍面临多种困难。加上我国对云会计推广力度不够,致使我国无法像发达国家一样拥有成熟的云计算平台。目前,云会计的政府政策支持范围很小,而且没有明确的云会计应用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导致云会计应用的认可程度偏低。

(二)网络技术发展程度限制了云会计的广泛应用 会计信息系统对云会计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受网络对信息云计算速度的限制和影响,如数据资源化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访问权限的不同导致数据无法顺利交换传输等问题,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到网络节点故障的排查检测及其恢复能力,在网络负载检测中,报警和辅助管理的应用系统在动态传递时很难达到云会计的相关标准。

(三)云会计服务主要分布在中低端企业 在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云会计相关的服务主要分布在中低端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靠低成本占领市场,因此,相关的云服务和财务会计软件功能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供在线服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服务,这种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的会计数据处理需求;二是基于云计算的,为客户提供市场营销数据和方案、网络账户记账等应用。这些都不足以解决企业对云会计的更进一步迫切需求,即以云计算为数据处理核心的云会计,能够根据实际业务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信息的要求,使用到符合安全标准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集成软件,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应用到云会计完整的功能。

(四)企业对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认可程度不高 云服务提供商往往会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测标准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但用户们还是不可避免地担忧储备在云端的财务数据信息。用户自身无法解决系统自动失灵的突发事件,直到云服务提供商亲自解决这一问题,这对要求快速查阅数据的使用者造成了很大困扰。除此之外,信息的隐私问题也常常成为云会计无法大范围应用的绊脚石,因为云会计的计算模式会使得一个服务器保留多家企业的财务数据,众多企业认为这种模式会使公司的财务数据或者更多的秘密用户担心企业的隐私数据被其他人访问或盗用,多种这样的担忧造成了云会计在国内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的应用进展缓慢。

三、新型商业模式下云会计应用的焦点问题

新型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软件经营许可的销售商业模式,云会计是颠覆传统模式的主要因素。在此之前,传统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影响,然而流量变现模式因为与传统销售模式有根本上的领域差异,这种情况导致二者能够保有各自的生存空间,直到云会计带来的新型商业模式出现,才从根本上颠覆了流量变现模式和许可销售商业模式。云会计凭借互联网免费、低价的优势向企业用户提供软件使用权和数据处理能力,为企业创造了高效财务管理的方便条件,因此,为促进现代会计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融合,应对以下几个焦点问题做出分析。

(一)云计算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云会计在新型商业模式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例如会计凭证的传递、存货管理、财产清查、往来款项清查、报销流程等,但是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信息安全的基础之上。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自主开发并投入使用的云计算平台仍不够成熟,大多数公司仍然对财务数据需上传至公共云端持怀疑态度,主要是担心会计信息和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从技术层面分析,云计算平台一般采用较高的信息安全机制,但并不是绝对的安全,因为平台运作过程涉及到数据运营中心、数据存储云端、云计算服务商等多个环节和操作单位,无法保证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绝对安全。一旦中间任意一个环节失效或遭到恶意访问,信息数据都有被泄露的可能,这对公司的生存发展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云计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除安全隐患,不断完善云计算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云会计提供有效会计凭证的问题 在云会计的运营模式下,基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传统会计依据有效合法的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云会计的应用环境下,终端用户资料和数据都存储在云端,如何能保证它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存储在云端的凭证被访问、修改或盗用的可能性一直存在,这涉及到管理和取得会计凭证的过程中的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在资料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存储和交付的过程中,涉及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流动,而资源和数据的拥有者不能完全掌握它的走向,也无法控制数据的存储位置,此外,电子材料更因为自有属性的原因,使得会计凭证的管理和获取更加困难。因此,在云会计应用环境下,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在云计算中进行会计凭证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通过合法有效的手段获取会计凭证、解决凭证归属权问题不但涉及到云端数据存储方式问题,还会涉及到国际云计算服务商的合作问题。

(三)云会计对数据资源的确认问题 会计数据中,云会计对资产的确认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在过去交易事项中形成,且预期会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云会计的商业模式下,会计信息数据由数据运营中心控制或云计算服务商控制,终端用户数据和资源将脱离企业的控制范围,这改变了传统模式终端用户掌握数据的现实,也为资产在确认 “客观性”方面带来了争议。技术上解决这个难题的同时,更要确保缺终端用户数据和资源的安全性,因为在网络环境下数据的运行处理过程,主要依靠云计算服务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从终端用户的角度,如遇到存储数据或处理数据的服务商失责或倒闭,则很有可能造成数据大量丢失或被盗用,存在着很大的数据安全性问题。据此,在云会计商业模式下,对数据或资源等资产的确认问题,应该是监管部门和软件运营商、云计算服务商等不断改进的方面。

