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时间:2023-08-30 16:4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行业背景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行业背景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前景分析;健康服务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和人口素质的逐渐降低,必须要通过健康服务行业来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了《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健康服务行业的规范作了部署,并在会议中提出了关于健康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指示,重点在于鼓励健康服务业行业以多种形式存在,且可以融入更多的境外资本与社会资本,并实现从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医疗护理、康复疗养等多方面发展[1],建立全民应用的健康网,打造具有专业技术团队的健康服务人员,鼓励社会资本的融入,建设健康服务业内的多元化从业人员,消除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各大医学高校的扩招,医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医学工作岗位基本趋于饱和的状态,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竞争力日趋增大,故在健康服务业背景下,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着重对医学生在健康服务业背景下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靠性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1当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1就业密集期

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扩招,高校招生的门槛逐步降低,导致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2004年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也陆续开始扩招,并且扩招量在持续上升,并且以每年30%的增速上升[2]。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医学毕业生数量超过12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医学毕业生仍在增加,而每年各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中,医学行业占倒数第二名[3],给医学毕业生增加了较大的毕业压力和竞争力。

1.2医疗岗位趋于饱和

由于招聘机制、团队结构和区域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基本趋于饱和,招聘人才目的是更好的提高质量,提高工作团队的质量,通俗的说就是从人才里面选择精英。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提高了录用的门槛,通常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招聘量较少,尤其是专科生,很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无疑给专科和本科的医学毕业生增加了较大的就压压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对健康和养生问题等高度重视,但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业也的工作人员较少,尤其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健康服务业者较少,为医学毕业生的融入创造了条件。

1.3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故新型的健康服务业也油然而生,且发展速度较快。现代卫生服务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护理等项目,更多的融入了家庭护理、医疗保健、全科医生和计划生育等多种形式[4],是对传统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和扩展。健康服务业的复杂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为人们的健康、生命、体育、康复等进行服务,扩展原有的医疗卫生行业,深入到医疗咨询、医疗保险、药品推销、药学服务、医疗器械等行业中[5]。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的转变,给医学毕业生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就相继增多,有利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

2健康服务业背景下对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

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领域,跟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医疗服务的前提是患者生病后到医院或者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研究的对象是生病的个体。而健康服务是面向全体受众,且服务特殊性强,可以针对全体的消费者,服务过程中以医疗服务为中心和基础,开展后延或者前移部分,让受众生小病、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的目的,为消费者增加更大的福利。国务院在关于健康服务业指导意见中对产业范围进行了界定,其中主要涉及到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药品经营、健身产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与医疗器械等类别。西方国家对健康服务行业尤为重视,美国每年对健康服务行业的投入占生产总值的17%[6],且其他发达国家对健康服务也非常重视,投入比例在10%左右,而我国受国情的影响,健康服务行业崛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较高,未来我国的健康服务体系会逐步完善,开放程度也会大大提高,监管机制会陆续健全,资源投入加大,健康服务业会更好的发展。由于健康服务业发展范围较大,故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健康服务背景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当前人们对保健和养生的问题高度重视,但是缺少专业的养生和保健指导师,鼓励医学生从事保健盒养生行业,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养生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故在就业时也可以涉入养生保健行业,为自己就业创造更多机会。(2)健康服务业的崛起,使得小儿推拿师、康复医疗师和护士等需求量逐步增加,且各岗位上都缺少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儿推拿师和康复医疗师等从业人员,故医学毕业生可以从该方向入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康复医疗、推拿等方面的知识,为后期应聘做准备。(3)当前健康服务背景下,社会资本的大力投入,康复疗养和老年护理岗位逐渐增加,且农村健康养老也在逐步发展,社区养老形势已经形成,但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较差,群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低,这就为医学毕业生创造了机会。健康服务的目的不是等患病以后进行治疗,而是通过对健康的服务指导,提高养生的质量,并从康复和疗养等方向入手,消除患者患病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7],对健康服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为受众提供一个更好的健康服务。医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4)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医疗器械、中医药、药品和医疗等重点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中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量较大,很多人对医疗器械,尤其是保健器械和中医养生的问题高度重视。故医学生对保健器械的应用,使用原理等需要掌握,对中医养生的知识要掌握,毕业之后可以向医疗器械使用、保健使用指导、器械销售经营、药品销售、养生顾问等方向发展,从而扩大了医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仅向医院或者社区门诊就业的局势,提高了就业率,缓解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讨论与建议

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且随着医学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大,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是每个医学毕业生的梦想。而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较多的机会,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在扩展,消除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需高度重视。

作者:张云霞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寿群,陈赟琪.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医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分析及对策[J].商,2012,(14):131.

[2]徐道银,谢超群,朱红梅等.教育与培训:高校应对社会的策略--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57-58.

[4]吴涛,许华山.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景、困境与促进措施研究[J].文教资料,2015,(16):133-134.

[5]丰新胜.社会调研活动对眼视光专业学生就业和学习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353-355.

第2篇

“当前医药行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医保政策刺激市场需求、政府投入逐年增长,以及各地开放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李文健表示,“医疗行业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稳定增长,2011年的增长率预计也会比较稳定,跟去年差不多。这几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按季度统计,最低16%、最高28%,2008年最差的时候它都有20%的增长。这些数字只是销售增长,利润增长会更高一点,股价也会有溢价。”

北大医药生物硕士毕业的李文健,已拥有10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可以称为是中国第一代医药行业研究员,他对行业的研究卓有成效。

“2011年医药各子行业都孕育着重大的投资主题,整个行业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李文健对记者表示。

投资主题精彩纷呈

具体来说,七大方面主题值得看好。一是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推进,一些基本药物品种,特别是独家品种,有望实现爆发性增长;二是2009年版的医保目录陆续在各省市实行,处方药将结束2010年观望、徘徊的局面,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三是制剂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水平逐步和国际接轨,2011年有望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四是品牌中药品种,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五是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继续在全国收购兼并,做大做强;六是在政府加大县级医疗机构投资的背景下,医疗器械行业将进入新一轮需求旺盛期;七是政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行业,参与公立医院改制,为医疗服务类公司的发展扫除了政策障碍。

估值仍然合理

增长前景虽好,但医药股的估值是否已经偏高呢?李文健认为,医药股相对估值目前仍然处于较合理水平。按照Wind市盈率的方法计算,截至2010年12月3日,沪深300平均PE为15.36倍,医药股的平均PE为47.74倍,医药板块PE和沪深300 PE均为3.11倍。在通胀的背景下,医药股的估值不会太低,市场不太可能出现只有十几倍的情况。有相对溢价是可以接受的,在熊市最厉害的时候,医药股出现20倍估值已经是铁底了。从历史溢价率水平看,医药行业目前处于合理区间,未来行业将通过快速增长化解估值压力。

如果按照2011年的盈利预测对医药公司进行估值,大部分公司估值水平是在30倍附近。这个水平虽然比银行、地产等周期性行业高,但与同是新兴行业的TMT、新能源、新材料等相比并不高。另外,医药行业增长确定并平稳,预计2011年行业利润增长在30%左右,大部分公司的PEG在1附近,也是合理的。

中金公司最新发表的行业研究报告也认为,医药产业从绝对增速和盈利来看,仍处于高速成长期,行业基本面非常健康。近期医药板块整体出现调整,当前整体板块PE(TIM)达到42倍左右,相对于市场整体的估值溢价略有回落。目前医药板块2011年PE为35倍左右,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李文健补充说,套用彼得・林奇的一句话:涨得多不是卖出的理由,跌得多也不是买进的理由。股票投资的本质是看未来,如果未来增长的空间大,股价还会继续涨。PE是一个考虑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投资主要是看未来预期,如果未来预期非常乐观的话,稍微高一点的估值可以接受,因为未来的增长可以化解这个风险。

黄金10年

“未来的10年将是黄金10年。有过去十几年的铺垫,‘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速度,我敢说我们一切的规划都是会滞后的。”国家发改委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李文健认为,医疗保健行业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概括来讲当前有三大因素持续驱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一是受益于“新医改”和“十二五”规划的政策驱动。“新医改”启动后,国家预计在2009年到2011年累计投入8500亿元,包括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等投入,将对医疗保健产业链的上下游产生积极影响。“十二五”规划高度重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正在逐步推出,将使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新兴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是医药消费升级的驱动。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民众对健康的态度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

卫生部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2002至2009年,这项指标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在11%以上。医药消费正逐步升级,这将成为支撑中国医疗保健行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驱动因素是人口老龄化。老龄化将是未来半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道路上的棘手难题。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本世纪20年代,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6.96%增长到近12%。老龄化将带来对医疗保健产业的持续需求。

