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实施者,只有当学生关注于某个领域时,才会希望更多地了解它,把它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
1.1让学生知道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第一堂课即明确课程目标,列出需完成的阅读材料,布置课外任务及完成日期,教学计划及安排分发给学生,提出对到课、迟交或不交作业等情况的相关政策。每次课前在黑板上列好提纲,或发内容讲义给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对自学章节写预习报告,通过检查预习报告、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
1.2学生自主建立处方分析题库基础记忆性的知识只是课堂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目的,更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推理思维能力上面。每章要求每个同学文献或者网络检索一个处方,写下自己查找的处方组成、处方成分分析、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查到的处方还只是一种信息,还需在此基础上,把每章学生查到的最典型的几个处方共享给其他学生,或者让学生互相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吸收和理解,从而转化为知识。由此可强化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药物制剂处方分析及设计能力,并可将学生收集的处方作为期末考试处方设计题的题库[3]。
1.3改变作业批改的方式课后布置的作业,学生互相抄袭的情况很常见,没法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因此改变作业批改的方式,学生作业上交后,教师快速浏览一遍,发现主要问题后,不对应地随机发给学生,给学生说明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尤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点评后,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以此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1.4布置阅读任务任何时候,学生都需要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建立有诚意的连接和互动,而不是过度的信息轰炸。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每章针对性地发给学生若干篇前沿进展性的文章。通过小测验,让学生了解他们必须对自己的阅读任务负起责任,并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运用材料上学到的信息和观点。这将为他们的阅读带来内部动机。
1.5设计工艺操作单元的磁贴将重要的、典型的制剂工艺做成若干磁贴,每个磁贴上写明一个操作单元,要求学生在黑板上按照工艺操作的顺序排列,并讲解工艺过程和注意事项。这样的环节可安排在课程中间,学生讲解一方面可以缓解其他学生的视觉疲劳,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6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促进注重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思:(1)学生提问题:每次课每个学生提出1-2个问题,建立问题库。(2)课堂小结:每次下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写课堂小结,写下本次课中的几个要点,或是他们脑子里最突出的问题,并指定一个同学准备在下次上课前用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归纳说明。(3)要求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每章进行系统总结,以此可理清思维的脉络,掌握整个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加强不同课程间的联系及直觉思维的培养。比如学生以液体制剂为核心词汇,从常用溶剂、附加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等分支展开。
1.7改变学生对考试的态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经常会抱怨课程没什么意思,考试只是死记硬背,看不到所学的东西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学生更多地只是关心成绩而不是学习的过程。针对此类现象,改革考试的方法,比如增加平时小论文、处方设计等方面的学习任务后,把课程分数更多地分解到平时成绩中。期末考试的题目以灵活应用型的题目为主,从学生自己查的资料中出题。考试结束后,给学生评价试卷的机会。适当的机会教育,比如讲到制剂的设计时,从“质量不是通过检验实现的,而是通过设计赋予的”这句话入手,药品生产是过程管理重于质量标准,而学习亦是过程大于结果。
2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2.1专业前景展望教学设计中穿插一些制药行业的前景和展望。比如通过国家统计局、湖北省统计局的经济学数据,给学生展示医药行业尤其生物制药行业近年内的快速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国家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持,以向学生展示医药行业的美好前景。从区域性发展的角度,以武汉生物谷若干大型制药企业的入驻为例,说明武汉制药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如以修正药业创始人修涞贵的经历激励学生努力追求和探索的勇气。以近期某制药企业招聘制剂研发主管的要求为例,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主要学习内容的认识,加深对企业专业人才要求的理解。
2.2培养自信的态度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水平上不自信的现象,通过往届学生在实习单位或者工作单位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同的具体事例,给学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需要努力之处,一方面学生能珍惜机会是最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学校课程设置上实验实践课程比例大,而且有多个设计性实验的项目,对动手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能力重于学历。
2.3科学合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给学生的习惯、兴趣等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延伸持续到学生以后的学习甚至是工作和生活中,使学生做好进入不同工作领域的准备。例如提倡学生以多种形式重视分享和点滴累积。如班级群里每日60秒药学小常识,内容短小精悍,一分钟内可读完,必要的时候中英文对照,学习专业英语。针对学生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的普遍现象,建议学生手机安装丁香客、用药助手等药学相关手机应用,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也让学生养成关心自己所学学科的习惯。
2.4公开的鼓励表扬根据心理学上的赫洛克效应,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认同和称赞。对学生阅读任务、处方查询、思维导图绘制等学习任务完成比较好的同学,及时的鼓励表扬。
3教学实践总结和反思
第一个核心工作:雏鹰是什么,衡量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企业招聘和培养大学生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问题:企业的人才标准。它是企业使用和培养人才所应遵守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人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如何招聘和筛选这些人才,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因为所从事的岗位的工作不一样,对于岗位上的人要求也不一样,人才标准是基于对不同岗位中的人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所制定的。如摩托罗拉的人才标准是“四个e和永恒的E”标准,四个e分别是“前瞻” (Envision)、“实施” (Execute)、“激励”(Energize)和“果断”(Edge)的英文首字,E是“道德”(Ethics)的英文首字。根据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及人才所从事职业的特点,企业所建立的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标准落实到大学生的标准具体为:勤奋、责任心、坚韧、执行。
根据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近年大学生毕业生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人员,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身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如:责任心比较缺乏、自我价值较为突出等,这些缺陷会影响到对大学生的培养和使用,企业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改变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面对严峻的挑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以能力素质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招聘与培养工具和方法,边实践边探索。
第二个核心工作:如何培养雏鹰,雏鹰成长计划是什么?
通过特别传帮带,引导和帮助新入职大学生尽快适应公司环境,提高技能,认同公司,坚定与公司一起成长的信心,并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力争在1~ 2年之内成为公司销售队伍的中坚力量,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在2~ 3年之内成长为公司在销售管理方面的骨干力量。综合对公司往届大学生和相关销售人员的访谈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参照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对大学生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学徒期(1 ~3月)、实践期(4 ~ 6月)、能力发展期(7 ~ 18月)。
第一阶段:学徒期(1 ~ 3个月)主要任务:了解公司发展历史,发展目标及前景规划,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使学生意识到公司是一家可以长期为之服务的有前途的公司。培养在大公司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团队意识和组织纪律意识。熟悉基本业务流程和销售技巧基本知识。具体措施:企业高管做公司发展远景报告;入司培训;指定培养人;本期结束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考试,并由培养人写出书面鉴定。
第二阶段:实践期(4 ~ 6个月)主要任务:指导学生养成科学正规的销售技能及遵守客户拜访程序的习惯。具体措施:进行销售技巧培训,时间管理培训等;培养人定期对其工作进行随访,并随时纠正其不良习惯;填写工作日志,并由培养人定期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人力资源部培训师给予随时的咨询指导;本期结束统一考试,并由培养人给出书面鉴定。
第三阶段:能力发展期(7~18个月)主要任务:稳定学生思想,进一步强化为修企业长期服务的意识。具体措施:以职业发展、企业与员工双赢为主题开展活动;人力资源部与每一位大学生进行一次正式的沟通,确定其在公司的职业发展度划;本阶段主要从销售业绩方面进行能力评价。
对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以特定的传帮带为措施,省区经理和区域人力资源总监共同负责制,以《大学生培养手册》和《工作日志》为基础做好培养工作。具体如下:培养人根据培养阶段及其主要任务,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月培养计划,并对培养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培养人需对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周小结、月评估,并在次季度首月5日前向人力资源部形成季度书面汇报。大学生根据公司要求建立《工作日志》,围绕月培养计划的实施,对每天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小结。《工作日志》将成为培养人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的依据之一;人力资源部将对《工作日志》进行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将纳入考核、评估。
人力资源部将针对培养阶段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或分区域给新入职大学生提供相应系统性培训。培训成绩将纳入考核、评估。人力资源区域总监将对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跟进。每月30日前与培养人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学生表现和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对学生进行会诊,及时调整培养计划。每月30日前与大学生进行定期访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明确绩效改进计划;并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培养人。每季度会同专业培训经理对学生的工作技能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培养人。每半年对大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持续至少2天的工作现场考察,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并与学生和培养人进行现场交流。实践期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优秀者将纳入后备人才库,进入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个核心工作:如何管理激励雏鹰,使鹰击长空?
