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会行业现状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我国高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我国高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我国高职财会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财会专业教学没有兴趣,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高职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能力正处于一生中最高的时期,如果能够得到优秀的财会专业教育的带领,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塑造也将达到一个完整的水平,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国现如今的高职财会专业课堂上教学单一,学生的反应不足,导致高职学生对财会专业课态度消极。这表明我国高职财会专业课教学方式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1.2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财会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大高校,财会管理专业的学习也火热展开。高职学院是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前沿阵地,各专业的教学都需要从实践能力的角度来进行。财会管理专业是高职学院的热点专业,承担着为我国的财会行业提供优秀人才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教学是学生重视的,也是高职学院对财会管理教学的重视部分,保证高职财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2 分析高职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2.1 老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培养教学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老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而在财会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训练应该占有极大地比重,将学生带入带财会管理与服务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才是高职教育中应有的财会管理教学。老师对实践能力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技能的掌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老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思想,对财会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2 教学中不重视教学后的审查与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过关
课堂考核是课堂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在课堂进行课堂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总结,也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但是现如今在高职的财会管理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导致老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对高职财会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3 探究加强高职财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
3.1 注意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高职学校中的财会管理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高职学校中要充分学到专业的财会知识,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从事财会管理人员,但是这样的教学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解,对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仅仅是死记硬背,现如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老师如果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人心中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老师灵活的解读教材与引导,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财会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将财会管理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3.2 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财会管理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财会管理教学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将财会管理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老师的讲解会不充分,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老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老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一个劲的灌输知识,使学生们失去了学习财会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先从初步的财会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先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发行;财会队伍;员工培训;问题
针对农发行财会队伍建设和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对财会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认识到财会人员培训的重要性,改善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使财会人员在银行竞争的过程中,为农发行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农发行财会队伍出现的问题
银行的业务量逐渐增多,但是财会人员却减少了。在业务划转之后,农发行的业务更单一了,但是业务量并没有任何减少,任务反而更加重要和艰巨。账务核算体系建立之后,财务人员在做好临柜业务的同时,资金来源、运用和回笼资金分割等资金运营和管理的业务也要一起进行参与,使会计信息更加详细准确。但是有经验的老财会人员都到信贷、计划岗位上了,使会计人员不足以承受目前的工作量,工作出现超负荷的状态。农发行的财会人员普遍都是本科学历,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大专学历,整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制约着农发行的业务改革和发展。
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以上的只占少数。这样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薄弱,对上级领导提出的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无法落实。财会人员大量转移到信贷队伍。在数量上严重失衡,有经验的都不在财会队伍,新手比较多,甚至还有非财会专业的从事人员。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农商行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财会队伍建设
(一)提高财会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财会人员有掌握着农发行理财的重要责任,要想使财会人员树立正气,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财会人员必须始终以坚持财经政策、法规制度的准绳,时刻保持财务管理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自觉地履行财会人员应该承担的道德素质,维护财政经济发展的有效秩序。在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检测系统,促使财会人员能遵守会计道德规范,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保证会计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在财务工作中规范预算执行把关、原始凭证要素不齐全以及汇账不及时等问题。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化可以有效缓解财务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而且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又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核算准确,必须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贯彻监督各种制度。
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是财会队伍建设重要的组成内容。依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加强财会人员的学习工作,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吸收新的知识,通过学习积累经验。会计电算化已逐步成为财务信息系统运作的最普遍的运用方式。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对会计队伍的管理
在应聘招收财会人员时,对做不好账、不善核算的人员严格把关,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选择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品质好、有团队意识、善于学习和工作责任心强的会计从业人员。财会人员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财会工作的进展。建立健全的考评机制。针对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与奖励,严肃处理出现错误甚至造成损失的工作人员。
三、加强员工培训
(一)认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财会队伍素质不过硬是无法适应农发行改革和发展的形势要求的。人才始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保障,因此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是势在必行的。加强财会人员培训,有利于培养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行风行貌。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都是企业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代表着农发行形象,还是实现农发行经营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培训内容
