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44: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贸市场的经营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农贸市场是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消费习惯相适应的流通业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它仍然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特别是国有农贸市场不仅是保障供给、平抑物价和建设优质放心“菜篮子”的民生工程,也是展示政府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和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国有农贸市场的主渠道作用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农贸市场;民生工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一、国有农贸市场主渠道作用的体现
一直以来,国有农贸市场在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有效保障“菜篮子”供应、平抑农产品价格和维护食品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同时,政府的各项指令在国有农贸市场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一)加大市场硬件投入,积极推进“菜篮子”建设
农贸市场作为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城市居民80%的“菜篮子”消费依托农贸市场。自2007年广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以来,共投入资金近5亿元对国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今年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国有市场硬件设施改造力度和步伐不断加大。据统计,仅南宁市投入资金约3000多万元。
(二)履行社会责任,平抑市场农产品价格
国有农贸市场是稳定集贸市场价格的主力军,不仅讲经济效益,更关注社会效益。以南宁市降低涉农摊位租赁费为例。2010年11月20日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制定了遏制物价上涨、稳定物价的政策共16项措施,南宁市国有农贸市场积极响应号召,带头执行涉农摊位的租金下调15%的政策要求,做到应减必减。为此,南宁市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开展平抑物价,降低租金的专项检查中得到了好评。而非国有农贸市场不仅不执行国家减租政策,反而争相提高摊位租金,导致罢市事件频繁发生。由此可见,国有农贸市场对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集贸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严把市场进入关,全力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强烈的热点之一。作为具有主渠道作用的国有农贸市场,能够按照创建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农贸市场的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一是在各市场设置了农药检测室,开展食品快速检测,杜绝不安全蔬菜流入市场;二是完善食品管理档案及台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三是积极配合执法部门的监管,在职能范围内及时做好问题食品的发现、撤柜、退市、销毁等工作,积极承担日常管理责任。
二、当前阻碍国有农贸市场主渠道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国有市场占有比重过低且分布不均衡
以南宁市为例,该市中心城区现有各类农贸市场121个,而国有农贸市场只有17个,占有率仅约14%,导致政府对“菜篮子”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手段弱化。同时,全市国有农贸市场绝大部分都在远郊及乡镇,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二)市场硬件设施陈旧,投入不足
由于很多国有农贸市场特别是远郊及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年限已久,基础设施陈旧,市场水电设施和排污设施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营的需要,成为影响市场形象的关键因素。加上国有主体自身资金有限,市场设施升级改造投入严重不足。
(三)经营模式单一,市场竞争加剧
目前,国有农贸市场的经营收入是以租金收入为主,缺乏创新业态,抗风险能力低。另外,随着城市大型超市、生鲜超市以及便利店的增加,给传统的农贸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
三、建议及对策
结合广西当前的实际情况,现就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国有农贸市场的主渠道作用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国有市场占有率
广西区各市政府应通过各种方式在未来5年时间内,将国有农贸市场(含生鲜超市)的占有率提升到50%。一是通过设置项目土地“招拍挂”条件或调整建筑容积率的途径,由房地产商代建农贸市场并无偿移交给政府,政府再将市场移交给有资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二是由市财政出资收购非国有农贸市场并交由有资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三是政府尽快设置一套完整的农贸市场开办审批流程,确保农贸市场的公益属性。
(二)规划先行,引导市场合理布局
为建立健全市场网络和流通体系,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调整增量,改造与新建相统筹,业态升级与优化相结合”的总体思路,通过规划的编制,完善农贸市场的空间布局,重点做好老城区的网点补充和新发展城区的网点扩展工作,以解决部分地区设点不足的问题。
(三)政府扶持,加大对国有农贸市场的改造力度
一是对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改造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二是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对国有主体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给予政策支持。
(四)创新全新经营业态,实现多元化经营格局
关键词:城市农贸市场 业种配置 经营管理 精细化管理 合力治理
中图分类号:F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056-02
在我国城市中进行农副产品交易的集市被称为城市农贸市场,在城市集市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是中国最古老的交易形式,同时城市农贸市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的补充。农贸市场是我国普及城乡各地的农产品批发和零售的市场,它与城乡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支点。它与农村的集市贸易不一样,不是农产品生产者彼此交换为主的市场,而是以农民自产自销与城市居民、小商贩的批发和零卖的形式进行交易的。城市居民、集体单位和酒店餐饮业作为买方,农村、农场和农民作为卖方在农贸市场进行交易。可以这样认为:城市农贸市场管理的发展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发展进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它的发展和存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食品供应状况,还可以使城市居民的购买力转移到农村、农场,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长,所以说,城市农贸市场在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城市农贸市场的发展和创新能推进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能帮助我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和促进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前进步伐。发展和创新城市农贸市场管理还能加快城区市场繁荣,保证城乡产品买卖交易持续稳定,保障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更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笔者就职于河南省濮阳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耳闻目睹了城市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和一步步发展壮大。笔者欣喜地看到:目前,城市农贸市场服务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城市经济增长的亮点,特别是在网络营销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城市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业种配置、市场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服务形式更加新颖多样,服务内容更加拓展延续。但是,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在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城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是自发调整的,市场价格不是长期不变的,它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要求城区发展服务中心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遵循国家对市场管理的方针、政策,使城市农贸市场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但是,一些农贸市场由于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而且设施陈旧落后,市场管理简单粗放、行业监管不得力等问题,使得城市农贸市场管理的发展和创新受到严重制约。
1.农贸市场建设落后,设施利用率较低。目前,由于大部分城区面积迅速扩张,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这就需要城市的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迅速扩大,市场设施快速更新,以保证农产品交易成功率大大提升,这样才能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提高。但是据笔者调查所知,许多城市的农贸市场建设仍旧滞后,设施利用率仍旧低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居民15分钟可满足购物”的市场建设要求,很多城市小区仍然达不到这个要求,目前很多离城市较远的小区购买生活用品时需要开车购买,往返需要近一个小时。由于农贸市场建设滞后、场地狭小,使得市场内部颇为拥挤,买卖肉食的区域又脏又乱、污水横流;买卖蔬菜的区域杂乱无章、烂菜叶发出一阵阵令人作呕的气味;市场内经常发生争吵、斗殴现象,同时也给小偷造成了偷窃机会,消费者丢钱包的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市场在初建时期建设规划比较保守,在设施上没有投入较多资金,所以市场地面坑坑洼洼,上下水不通畅,市场大棚锈迹斑斑,公厕内臭气熏天,这样的环境怎能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到此消费呢!
2.上级部门监管力度不强,市场管理粗放。业内同行都很清楚,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部门。其中有工商、农业、城管、公安、消防、林业等,这种形式的管理给农贸市场的监管带来了诸多不便。首先,在检查、收费、监管等方面,各个部门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和检查方法,经营者要接受这些部门的各项检查,经常是这一拨的检查人员刚走,下一拨的检查人员又来到。由于一些职能部门没有深入到农贸市场进行驻场管理,缺乏常态监管机制,只是过一段时间走马观花地检查一下,使得好多农贸市场出现无照经营、不配备消防器材、食品加工经营户没有“三证”或“三证”不全,市场内乱搭、乱建的现象。
上级有关部门监管不得力的后果造成市场管理粗放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划行规市不科学、不规范,蔬菜区域也有卖水果的摊位,水果区域内干鲜水果摊位混杂在一起,肉类区域生肉、熟肉一起卖,炒货、小吃点乱摆乱放,农产品检测项目、市场信息、复秤设备更是没有健全,公厕无人清扫、苍蝇满天飞,粗放管理使得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布局乱七八糟。
3.马路菜市和早市问题十分严重。笔者曾在一些农贸市场的周围做过调查研究,发现几乎每一个农贸市场周围都有马路菜市和早市存在。早晨城市居民都要出门,有的上班有的上学,但被熙熙攘攘的马路菜市和早市阻碍了出行道路。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人拥堵在一起,喇叭声、自行车铃声与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和消费者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使得农贸市场周围杂乱无章。市民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因为马路菜市和早市的存在,上班迟到被扣奖金,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城市居民曾大声呼吁取缔马路菜市和早市,但马路菜市和早市像春天的韭菜,被取缔一次过一段时间又死灰复燃了。只有从根本上取缔马路菜市和早市,才能保证农贸市场周围的交通通畅。
二、城区农贸市场管理的创新策略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为加强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都制订了相应的总体设想和目标,比如,河南省濮阳市就针对农贸市场设立了“立足实际、方便群众、科学布局、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设想,并制订了“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功能齐全与市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建设规范化城区农贸市场的目标。笔者长期在城区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工作,愿意与业内同行一起探究城市农贸市场管理的创新策略,以美化城市、规划经营、方便群众、促进消费为目标,为广大市民创造一批环境整洁、宽敞明亮、消费安全、价格公平、买卖公正的农贸市场。
