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目前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现有的制度过于陈旧,与目前的管理现状不相适应,加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保障制度的执行,导致资产管理不规范,如单位不能按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资产盘点,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难以了解实际存量,对过期资产不能及时进行处置,虚增了企业的账面资产。有的资产不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就报废,并进行相应的处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极易出现现舞弊现象。
2.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影响资产管理效益企业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上部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导致资产管理衔接不及时,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如由于职责不明确,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反馈,致使资产不能及时得到维护保养、影响了其使用效益。
3.管理手段过于落后
目前大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仍沿袭多年前的管理方式,未能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导致资产管理不及时,信息不完整,难以准确及时了解资产管理动态,不便于部门间实行资产的合理调剂。
4.固定资产投资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企业的投资管理,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如房屋建设、设备的引进等等。一些企业忽视自身实际状况,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对市场需求以及自身资金状况等做出科学的分析;同时没有对相关房舍、设备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投资分析,导致投资盲目性大,不能够保证投资质量,造成了资金的浪费,这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强化内部控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上述问题,不利于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的发挥,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充分发挥资产管理成效。
1.提高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健全内部资产管理制度
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应进一步增强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利于防范各类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避免资产被不法侵占或流失,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从而重视资产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制度得到真正落实,同时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在单位内部形成“人人重视资产管理、个个参与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强化资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2.规范内部控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强化考核,确保资产管理规范化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制度是保证和前提,只有明确职责、各部门才能各施其职,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要明确资产使用、管理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将资产保管责任明确到资产使用部门,甚至使用人,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资产管理部门反映,确保资产能及时得到维护、保养,充分发挥其效能;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沟通协调,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共同搞好日常资产管理,防范资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资产流失等问题,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中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单位要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考核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相应的考核细则,在年度终了进行全面考核,对积极参与资产管理,作出显著成绩的给予表彰,对不严格执行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工作不力、甚至由于过失造成资产流失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个人职务升迁等相挂钩,以此促进各部门、个人参加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3.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如今绝大部分单位借助内部局域网技术,利用财务软件,实现了财务核算的电算化,建议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应用到资产管理部门,将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原先的固定资产纸质卡片更换为电子卡片,即“电子身份证”来取代。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理的基础上,先将固定资产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可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操作,从而实现了资产数据在整个企业共享。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等增减变化可直接在系统中反映出来,并及时传输给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防止了由于原始凭证的不完整和传递不及时而影响固定资产财务账面的增减变化。
4.注重实效,加强投资管理,把好资产入口关
作为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首先应该正视自身实际状况,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扩大发展规模,引进高新技术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应该保证相关投资的质量,即投资应能够给单位带来一定的收益,至少应该保证目前财务的运行状态,并对自身将来的长远发展有益,而不应是为了规模的扩大,而盲目投资,甚至致使单位蒙受损失。要执行重大投资的集体讨论和审批制度,重视调研分析,慎重决策,把好资产的入口关,从而确保投资能真正给单位带来效益。
三、总结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总资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也有着相对重要的现实价值。所以,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必须从思想上进行转变,注重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并通过各种方法策略来对现有的管理进行调整与优化,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资产管理 分析 措施
引言:按照资产“属地化管理,按职能归口,责任到人,确保“账”、“卡”、物”、“人”、“四位一体”的基本原则。由静态管理方式改进到运营资产动态管理。
一、运营商的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1.1日常管理机制
管理意识缺失,突击盘点、转固不及时和原有设备混肴使用,导致资产盘点不实、发生资产错盘、漏盘,甚至为达任务目标而舞弊,造成盘盈和盘亏等资产不实的失误,与资产管理目标背道而驰,即进入“前清后乱”的恶性循环。
1.2电子信息化手段的功能不足
现有的电子化系统是支撑和管理资产台账的唯一手段,但是存在真正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不能掌控和了解到资产使用人、借用人的个人名下资产台账信息和使用状况,导致资产“账”的管理仅浮在资产管理员管理层面。
1.3工程项目转固阶段接收资产审核不严
每年新增数千万甚至更多资产的接收、管理量,不到现场进行台账、实物信息的核对,导致资产接收后便出现卡实不符、出现盘盈盘亏情况,增大了后续资产信息更新操作量及维护难度,缺少有效的在使用和监管的手段。
二、管理措施
资产管理不是一次性任务,必须自始至终在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全过程中实现动态管理,现有管理方式就严重忽视了管理的持续性过程管控,未形成常态化的管控机制,让资产管理人员“谈资产色变”,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2.1创新管理―落实动态化管控机制
按照“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理论,创新出一套完整客观的动态化管控流程,需要资产管理人员有组织,有计划的落实,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清查上报、分析,进行过程进度管控,将资产清查工作融合到日常巡检工作中,同时对机房、基站内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提高工作整体效率,有效性的完成计划任务。
2.2技术创新―有效的电子信息化支撑方式
开发和完善现有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内容。第一,对现有电子支撑系统资产管理模块进行扩展、延伸,建立实际资产责任人台账管理模块,使责任人直观看到个人所有固定资产的数据信息。第二,落实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对新增资产进行确认接收、拒接操作,对非自己名下的资产,进行退回,由资产管理员进行重新调配。第三,利用系统及配套的多功能扫描仪,现场扫描资产卡片信息情况,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计划执行进度。利用系统比对功能,扫描结果在系统中直接导出数据,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汇总、统计、分析工作量。第四,对资产所在地点进行地址标签粘贴,建立坐标位置和地理信息,简化盘点扫描过程。
实物管理系统总体实现了固定资产个人台账显示,个人资产确认、固定资产标签打印及盘点管理功能,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上手。“实名制”的管理,落实“谁维护、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实行责任捆绑,将帐-卡-实-人对应,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准确性、规范性。同时,通过完善资产台账数据维护的闭环流程,保证属性数据的持续维护,使资产管理职能向维护人员的末端延伸,经过责任人亲自确认接收、拒接,为后期资产管理打下基础。
2.3实物管理系统配套的多功能资产手持扫描终端
实现电子化资产清查、盘点,减少手工登记、手工清查的大量劳力,手持终端中安装了开通GPRS网络功能的SIM卡,通过APN接入点与实物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同步及终端扫描结果的实时动态上传达到了监控的目的,同步看到资产扫描动态结果,解决了原有支撑系统功能的缺失、不足问题,创新性的实现了有效电子信息化手段,对资产管理各项工作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
2.4健全管控措施,加强资产源头控制
加大前期管控力度,严格要求交接双方至现场进行资产实物的审核、点交、清点、审核、签字,把控源头资产信息数据的正确性,杜绝资产信息、实物不清的情况,对履职不清、不严的情况加大考核指标。
定资产的管理,才能够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不断的提升。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是企业
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本文就主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 ; 固定资产管理 ; 管理现状;完善措施;
企业的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长、周转速度慢等特点,因此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固定资产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是企业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很多企业中,往往都将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生产与销售、成本的控制、利润等方面,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却十分淡薄,造成了当前拥有的固定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效益,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造成资产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科学性
在一部分企业中,针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没有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也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针对一些项目周期较长的资产,往往已经在投入使用之后,账面上仍然处于在建工程的账户中,导致了账实不符。另外,有的资产在报废之后,账面未作处理;有的获赠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等,这些情况都是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
(四)缺乏对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视
