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新时代;医院驾驶员;车辆安全管理;挑战;策略
一 新时代下医院驾驶员对车辆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 医院车辆安全管理意识缺乏
空白区域。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深入,国家针对医疗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为何还会出现整体意识缺乏呢?究其根源,是由于医院是一种作为社会医疗服务机构,其发展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导致医院在过去的时间里将重心都放在了自身医疗水平的提升上面,对于车辆安全管理只是传统简单地进行管理,并没有完善相关的设备,制定相应的明文的车辆管理制度和驾驶员对于车辆安全管理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对驾驶员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引发了驾驶员在仪式上出现了空白区域。
2.医院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医疗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意识的缺乏,医院管理层没有对其足够的重视,自然会出现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再加上,我国现有医院对车辆安全管理问题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主见,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仅仅借鉴了其它行业的车辆管理经验,并没有进行自我探索,这就直接导致了医院现有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与自我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另一方面,医院在进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驾驶员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考核,没有形成标准的KPI指数,在管理的过程中,所谓的制度也只是名存实亡。
3.高素质的车辆安全管理人才缺乏
医院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区别于一般行业的车辆管理工作;医院的车辆管理工作,不仅仅事关医院的兴衰,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如果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对于病人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高素质的驾驶员是医院进行有效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但是,由于传统历史因素的影响,以及医院车辆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整个社会针对医院车辆安全管理而存在的专业人才是十分缺乏的,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状态。
4.日益复杂化的外部环境增加了车辆安全管理的难度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私家车辆也开始与日俱增,这就直接导致了道路驾驶环境和停放环境日益复杂化,那么,驾驶员在进行车辆驾驶和停放的过程中,相对于以前也是更有难度,而现有的车辆安全管理设备不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程序和管理手段也不断受到挑战,此外,在车辆驾驶的过程中,随着酒驾等现象的出现,车辆的安全问题更是难以得到有效而可靠的保证。
二 新时代下医院驾驶员应对车辆安全管理挑战的具体策略
医院驾驶员并不是医院的领导者,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驾驶员具有绝对的建议权,却没有任何的决策权,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意识欠缺问题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补救,但是,驾驶员可以从自身着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反作用的力量,带动医院车辆安全管理的意识得到有效补充。
1.不断增强自我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驾驶员要应对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挑战,真正做到从自身出发,从自身做起,首先就要不断增强自我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如果你自己对于车辆安全管理工作都没有足够的认知,在进行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够专业,你又要用什么理由去说服医院的其他人,甚至医院的领导者呢?
驾驶员为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要不断增强自我培训,首先要通过书本阅读的方式,增加车辆管理知识的阅览,增加理论知识的储备量;其次,要不断增多自身实践的机会,将车辆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医院车辆安全管理的特殊性进行融合统一;最后,要多参与专业的车辆安全管理的培训,多与车辆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或者医院车辆安全管理的人才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和进步。
2.多加强与医院相关人员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
多沟通,是任何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方式,不沟通,不交流,就无法与同事达成共识,也无法开展工作,所以,驾驶员要取得更多的支持,就必须要多与医院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医院车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提出现在医院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遇到的挑战,争取能够获取领导的相关支持,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用于自我建设和发展,用于车辆安全管理的设备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要尽可能通过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等途径,增加与社会人员的沟通,让大家明晰医院车辆安全管理与大家的关联性,让大家能够在日常行为中为医院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3.在车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三心”
驾驶员做好了自我提升的工作,也做好了相关的沟通和交流的工作,接下来甚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日常的工作细节问题了,因为,不管你的专业技能如何强,背后又能够有多少的支持,都必须依赖你良好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来进行更加强有力的说服,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更加长远的发展。那么,驾驶员在医院的车辆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必须要摆正态度,树立良好的心态,在事故面前能够坦然应对,其次,必须坚持“三心”到位,用心做事,专心做事,细心做事;用心做事,就是要用心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专心做事,必须要专心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件事,细心做事,要能够将分一个环节都做好精细化。
结论
在进行医院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驾驶员不仅仅面临着社会环境复杂化的挑战,更面临着缺乏足够有力支持的挑战,再加上自身能力有限,没有专业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是步履艰难,但是,这些挑战并不是无法战胜的,驾驶员自身要能够冷静分析,从自身抓起,用心做事,专心做事,细心做事,并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医院的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王春军 杨卫国 抓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四要”[J] 汽车运用 2008(02)
[2]鲁权鸣 李瑞珍 浅议运管部门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J]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2(06)
[3]王海东. 浅析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J] 科技信息 2012(33)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b)-134-02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影响着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此,在搞好医院发展的同时,做好向患者负责,向全社会负责,给广大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又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院以医疗工作为中心,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为基础,以加强现场管理为重点,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为保证,紧扣“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努力构建医院安全文化体系。现将我院安全文化建设之实践与体会,共同行参考。
1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是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保证
每年的新年伊始院党政召开安全文化建设大会,确定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六理念”(安全责任理念、安全管理理念、安全价值理念、安全行为理念、安全防范理念、安全风险理念)和“三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考评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明确了医教科、门诊部、护理部、政工科等职能科室为责任落实科室,具体负责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并对全年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教育医务人员要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讲政治、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促进医院安全长效机制的运行。
2 强化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是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基础
医院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院党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议,督促检查安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分析解决安全工作深层次的问题,推广安全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医院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办公扩大会议,分析总结上一季度安全文化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下一步建设计划和目标;定期开展全院性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分析典型医疗纠纷案例等。各科室利用晨会和班组学习时间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考”安全教育活动。同时积极进行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安全双向承诺、职工代表安全视察、安全合理化建议有奖征集、“安全人、安全事”有奖征文和医疗安全用语有奖征集、安全文化黑板报展览和倡议全员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安全提示、祝福传递活动等。让安全文化的概念深入人心,增强每个职工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进而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营造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 建立安全组织,完善安全制度,是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前提
医院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医院建立了由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能科室和临床(医技)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组成的三级安全管理监控网络。院长、业务院长分别担任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职能科室主任担任成员,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担任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组长,从而构筑了一个自上而下、分层次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安全动态监控体系,有效保证了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有序、有效的开展。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医院狠抓工作规范和制度的完善,把规范和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医院实际工作需要,医院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如突出预防为主和安全责任追究的《医疗事故(纠纷)处理规定》、《医疗事故(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的《医疗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安全考核细则》;针对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的《关于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管理的规定》等,并制定了各种协议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制度,为安全文化建设夯实了基础。