农发行的快速发展,业务逐渐增多,财会人员必须熟悉了解知法律法规,杜绝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财会队伍才能稳定,加强对财会人员结算、税收、贷款、银行管理法规等方面的的培训,重点学习《会计法》、《票据法》、《合同法》、《税法》、《担保法》及相关管理法律法规。财会人员及时学习新制定的规章制度,若果稍有差错,可能就会失去这份工作。财会人员规章制度的培训工作必须要加强力度,使财会人员在工作中依照规章制度操作。
(三)加强培训方式
培训工作要准备充分,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和培训重点。根据农发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对新员工进行业务系统操作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对老员工要强化知识更新以及微机技术培训,使其在新形势的需求下更快的适应。对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经办岗位三大层面人员,岗位类别细致划分,通过科学的素质模型的建立,为不同类别财会人员分别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体系,对每个课程确定对应的培训学分和要求,建立培训学分管理。
四、结束语
员工队伍素质决定着企业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员工团队的优异影响着企业发展的进程。正确对待农发行财会队伍建设和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农发行的现状强化财会队伍的管理,加强员工的培训,使其适应银行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打牢农发行长远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温惠昆.谈基层农发行会计管理中的问题与建议[J].广西金融研究,2012(09)
[关键词] 国营企业 财会管理 改革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以及我国“十二五”发展计划的到来,都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腾飞中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为了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持续稳步高速的得到提升,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的改革又是重中之重。
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对企业财会关系进行规定,涉及到财会权限,财会责任和财会利益等方面内容。国企财会管理的改革,是为了符合我国公有制体制的基本国情,通过创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精简内部关系,从而促进国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国企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国营企业财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企业改制产生的问题
经过改制的国营集团多数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结构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组织经营管理权三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人与人的授权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追求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而人作为不拥有所有权的执行者,其目标最终却是自我价值的提升与最大化。在经营者指挥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现状下,很容易产生经营者牺牲所有者利益来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现实问题。由于财会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直接挂钩,财会人员迫于经营者的压力,就会做出弄虚作假,使集体和国家利益遭受损害的行为。这种体制结构上的缺陷,会导致财会人员对经营者的自利行为监管不力,甚至同流合污,产生更坏更大的影响。
2.财会模式改革产生的问题
财会集中管理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一大方向。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补管理漏洞、优化会计监督、保证信息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效果。可是,由于国企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复杂,财会的集中管理很大程度上放大了财会部门在国企组织中的作用,使财会部门在对下属单位的监管中,产生了对本位的迷失。由服务方变成监督方的同时,财会部门往往难以再将服务和指导企业的财务会计作为本职工作看待。对财会人员而言,集中管理使其原有的工作范围缩小,部门内部的竞争加剧,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
3.传统财会遗留的问题
传统的财会工作分为事前借款记账、事中算账催帐、事后填表报账、年终结算封账。这种操作冗长、办事效率低的财会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的要求。同时,现代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自动化办公的大范围覆盖,不但引起了传统财会工作方式的质变,而且传统财会的工作人员因其技能单一、素质较低、视野不开阔、年龄相对偏大等,在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逐渐成为我国国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出的一块短板。
三、国营企业财会管理改革
1.适应企业改制
集团公司集中管理会计人员,是有效解决国企改制中产生的遗留问题的首选办法。一方面,将会计与领导间的个人博弈转化为组织层面上的制衡,通过财务部门与下属单位间的平等沟通,从而有效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会计人员对于专业核算的控制,减弱企业对财会工作的不利干预,可以使会计工作客观的反映经营者的工作成效,也有利于相关财务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而且,通过分离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将财会人员因地制宜的配置给下属单位,使其有效运用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生产经营与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层次。
2.优化模式改革
在财会集中管理中,监督不利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而监督失位,过分监督的现象反倒逐渐涌现出来。财会部门对于监督工作的热情淡化了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使得企业容易被财务监管所束缚,而不能灵活、及时的相应市场的变化。通过下属单位的反馈制度,效绩权责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优化财会集中管理模式。而如何处理伴随着集中管理出现的工作范围缩小,部门内部的竞争加剧等现象,值得一方面要利用这样的机会精简机构,提高财会部门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竞争进入良性循环,促进职工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机构的优化。
3.解决遗留问题
财会管理对现代化的要求,使得传统的财会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中问题重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财会人员素质的不足。现在的财会人员往往由于不知道或者抵触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参与企业财会的控制和决策中去,而对于企业的运转产生了负面效果[3]。现代化财会管理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如下要求:1在意识上,财会人员要产生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而抱着进国企拿铁饭碗的错误认识的员工就会使得国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所以要在源头抓起,就必须培养员工对外的危机意识和对内的竞争意识,通过对现状的准确认识,让员工主动的自发的接受现代化财会管理。2在行为上,财会人员要成为高素质的行业先锋。现代化财会需要多层面、广交叉、专业过硬的财会从业人员。在计算机技术、财会、英语、管理、市场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使得从业人员不能懈怠自我素质的提升。3在组织上,企业要对要增大人力资源的投入。通过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提高人员素质,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激励制度,着重培养和开发员工潜力,财会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以提升人员素质为基础,来解决传统财会管理的遗留问题,才是国企财会管理改革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征宇.如何重造国企财会管理体制.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企业经济运营体系中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
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经济运营体系中主要承担具体的企业财务往来管理与经营财务状况分析等职能,由于受到企业内部经营体制各项管理制度的约束,会计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根本的管理作用,因此导致其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与企业的战略化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主要体现在现行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主要以价值运动作为具体的管理对象,而管理目标则定位在具体的企业资金、固定资产、生产成本及生产流程上,也就是说其管理职能局限在对企业总资产的管理上,缺乏深入细致的细化与量化管理。同时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职能确认也有待提高,目前仅停留在管理目标与管理对象的整合层面,没有对具体的企业财务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调配。会计管理的成本预算职能、质量管理职能与人力资源优化职能只有进一步的深化发展,才能促进其对规避企业风险起到良性规范作用。四、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一)改变观念,创新思维企业管理者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企业各级领导和管理阶层要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创造性的提示参与企业决策的新观念,在无论是人、财还是物上给企业会计工作必要的支持以此提高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善于运用会计数据来分析和决策,适当转变思想,对服务方向做出正确适时的规划。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一要强化对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二要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切实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安全性。三要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与国际并轨的进程中,国际资本一体化也带来了会计市场的一体化,会计人员要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强化法律法规制度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做到遵纪守法。