1.拓展农产品业种配置,创新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形式,加强对城区农贸市场拓展农产品业种配置,进行精细化创新管理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改造农贸市场的设施和环境。城区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应转变观念,遵守国家与市政府规定的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方针,统筹考虑农贸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修建改造不合理的设施,科学布局、规范经营,将农贸市场修建的宽敞明亮;消费者的通道要布局合理,防水、防滑、防火、防拥挤;环境卫生要干净整洁;经营者要文明经商,礼貌用语;建立和建设农产品检测台、市场信息网络和复秤设备;这样做可以提高市场买卖交易成功率,实现市场信息、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共享。二是城区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应成立农产品采购配送中心。城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要与物流体系、农村、农场和农民形成一条农产品销售链,可以采用农产品配送的形式将农产品配送给城市的酒店、食堂和居民小区,这样做可以促进农产品渠道向新型化发展,缩短农产品流通流程,提高贸易效率,也可以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和价格,使城市消费者和农场、农村及农民的利益达到双赢。三是重新调整农贸市场布局,拓宽业种配置。笔者认为,应该对农贸市场进行科学、规范、合理的布局,将农贸市场销售的产品分为三大区域,第一区域为肉食、蔬菜、水产和干货类,可以将这一区域放在市场的中心地段,因为这一区域销售的产品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第二区域为粮油、水果、熟食和杂货类,可以将这一区域的产品放在市场边角地段,因为这一区域销售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天天购买;第三区域为绿色产品、本地特产和报亭、彩票销售等,这一区域的产品可以放在市场门口,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购买。这样的布局使农产品交易相互搭配、增加市场人气,还可以拓展农产品业种配置,创新农贸市场的精细化管理。
2.创新市场经营管理,营造市场和谐氛围。笔者深深感到,要想创新市场经营管理,首先要营造和谐氛围。市场管理人员要更新服务理念,不能再以上级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市场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再是到期收取租金、检查一下经营者的卫生状况、通知经营者一些注意事项就完成工作任务了,而是应该以市场经营者的朋友身份出现,切实帮助经营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每一名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处理急发事件的能力,如:经营者与消费者发生争吵或斗殴事件,市场管理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调解,并能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经营者之间发生了矛盾,管理人员应冷静分析矛盾发生的起因和经过,以谈心的方式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化解矛盾心情愉快地经商。当经营者家庭遇到困难时,管理人员要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尤其是一些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没有亲戚朋友,遇到困难时常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迫切希望管理人员帮助解决困难。管理人员就要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热情地帮助他们。如:经营者的孩子入托难、入学难、看病难、租房难等实际问题,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和管理人员都应当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可以使他们积极配合市场管理工作,有利于农贸市场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营造市场和谐氛围,使市场很快繁荣起来。
其次,创新市场经营管理。笔者曾学习了国内外同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工作经验,认为创新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是“批零结合”的经营模式。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应利用城区交通便利的特点,积极创造“批零结合”的必备条件,吸引外地批发商到农贸市场经营农产品,使农贸市场的零售和批发经营并驾齐驱,越来越红火。二是“农加超”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就是利用农贸市场和超市之间的差异化经营,使农贸市场和超市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再加上其他业态的补充和完善,达到农贸市场和超市互利的双赢局面。只有打破陈旧的经营理念,才能将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完善体系建设,合力治理市场。要想创新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必须完善体系建设,合力治理市场。首先要完善对农贸市场的体系建设,因为对农贸市场的整治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应建立一套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相互谅解,一边抓市场的安全、整治,一边抓市场的经营、管理的农贸市场管理创新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存在问题,随时随地掌握市场实际情况,使农贸市场管理的创新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成立市场经营户管理委员会,完善和推行市场经营户自律管理体系。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应牵头组织每年度的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还可以在市场内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保持市场的正能量上升,以打击歪风邪气。二是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与经营户签订卫生保洁承诺书,这样做可以保证市场的卫生清洁,还要定期公布市场违规违纪经营户名单,促使经营户自觉遵守市场规定,诚信经商、文明待客,使市场买卖交易次序井然。同时还要教育和要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决不能接受经营户的贿赂,要按照市场发展服务中心的要求经常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落实经营者摊位前的“三包”规定,有效防止经营户乱搭、乱建、乱停、乱贴、乱摆等违规行为。其次,各部门应尽其责、合力治理农贸市场。笔者希望涉及到管理农贸市场的每一个部门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要调动起各部门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个“秩序化、优美化、清洁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使市场成为布局科学合理、买卖井然有序、环境优美整洁、居民安然消费、新型的农贸市场。
城市农贸市场既是城乡居民买卖农产品的集中交易场所,直接关系到民生发展的社会问题,又是一座连接城市、农村农产品贸易的桥梁。它关系着城乡人民的日常生活及生活水准的升降,还关系着社会安全、稳定与和谐。只有不断强化农贸市场服务功能,才能将农贸市场建设成为城市最鲜活的亮点。笔者希望业内同行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管理的农贸市场更好地为城乡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一萍.我国城乡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经济问题,1996(5)
[2] 李波.安康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康市发展研究中心,20141219
[3] 钱强强.强化农贸市场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江苏经济报,2012326
[4] 黄明春.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几点做法.工商行政管理,2009(6)
摘 要
随着收入增加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新兴零售业业态——超市的出现,中国城市消费者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购买生鲜农副产品的场所。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场所的行为?在各大城市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超市有无可能逐渐取代农贸市场和个体摊贩,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农副产品的主要场所呢?超市的迅速扩张,不断扩大生鲜农产品经营范围的做法,是否有助于我国加快实现零售末端现代化的速度,确保消费者可以获得价廉质优的生鲜农产品?未来的超市是否会成为带动千万家农户走向农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呢?这些对于消费者、零售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至今在中国尚未有人做过富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本文拟通过对超市的研究,北京市消费者购买蔬菜行为的调查,建立Logit选择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来研究超市对生鲜农副产品销售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在何种的条件下才会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副产品。
关键词: 超市,生鲜农产品, 消费者购买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生鲜农副产品(以下简称“生鲜”)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产品流通体系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传统的生鲜流通体系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变。伴随着城市居民生鲜消费需要的变化,超市生鲜经营随之诞生并迅速发展,对集贸市场发起了挑战。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放开了由国家控制的生鲜价格和由国有体制占主导地位的流通体系以后,农贸市场成为中国城乡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但是农贸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个体商贩,人员构成混杂,流动性大,质量监控管理难,安全责任可追溯性差,生鲜安全性的隐患很大。同时农贸市场的存在给城市的土地利用、发展规划、交通安全以及环境卫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都相继制定有关政策,推动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革的进程。
生鲜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是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在大城市消费者往往会把超市是否经营价廉物美的生鲜作为购物场所的首选条件。因此超市的“生鲜区”被称为超市经营的命脉,是”集客力”的重要来源(Alexandre, Gohin & Herve Guyomard /2000)。中国加入WTO后,跨国超市集团纷纷涌入,超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此,生鲜经营就将成为国内外超市争夺的重点。(Thomase R.& Julio A /2002; 胡定寰和俞海峰/2003)。
根据国际上的经验,随着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超市将逐步取代农贸市场成为城市居民购买生鲜主要场所(Dave D. Weatherspoon &Thomas Reardon/2003)。在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一定的成就以后,传统农贸市场的生鲜经营与消费需求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和加深,新兴的超市生鲜经营已初具规模。然而,超市是否能取代农贸市场成为中国城市生鲜零售的主渠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城市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呢?虽然,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解决城市规划,零售业现代化,食品安全,以及增强超市内部竞争力等问题,可是至今还没有人对它们进行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以北京为例,研究中国城市生鲜经营超市化的趋势,并通过对北京市民蔬菜消费现状调查1和样本的实证分析来研究城市居民生鲜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商业十分活跃,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北京生鲜经营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国具有代表意义。通过对北京市生鲜流通和经营趋势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他城市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同时可以为其他城市生鲜经营超市化提供借鉴。
二、相关的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加入WTO,开放国内零售业市场后,国际连锁超市集团的涌入导致国内零售业中超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Thomase R.& Julio A /2002;胡定寰,俞海峰/2003)。这现象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兴趣,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超市的经营战略。郝增亮和宋伟研究了中国超市中普遍采用的租赁经营现象,提出“租赁经营有利于超市节约资金,减少投资,降低经营风险”(郝增亮,宋伟/2002);刘华从超市经营理念、业态发展、营销策划和管理创新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国超市的管理特征(刘华/2002)。另外的一些学者认为,规模小、管理落后、缺乏创新是国内超市的主要特征,为此,他们提出“国内超市必须走规模化道路,进行业态优化和营销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顾海英/1997;陈启杰,马唯星/2001;王燕清,王静刚/2002)。还有人对我国部分城市内外资超市进行了比较研究(李飞/2001;马唯星/2001)。王清、贺和平、肖怡、曹艳爱等分别研究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伊藤洋华堂等跨国超市集团经营战略(王清、贺和平/2001
为了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在教室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学以致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书本理论的含义,加深印象,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一些学校中不能学到的社会知识,达到更快的成长的目的。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1、实习单位:
成都翼展投资有限公司
2、实习岗位:
市场调查员。负责对每一笔交易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并且进行数据录入,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1、实习地点:
万年场农贸市场
2、实习情况简介:
从2010年3月27日起到2010年4月2日为期一周的时间,我和另一组员每天早上7点半准时到达位于成华区经华北路60号的万年场农贸市场,该农贸市场共有各种摊位100多个,经营范围涉及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调料。本次调查选择52号摊位作为抽样调查点进行实时跟踪,负责记录每一笔蔬菜交易情况的买主性别,买主年龄,购买时间,购买单品,购买单价,购买数量,应付金额和实付金额,直到每晚七点半摊主收摊,我们才跟着返回。这一周的时间,不仅让我们熟悉了本摊位各种单品的名字,价格,数量,而且也渐渐了解了本行业竞争程度,摊主经营方式,消费者行为特征,让我们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现就将这一周所得一一列出。