未来几年这三大因素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可能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从10年以后更长期的远景来看,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弱周期的、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

个股机会在哪

中投证券认为,医药行业整体调整已经基本到位,估值具有吸引力。从中期来看,大部分医药股已经具备买入价值,但短期出现整体性行情的概率较小,机会仍然存在于个股。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表示,2011年在政府控制通胀、收缩流动性的背景下,市场或许很难重演2010年流动性推动下的医药板块的全面上涨,但医药行业在快速增长,板块、个股机会永远存在。

从2010年板块表现来看,最差的公司主要是定价过高的新股,表现最好的可以分为三类:成长型公司,如鱼跃医疗、东阿阿胶、康美药业、爱尔眼科、人福医药、科伦药业;拐点型公司,如海翔药业、紫光古汉、华东医药、仁和药业;题材型公司,如华神集团、紫鑫药业、通策医疗、海南海药、广州药业。

在创新和整合推动下,未来3年有望诞生千亿市值药企。创新药有突破的恒瑞医药和正在打造“滋补第一品牌”的东阿阿胶可能最早突破千亿市值;云南白药显然是一家市值最有能力上千亿的公司,但是由于没有对管理团队实施有效激励,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最大因素;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巨大,会诞生市值千亿的企业,正在这一行业整合的康美药业市值能否上千亿,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未来对终端的掌控能力;科伦药业所处大输液行业仍有很大整合空间,公司市值能否上千亿,须看其能否在医药行业其他领域长袖善舞。目前这5家公司市值分别是446亿元、334亿元、419亿元、334亿元和378亿元。

申万在2011年仍看好医药板块中的成长股,高成长才能享受高估值。分析师建议根据催化剂节奏把握个股机会,1月份主推东阿阿胶和海正药业。理由是东阿阿胶的阿胶块将进一步实施价值回归,提高价格;复方阿胶浆销量已经开始快速提升,公司开始布局自身终端网络。而海正药业的定向增发将启动,虚拟一体化国际产业趋势下,公司作为跨国公司首选合作伙伴,产业转移将深化。其他值得关注的公司有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康美药业、人福医药、仁和药业、江中药业、国药股份、华兰生物和马应龙等。

中金公司认为,可从两条路径选择超成长公司。自上而下选择,“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品牌专科药”是未来发展前景最为看好的子行业;自下而上选择,“创新、整合”将是未来几年寻找超成长公司的重要因素。

中金推荐的稳健型组合包括恒瑞医药、云南白药、上海医药、华东医药、康缘药业,成长型公司组合包括康美药业、双鹭药业、沃森生物、康芝药业、科伦药业。

第3篇

医疗器械属于医药工业中医药制造业的一个子行业。

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Ⅰ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Ⅱ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Ⅲ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威胁,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根据具体用途不同,又可将医疗器械细分为以下十二大类(见表1)。

二、行业背景

(一)国际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2009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00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医疗器械市场长期由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2009年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表2所示。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强生是医疗器械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飞利浦和雅培等,虽然并非专业的医疗企业,但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专注于细分行业产品的公司如美敦力、百特医疗和波士顿科学也同样收入不菲。

目前,全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 ∶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 ∶102,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全球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并有继续扩大之势。在人口老龄化压力和新兴市场医疗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美国医疗器械市场保持9%的年增长率;2008年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达到1142亿日元;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新加坡,近年来医疗器械销售额每年上升18%左右。据Kalorama Information预测,2011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3120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将会以4%~6%的速度增长

从风险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较大,加之医疗行业本身的风险较大,2010年风险资本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风险投资相对谨慎。美国2010年风险资本投资医疗器械行业总额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美国风险资本更看好已在欧洲获得批准、相对风险较小的产品,融资主要用于国内试验以及FDA批准。具体细分领域集中在心血管产品(如TriVascular的血管内支架、CardioMEMS的心衰压力测试系统)、家用医疗(如Home Dialysis Plus的家用肾透析设备)和医疗信息(Theranos的医疗IT系统和个体化用药)等领域。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背景

截至2009年底,中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3876家,其中:Ⅰ类3696家,Ⅱ类7869家,Ⅲ类2311家,全国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55765家。目前我国可以生产47个种类、5000个品种、30000余个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基本装备需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告,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市场地位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0%左右,是医药产业中同比增幅最大的行业。由于销售情况出现好转,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盈利显著增长,全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近115亿元,同比增长20%左右。根据海关数据,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其中,出口额为1469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进口额为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5%。出口额和进口额同时创造历史最高记录,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累计贸易顺差额达6742亿美元[1]。这表明国际市场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行业内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一般占55%,中低端产品占45%。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中高端产品仅占25%,而中低端产品则占75%。虽然我国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产量均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产品均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这类产品相对依赖较低的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容易受到原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从企业构成来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较高(90%左右),且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新产品研发投入,仅能依靠低价在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医改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的倾斜和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由医院设备的巨大缺口产生的市场空间十分可观。据卫生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尽管在中国市场上,外资巨头占据了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80%,然而外资企业一家独大的情况并不存在。因为想在中国市场立足,仅仅依靠品牌和产品并不能掌控市场,还需要推出适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主动和经销商合作、加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正处于转型期,呈现出外资巨头与本土龙头企业相互向对方势力领域渗透的格局。我国已有多地先后建立了专业发展医疗器械的医疗产业园区,以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例如2011年4月,江苏常州武进区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引进建设了总投资额达50亿人民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并配套建设国际会展、物流、信息、产学研服务、检测等6大中心,设立共享GMP仓库和实验室,形成医疗器械科研、转化、生产、展销多功能基地。

从风险投资角度来看,2010年,医疗健康产业名列IPO数量最多的四个行业之一,以截至创业板上市一周年的数据来看,各行业企业IPO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是医疗健康,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868倍。在此背景下,各类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先后成立,项目争夺战硝烟四起。

三、行业政策

我国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利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将对医疗器械市场产生利好。医疗器械科技成果一般需要3-5年的转化期,上千万的投入,因此普及型器械的发展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以政策、资金等加以推动,帮助企业走完全程。政府采购导向对促进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相当重要,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把替代进口产品的国产产品列入医保范围,会给本土企业带来更多成长机会。基于此背景,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一)卫生部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2011年3月,卫生部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旨在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今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管理办法》强调,未来医疗卫生机构须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据此推测,未来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价格和利润也将无法保持原有水平,而产品独特、技术门槛较高的企业将在招标中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二)卫生部启动耗材集中采购

2011年卫生部重新启动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系统。高值医用耗材是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

2004年,卫生部曾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8省市进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目的是挤掉流通环节的价格水分,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试点的范围为普遍使用的心脏介入类医用耗材、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三大类产品。经过集中采购,耗材价格确有下降:心脏介入类耗材降价376%,心脏起搏器降价152%,人工关节降价243%。2007年,卫生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3]。《通知》规定,“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由卫生部审批,其集中采购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等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少,各地采购价格差异大,价格虚高问题较为突出,由卫生部统一负责组织。”2008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一次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这也是卫生部第一次大规模采购医用耗材。这次集中采购,实现了部分医疗器械产品的全国统一价格,为全国制定统一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奠定了基础。

卫生部集中采购,将减少企业产品进入终端销售的流通环节,产品价格预计会有明显下调,这将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集中采购有利于降低药物和器材的价格,但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走偏,出现例如“中标死”等问题。同时,如果卫生部集中采购要求降价,可能促使外资企业的产品降价,从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进军,这将会对国内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构成巨大威胁。

(三)新医改国家将投入千亿巨资装备县级医院

据测算,目前我国2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达30%,西部地区甚至超过50%。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投资总需求已达1000亿元(含设备投资),这包括全国2000多所县医院、50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3万~5万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截至2010年6月底,中央专项投资200亿元已分3批下达。

依此政策,首先,基建行业的水泥、沙石、门窗、上下水管件和瓷砖、玻璃、灯具等医疗机构常用、必需设备行业以及新兴低碳行业将明显受益。由于县乡村建设的地域性等特点,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由于价格和运输成本等优势,在政府招标采购中胜出几率更高。

其次,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将获得巨大市场空间。卫生部明确表示,此轮县医院建设必须全部装备CT,部分经济发展和诊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配置核磁和直线加速器,三类设备将纳入国家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其中CT选择16排以下(含16排),核磁选择10T以下,直线加速器选取普通、三维适形和立体定向放疗设备。

四、投资重点关注领域

2007 年到2010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年销售收入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疗器械是医药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影响,医疗器械将随着整个医药大行业的发展迎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面对形形、千差万别的医疗器械,究竟哪些领域值得投资呢?根据我们的分析,未来以下细分子行业将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1)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适用于社区快速诊断的POCT类仪器,家庭用小型、多功能、快速诊断治疗仪器。

