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洋经济行业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类在开发海洋资源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独特魅力日渐凸显出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早在“九五”规划期间,国务院就确立了基于地方特点,着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十一五”发展阶段,海滨地区加大了建设力度,高尔夫、温泉以及滑雪等相关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十二五”期间,又制定和推行了海洋发展战略,大大提高了海洋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海洋旅游业已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海洋旅游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既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融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一、海洋旅游经济概述
1.海洋旅游经济业已成为主产业
所谓海洋旅游经济,实际上是以现有的海洋资源为依托,实施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来讲属于海洋经济的范畴。据估计,目前全球海洋旅游业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占三成的份额,同时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世界前四十位的旅游目的地中个,有三十七处位于沿海地区,旅游收入在全世界旅游产业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从国内海洋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要晚,但是发展势头却比较强劲。巨大的旅游资源空间、源源不断的客源市场以及日益健全的交通系统,为国内海洋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海洋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滨海旅游产业总收入早已超过了2000亿元,而且每年以11%的速度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受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限制、海洋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影响,较之于其他海滨国家,无论发展现状还是发展指标,均处于塌陷状态。
2.发展趋势分析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我国地处太平洋的西岸,大陆海岸线长约1.8×104千米,海岛岸线长约1.4×104千米,有超过6500个岛屿。海域南北延伸方向上的40个纬度可供管理,有效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千米,其中兼具了热带以及亚热带海洋风光,滨海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为我国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国内海洋旅游消费实际需求,呈现出继续扩张之势,而且海洋旅游产业也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基于内需拉动以及投入加大的国家政策驱动,促进了国内旅游经济产业的平稳发展。海洋旅游经济,作为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逐渐成为支柱性产业,为滨海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未来发展过程中,海洋旅游经济将促进就业,维持社会发展秩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
1.正面效应
(1)促进经济收入增加
海洋旅游经济发展,为旅游地的投资者、从业者创收。海洋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活动的举办方,在旅游路线的开发、组织游客观光以及提供交通运输的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收益。目的地在为游客提供海洋产品、餐饮以及住所等,也可以获得了很大的收入。上述经济收益,有一部分会继续留在目的地海洋旅游经济体系之中,并在海洋旅游的相关产业,实现连锁反应,有利于增强目的地的旅游产出。根据WTTC给出的全球旅游收入及总产出增值关系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的旅游乘数效应,已经达到了2.5倍。由此可见,通过大量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可增加地方地政府税收。其中,一部分是国际旅游税收,比如签证费、商品海关税以及执照税和机场税等;另一部分则是自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产业部门。
(2)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
在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其他的行业进步,而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旅游产业及相关行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发展海洋旅游产业的同时,餐饮、娱乐以及交通等行业也会连带性的发展,这是辐射效应的体现。对于海洋旅游目的地的产业而言,通过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服务等,实现创收和促进本地区发展。目的地游客接待会增加旅游供给量,而供给量又对向行业发展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提出新的需求,并成为其他产业产品的消费市场,进而刺激和推动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调查发现,与海洋旅游业相关的其他行业,生产和发展规模的扩大,势必刺激为其提供材料、工具设备以及产品服务的行业提供新的供给,并不断的创新,从而促进行业规模扩大。从这一层面来讲,海洋旅游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带动其他相关行业创新发展,比如商业、电讯以及饮食和服务行业产业。
(3)有利于外汇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平衡化
外汇储备是国家经济发展实力以及国际支付能力权衡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外汇收入获得的途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外贸易、非贸易等方面外汇收入。外汇属于非贸易外汇的组成部分,由游客在目的地的消费支出构成。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旅游比贸易方面的出口创汇率显然更高一些。由于商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乏力,换汇率非常的低,海洋旅游产品及服务无需国际运输,成本降低了,海洋旅游产品、服务销售,不受壁垒影响。海洋旅游业发展,对于创汇以及外贸逆差弥补和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旅游通常涉及到跨国界行为,当游客海洋旅游过程中,会实现旅游创汇,提供旅游、服务不受关税壁垒等方面的影响。基于写作材料限制,2010年厦门市旅游入境人数超过了114万人次,而且外汇收入超过了7亿美元;2011年,青岛市在前10个月就接待入境人数超过83.7万人次,外汇收入超过了5亿美元;2015年1至9月份,旅游入境人数超过9881万人,同比增长约4.41%;其澳台同胞占比80.77%,香港、台湾同胞入境人数均有小幅上升,澳门同胞同比增幅达12.09%。
(4)加速市场回笼,有利于市场稳定供求
在国家投放能力有限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游客的购买兴趣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货币回笼渠道的拓宽,对于加速货币回笼以及货币回笼数量扩大,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海洋旅游有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维持商品供应量关系,对于调节市场供需、物价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负面效应
(1)过分依赖海洋旅游经济,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过分依赖海洋旅游产业,会对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说到底,海洋旅游业与实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际产出并不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消费,但却没有实质产出。海洋旅游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风险抗击能力非常的差,影响因素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多变,实际掌握难度比较大。同时,旅游市场也具有较大的敏感性,经济危机、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变化等,均会影响客源。海洋旅游业比较脆弱,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变化稳定性差。如果国家、地区实施海洋旅游经济,而且无法控制,就会造成旅游需求下降,旅游业、相关产业等,也会因此而一蹶不振。
(2)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物价上涨现象
游客的消费能力通常会高于目的地居民消费水平,在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目的地,必然会造成该地区物价飞涨,甚至出现通货膨胀现象;交通压力增大、公共场所非常的额拥挤,以致于本地居民基本消费增加。随着海洋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需对码头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建设,必然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紧张。以珠海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本市居民基本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肉禽、食品以及瓜果和干鲜等制品,一直处于上涨态势。 其中,因赶上海洋旅游旺季,机票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旅游价格明显出现上扬。
(3)其他方面的负效应
发展海洋旅游经济,如果出现不当,则会造成生态环境负效应,对海洋作物以及渔业资源的开发,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海洋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备的建设、游客的行为等,都会影响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海洋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加大了对于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很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突出的问题,对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已经构成其地区经济的一大不可忽视的产业,甚至是主导产业。同时我国已经有经济学家说过“蓝色经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那么对于坐落在江苏最北部的赣榆县,也早已从大农业往海洋开发方向发展了。
海洋生态经济就是海洋资源的利用应与海洋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保持协调与和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本人调查分析后的研究结果,希望对赣榆海洋经济发展有点作用。
一、赣榆县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1.自然地理条件
赣榆县自然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区位优越,这种区位优势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有利,它地处江苏省东北端,是江苏省的北大门,东濒黄海,西依安徽,北接山东省日照市,隶属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环抱海州湾渔场,拥有海岸线长62.5公里,滩涂面积1.5万公顷,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还有省内最长的沿海沙滩,南北长30公里,平均宽度1.2公里, 海州湾渔场是中国渔场之一。
2.海洋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主要海洋产业建设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海港建设与海洋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盐生产和海水利用等。赣榆县的海洋业正由传统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由粗放养殖向精养和工厂化养殖转移,由海水养殖向海产品深加工、临海工业转移,由海洋第一产业为主的格局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转移。进入新世纪,沿海经济跨上了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的快车道,农、林、牧、副、渔、盐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发挥了综合效益。
二、赣榆县海洋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赣榆县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局限于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含量偏低,而海产品精深加工、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工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海洋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仍然没有多大改观。新兴产业规模较小。
2.海洋工业规模小,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缓慢
工业化程度较低,全县现有的海洋工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含量低,大多是对海产品的二次加工,对海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够,加工增值能力低。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功能较弱
由于赣榆县几个大的渔港都是近几年动工扩建的,有的还在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备,服务功能弱。就目前来看,港口规模仍然偏小,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严重滞后,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4.政府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海洋生态经济方面法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资源开发秩序混乱
涉及海洋开发的部门和行业众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又无独立的强有力管理机关进行综合组织协调,致使各部门和行业争海现象非常普遍,相互之间矛盾重重,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5.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不协调、不统一
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面意识薄弱,污染日趋严重,赣榆县海洋科研的先导作用不突出,开发难以深入,还有就是海洋科技教育力量比较弱。
三、发展赣榆海洋生态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1.发展赣榆海洋生态经济的对策
(1)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2)更新观念,坚持市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3)应该坚持发展速度和效益统一,提高支柱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4)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实现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5)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规划和管理体系,重点开发海洋生物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态资源。
2.发展赣榆海洋生态经济的建议
(1)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融入连云港市临港大产业区。连云港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积极发展以青口港为中心、以柘汪港等为延伸的赣榆县临港产业区,同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和后期开发;充分发挥242省道纵贯赣榆县沿海的有利条件,全力打造百里沿海经济带。加快沿海交通网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借助外力不断增强发展海洋经济的实力。
(2)重点抓好海洋工业,用海洋工业促进海洋经济大发展。对策主要包括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营新模式,即海洋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强调综合开发与综合管理。实施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把海洋资源这种特殊资产,从其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时必须兼顾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海洋灾害多种目的。
四、发展潜力与前景
连云港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沿海经济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当地政府明确提出要昂起海洋经济这个龙头,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强县,带动全县人民走富裕之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海洋由于其连通性、流动性,更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有相当一大批海洋、生态国际组织对海洋生态建设是非常热心和愿意支持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国际社会的积极性,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把海洋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转化为海洋生态经济优势,实现赣榆经济的飞跃。海洋生态经济的开发要多关注国际信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赣榆海洋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早日建设成“海上生态赣榆”。
参考文献:
[1] 张耀光,盖美. 20世纪90年代中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新世纪的展望.经济地理,2000(5).
[2] 王,刘毅.论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科学,2003(5).