在一部分企业中,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也缺乏科学的核算,所以受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影响,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财务报告出现偏差,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之所以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缺乏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坚持规范、透明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应当能够促进企业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另一方面针对固定资产管理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严密的控制,防止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另外,要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能够有效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思想建设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员队伍来完成。复杂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实行全过程和全员管理,才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建设。首先要加强人员的自觉性,使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自觉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维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其次,要加强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加强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入手,使员工在思想和道德水平上不断提升,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起三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分为使用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以及全面责任人三个等级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管理。
(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要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就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仅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消灭,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经济 监督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因此,在经济监督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中,应当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执行,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全性和真实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遵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避免一人同时承担多想工作,对于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的清查,确保账实相符。
三、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将固定资产视为与流动资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思想建设等几个方面,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措施
事业单位是为大众提供多项服务的组织,做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能够提高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整体管理水平。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保持生存和进行各项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进行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进程,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措施的不断改革,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对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优化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增强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健全国有资产的使用形式。但就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来看,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自身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全面,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措施,使得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并没有达到,管理工作还存在众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增强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进行得不够到位,事业单位内部还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多年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引起有关负责人员的足够重视,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工作人员也没有牢固树立明确的管理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购置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由此导致了众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当中缺乏相关完备的管理制度,适用的管理模式也相对落后,在事业单位没有形成一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氛围。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定期的核算工作,但是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并没有切实展开。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管理意识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单位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增大了固定资产损毁、流失、闲置、浪费等现象的概率,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2、增强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利于开展工作
想要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中间都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明确意识,需要事业单位相关的负责人和领导起到充分的带头意识。领导阶层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各项事业的开展以及事业单位整体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将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于公共服务工作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的有利作用明确传达到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和具体负责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影响到了事业单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服务职能和作用,关系到了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要将这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从思想上提高单位内部工作人员的认识,从行动上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各项制度,在日常工作范围内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规定,通过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寻求适宜本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3]。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
1、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账目易出现问题
事业单位内部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这也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因为没有明确的管理意识,对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尤其是在一些事业单位内部甚至没有专业人员具体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领取、使用、维修到报废处理等这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中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导致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当中,存在着众多环节中断甚至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的问题。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形成完备的奖惩制度,导致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积极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中存在账目混乱的问题,针对固定资产的各项使用情况没有在账目中明确地反映出来,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工作没有到位[4]。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有利于科学化管理
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一套完备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事业单位需要在国家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法规政策之下,结合本单位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该项制度具有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点,能够整体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5]。针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维护、转让等事项都需要将其包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进行大型机器设备的购置工作、先进仪器的购买、土地房屋建筑的改建维护等工作,可以采取事业单位内部集体决策、聘请专家进行论证的方法,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各项报废、折旧处理也需要经过诸如此类的步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个人负责制,针对每个工作人员使用固定资产的情况都做好记录工作,在其使用期间,固定资产出现故障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解释说明,以免造成众多固定资产由于使用人员的不负责任而损毁的现象发生[6]。
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1、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
在众多的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合理。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该项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具体负责监督管理,是众多事业单位都会出现的问题,容易在事业单位内部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不明确的问题。由于对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在报批、使用固定资产时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引起审计工作的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没有形成合理规范的招标行为,监察力度没有达到保证固定资产清楚明确的目标[7]。
2、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有利于规范工作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监察和审计的监督力度,形成完整的监督系统,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行为。合理严密的监督机制能够制约监督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减少固定资产出现损毁、浪费现象的可能性。针对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规范单位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和监察工作,实时观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实地盘点和清查,规范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行为,减少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固定资产的应有价值和效用。同时还需要引起事业单位领导重视的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单位内部全体上下都能够予以配合和支持。实行事业单位内部各个级别之间、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措施,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8]。
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当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并不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想要逐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建立专门的建议收集站,或者定期召开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大会,在通过充分发挥工作人员聪明才智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丰富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逐步提高专业技能,对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单位进行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为开展各项服务活动都提供了重要资金准备条件。想要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为固定资产的管理贡献一份力量。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于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其他各项事务的开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罗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 财经界(学术版),2013(4):54-56.