(四)云会计对收入的确认和划分问题 云会计带动了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如互联网、云计算服务、存储空间设计、网络器材、数据运营中心等行业的扩展,它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致使各类交易环节重构现象的出现,因此我国必须正视交易安排的合理性。在云会计业务的市场主体中,云计算服务商和软件服务商乃至终端用户的租赁关系,应随各种交易关系的变化而改变,新型商业模式的云会计创造的交易关系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很难发挥特长,应根据交易的实际内涵和特点,对交易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因此,这给财务人员在确认和区分云计算服务商的收入方面造成了极大困难,但如果云计算服务商来能够明确列示出所有交易活动中云计算的收入内容及其所占比重,那么财务人员将更为清楚的知道如何解决确认和划分收入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公司仍处于模糊状态,更不可能对云计算的各类收入划分清楚并及时准确的确认与计量。如阿里巴巴集团云会计应用专责人员指出,云计算业务估计在今、明两年达到盈亏平衡状态,但他们都无法确认云计算业务收入占整个集团收入的比重。

(五)云会计对成本计量和配比的问题 云计算的成本包括数量很多,主要概括为五方面:一是存储数据和转移数据费用。云计算服务商都需要花费大量金额,将用户的大量资源和数据转移到公共云并安全存储它们。二是配置齐全软件提供商应用程序的费用。云计算服务需要配置齐全各类应用程序,在集成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隐性成本。三是前期准备成本。在云计算服务全面实施过程中,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防御固有风险和意外成本。四是软件定期测试费用。软件更新及转移到云端时必须要先进行软件测试,这给服务商带来了无法预计的成本。五是各项硬件设施成本。云服务期间,各项硬件设施的良好运转及定期保养也是云服务中不可忽略的成本。以上这些费用在云服务总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云计算服务商的获利空间。

(六)云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 云会计数据处理与传统财务数据在处理方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差异,因而使得其内部控制的方式和内容也要随之改革,这不仅涉及到企业在云环境下对自身内部控制的掌握与信息的筛查,更是对查找审计线索和保证审计质量的评审内容和方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云会计应先执行云计算内部控制评价,得出其内部控制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再根据审计人员对审计线索的追踪和筛查做出进一步的内控评价,以确保云计算平台真正发挥作用。若此过程中,云计算没有执行到内部控制应有的效果,这证明云会计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大漏洞,概括反映出来就是,云计算系统存在内部控制的属性弱点,那么是否还要继续依据云计算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就值得商榷。

四、新型商业模式下云会计应用发展对策

(一)强化云会计应用安全机制 新型商业模式下,云会计的应用推广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具体可以从增加应用试点开始,重点在安全控制关键软硬件方面,提升网络监测、信息排查、数据处理的管控能力等,确保网络环境和基础数据的安全,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另外,从基础设备和应用软件上排查安全漏洞,建立信息安全保密措施,强化数据运行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是要研发多渠道身份验证功能,设计数据使用者权限的多层次性,合理分配数据等级和使用功能,加强对信息访问者身份和权限的管控力。

二是强化安全网关的作用,使用虚拟运行环境和虚拟机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安全检测,设计多种恶意访问情境,加强云计算系统的免疫功能,通过关卡入侵检测配比和防御功能的应激反应来完善自身安全机制,有针对性的解码恶意软件和黑客攻击手段。

三是采用多维度密钥技术加强管理存储于服务器中的资源数据,密钥管理符合操作流程和身份认证标准,避免云计算服务商和其他企业的任意访问。

互联网和云端技术的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存储于云端的数据信息可能被恶意访问、盗用、篡改甚至是丢失,用户与云服务商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有可能被他人窃取、截获,导致传输过程成为了泄密途径。为让企业安心顺利地存储和处理数据,建立健全云计算应用的安全机制是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二)提升会计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的专业化 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会计凭证的确认与计量、账目筛查、运营成本控制、现金管理等重要会计核算内容,云会计的服务功能应该以财务核心需求为契机来重点开发,不断提升会计信息处理的专业水平,完善云计算的服务功能。

一是云计算服务要支持在线决策功能,提高决策所需的会计数据处理能力,完善专业标准化的财务分析功能,呈现企业所需的采购和销售一体化分析结果和行业标准检测,加强会计产业供应链和财务职能方面的延伸,最终实现云计算ERP的财务功能。

二是完善在线定制和动态需求服务,企业会根据业务对运营资金的需求和发展目标提出在线定制需求,云会计能够及时调整相应的金融功能和数据整合途径,更新服务信息的应用软件,以适应动态业务需求。

三是开发企业私有云端服务,提升云计算个性化软件的研发速度。多元化的云计算服务促进了会计产业链的不断发展,企业通过租赁多元化的云计算平台,实现私有云端服务的愿景,云计算服务商要向目标企业提供支持云计算的私有编程语言和应用工具,企业使用个性化的云会计应用程序,满足企业对业务信息私有化的需求。