2.1经营模式:
2.1.1根据本摊位的业务范围,本摊位目前这个季节属于单一化经营模式,只销售多种类的蔬菜,但是在时令水果出产的季节,本摊位又会变成多元化经营模式,既销售时令水果,又销售蔬菜。这个跟供应商有关系,下文将详细介绍。
2.1.2根据本摊位实现价值的方式,本摊位属于成本领先模式。主要是因为摊主直接从农民那里拿货,保持了各种蔬菜的新鲜,没有中间商也降低了损耗,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除此之外,摊主一人在这里经营了两个摊位,相比于其他摊主一人经营一个摊位,降低了营业成本。
2.2竞争激烈程度:
这个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摊主却能够比其他卖家卖得更好,其原因是:摊主与五种力量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
2.2.1新加入者的威胁
摊主旁边就是一户新摊主,由于新摊主才来不久,与客户的熟悉程度不够,所以每天不敢进太多的货,也不能卖出太多的货,摊主来此地已经经营了几年之久,与顾客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所以新加入者的威胁在此后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摊主来说不存在,但是以后很难说清,也许会演变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2.2.2替代产品或者替代服务的威胁
在成都市内,除了农贸市场在经营蔬菜之外,各种小区的蔬菜店,超市的生鲜部门也在经营这个,由于该农贸市场附近没有专门的蔬菜店,即使附近有大型超市,由于消费者的习惯难以改变,所以这些并没有对该摊位的经营情况造成较大的威胁。
2.2.3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本摊主来成都经营蔬菜之前就和她的供应商有着很良好的关系,加上他们之间的合作已经有很多年了,所以每种单品的价格都很稳定,供应商都是当地农民,不存在太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2.2.4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我们分析出该摊主的顾客主要是40-70岁的中老年妇女。由于本摊位各种蔬菜的售价本身就低,加上摊主还给予常客一些优惠,所以常客基本不讨价还价,即使其他非常客有意压低价格,但是摊主并不愿意降价出售商品,反而宣传这种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较的优势,这些顾客逛完其他摊位后又回来购买该摊位的产品,这样反而加强了摊主的这种心态,所以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也不强。
2.2.5行业中先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
在这个农贸市场中,与本摊位经营范围类似的摊位多达60家左右。这些竞争者对本摊位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本摊主多年与顾客打交道的经验,以及自身供应链存在的优势,加之与客户多年累积起来的人脉,能够在本地区本行业中做的比其他竞争者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竞争者到本摊位进货之后又加价卖出的情况。
2.3选址及周围小区居民消费特性:
本摊位处于该农贸市场最中间的通道一侧,每天的人流量非常大,这对该摊位销售额的增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该农贸市场辐射整个万年场社区,所以许多周围小区居民都很乐意到这里来买菜。该摊位的目标客户以周围小区居民中成都东郊企业退休人员为主,年龄40-70岁,女性占多数,不但受教育程度较高,而且经济收入也比较强。相比较与注重价格而言,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性价比。
2.4经营特色:
本摊位售卖的各种蔬菜均比较新鲜,种类齐全,摊主的服务态度也较好。
2.5营销现状分析:
摊主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实施不同的价格策略,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不同价格策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由于天气原因带来的顾客数量减少,进货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价格上涨等情况仍然无法控制。
2.6客户关系管理:
本摊主并没有利用闲暇之余与顾客多交流以了解其详细信息,包括职业,地址,购买偏好等,她所谓的熟客仅仅限于经常见面,能够记住对方,但是摊主并不因为熟客以及其他顾客的需求而改变自己销售的蔬菜种类,主要是因为是销售时令蔬菜,要根据供应商的情况来定,所以客户关系管理这方面有待加强。
2.7营销策略:
2.7.1产品策略:
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通过往一些无根蔬菜的叶子上喷洒水分和将有根蔬菜栽种在水盆里的方式来减少损耗和保持蔬菜新鲜。
产品包装:运输过程中用竹筐或者编织袋进行包装,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贮存。而售卖过程中又将某些蔬菜用稻草捆绑成小把,这样包装是为了方便销售。
产品组合:同一种莴笋摊主再次加工使其成为莴笋尖,莴笋头,和去皮莴笋头。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2.7.2定价策略:
定价方法:蔬菜行业是消费需求弹性较小的一种行业,同时又是完全竞争行业,加上摊主的经营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只以最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定价方法涉及到成本加成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中的价格歧视和竞争定价法。由于需要赚取一定的利润,所以给成本加成,为了同其他竞争者竞争,所以要比其他竞争者价格低,这是竞争定价法。不同时间同一种蔬菜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有购买意向的报出高价,对无购买意向的报出低价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这是价格歧视。
定价策略有心理定价策略中的尾数定价策略和整数定价策略,折扣价格策略中的非累计数量折扣。针对某些产品定价为6毛或者8毛,或者1.8元,针对另外一些产品定价为1元,2元或者4元。这就是尾数定价策略和整数定价策略。而针对豌豆角这种蔬菜,针对少量购买顾客是1.5元一斤,针对大量顾客购买是4元三斤。这是折扣价格策略中的非累计数量折扣。
2.7.3渠道分析:
按分销渠道的长度划分,本摊主属于一级分销商,其直接面临供应商和消费者,这种分销渠道为三层分销渠道。
按分销渠道的宽度分,这种分销渠道为密集式分销。因为该摊位的供应商吧产品尽可能的送到更多的其他蔬菜摊点。
由于本摊主的顾客不仅仅局限于单个小区居民,也包括其他竞争者,所以本摊主既是商业批发商,又是零售商
2.7.4促销策略:
口头宣传:
摊主偶尔针对过往的顾客,尤其是表现出有兴趣购买的顾客加以宣传,重点是突出本摊位产品的产品质量好和产品价格低。
销售促进:
第一种方式:降价促销。在购买高峰期之前之后,在新鲜蔬菜由于时间原因质量下降后,摊主都会采用这种办法来促进销售。
第二种方式:免费试用。遇到挑剔的顾客或者是心存疑虑的顾客,摊主会取某种蔬菜的少量样品当场向顾客展示该产品的质量。 第三种方式:为每一位购买蔬菜的顾客提供一个免费的塑料袋,如果遇到大宗客户,还会提供多个塑料袋来保障产品的安全。
四、实结及体会:
通过这一周的实习,让我初步对这个蔬菜摊点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总的来说,这个蔬菜店在同类店铺当中做得相当不错,平均利润率在30%-40%左右。无论对谁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目前来说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售卖的商品种类选择不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而来,而是依靠供应商的情况。由于天气原因带来的顾客数量减少,进货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价格上涨等情况仍然无法控制。针对以上情况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㈠售卖的商品种类选择不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而来,而是依靠供应商的情况。摊主应该对凡是有些不满意或者遗憾的顾客加以咨询,牢记消费者需要但是却没有获得的产品,同时咨询消费者可以接受的预期价格。然后跟现有的供应商商量能否在预期价格内订购该种产品。此外,还应当把该种产品和摊位上利润最低的一种或者几种进行比较,替换掉利润最低的那几种,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㈡由于天气原因带来的顾客数量减少,进货价格上涨带来的销售价格上涨等情况仍然无法控制。摊主应当多从各种渠道关心天气情况,进来控制第二天的进货数量和种类。另外还应该关注这个行业的相关信息,通过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库存,应对进货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
㈢同质性太强,产品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无多大差异,摊位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独特性。摊主应当不局限于现有的供货商,应当利用各种手段主动去寻找拥有新产品的供应商,推出自己的特价菜,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眼球。即使自己产品与其他竞争者产品雷同,但是摊主的形象,服务,人员却是独一无二的,摊主应该在这个上面下大工夫,打造属于自己的一块招牌。比如给自己的摊位去一个名字,便于消费者记忆,提升自己的服务态度,增加顾客让渡价值。但是这个跟该农贸市场的政策以及摊主的自身素质有关。
关键词:物流园 建设项目 投资环境
1、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7.9%,对未来10年进行预测:假设按照2005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17.9%,每5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2%,即201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5.9%,2015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3.9%,则2005-2015这十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的算术平均值约为15.9%;我国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前五年(2005-2015)按照国际平均数1/3左右计算,后五年按照1/2计算,则未来十年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上的比例算术平均值为0.24。
2、物流市场机会分析
国内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的市场机会。由于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与“大而全”、“小而全”等传统观念,我国企业在“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计其数。例如,根据2004年底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帐款,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2004年,我国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同年,我国产品库存时间为42天,而发达国家平均为20天。可见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压缩的空间十分可观,随着我国企业对物流成本控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这方面挖掘潜力将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客户对服务的需求水平逐步提高和多样化趋势提供的市场机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水平将不断提高并呈现多样化趋势,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能否向顾客提供门到门的基本运输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日益成为衡量客户服务的质量标准,而这些将为现代物流配送业带来蓬勃的发展机会
3、消费需求分析
物流园区的建立,将利用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形成两小时的经济圈,覆盖XX、XXXX等十几个城市,同时还可利用铁路干线将肉食、奶制品、乳制品、蔬菜、粮食等适宜长途运输的农副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这些城市中现有大型超市约780个,年销售粮油138.3万吨,蔬菜103.3万吨,瓜果48万吨,肉类297万吨,禽蛋9.8万吨,年销售额超过99.2亿元。并且近几年超市农副产品销售量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购买农产品的重要渠道。大型超市在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货源稳定、产品质量高、包装好、运送速度快的物流企业长期供货。通过调查了解,各大型超市生鲜产品主要有以下渠道供货:一是由大的供应商供货,这是大部分超市的供货模式。由采购员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为超市提供生鲜产品,并签定一定的供货合同协议,明确产品的规格、等级、质量、包装、价格等;二是超市自采。由于生鲜产品质量不易掌握,并且由于品种鲜度、价格变化较快,一些超市采取自采方式;三是产地直供。是由生产大户直接供应给超市生鲜产品,这是最理想的供货方式,但所占比例很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信誉度高,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二是所供生鲜产品保鲜、包装能力差,产品质量不好掌握,也没有保证;三是产销脱节,没有形成链条,生鲜产品中的环节停滞时间长,成本高。四是生产者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产地直供难以实现。省内及周边省份大中城市超市内的农副产品同类同期价格存在明显差别。同类同期农副产品省内超市价格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超市价格相比平均低16%-20%,其中蔬菜、瓜果类平均低21%-25%,粮油、肉类、禽蛋类平均也低5%-12%,价格差空间很大省内及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同类同期价格相比有明显差别。粮油、肉类、禽蛋类的价格平均低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价格的5%-13%,蔬菜、瓜果类价格平均低于周边省份大中城市农贸市场价格的15%-20%。同一城市同类同期农副产品农贸市场价格与超市价格相比价差更大。粮油、禽蛋、肉类的农贸市场价格低于超市5%-12%,瓜果、蔬菜类农贸市场价格平均低于超市价格20%-80%。粮油、肉禽蛋类平均低12.5%-18%,蔬菜、瓜果类平均低60%-300%。农副产品资源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产品价格、质量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为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入驻园区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欠缺,无法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虽然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经营方式。我国应通过采取新型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目前市场混乱的状况,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行业标准。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利用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和规模优势,建成以冷藏中心、配送中心、批发展示中心为基础,辅助食品加工中心的区域性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力争成为物流行业内的标准制定者之一。