[2] 张玉凤,梁丹.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基于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J].中国总会计师,2013(6):120-121.
[3] 李艳娟.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181-182.
[4] 江勇.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 时代金融,2013(3):75-76.
[5] 梁月.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51-52.
[6] 张俊宏.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157-158.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存在问题 管理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处置随意性比较大。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没有履行特别的审批程序。
2.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对所有资产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授权。一些单位没有制定这一程序,不能有效杜绝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财务核算脱节,造成账实不符。
4.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健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实行粗放管理,一般只在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
5.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或用修理来替代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盘点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对存货有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但对于固定资产一般不进行定期盘点,只在专门进行的清产核资中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7.内部监督制度不明确。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垫付货币或物资,以获得固定资产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购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等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四项工作。
第一,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
第二,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数量的总称,将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称为净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原始投资。即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即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购入或建造、运输、安装成本等;流动资产投资,即由于新增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运资金:其他投资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筹建费用、职工培训费;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表现为现金流入,常见于固定资产更新投资。
②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在投产后,由于正常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量。营业收入是主要的现金流入量;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主要的现金流出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折旧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费用,但是,这部分资金并没有流出企业,所以不能作为现金流出量。
③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使用期满,进行清理阶段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收回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回原垫付的流动资金等,都是企业的现金流入。
第三,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列。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企业投资评价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
①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缩短投资回收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投资回收期是评选投资方案的重要标准。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②投资回收率是年均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总额的比率。投资回收率的高低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快慢,投资回收率越高,则方案越好。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选择投资回收率最高的方案。
第四,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
(1)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作最后决策。最后决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种:接受这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拒绝这个项目,不能进行投资;发还给项目的提出部门,重新调查后,再做处理。
(2)投资项目的执行
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投资项目的再评价
(二)固定资产购置
固定资产购置应严格按照小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各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
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企业的工程、审计、财务等部门及使用单位等,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负责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行政部门或后勤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进行全面监督,组织参与公司固定资产的清查,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改进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措施。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 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及时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
(四)固定资产清查
小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的程序:对本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点,并登记造册;将实物按品种、数量、型号等与固定资产账进行核对;按照管理权限上报有关情况,并根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清查前的准备: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进行事前的摸查:利用账务清理结果,编制盘点用的固定资产明细表。
实地盘点并核实有关情况:根据盘点情况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基准日“固定资产清查细表”进行核对,并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
根据固定资产清查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告清查结果根据盘点核实结果,填报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
录入固定资产电子卡片: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编辑损失材料并呈批。
(五)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5)处置与转移控制:企业处置、出售或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须经有关部门授权或批准。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08
[中图分类号] F275;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2- 0017- 02
