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时间:2022-09-06 12:5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第1篇

一.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资料不实,会计资料扭曲。会计工作服务于经济管理、经营经济监働需要。射十工作的鉢舰主要雜为各种会计资料。会计资料的真实性问题是国家、社会和投资人所共同关系的重要问题,是国家和社会以及投资人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離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然而,我国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祁醒度不够,内部会计控制制缺不全。有的认为企业内部会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产安全注与完整性控制、内部监督等。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在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程序办理,已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一种形式原雕证不麵即为不真实,不完整亦为不真实杂十处理斤法不科学是不真实,会计处理过程不合法亦违背真实之宗旨,使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薄弱。内部会计控是为了体制服务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它为单位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单位提高市场静能力,规范财务管理,防范会计违法犯罪,适应我国加人WT0后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规避经营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經只銪在经济业务事项顧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彼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雛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会计制度与其他企业M制度的各个方面。目前在我国很大一经济单位仍轻视内齡十控制,习惯于行挥,。各种类型的经济单位未制定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散见于内部文件之中,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一范要求,至于实际执行如何尚缺乏有效的雌约束机制。比如“小金库”不小,且屡禁不止,查出来后只作说明解析不作处理。

(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良好的内雛制職尚未形成。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员工的行为,所以制定制度的意义就在于,落实。然而目前,相当一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识,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深刻内涵,对会计内雜制的参与和廳不够。有的企业财务售理“重外部审计,轻内部稽核”,这些都说明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致存在的企业财务隐患一直都未能及早发现和及时解决。

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思考

(一)加强会计资料审核。会计工作是—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而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它会计资料,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信息也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例如,加强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的管理。这些都是会计麵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会计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加强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是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是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完整的重要基础。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检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使是设计完整的内部会制制度,也可能因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而失效。首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臓不相容职务,是指麵如果由4人担任,有可能发生个别鮏離和舞弊行为,又可能舞弊的职务。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民营企业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麵互只衡机制。其次,坚持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査。原本科学、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因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不稱4学、规范。因此,坚持对会计制度执行倩况的监督和检査,是可以有效地保证经授权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的重要办法。最后,加大对单位和会计工作人员违»^为的处罚力度,执法从严。同时,制定的量化评价标准,从而保证会计监働有效发挥。

(三)加强对财务资金的管理,实行账、钱、物分人专管。企业单位最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的环节就是财务管理方面,因此在货币资金的收支,物资的采购与产品销售等管理方面应该引起足够的重不相容的职权必须分离,一切会计事务活动应当分工合作,不能由一人经办,必须由两人以上办理,相互监督,例如货币资金和专用印章不得一人监管,同时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加强监督,防止违规操作和貪污犯罪,避免弄虚作假以及舞弊的行为发生,提高资金侧效率和安全率。

三、结束语

第2篇

一、制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意义

1.是贯彻实施《会计法》的客观要求。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记账人员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2)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3)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4、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4个“应当明确”尽管在字面上没有出现内部控制的提法,但其所规定的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相互制约、监督检查等制度却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核心和精髓,反映了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同时,《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九款指出,“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将被追究相应责任。《会计法》为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落实到位也必将促进《会计法》的贯彻执行。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和《会计法》的执法主体,在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中责无旁贷。

2.是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管理职能的具体行动。项怀诚部长曾经指出,财政部门有四大职能:一是预算管理;二是税政管理;三是国有资产管理;四是会计管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单位控制弱化、管理松懈,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也势必造成收入申报不实、税款缴纳不准、“小金库”盛行、预算外收入“打埋伏”等诸多现象,会直接或间接地着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因此,财政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从外部入手强化监管,从内部着眼夯实内控,通过不懈努力使这些逐步得以解决。

3.是推动建立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通行做法,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治理腐败的一项制度安排。在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经济犯罪案件。其中大多数案例都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不力、控制和管理弱化紧密相关。如有的单位,厂长经理一个电话、一个条子就可划转数百万、上千万资金,至于为什么用、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无人过问,无人监督。财政部一直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1996年,财政部就了《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1996年,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体现了对内部控制问题的前期认识和关注。

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制定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结果

按照财政部规划,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采取分批分步制定实施的方式。针对当前会计及相关工作中管理最为薄弱的环节,先制定最迫切需要的若干规范。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与我国经济相适应、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根据这一思路,前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2001年6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2001年11月,组织专家研究初审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等3个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初稿;2001年12月,财政部就前述3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2002年,全面启动了对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预算、担保等多个控制项目的前期研究,一批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被吸收进了研究队伍,一批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内部控制规范将按计划陆续出台。在研究、制定规范的同时,财政部还适时开展对已控制规范的跟踪调查和监督检查,以检验规范的性、适应性,保证规范的有效执行,切实发挥规范的积极作用。