4、物流中心经营及管理策略
以冷藏中心为依托,建立批发展示中心、配送中心和食品加工中心,通过对物流平台的建设,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建立第四方物流运营模式。利用公司的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迅速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但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品牌经营,产品(服务)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的系统经营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供应商、经营商的目标充分结合,使双方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对货物进行实施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组建客户俱乐部,为公司提供一个稳定的客户群。储存策略主要是指储位(Dedicated Location)的指派原则。良好的储存策略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的距离、缩短作业时间,甚至能够充分利用储存空间,本项目拟采用分类储放。每一类储存货品都有相对固定储位,货品不能互相储位,因此必须规划每一项货品的储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储区安排要考虑物品尺寸及重量。采用三点定位原则,方便货物提取。
参考文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为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将“城市管理年活动”工作落到实处,我中心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成立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各市场中心管理站站长任副组长,市场服务中心全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设立“城市管理年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整治工作,做到了组织、人员、制度、措施四落实;三是制定方案,明确整治任务。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从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分四个阶段集中开展市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活动,内容包括市场卫生、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店外操作,车辆乱停乱放、乱建乱搭违章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整治标准;四是落实工作责任。将六项整治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每一位成员,确定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效地促进了市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全民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宣传群众动员是“城市管理年活动”的关键,只有充分调动群众赢得群众、发动群众,整治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我中心紧紧围绕“城市管理年活动”工作要求和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明确整治目标,整合力量,对县城市场进行动员部署。一是耐心给经营户和市场周边市民讲解专项整治的意义,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整治宣传活动,在市场上悬挂横幅标语12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750份,整改通知书100余份,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整治前后,联系县电视台将开展整治情况进行跟踪报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各界了解“开展城市管理年”集中整治活动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市民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关爱市场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整治”的浓厚氛围,为城市管理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强化督导,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综合整治任务。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全体成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完成“城市管理年活动”工作任务。一是抓好市场日常管理。严格早班作息时间,加强工作纪律,重新调整人员分配,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卫生管理,督促保洁员及时清扫、清运。组织干职工,每星期对辖区内的各个农贸市场进行一次大扫除;二是强化市场整治。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以解决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为重点,整合中心力量,整治和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行为,拆除乱搭乱建,规范车辆停放。共取缔占道经营、场外交易等各类违章现象1530起,规范各类摊点摆放1601个,使市场道路畅通有序,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抓好市场美化、亮化。对市场亭棚内的蜘蛛网、悬挂物、墙体污垢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清除,粉刷墙体2400平方米,清运水沟淤泥1600米;四是加强与经营户的联系和沟通。从服务经营户、消费者为天职入手,深入了解关心经营户的经营状况,认真听取经营户和消费者的诉求,鼓励和引导其文明经营、礼貌待客、诚信守法,赢得了广大经营户和消费者的称赞,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中心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根据城市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管理年活动整改月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责任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全面推广,有力推动了城市管理年活动的开展。
(四)筹措资金,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真抓真管,投入资金,高标准推进集中整治工作。“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整治工作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是一道难题,是一场硬仗。为此,中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是对城区四大市场固定摊位进行修补改造,落水管进行补漏维修,下水道进行清理疏通,解决了各市场排泄不畅的问题;二是对文家塘市场西面空坪进行了平整;对临时市场临时棚、路面进行了修整,添置了摊板,对固定摊位进行修补改造;三是对湘岚市场进行了大面积的修补和防漏渗处理;截至目前,中心共投入整治资金13余万元,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标本兼治,强化管理。中心将以此次“城市管理年活动”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诚信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做好市场服务,在高标准完成整治任务的同时,变反复整治为常态保持,变面上整治为标本兼治。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城市管理年活动”活动,市场秩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市场容貌更加整洁卫生,畅通有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三、存在问题
1、各市场是亭棚市场,是传统摊位式经营模式,结构单一,设施简陋,市场容积小,特别是水东市场,容量更小,许多菜农只有到沿江路交易经营。
2、市场配套设施不完善,无停车场及公厕,导致机动车随意摆放现象严重。
3临时市场,自发性形成的交易市场,乱建乱搭现象较普遍,影响市容市貌难于管理,并存在安全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对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扩容。
2、将县城农贸市场主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安全造明。
3、争取资金加快临时市场建设。
关键词 蔬菜价格;流通体系;建议;宁夏银川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04-03
I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Vegetables Circul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Yinchuan City
MA Cong-li GAO Gui-y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retail price of vegetables remained high,which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society and caused strong responses among residences.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vegetable circul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Yinchuan City,current situation and exsiting problems of vegetables circulation system of Yinchuan City were introduced,the reasons were analyzed.Some suggestions on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bles circulation system and restraining vegetable pric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vegetable price;circulation system;suggestions;Yinchuan Ningxia
蔬菜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是“菜篮子”工程的一个重要的项目,更是政府推进民生、稳定社会等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蔬菜零售价格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大城镇居民的强烈反应。而造成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涨价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由气候原因、农资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带动效应等因素共同推动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近年来农产品价格居高运行的原因,其实质不是生产能力和销售的问题,而是流通体系问题。银川市蔬菜近75%依赖外地(客菜)输入,尤其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其价格上涨成为拉升CPI走高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1 流通渠道模式及主要流通环节
1.1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是指农户对农产品采取某种流通方式或组织方式最终流向消费者的整个过程,过程中所涉及渠道结构、参与主体、成员间的关系和所使用的流通技术等内容[1]。通过调查表明,银川市蔬菜流通渠道大体分为5个环节(图1),分别是蔬菜产地、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市场(超市、直销店、农贸市场零售方、早市零售方)、消费者。超市和直销店是由蔬菜配送公司负责蔬菜供应。从渠道长度的角度来看,存在着流通渠道链条冗长的问题,致使农户所得利益偏少、最终消费价格偏高,即所谓的“两头叫,中间笑”。
1.2 主要流通环节分析
1.2.1 批发环节。批发环节在菜源、批发价格和交易形式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蔬菜供应以客菜为主,并主导蔬菜价格变化。根据对统计数据的分析,2002―2011年,批发市场蔬菜中本地菜供应量占总成交量的比重由2002年的42.4%下降至2011年的32.4%。银川市蔬菜供应逐步演变为以客菜为主并主导蔬菜价格变化趋势的输入型城市。二是蔬菜批发价格呈周期性、螺旋形波动上涨。鲜活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类在生产过程、流通环节和消费上具有鲜明的鲜活性、即食性和难储性等特征。根据多年的蔬菜批发价格数据分析得到: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蔬菜价格呈现出周期性高位运行的特点;时间敏感性蔬菜品种(主要指叶类菜)价格逐年呈现出螺旋形波动上涨的特点,耐储存品种(主要指根茎类菜)价格变化相对平缓。三是蔬菜来源广泛,交易形式灵活,实行多层环节加价。据调查,输入银川市的外地蔬菜主要来自海南、山东、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20余个省市区,受产地生长周期、保鲜措施、物流成本等因素影响,造成客菜批发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一级批发商绝大部分采用车载定价批发给二级批发商,由二级批发商视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价格,一、二级批发商绝大部分在市区内租用冷库,适时储备,以寻高价商机。批发市场一级批发商一般加价率在5%~10%,二级批发商加价率一般在10%~20%。
1.2.2 零售环节。蔬菜零售主要有超市、农贸市场、社区蔬菜直销店和早市等4种经营形式,4种形式的加价率和运营模式各不相同。通过连续5 d同时点对同规格的24种蔬菜现场采价分析,各零售点在批发价格基础上加价率分别为农贸市场平均加价率为1.1倍,早市平均加价率为81%,直销店平均加价率为64%,超市平均加价率为60.4%。该环节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采自营的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竞争优势突出。通过对华润万家、北京华联等4家生鲜连锁超市的调研分析,超市内的蔬菜大多是净菜,方便、新鲜、卫生,给人高档享受的感觉。其经营模式主要有3种:有自采自营、与供应方(或配送公司)联营合作收取营业额扣点、自采自营与联营合作2种模式共存。二是社区蔬菜直销店初具规模,经营效益低下。截至2013年10月,银川市有营业社区蔬菜直销店135个,4家经营配送公司分别建立了蔬菜配送中心,配备了配送车辆,由公司统一采购,简单分拣后配送各店。三是农贸市场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个别市场存在垄断经营。现有的农贸市场设施配置、环境卫生和人员素质整体发展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市场开办方提供场地及设施,签订租赁合同,由个体蔬菜经营户自采自营[2-4]。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因区域、季节、设施条件、供应量等因素适时调整变化,个别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因区域性无竞争,造成垄断性经营。四是早市蔬菜品质较差,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早市由个体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客户群体为中低收入居民,以经营果蔬副食品为主。从经营的菜品来看,蔬菜的新鲜度相对较差,大部分属毛菜,卫生质量差。由于监管难度大,流动商贩基本上使用机械盘秤,缺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支持力度不强,缺乏物流骨干企业
