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展示设计

时间:2022-04-05 20:5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博物馆展示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博物馆展示设计

第1篇

关键词:装置艺术;博物馆展示设计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展览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传统博物馆展示陈列的弊端是博物馆切断了展品与其产生环境之间的“语境”,这些展品被当作偶像供奉起来,参观者通过本土文化的价值镜头诠释来自非本土文化的展品,参观者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展品产生的环境,展品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解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1987年发表的文章《副业》中首次提出塑造“框架”这一概念,批判了康德的“美的分析”。德里达认为框架不仅设置了界限,还提供了一种设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叙事语境,从而歪曲了人们对包含其中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塑造框架并非把作品与一个更广大的世界隔绝开来,而是将两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筑的特征、灯光的设计、声音的运用、博物馆内的咖啡馆与博物馆自身都可以是塑造框架的对象。

一、当代博物馆对于展示设计的要求

当代博物馆藏品已不再只是实物本身,不再只是视觉感知的对象,也不再只是一个结果。人们要去探究形成这一结果的过程,探究构成和影响这一过程的多种因素,探究促发这一过程的动因,即从描述性的“是什么”转向探究性的“为什么”,探究影响藏品最终形态的社会、文化、信念、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与此同时,当代博物馆的藏品不再是社会精英们金钱的符号和膜拜的偶像,而是社会大众了解社会、文化、历史的钥匙,是人们与先民沟通的纽带,是启动人类智能创造的发动机。所以,设计工作者需要以更为综合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再现与反映展示内容,使静止的展示充满生动的气息,给参观者更为真切的互动体验,力求将各种类型的展品、纷繁复杂的观念以一种新的、更为综合的手段呈现给观众,便于观众理解和认知。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博物馆的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展示也是促进观众学习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展示设计手法上要在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较为综合多样的展示方式(如接触、观看、听等)。

二、以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

1.装置艺术装置艺术由英语“InstallationArt”翻译而来,它本身是建筑学术语,后被应用于戏剧领域,泛指可被拼贴、布置、移动、拆卸的舞台布景及其零件。它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对人类日常生活中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的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2.装置艺术与参观者的关系装置艺术是能使参观者置身其中的三维空间环境,是将多种艺术方式相结合创造出的空间环境,用来包容参观者,促使甚至迫使参观者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为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参观者除了头脑和身体介入外,还要使用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感官、听觉感官、触觉感官、嗅觉感官甚至味觉感官等。3.装置艺术理念的介入与传统展示理念的区别近现代博物馆在突出展示藏品的同时也尝试运用了其他展示方式,如再现历史人物的各类雕塑、演示地理方位的沙盘模型、再现历史情景的复原场景、珍藏实物展品的展柜、烘托展示气氛的绘画和工艺品等,这类展品的展示方式在博物馆学范畴内被称为传统展示方式。这些传统展示方式在博物馆中的特点主要是以点缀展览主题为目的,它们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展厅里,起着调节展示气氛、烘托展示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它们属于“附属物”,也就是德里达所称的“副业”。文章所谈的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指的是:运用装置艺术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指导当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按照这种思维和理念所形成的艺术品或设计作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空间状态:建筑的空间、展示的实物、声音、文字、图像、播放的影像和上面所说的“附属物”都是展品本身。所有的物品协同一致,向参观者多角度地传播博物馆的主题思想。1998年建成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自然生态环境”这个展厅空间里,设计师运用了实物展品、复原的场景、复制的动物标本和模型、动物的声音、播放的影像、介绍性的文字图片,以装置艺术的形式全息营造出香港历史上的地容地貌、生态物种、自然环境等,使观众对于展示主题有全方位的了解,并能使这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以装置艺术理念呈现的展示空间是一个高度集合化的空间,它不是靠一种“语言”在“说话”,而是采用多种叙事手段,以一种混合搭配式的方法对博物馆的主题进行叙述。这是它与传统展示手法不同的地方。

三、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博物馆展示设计发挥的主要作用

1.促使观众和博物馆交流、互动在当代,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和大量应用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人们对信息的接受由静止式的被动观赏转向积极参与和主动控制。所以,参观者在博物馆中的交流、互动是装置艺术理念介入博物馆展示设计体现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秦腔博物馆是笔者所做的一个社会项目。秦腔是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时间较长的戏曲类别,这样的主题对很多观众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所以,单纯建一个博物馆,将展品一一陈列显然是不可取的。因而,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让参观者能够切实参与进来,让枯燥乏味的主题变得有趣,是秦腔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方向。在整个展览最后的“观演篇”中,笔者借助装置艺术形式设计了一个由戏楼与观戏看台构成的装置艺术品,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一定比例复制出来的戏楼模型,戏楼借助幻影成像系统演出秦腔的经典曲目;第二部分是观众看戏的区域;第三部分是戏台上的高仿真硅胶人像陈列区,这些人像的衣着、穿戴都是按照民国时期设计的,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期戏迷看戏时的情景。在这个空间的四周还设计了声音播放系统,使空间中不时传出叫好的声音,使观众回到那个听戏的年代,从而受到场景气氛的感染。观众在多感官的互动下,主动参与性与选择性大幅增强,因此,这种展示方式不但加深了观众对展示的记忆,更提升了博物馆教育的功效。2.多方位传播博物馆信息1993年落成的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专为纪念“二战”时被德国纳粹屠杀的犹太人而建,这个纪念馆的大多数展厅就是按照装置艺术的组织方式进行设计的。展览运用大量遇难者的遗物、相关的照片、录像、声音、绘画所混搭出的装置艺术,以时间叙事的方式将犹太人被赶入聚居区、犹太人被成批地运往集中营、犹太人在集中营中的生活状态、犹太人被成批地屠杀等情节的节点串联在一起,将“二战”时纳粹侵略欧洲给犹太人带来的惨绝人寰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展品传达出特殊的情感。装置艺术在情感传达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运用多种图像、声音、味道等传播媒介,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人类最基本的感知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情感传达,挖掘看起来不起眼的展品内部潜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信息,可以让观众对展示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让观众对展示对象的理解从浅层的表象逐渐深入到情感和精神实质。笔者曾设计过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尾厅,这个空间的高度将近十二米,在建筑的平面图上是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整个纪念馆的展览围绕着侵华日军在1937年攻陷南京城后对南京城进行惨无人道的杀烧掠,在六个星期中有三十多万同胞遇难,这个空间对于整个展览起着概括主题的作用。在设计之初,笔者从另一种抽象的逻辑出发:把六个星期换算成秒,再以秒来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在侵华日军中每隔十二秒钟就会有一个生命被无辜杀害。此空间的天花处被设计成了倒三角造型,象征着夺去遇难者生命的日军军刀,通过天花上面的数控滴水系统,每隔十二秒钟向下滴一滴水。下面是一个水池,滴水声被声音系统放大,两侧墙壁是密集的受害者照片,这些照片可以通过数控发光设备的控制亮起或熄灭。随着被扬声器放大的读秒声,每隔十二秒钟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壁将有一个受害者的照片随之逐渐亮起后再熄灭,给观众回味不尽的思考和想象。这个展厅就是按照装置艺术理念设计的,整个空间与其说是一个展厅,不如说是一件放大了的装置艺术品。在当代博物馆中,三维空间是实现展示的舞台,观众参观是靠时间完成的,参观与被参观都是组成展示设计这一行为的要素。博物馆的展示空间是一个信息的“场”,这个“场”同展品及其传达的信息应紧密地融合为一体,确保信息的传达更为有效。以装置艺术理念构筑出的博物馆空间以视觉、声音、气味等多种手段、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它们在信息传播体系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融会贯通、相互依附、密不可分的。

结语

文章的观点是在当代这个学科间高度综合和跨界思考问题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设计师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灵活运用文章的观点。如,美术馆、艺术馆这类博物馆,每一件展品都有一个较为鲜明的主题且互不相干,像这样的展馆一般是没有故事情节和线索的。观众到这样的博物馆参观,目的就是观看实物展品,所以像这样的展馆就不宜采用文章的观点进行设计和营造;而对于展示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的纪念性博物馆,展示科技、生物、地理、人文风俗等类型的学科博物馆,在适当的场合可以加以运用。所以,在博物馆展示设计实践中,设计者应遵循视题材决定是否采用装置艺术理念的原则。此外,每个博物馆的情况各不一样,在同一类型学科的不同博物馆中,它们的展览面积、展品数量、学科的展示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在实践运用装置艺术理念时不可教条。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汀.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钱春霞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科学出版社,2009.