4 加强安全考核,严格责任追究,是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关键
安全考核奖罚和安全责任追究是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也是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的动力。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性医疗安全大检查,医教科等职能部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考核,各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的医疗安全情况,及时排查出隐患及差错,认真分析并制定出整改措施,努力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为强化安全质量管理,医院在科室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单项奖惩规定。如每发现一例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扣罚责任人200元和科室主任50元;每发现一处违规修改病历,扣罚责任人20元等。对发生的各类纠纷和事故实行责任追究,规定凡病人投诉到相关职能科室的首先扣罚责任科室50元;对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各类纠纷和事故,明确规定了医疗赔偿承担比例,责任科室承担35%,责任人承担15%,医院承担50%。同时,发生医疗事故和重大医疗差错造成医院经济损失的,取消责任科室当年各项评先、评优资格,取消责任人两年晋升、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对责任人专业技术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5 以活动为载体,规范职工行为,是促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
医院党委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始终将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融入创建活动中,通过活动规范职工的行为。如:在病房开展“三优三满意”创建活动,努力为病人创建优良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让病人满意;在门诊开展“文明窗口”竞赛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联保”活动;在护士中开展“星级护士”评比活动,通过检查,查找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通过评比,激励先进,巩固成果,从而促进安全文化建设。近年来,我院通过加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医疗和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获得徐州市卫生局第一周期“医疗质量年”活动优秀单位、徐州市医患沟通先进单位、徐州市行风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并在徐州市卫生局第二周期“医疗质量年”活动阶段突击检查中获得好评,医疗事故和纠纷明显减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共发生60件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其中有40件为一般安全事件,有20件为中度安全事件,其中一般安全事件属于医疗差错,中度安全事件属于3级医疗事故。
1.2方法
详细调查翻阅全部安全事件发展过程以及处理记录,根据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和法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位、制定执行力度较低以及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是很强等来对安全管理事件实施归类统计,分类统计每一种因素所引起的安全事件等级。同时对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3,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来实施统计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的对比采用的是t检验,而计数资料对比则采用的是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阻碍因素,医护工作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与管理制度缺位为主要阻碍因素,与其他因素对比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处理对策
基于上述阻碍因素的分析,建议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①构建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增强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将其工资收入、个人评选、晋升机会以及奖金等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相挂钩。②制定并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形势予以修订,确保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可遵章行事,系统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应包含术前确认制度、各物品器械和药品管理制度、复核管理制度、患者交接制度、手术标本安全管理制度、防感染制度等。在管理期间,因手术室随时都有可能增加各种诊疗项目,且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改进,医护人员也在更替,对此,在实施管理时,应对有关管理制度进行及时地完善以及合理地修订,以保证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③增强医护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内容的培训,按照岗位需求,定期将手术室护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强化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手术室有关设备仪器操作的训练,使其能够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④加强非医疗安全方面的管理,结合易耗品来实施分类管理,对于成本较高的这些材料,可实施班班交接,且做好详细地使用记录,强化医护工作人员的火警意识,设立手术室配送组,由该小组每天对手术室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情况实施检查,确保手术室各种物资供应及时,保证手术使用。除此之外,手术室附近环境必须要确保安静,以此提高手术成功率。
4讨论
1 引言
信息化技术当前已经深入应用到了医院的日常经营发展内容中,建立了医院整体管理运营信息系统,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安全管理,也在当前医院日常管理内容中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相较于传统,也变得更加的丰富,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医院的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备份信息记录安全、计算机设备病毒防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安全等诸多内容,对医院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该全面清晰的认清当前信息安全的发展形势,做好相应的信息安全防治措施。
2 医院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具体来讲,在当前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所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2.1 医院信息安全的管理责任不够明确
正如上文所述,在信息化技术得到全面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对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当前阶段,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管理内容,而潜藏的医院信息安全隐患则包括医院信息设备的采购、网络安全产品的采购、医院内部岗位信息的流通、医院信息数据的存储应用、医院的安全信息管理策略以及医院的信息管理安全人员等诸多方面,过多的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内容很容易造成医院自身信息安全管理资源的配置不够优化,同时对于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监督的执行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出现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的现象。
在这种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加强对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内容的全面分析,制定相应的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规则,确定具体的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措施。
2.2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面临着诸多危害
在全面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并建立了相应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以后,医院不仅需要面临来自内部的信息安全管理风险,还需要面临更加迫切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隐患。
具体来讲,当前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以及系统漏洞现象等等,都是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面临的来自外界的主要危害类型,计算机病毒会造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出现系统崩溃、系统数据丢失的现象,而黑客攻击甚至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盗取医院的管理信息、用户信息以及科研信息,造成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经济损失,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漏洞现象也有可能被人故意利用,造成医院信息安全隐患现象,对医院的信息安全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3 医院信息数据管理仍然存在着漏洞
当前阶段医院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种漏洞主要体现在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中数据处理工作的不可逆转现象上。
具体来讲,医院在信息数据管理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种种失误现象,例如数据删除失误、数据修改失误、数据应用错误现象,严重的数据删除失误甚至有可能造成医院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崩溃现象,对医院的信息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而同时医院在安全产品的选择上也存在着无法有效的联动现象,造成医院无法有效的充分发挥医院信息安全设备的防护治理功能,医院整体的信息安全系统无法形成具有层次性、系统性以及规范性的保护系统,对医院信息数据安全管理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医院信息安全采取的主要措施
针对当前医院在信息安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关挑战现象,本文建议医院应该在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中采取几项措施,可以有效地达到提升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质量的目的。
3.1 进一步优化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医院在进一步优化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全面的加强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医院信息安全责任制度,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工作内容进行系统性、规范性以及权责制的管理。
在安全机构和安全队伍的建设上,医院必须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意识的宣传,明确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建立相应的医院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机制;而在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优化上,医院必须针对医院面临的信息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优化,针对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范围、信息安全管理规程、人员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安全保密协议、网络安全监控制度、安全隐患排除制度等等进行明确的优化,保证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能够全面的覆盖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诸多内容。