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和物流综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价格。银川市农产品物流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政府税收政策优惠不足,企业贷款利息高,融资难度大,以蔬菜为主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难以建设[5]。而当前银川市从事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存在的物流经营分散、信息化水平滞后、管理水平低下和基础设施投入亏欠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
2.2 批发市场组织化与集约化程度低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重要枢纽和中心,担当着农产品的集散、价格形成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目前,银川市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档次相对较低,缺少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储存和加工能力弱,信息化手段不完善,市场功能不健全,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引领作用不明显。很多市场组织形式不完善,表现为以场地和设施出租为主的物业式经营,市场经营管理方对批发商无法实施管理和价格预期指导。
2.3 经营网点缺乏规划指导
终端销售网点的多少和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满意度。城区内鲜活农产品的经营网点少(包括超市、社区便利店、直销店、农贸市场和早市等),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而且布局不够合理,质量安全和卫生监控差,大多市场交易方式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专业化素质也比较低。很多区域居民“买菜难”仍然存在,仅有的网点形成局部垄断,价格居高不下。
2.4 “农超对接”工程实施难度大
“农超对接”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生产者到消费者形成的整个价值链各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在成为主流。一方面银川城区连锁型自采自营鲜活农产品的超市公司规模小、发展慢,绝大部分以租赁店面的方式经营,现金流量大,由于固定资产少,可质押物价值很低,难以从银行融资,资金流动性不足,使经营规模和扩张速度缓慢。另一方面,超市公司自身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开拓市场、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方面受内部运营管理机制限制,致使“农超对接”工程实施难度大。
3 蔬菜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原因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银川市蔬菜价格长期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和“政府缺乏对鲜活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手段”。现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根源性分析。
3.1 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供应量不足
由于社会蔬菜总供应量不足,满足不了社会需求的刚性上升,推动了蔬菜价格的上涨。一是近年来化肥、农药、种子和农膜等农资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增加了蔬菜生产的成本,影响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二是灾害性天气影响绿叶菜的种植与生长周期,导致部分蔬菜出现供需矛盾[6];三是组织程度低,经营分散,不利于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承担风险能力弱,市场信息不畅,生产及销售效率低下;四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银川市郊区周边的菜田被用作其他用途,蔬菜基地不断缩减,产能不足。
3.2 批发供应量依靠客菜,存在不完全竞争
随着全国蔬菜生产区域化分工加强,加之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当前的蔬菜流通已进入全国性“大流通”阶段,由于宁夏蔬菜生产量和需求量都较小,在全国“大流通”格局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从蔬菜生产(供给)来看,银川市蔬菜的自给率不足30%,70%以上的蔬菜需要外调。从形成的历史和经营的现状来看,北环综合批发市场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外地菜品的垄断或寡头经营商,造成了批发环节的“不完全竞争”。
3.3 物流体系不完善,中间环节重叠加价
蔬菜的销售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通环节的多寡[2]。经过各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和运输途中的损耗,最终提高了运营成本和销售价格。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专业化蔬菜物流公司,缺少统一配送,蔬菜经2~3次转手和加价的过程,拉升了蔬菜成本;二是由于冷链设施不完备,致使蔬菜分拣、仓储和运输过程中增加了蔬菜的损耗率,无形中提高了蔬菜终端摊销价格;三是汽油、柴油价格和市场摊位费的上涨,提高了蔬菜的运输成本和经营成本。
3.4 零售网点布局不尽合理,局部市场垄断
由于政府长期过度依赖市场调节,在数量、规模和布局上不够合理规范,缺乏公益性零售网点,蔬菜零售网点“盲区”和局部性“垄断”并存,进一步提高蔬菜价格。
4 建议
4.1 增加本地蔬菜产量与供应量,满足市场需求
农户现实性的小规模分散生产方式跟不上大市场、大流通的步伐,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和制约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原因。目前,解决本地菜自产自给问题至为关键,必须要强化责任链意识,同时落实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制度,合理规划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切实解决产销脱节问题,满足蔬菜市场需求[7]。一是引导和鼓励建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加工企业,加快蔬菜产销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菜农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市场预期的客观性,以确保菜农丰产增收。二是提高蔬菜种植基地的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确定最低收购价,对灾害性天气影响、特定时期投市的菜农进行专项补贴[8]。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指导、培训等途径提高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4.2 新建、扩大零售网点和终端供应量,维护价格平稳合理
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的建设和布局应当符合城市商业网点的规划,流向合理的供应网点。通过本次调研表明,鲜活农产品价格平稳合理和安全放心的经营主体是自采、自配、自营的以鲜活农产品为主的运营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的中小型综合超市公司。为此,建议政府下大力气,采取多途径切实长久地扩大网点和增加终端供应量,引导价格竞争,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平稳合理和安全放心的蔬菜购买场所。
4.3 科学规划,指导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定位
面临缺乏现代化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的困境,科学规划指导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定位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根据现有农产品物流批发市场的布局、规模、设施和经营理念等进行有效的干预和引导,使其错位经营,合理高效地利用和发挥好市场资源。二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批发市场与区域性产地、销地对接,自建采购与物流中心,使其在信息传递、价格形成、产品集散和综合服务方面起到核心关键作用。同时,完善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等相关软硬件的配套功能,进一步提高为市场服务的辐射功能。
4.4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活跃投资市场
金融支持力度不强和投放不准,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农产品投融资市场的门槛,使之长期处于僵硬状态。银川处于内陆地区西北部,多年来因受人口、地域、交通、气候等影响,经济总量偏低,导致全市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完善,农产品种、销企业规模微小,投融资市场不够活跃,流动资金匮乏,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设施建设滞后。政府要协调信贷机构适度开放投、融资市场,特别是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基准利率向鲜活农产品流通主体贷款融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机构适度降低对其抵押担保的门槛,并给予利息补贴,鼓励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扩张发展。
4.5 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物流)骨干企业培育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农产品采购、存储、销售的经营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扶持、培育一批大型、专业化的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政府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物流)骨干企业培育建设,逐步培育一批大型的骨干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物流)企业;支撑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交易设施、检测、冷链仓储、信息等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吞吐和平衡市场能力。
4.6 建立反周期的长效机制,均衡常年供应
建立反周期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多方位常年均衡供应的货源体制。一是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实行反周期应对,根据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先行指标监测,提前做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计划和产销对接,主动出击衔接好客菜产销基地。二是进一步明确农产品批发市场、社区蔬菜直销店等公益性地位,在水、暖、电、气等收费方面按照工业标准执行,在政策、资金扶持方向上要有所倾斜,以保证农产品流通设施更好地发挥社会公益功能。三是建议研究出台蔬菜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和应急储备办法及补贴政策,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和物流仓储公司实施蔬菜储备,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分阶段适时投放市场,平抑菜价。
4.7 强化监管职能,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
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监管机制,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关经验,强化监管职能,严格规范政府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行为、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行为[9]。一是要加强对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执法力度,特别是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早晚市场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占领市场和缺斤少两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二是物价部门统一制定各类农贸市场的收费标准,适时监督执行。三是站在因地制宜、长远谋划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以便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和执行中宏观指导和对民生工程的主导作用。
5 结语
农产品流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农业服务业的中心内容和关键支撑。完善和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旨在使农民增收,企业获益,居民得惠。然而,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先进的管理、顺畅的体制环境以及健全的法律体系等,而该文在这些方面还没有深入研究。因此,在理论上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还需投入巨大的努力不断摸索和研究。
6 参考文献
[1] 徐丽艳,周林洁.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10(8):189-191.
[2] 王晓红.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9(11):99-101.
[3] 王永重.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因素与对策[J].蔬菜,2010(9):42-44.
[4] 虞华,陈光亚,程鑫.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原因探析及调控对策――基于盐城市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思考[J].蔬菜,2011(2):56-58.
[5] 王小洁.我国蔬菜价格及流通渠道问题探析[J].观察思考,2011(6):36-37.
[6] 陈咏楠.浅析高菜价背后的原因及解决之道[J].企业导报,2011(4):11-12.