在对大学生培养的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关注、耐心、沟通、评估、调整。
人力资源部协同省区持续跟进培养计划的实施:不定期抽查工作日志;每月分别与学生和培养人访谈沟通一次;每季度会同专业培训经理对学生的工作技能进行评估;每半年对大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工作现场考察。人力资源部会同专业培训经理,针对不同培养阶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区域的系统性培训及考评。新入职大学生参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发展与文化、产品知识、初级销售技能、团队建设与训练、职业引导―职业与职业人基本素养等内容,并与往届优秀大学生、公司领导等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人力资源区域总监全程跟进,对学生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估,并向省区予以反馈。人力资源部为每位新入职的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大学生培养手册》,工作日志等。大学生转正原则:不以业绩的好坏作为是否转正的主要依据。而以员工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考评分作为转正的主要依据。同时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视度,培养效果也已纳入今年的省区经理绩效考评中。
为了在全公司营造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良好氛围,对培养人将进行奖励。学徒期培养人的奖励内容:所培养的大学生在实践期所拿季度奖金的20%。实践期培养人的奖励内容:授予荣誉称号;大学生培养优秀省区经理或主管。为充分发挥新参加工作大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他们的价值及成就感,为大学生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开展实践期大学生top10竞赛
活动。
[关键词] 医药科研院所;创新;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 F20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a)-0133-04
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institution for medicinal research
QI Ying CEN Shan YU Bin
Institute of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As the reform of institutions goes further,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s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ca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means of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lack of the market study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great difficulties in attracting funds, the shortage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s, which have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bining foreign practice and giving analysis to the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accelerat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occupying markets by innovative drug,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s through many channels, developing the accurate juncture between research and market demand, attracting investment with the help of management consulting.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 of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re created by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Key words]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 Innovation;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医药科研院所正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创新药物研发的总体目标将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的特点,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为重心。我国医药科研院所在新形势下,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各个机构从领导班子到课题负责人以及具体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都在思考,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如何转型,如何顺利过渡,如何从国家全额拨款支撑机构运行,到加大自身发展力度,与市场接轨。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成为医药科研院所深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医药科研院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医药科研院所在国家多年支持下,积累了大量资源,目前仍是我国新药研发的主力军,也是产学研模式中的主导。通过政府加强政策导向与支撑作用,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合作激励机制等,从而引导、推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1]。通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创新联盟,搭建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将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药科研院所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就制约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借鉴国外产学研发展的先进经验,对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思考。
1 医药科研院所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模式
目前医药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模式:
1.1 建立高科技产业企业
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优势,创办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了资本多元化。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有性质资产,明确产权,由企业自主经营,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国有性质资产实现了增值。通过科研院所建立高科技产业企业,一方面可以促进体制改革,还可以弥补医药科研院所经费不足的问题。
1.2 参股高科技企业
在与非自营企业合作中,转换思路,以技术入股,不是过分追求盈利,而是发挥优势,规避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待技术转化为有形资产并实现增值后,可经董事会同意后进行转让,用于支持其他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这种灵活而稳健的资本运营方式实现与企业的双赢,促进了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技术开发和转让
技术服务是指科研院所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改进生产工艺等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性合作以及对项目进行技术分析的咨询。作为产学研模式的一种方式,技术服务可以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服务于企业,促进经济增长。技术服务为科研院所增加了用于自我发展的横向资金,是产学研一体化中最基本和普遍的一种合作模式。成果转让指的是科研机构将已开发出的科研成果转让给另外一方,由另一方进行成果转化。尽管这一模式可以借力于企业的转化能力,快速实现创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解决科研机构资金不足等问题,但由于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医药行业)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的特点,使得成功率不高。有研究表明,科研成果转化所需资金通常为前期研发费用的十倍以上,转化的难度很大。
2 制约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的因素
2.1 科研选题多以论文、专利等为指标,缺乏市场调研
目前,医药科研院所在科研中出现了重学术不重技术、重研究成果不重成果应用、重纵向课题(国家来源)不重横向课题(企业来源)等倾向,导致科研活动与社会应用相脱节。产学研各方在结合中追求的共同目标和价值不尽一致,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意识,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2]。由于目前科研院所人才评价侧重于承担国家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专利申请,很少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在选题立项之初,大多更为注重前沿性,而对于实用性的项目纳入较少,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科技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主动性。长久以来缺乏成果产业化的经验积累和开发团队,使产学研合作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科技转化吸引资金难度较大
由于科技成果在进行实验室研究后走向产业化这一过程,需要大量资金,但是产业化的前景在这时又不是非常明朗,所以吸引资金的难度非常大。我国医药行业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显然,科研院所多年以学术为要务,引入风险投资的意识不强。我国现有风险投资资金的运作主要还集中在成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末端,而从源头开始扶持创新的创业投资设立较少,风险投资市场的流动性还有待加强,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3]。项目要具备足够的发展潜力,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并有可能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够吸引资本投资的眼球。
2.3 创新型复合人才缺乏
创新型复合人才是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特有的性质,很难引进懂得市场运行机制的既有专业背景,又善于管理的复合人才。目前在医药科研院所中,开发项目的具体管理人往往由专家担任,专家要承担培养研究生、把握课题进度、管理实验室等研究工作,难以同时兼顾科技成果转化的繁重工作。另外,投资项目创业的主体大多是科技专家,对于专业管理知识和产业化经验存在不足。这也是造成投资项目绩效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4]。科研院所学术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齐备,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以免造成研发资源重复性浪费。创新型复合人才已成为医药科研院所发展的迫切需求。
3 国外产学研发展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各发达国家政府普遍重视制度建设,并通过实施综合科技计划、专项科技计划等方式形成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5-6],值得转型中的医药科研院所构借鉴。
3.1 科研机构为创新主体,建立联合研究中心
美国科研工作直接面向产业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在适合的科技政策引导下,中、低层次的技术合作由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自愿发起,主动联合创办研究中心。这种合作模式既弥补了科研机构科研经费的不足,又能够使科研机构深入生产领域,了解实际问题,使科研工作有的放矢。
3.2 政府在国外产学研一体化中发挥支撑作用
美国政府从资金上对于基础研究、成果推广等环节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税收和信贷政策间接地增加政府或其他资金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的同时鼓励以风险投资在高校创办高新技术公司[7]。英国产学研的实施规划性很强,在信息、生物等领域加大力度,并且由政府规定在这些领域开发项目必须借助产学研的联合。比如“联系计划”,由政府部门及各个研究项目管理委员会管理和支持,由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申请,合作承担项目,开展重大战略影响领域的成果转化[8-9]。
3.3 创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日本政府注重发挥引导作用。由政府支持,建立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的中介机构。这些科技中介机构主要将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信息集成、分析,从中选择出适合技术转化、进行产业化的项目,为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有效资源配置、项目信息交流、专利、协助开发等服务,搭建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的平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加快产学研技术贸易的流通。
4 新形势下加快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一体化思考
4.1 新形势下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
4.1.1 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优势我国的医药科研院所作为知识密集型部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应依托本单位重点学科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高科技产业又促进科研机构得以获得更多科研项目,为学生与教师提供锻炼与科研的机会,促进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10]。产学研相辅相承,逐步实现共同高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所在一类新药的创制中先后将去甲万古霉素、平阳霉素、博安霉素、可利霉素等推向临床,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尤其是传染病控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1]。
4.1.2 医药科研院所产学研面临的挑战目前在医药产业化格局中,发达国家占领了大部分高端市场。跨国制药企业以其强大的人力、财力优势,成为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天然药物、中药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各研发机构竞相追逐的新目标,把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医药,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成为热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项目成果转化率高达60%~80%,而我国的仅为30%,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率则更低,只有10%~15%[12]。
4.2 由创新药物占领市场先机
建立产学研技术平台,拓展高端创新源头,既要有市场需要,还要抢占研发制高点,是保证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4.2.1 通过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坚持高标准、深层次科研,把核心技术和关键理论作为创新的根本,重视团队合作创新。高科技研究需要高深的理论基础,因此需要长期、稳定、牢固的科研投入,这样避免了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现代专利机制承认技术创新的险胜优势[13]。近年来,医药产业需求的推动下,医药科研机构加大创新药物研究,逐步具备了自主研发新药的基本条件,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正处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的各个阶段。加快医药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占领医药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应遵循市场的规律,选择有学科优势,附加值高、短期不易被仿制和转化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作为拳头产品投入市场,实现产业化。
4.2.2 加强与国外高科技企业和基金会的实质性研究合作申请国际专利,将具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推进国外市场,进入临床,与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通过自主研发,在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以国际交流带动产业发展,吸引国外资金,促进人才培养。通过与国外制药企业合作,实时了解国际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扩大对外影响和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有实力的跨国制药企业以及西方重要相关机构的投资与支持,进而全面提高自身水平。
4.3 多渠道加强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建设
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其各个环节都需要综合素质极高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产业化需要创新人才的团队来实现。要求项目管理人员既有医药相关专业背景,又懂得开发、生产、营销,熟悉知识产权、药品审批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这样的高级人才,在目前的医药科研院所乃至整个医药行业都是稀缺的。