(2)可替代进口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如高场强CT、MRI、高精度内窥镜。

(3)人性化康复辅具:设计人性化、细节周到、使用方便的家用康复辅具。

(4)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能够快速给出可靠的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设备及配套试剂。

(5)肿瘤放化疗设备: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专业设备。

(6)医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性能极佳的人工骨、口腔填充材料、人工皮肤、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心脏起搏器等。

(7)系统性医疗信息软件:远程医疗、个人电子信息整合与医疗资源对接等软件。

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七个重点细分领域的行业、市场和技术方向。

(一)社区、家用医用电子诊疗仪器

社区、家用等电子仪器属于医用电子产品中的一类。

医用电子产品最主要的应用范畴是快速诊断与治疗,由于医疗需求的增长医院等医疗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将医疗装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研发成可居家使用的小型医疗设备,可以让人们随时监测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既节约了医疗资源,又有利于病人自身健康,再加上设备小巧、使用便携,将有可能作为消费性电子产品走向市场。

家用医疗电子设备将是21世纪前十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曾出任布什和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的保罗·皮尔泽也指出“保健产业蕴含着兆亿美元的商机”[4]。根据BCC Research的最新调查报告,至2012年,全球家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04亿美元,仅血糖测量仪就有89亿美元的商机。其他包括辅助复健、治疗、监视等有益健康的家用医疗装置也将有大幅增长。报告还认为,人口老龄化是推动家用医疗电子发展的主力之一,家用医疗电子市场的销售额区域性分布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占有全球家用医疗电子约70%的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仅占约30%。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家用医疗电子市场主要被强生、罗氏与拜耳三大龙头所占据,并且都拥有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其他包括微软、英特尔、飞利浦等半导体、硬件与软件厂商也开始逐渐将焦点转移到家用医疗电子市场。涉及领域包括便携式设备(诊断影像、氧气治疗和病人监护)、家用设备(生理监视器、疾病管理、康复、遵守监督和医疗信息终端)、安全设备(耗材鉴定和数据保密)以及无线技术等。

据国内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总销售额仅有140亿元,仅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4%,而在国际市场上这一比例一般在2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家用便携式医疗设备技术将向以下方向发展:

1.小型化、低成本。为了方便携带和使用,需要产品小型化。因此,未来家用医疗设备可能会尽量采用SoC、SIP(系统封装)或高密度模块。然而高密度集成有一些技术困难有待突破,例如把多传感器放在高密度的范围内时,信号会互相干扰,参数较多,处理困难等等。同时家用器械成本不能过高,否则一般家庭将无法负担,产品市场会受限。

2.低功耗、智能化、信息化。由于人体的生理周期长,有些检测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医疗器械超低功耗。同时,为符合数据采集处理、体内控制、远程医疗等要求,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将向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重庆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可通过口服胶囊代替常规内窥镜检测,在体内每分钟拍照1~2次,并通过无线把图像传输出来,可以持续8小时,对病人损伤小、无痛苦。进入体内的仪器还要符合体外可控性,这就需要体内与体外通信,例如低功耗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接收。

(二)医学影像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超声、X线、CT、核磁共振、内窥镜等设备。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Karolama的报告,由于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和各国对医疗行业投入的增加,从2010年开始全球超声设备行业将以6%~8%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12年将达到50亿美元。另一份来自IMS的数据表明,到2012年中国国内超声诊断设备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超声医学设备包括B超和彩超两种,国内生产超声诊断设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产品以黑白超声设备为主,同质化严重、企业数量众多、在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在高端彩超市场,跨国公司则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近90%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已经有一批拥有研发实力的国内领先企业开始推出高端产品,如便携式彩超等。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声设备技术含量体现在数字3D影像、多普勒造影、造影剂技术、软件系统升级、仪器便携性等方面。

CT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设备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检测器多列化、数字化、高分辨率、高扫描速度、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方面。由于政府对医疗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医院X光机设备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中国医用X光机设备市场每年将以9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2年将达到873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跨国公司在高端X光机(心血管、胃肠机,移动C臂以及DR)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超过80%的DR产品都是由跨国公司供应。由于三级医院对于X光机产品的选择有着严格的要求,国内企业在高端X光机方面很难与跨国公司竞争。本土企业更多的以较低的产品价格在相对低端的市场进行竞争。

核磁共振成像既是科技界炙手可热的重点跨学科领域之一,又是高科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医药领域。用于人体的核磁共振装置依其磁场强度可分为高磁场与低磁场两大类型。前者一般为15-30T,价格在15-3百万美元,而后者一般为02-05T,价格在50万美元左右。低场机由于价格优惠更适用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缺点是性能不如高场机。据预测,随着临床应用,包括神经、心血管和乳腺影像的增长,到2015年全球MRI设备市场将增加到74亿美元。目前全球MRI市场仍由飞利浦、通用和西门子主导。

利用内窥镜可以直观显示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内窥镜领域无论从技术、临床和市场来看,都在不断变化。未来内窥镜技术将向微型化、集成化、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方向发展。相关的胶囊内窥镜、内窥镜病理信息远程会诊等领域值得关注。

(三)康复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能够有效预防、代偿、监测和缓解残障的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它的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是一个涉及面广,与人体特点息息相关,技术要求高的交叉学科。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十年内康复辅具市场将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89亿,占总人口的12%。我国老年人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约有2700万人,半身不遂的约有70万人,82万老年性痴呆病人中约有24万人长期卧床。根据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占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

康复辅具产品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而这些品种在我国市场上仅能见到约1/5左右。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在假肢、矫形器和轮椅车等辅助器具领域已形成产业,制定和了不少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但是与整个康复辅具产业相比,仍有许多空白有待填补。

由于尚未建立辅具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没有国家或集团的支持,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研发成果很难进行转化,导致了中国康复辅具产品存在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商业价值不高等问题。目前康复辅具高端产品主要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档产品,大多只是简单的仿造,产品种类少、技术含量低,无法形成辅具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尽管科研院所研究的相关课题如钛合金下肢假肢组件、肌电假手、2C运动储能脚等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很多产品从研究院向产业化的衔接还不成熟,难以顺利产业化发展。

辅助技术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它们的个体性。每个服务对象的个体特征不同,康复目标不同,则会要求不同的康复产品,有些可以对市场产品进行改装,有些则必须定做。未来康复辅具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个体化和无障碍两个方面。

(四)临床检验分析设备和试剂

临床检验分析领域涉及生化分析、生物学检验和实验室仪器行业。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是临床检验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460亿美元左右,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5]。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体外诊断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20%-30%,而我国只有10%左右,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临床基础生化、免疫检测试剂技术十分成熟,目前国产和进口试剂质量已不相上下,开始逐步替代进口高端产品。从测试设备上来说,高端的诊断设备仍是由进口产品(罗氏、贝克曼、朗道等)占据大半市场份额,在国内三级医院的高端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价格普遍比国产同类产品高1-5倍。国产产品具有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用户集中在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中低端市场。

未来临床检验分析的技术发展方向将向诊断设备的快速化、结果可靠、配套试剂价格低的方向逐步发展。仅做试剂而没有生产设备能力的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同时生产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企业也将逐渐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一大部分。

(五)肿瘤治疗设备

2008年,全球有1270万人患癌症,死亡人数达760万。第五届亚太癌症预防组织大会预测,从2008年至2030年,全球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从每年的1240万增至2640万[6]。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和社会压力等因素,我国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急剧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在过去30年增长了80%,肺癌、肝癌、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改变不同,还有超声治疗、光学治疗、激光治疗等方法。

现在约有70%的肿瘤患者可以使用放射治疗手段,常用的放疗设备包括:x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加速器。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加速器工厂。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成了以生产直线加速器为中心,包括钴60、模拟机、后装机、伽玛刀等治疗主机和剂量仪器、定位设备、模室设备、计划软件、网络系统全套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中国的放疗设备不仅已占据国内50%以上市场,而且开始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此外,对肿瘤患者实施准确定位的热塑膜与碳纤维定位技术、适形铅模块屏蔽技术以及放疗剂量仪、三维剂量场分析系统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也在临床广泛应用,所有这些放疗配套设备中,国产设备占有率可达65%-70%。

其他治疗设备理论上优于传统放疗设备,然而由于种种技术条件的尚不成熟,无法大规模应用于临床治疗,只能针对性治疗某些肿瘤,未来在超声、光疗、激光等领域获得巨大技术突破的企业值得我们关注。