[3] 于英卓,戴桂林.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海洋经营新模式――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海洋科学,2002(10).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 服务采购 管理现状 采购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海洋工程材料市场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现状,而简单的传统的购买方式以及不能够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变化,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过去的购买物资管理模式,随后完善购买材料的行为规范,具有采购周期的精度要求,降低采购的经济成本,提高购买高品质的质量标准,整体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购买材料的招标形式优化,是提高项目的效率和管理的有效方法的能力。现在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石油招标和采购的基本途径作进一步的讨论发展。
一、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现状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国外的支持和政府的促进,对海洋石油行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并积极引进外国公司从海洋先进的管理技术并在经验中学习,中国的石油公司形成了采购管理自身特点的项目服务经验。
(一)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方式
“服务购买”即为勘探,开发和生产钻井,完善技术和工程服务建设并进行该项目的研究,设计和监理工作,还要对其进行维修等各类咨询、、生产、工程等服务的。
(二)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招标方式
目前,海上石油项目招标采购的主要服务有:①共开招标,在声明招标的形式,邀请当地的企业特别是供应商,进行竞争性招标。②邀请招标,调用通过投标的供应商或其他组织来指定的招标。③竞争性谈判,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采购价格的供应商的邀请,并洽谈采购事宜。④采购订单,签署长期联合协议收购协议委托直接从同程供应商的采购订单购买。⑤购买查询到供应商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报价,以确定供应商。⑥统一集中采购,重点上的优势可形成商品和服务的采购组织的标准化体积的效果。⑦自行招标,是指具有投标但不是合格的投标单位项目管理的批准后,该组织本身投标的能力。⑧应急采办,在紧急采购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具有根据正常的购买计划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而不是库存等采购解决方案的生产建设有直接的影响。
(三)工程项目服务采购评标办法
①最低的价格评估,是指价格在确定中标评标方法的主要因素。三个要素组成:满足招标文件中的巨大需求,最低报价的价格比,成本价格评估后低。②综合评估,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设定的巨大需求,根据招标规定记载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赢家,还要评价方法候选人的推荐获奖者进行全面审查后,进行报价相比。
(四)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的组织方式
在签订合同,并成立了项目组的项目后的海上石油项目,由采购部门购买本公司的批准后,该应用程序的项目团队负责这个项目,整体采购服务。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项目管理公司,包括采购的采办服务,协调工作与公司的部门项目采购。
(五)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的工作程序
主要的采购服务包括:工作的采购计划方案,方案的开发,研究和确定供应商,合格的承包商以及调查和报价文件,招标服务采购合同,合同供应商或承包商的协调和签约的准备,修改计划,发送的项目工作流服务,来到工地干活的等合同,验收的监督检查和竣工的作用。
(六)工程项目服务采购合同管理
基本上是在签订合同审批流程,贸易洽谈,技术讲解,变更合同索赔和其他程序文件,在服务管理业务服务之前,合同条款,合同使用的印章,合同等内容管理系统的回顾。
二、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中存在问}
(一)缺乏相关理论
对于施工质量要保证管理体系顺利开展,并在传统的成本计划中的安排,并有预算管理,海洋石油工程和采购服务的管理和完善的缺乏理论支持体系的全面评估。海洋工程石油项目采购管理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是意识到需要进行采购和管理服务的利益和采购管理服务相对较少的理论,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理论滞后于产业发展的背后。
(二)管理方式陈旧
采购在现阶段主要服务的海洋石油工程方法是:①购买的是如何通过项目的进度和需求,以及服务采购计划的开发利用企业控制服务购买服务的基本操作方法的计划草案。根据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实施计划的调整采用服务采购方式,不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和特殊需要,低精度的计划的内容项目,并预测对购买的材料和主要设备无担保的区别。②服务的采购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监督和管理服务项目的实施质量。公司购买的背景设定,项目质量控制服务,从测试后只购买项目交付。海洋工程石油项目服务和采购管理落后的手段控制的方法。从项目管理公司的供应商或承包商购买服务仍然采用供应商或承包商的项目管理服务采购计划的传统风格,只是一小笔费用和服务的采购,合同管理和管理的基本文件的表停留在初级阶段。在采购过程中的服务项目,而不是战略分析中的应用,动态跟踪,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等工具和方法。
(三)项目缺乏统筹兼顾
在各种核心项目的管理过程的采购管理服务过于碎片化,缺乏有效的分享信息和资源不能均匀分布。这也影响了购买的谈判策略和项目服务,直接影响到采购,成本的持续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质量。在有限的资源,增强了项目的大部分资源和利用机构内的协同作用,经济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是一个关键的企业管理。审议该项目及其连接,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级别为采购管理的油方向采购草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购招标和评估是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建筑设计行业,金融行业,法律行业,对企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也有很大影响。对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相应的系统的体系需要逐步完善,对海洋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影响也是更明显。
参考文献:
【关键词】SSM;福建;细分行业;竞争力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福建省产业进行研究,吴得文(2005)通过利用SSM分析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福建省沿海城市如厦门、福州、泉州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而其他内陆城市的推动效果相对而言要弱一些;魏文佳(2007)通过利用SSM分析方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福建省第一产业增长微弱,二、三产业增加迅速,并提出了相关调整福建产业结构的对策;温春念(2008)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化方面对福建省产业结构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李变花(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系统的产业结构及其关联关系,提出了海西实施产业转型的战略;陈燕武,楼燕妮(2010)通过利用空间SSM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海西经济区产业结构因素比竞争力因素更能推动经济增长,并针对海西区产业不平衡的现状提出了若干对策;蒋勇,杨巧(2010)通过建立福建省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VAR模型,得出:福建省消费结构演变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较好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加速了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李师源(2011)通过对福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福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关秀华(2011)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福建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发现:以上研究都是从某个或几个方面研究福建的产业结构,只能够说明具体某个产业或行业存在问题或缺陷;而本文着重研究福建省整个产业细分行业的结构变化和优化问题,运用竞争力分析方法对福建三次产业中的细分行业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和评价它们的增长能力、经济贡献程度和竞争力,综合比较出相对好的行业和相对差的行业,并且联系实际各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
二、方法选择
对于竞争力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区位商法、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SSM)。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上述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中,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能够跨期分析某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而不仅仅是当年的绝对量;二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能够把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与该区域所在的更大范围产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三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把一个特定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增长,划分为该产业自身的结构性增量和该区域内该产业的特殊竞争力优势增量,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因此,本文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选择偏离份额分析法(SSM)来对福建细分行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
三、细分行业偏离份额分析
本文以2006年为基期,2010年为末期,即“十一五规划”期间,选取福建三次产业中的15个细分行业进行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如表1。
总的增长优势较强的行业(即总偏离分量PDi>100)的有农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这些行业,相对于其他子产业比较突出,因此以上七个产业是支柱行业,并且我们通过表4的偏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福建工业无论是对全省的经济拉动还是全国的竞争力来说,都有显著的影响,说明工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的主导产业。而其他行业则对于福建的经济贡献较小,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进口。
四、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从前面对福建省九五、十五、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福建省产业结构是从三一二向二三一演变,第二产业在福建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稳定,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要越弱,结合福建目前发展现状及省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出以下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代农业,打造海洋经济重镇,培养特色农业产业
整合省内农业资源优势,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打造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加快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2012年国务院批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福建成为继山东、浙江、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福建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依托省内沿海城市的地理位置,不断发展海洋渔业、种植业。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利用,协调推进海岸带开发,打造海峡蓝色产业带。培养内陆城市特色农业,沿海城市特色海洋农业。
2.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断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提高产业链高附加值,发挥更大的经济效应。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企业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品牌创建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食品、鞋服、工艺美术、塑料、石雕等产业调整和振兴,加快发展绿色照明、包装等产业,鼓励沿海传统轻工产业向山区有序转移,支持优势品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海洋高新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3.优化第三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既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既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又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福建省第三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内部结构还不尽合理。今后还须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实现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双赢。传统的批发、餐饮、运输等行业应继续加强,对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应重点发展,并以此达到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得文.基于SSM的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比较研究[J].热带地理,2005(9):238-242
[2]魏文佳.基于SSM的福建省产业结构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134-137.
[3]温春念.福建省产业结构研究[J].价值工程.2008.8:43-46
[4]李变花.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J].商业研究,2009.9:116-118
[5]陈燕武,楼燕妮.海西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偏离一份额分析空间模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4-51.
[6]蒋勇,杨巧.基于VAR模型的福建省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2):80-85.
[7]李师源.台湾产业转移对福建省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的实证分析[J].综合竞争力,2011(1):
79-84.
[8]关秀华.论福建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34-36.
[9]广东汽车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基于扩展的偏离份额法[M].中山大学,2008:24-29.