制定岗位责任制,加强财会行业的监督检查与审计。结合财会执业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定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把财经纪律与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实行管理岗位与具体岗位连带责任,强化连带监督,促进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
适应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会计管理的创新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现代企业竞争的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商品的价格比、质量差已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之下日益淡化,因此企业想要在众多竞争者面前展露头脚、脱颖而出就必须从基础管理上下功夫,使经营格局、会计管理格局得到彻底的改善,从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做起、从细化管理流程做起,深化会计管理的创新发展,使会计职能既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事务、日常管理事务,更注重信息管理的强化。我们可充分依靠现实企业经营发展环境的网络优势,将市场竞争的现状切实的反馈为财务数据,并使之物化为具体的会计管理依据,通过各项经营数据的网络共享,使会计管理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创新发展、特色创新中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做出必要的贡献。另外我们还可充分的利用功能完备的网络会计管理软件、丰富的网络会计信息资源储备、现代化的数据库管理模式发挥会计决策管理职能,使会计管理工作在创新的发展中发挥最大化的服务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过了金融风暴的洗礼,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中国会计业必将走向世界,其执业能力和水平必将经受严峻的考验。诚信既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操守和立身之本,因此,追求诚信立业,必须把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财会职业人员综合能力。每个财会人员都要从自身做起,不负众望,以精湛的业务技术服务社会,以严明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召世人,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依法履责,贡献才智。
本文作者:王靖作者单位: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趋势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会计行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会计电算化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会计实务中人工对一些一些账单进行计算的模式,减少了人工计算中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差,提高了会计人员在对一些账单进行计算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但是,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如何有效的解决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会计行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非常的迅速,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这一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进行规划与协调,重视会计电算化中的账务功能,却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在管理这一方面的功能。
我国在会计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是从事事后的核算,对于事前的分析与研究工作以及事中的控制工作,因为对其进行计算的过程过于复杂,而造成难以开展的局面。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运用,能够在会计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相关的事项进行计算,极大的减轻了会计人员在算账、报账等一系列方面中的工作负担,使会计人员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但是,我国一些单位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只重视会计电算化在报账方面的功能,而忽视了在管理这一方面中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功能,这一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在会计电算化软件这一方面的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系统的体积过大、定义过于抽象、初始化时的工作量过多、企业或单位无法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加入自己想要的功能等。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1.正确的认识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仅只是改变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储存方式、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处理程序,扩展了会计信息数据这一领域,提升了会计信息数据在收集过程中的效率,保障了会计信息数据的质量,还有效的改变了审计的技术与方式以及会计内部中的控制,推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2.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与发展,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着新的内容,会计人员要跟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步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要丰富自己在经营管理这一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学习电子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内容,掌握操作电子计算机的技能。
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计算机业务这一方面的素质,所以要加强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中的运用,不仅仅需要财会人员有丰富的财会理论知识,还需要财会人员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以及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利用会计电算化中的优势,为企业或单位内部中的决策、控制等一系列事项服务。
3.完善会计软件中的功能,向财会管理这一方面过渡
就目前来看,一些企业或单位中的会计软件,如果想要将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我企业或单位内部中的管理事项服务,就必要将会计软件设置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善会计软件中的各项功能。
会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企业或单位中近期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然后做出相应的销售预算,根据销售预算再对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方面做出相应的预算,最后将这些预算的信息数据综合在一起,做成一个总体的报表提交给企业或单位中的管理部门。
4.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保密性、可靠性、安全性
企业或单位中的财务信息数据,大多数都是企业与单位中的机密文件,关系着企业与单位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各个企业或单位中的会计信息系统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与缺陷。
(1)我国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法律,要加强在计算机安全这一方面中的宏观调控,政府相关部门还要不断的完善会计行业中的制度,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2)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强网络的安全防御能力,例如:安装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身份认证、信息数据加密处理等。
(3)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中一些信息数据的保护,可以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指纹认证、声音监测、用户口令等一系列加密处理的措施。