从前一阶段研究制定的情况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完全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结果。首先,财政部积极通过召开研讨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热烈讨论,为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营造良好氛围。如2000年11月,财政部在南京召开了内部控制制度研讨会,就构建具有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问题广泛征求企业界、会计界、注册会计师界和会计管理部门的意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冯淑萍部长助理曾评价这次会议是“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同时,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和强点、弱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摸底,排列出目前各单位管理最为松懈、控制最为薄弱、最迫切需要的若干控制项目。首批确定的重点项目有9个,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筹资、成本费用、担保等。形成初稿后,财政部进一步组织专家初审,并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并进行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组织二审。最后再终审定稿、正式。从前一阶段的情况看,社会各界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研究制定极为关注。每个文件在征求意见时,都有大量单位来函、来电反馈意见。其中有党政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有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也有高等院校、社会团体。截至目前,仅团体书面意见就已超过400份,直接参与讨论的人员在1万人以上。

三、《内部控制规范》的特点与作用

(一) 主要特点

1.具有普遍约束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团体、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这就明确了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的效力范围:在境内的前述所有单位都必须遵守这一规范,没有例外。我们知道,为了加强行业、系统内部控制,一些部门也相应制定了一些控制制度。如中国证监会制定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等。这些制度对加强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防范和降低各种风险具有重大作用,应予肯定,但这些规定都带有较强的行业特征,不能对其他行业的单位起到约束作用。而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较好地克服了上述局限,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形成威慑,同时也为其他部门制定本部门、本系统的内部控制规定提供了依据。

2.具有强制执行力。《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及随之的各项具体规范,是依据《会计法》等有关法规制定的,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范畴。从法律层次上看,是财政部的部门规章,具有强制执行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尽管出于各种考虑,财政部对“基本规范”等暂时采取了“试行”的方式,但试行不等于试点,更不等于可执行可不执行。如果单位不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行事,财政部门将依据《会计法》实施相应行政处罚。

3.既认真吸收国外先进成果,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注重可操作性。当今世界公认的内部控制领域纲领性文件,当属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文件认为内部控制应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5个相互联系的要素。该文件从谋篇布局到阐释也都围绕这5个方面展开。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该文件的先进成分。比如:规定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完善,体现了控制环境思想;规定单位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体现了风险评估的要求;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和,体现了控制活动的要点;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体现了信息与沟通的主旨;规定各单位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体现了监控的理念。可以说,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在所有重大方面与国际先进做法保持了协调一致。

但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国情,财政部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时又十分注意照顾国人的阅读习惯,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力求朴实、平和、,避免过于晦涩和深奥。同时还明确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内部控制规定,各单位可以根据财政部的控制规范和部门、系统的控制规定制定本单位的控制制度。这使内部控制体系在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的基础上增强了各单位贯彻实施的主动性、灵活性,从而使内部控制既易于理解,又便于操作。

(二) 主要作用

1.为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情况提供了直接依据,必将大大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中国证监会在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估意见。注册会计师指出以上‘三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予披露并说明改进措施”。发行人进行自我评估最直接最权威的标准就是财政部制定的内部控制规范。

第3篇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已取得显着的成绩。但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较为薄弱,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

    一、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合理标准

    目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还缺乏一个成型的标准体系。首先在内容层次上,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规范,但从完整性来看,还远未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完整性的要求。目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具体规范已颁布实施,其他的具体规范也将陆续出台。全部内容完成后,将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规范体系。但也应看到,在操作性层次上,目前许多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在现实中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规范的缺失与失效都会影响规范的有效性。正是由于没有一个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判别标准,制约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三)内部会计控制没有突出市场主体

    内部会计控制信息是否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信息,目前尚无人对此作出专门研究。向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既要满足充分披露的要求,又要考虑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能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信息超载的负面影响。从公司治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投资者本身的素质水平来看,现阶段的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企业运营的结果,即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非关心其过程。当然,从企业持续、长远的发展来看,需要以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作为支持,因为内部会计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促进管理当局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缺陷,改进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投资者应该会越来越关心这一方面的信息,但现时没有这方面的明显需求。

    (四)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国际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近几年,虽然我国在推动内部会计控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们起步较晚,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内部会计控制和传统会计制度的关系仍比较混乱;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仍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够强,纵的余地相当大;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与反馈不够快,实务中暴露出来的可能严重影响财务会计数据质量的一些重大问题仍未及时得到解决;准则与制度仍不够稳健,各项损失准备仍不够充分,不良资产不能及时得以消化,虚盈实亏、资本消蚀现象仍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要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劣,就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

    为了改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普遍薄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立体渗透于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同时明确管理当局和财务人员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使其真正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

    控制目标的定位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及存在形式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体系以及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设计、评价和考核的原则指导与参照。将内部会计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举措,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非常关键。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在方法和内容上更多地着眼于监督而不是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而西方(如COSO)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定位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企业的经营性目标。

    只有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定位明确了,相应地内容范围才能够确定,设置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也才能有所参照与依据。目前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相对低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状况确实相符合。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状况的不断改善,目标定位应有相应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借鉴国际上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同时也需考虑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国企业的现实,从改善中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应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同时又有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从而给中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一个适当的目标定位。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范围

