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时间:2023-08-30 16:4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设计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设计原则

第1篇

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人们网络购物生活带来了的极大便利。OTO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原材料,租金,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对服装企业带来了全面的冲击,传统商业模式的服装企业举步维艰,多家国内的服装生产商面临着生存困境。与时俱进的调整商业模式,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

商业模式的定义

根据学者研究得出,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经济定义,将商业模式归结为企业获取利润(租金)的商业逻辑。二是管理定义,从战略和运营的角度进行界定。三是系统定义,将前两者结合起来,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或组织拥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内部拥有关键要素或结构模型进行支撑,拥有短期和长期的利润评价机制。

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1.客户利益最大化原则

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盈利,与该模式能否使客户利益最大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不能满足客户利益的商业模式,即使赢利也是短暂的,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反之,一个能使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即使暂时不盈利,最终会收益的。因此,应该把客户利益的实现与满足,当做企业追求的价值观。

2.持续收益原则

企业能否持续收益是判断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外在标准。因此,在设计新型商业模式时,盈利成为首要原则。持续受益是指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即要有发展的后动力。

3.资源整合原则

资源整合是通过组织协调,将企业内部与外部拥有共同的使命却相互独立的经济利益合作伙伴整合成为一个客户服务的系统,取得最佳收益效果。

4.组织管理高效率原则

按照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一个企业要想高效地运行,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这是企业生存、成长的内动力,也是员工积极的理由。尤其是有一套科学的实用的经营和管理系统,解决系统协同,计划,组织和约束问题。最后还要有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方案,解决的是如何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长成果问题。

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形式

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其重点在于对实施过程的探讨。一些学者在研究实施过程时借鉴了战略规划,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的部分思路和成果,形成了基于战略规划,持续改进和IT变革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事实施问题的不同思路。

1.基于战略规划的商业模式创新

客户主要考虑企业新的价值主张是否可以显著的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或是创造新的细分市场,以及原有客户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价值主张。现有的基于战略规划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较为清晰,容易理解。对企业如何分析市场的机会,挖掘和执行新型商业模式等问题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但是战略规划只是从宏观上去剖析,并未阐明如何避免或减少企业再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风险。

2.持续改进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为了降低风险,或者受到资源的限制,许多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往往采取持续改进的方式。这种商业模式的实施风险较小,适用范围也比较广。这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判断不同层次商业模式的标准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但没有具体介绍从一个层次向另一个层次转变的方式。

3.基于IT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研究。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IT系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都谈到了IT系统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 并强调IT系统建设要与商业模式创新相匹配。基于IT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视角,但由于这种方式往往能够得到IT企业产品的支持,反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市场环境剧变,企业应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服装企业尤其是传统服装企业应将商业模式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原因:

1. 服装成本不断攀升。以拥有门店运营的服装企业为例,服装成本主要包括产品成本、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其中产品成本包括服装面辅料成本;管理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营业费用成本;销售成本则包括物流成本、店铺租金成本。随着国内PMI,CPI指数不断上升,服装生产中的这些一般性成本也在不断增长,导致最终的服装价格不断上升。

2. 消费者需求不断的变化。消费者对潮流趋势和品牌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必然要求服装在各方面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在时尚、品质、外观等一系列要素一定的情况下,价格成为服装企业竞争的关键。

3. 企业竞争同质化。由于我国国内服装行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创新竞争思维,服装企业常出现对成功相互模仿的“趋同”现象,很多服装企业提供类似的产品,争夺消费者,营销手段基本靠价格战,导致竞争尤为激烈。

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64-02

在这个商业模式日渐受到关注的时期,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应该偏向于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如果偏向于应用性研究,注重解决具体问题的话,那有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原则与方法指导?如果偏向于基础性研究的话,那会不会犯纸上谈兵的错误?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实践是走在理论前面的。目前学界与业界,以业界为主,关于商业模式方面的文章大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提出都不久,大概十年前开始被人重视,最近两三年才成为一个焦点,所以由于实践经验的局限,理论建设工作一直处于滞后状态。所谓“文化创意产业”,简而言之就是将文化通过创意变成产业。“文化经济”则是将文化借由某种商业机制,转化成经济效益。整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两者之间的思路。在学界也有这样的理解:“真正最有价值的,是这种把创意转化成为财富的产业组织形态。”也就是把“创意”借籍某种机制“产业化”。“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差异比较,其实归结一下不过是创意不仅仅是对产品的设计,对概念的包装,更大范畴的创意还包括对商业模式,机制的创造创新,甚至是对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的创新。所以不要把创意局限于艺术的范畴,它其实等同于更广泛意义上的变革创新。

业界与学界都非常关注文化创意与商业模式的关系以及商业模式的研究探讨,主要是因为商业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模块化。“商业模式几乎决定了初创企业的成败”――马云。很明显,初创企业包含了各行各业,他的这句话暗示目前或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商界关注的焦点――对商业模式研究与探索,从移动互联网,到教育培训,到文化旅游,到传媒娱乐等各行各业。而这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因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下面这个箭头的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不会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仿佛没有桥梁。《史记》上的故事会永远尘封在博物馆中,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只会被当地人所知晓,画家的画也只是由他自己欣赏罢了。

拿平民美学来说――

创意产业的起点,当然是人的文化与创意,但是文化和创意本身不能够直接变成财富,它必须经过一个产业化的过程,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流程配置资源成本核算执行操作。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个精明的投入产出过程,把各种价值量组合起来,获得最大的商业回报。同时,为了尽快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它还需要大量的商业投资,使暂时弱小的创意之苗,获得丰富的营养液,开放出灿烂的产业之花。

文化创意产业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通过创意的产业化,以更大的差异性、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市场价格,把一套更新颖的大型游戏软件、一种更现代更实用的工业或者建筑设计,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推销出去。套用深圳人的一句格言,那就是“创意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和财富在这里转换”。要注意区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大众文化的氛围,是娱乐性的。

文化产业靠创新,而不是靠积淀,最好是在积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文化产业应该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抱有一种产业观,大经济观,这也正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文化创意产业是企业主导的产业行为,是从消费行为反向思考的商业行为,以做企业的态度做项目,将其市场化,所以企业家,具有工商管理学历背景的人才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产生经济、社会或其他形式价值的框架,或者指通俗意义上的盈利方法。商业模式这个词被广泛地用来描述,正式地或非正式地,代表公司的主要方面,包括目的、产品服务、战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商业操作、及运营过程和政策。

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架构

基础

设施 主要能力 实行公司商业模式所必需的能力和竞争力

合作伙伴网络 补充商业模式其它方面的商业联盟

价值构架 使公司和客户互相有利的原理

产品

服务 价值命题 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Osterwalder(2004)里的话说,一个价值命题就是“对特定顾客区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看法。它描述了公司怎样区别于竞争对手,也是顾客为什么从这个公司而不是其它公司购买的原因。”

顾客 目标顾客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受众

分销渠道 公司将铲平和服务递送给顾客的方式。

包括公司的营销和分销战略。

客户关系 公司建立的和不同顾客区间的关系。

管理客户关系的过程被称为客户关系管理。

财务 成本结构 商业模式采用的方式的金钱后果。公司的文档。

收入 公司通过一系列收入流挣钱的方式。公司的来源。

进化 创新力 不断实现变革与创新,基业长青。

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已经一目了然,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企业设计商业模式了,如何选择有效的商业模式,经营策略,发掘盈利点。但这似乎很难,因为很难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对商业模式的探讨必须在一定的规律下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商业模式是不断革新的,因为社会在发展,技术在革新,文化在变革。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又不可以复制,可以复制是鉴于商业硬件资源的复制性,不可复制则鉴于商业软件资源的不确定性。

新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表明,利用人的创造力、技能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结合不但能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更具有高度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下面我用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说明商业模式完全可以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与高效,可持续。商业模式创新的循环包含四个阶段: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组织规划-商业模式执行-重新分析环境。

1.环境分析

商业模式创新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知识结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应该来自业务、流程、技术、客户关系、设计、研发、人力资源等部门。让团队成员就商业模式的环境(社会、法律、竞争、技术水平等)达成共识,然后规划商业模式的框架。

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更是如此,因为文化企业的生命力完全在创意。而多元的文化背景才是创意的源泉。

2.商业模式创新

在既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设计团队可以开始设计商业模式的原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办公室中就可以搞定的,必须到市场中,到顾客中,探索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进行创意。

是什么:我的工具是不是为潜在的客户提供了真正的价值?它能够满足什么需求?是唯一的吗?谁提供了一样的东西?与其他工具的区别是什么?

为谁做:我想为谁创造价值?我的产品能让他们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怎么能让他们成为我的客户?

怎么做:我已经知道了我要做什么和为谁做,我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做。我需要什么基础?我要雇用多少人?我需要与谁合作?我需要哪些第三方资源?

做多少: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之后,我需要对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进行计算,用以评估未来的收入。

这个团队和其他的执行者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商业模式原型进行测试(就是Web2.0中所谓的Beta)。我觉得像这样选择多个商业模式很像金融领域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投资和收益等),我称之为商业模式组合。

3.组织设计

完成了上面这些之后,在合适的商业模式组合的基础上,公司应该思考怎么能够将商业模式分解为业务单元和具体的流程,称之为组织设计。同时应该规划用于支持商业模式执行的基础信息系统(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平衡计分卡、数据挖掘等),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来执行。

4.商业模式执行

最后是关键的将设计好的模式(商业模式、组织模型、流程、信息系统模型等)付诸实践的阶段。在有了外部(例如风险投资)和内部(预算)保证之后,商业模式就可以具体实施了。从我的经验来看,这是最具挑战性的阶段,也是经常被忽视的阶段。但是,这个流程远远没有结束!商业模式创新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商业模式的评估阶段结束,然后在重新分析环境阶段再次开始,即使这个商业模式已经取得了成功。如果想从设计中获得更多收益,从事商业的人应该学习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而不是只看设计的结果。这种创新和整合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成功的关键。创新并不仅仅是产品的商业化,更是建立新的实践、流程、关系和商业模式,还有开源等体制的创新――这些领域内都可以看到创造的影子。并且突破性的创新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价值,而维持这种价值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第3篇

关键字: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层次分析法;评价

1 问题提出

1.1背景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起初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活节奏愈发紧张,很多城市居民在节假日选择去有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的农村或者郊区,进行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田园生活和休闲度假。由此,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促进市民绿色消费的、生态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生态休闲农业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迅猛,生态休闲农业园区、企业层出不穷,都努力想在这个市场里面占得一席之地。但是纵观整个生态休闲农业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行业内低水平重复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发展成本高、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这些种种问题制约了生态休闲农业实现质的突破,导致其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盈利,究其根源是缺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由此可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立起自身的商业模式思路,构造出独特的商业模式,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生态休闲农业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商业模式评价是当前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也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以,本文研究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商业模式定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盈利模式论、价值创造论、系统论、战略论。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及商业模式定义的概念构成要素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如表1所示。