就目前来看,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企业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完善管理的手段、加强企业内部中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会计行业中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还会持续稳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23).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道德是职业工作者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与准则。对财会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概述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一般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化,具体体现会计行业的特殊要求,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会计法严格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自觉把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努力坚持为民理财原则,廉洁公正原则,诚信为本原则。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本质是义务。会计人员的义务感不断增强,能把实行科学管理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义务还可以驱使会计人员摆正对个人专业的兴趣、爱好、愿望等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把服从社会需要,工作需要视为自己的义务而放在首位;义务在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中,起到命令和趋使作用,使其自觉地服起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4.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责任。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会计人员的责任不允许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会计工作的职业责任,对职业行为起到监督作用;会计工作的职业责任能够使会计人员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二、财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1.个人利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为所欲为,以身试法。这虽然是财会队伍中的极少数人,但也充分反应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队伍中部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沦丧,道德修养严重缺失。
2.业务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漠。有的财会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对财会业务知之甚少,业务知识严重老化,不懂得法律法规,不去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化为乌有,为领导意图指向是从,只是被动机械的按照领导意图反应财务现状。
3.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违反者这些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为我所用,失去了财务管理工作本质上的真实意义。
4.缺少敬业精神,工作得过且过。这些人往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缺乏工作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很难胜任本职工作。
三、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成因
1.外因的影响。首先是社会大环境对财会人员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包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科技因素等诸多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会计领域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相搏期。因此,各种各样受利益驱动的问题接踵而至,只要利益需要,财会人员无所不能。加强诚信教育和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和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是内部环境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影响。包括内控制度、单位,人事制度和内部组织机构、会计主体性质、内部审计情况等。内控制度是否健全,领导对会计管理工作是否重视以及整体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2.财会人员自身内因的关系。按照事物的辩证规律,任何事情都是取决于内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决于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准,以及自律意识、自觉能力、自省程度等诸多综合因素。一个道德意识淡漠,社会公德水准低下,没有职业自律能力,没有起码业务常识,没有普通法律知识的财会人员,很难具备财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也很难真实的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所在。
四、如何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1.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把财会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把财务管理、监督工作,作为硬性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要条件,让财务人员的一切业务行为,置于法律监督的规范之中。
2.有计划、有步骤、大张旗鼓的开展财务职业道德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坚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树立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等财会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引导广大财会人员积极参与职业道德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大环境。
3.各级财会部门管理机构应该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的把对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业务、职业道德培训,作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主要内容,累计培训学时,建立培训档案,颁发培训证书,提高财会人员的准入门槛,达不到标准一律不得上岗。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由高校毕业或其它学校毕业后直接到中职院校任教,多数未经历过企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的锻炼,对实际企业中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环境等还是不十分了解。近年来,国家针对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实际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双师型教育政策,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而搁浅。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实践课程的教师主要由理论教师担任,因此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思想往往与当前企业主流的会计理论和体系不符,与实际相差甚远,从而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形同纸上谈兵,成为一句空话。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1.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地位要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提高院校管理者、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中职院校教育的定位为就业教育、市场为导向的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务实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第一要务。因此中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教学时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实践教学时间偏少,造成了理论过多,学生难以吃透,知识积压的现状。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努力建设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2]。如让学生认识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和企业会计工作的要点、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企业经营运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准确的财务数据,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会计工作流程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2.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了使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即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会计行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颠覆了传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与理念,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未来,成为二十一世纪会计行业工作的主流工具。会计电算化从财会数据统计到财会数据查询以及审核功能都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的效率更高,依托计算机技术研发的专业财会软件不仅能够快速统计企业和用户的财务数据,自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会计算与分析,并可以根据使用单位的需要定制财务数据分析功能,还能有效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全面性。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从会计工作方式、核算方式和内部控制流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会计内部控制上来看,影响十分深远[3]。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必然要面对会计电算化的现实问题,如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手工阶段,势必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现实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3.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都应当进入实习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践为主,学生最佳实习方式是完全参与企业生产岗位,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环节体会会计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过于单一,企业对于培养实习生的兴趣不高。此外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视,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和实际生产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不愿意接受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实习岗位,通常也都沦为办公室无关紧要的杂工,并不能使实习学生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改革问题的通知》,但由于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范化程度不一,参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大多数难以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要求的条件,使该优惠措施流于形式[4]。因此,要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由国家尽快针对中职院校等的实习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指导校企合作,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职业院校实习生。