2014年10月21日,第十一届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会开幕式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隆重举行。此次展会以“依托国际海事盛会,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为主题,依托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依托大连推进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通过扩大合作、广泛招商、组织海事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引领海事不断发展。
此次展会为期四天,由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共同举办。本次展会吸引了韩国、日本、挪威、德国、丹麦、荷兰等6个国家展团和17个国家(地区)的近百家企业参展,国内外参展企业达400多家,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专业观众预计2万人。展会期间,还举办海洋与船舶科学技术、国际海洋工程、国际航运、北方机务四大主题论坛。
《广东造船》杂志作为特邀媒体之一,全程参与了展会。期间,积极参与各种论坛、拜访客户、为新客户派送新一期的杂志,共同探索船舶行业的出路。
在当前的航运市场运力与船舶市场产能“双过剩”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转变的背景和环境下,求“新”重“变”是行业发展得以逆转的关键。此次海事展的举办,表明了造船行业共克时艰的精神,有着逆势而上的决心。展会期间,船舶业的“老大”们纷纷在各种论坛中现身,为行业指引迷津,给同行解疑答惑,更有业内权威专家及学科领军人物作专题报告。
船舶工业经济运行的整体特点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顾问 王锦连 今年1~9月份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详见本期市场分析)的整体特点主要有五个:①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文件和规划;②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船市低迷、船价下跌,为了应对危机,国内船企开始转型升级,通过加强科技研究,建造了超过100种的节能环保船型,为节能减排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③船舶产品、产业、产能的结构调整正在加快;④船舶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新接造船订单越来越集中于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我国船舶工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提升;⑤船舶配套的本土化程度正逐步提高,不过在高技术船舶方面,本土化配套率还比较低。
《船舶行业规范》名单的公布对船企有什么影响?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 陈颖涛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我国政府对行业管理方式的一种新尝试。一方面,是为了规范对船舶行业的考量标准不仅仅在生产技术层面,另外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安全环保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从而达到一个引导船舶行业健康发展的效果;另一方面,规范条件能够为社会资源向进入公告名单的企业倾斜以及为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依据。没有进入公告名单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就进入了“黑名单”。
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船舶行业面临的新机遇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方书甲 海洋强国的衡量标准主要有海洋外交能力、海洋军事实力、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实力等。目前,船舶行业在发展海洋经济中职能正在转变。以前,我国船舶工业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集中于海洋运输业,但是现在应该在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领域积极拓展业务。海洋强国最大的支撑是海洋经济,船舶工业要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桥梁,而上述领域都应该成为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的方向。因此,我提出“共线分能、邻线开发”建议,这样不仅投资少、回报快,还能解决船舶工业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打造深潜器应用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芑南 我国要想在深海资源开发中占据优势,必须打造深潜器的应用体系。作为海底资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的深海作业型载入深潜器,其基本要素必须在水面、下潜、复杂地形上巡航、海底作业、上浮等各种工况下都能实现,“蛟龙”号的研制就是以此为切入点。
作为我国最先进的载入深潜器,“蛟龙”号最大工作深度超过7000米,具备良好的运动控制性能、先进的作业能力、距离最远的水声通信技术、容量最大能源以及冗余度最高的应急安全保障措施。近两年,“蛟龙”号在中国南海、东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我国合同矿区工进行了4个航段、31次下潜。
要开采海洋资源,首先需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取得勘探合同并开展工作,目前我国已经获得4份合同。2011年国际海底管理局向巴布亚新几内亚颁发了第一份采矿许可证,意味着当前已经进入了深海资源开发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迫切需求深海装备。
我国亟须打造深潜器应用体系,构建以水面支持母船为基地,实现载人深潜器与无人深潜器之间相互支持和协同作业,形成7000米以浅和4500米以浅两个综合体系的业务运行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以3000米以浅的移动式深海空间站为水下基地的深海载人深潜器应用体系,充分发挥水下基地综合体系的组合优势。
未来海事业发展前景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守国 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行业的发展同样如此。目前航运业、造船业同处在周期的低谷,相关企业面临很大的生产经营压力。经过市场的洗礼,必然会有企业被淘汰,也有企业找到出路,并继续发展。市场有低谷必然会迎来复苏,而航运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决定了航运企业应该在市场变化中寻找出路。对于航运业以及航运企业而言都应该反思,过往在市场火爆的时候自己做了什么,而在市场不好的时候要看到今后市场的变化趋势,在技术革命时代,要提升自身的能力,准确预判市场。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顾问 王锦连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以及航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这将使船舶工业的全面复苏还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从2008年开始,船舶工业的低谷已经持续了6年多的时间,大的波动应该不会再有,但是受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影响,船舶工业要走出低谷至少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且关键还要取决于新造市场价格能否回归合理水平。
中国拆船协会会长 谢德华 拆船业的周期与航运业和造船业不太一样,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航运和造船是打击,但对拆船确实是机遇。不过我们也看到,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看,上游企业日子不好过,拆船业的情况也不理想。
2012年开始,我国钢铁业的发展也遇到较大的困难,钢铁机械制造业的用钢量较少,拆船业的经济效益开始下滑,之后由于废钢价格下降,拆船业可以说是在旺季时遇到了亏损严重的问题。废钢积压问题比较严重,虽然此前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拆解老旧船舶的政策,但是总体来说,未来几年拆船业还将处在“洗牌”过程。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方书甲 从宏观经济来看,美国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政策,即通过智能化制造,回复部分制造业,这与德国此前提出的“工业4.0”异曲同工。如此一来,欧美各国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其加工成本减少,效率提升,解决了中低层劳动力问题,这将影响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而制造业的格局变化也会影响到我国的造船业。
但从航运业来看,海运运输业虽然总量没有下降,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调整,要指望航运业在短期内出现大的复苏,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是不匹配的,而航运业没有复苏,造船业也不可能有大起色。
目前,我国造船业经受着双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大量过剩的产能需要长时间消化;而另一方面,上游航运业的需求仍在减少。因此,造船业必须转型,必须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若想等着市场复苏救命,造船业只会越来越穷。我国造船业既要追赶也要创新,不能只扩大再生产,还要做精做强,要在技术创新上舍得下功夫,努力提升经济效益。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调研员 陈颖涛 航运业肯定不会消失,仍旧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因此造船业、拆船业也不会消失。虽然航运业不景气,但是航运企业的现状也要区别对待。比如马士基航运集团今年上半年的航运业务经营情况就非常好,但反观我国的一些航运企业,却步履维艰、负债累累。
包括航运市场、造船市场在内,虚拟经济、炒作投机等因素的参与,使得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目前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都不能完全反应航运市场的情况。因此,我们不能对市场抱有幻想,应对市场的唯一方法就是“变”,对船型、船舶性能的创新、升级才是行业谋求长远的根本点。
这次大连海事展,“老大”们的发言,特别是陈颖涛对于《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说明,就像是给众多企业打了一支“定心针”。市场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存在,无所谓白名单、黑名单之说,目前出台的第一批名单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再行业内通行无阻,工信部也说了,他们会对名单内的企业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对出现重大事故、不在符合规范条件现相关规定的企业,工信部将对其取消资格。
而在2014年10月29日,作为江苏省首批入围“白名单”的仅有的两家船厂之一的江苏联合造船,由于船舶市场不景气,银行大量抽贷压贷,资金周转不过来,导致一年没有给员工发工资。然而这样一家企业却符合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相比之下,那些各方面条件比江苏联合造船好的船企却没有符合行业规范条件,这是船舶业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渔民群体;生存现状;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
[DOI]10.13939/ki.zgsc.2016.51.069
1 绪 论
2015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印发,再次强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水平提高。自2004年起,“农民问题”已连续12年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渔民问题”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分析与政策制定方面却一直是以“农民问题”的附属成分和补充成分存在,缺乏非农化层面的特质分析。
渔民作为一个不同于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居住于海岛渔区、以从事渔业生产为主要职业的劳动者。目前,我国有1400多万渔业从业人口,创造年经济产值近20000亿元。浙江省有渔业从业人口78.69万人,预计至2015年年末将创造渔业总产值2030亿元,然而其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0550元。身份的多重性与隐蔽性使得渔民渐渐成为一个被遗忘在现代化进程边缘线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显示为其为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程度与自身的收入情况存在巨大差异。而衍生的社会问题诸如渔业从业人口锐减,身份认同危机,犯罪率逐年增高等无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渔民生存保障体系已具雏形,但相关政策法规仍停留在物质、宏观层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而这势必影响到渔民对生存现状的满意程度。
本研究选取浙江省渔民较为集中的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四地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选取样本具有强代表性,在取样方法上考虑到对象年龄段、性别、职业等特征,覆盖面广。一是前往不同规模、社会背景的代表行业如捕鱼业、养殖业等。二是将渔民村落作为发放重点,如温州市西门岛、台州市松门镇等。三是选择人口流动性较大的菜市场、村委会等场所。基于上文对渔民生存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四个方面来阐释浙江省渔民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旨樘岣哂婷裆活水平,改善生存现状,构建和谐社会及海岛提供参考。
2 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
2.1 生理领域
浙江省渔民基本以男性为主,占调查人群的73.12%;、渔民年龄主要集中于36~45岁和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每周工作时间集中在41~60小时以及61~70小时两个区域段,占调查人群的71.75%,远远高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总体而言,浙江省渔民的主体群体为中年男性,渔民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较差,深受气候等不定因素影响。
浙江省渔民患病率达94.69%,且多表现为一体多病。其中运动系统疾病为最,消化系统疾病次之。从病因来看,医疗卫生防护意识的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医疗健康保障的缺失是造成渔民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给渔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浙江省渔民医疗保障参与度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升。参加医疗保险虽有助于解决渔民看病问题,然而却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2.2 心理领域
浙江省渔民属弱势群体,对未来的迷茫使得渔民心中不满情绪滋长。调查人群中73.43%的渔民表示至少偶尔有消极情绪,多表现为焦躁、不安、抑郁等负面心理能量。
不认同社会公平以及自身渔民身份的渔民均占调查人群的40%以上,这和渔民付出与收入的不对等以及其身份的模糊性相关。浙江省渔民总体工资水平较低,家庭集体劳作形式限制了个人收入的增长。而生产成本的提高减少了渔民的收益,在休渔期部分渔民面临零收入的窘境。此外,浙江省渔民的消费支出仍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观念有待改善。
浙江省渔民住宿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难题。调查对象中69.17%的浙江省渔民不满意当下的生存状况。浙江省渔民主体仍处于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中,生活预期与生存现状的不符影响着他们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上岸安居工程的实施使得部分的渔民“上岸”,但户籍问题、作业性质等难题迫使渔民返渔返船。