    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内容构成是要素式的,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五大要素组成。这是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以及发达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需考虑的条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构成并未以要素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列出了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其突出部分是强调了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作为独立的内部控制的条款加以强调。这与我国当前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隐患甚至损失有关,适合当前的现实需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范围与COSO报告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会计领域。即主要是从会计控制的角度来规范内部控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相应的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的内容在范围上也会越来越宽泛。企业的外围环境、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等控制环境因素与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来予以考虑。作为企业外部条件的控制环境与风险评估部分在今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制定中需加以强调。

    (三)内部会计控制流程的设置方式

    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设置,需要立体渗透于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管理体系中,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同时兼顾可操作性和控制成本的合理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规定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同时应随着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设置方式往往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构成联系在一起。内容条款也能决定相应的设置方式。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设置方式上,可以借鉴COSO报告和一些国家与地区的做法,按业务循环来设计。在今后各项具体规范的制定过程中,条款的制定可考虑便于按规范流程及重点控制环节来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设置。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标准体系

    (一)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标准的原则

    在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时,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标准体系,然后采用适当的标准进行评价。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评价标准体系应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并为评价的目的服务,为评价结果的判定提供依据。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体系应该围绕评价目的,科学反映内部会计控制及其特征,标准概念正确、涵义清晰,各标准之间不应有很强的相关性,尽可能避免显见的包含关系。

    3.系统性原则。评价标准体系应该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全面地反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各个要素和整体情况,并且从中抓住主要因素,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4.有效性原则。评价标准体系应能准确反映企业业务的重要岗位和风险岗位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

    5.适用性原则。评价标准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以适应评价人员对标准的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便于评价操作。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当前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应该以上述的原则为指导,既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又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标准体系的建立既可以从企业管理和控制目标入手,也可以从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入手,但无论怎样,都可以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两部分,一般标准以具体标准为基础,同时也是具体标准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第4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制度建设 制度执行 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116-0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发展所需的经费来源日趋多元化,高校各种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面对新的形势,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和有序的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然而,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现在还不够健全,一些违法违纪和管理混乱带来的损失浪费等问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内部控制方面找到原因。因此,高等院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高校规模迅速发展相匹配的内部管理及控制手段却显得相当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财务管理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的局面,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如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化解风险,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成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1.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缺乏足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内部报告控制意识。目前,许多高校只重视学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基本建设的投入,对各项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高校的基建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借入资金总是要还本付息的,一旦单位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便会陷入财务困境。高校属于非盈利单位,还贷资金从何而来?没有过多的考虑过,任凭管理者的感觉盲目决策。缺乏对举债融资的还贷能力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可行性论证,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自我防范意识较差,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风险意识。

2.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不全面。(1)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合规范,风险增大。(2)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有些高校约束的主要是对事业经费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而对各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进行会计处理的人员约束得很少。(3)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全面,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会计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财务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对各项收支账款有较明确的内部控制措施,并严格地执行,而对各项往来款项的审批手续不全、控制不严,由于基建财务的处理是以其行业会计制度为依据,很多会计人员对基建的情况又不够熟悉,导致难以对基建进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3.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有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不够健全,不够严谨,过于简单和条文化。有些高校往往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并未建立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程序。缺乏自我防范与约束机制,试用范围狭窄,实际操作性差,重视了某一方面的控制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控制。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严重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4.高校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我国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许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情况差。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考核和奖惩力度疲软。从而人为地削弱了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转变。“高校经营”对许多人而言还是陌生观念。部分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在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还不够重视,生怕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自己难以施展才能;甚至还有人认为,强调内控是相互不信任的行为。因而造成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大。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贯彻不力,执行不严,有的形同虚设,甚至控而不制,没有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出现差错互相扯皮、推诿。

由于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很多高校长期以来重计划而轻执行和考核,并衍生了重财轻物的观念,对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发展中,在重大支出项目安排中,缺乏相关的决策程序及责任制度,少有专家科学、谨慎的论证,也没有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2.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法律法规,高校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3.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有些高校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等,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

4.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能违法,也不能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工作达标。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中去,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监督缺乏力度。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内控制度,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职能部门不愿执行,将其束之高阁。内部会计控制跟不上外部环境变化,存在滞后性,不能随着业务职能的调整和要求的提高不断完善。

5.内部会计控制内控环境堪忧。某些高校还未设置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而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己进行监督检查。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的审计部门,但事后审计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各级财政部门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也不够。高校管理层从各自立场出发,认为只要与己无关,就不再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这些环境因素,导致了监控力度的欠缺,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在高校中作用的发挥,导致内部控制系统陷于瘫痪。

四、有效进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应对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一是要加大新《会计法》中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宣传力度。高校必须维护《会计法》的权威性,加大《会计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同时坚决贯彻实施与《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和制度。二是全员参与,提高高校各级干部、教职工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高校的领导和各单位的负责人及财经工作有关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到会计控制工作中来,为学校会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高等学校办学和要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就需要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加,注意控制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出效率。三是高校内部应建立校长责任制,加强总会计师在会计工作中的地位,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增强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不以个人意志左右内部会计控制,保证其正常有效运行。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要求我们对国内已有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总结,还要求我们学习和理解国际上包括COSO报告在内的内部控制先进理论,汲取其精华。同时,对国内外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其他具体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相关操作规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