3.2 进一步规划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流程
医院进一步规划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医院应该在医院信息安全权限管理以及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规程上尤其进行优化,达到确实加强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细节建设的目的。
以医院信息安全权限管理为例,医院可以在外来用户的访问权限、内部用户的密码登录以及内部用户的权限等级上进行细致的划分,同时对用户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的浏览内容进行监控,对外来用户进行IP清查以及MAC地址绑定,有效的提高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细节掌控。
3.3 进一步加强医院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医院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冗余技术、数据中心检测技术、信息安全防治技术、系统监控技术等相应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保证医院自身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数据删除失误而造成系统崩溃的现象,提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可优化性,加强对数据中心的备份记录,保证医院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能够充分的提升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的质量。
4 结束语
本文以医院为例,具体分析医院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现象和采取的发展措施,进而对医疗行业的信息安全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客观需要。护理安全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和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但患者安全是管理的核心[1]。
手术室是医院特殊诊疗区域,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方法,手术中各环节均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工作复杂、医疗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稍有细微的不慎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已成为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以及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讨论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问题。
1手术室护理安全影响因素
1.1管理因素 ①影响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管理者管理不严或失控[3],如护士安全意识薄弱,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发生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得力等。②学科发展迅速与管理的不同步: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应用高新技术,全面开展新型的手术方式[3]。由于不断开展新技术和新的手术方式,护理管理制度及相关的护理程序更新不及时,不适合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要求,或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质量下降。
1.2人力资源及护理专业化程度的欠缺 由于专业特点、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手术室护士不可能达到手术医生那样的专业化程度,护士往往同时要参与多种手术的配合,人员的缺乏、纷繁复杂的手术程序、手术器械以及各类术前准备工作,都需要她们进行大量的记忆和亲力亲为,护士的体力和脑力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可能会身心疲惫。护士连续工作8h后继续加班或同时参与两台手术巡回,容易给手术室的护理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引起手术室差错事故发生[4,5]。
1.3专业知识缺乏及配合不当 运送过程刮碰伤;约束时患者上肢外展过度,很可能会造成臂丛神经受到损伤[6];如果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在处于平卧状态时骶尾部、足跟部以及肩部等由于受压过久,很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对于截石位患者来说,容易对N窝神经造成影响[7];护理人员不熟悉电极板设备的操作方法,导致患者发生电烧伤事故[8]等,消毒液导致局部皮肤损伤等。
1.4制度实施不严及操作欠规范 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实施不到位导致接错患者、异物遗漏患者体腔内,引起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消毒隔离制度实施不严,如无菌操作不严格、各类仪器灭菌消毒不严格、无菌物品保存不规范,手术室未进行严格标准的消毒,患者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操作不严格,未及时更换破损、污染的手套,手臂放置超过了无菌区等[9],都可能会导致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手术记录不完善等可能会增加医疗纠纷的产生。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方案
2.1培养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及医院内部的操作制度与职责[10]。
2.2完善及落实相关制度:针对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对护理人员操作进行规范,严格遵守三查七对,保证护理的准确性[11]。加强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管和实施。交接患者时,巡回护士必须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手腕牌、床号、部位、手术时间、名称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核对,杜绝患者出现交接错误,贻误病情[12]。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在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仔细清点核对器械和敷料并登记签名[13]。接送患者仔细核对,并保护好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部分患者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14]。保持手术室卫生,定期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改善环境,满足患者需求手术室环境需要顺应时展而改良,既要考虑患者的需求与手术工作的需要,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的管理[15]。应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规定,根据消毒制度,每日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打开紫外灯进行消毒处理,坚持空气净化,出入手术室必须进行严格登记[16],保障手术室安全。
2.3成立预防护理小组 建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管理小组,加强护理人员手术不安全因素知识培训及安全法制教育,目的是树立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感[17]。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使用前再次检查,常规配备防护栏和安全带;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患者手术安放要遵循"科学、合理、舒适"的原则,对于年老体弱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8],需使用止血带时,应选择好缚扎位置,避免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并需详细记录时间,预防肢体缺血、缺氧而导致神经损伤等[19]。
2.4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建设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器械越来越精细化。手术室护士作为仪器与器械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对于手术室器械应该尽快掌握使用技巧和安全操作方法。手术室护士实现专科化,可以使得每种医疗器械都有专一的人员来使用。在特定的手术中专科护士与医生配合越来越默契,熟练程度越来越高,不但提高了手术和护理的质量,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20,21]。
2.5实施优质护理 优质服务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反映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护理方式,目的在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对医护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方面中引进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的效果[22]。
3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通过强化了安全管理,使手术的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各项制度趋于完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刘平静、闵静、张建英等人[23]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不论在护理质控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均降低。
综述所述,同行们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已做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也进入了法律的轨道[24]。手术室护理工作具备直接性、连续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决定了手术室护理的高风险性,因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与文献:
[1]王惠珍.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201.
[2]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4.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5.
[3]潘定琼.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1,4(20):366-367
[4]张星萍.手术室患者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2(3):89.
[5]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
[6]孙玲芬.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9.
[7]彭娅,庞艳.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3,24(5):545.
[8]石彦斋.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2007-2008.
[9]郦君.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示范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42-143.
[10]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206-207.
[11]黄海明,王璞,王晓枚.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4):1943-1944.
[12]热孜.古丽.库尔班.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4,(7):62-64.
[13]苏渝美.手术室护理中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4,7(5A):121-122.
[14]周晓娇.手术室护理常见安全隐患浅析及防范[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143-144.
[15]姜平桂,王维,钱`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16]王芳,陈莹.风险管理在综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7(10):60-62.
[17]鞠君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12-113.
[18]李红,叶嫒嫒,杨晓秋,等.手术患者坠床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18):1722-1723.
[19]文索芳,经霁,唐桂荣.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20]赵淑妹.手术室护理人员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手术室社,2000:23.
[21]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1):327-328.
