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正规公司财税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税务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更加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家的税收种类及税收政策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在这样一个严谨的体系当中,但凡涉税业务发生些许纰漏,企业就会面临着严重的税务风险。我国财税体系对于税务稽查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防范能力,以稳定企业运营,规范化企业发展。税务风险作为企业风险的重要类型,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都直接影响税务风险发生的几率。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切实落实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才能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避免企业被税务风险拖垮。那么,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不当会导致什么税务风险?如何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企业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地处理所遇到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内部控制不当导致的税务风险
(一)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各部门税务管理分工混乱
企业往往人员部门较多,内部架构流程错综复杂,税务管理有一定难度。同时,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缺失,基本制度流于形式。企业管理者没有把税务管理看重,在具体操作执行层面不规范,出现岗位错乱现象,导致相关内控制度仅仅流于纸面,形同虚设。长久发展下去,导致企业的发展“积劳成疾”,财务管理千疮百孔,很多财务漏洞甚至无从弥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财产损失和经济损失。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企业避免税务风险的有力举措,也是企业控制税务风险的关键一环,将政策落实到实处,将组织结构规划到每一处细节,才能高效化税务管理,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二)不科学的税务筹划
虽然税务筹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当前,一部分企业的税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税务法律教育培训,因此他们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并不透彻,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科学的筹划行为;另外,不同的税务机关对于相关的财税政策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执行,因此一些企业在执行税务筹划时经常会发生在不同税务机关政策执行上相背离的情况发生,从而造成了税务筹划的失败。不统筹的沟通协调,错误的谋划对于企业的财务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理应引起重视。
(三)在重要的额税务交易中发生处理不当的行为
企业的税务人员应该积极灵活地去面对重大交易或者重大关联交易行为,充分对现行的相关法律及财税政策加以了解,从容不迫地去应对重大交易及关联交易,这样才能在税务处理上做到合理、有理有据。切忌触犯法律条款的规定和约束,作出有损于企业发展的事情,或者因对法律知之甚少误入歧途,让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重要的额税务交易过程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随意处置,对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了解的不详细,就会导致后期财税政策落实不到实处,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和问题,甚至产生难以遏制的问题,让企业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税务风险
(一)健全税务管理组织机构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当中,必须要建立起专职专能的税务管理及风险防范部门,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专业地去处理税务中潜在的风险并加以决策防范,同时如果发生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也可以凭借相应的专业能力及时地去加以处理解决。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的设置一定要因地制宜,例如组织机构庞大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及增加相应的专业岗位;如果有分公司,则需要在总公司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在分公司派驻税务管理人员。健全税务管理组织机构,是企业财务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企业加强安全防范的关键步骤,要给予充分重视。
(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进行重新优化及制定
企业的税务核算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企业税务核算体系的建设可以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金融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所提供的经济信息来识别企业发展中所处的环境及所面临的经济风险,特别是可以评估企业的税务风险,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因此企业要尤其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将企业的经济行为规范在合理范围之内,将企业的涉税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企业的内控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层人员有一定的约束效力,同时可以对企业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行为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下,重新优化企业的税务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实现最基本的税务风险方法。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不仅仅只是财税管理部门的责任,同时设计到企业当中的各个部门,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加强财税制度的优化,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管理框架,在这种框架下,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能够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企业不同部门与员工在内控制度的规范下,明确各部门及个人所应承担的税务安全责任,并形成内在约束力。
(三)对企业的纳税筹划及管理更加科学化
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时,要充分遵循合理性、合法性的原则,即要求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必须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下去执行,并且应该充分考虑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合法条件下为企业争取最大效益;同时企业的税收筹划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该更为全面的去看待某种税款的升降,从企业的整体效益来看待税款的变化;同时应该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新的企业所得税中有严格的对于企业预约定价安排、转让定价、资本弱化等一些纳税调整的规定,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新的规定来执行相应的税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规避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使企业税收筹划更加合理化。对企业税务筹划,要注意科学化和规范化,这是避免税务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企业内部一定要提高警惕,切不可以为无关紧要,以免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危害。
(四)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税务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流程加以明确化。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将企业内部所有的税务信息都集中在信息系统中,并且将系统的安全权限设置成不同的等级,供给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使用,每个级别的权限只能看到本级及以下的税务管理人员的税务管理信息;企业的信息系统中的税费情况划分应该充分考虑到税费种类以及税款属期;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的实际税负率进行准确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企业税务管理的坚强壁垒和后盾,能够完善化企业税务流程,健全企业税务规范,为创业企业的税收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企业只要从事经营活动,就会面临着税务活动,有税务活动就有税务风险,这是无法逃脱的事实,在其运作环节中,税务风险类型各异,方式多样。企业应该科学合理的态度去解决税务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控,完善企业税务管理制定并加以优化,并且通过引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防患于未来,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强化企业税务风险,为企业创造必要的税收价值,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全面解决企业风险的关键一步,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金翔.浅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5(09):223-224.