三、结语
总之,实践教学是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刻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更优秀、更实用的会计人才。
作者:文雯 单位:湘潭市工业贸易学校
【关键词】 人才评价体系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 职业能力
一、引言
作为国务院简政放权,废除准入门槛,搞活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8月12日,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2014年第27号),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就包括财会人员比较熟悉的“注册税务师”,这预示着未来没有法律依据,只有政策依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将被逐步取消。
国务院27号文的第二天,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针对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许可事项发文强调注册税务师行业立法工作正在进行,将“注册税务师”从职业准入类调整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以财会职业为例,会计从业资格证是法律规定的从事财会职业的职业准入类资格证书,是合法从事财会职业的必要条件,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证则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财会职业能力水平的依据之一。
上述两则新闻之所以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于身在职场的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体系的关注。人才评价体系关系到劳动者个人的职业规划、职业成长、薪资待遇、名誉地位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选拔、定岗、调薪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也日益成为学者研究的主题。
学者萧铭政(2009)认为,人才评价体系包括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人才评价制度。笔者基本认同以这五方面作为构建人才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高职财会教育的教师,着重从上述五方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尝试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二、严格限定的人才评价对象,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前提
“人才”概念涵盖的范围和维度很广,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不同级别、不同岗位所对应的人才评价标准、评价机构、评价方法等既有共性,也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人才评价是长期动态化的过程,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应适用不同的评价要素内涵。本文将评价对象定位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评价的时间跨度为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入学至毕业阶段。
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群体有自身的特点。第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较明确,就是就业,专升本的比例不大;第二,财会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高,且普遍选择长期从事本专业范围或专业关联度较高范围内的工作;第三,中小型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最主要的需求方;第四,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长期从学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同时也长期反映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受到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困扰,只能通过试用期或者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考察,才能对毕业生们有较全面的认识,但也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如果毕业生不合适应聘的岗位,还需要进行调岗甚至辞退,前期付出的成本更是回报无期。因此,将人才评价对象限定于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应届毕业生,对提升所构建的人才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破解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困局都将起到积极的、现实的作用。
三、多元并行的人才评价机构,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
在现行应届毕业生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几乎是唯一的人才评价机构。高职院校任课教师通过课程考核,辅导员通过日常观察,最终形成的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几乎构成了人才评价的全部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评价机构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它们为了毕业生能有较好的求职砝码,在人才评价时有一定的正导向性,因此毕业成绩单和综合评价不一定能代表毕业生的真实水平。
随着高职院校双证制的推行,毕业生在毕业时除了要求拥有毕业证,还要求拥有至少一本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财会专业要求毕业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从而政府也被纳入到人才评价机构的行列。全国性标准化考试能一定程度上公开公正地评价毕业生的部分能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但是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和政府都不是人才的需求方,而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单位竟然在毕业生的评价机构中无一席之地。笔者认为人才评价机构所提供的评价结论应该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能在允许范围内供社会参考。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员工时通过笔试、面试、试用期考察等方法参与到毕业生的评价中来,但评价的结果仅供招聘单位内部使用,如果毕业生被录用,评价结果对用人单位未来规划和安排毕业生的工作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毕业生未被录用,评价结果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份应聘记录沉淀到招聘单位的历史文档中,对人才市场上其他单位以及毕业生无法产生任何作用,辛苦的评价换得接近于零的使用价值。
因此,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该在人才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用人单位创造更多的与潜在员工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评价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例如提供给学校,帮助学校了解和分析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和差距,促进学生的成长。更进一步的是,一部分优质的用人单位凭借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了社会公认的人才评价标准,无形中介入到人才评价市场,例如微软认证工程师、思科认证工程师;另一部分用人单位则通过与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受到政府和行业认可的人才评价标准,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颁发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
近年来,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机构也纷纷参与到人才测评中来。它们既面向普通求职者,包括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性格测评,也为用人单位、学校定制个性化的评价方案。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具备专业的人才评价团队、精心设计的人才评价模型、丰富的人才评价经验,可以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双方的匹配度和满意度,也为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国内知名的人才评价专业机构――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就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基层员工校园招聘人才测评方案”,帮助用人单位快速、精准挑选优秀毕业生,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提升了面试准确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知名的财会教学软件供应商,凭借其多年来对财会教育的深入研究,也投身人才测评领域,研发出“财会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填补了国内岗位能力测评领域的空白。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并行发展必将促进高校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全面,促进人才、用人单位和学校更高效地实现合作共赢。本文引言中提到的两则新闻也可看出,政府在人才评价领域的导向是将人才评价的主导权更多地交给行业、用人单位来行使。只有社会化的、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才符合国家人才整体开发的战略目标。