(三)加强云会计市场的规范性 建立规范的云会计市场,云计算平台和服务商的资格审查是最重要的。发达国家的做法是服务商和政府合作推出审查资格的途径和法律保障,在服务商走进企业提供平台初始,政府需要通过相关信息安全管理法案的评级审核,服务商才能获得云服务资格,他所提供的云计算平台才能合法运行。我国应在云会计服务资质方面完善审核规范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云会计服务信用评级制度,向企业提供具有优质服务基础的云计算平台,确保企业客户资源数据库的存储安全和使用合法性,这样促使云会计产业链形成提供优质技术服务的良性循环,优化了云会计应用发展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的有序性,应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定期审核云会计服务商的资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必要时撤销其云会计服务资格,这样在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终端用户的使用信心,为云会计的应用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完善云会计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首先,国家要充分重视云会计的应用发展,它关系到各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进程,应该明确指出,将云计算为基础的高端应用平台和软件开发纳入科技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范围,完善云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推广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服务商资质评审体系。另一方面,在云计算平台运行前先实施高标准风险评估,根据企业信息安全等级,采用相应的保护制度,出台云计算安全运行标准,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先进技术指导下有效传输和处理数据。我国云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国内云计算存在的客观问题,借鉴国际上在云技术方面制定的相关标准与经验,明确云会计的应用发展方向,在技术层面和法律法规上逐步完善,确保云会计数据处理的安全法制环境,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五、结论

云会计作为云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化和延伸,逐渐被各大中小企业接纳、熟悉和认可。在新型商业模式下,云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优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它的出现也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来自云技术本身和互联网的基本特质,但云会计的发展确实顺应了新型商业模式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要求,随着云技术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云会计的市场成熟度将逐渐提升,它必将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并协助企业走向更高更远,成为未来财务管理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伟:《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2012年第3期。

[2]刘国城、王会金:《中观信息系统审计风险管理的理论探索与体系构架》,《审计研究》2011年第2期。

[3]曹立明:《论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化》,《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年第9期。

[4]赵婧:《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分层数据安全问题与防范》,《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年第4期。

[5]丁璐:《推进云计算在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应用的若干思路》,《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第18期。

[6]马同保:《论后安然时代审计环境、目标及风险》,《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8期。

[7]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第7篇

关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探讨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是枯燥的,难懂的术语、空洞的数字、无味的报表,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指导作用,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上好会计专业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首先我从当前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分析开始:会计行业是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职业,高额的收入、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绝对诱惑,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其次我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与其他职业相比,会计的收入处于上游水平;再次从会计的职业前景分析,会计的教育或职业背景为一个人通往高层管理者奠定有利的基础。在会计业取得成功并不是遥遥无期,你可以从会计员做到高级会计师或高层经理或脱离财务部,走向领导岗位。你还可以创办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公司,提供会计服务或审计服务或开办会计培训班或创办咨询公司,解决会计方面的疑难杂症。从学生全神贯注的表情迸发出强烈的求职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强烈动力。

二、转变会计教育理念

一般说来教师扮演的职业角色是“传道、授业、解答疑惑”,重在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但是以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这个社会更加重视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单纯的只知道被动的去接受知识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能做事、做好事的人才。能做事是指具备做事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做好事具体是说能灵活的处理好事情,事情做得比较周全,而不是只会在纸上谈兵的人才。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会计作为一个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尤其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会计专业教师要转变会计教育理念,既要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

上课提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带动学生去思考,回忆,去创新,促使学生的思维紧随老师的讲解步伐,从而更好地与老师沟通。比如,在讲投资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对当前的投资热点发表意见。“国家的教育投资、三农投资、企业电力、燃气投资等”投资的主体不同,投资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后,接着又提出问题从理财角度讲,你如果有了钱,怎样办?鼓励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存入银行;买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买房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我简单分析各种投资存在的风险与报酬。然后我总结概括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的投资主要有股票、债权和其他投资三种方式。通过层层设问、循序渐进导入本节课所授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投资的认识。

(二)情境式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比如在讲授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时,先举例:如果你是一个小厂的业主,拥有几台机器和五六个工人,每天都有进货和发货,月末还要给工人发工资,向政府交税。好记性就不如烂笔头,你必须用笔来记录所发生的一切业务,日积月累,记录越记越多,如果没有一定的方法和体系,面对这些杂乱无章的记录,连你自己都理不出头绪,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都难以讲清,这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将这些业务记录、整理和分类,并最终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会计的第一大职能会计核算。接着,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单靠你一个人管理,显然力不从心。于是,你也许会聘请人帮你经营。为了使你的资产不外流,你就必须考核管理者的业绩,这就引出了会计的第二大职能监督。然后在学生对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深入地介绍,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学懂了才有兴趣学下去。

(三)案例教学法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交流和探讨,使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会计原则时,通俗理解就是会计的游戏规则,就像世界杯,不管你是参赛者还是观赛者,必须懂竞赛规则。会计作为核算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讲解及时性原则,引用诺基亚及时购买中文字幕显示功能专利,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走向成功地案例。讲解重要性原则时用企业短缺900元的现金和计量工具不准造成2000元的损失,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重要。