[4](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英)泰勒.ARTTODAY当代艺术.王升才,张爱东,卿上力,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6](美)阿瑟•C.丹托.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王春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第2篇

1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的价值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国家对素质教育和科教文化教育也更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场所,其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设计主要是通过展品实物结合文字、图片等方式,比较被动,缺乏互动性①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文化,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于观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总体策略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从而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如博物馆在对历代服饰艺术的展示设计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具体的虚拟场景,让观众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在游览中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各种古代服饰。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服饰获得解释说明。运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置身于历史文化场景当中,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② ,能够极大地吸引观众,激发好奇心,并将展品更加直观、近距离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感悟历史文化。

2.2 利用互动操作对参观路线进行自定义

以往的博物馆通常都会为观众设置固定的游览路线,但是不同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参观倾向。基于此,可以利用互动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参观路线的自定义,节省参观时间,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如可以制作相应的App,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及项目事先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设定,由系统推荐相应的游览路线,并提醒观众重点关注的展品和项目。在博物馆中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引导交互系统,观众在利用互动操作规划游览路线之后,可以在App中存储,并随时调出查看。这种博物馆互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大大增强观众的兴趣和代入感,进而使博物馆对观众的科学文化感染熏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通过不同层面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

3.1 通过观众行为方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主要侧重于观众和展品之间的肢体互动,以获得更好的反馈。因此,在此类互动展示设计中,需要应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利用装置和多媒体开展综合性互动设计,能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创造更加新奇、独特的环境,吸引观众,激发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利用场景道具构建,引导观众和环境道具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新奇、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触碰类互动设计将传统陈列展示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加以改变,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实现与展品之间主观的交流互动,使观众新鲜感得到满足① 。观众对自己的感受做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反馈。此类互动设计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接收观众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让观众获得更加独特、生动、全面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不断完善的。② 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更加重视观众个体性特点,能让观众获得更高的体验经历。利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互动,让展品展示更加活跃生动,从而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具体设计中,要结合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主题等,对展示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展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诠释,进而对观众个性化互动体验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

3.2 通过观众思维模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感悟、理解、记忆。在原有平面基础上,对设计范畴加以扩展,使观众以往经历、经验等通过记忆的形式出现。观众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强的感受和体验。基于展品空间、时间、排序等陈列发展改变,找到最理想的互动展示设计方法。基于不同的历史线索、历史主题,为观众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路线,从而满足观众对历史信息的获取需求。② 环境渗透型互动展示设计。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通过环境因素对观众产生影响,进而得到相应的反馈互动,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信息模式,实现了展示的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观众能从中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观众通过探索新奇的环境,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内容。对于单一展品采用不同的造型化处理,运用虚拟现实、电子媒介、背景音乐、文字、色彩、灯光等多种手段,实现良好的交互,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传统展示的内涵,让观众能在观展中“穿越”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实现思绪的转变与融合。通过观众反馈的体验和思考,能极大地提升展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真实性,体验到不同时空的魅力。③ 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利用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让观众“看见”和“听见”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博物馆,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独特的记忆。因此,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是通过营造展品氛围,使观众真正融入其中。观众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进入到设计者设计的特殊综合型情景中,参观博物馆,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在具体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如何使观众能真正融入情景氛围,通过设计让场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充分引发观众兴趣。基于此,要以展品为基础,充分挖掘每件展品蕴含的独特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互动展示设计中表达出来,在相关情节上添加一定的娱乐成分,在形成良好互动的同时,避免增加观众的压力。

第3篇

博物馆的展览周期较长,展品摆放相对固定,展览的内容大多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展出的物品多数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文物和艺术品。作为展示设计总体与局部的编排,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将展区、展品分门别类,科学有条理又相互联系地陈列出来。总体是要放眼大局,对展览区域,展出内容,展品陈列,进行全面规划布局,设计时应按照参观路线,自始而终,陈列有序,既要编排大面积的主展区与单元展区配合,又要有体验区、休闲区作辅助。视屏放映,资料查询互动,为观众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参观环境。局部是指单元展区,它由具体的展板、展台、展架、墙面、地面等组成,设计表现细节要与总体相链接。拿局部展板的设计来说,可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高于人的视平线,适合放置展览单元标题文字、图片,以显示整体的展示节奏、顺序;中段与观众视线平行,是最佳展示表现位置,应把文献、图片、图表、精巧物件等重要展品放在这个位置上,方便观众详细阅展,图片实物的前后摆放,要塑造时代特征,文字说明需印证图片实物的因果关系,力求展览内容的系统、严谨,体现陈列的逻辑层次;下段低于人的视平线,适合放置全玻展台、展柜及实物展品。布置的细节需要精心设计,具体陈列时要结合内容、选择不同材料、不同款式来制作展具。精美厚重的青铜器,宜放在质地稳重的台座上,增加安全庄重感;而历代瓷器、玉器、漆器、竹木牙雕(指我国传统雕刻艺术中的竹雕、木雕、象牙雕刻)等应量身定制亚克力(亚克力板由甲基烯酸甲酯单体(MMA)聚合而成,即板材有机玻璃,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有机玻璃)有机玻璃展座,进行装饰搭配,突出器物秀美、精致,表现出空间的通透与整体展示内容前后、上下的呼应,构成互动的连续性。展览应既有总体布局的严谨,又有局部细节的亮点,营造清新雅致、完美统一的展示艺术效果。

2形式和内容

不同类型的展览内容决定展示设计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在评价一项陈列展示设计时,人们往往只从艺术感受的角度上加以衡量,而它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于不同的展览内容,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手法,借用艺术规律及美感法则来高度概括表现内容,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抗日烈士纪念专题展览,其展示设计表现的宗旨是纪念先烈,通过烈士事迹向广大观众进行中华儿女抗日革命传统教育,这样的主题内容,展示设计表现形式应力求庄严、肃穆,使观众对烈士产生缅怀和敬仰,对日寇的憎恨。举办改革开放建设成果的展览,其展示表现形式应追求新颖、明快,给人以气象恢宏、琳琅满目、国富民强的感受。以上两类展览,虽审美感受各异,但表现形式与内容相互交融,形成合力,充分体现出形式是内容的本身携带、不可分切的载体。展示设计艺术的外表形式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它们是“形”与“质”的关系,相互呼应,内外交融,外在表达形式始终围绕着内容而展开。

3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一种最具表现感情的视觉语言,是人们认知世界,辨别、突出物像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在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一方面色彩能创造各种情调和气氛,影响人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对展品、展览环境起到烘托的作用。经验证明:科技展览宜用蓝色调,农林展览多用绿色,而文物展览应采用宁静的浅灰色,回避大红大绿等强烈刺激的色彩。文物展览的色调应让观众处在清净的浅色环境中,减少视觉疲劳,眼睛与大脑产生一种平衡,思绪平稳,在肢体放松的状态下平静地观摩、体会展览内容。另外博物馆的实物展品,如陶瓷、青铜、玉器、竹木牙雕、名人字画等,在灯光下器物阴阳两面,展示在灰色背景上,受光处比背景色亮,阴影比背景色暗,更显得立体、清晰,视觉突出,可抓住观者目光,让观众在清晰、厚重、丰富、耐看的环境中阅读文物,走进那一段段深远的历史。

4采光与照明

光是一切发现、感知物像存在的视觉基础条件,展览设计创造空间、改变空间、优化空间,都离不开采光。展示设计所用光源来自两种:一是自然光,二是人造光。自然光是以太阳照射光形成的光环境,光线随着地球转动与太阳之间的变化而变化。展厅内一般多在朝北方向采用自然光,它变化较少,柔和。人造光是以电灯形成的光环境,利用各种发光灯具,依据需要调节设置,达到预期照明效果。目前国内外博物馆常用照明方法,有基本照明、装饰照明、慢射照明等。主要照明手段有直接照明、间接照明、重点照明等。

4.1直接照明

直接照明,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照明手段,常用吊灯、吸顶灯、导轨射灯等,90%以上的电灯光可得到充分利用。可在展馆的大厅中央,主要通道及大件展品顶部用直接照明,它光线分布广,没有遮光角,但直接照明的亮度需合理,要依据展厅面积、层高、照射物而定,一般照度300勒克司为宜。光照太强,一方面使观众眼睛疲劳,另外对文物也会造成损害,尤其是文件、书刊、丝织、竹木牙雕、漆器等容易产生褪色变质。光线弱了,展厅内视线不清,达不到展示的预期效果。

4.2间接照明

间接照明,是把灯光投向顶棚或墙面,形成第二次光源,在展厅吊顶、隔断、地台、展台底部、展板侧背面,让灯的光线由内向外发光,这种照明光线扩散性极佳,几乎没有阴影,也不会出现炫光,光量适度,光质柔和。在布展时,应量身设置,根据展品的不同类型及所处位置,采用不同亮度和不同色彩照明的辅助与主光源组合使用,构成展厅具有层次变化的光环境。间接照明方式是国内外博物馆主要采用的方法,其特点是烘托展厅内部造型结构、突出展台、展架,为展览主题服务,渲染、营造展览环境的艺术气氛。