1.2.2商业模式要素选择。不同学者对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描述在深度、广度、严格和详细程度等方面差别很大。下面仅对一些影响较大,被大量其他文献反复引用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研究企业类型、数据来源进行对比阐述。如表2所示。

1.2.3商业模式评价。在商业模式评价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商业模式实施前的评价和商业模式实施后的评价。这两种评价视角从评价目的和评价重点、评价要素选择上都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

1.2.4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旅游业的相关商业模式,比如旅游企业商业模式、旅游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分类等,主要是从价值链、价值网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关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直接性研究甚少。

从文献梳理发现,虽然国内对生态休闲农业和商业模式评价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有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但是整体上,国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还不太成熟,不成体系、不够深入。在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体现生态休闲农业特色、行业公认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为了从根本上厘清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本文旨在利用价值链理论、概念研究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评价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体系结构框架,以期为生态休闲农业企业评价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赢利水平提供借鉴,基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自身的商业模式,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增加机会,实现可持续盈利。

2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2.1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实施者,如对评价对象发表评价意见的个人、团体、社会及媒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投资运营主体(大户、企业、合作社、农场)、政府管理主体、产业链合作主体、科研主体等。在生态休闲农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投资运营主体的评价,本文主要是选择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评价主体去进行商业模式评价。

2.1.1生态休闲农业的内涵。生态休闲农业融合了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的特性,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现代农业为支撑、休闲农业为拓展的综合性农业,是集“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优特产品、现代服务、时尚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体。 在生态休闲农业中,“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态”是一种关系方式,“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生态休闲农业将生活、生态、生产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型业态。

2.1.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分类。本文所研究的企业是生态休闲农业领域的企业。首先农业企业,其次是用生态方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最后是能够满足休闲功能的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属性包括农业、生态、休闲三种,具有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所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可以分成生活主导的企业、生态主导的企业,生产主导的企业。在研究时主要是以这三种类型企业为评价主体进行构建评价体系的。

2.2 评价客体

评价的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本文的评价客体主要是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商业模式。

2.2.1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得出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以盈利为核心,资源能力、客户价值、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为基础,产品功效、组织机制、营销策略、渠道管理为桥梁,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战略体系。

2.2.2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内涵。基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得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种在特定情境功能下,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前提,通过体验休闲、采摘、观光等价值活动使得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机会,以最终实现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可持续发展和盈利为目标,它是由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大要素构成的整合框架。

3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评价指标构建

3.1构建原则

3.1.1可行性原则。评价的体系选取的指标数据要有可度量性,能够符合生态休闲农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并且方便资料的收集整理,便于计算,具有可操作性。

3.1.2科学性原则。评价活动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是否科学。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系统时,要充分地考虑指标结果整体的科学合理性。

3.1.3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尽可能从多个层面和多个视角反映影响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盈利、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3.2 构建思路

首先,在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独特性,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和价值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抽取其中主要部分,建立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指标;其次,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方面确定指标,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最后,通过专家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确定各个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

3.3 指标确定

基于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梳理,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特点,从价值的角度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划分为客户价值、经济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四个维度,由此提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体系。

3.3.1客户价值指标。(1)客户价值。从客户的层面来讲,是指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即客户通过体验、采摘、观光等活动来感知企业提品和服务的价值。客户价值由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收益与付出的成本组成。

(2)客户付出成本指标:客户选择去一个地方体验生态休闲农业,所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学习成本、风险成本4个部分。

(3)客户获得收益指标:客户获得的收益包括物态因素的收益、服务因素的收益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因素的收益。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收益的评价指标分为休闲环境、主题鲜明、服务质量、产品个性化3个部分 。

3.3.2内部价值指标。Morris等认为商业模式评估的关键是评估商业模式的内部匹配性和外部匹配性。内部价值是企业作为核心竞争力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中的深层次的表现。二级指标包括管理机制、企业文化、企业资源。

(1)管理机制:企业的管理机制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力量,以使得企业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增加企业发展的机会,维护企业的良性发展。管理体制指标包括:经营结构匹配性、风险控制、后续发展能力、管理成本、整体协调性。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在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商业模式的评价中,企业文化主要是评价员工的认同性。

(3)企业资源: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要素的总和。雄厚的企业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资源分为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基础设施。

3.3.3 合作价值指标。对于企业来讲,维护价值链网的高效运转,必须要与伙伴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价值,实现“共赢”。合作价值是企业的外部资源,一方面是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与其竞争对手的关系。网络价值分为合作伙伴、隔绝机制和渠道管理3个评价指标。

(1)合作伙伴:很多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合作现已不局限与本产业链中企业联系,也与之外的其他企业联系。合作伙伴的数量越多,合作伙伴实力越强,则该企业本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能力就越强。因此,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伙伴价值分为合作伙伴数量和实力。

(2)渠道管理:渠道管理的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生态休闲农业企业的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合适的人群。生态休闲农业的渠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商渠道之外,还有就是企业的自有渠道。所以渠道管理的评价指标有:中间商渠道、自有渠道。

(3)隔绝机制:隔绝机制是指为企业价值免受侵蚀和伤害而做出的机制安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隔绝破坏者和模仿者,使生态休闲农业价值创造活动不被外来因素所破坏。主要分为行业带动能力、融资能力两个部分。

3.3.4 经济价值指标。商业模式将生产力要素通过一定的规则整合在一起,产生经济效益称为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盈利性来表示。成功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增强企业获取长期利润回报。笔者在经济价值评价指标的设定主要是参考借鉴了Afush教授的指标:盈利性指标和盈利预测性指标。

(1)盈利性指标:盈利性指标是衡量企业把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转化货币从而创造现金流的能力。笔者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能创造的净利润能力越高。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2)盈利预测性指标:优秀的商业模式不但要帮助企业在现阶段盈利,也有助于企业在未来获得长期利润回报率。因此,盈利预测性指标包括利润率、市场份额、收入增长率。

3.4指标权重

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指标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需要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因为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鲜的概念,国内外对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够系统,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并没有完全地界定清楚。而且建立的指标中含有一定主观评价指标,这也造成了对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无法做到精确来计算。所以本文采用相对主观的AHP层次分析法对确定生态休闲农业商业模式各项指标的权重。

第一步:建立各指标相对重要性判断指标。从准则层开始,对同一层次的各因素两两以1-9比较尺度进行相对重要性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给予赋值。如表5所示。

第二步:计算权向量。求出比较判断矩阵 A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各准则对目标或各方案对某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将比较判断矩阵列向量归一化:

(i)将比较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

=(ij)=ij/ij;

(ii)将按行和得:

=(1j,2j,3j・・・nj;

(iii)将归一化后,得排序向量:

W=(ω1,ω2,ω3・・・ωn)T;

(iv)最大的特征值

λ=

第三步: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进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权向量;若一致性检验不通过,需重新进行个因素的指标评价赋值,构造对比较阵。检验公式:

CR = CI /RI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R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9阶的判断矩阵的RI值参见表3。

当判断矩阵A的CR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合生态休闲农业的特点,从客户价值、内部价值、合作价值、经济价值四个层面出发,以生态休闲农业企业为微观价值载体,客户和产业链其他合作伙伴为宏观价值载体,构建生态休闲农业构建商业模式评价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每项指标设置权重,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但是商业模式是一个多主体参加的复杂动态系统,加之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相关研究借鉴的资料比较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更多侧重的是静态分析和评价。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将基于生态休闲农业的分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为各项指标赋予确定的分值,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得出总体上的量化评价,这就大大加强了评价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给出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全面综合评价结果。(收稿:2013-11-21)

参考文献:

[1]林伟贤.最佳商业模式[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8.

[2]刘卫星.基于六维平衡计分卡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10,12

[3]欧阳峰.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的综合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03.

[4]张婷婷.基于"3-4-8"构成体系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5]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

[6]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1

[7]张博.B2C商业模式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6.

[8]车靓.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05.

[9]周金波. 郑州都市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2012.

[10]郑晓颖.旅游电子商务模式评价体系初探[D].2012,12

第4篇

【关键词】众包;价格理论;价值论;分配制度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众包活动兴起。2005 年中国学者刘锋就提出“威客”一词,威客现象与众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指的都是依靠普通的大众资源为企业完成任务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符合市场激烈竞争节约运作成本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网络时代客户参与产品设计和服务规划的需求,把设计、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联系起来,更大程度上避免了产品设计生产和客户需求的脱节,节约了社会资源,使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更加高效。另外,企业外部大众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源,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然而,众包模式下也存在悬赏金较低、分配制度不公、交易作弊行为等问题。近年来,学者多从管理或技术角度对众包模式、众包任务、众包网络平台等方面研究众包,鲜有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众包及其特殊性进行剖析。研究众包模式特殊性所隐含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深入了解并发展众包模式。

1.众包及众包的特殊性

众包于 2006 年由美国记者 Howe 提出,Howe从经济角度对众包下定义,“众包是公司或者机构把曾经由员工完成的任务以公开号召方式外包给不确定的大众网络的行为”。众包的基本模型由发包方、接包方和中介机构组成。在有中介参与的众包活动中,发包方为任务定价,把任务委托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把任务出去,接包方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对任务悬赏金进行抽成,其余的悬赏金由中标的接包方获得。中介机构获得固定收益,而接包方为大众,只有少数接包方能获得悬赏金,而且悬赏金往往低于完成任务的市场价格。在没有中介参与的众包活动中,中标的接包方获得由发包方提供的悬赏金,但悬赏金的价格也往往低于完成任务的市场价格。众包商业模式具有区别于其他传统商业模式的特征。众包作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在网络平台上的众包任务日趋增多,参与众包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显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2.众包特殊性的理论诠释

2.1 众包悬赏定价诠释

所谓的众包悬赏是说,在众包任务中,发包人为悬赏定价,中标的人接受任务并完成得到奖金的过程。众包活动有其特殊性:过程中任务定价没有一个具体的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悬赏金价格都低于市场价格。由于众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利用众包经营比企业自身经营的成本。大部分企业使用众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价格低。从表层看,这种低价违反了经济定律。因此,透视并找出众包特殊性的理论依据,对深入了解众包商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 1) 价格理论。在经济学中,价值所表示的主要是商品的生产费用或劳动成本,其大小用商品在生产、交换和消费时所耗费的货币量来衡量。在经济活动中,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价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反之,价格下降。 ( 2) 价值论。价值论不只局限于经济学中的价值论,经济学中的价值论探讨的是经济学中的价值本质和规律运动; 而价值论有着向多学科、跨学科发展的趋势。所以众包悬赏金只是体现众包任务所付出劳动的货币价值,此价值应该低于众包所付出劳动总价值。