(四)实践教学法

会计课堂,理论和实践并重,在介绍完基本理论后,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就需要采取实践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我在讲解会计凭证这一节内容,都是非常枯燥、抽象的基本理论。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内容等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我采用了实物演示法。在讲授本节课内容之前,我给学生留一个作业,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索要一张发票带到课堂上。课上我对学生购物时得到的发票进行提问,学生非常踊跃回答,气氛变得活跃,告诉学生这些发货票就是来记账的依据,账不可乱记,必须有书面证明才可以记帐,这种记账证明就是会计凭证。这张发货票是你从外单位取得的,就是外来原始凭证。知识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掌握。这种方法使教学内容的更直观,增强了可理解性,压缩了教学时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第8篇

各位行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行领导给我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论这次成功与否,我都将获益非浅,对我今后做好本职有很大帮助。我之所以竞聘支行会计经理,是因为我相信自己已经具备担任这项职务的基本条件。我从9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银行会计工作,一步步从基层做起,储蓄、出纳、会计、交换、联行直到会计主管,积累了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和会计管理知识,熟悉各种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定。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自律,兢兢业业。在我行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我行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能够熟练使用会计操作系统办理各类业务,参加完成了以下工作:营业部筹建,本、汇票业务及电子联行系统的申办与开通运行,帐户管理系统的建立,年终结算,新系统上线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领导对营业部的会计工作进行了组织和协调。这些都为我今后做好会计经理的工作打好了基础。如果行领导任命我为支行的会计经理,我将充分运用我的会计工作经验和会计管理知识,组织、协调和辅导柜员做好支行的会计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诚实正直、廉洁奉公,防范和控制好业务中的各类风险,做好营销服务工作,协助行领导和外勤人员进行业务开拓工作,争取早日使支行成为我行发展的重要支柱。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对支行会计经理工作的一些设想。

一、建章建制、科学管理 不管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和业务的操作,还是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有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我是支行的会计经理,我首先要做的是从内部管理工作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确定每个柜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做好岗位责任制的细分与量化。细分就是把每项工作进行最大限度地拆解,每个步骤都要有固定经办人员,并形成固定工作模式,对每个柜员负责的工作部分,以签定责任书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不许越权操作,越级办理业务,发挥相互监督机制的作用,以严格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发生。量化就是工作成绩数量化,建立工作积分考核制,工作做得好、表现突出的人员奖励工作积分,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出现差错的人员要扣分,以积分的多少体现每个人工作质量的好坏。随时公布积分情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定期按积分情况进行考核,实现良性竞争,调动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主要采取两种学习方式,基础会计制度和技能的学习以自学为主,重要会计制度和新业务的学习以集中培训为主,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会影响工作积分,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采取轮岗等方式,为柜员学习综合业务知识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柜台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做好工作打好人员基础。最后要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按制度办事,杜绝违规操作业务,利用支行会计工作从零开始的有利条件,按规范做好帐务组织和帐务处理,从开业之初就搭建好高新支行会计工作的良好框架,为支行会计工作的达标创优创造有利条件。

二、会计核算与营销并重 如果说做好会计管理是会计经理的责任,那积极营销就是会计经理的义务。新时期下的会计工作与以往的旧模式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行长在2002年财务会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会计人员客户经理化,指出这比专业客户经理具有不同比拟的优势,身为会计经理必须率先认识到这一点,要高度重视营销工作。该区是重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投资能力强,区内企业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各家银行都在该区设立了支行一级的机构,支行在成立之初,就同时面临极好的发展机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会计经理而言,就意味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比其它银行更加优质和更具特色的服务。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宣传上,我认为要组织好柜台宣传工作,使柜台成为我行对外宣传的桥头堡,在宣传中要有针对性,如针对该区企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大力宣传网上银行,积极推荐客户使用网上银行办理业务。为增强宣传效果,争取在营业厅设置网上银行宣传台,安装一台电脑模拟网上银行操作,使客户在办理柜台业务时,能够亲身体验我行网上银行方便快捷的优势,同时这个布置也有利于树立我行高科技银行的品牌形象。另外宣传工作要走出柜台。该区的电脑城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活动,要结合这些活动,组织现场开卡,现场办理网上银行等,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在日常服务方面,要严格按规范化服务和限时服务的标准进行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在一般情况下每个柜台前等待办理业务的客户不能超过两名。每个柜员在工作中都要做到微笑服务,热情服务,不能仅仅满足做一个办理业务的机器,而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为客户排忧解难,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支行会计柜台的服务宗旨是后台为前台服务,所有人为客户服务,力争在客户心目中树立我行精品银行的形象。

第三、支持和鼓励会计人员走出柜台找客户,挖掘所有潜在的客户资源,对吸存工作做得好的人员予以奖励,增加工作积分,做到全员面向市场。

第四、要充分利用新系统大前置、大集中的特点,努力收集各种会计信息,做好分析工作,寻找我行的市场定位,研究切实可行的市场开发策略,为行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为支行的业务开拓提供帮助,扩大会计服务的深度。

总之我的会计经理工作宗旨就是时刻牢记四个立行的经营方针,团结全体工作人员,做好内部管理与控制,安全规范地处理业务,防范风险,控制风险,为支行的业务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开展营销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会计人员客户经理化,使支行的柜台成为管理严格、业务规范、营销有力的星级柜台。谢谢大家!