4.3重点照明

重点照明(俗称局部照明)是采用较强灯光投射展品的突出部位,形成特写效果,有较强的立体感、存在感,这样的灯光配置,针对性较强,主要用于展览中的代表作品。如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元代青花瓷器《凤首扁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和田玉雕摆件《大禹治水玉山子》等均采用了重点照明手法,表现出实体与虚空相辅相成的形态,成为照明范例中的经典。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重点照明时,要注意投光方向与立体感的塑造,顶光、顺光、逆光组合投放,并在灯具前加装滤色片,过滤紫外线,控制炫光。还要对展台间距、尺寸实地考量,适当拉开距离,松紧适度,主次分明,同时弱化展台周边光照度,方能展示出视觉突出、一花独放、众星捧月的艺术佳境。

5经典与创新

近期,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东周时期的(公元5世纪)青铜《花口饕餮耳铜壶》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透明的玻璃展柜,衬映着红斑绿锈的青铜壶造型。壶身精美的浮雕纹饰,在浅灰色背景下清晰可见,美不胜收,周围置色灰淡,只有微弱光线投射在展柜底部及展板侧背面(属间接照明),地面铺深色阻燃地毯,顶棚网架漆黑,一束光柱垂直投下,犹如探照灯光(属重点照明,也称局部照明),顿显展台明亮清澈,表现出展示空间的通透与灵秀,消除了文物与观众的隔阂,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意境享受。青铜器古朴厚重、威严神秘气氛仿佛把人们带到遥远的历史时空……细心观摩,悟出设计者的匠心独具:先是展示空间配置得当,透明的玻璃展柜放在相对独立的位置,重点突出;再采用重点照明、间接照明手段,光照主次分明与宁静的浅灰色背景衬映;造型优美的青铜壶似与人们互动交流,向观众传播历史信息,营造展示气氛的文化语境。将物质转化成人的感悟,产生相应情感,让人触景生情、由物及我,让观众得到美的熏陶与心灵的震憾,怎能不让人赞叹?这青铜器与展台相映生辉,光与色的舞动,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视觉盛宴。此设计体现了展览效果背后的构思创意,成为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创新杰作,为业界提供了研习展示设计的模本范样。人们驻步于博物馆展览的展台前,在柔和灯光的辉映下,凝视着文献、图片和精巧秀美的展品时,仿佛历史往事呈现于眼前,不时掀起一阵阵波澜。这就是展示设计艺术的“移情”魅力,也是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之体现。设计者将观众的审美意识即时情感输入设计语言之中,通过展览艺术策划、空间分割、色彩、展具、照明等设计元素营造的展示艺术气氛,在人们心中留下“神与物游”的情感,创造出物我交融、深入思索后的艺术境界。在快餐式会展文化充斥的今天,独特的展示设计艺术更能带来视觉和精神的享受。感慨之余,也应思考:作为现代展示艺术设计应如何借鉴、利用中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构建展示创意表现风格的多元化,以改变博物馆展览风格单一,缺乏创新的陈旧局面,寻求与现代社会发展观相契合而又为大众所接受的展示语言,传递展览主题,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上的需求,形成我国展示设计表现风格,树立创新意识与现代文化兼收并取的观念,让展示总体规划和局部配置合理,表现形式与主题内容合二为一,色彩运用精准,采光照明手段科学,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发挥积极的作为。

6结束语

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 展示设计 色彩情感

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19-02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所肩负的功能性与一般盈利性质的文化机构不同,它具有知识传播、学术研究、国际文化交流、景观展示、庆典纪念等性质。[1]因此,博物馆展示应突出其公共场所的特殊性质,对于设计风格的选择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博物馆需要沉浸式参观,静下心来才能欣赏展示物的内涵之美,所以在展示设计方面既要出新,要激发好奇心,又不能引起参观者思路过度跳跃,避免其思想游离于参观环境之外。因而,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在色彩情感方面深入钻研,通过视觉达到吸引、激发参观者好奇心的效果。

一、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识

展示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有目的地传达或呈现主题包含的信息,而这个信息覆盖面宽泛,一件物体、一座城市、一个国家,都可以作为展示物进行展示。而展示设计则是专指借助展品、展具、影像、图文等媒介在特定区域为参观者创造参观环境,以实现心理创设,从而实现调动参观者情绪,使之沉浸于参观环境的目的。[2]展示设计的宗旨是通过信息向受众人群传播知识,其目的在于通过平面或结构设计、空间规划或色彩搭配在有效空间内实现视觉场景的切换,便于受众接受信息。[3]

而绝大多数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性机构,旨在进行社会文化传播与服务,以教育、欣赏和文化交流为目的,收集、传播、保护、研究人类环境中出现的见证物与虚拟物。[4]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这一点来说,中、外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外国博物馆(主要以西方博物馆为主)根据展示内容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大类型,每种类型博物馆的展示风格与其展示内容一致,即历史博物馆展示设计以突出考古价值和历史知识为主。而中国博物馆展示风格几经变化,早期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到了近代受西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影响,也分为艺术、历史、科学和综合几大类,除历史博物馆外,其他博物馆展示设计思路基本模仿国外博物馆风格。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历史博物馆较多,陵墓类物品展示较多,风格偏于庄重、典雅,具有一定的特色。

二、色彩情感相关理论

情感作为人类的主观感性体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或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状态,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的价值观。[5]情感的生成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情感可谓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心理活动,它既影响人类的生理活动,反过来也受生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交织进行的思想形态。情感受到外界环境和主观体验的影响,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如喜爱、厌恶、冷漠,喜、怒、哀、乐,等等。这些情感会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纯度三大要素组成的。[6]色相是指色彩本身所呈现的样貌,如红、黄、黑、蓝作为四种基本色,可调制出粉、紫、绿等明暗不同的斑斓色彩,通过视觉影响人的情感。如青绿使人沉静、橙色使人兴奋。可见,轻快的颜色给人明快之感,重色给人稳重之感,而朴素之色往往给人以朴素之感,鲜艳颜色给人以靓丽之感。色彩在我国具有特殊的寓意,比如红色、黄色、黑色都在历史长河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红色往往作为庆典颜色,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经常被用到,主要是展示传统文化。再如黄色作为皇帝的专用色,在故宫等历史博物馆中较为常见,而秦代尚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则以黑色布局为主色调。通过色彩的区分,可以看出色彩在文化展示,特别是具有历史、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博物馆多采取开放的内部空间设计,因此其环境展示设计对空间切换要求较高,而色彩恰恰很好地起到了空间切换的作用,同时色彩能够迅速激发参观者的情感,使之沉浸于博物馆环境中。

三、色彩情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从上述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认知、分析中可以看出,博物馆设计在灯光照明、空间切换、展品组合和材料应用四个方面都离不开色彩情感的应用。

(一)灯光照明与色彩情感的关系

第5篇

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搜集、保存、陈列和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通常分为综合博物馆、专门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美术博物馆等类型。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几个重要的作用:搜集、典藏、陈列和研究。当代的展览展示形式除了传统的展示设计的精华部分,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也发展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文字图像、多媒体技术、虚拟互动技术、影视媒体动画,等等,丰富的表现形式为博物馆的交互体验式展示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科技支持以及表现形式。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观者可以得到什么,观者可以记忆什么,是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观者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变化,他们不再简单通过观察进行记忆,观者更渴望通过体验来形象、乐趣的记忆。互动体验式的设计为观者带来了更多的体验,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现代人快速、直接的生活方式。

1交互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创新思维

1.1视听优化

视觉与听觉是观者感知展示活动最直接、最传统的感知方式,如何利用视觉感知达到一种全新的观者交互体验式设计。博物馆的展示中通常都是有一个主题,设计者可以通过利用视觉元素:点、线、面、色彩、形态元素的组合设计使画面由静变动,由平面变为立体,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来帮助,促进视觉信息的传达。强烈的色彩或者图像远比文字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同时可以直接给观者一个心理体验环境的设置。帮助进行展示主题的刻画,同时可以为观者呈现一个很好的预期感知。例如,TimBurton2010年在澳大利亚移动影像中心的个展。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气球展示,蝙蝠侠中的超炫豪车都从视觉上给观者一个直观展示,将他的风格、他的代表成就直接展现在观者面前。进入到展厅后,满场的影视作品背景音乐时刻带领观者回到那些经典的作品中。声音原本就是一种语言,在交互体验设计中,听觉语言是与视觉画面配合的主要元素,在渲染展品气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同观者对声音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效果,有效与展示空间融合的声音可以增强展示空间的趣味与记忆。熟悉的旋律与观者的记忆可以更好地将其带入到一种情绪,提高其接受信息的准确度与舒适性。