在现行的医疗机构中,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具有价值高、移动多、损耗大、更新快以及品种繁杂和科室共用等特点,但因管理不当造成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多头购置、设备利用效率不高、核算不清、账实不符等问题,在很多公立医院都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因此,如何管理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资产,调剂合理使用和再利用现有闲置资产,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增强医院发展活力,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最明显是体现在医院没有一个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一完善的固定流向制度。由于缺乏这两个重要的管理制度,直接使得医院的大量固定资产出现账户收入与支出明显不符,固定资产在购买、存放以及发放等过程中存在严重无登记记录或者登记记录不合实际或者不够及时的问题。甚至在进行资产清查盘点时还发现很多已经完成合并或者已被调拨出去的资产还被记录在案,严重影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1.2 内控措施不够严格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措施严格性不足主要是表现在岗位分工和授权不足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决策负责人很大都是属于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批人,资产的验收、记录、保管以及处置仍相关负责人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很多人同时管理多个资产管理环节。这种现象也直接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记录和实际应用不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另外,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严格性不足还表现在预算控制没有按照前期规划要求进行。具体是表现在医院很多资历较深且有一定权限的科室主任等直接忽略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审议采购。除此之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控制过程中还存在资产维护不当、施工不当、资产损害严重以及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和盘点等工作,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
1.3 核算方法不够科学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是存在严重账实不符的原因除了与内部控制严格性不足有关之外,医院采用的不科学的核算方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公立医院采用的核算方法均是历史成本法。这种方法只是看重固定资产最原始的成本,而不对其老化和减值进行计算。而由于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势必会不断老化,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低。但是,若一直采用的是这种不计算折旧的核算方法,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核算的固定资产金额会越来越大,而同时固定资产的老化也越来越严重,如此也就直接决定了医院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差距越来越大,无法客观实际地反应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应用情况,不利于相关部门对医院资产的评价和监管。且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下,医院固定资产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若不对设备老化情况进行核算和重视,那么将没有能够及时对资产进行折旧更新,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
1.4 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主要体现在原始账簿记账仍是最主要的记录模式。虽然有些管理部门也有使用电子表格对资产进行记录或者设置固定资产卡片。这种资产明细数记录的方式虽然出发点和理论都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类型非常多,若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账目管理,那么将非常耗时耗力,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且很多情况下若电子文档出现误删或者中毒无法打开现象,那么将直接影响整个固定资产的清点工作。
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分析
2.1 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从建立之初,公立医院大多数的固定资产资金来源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这种跟本医院经济效益相关性不大的资金来源形式使得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投入考虑时大多客观性不强,没有能够从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只是一味地考虑引进更多高水平的设备。这种只考虑设备技术而不考虑成本支出的行为使得医院经常购入大量应用率不大的,总是被长期闲置的资产。
2.2 思想认识及人员素质方面的原因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要提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最主要是要提高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这些诸多问题很大原因就是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这些相关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没有对管理内容和责任进行绝对明确,使得资产在申请、验收、使用以及保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加上医院的人员流动较大,一个资产管理人员还同时兼顾多个岗位,严重缺乏监督和牵制的同时也直接交易使得资产管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3 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 提高认识,积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医院所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让所有人都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在资产的申请、调配、使用、调拨以及处置等环节进行强有力的管控。通过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方式使医院固定资产相关制度能够真正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目的。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类型较多,数目较大,分布范围比较广,且涉及部门和人员比较多的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应该学会应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对这些资源和数据进行管理。通过利用信息化、自动化形式对数目庞大的固定资产进行有序化、科学化管理。并且还要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要做好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协调和明确好相关的任务和责任,实现责任明确制,确保所有账户都能够与现实相符。
3.2 转变观念,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
加强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力度需要从资产购入到资产保管使用以及最终的资产清查盘点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固定资产购入环节的控制措施主要是:所有的固定资产在购买时必须要按照请购――询价――公开招标的步骤进行。在选择合适商家之前必须要对医院实际状态进行评估,确保购买的资产能够与医院实际需要相符,防止购买一堆没用处的设备;资产保管使用过程的控制措施主要有:所有资产在方法、使用、处置以及调拨时必须要做好记录,相关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对那些转让或者出售的资产必须要在通过相关部门批准下才能够进行,并且在完成转让和出售后需要对资产账户进行及时调整;资产清查盘点的控制措施:组建不受命于任何人的清查小组、制定具体有力的清查盘点制度、定期对规定资产进行盘点、对清查盘点结果中的资产盘盈或者盈亏显现进行查明,了解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3.3 奖罚分明,着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指标考核
首先,极端固定资产折旧值,并将资产折旧值归入所在科室的成本核算中,成为科室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式直接使得医院的固定资产切实际利益挂钩,若科室不注重资产的使用和保养,造成固定资产的过早报废,那么科室的效益将会受损。所以,在这种利益驱使下,科室管理人员必须要努力保养好固定资产,尽可能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为提高科室效率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科室绩效考核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必须要把固定资产管理真正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对资产的相关保管、维护以及处置等工作有专人负责。在每一季度进行的科室绩效考核中对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进行严格评价,若科室其他项目均达标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不达标,那么就要进行相对性的惩处。
3.4 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智能化是现代化社会进程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公立医院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医疗结构,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势必也要迎合现代化发展要求,对资产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资产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使固定资产能够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资产的采购、调拨以及转移等工作。大大地提高了资产的管理效率。且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医院管理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医院资产变动情况,并根据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资产管理账目与实际相符。