3.遵循各种原则,确保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高校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即对一级财务部门、二级财务部门、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及其会计人员都按照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合理性原则。高校应将财政性经费和包括创收经费在内的预算外经费都统一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中来,摒弃按经费来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标准的做法。高校负责人负责制原则。(《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则进一步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不能也不应该独立于内部会计控制之外,应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领导真正落到实处。内部牵制原则。有效的牵制、制衡能保证决策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决策内容的准确。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重大投资决策的集体审议联签及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对预算内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的内部牵制方法等,对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及内容进行有效的内部牵制。

4.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当前,高校应着重树立三种内部控制意识,即预算控制意识、风险控制意识、内部报告控制意识。首先,高校应加强预算控制,硬化预算约束,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各高校应围绕实现财务预算,落实财务决策,严格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其次,要提高风险控制意识,一些高校由于大规模的银行贷款,出现了财务危机,各高校要引以为鉴,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第三,要加强内部报告控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内部报告体系,以反映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和完善高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市场经济为高校提供了多渠道、多领域的筹资方式,同时又使高校面临着高效益、高风险的复杂局面,凡是那些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扩张,大量征用土地,大兴土木,大量置办家业,大量从银行贷款的高校,各种风险必然接踵而至。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发展潜力,评估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内容。利用学校的财务表和相关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办学效益,检查和检测学校的财务风险,以便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及时地反馈,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把风险降至最低。

6.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否则将是一纸空文。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在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充当着重要的监控角色。既要监督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又要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督促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各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使整个学校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由于学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引起控制风险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也应该作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监测环境条件的变化,并指明内部控制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监督机制就是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通过监督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监督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被执行并及时反馈有关执行结果的信息,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同时,在监控过程中,内部审计可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建议,为学校成功实现既定的控制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佩佩.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林雪丽.试谈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陈宝农.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J].当代,2007

第5篇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概念

在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之前,我们应先认识一下内部控制,所谓内部控制就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护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并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及效果,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的,是企业为了保护自身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实施的一种手段。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方面,可以说,没有内部会计控制,也就无所谓有其它方面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这一概念是由美国会计机构在1963年首度提出的,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对会计本身的控制,目的是保证财务记录的可信性;另一个则是要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职能,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完全、完整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现阶段,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是由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信息与沟通为载体,控制活动为手段,内部监督为保证,各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一)执行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人是该制度的执行者,因而,会计人员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对执行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然而,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他们学历结构、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偏低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严重影响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

同时,许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够专业化,职业判断能力不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这深刻的影响了其会计控制相关职能的发挥。并且还有少数人员出于个人利益驱动,违背良心,违背会计原则,制造虚假会计报表,使会计信息失真,造成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只是表面形式,并没有深入落实到实处。另外,我国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还普遍存在缺乏独立性的现象领导怎么说,会计人员就怎样办,无原则地顺从难免使内部会计控制造成失控。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针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在管理上存在着内容不完整、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了企业的资产出现大量流失的现象,并且伪造会计、公款私用、盲目投资资料等行为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这给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现行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明确规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成本费用、对外投资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等多方面经济业务方面的会计控制。但现实社会中,有些企业虽然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整体上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框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够合理,不够科学严谨的问题。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不够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这就使得这一制度在实施上缺乏说月服力。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要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更要建立起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适应的监督体制。但目前,部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形式主义。虽然我国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了,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由于企业出于对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建立持续的监督机制。

并且,尽管我国目前己经形成了包括政府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政府宏观控制措施、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的外部监督效果尚未达到预期。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要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面对执行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及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为保证人员素质问题,企业首先应从源头抓取,把好人才选聘关,从社会上招聘优秀的会计人员,从而达到改善企业人才结构的目的。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多渠道开展会计人员在职教育培训,而摆在首位的就是应该开展一些关于法律方面的教育,财务人员应该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律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要加强培训,对财务管理职能的继续教育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加强会计核算,使他们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企业管理人员还应鼓励执行人才,使他们不断自觉学习,更新自身知识,提高业务操作技能,从而能够真正担当起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任。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因此,企业应重视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完成。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只有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有保障。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要依据《会计法》、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约束力和长远适应性。

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识,要有对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识。根据企业工作性质及职能,按照科学、精细、高效的原则,科学划分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衡、便于考核的工作机制,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

(三)加强监督体制的建立

内部会计控制只有被严格执行了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就必须要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持续监督,而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对企业会计工作实行控制和再监督的手段之一。可以说,要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并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企业可以运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合力作用,可以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基础上构建内部审计机构,并定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从而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并积极改善它,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健全,更加合理性,更加有效。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政府、媒体、社会等外部监督通力合作,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避免产生内部舞弊现象。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群众的监督的广泛性和公开性,及时发现并处理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反馈给企业领导,使其能够及时改进工作,让违纪违规行为无藏身之地。