四、恰当明确的人才评价标准,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目标
人才评价标准不是千人一面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者周媛认为“人才,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那些具有良好素质,并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和某一岗位竭尽全力,为人类进步或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从中笔者归纳以下几点人才评价的标准。第一,“在一定条件下”说明了人才的时代、地点、行业、岗位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外部环境下,对人才的要求不一定相同,曾经,愚公移山的精神备受推崇,如今,创新精神价值凸显,但勤奋好学的品质则历久弥新。第二,“具备良好素质”是成为人才的核心评价标准。承接第一点的限定条件,不同行业、岗位的良好素质不同。本文是以高职毕业生作为评价对象进行探讨的,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有自身的特点。高职毕业生与研究型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更强调应用性。参照学者周宏等笔者提出的会计能力要素框架,笔者认为高职财会类毕业生的会计能力要素的应用性特点分别在知识、技能、价值观三方面体现,详见表1。
五、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路径
人才评价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需要寻找可执行的路径,也就是评价方法和程序,而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的实施现状尚不科学规范。
首先,人才评价方法存在重标准化评价和静态评价,轻非标准化评价和动态评价的问题。
学者严权认为教育评价方法分为诊断性的评价、形成性的评价和总结性的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时点性评价,主要用于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知识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组织的证书考试,企业或中立的社会人才评价专业机构组织的毕业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评价,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技能和价值观方面,评价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技能和价值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学校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实习单位指导教师通过观察、沟通、合作、面试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编写评价报告形成理性认识。
标准化评价方法是人才评价市场的主流方法,学生将时间精力都花在追逐具备标准化答案的考试分数和各类证书上,用人单位却经常评价毕业生高分低能。非标准化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方法。财会专业的应用性要求较高,要求毕业生的实操能力较强,现行的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评价标准还是重定量的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都是分数或等级,即使有部分定性的非标准化评价,评价结果也往往是学习勤奋刻苦、团结同学等较空泛的表述。
同时,当前的人才评价方法普遍采用静态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只能代表学生过去一段时间学习实践的成果,而且可能具有偶然性。期末考试是最明显的例子,学生考试结束后一段时间就几乎忘记了考试前复习的内容。证书考试也只能证明过往一段时间学习的成果,不能代表日后职业能力是增长了还是减弱了。
其次,人才评价程序存在学校评价、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各行其道、相互脱节的问题,也存在重评价、轻反馈和持续跟踪的问题。
以财会专业毕业生的评价过程为例。学校评价是按照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也是较成体系的规范的评价程序。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是政府评价,考试内容分散于财会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不同课程中,课程分散于不同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有一定的差异,学生为了迎考,经常需要参加额外的培训。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评价也都另起炉灶,执行各自的程序。评价内容有一定重复率,评价程序互相独立,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
现行的人才评价程序几乎都是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评价结果就是终点,被评价人无从知晓形成评价结果的原因,有时甚至不知晓评价结果,之后的持续跟踪改进更无从谈起了。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参加各门课程的考试,得到的评价结果就是成绩,至于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错永远无法得知。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功能的学校尚且如此,政府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更无法保障反馈和持续跟踪等机制了。
因此笔者建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评价方法和程序上寻找突破口。
首先,人才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要求财会专业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开放式、偏重实务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训练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分析实务案例的能力,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建议性的评价,而非结论性的评价。财会专业也应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用人单位指导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件件具体工作、带领学生参与一个个真实项目,观察学生、及时指点学生,最后形成建议性和结论性相结合的评价报告,反馈给学校和学生。动态性评价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有效便捷地实现。例如,财会专业的实训软件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套的,线上实训考试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题库资源的,学生每次考试的内容都不会完全一样,同时是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申请参加线上实训考试,既可以检验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成绩,避免一考定终身的情况。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则更进一步,学生的职业能力越强,在测试系统中就能走得更远,能更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否则测试过程很快就结束。由于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是供财会专业学生免费无限次使用,学生可以自行根据学习和实践的计划,经常性检验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
其次,人才评价要形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反馈――持续跟踪――再评价”的良性循环。网中网公司开发的会计职业能力测试平台能为被评价人提供详尽的评价报告,学生可以根据报告规划学习方案,即使毕业后仍可以有目的地接受再教育,然后再参加测评,检验阶段性学习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学习指明方向。学校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平台,更需要形成良性循环的评价程序。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课时安排紧凑,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计划安排考试的反馈和跟踪,几乎无法实现,因而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例如财会专业筛选出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同一教学团队持续三年共同实施教学,评价、反馈、持续跟踪都在有计划、有书面轨迹的情况下开展,当然这需要资源配置的要求较高,实施难度较大。现阶段,较可行的改革方案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在原有的财会实训软件和配套题库的基础上增加分析功能和自学导引,将自觉性测试和阶段性强制性测试相结合,将根据测评分析自主学习和基于学生总体测评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开展的针对性、分层次短期面授相结合,弥补师资、学生学习时间等资源不足的缺陷。
六、统筹兼顾的人才评价制度,是构建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的保障
人才评价的长期健康发展,要求建立具有开放性、公正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有人才评价制度加以规范和保障。人才评价制度需要把前述的人才评价对象、人才评价机构、人才评价标准、人才评价方法和程序固化,并推动其有效执行。人才评价制度也要求政府、学校、用人单位都强制性地参与到毕业生的人才评价中来,中立的人才评价机构通过竞争也可以在人才评价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制度的建立是系统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各个人才评价机构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先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个体制度,才能期待未来形成贯穿全社会的人才评价总体制度。
绝大多数高职财会专业应届毕业生毕业时的目标就是就业,但他们同时却对自己是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表现得较为迷茫,构建科学可行的人才评价体系,供用人单位精准选才、知人善任,供毕业生们较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寻找工作时扬长避短,也能成为自己后续能力提升的依据。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的宏观指导,也需要全社会将人才评价作为大学生就业促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步骤地系统推进。
【参考文献】
[1] 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2009(3).
[2] 严权: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评价观[J].教育与职业,2010(8).