1.2意境创造

在营造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空间也需要注意整个展示空间的意境营造。相互渗透和融通的展示效果可以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产生有益的空间形式与有意境的展示。将展示的藏品设定一个情景,设计一个主题,让观者行走在一部小说,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中。在众多的博物馆中,都存在着意境创造的概念与案例。仍然以TimBurton个展为案例,整个个展分为4个主题:其一,如何开始。其二,漫画,平面类作品。其三,影视剧造型设定,服装设定,人物设定展示。其四,最新的电影作品宣传。每一个区域的灯光,声音,展示方式都不相同。第一部分主要以画稿为主要展示方式,以他个人成长时间为主线,记录其成长过程并叙述出来。略微昏黄的灯光,舒缓的音乐,仿佛观者就在那个古旧的年代,去体验一个少年的光怪琉璃的创造,体验家庭对其的重要影响,去感知为何幽默的恐怖成为他的风格。当进入最精彩的第三部分,大量的经典电影,如《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的服装,蝙蝠侠的服装,《僵尸新娘》原型等立体、多形式的展示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如同一个个精彩的画面将观者围绕在其中,近距离的感受,熟悉的情节都为观者塑造了一个个独立又交融的展示空间。

1.3趣味导向

心理学家巴巴拉•弗里德里克森认为,由美感、乐趣所形成的正面情感可以拓宽人们的思想,鼓励人们发现思想或行为方面的新线索。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传递知识,传递文化。其实就是民众学习的一个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快乐的情感可以更有效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舒适、快乐的情感可以使观者形成一个长期的记忆,并成为一个话题。本文提到的TimBurton的个展,在展示案例中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案例,并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其中有一个设计细节是所有观者不能忘怀的体验。在展厅中,设计者设计了一条隧道,色调采用的是TimBurton风格的紫色,隧道直通儿童体验区,在隧道的墙上描绘着TimBurton的所有经典形象并配有大量荧光色,绘画配合着观者的年龄层,有不同的高度,并且在主要角色上有一个独眼放大镜的设计,即观者可以靠近通过单眼看到另外一幅画作。参观展览的观者不论年龄都非常愉快的寻找着全新的体验,仿佛置身回到寻宝游戏中。寻找的趣味使每个观者都心情愉悦,充满了儿时游戏的回忆,在这个最后通往儿童体验区的隧道中,又重新回忆展览第一部分中,TimBurton少年时期那离奇、独特的创意构思。前后遥相呼应,将整个展览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2结语

交互体验设计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应该以优化的视听效果为基本,创造一个必需的意境,渗透设计者的情感,利用趣味吸引观者,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受众的需求,为当代博物馆服务,传播知识以及文化。

作者:周海涵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视觉传达系

第6篇

摘要:优秀的版面设计对博物馆展示空间营造起到巨大帮助,不但可以用直观感受来展示展览的主题思想,而且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怎样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现代设计思维来处理文字、图形、色彩等视觉元素。这都是设计师的职责。

关键词:版面;展示;空间

版面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的组成因素之一,并且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设计要赋予文字、图像等视觉元素富有情感和精神内含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形状、大小、比例、色彩等方面展现独具个性的视觉化形式。观众可以通过版面设计,了解展示的主题和内容,因此版面设计对表达展示的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展品和展示空间进行整体的规划,通过对展示版面的设计,把展品做一个合理的、有序的排列。配上色彩、图案及高科技展示手段,与展品完美结合,共同为烘托主题和人物情感而服务。我认为在平面上,版面的重要作用就是要规划好每块展版的内容与图片的关系,保持所有展示版面的统一性。在空间上,作为设计者靠考虑到设计性,因此各版面的设计要在统一中追求丰富的变化,以丰富的艺术效果来打动观众的心,做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虚实处理适当达到与展示主题、空间展品等协调一致性。

一 概念

展示的版面设计主要包括版面的构成原理,设计手法、文字的基本要素。内容有展示的标题和名称,指示牌、平面或立体分布图以及文字、图片、展品等。对于版面设计,首先要找一个定位,这个定位是由展览主题和内容所决定的,这个定位找准确了,也就找对设计思路,然后以这个思路作为平台,根据设计思路有关的各种设计元素进行提炼和取舍。同时展开充分的创意想象空间进行设计创作。准确合理地对各种元素进行排版是建立平衡和协调的关键所在。展现出来和它周围的空间各种关系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针对不同性质的展览,在版面设计上就要充分的体现出展览的内容和风格特点,在博物馆的大环境展出的展览,也要考虑到博物馆的环境氛围。

二 版面设计的设计构成元素

(1)文字不是个体因素,而是整体构成的部分,展示版面设计不把文字看作是一个单独因素,而是作为面或者是线来加一构成。用大小不同的文字,来控制强弱的变化,强调“面”的表现。文字:版面上出现的文字一般有大标题、副标题、正文文字、图片说明文字和图表中的文字及数字灯。这些文字的各种视觉因素,都是设计因素,如:字体类型、大小、行距、字间距等。字体的视觉效果,可以影响并且强化文字的含义。它也是版式设计中最主要的信息传递元素之一。人们交流的目的是表达概念,版面中各种元素,要借助文字这一书写符号来表达,因此才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说法。在现代中国,汉字是大众信息传播的最主要的媒介,而西方文字主要以英文为主。英文字体书写简单流畅,有相对较好的视觉效果,在版面设计中的运用也极为普遍。中、英两种文字想比较而言,英文字体自由简练;而汉字是类似矩形的方块字,笔画繁简不一,编排起来有些局限性。每一组文字群均有其空间架构,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进行汉字排列时需要理解汉字阅读方式和了解汉字的审美意韵。单独的文字处理比较好办,可以进行变形、夸张、形象化等艺术效果处理,而成段甚至更多的汉子编排,一般只能在字间、行间、段间等加以调整变化,达到点、线、面结合的视觉效果。单纯的文字只能起到传达的作用,作为设计的目的是要赋予文字既传达内容又能启示意念的双重的功能。版面中,汉字从左到右横斜,或自上而下竖写 ,就会产生排列的秩序、行与列的关系。从版面看似简单的汉字与图片的组合,实际上隐含着一系列排列规律。在展示版面中,字体类别少,版面就会显得雅致,稳定。字体种类多,则画面就很丰富,信息传达形态就越多。

(2)图像:图像常常是版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甚至有人形容它是版面的眼睛。“象”泛指世间万物,而“像”则是以“图”的方式来解释对象。“图像”是人们经过选择、组织、整合及处理后,以一定的理念为目的性。传播学的研究表现,读者浏览报纸或版面往往从图片开始,然后才转到标题,最后才落在文字上,由此可见图片对整个版面视觉传达效果有这重大的影响。在版面设计中,首先要明确展示的主题选择一系列能明确反应主题的照片或图片,图片整体色调和内容形式尽可能和谐统一。在版面设计中,图像是辅助传达文字内容的设计要素,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对文字内容作清晰的视觉说明,来丰富和美化版面的作用。再则是对作品内在意义的解读、和挖掘。相比抽象的文字媒介而言,图像具有可视、可读、可感的有点,能够准确、清晰、容易理解等优势。大多数版面上的图片都是经过后期的调理处理才成为版面的内容,借助高科技的摄影、电脑软件等处理手段,打破了以往手绘的方式。照片、三维立体图等表现手法,既丰富了设计师的想象空间,而却也给版面提供了多元的选择可能。版式中恰当的运用图像,丰富了版面的层次,也赋予了信息传达的节奏韵律,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设计中有时也会运用图表。版面使用的图表通常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其形式也很多样化,常用的有柱状图、饼图、线图和综合图,在展示中,设计师时常用图表的形式来进行一些数据分析等,所以图表必须简洁明了,使反映的内容简化精炼,又确保其中的文字易阅读,便于观众了解。不同展示可根据不同内容选择其适合的图标,采用图片与图表时,设计师应使其与真哥哥版面保持一定的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使人观赏起来不舒服,同时也应注意其与文字,标题的距离。此外,每一版面应该有一幅主导视觉形象的图片,突出主题,鲜明美观。

(3)版面装饰:装饰纹饰是人类设计领域不可缺少的审美元素。其中包含着激起人们为之向往的审美情感。在版面设计中,装饰性主要是指用线条、图案、色块等绘制出造型以此来衬托版面,一般来说,版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案为辅,装饰起到引导阅读、美化版面的效果,版面的装饰因素主要有版面的嵌线和色彩等。嵌线能引导观众的视线,使之有选择地浏览到设计者希望观众看得不分,同时也能切割正文。缓冲大段文字阅读形成的乏味感,有时也起版面装饰作用,垂直嵌线一版只在文字栏不明显时才使用,水平嵌线主要帮助读者迅速找到相应信息,不同粗细的嵌线表明了不同部分的重要性。版面的装饰要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宁可无装饰,不要滥用装饰。版面装饰的主要作用是以装饰的手段来丰富版面,充分拟补版面整体形势的不足之处。