浙江省渔民文化程度低,所受教育程度多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还有很大一部分渔民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专业素质不容乐观。调查对象中55.14%的渔民没有从事其他行业的意向,自身文化与技能的匮乏导致其不能甚至不敢转产转业。渔民养老问题是传统的农村家庭赡养方式,只能将自身期望全部寄托在子女身上,与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障相比有天壤之别。而选择转业的渔民。受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渔民主体更倾向于投身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含量的行业中,亟须专业的职业培训。
2.3 社会关系领域
亲缘和地缘特征明显,渔民交往人群主要集中在亲戚、同业和邻居,分别占调查的61.13%、47.43%和26.37%,交际范围选择更倾向于理解自己的亲人、邻里和同业。家庭是其主观认知中最为重要和可靠的社会关系,渔民自我身份认同感的下降,其他群体的歧视、排斥态度催生其自我保护心理,往往不愿主动融入渔民之外的群体当中。
但渔民们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尽管多为留守儿童,可入学率很高,基本无辍学。海岛上的小学为渔民子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而一些青年渔民也渐渐进入了互联网学习的时代,出现了自主学习的现象和渴求上岸的期盼。“新一代”渔民社会关系网络结构逐渐由“单一重合”转向“多元分化”。随着上岸渔民的人数增加,青年渔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渔民交际网络开始逐步拓展。
2.4 环境领域
浙江省渔民身份认同感下降,消极情绪蔓延。渔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并不理想,此外,受休渔期政策影响,每年5~9月渔民月收入仅800~2000元,渔民的伏休补贴较少。渔民的消费结构并不健康,食物、住房等生存资料消费仍是渔民的主要支出项,而娱乐、衣饰等享受资料消费占比小,渔民消费观念有待改善。渔民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仍低于未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二者分别为调查的36.99%和63.01%,其专业素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而自己主动掏钱去培训过的仅为9.59%,比例非常低。渔业资源衰退、生产成本上升以及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等众多原因使得渔民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而年龄的增长、转业的压力亦使渔民对未来生活愈加担忧。
据调查数据显示,很少有渔民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障,政府对于渔民家庭的支持和帮扶也不多。渔民的社会保障基本上为自筹,但经济困难的家庭有时连基本生活都有问题,根本无力自筹保障,这些原因也导致了渔民的社会归属感弱。制度保障和基层权利的缺失使得渔民成为介于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边缘弱势群体,无法享受一系列的基本政策优惠制度,引发渔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甚至敌对情绪。
3 影响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因素
3.1 海洋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
渔业资源衰退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近年来捕捞船只逐年增加,高强度的捕捞使渔业资源无法承受压力,出现日渐衰退的问题。受调查渔民普遍表示,现在东海海域的海洋生态较以往相比有所降低。一些重要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捕捞产量逐渐下降。据了解,由于不少经济鱼类在幼年时期就被捕获,渔民在无大鱼可捕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少考虑放生幼鱼,从而使捕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在幼时便被捕杀,呈现捕捞过度、供不应求的局势。此外,严重的海域污染是导致渔民捕捞养殖效益下降的另一大因素。浙江省周边海域受到一些工业企业、制造业污水污染严重。严重的污染使渔民收入在不稳定的情况下逐年下降。
3.2 受传统观念束缚,就业意识比较薄弱
大多数渔民的传统观念比较强,他们认为既然生活在渔村,靠海吃海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即使他们现在已经因为资源衰退、作业空间变小等因素从渔业生产中退了出来,但他们都还寄希望于海况和市场的好转,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期望其他渔民退出海域作业,自己重新返回海洋从事渔业生产。大部分“失海”渔民对再就业普遍持观望、消极的态度,缺乏主动性。总希望政府去帮助他们,安置他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失海”渔民认为他们之所以无法继续从事海洋渔业生产,主要责任在于国家,是国家要求他们转产转业的,因此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应该由政府和集体来负责解决。
3.3 水平较低,技能单一,就业转业困难
浙江省渔民文化素质较低,生活空间不算太宽广。另外谋生技能单一,有些家庭世代以渔业为生,缺乏除捕捞养殖以外的手艺,再加上逐年严重的老龄化、Y金短缺等原因,使渔民的转产转业空间狭窄,渔民若放弃渔业,很难在渔业以外的职业上谋出路。大多数渔民除了捕鱼以外别无其他技能,他们无论以渔业参与社会竞争,还是脱离渔业参与社会竞争,其竞争力都很弱。从这一点来讲,这一行业的脆弱性主要源于渔民自身。因此,作为弱势群体的渔民很难通过自身力量抵御这些无法回避的外部风险,只能寻求外界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3.4 政策受惠较少,缺乏相应保障
近几年,虽然渔业中生活、生产、生态问题暴露,已逐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渔民仍未享受到一些惠渔政策。有些渔民一年收入只能保证一家温饱问题,由于渔业作业性质,渔民仍长期居住渔船上,生活环境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生活条件较差。渔民出海作业还面临着突发意外可能丧生大海的危险,所以一旦主要劳动力丢失,渔民家庭的生活将更加贫苦。
3.5 渔业管理制度欠完善,渔民权益缺乏保障
我国渔业法中有关渔业捕捞许可和养殖证制度的规定中,存在较严重的重义务、轻权利问题,有关渔业权益保护的规定很不完善。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我国目前只是从捕捞投入角度进行管理,尚未实行渔业发达国家所采用的产出控制制度。这种只从捕捞投入角度进行的管理缺乏准入制度,对享受渔业权利的人数和具体群体未加以限制,使得渔业内部竞争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传统专业渔民生存空间的缩小,直接损害了渔民应有的权益,使这些渔民弱势群体更加陷入困境。加之,渔业行业风险多,行业本身具有脆弱性,针对渔民专设的社会保障并未普及。
4 研究结论
研究发现,36~55岁的中年男子是浙江省渔民的主体,主要以捕捞业等传统渔业为主,且其作业方式呈多元化趋势。此外,渔民的社会交往、公共服务对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从这些具体因素可见,个体因素对渔民生存状况没有显著性影响,即外部制度因素是渔民改善生存现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合对宁波、温州、台州和舟山四地的渔民及其有关部门的访谈结果,工作强度大、职业病频发、收入不稳定、住房条件恶劣导致渔民对生存现状的不满意程度加剧,而对社会交往、子女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参与等公共服务的诉求得以满足则能提高渔民对生存现状的满意程度。
从自身心理角度来看,由于渔民群体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基层权利的缺失,渔民无法享受农民的同等权利待遇,因而与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得他们对自身渔民身份以及对社会公平的认同感急剧下降。对于已经上岸的渔民群体和渔民的子女,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发生改变。渔业从业人口的下降成为必然趋势。结合本研究所做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年龄、最低月收入、住房条件、求助途径对渔民心理领域的作用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政府应着重关注年轻渔民的物质条件和谋求职业发展的诉求。
第一,生理领域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影响较弱。通过对生理领域影响因素的观察发现,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下的渔民的主观感受以及客观指标上都较好;随着医疗健康问题的解决,渔民的生存现状满意度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第二,环境领域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加强渔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能有效改善渔民生存现状;对收入水平、居住条件以及社会保障情况的分析表明,提高以上因素的水平能增强渔民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第三,社会关系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影响。求助途径以及参与文娱活动对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当地妇联、村委会、居委会以及渔业互保协会等基层组织应创造条件满足渔民对社会关系的诉求。第四,心理领域的影响因素对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满意度影响较强。加强渔民对社会公平和渔民身份的认同,能有效提高渔民对生存现状的满意度。政府应着重解决渔民住房条件、最低收入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渔民对自身身份的认同。
5 解决浙江省渔民生存现状的政策建议
我国渔民由于其工作特征以及户籍性质成为介于农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弱势群体。而我国关于渔民问题的政策制定主要借鉴农民问题的成功经验,缺乏非农化的特质治理。在解决渔民生存现状的问题上,本研究认为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战略规划起着顶层作用,应在明确主体和机制实施的基础上,建立起切实可行的渔业权法律体系,将渔民写入法律程序,改变目前渔业法上权利主体缺失的状况。然而由于制度性因素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的完善,其效应的产生同样需要时间和过程。在现下实际操作中,应着重发挥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群众组织的能动作用,着力构建“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5.1 对渔民生理健康的防护支持
第一,运用科学的测算模型制定综合工时制标准。浙江省渔民的劳动时间远高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而工作时长与劳动强度造成的劳动性损伤已成为渔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由于渔民特殊的工作性质,政府应积极推行综合工时制标准,合理衡量渔民劳动强度,通过价格补贴、休渔补贴等形式降低渔民的劳动强度。第二,建立“预防、检测、治疗”为一体的渔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薄弱的医疗卫生防护意识是造成渔民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因而,政府部门应建立专门的渔民医疗保障制度;基层组织应周期性开展渔民生理健康免费检查,并对已经确诊的患者提供减免治疗。
5.2 优化渔民社会环境服务的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最低收入基金账户,完善最低收入标准配套制度。收入是渔民生存现状的基本保障,浙江省渔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0550元。相关部门可建立渔民最低收入基金账户,用于渔民意外损害的救助或渔业设备更新的补贴等。此外,可进一步完善渔民最低收入标准配套制度,充分保障渔民权益。第二,增加渔民上岸定居的专项支出,多渠道支持渔民上岸安居。渔民上岸安居政策在浙江省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基础设施与后续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此外,上岸定居的渔民生存现状满意度远高于逐水而居的渔民。有关部门应打破对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的户籍限制,按就近原t纳入街道、社区或乡镇管理,并保证渔民享受当地村民或居民同等待遇。第三,加大渔民社会保障工作力度,扩大渔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渔民的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障以及休渔、燃油补贴方面,在养老、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则有所欠缺。政府应建立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兼顾公平有效的财政机制,减少因户籍制度导致的利益附加,采取分层分类的保障办法,循序渐进地将渔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第四,建立渔民技能培训机制,加大渔民培训经费投入。浙江省渔民文化程度差异较大,虽有较大意愿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但因培训费用望而却步。政府部门应采用弹性措施与刚性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设立免费的必要性的基础课程与选择性的提高课程。有关部门应按照渔民的现实情况,分层次、分重点、分级别地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5.3 引导渔民社会关系的多元发展
第一,开拓渔民求助渠道。研究发现,渔民的交际圈子呈现明显的地缘和亲缘特征,主要体现为渔民遇到困难时向亲戚、朋友或邻居求助的频率远高于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反映。而针对相关问题,政府的介入能更为有效地促进问题的合理合法解决。因而,政府应积极主动扩宽相关求助渠道,提高服务水平。第二,搭建渔民娱乐服务平台。研究发现,渔民交际圈子单一且业余生活枯燥,政府部门及相关基层组织应根据渔民需求开展联谊会、读书会、免费电影等文娱活动,为渔民营造自由的交往环境。
5.4 健全对渔民心理健康的疏导制度
第一,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关注渔民负面情绪。为渔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纾解由于生存现状与理想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内心不平衡情绪,使其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同时,渔民所在社区可邀请心理学专家开展相关讲座,普及心理调试的小技巧,并进行宣传板报等形式的宣传。第二,强化有关部门的情感以及物质支持力度。有效的情感支持是渔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物质保障则是给予渔民心理安全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应致力于解决渔民求助无门的问题,消解其身份转型的反推力与反拉力,着力解决渔民由于物质基础匮乏而造成的身份认同危机,重点关注年轻渔民的转业意向;基层组织诸如村委会、居委会、妇联、渔业互保协会等应致力于为渔民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其生存的情感交流与支持。
6 结 论
浙江省经济的运转离不开渔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渔业的支持。渔民是我们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群体,面对浩瀚无垠的海洋和物质丰饶的土地,他们是选择远航还是洗脚上岸?上岸,还是坚守,这是一个问题。渔民群体其实是农民群体当中弱势群体,但它往往被“边缘化”。如今的渔民面临着社会的新旧交接,如何更好地融入急速发展的社会进程,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如何给予渔民更切实的帮助与保障,是我们的立足点。
通过不同的分析法,以及国内外渔民问题对比,在既有结论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渔民生理、环境、社会关系以及心理这四个领域进行探讨,我们发现渔民在物质、社会、心理层面的大多还处于被动隔离状态,其内在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理念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转变。
完善政府机制,提高渔民自身文化素质与心理满足感,构建畅通的“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的联动体系。改善渔民生存现状,让社会建设更加和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45.