第6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18-02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是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控制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经济活动、实施会计控制所要达到的标准,也是外部审计人员或社会中介机构评价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依据。人们以往对会计控制的理解局限于财产物资安全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维护方面,会计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盗窃、欺诈及舞弊行为。事实上,这仅是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一部分内容,确切地说,它属于会计控制中的会计牵制。我国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出的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一是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三是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可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定位主要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防错纠弊,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与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善,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也应有相应的提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不仅需要借鉴国际有关做法,也需要考虑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企业的现实,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和完善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 既遵循适当的前瞻性与发展性,又有立足于现实的稳定性与可操作性。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不重视,市场对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其发展。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会计控制制度,会计的作用仅限于如何少交税。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手册、文件和制度,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甚至对企业内部控制毫无概念。经营者体会到没有内部会计制度对自己更有利,因此,该类企业要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当务之急。同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也是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大弊端。

企业制度执行不规范没有制度必将引起投资者、监管者的关注,相关各方会督促企业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而有制度不执行的欺骗性更大,更易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再好的内控制度不执行,也只能是形式主义。导致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致管理者。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成因分析

1.成本效益原则因素。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受到成本因素的限制,一些单位管理人员常以影响效率为由,反对内部控制措施的推行,事实上,将各项职能都交给某个单一部门或个人去执行,缺乏必要的授权批准和审核,效率可能会更高,但由此产生的风险也会急剧上升。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我国企业内部,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认真考核、检查,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体制十分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也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控制环境不佳。企业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主要包括:一是人员素质低,职业道德水准较低。据统计在我国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些会计人员,为迎合某些特定需要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害他方合法利益。此外,会计人员对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制定博弈的规则。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只有当董事会拥有技术、才能和智慧,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时,才能适当履行其监控、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三、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对策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方法是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的手段。内部会计控制方法是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发挥会计控制效能的技术手段、措施及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和不同的控制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即使是同样的经济业务,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采用的控制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到的会计控制方法有八种,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会计控制构建的思路大体有两种,一是程序控制,二是建立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目前,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多采用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提到的程序控制思路。程序控制即通过规范业务开展的先后顺序进行控制。比如对于采购与付款业务活动,根据内部牵制要求,应分隔为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和入库等环节,通过相互之间的制衡达到控制目的。程序控制思路简便易行,但未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问题。此外,程序控制思路也没有充分考虑控制环境问题。显然,程序控制思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难以胜任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进行全面有效控制的需要。笔者认为,不管企业的规模、文化背景如何,均应按照以下五因素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1.建立一套严密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制度的性质和作用来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复合审批制度、财产管理制度、预算和报告制度、监督考核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考虑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度并非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而是制度的选择和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控制环境和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

2.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财政、税务、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同时,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使会计人员一方面受法规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此外,还要发动全社会参与会计监督。

3.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内部会计控制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包括:能确保组织中成员清楚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以及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所负责的活动与他人的工作发生关联等。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管道,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信息沟通管道。企业的会计系统为企业提供成本信息、营运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

4.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进行控制首先要考虑控制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具体又由七个要素组成,即员工的诚实性和道德价值观、员工的胜任能力、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方式、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资源政策和实施。控制环境状况取决于公司治理结构即公司权力层如何架构,具体则指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之间的权责分配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取决于董事会的作用。构建内部控制首先要把董事会架构好,这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源头。然而,现行程序控制法思路中找不到如何架构董事会的内容。同时,管理者素质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内部控制对管理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控制环境中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等也对内部控制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这些都与董事会及管理者素质有关。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工等多种活动。一般而言,控制活动包括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但无论政策是书面或口头,都应前后一贯地、彻底地加以执行,同时程序也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予以执行。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要寻找关键控制点。企业根据其经营活动的五大循环即采购循环、销售循环、对款循环、收款循环和理财循环等分别设计其控制活动。

5.风险评估。构建内部控制同样不能忽视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评估即对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判断与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的过程。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第24条提到了风险评估问题,但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控制方法来对待。风险评估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或许是受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影响,程序控制思路也未能考虑企业面临的风险并加以评估。

参考文献:

[1] 康俊兰.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J].会计之友(中),2007,(1).

第7篇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会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113-02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对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确要求医院必须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是当前医院面临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一、医院现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中国已实施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没有专门针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指导,理论上对内部会计控制又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医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不健全,从而妨碍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用的发挥。

2.定位不够准确、全面

医院在具体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容易存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对象、范围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有的医院对存货(药品、医用耗材)、固定资产(房屋、设备)和工程物资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其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其出入库未按规定程序办理,未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没有真正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对多年来资产(药品、耗材)的短缺、积压、毁损、报废等不及时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造成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有的医院在向下级医院投资中,为片面追求扩张,出现了资金投向不合理、投资期满难收回、投资效益差等情况;有的医院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乱收费,经媒体曝光后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各项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其原因主要是医院是社会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而且医院会计制度中对医院没有成本核算的要求,没有对利润的追求动机,其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忽视了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4.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健全

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项目不够全面,有些医院未建立对外投资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和执行程序不够规范,风险增大;有些医院未建立设备购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盲目购置大型医疗设备(MRI),每日检查患者的收入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不够,导致成本难以收回。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约束的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大多数医院约束的主要对象是收费、出纳会计人员,而对药品、器械、后勤等会计人员约束很少;大多数医院约束是一般工作人员,而对相关负责人约束较少。三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不够广泛,如医院往往强调收入类的内部会计控制,而弱化对报销、后勤、基建、设备购置等支出类的内部会计控制。