从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和广义价值论可以看出,众包悬赏金经常以低价出现的现象符合经济学价格原理和广义价值论,具有一定理论合理性并继续存在和发展。现实生活所提及的众包悬赏金低,具有不合理性往往指的是众包悬赏金低于把任务外包给专业机构的价格,而非针对深入挖掘悬赏金低价现象的理论基础而得出的结论。

2.2 众包悬赏金分配制度诠释

目前分配制度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公平正义,既要防止平均主义,也要防止过分悬殊。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即按照劳动付出的多少来决定获得财富的多少。众包活动中,分配财富为悬赏金,其中悬赏金一部分为中介机构所有,另一部分为中标者所有。在无信用问题情况下,中介机构能够顺利地获得悬赏金的部分,而诸多接包方在完成众包任务时都付出了劳动,但只有中标者才能获得悬赏金。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按劳取酬,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而对于参与众包活动的劳动者,他们有更公平的机会获得工作,但付出劳动后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获得悬赏金的部分,这种分配方式违背了按劳分配的财富分配方式,也挫伤了大部分众包参与者的劳动积极性,显失公平。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在众包商业模式出现之前已经存在。

2.3 众包用人制度诠释

企业采取众包的动机是节约用人成本,由此作为节约公司运营成本的途径之一。众包模式下,公司短期利用了公司以外的大众资源,而只对中标参与者偿以部分悬赏金,做到了用人不养。众包活动参与者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企业的被雇佣者,又经常是消费者。众包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众包参与者与企业是雇佣关系,只有那些中标的参与者才与企业产生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那些参加了众包活动并付出劳动却没有中标的参与者并没有和企业产生雇佣关系。

3.结语

众包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尤其特殊的优势:降低成本、开拓出新的创新源、让业余爱好者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都是众包模式出现的导火索,然而在价格、悬赏金的分配、用人方式上的不公平损害了参与劳动的劳动者的利益。众包模式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劳动者的利益,公平对待每个人。

参考文献:

[1]Howe J.The rise of crowdsourcing[J].Wired Magazine,2006( 14):1-5

[2]刘锋.威客( witkey) 的商业模式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第5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商业模式;星巴克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12-02

[作者简介]王林,男,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一、引言

商业模式的概念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中外学者对商业模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本文之所以选择星巴克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星巴克侧重于通过“软实力”即服务来竞争,对于这一因素的研究并不算多。星巴克作为一个全球企业,由于其在不断创新中提升自身“软实力”,逐渐成为业界翘楚,为同类型企业或者致力于以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榜样。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和内涵

1商业模式创新的背景——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的消费者特征、需求以及竞争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化、休闲化与体验化;消费者的消费观也由关注价格、质量、服务的理性消费演变为关注设计、品牌与功能的感性消费,随着消费阶段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更注重情感消费,即关注对舒适性、美感、活力等的满意度,这也是星巴克和孩子王都相信价格不再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的主要原因;竞争环境也发生了战略性转变,表现为行业边界的消除、工业企业与服务企业差距的缩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市场的视角;竞争的焦点由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转变为创新、信息、标准和速度;竞争方式更趋于竞争与合作……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激发企业不得不寻找更适用的获利方式——创新商业模式。

2商业模式创新内涵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首先,产业结构、产业吸引力和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其市场竞争的相对劣势转化为相对优势,以重新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其次,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也有着重大影响。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最后,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是为企业、股东、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对其内部与外部资源、制度和模式进行调整。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借助新方法提供新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创造优质的消费体验,进而创造竞争优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包括对企业的采购模式、研发模式、财务模式、物流管理模式、市场营销模式、融资模式、服务模式等进行创新,并且是对这些子模式创新的一种高效的有机整合。

三、星巴克的成功秘诀——独特的商业模式创新

星巴克公司的使命宣言是: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并在公司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坚持自己一贯的业务原则。业务原则包括:⒈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创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⒉将多样化作为经营的重要原则;⒊在咖啡产品的购入、烘焙及保鲜运送过程中采取最高的质量标准;⒋随时随地用热情的服务使顾客满意;⒌积极回馈社区和环境;⒍利润的增长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动力。总结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辟蓝海——第三方空间

第三方空间的创想来自1983年,霍华德·舒尔茨的一次意大利之旅,他为咖啡馆在意大利生活中所处的中心位置深感震惊,随后为星巴克构思了相似的概念。在他的设想中,一个公司应该成为客户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每天除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去处”,他们可以在一个安全的场所放松下来,还能享受到一种社区的感觉。1987年,他斥资400万美元重组星巴克并同时开启了缔造奇迹的历程。星巴克运用“第三个去处”的概念,致力于把咖啡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恒久的、承载价值的品牌。为了营造良好的氛围,星巴克的经营者努力将店面打造为生活中的“第三空间”,即除了工作单位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经常要去的地方,一个可以休息、阅读、思考、写作甚至发呆的地方。在星巴克,顾客只需点一杯咖啡就能从进门一直待到打烊,期间不会有人打扰。

由于星巴克的位置总是在最便利和繁华的街道加上其优越和温馨的环境以及富有小资情调的文化,它已经成为众多白领的“第三生活空间”,白领们把星巴克当做休闲和洽谈的最佳去处。在小资圈中,一度流行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2体验式服务

在消费者需求的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赋予了一杯咖啡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星巴克深知每一个顾客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应该努力使之成为常客,为此星巴克对店员进行了深度的培训,使每个员工均成为咖啡方面的专家。在顾客细品咖啡的同时,可以和店员进行深层互动,一起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在服务过程中,星巴克实行一种“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星巴克的独特之处在于:重点并不在于人们是如何品尝咖啡的,而是享用咖啡的人是如何相处的;无论顾客与顾客、顾客与店员,仿佛都被一种情感纽带连接着。他们知道彼此的喜好和性格,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紧密、舒适、安全、愉快的情感联系既异于同事也并非家人。星巴克的员工被称作“快乐的咖啡调制师”,除提供优质服务外他们还要能向顾客详细介绍咖啡的知识与调配方法。在一项名为“咖啡教室”的服务中,星巴克为三人以上结伴而来的客人配备一名咖啡师,向顾客讲解咖啡豆的选择、冲泡、烘焙等问题,并耐心细致地解答顾客的疑问,使顾客在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咖啡的同时,还能体味到星巴克所宣扬的咖啡文化,这不但实现了员工与顾客间的良好互动,也使顾客在优雅品尝咖啡的同时还得到了额外的收获。

3多元化战略

史密斯认为星巴克的竞争力体现于“走在别人的前面”。星巴克除了提供咖啡外,还提供精致的糕点、冰激凌,食物的销售收入占到总收入的 10%左右。2011年3月8日,星巴克宣布更换全新的标志:原先印有“Starbucks coffee”字样的绿色圆环不见了,“女海妖”的形象被放大,这样的做法更是让星巴克抛开咖啡的形象,大张旗鼓地进行多元化经营,增加了茶的元素。作为“第三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在星巴克已经上升到了仅次于咖啡的位置,因为星巴克的音乐已经不单单只是“咖啡伴侣”,它本身已经成为星巴克的一个重要商品。星巴克播放的大多数是自己开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音乐。迷上星巴克咖啡的人很多也迷恋星巴克音乐。在美国,星巴克将这些音乐摆到了货架上并且不断更新,这为星巴克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4创新与协同创新

“变”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延续。在星巴克的体验营造过程中,企业适时地根据营销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推出新的体验业务,以不断更新的差异化体验来吸引顾客。2002 年,星巴克率先在咖啡店提供无线上网服务,让顾客可以一边惬意地享受咖啡,一边上网冲浪。2004 年,星巴克推出“赏乐咖啡屋”店内音乐服务。顾客一边喝咖啡,一边可以戴着耳机利用店内电脑中的音乐库选择自己喜爱的音乐,并做成个性化的 CD 带回家。2010年,星巴克将独一无二的“星巴克体验”进一步延伸到了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的茶饮品领域,推出了包含中式茶和异域茶两大类共9款茶品,沉淀了星巴克在全球茶饮上的丰富经验。在金融服务方面,星巴克引入了一种预付卡,顾客提前向卡内存入一定金额后,就可以通过高速因特网的联接,在星巴克1000 多个连锁店刷卡付款,这给顾客们提供了更方便的结账方式,把顾客的结账时间缩短了一半。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从卡布其诺、星冰乐、咖啡味啤酒等新创意的巨大成功,到投入巨资对浓缩咖啡萃取技术的研发成功,无不表明了星巴克在创新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价值创造角度,探讨了我国商业模式的创新,认为,商业模式创新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文章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背景,并给出创新商业模式的五个核心战略。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背景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当今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适应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

1.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一个变化是信息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关注于企业在网络环境的生存与发展。很多现实中的经营活动正复制到虚拟世界中,例如网络银行、网络教育、网络购物、网络拍卖等等。这些以无店铺经营、与客户直接双向沟通等为特征的商业模式,将会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流通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

2.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二个变化是市场化。当今市场已进入全方位的买方市场,顾客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标新立异的愿望得以实现,已成为新的趋势。仅仅依靠以往的价格优惠和单纯的质量优势已不够,消费者更加注意产品的设计、造型等方面的创新,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产品本身符合标准,而且对各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3.企业经营环境的第三个变化是全球化。近10年来,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生产经营的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技术、资金、劳务、专利等,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转让。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战略

1.商业模式以价值创新为灵魂。商业模式的灵魂在于价值创新。企业必须借助商业模式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什么顾客提供价值,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怎么样为顾客提供价值等。

(1)注重轻资产经营。追求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并不是要求企业的资产最大化,有效的资产必须能高效地创造价值,轻资产经营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所谓轻资产经营,是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种资源,以最少投入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轻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的关系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通过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许多跨国企业把投资投向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而间接创造效益的土地、厂房、汽车、电脑甚至办公桌椅等都是租用。因此真正决定企业创造财富能力的,是企业资产经营水平的高低。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可以获得更强的盈利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持续的增长力。

(2)加强企业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必须加强市值管理,以稳定和提升公司市值为出发点,提升自身价值水平,获得投资者认可,使股价充分地反映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再融资或是股利政策等等,都必须围绕以市值最大化这个核心的目标来进行。