(六)医用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医用材料应用广泛,分类多,常用的医用材料包括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骨科内置物、口腔材料、组织工程用材料、载体和控释材料等。

国产骨科材料包括骨折用固定钢板、螺栓和骨水泥等在内的常规材料,由于生产厂家竞争逐渐激烈,使其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同时由于医保费用控制加强,使其近年来增长非常迅速,在2010年首次压倒进口材料,占据国内市场主流。与骨科材料类似,国产心血管支架也逐渐有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2010年,我国心血管支架类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其中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零售额之比为1∶1,表明国产支架已在植入式支架这一高端器械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涉足相对技术门槛较低领域的材料企业,关注价值将逐渐降低。

医用材料和人工器官都属于长期性植入装置,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是该类产品的核心技术所在,因此国内外医疗厂商正在大力研制各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材料,以取代传统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此方面有所突破的企业才能够占领市场制高点。

(七)医疗信息化系统、远程医疗及相关软件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出席2011中国数字医院建设高峰论坛暨首届县医院数字化促进改革与发展大会时表示:2010年中央财政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层卫生信息化专项总计投入了27个亿。数字化医疗及其解决方案已成为这次改革的主角。“十二五”规划提出75%以上的城乡居民都要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到2013年国内医疗IT市场规模将超过160亿元人民币,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6%,而其中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投资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甚至有望高达45%。

由于看好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国内外各大医疗企业纷纷进行相应产品的开发,英特尔、IBM、GE、迈瑞医疗、东软医疗等众多公司不约而同地展出了最新的医疗信息化产品,且目标大多剑指基层,展会现场中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已随处可见。国内医疗领域软硬件供应商龙头也开始着手布局健康服务领域。

目前我国已初步实现数字化医疗,但仍存在医疗信息系统不统一的情况,这一现状将在未来五年内得到逐步解决。根据国务院和卫生部相关政策分析,未来医疗信息化将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具备医疗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参与国家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的企业,才能在行业内占据长久有利地位,一些小的、仅能提品、无法进行标准化和区域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技术企业,将会被逐渐淘汰。因此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中,企业规模和现有优势十分重要,新设立的小企业风险将会非常大。

五、总结

从产品构成来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群对医疗器械产品,尤其是家用电子诊断治疗仪器等小型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更高,今后中国将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多年的日本一样,需要更多的植入式血管支架、矫形器械、家用电子诊断仪器、心房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各种大型电子诊断设备等。而这些中高端设备将主要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口。同时,中国具有全球最强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袋、普通外科器械产品、各种医用纺织品等。在经济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中国将仍然占据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

此外,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技能水平较高,近年来成为欧美医疗器械厂商的产品“外包生产”重要基地。包括通用医疗、西门子、IBM等在内的医疗器械巨头为节约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相继在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生产线,直接在当地生产并就近销售。随着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亚洲生产规模的扩大,今后几年,亚洲国家医疗器械外包业务也将大幅度增加,这一方面会为外包承接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和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

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负面影响因素。首先是在全球资源紧缺背景下,加之国内经济通胀预期,上游原材料如石油、棉花、电力、钢铁、化工原料、劳动力等成本将维持上涨势头,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生产中断。其次,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利润将带来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 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运行回顾[EB].(2011323) http:///zjgx/t20110323400831.htm.

[2] 卫生部.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EB]. (2011329) http:///gzdt/201103/29/content1833615.htm.

[3] 卫生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 [EB]. (2007629) http:///zwgk/200706/29/content666514.htm.

[4] 保罗·皮尔泽. 财富第五波 [M]. 知识出版社,2004:1012.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 医疗器械 影响

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2010年将有200多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有数亿元将用于改善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条件。”根据《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未来5年中,近3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有关中央重点支持的项目建设投资安排表明了这一点。如用于乡镇卫生院的投资约占200多亿元总投资的65%;用于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的投资额约占投资总额的30%,其中用于乡镇卫生院设备的投资约占整个设备投资的60%。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影响分析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医疗器械带来具体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9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给我国众多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我国低端医疗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比如我国政府大规模采购的大都是一些中低端的医疗器械产品,配置频率最高的就是X光机、半自动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消毒灭菌设备。采购金额最大的是X光机和消毒设备。由于是政府采购,又是配置中低端仪器,国产设备就成为了选择的主要对象,比如上市公司中的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分别在中低端的X光机和消毒灭菌设备领域是领军企业,市场份额都在50%以上,是政府采购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加快医疗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企业就应该来加快研发,如何研制出成本比价低,使用灵活和方便的医疗企业,是医疗企业需要做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DR(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系统)领域的创新研发,他们在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方向的同时,尤其注重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以安全、有效、经济为原则,将目标锁定面向基层的普及型DR产品。该公司其承担的科技部、卫生部十五攻关项目――普及型低剂量直接数字化X射线机一经上市,就因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受到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青睐。

三、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以国内医疗企业为重点扶植对象

根据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中央政府重点支持配置设备的方向大致为:其承担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本设备,如常规检查、急救、产科等。”在采购过程中应本着“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将按“填平补齐”的原则进行。

例如2008年卫生部与有关部门初步确定了34种产品目录作为农村卫生规划重点支持乡镇卫生院装备品目,其中既有X射线机、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等常规设备,也有消毒锅、担架、一次性器具毁形器等价值不高的品种。

近年来,国内部分企业在这些设备的研发、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在国内市场上我国国内企业应该成为主要的选择对象。同时在招标过程价格因素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招标采购要透明、公正。”在招标时一定要强调服务。”在招标采购中,国家应实施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注重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医疗企业应该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

就市场的本质而言,需求必将推动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思路创新。农村市场非常重要,产品定位一定要满足五大特点:技术先进;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既要现代化又要简单易学;成本要低,以保证价格低廉;售后服务应比城市更好。”

此外农村和社区市场点多面广,配送成本势必比城市大中型医院高很多,企业需要一种新的配送思路。”根据预测,医疗器械行业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有1万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其中80%是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操作更灵活,在农村和社区市场将前途无量。”另外,由于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长期工程,而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速度很快,不久他们也会加入该领域竞争。

无论如何,目前是难得的机遇期。在这块新大陆没有被跨国公司占领之前,本土企业一定要抢先出手。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尽快完善医疗器械法规建设,为医疗器械进军农村和社区市场铺平道路。

3.加快医疗器械的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目前由于相关政策尚未完善,医疗器械企业在准备抢食“蛋糕”的同时还有问题需要考虑。因此本文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在确定品种时制定出合理的方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购置投资的费用,还要考虑如何减少使用、维护及辅助设施的费用,符合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一方面保证基层卫生院能用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产品,另一方面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政府采购通常会对产业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合理的方案必将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医疗的后续应用。例如就放射设备而言,在人口较多地区的基层中心医院应适当配置国产低价位DR。”而对于以投资需求较大产品为主导的企业来说,政府能否在产品的先进性和价格之间进行平衡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第5篇

随着中国居民医疗需求的继续释放,中国药品市场也将快速扩容。然而,由于医保支付压力渐增及控费趋势明朗,未来行业扩容的速度或将放缓至趋稳。目前来看,在各省区较少会出现超预期大规模低价招标情况下,中期内盈利水平仍将得到较好的支撑。

分化明显

根据德邦证券的报告显示,从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看,医药行业近5年(2008~2012年)ROE的水平在12%~18%之间波动,这个数值和美国各行业长期平均ROE维持在10%~15%相近。2009年(新医改元年)行业ROE达到最高,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都达到近5年最高,而后行业ROE出现下滑,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至2011年到低点才拐头回升。

截至2013年6月底,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9493亿元、9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6%、16.6%;医药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为6713亿元,同比增长19.8%。然而,在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毛利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从总的运行趋势看,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处于涨幅前列,同时在政策扶持下,生物制药的利润总额上升趋势明显,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从陆续的中报来看,相对超预期的公司还是比较少的。”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谢宁宁对本刊记者表示,“整体上延续了‘强者恒强’的趋势,行业内分化比较明显。”

从已的半年报公告看来,增长原因不尽相同。恒瑞医药公告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9.7亿元,增长13.7%,净利润6.4亿元,增长15.2%。由于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天数缩短,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62.8%,说明增长质量很高。泰格医药公告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33.01万元,同比增长36.2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82万元,同比增长?3.64%;扣非净利润4,585.79万元,同比增长64.35%。在宏源证券看来,泰格医药是国内临床试验CRO领军企业,收入占比过半的临床试验服务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了4.69%,主要是受“营改增”影响,报告期营收不含增值税,而上年同期营收含营业税金额。