5.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与监督、检察不力,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都有待进一步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医院虽然也设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另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系不健全,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二、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加强建立适合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医院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十分必要。健全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包括内部控制环境、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财产物资控制、预算控制、风险指标控制、具体业务流程控制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

2.准确把握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确保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包括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监督制度、财务预警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预算制度、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处于最底层的是各种财务决策制度(即筹资决策制度、投资决策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收益分配制度),财务监督制度是医院正常运营的保证。为保证对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有效控制,医院应坚持业务控制与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对具体业务的控制,也要有针对业务循环及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3.强化制度建设,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预算控制意识。预算控制不是简单的对预算编制的控制,而是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制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并且运用一系列财务综合分析指标进行考核,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加强医院的社会公益性。其次,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许多医院只重视医院规模的扩张,工作重点放在就诊患者的人数的增加、医院建设和设备的投入上,对盲目扩张、大量贷款的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医院的建设资金大部分依赖贷款,而医院属于非盈利性的公益性单位,目前财政投入较少的情况下,经济效益较好时,也许有支付利息的能力,一旦国家收费政策的调整等变化而影响效益的情况发生时,将如何偿还债务是医院需要思索的问题。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决策行为忽视了内部风险管理,缺乏对举债融资及还贷能力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论证。因此,医院应将风险意识作为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规范,设立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设备购置、基建项目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并相应采取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及风险报告等措施。

4.建立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在监督主体上,进一步加强与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协查制度,对医院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医院财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在监督时序上,应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实行“关口前移”。在监督对象上,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和薄弱环节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及力度。在监督内容上,由表面监督向深层次问题督查方向转变,把稽核职能定位于高层次的职能监督,重点放在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和对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稽核三个方面,实现由查到防的转变。同时,针对部门自我约束不力,内控意识不强的现状,要强化监管职责,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标准,加强监督和检查,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三、体会

1.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在制定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中,一是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卫生行政主管等部门应承担起建立标准、示范指导的服务职能,颁布医院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标准,作为医院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依据;各医院以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为指导,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和管理需要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并制定具体的控制程序和措施。二是在内部控制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上,可采取以点带面全面展开的策略,以会计控制为核心,逐步健全多目标、多层次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三是在医院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分步走的策略。对于会计核算混乱、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医院,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着手,按照医院会计的基本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在此基础上,逐步按效益性要求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内部牵制、班组核算、责任中心管理、预算管理等基础工作做得较好的医院则可以构建内部控制框架。

2.尽快建立符合新医改要求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2007年1月1日起国有企业开始执行的新《企业财务通则》(新通则),新财务通则要求企业应建立“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我认为新通则对今后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因为2008年10月份出台新医改要求医院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我认为医院应以新财务通则为指引,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整体框架下,建立以财务决策制度为基础,以预算管理制度为核心,以财务预警制度和财务监督为保证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海红.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3).

[2]张界新.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的探讨[J].事业财会,2003,(1).

[3]黄金曦.新《企业财务通则》框架下内部财务制度体系思考[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

[4]冯敬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0).

第8篇

一、实施内部控制审核

小型单位可以借鉴上市公司的做法,定期(如每隔三年)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进行评价。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委托单位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由于小型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大中型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注册会计师可以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2年2月颁布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结合小型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审核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小型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态度看法

审计人员应首先审计小型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态度看法,了解其对单位内部控制是积极支持还是消极对待,因为单位负责人是内部控制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也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业务活动的效果与效率、增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有关法律、法规的遵从性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个过程,其中管理当局尤其是最高层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是控制环境的最重要部分。

2.小型单位是否具有实物资产安全保管措施

很多小型单位实物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定的安全保管措施,导致财产物资被盗或浪费现象严重,所以审计人员应注重加强对小型单位的实物资产安全保管措施的审计。如现金是否保管在保险柜里,密码是否经常更换,保管财产物资的场所门窗是否牢固,是否有防盗器、消防器设备以及是否有定期财产清查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销毁和流失。

3.小型单位是否存在合理的职责分工

不少小型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必要的职责分工,有的连起码的内部牵制也没有,所以审计人员应加强对小型单位的关键业务职责分工情况进行审计。职责分工包括:授权进行经济业务和执行经济业务的职务是否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审查经济业务的职务是否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记录经济业务的职务是否分离;保管资产和记录资产的职务是否分离;会计工作内部是否明确分工,如会计和出纳职务是否分离以及是否存在补偿性控制措施,如单位负责人经常积极监督一人多岗的工作完成情况。

同时,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等政府部门也有权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对单位负责人而言,是一个外界压力,可促使单位负责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从行动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杜绝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彻底改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漠不关心的态度,整体上提高小型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水平。

二、进行科学合理的职责分工

内部控制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职责划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规定: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地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小型单位进行职责分工的关键业务环节主要是:货币资金、实物资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对外投资等。小型单位的货币资金环节出纳与会计必须分离;实物资产环节验收、领用、保管、盘点及处置的岗位须分离;采购与付款环节采购与验收、采购与保管、采购与付款须分离;销售与收款环节销售、发货、收款三部门须分离;成本与费用环节发生成本费用部门和考核成本费用部门须分离。