银行会计经理应聘演讲

第9篇

关键词:记账;会计基础

1企业记账的成效与意义

据调查,很多企业在实施记账度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透明度不高。比较突出的,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借、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二是各类票据多,收支凭证乱,普遍存在使用自制收支票据的现象,大量的收支凭证要素不齐。三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记流水账及不编制会计报表。四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扩大报销范围和标准。有的财会人员只管付款,不管审核凭证,只管记账,不管监督,且认为企业主要领导批的就有效。而在会计记账制度后,以往的状况大为改观。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腐败蔓延、切断腐败源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1推进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据部门统计,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前,中小企业与基层组织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高峰时每年多达上百起,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此类投诉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更好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1.2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从行政到个人待遇都隶属本企业,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尤其是当企业领导的意图与会计法规相冲突时,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极易屈从于村干部的意志,不按会计制度办事,有意进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会计通过业务部门推荐和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会计队伍长期存在老龄化、文化低、无资格甚的状况。同时,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分离,不拿企业的工资、不分享企业的收益,抓工作理起气壮,从体制上保障了财会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2当前企业记账存在的问题

2.1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提倡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2记账机构不合法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未办理营业执照和记账许可证的不合法群体,他们游离于工商局和财政局监督以外,和客户关系为“你情我愿”的利益关系,国家执法部门不能有效进行监督控制,扰乱了记账市场,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他们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不能保证会计行业的水准符合法律规定。

2.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多数企业记账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比如人员配备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会计核算不按要求来做、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过于形式、原始凭证上单位负责人未审批签名,会计资料存在数据失真现象比如很多企业在记账委托过程中,记账对象提供的会计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得不到验证,导致了财务和报表的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判断失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2.4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存在的为数过多的合法和不合法中介记账机构和个人,面对收取越来越低廉的服务费的恶性竞争,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责权不分,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机构。造成管理卜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同时由于业务量大,处理会计工作往往只求效率不看质量,甚至会计处理程序上出现明显的过错,无监督复核人员复核。造成许多诸如原材料负数,累计折旧和应付工资等核算不实现象,致使委托单位信息失真,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3规范企业记账的措施

3.1加强制度规范

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记账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要要完善会计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体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严格遵守法定的记账业务范围,内部配备专职制度复核人员,以保证业务质量,避免掺假、造假事件发生,财政局等国家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记账机构进行法律监督,以促进记账机构通过借助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纠正。

3.2积极做好监督

一是对企业制订的财务审批制度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企业拟订的财务审批制度,首先要符合财政及主管部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其次要经企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二是加强对企业开支的监督。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办理报账的每一项开支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各项支出业务,必须确认其支付凭证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审批手续(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完善,方能支付。要切实把好审核关,定期公开公布财务事项,真正做到财务公开。三是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核算中心实行再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与有效。

3.3协调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财政部门着重从二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记账业之问的利益分配关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政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

3.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第10篇

一、ACCA较之CICPA的发展优势分析

(一)ACCA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全面、系统、合理 从课程体系来看,CICPA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共8门,分别是专业阶段的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等;综合阶段的职业能力测试(试卷一)和(试卷二)。与CICPA相比,ACCA在课程设置上更为全面,系统、合理,ACCA共16门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四个类别,基础阶段中知识课程包括Accountant in Business(AB)、Management Account-

ing(MA)、Financial Accounting(FA);技能阶段涵盖了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CL)、Performance Management(PM)、Taxation(TX)、Financial Reporting(FR)、Audit and Assurance(AA);在专业阶段中核心课程有Government Risk and Ethics(GRE)、Corporate Reporting(CR)、Business Analysis(BA),选修课程包括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AFM)、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Advanced Taxation(ATX)、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AAA)。分析ACCA和CICPA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科目,但ACCA的课程更为全面和详尽。ACCA每个阶段的课程都存在着层层递进的关系,知识型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主要是对理论和原理的介绍。技能型科目中包括了ACCA最重要的专业课程FR和AA,还涉及了与财务相关的课程,如CL、PM等,这些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为学员搭建起系统性的知识构架,为之后的高级课程夯实理论基础,铺垫相关知识。核心课程包括GRE、CR、BA课程,进一步搭建了核心知识体系。最后的选修课程,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性的学习四门课程中的两门。从ACCA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到,ACCA非常重视培养学员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在课程体系上系统、合理,在内容上紧凑、相关,在难度上阶梯式递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员的专业能力得到质的转换和提高。新考试大纲的颁布,让ACCA在课程设置上更具有弹性,学员可以按照自己国家和自己工作性质的需要来选择更适合的考卷应考,让财务理论学习更好地贴近实际工作和职业发展需要。