加强人才建设,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方面与企业的联系作用[14]。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在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就关注对其实践能力的引导,鼓励研究生选择产学研方面富有挑战的课题,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培养,己经由单一的学术性逐步加大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力度。同时,与企业建立联盟,以项目为依托,科研院所发掘本单位有开发潜力的科技人才深入到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科研和技术难题的同时,学习管理知识,将创新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到科研院所,注入新鲜血液,帮助其解决产业方面的难题。通过人才的流动,搞活人才的培养模式。另外,还要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重视尊重人才,关心爱护人才,以人为本,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科研院所创造更多的价值。
为了避免人才的流失,确保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科研院所还要从政策上给予创新型复合人才以支持。纵观产学研合作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在推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都把利益激励作为驱动的主要杠杆[15]。由于科研院所长期以科研为标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比较少,因此开发人才对于成果转化这项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需要科研院所从考评机制、职称聘任、收入分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科技人才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4.4 看准市场,准确对接,把握产业化的制高点
科研机构有丰富的学科资源和专家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医药领域实现生物、化学、临床、信息技术等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建立合作联盟。提高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资源整合效率不仅可以提高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净收益,还可以增加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稳定性[16]。通过深入了解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与市场无缝对接,尽量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准确定位的研究项目一旦成熟,必将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要素,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社会价值,成果的技术转移也将成为产学研合作中顺理成章的环节。因此,医药科研院所要制定长期、中期产业发展规划,突出自身优势。
4.5 转化思想,借力“外脑”,开发引资
4.5.1 转变思想既有原创药的开发,又有技术服务,还可开拓外包市场。“外包”就是企业把新药研究与开发工作拆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研发机构承包。通过参与国外医药大型企业的外包,可以让我国的科研机构熟悉规范的国际化运作模式,学习知名医药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如何提高成果转化率。
4.5.2 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一体化,需要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达到合理配置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医药科研的投入大大增加,由于科研院所积累了巨大的科研财富,其产出的前期成果为后期投入产业化避免了一定的风险。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能够通过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整合,使得各方利益能够较为公平的分配。适当借助“外脑”,比如专业咨询机构或中介机构,购买“管理服务”、“中介服务”,从整体规划和战略,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为科研院所开出“处方”,那么就可以降低合作风险,争取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加速产业化进程。同时,中介机构和专业的咨询机构在引进创业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的应用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可以为转型中的医药科研院所吸引更多资金出谋划策。
5 小结
医药科研院所在新时期需要搞活经济,但不能完全以经济效益为目标,还要以人为本,合理配置资源,担负起国家赋予医药科研院所特有的使命,坚持关注产出较少的公益性健康问题,以此形成产业与科研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地造福国计民生。产业化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对科研有更好的支撑,力争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吴淑娟,薛振伟.高校产学研合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石油教育,2010,(2):80-82.
[2]李志强.科技成果为何转化难[J].求是,2004,(23):56-58.
[3]王晓锋,王连军.创新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8-10.
[4]李春兰,李宝山.我国科技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92-93.
[5]孙福全.主要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的经验及其启示[EB/OL].http://,2009.
[6]Carayannis EG,Alexander J,Ioannidis A. Leveraging knowledge,learning,and innovation in forming strategic government-university- industry (GUI)R&D partnerships in the US,Germany, and France [J]. Technovation,2000,(20):477-488.
[7]张玲,贾淑英.国外产学研结合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3):60-64.
[8]程桂枝,程轶平,唐五湘.英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及其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12):46-48.
[9]Bill. More Stick Than Carrot on Offer [J]. Nature,1986,324(12):606.
[10]万健,赵烨烨.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利益机制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50-51.
[11]李梅芳,刘国新,刘璐.企业与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12,(9):154-160.
[12]马德秀.产学研结合障碍须立法突破[N].科学时报,2010-3-10(4).
[13]杨广青.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迎接“大科学”时代的挑战[J].科技管理研究,2001,(4):60-62.
[14]Hilary Sunman. Science parks and the growth of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C]. The proceedings of the UK Science Park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 held on 6th December 1986 in association with Peat Marwick Mclintock,Cardiff, CSP Economic Publication Ltd.,1987,5.
[15]王燕,黄韬,林华庆.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2,(12):22-23.
[16]刘俊.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J].中国市场,2007,(12):115.
(收稿日期:2014-02-01本文编辑:卫轲)
关键词:框架研究;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基础标准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2.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2-0008-03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TCM Information Basic Standard Framework XU Ji, SHI Yi, YUAN Min, ZHANG Yang, YANG Shu-jing, DENG Hong-yo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CM standardization work has been concerned and supported and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information standard system. The current standards do not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clinic and research.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lac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information basic standards. This article did relevant exploration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information basic standard framework.
Key words: framework study; TCM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basic standards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近年来,这项工作更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准化工作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中医药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和个体化诊疗,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中医标准化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许多中医药标准,但在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标准不能很好解决临床和科研的实际运用问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4692103400)
通讯作者:邓宏勇,E-mail:dephew@126.com
题,如已建立的中医药标准之间同一概念存在不同表达方式[1],造成标准难以统一等。这些问题实质上是因缺少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建设所致的。对此,笔者首先确定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的研究内容,然后尝试进行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并提出构建思路和设计方法。
1 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的研究内容
基础标准是具有广泛适用范围或包括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通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医学信息标准指在医学事物处理过程中,对其信息采集、传输、交换和利用时所采用的统一的规则、概念、名词、术语、代码和技术。中医基础标准是指在中医理论形成与实践过程中广泛通用的标准,如对中医药术语、符号、代码、编码、计量单位、信息传递等所做的统一规定[2]。参考中医基础标准与中医药信息标准的定义,我们确定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的研究范围为: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是中医药信息标准化过程中广泛通用的标准,是在中医药事物处理过程中,对其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交换和利用时所采用的统一规则,包括概念、名词、术语、分类与代码、计量单位等,这些内容均属于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研究范畴。
2 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三维框架设计
2.1 构建思路
目前的标准体系框架常用二维结构进行描述,但二维结构只能描述2个维度要素之间的联系,框架存储容量受限。魏尔曼最早提出了标准体系表三维结构思想,他将标准三维结构分为标准层次、专业序列、行业门类三维,分别对应X、Y、Z轴。3个属性维(X、Y、Z轴)相对独立,三者相互结合构成的空间立体区域就是标准体系的内容范围。在魏尔曼三维结构中,每一维都可继续增加小门类,使整个框架结构空间得到扩展,以达到增加标准存储容量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该方法近年来在中医药标准研究领域中也有应用[3-4]。
2.2 框架设计
目前,标准分类方法有层级分类法、对象分类法、性质分类法等,按性质分类法,可将标准划分为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4大类[5]。本研究主要对中医信息基础标准进行研究,属基础标准研究领域,根据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的定义,确定其研究内容,也就是框架所包含的范围。
构建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难点在于,要保证顶层框架模型完备但又不会过于笼统,使各标准都能在框架中找到一席之地,既不缺失,又不交叉重复,真正达到充分指导实践工作的目的。通过对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标准体系构建的最新进展和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整理,结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和要求》(GB/T 13016-2009)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的学习和梳理,笔者在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的原则指导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中医药信息进行归类,并借鉴魏尔曼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思想,应用标准化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描述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框架(见图1),以保证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顶层框架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及可扩充性。在本研究中,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框架的三维框架由业务领域(对象)、信息化要素(内容)及层级(级别)3个维度构成。并且根据每一维结构的特性及收录范畴,又增加了相应的小门类,以扩展标准的存储容量,为未来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的发展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在本框架中,业务领域主要指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中涉及的业务主题领域范围,也是信息处理的一般流程领域,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及应用等内容。
信息化要素是在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术语、分类与代码、计量单位、图标、标准通则等,这些内容在整个信息标准体系中起着支撑作用,是一些基本的要素。
层级是指在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中标准层次分类,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2.3 框架验证
为了验证中医药信息基础体系框架是否合理,笔者在业务领域选择“信息采集”,信息化要素选择“术语”,层级中选择“国家标准”,以此为例,可得到交集,见图2。
由图2可见,将X轴选定为“国家标准”、Y轴选定为“术语”、Z轴选定为“信息采集”,三者交点是国家标准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属于“术语”范畴,也是国家标准,并且在中医药信息采集时需要用到,所以,笔者将交点选定为“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当X、Y、Z轴分别为“国家标准”“术语”“信息采集”时,交点亦可是GB/T 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所以,在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框架中,X、Y、Z轴发生交集时,框架中对应的交点,也就是具体的标准,并非唯一的,但一个标准在框架中只有唯一的位置。
将信息采集域转化为二维框架,当两维内容相交,则派生出一系列具体标准,将目前中医药信息标准领域中相关标准及医学信息相关标准或一些标准化通则进行对应,见表1。
如表1所示,在信息采集域中,信息化要素维构成了框架分类矩阵的行,包括元数据、术语、分类与代码、图标、标准化通则等。标准层级构成了框架分类矩阵的列,包括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当信息化要素与标准层级相交时,所对应的标准就一目了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医药基础标准发展很不均衡。通过对已经颁布的中医药基础标准进行统计,结果名词术语类有6项,分类与代码类3项,图标类1项。中医药通则类标准、计量单位部分处于空白状态。这说明制定相关中医药信息基础通则标准是当务之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4年首次了2项中医药信息国际标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语义网络框架》和《中医药文献元数据》[6],但因这2项标准尚未实施,故未在此次框架内体现。
3 小结
以上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三维框架,尝试从业务领域、信息化要素、层级3个维度进行构建,并且每一维结构都可延伸,这为未来中医药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发展储备了充足的空间。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发展的工作,需要国家、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它不仅随着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扩展,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前锋,尹爱宁,刘静,等.中医药同异名现象与标准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150-151.