“整体而言,增长最快的还是医疗器械和诊断的一些公司,比如新华医疗。”据谢宁宁介绍,新华医疗在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业务上不仅齐头并进,一直在做收购,使得近几年的增长水平几乎都在50%左右,“这种外延式扩张为其带来的盈利效应比较明显。”

谢宁宁表示,近一两年是医药行业并购的一个高峰,“下半年的收购还会比较多”。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显示,今年7月中国并购市场无较大规模并购交易拉动,整体活跃度有所降低。从交易规模分布来看,医疗健康首次领衔并购市场,交易规模为5.65亿美元,占比为?8%。对于受行业负面政策影响相对较小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来说,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会加速整合进行外延式扩张,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不过,申银万国提醒到,对于大型流通商而言,现有产品毛利率会缓慢下行,而深度介入医院的增值服务会带动毛利率提升。随着行业的变化,回款周期会逐步加快,从而财务费用有望降低。综合而言,盈利能力有提升20%~50%的空间,但盈利能力提升速度取决于医院改革速度。

?政策面趋紧

未来即将出台的各项政策成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走势的主要扰动因素。多家分析机构皆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将面临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医保控费、药品招标日趋严厉等政策压力,行业政策面偏紧。

随着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事件的持续发酵,卷入外企已经从欧资企业向美资药企蔓延,一方面预示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超国民待遇正在被打破,外资药企增速放缓,国内药企有望因此而提高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随着部分地区加强对医院和药企的调查,国内大部分药品的营销模式将因此而逐步转型,“医药代表都放假了,有些医院明确写着‘药代请移步’。”某药业控股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制药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变得较为谨慎,部分企业已经减少了走访医院的次数,有的甚至取消走访。

行业的发展在未来3~6 个月中可能呈放缓趋势,不过,与2006年有别,大概率上不会发展为大幅波及全行业的行为,“销售生态是在中国医疗体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动刀仅是行业发展中短暂的搅动,不会对整个行业的成长轨迹造成大的改变。”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

此外,近期的政策,除了发改委调研60家医药企业成本,强化了降价预期外,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亦显露出降价趋势,对企业的盈利空间形成一定挑战。据了解,此次医改工作安排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进程,然而和以往政策相比,在基药招标方面没有过多强调,但对药品流通差价方面却有较多提及。多家机构认为,未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可能对药价特别是原研药的价格有进一步压制。“2013年是药品招标大年,招标政策动向引人关注。”谢宁宁强调。

事实上,在基药招标过程中,降价仍会是“主旋律”,“在商务标环节中最低价中标仍是主流。”上述药业公司人士表示。在她看来,中央和地方的博弈结果将决定各省增补情况。地方基药增补的冲动一方面源于地方保护、各地临床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制药企业施展公关能力开了口子,而国家遏制地方增补的目的在于维护基层医保的支付能力和国家目录的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处于控费和政绩压力出台过激政策,脱离当前实际情况。其可行性偏差,纠偏是大势所趋。“比如相对比较激进的广东的招标政策,应该还会修改的,包括对外资药企的过期专利进行的定价也是不合理的。”谢宁宁表示,“不可能再按照原来的状况去执行的。”

不过,“医保控费”仍是众多机构分析师担心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中信建投认为,“医保控费”已经和正在下拉行业增速,预计2013年医药行业后收入增长20%左右,由于药品价格同比下降,全年净利润增速预测在18%左右。

因为政府投入仍然严重不足,随着“医保控费”的力度和范围的扩大,未来3年实际的“以药养医”会加强,一些价格高、独家或生产厂商少的辅助治疗用药企业的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第6篇

【关键词】新医改 财务管理 公立医院

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地提升,我国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就医的服务质量,因此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绪论

公立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服务行业,其具有社会公益性、盈利性这两个属性,且新医改下,医疗卫生体系发生了变化,医疗行业必须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仍是基础的会计业务,没有考虑到医院的运营情况。因此,面对新情况,必须使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当中,充分地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营运资金。现在的医疗技术在飞速发展,医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硬件。当前很多的公立医院面临的问题是大型的基建项目投入与购进大型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矛盾。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财政补助是明显不足的,因此,向银行贷款成为这些公立医院筹措资金的方式,受到多种限制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型的基建项目所需资金,医院被迫采取在期初一次性总额借入的方式贷款,这样一来,医院就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这样的筹资方式就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成本与风险。

(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随着我国的新医改政策的推进,当前的医疗市场当中存在着诸多的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容易导致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难度加大的情况。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且对医院的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没有引起注意,这样就导致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问题,再加上公立医院的防范机制尚未健全,就造成了公立医院的财务危机。

(三)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新医改下,一部分的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不完善,在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行过程中,预算管理尚未细化,缺乏规范性,且公立医院没有指定完善的定期分析检查方案,缺乏奖惩机制,使得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加大,资金出现了浪费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很多医院的各领用科室无责任人管理财产,无收、发、维修记录。使用科室往往存有只用不管的思维模式,出现损坏就向总务科报告申请维修经费,自身缺乏日常监管措施,造成医院维修费用过高,固定资产经常几年也不盘存一次,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核销,造成账实不符。再加上由于新医改的开始,采购昂贵的医疗器械能提高医院的总体效益,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就容易导致重复引进、设备的利用效率低,常常出现故障,这就产生了大额的维修费用,给医院带来了损失。

三、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资金的管理。在加强财政补助的同时,必须加强资金的管理,才能够正确地管理亿元的资金,增强资金的流动性。随着医疗改革的的逐步深入发展,医院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当前我国的很多公立医院的筹资方式一般是局限于向银行贷款的,因此,公立医院应改变过去的旧观念,拓展多方融资渠道,在未来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的方法,由设备的出租方融通资金引进设备并租给医院进行使用,也可以与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合作,以此来分担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注重财务风险意识的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的与财务风险意识增强相关的活动,不断地加强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防范的意识,且能够有效地提升资金的利用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少资金的浪费,规避可能出现的多种财务问题。与此同时,在加强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的过程当中还能够不断地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促进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在新医改下,我国的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行中必须不断地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由此来不断地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不仅可以使医院日常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使得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对适应新医改下的各种要求有较大的影响。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的周转率。我国的很多的公立医院应该建立固定资产更新与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成立“管理专业委员会”,集中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与更新的工作,以此规范购置的程序,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的工作内容,提前做好采购的可行性的研究,由此来避免盲目与重复采购的出现。另外,还应对固定资产的日常运营、维修保养与报废等多个环节进行归口的管理,并制定出科学的、规范的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制度与工作流程,对于价格比较昂贵的大型的高档设备,医院可以适当地考虑向厂家购买保险,以此合理地控制维修费的额度。

总之,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我国的公立医院应把设备的效益分析工作常态化,制定专门的考核指标,促进设备的合理利用,也可以以此作为考核使用科室的业绩依据之一,并对医疗设备的利用率、维修率等指标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周转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地加强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预算和成本管理意识,能够不断地提高我国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促进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新医改条件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浅析[J].经

济研究导刊,2012(12):112-113.

第7篇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分析显示.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2011年8月.A股市场上共有134家PE背景的公司股票解禁上市,涉及150家PE的248个投资项目.占所投资项目的45.1%.从中PE机构总计获得690.0亿元的账面回报.其中实际已减持部分收益为141.8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3.39倍。

多数项目未完成退出

普遍集中于制造行业

实际退出方面,PE机构主要通过大宗交易或者二级市场分阶段逐步减持。在已解禁的248个投资项目中,PE已全数售股退出的项目共39个,占15.7%;PE减持部分股票的项目共65个.占26.2%;144个项目尚未启动减持,占58.1%。

PE完全退出的项目共39个,占总解禁项目的15.4%,累计获得实际回报68.5亿元,平均单个项目1.8亿元。达晨创投共从爱尔眼科、网宿科技等3家企业上实现完全退出,总计获得回报8.7亿元,为实际退出项目最多的投资机构;华平通过抛售所持乐普医疗的3099.2万股,累计获得回报15.4亿元,成为实际回报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见表1)。

与此同时,部分以民营PE为主的机构则并不急于退出。包括8月份才刚刚解禁的30个项目在内,目前共有144个项目PE尚未开始退出,占总解禁项目的58.1%.其中有99个属于民营PE所投项目。

截至8月26日.在已经解禁的248个项目中.PE总计共有209个项目尚未实现完全退出,持有流通股总计市值达到548.3亿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IT行业及医药行业。