(二)ACCA利于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财务人员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和发展,对外经济实力和能力成为支持一个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之一,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官方语言,是对外经济贸易中重要的沟通桥梁。由于ACCA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全英文授课与考试的模式,所以与CICPA相比,ACCA更有利于提高非英语国家学员与会员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对财务英语的掌握与运用。在中国,ACCA相对于CICPA而言,能够更好地培养财务人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日益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中国也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华,开拓新的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具备双语能力的财务人才更能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ACCA学员与会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更具实力,双语背景将成为就业道路上有力的敲门砖。

(三)ACCA为学员提供国际化财务视野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ACCA力求全面、完善、先进,以企业的需求为培养出发点,努力为学员和会员提供国际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其课程被联合国采用并作为全球会计课程的蓝本。其次ACCA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始成员,也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成员,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经验,ACCA遵循并采用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走在国际会计发展道路的前沿,是先进的国际会计组织,始终致力于对大纲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使会员能更好地适应世界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最后,ACCA也积极地加强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雇主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地区经济状况和雇主的实际需要,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而增强其培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雇主满意度。ACCA为学员开启了一扇通向国际化财务领域的窗户,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增加了砝码,引领他们站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ACCA致力于培养尖端稀缺的财务人才 培养复合型高级财务人才,更好地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ACCA的发展目标之一。全面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让学员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性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使学员能够有效地运用财务信息和财务模型对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做出合理、准确的分析、判断,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创造出更多企业价值、社会价值。一方面,ACCA重视培养财务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ACCA非常重视其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日益开放、走出去引进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间的经济博弈不可避免、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愈演愈烈,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对高素质的复合型财务人才极为渴求,ACCA的引入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财务领域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端、稀缺的财务人才。

(五)ACCA利于拓宽财务人员的就业领域 ACCA为学员和会员在不同领域就业提供了可能性,ACCA会员可从事职业会计师、审计、税务等不同领域的工作,就业面广。较高的职业平台和宽泛的就业契机,使ACCA会员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偏向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ACCA中国办事处提供的资料看,中国大陆地区的ACCA会员目前有61%就职于企业中,24%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其余会员分布在金融领域和其它相关领域中。不同的经济领域、不同的雇主性质,ACCA会员都发挥着自己的所学之才。

(六)ACCA提供学历认证和职业资格的双重认证 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是成功开启职业生涯的第一把钥匙,ACCA通过与国内各高校举办成建制班,实现了二者良好的结合,培养出更多的会计专业人才,得到更多雇主的重视。在英国,ACCA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达成了学分互认协议,全球各地区的ACCA学员在通过了F1-F9的全球统考以后即可申请该大学的应用会计学本科学位,让学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取得学历和职业资格的双重认证。在中国,ACCA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培养模式,即与高校合作,组建ACCA成建制班,将四年的本科教育与ACCA职业教育有机融合,一方面,培养学员学习和掌握中文财务知识,获得本科教育认证,另一方面,帮助学员通过ACCA全球认证,站在更高的职业起点上,增强就业竞争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七)ACCA国际认可度高 ACCA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广泛的适用性、众多的会员、高质量的认可雇主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得到欧盟立法以及许多国家公司法的承认。ACCA作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始成员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赢得了联合国和大量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更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专业机构所推崇,ACCA与全球470多家注册的培训机构、9680多家ACCA认可雇主有密切的联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YOUNG)、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KPMG)、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等都是ACCA的认可雇主企业。由于ACCA的认可雇主遍布全球各行各业,且在业内均为知名公司,因此无形中也提高了ACCA的国际认可度。

二、ACCA较之CICPA的发展劣势分析

(一)官方认可度较低,ACCA在中国尚未取得签字权 “签字权”是指在审计报告上的签字,使该会计报表具有法律效力,得到工商、税务等机构的认可。目前在中国,CICPA是唯一得到官方认可,能够行使签字权的会计组织。很多ACCA会员为获得在中国国内的“签字权”不得不选择继续考取CICPA资格认证,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从这个角度看,没有“签字权”成为ACCA在中国发展的最大短板。因此ACCA应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官方的合作与交流,深化彼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在中国的官方认可度,争取和中国官方达成与CICPA的互认协议。

(二)ACCA考试科目多、难度大 ACCA的考试科目比CICPA多,从心理上和时间上对学员而言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并且在14门考试科目中还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科目,尤其对于中国国内的学员而言,除科目本身的专业难度外,还面临一定的语言难度,如AA是一门对审计理解和英语书写都有较高要求的科目,对于实际工作经验的运用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考查,难度颇高;又如CR则要求学员有一定的合并报表编制能力,包括对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关联业务的处理,对涉外项目、全球化经营中所涉及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对公司融资成本、降低资金风险等相关知识的储备,涵盖的内容多,难度较大。同时ACCA的评分体系与CICPA也有较大差异,更加注重学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与一直以来中国学生适应的应试教育的考试有较大的差距。