[3] 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4] 周媛:浅析人才定义[J].科教文汇,2010(1).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并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得电力企业已成为一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中的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企业对资金管理的要求,有组织地对企业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所进行的一项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是围绕利润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一经营目标进行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并监督控制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企业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行为作为协调各方经济利益的一种方式,决定了其目标既要争取最大利润以照顾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要兼顾其他主体的利益,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即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争取企业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和财务状况的最优化。
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内控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行业特点的制约,使得电力企业一直重生产与安全,轻经营与盈利,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不够完善,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比较淡化和薄弱。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控制力度不够现象,一些物资的采购和保管环节中的短缺和积压等问题缺乏相应的财务处理,使得企业存在着巨大的财务亏空隐患。这种企业管理人员薄弱的内控意识使得企业缺乏了必要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有效方式,导致了企业出现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粗放,管理者不了解财务管理的功能,不能正确的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关系,有的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导致财务管理应有的监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二)企业财务控制不到位
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如行业过度垄断、政企不分、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缺乏成本、服务和发展意识等问题仍制约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有些电力企业中,股权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经济活动越权管理,没有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出现了自我监控能力降低、财务秩序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问题。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电力企业具有规模大、管理幅度大等特点,大量的资金以及经营活动都集中在子公司或者是相关的企业中。造成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以及财务数据偏离实际的重要原因是,中间的管理空缺以及财务空缺。部分电力企业虽然引进了财务管理软件,但是缺少专业性的管理人才,管理人员的电算化水平也较低,只能是替代掉传统的手工账,对软件的增值累服务没有能力去进一步的开展。
(四)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电力企业一般都比较注重科研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度不够,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者只重视使用而不关注发展,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者只是满负荷的工作而不会主动专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只是单纯盲目的完成现有的任务,对最新财务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智能化系统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管理的工作。
三、完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加强财务管理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内容,是适应电力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一流电力企业的迫切需要。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把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建立并完善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要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科学、高效及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审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强财政预算的控制,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建设等个环节的财政预算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对企业业务资金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以及对业绩的评价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业的高度协同以及贯彻有效战略的目标。制定并坚持执行“所以经济活动纳入预算、所有预算延伸到项目、所有项目细化到月度”的原则,做到效益配置生产要素,有效资源合理分配。
(三)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程序,完善授权分权,健全文件记录,加强内部稽核,防范和化解风险。坚持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的原则,完善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之间的轮换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增强岗位之间的约束以加强会计信息的监督,充分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避免因会计信息失真而导致决策失误等现象的发生。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隋况进行检查。
2.加强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不多头开户分散资金,应选择金融信誉较好的银行办理存款、结算等业务。不以任何方式对外拆借资金,不出借本单位银行账户为外单位办理代收、代垫款项。坚持适度举债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和债务结构。加强担保管理,严禁为个人提供担保。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控制违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对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系数、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状况,从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财务策略。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信息化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科技手段,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现代化工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从而大大达到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很好的支持。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财务电算化系统已逐渐落伍,分散的会计核算信息已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随着互联网、大型数据库的出现,已经使在地理上分散的一个集团公司范围内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集中存放和统一处理成为可能,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使企业领导、财务主管能够在世界各地随时查询信息、分析问题、指导工作。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财务分析来加强财务会计监控和资金管理,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全面、及时、准确提供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及时提供准确的经营状况信息。另一方面,使用财务管理软件,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时代接轨。管理需要软件,软件需要管理,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人员队伍
一要为财会人员的任用和选拔,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竞争环境,减少或杜绝拉关系和暗箱操作。二要加快财务岗位之间的轮岗锻炼,以轮岗代培训。应制定硬性轮岗时限和轮岗锻炼所应达到的目标。长期使财务人员固化一个工作岗位,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挫伤、舞弊等弊端。三要创造机会让财会人员在生产、基建等其它专业上锻炼。培养复合性财会人员,是加强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需要。四要敢于给有潜力的财会人员压担子,同时创造一个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环境。五要鼓励财会人员加强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习,这是提升管理会计水平、适应财会制度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在财会人员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首先,应该考虑引人外部公正的力量参与对优秀财会人员的选拔。其次,公开财会岗位的竞争条件,并客观评价参加竞争的在岗人员和非在岗人员的能力。最后,真正地选拔实干型的人才,把财会专业作为一门科学的、有深度的专业。
四、结束语
总之,电力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闫丽.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创新探究[J].商情,2011(11).