在回报率方面.在目前已经完全退出的PE中,平均实际回报率达到11.65倍。亚商资本通过圣农发展.获得22.90倍的实际退出回报,排名第一。

整体来看,算上尚未减持的部分股票账面市值,目前PE机构总共获得690.0亿元的账面收益.平均回报率在13.39倍,其中已变现部分为141.8亿元.剩余账面市值548.3亿元。金石投资从3个项目中累计变现16.1亿元.排名第一(见表2)。

从行业上看,制造业为PE机构总共带来226.9亿元的账面收益,其中已变现收益为23.3亿元,平均账面回报率达到10.40倍;医疗健康行业尽管只带来101.4亿元的账面收益,但平均账面回报率却高达21.12倍。

值得提及的是,制造业上市前累计获得投资50.7亿元;能源及矿业.IT.医疗健康等行业也较受PE机构青睐。由于互联网企业的融资目标此前仍以美元基金为主,因此其在A股市场的数量并不多(见图1)。

从回报率上看,由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众多,因此整体回报率被摊薄至7.38倍;相比之下.IT行业的整体投资回报率则高达11.04倍。另外,医疗健康行业的总体回报率也在10倍以上。

532.2亿元市值将解禁

明年4月迎来最高峰

自2010年7月起,PE机构在IPO重启后所投资的项目开始陆续获得解禁。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分析显示,除去已经减持退出部分.截至2011年8月底,PE机构仍持有流通股总计市值达到548.3亿元,其中制造业、IT行业及医药行业3个主要行业合计占比达69.7%。

目前.在已经获解禁的上市公司中,郑煤机(601717.SH)的PE机构持有流通股市值最高,达到55.4亿元;海普瑞(002399.SZ)PE机构持有流通股占比最高,达到52.9%。

在即将获得解禁的PE所持限售股方面,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整个一级市场共有市值532.2亿元的限售股将陆续获得解禁,平均每月达到53.2亿元,相当于每月一个中型IPO项目。2012年4月,PE持有贝因美(002570.SZ)、聚光科技(300203.SZ)等上市公司的限售股集中获得解禁,总计市值达到99.4亿元,其规模与国元证券(000728.SZ)2009年11月上市时的融资规模相当。

在所属行业上,目前制造业PE持有限售股市值最为集中.合计达到175.6亿元,占比33.0%;此外,食品饮料、能源及矿业等行业占比也较高(见图2)。

在即将获解禁的上市公司中,贝因美(002570.SZ)PE机构持有限售股市值最高,达到33.3亿元,相比目前流通股市值比例达到2.22倍(见表3)。

PE机构收益颇丰

盈利超二级市场

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分析显示,自2009年7月IPO重启至今.先后共有292家具有PE背景的公司成功上市,283家PE机构对其累计投资160.2亿元。目前PE机构通过分红及减持,已获得实际收益144.2亿元.剩余持股市值1233.5亿元;合计获得回报1377.7亿元.整体回报率达到760%。而同期的A股中小板指数仅上涨32%,创业板指数和上证指数则分别下跌2%和13%(见表4)。

第8篇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问题与措施

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质与意义

在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基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优化的同时也为财务管理体制优化带来了挑战。因此,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优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体制,应该首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依据医院中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结合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优化的目标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式,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整改[1]。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医院的所有工作完成后,在工作中进行资金的分配、利用以及相关的记录等,主要的管理目标是利用财务的管理将医院中的财务资源合理利用,将医院的经济效益与服务职能最大化。对医院的经营进行管理,需要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利用与支持,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以及重要的环节。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整改,就可以将医院中的财务资源利用率提高并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医院的财务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还可以对医院的其它活动进行一定的监控,使其可以正常的运营,进一步的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效果与效率[2]。

二、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医院的工作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工作来说,具有任务多、工作种类繁多等特点,并且医院中各个科室之间的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进一步的提高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非常专业的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医疗知识的充分了解等[3]。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大部分的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大数据技术,不能合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此导致大量的数据信息的优势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如果医院想要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功能发挥,就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并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对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一般的技术人员只能发现数据表面的作用,并不能深入的将其潜在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院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对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与规范,并指导财务管理人员有序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体制,科学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但是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倾向于理论化,却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价值较低,不具有实践意义,与医院本身的管理状况以及特点结合程度不高,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效果低下[4]。

三、针对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的措施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对医院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支出与资源浪费现象进行整改,进一步的促进医院财务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一)培养更多的专业性财务管理人才

上文已经提到,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利用率。基于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水平较低,对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整理能力较差,医院可以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构,依据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才需求以及当前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制定专业的培养制度。可以聘请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建立数据模型,发挥数据的潜在应用价值。对医院已有的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的素质。提高医院的福利待遇,聘用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5]。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加强与医院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深入地对其他部门工作内容的了解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所有的数据信息进一步的了解,在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还要在工作中加强对各科室的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依据数据的特点传达到各个科室去,使数据信息的传达更加的快速与顺畅,提高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参考其他医院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在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的基础上,及时的处理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6]。

(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行业,在日常工作中会产生极大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此为了使数据中的价值得以发挥,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整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加以利用,不断地对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与优化,不断地对医疗行业进行完善,并最终实现医疗行业服务水平最优化的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合理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数据信息潜在的价值,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华清.分析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2):83-84.

第9篇

自我认知题主要分为三类:即对求职者自身的认知、对所求职务的认知、以及自身与所求职务的匹配程度。下面为详细讲一讲对求职者自身的认知,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主要包括对考生自身的经历,自我评价,求职的动机,职业的规划等等。

一方面,对考生自身的自我评价,即让考生做的自我介绍。考官可以自我介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自身正确评价的能力,甚至是对性格的考查。

另一方面,求职的动机也是自我认知题的主要考查形式。有时直接考查,有时间接考查。求职动机的目的就是看考生是否真正热爱本职工作,是否具备优良的医德,能否正确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自我介绍类问题作答方法

自我介绍在医疗卫生系统的面试当中出现较频繁,并且问法直接、简单,考生在回答时,可以在立足于报考岗位的基础上,灵活选择表述方式,重在保证作答清晰,内容多方面即可。考生可采用直接介绍与间接介绍两种表述思路:

一、直接介绍

直接介绍主要包括你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情况,具体如下:

学习经历是对考生医学专业背景(护理、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的介绍,告诉考官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重点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经历,专攻的学科,拿到的成绩与专业资格证书,以及在校期间参与的各项实践,获取的荣誉证书。这些信息的展示,让考官了解考生的医学专业水平。

有工作经验的考生简单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历,以及从工作中获取的工作经验,让考官知道自己具备丰富的临床治疗或者护理经验;如果是应届考生的话,可以介绍一下自己曾经在医疗卫生机构实习或者实践的经历,告诉考官这些工作或者实习经历,自己具备了扎实的临床经验,可以胜任所报考的岗位。

家庭背景包括父母亲友的职业、考生的生活经历,旨在让考官看到考生报考医学岗位的原因和信念。例如考生可以说明自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母的职业精神对自己的求职动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考生可以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正是这个事件让自己萌生了做一名医生的信念,并一直在为之努力着。

性格特点介绍时,尽量要选取那些与医疗卫生岗位相匹配、特别是可以作为优势的方面。比如考生报考的是护理岗位,那么可以说自己是一个耐心、细心、有爱心、有责任心且吃苦耐劳的人;如果是报考临床医生的话,可以说自己责任心强、头脑冷静、性格果敢且应急能力强。假如报考的是基层医疗岗,那么要强调出自己的服务意识跟奉献精神。

二、间接介绍:

除了直接向考官介绍考生各方面信息之外,也可以从侧面间接地向考官展现自己对岗位的认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这些侧面包括一些特殊的经历、热爱的书籍、崇敬的医学名人等,向考官阐释这些人、书、过往经历,展示考生具备的良好的医学素养。此外,间接介绍还可以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进行简单描述,让考官看到考生深刻的职业理解与岗位认知。

求职动机类问题作答方法

考生在回答求职动机时,一方面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有清晰地认识。另一方面,要对医疗卫生行业有深刻的了解,尽量从个人、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展开,并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个人层面

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往往是受到客观现实与个人理想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客观现实可以是自己的专业背景、性格特点、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多个因素。个人理想,则很大程度上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念与成就动机。综合而言,就是考生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拥有终身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与信念。

价值取向:一个人的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一个人的过往经历,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件事都对其人格的塑造起一定作用。无论是自己的价值观受到哪种形式的影响,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家庭层面

家庭情况:例如户口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照顾父母等都可以对自己择业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现实性需求。这种需求带有一些束缚倾向,因此在回答时应当注意口吻,要表达出这份工作为我提供的方便,允许我在家庭和事业间找到平衡,而不是受现实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这份工作。

父母期待: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父母意愿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子女的人生航向。延伸到面试当中,父母的意愿或者父母的期待都会成为考生进行职业定位的影响因素,考生在展示自己的求职动机时可以客观、真实的进行适当展示。

三、社会层面

社会价值:这一块可以作为考生阐述求职动机的较高层次展开,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医务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医疗行业职业精神的基础之上,应该把成为一名上医去医未病之病,提升全民生活质量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同时,也应该始终把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第10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对青光眼认知度的影响因素,为青光眼知识宣传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1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青光眼认知度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近视史、家族史、眼部就医史为其主要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家族史和眼部就医史是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教育程度较高、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有近视史和眼部就医史、有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的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度更好,对近视眼患者、低教育程度者、无医疗职业背景、家族中无青光眼患者、未进行过眼部治疗和检查的人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关键词 青光眼;认知度;普通人群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01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examination people on glaucoma cognition

LIU Ting-hui,ZHANG Zhong-hua

(Yantian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08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fluence on glaucoma awareness factors,to provide the clinical basis for the glaucoma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Methods:821 peopl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2-August 2013 in my courtyard examin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for glaucoma awareness questionnaire,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n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logistic 2 test and multivariate.