第7篇

我们将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看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的话,其实它是通过设计师对生活和文化的理解而创造的,对于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而言,蒙古族文化是符号化设计语言产生的前提。另外,符号化设计语言的应用还存在选择性,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作为设计师应该做到准确选择能够展现蒙古族文化的典型符号化设计语言。随意运用和改动符号,都会影响到蒙古族文化内涵和特点的正确表达。例如,在内蒙古地区有些小型的博物馆,在展示空间设计上不假思索的对蒙古族的传统视觉形象符号重新进行设计表现或不进行准确的选择应用,这就导致了蒙古族文化表现浅薄、精神内涵缺乏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对符号化设计语言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符号化表达

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实质上是通过各种符号化的设计语言综合表达的,它可以反映某种文化、某种含义或某个事物,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亦是如此,它需要运用各类符号化的设计语言来参与蒙古族文化的展示和构建。符号化设计语言表达意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推论性的符号化设计语言系统,如语言符号、数字符号等;二是表象性的符号化设计语言,它对事物的表现是一种意象性地,如灯光、色彩、肌理、点、线、面、体块等所形成的视觉形式。我们所讲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形态不像语言符号那样,具有逻辑性、连续性、一致性,而是与所有的艺术符号一样,在其所能表达的意义范围,用各种设计语言,通过平面的、立体的形态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选择形态化符号,也可以选择装饰性符号,有时还可以发挥创新意识,运用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等手段来创造具有蒙古族文化韵味的展示空间环境气氛。另外作为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民族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采取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态度,将其放在同一语境中来分析,这样才是合理的、准确的。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环境的营造方法

从人的社会文化属性上看,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参观过程总是与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经验相关联。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稳定性,总是按生活的经验来审视、判断相应的空间气氛,这为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心理依据。在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中,设计师常采用一些符号化的设计语言来营造空间的文化氛围,其可以表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还可以是某种文化的情感体验,具有典型性、概括性和象征性的特点。

1.原形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

原形符号化设计语言的运用是较为直接、简单的表达方式,就观众而言原形符号化设计语言可读性强,具有直观性、典型性。蒙古族传统视觉形象符号中有许多这样的形态,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有时直接,有时隐喻地表达着蒙古族的灿烂文化。

2.装饰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

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中装饰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对民族文化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艺术化的反映博物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和个性,并有效的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它是可以在同样形态的空间中表达出完全不一样的空间氛围,它是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3.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

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运用是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博物馆主题文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使观众触景生情从而产生联想,并加深对主题文化的认识和情感认同。在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应重视情景化符号设计语言的应用,人为的在展示空间中营造出内蒙古地区不同地域蒙古族人民生活的景象,让观众行走于景象之中,真实的感受蒙古族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和情趣。

4.情感化视觉符号语言的应用

室内设计中的色彩、材质、肌理、光影等元素都具有情感性,运用的得体、恰当就能准确的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的文化设计上可以运用色彩来体现丰富的心理感受;材料和肌理来反映不同的“表情”;光影的层次、色彩、造型来渲染空间的气氛,从而引起参观者对蒙古族文化的联想或回忆,达到满足观众内心需求,唤起观众内心情感的目的。

5.动态化视觉符号语言的应用

文艺表演、参与式活动及多媒体影像等产品服务设计都属于动态化视觉符号语言,它们的运用可以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促进参观者对主题文化的全面理解,丰富空间环境的视觉形象。

符号学为揭示室内设计中视觉形态符号及其形态创造的规律提供了研究依据,也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提供了设计方法,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运用本文所总结的设计方法来指导内蒙古地区民族性博物馆展示空间文化设计,对于我们设计师和博物馆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属性;临境性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96-02

人都生存于空间内,每个空间都有着其不同的特征。要了解一个空间,就必须认知这一空间的属性。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属性来说,我觉得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一、展示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在某种意义上亦可称为展示性空间,但又完全不等同于展示性空间。两者有一些不同范畴,或者说不同层面的定义。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是指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形式,展示性空间则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中掺杂了更多的理性成分,也可以说展示性空间融合了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全部。之所以要把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溯源至展示性空间,是源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就是展示性空间的一个分支,具有展示性空间的展示属性。一个完整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对于展示这一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任务、目的就是让观众更容易、更方便的去解读场景所要叙述的故事内容与所要表达的空间意境,使展示空间不显呆滞与木讷。

二、识别性

对于人们来说识别性是其心理活动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另一功能特性。空间是识别性自身行为举止的外在延伸,它的作用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环境按照我们日常中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来行事,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亦是如此。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中,我们除了使这一空间布局和道具组合得合理之外,还需要它具备有识别性,无论从内容、方向、位置的安排还是在功能的引导上,都需要很合理的安排,使得所有观众有一个全面的识别系统。通过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识别性的满足,使得展示空间富有跳跃性,从而消除观众的视觉疲软。

三、时间性

有人说,时间艺术中的时间是以某种形式的空间来表示的,而空间艺术中的时间是以运动方式体现的,因为任何运动形式必然包含着时间的延续。这里要提出的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环境中的时间因素要同空间联系起来考虑,它是这个空间的一“维”,确切地说,是多一个条件来观察原本的三度空间。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中我们所说的空间是四维的,是因为在此给通常意义上的三维空间加上了“时间”这一概念。空间是可见实体要素限定下所产生的视觉 “场”,是源于人的主观感觉,而这种感受是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中对展品与场景形态的观赏,必然是一种动态的观赏,而时间就是动态的诠释方式。

四、叙事性

叙事性是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一个必须具备的功能属性。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来说,信息的传播是展示的主要目的,然而能更好的发挥这一功能的方式就是采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来叙事的方法。它的功能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一环境能起到向观众叙述事件与展示事件发生情景的作用,使难于在纸面表达的事件通过空间的处理之后叙述出来。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来说叙事性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要素。如果说没有最初的叙事性,那么,之后所做的一切创作努力,都是空中楼阁,难以立地而起,更谈不上起到展示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叙事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是不存在的。

五、中心性

在一个博物馆展示空间中,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基本上是这个展示空间中的 “中心画面”和象征性形式,是拧合一个空间主线的枢纽,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每一个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直接影响着这个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完整表述,从而就不难看出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在一个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设计师而言,这一部分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往往设计师在构想博物馆展示空间时,就已经对整个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设计有了较周全的考量,包括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布置的位置、制作的大小、选择的形式以及表现的手法等等,故而在实际操作中,使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更为符合整个博物馆展示空间所要讲述的意思,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艺术性、文化性

博物馆的展示艺术对象是文物,是历史性、艺术性、文化性很强的物件,所以空间的敏感性非常重要,内蕴的精神穿透力也很强,而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使空间具有这种魅力,并把这种魅力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它综合了所有艺术门类的空间造型,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融入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影像艺术、生态艺术、以及现代的声、光、电艺术等等,因此,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须遵照艺术原则来考虑。博物馆场景空间设计的艺术原则就是指设计时要考虑所设计的对象或作品的艺术性,使它的组合整体具有恰当的审美特征和较高的艺术品位,从而给受众以美感享受。艺术原则要求设计师创造新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格局,在提高其艺术性上体现自己的创意,同时也要求设计师具有健康向上的艺术和审美意识。

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的艺术性不是简单的装饰或者说某种外援的孤立的形式成分,而是整个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所产生的氛围,是形式与主题内容相统一的构成,这是所有关于创作的艺术性的共性。但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的艺术性具有其特殊性,它要求设计的作品服务于大众,并斌于作品特殊的使命,充分地将展品的文化内涵传达给受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是所有设计创作中艺术性、综合性要求最高的创作形式。

七、辅

不是所有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都是占据展示空间的主导地位的。在视觉上来说,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对于博物馆展示空间更有一种辅及延展性。这种特性主要产生于,博物馆展示空间特定环境中某一展示主题的表现形式需要被重视、被提升,而这一主题展示形式并非用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在这里只能是从属地位,以此来达到这一展示空间的视觉、心理平衡。如果在博物馆展示空间整体设计时破坏了这种平衡,出现超出人们视觉舒适范围的现象,就会使人产生自然的抗拒心理,违反了整个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信息传达意愿。当进行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时,出于人对视觉平衡感寻求的本能,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个体的安排与形式的处理来串联和均衡整个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视觉效果,同时兼顾功能的需求来进行展示布置,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辅及合理性,使展示设计与观众的视觉、心理产生最大限度的平衡感、对应感,从而符合人的视觉和心理需求。