【关键词】医院运营 微信公众平台
1 引言
“互联网+”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新热点。“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目的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鼓励医药行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在如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医患供求比例不合理的大环境下,“互联网+医疗”是解决诸多医疗问题的重要出路。
2 微信公众平台简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的移动互联网网页登陆,还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互联网+医疗”业务有诸多优势:
(1)微信作为传统媒体的补充,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是迎合中青年人群的新媒体宣传推广方式。
(2)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费用远低于一般的手机APP软件。目前微信提供订阅号和服务号2种类型的公众平台。订阅号可以每天推送消息,但可供开发的接口有限。服务号有更多开放可供开发的接口。
(3)资费节省。相比于传统的借助实体SIM卡和短信猫设备开发的短信群发平台,微信能搭载更大的信息量,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而且通过网络推送的信息都是免费的。
(4)接口支持与银行账户关联,能够向病人提供自助缴费功能。
(5)与医院HIS等系统对接后,可以在线查询就诊信息。
3 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运营宣传中的应用
(1)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线初期,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吸引用户关注。如结合医院无线WIFI的使用,通过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方式登录院内无线WIFI,扩大关注人群。同时在医院宣传栏、诊室、收费窗口张贴医院公众平台的二维码图片或放置易拉宝供患者扫描关注。还可以在门诊病历的背面、住院病人出院小结、外网网站悬浮窗中插入医院公众平台的二维码。
(2)及时将医院发展、惠民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告。
(3)结合节气、健康日等重要日期M行健康教育与科普。
4 微信公众平台在服务病人方面的应用
4.1 订阅号与服务号的选择
订阅号主要侧重为用户传达资讯,报纸、电台的公众号多选择此种模式,认证前后都是每天可以群发一条消息;而服务号主要侧重服务交互,银行、网络运营商、商业综合体的公众号多选择此种模式,认证后每月可群发4条消息。
服务号虽然每个月只能推送4条消息,但考虑到需要为病人提供预约和缴费等功能,大部分医院均选择将公众号设置为有更多高级API接口的服务号。
4.2 菜单设置
因为手机客户端的显示空间有限,所以微信公众平台只显示3个主菜单。综合考虑后,将其设置为“关于医院”、“就医服务”和“我的信息”三个大类。
主菜单“关于医院”下设子菜单:科室介绍、来院导航、医院动态、通知公告和医院介绍。“科室介绍”除了介绍每个科室的整体情况,还包括科室医生的个人简介,如姓名、职称、照片、专业擅长等内容。“来院导航”则是嵌入了百度地图的接口,可以一目了然的查看医院所在位置,方便快捷的搜索周边的住宿、银行等信息,还支持在线导航。“医院动态”界面包括新闻动态、通知公告和健康宣教。“新闻动态”及时通报医院最新发展情况、医疗动态和各种义诊活动。“通知公告”则及时公告外院专家来院出息门诊、门诊医生停诊等信息。“健康宣教”根据病人关注热点和常见病注意事项等进行科普宣传。
主菜单“就医服务”下设子菜单:预约挂号和查报告单。“预约挂号”通过查询需要就诊的科室及医生出诊时间,提前进行微信预约。微信平台预约的病人信息与通过其他方式预约的病人信息纳入同一个排队序列,如果能在约定时间到院内,则可以通过打印出的排队号码单到诊室按序就诊,减少等待时间。“查报告单”则支持微信查询检验报告单。
主菜单“我的信息”下设子菜单:就诊人管理、我的服务单、满意度调查和个人中心。“就诊人管理”支持自行添加就诊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和就诊卡号。同时,还可以将家人信息关联到同一个微信账号上,实现子女替老人预约、查询等功能。“我的服务单”支持快速查询在本院就诊时产生的费用清单。“满意度调查”可以根据医院调查目的配置所需内容,由病人通过手机参与。“个人中心”则包含了待支付订单、我的服务单、账单明细等功能。
另外,预交金缴纳还支持线上线下两种微信支付方式。线上支付是病人自行通过微信关联的个人账户进行充值,线下支付是到收费窗口扫描二维码后由收费员手工充值到个人账户。
4.3 信息推送
根据节假日、节气、健康日等重要日期,有针对性的推送医院宣传、科普等内容。也会根据医院发展的重要进程,及时推送医院整体发展的新闻。作为医院对内文化内涵建设的温室,对外品牌宣传和技术服务推广的窗口。
5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
为了保证医院微信公众号服务的及时性,将后台维护工作交由专职人员负责。运营团队的工作内容包括医院科室和专家介绍的更新、各种新闻的采编和排版、门诊出诊专家的排班公告、咨询留言回复等。监督各科信息校对的完成进度、针对科室提供的稿件进行质量考核并给予相应奖惩。
运营团队定期对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量、文章转发和点赞、就医咨询等信息的整体数量和增长趋势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微信公众号粉丝属地来源、咨询科室统计、咨询内容汇总、点赞文章排序、医院调研投票等后台数据的收集,形成基础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给院科两级领导,作为运营和管理决策的支撑数据。
6 结论
在“互联网+”的技术大潮驱动下,医院需要及时优化现有流程,使之符合大众常态化的使用模式。微信在医院运营与服务中的应用是初步的探索,下一步还要尝试将互联网医院、医联体转诊等流程纳入到微信平台中,最终达到“医院+互联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医院微信公众号的技术与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09):8.