3.5 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医院固定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院资产管理水平。但仅仅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还无法满足资产管理高水平化的要求,还必须要努力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通过努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才能够使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也只有资产管理人员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工作,为资产管理贡献自身、诚实负责地完成每一项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和高效开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是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性管理是医院一项必须要完成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资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对现有问题进行严格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之外,还应该学会高瞻远瞩,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管理,从提高管理人员积极性开始,真正推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 原因分析 完善措施
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完成科研、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包括房屋及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设备、家具、图书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具有价值分散、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央部门出台一系列涉及国有资产管理、配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暂行办法和通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已向前迈进了很大一步,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职能履行;另一方面也为某些单位和部门谋求不合理收益提供了机会,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吃大锅饭”的问题,在资产的购置上缺乏有效的计划性和统筹规划。造成了一方面某些单位因经费紧张,缺乏必要的办公和科研设备,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而另一方面某些单位却因盲目重复购置,或购置所谓价高质优的设备,导致大量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造成了潜在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财务核算脱节
近年来,随着资产清查等工作的开展和推动,事业单位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有很多单位日常疏远管理。例如在发生固定资产捐赠、调拨、毁损或丢失时不能及时入账或使资产长期游离于帐外,造成有些固定资产使用多年仍未入账,有些资产已经报废却还在账上,再加之很多单位不按规定进行资产盘点或资产盘点流于形式,那么帐实不符就显而易见了。
(三)资产处置随意性较大
《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对资产处置的范围、方式、处置程序、审批流程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某些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处置过程中,目无法纪,不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而随意处置;对淘汰、更换下来的无账物资,没有建立处置、收回残值制度,或私自作价处理,或送亲朋好友,十分随意,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产权关系不清晰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有权对国有资产的存在、变更与处置进行监管与调控。但实际工作中,某些事业单位通过办实体,搞“三产”,无偿占用房屋、车辆、办公设备等大量的国有资产,将非经营性资产变成了经营性资产,从中牟利,损害国家利益。某些事业单位因受规定限制,购置了高档小汽车,却将小汽车的产权又转到下属企业,有的则把下属企业的车辆调到事业单位使用,导致产权关系不清。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责任心差
长久的经验表明,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相对标准化和规范化,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则缺乏统一的标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对整个单位的固定资产重视程度不足,管理和责任意识淡薄。此外,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会计人员的管理非常严格,并且有明确的惩处措施,但对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则保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强调钱而看轻物的思想非常严重。
(二)管理机构不健全及人员配备不合理
部分事业单位因规模较小,未设置专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通常由财务或者后勤部门代行其职,这就形成了多方管理,权责不分的情形,其结果必然无法对固定资产实行有效地检查、协调、监督和控制,严重的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某些环节出现真空。正是由于机构的不健全,也使得人员配置不尽合理。由于专业的限制性,某些兼管资产的财务人员或后勤人员不了解资产的属性,对于某些物品的归类不明确,从而在物品的分类过程中造成混乱的记录现象,使管理过程更加复杂化,限制了资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而且财务人员既要进行价值管理,又要进行实物管理,一人多岗,容易疏忽和遗漏不说,还严重违背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不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财务收支有明确的制度和明晰的报告,但缺乏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缺乏标准化和统一化。在工作过程中只强调对物品的购置,但在购置完成之后却对管理工作忽略不计,例如登记的缺失或账目的不清楚,物品的领用不明确到个人、保管工作的记录不够详细化、没有完备的手续等,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不能明晰化;二是不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管力度够。按照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法规的规定,有关部门应对各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造成损失的主要责任人追究责任并施行一定的惩罚,但实际的情况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导致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监督与处罚力度
事业单位要严格遵守有关财经法规,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要强化各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工作提上同一高度,特别是对单位的负责人,要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与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现象要严格按规定处理,要绝不姑息,切实提高管理人员依法管理的思想。
(二)加大年度产权登记工作力度
做好年度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是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产权登记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年检、变动、占有和注销工作。在年度产权的登记工作中必须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大对产权年检工作的检查力度,对产权的变动及占有情况做到认真详细的记录;此外还需要做好产权的注销工作。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包括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维修、报废等在内的规范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各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或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人员要实行相应的惩罚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和卡片账, 加强固定资产明细核算, 对固定资产增减事项要及时入账, 严格做到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坚决杜绝有账无物、账物不符现象。
(四)强化预算管理,完善资源配置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要将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结合在一起。在资产的各种情形如形成、使用等减增变动管理与预算编制的各个过程保持一致性。在编制预算阶段,需要管理部门对初期的资产存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审核意见,为预算部门的草案提供一定的支持信息;执行和调整预算阶段,将预算单位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信息动态地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 输出资产增减变化的数据, 为预算执行、调整、资产调剂提供重要参考。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中自我循环和自我封闭的运营体系,为预算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互为前提和基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要以存量来约束增量,以增量来调节存量。