[22]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是减少医患关系矛盾的重点,文章深入地分析了医疗纠纷的主要产生原因,并对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制定。
关键词:
医疗安全管理;处理;医疗纠纷
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矛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从医疗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医疗纠纷的合理处置,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造成的损失。因此,很多医疗机构都将处理医疗纠纷作为工作的重点。
1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1违反医疗工作操作流程目前,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由于管理机制存在漏洞,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简单的凭借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推进,难以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环境。还有些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工作的具体执行流程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一些医院虽然具备详细的规章制度,却难以保证工作人员有效的履行。[1]还有些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实践诊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有效连接,造成不同部门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各自为政,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1.2手术前对病情交代缺乏详细性一些医疗机构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病人的病情交代机制缺乏关注,造成一些医疗人员虽然能够进行正常的医疗服务,却无法获得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还有些大型医疗活动对签字程序的重视度较低,造成一些医疗服务活动虽然能够履行正规的签字程序,却无法保证病人和病人家属对具体的医疗活动具备足够的理解,最终造成医患双方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出现误解。[2]还有些医疗人员在进行危重病人救治的过程中并没有像病人家属进行心理准备的交代,造成一些病人不治的情况下,病人家属将愤怒转向医疗人员,对医疗人员构成不合理的伤害。
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具体举措
2.1提高医疗机构制度建设水平首先,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当前医疗服务领域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学习,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服务活动制度建设,保证所有的医疗服务活动都能明确具体到责任人,提升病人和病人亲属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信任。[3]另外,要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合理的交接班制度建设,保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工作活动的状态。要在医院内部设计科学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通过医疗机构的会诊工作要求,对机构当中的医嘱制度实施细化,并在实施大型手术之前按照完整的审批程序进行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使全部的制度设计都能在讨论的状态下得到合理的应用。要在制度的设计过程中将疑难病症的讨论作为工作的重点,使全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完整的讨论制度进行医疗服务细节的设计,方便检查评估工作的推进。医疗机构还要将相关奖惩机制作为制度设计的重点。通过对高水平医疗服务人员的奖励和消极怠工人员的惩罚,对医疗机构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激励机制的构建。[4]医疗机构还要根据卫生局的范围设定方案,对医疗服务活动的具体执行方位进行设计,以便新型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制度建设当中,使医疗机构可以按照健全的制度进行上岗方案的设置,增强各项制度的注册合理性。制度的建设要充分保障流程建设的合理性,严格根据现有的流程设计模式对固定工作岗位的制度实施细化设计,以便现有的制度可以避免产生较大的问题。
2.2完善医疗机构病例管理制度首先,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病历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从医疗管理工作的依据出发,对提高医疗管理安全性的制度进行设计。医疗机构要按照卫生管理部门的要求,将现有的病历管理制度进行改良,使医院能够拥有完整的二级病例质控体系。[5]此外,要按照医院各个层次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对医疗机构现有的归档病历实施研究分析,并结合医疗机构的奖惩措施特点,对医院各个领域的病例应用情况实施分析,保证所有的医院工作人员都能进行交叉检查机制的构建。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将检查机制作为病历管理的重点,从医院患者的告知书角度出发,对病历管理的合法性进行保证,使医院的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的工作行为特点进行授权机制的构建,使所有的住院程序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医院工作人员要结合病历管理工作的具体合法性特点,对病历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实施研究分析,使全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抢救环节的要求进行推进,使医院的病例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完善的监管。如果医疗机构出现病人不治的情况,必须要求主治医师进行死因明确,保证医疗机构的所有业务都能在主治医师的管理之下实现程序的合理控制。病历管理工作还需要从时间控制方面进行有效处置,从病例的制定到病例的完成,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确保病人和病人亲属能够对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信任度。
2.3完善医院特殊病人管理制度首先,医院要对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和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进行主题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病患情况,对医患纠纷产生可能性较大的群体实施特殊安全管理。如果患者的亲属较多,而患者本人失去表达自主意愿的能力,医生则必须在患者家属达成一致意见之后进行大型医疗服务,避免由于责任的担负情况不明产生医疗纠纷。此外,要对经常住院的病人实施特殊管理,避免由于不同住院时期采取的不同医疗措施引起患者的误解。还要对具备医疗常识的患者实施特殊的安全管理,在进行医疗服务之前将具体的服务措施进行讲述,使接受医疗服务的人员能够对医生保持足够的信任,增强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医院还要对患者的具体身份加以关注,如果患者曾经有过犯罪经历,则需要加强对这一类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这些人使用非法手段对医院施加影响,切实保证医疗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2.4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院要加强对医疗服务执行过程中的各类物资的管理,使医疗纠纷能够彻底的避免产生于硬件资源领域。另外,医院要对现有的硬件设置进行备用机制的建立,通过双回路电源装置和发电机装置的准备,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使患者能够在观察到医院丰富的医疗设置的情况下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信任。医疗机构还需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之下进行基础设置购置制度的细化,并使所有的医疗设备采购按照规范合法的渠道进行购买,增强患者对医院工作的理解。要在医疗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对设备合格证件和检查证件进行管理,使所有的设备管理活动都能在正规的模式中加以推进。
3结论
从医院的安全管理角度入手,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对增强医疗管理质量十分重要。深入地分析处理医疗纠纷的各项措施,并对提升医疗纠纷处理质量的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对降低医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日杰.非诉讼方式解决医疗纠纷的思考和建议[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王将军.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杜鹏.基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医疗纠纷前馈控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黄培.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确保医疗服务安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5):67-69.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安全;医疗缺陷;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提高,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增多,而原本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加,有效的处理医疗纠纷有助于医院按照正常秩序进行,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1 医疗纠纷的概念、发生原因及特点、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是患者和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基础上,双方对医疗行为的需要、采取的手段及期望的结果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请求的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首先有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观念不到位,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出现了态度蛮横粗鲁等现象;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误解;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医护知识缺乏,不知道疾病的危重程度,一味把治疗效果不佳归罪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对医护人员及院方作出的解释不能够理解;故意通过造成医疗纠纷形式,目的是减免医疗费用。上述原因可能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医疗纠纷产生后,患者或家属可能通过此形式来获得医疗赔偿或者减免医疗费用;或者采用人多要挟形式强迫院方满足提出的要求;采取殴打辱骂等形式,殴打或辱骂医护人员、堵塞医院大门等,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目的是让院方满足其提出的要求;或者患者通过专职医闹机构、等。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是调解、医疗事故鉴定和民事诉讼。调解是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者自然人,或者在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针对医疗纠纷进行的裁决行为。医疗事故鉴定是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民事诉讼是案件当时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人民法院的开庭审理,在查明事实及适用法律情况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1]。
2 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