八、临境性

参观者作为主角存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环境中,理想的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环境可以达到让参观者难以分辨真假的效果,使参观者有超越时空、身临其境之感,甚至拥有比现实更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些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的制作更是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增强信息的传导量,通过计算机三维立体成像,强化了人的视觉、听觉等感知。比如参观者通过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置身于虚拟环境中,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参观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就如同现实世界中的一样。当使用者移动头部时,虚拟环境中的图像也实时地发生变化,拿起物体,物体会随着手的移动而运动,而且还可以听到三维仿真声音。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逼真,仿佛置身于故事情节中。

九、写意性

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相对其它不同性质的的室内空间更加注重空间的绘画性,更加注重情感与空间的和谐统一性,更加注重绘画语言与空间关系的一致性,同时也更加注重以空间来表达主观情感和审美趣味,即以情境来写意。情境空间的写意观,使空间摆脱传统时空观念的制约,去追求艺术表现的更大自由。就像我国画论中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书论中所谓“意到笔不到”、“境生象外”。与其说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意境,不如说是诗性的而非逻辑的情境写意,而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正是蕴含着这种写意性的空间。

第9篇

关键词:空间设计;平行空间;传承性;文化性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是博物馆以及其所收藏的文物与参观者之间交流的途径。博物馆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其所收藏、陈列的诸多文物。但是在这些以文物作为主体的博物馆中,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室内空间设计在博物馆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本文以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为例,进行空间整体布局、空间设计与表情设计特点分析,认为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已经超越了以往以陈列文物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空间设计不再只停留在对文物摆放,展柜款式等的研究上,而开始以参观者为中心,同时兼顾文化传承性与艺术性的设计方向发展。

一、首都博物馆建筑文化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

首都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现代简约,体块浑厚方正,平面结构整齐,建筑表面高低凹凸错落有致。建筑上最有特色的是将传统中式出挑的木质房檐转化为现代材质的不锈钢顶棚,用现代技术将中国传统的建筑与文化形式建构在建筑中,既表达出首都博物馆传统文化的特性,又适当搭载在西方现代建筑的形式之上。首都博物馆建筑外墙一根贯穿室内外的青铜斜柱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格局,使得其室内外有了直接的关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与室内布局形式。室内空间设计也保留了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心轴线对称格局,既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律。室内设计还运用了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传统特色的符号,比如来自青铜器表面的几何纹样,展厅门上篆书印章似的把手,展示公告版侧面的篆书印章笔画等。这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平面符号象征了首都博物馆的归属与气质,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除了完成对文物的了解外,还能更加深刻感受到传统事物所带来的文化气息。

二、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规划与布局

(一)序厅设计

序厅是观众进入博物馆后首先接触的空间区域,也是对博物馆思想与博物馆艺术的高度概括。首都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各展览之间的主题乃至艺术品陈列跨度较大,所以博物的序厅设计更像是前厅一般,进门即可观博物馆空间的整体景象,承担了大厅交通枢纽并且协调连接各个空间与展厅的任务。相对于序厅,各个分展厅的空间设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精品佛像展、珍宝馆、民俗馆等,其室内空间设计也采用了大量符号化的元素以彰显主题所带来的情感,展陈设计形式上也相对自由。

(二)空间的整体规划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规划清晰明确,是以楼层的整体分割进行划分的,即一层一个展览空间,观众可以逐层参观浏览。每一层的展厅、厕所、休息区、通道都是相同比例的排布,这样的做法虽然会显得少了些新意,但是方便了观众的参观浏览,也使观众更容易把握博物馆各个分展厅的主题。在展示空间中有大型器物或巨幅挂件时,通道和休息区面积要更大些;精致小型物件的展示空间区域,通道和休息区域面积则要小一点。而且,通道和休息区的空间布置有张有弛,可以缓解人们的疲劳。首都博物馆除了展示功能外也具有现代博物馆的休闲功能,如多媒体展示区、文化产品销售区、餐饮区等。凭借首都博物馆整体有序的室内空间规划,观众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整个博物馆的区域划分以及规划自己在首都博物馆内的行动路线。

(三)相同与差异的平行空间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大体布局可分为两部分,即位于方形空间的展厅与位于圆形空间里的展厅。方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右侧,该展区是对北京文化的一个概括性的展示,由老北京民俗、馆藏艺术品、北京文物、历史文化以及临时展厅所构成。展厅以不同年代的展品、艺术形式等分层展示,其展示设计也根据展览内容而呈现不同的形式。由于部分艺术形式具有相关联的特性并易于分类,通常将其设置在同一个展厅进行展出,如佛像、京剧、瓷器这三个展厅位于首都博物馆方形展厅四楼,这样的布局可以使观众易于比较展品类别之间的个性,也易于统一经营管理。圆形空间展厅位于建筑左侧,即上文所提到的青铜柱状的内部空间,共分为六层,可再详细划分为两个功能分区:四层艺术精品展区和两层多媒体互动区域,内容主要包括:书房珍玩精品、玉器精品、青铜艺术精品、书法绘画艺术精品和多媒体视听室。四层艺术精品展区的设计风格、方法、用料统一,展品的区别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区别。展厅的空间设计也以对称的几何形态为主,各个展厅相互平行,以一条螺旋上升的通道相连接、除了高度的升降外,并没有明确的分割与遮挡,给人以连贯的感觉。首都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布局能够让观众对展示区域有一个明显的划分,同时也对展示路线以及展品类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将同类的展品进行相似的空间设计来展示,并在交通上使其相连形成等价的平行空间;将差异性较大,种类相对独立的主题性强的展品逐层展示。这两种既有相同又有差异的平行空间设计,构成了整个首都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布局特色。

三、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表情设计

(一)材质的原创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材质设计体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钢结构棚顶、玻璃幕墙、灰色花岗岩地面与青砖元素、北京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纹样的搭配,使室内空间既体现出现代文明的符号,又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同时也使空间显得整体而协调。此外,来自老北京的榆木墙面与砖石、青铜等材质,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给人以自然亲切的感觉,并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

(二)肌理的对比设计

首都博物馆在整体的建筑框架内保持布局与色调的统一,并通过对天花板、地面材料肌理的微妙变化,形成了一种大框架相同,而局部变化微妙的对比设计。序厅的地面铺装配合玻璃墙体的肌理起到了很好的空间拓展效果,但是反观各个展厅的空间则明显低矮,地面铺装与墙面机理采用亚光设计,给人以稳重收敛的视觉效果。这样的设计在加强序厅与各展厅材质肌理对比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序厅与展厅的不同功能性。此外,室内空间还充分运用了亚光与反光、横与竖、疏与密、正与斜的对比。

(三)色彩的协调设计

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整体采用灰色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北京古城的灰色调相呼应。墙体的装饰、导视牌、电梯间等都是以灰色或者是重色调为主,这样不仅使整个博物馆的室内空间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环境,又能烘托出展厅的展品。例如,在方形展区顶楼的民俗展中展出的北京四合院大门、门墩、影壁等,就很自然地融入到灰调的大环境中;而某些展厅中的牌楼场景与少量的红色饰物灯笼等色彩起到了点缀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空间的色调。

(四)动静的相融设计

首都博物馆倾斜的圆形空间打破了相对呆板的对称格局,为整体的室内空间添加了活跃的动态。地下小桥流水与竹园的设计在博物馆静雅的氛围之中开辟出具备中国元素的动态景观,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封闭、沉闷的感觉。青砖元素与街道牌楼作为首都博物馆的独特亮点,使观众在体会传统文化的同时,仿佛能感受到京城市井的喧嚣与热闹。正是在这动与静的相融之中,使室内设计在首都博物馆空间之中展现出最大化的作用。

四、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规划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区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无论是精美绝伦的文物还是拥有千百年历史的艺术瑰宝,作为展品出现在博物馆当中首先需要有一个受众面,那便是观众,这是无法逃避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事实。能否合理规划室内展示空间,处理好一条明确的展线交通,以及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做到合适观众参观的灯光以及对观众的互动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是现代社会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第二,文化的传承性。室内空间设计作为展品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在制作上的投入比例应该得到重视。博物馆室内空间经过设计者对博物馆主题的深入了解后所做出的设计,应该满足其主题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性,这样不仅加强了展品的吸引力,同样也加强了与观众的沟通效果。第三,行业的艺术性。作为博物馆的室内空间设计有别于一般的设计实践活动,因为博物馆是具有文化历史积淀的公共场所。博物馆室内展示空间设计的艺术性,也直接影响了观众对于博物馆参观经验的反馈。

五、结语

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作为一段连接观众与文物的桥梁,不仅要注重艺术与功能的美与合理,同样不能忽略博物馆的内核—展品所带来的独特的生命力以及文化气质。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室内空间与文化内涵三者相辅相成、高度统一:建筑由外到内相互延伸映射;材料凸显了北京地区的地域特性;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手段与所展出展品高度统一,加强观者对于游览的画面感,使观者对首都博物馆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记忆。这正是首都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所产生出来的标志化效应。因此,仅仅针对博物馆内容进行室内空间设计,而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特性,是不完整的。博物馆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如果不利用合适的手法进行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势必在效果与表达力度上大打折扣。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必须也只能按照其所适用的文物的特质和文化特性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建造,如此才能有效地建立起这座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