(五)规范资产处置行为,建立资产处置机制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过程中建立标准化的资产处理措施。对单位购进或已有的各项固定资产建立标准的登记制度,对各种资产的情形进行详细的登记比如资产的新旧程度、能否正常工作等进行入库记录。在资产的处理过程中,施行“申请-批准-审核”处理措施,对资产的处置做到账面和实际情况一致,避免出现不规范情况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深入开展强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工作,需要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转变改革观念,深化改革方式,创新改革办法,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蒋前鸿.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J].管理观察,2010(7)
[2]宫秀芬,许碧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6(6)
【关键词】固定资产 医院 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购置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许多医院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就匆忙购置设备,导致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闲置;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甚至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就购入仪器,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资金极大地浪费。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
医院所接受的社会性捐赠物资中包括一些固定资产,可是有些医院并未把这些资产记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以致账物难以统一,另外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程度有限,浪费情况严重。
(三)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
很多医院领导者片面的追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问题之一是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统计人才,有些医院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正常开展,也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性。问题之二是工作人员在审计时注重对医院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是否认真负责。
(四)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能有效约束
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各部门权责分工不尽详细,不能进行集中式管理;在当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下,各部门间难以有效沟通。有的医院没有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年检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很多没有经过年检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投入使用,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不容易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向医院管理层传达准确信息,以致影响最终决策。
(五)旧的房屋建筑翻新改造处理不标准
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然而有些医院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二、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节
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相关人员和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资产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和科室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正常使用后遇维修,需相关人员填写维修单,报告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相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发当事人。报废资产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认定及领导签字核准,审计部门的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物资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二)重视院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首先由医院核对已有固定资产并统一进行登记,医院各相关单位包括财务部等必须密级配合,通过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需求量。另外对于已有固定资产要注重维修和养护,如对房屋建筑类应保证建设质量、合理使用以及定期保养;对专业设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维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次维护的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配备相应的维修配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并整理出相应的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院内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并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领导者随时掌握院内固定资产的详情,以便日后进行决策时参考。同时固定资产数据库的搭建,在优秀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将出入库、报废等手续简化,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供计算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1)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各项资产按标准计算折旧并计入科室成本,进一步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2)注重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包括使用科室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等等。
参考文献
[1]狄艳辉.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
关键词:电力企业 固定资产 问题 完善制度
1、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电力资产特点的要求
电力资产使用部门多,包括运行、抢修、调度等直属部门、农电部门;使用地点范围大,从市区到郊区,从平地到山坡,遍及辖区的每一个角落;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等十几大类;另外电力资产通常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管理上要求及时准确反映这些变化,所有这些都对电力部门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
1.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的保障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必须对电网进行改造、建设。电网要扩展,就要加大投资。投资恰当,能保证社会用电需求,反之,则会造成资金浪费、设备闲置。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是固定资产的源头管理,只有加强规划,才能使投资合理有序,使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1.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前任总理说过“管电就要管网,管网就要管稳定”,电网安全稳定是电力行业的永恒主题。电网稳定离不开技术进步,设备要向智能型、自动化方向发展。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要注重对性价比的研究,保证设备的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在预定资产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对大修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设备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这些都是电网正常运行的保证。
2、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部分投资不合理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企业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战略发展,为扩大再生产打下基础。投资过剩会使资产收益率降低,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投资不足又会阻碍企业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2.2、资产实物变动与记录脱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电网需要不断更新,电力系统的固定资产不断在发生变化,比如变电站的新建、改扩建,线路的迁移、改道,电缆人地等等。实物部门所进行的技术改造、资产报废等业务记录只有在其流转至财务部门时才能得以反映,而这种记录的传递存在着相当的滞后,因而使一部分资产账、卡、物不符。账、卡、物不能同步变化,导致了账外资产的产生。对这部分账外资产缺乏管理,就有可能使资产流失。另外,资产使用部门对报废资产管理不严。有的资产已报废但没有记录,导致了账面资产虚增,同时也少计了一块资产清理收入。
2.3、资产增加环节存在漏洞
固定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账。其增加方式包括购入、自建、接受投入、融资租人、接受捐赠、盘盈等。电力部门输电线路和变电设备的建造过程涉及的设备多、工序复杂,管理不善就容易产生漏洞。导致企业资产在不健全的各类制度下不显山、不露水的悄然流失。
3、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1、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控制制度