[2]牛喜霞,邱靖,谢建社.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4,20(3):104-112.
[3]崔诣晨,印杰.生态心理学视阈下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微[J].背景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24-28.
[4]同春芬,张曦兮,黄艺.海洋渔民何以边缘化――海洋社会学的分析框架[J].社会学评论,2013,1(3):67-75.
[5]Till Markus.Towards Sustainable Fisheries Subsidies:Entering a new Round of Reform Under the Common Fisheries Policy[J].Marine Policy,2010(34):1117-1124.
[6]杨娟,王颖.社会工作介入失海渔民社会保障问题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4-76.
[7]章诚,李素霞.渔业转型的社会学阐释: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3-29.
[8]李欣,张建国.我国渔业劳动力市场建设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4):5-11.
[9]刘舜斌,徐培奇.现代渔业制度改革和渔民权益保护[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1):15-21.
[10]杨子江,姜秉国,韩杨.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七大政策亮点[J].中国农村科技,2013(8):16-18.
[11]叶晓凌.基于浙江沿海部分地区渔业互助保险的调查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10(1):12-17.
[12]闫玉科.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研究――基于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线下的经济学解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100-10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浙江是海洋经济大省,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财政金融手段的引导,合理的财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有效工具渗透到海洋产业发展全过程,从而实现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本文在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行梳理,提出如何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加快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浙江海洋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一)海洋产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三产结构日趋合理。经过长期努力,浙江省在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特别是21世纪以来,海洋经济增速显著。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总值为603亿元,而到2014年,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到5,913亿元,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海洋产业产值占浙江省GDP的14%。2001年浙江海洋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为51%,第一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但是,随着浙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仅为5.38%。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呈现了先快速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2010年第二产业比重已达到48%,到2014年比重为45%。第三产业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12%,而到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到49%,成为目前三产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可见,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三大主体产业发生变化。浙江省海岸线全长2,660.71公里,海洋资源类型丰富,为各类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资源条件。目前,浙江省海洋产业已形成以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主要产业为基础的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而在各种海洋产业中,海洋渔业(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逐渐减少其在浙江海洋产业中的比重,从2001年的56.6%降至2014年的8.5%,逐渐失去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及滨海旅游呈现快速发展,2014年海洋产品制造总产值约为3,062亿元,与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分列前三,其总产值分别约为2,464亿元和2,068亿元,而前三大海洋产业总产值约占全部浙江海洋产业总产值的46.72%。因此,传统三大主体海洋产业即海洋捕捞、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旅游业逐渐被新的三大主体产业即海洋产品制造、海洋设备制造、海水利用业所取代。
(三)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速度呈现差异化。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浙江渔业产量方面,2001~2014年浙江海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在500万吨左右,海洋渔业发展总量上趋于稳定;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弱化,从2001年的第一位降至2014年的第七位。海洋盐业在浙江海洋产业经济中的比重非常低,总量上变化不大。而海洋运输和海洋船舶业在近十年发展迅速,2001~2014年浙江省海洋运输业、海洋船舶业产值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4年海洋船舶业产值是2001年的57倍,分列浙江海洋产业的前二位。传统海洋产业中的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业发展迅速,传统海洋产业内部发展呈现差异化。
(四)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晚、发展迅猛。浙江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生物、海洋工程和海洋矿业这些新兴产业是从200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起步较晚,但是像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这些产业发展迅速,短短13年时间,产业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均达到30%以上。如浙江海水利用业从最初2001年8.30亿元的产值,发展至2014年浙江海水利用业产值约为2,468亿元,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居全国海洋地区首位,发展速度尤为迅猛。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呈现快速的发展态势。从起步之初的产值仅为1.4亿元,到2014年全年产值达到约150亿元,仅次于山东省。
二、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经验借鉴
海洋经济具有资金需求量大,且具有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高等特征,单纯依靠金融市场难以为海洋经济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多数发达国家都运用了强大的财政金融政策工具。
(一)美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美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财政金融政策对本国海洋经济的刺激作用,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如对海洋渔业提供财政补贴,对渔船提供财政贷款,一方面刺激美国捕捞船队的扩张并加速其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增强其在远海、公海以及他国专属经济区对渔业资源的控制,对美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美国在2000年8月通过了《2000年海洋法》,据统计,美国每年投入到海洋开发的预算为500亿美元以上,而对于有利于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项目和技术,政府财政拨款会给予更大的倾斜。美国设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联邦政府收取的海洋使用费,如沿海油气资源开发活动所上缴的费用以及即将出现在联邦水域从事海洋商业活动所交的各项费用,该基金将专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以建立基金的方式,返还性地用于海洋管理的改进工作上,这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理念里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美国政府还积极引导个人对于海洋进行投资,成立了海洋投资基金,该基金由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者共同投资,为海洋事业的投资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持续的资金支持,推动了美国海洋产业技术的极大提升。到2011年6月底,美联储将购买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的财政债券和机构债券,其中10%的资金用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军事发展等方面注入大量资金,保障海洋制造业的实施。
)日本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日本一方面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海洋经济信贷支持,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产业的信贷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组织银团贷款,实现互惠互利,加强银行间的合作,减少融资风险。同时,通过运用浮动利率杠杆,对相关企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促进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国内造船业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实施了“造船计划”,通过政策性银行向提出贷款申请的造船企业发放优惠贷款,成功推动日本跻身全球造船大国。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为推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发经费持续增加,2008年达到5,620亿日元。日本政府还通过不断完善税费制度,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其中,与海洋经济发展中的“3R”事业、海洋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等相关的项目,可以在税收上得到14%~20%的税收优惠。此外,日本政府为了促进海洋循环经济方面的科技创新,对于新增海洋科技研发经费进行了一定的免税。2013年4月,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海洋基本计划(2013-2017年)》,提出进行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和新海洋产业与市场的一体化培育,并将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官民并举推动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培育新的海洋经济领域。根据海洋循环经济发展中重点项目繁多、融资额度大、风险大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日本积极地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海洋循环经济产业的信贷投入。
(三)新加坡发展海洋经济的财政金融支持。新加坡的政策性金融模式更为显著,政府通过三大海事招标机构对全球海洋产业的研发提供大量资金。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从500万~5,000万新元不等,专项支持可达上亿新元,为新加坡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新加坡政府设立海洋集聚基金,用于海事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及相关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还建立了8,000万美元的海事基金、1亿美元的海事技术革新基金和2,000万美元的海事IT发展基金,为海洋研发和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综上可见,发达国家在推进政策性金融的同时,充分尊重金融市场对海洋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海洋商业金融发展相当充分,银行商业贷款、海洋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和证券市场融资目前构成海洋经济强国的主导型金融力量。“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了发达国家海洋金融支撑体系。
三、浙江省海洋经济升级转型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海洋经济发展为浙江经济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结合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浙江海洋经济升级转型应以新兴海洋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推动海洋经济的产业集聚为抓手,形成市场与政府的联动机制。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和金融资源集聚,推动完善海洋产业链。各金融机构应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加强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逐步改变目前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局面,不断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加大对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金融支持,扶持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等加快发展。重点扶持海洋经济发展“三大领域”(海水利用、海洋能源和海洋生物工程),突出向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舟山群岛新区)金融资源集聚,支持试验区建设;强化对“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金融服务,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构建;积极开展船舶融资业务,在做好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三大主流船舶融资的基础上,支持钻井平台、钻井船、深水作业工程船、远洋捕捞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积极扶持船舶零部件行业发展,推动完善浙江船舶行业产业链。
(二)设立海洋信托发展基金,助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要求,也是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前提也是基础。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充裕,民营机制灵活,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的民间资本达数亿万元。因此,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既有资金基础,又是以银行为手段的间接金融的有益补充。
设立浙江海洋信托基金可以借鉴美国海洋信托基金的设计思路,设立全省范围内政府性海洋信托基金,承担海洋管理、科研资助和风险补偿等职能,为海洋经济提供公共产品。具体而言,由省财政厅与海事局联合设立基金管理机构,负责浙江海洋信托基金的运营管理。省财政投入10~30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基金正式运营后,后续资金来源包括针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征税或对海洋过度开发或违规行为的行政性收费,如对海洋油气开发溢油事故的罚款。浙江海洋信托基金主要用于沿海城市海洋管理、海洋科研、海水污染治理、海洋灾难救助、海洋风险补偿以及非经营性的国际合作等。
(三)发展多种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融资效率。由于海洋产业的行业分类、发展阶段、与宏观政策发展导向的相符程度等不同,对资金的数量和实效性要求存在差异,应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投融资支持战略。就产业层次而言,海洋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和基础性、战略性设施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大力扶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成熟产业,只需在政府适度引导下进行市场化融资,高风险、成长空间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非盈利性”投入,但在适当时机可鼓励盈利性的商业运作模式介入。就产业类别而言,应优先发展新兴、环保、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传统、高附加值、民生产业,严格淘汰落后、双高、纯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构建区域金融合作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省政府应该制定整体规划,逐步打破地区割据藩篱。各市县地方政府应加强交流合作,建立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议,逐步完善市场化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加快区域金融资源流动,逐步推动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鼓励浙江“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发展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新型金融服务组织互为补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加强金融资源倾斜配置,争取在全省开展海洋经济领域的金融业务创新试点,在信贷规模、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有区别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切实增强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能力。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多国、多币种的跨境结算,需要有效的国际金融合作提供保障。建议以宁波综合保税区等为依托,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加快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保险市场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完善有利于金融市场对外合作的配套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
[关键词] 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演变GDP关联度
海洋自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竞争海洋、深度开发利用海洋乃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浙江作为经济大省,亦是海洋大省,历经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震荡,浙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不言而喻:在发挥陆地经济最大化潜力的前提之下,借助资源、区位、产业结构调整,顺势而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正当其时。
一、海洋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即人类在海洋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
按照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三次产业划分原则,海洋三次产业可以分为: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的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的海洋第二产业;以及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等的海洋第三产业。