【关键词】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法律法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4-02
加强药品管理,减少药品用药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医院药剂科工作的重要环节[1]。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而药品质量的优劣,是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保障。医院作为药品使用的一个重要环节,药品先进入药库,然后进入药房流入到患者手中的这个过程有很多的安全风险因素。因此,要加强药品安全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对我院药品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为防范药品安全风险提出了解决方案。现将报告如下:
1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药剂工作也发生了变化药品销售最大的市场是在医院,因此医院药剂科受到了各个药厂或商业公司的大力关注。医药代表等营销人员如潮水般涌入医院,一方面增加了药品采购选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各个药品生产厂家生产的药品质量层次不齐,医院缺乏药品质量检验设施,导致价高甚至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购入,如毒胶囊事件。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无形中损害了病患的利益。
12库存药品在存储过程中也极易出现问题药品生产厂家或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常都采用集中运输,药品互相累积叠加,导致运输过程中药品之间发生碰撞,造成松盖,包装破损,导致药品污染[2]。药品的有效期的质量与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有关。部分药品对温度的要求很严格,如疫苗等生物制品要求在2-8℃条件下。如果将药品存放在不具备储存条件的药库和药房,即使在有效期范围内,也会大大缩短,造成药品效价降低或有效期内变质失效,如果还继续使用的话,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症加剧,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13医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医院用药安全与医院人员的工作密切相关。医师缺乏对药物知识的深入了解及临床用药选择不当。药师发药时对患者的用药方法方式解释不足,护士没有给予足够的医嘱,有些药物如抗菌药物大多需要冷藏保存,即20°C以下保存,药库有阴凉库保存没啥问题,可是药房只靠冷藏冰箱保存,空间有限,只能存放少部分抗菌药物,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大,从库房领回来的药品不能全部按照冷藏储存,当这些药品被调配到临床科室时,由于护士工作繁忙,缺乏监督机制,有时就会随手将药品在室温保存。这就会使抗菌药物的效能降低,比如我院曾经出现过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由于储存不当而使其溶解度变小,稀释液颜色发黄的现象。另外,对于需要避光保存和静滴的药品,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去实施,都会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2降低医院药品安全风险的对策
21加强药品监管医院应重视对药品的监管管理工作。加快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出现药品安全隐患,及时的采取措施排除,甚至还要联合相关的部门,对影响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绝不姑息纵容。做到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安全。
211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和药品安全应急事件处置体系近年来,药品突发性群发事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药品安全性监测体系和药品安全应急事件处置体系,尽最大可能的及早发现药品安全风险,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将药品风险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减少药害事件造成的损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担负着本院药品安全性监测的责任。可是由于大多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还没有足够的和正确的认识,使得我院收集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质量比较低,大多有意义的不良反应不能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在药品研发过程中受诸多客观因素限制,致使上市药品存在某种潜在缺陷而导致的结果,这些缺陷包括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不强、制剂设计不科学、使用方法不合理等。
医院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药师不但要通过追踪本院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理或其他原因,从而反馈给临床。以达到安全用药,减少或避免相同不良反应在本院的重复发生的目的。药师还要及时予以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宣教,消除其因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的恐惧及不满,增加其用药的依从性。最终是药师与医师及护士建成一个通力合作的团队,切实做到保障安全用药。
212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高危药品包括具体品种数;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加强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3]。
213加强合理用药的咨询管理WHO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30%以上的死亡病例与不合理用药有关[4]。目前,不合理用药现象很多与对药品的了解不足有关,因此广泛开展药品咨询服务应尽快提上日程。在用药咨询服务中应注意决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医院的临床患者数量和药师人员结构等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咨询方式,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将合理用药咨询工作认真落到实处[5]。所以开发利用医院HIS信息系统,凭借合理用药系统,处方点评系统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系统的优势,成分调动和发挥医院药剂人员的潜力,提高药剂科的整体素质,为更好地开展药物咨询奠定基础。
22药品的购进与验收作为使用药品的一个主要场所,医院在药品风险管理中承担着最后的把关重任[6]。采购合格药品保证药品安全的前提。在药品的采购和供应环节中,要以国家颁布的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我们应从正规渠道购入,使用招标药品,并要求供货公司提供加盖单位印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每年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签署质量保障协议。药品验收时,应逐一检查,双人验收,核对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等。
23严格控制药品质量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庞大,一些药厂生产水平低下,流通环节过多,使得医药行业竞争极其激烈。部分药品企业为为了寻求利润的最大化,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从而降低了药品的质量。还有部分人员利益熏心,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故意生产假药劣药品。这些都导致了药品质量的降低,致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如2006年的“欣弗注射液事件[7]”,2009年的“清开灵注射液事件[8]”,2012年的重金属铬含量超标的“皮革胶囊事件[9]”等。
24重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些医务人员对风险的认知度较低,常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用药的现象。如未考虑适用人员、适用环境、对药物的配伍使用不了解、给药间隔不合理甚至过度用药。这些都与一些医生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熟悉。还有一些医生因收受医药销售人员回扣、利差有关,在利益的驱使下,置病患实际情况不顾,盲目给患者开一些价高、质差的处方。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生的法律法规的学习,还有专业技能及业务水平的培训,也需要定期的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丰富医疗人员知识水平。
3小结
医院药品是药品流通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而影响药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很多。通过加强对药品的监管、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与上报工作的开展,重视对药学的工作及对药品法律法规的修订这些举措可以强化药品的安全风险意识,降低药品的用药风险,避免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合格的药品,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剂科的作用将被重新定义。我们应将“以人为本”和“安全”放在最核心的位置,通过以上措施对药品质量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及安全[10]。
参考文献
[1]王利红浅谈医院药房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73-74
[2]王超亚浅论医院药品安全和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63-264
[3]徐立新杨丽琼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56-157
[4]刘乃光药剂科处方调剂岗位药士管理面临的问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224-225
[5]高芹凤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690-691
[6]赵喜荣,杨立宇,安爱军,等我院药品风险管理及防范举措[J]医药杂志,2011,23(3):51-53
[7]王巨鑫,葛建浅谈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J]商情,2012(51):171
[8]李曼,王忠,荆志伟清开灵注射剂致82例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3,10(3):3-6
关键词:药剂学;课程说课;课程设计
R-4
1 课程设置
1.1本课程在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药剂学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面向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专业课程。
(2)地位: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作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见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展药品生产、销售、药房实习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1.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部分专业课(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实习打好技能基础;为药学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理论基础。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本知识;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进行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正确调配药物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3)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以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用、够用”为原则, “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 “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培养药学专业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生产车间参观;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增强本课程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
2.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我院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2.3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内容主要分2大部分:理教学(54学时),实验实训(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2.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2.4.1重点、难点的确立:以药品生产企业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效果明显的剂型、各类国家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重的内容为依据;把液体药剂、软膏剂、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确立重点内容,把工艺复杂、剂型新颖、质量要求较高的注射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气雾剂等剂型作为难点内容。
2.4.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突出重点:
①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重点进行,设置问题、演示实验、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把握好调控好教学节奏。
③通过训练、小结、复习,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原理和学生知识结构,借助实验手段、教学媒体、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对抽象内容形象化,使之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水平。
②对于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突出主要因素并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③对于知识跨度大的,可用有关的“中介”知识作铺垫。
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可利用横向比较,找出相近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3 教学实施
3.1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
3.1.2职业体验法
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见习,观察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1.3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学生一些学习网站,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理论得以延伸。
3.1.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岗位模拟法
组织学生到我院的GMP模拟车间,把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比如片剂的制备可以分成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质检、包装等若干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岗位操作,熟悉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考核方式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的评价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从药品的剂型、制备、质控、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50% )+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4 教学资源
4.1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张琦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教材强调理论,重视实验;针对岗位,课证融合;联系实际,突出案例。
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两间188.3O,模拟制剂车间138.6O,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个旧市云河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一心堂滇东南分部。
4.3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 教学效果
5.1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12级、13级两届药学系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实习及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药学专业的两届学生药剂学基础良好,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在岗位实习与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业素质,能用专业的思维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二级督导制度、领导评价、社会调查、行业问卷、研讨交流,以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6.1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2实训
校内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就业岗位的参观见习相结合,更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药品,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师资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一线岗位工作,加强专业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6.4课程