[7] 陈智勇,李雪燕.2004―2010年重庆蔬菜价格走势特点与影响因素浅析[J].南方农业,2011(1):57-60.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措施;发展策略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11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 转型升级 对策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课题(C11YJ23)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市农业经历了三次大的结构调整,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至今,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到强调“优质、高产、高效”,进而更加注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充分说明杭州农业已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杭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杭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实施意见》和《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按照贸工农一体化的新要求,加快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动力、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都市农业。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凸显,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这些都对农产品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化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新路径,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
一、杭州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0 年杭州市优势特色产业产值 219.56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9.4%,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2006 年开始,杭州市进一步深化都市农业发展,围绕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牧、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粮油和休闲观光等 12类农业产业,全面推进西湖龙井茶等50 条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如西湖区1.5万亩的西湖龙井茶基地,萧山区10.3 万亩南美白对虾、15 万亩的花卉苗木、100万头的规模生猪基地,余杭区2.4万亩中华鳖、5万亩的径山茶基地,临安市1.7万亩的高山蔬菜基地,富阳市1.3万亩的芦笋基地等。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快了主导产业集聚、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形成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二、杭州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实践,杭州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新型多元化流通主体不断成长,各种流通业态竞相发展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农产品批发市场初具规模,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产销区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约80%的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市场集散。全市农产品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牧、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中药材、粮油等批发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杭州水果市场,2010年实现销售总额22.2亿元,是全国供销总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四星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果品集散地之一。
2、多样化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崭露头角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和城乡居民消费的新变化,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初露头角,主要有:
(1)农超对接模式。这种模式是“专业合作社+超市”,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地生产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的规模化、标准化,以及超市的冷链物流要求较高,但是这样的农产品深受老百姓喜爱。
(2)配送中心模式。这种模式是“专业合作社+配送中心+销售终端”,主要是联合中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销售终端配送,配送到直销店和社区农产品店。
(3)产销加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是集“科研+基地+配送+销售终端”为一体和集“基地+市场(配送)+销售终端”为一体。
(4)展示展销模式。这种模式是“专业合作社+展示展销中心”,如浙江秋梅农产品有限公司把展示展销中心开到城区,开到杭州市区,“秋梅”倒笃菜走进千家万户。
3、名特优农产品专业配送中心初见成效。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连物流配送的建设,把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作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步完善了农产品物流配送,推动了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同时,政府提供了农村商务信息平台,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流通体系新格局,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如杭州千岛湖公司,通过专门的产品配送,已使淳安千岛湖的“淳”牌有机鱼头走进了千家万户,公司通过配送,目前,该公司日配送量已达到4吨左右,逐步建立起“淳”牌有机鱼的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烹饪、旅游和科研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的配送经营网络。
4、农产品专卖店兴起。从2005年起,杭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杭州市中心城区开设农产品专卖店和销售门店,还利用网络建立电子商务或门户网站等。杭州华源豆制品公司充分利用杭州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契机,在每个提升的农贸市场中开设专卖店,并且创立“祖名”豆制品品牌,特色比较明显,门店形象统一设计、统一标准,使该公司的“祖名”豆制品已经在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另外如杭州的龙井茶,萧山的花卉苗木、南美白对虾、酱菜,临安山核桃、笋干,余杭畜禽产品、蜜饯,富阳豆腐皮等生产加工企业,都在杭州市范围内开设了专卖店。这些农产品专门店的开设为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强市场产品信息对称、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农产品流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等多元化流通主体不断涌现,为农服务的功能不断强化。
三、杭州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逐步演变形成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正在经历计划体制到市场化以及从自由无序市场到规范有序市场蜕变的过程。原有的政府主导下的流通体制逐渐在转变为市场又到下的流通体制,目前,杭州市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为解决农产品质量追溯问题,杭州市政府2008 年 12 月杭州市启动了以蔬菜、猪肉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农业局,负责杭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日常工作。经过两年的实践,已基本奠定了依票据追溯的基础,但是,由于农产品流通涉及生产、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超市等众多环节,仅仅依靠部分试点的索证索票管理是难以真正达到质量的全面掌控。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牵涉面广、市场经营不规范、专项经费难落实、追溯管理难等困难,杭州市追溯办公室进驻杭州蔬菜批发市场和良渚蔬菜批发市场;由杭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管理委员会牵头,蔬菜批发市场和工作组人员组成了 39 人的工作班子,轮流值班,虽然工作成绩显著,但成本与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在抽检中发现,干制腌制蔬菜、腐竹等存在问题较多,在农药残留不合格的蔬菜中,外地蔬菜占了较大比例。
2.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整体上规模偏小,档次较低,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全市主导农业产业中,能起带动作用的加工和流通型的龙头企业不多。由于缺少了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难以有效地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从而影响了农产品流通网络的健康快速发展。
3.农产品交易方式粗放、精深加工能力不强
农产品流通主要以大宗原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处于较原始的集散阶段,传统经营业态仍占主导地位。据调查,目前农户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约42%的农户是依靠自销,45%的农户是通过个体商贩和纪纪人销售农产品,仅2.7%的农户是通过订单销售。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但数量少,而且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发挥调节农产品供求与提升农产品价值能力还远远不足。
4.农产品流通设施和结构有待优化
现有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市场功能单一,经营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存在仓储容量小、营业面积不足、停车困难等问题,农产品冷链储运、分拣加工、物流配送、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滞后。同时,由于农批市场、农贸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物业管理粗放,也制约了市场功能发挥和运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5.产品流通的成本效能问题。当前,农产品流通最薄弱的环节在物流环节。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特别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但是,目前的物流服务水平还比较粗放,没有针对行业和产品特征进行细分,当前流通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波动性较大;另外,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设卡收费等问题都在无形中增加流通成本,加大了农产品大宗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杭州作为著名的消费城市,货物进出量之比是“七进三出”,即运进来的货物占70%,运出去的货物占 30%。巨大的消费总量需要充足的物质供应,同时需要一个健全的物流配送体系来保障。
6.市场供给、需求信息不通畅导致盲目生产经营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专业合作社、农户对市场供给和需求信息缺乏了解,他们往往是依据上一年市场行情安排生产,根据当地其他专业合作社、农户售价确定销售价格,生产销售盲目性强。农产品产销信息滞后,价格信息形成和滞后,这必定会带来农产品种养面积起伏较大,销售价格时高时低。特别是对于某些蔬菜而言,由于销售时间点集中,一旦缺乏足够的市场信息和正确的指导,极易出现量大滞销,造成“菜贱伤农”。
7.资金不足、营销不畅影响了品牌的发展壮大。 一个品牌的创建及社会的认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畅通的营销渠道和大量的宣传推广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有效手段,均需大量资金的支持,杭州市部分农产品质量、品质等特性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在经营中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然而在较长时期内没有获得大规模资本的注入,致使农业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畅通的销售渠道,壮大自己的品牌。
四、杭州市农产品流通网络转型升级的对策
1.政府要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高标准、高起点,在建设规模上应立足区、县(市)情,对接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周边,做到科学选址和高标准建设。兴办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首先建设好农副产品综合性市场,条件成熟时再建设蔬菜、水果、茶叶、土特产等专业市场,并进一步培育成中高档市场。
2.构建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紧紧围绕“整合、新建、改造、提升”这一主线,以整合系统资源、培育龙头、加快建设为基础,以改造市场网络、优化结构为重点,以创新经营模式、交易方式为动力,以提升经营业态、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制度完备、顺畅高效、安全有序能满足现阶段农业生产要求和城乡居民需求的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县市农副产品批发(农贸)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产地市场为基础的农副产品批发(农贸)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系,为提升杭州市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贡献。
3.培育新型主体,促进农业经营理念转变。
首先,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鼓励院校毕业生、科技人员等从事农业生产开发,投资创办农业生产企业。其次,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一批加工流通型为主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尤其要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团,积极扶持引导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农业企业。再次,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自我合作服务;支持农资连锁经营企业、农村经纪组织、科技信息服务公司、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经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组织,要着力改变目前与农民结合不紧的状况,变松散为紧密,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使之成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4.提高农产品物流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市场的硬件建设主要是市场基础建设,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应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改善仓储设施,推广农产品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和储运水平,在满足本地需求与国内需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增强产品的创汇能力。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建设还应特别强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产品流通。