二、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规律分析
1.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海陆兼备的沿海大省,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可谓基础颇佳。2007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达4508亿元,从2003年全国第5位上升至第3位;海洋经济增加值155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从2003年的7.5%提高到8.3%;海洋一产和涉海二、三产业产出比从2003年的18:38:44调整为11:40:4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海洋产业基础雄厚
①海洋主要产业发展稳定
2007年,浙江省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出3169亿元,增加值10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16.2%。据统计,近年来浙江省海洋主要产业的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基本稳定在5.5%-5.6%之间。
②海洋相关产业稳中有升
浙江省2007年海洋相关产业总产出3791亿元,增加值1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和19.4%;海洋相关产业占全省GDP 6.0%,占海洋生产总值47.8%。2005年以来,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4%,占全省GDP比重基本稳定在6.0%。其中,涉海服务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海洋批发与零售业发展相对较快。
③海洋新兴产业渐成亮点
海洋旅游接待游客数和收入已占全省旅游的50%,普陀山成为全国最受欢迎海洋旅游区之一。海洋生物医药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居各省市首位。2007年浙江省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413亿元和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和20.4%。
(2)海洋产业亟待升级
①粗放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浙江的海洋产业整体上呈粗放增长态势,港口物流现代化、组织化水平偏低,物流成本较高;船舶工业“散、小、低”状况突出,研发设计和配套行业发展滞后;海洋旅游精品偏少,高端、高影响力旅游品牌和产品缺乏;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再生能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等等。
②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偏低
浙江省的海洋科技工作虽然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兄弟省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表1)。海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科研经费收入偏低,科技课题数与科技论文数均位于兄弟省市的末端。
表1 2006年浙江海洋科技实力与兄弟省市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年鉴》(2007年)
③海洋渔业形势不容乐观
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小,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空间不断缩小。2008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减少了5万亩。在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下,海洋渔业生产能力低下的弊端日益显现。国际油价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等,也加剧了水产品市场竞争压力。
2.浙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1)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
一般而言,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大致分为起步阶段,海洋三、一产业交替演化阶段,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阶段及海洋产业发展高级化阶段四个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动态演化过程。
(2)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随着浙江省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近年来浙江省海洋产业在总量不断扩大,屡攀新高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逐步向合理化、高级化阶段演变。
①纵向比较
由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浙江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从1998―2000年典型的“一、三、二”模式逐步演变到2001-2002年的“三、一、二”过渡阶段。随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进入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占比从最初的3%提升至2007年的40%。虽然从2005年开始,浙江海洋经济的三产结构即呈现出“三、二、一”模式,属于海洋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并非如此。据笔者判断,浙江海洋产业发展仍旧停留在第三阶段,即海洋第二产业大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浙江的海洋第二产业比重会继续上升,整体结构演变为“二、三、一”模式,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15-2020年期间,浙江的海洋产业会步入高级化发展阶段,总量与结构都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表2 1998-2007年浙江海洋三次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1999年)经整理而得
②横向比较
根据表3数据可以看到,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海洋经济为“三二一”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省市有上海和天津。该类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已经较合理,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第二种类型的海洋经济为“一二三”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有山东和福建。该类型的海洋产业还是以传统的海洋捕捞、养殖等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落后,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是粗放型和资源掠夺型,受外在条件影响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第三种类型的海洋产业发展状况介于前两者之间,各产业所占比重较均衡,浙江即属于这种类型,除此之外还有有广东和江苏。这三个省份各产业比重总体相差不大,总体呈现“三、二、一”的结构。
经横向比较来看,浙江今后应继续深化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策略,逐渐向第一种类型演变,确保本省海洋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表3 2005年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6年)
三、浙江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GDP贡献的关联度研究(实证部分)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来的。目前,该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尤其在社会经济领域,如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效益、区域经济优势分析、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及微观经济的因素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来自1998-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按灰色关联理论把浙江省GDP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全省海洋三产构成系列(i=1,2,3),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首先将总量数据处理为增长率,随后作原始数据变换(无量纲化),求得绝对差序列,继而计算关联系数,最后得
2.结果分析
由上述关联度表可以看出,浙江海洋一、二、三产与浙江GDP增长的关联度大小关系为:,①说明海洋第二产业对全省GDP的贡献关联较大,而一产、二产相对弱一些;②海洋二产与全省GDP增长率的关联度高于三产近3个百分点,说明浙江省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船舶制造业等海洋第二产业是海洋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也是符合浙江省海洋资源禀赋的;③尽管相比较而言,海洋二产与全省GDP增长的关联度最高,但从绝对值来看还远远不够,浙江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渔、港、景、油、涂”的资源组合优势没有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对GDP的贡献度仍然偏低,与海洋资源大省地位并不相符。
四、优化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浙江作为一个海洋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渔、港、景、油、涂”的资源组合优势以及经济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可谓得天独厚。既有利于浙江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第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海洋产业。择优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升级发展港口物流业,引导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第二,促进海洋新兴产业从亮点向增长点转变。大力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集中发展滨海中高端旅游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鼓励发展海洋再生能源产业。
第三,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海洋产业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并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加大政府海洋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关键性研发的扶持力度,是欧美、日韩等海洋科技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浙江也需继续加大财政对海洋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投入,支持沿海市县设立海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健全对海洋科技型企业的担保贷款机制,形成海洋科技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
同时,扶持建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和产业基地。积极发挥科技兴海示范区等产学研联合体的集聚效应,开展重大技术联合攻关与系统集成,加快涉海科研成果孵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 韩立民: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的理论和实证研究[M].山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13-118
[2] 朱勇生: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 33(5):15-18
[3] 黄瑞芬苗国伟曹先珂: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3):54-57
[4] 董楠楠钟昌标:宁波市陆域经济与海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5):119-122
关键词:石油物探 发展趋势 机遇 挑战 对策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一种战略资源,石油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石油装备行业的腾飞。石油装备产业是石油产业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产业,是一种战略性的产业,是石油工业的基础。石油装备行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石油战略以及经济战略,所以石油装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石油装备主要分为类,包括钻井装备、采油装备、海洋装备、石油管材、物探装备、测井装备、动力装备和炼化装备。[1]物探装备技术主要是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查各种的矿藏或者地下目标的结构以及位置的设备的制造与应用技术。物探装备在地球物理科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众多其他学科的理论以及新技术,在对地下探查技术的提升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伴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工程需求的增加,物探装备已经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工程技术。[2]在全球高油价的背景下,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投资热点,物探装备市场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各国还没有从经济危机过后的后遗症中走出来,各国经济震荡,同时给物探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在世界经济震荡的大背景下,我国物探行业如何在世界物探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能不断提高市场地位,这是我国政府以及物探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探行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及挑战,最后提出了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对策。[3]
1 物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间,世界物探行业发展迅速,但也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物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也给物探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得该行业的增速出现了这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近几年的经济复苏也使物探行业增速有了很大的提高。石油装备市场与世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01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世界石油装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原材料、装备以及服务的价格不断攀升,带动世界石油装备市场和服务市场也有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其中,2007年世界石油装备市场的增速最为迅猛,整个市场价值达到了3279亿美元,增幅高达84.7%,虽然石油装备市场在2008年增幅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了2.3%的增长幅度,市场总价值达到3390亿美元。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石油装备和服务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市场规模跌幅较大,2009年比2008年下跌35%,市场总值降至2201亿美元。[4]2004-2008年,受油气投资增长带动,物探市场规模达到156亿美元,物探行业中装备制造占比11%,2008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7.17亿美元。地震勘探市场主要集中北美、亚洲和亚太地区,地震勘探市场价值价格持续增长,装备销售价格增幅约7%。受金融危机影响,由于物探投资产生收益的速度较慢,国际石油公司大幅缩减物探投资,2009年物探市场缩减约12%,至138亿美元,物探装备需求降低,物探装备市场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调整期。2010年后物探装备市场开始出现缓慢增长。
物探装备与服务市场包含三部分:地震资料获取、装备销售、数据处理。地震数据获取占市场总值的46%,数据处理占40%,而装备销售仅占14%。2008年物探装备销售额为21亿美元,2009年为18亿美元。
石油物探行业占有资金较大,技术要求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石油工业的周期性变动,石油物探行业正逐渐由分散向集中进行发展,从众多公司自有竞争走向了少数寡头垄断的市场情形,由原来的80多家企业减少为十几家,80%的市场份额由前5家物探公司占有,他们分别是WesternGeco、CGG、PGS、VTS、BGP。[5]同时,石油物探行业的竞争区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逐渐由陆地物探装备向海洋物探装备发展,热点地区也逐步转向中东和非洲。另外,各国物探公司的竞争战略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成本领先战略向注重技术创新转变。1998年,石油价格暴跌,石油工业萎靡不振,处于低谷时期,市场需求不足,物探行业出现供给过剩现象,企业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各大物探公司均采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占领市场。但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和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大,石油公司一方面要求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求提供新技术和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其需求。各大物探公司为了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对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越来越重视。
2 我国物探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①全球经济还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2009年,全球的物探市场都遭遇了业务下降的情况,全球市场萎缩了22%,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的物探公司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并相继有国际知名公司破产或被收购。中国石油物探公司在那一年同样因为油价的下跌,物探服务的价值不断下降以及公司缩减开支等影响,在经营上遇到巨大的困难。[6]②北美物探公司对我国物探公司的非洲和中东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在最近的几年中,因为北美经济的萎缩,一些北美的中小物探公司开始往外扩展市场范围,并将主要的市场面向了非洲以及中东地区。而中国的物探公司主要的市场同样在这一区域,这就和中国的物探公司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③勘探难度加大,对物探技术提出挑战。随着勘探范围的越来越大,油气藏地质条件也是越来越复杂,对勘探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探作业的环境越来越恶劣,这些都是勘探难度增加的因素,对未来的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2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①全球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将恢复增长。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分析指出,全球性的衰退已经结束,经济增长已经逐渐的稳定下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回暖,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石油价格在未来肯定还会是走高的趋势。②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投资预算增长。巴克莱投资银行(Barclays)对全球387家石油公司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世界油气勘探开发(E&P)投资预计将回升至439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1.3%。③物探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石油勘探行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技术进步的支持。一直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石头勘探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善了地震成像质量;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以及处理技术的应用,在油气公司发现新构造等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3 我国物探行业发展对策