(三)ACCA培训、考试费用较高 ACCA采用全球统考的模式,考试费用以英镑计价,以2012年6月的考试费用为例,学员需缴纳首次注册费77英镑,之后每年还要支付77英镑的年费,在正式成为ACCA会员后,年费标准会有所提高,在新的ACCA考试资费标准下,14门课程共需984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9800元左后。CICPA全部的考试科目在当前的资费标准下约计人民币240元。可见,ACCA的考试费用较CICPA而言是比较高的。同时,由于ACCA课程培训对师资要求较高,所以在国内ACCA的培训费也比较高昂,每门课程的培训费约为人民币4000元左右。

(四)ACCA尚未形成与CICPA的互认机制 目前ACCA尚未与CICPA签署互认协议,形成互认机制,所以ACCA学员即使通过了全部的ACCA考试也不能获得CICPA的免试优惠政策,很多在中国的ACCA会员为了取得在国内的“签字权”不得不重新报考CICPA课程。其实二者有很多相似科目,在考试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重叠,理论上是可以实现一部分的对接和互认的。如ACCA在美国等国家就可以通过部分不同科目的考核实现ACCA与AICPA的互相转换。但目前在我国ACCA尚未形成与CICPA的互认机制,这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无疑增大其考试压力、延长了考试时间、增加了考试费用,这也使得很多在中国的财务人员放弃报考ACCA,而选择直接考取CICPA。

三、ACCA未来发展前景

(一)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了解全球贸易规则,学习和借鉴国际会计惯例,2007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趋势。中国加强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引入、介绍和讨论,积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接轨,客观上为ACCA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使ACCA的引入有了必要性。一方面ACCA可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财务人才,帮助中国更了解、熟知全球贸易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更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ACCA也能进一步推进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体化进程。

(二)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级财务人才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国家和企业对财务人才的渴求也更为急切,大量需要能够运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提供全面、高端会计服务的财务人才,使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得优势地位。这对ACCA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而言是很好的契机。

(三)国家对外资、合资企业的政策支持 中国为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税务等很多方面提供了大量优惠政策以促进其发展,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和就业的增长,增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在中国,61%的ACCA会员工作于各类企业中,通过进一步分析,其就业于外企和合资企业的ACCA会员比例较大。所以,国家对于外资、合资企业的政策支持,为ACCA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增添了筹码。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国际经济环境纷繁复杂,经济形势不断变幻,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跨国组织和企业不断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交织,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契机,对高级财务人才将更为重视和渴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ACCA在中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为了培养出能紧跟经济发展形势,贴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财务人才,ACCA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有的考试大纲以符合企业雇主需要,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中国政府及本土企业的战略、商务合作,加强沟通、互信,提高认可度,以促进ACCA在中国更好地发展。

[本文系四川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基于公司治理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管控研究”(11YBW02)、四川师范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从用人单位视角重构四川师范大学ACCA成建制班课程体系”、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科创重点创新型项目“ACCA成建制班建设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SXK1219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L.Wang. ACCA’s Development Direction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ACCA CGA and CPA. 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Comprehension Version),vol.57,2007.

[2]C. W. Chen,CICPA’s Annual Report for 2010,The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vol.108,2011.

[3]Q. Xu. ACCA’s Development In China. Sichuan Accounting, vol.100,2001.

第11篇

一、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特征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门新兴学科。基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战略目标和客观要求,管理会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动态变化的,总括起来可分为两大信息系统:(1)有关“规划和决策”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企业长期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规划,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促进资源的有资产利用。(2)有关“控制与业绩”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反映、指导、协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严格监督,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效果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

作为一种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而与财务会计并列,主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其基本特征:(1)管理会计侧重于内向服务,根据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结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计算、分析,向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确定目标、做出决策、加强控制和进行业绩考评。(2)管理会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程序,或者说,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束缚。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各种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去获取相关信息。(3)管理会计着眼于预测未来,要求提供各种预测信息,因此,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中使用历史成本,有时是在估算的基础上提供信息,不要求十分精确。(4)管理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为了企业内部决策之用,因此,针对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具体要求,编制不同的报表,提供不同的信息。(5)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求要十分详细,以便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分门别类的数据控制。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既然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那么企业的经营目标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也就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促使人、财、物等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围绕着基本目标而形成的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有:(1)全面反映企业资本金的占有及运营状况,合理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2)存货计价和确定收益。(3)注重搜集内部审计资料,以便于为控制企业经营过程提供相关的系统信息,并为日常活动决策提供数据分析。(4)管理会计师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有一个全面了解,帮助增进相互间的信息交流。

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管理”(确切地说,是参与企业管理)。管理的含义是指协调企业所属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管理职能以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

事前管理有:(1)预测。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2)决策。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之后,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3)计划。计划可理解为经营目标的具体体,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事中管理有:(1)组织。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费用多方筹措资金;兼顾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双方要求,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根据生产资料的库存情况,协助管理者做出日常活动安排。(2)控制和监督。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库存模型、网络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时提供有关成本变动、经费使用和损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

事后管理有:(1)核算。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2)分析和考核。即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