5.积极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形成商务化、数字化,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农产品经营者科学决策,合理的安排生产,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农产品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并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全新流通流程,可有效避免农业生产盲目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通过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快信息设施建设,还需要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支付体制等措施来保证。
6.开展农产品流通品牌建设。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象征,具有品牌的农产品社会需求会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会不断增强。我国现有农产品尤其是不需加工直接消费的农产品,因其生产规模小、缺乏好的包装、产品特色不明显,多数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农产品流通企业需要通过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注册商标,积极主动开展品牌运作,让普通商品品牌化,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商品,掌握市场主动权,赢得消费者,逐步把市场越做越大,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
重点是要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培育优势特色品种、著名农产品品牌,发展“精品农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市的各优势特色产业,均要以区、县(市)为单位,因地制宜,有重点地对品牌进行整合提升,探索建立“一带一区域一品牌”的创建机制,最终形成农业品牌拳头。同时,要加大推介宣传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培育一批通过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认定的品牌,提高杭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7.政府要增加财政预算投入,把农产品市场建设作为公益事业来抓。扶持蔬菜、水果、茶叶、土特产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把农产品市场建设成为既具备集中交易功能,又具有储藏保鲜、包装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农药残留检测、监控和现代化市场信息等各项服务功能的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的引导功能和辐射作用,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生产信息、价格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气候信息,并免费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同时,建议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扶持和资助,要实行专项和分类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区别。设定重点投入、专项投入和以奖代补等各种扶持的标准及措施。切实把握规划、投入、成效等要素的构成情况,跟踪检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工作绩效,促进其财政资金的投入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春健,邓红宁.《促进杭州农业产业转型的对策研究》[J].杭州科级,2012,(2):32-35
[2]《探索农产品流通新路径 构建农村流通新市场》[J].杭州农村通讯,2009,5(1)
[3]杨敏,周耀烈.《物联网视角下农产品流通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4):11-14
一、现阶段“农超对接”的主要不足
“农超对接”的目的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但在近年来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制约了其快速发展。
1、“农超对接”组织化程度偏低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全国快消品百强企业中,已经有超过四成的超市开展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基地生鲜食品采购。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农超对接”的规模还不够大,跨区域的“农超对接”不多,还没有扩大到各类农产品全面对接。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济”,农产品90%以上还是由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超对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2、“农超对接”质量不高
“农超对接”鼓励企业的经营向农业生产过程延伸,促进双方建立更长期、更紧密、更稳定的产销关系,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但是目前“农超对接”行为不够规范,质量普遍不高,还没有相关的农产品流通标准,多数单位没有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在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还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同时农产品标准化低,生产缺乏技术支持,在我国多数农产品是以初始形态进入市场,缺乏精细加工和品牌效应,附加值低。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农超对接”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对“农超对接”的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还不够。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并且市场流通层次多、环节多,造成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另外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流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等困难,目前尚无通畅的渠道来提供金融贷款服务。同时在流通中间环节,尽管政府鼓励电子结算,但电子结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
二、“农超对接”模式的创新实践
“农超对接”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已经正式登上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前台。截至目前,全国有28个省(区、市)开展“农超对接”,涉及10多类农产品。各地积极探索“农超对接”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江苏省无锡市农业重点企业朝阳集团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连锁零售为载体,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农超对接”的创新实践。
1、混搭式终端销售让利于民
在“朝阳模式”流通链上,与老百姓最贴近的是“超市+农贸市场”的混搭式终端零售。连锁超市坚持生鲜带动营销模式,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微利策略,有效发挥了平抑农产品价格的作用。该模式的经营核心是“保本测算”和“低进严管”。“保本测算”是经营模式“低进严管”的基础,只有让租户“低进”,才能集聚人气,“严管”才有基础。农贸市场的“严管”在明码标价、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标准,一旦经营户出现违纪现象,会被及时警告处理,严重者将被清逐出场。
2、加强基地建设进行源头控制
基地是产品的生产车间,为保证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努力做到关口前移,进行源头控制。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立产销合作社,二是实施放心菜准入制度。这样就把农产品安全检测延伸到生产基地,从源头上堵住农药残留超标蔬菜。
3、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许多发达国家正在实行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如目前比较普通的HACCP和GMP认证,都是比较有效的、规范科学的质量控制模式。朝阳集团在农产品质量监控上也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如强化农产品安全监测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并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溯源体制等,实施从基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推进“农超对接”的思考
“朝阳模式”以多赢为目标,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这种模式是“农超对接”的拓展和创新,值得借鉴和推广。当前,要实现“农超”顺利和高效对接,还需要农产品供应链上各相关方即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这3个主体的努力合作。
1、企业要有开拓和创新意识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大方向,其前景可观。为此,企业要有开拓意识和创新意识,舍得投入,懂得让利,才能赢得社会尊重。首先,要搭建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配送平台,建立好与“农超对接”基地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其次,要提高鲜活农产品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广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和电子订货系统等,进一步推广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技术。再次,要恪守合约,适当让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信息、加工包装技术、运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在遇到特殊情形的时候,要主动承担合约风险,并适当照顾农户利益。
2、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参与意识
必须让农民意识到,如果要想加入“农超对接”队伍,就必须对农产品进行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轨。首先,要培养一些懂市场、会管理的人负责管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合作社要拥有自身的信息库,对相关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要十分了解,做到按市场需求来生产优质高价的农产品,掌握农产品价格上的主动权。其次,要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有品牌,向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再次,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根据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结合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培育自身的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关键词 蔬菜产销;生产现状;流通状况;湖南桃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301-03
新形势下,桃源县对蔬菜的需求从数量的满足转变到对质量的追求,其产销平衡状态直接关系到蔬菜生产者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通过对桃源县蔬菜生产、需求、市场流通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实现桃源县蔬菜产销平衡发展提供参考。
1 桃源县蔬菜生产现状
桃源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2.0~16.5 ℃,相对湿度82%~86%,年降水量1 350~2 200 mm,平均无霜期260~309 d,适宜蔬菜生长。
年蔬菜播种面积(不含复种)基本上稳定在8 200 hm2左右(其中商品蔬菜面积3 667 hm2,其余为农户自留地),占耕地总面积的9.2%,仅次于水稻和油菜。年产量约50万t,年产值10亿元左右,占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的10%左右。生产方式以露地种植为主,设施种植约1 000 hm2(其中大中棚2 000 hm2),设施面积不到5%。常年蔬菜种植品种约35个,其中辣椒、萝卜、白菜、芥菜、豇豆、黄瓜、茄子等品种的栽培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5%,近年七星椒、高菜、茭白、魔芋等特色蔬菜发展较快。总体来说,桃源县蔬菜生产面积较大,但现代化产业模式尚未形成,生产主体抵御风险能力差,受气候制约明显,产能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水平[1-3]。
2 桃源县蔬菜消费需求状况
2.1 人口与消费数量
据《桃源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桃源县常住人口86.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53万人,农村人口55.60万人,城镇化率为35.45%,比2014年提高了1.97%。按人均年消费蔬菜(鲜)370 kg计,目前桃源县年蔬菜需求量31.9万t,其中城镇11.3万t,农村20.6万t。未来随着生产专业化的加强、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外出务工人员回乡人数的增加,预计商品菜需求量将有所上升。
2.2 消费品种与要求
蔬菜以鲜食为主,营养、优质、健康、安全的蔬菜是大众的需求。桃源县日常消耗量较大的品种主要有白菜、萝卜、菜薹、辣椒、黄瓜、豆角、南瓜、蒜、莲藕、韭菜等。
3 桃源县蔬菜市场流通现状
2015年,桃源县蔬菜物流总量45.14万t(其中本地商品菜29.73万t),外销21.41万t,内销8.32万t,加工15.41万t,外地进口蔬菜15.41万t,外地菜进口数量接近年消费总量的50%,其中东街批发市场日成交量200 t左右。
3.1 主要流通渠道
桃源县蔬菜市场流通渠道主要有菜农―消费者、菜农―零售业主―消费者、菜农―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消费者等几种模式。第1种模式属于自产自销,流通过程简单,中间费用少,可获全部零售利润[1-3],目前所占市场份额不大;第2种模式即零售业主和菜农经过协议认可后,直接从蔬菜基地进货,有利于菜农掌握市场信息和规避风险,其所占市场份额正逐步增加;第3种模式是批发商先从菜农手里收购蔬菜,经批发市场流入零售业主,再销售给消费者,中间环节较多,菜农和批发商利润都不大,是所有外地菜和部分本地菜在桃源县的主要流通模式。
3.2 主要流通组织
桃源县蔬菜流通组织由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店、超市、乡村集市和个体运销户组成。东街批发市场现有从事蔬菜批发经营的业主28家,蔬菜日交易量200 t以上,每天从湖北沙市、长沙马王堆等外地市场调入量100 t以上,日交易额约40万元,年交易额1.5亿元左右;现有各级农贸市场44个,经逐步升级改造,基本上可满足城镇各阶层的消费需求;另有部分乡村集市和小区菜店,以及少数超市蔬菜专柜。
3.3 2016年蔬菜r格波动情况
3.3.1 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对2016年日常消费量较大的10余个蔬菜品种的相关价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结果表明,2016年菜价同比2015年持续走高,波动明显。每种蔬菜的变化都有季节性差异,其中茄果类大棚蔬菜的高价集中于春节期间,露地菜高价集中于春淡和秋淡2个关口。月均价最高月份依次为2月、3月和9月、8月,最低月份依次为6月、7月,最高月与最低月价格相差1.5元/kg。在不滞销的前提下,根茎类蔬菜和冬瓜、南瓜等价格相对稳定,露地叶菜类和茄果类蔬菜价格波动普遍较大,比如辣椒月均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6.2元/kg,空心菜最高月均价与最低月均价相差5.1元/kg。
3.3.2 价格波动原因分析。2016年菜价较高,波动明显的主要原因:一是灾害天气频繁。一季度低温冻害,二季度阴雨绵绵且倒春寒持续时间长,三季度前期暴雨频繁、雨量大,基地内渍水严重,9月、10月干旱少雨,蔬菜基地普遍受灾,春夏菜减产,秋冬菜播种推迟,青黄不接现象比往年更严重,辣椒、黄瓜、豆角、苦瓜、丝瓜、包菜、空心菜等产品供不应求,批发价格同比2015年涨幅超过10%,行情紧俏。二是蔬菜生产用工成本和流通中间环节物流成本增加。三是蔬菜生产方式落后,以传统露地栽培和小农生产方式为主,栽培品种单一,设施栽培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对风险抗御性差。四是“最后一公里”加价幅度大,由于蔬菜零售环节销售额较小,而经营业主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再加上其他费用(摊位费、市内运费、商品损耗及削价处理等),加价幅度一般超过2/5才能保证零售业主的基本收入[1,4]。
4 蔬菜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4.1 自给率低,本地菜供应不足
目前桃源县蔬菜自给率50%左右,若遇天灾,自给率更低,春秋淡季70%以上蔬菜靠外地调入。造成蔬菜自给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地租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在市场经济规律(级差地租和比较成本等)的作用下,一些地区蔬菜生产逐步萎缩[2],而一些地区成为优势产业,蔬菜集中度提高而自给率下降。二是受气候的影响限制,各品种蔬菜有特定的生长周期和生长区域。