(3)构造企业价值网。今后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是单一线性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正从独立创造价值走向合作创造价值,有多条价值链构造企业价值网。在价值网中,企业可将众多的合作商连在一起,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构成快速、可靠、便利的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价值网通过网络的弹性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增强价值创造方式来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为广义的客户创造价值。价值创造的目的是让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利益共同体受益。广义的客户包括顾客、股东、员工、社会。这就要求商业模式能创造四种价值: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高水平的价值回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回报社会。其中,创造顾客价值是创造其他价值的基础和保障。

2.商业模式以占领客户为中心。商业模式创新必须以客户为中心,由企业本位转向客户本位,由占领市场转向占领客户,必须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认真考虑顾客所期望获得的利益,只有把竞争的视角深入到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层面中,才能进入到游刃有余的竞争空间。

(1)精心研究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精心研究客户需求,要从客户角度出发,重要的不是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而是客户希望得到什么。客户的期望值比产品本身更重要,提高满意度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有效地满足客户对自己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值。

(2)实施大客户管理。无论什么样的行业,大客户都具有收入贡献大和业务增长潜力大的特点,是企业的“黄金客户”,必须锁定大客户,建立客户经理制。对大客户由专人实施,定人服务、顾问服务、终生服务。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实施大客户管理,最为典型的是电信行业,如中国移动针对年轻的客户群开发了移动梦网,中国电信开发了全球眼、新视通、会易通等产品,以满足特定大客户群的需求。

(3)实施客户互动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必须深化服务,实施客户互动管理。让顾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将客户前置,让其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制作、定价等过程。企业可以运用因特网、电子邮件与顾客交流,让顾客提供意见、建议,参与产品开发。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产品才能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有效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4)创造新的附加值。一个产品的价格,实际上是由“产品成本+附加值”构成的。为什么同类型的产品,譬如手表,有的售价仅几十元,而有的却可以卖到数万元?这其中,“附加值”起着关键作用。当今企业,创新附加值已不在产品之中,而在产品之外。在实践中有三条途径:①文化附加值;②服务附加值;③附件附加值。

3.商业模式以经济联盟为载体。据统计,目前企业创造的价值曲线,1/3源于企业内部,2/3源于企业之间。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必须以联盟为载体,发展联盟经济。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

企业发展联盟经济,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强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由消费者的需求出发,经过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最终用户的各项制造和商业活动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提供的是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和发展途径,它可使企业创新经营理念、再造业务流程。因此,打破区域、行业限制,强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整体运作,尽快形成供应链,是当前企业必须共同解决的课题。

(2)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的力量。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势必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主业上,集中在供应链中最具优势的环节上,把优势强化到最大,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核心能力要素的价值潜力。

(3)外包非核心业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企业仅保留最为关键的核心业务,而将所有类似于枝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交由专业的公司打理。今后,凡是离市场较远的后台业务,凡是机械重复能数字化的业务,凡是可以离开现场在网络能运作的业务都可以外包。由此,将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扩大企业支配资源的范围。

4.商业模式以应变能力为关键。如果说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应变能力则是商业模式成败的关键。应变能力是企业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策略,是竞争力的基础。(1)时间是第一成本。时间是第一成本,企业必须因时、因地,因竞争对手、因顾客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作出快速调整,要在变化中把握方向和机遇加快发展自己。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搜集市场信息时要突出“早”和“全”,做应变决策时要突出“快”和“准”,这样才能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在实践中要把握以下五点:①灵敏信息;②准确判断;③正确决策;④快速行动;⑤敢冒风险

(2)JIT随需而变。JIT是一种应市场需求而变的“拉动式”管理体系,这一观念的确立可以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办事,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做到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产品,达到消除浪费、节约时间、节约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目的。JIT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随市而变,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3)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最为典型的产物就是大规模定制。它集企业、客户、供应商和环境等于一体,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现代设计方法学、模块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的支持下,以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全面考虑了制造运作系统控制的需求集合,包括: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批量变小和订单的随机性增大等。

5.商业模式以信息网络为平台。新的商业模式必须重视信息网络的力量,脱离信息网络平台,企业将无竞争力可言。

(1)构造虚拟经济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网络平台可以造就无数神话。企业必须具有敏锐的商业意识,抓住商机,驰骋在网络世界,同时很好地与现实相衔接。号称网络第一食品的“QQ能量枣”,以“虚拟+现实”的商业模式被业界广为称道。传统食品企业绿盛公司与天畅科技公司合作,首次在网络游戏中销售真实物品,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的虚拟食品店,下单购买真实物品,通过专门配送系统,可立即送到购买者手中,买家还可选择事前信用卡付款或货到再付款。这是国内首次将传统产业嵌进网游产业,形成网络内外的互动对接,在网络时代首次实现了“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对接。

(2)加快企业商务电子化。企业商务电子化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将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务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实行电子化、数字化运作,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增强竞争能力。

(3)推动流程再造。重构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是实施流程再造:原有的塔型结构正在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监督协调成本,使市场信息与决策层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以上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五条核心战略,这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当然,在实践中应当因企制宜,灵活应用,结合实际进行创新。任何商业模式都有其适合的环境和生存的土壤。好的商业模式必须始终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只有具有动态匹配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制胜关键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和兴衰成败。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从制定成功的商业模式开始,新兴的新企业是这样,传统的老企业更是如此。未来企业的竞争,将是商业模式的竞争。

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现在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必须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先决条件,否则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国企业最缺的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已成为当今中国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PorterME.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吕本富,张鹏.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丁乃鹏,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5,(1):44-47.

4.(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竟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5.(美)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瑟,R·柯克·克雷默著.仲伟俊等译.价值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6.(美)哈维·汤普森.创造顾客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7.王雪梅,张凤环,无光耿编著.新经济中的商业模式.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第7篇

 

工业4.0不仅代表着生产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更将对相关的商业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罗兰贝格合伙人迈克尔·佐伦库普(Michael Zollenkop)博士近期在瑞士圣加仑市的演讲中,对工业4.0及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度剖析,进一步探寻工业技术4.0对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工业4.0时代正在到来

 

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1923年引进分工劳作的流水线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直至利用电子和IT系统升级自动化生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历次工业革命都催生了代表性的新产品与新型生产方式,从根本上重新盘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环节,甚至能够改变国家间力量对比,由此推动国内与国际竞争态势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014年,德国工业4.0平台对工业4.0概念的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所有参与价值创造的相关实体形成网络,获得随时从数据中创造最大价值流的能力,从而实现所有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以此为基础,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效率和能耗进行优化。”

 

在工业4.0时代中,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切价值创造相关活动的基础。CPS将传统生产技术与新型IT技术二者有机结合,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生产设备以及交互界面的集成网络沟通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具体而言,配备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中每个生产环节都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动化完成生产线操作,具有卓越的机器学习能力;同时利用生产环境的即时监控,提前排除潜在问题,进行预测性维护。整个生产流程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即时调整。

 

信息物理系统将打破所有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通过人、机器和整个系统的互联,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增值,并一举带动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划时展。我们认为,工业4.0可能将是一场可与前三次工业革命比肩的颠覆性技术革新,将以数字化引领全球范围内经济变革的浪潮。

 

商业模式创新

 

工业4.0时代的数字化变革也必然要求商业模式的相应创新。企业的工业4.0战略规划需要依托具体商业模式才能落到实处。工业4.0时代中,用户集成、数据分析与综合三大趋势颠覆了传统商业领域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的条件:产品与服务规划设计,生产、销售与盈利方式,如何在业务领域中发挥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服务还是资本?……这些都是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亟待回答的问题。

 

此外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工业4.0中商业模式转型的动力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地转型升级,与外部影响因素的变化保持同步并从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模式的模仿不仅存在于同行业内,不同行业间商业模式的成功原则也可以互通。

 

以吉列公司的商业模式为例,19世纪末,可替换剃须刀市场已经相对稳定,很多厂商持有专利,占据优势地位。吉列公司以低于成本价的剃须刀架迅速打开市场,锁定客户。吉列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同时将配套剃须刀片这种价格相对低廉的消耗品小幅提价,利用剃须刀片用户高频度购买行为带来的利润抵消刀架的收入损失,并进一步获得盈利。

 

惠普的“打印机+配套油墨”、雀巢的“咖啡机+咖啡胶囊”都从吉列这种组合定价的经典商业模式取经,在各自的领域内获得了成功。

 

工业4.0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

 

工业4.0对商业模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大方面:

 

灵活性/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要求的是标准化,传统工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定制,要求的是个性化,这是工业4.0时代提出的新需求。大规模化和定制化,本身是矛盾的。工业4.0将二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在产品的计划、模拟,甚至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实时满足客户需求,进行动态产品规划;同时也将利用现今的生产技术和集成系统大幅提高生产力,并在全程智能监控之下,有效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无缝对接,缩短生产任务的转化时间。

 

直接客户关系

 

客户可以同企业就生产和产品信息进行直接交流,客户的反馈数据录入智能工厂的信息物理系统,直接规避中间环节,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去人力化

 

工业4.0与历次工业革命一脉相承,都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工具逐步解放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并不是单纯以机器人取代人力,而是在智能工厂中利用集成现代智能机器人、传感器、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的技术突破推动人机协同,实现智能生产,进一步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与人力成本的比例。

 

资产周转率提高

 

信息物理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的功能使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大大延长,进而降低了因为设备检修和故障造成停机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工业4.0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库存量将得到严格控制,货物周转效率大幅提升。

 

分布式/地区化

 

工业4.0不依靠规模效应获得效益,而是通过分散智能工厂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灵活性,配合直接客户关系快速重新规划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生产流程。

 

快速迭代推出新产品

 

3D打印、新材料、机器人和自动汽车等新型技术与设备的广泛使用将大幅提高智能工厂的生产力。与此同时,信息物理系统一方面收集客户与产品本身的大数据并加以分析,一方面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式创新。各种虚拟工具在指导人们使用新产品、提高新产品的用户接受度与满意度的同时,更推动新一轮的大数据处理和产品优化的过程。

 

能力的变化

 

人机交互更加简单友好,直接提高了工人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和质量。自动机器人的应用也使日常运营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工业4.0的发展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客户群、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关键因素的完善还要克服诸多困难。

 

我们预计,2025年之前并不会出现可供企业广泛采用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现阶段的努力方向仍是独立的试点方案。随着工业4.0的发展与成熟,企业将逐渐开发出以技术为推动力的插件式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各种互联渠道合力推动多种解决方案产生;而随着大多数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和人员过渡到真正的工业4.0时代,集成式、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将在2025年左右应运而生,届时,商业模式创新变革也将发展到新的阶段并产生新的要求。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创业;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6-0087-07

引言

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的经济“新常态”的形成[1]。在农村,农户“买台电脑,拉根网线,开个网店”就可以在家创业当老板――当电子商务的基因注入古老乡村的肌体,埋藏在中国农村的创新、创业潜力骤然迸发,“金字塔底层”的财富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和创造出来[2,3],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迁。