对固定资产投资编制计划,根据计划制定预算,并对相关指标考核,是有效控制投资,增加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可防止投资的盲目性,使投资既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有资金保障。电力部门应根据经济发展对用电的需求,由电力销售部门、生产技术部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等共同参加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资本支出预算。计划经认真研究、反复协商、综合平衡修订后,由财务部门审核,最后由单位的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执行。
3.2、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3.3、实行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归口指财务部门为固定资产价值的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是固定资产实物动态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为资产实物保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配合生产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报废、停用、转移等工作,做到卡、物一致。
4、加强管理中关键环节控制
4.1、资产设备验收控制
由于电力部门购人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技术要求高,所以在人账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查验收。企业应设立专职工程师对设备作全面和综合的测试验收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做出书面报告,审计部门再对工程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只有根据专职工程师签字同意的收货报告单和审计部门对竣工决算的审计报告,资产使用部门才能人库,财务部门才能人账。这一控制环节可保证设备的质量和资产的价值,堵塞招投标过程、采购过程和建设过程的漏洞。
4.2、资产维修保养控制
企业对设备维修保养不及时,容易造成设备故障,进而导致电网不稳定,产生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不按实际情况任意实施维修,使设备维修费用过高,则会虚列支出,影响利润。所以,企业应设置专门的机构制定维修计划、实施维修计划、监督使用部门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对资产使用、维修和保养的结果进行记录并由审计部进行审计。目前电力部门实施的“状态检修法”是对固定资产检修管理的极大改善。
4.3、折旧控制
随着电力工业的现代化,电网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原有的折旧年限可能太长。企业应以财务部门为主,广泛征求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收集类似先进设备的各种资料,参照有关规定、标准,合理预计资产使用年限及残值。对于已步人世界先进行列的调度自动化装备等,企业可申请采用加速折旧法,当然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有关折旧计提的变化应是合理的,且在变化期间应以数量表明和揭示它的影响,并说明变更的原因。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领导的绩效脱钩,不能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科研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实施统收统支的财务管理模式,这就导致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与单位的经济效益不相关联,致使单位领导对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率没有足够的动力,更没有上层施加的压力。(2)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指标与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不相关联;我国当前实行的资产预算管理模式是财政资产收支平衡的管理形式,使得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管理没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3)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未与单位实物管理相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不通畅,且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结算一般采取收付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未充分反映本季度单位的工作效益和财力物力消耗。(4)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较薄弱;单位对自身的固定资产不清楚,大部分单位没建立符合资产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1]。
二、有效提升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的改进措施
1.提升单位所有员工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意识
第一,科研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重视资源共享。我国各地区的科研事业单位应指令一名高层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工作的日常事物和工作,加强单位监督和促进作用。单位的各部门主管领导应该以大局为重,逐步提升各部门员工资源共享的意识,并将提升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率的目标提上会议议程,保持较高的重视度,将提升资源共享率这一责任落实到单位各部门的领导和负责人身上。只有单位不断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实际落实责任,才可以真正实现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率提升的目标。并且,单位的高层领导身为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其任期内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效果好坏,都需要与领导的工作绩效紧密相连,明确领导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第二,科研单位还应当积极提升单位多有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认知和意识,在单位形成从上到下充分重视的政策氛围。并在单位推行“政策一致,领导明确,分部门管理,落实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需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审批、验收、日常登记、存储保管、损失补偿、资产清查和财务处置等管理体系,只有这样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才能按规则办事,有据可依,从而有效提高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2]。
2.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的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并命令专人负责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工作。其次,单位应该实施目标管理制度,建立责任落实制度,提升资源共享的责任需层层落实到位。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控制和使用等步骤都综合在一起,严格依照“领导一致,计划统一,同时购买,管理一致,分配调度统一”的工作原则,避免出现多次购买、管理无序等现象。第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实施机构应当密切合作,采取实际的改进措施,有效提升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第四,单位在进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照使用负责制度,责任具体落实到主管部门和负责人,主管部门应该履行职责,切实地将改进措施落实到工作中。最后,单位还应当制定适合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与负责人的工作绩效紧密相连[3]。
3.增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规相关规定,实行审核、评价、产权记录等程序,并在单位内制定合理的奖惩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提升。国有资产不仅包括科研事业单位,还包括科研事业单位兴办企业、独立经营和合伙协办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非经转形式的国有单位,应当合理分配单位的经济收益,保障国有资本的稳定增长。为实现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 首先,单位必须依照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经营原则,周期性地向国库缴纳经营利润;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是保障资产稳定增长。其次,科研单位应当对资产使用者和占有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进行规范,要求两者必须立下纸质的责任保证书。第三,科研事业单位还应该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资源共享的监管制度,增强单位对资源共享过程中的监管力度[4]。最后,还需创建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体系,增强考核体系对固定资产资源共享管理成员的考核。
三、结语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资源共享是一个繁琐的、系统性的过程,科研是单位领导应当动员所有员工参与、全程监管、完善监管体系,确保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事业单位还应该不断创新单位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的新模式,深入研究单位体制、制度和制度方面需改进之处,为实现单位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曲桂贤,张剑飞.论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47-350.