结合医院、药企岗位需求及国家各类资格考试制定《药剂学》课程标准,突出职业针对性
7 改革思路
7.1丰富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7.2加强院校合作
引进医院、企业的专家、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让职业体验走进校园,让岗位标准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7.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药剂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和实训指导、习题库、案例分析、虚拟实验、教学录像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学专业英语专业性实践性职业特色
一、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
1.专业性
专业英语又称专门用途英语,“为满足学习者的专门需要,安排与某些特定专业、职业等相关的词汇、听说、读写为教学内容的英语语言教学。”也就是说,专业英语教学以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出发,围绕着学习者的专业和职业安排教学内容。药学英语属于医药行业使用的专业英语。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属于药学领域的专业词汇以及专业表达,主要体现在三大模块。一是药店英语,如提示语、警示语等,用药咨询,药品用途、用法、不良反应等;二是药厂英语,如英文GMP文件解读,质量控制检查,常见用语及缩略语,原辅料及包装材料说明,生产设备说明等;三是外贸英语,如英文合同、报关单等。这些表达方式以及词汇运用在其他领域不常见或者是不存在,这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有很强的专业性。
2.实践性
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职业教育实践性,职业教育任何一门课程目标设定都要求理实比,一般不少于1/3。药学英语教学也必须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创设药学行业工作环境,进行情境化教学,不但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方式,而且能让学生更早地熟悉未来工作环境,让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第二个特色是实践性比较强,无论是药学英语中涉及的专业词汇还是专业的语言表达,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药学英语的实践性,并在教学中得到相应体现,教学的专业性特点会更加显著。
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困境
药学英语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效果关系到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实习及顺利就业。目前药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困境。
1.课程设计不合理,学生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是未考上高中的初中生,他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任课教师应巧妙设计课程,充分利用药学专业特色,让学生参与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的评价方式密切相关。尽管职业学校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日趋完善,但相比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学生们一定会更倾向公共英语学习。因为公共英语级别考试与毕业挂钩,考试成绩优秀者有奖金。这些都是专业英语无法比拟的。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枯燥
教学手段一直在更新换代,早已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年代。音频、视频、课件等都是教学手段,但是这些现代化手段有没有发挥其创新性的作用呢?学生们反映,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没有摆脱公共英语框架,语言点、语法规则,刷题、考试,因为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仍旧是英语教师。英语教师对药学专业性、职业性并不了解,无法设定相应的药学行业情境。药学英语教学依旧是讲单词、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翻译课文,做阅读理解,学生一味地抄笔记,课堂不活跃,慢慢地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改变专业英语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在真实情境中感受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3.教学偏离实践需求,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有着专业性和实践性,但实际教学中这两大属性没有得到体现。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类型。药学领域前沿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教学如果不能反映时效性,这样的教育是无效的。正如上文所论述,结合实践的情境教学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专业和职业特色的措施
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果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进而优化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那么毕业生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根据对目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困境的分析,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可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1.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需要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所谓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指的是针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色设计。从上文的分析可知,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特色是专业性和实践性,所以在具体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重点设计这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要侧重于表现药学专业,即在教学中多设计药学专业的内容,这样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学内容可以依学生能力而定。比如基础模块中,常用的药店用药咨询、药品注意事项等,药厂里质量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说明等,这些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增加提高模块,以适应学生就业后更复杂的工作。(2)教学内容还要体现实践性。药学专业英语需要培养学生对英文标注药品以及相关器械使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多设计一些实践认知的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总而言之,做好专业化的课程设计,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特色就会得到彰显。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在专业英语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这样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对所讨论的专业英语内容的了解会有所增加。再者,如果是进行某些药学专业场景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做针对性的教学和讨论。比如在药店里,模拟买药的情境,教师可以编一个英语生活剧,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对生活剧所涉及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教学氛围会更加活跃。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针对具体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契合性更高。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提升。
3.提供针对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
要突显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和职业特色,就要进行针对专业特色的实践训练。从英语这门学科的特色分析来看,其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即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进行口语的表达,这样语言的根本属性才能得到发挥。前文论述的模拟药店真实情景进行学习,这也是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训练。在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专业特色做实践性内容的安排,并强调学生利用专业术语做具体的表达,结合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等。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与专业课保持互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会加强。简言之,实践是提升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做好实践性英语教学的安排,具体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小结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药学专业和英语学习桥梁,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英语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其他专业的英语教学相比其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开展中,要实现药学专业教学的强化,必须意识到教学面临的困境,必须要认识到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并从课程设计、方法利用等角度展现药学英语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特色。
参考文献:
[1]程世禄,张国扬.ESP的理论与时间[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黄新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刘春妹.从高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看教师的应对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关键词] 药物化学;教科书;专业课;中职学生;规划教材
[中图分类号] G423.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0-02
[基金项目]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子课题《大连市职业院校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立项课题(项目编号:0401921B-124)。
[作者简介] 鞠秀兰(1956-),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现任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药剂专业主任,多年从事药剂学、药物化学教学工作;研究方向:药学教学研究。15余篇。谭群,药剂专业,讲师。吴文林,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实践研究》总课题组子课题《大连市职业院校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就业市场的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立项课题课题负责人。
药物化学是中职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应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化学药物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组成、制备、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转运代谢、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等内容[1]。依据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练掌握药剂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及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生产、营销、应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2]。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中职药剂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课,毕业前完成《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学习[3]。在药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由于药物化学的特殊性,学生在校期间思维状态要发生改变,要有抽象的思维能力、记忆力、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能力,才能基本完成药物化学学习,适应岗位的职业需求。专业课程中《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是师生认为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跟踪我校多年招收生源情况看,初升高成绩在400~500分之间的初中毕业生,可以较顺利完成《药物化学》课程学分,学习状态较好。而近些年来我校招收的生源初升高成绩在300~400分范围内,学习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全国中职含药剂专业的卫生学校有百所,每年培养毕业生约上万人,中等职业药剂教育是培养医药行业高素质劳动者的主力军[3],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是国家药师的储备力量,这一群体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影响着毕业生的素质、就业质量。多年来对我校中职药剂专业在校生《药物化学》课程的教授、学生的学习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药物化学》教科书困难的原因,提出建议概述如下。
1 目前教材使用现状
目前的中职规划教材《药物化学》有不同出版社的不同版本,这些教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内容力求简单新颖,也是教师了解药品知识的工具书。但使用中发现也有某些不足,很重要的不足在于,涉及到基础课知识,如有机化学中的醇、羧酸、酯类、苯胺、酰胺、苯环、杂环等基本知识时,学生们普遍不会。例如: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的酯键易水解,很多学生不认识酯键;盐酸普鲁卡因结构中苯环上的胺是芳胺,学生同样不认识。基础课《有机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与基础课无法衔接的问题。授课中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复习基础课的知识,很多学生环烷烃、苯环区分不开;烷烃、环烷烃、苯环、醇羟基、羰基、羧基等的化学结构的骨架写不出来,不仅忘光或没学扎实,还有很多学生即使老师反复指导复习也学不会。因此,出现了学生看不懂药物的化学结构式、不认识药物的官能团、不能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产生的性质、教科书看不懂的现象。对于药物化学的学部分学生出现了难学、学不懂、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部分学生难以及格。以我校2004~2008级学生为例,药物化学考试不及格所占比分别为10.6%、27.0%、28.0%、20.0%、29.2%,不及格人数达到20%~30%,这种现象在我校以前教学中是罕见的。
2 分析原因
2.1 中职生来源状况
中职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现在的初中生与大学扩招前的初中生大不一样。由于大学不断扩招,初升高的学生比例大增,能升入高中继续读书,然后读大学的学生都进入了高中校门,而无法升入高中的、不想读高中的学生成为中专的招生对象。虽然,也有目标清楚而喜欢学习药学知识的学生,但生源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较差,理解能力与自学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初中阶段只学过元素周期表的简单《无机化学》的学生,进入中专学习了《有机化学》,然后学习专业课《药物化学》出现了不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记忆力、理解力偏低,与专业课无法接轨。笔者对在校生药剂班调查《有机化学》考试情况,不及格人数占45.9%,几乎占半数,虽然后来补考及格了,学习《药物化学》的困难仍不容忽视。
2.2 中职生心理因素
中职生正处于心理成熟期,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迷茫。有想学习一技之长的学生,看到《药物化学》书中大块头的药物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理化性质,摸不到头脑,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原因之一。在学不懂、学不会的情形之下,产生自卑、厌倦情绪,不听课、不做作业,由此滋生出一些恶习,如上课看小说、玩手机、睡大觉。老师辛苦,学生痛苦。
3 措施