医疗纠纷的妥当处置不但有效的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2.1 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在医院内可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以业务院长为组织的主要领导,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学科带头人等为成员,在各个科室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此组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处理医疗隐患,作出防范,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并对无差错或差错少、无事故或者事故少的科室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2.2 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实施制度化、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范医疗缺陷。可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医院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对危急重症、疑难病例、手术患者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输血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结合科室收治患者特点,目的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以及执行的标准化,避免无制度可依等杂乱管理。
2.3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是有效的方法医疗缺陷产生的医疗纠纷。首先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医疗行为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对制度,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发生。再者,加强病案管理也是减少医疗缺陷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护人员做好对病情分析,做好记录,为医疗鉴定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和有助于处理医疗纠纷[2,3]。
2.4 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管理
针对医疗行为中的医疗缺陷相关多发及好发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在对关键环节管理过程中,严格加强三级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从医院管理部门到具体临床科室部门,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制度严格实施,确保岗位责任制实施。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的所涉及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上述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此类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于责任心缺乏、技术水平差等人员要调离此岗位。对于医院捏的手术操作、输血、护理、院内感染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落实到人。
2.5依据法律规定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为了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除了有效合理进行医患沟通外,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医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接访程序和制度,成立医院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办公室成员要掌握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办公室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做好医疗纠纷调解。
总之,医疗纠纷的产生因素和特点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做好医疗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及时发现医疗缺陷,有利于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波.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兼谈正确处理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的关系[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 (03):46-48.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安全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结果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事故零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结论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要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依法管理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护理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2]。本文找出了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的应对能力。
1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传统的护理习惯自我保护意识缺乏[3],护士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护理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发生纠纷时提不出真实的有利证据。有时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在目前的新形式下,病案与法律、法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医疗纠纷或医疗诉讼中常成为敏感而重要的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理行政管理上均具有特殊价值。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
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足,缺乏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等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差,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缺乏与护理相关知识的积累,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缺乏应对病人紧急复杂病情变化的能力。
1.3 护理队伍缺编,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由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医护比为1∶2。设编与国际标准相对偏低。即使按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4],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5]。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4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管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6]。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未把安全教育纳入护理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②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③业务技术训练抓的不紧,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的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④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利。
2 培养护士护理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1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效果显著的措施:①严格见习护士的岗前培训及管理。凡参加护理工作护校毕业生,须完成护理部有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培训,并通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②加强对见习护士的培养。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对见习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转正。③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除根据需要每年举办相关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课程外,还加强了对临床护士的考核。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考试,每月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抽样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评价指标。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请熟悉医疗法规的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护理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护理部严把新护士岗前培训关,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作为必学必考必通过内容,还扩展学习了护理专业以外的安全管理知识,如紧急情况下安全通道的使用,消防设施监控等。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开展学习并征集“护理安全警示”的活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由专人负责具体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3.2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②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③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④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⑤临床各种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3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的措施组织讲课、考试和临床提问。制定了《护理安全用药规定》,如用药须严格二人备药核对制,制定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提出专科护理观察的重点项目,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临床护理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证据。贺彩芳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7],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行:①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的反映病情变化。②简化护理病历书写。③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④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4 我们采取的措施 ①本着“遵循法规,客观反映,便于记录”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样板。简化书写表格,节省记录时间,突出病历内涵又涵盖法规要求的目的。②成立护理病历指导小组,一是了解护士在临床实际书写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分层次举办病历书写方法学习班。三是随时解答、指导护士在书写病历方面的具体问题。四是参与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控制工作。③完善书写质量的考评标准,记录完整、真实、客观、及时和书写规范,体现专科特点等内容。④实施书写质量全程监控。一级护士自查。二级护士长检查。三级护理部抽查。
3.5 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 一是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并挂于仪器旁。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二是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如对医院采购的一次性输液器或注射器等物品在使用前注意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对病人及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危险,检查物品有无商标、厂址、合格证书等,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3.6 科学管理 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成立了由护理部质控组和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以及技术质量的改进,使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住院病人满意率达到98%,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王华芬,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调查与培养对象.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75