三、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

要想切实有效地推动中小型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立法部门应配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颁布,推出一系列具体的惩罚措施,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保证中小型单位也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当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位内部控制薄弱或失效,不少单位出现公款私存、员工盗用财产物资等种种违规违法现象,这些严重破坏了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1977年,美国颁布《反国外贿赂法》,规定所有的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要达到《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四项指标,否则,可被罚款1万美元和受5年以下监禁。这些惩罚措施有力地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并加强内部控制,从而促进了内部控制的发展。所以,我国可效仿美国,立法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惩罚措施。当单位内部有人违背内部控制时,应追究单位的有关责任,给予单位一定数额的罚款,对违反内控严重者,可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同时,单位内部也应该配合国家内部控制惩罚措施,制定出相应的违反内部控制的惩罚制度,给予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经济处罚,严重者开除。对内部控制审核报告显示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单位,令其限期完善内控制度,若未按规定完善内控制度,财政部门可在媒体上披露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让全社会来关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及完善情况。

四、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第9篇

 

关键字:内部会计控制  局限性  完善

第一部分 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着眼于帐簿资料的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萌芽阶段。1936年,AICPA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定义,它指出,所谓的“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为下列各类目标之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运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相关法令的遵循。1996年,AICPA颁布第78号审计公告准则,定义了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中的五个成分(components):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把内部会计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角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尽管制定了较全面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其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据财政部对全国100家国有企业年报的抽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在100家企业中,有81家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3家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有89家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由此可见,很多个人和单位都在为满足私欲和单位小团体利益,大肆的进行会计造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困难。

第三部分 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认识。

1、 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成本效益原则通常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就是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项控制措施。

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而进行这些程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就一般情况而说,内部会计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过于简单的内部会计控制会使经营管理过程出现纰漏,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增多,那么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如设置控制环节、设置岗位等。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成本必然就会增加。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就极有可能取消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员工数量已经很有限,就更不可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人员。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2、对例外业务失去作用

企业是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市场中的,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曾经发生、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这也使其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例外”业务类型失去控制力。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能完全有效,未能及时完善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失去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建立新的控制制度,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很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带来的局限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还受到人为错误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都会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

第10篇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和公司制改造的深化,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之一。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运行环境越来越多变,人们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一些单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如同早期的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管理薄弱,公司治理流于形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腐败等经济犯罪现象得不到遏制,致使企业经营目标无法实现,所有者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等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安排不当、执行不力,或是完全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主要因素。因而,建设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和完善的理论问题予以探讨。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演绎归纳,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分析问题,通过收集他人的文章或书籍等资料,从基本的理论开始,在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后,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 公司治理

一、绪论

我国从1984年开始股份制改革试点,1992年初基本确立了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模式。伴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崛起而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虽然非公司制企业也存在治理问题,但并不突出。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演进,出现了不少规模大、影响力强的现代化公司,这些公司表现出明显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

西方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相对比较成熟,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1994年又作了补充。从整体框架上阐述内部控制后,更是其理论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从80年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研究。1997年1月财政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财政部继2001年6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后,2003年4月又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等,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从以上列举的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可见,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控制很薄弱,管理松弛,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在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分析公司治理和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同时从公司治理结构上对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力求为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由案例引发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

(一)案例

【案例】2008年,福建一企业改制成功,购买方向这家企业派出工作组。当年,工作组的张某将公司二辆准备报废的旧车转让给个人陈某,并向个人收取押金3000元,并将押金交财务出纳,出纳将3000元押金入账。但之后张某并未将出售旧车的款项款交回财务,而是将款项占为已有。直至2011年陈某向企业索要车牌时,公司方知车辆被张某倒卖。个中的成功与失败值得现代企业深思和借鉴。

(二)案例分析

福建企业张某倒卖公司车辆有以下原因:按国家规定,企业报废车辆本只能向国家指定的回收机构出售报废车辆,但该企业员工张某确将报废车辆出让给个人,该行为没有引起公司负责人的注意。由于当时企业刚完成改制,管理也比较混乱,公司财务人员在收到押金后也未继跟踪报废车辆收回款回笼情况,导致出售报废车辆款旧未能及时收回。公司车辆管理部门每年的年终盘点清查也只是流于形式,在几年的年终财产盘点工作中都未能发现问题。购买方赋予工作组张某太大的权力,使他能凌驾于当时公司的管理层之上,没能对他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说此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思考。

(三)案例分析后的思考

上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经济问题,集中在一点,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特别是会计控制很薄弱,管理松弛。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高度重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只有这样,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准备

(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制衡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责任,维护和平衡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一种机制。狭义的主要涉及公司内部的机构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因此它也被称为内部治理。

权力的配置是经营者履行责任的前提,而责任是连接权力和利益的纽带。所有者根据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来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经营者则通过履行自己的义务来解除受托经济责任。因此,通过有效的会计控制活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发挥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的关键。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中内部控制的含义是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的评估与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以及信息技术的应对等六要素构成,内含于业务活动之中,由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实施的,以达到经营的有效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营业活动遵循相关法律以及资产保全等四个目标的程序。