3.1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物理勘探公司持续的技术优势,是公司在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物探公司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价值。我国物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物探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了加快我国物探行业的发展步伐,必须首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实力,集中发展物探核心业务,把企业做“专”做强。
3.2 加强成本管理,应对低价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物探行业属于资本、人员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物探公司而言,在行业高峰期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关系到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在行业低谷期能否做好成本管理则关系到公司能否生存。当前物探行业处于低谷期,从整个公司层面看,加强成本管理一要理顺流程,加大合力,发挥规模效应,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二应加大资源、管理和技术的共享,把特定项目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延伸到其他项目,形成整个公司的竞争优势;三应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项目运作效率。从项目层面看,加强成本管理一方面要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低成本意识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提高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
3.3 稳定陆上市场,逐步向海上发展。我国石油物探企业在陆上地震资料采集方面可谓首屈一指,2004年BGP陆上地震资料采集份额为全球第一,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物探公司;但目前BGP尚未涉足海上物探市场。相比之下,世界各大物探公司已经将战略的重点转向了海上。2004年CGG拥有海上地震船5艘,海上收入达到2.85亿美元,是陆上收入的两倍多;PGS拥有10艘地震船,海上收入达到5.7亿美元,超过总收入的50%;Veritas-DGC拥有6艘地震船,海上收入达到3.4亿美元,约占总收入的61%。我国石油物探企业在稳定陆上市场以获得足够现金流的同时,应加大对海上市场的开拓力度。
3.4 积极开展与石油公司的联盟。在过去的30年中,石油公司不断剥离其非核心业务,对油田服务业务实行外包。随着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石油公司越来越依靠全球的服务供应商,需要它们的经验和技术来提高现有油田和新油田的开发效率。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逐渐由单纯的甲乙方关系发展为密切的合作伙伴,服务公司由单一的提供项目服务发展到综合服务、总包服务以及与石油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并为其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同时,石油公司基于降低项目风险的内在要求,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和强大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服务公司更加青睐。在这种趋势下,中国的物探公司必须在大力发展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与石油公司的联盟,逐步培养对勘探、开发项目综合承包的能力,成为大石油公司的合作伙伴,从而不断巩固和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苗玉坤,赵学峰.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及市场前景[J].石油矿场机械,2011,40(9):29-32.
[2]王颖,韩光,张英香.深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舰船科学技术,2010,32(10):108-113,124.
[3]冯连勇,牛燕.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国际竞争力模型解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4(6).
[4]侯海青.以战略联盟提升油田服务企业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4(8).
[5]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外油气技术研发动态,2010(9).
《Majors》
A.理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力学类、电子信息类、心理学类等。
B.工学类:矿业类、地质类、机械类、仪器类、材料类、能源动力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土木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纺织类、轻工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兵器类、核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建筑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等。
C.农林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林学、园林、森林保护、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
D.医学类: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学类。
E.管理学类: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图书馆学、档案学等。
F.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税务、保险学、贸易经济、金融工程、国民经济管理、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
G.法学类:法学、理论类、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外交学、治安学、侦察学、边防管理学。
H. 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I.军事类测量工程、车辆运用工程、船艇指挥、弹药工程、导弹工程、导航工程、地雷爆破与破障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很多同学容易把理工科混为一谈,不清楚二者的关系和区别。理科是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国家的科学水平;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各类工学人才直接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理科和工科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科的特点,理科专业的数量和培养学生的数量要比工科的少,但更要求精益求精。理科专业的同学可以在研究生阶段转入工科学习,由于有坚实的理科做基础,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更得心应手。在现代科技领域,理和工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应注意兼顾理科专业的基础、工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此外,要注意管理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部分专业在招生时更侧重文科生。
理科生的就业现状
(Status of employment)
理科生的就业现状相对文科生来说要好很多,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导致高校毕业生也在持续增加,那么相应的理工科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使得很多理工科专业岗位的需求正在向“日趋饱和”的方向发展,因此,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再加上近年来海归人数的不断增多,更加剧了就业压力。
面对这样的状况,理科生们要想在本科毕业时轻松顺利地就业,就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理科生的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对于理科生来说,专业是其核心竞争力,甚至比学校的名气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1.专业技术性更强
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培养的内容技术性强,行业的社会分工非常明确,对于大多数理科学生来说,将来主要也是从事技术工作。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论是行业内的龙头国企还是民营企业,招人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的技术能力。综上所述,理工科学生的技术能力是个人发展的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2.院校行业性更强
任何一个理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行业背景,不论是综合型理工科院校(重庆大学,电力、建筑、制造工业)还是典型的理工科院校(西北工业大学,航天、航空、航海).二本层次中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文行业)、昆明理工大学(资源行业),这些院校都有非常明确的行业背景。因此,这些院校的相关工科专业不但具有非常好的行业需求,同时也具备极强的专业培养能力。必须指出的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将来转型的机会更多,不论是考研换专业,还是从技术型工作到管理型工作的转型。由于理工科专业的学习难度本身就很大,所以理工科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以至于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理工科学生更容易适应变化的环境。
3.专业更利于就业
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人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场“能源革命”。它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广东省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倡导“海洋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这不仅为广东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实现广东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1低碳经济的内涵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1]。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2]。
1.2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意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低碳经济是在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中,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一种海洋经济发展模式。海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平衡式经济,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友好型的、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对广东省来说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1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在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的一个基本省情条件下,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从需求的角度提出的,在发展中注重系统整体的互利互动和协调一致,使人与自然、经济、社会有序循环,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1.2.2是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是把广东省建设成海洋经济强省。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广东省海洋经济有效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通过充分重视恢复和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自然生态基础,推动海洋经济强建设的顺利进行。海洋经济强省本身应该是海洋生态强省、海洋绿色强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中尽可能采取“绿色”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形成海洋经济之间、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利交换和良性循环。
1.2.3是广东海洋经济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内容:一是陆上经济活动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施加难以消解的压力;二是海洋经济系统的产出能较好满足人们对海洋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三是海洋经济的发展能明显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目前主要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表现为陆上经济活动对近岸、近海的强大的污染威胁。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陆源污染负荷强度非常大,实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解决陆源污染问题,才可能为海洋经济建设提供相对宽松的海洋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实现广东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广东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成效
2.1.1广东省海洋经济总量长期位居首位
广东省海洋经济自1995年以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7%,比2009年增长17.6%,比2005年增长2.7倍,年均增速达22%,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主导海洋产业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1.2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建设初见成效
广东省沿海地区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粤东、粤中(珠江口)、粤西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珠江口地区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东西两翼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在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中,汕头突出发展重化工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出口连续4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潮州建成全省最大的烤鳗加工、贝类集散地。汕尾是全省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全市养鲍场已达40多家,年产量超1000t;惠州着力建设临海石化工业区;湛江、茂名大力发展海洋石化业、港口物流业;珠海、阳江、惠州、茂名等地区着力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等等。
2.1.3海洋科技和教育成效显著
广东省积极部署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面启动实施了《广东省科技兴海1999—2010年规划》,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等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重大科技兴海招标项目取得丰硕成果,1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建成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在海洋教育方面,广东省拥有全国第二所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除此之外还有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省水产学校等海洋教育机构,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海洋与水产技术和管理人才。
2.1.4海洋环保取得进展
完成了第二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编写《广东省海洋污染调查报告》。针对全省发生赤潮,成立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和赤潮研究中心[3]。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规范人工鱼礁建设的政府规章,决定省、市、县财政投入8亿元,用于人工渔礁建设。广东省编制实施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加强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了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东山—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等10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区面积达69万hm2,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的保护区网络。#p#分页标题#e#
2.1.5海洋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监测治理效果显著
全省各地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排污口、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监测实现常规化,连续7年省级、沿海市级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建立了重大海洋与渔业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机制,重新修订了广东省重大海洋环境突发灾害应急预案,妥善处理了澄饶联围水污染、茂名水东湾死鱼事件、深汕高速公路甲苯泄露事件等近10宗海洋渔业污染事故,有效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环保执法力度加强。严格要求直排入海重点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全省海岸工程环评执行率达100%。
2.2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2.2.1海洋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状况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由于资源过度利用以及粗放式经营对海洋资源造成的影响没有根本缓解,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能力严重衰退。目前,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渔业资源密度已下降到很低水平,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9,而北部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密度已不足原始资源密度的1/8。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除局部区域有所改善外,总体表现为海域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表明,广东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05年的9860km2增至2010年的22042km2。另外,广东省沿海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源强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污水处理率目前仅为39%。