我校在升入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是大连铁路卫校,是教育部全国重点卫校,具有五十多年药剂专业办学经验。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措施:①专业教师与基础课任课教师每学期一起备课,将专业课与基础课所涉及的内容互相沟通,以利于基础课教师授课中有一定的取舍,将专业课用到的知识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内容讲授与辅导,力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②在学生入学初期进行专业教育,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主任为学生介绍各门课程的特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相互关联,今后就业情况、就业岗位运用所学习知识的情况等等,让学生明白在学校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几年来这种努力对大部分学生来看收效甚微。近期,以在《药物化学》课程完成课时多半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测试为例,采取不记名方式,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让学生写出苯环、六元环烃、乙醇、乙酸、苯酚、酯键的化学结构,结果不会写的人数分别为苯环6.5%、20.0%、37.7%、49.1%、57.0%、75.0%。这种测试的目的是要了解药物化学结构中经常出现的官能团苯基、醇羟基、羧酸基、酚羟基、酯键等学生是否全部掌握。这些涉及专业课程中的药物化学结构、药物性质的基本知识,教师在《药物化学》授课中已经反复带领学生复习过。从测试结果看,超过半数的学生还是没学会。没有基础知识,《药物化学》这门专业课的知识难以学懂。我们要求中专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别、药物基本性质这些很简单的内容,以应用于今后岗位中正确使用药品、养护、贮存,避免药品氧化、水解、变质,避免药品使用中的配伍变化等等。改进教学过程、完善考核制度等方式,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4 就业情况
以2004年以来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情况看,04级入校成绩相对于后期招生生源成绩较好,在就业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包括医院药房、药品批发公司、连锁零售药店等的好评,有部分毕业后自立门户开展药品营销业务,约有90%的毕业生接受继续教育顺利取得大专自考毕业文凭。05级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接受大专继续教育,在中专学习《药物化学》难度较大者学专课程时面对同样的难度。
5 建议
教材编写应考虑初中起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能力等特点。从多年来对教材使用情况看,在复杂难懂的药物化学结构面前学生产生了厌倦情绪。笔者对在校的61名学生以举手表决的形式调查,以了解是否喜欢学习《药物化学》课程,统计结果显示喜欢的占32.7%,不喜欢、学不会的各占60.6%,不学的占16.3%,不喜欢、学不会的占半数以上。由此认为,中职药剂专业教育缺少适应中职生自身特点的《药物化学》教科书,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5.1 教材编写应降低难度
近些年来为了适应药剂中专生社会就业岗位状况,国家在中职教材编写已经作出了努力,《药物化学》教科书难度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以目前中职生的智力情况,根据其接受能力与理解力,教科书还应再降低专业性高深难度,增加趣味性,应通俗易懂,教材应易教易学。
5.2 增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
在主要章节中增加与《药物化学》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内容,方便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回忆,通过复习重要的基础知识,重复记忆基础课的基本内容,以利于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统一复习、布置作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课,使得难学的课程变得浅显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3 重视基本知识,教材编写应规范
正确使用药物、调配药物、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是一名药学专业人员具备的最基本工作能力。常用药物基本化学结构、化学性质、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与储存、养护有关的性质,这些内容难度不大,但很重要,有些教材中这些内容时有时无。因此,《药物化学》教材编写应规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效利用资源,使毕业生所学知识够用。
5.4 教材形式多样化,增加科普性
在各论中将药物化学结构与应用有关的化学性质简单介绍后,可以彩色图插页的形式[5],将该药物的商品介绍给学生以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尊重和满足,也为以后应用打下基础。
5.5尝试取消《药物化学》课程
在中职教育中药剂专业,尝试取消《药物化学》课程,或将《药物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合并而重新组织一本新的教材,介绍一些常用药物简单的化学结构、性质等基本知识,以就业够用为主。
6 小结
综上所述,教材编写应以人为本,与时代同步,由于生源的变化,学习主体的变化,目前《药物化学》教科书难度较大,《药物化学》教材需要改革。教科书是师生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媒介和向导,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精神漫游的路线图,它是教材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依据的主要材料,也是考核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和学生课外拓展和深化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教科书编写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内在质量和学生的发展[6]。教材的难易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了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跃平.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1:1.
[2]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3]闫丹芬,杨世民,傅强,等.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9,24,(4):308.
[4]王爽,赵文明.药剂学实验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99-100.
[5]王爱生.重视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7,(9):3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研究与开发费用化资本化
AnalyzeofR&Dexpenditure’saccountinghandlinginnewaccountingstandard
Abstract
ThenewaccountingstandardsissuedonFebruary15,2006hasmadecertainmodificationonaccountinghandlingaboutR&Dexpenditure.Themodificationevidentlyreflectsthetrendofinternationalizationofaccountingstandards.Itshowsourcountryfocusonthestrengtheningcorecompetitivenessofenterprisesverymuch.ThisarticledealswithacomparisonbetweennewandoldaccountingstandardaboutR&Dcost.Italsomakesaanalysisoftherationalityofthemodificationanditsinfluence.
Keywords:newaccountingstandard;R&Dexpenditure;expenses;capitalized
一、序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改进产品和创新产品,不断进入新的市场,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过程的组织,有利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的改进,有助于企业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促进技术素质、管理素质的提高,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及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上投入重金。例如美国知名企业微软公司在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末的研发支出费用就为48亿美元,比上财年增幅达4%。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平均比重为2%,其中美国高达2.53%,而我国的比重仅为0.83%。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会日益增多,企业的研发费用也必将大幅增加。
研究开发费用的使用和处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决策,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业绩。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会计界的关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作了重大改动,这一举措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以及对新准则的分析,阐明新准则下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对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文件综述,列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方法以及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该部分内容的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准则修改的动因;第四部分为新旧准则对该部分内容的不同处理比较;第五部分为新准则的意义及影响;第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小结;第七部分列示了本文主要参考的文献及书目。
二、文献综述
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不同国家的会计规定有所不同。以下几个国家比较具有代表性:
(1)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中将研究与开发阶段区分开来,因此规定:对于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期间确认费用,并且不应在其后的期间确认为资产。对于开发费用则规定当项目开发费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才确认为资产,否则就确认为费用。(2)英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第13号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类似,其中消耗固定资产的费用可以资本化,而对开发费用则是有条件的资本化。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支出,在支出当期予以费用化;而开发支出原则上应予以费用化,但在符合特定的五个条件时可以资本化。(3)澳大利亚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一般列为当期费用,但如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按递延费用处理。(4)日本的会计准则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在符合一定条件时(预计未来收益超过该项费用),才予以资本化,并在5年内注销。(5)美国是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和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规定:为研究与开发而发生的所有支出均应列为费用。但是第86号公告对此做出了一些补充说明,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支出可以确认为资产。(6)德国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规定与美国基本相似,是在发生的当期直接费用化。
在新准则颁布之后,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新准则中研发与支出项目会计处理进行了一些研究。曾爱民在《会计研究》上发表的文章《新旧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比较研究》中对此问题已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在于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费用资本化能更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开发费用资本化符合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等。但同时,他也提出了新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缺憾,如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等。何梦园在《关于研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一文中对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划分,大致分为“费用化”、“资本化”及“有条件的资本化”三类。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周燕在2005年6月刊的《财会月刊》上发表的《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我见》着重分析了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讨论了该类型企业在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此外还有很多文章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不加赘述。
三、新准则修改的动因分析
研究与开发活动是企业的一项特殊活动,它的定义以及特征是新准则对于研发活动会计处理的规定进行修改的依据之一。此外,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完善的,因此我国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也是促使准则修改的重要原因。
(一)、研究与开发活动定义的要求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是指为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是两个相关联又有区别的活动。研究活动更加侧重于在理论上的探索,其性质是不具备足够确定性。而开发活动则更侧重于在实践上的应用,其性质是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能否确定获得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性。由此可见,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同定义与性质决定了新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支出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
(二)研究与开发活动特征的要求
从广义上来讲,研究与开发活动属于投资活动,因此具有投资活动的一般特征,但研发活动也有其自身的特征:
⑴高风险高回报
研发活动包含着很大的产品技术创新成分,是一种尝试性的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⑵确认困难
首先,研究与开发活动本身前后相继、互相渗透,难以严格区分。哪些活动属于研究活动哪些属于开发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全凭主观判断。其次,在研究与开发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力,以及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生产力。这些本身就是无形的,难以评估和确认和计量。因此对企业而言,研发活动的确认和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
(3)过程复杂,投入巨大
研究与开发活动需要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从前期的策划、评估到实际操作直至最后实际应用,可想而知其中报多许多步骤合资项目,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是一个不断调整、修正的动态过程。这期间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许多世界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甚至达到营业收入的10%以上。
(三)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对企业和会计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毫无疑问是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普及应用,人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地经济环境中——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基于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的发展。其特征是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高度的增值性等。与这些特征相对应的现象是高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下面的表格充分说明了这些产业的高速发展趋势。
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由研究与开发活动特征可知,这必将导致研发费用的大量支出。下面表格为部分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表3-2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及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0-2004年)
资料来源:OECD《主要科学技术指标》2005/2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部数据整理:国研网数据中心
由表3-2可知,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支出在全球都处于增长趋势。而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对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加更为明显。这一现象必将对企业的会计处理产生影响。因此,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新准则变更的重要因素。
四、新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处理的对比