4.2 流通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从事蔬菜流通的人员都是从生产领域分离出来的菜农及农村富余劳动力,缺乏组织化。蔬菜批发环节的所有经销商都是自然人;在零售环节,除了超市和个别直营店外,基本都是个体商贩。流通主体以个人为主,经营管理水平低,抗御风险能力差,流通效率低。
4.3 市场监督管理不完善,产销信息不对称
一是市场信息体系相对滞后,产销信息不对称,菜农只能凭借周围小地域内当前价格信号来决策下一轮的生产,盲目种植,特别是一些一季生产、常年消费的蔬菜品种,一旦生产过剩或歉收,就可能发生价格“过山车”现象[1-3]。二是部分集贸市场缺乏相关设施,人员素质低,卫生条件差,伪劣产品不时出现。
4.4 流通模式传统,流通环节多
沿袭传统原始交易方式(现货交易、看货议价、随行就市、高进高出)进行蔬菜交易,供求关系不稳定。在蔬菜全国范围的大市场、大流通、大格局背景下,蔬菜销售半径不断拉长,流通环节多,运输、分销、零售的多次卸载加剧了对蔬菜的污染和损伤[3],影响了蔬菜的新鲜度和质量。
5 对策
5.1 打破蔬菜生产瓶颈,提升生产抗逆能力
从生产环节入手,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打破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等滞约桃源县蔬菜生产的瓶颈,提升生产抗逆能力,确保商品菜的数量、质量和品种,保障蔬菜供给。
5.1.1 确保现有蔬菜生产面积基本不变,支持优势区域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蔬菜。重点支持木塘垸、漳江、陬市、盘塘和牛车河五大蔬菜优势产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扶持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规模化设施生产力度,并配套完善洁净保鲜、冷链储运等环节软硬件设备。
5.1.2 加大快生菜发展力度。快生菜主要以叶菜类为主,只要温度适宜,水分供应充足,就可快速生长,一般生长周期约40 d,夏季仅需要20 d便可采摘。优质味美、本地速生叶菜类是解决蔬菜生产季节性和矛盾性的有效途径[1-2],特别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生产途径。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每年还可以通过试验示范引进快生菜新品种。
5.1.3 依靠科技兴菜,提高生产水平。实施科技兴菜策略,加强管理者、生产者的培训工作;不断引进行业高新技术,做好先进设施的应用推广,提高栽培水平;实现生产用种基本良种化,并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争创蔬菜品牌产品,从而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产能,增加蔬菜种植科技含金量。
5.2 改善流通措施,拓宽流通渠道
目前,桃源县疏菜流通模式复杂,环节多,流通加工水平低,蔬菜的储、运、包装的现代化程度比较低,且蔬菜流通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导致质量难以控制。应鼓励扶持新兴的销售模式,拓宽流通渠道,使菜农和消费者都得到实惠。
5.2.1 培育现代化流通主体,提高蔬菜流通组织化程度。一是依托东街批发市场,培育大型农产品储运公司。建议在桃源县东街批发市场,由政府牵头,组建一家专业化的物流公司,管委会和企业共同经营,来统筹批发市场的进、出货运量,发展共同配送和联合配送。此外,为增强批发市场的吞吐量和减轻农批市场对周边道路的的交通压力,批发商则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蔬菜的生产监督或者采购上以及蔬菜营销上[1-2]。二是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近2年桃源县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较好,目前有13家合作社正在运营,其中效益较好的有百姓果蔬、津山口福等,其经营者们都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进行市场的开拓与探索,力争打造产、供、销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以充分分享产业利润。但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近年才兴起,没有行业经验,需加强引导。三是鼓励流通企业和组织向生产领域延伸。可借鉴上海沃尔玛超市、福建永辉超市等经验,与蔬菜生产基地对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及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推动蔬菜流通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的产品有销路,流通企业的货源有保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产销关系。目前桃源县在这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5.2.2 创新经营模式,培育新型流通业态。目前桃源县蔬菜生产主要依靠小农户随意生产,流通主要依靠批发市场和各级农贸市场,流通和生产基本脱节,没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解决措施具体包括:一是继续推动订单农业、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企对接新的蔬菜流通模式,并逐步推广实施“流通企业流通+农户”的做法,建立健全平价直销门店,最大限度地减少传统批发模式的中间环节。通过合同和契约等形式,将原来简单的买卖关系变为上下游供货商关系,构建产销之间、经销商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1],提高防御市场风险能力,稳定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二是培育电子商务等发展空间大的新型蔬菜流通业态。农产品电子商务成本低、信息量大、交易灵活便捷,有供给与消费双向选择,可在线上或线下直接交易。蔬菜电子商务在对市场进行调研的前提下,实施标准化和质量安全认证,细分市场锁定客户群,以高质量产品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以品牌化经营提高企业收益,以差别化定价扩展市场[3-4],逐步改变落后的现货交易、看货议价的传统交易方式,实现商流和物流适度分流,节约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商品损耗和流通费用,促进新型蔬菜流通业态的健康发展。
5.2.3 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拓宽流通渠道。将蔬菜在产地进行加工,可延长保鲜时间,拓宽流通渠道,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目前桃源县蔬菜加工企业只有4家,年加工鲜菜突破1万t的仅津山口福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以初加工为主,加工品种主要为芥菜、辣椒、豆角等淹渍酱菜类,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今后要科学决策,合理布局,按照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l展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建议在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和品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一是培育龙头,扩大规模。坚持打“资源牌”“特色牌”,紧紧把握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产业辐射和产业融合趋势,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与农户建立密切利益关系、政府引导等多种形式,按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原则,保护农民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整合资金和人力,重点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建设和配套的农产品基地建设给予扶持,对龙头企业及木塘垸芥菜基地、牛车河七星椒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优化区域布局。三是组织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好服务。对重点龙头项目建设实行“特事特办”。四是坚持以科技为动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技术攻关[1-3],开发高新技术;另一方面要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
5.3 做好市场监管和指导,调整蔬菜产销平衡
农业、商务、城管、交通、环卫等相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方便,做好市场监管与指导。一是配套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卖场,乡镇集市、车载市场和传统早市等蔬菜零售模式多样化,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健全市场规章制度,保证交易的公平、公开和有序性,严厉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二是创新零售经营方式,发挥各自的经营优势,大力推动联合采购、集中配送等经营方式的创新,实现直接到一级批发市场进货和产地直采[1],降低进货价格;通过集中配送,提高蔬菜零售环节单位面积或人均销售数量,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三是相关部门要抓好蔬菜价格监测工作,并将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也纳入监测范围,对价格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形成科学的预测预警机制。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变化趋势来规划本地区蔬菜产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安排蔬菜生产,防止盲目种植。在健全分拣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体系等的基础上,使蔬菜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产销企业(合作社)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1-2],推动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订单化生产,形成产销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本地区生产的蔬菜能够有销路,解决产销脱节问题。
6 参考文献
[1] 王素玲,陈明均.我国蔬菜流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3(7):1-5.
[2] 孟军齐.深圳蔬菜流通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07(增刊2):76-77.
这是2月26日,《大经贸》记者通过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在中山水出集团(下简称水出)总部会议室里看到的一幕――为对水产品生产进行全程监督管理,水出早于2005年便耗资百万购入光纤监控系统,对水产品从养殖到运输进行全流程的严格督管,从管理上保证了出口水产品的高规格品质。
中山水出集团(下简称水出)最早创建于1955年,1999年成功改制。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一直是水出集团的主营业务之_。
按照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水出以“公司+示范基地+科研+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中山3580户农户致富,年水产产值达8亿多元,建立了以“健康养殖一深加工增值一品牌销售”为发展路线的产业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创下“第一个四大家鱼品牌”、“第一个淡水鱼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一个淡水鱼的连锁专卖网”的三个全国第一,被国家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全国重点龙头企业”。
2009年,外贸市场遭遇金融海啸带来的寒冬,由于多数欧美客户减少或取消订单,水出主营业务的出口额自2008年的5亿美元下滑至4亿美元,下降20%。但水产品出口贸易却表现惊人。逆市增长,为水出集团创造了5000万美元的创汇总额,比2008年4000高出1000多万。
那么,水出危局中胜出的奥秘到底何在呢?
“两岸四地”新贸易
总经理何荣洪对于2009年的漂亮成绩单并不感到意外。
从去年年底开始,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水出在新开拓的俄罗斯等国际市场之外又多了一个出口市场:台湾。这意味着水出集团的水产养殖出口在包揽澳门、香港两地市场之后,又将在台湾地区拓展它的势力范围。
水出一直是港澳两地淡水鱼的最大出口供应商,分别在香港澳门淡水鱼市场稳占40%和80%的市场份额,然而台湾对于水出集团来说,却是一个等待开发的新市场。
台湾市场的开发,标志着水出将开始建立背靠大陆,面向港澳台三地的全新出口贸易模式:从浙江、福建等地收购高档水产,通过沿海高速运送至集团位于中山坦洲的大型加工生产基地,对水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第二天将加工好的水产品从坦洲基地运往澳门飞机场,再从澳门输往台湾。一系列运输、加工、生产链条看似复杂,实际上却是水出集团的鲜活水产出品。仅需不到三十个小时就能游走在台湾农产品市场,上市售卖。总经理何荣洪因而更乐意将之称为“两岸四地的新贸易”。
两岸四地的出口贸易经营模式前景远大。随着港珠澳大桥未来落成竣工,中山、珠海这两座在珠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中同属一个经济圈的城市合作将更紧密,水出集团便可凭借中山坦洲镇作为大桥交汇点之一的交通优势,将水产品直接出口至港澳台多地,企业将迎来更迅猛的发展。
水出集团目前正谋划在大桥落成的将来,收购湛江、茂名、阳江等粤西地区的水产品,借道“粤西走廊”(沿海高速)运至中山加工处理,再经港珠澳大桥直接从坦洲运往港澳地区,丰富水出自身的水产品出口品类,增强品牌竞争力。
诸多计划与构想,均缘于对珠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的平台的利用。2009年,省委书记就曾多次强调珠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加快打造三个经济圈步伐,同时提出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合作,增强珠三角地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在水出集团看来,利用好政府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的平台,发展两岸四地的农产品贸易、鲜活水产贸易,是保证企业做大做强的坚实渠道。
转内销初尝甜头
和其他遭遇金融危机便急忙转向国内市场的出口企业不一样,水出集团早在2005年之前便已经开始考虑进入国内市场,彼时的考虑有二:
第一,水出集团长期的水产品经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经营链条,如果能够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进,那么,产能将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二,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市场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凸显出来,而水出作为传统的水产出口企业,产品质量一向具备较强竞争力,因而以出口水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的契机已经形成。
作为尝试,水出集团在2005年注册了品牌“宝平鱼”,进入内地市场――在中山开设多个“宝平鱼”连锁专卖点,一举成功。
于是,开发国内的庞大市场列入水出谋求发展的企业战略之中。
但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总是要比想象中大。像众多“外转内”企业一样,在港澳市场称大的水出,在扩展国内市场时面对的将是品牌、渠道、资金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中山本地先行一步的成功,无疑给了何荣洪信心,2008年下半年开始,把拓展国内市场作为发展战略重心之一的水出集团丝毫也未显露出同行的惊慌。
对于习惯了外贸经营模式的水出来说,国内市场并不是一块易啃的骨头。出口贸易经营一般都有进口商、批发商、中间商等相关环节进行市场推广,货款只需要取得银行的信用证便有了保障。但当外贸企业面对国内市场时,除了要解决品牌推广的问题,更要面对渠道经营、货款回收等问题。
因此,水出谨慎地选择了农贸市场、商家超市以及酒楼批发、大型企业食堂四大渠道,作为开拓内地市场的突破口。而对于进入哪些商家超市,水出更是慎之又慎。
水出和吉之岛、山姆会员店的合作,这样的――凭借“宝平鱼”绿色新鲜、健康安全的高品质,水出集团受到了国内众多商超青睐,纷纷主动寻求合作。但是,进入商超面临的资金回笼等问题却现实地摆在眼前:高昂的渠道费用、长达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货款结算等苛刻条件,都是水出此前没有遇到过的。但宝平鱼高品质的出品,以及在港澳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令吉之岛、深圳山姆会员店大为折服,破例为水出开出了或是不用上架费,或是货款结算以方便水出为先的优厚条件,最终达成最惠合作。
宝平鱼以在出口市场上用质量、服务取胜的兵法开辟内销市场,进入商超后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事实上,此时的水出非常清楚,企业在面对国内市场和外贸市场时,经营手法并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企业在经营策略上及时作出较大调整,它在拓展内地市场上付出的努力收效显著,2009年两千万人民币的销售额就为此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虽然,2000万仅占集团总效益8%的份额,但和此前的不足1%相比,一个大跨步式的跨越已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