“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正是诱发这一场变迁的基因密码。农户自己从网店直接获取来自全国的订单,生产制造则交给公司,“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利益价值链中的地位,有效激发了农民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在四川省青川县、甘肃省成县、河南省辉县、江苏省睢宁县等地,农村电子商务以点带面,蓬勃发展,打造出以农副产品、家具、手工艺品等为产业的各类特色区域经济形态,带动了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这种自发式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已经引发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其实质被认为是生产方式的变革。若能将其推及全国,不仅能够有效化解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而且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为“三农”问题以及中国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25]。

课题组以阿里研究院2013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20个“淘宝村”为样本,自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进行了为期14个月的实地调研,采取半结构化访谈和结构化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20个“淘宝村”的大量一手资料,获得问卷样本207份。另外还从互联网的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统计报告中获得大量关于这些“淘宝”村发展的二手资料。本研究基于商业模式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从农户电子商务创业的视角,结合所获得的一、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互联网+农户+公司”商业模式的内涵与性质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类型?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淘宝村”概况

本研究的样本为2013年阿里研究院公布的第一批“淘宝村”中的所有成员。所有“淘宝村”的大多数创业者都采取的是“互联网+农户+公司”的模式,因此非常适合我们的研究。根据阿里研究院的定义,“淘宝村”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三条原则:(1)交易场所:经营场所在农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元;(2)交易规模: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 000万元以上;(3)网商规模:本村活跃网店数量达到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6]。所选取的20个“淘宝村”概况见表1。

“淘宝村”里,最典型的创业方式就是农户在自己家里“买台电脑,拉根网线,开个网店”“一楼搞加工,二楼做客服;儿子当老板,老爸来打工”。普遍采用的商业模式都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销售一体化,并且基本都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网店规模小的时候一般是采取跟公司合作的方式,网店大了之后一般是自己注册公司开展品牌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

二、“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及其衍生类型

(一)“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内涵与意义

“互联网+农户+公司”是互联网条件下农户参与新型商业模式的一种简洁表达。商业模式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逻辑,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交易结构[7]。直接用交易主体及其组合来描述商业模式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形式,它背后还包含了对主体之间的合作及利益分配关系的概括,比如“互联网+农户+公司”或“公司+农户”就是两种典型的涉农商业模式。

在传统的“公司+农户”或“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下,农民与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其地位处于价值分配的最底层。而这也是农产品“烂地头”和价格“过山车”等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打击了农民生产和创业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伤害了农民的利益。

在全新的“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下,农户自己从网店直接获取来自全国的订单,生产制造则交给公司,因而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这里的互联网,是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和平台,农户在这上面从事网销,不花国家财政一分钱,自身营运成本也低,收效显著;这里的农户,是在家中就可直接对接市场、主动掌握信息、自主经营、按需生产的平等的市场主体;这里的公司,更多是土生土长、由农户变身而来的新公司,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市场元素,构成为农户网商服务的新生态[2]。可见,“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利益价值链中的地位,其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出来。

(二)“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衍生类型

学者汪向东在对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总结后,率先提出了“农户+网络+公司”模式的概念,并以此来描述沙集模式的本质[8]。后续又有多位学者根据其衍生类型提出了诸如遂昌模式、成县模式、青川模式等。以地名分类虽然好记,但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不利于发现其共性特征及探索新模式。本研究基于商业模式的要素,将“互联网”“农户”和“公司”这三个概念进行外延并分类,然后重新组合,找出“互联网+农户+公司”的衍生模式。

“互联网”角色的作用是为交易主体提供交易平台,打破信息不对称。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1.按覆盖区域大小可分为全国性和区域性平台。全国性平台的优势在于面向更大的市场,区域性平台的优势在于服务本地消费者或商户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2.按商品种类多少可分为综合性平台和涉农垂直性平台。综合性平台的优势在于品类多、消费者可选择性大。涉农垂直性平台的优势在于其商品的特色性、地方性和专业性。

3.按交易类型可分为B2C(企业向消费者)、C2C(消费者向消费者)和B2B(企业之间),上述维度两两组合可衍生出12种类型,比较典型且成功的类型及案例见表2。

“农户”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的主体,根据其网店所售商品品牌来源可分为无品牌网店、加盟或品牌网店、自主品牌网店三类,从无品牌到自主品牌,其创业成本依次提高,销售利润依次提高;按货源和交易角色可分为自产自销、本地产品网销经纪人、外地产品网销。

“公司”作为参与交易或协助交易的组织,按其法人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一般公司和专业合作社两种。公司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交易主体的合法性及增强交易可信度问题,合作社作为以农户为成员的企业法人,其作用是提高商品质量,提高品牌附加值,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等。

在不考虑“互联网”平台的条件下,“农户+公司”模式可产生多种衍生类型,其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类型和案例见表3。

表3不考虑“互联网”交易平台变量下的“农户+公司”的衍生模式类型

模式含义举例

农户+公司农户在家创业,自主注册公司和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江苏:简易家具的沙集模式

农户+经纪人+公司农户在网上开店,并作为经纪人帮助村民销售本地特产四川:土特产的青川模式

公司+农户农民企业家借助互联网创立公司品牌,在当地发展加盟网店代销+代工厂生产、品牌+渠道经营的模式浙江:户外用品的北山村模式

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村种、养殖户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以网销打造知名品牌、以专业合作社整合资源福建安溪:茶叶的中闽弘泰模式

以上四种类型再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七种类型相结合,可产生28种衍生模式。一家农户所采用的模式不局限于一种,有的甚至多达十余种,比如选择多个网络平台,或同时既跟合作社合作,又有自己的公司,这样做通常是为了扩大商品的销售渠道和增加货源。

三、“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经济性质

农村以“互联网+农户+公司”为主体商业模式的条件下,在制度属性、动力特征和演化方式上都有别于传统模式。

(一)在制度属性上是由市场主导而非政府主导

农民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依据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交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在商业生态中是鲜活的有机体,遵循“优胜劣汰”的商业原理,从而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二)在动力特征上是自发形成而非人为设计

追求财富是市场条件下理性经济人进行创业的“原始动力”,创业的财富效应吸引农民主动加入到创业队伍中。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特点让 “创业种子”(带头人)更容易产生“榜样的力量”。

(三)在演化方式上是裂变式扩散而非线性扩散

以社会网络为载体,追求财富为动力,“互联网+农户+公司”的商业模式的正反馈效应一旦触发,即以“一传十、十传百”的类似核裂变的方式进行扩散,进而得以快速演进。

四、“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成功的竞争优势分析

“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必然要依托自身的竞争优势。“淘宝村”的经验表明,这些优势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在资源能力上的比较优势,二是时机上的先行优势。

(一)在资源能力上具有比较优势

创业者需要从具有比较优势的、市场缝隙或空白处寻找创业机会[9],并设计配套的商业模式以建立基础。在分析自身比较优势时,农村创业者需要从各个维度:农村相比城市、本地区相比其他地区、网上销售相比网下销售、同行竞争对手之间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此处以沙集模式为例,其简易拼装家具的比较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做传统家具生意的不懂互联网,做互联网的不懂家具,这是一个市场空隙所在;其次,家具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农村相比城市劳动力成本更低;再次,相比大件家具,简易拼装家具容易打包,方便配送,物流成本更低;最后,相比其模仿对象“宜家”,其成本低、价格低,更能迎合中国消费者。

(二)在时机选择上具有先行优势

在市场上,获取成功的早进入者(firstmover)将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但是他们也面临着更高的失败风险[10,11]。合适的市场进入时机对创业者而言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竞争对手的多少,也决定了其所处的创业环境是否成熟到足以支撑其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实现。一个无人竞争的“蓝海”并非意味着遍地是宝藏,还需要以一定的环境要素成熟作为前提条件。仍以沙集模式为例,其带头人孙某选择简易拼装家具作为主攻市场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首先,它是全国第一家以模仿国际品牌“宜家”的家具品牌,学习成本低、创新速度快;其次,率先在网上进行家具销售;再次,简易拼装家具市场,迎合了打工和低消费的年轻群体,需求量大,踏准了市场的节奏;最后,中国消费者网购热情高涨,其消费习惯的形成为网络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上升渠道。

五、“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成功的微观因素分析

农村地区在人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相对落后,创业成本较高。然而,在信息社会条件下,传统的交易瓶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不断被突破,农村这个“金字塔的底层”逐渐成为创业的新沃土[12],微观创新成为农村创业成功的法宝。“互联网+农户+公司”商业模式的成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农户为主体的微观创新蔓延扩散为产业及区域创新的结果。根据对20个“淘宝村”的半结构化访谈及问卷调研资料,总结其背后的微观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正确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商业模式设计的起点[8]。一种成功商业模式的实现,首要前提是选对产品。尤其对于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创业者,他们在交通物流、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如何找到一种合适的、能够扬长避短的产品作为市场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总结“淘宝村”创业者所选择的产品定位,均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竞争小、成本低、上手快、交易配送方便。

1.竞争小。具有独特性的、差异化的产品往往处于市场空隙点甚至空白点,竞争相对较小,比如特色农副产品、民俗手工艺品。

2.成本低。创业成本低意味着创业门槛低、风险小。相较城市创业者,农户创业者因为在知识积累、资金、社会资源、外界环境等方面处于劣势,往往需要选择具有更低创业起点的市场,而成本则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淘宝网的兴起为农户提供了近乎零成本的创业机会,除此之外,选择好货源是降低成本的主要因素。

3.上手快。上手快即进行创业学习的时间短,学习成本低。农户电子商务创业时需要学量的相关知识:如何网上开店?到哪进货?如何推广、促销?如何打包?如何售后等。选择上手快的产品能够有效降低创业门槛,提高农户创业的可行性。这些产品多基于当地产业基础,具有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从而更容易上手。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年轻人相比之下具有更快的学习优势。

4.交易配送方便。并非所有商品都适合网络销售,那些包装和配送不方便、保质期短、质量难于甄别的商品就不大适合,比如生鲜食品、大型家具、大型家电、古董等。“淘宝村”所选择的诸如坚果、草柳编、小商品、玩具等,都具有适合网销的特点。即使家具这种大型商品,也因其可拆卸、可拼装、网购价格低廉、物流成本较低而受到消费者欢迎。

(二)合理的平台选择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之所以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基础条件是全国性的大型C2C交易平台的建立,为新商业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淘宝网”。“淘宝网”的推出解决了多年以来困扰农产品交易和农民创业的几大关键性难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农民和市场不能直接对接,销售市场小(区域性),农民不能自主定价。这些问题解决后,农户通过网上开店,直接面向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大市场,自主定价、自主安排生产和进货,成为创业的主体、致富的主人,农民创业的积极性才彻底激发出来。