在新的会计准则颁布以前,我国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相类似。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准则第2号公告——研究与开发费用):当期发生的研发费用应全部作为费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研发活动结束后,不论成功与否,均不确认为无形资产。我国2001年出台的《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全部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予以费用化,等到研发成功后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无形资产,再依法将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中介费用资本化,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摊销。而新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的具体规定前文已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述。我国2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主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研究阶段的支出(简称研究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简称(开发支出),在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具有市场或该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新旧准则中关于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旧的准则的处理方法主要参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模式,而新的会计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更多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
2、显而易见,新旧准则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研发费用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旧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处理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完全的费用化,相比之下,新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取了有条件的资本化。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才可进行资本化处理。
3、费用化方法(即旧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稳健性原则。在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中,研发过程中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及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只有依法申请取得而发生的费用(例如:注册费、律师费等)才能资本化。这种方法考虑到了研究开发活动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研发活动自身的特点与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因此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资本化方法(即新准则规定的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于遵循了配比性原则。研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新的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发明创造新的或有实质性进步的产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主要意图是在未来获得丰厚的收益。一旦研发活动取得成功,有了实质性的成果,例如技术专利、商标权、产品外形专利等,可以预见即会给企业在以后的若干会计期间带来可观的收益。如果不对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开发成功后,因研究成果产生效益导致收入增加,但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使收入与费用不配比,这样就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评价。难以解释企业未来拥有的获利能力和水平,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因此资本化的方法主要体现了配比性原则。
4、对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方面,相比较费用化的处理方式,资本化的处理方式会导致近期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增加。这是因为对研发支出的费用化金额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的利润有上升的趋势,从而影响所得税的金额。
5、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方面有所不同。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显然更为合理。真实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按照费用化的处理方法,只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才能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而自行开发与研究费用进行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相对于大量投入的研发费用而言,注册费和律师聘请费的金额微乎其微,如果这样处理,势必造成大量的开发费用没有被正确计量,明显低估了资产的价值。费用化到处理方法在开发过程中会虚减当期利润,可能使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而在开发成功时,又潜在虚增了企业利润,这就难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有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显然歪曲了企业的财务信息。
五、新准则修改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这次新准则的修改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日渐紧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增长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若不具有兼容性和可比性会给商业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德国戴姆勒-奔驰。在此案例中,按德国会计准则,戴姆勒1993年的利润是1.68亿美元,而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戴姆勒当年却形成了大约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由此可见积极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使会计信息在国际化的经济活动中具有可比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原先的会计准则下,会计上的差异经常会给我国与外国的经济活动带来诸多不便。能够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将会帮助扫清我国对外贸易交往和合作的一些障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等活动的发展,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消除“语言”上的障碍。
(2)新准则中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不同于原先的费用化,但也不是完全的资本化,而是有条件的资本化。这种处理方法更为合理:
①符合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虽然说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并不一定在当期产生经济效益,多数情况下是在未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一旦研发活动成功,其成果就是企业的一项资源,能够被企业控制,其成本及在研发过程中的各项费用也能够可靠计量,符合资产的定义。并且正如前文分析,新准则中对研发费用的资本化处理能够避免低估资产价值的情况发生。
②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区分了研究与开发阶段。作出这种区分是十分科学和必要的。这是因为研究活动注重理论上的探索,在研究阶段前景并不明朗,能否会带来经济效益非常不确定。这一阶段发生的支出即是当期应负担的费用。而开发阶段的活动更加有目的性,已经由理论研究上升到实践,相对来说带来经济效益的确定性较高。根据研究与开发活动的不同特点将开发过程中的支出视情况进行资本化,而不是完全费用化显然更符合权责发生制。
③符合配比性原则。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开发费用在开发期间往往金额较大,若一概做费用化处理,那么开发期间的利润相对就低。而开发活动成功后所取得的回报数额较大,其经济收益又往往会在此后若干会计期间持续,这样一来在以后若干的会计期间内收入会大幅增加,但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却为零,使收入与费用不配比。这样就会影响核算的正确性和企业不同期间经营业绩的评价。开发费用资本化可以克服上述不足,体现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④协调了相关性与谨慎性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搜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工作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谨慎性的原则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向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原准则中所规定的处理方法即单一的费用化能很好地遵循谨慎性原则,但损害了相关性原则,而如果只是单一的资本化虽然能很好地遵循相关性原则,但又忽视了谨慎性原则。新准则中对于研发阶段的支出处理属于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很好地协调了谨慎性与相关性原则。既可以避免费用化带来的资产低估,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化所带来的风险。
(3)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与之相伴的则是企业加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企业支出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但是原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种对研发费用的处理方法必然引起开发阶段利润的下降,造成管理者业绩下降的表象。管理者不愿引起投资者不满,难免减少开发经费支出。这种做法的后果是短期利润数字可能比较好看,却损害了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使企业失去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可以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开发投入上的热情,促使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实现长期的同向增长,使公司进入良性循环周期,提高企业价值水平。特别是对于研发费用较高的那些企业,例如IT企业、医药企业等,将会使权益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开发费用资本化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纵观近年来的美国、日本、香港及中国内地的股市,不难发现科技类股票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其它各类股票的市盈率。这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其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费用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无疑会增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动力,从而更多地增加企业的价值。
(二)消极影响
虽然新准则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其带来的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加大了会计人员工作的难度。虽然新准则中规定了研究与开发的不同定义,区分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但区分这两个阶段的条件和标准的表述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加之研究与开发活动本身就是相互渗透的,且无形资产的研发业务十分的复杂,专业性强,对于技术专业知识欠缺的会计人员来说要清楚的划分研究与开发阶段显然十分的困难。而开发阶段的支出也是有条件的资本化,这又增加了会计人员判断的难度。例如准则中有“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这样的描述。可是现实中即使是从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科技人员,也很难确定的说开发出来的产品就一定有市场,更别说是仅仅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可见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更多地是要靠会计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操作性,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2)新准则增大了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利润操控的空间。正如上文所述,企业内部研发活动中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准则所规定的五个条件等,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也就无形中增大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了达到操纵业绩、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企业可以要求会计人员根据需求“合理”的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从而对利润进行操纵。
(三)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
研发支出的资本化,会优化相关公司的资产结构,提升信用评级。虽然从理论上讲,这只是会计信息的变化,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受影响,证券市场的估值不应该大幅变动。但是一般而言,由于部分研发支出资本化导致公司的会计利润会有所增加,每股净利润就随之增加。每股净利润正是投机者重点关注的会计信息。一般投资者对于每股净利润大幅增长背后的原因并不深究,这一估值心理将被市场资金利用。可以预计在新准则影响的初始阶段,相关公司的股价会有较大波动。(四)案例分析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准则的修改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以G中兴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中兴通讯成立与1985年。1997年,中兴通讯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12月,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同年实现合同订货额340亿元人民币。2005年,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惟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业率先入选全球“IT百强”(InformationTechnology100)。公司的主营业务有:无线产品(CDMA、GSM、3G、WiMAX等)、网络产品(xDSL、NGN、光通信等)、手机终端(CDMA、GSM、小灵通、3G等)和数据产品(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等)四大产品领域。可以认为,中兴通讯是一家比较典型的高科技企业。
根据G中兴2006年度会计报表披露,集团2006年度的研发成本为2,832.7百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为12.3%,每股折合2.95元。按照新的会计准则,G中兴的研发费用,相当部分符合资本化条件而应该予以资本化。2005年度,G中兴按照香港准则编制的报告,便因为对研发费用的处理不同,其净利润较之境内差距巨大,而国内新准则对于开发费用的资本化要求比香港2005年的修订准则更宽松(HKAS38无形资产)。即使公司采取稳健原则,尽量降低资本化的比例,也会对当期利润(2007年利润)形成重大影响。假设公司在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与香港报表相同,则表5-1表示了在不同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与净资产的数据:
表5-1—不同会计准则下G中兴净利润与净资产数据(单位:人民币千元)
与G中兴相类似的G东软、G用友、G航信等IT行业的公司,新准则的应用对他们最近年度的净利润都将带来较大影响。另一个受该准则影响的行业医药行业的研发费用支出虽然占销售费用的比例没有IT行业高,但因为产品生命周期长,后续年度的摊销较小,因而对开始几个年度净利润的影响也很可观。
六、结束语
对研究与开发活动定义与性质以及目前经济环境的分析使我们了解了新会计准则修改的动因。可以说正是研发活动的特殊性质以及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有条件的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对新旧会计准则中关于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异。对新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之后,使我们对新准则的特点及应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已经把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活动对企业而言将不再陌生。可以预见,对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会逐渐渗透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企业的研发活动上。这必然要求会计工作者更加翔实、准确的记录和披露相关信息。因此,准确的理解并应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研究与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颁布)
[2]尹丽萍肖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修订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曾爱民,《会计研究》,《新旧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之比较研究》,2006.9,《会计研究》
[4]《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学位论文】,重庆大学,
胡颖,2002
[5]WhyR&DisIncreasinglyInternational,JoanPenner-Hahn,UniversityofMichiganBusinessSchoolWorkingPaper
[6]ResearchandDevelopmentExpenses:ImplicationsforProfitabilityMeasurementandValuation,AswathDamodaran,WorkingPaperofNewYork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