3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4 许苹,谭晓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卫生经济,2001,20(7):55-56
5 张优琴,章亚娟,黄琼英,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3-114
6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1.1国内护理差错事故的相关概念
医疗(护理)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1]。护理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2]。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一般差错是指未对病人造成影响,或对病人有轻度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严重差错是指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护理缺点(陷):在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是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并未发生在病人身上(如错抄医嘱,但未执行)的现象,称为护理缺点[3]。护理缺点往往是构成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而护理差错又是构成护理事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有效管理是防范、杜绝护理事故的重要手段。
1.2国外相关概念
国外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概念,但有几个概念与之密切相关。错误(error):是没实施原定正确的计划或采取不正确的措施去达到目标。错误不一定都导致伤害后果[4]。未遂过失(nearmiss):在医疗过程中,的确存在了某些错误或异常事件,由于有意或无意的实时介入,错误的结果并未真正发生于病人身上[4]。临床异常事件(clinicalincident):任何对病人、探视人员或工作人员导致伤害、或有伤害可能的事件,或任何导致设备或财产的功能障碍、损害或丢失的事件,或任何可能导致投诉的事件[4]。
医疗不良事件(medicaladverseevent):是指非有意的伤害或并发症导致病人出院时的失能(disability)、死亡或住院时间延长,它是由医疗卫生处置而非病人的疾病过程所导致的[4]。可以看出,国外所指的未导致病人伤害后果的错误、因医务人员的错误导致的对病人有伤害可能的临床异常事件、未遂过失等则可以称为医疗差错。有伤害后果的错误即为医疗不良事件,也就是我国所定义的医疗或护理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对护理错误及相关内容的管理范围大于我国的护理差错、事故等。这是我们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时应考虑的问题。
2国外差错事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1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理论基础
对差错如何进行管理取决于人们对差错原因的认识。英国心理学家Reason[5]提出了两种不同观点,即个人观(person-alapproach)和系统观(systemapproach)。个人观认为错误主要是个人原因引起的,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失常如遗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积极性、粗心大意、疏忽、轻率等。因此,防范错误的对策就是处罚犯错误的人,如点名批评、教育、罚款、甚至威胁等,以提醒当事人和其他人更加小心,减少个人非正常行为的发生。而系统观认为,是人就会犯错误,即使最好机构内的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系统的问题而非人的行为失常。这些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中错误反复发生的隐患以及引起这些错误的组织程序。当错误发生后,事情的关键不是追究谁犯了这个错误,而是弄清系统出了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防范错误的对策是,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系统设计防御错误的机制,减少人犯错误的环境和机会[5]。
个人观与系统观在对错误发生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个人观注重惩罚犯错误的人。它有两个主要弊端。其一是将个人的错误与整个系统的问题隔离开来,事实上,很少有错误完全是个人的原因引起的。若不重视对系统问题的分析和改进,即使惩处了错误的当事人,同样的错误可能会再次发生。另一弊端是犯错误的人因害怕受责备或羞辱,便有可能将大量可以隐瞒的错误都隐瞒下来,这样使相关部门或管理者失去了从差错中进行学习的机会。因此,很多高风险行业如民航、核电等在错误管理方面就采取了系统观[6]。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病人安全专家Leap博士[7]提出,发生差错后担心被惩罚是当今医疗机构内病人安全促进的惟一最大障碍。在医疗机构内,很多错误重复发生,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管理的方式存在问题。
2.2国外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实践
2.2.1基于错误管理系统观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对待安全及安全管理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医疗机构应改变传统的“责备与羞辱”的文化,构建积极的安全文化。积极的安全文化包含四个方面:报告文化(reportingculture)、公平文化(justculture)、弹性文化(flexibleculture)和学习文化(learningculture)。如果一个机构具有积极的安全文化,就会在组织内形成一种氛围,人们都愿意报告异常事件及未遂过失并从错误中进行学习[8]。“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是医院先进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的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灵魂,是安全管理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8]。
2.2.2不良事件或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已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它包括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外部报告报又包括自愿报告与非自愿报告[9]。自愿报告是目前大力提倡的。病人安全报告的形式有多种,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等。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自愿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所报告的资料不得作为法院官司的证据。有关部门对报告的人给予鼓励甚至奖励。一些地区建立了异常事件自愿报告系统,如:某医院护理事件的报告包括药物不良事件通报系统、针刺伤通报系统、跌倒通报系统、管道滑脱通报系统、不明发热通报系统、给药异常通报系统。报告系统鼓励对涉及到病人安全的各种事件资料的收集,并组织专业人员对所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给相关部门及临床提供反馈,必要时提供及时干预,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2.3不良事件或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实施后的效果
实施病人安全通报系统的国家或地区,所通报的医疗不良事件数量都有很大增加。如美国某医院在实施这种新的报告制度后,第1年的错误报告率增加了60%。这样使原来一些隐藏在冰山一角下面的错误浮出水面,便于进行分析和改进[9]。美国健康服务组织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的前哨事件报告项目将易致人死亡的高浓度氯化钾撤出了护士治疗室[9]。澳大利亚病人安全基金会建立的临床异常事件报告系统(clinicalincidentreportingsystem),2年内医务人员报告了280起病人跌倒事件。作为对跌倒事件的反应,人们设计了一个跌倒危险性评估表,对每一位65岁以上的病人住院时进行跌倒风险性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由此,病人在医院因跌倒而致骨折的人数得到了明显降低[10]。
3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现状
3.1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我国护理差错管理方式仍遵循1982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和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相关规定。主要内容有“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发生差错、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时,须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11]对于医疗(护理)事故的报告,以我国2002年9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十四条关于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为主[2]。从有关规定可以看出,护理差错或事故的报告仍为强制性的,至少是非自愿性的。对差错的处理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对责任人或科室进行相应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检讨、批评教育、罚款、、降职、停职、甚至吊销执业证书等。不难看出,处理的原则还是找出犯错误的人、弄清其责任的大小并对个人或科室进行批评处罚。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因为害怕受批评处罚、害怕曝光等,只得报告那些不得不报的事件。本质上还属于责备与羞辱的文化状态,且现有的通报系统缺乏对上报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3.2护理质量控制中对护理差错事故管理的有关规定
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中提出了不同等级医院严重护理差错、护理事故发生的次数规定,如三甲医院百张床年严重差错次数不超过0.5次,事故为零[12]。这显然是注重终末管理而非过程管理。不排除为了达到这一标准,科室有意减少上报差错次数的情况。从过程管理的角度来讲,应该是错误暴露得越充分越好,差错报告的次数不代表病人安全的程度。相反,它反映安全文化先进的程度。
4对我国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方法的改进设想
改革传统文化,重视对系统的改进而非对个人的处罚,建立有效的病人安全事件通报系统是护理差错事故管理改革的方向。
4.1改进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安全管理要将重点转移到过程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实施。不能以差错报告的次数来评价病房安全管理的水平。
4.2改进对差错事故管理的方法
要在医院内创建一种氛围,人人重视病人安全,讨论病人安全,对差错事故的当事人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需要医院从最高层领导到各临床人员观点的转变。对于没有引起伤害后果或纠纷的差错,可免除当事人的处罚。如果引起了纠纷或诉讼,需要赔偿或赔礼的,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律免责或一律追究都是不妥的。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做法,如周立宁[13]介绍了对一起护理差错的原因从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方法,但这还处于局部。在一种无惩罚的环境中,人们才愿意暴露更多的问题,从而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关键词:护理安全 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32-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和医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提供一流技术与服务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
1 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 患者常见症状造成的安全隐患
神经内外科收住的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觉障碍、肢体瘫痪、抽搐、烦躁、智能障碍等,甚至精神异常,就有可能会发生误吸、窒息、烫伤、压疮,坠床、外伤、走失等,精神异常者还可能出现自伤或伤人。
1.2 护理技术与护士个体方面的因素
1.2.1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影响护理安全 [1]。
1.2.2 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湛。个别护士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如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仔细,各种处置不及时,延误病情。还有一些护士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或不熟练都会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产生护患矛盾,引发护理纠纷。