“淘宝村”中农户电子商务创业所选择的交易平台几乎无一例外经历了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初期起步阶段基于淘宝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就会考虑进驻天猫平台,当天猫平台竞争过于激烈时,则考虑多平台同时销售,或转移平台到京东、当当等。这种规律存在的背后,是在创业成本的考量下,创业者与电商交易平台相互适应的结果:在创业初始阶段,在人力、物力、财力欠缺的条件下,选择淘宝作为交易平台,是因为它不收租金、进驻门槛低、开店和管理都比较简单、方便,“拉根网线、买台电脑就可以在家中创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方面是创业个体自身的规模和实力壮大了,有实力进驻更高的平台,另一方面是淘宝平台自身的缺陷(低品质、同质竞争激烈,展示优先级不如天猫)逼迫创业者转移平台。随着天猫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下降,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了京东、当当等交易平台。本研究所调查的“淘宝村”卖家所选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比例见图1。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淘宝村的成功是“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的成功,该模式彻底改变了农民在利益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与传统模式完全不同的基因。市场主导、自发形成、裂变式扩散是这种模式的动力特征。通过该模式,农民创业致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出来,“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也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和创造出来。这既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村生产方式的创新,值得其他地区认真借鉴。因此,结合当前淘宝村的发展趋势,本文从政府和农户两个层面就如何借鉴“淘宝村”经验来推广“互联网+农户+公司”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农户创业层面的建议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创业环境和竞争形势也不断演化,农户作为创业主体,更加需要遵循市场规律,采取积极合理的市场策略。第一,要把握时机,选择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品和领域开始创业,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和地域优势,进行差异化经营。第二,要合理选择创业平台。当前淘宝电商创业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一般产品领域的淘宝平台竞争日趋激烈,利润微薄,全网销售和全球销售已经成为共识。第三,要善于利用城市资源,合理进行资源配置,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比如为了缓解人才瓶颈,可以将客服、研发等环节放在城市,而生产环节则仍然放在农村。

第9篇

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应用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当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商业模式”、“商业运作模式”或“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其叫法也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模式问题。

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并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二,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将各因素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抓住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包括广告费、咨询费、注册费等收入模式,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各业务部门、整合网络)等,虽然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2)在商业模式中,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使它们互相作用,支持,而且各个因素都能够有机地关联。但是要准确的把握这一联系,还需要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该商业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关联、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如何流动的。

因此,商业模式在具体应用时,如果从商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来源,是企业通过准确界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获得的收益,是企业为了获利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的价值网络,是能够产生效益并继续维持的客户资源。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特点。在传统行业中,环境变化速度比较慢,而且业务模式也比较固定,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设计可以较好的给出企业面临的竞争及获利的途径。因为传统价值链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即使是企业在价值链完成多个环节,都是在对上、下游企业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经营。可是,如果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也不是十分稳定,那么在产业链上的任何环节的主体都可能会成为强势主体。价值链理论就不能适用这种情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业务层出不穷,如LM、LBS、移动广告等融合业务。移动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业链的外延不断扩大,内部也趋于复杂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通信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渠道和客户在内的庞大网络。电信运营商在行业中的中心地位不再稳如泰山,内容提供商、终端生产商正在努力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强势地位逐步形成威胁。

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价值链演变为价值网,网络效应得以在关系型网络中实现。

价值网是交互式的网络关系,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共有五类要素组成,主要是组织者、其他环节的企业成员(参与者)、客户、电子市场平台,以及相互之间稳定的联系与合约,如下图一所示。正是这五类要素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组成了价值网的结构模型。价值网不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而是一种包含客户/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高业绩网络,对客户习惯性的偏好给以快速满足,鼓励价值链成员包围他们共同的客户,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以电信运营商为组织者(其组织者的地位可能被其他参与者取代),以其自身的运营资源和业务能力,针对其目标市场寻找准确的价值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并以电子市场平台为媒介,连接其他参与者,建立起用户、电信运营商和其他参与者共同进行价值创新的价值网络商业模式。

伴随着三网融合、行业融合趋势的加快,在移动互联时代,哪个运营商能满足客户对高速、可靠与方便的要求,满足客户订制产品的要求,顾客就将他们的消费转向它。利润将流向那些能更好满足客户优先权(偏好)的业务模式。价值网的设计原则是以客户为核心的,采用存取客户信息、增进培养客户关系、实现服务与支持的数字一体化。通过控制客户接触点,同时,它也管理供应商网络,确保快速、低成本运作。在价值网的运作中,移动运营商若要保持竞争优势,应把精力放在亲自控制客户接触点、平台搭建和管理合作伙伴的能力上,凭借平台资源和客户聚合的优势,充当着新的价值网络的组织者、管理者、各种资源的整合者、价值整合者的角色。

苹果以iPhone AppStore为核心的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智能手机,其定位核心是以Apple的iPod产品为原型,提供集成了iPod和智能手机两类产品功能的iPhone智能娱乐手机终端,并以终端同iTunes、AppStore在线服务的结合,向客户提供持续的固定和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服务。

在线应用商店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手机应用产品、在线应用服务、运营商业务、增值业务等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图二所示:

苹果公司这种终端加内容应用的独特商业模式,正是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帮助苹果成功进入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我们可以将苹果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成功归纳为以下四点。

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作为以iPhone产品为核心而构建的价值网,任何时候Apple都会是该价值网的核心。在角色定位上,iPhone+AppStore价值网中苹果充当综合性内容和应用的整合和在线销售平台的角色,当然这个角色在启动期iTunes导入时就已经开始具备,但随着iPhone SDK的和Apple的奖励计划、App Store的推出,这一角色被更加进一步的强化。

与应用和内容提供商联盟构建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市场启动期,Apple的应用和内容服务提供方面,只包括基于iTunes的影音内容提供方和Google作为iPhone内置互联网应用软件提供商。之后,随着iPone SDK和Apple Store推出以后,应用服务方面又增加了基于iPhone SDK的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商(由于App Store没有资质限制,软件开发的厂商和个人都可以参加奖励活动和在App Stroe上销售软件)。

Apple作为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并实现整个网络价值的最大化,使网络价值在价值网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网络中所有参与者共赢。

通过iTunes和AppStore服务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在iPhone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服务方面(iTunes、AppStore等),Apple始终排斥运营商,并坚决控制诸如客户身份管理和认证、账单和支付等关键点。而运营商只起到了无线网络的通道作用,但只能收取一定量的流量费用。

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Appte正是通过紧抓客户,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来确保自身能牢牢把握价值网的主导权。

为用户提供整体娱乐应用解决方案。Apple对市场调查和研究后所识别出的细分市场。这一客户群体不是任意的,它首先是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给予高度重视的,其次使用产品和服务能为提供者创造价值。

第10篇

在腾讯诉奇虎360“扣扣保镖”案中,360两次借用“消费者”的名义为其行为做正当性辩护:其一,360认为腾讯QQ掠夺式的商业模式,侵害了用户利益,360开发“扣扣保镖”实际上是将消费者的权利还给消费者,为用户带来了福利,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二,360认为其开发“扣扣保镖”,完全秉承技术中立原则,赋予了用户完全的选择权,是否屏蔽相应的模块,完全是由用户进行选择,“扣扣保镖”系在协助用户实现其本来的权利,无意破坏腾讯QQ的商业模式,不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笔者认为,对于360及其“扣扣保镖”的抗辩事由,我们还需要从正当商业模式的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技术中立原则的角度来论证其是否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一、法院判决的逻辑梳理――正当商业模式应得到保护

对于奇虎360以维护用户利益为名的抗辩理由,一审法院认为,腾讯QQ通过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平台开展营利业务属于通信行业惯例。用户享受免费即时通讯服务,同时也必须付出时间成本来浏览广告和其他推销增值服务的插件和弹窗。这种商业模式具有正当性,没有侵害用户利益。为了实现不浏览广告和相关插件,又可以免费享受即使通讯服务的目的,开发破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合法商业模式,损害其合法利益的软件,已经超出了合法用户利益的范畴。

最高院在终审判决中指出,腾讯QQ免费平台加广告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具有正当性,他人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干涉。经营者采取何种商业模式,取决于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的选择,而非以竞争者的角度去做出评判,更不能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方式加以破坏。

法院判决的基本逻辑思路是:正当的商业模式应受到法律保护,腾讯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行业惯常的经营模式,不违反竞争法的原则精神和禁止性规定,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同时,经营者的商业模式是否合法,不能由其他竞争者进行评判,而是取决于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的选择。如果市场竞争者对正当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不正当的干涉,则应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

对于法院的这一判决,也存在着一些反对的声音。奇虎360在二审判决后的官方声明中称,用户使用第三方工具“360扣扣保镖”修改自己电脑中的QQ软件,这是用户不可剥夺的权利,而现在的法律框架在案件审理中将用户的权利排除在外,说明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框架在保护用户权利方面需要与时俱进。面对质疑者的声音,笔者认为,唯有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消费者的定位和“技术中立”原则进行追本溯源的剖析,才能切实理清互联网行业长期以来所谓的“用户至上”的不正当竞争论,从而以正视听。

二、 消费者权益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定位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消费者权益

“不公平竞争法最初是为保护诚实商人而设计的”。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的研究,反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50年的法国,是依据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的侵权行为条款所衍生出的规则。最早的反不正当竞争仅限于竞争主体之间的利益损害,保护的主体局限于市场竞争者。20世纪30年代,德国最高法院在审理了一系列广告类不直接涉及竞争主体的利益案件后,逐渐将不正当竞争保护的法意扩展至了消费者以及社会公共秩序。二战之后,以广告、装潢为代表的市场竞争元素呈现多元化,这些竞争元素被经营主体恶意利用,在消费者身上体现出来的负面影响则是混淆其认知,破坏其选择权和知情权。此种背景之下,美国率先制定了“消费者权利咨文”,使得消费者权利保护逐渐得以完善。通过世界各国不断的立法实践,逐渐形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三大法益: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公共秩序。

经营者的利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显而易见,但是由于竞争行为的外部性,探讨消费者利益又成为不正当竞争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消费者处于市场交易的末端,充分的市场竞争赋予了消费者选择权,使得消费者享有选择交易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消费者的这种择优选择的偏好,一旦某个经营者被选中,其他企业则会被淘汰。为了避免淘汰,经营者则会改进其供应,从而促进市场供应的完善。最高院在“扣扣保镖”案的终审判决中也指出,“消费者是其相关消费体验的最佳判断者,在给予全面正确的信息后,相关消费者会自行对是否选用某种互联网产品作出判断;消费者能否接受经营者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方式,也主要由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调节”。