作者:杨茗 李骜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杨丹丹,阎宏斌.博物馆教育新视阈[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3]晋洁芳,王启照,夏林根.展览场馆空间设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10篇

关键词:中国;博物馆;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098-02

一、博物馆建筑室内设计的发展与未来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我国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四种。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更高要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建筑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发展中的博物馆,建筑数量快速增加,造型规模千差万别,展示手段新颖独特,展示领域丰富灵活。现代博物馆建筑不仅仅是展览场所,还充当文化传播中心为人们提供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场所。

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粹。它应该是文化历史、哲学理念、主题创意、空间艺术应用和美工技巧的有机统一。它用自己所特有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与展览主题相统一的氛围,论释历史文化精粹的深刻内涵,让每一位参观者在高雅的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类历史文化的光辉遗产。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本世纪以来,博物馆的增多就是现代人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的一种体现。虽然博物馆的性质不同、类别不同,但总的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能够让人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历史的一个公共场所。因此,如何搞好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工作,是体现博物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博物馆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兴建了许多各式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带动了博物馆室内设计的发展对比前几十年,博物馆室内设计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主题与形式的协调性。面对一个展览的主题,需要选择最优的展示手法来表达。传统设计过程中。在历史类博物馆内,有时铺开展品来依次陈列,有时制作模型来重现场景,有时图文并茂来重读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型博物馆的出现,“讲述”展品的手段多样化了,导致设计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展览初衷。比如明明是展现厚重历史、激发观众内心的主题,却不小心被安排在轻薄的材质、明快的色彩中,不免显得尴尬。

2.流线与空间的趣味性。博物馆室内设计中,参观流线的顺畅清晰和空间序列的合理安排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人们参观时,不愿意迂回和逆行。如果流线发生流线交叉,会造成人流拥挤和碰撞。此外,博物馆的流线和空间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在步移景异、疏密有致的陈设方式。人们游览博物馆就像欣赏园林,享受一步一景带来的新鲜感,感受起承转合营造的趣味性。

3.展示媒介的科技化。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博物馆所采用的展示表现方法也日新月异,除了声、光、电手段的普遍应用外,还出现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的展示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各种声音、照明、视频播放时间和顺序及强弱变化是创造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电脑按照展示设计要求事先设定相应的控制程序,按照展示的要求和参观场地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声音、照明及视频播放,并造成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

4.空间氛围的大众化。展品不是聚光灯下等待人们的朝拜公主,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室内设计更亲和。2005年设计,2009年对外开放的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Herge Museum)是法国建筑师波特赞姆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新作。博物馆致力于收藏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和工作,这座外形近似蝴蝶的建筑在四周树林的映衬下,显得分外清新。入口处的设计,象征着一本翻开的漫画书,一页是漫画书中丁丁遥望天空的图片,另一页则是画家的签名。生动易懂的形式语言让人们感到亲切。室内,巨大的玻璃窗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令整个展区明朗活泼。作者用室内空间中非规则形体的相互穿插,不同色彩的相互掩映来表现埃尔热不同绘画风格,将漫画的精神赋予空间,使观众仿佛步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元素

1.色彩运用。色彩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主题思想,色彩带有一定地感情性,能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心理情绪,对深化主题、突出展品起着重大地催化作用。各类陈列地题材不同,对陈列形式地要求、色彩的选择也就不同,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乐于欣赏、易于接受。纪念性的博物馆辅助陈列颜色多以兴奋的色调为主。民族、民俗性的陈列应当尊重民俗习惯或遵守当地的传统色调。自然性的陈列应接近于自然色彩。科技性的陈列以沉着性的色彩为佳。

2.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的灯光照明。在博物馆室内设计中,灯光设计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区域,因为他反应了两种不同的设计理念。自然光线的运用展现出空间的宏大,人工光线则把参观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单个的展品上来,借助于一系列的先进的科学技术,自然光线和人工光线能够得到很好的平衡。这些先进的技术包括把自然光线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在保护展品的同时营造出令人兴奋的氛围。利用灯光的色温可以控制以人群为基础飞展示气氛。

在博物馆设计中大面积运用自然光,尽量减少直接灯光光源,突出展品的同时兼顾整个空间环境的氛围,让展品和环境容为一体。照明原则服从空间定位,来提亮博物馆空间昏暗的光线,降低展览馆空间过于直白的照明,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展品拥有文物的价值的同时让空间更得到品位,庄严。

3.博物馆展示设计与环境。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来说,对环境的敏感度正在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于设计师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在博物馆设计过程的初级阶段就考虑到使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设计方案把环保策略和展示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们可以看到展览所使用的材料的可持续性本质。这样的永续设计在民间艺术博物的运用上最为明显。

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也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民间艺术取材于当地群众中,是当地文化的延伸,所以不管是环境气氛的营造还是在展陈方式上都要全面考虑,这样可以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是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亲和力。

4.博物馆设计的人性化。“从古至今,人始终是所有事物的尺度。建筑为人服务,为人提供空间、为人塑造环境”。尺度应与其功能使用要求相适应。恰当的尺度感是良好空间感的前提与依据。博物馆空间中过大或过小的尺度都会使空间失衡,使人产生冷漠或压抑的感受。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依据人的生理尺度和人的心理维度,结合形式、比例、色彩、肌理、材料等诸多元素的综合运用,创造出亲切宜人的视觉、触觉、味觉、听觉极佳的文化空间感受。同时室内设计需慎思如何满足观众对于文化空间需求的多元化,如何紧随时代进步,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全过程。以上命题是博物馆室内设计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三)未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1.观众与展品互动增加。人们参观博物馆能学到知识和得到享受,然而长时间观看展览时可能会感到乏味。设计的目的在于营造出能激活展品的氛围和语境,同时帮助参观者与展览产生关联,拉近展览和观众这两者之间的距离,结束观众在展览中的消极被动状态,让观众参与成为设计师关心的话题。

2.新的展示方式不断涌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手段有了巨大的进步,诸如,虚拟图像、三维特技、计算机合成、数字投影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将来的博物馆中,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参与,甚至展品本身已经不再重要,它可以因为参观者的设计而呈现不同的面貌等。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变化是目前无法估量的。

3.布局更灵活,流线更自由。空间早已告别了过去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变得非规则化,传统的横平竖直被奇怪的形状打破,观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览方式进入场所。

三、总 结

近20年来,我国博物馆不断地更新探索,功能从简单到复杂,造型从普通到新奇,陈设从单调到华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间的交流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建筑工艺更先进,博物馆越来越大众化、商业化,为今后的博物馆室内设计提供了好的条件。20年间,博物馆室内设计虽然有所发展,但还不如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变化迅猛,在将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们去探索,还需要更多设计者为美好的展示环境的营造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 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耿舒畅,李涛.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4] 王其钧.室内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 黄建成.展示空间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 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7] 黄凯.室内设计与应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8] 袁恩培,林珍香.解析动画场景中视觉语言的意象表述[J].电影文学,2011(17).

[9] 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10] 于峰.博物馆展示空间艺术设计的程序与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11] 彭文青.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J].艺海,2010(1).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博物馆展陈;特征;方法

中图分类号:C2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文化机构,随着我国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文化影响力不断得到扩大,大众对博物馆展览的多元诉求也日益突出。博物馆展陈工程是将博物馆投资及文本内容、设计理念、设计成果真正转为实际效果的关键性工作,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发挥。这要求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管理积极探索博物馆展陈项目管理的独特性,积极运用相关理念和方法,实现展览项目的增值。

博物馆展陈工程,就是根据博物馆的主题和定位、陈列展览内容、展品展项的设计和展示需求、及观众接受程度,选择适宜的知识表达方式和信息传播设施,通过有效工程施工,最大限度地展示博物馆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文化魅力【1】。博物馆展陈工程包括展览投资决策(立项)、前期筹备、文本策划、初步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布展、监理、竣工验收、展示评估等多个环节【2】。展陈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博物馆建设方、内容策划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设备供应方等多个项目管理的主体,本文在分析展陈工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尝试从博物馆设计与施工的角度对项目管理方法予以探讨。

一、博物馆展陈工程的特征

由于博物馆的特殊性,其展陈装饰工程与普通房屋的装饰工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由于其功能定位、主题立意、受众面等的不同,博物馆展陈工程除具备普通房屋装修的共性外,还有其自己的特征。