1.2.3 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护士为病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与医疗记录不吻合,当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有的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这些现象都反应了一些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更重要的是对因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后果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 管理因素
主要是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质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2]。另外在临床工作中,有些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仅在医院做治疗后就离院,使某些按护理常规应该完成的工作无法进行,还有一些患者因经济或其它原因不愿接受某些治疗,致使护士左右为难,而出现不遵医行为,这些都将成为不安全隐患。
1.4 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如手术时使用的电切刀、电极板灼伤病人;呼叫系统突然故障而延误病人抢救;地面湿滑致病人跌倒等。
2 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 强化制度管理[3]
完善各项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等)和专科护理常规,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认真落实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每一工作流程。管理者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抽查,确定是否落实并不断强化。
加强对年轻护士业务技能的培训,对本病区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归类并重点讲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求护士认识住院病人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入院时作好安全指导[2],住院过程中不断强化,积极防范并排除安全隐患。
2.2 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
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为主体,全体护士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落实各级检查,是保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的关键所在。护理部成员每月不定期抽查护理安全落实情况;护士长每周1次检查护理安全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在科内讨论讲评;科室安全员由高年资护理组长担任,对本组在班护士的安全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检查者及时将工作中查出的安全隐患逐级上报,完善防范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层层把关,每个环节不疏漏,从组织形式上确保护理工作安全、高效运行。
2.2.1 对儿童、躁动不合作的病人设床栏以防坠床,根据病情需要备1~2条约束带,做好交接班。对情绪低落、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严禁将锐器用物带入病房,做好心理疏导,并给予24小时贴身陪护,防止自杀。
2.2.2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护理中做到勤翻身、勤抹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护理人员及陪护不留长指甲,患者周围不放锋利物品,防止病人发生皮肤破损及压疮。
2.2.3 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向家属及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班交接测量长度,防止导管脱落。
2.2.4 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防止病人跌倒;冬天尽量不使用热水袋,如使用者水温低于50℃,并用包布包裹,定时更换位置。病房内严禁使用电器。经常检查水、电、气及病区的各项设施,无漏水、漏电、漏气现象。对常用医疗器械应及时检查、维修,确保性能良好,运转正常。
2.3 倡导人文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技能缺乏,观察病情不到位,采取措施不得当,常常导致医疗差错。
2.3.1 提高护士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对工作中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从主观上找出自身原因并加以改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2.3.2 每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均应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安全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
2.3.3 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做到谁管病人谁书写,谁当班谁书写,做什么写什么,使护理记录成为病人病情、接受治疗护理全过程的真实体现。同时加强护理文书的质量控制,要求记录人员自查、自评,进行自我完善控制;护士长或科室质控员严格把握记录审签标准;终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把病案入库关。
总之,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只有认真抓好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增强自律性和工作责任心,及时排除临床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消除护理不安全性,才能有效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筱慧,叶文琴.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J].护理杂志,2003,20(3):7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05-01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1],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2]。我院从2010年开始,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活动,护理部在全院28个护理单元中推行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800张,护理单元28个。年门诊量62万余人次,收治住院患者2.8万余人次。全院现有护理人员451人,学历:本科95人,占21.1%;大专269人,占59.6%;中专87人,占19.3%。职称:副主任护师13人,主管护师94人,护师127人,护士217人。于2010年1月至12月,在全院28个护理单元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回顾2009年1月至12月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对照,比较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前后综合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优劣,评价精细化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 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分别成立护理部、大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实行三级护理安全质量监控。一级(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查2次,二级(大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月检查1次,三级(护理部)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季检查1次。各级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及整改,并注重整改效果追踪和巩固。各小组还在各种节假日(如元旦、清明、五.一、中秋、国庆、春节等)前一周内进行1次全面的护理安全检查,确保病区环境、设施设备安全,保证各种急救物品、药品充足和有效使用,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2.2突出安全管理重点:护理部、大科、病区均制定每年、每季、每月、每周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计划和重点,便于各级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有重点地进行护理安全管理。
2.3规范完善制度建设:
2.3.1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2]。我们先后组织修订了护理常规、护理核心制度及措施、护理应急预案、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调配方案、分级护理巡视内容、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语言行为礼仪规范等,并分别编印成册,发给护士人手一册培训后使用。不断规范护理人员语言行为,提高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的自觉性和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随时满足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的需要。
2.3.2各科室根据工作岗位的设置,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岗位流程和标准,指导每位护理人员按时按质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2.4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2.4.1 培训方法:对新来院工作、进修的护理人员,实习护生,由护理部组织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岗前培训;进入病区后,由各病区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岗前安全知识培训。进修的护理人员及实习护生,按教学要求严格带教;新入科护士必须经过系统的专科理论及技能培训。同时护理部还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
2.4.2 培训内容:护理部主要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如《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灭火器的使用、心肺复苏等内容;病区主要培训病区环境,急救器械的使用,急救器械、药品、物品的管理,岗位流程及标准、护理操作常规、专科护理常规、专科仪器设备使用、分级护理巡视内容、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措施等内容。
2.4.3 考核方法:护理部、大科、病区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抽查考核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和提高护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
2.5 严格执行护士独立上岗准入标准:准入人员(包括进修人员)必须取得护士执业注册资格;如无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必须在本专科跟班不少于8周,有专科工作经验1年以上的护士在本专科跟班不少于4周;在老师指导下训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经科室考核小组考核基础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理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急救技能、常用监护仪器的使用、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护理文书书写能力、独立操作电子病历等护士办公软件,经考核合格,填写护士准入申请表交护理部审批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2.6 加强对病人的安全管理:
2.6.1 对有潜在危险行为的住院患者(心理抑郁、自杀倾向、走失、病情突发恶化等)进行预警备案,严格交接班,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防止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意外。
2.6.2 建立相应的安全标识。跌倒、坠床、压疮、药物过敏、管路滑脱、等高危患者有警示标识;昏迷、手术、小儿等特殊患者佩带手腕带以利于患者身份识别,避免发生差错。
2.6.3 急诊患者住院及行动不便患者外出检查须专人护送;危重患者由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并按应急预案要求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确保转运安全。