由此可见,在消费者所享有的逐项权利中,保障其知情权和选择权来实现竞争环境的优化,从而反过来保障经营者的竞争利益,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所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不正当竞争法均以此为出发点,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工信部颁布的《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秩序若干规定》,也都是从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角度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除此之外,消费者在不正当竞争法中还扮演着客观论据的角色,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利益损害的判断来推断经营者是否存在恶意,构成不正当竞争。消费者利益实际上作为一种判断竞争者主观恶意的论据而存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通过消费者利益是否受到破坏作为依据之一,来对竞争行为是否正当作出判断。

(二)“扣扣保镖”案中的消费者权益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最高院在“扣扣保镖”案的判决中并未忽视“消费者利益”的理论分析,而恰恰是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有功能出发,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第一,两审法院在判决中将消费者权益做了充分的考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也是判断侵权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论据之一。在“扣扣保镖”案中,法院认为“360扣扣保镖”通过“体检打低分”、“毫无根据地宣称QQ存在扫描用户隐私”等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诱导和误导消费者选择点击“一键修复”功能,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破坏QQ的合法利益。这一认定恰恰是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去判断360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恶意,构成不正当竞争,厘清了“扣扣保镖”是否混淆消费者的选择,而非将消费者利益排斥在外。

第二,法院判决充分体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障公平竞争而非促进消费者福利的核心价值。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价值体现,而非价值本身。反不正当竞争法只关注消费者作为受害者的角色,除此之外,均超出其价值范畴。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的语言体例上也可以看出,其更多的是采取否定性的立法,多使用“不得”、“禁止”等表述性语言,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肯定性调整为主,通常以“消费者享有权利”等语言模式进行表达。因此,如何增进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已经超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范畴,而更多的应是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探讨的。在这个问题上,两级法院严格恪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边界,秉承消费者是否成为受害者这一客观标准来对竞争行为做出判断。所谓的“扣扣保镖”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实际上存在概念混淆的嫌疑。其意在于从正面意义角度去使消费者“受益”,而非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受害者角色。

第三,法院明确禁止了“假公济私”的行为。即便经营者确实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应由公权力机关来认定和处罚,其他竞争者无权对其采取相关措施。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是属于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行为,如虚假宣传;也可能是其他法律所规制的行为,如流氓软件、恶意搜集用户信息等,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等。但是,无论是何种行为,只有公权力机关才有权对于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进行认定,其他企业不能以此为名滥行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最高院在二审判决中所言,“此类行为属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认定范畴,上诉人作为与被上诉人平等的民事主体,无权以自己的标准对被上诉人的行为做出评判并采取措施,其作为市场经营主体,难以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无权以为广大消费者利益为名对被上诉人合法的经营模式等进行干预”。

三、“技术中立”原则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对于“扣扣保镖”秉承技术中立原则,赋予用户完全的选择权,系在协助用户实现其本来的权利之说,笔者不敢苟同。对于“技术中立”的讨论,可以追溯至美国知识产权法领域。“技术中立”原则也被称为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或称“普通商品原则”)。该原则最早在美国专利法中予以规定,认为某商品构成帮助侵权的条件之一是商品仅能用于侵权目的。除此之外,均不能认定技术开发者存在帮助侵权的主观恶意。

此处,我们有必要对美国侵权法体系中的间接侵权责任做一简述,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并未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但是其明知一种行为构成侵权,仍然引诱、促成或者实质性帮助他人进行侵权行为,应认定为帮助或者引诱侵权,承担间接侵权责任。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直接侵权责任成立,二是间接侵权人存在主观过错。在美国侵权法的体系中,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实际上是为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提供了客观的判断依据。

那么,对于“扣扣保镖”是否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我们可以从美国版权法领域对于该原则态度的变化上,更加直观地得出相关答案。

(1)“索尼案”所确定的帮助侵权规则

美国最高法院在“索尼案”中将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的原则引入版权法领域,并且成为此后美国法院认定侵权责任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企业将其视为避风港。在索尼案中,索尼公司销售Bebamax录像机,可以供观众自由录制电视节目,电影公司却认为此举侵犯其电影版权并且造成广告收入的减损。最终法院认为,如果产品可能被广泛用于合法的、不受争议的用途,即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即使制造商和销售商知道其设备可能被用于侵权,也不能推定其故意帮助他人侵权。该判决之后,技术开发者开始援引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原则,证明其主观不存在帮助侵权的过错,以此对抗原告提出的侵权之诉。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原则的缺陷也逐渐显露出来,因为这一原则并非基于侵权用途和非侵权用途在数量和实质应用中的对比,而是仅仅将产品能够具有一种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作为制造商和销售商免责的充分条件。正如“索尼案”少数派法官所言,这实质上使帮助侵权的概念形同虚设,只有那些最缺乏想象力的制造商才不能证明一种设备不能够具有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

(2) Grokster案所明确的引诱侵权规则

在Grokster案中,美国最高法院重新审视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其认为Grokster中交换的文件有90%是享有版权的作品,同时从Grokster软件的宣传、商业模式以及侵权防范措施来看,其采取积极手段引诱、劝说和鼓励他人从事直接侵权行为,可以表明制造商将该产品用于侵权的确定性意图。因此,此时即使产品具有一些合法用途,销售者也要为他人使用该产品实施侵权行为承担间接责任。经过该案的审理,实际上为技术中立加上了更严格的前提,除了产品具有非侵权用途之外,还需要证据证明其未教唆和引诱他人侵权。

综合美国法院对于“技术中立”原则前后理解的变化,具有所谓实质性非侵权用途并非必然免责,如果技术开发者故意教唆或者引诱他人侵权,其亦不能受到“技术中立”原则的保护。

(3)“扣扣保镖”案中“技术中立”的滥用

如上文所述,消费者与“技术中立”原则呈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只有技术开发者没有对消费者故意诱导和教唆,技术中立的免责事由才能成立。“扣扣保镖案”以其赋予消费者选择权,一切功能均由消费者启动为由,主张其应该适用技术中立原则。这个论证遵循了消费者与技术中立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其有故意模糊前提之嫌。屏蔽QQ广告和插件的功能由消费者启动不假,但是消费者缘何选择启动屏蔽功能才是因果关系的逻辑起点。如果是因为受到技术开发者故意的教唆和引诱,那么技术中立的免责事由则不成立。

针对“扣扣保镖”技术中立的抗辩,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扣扣保镖”确实是由用户自行下载和运行,但是被告“针对性开发”+“诱导性提示”+“预制功能逻辑”的行为足以证明被告实施了恐吓、诱导用户修改QQ软件的行为,而且为此提供了实质性帮助和诱导,主观恶意明显,构成侵权。两级法院的判决非常清晰地明确了以消费者是否受到引诱作为是否适用“技术中立”原则的法律逻辑,遵循了技术中立的内涵和制度价值。

第11篇

谷歌眼镜能否成为一款颠覆性的电子产品还有待未来的验证,但不可否认谷歌眼镜的诞生已经将穿戴式移动设备这个概念引入人们的视线。在酝酿近一年的时间之后,面向开发者的版本终于得以面向公众,虽然这副眼镜售价高达 1500美元,但依然没有挡住大家趋之若鹜的脚步,比 iPhone还要酷的移动设备一开始就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这不仅仅是巨头谷歌的想法,实际上在此之前,老牌电子消费品牌索尼已推出了一款商用穿戴式产品 H MZ-T 1 3D头戴式影院。如今,苹果也计划进军该领域了。

谷歌眼镜有很多惊奇之处。除了作为一款穿戴式设备本身所具有的新颖外,它还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众包模式

自谷歌眼镜 2012年 4月开始测试、谢尔盖·布林在 2012年 4月 5日在旧金山举行的 Foundation Fighting Blindness活动上首次公开佩戴了这一产品之后,这一年,围绕谷歌眼镜的讨论与行动就没有消停过。从概念推广到开发,从营销再到批量上市,谷歌通过精心的步步设计,将这么一个未来性、概念性太强的产品,一步步推到公众面前,而且还将这个“眼镜”变成很多人都参与、都投入心力的一个东西。所以这不单单是一个营销的故事,甚至是一种商业模式。

传统商业模式总是先定义了产品,有了特定的市场分类,再想办法卖出去。哪怕如苹果,这个创造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新商业的 iOS生态系统中,也是在第一代苹果 iPhone手机后 9个月后(2008年 5月),才向第三方开发者公布了 SDK(即软件开发工具包),从此吸引了众多开发者在为其开发产品。

而谷歌眼镜则走了另一种路。先推出一个产品创意,把智能设备戴在头上。做出一个售价 1500美元的设备,并在自己的开发者大会上公布。接着谷歌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个眼镜有什么用,于是推出一个开发者项目,然后又举办了 ifihadglass竞赛。开发者群策群力,为谷歌眼镜想出来了用途,开发了新应用。比如认路、比如摄影。

这就是 2006年 6月由美国《连线》杂志的记者杰夫·豪(Jeff Howe)提出的“众包”,“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众包的任务通常由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涉及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任务,也有可能以依靠开源的个体生产的形式出现。”

“众包”商业模式从以厂商为主导转向以用户为主导,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让用户参与,即充分利用了用户(特别是草根)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借社会资源为己所用;还使得产品很容易适应市场需求并获得利润上的保证。

通过众包模式让大众参与产品的发明阶段,然后确定出产品的用途,将财务和开发成本降至最低。这个项目在规避风险方面做得极好。谷歌眼镜项目的主要风险在于谷歌自己的声誉风险。不过,谷歌一直这样告诉外界“这是一种尝试”,“我们想要探索各种可能性并开发出一款令人兴奋的产品”。即便这个项目失败了,谁也不会真正遭遇损失。

开发者如何赚钱

试想一下:你下班回家的路上,戴上谷歌眼镜查收电子邮件,发现街对面经常叫外卖的寿司店被高亮显示。商店窗户处有一个发光图标,显示商店正在打折。你稍一点头,折扣信息就显示出来。你再一点头,订单就下好了。当你穿过马路的时候,你订的东西已经打包完毕。这时,你是否想通过谷歌钱包付款?事实上,你的这些个人信息也许会成为谷歌眼镜赚钱的来源。

谷歌眼镜在其服务条款中,特意用粗体字标注出了指导原则,其中有一条是:为谷歌眼镜开发的服务不能包含任何广告,也不能收取下载费用。

没有广告如何赚钱?数据,或许依旧是谷歌眼镜给各大厂商带来的关键价值。谷歌眼镜能够为厂商提供用户的全方位数据。比如说,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你决定去外面散步。谷歌知道当时是什么时候以及你在哪里。它也知道你的网上消费行为,因此厂商可以通过谷歌云获得这些信息。但眼下,这一想法还属于新鲜概念且尚未经过测试。