关键词:银行;财会管理;规范化;有效措施
在当前形式下,银行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但机遇要大于挑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转变经营观念,转换经营模式,改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当银行经营管理重要角色的财会管理,也要对其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开阔思路,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确保财会管理适应现代银行的要求。
一、强化财会内控管理,确保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强化财会内控管理,以确保财会工作安全、规范、高效,进而保证银行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促进银行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1)财会业务操作的流程要合理规范。银行应该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参照,以自身业务为出发点,制定一个符合本系统业务操作的流程,具体规定业务各个环节间的分工、协作和操作程序。(2)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应以《会计法》和《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为准绳,构筑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会计监督体系,采取人控和机控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会计委派和定期轮岗的做法,将每一个财会人员、每一笔账务都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确保实现各项业务的真实性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3)对债权债务的管理要规范。特别是要加强债权的管理,尤其要重视贷款本息的 会计核算,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不良资产、财务收支、经营结果等的管理与核算也要规范;乱列账、乱调账、乱报报表的“会计三乱”问题一定要禁止,使会计核算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之上,务必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全面认识财会数据真实的重要性,虚假会计信息危害的严重性;其次,深入对各级银行进行彻底真实的检查, 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包括清查固定资产各项指标,核查各项收入与支出核算,确保相关财会信息真实、准确;再次,要把检查常规化、制度化,强化检查的工作纪律和要求,扩大检查人员的队伍,对违规违纪以及弄虚作假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对于经营管理者的成绩要予以准确考核,从而保证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全面、真实、准确、完整的财会数据,对于强化财会管理,推动决策层进行准确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银行务必要将烦乱的财会数据整理清晰,这要作为银行发展的重要问题来对待,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财会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将财会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加强财会数据的实用性和可加工性
结合客户、交易以及会计信息系统,根据管理的要求再次定位和合理规划信息系统。由于当前三者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其不够完善的系统,制约了财会、统计等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制定合理的银行数据模型与规范的信息指标,将信息单元进行仔细划分使信息来源更为广阔,建立健全管理信息机制,使其基础信息得到灵活加工,确切的供给管理所要求的各种数据,强化财务分析,增加数据的使用率。此外,强化电脑网络的建设,方便信息数据采集和传递,争取达到全系统信息综合处理的目的,使系统内部传递信息的速度提升,强化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明确上下级在账务处理和账务经营结果方面的职责,避免或减少内部往来中产生的矛盾,从而使财会工作达到一个规范化与科学化的新水平。
三、改善财会管理的模式以及运行程序
要想做到上述两方面,要建立一个以行长为组长, 计划、财会、客服与其他部门成员为单位的管理会计领导小组。将当前的会计部门分为管理会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两方面。管理会计部门主要以经营为主,以效益为出发点,对业务部门反应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对经营前景进行展望,制定财务方案,参与经营决策,监控各个责任部门完成指标的情况,考核并评价其业绩;财务会计部门重在核算,以日常业务为出发点,强化核算贷款、存款、投资和各项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参与资金的运转情况,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管理凭证、账簿、报表等。
在程序方面,应重点改变自上而下行政下达财务计划的管理模式,突出上下参与、部门协作、共同编制财务预算。管理会计部门在分析总结下级所反馈的信息资料后,将建议提交给本级决策者,并及时把信息呈交于上级管理会计部门。上级管理会计部门整理审定全辖的信息之后,下达决策的方针给下属管理会计部门,然后下属管理会计部门从自身情况出发,落实所传达的事项。
四、完善会计检查辅导体系
会计检查辅导制度在会计管理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于财会管理体系完善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一定要对会计检查辅导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对基层单位的监督才会落到实处,通过查找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使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会计核算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银行应该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的客观实际,相应建立符合本行的会计检查辅导体系,配备专职会计检查辅导人员,形成上级行对下级行会计检查辅导的链条,定期向管理层汇报检查结果,并督促被检查行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从而推进和加强财会管理。
综上所述,银行只有实现财会管理规范化,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业务经营体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文明,陈轶丽.财务管理[m].中国统计出版社.
[2]梁世震.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思考[j].合作金融,2003(2).
[3]张林.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团[j].金融博览,2010(8).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在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行为的准则,它既是对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函待克服的顽症。笔者认为,正是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相关。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规范会计职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扼制腐败现象,我们必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爱岗敬业
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会计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遵纪守法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方针政策和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确保财务处理的正确性。
(三)依法办事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会计法》和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好关口,依法理财,当一名合格的经济卫士。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强财经法制意识,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
(四)客观公正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与一切为最高原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五)搞好服务
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会计工作的服务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会计人员如何用“会计”这一工具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是新时期会计工作者必须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财会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财务人员责任重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就是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根据最近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即使在新《会计法》全面实施的今天,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财会基础工作薄弱化的现象仍较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簿弱,法制观念不强
“享乐观”。这几年由于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会计人员个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贪污、挪用公款,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依附观”。随着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由过去的半独立型转为依附关系,有些财务人员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按财务制度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私自设立账外账,截留或隐瞒收入,乱挤乱摊成本、费用,造假账、偷漏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环境欠佳
由于有些会计行为在法规中没有明确的定义,有些规定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或者责任主体过多,发生责任人之间互相推委的现象,造成无法追究责任,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三)会计教育存在着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学校较注重的是学生的智育,德育教育相对来说抓得不够,于是学生的人格缺陷愈来愈明显,一旦走上社会,便形成了一个“专而不红”的群体,进入财会领域后,相当部分不但全无职业道德可言,而且会运用专业知识现代操作技能,更加隐蔽地扮演着助纣为虐的不光彩角色。
(四)责任心差,人浮于事现象严重
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健全的考核体系,很多人吃大锅饭思想依然存在,会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理论水平低,业务能力差,工作没有责任心,敷衍了事,服务意识淡薄。
(五)监管部门对财会工作监督不力
由于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缺乏有利的手段和措施,甚至有的在执法过程中掺杂了部门和个人的私利,没有遵守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对于错误和故意造假行为不予指明,还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所以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国家和单位遭受了损失。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虽然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左右财会工作质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因素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好与坏,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广泛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环境。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树立先进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即通过先进典型的宣传来影响财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让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即要运用《会计法》等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强制约束,同时要运用职业道德规范对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启迪,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即经常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情况的检查和督导,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促进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即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会计法》,牢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责任心,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