第12篇

关键词:审计独立性 审计服务 非审计服务 生存所需收益 发展所需收益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缺失分析

(一)我国审计市场现状分析在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中,交易双方均有自由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交易的价格取决于卖方的产品质量与买方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如果买卖双方的力量不对等,就可能造成不公平交易的出现。我国的审计市场正是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管理当局选择注册会计师和决定审计收费的力量强大。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执业范围又相对集中在审计、资产评估等传统领域,而委托人对事务所服务的需求并未同步有效扩大,必然造成审计市场中供需失衡的局面。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审计环境下,管理当局掌握着决定审计收费的主动权。即使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业务约定书完成了服务,审计费往往也难按照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收费标准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承受的来自管理当局的压力大,会有注册会计师屈从压力而未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的情况发生。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缺失分析很多研究者提出通过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来保证审计独立性,但在现实中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加以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通常应用于研究组织激励问题,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由此可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人格化的理解。作为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有生命周期,也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满足各种需要,首先应该是生存的需要,然后才是发展壮大的需要。由于我国的审计市场是买方市场,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首先考虑的问题当然是如何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资金。会计师事务所会面对要么受客户牵制、要么放弃业务从而影响事务所生存的两难选择。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即会计师事务所只有获取了足够维持正常运作的资金后,才有更大的动机去追求诸如声誉等高层次的需求。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壮大最终是离不开声誉等长效因素的。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停留在满足生存需要的阶段,因而表现出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弊端。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缺失的原因分析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特殊的中介机构,其收入来源于向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注册会计师法》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规定为两大部分,即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包括就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一般目的的审计业务,以及就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以外的其他特定事项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包括资产评估、记账、税务、投资咨询、管理咨询、设计财务制度、制定会计政策、培训会计人员等。从法律角度看,允许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从事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给事务所的业务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验资和资产评估。这种业务范围狭窄是造成审计独立性缺失的根本原因。首先,业务范围狭窄容易造成无序竞争,导致事务所受制于被审计客户。在审计市场上,所有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提供会计报表审计业务,这必然造成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获得客户,部分事务所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采取诸如低价竞争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些做法既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利益,也给被审计客户对审计活动施加更多的影响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业务范围狭窄造成收入来源单一,导致事务所在经济上对客户过分依赖。如果来自委托人的审计报酬构成会计师事务所或其合伙人总收入,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屈从管理当局的压力而不会保持独立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业务主要局限于审计业务,咨询业务虽有所发展但业务范围狭窄,收入规模偏小,平均仅占事务所收入的30%左右,而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非审计业务收入达到其总收入的70%。据统计,我国2000年咨询业营业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11%,其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咨询业务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大力发展咨询业务有助于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分为生存所需收益和发展所需收益两部分。生存需要的收益是用于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正常运行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必要物质条件之一。发展需要的收益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用于扩大规模、培训员工、拓展业务等的收益。会计师事务所要不受被审计客户的钳制,非常重要的是在经济上不受对方的制约,即某项审计业务或某个客户所支付的费用均只占该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比例很小,不足以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收入状况产生较大影响,至少不会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经营。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趋势,要达到上述要求其重要的途径就是拓宽业务范围,大力发展咨询业务,逐步形成以咨询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收入结构形式。实现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生存需要收益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咨询服务而非传统的审计服务。这样在满足了这部分收入需求后,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受制于被审计客户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小很多。因为,此时会计师事务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维持生存,而是如何谋求持续发展,因此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声誉等影响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发展的因素。

三、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咨询业务的现实可行性

(一)咨询业务的发展前景从咨询业务本身的特点看,能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来源。因为咨询业务是为其他个人或组织提供信息使用建议的专业服务,以信息的使用为主要目标,并不涉及信息质量,也不赋予咨询业务所使用的信息任何保证。咨询业务一般是咨询人与客户之间的契约,咨询人即咨询服务的提供者,针对客户需求给予其决策有关建议,包括建议客户决策时应考虑哪些信息、如何使用信息,甚至可以为客户实施该项建议。本质上咨询服务的对象仅限于客户,而不涉及第三人。因此,咨询服务不须具有独立性。与审计业务相比,企业选择购买咨询服务的动机要比选择购买审计服务的动机更强。因为这种购买行为能给企业管理当局带来有效的建议,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购买审计服务对于那些想粉饰自身的经营业绩,所以即使购买审计服务也是别有用心,肯定会迫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坚持审计独立性。

(二)规避审计风险的需要传统审计鉴证业务是高风险业务,面临诉讼的可能性极大。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爆

炸”就是例证。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审计业务,无论对扩大事务所规模还是对分散经营风险都是不利的。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承担的风险较大、发展较慢,需要借助审计与非审计业务的互动关系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持续发展。

(三)企业降低费用的需要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业务重心发生了转移,企业着重发展诸如研究与开发、企业战略设计等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业务分包给专业公司,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企业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管理咨询及其他服务也是企业重要的外部资源。许多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将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甚至资本运作等业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办理,以削减企业的经营费用。

四、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非审计业务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