2.内部会计控制

一个单位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与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严密有着密切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在于: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11篇

内部会计控制必要性措施

一、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实质上就是通过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成员在经济业务上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相互审计,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最终实现会计工作的真实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建立并严格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就比较扎实,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就能有效发挥作用。

(一)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但能够规范经营者的行为,而且能够促使所有者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的积极性,从而促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会计法规的贯彻落实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内部会计控制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做到职责相分,相互监督,互相审计,那么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贯彻执行《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会计法律法规,保证会计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三)会计内部控制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防止了舞弊行为的发生

真实合法的会计资料依赖于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明确岗位分工,使会计各个工作程序顺利衔接,进而使单位会计行为合法有效。在会计工作中,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监督不力,依然会有舞弊行为和职业犯罪的行为发生,通过加强会计内部牵制,可以使各个管理环节相互衔接,相互牵制,进而可以限制或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不重视

我国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制度,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只做表面文章,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企业情况。更多的企业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重制定,轻执行”,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当成两回事,财务规章制度往往只是高挂墙上,很难严格有效贯彻履行,这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内部控制失控现象严重。

(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需要各方的监督,如政府的监督、社会的监督以及单位内部自身的监督,只有三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三方监督执行标准不一,管理不力,信息沟通障碍,未能形成科学有效完整的监督约束力。

(三)会计人员素质偏低,会计内部职能缺失

大多数企业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造成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较低。一些企业,会计人员身兼数职,这些岗位甚至是不相容的,这就为将来的舞弊行为埋下了种子。还有一些会计人员未能及时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以及工作能力,影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而在企业中重核算轻监督现象严重,例如,在会计报表的填报上只是仅仅是机械式的填报,而对于报表内容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专门人员进行分析,这不仅淡化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的作用,还导致会计内部职能缺失。

三、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需要企业管理层的自觉规范,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内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保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其次,企业管理者应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程序,使会计内控制度的建设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再次,要加大对内控制度的宣传,很多会计人员以及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程度不够,进而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只有运用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宣传推广,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深入每一员工心目,从内控角度出发来规范自己的工作,各部门才能真正做到分工协作、自觉遵守。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管理层和会计等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并对其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进行评价,为企业优化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第一,要经常对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内部会计控制能力。第二,建立会计人员岗位监督责任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步步跟踪,监督到位,具体到每一项业务都有相关的责任人承担。第三,企业定期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让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理念,知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进而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发挥。

总之,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基本保障。所以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平.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6(4).

第12篇

【关键词】 医院; 会计控制; 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国家对医院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少,绝大部分资金靠医院自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讲求经济效益。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核心,它是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率,最大限度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保证。

一、目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很多医院的高层管理者认为医疗业务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于是抓医疗质量、抓医疗技术、抓服务态度等成为医院高层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主要工作,而错误地认为会计工作就是对医院的资金、资产的使用和流向进行归类和反映,会计工作相对于医疗工作来说,是一种辅助工作。因此,对会计人员的配备与管理不够重视,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本身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足,在医院会计账务处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致使会计提供的信息缺乏科学性、真实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实施乏力

有的医院根本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但不符合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规定,造成各岗位之间性质、职责、权限不明,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有的医院制定了较为细致、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仅仅是写在纸上,订在本上,挂在墙上,有章不循,各行其是,没有真正按规章制度办事,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活动。很多医院尚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些医院虽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却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有些医院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评价、鉴证的职能和防护性、建设性的作用,形同虚设。

二、建立并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医院领导更新管理理念,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

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应适应医疗改革形势的要求,改变过去重医疗业务建设、轻财务管理的思想,主动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会计职业的重要性,重视对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监督管理。只有重视会计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合理、客观地反映医院的财务收支和成果,为医院经营活动和有效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各医院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规定的六项原则和三个目标。同时结合各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院发展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要配置相关的监督检查部门,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真地贯彻执行下去,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人既是制定制度实施的主体,又是制度管理的对象,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突出以人为本。会计人员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具体实施者,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同时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理财能力。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设置相对独立,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精通审计业务、掌握会计知识的内审人员,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财务部门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分析,还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医院未来发展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识别、防范,发挥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编制医院预算,加强医院预算控制

医院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依法理财的原则。编制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医院合理合法地组织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支出,控制支出。所编预算必须体现医院的业务活动目标,并明确职责,各项收入应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医院发展需要,经过授权批准及时调整预算,并定期反馈预算执行情况,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医院成本费用的控制

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科室为单位,事前对各科室为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制定成本控制目标;事中对相关成本费用进行控制,杜绝浪费;事后对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考核评价。通过考核评价发现目标成本的实际执行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差距。将考核评价结果同利益奖罚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费用。

(三)加强医院电算化的内部会计控制

医院会计电算化已经普遍使用。在使用计算机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权限和操作流程办理,并制定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采用安全保护措施并加强磁介质档案的保存管理,防止会计信息丢失或泄露。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院竞争力,保证医院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玉霞.强化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措施.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