2. 7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0年3月起,我院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分别在全院25个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打破以往的功能制护理,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中实施责任护士包干制,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2.8 应用“五常法”规范急救药品、物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急救药品、物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做到“五定”:一是定人管理,二是定点放置,三是定品种数量,四是定期检查维修,五是定时请领补充。保证急救药品、物品及抢救仪器随时有效使用,确保抢救工作及时顺利进行。
2.9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制度:护理人员言行要规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做好入院、出院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和康复指导,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安全措施的落实中;执行各项操作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保持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情感交流。
2.10 抓好安全管理的五个关键:一是关键病人:手术病人、急危重病人、特殊病人(诊断不明确、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外籍等)、新入院病人等病人,各级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要重点加强质量监控,确保这些病人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二是关键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11项护理核心制度和医院相关的工作制度;三是关键时段:节假日、双休日、中午、晚上等时段,护理部、大科重点关注各病区住院病人数及护理人员排班情况,要求各病区护士长在节前召开患者工休会议、护士会议,合理排班,备足急救药品和物品,并坚持每天实地或电话查房;要求病区护士长休假离开本市时要报告大科及护理部,大科及护理部重点关注这些病区的动态,及时解决病区各种需要和困难;护理部每月安排全院护士长每晚轮流夜查房,并要求病区护长每天上午和下午下班前均要查房一次,确保护理安全。四是关键项目:重点抓好病区环境安全、分级护理措施落实、患者安全目标护理措施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并发症预防等的监控指导;五是关键人员:重点关注新上岗护士、低年资护士、能力偏低护士等人员的工作质量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不但达到质量保证的目的,同时逐步提高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
2.11 建立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制度及可执行的流程:建立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制度,鼓励护士主动、及时报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的科室、时间、经过、发生不良事件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事件的处置情况等。通过分析,找出不良事件的分布及时间特点等反馈,制订落实防范措施。
3 效果
3.1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见表1)
3.2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见表2)
3.3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3)
4 讨论
4.1 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综合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层层落实各级组织职责,进一步完善护理相关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综合培训,规范急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抓住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和细节,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各级安全管理组织的管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执行力,同时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了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表1和表3 显示P<0.01或P<0.05)。尤其是病区管理质量和分级护理质量,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救物品质量也得到较大的提高(P<0.05),最重要的是通过应用“五常法”规范急救药品、物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提高了抢救工作效率,减少了不安全隐患。
4.2 实施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后,一方面,加强了对病人的安全管理,对有潜在危险行为的患者如心理抑郁、自杀倾向、走失、病情突发恶化等进行预警备案,严格交接班;对有跌倒、坠床、压疮、药物过敏、管路滑脱、等高危患者有警示标识;对昏迷、手术、小儿等特殊患者佩带手腕带以利于患者身份识别,避免发生差错;另一方面实行非惩罚性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制度,鼓励护士主动、及时报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避免了护士因害怕处罚而隐瞒不报,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有效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表2显示P<0.01或P<0.05),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丽,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护理研究,2010,24(5):1196-1197
[2] 戚俊军.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现代医院管理,2010,37(4):33-35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病人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意外伤害所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1]。也就是说,护理安全管理就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不发生相关法律规定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相关文献报道,每年因疏于护理安全管理而死亡的病人达到10万人以上[2]。随着生命价值观和健康观深入身心,人们对医院护理安全隐患愈来愈关注。本文就护理安全管理新思路进行了综述。
1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项结构化的问题处理方法,该方法不只是关注问题表征,而是将问题根本原因逐步找出,并加以解决。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是系统化处理问题的过程,先确定问题并分析问题,之后找出解决办法,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其目的是找出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什么方法能够阻止问题再次发生[3]。在医院护理安全缺陷中,首先,系统原因是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医疗安全隐患缺陷来自系统的问题,占据了3/4左右,护理安全隐患中,出自系统问题的占据4/5以上,并且多数的护理缺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于系统环节中某个或多个因素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因此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并不能只一味处罚个人,而应更多地着眼于系统本身,通过系统本身的改进,来到对护理缺陷的完善。其次,教育培训因素是护理缺陷最为常见的根本因素,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造成医疗缺陷中,有一半左右都是由培训和沟通问题导致的,主要有安全意识淡薄、正确工作流程和方法不足、培训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护理缺陷的发生。此外,还有沟通因素(如与病人沟通不足,用语不当等)、工作任务因素(如工作负荷过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组织管理因素(如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等)、环境设备因素(如设备故障、布局欠妥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护理安全缺陷。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加强对系统和护理工作流程的完善,注重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并仔细梳理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加以简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口服药物发放程序、长期液体编制程度、手术病人交接程序等;配置药物配发定时器,减少漏发现象;静脉液体药物与外用药物等要分开放置;做好沟通工作,加强设备管理,更换不合格设备,故障设备及时维修,加强设备保养工作。
2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病人安全文化
从病人安全文化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定义就是个人或机构行为的一种整体模式,在相同信仰和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努力使护理服务中可能引起的病人伤害降到最低。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病人安全文化,是护理安全管理的又一新思路,备受诸多医院管理层的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中的病人安全文化,主要包括病人安全走访、资源报告系统、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训练、病人为病人安全、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病人安全走访,主要是指医院管理人员常走访基层,并询问有关病人情况,找出安全隐患,对系统进行相应改进。自愿报告系统,就是提供一个发现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的机制,以此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前瞻性地预防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技巧训练,注重对护理人管理人员和护士团队协作精神,互相提醒、监督,杜绝护理缺陷,提高医院安全文化水平。病人为病人安全,鼓励病人为病人安全把关,杜绝安全隐患发生。教育培训和护士人员配置,注重对病人展开安全文化教育,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并通过合理护士人员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层次管理,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高病人安全系数。
3 护理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因素风险评估机制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病人病情和相关信息,对各类病人进行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估和量化分析,从而提高病人和护理人员对病情的程度和预后有深刻的认识,并指导相应的治疗。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使护理安全管理呈现信息通畅、随时警惕、公正、灵活、不断学习等特点。Reason等报道,通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评估机制,使管理者对组织情况了解更加深入,护理人员各种失误报告意愿更加强烈,对各种意外情况更加关注,无惩罚文化更加深入,组织反应更加灵活,同时对新知识学习意愿更加强烈,对减少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 小 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实现护患根本利益,有利于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安全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能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相信随着护理安全管理的完善,医疗系统必将实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筱慧,叶文琴,朱建英,等.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J].护理杂志,2012,20(03):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