《福布斯》网络版 2013年 5月 3号发表署名海顿·肖内西 (Haydn Shaughnessy)的文章中,作者分析了谷歌眼镜类似精益创业的新商业模式的各个组成部分,看看它是否能够成为可以推广的全新创新模式。

1.产品创意:消费者头戴式显示器。这种专业的头戴式显示设备是否适用于消费者市场? 2.验证在大量高调的宣传活动后,通过众包比赛的方式来弄清楚这些产品的用途。3.快速对创意进行评估,保持产品的火热势头。4.生态系统构建:成立开发者社区并打造生态系统。5.融资研发资金就位 (这些资金来自风险投资 )。6.公布暂定的日期继续产品开发,持续验证产品用途。

第12篇

从创立那一天起,微软(Microsoft)就一直被它的竞争对手所低估。 像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 Warner)、Palm和索尼(Sony)这样的行业巨头曾经都和微软挑战过,但全都败下阵来。而像诺基亚、苹果、Novell、Borland、WordPerfect、Lotus、Sun、IBM、网景、甲骨文和SAP等许多公司在与微软的竞争中,要么在该领域销声匿迹,要么丢掉了原本的市场份额。

要想了解微软为什么如此成功,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一味指控微软是靠"垄断"包打天下。而是要按照"体验经济"的新规则,了解在体验经济中商业模式新的"竞争优势"。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衡量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提升自己的生活体验的质量。

让我们就从"竞争优势"谈起。这种"竞争优势"决定了公司的战略定位。而正是从战略定位出发,公司和它的"价值网络"就力争在成本和资源最小化的前提下,实现公司价值和消费者购买最大化。人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新产品所包围,他们希望得到的是易于使用、保证质量的服务、界面和内容,使他们的生活简单化。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只是想用起来方便就行,他们并不在乎支撑这些服务、界面和内容的技术结构以及设计与软件的特性。

既然如此,那么,实现竞争优势到底有些什么不同的途径?如图1所示,竞争优势将数字结构、产品和服务与体验整合在一起,通过应用设备和界面,传递给用户群体。每一个试图取得这种竞争优势的公司都会在上述一个或几个方面做得不错,但他们大都低估了成功整合的难度。

比如说,美国在线已经在北美成功搭建了网络在线平台,发展了数千万个用户,在欧洲也已经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它试图通过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将这种成功延伸到用户界面的主导位置和内容业务领域。但它的这种努力看起来没那么成功。诺基亚、Symbian和索尼/爱立信在制造时髦而且易用的通讯、娱乐、游戏等电子消费品方面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些公司试图通过开放的移动和宽带架构取得新的主导地位,构建围绕它们的价值网络,为用户创造他们想要的体验。最近以来,这些公司已经和微软形成了正面交锋。它们较量的对手是微软以.Net开放式软件架构以及PocketPC、 Smartphone 和X-box为中心的系列产品和服务。

细说起来,我们到底能从微软的管理中学到哪几招呢?

第一招:以协同创新取胜,抢占价值网络的关节点

在体验经济中,每一个市场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网络,其中的商业模式是由不同的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基于组织与商业模式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商业生态系统在持续不断地进化着。在其中,竞争的关键就是要取得整个商业生态系统中最之前、联系最广泛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关节"点 - 这样你的公司将获取战略利益,也有能力去攫取真正的价值。

在这个时代,让你的公司具备与他人全面合作的能力至关重要,因为网络技术已经使得消费者、员工和合作伙伴处在了同一个技术屋檐下,他们相互之间已经混合在一起。

真正依靠这种合作的公司就会明白:外包和合资企业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手段,它们更是长期的措施。

微软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600万开发人员,总的营业收入达上千亿美金的数万家公司,还要加上英特尔(Intel)和个人电脑硬件的制造商。通过应用编程界面来控制其软件的演进,微软一方面有能力保护其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又依照相对开放的标准,使其他公司能够与之一起进行合作开发。如今,任何一套Windows XP 操作系统在任何时间出现一个程序错误,微软公司能够通过自动错误报告,马上得到及时反馈。因此,到如今客户的反馈回路也已经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来自开发人员和信息设备制造商的反馈也能够及时送达。

第二招:创新要保持合理的步伐,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Palm曾经是世界上第一台PDA(个人数字助理)的创造者,如今却在努力挣扎。三年前,应用Palm的操作系统的电子集成商占据了手持电脑市场75%的份额。而今天,Palm的份额已经下降到了57%。微软刚刚切入这个市场时,其产品Windows CE一度被认为在技术上要略逊一筹。但在两年前重新设计并重新了Pocket PC之后,如今微软拥有了近五分之一的市场。分析师们预计,到2004年,微软将会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Palm违背了竞争求存的基本原则:不创新,就灭亡。它最初的成功蒙住了它的双眼,使它意识不到增加新功能的必要。Palm最初的目标是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制造一个简单的产品。但是,在芯片、屏幕和电池都已经作了改进的情况下,在手持电脑上增加诸如播放音乐或者影像的新功能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可是Palm还在原地踏步。与此同时,装了微软Pocket PC操作系统的手持电脑,像康柏(Campaq)的Ipaq,正在持续不断地改进 -- 不仅装配了更快的处理器,更多的内存,而且价格也变得更便宜。

第三招:创新创造价值,好的商业模式赢取价值

21世纪的竞争已经不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商业设计的竞争。在这种"竞合"博弈中,输赢取决于一个公司能否通过商业模式各因子适应性的重新整合,创造出不同层次的价值。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新的工具、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在关联经济中新出现的市场机会,确认和选择创造价值与赢取价值的新机会。

当今时代,商业信息无处不在,公司只有采取适应性的商业流程,才能跟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因特网开创了新的商机-不论它是汽车生产商与其配件供应商协同工作的新方式,还是竞标办公用品供应的网上市场-公司也需要毫不犹豫地采用新的流程。创新你的商业模式,必然要求重塑你的整个组织。

戴尔电脑公司(Dell Computer)根据订单生产PC的模式是业界最具创新性的模式。它的出现使整个电脑行业的模式都为之改观。公司必须把它们的流程当作一件产品来看待。你必须确保你现在和将来的商业理念要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甚至能够影响这一趋势,从而能够保护乃至提升你能够通过你的商业设计所创造的价值。不论如何,基于复杂性原则的商业模式更能创造利润,带来高于一般水平的资产/收益率。

微软公司通过持续不断地在操作系统、浏览器和应用程序等其具有优势地位的领域增加盈利,从而探索出扩大盈利的商业模式。它目前正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掌上电脑和移动电话领域。

第四招:要做领先的改造者,不做领先的接受者

如果我们要问:到底是谁从创新中得到了价值?答案往往不是创新者。人们会把别人创新的成果拿到手,改头换面一番就成了自己的东西。因此,在高技术行业,最大的风险在于一项新产品在早期的市场上往往不成功。一项新产品只有在克服初期进入市场的困难之后,才会迎来大量销售的新阶段。

这种现象过去只有技术型公司才会遇到。而现在,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对于所有的行业而言,成功推出新的服务和体验的能力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但新产品在进入市场的初期还是面临困难,很多产品往往在这一步就已经湮灭,只有少数产品能够找到立足点取得稳定增长。

一个公司一旦度过了新产品销售困难期,找到了市场立足点,它通常就能体验到强劲增长的旋风。到了这个阶段,规模和流程就变得很重要。在实现这些步骤方面,微软做得非常成功。而且一旦它发现某个公司或某种产品正处于销售困难期的话,它也能够迅速提供技术帮助。

第五招:沟通与合作使内容为王

有关信息的第一条规则就是:随着用于信息编码的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总量急剧增加,而更多信息的成本则下降到近乎于零。免费或者价格极低的海量信息借助于传媒的"通天塔",充塞在我们四周。

因为我们目前的数字架构和物理架构缺少智能,没法表现所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意义所在,所以我们会把绝大多数的信息看成是噪音。我们是拥有用因特网上的搜索引擎来搜索内容的体验的第一代人,因而我们只会被过量的无用信息所"淹没"。在这个内容过剩的世界上,由广告收益所驱动的内容主导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本质的局限,这种局限是由人们所能注意到的信息和广告的数量所决定的。

全新一代的内容管理、广告设计、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以"客户流程"为主导的软件,现在要确保只让人们注意那些在特定时间内适合他们的需要和期望的东西。这就要求公司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 为了发展出一整套客户流程为主导的操作,需要重新调整公司的商业设计和商业及管理流程;

* 要投资与智能化的数字架构,使之能够驱动具有用户指向的价值链和价值网络。

微软产品的最新版本和它通过.NET架构表现出来的对服务的关注,意味着在体验经济中,微软将很快站在新服务创造和提供的最前沿。沟通与合作将会处于用户体验的最核心,使得用户不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需要时,相关的内容总是能提供到位。

第六招:运用网络效用去创造和驾驭内在的智能

一个网络的潜在价值,要比这个网络上各个节点的数目的平方大得多。因为一个行业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很少或者几乎不相互沟通,节点之间的联系是静止和非智能化的,所以这个网络的价值就很低。而在知识经济中,通过运用各种技术,节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智能化的,这就使得增值沟通、调度和协调成为可能。当这一点可以在价值链上以线性方式上下波动时,就有可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本减省和收益增加。

在旅游、电信、零售、制造和分销、金融服务等行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协作型价值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更大的经济收益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些网络能够为客户和参与者带来不断增加的回报。这也使得网络的价值依照如下比例急剧增加:

* 网络节点之间的智能化程度;

* 这种智能给用户带来的实用价值。

在体验经济中,回报不断增加的经济学在决定赢家和输家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网络效用的一个最具吸引力的特点(这一特点源于数字架构)就是,我们只需使用它们,而根本无需想太多。微软正在积极着手,通过.NET架构在每一个设计中实现智能化,并且通过像Teledesic这样的宽带网络,使这些设计能够应用宽带技术。而像Sun、惠普(HP)、IBM和其他的公司,运用Java、Unix或者别的技术,也已经能够认识到这种远景,但它们还没有确立商业模式或者市场定位,从而不能像微软一样将它们的技术平台植入足够多的设计中,来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网络效用。

第七招:及时适应,及时学习

我们需要掌握新一波技术所带来的复杂性,从而能够创造和实施新的增值能力。要能够看到市场机会,并且抓住它--按部就班的发展显然是太慢了。组织的智能化,能够带来远见和洞见,从而发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