2.2.2绿色海洋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海洋科技发展的状况,其开发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受到绿色科技的制约,同时,其开发利用中伴随的负面的影响也需要先进的绿色科学技术来解决。广东省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却不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1个海洋兄弟省份中,海洋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只处于第4的位置,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为310人,不及山东727人的1/2。广东新兴海洋产业产值只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1/4。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明显开发不足。最直接的原因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海洋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粗放利用阶段,以资源为优势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还没有形成,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主要的海洋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2.3海洋综合管理滞后
目前,广东省海洋和海洋资源法律制度现状己难以适应海洋开发、管理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需要,尤其是海洋和海洋资源综合性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加剧了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的无序和无度。沿海各市海洋综合管理的机构尚未健全,体制尚未理顺。海上执法部门,如海监、渔政、环保、港监、公安、边防、海关等力量大多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无法对海洋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和监察。
2.2.4绿色发展意识不足目前绿色海洋意识
虽然有所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其普及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不强。一是缺乏“绿色”生产意识。涉海经营企业把海洋当作无偿的排污场所,无偿的使用海洋资源,不愿意治理污染;二是绿色消费意识不够,据调查,约有2/3的消费者对消费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并不在意;三是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认为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
2.2.5海洋法制不健全
至今尚没有一部海洋的综合法律。在海洋权益管理方面,缺乏海上人工构造物管理方面的立法;在资源开发管理方面,行业管理法规较多,但缺乏海洋资源开发、综合协调管理方面的立法,尚没有颁布海洋资源开发管理基本法、海岸带管理法等。虽然“谁污染谁治理”早已形成法律,但实施效果并不好。排污收费面不全,收费的主要是超标排放的大中型企业和一部分事业单位,但环境污染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不超标排放的企业和规模小、布局分散的乡镇企业;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污染治理设施成本的50%左右,导致企业宁愿缴纳排污费,不愿进行污染治理。资源法律的不完善弱化了对人们破坏资源的强制性约束,忽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阻碍了人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3构建基于低碳经济的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海洋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范围极为广泛。由于海洋水体具有流动性、可依托性、阻碍性、媒介性,海洋这个特殊的经济空间使得海洋经济具有整体性、公共性、跨地域性的特征。从管理体制看,有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以及一部分协作活动机构;因此,海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及多部门交叉性的特征。绿色海洋经济是在低碳这一理念指导下发展海洋经济的有效经济模式。根据上述海洋经济的特征,我们认为,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指一个多层次、多侧面体现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立体框架,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既可以实现低碳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又可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海洋经济在发展中兼顾“社会安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由于广东自然资源不足,环境承载有限,必须将有限资源作有“效率”的使用,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确保海洋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创造经济、环保与社会“三赢”愿景。
4基于低碳经济推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4.1政府加大对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发展海洋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很有必要,要根据海洋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从整体效益出发,进行与产业优化相适应的环境建设。要通过媒体宣传、信息、市场预测等,使社会明确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行政、法律、财政等手段引导企业将资金投放到低碳产业。鼓励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吸引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资。强化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监督,提高投资效率。此外,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要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配合。在海洋产业优化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和增量调整,进一步优化第一、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提高其档次。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电子、海洋旅游等新兴或低碳的产业。
4.2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p#分页标题#e#
应该围绕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生物制品及加工、海洋工业与能源、海洋环境与发展等领域展开海洋技术创新基地的建设活动,加强高新技术的攻关力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以解决当前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精品养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结合,构筑产业科技开发的平台,实现科技开发和产业需求接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同时,要鼓励应用型科研机构和涉海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通过与海洋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共同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工作,可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渐形成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区域的海洋产业开发格局。
4.3强化发展海洋经济的低碳意识
广东省海洋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就必须强化人们的低碳意识。低碳意识是伴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与环境的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逐渐衍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提升环保危机感和责任感,为改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海洋和谐,提供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治保障,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实施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的环保责任。再次,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体和信息网络技术等途径,大力宣传低碳观念,倡导低碳生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环境道德实践活动,逐步强化公众的低碳意识。
4.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监督管理”的原则。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做好海洋环境监测,通过大力组建海洋环境监测网,逐渐形成行政监管、专业机构监测、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以利于准确地掌握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变化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还要发挥海洋行政执法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各种用海活动。对重点海域进行环境污染容量评价和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调查,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控制制度,对重点排污口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严格限制排放数量。对围海、填海项目必须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论证和严格管理,以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4.5转变海洋开发模式
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是“海洋资源?海洋产品•海洋污染物排放”型经济,最终会导致海洋资源的短缺和海洋环境污染。而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二是采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实行绿色GDP考核。省委、省政府要大力推行绿色GDP指标和产出率等效益指标。逐步在沿海各地建立海洋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以利于正确测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督促人们经济行动的改进。三是转变发展观念。摒弃“高投入、高消费、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4.6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发展海洋低碳经济走绿色海洋发展道路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通过综合管理实现。由于对现有管理体制的路径依赖,需要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一是成立海洋机构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省的海洋研究、开发、保护的重大战略方针,进行全局性连续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这是海洋经济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层次,也是综合统一管理能否展开的关键环节。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明确划分省级和市级管辖海域的范围。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实现地方政府的效用,减少沿海地区的用海矛盾和纠纷。二是弱化行业管理,减少涉海管理部门,将海洋资源、环境行政管理权限以海洋委员会为主导纳入到海洋综合管理体系之中,鼓励公众参与。
关键词:现代钻井技术;智能化;石油钻井现状;发展趋势
石油资源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基本资源,进一步的探索以及发展石油行业的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石油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对现代钻井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对世界上的顶尖钻井科技进行分析和引进消化,让顶尖钻井技术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的石油行业生产现状。全面的推动我国钻井技术的进一步改革创新,我们的石油行业要对钻井技术的科研提供大力的支持和扶持。目前我国的钻井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和成绩,但是在钻井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钻井技术的应用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需要钻井顶尖技术进一步应用到我国石油生产过程中来。钻井技术对于先进技术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的增加,这样就要求我国的相关技术人员针对钻井顶尖技术进一步的研发以及尝试。针对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的钻井技术应该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期,这样就要求我国石油行业有更好的投入和支持,相关的技术人员要敢于在钻井技术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的石油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提升,提升我国石油行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助力我国的社会发展。
1 简要叙述我国石油行业钻井技术的现有科技状态
1.1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能够有效地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和解析
在我国石油生产过程中,钻井作业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旋转的方式来对钻井的位置进行确定。但是在钻头作业的过程中很可能在某一个深度下触及到特殊土质或者坚硬的石头等物质,这样就会给钻井技术应用带来很大的困扰和麻烦。一旦钻头由于坚硬物质导致钻头工作方向发生偏移问题,就会严重地磨损钻头,给钻井工作带来不便,大大地降低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随着检验感应科技以及小型电子器械科技的成熟,将这两种技术结合就制造了专供钻井使用的感应元件以及能够进行监控的数据手法及解析装置。通过感应装置以及动态形式对地层状况进行感应能够事先设计好钻入的位置以及路径,防范钻头遭遇岩石或其他硬物而受到损耗。
1.2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能够实现位移钻井以及水平钻井
通过位移形式进行钻井的科技需要开辟大量的斜井,并且井道比较长,开展作业时需要借助具有变径功能的稳定器装置环节钻柱所受到的摩擦,同时通过偏心器装置对井道之中的存在的钻屑进行排除。
1.3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能够实现压力欠平衡钻井
相对常规钻井操作形式,压力钻井科技的优越性更为明显,例如这种钻井操作形式能防范井道之中存在的油液往周围的地层之中渗入,并降低钻探操作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同时这种形式的钻井操作能迅速对钻层中的具体压力进行感知和监测,并自动对新的油气层进行探知。最关键的是,在这种作业中,能够让开井和采收石油的操作同步完成。
2 简要叙述我国石油行业的钻井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1 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应该针对检测控制引入3G控制技术
在我国石油生产过程中,引进3G控制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的提升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有效的控制钻井技术的稳定性以及持续性。3G控制技术主要就是通过3G技术将多媒体的相关信号同语音信号相连接配合,通过信号之间的快速传递来实现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信号传输和控制。目前我国的3G科学技术相当的成熟和完善,能够在没有有线信号的前提下实现信息的点对点传输和服务。因此我国的现代钻井技术应该进一步的引进3G控制技术,让3G控制技术进一步的应用到石油钻井过程中,这样便于无线状态下的生产信息传输交流。目前由于我国油田条件的限制,很多的油田并没有显影的无线设备和技术来连接信号,这样就会导致石油生产过程中钻井技术在应用中没有很好的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对生产信号不能进行信息的监控,这样就不便于石油企业对钻井技术的应用进行检测。同时我国石油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工作区域较为分散,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及时的监督控制,很容易导致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失控,不利于我国石油行业的生产和发展。信号基站的架设困难也是我国石油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即使有的石油企业建立了信号基站,由于没有及时妥善的维修护理还是会出现一定的控制问题。因此3G控制技术在石油钻井技术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和及时。石油钻井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借助3G控制技术来对钻井作业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的方式来监督钻井作业的作业情况,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的监控成本投入。尤其是目前我大力发展的海洋石油开采。在海洋石油钻井开采的过程中我们借助于3G控制技术对钻井作业全程拍摄视频,将拍摄的视频直接上传到监督控制中心,这样能够便于相关技术人员对油田钻井的作业进行监督和指导。
2.2 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应该针对深海石油领域进行进一步 的钻井科技研发
在我国广阔的领土中,有大量的海洋资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发展石油开采工作。目前已经探测到的海洋石油储量非常惊人。因此我国的石油企业已经针对海洋石油钻井进行了研发和应用。目前我国钻井作业相对集中的作业海域是我国的渤海海域,因此渤海海域非常有可能成为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施工的试点同时也是我国海洋石油的主要产出地。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国海洋钻井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配套的检测技术必要跟上,例如海洋钻井检测技术;海洋钻井双梯度技术;海洋钻井防喷技术等等,这些相关的钻井配套技术必要跟上,这样才能够确保我国的海洋钻井技术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
2.3 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应该由现有的非智能钻井转变为智能钻井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处在非智能的状态,这样就制约了我国钻井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的钻井技术必要向着智能钻井发展和迈进。我国钻井技术的主要变革标准就是智能钻井技术的发展程度。智能钻井技术主要应用的方面就是人为操作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这样既节省了钻井作业中的人力,同时也降低了钻井作业的成本,保障了钻井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效率。智能钻井技术能够对钻井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故障进行检查和调整,保障钻井作业的连续性以及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期聪,邓虎,周长虹,等.连续循环阀气体钻井技术及其现场试验[J].天然气工业,2013,04(08):629-632.
[2]张风平,唐良耀,张宏.中原石油钻井体制创新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9(02):38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