[2]杨超.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8-9.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物质条件,而就目前我国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也会导致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从各个程序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监管,真正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使用,通过开展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优化,使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不仅如此,在基层单位中开展固定资产管理,也能够形成节约资源有效管理的良好管理理念,对于日常管理工作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修复和维护,能够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固定资产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这种做法也能够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的购进,促进我国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和保护作用的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解决我国的资金支出,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发生。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认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认识不明确,因此在对此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绝大多数人认为固定资产在购买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对于固定资产后期的维护和回收并没有提起高度地重视,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也没有形成高度认识,因此在开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阻碍。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分配的意识,导致在对固定资产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性,而且会出现固定资产的无序购买和固定资产的闲置两种状况,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单位的资金,也会是很多资源在闲置的过程中进行损耗,降低了使用效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制度的健全至关重要,只有健全的制度约束才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就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说,由于制度不健全,因此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很多行为没有可依据的内容,导致固定资产的购买过于随意,在对固定资产自行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报备,固定资产的入库也缺乏详尽的登记入账、合理分配,因此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堪忧,这些状况都会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虽然部分单位设立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严格,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和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账面的数量很难对应,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会伪造账目,夸大的固定资产的购买数量。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极大的问题,产生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环节由于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不同,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确切的数据,因此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地管理措施的开展,而且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年限,达到限额的固定资产不能再投入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清查,但就目前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来说,由于不能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进行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这也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日常工作开展,对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固定资产监管环节的缺失,因此在进行基层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监管工作十分重要。
(四)管理手段过于落后,无法与时代接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逐渐融入各行各业当中,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应如此,通过开展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快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但就目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绝大多数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采取纸质的登记方法和保管手段,这与迅猛发展的时代不符,也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手段,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由于固定资产较为零散,而且种类较多,数量庞大,通过纸质的登记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清查,而且工作的开展也会形成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的投入。这对于基层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极大地限制,因此,在基层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有效促进基层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从单位内部建立资源节约的意识,通过提升全体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从而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供先决条件,在开展固定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强调固定资产是由国家财政购买的,是国有的财产,应当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促进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提升节约资源的管理意识,使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达成一致共识,注重保护和合理应用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通过这种做法,从而有效降低国有资产的损失,提高固定资产合理利用,对于闲置资源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盘活,通过这种做法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确保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有效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对固定资产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从而促进固定资产的流通过程能够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有效开展,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的盘点,查看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额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具体使用情况及时地了解,对需要修补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地维护,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能够满足资源利用的标准。通过确保固定资产有效可循、真实可靠,从而提高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效率。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约束力,从而促使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要求进行规范性的使用,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促进固定资产的价值体现。
(三)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了有效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应当结合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录入,通过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手段,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地分享和储存,通过这种做法提高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的监管,从而促进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的提升,通过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固定资产管理的人力、物力投入,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系统化的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措施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其对于各项活动的运行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展开,而且还妨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可靠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强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完善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推动事业单位快速而稳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事业单位并不会涉及到生产和经营问题,缺少了盈利要求而使审计压力较小。此外,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现值考核以及核算和监督管理上都不存在支出控制力,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了账实不符的现象。另外,部分事业单位享受着专项资金拨款待遇,在申报的时候存在着虚报的行为,特别是各项开支,从预算到计划支出往往存在与事实不符,导致资金到位后,尚有结余。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一项,如果是在非计划项下购置,就会出现资金利用率地而导致浪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通常是由财政拨款。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指定明确的资产配置标准,更不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清查现有的固定资产,导致过多的固定资产闲置。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其购置固定资产通常是为了完成专项业务活动,当固定资产形成之后,就由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无偿占有并使用。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并没有将这些已经闲置的资产以统一调配,更不会提高使用效率,是这部分固定资产成为了多于资产。更有事业单位有重复购置以及不必要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出现,使固定资产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为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购置,如果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就会导致固定资产购置随意性和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必然会出现“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发生,而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无法创造效益。
(二)没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要在规范的监督管理下,才能够提高使用效率。然而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中,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使用的随意性,导致这部分经费成为实物后,不受监督控制,很容易出现资产流现象。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没有健全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管理处于混乱状态。财产清查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实物盘点没有如期实施,一旦出现财产丢失、损坏甚至自盗、被盗现象,就无法及时发现,同时,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更是得不到有效利用。从经费的角度而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出现了资产管理权责不清,资产的调用和报废,都没有履行相关手续,导致资产盘点时无法对账。
(三)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式导致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账务处理上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之上的。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是原值入账加上固定基金科目。使用的过程中无须计提折旧,无法在账面上反映实际净值。固定资产报废后,原值下账,固定基金相应地冲减。由于在固定资产价值评估的时候,往往出现高估的现象,因此而导致账实不符。比如,固定资产的升级改造、维修、调拨、捐赠等等,都没有及时入账。已经报废的部门使用设备也没有及时上报到资产管理部门,特别是人动时,没有及时清理固定资产,并记录下变更情况,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三、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直接关乎到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那么,事业单位的领导就要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别要做好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单位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督促单位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完善账务处理,严格遵循财经法规和有关规范内容。
(二)建立固定资产综合协管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综合性协调管理,就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资产综合协管管理机构,领导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明确到位。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头。为了彻底解决多头管理而导致的职责不明确,需要将会商制度确立起来,通过定期会商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要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责任范围明确的情况下,层层分解。维护和保养固定资产,要配以处罚规定,并对责任履行情况定期考核。如果发生固定资产的损失或者丢失的现象,就要按照规定给予处理。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可以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以规范化管理,确保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合理。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中的内容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验收、领用、使用、保管以及维护和处置,都要有具体的管理办法。此外,还要实施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台账建立起来。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固定资产清查,同时还要对重点部门抽查核对,以确保账、卡、实物相符。加大固定资产的监督检查力度,要将财政、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其对事业的单位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保证作用。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行体系中,固定资产占有的比重是较大的。那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管理意识,并实施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