Results: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cognition include:gender,education background,occupation,medical related knowledge,from history,history,family history of myopia,eye history.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education background,medical knowledge,occupation employment history,family history and ocular history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factor influence of glaucoma awareness (P<0.05).

Conclusion:The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family in glaucoma patients with myopia,eye on history and cognition of medical history,have better glaucoma medical related occupation employment history of the patients,to patients with myopia,low education level,no glaucoma patients medical occupation,family background,not a eye treatment and examination people need to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Glaucoma;Cognition;Ordinary people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高或眼压持续升高造成的一种组织和视功能损伤性疾病,会造成患者视力下降、视野减小甚至失明,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青光眼导致的损害和伤害是不可逆的,因此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1]。我国约有900多万青光眼患者,加强青光眼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对青光眼进行重视,学会识别和尽早发现青光眼并进行及时治疗,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青光眼带来的不可逆伤害[2]。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821名在我院进行综合体检的普通人群进行青光眼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为青光眼认知情况以及如何进行疾病知识宣传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821名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进行入职体检、公司体检、学校体检、老年人体检等普通人群。其中男433名,女388名。年龄20~67岁,平均(39.23±12.73)岁。入选标准:(1)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20岁。(3)无重大精神疾病、意识不清和交流障碍问题。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问卷 采用我院对青光眼认知情况的自编问卷,参考相关文献后确定问卷中涉及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相关行业从业史、全身疾病史、近视史、家族史、眼病就医史等9个可能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方面。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人员访问的方式,在我院的体检单发放处设置调查点,由调查人员采用3 min的调查间距,随机抽取领取体检单进行体检的人发放问卷进行访问调查,不对受访者进行诱导性提问和讲解,不进行回访,对完全不能理解题目和不识字的患者放弃访问;对老年人和个别题目理解有困难的受访者进行客观讲解。在调查的过程中,共发放853份问卷,排除放弃、不完整等无效问卷后确定8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25%。

1.2.3 认知度指标 对青光眼认知度的度量通过问卷中“您是否感觉眼涨”“您是否了解青光眼的症状”等问题进行计分筛查,正确率高于60%记入对青光眼有认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筛选出差异显著的因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对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1)

2.2 综合医院体检人群对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家族史和眼部就医史是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按照OR值的大小排列分别为教育背景(OR=2.518)、家族史(OR=1.825)、眼部就医史(OR=1.764)、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OR=1.210),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设定了由9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组成的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医疗相关行业从业史、全身疾病史、近视史、家族史、眼病就医史[3],而从临床研究中得知,影响青光眼发病的原因包括个人特征(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眼部生理解剖学因素、眼部损害体征、全身性疾病、屈光因素、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等[4]。由于青光眼是目前致盲性眼病最多发的一种疾病,而损伤是不可逆的,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青光眼,患者由于认知不足而不能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5]。因此探析普通人群中影响青光眼认知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青光眼的知识及其带来的损害,帮助人们重视青光眼。

本研究通过收集问卷资料和统计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到如下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性别、教育背景、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近视史、家族史、眼部就医史。(1)性别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通常女性会比男性对身体和健康方面更加敏感,但是这一差异在logistic回归当中并不显著。(2)教育背景越高,对青光眼的认知程度也会相应提高,这说明在知识层次上,接受更多的教育有助于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知识的了解[6]。(3)医疗相关职业从业背景的因素也有显著影响,医疗从业者具有相关的卫生知识,因此具有较高的认知度。(4)在近视史上,有屈光不正的人群会由于配镜、检查等接触和了解相关的青光眼知识,但是在logistic回归当中并未归到显著危险因素中,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7]。(5)有家族史的人群在青光眼认知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且在logistic回归当中是第2位的危险因素,遗传是青光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族中如果有人得过青光眼,不管是父母、兄弟还是其他人,都会在家族中宣传和强调青光眼的相关知识,因此也能提高家族中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由此可知,家族中的信息传播可以普及青光眼知识。(6)对于眼部就医史来说,由于患眼病时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都可能接触到青光眼的相关信息,医师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和介绍,因此眼病就医史也可能会对青光眼的认知度造成影响[8]。

在logistic回归分析后,进入到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教育背景、家族史、眼部就医史、医疗相关职业从业史。因此对于屈光不正的人群,应该给予更多青光眼的宣讲教育,以对这类青光眼高发人群进行预防和筛查。从具体的教育方式来看,由于青光眼是一种心身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进行调整,常用手术方法治疗,因此对普通人群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就可以开始引入青光眼相关的疾病知识,帮助学生从小就了解青光眼的诱发因素,从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成年人来说,在小区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传,在医院等开设青光眼健康知识宣讲活动都可以帮助普通人群提高对青光眼的了解。具体需要普及的内容包括相关疾病知识的介绍,如易感人群、诱发原因、发病机制等;然后从用药相关知识,如药物的介绍、药物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药物的具体使用注意事项等;对患者及高危人群可以特别针对生活习惯进行相关指导,帮助患者了解饮食、运动、工作学习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此外,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情况要给予特别关注,帮助他们解除不良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可采用的指导方式包括讲座宣传、单页宣传、群体活动和电话回访等方式。

综上所述,国外的研究证实,提高对青光眼的教育宣传可以提高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从而促进人群对青光眼的关注和检查,可以提早作出筛查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青光眼的危害[9]。在普通人群中,要对以下人群进行重点的青光眼知识宣讲:近视眼患者、低教育程度者、无医疗职业背景、家族中无青光眼患者、未进行过眼部治疗和检查的人群,对男性以及高龄人士等也需要进行相关信息交流和卫生宣讲。

参考文献

[1] 杨 潇,李金瑛.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纵览,2011,35(6):366-369.

[2] 陈宏杰,陈 伟,乔 芳,等.高度近视患者对青光眼认知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397-399.

[3] 刘冠禹,杨 炜.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8):1223-1226.

[4] 李金瑛,杨 潇.深圳地区综合医院体检人群青光眼认知度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2013,13(7):1440-1443.

[5] 耿 燕,刘 超,许 军,等.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7):1017-1021.

[6] 马 淙,徐 晨,严 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2.

[7] Junoy Montolio FG,Wesselink C,Gordijn M,et al.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andard automated perimetry test results in glaucoma:test reliability,technician experience,time of day,and season[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53(11):7010-7017.

[8] Fingeret M.Factors that influence automated perimetry[J].Invest Ophthalmo Vis Sci,2012,53(11):7018.

[9] Sethi S,Fay C,Bollinger KE.Functional testing in glaucoma diagnosis[J].Current Ophthalmology Reports,2013,1(2):89-97.