1、主题特定性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主题,向观众传播特定的知识。每一个展馆都有其核心的主题思想。如上海鲁迅纪念馆,是以纪念鲁迅,展示鲁迅生平,传播鲁迅作品及思想的人物纪念馆。如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是展示上海人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普及考古知识的遗址类博物馆。又如咸宁市博物馆,是以展示咸宁深厚历史和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由于各个展馆的主题、类别各异,其展陈形式应与其文化内涵、受众、功能相契合。虽有一些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其陈列形式的设计应根据文本内容大纲进行创作、创新。

2、多学科性

现代博物馆的展陈与其他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博物馆陈列展览是一个多学科交织运用的过程。其内容设计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等人文学科。其形式设计涉及教育心理学、传播学、人机工程学、印刷技术、多媒体技术、美学等多个学科。其施工涉及到组织管理学、建设工程学、工艺学、材料学、光学等多个学科。其跨学科的综合性对其项目管理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3、活动的整体性

博物馆展陈工程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有机组合的。展陈中应主要各个环节的融汇贯通,缺失某个环节或因为管理不善而割裂各个环节间的联系,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博物馆展陈中,内容大纲是展陈的基础。内容文本的解读,关系到形式设计能否准确表达展示主题,更关系到展示主题的表现形式的优劣。而好的有创意的设计形式,能否通过施工得以完整实施,也是极为关键的工作。将博物馆展陈的设计形式当成一般房屋装饰工程来施工,必将抹灭设计形式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创意亮点,而难以实现博物馆展陈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目的。

4、参与方的复杂性

博物馆展陈涉及到建设投资方、内容策划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设备供应商等多个项目管理主体。新建博物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征集文物数量的变化、展项调整、展线调整等,导致文物展品、内容大纲、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进而发生多个项目管理方的沟通与协调。 若不能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则很可能使工程管理陷于混乱,导致延误工期,影响展陈效果及项目成本的控制。

5、展示安全性

展品是博物馆陈列的主角。透过展品,观众可以直观看到其艺术形式、工艺特点,通过文物的阐释,还可了解其反应的社会、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信息。因而文物的展示是博物馆展陈工程的重点。文物陈列应统筹文物展示效果与文物安全的关系。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拉近文物展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情感上、艺术上、文化上触动观众的心灵,实现博物馆陈列展览知识性与通俗性的和谐统一。

二、博物馆展陈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

鉴于博物馆展陈工程有其不同于普通房屋装饰工程的特征,为实现建馆目标,有效传播知识,博物馆展陈工程的项目管理可采取以下方法:

1、推动设计施工一体化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就是实行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由一家中标企业承担,以避免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脱节甚至产生矛盾,避免设计效果受到影响,浪费建设资金,贻误建设工期。

博物馆展陈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有极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文化内涵的体现往往需要采用多种陈列手段。展陈设计方根据对展陈主题的深入理解,消化提炼,转化为可视形象而形成特定的展陈形式。其中蕴含的文化含量、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是一种无形的价值。陈展工程的前期设计与后期施工要做到融会贯通,互为一体,确保有形形式和无形价值的落地。不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容易导致施工方无法正确理解设计方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这对于陈列展览来说是灾难性的问题。若施工方不懂设计形式的文化深意,或为追求施工成本的降低,以普通材料或工艺替换设计中要求的新材料、新工艺,必将造成设计理念、文化含量及展示效果的损害。而展陈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则可以避免上述损失,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个体现文化底蕴、传播文化的知识殿堂。

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优势还体现在时间、资金的节约上。在“设计施工一体化”总包的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工程总承包单位统一负责工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等环节,减小了建设工程各环节运行中的资金和工期的损耗,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

2、组建跨学科的项目管理班子

博物馆展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组建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班子,综合多方专业特长,将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管理效果。如博物馆中声、光、电设备的运用能生动诠释展示内容,是一种广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欢迎的展示形式。而多媒体设备也具有成本高、维护复杂的特点。展览应该如何正确遴选、运用现代技术设备,是博物馆展陈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组建跨学科的项目管理班子,综合内容策划、形式设计、设备采购、多媒体技术、施工管理等专业人员的意见,通过展项的合理设置,在确保展示效果、凸显展示主题的基础上,妥善选择安全系数高、质量有保障、工艺成熟的设备,能确保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

3、针对展品创新展柜技术

博物馆中既有大量文物需要安全、有效的展示,创新展柜技术可以在确保展示效果的同时,保证文物的安全。采用正面开启式文物展柜,摒弃传统文物展柜预留展品通道的做法,使单个通柜、壁龛柜的展示开启面积达到50%以上,坡柜的展示开启面积达到100%,大大节省了展馆空间,方便了布展需求。在文物的摆放上,通过制作细部构件,采用拉、靠、垫、压等方式固定文物,确保文物稳固。柜内光源选择上,针对纸质文物、丝质文物等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选择防红、防紫灯具防止文物损害。通过灯光设计,营造有重点照明和环境烘托,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照明系统,实现展示氛围营造、展示效果、展示安全的综合需求。

结束语

在博物馆展陈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中,应充分了解展陈工程的特点,组建多学科的项目管理班子,推动博物馆展陈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结合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吸取项目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以保障博物馆展览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设计 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增长历史和文物知识,而逐步转向以休闲和观光为主。因此,博物馆作为丰富藏品的信息集散地,应重观众对这些信息的感受。时代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当把教育、展示和娱乐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博物馆这个文化和科学的古老殿堂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和改变自身的职能,重新展现出它新的职能,重新定位它在社会服务中的坐标。

博物馆陈列设计属于觉传达设计的范畴,它从立体、平面、环境和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实物、音响、图片、色彩等多种听语言,广泛追求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陈列设计定义为“根据陈列主题要求,在陈列目标的指导下,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总体要求和艺术风格,并运用各种科技和艺术手段组合各种陈列品的工作。”现代陈列设计已发展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自己的基本要求和专业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与“纯美术”的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要设计的是一个集教育、汇集、审美和信息制造、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展示系统。这一设计过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双重思维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双重思维的特征,二者,既矛盾又统一。形象化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最基本特征,如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不能从形象感官上打动受众,那么即使展览对象具有很深的内涵,也无法被受众接受。然而,形象化的特征只是做到了陈列设计的第一步,在绚烂多彩的形象展示的背后是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文化链条。因此,博物馆陈列设计要想深刻的影响受众,在做到充分形象化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展览品内在的逻辑联系。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多维性的特征

博物馆陈列任务十分庞杂,涉及学科知识及其广泛。从不同的角度,对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博物馆进行陈列时,必须考虑其多维性特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抓住其主要任务和基本矛盾。

《三)、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综合艺术的特征

首先,博物馆陈列设计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时间是博物馆展品陈列要考虑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其次,博物馆展品的觉形状是展品的外在特征,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展品以何种觉形象展示出来。第三,博物馆展品陈列设计还具有影像艺术的特征。博物馆的展品是在一定光线中展出的,因此造型艺术必然带有影像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综合特征并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基本要求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展示藏品,是把文字的内容方案变成形象的陈列展示内容的一种展览形式。在整个筹展过程中,陈列设计是系统的、整体的、目标明确和充满创意的。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

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总体要求,是以建筑场地为出发点,以陈列内容和展品为对象,是对陈列内容和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以保证陈列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陈列内容决定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应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展品的艺术形态和特色,使其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一个成功的陈列设计,应该具有独创性,突破传统的陈列思维模式,并且做到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创造出合理的空间环境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内容和理念要求

陈列设计大体分为陈列艺术设计和陈列大纲编写两大部分。陈列大纲是陈列主题的具体体现,是主题条目按时间顺序、逻辑关系、地域方位具体排列穿插使其成一个形象的剧本的过程。陈列大纲编写,主要是对陈列内容的结构处理,是内容编辑阶段的中心工作。陈列艺术设计,涉及范围包括陈列设施、展品放置、展厅环境和参观路线。陈列内容设计主要是考虑陈列主题的提炼、陈列目标的设定、陈列信息的传播,以及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陈列艺术设计也注意到陈列目标和陈列主题的价值判断,力求用色彩、空间、形象来表达展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力图用觉传播手段来表达陈列深层次的情感和态度。

陈列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是衡量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展示历史遗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也正从“以物为本”朝着“以人为本”发生时代性的转变。过去博物馆的工作是以藏品的研究为重点,以藏品为核心,而现代博物馆的一切中心是观众,如何用古老的收藏讲述最现代的故事”是博物馆服务社会、面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注重展览效果、努力创办精品展览的今天,那些题材类同、没有特色、缺乏创意、布置平淡的展览已经无法吸引观众。

参考文献:

【1】朱琳.博物馆陈列的美学特征和教育途径[J].中国博物馆.1989年04期

【2】沈柏春.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与观众的因素[J].中国博物馆.1990年03期

【3】陈开宇.尊重传统 继承创新――浅谈中国地质博物馆陈列特点[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部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