第11篇

随着“互联网+”各类康复医务服务平台和APP的出现,康复医疗行业的发展步入了网络时代,这对康复技术人员的网络信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康复医疗行业的分析,总结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康复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康复医疗;网络信息能力

1“互联网+”时代下的康复医疗

随着老齡化社会的来临,康复医疗已逐步成为常规性的服务。康复主要是指通过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消除并减轻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错误观点,认为病人一旦能够成功出院就代表完成了整个治疗过程,残疾人才需要进行康复治疗,而在现代的社会中,亚健康人群越早开始进行康复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功能,而随着年齡的增长,发生功能的可能性也在逐步增加,康复医疗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项日常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齡化也日趋明显,康复医疗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所广泛关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现正以每年800多万的速度在快速递增,老年病的发病率也越发明显。截止到2050年,我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群会步入了老齡化阶段,康复医疗的需求率将达到井喷的态势。而对于中年人而言,健康状态也不容乐观,据统计,全国的亚健康人群已达总人口的70%,腰、颈椎病呈多发态势,但大量的中青年人群对于早期的治疗不重视导致了医疗时机的错失而久拖成病。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主要是由公立医院的康复科及社会化的康复企业所组成,康复技术人员的缺乏和康复治疗效果的不理想也导致了大量的亚健康患者缺少自动就诊的意愿,同时由于自身康复医疗的缺乏,致使病情日趋严重。“互联网+”的出现,为康复医疗的改革和深化开启了多方的新模式。传统的康复医疗方式正在被新的信息手段所融合,大量利用“互联网+”新模式的开创已经让患者得到了更好的康复治疗。在线诊断、挂号等新康复医疗平台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康复医疗时代已经来临。随着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大量的亚健康人群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各种有用的康复医疗信息,通过康复医疗网上平台的在线专家咨询、在线自我康复指导、预约上门服务等多途径的交流,使得患者自发性地增加了康复医疗的需求,而网上交流的一对一模式使患者的康复医疗体检更加的完美,人文关怀也更加明显。网上免费服务催下了线下收费服务的发展,有效完成了网上网下的服务对接,使得康复医疗人员的服务效果也得到了全面的认可。

2康复技术人员的网络信息能力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互联网+”康复医疗APP或平台设计,主要是从线上交易对接线下服务的模式。康复技术人员可通过网络对康复医疗平台或APP进行实名制注册,管理个人界面,向患者和关注的对象随时推送相关的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以此来增加相互间的交流,也可在APP或平台上与病人进行实时的交流,利用文字、语音、视频和图片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在线的初步诊断,为患者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从而为患者下一步的线下服务提供对接。这样的操作结果优化了整个康复医疗服务的流程,使得就诊程序变得更加的人性化,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互联网+”下的康复技术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网络信息能力,才能充分的使用好康复医疗网络平台或移动APP,真正达到患者和康复技术人员之间的无障碍交流,也有助于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在“互联网+”康复医疗时代,康复技术人才应具备以下网络信息能力:对“互联网+”下的康复医疗时代的信息新知识的了解,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能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渠道获取到各种有关康复医疗行业的相关信息,并有熟练操作网络的能力。能鉴别各种网络信息的真伪,并准确地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合法使用网络信息,保证病人的隐私,不能有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维护计算机安全的能力,能做好数据的备份和管理工作,有效防止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的意识与能力,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2.1信息意识

2.1.1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有23%的康复技术人员对“互联网+”非常了解,有40%的康复技术人员对“互联网+”比较了解,说明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康复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仍有37%的调查显示,康复技术人员对“互联网+”的了解在听说过和不清楚的程度,这说明还有部分康复技术人员的信息意识十分薄弱。

2.1.2获取“互联网+”康复医疗信息的途径

针对“互联网+”下的康复医疗信息的获取途径,排名前列的是综合性网站、各类康复专业的论坛或贴吧,选择书籍和文献数据库的比例较少。这说明康复技术人员对于图书馆书籍和文献数据库资源不能进行有效运用,缺乏必要的图书馆检索技能。

2.2信息技能

2.2.1“互联网+”康复医疗新模式的了解程度和网络信息操作能力的应用

调查显示94%的康复技术人员对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医院康复科和民营医疗机构可能会出现的“互联网+”新模式都有认知,但是调查也显示,63%的康复技术人员的对于行业的信息系统使用不足,对网络信息操作多停留在各种日常软件表面居多,这说明大多数康复技术人员对“互联网+”下康复医疗行业需要掌握的必要信息技能的学习和知识扩充的方法并不了解。针对这种问题,“互联网+”时代下康复技术人员一定走在康复医疗行业的前沿,积极接触各种“互联网+”康复医疗新模式下产生的APP或与康复医疗网上信息平台进行合作,做到与“互联网+”新职业信息化平台的无缝衔接。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各类信息的数量得到了无限的扩张,只有具有运用网络信息的操作能力才能在软件纷繁的“互联网+”时代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康复医疗应用软件APP。良好的学习能力能让康复技术人员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以应对将来“互联网+”下康复医疗行业的各种新软件和新平台的发展。

2.2.2网络信息能力的专业性

35%的康复技术人员认为现在所具有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互联网+”的行业需求不能有效融合,存在脱节的问题。康复医疗的网络信息能力应包含康复医疗行业软件的属性,能与康复医疗行业软件或网络平台有效结合,才能有助于康复技术人员在将来的“互联网+”环境足够应对各种新兴康复软件或网络平台,并具有知识的自我学习和扩充能力。

2.3网络信息法津

作为康复技术人才在“互联网+”下更应注重对于病人隐私方面的尊重,保守病人的秘密,并且具有防止黑客入侵和病素攻击的意识,防范于未然,才能更好可能地减少可能的信息损失,并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调查数据显示,99%的康复技术人员对于信息伦理的意识很强,基本上都能正确认识到网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康复技术人员的网络信息能力,需具有对大环境的意识敏锐性,有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能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到康复医疗行业的有用信息,并对信息的收集具有持久性,能保持长时间的关注,并及时做到新知识的主动学习扩充,才能始终走在康复医疗行业的前沿。同时应加强对网络信息法律的认知,不论何时都能及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自觉增强对于不良网络信息的抵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尹新,董可男,孟群等.互联网+康复医疗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13(02):115-118.DOI:10.3969.

[2]王玲,彭波.“互联网+”时代的移动医疗APP应用前景与风险防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01):157-160.

[3]王青春,周娟,穆晓倩等.基于“互联网+”的护理信息素养探讨[J].护理杂志,2016,33(22):40-42.DOI:10.3969.

[4]冯婧.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04):88-90,97.DOI:10.3969.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医院 设备管理 数据统计

一、医院设备管理中数据统计问题之背景还原

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后,世界科学技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新型产品及设备也不断开发并推向市场,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其中,医疗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行业,它的发展必须基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尤其是对医疗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并没有足够的医疗技术设备,因此发展速度一直较为缓慢,随着WTO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进口医疗设备引入我国医疗系统,医院医疗设备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所改善,使医院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医疗设备的大量购入为医院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为医院管理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挑战机会,尤其是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数据统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在本文中对新时期医院设备管理中的数据统计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试图通过本次分析得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二、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医院设备是医院开展一切救死扶伤工作的基本硬件设施,因此医疗设备对医院来说就如衣食父母般重要。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医学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来实现,因此可以说医疗设备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医院若不能得到基本的设备保障,则无法展开日常工作,更不可能在医疗水平上超越其他医院,丧失自己在市场中的基本竞争力,使发展受阻。因此,医院如果想在日新月异的新时期中取得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此来保障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医院的发展。随着医院设备的不断购入,设备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医疗设备是指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及管理方法对医院中持有的设备进行管理及维护,通过上述管理手段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医院需求,并能够正常使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会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的好坏,同时也可以帮医院节省成本,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必须谨慎对待。

三、数据统计工作对医院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一)数据统计是医院设备管理的参考依据

医院设备管理工作覆盖了设备从采购入院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医院必须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及管理方案对医院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设备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医院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因此,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设备在用期间所有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握,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改善。而数据统计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各项情况的统计,数据统计可以为设备管理部门提供有关设备使用情况的详细信息,为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数据统计是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联络方式

医院设备管理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质,它所覆盖的工作范围包括了设备的采购、验收、维护保养及报废等环节。这些环节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数据统计则是确保这些设备管理环节有效沟通的工具。因为所统计的数据中包含了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将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就能够体现出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同时,数据统计信息还可以反映出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改善。

(三)数据统计是医院运行的基本参照

医院医疗设备数据统计完成之后需要经过一个分析过程,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一些设备管理中的有效信息,同时也能反映出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医院运行不仅包括一些日常工作,同时也包含问题解决工作,因此医院很大一部分工作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对现有工作方式进行调整或重新部署,使医院实现更高效的运行。另外,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还可以将数据分析过程中反应的各种问题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为医院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四、数据统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设备中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医院正常工作的开展甚至是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数据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医院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数据统计所反应的信息必须具有准确性、客观性、全面性等特点。要想充分实现上述特点,医院必须强化自身现代化数据统计水平,培养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使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使用计算机来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及储存工作。另外,医院还要加强数据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数据统计工作开展一定的监督与审查工作,避免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全面确保医院数据统计工作的真实性。

五、结束语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它的医疗水平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与家庭幸福,而医疗设备的管理情况又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医院必须重视设备管理及其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工作,以数据统计结果为导向不断改善医院设备管理水平,为医院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价值,让医院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建民,邬宏平.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J].广东科技, 2010年 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