关键词:“营改增” 减税 纳税人 财税体制改革 全覆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141-02
一、我国增值税的改革与发展
1954年,法国开始了人类史上首次使用增值税。由于这一税种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的销售税重复征税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开始引用。截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先后采用了增值税,其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部的货物与劳务。
在我国,增值税于1979年引入,刚开始是在上海以及湖北襄樊、广西柳州三个城市试行,主要是针对机器、机械等5类货物。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条例(草案)》,标志着增值税作为一个法定的独立税种正式建立。在全国范围内,对汽车、机械、钢材等12类货物征收增值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进一步规定对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统一征收增值税。但是笔者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税制改革,仅仅是将所有的货物与加工修理修配纳入了增值税范围,对于其他劳务、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来说,仍然按营业税征收。从1979年引入增值税到1994年的税制改革,我国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机器设备和不动产不纳入抵扣范围。直到2009年我国初步实施增值税的转型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准予抵扣新购进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含的增值税。可2009年所进行的增值税转型改革,虽然在抵扣范围内将机器设备列入了其中,但是并没有将不动产划入抵扣范围。因此,我们不能把它称之为完全的消费型增值税。
鉴于增值税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结构调整,消除重复征税,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体制,国务院从2012年1月1日起先后在上海等地开展了“营改增”的试点,到2015年底,已覆盖了“3+7”个行业。其中,三大类行业为:交通运输业、邮政业与电信业;七个现代服务业为:(1)研发技术;(2)信息技术;(3)文化创意;(4)物流辅助;(5)有形动产租赁;(6)鉴证咨询;(7)广播影视。
通过前期试点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所取得的积极成效,“营改增”成为2016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从2016年5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不但包括了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而且还将生活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的营业税都纳入其中,以缴纳增值税替代缴纳营业税。至此,营业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全身而退,离开了中国税收的历史舞台。全面实施“营改增”,将不动产也一并列入抵扣范围,意味着我国各行各业全部实现了增值税,切实完成了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变身”,同时也建立了全链条式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
二、全面推开“营改增”的意义
全面推开“营改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能够推动产业结构性转型升级,又可以引领财税体制改革,具有全方位的效应。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地位不但没有动摇,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实现了全链条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从2016年5月1日起,由过去割裂的、重复征税的局面转变成贯通的、全覆盖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将不动产归纳于税收抵扣的范围真正实现了合理、规范的消费型增值税抵扣范围,其一是有效地实现了全链条式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其二是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扩大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2.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减轻企业税负是财税领域打出“降成本”组合拳的重要一招。通过在短期内减少政府财政收入的“减法”,博得今后企业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加法”。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届政府实施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按照预算,2016年减税金额将超过5000亿元,通过“放水养鱼”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后劲。
3.有利于促进与支撑企业转型发展。“营改增”政策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研发与创新,拉长产业链,优化产业分工,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营改增”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也为经济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通过统一税制,“营改增”进一步贯通二、三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抵扣链条,减少与避免重复征税,从而充分发挥税收的中性作用。一方面可以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释放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活力与作用。
三、“营改增”纳税人新计税方法下的注意事项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时期,“三期”叠加,形势不容乐观。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营改增”肩负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使命。由于其涉及面广,具体操作难度大,许多政策在运行中还需要进一步微调。这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把握住转型升级的机遇。
1.有针对性地选择纳税人身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新形势下,企业一定要认真研究,做好调研,选择适合自己的纳税人身份,尽量争取合理的减免税。针对当前“营改增”的相关政策规定,一般纳税人为应税行为的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元,500万元以下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那么,500万元的计算标准是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限内,所提供的服务累计结果。其中包括:减免税销售额以及所提供境外服务的销售额。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则适用于一般的税率,进行抵扣。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按照3%的简易征收方法。总之,选择哪一种纳税人身份对自己的企业更有利,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不能人云亦云,一概而论。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对企业进行合理的评审、认定。但需要注意,除了国家另有规定外,只要企业一经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就不能再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同时,一般纳税人如果发生了特定应税行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可以采取简易计税方法计算,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一经选用,在三年内(36个月)不得变更。另外,小规模纳税人不得开具或接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对已经发生的费用抵扣进项税额。
2.纳税人的管理效能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营改增”的实施目的是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结构性减税,降低整体社会税负。有关部门预计,今年我国已实施“营改增”的行业减税幅度将在2000亿元左右,加上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缴税总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税负都将降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指出,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的整体税负增加抑或是减少,与其自身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3.关注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企业业务流程。避免重复征税是增值税与营业税相比所具有的最大益处,一方面不但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企业业务做进一步的细化,并推进专业化发展。因此,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将企业的部分服务业抑或是全部服务业进行外包,把资金、技术、人才集中起来做自己的主打产品,形成爆发力。例如,全面推开“营改增”后,企业集团在物流方面是使用自营车辆还是外包,哪一个选择更合适?可以对此进行剖析:如果使用非独立的自营车辆开展货物运输,其所耗油、车辆维修保养以及各种配件等费用支出,按17%的增值税率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如果全部外包,运输企业所发生的一切运费都可以按照11%的税率抵扣。通过分析、计算二者相比,哪一种方法更合适,一目了然。所以,纳税人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论证,之后再作出决策,并且还可以对企业的业务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理想的避税效果。
4.如何选择供应商。全面推开“营改增”后,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商非常关键。在增值税抵扣制度下,能否采取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商,直接关系到购货方的增值税税负。因为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货方而言,如果选择了一般纳税人作为自己企业的供货方,就能够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实现税额抵扣;反之,如果选择了小规模纳税人作为自己企业的供货方,所获得的则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普通发票,购货方就不能再进行抵扣。所以,“营改增”以后,企业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企业的购货方式,从而达到降低税率的目的。在这里笔者需要指出的是,在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给商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获得税务机关为供应商开出的小规模纳税人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货方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以3%的税率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5.混业经营分别核算。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36号文件)第三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需要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没有进行分别核算的,需要从高适用税率。我国目前增值税税率体系为:3%、6%、11%、13%以及17%,所以,企业在开展“营改增”后,要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凡是涉及到混业经营的项目,都必须分开核算,从而适用较低的税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成本。
此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对于企业来说改变的不仅仅是计税方式,更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架构和税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考验。案例分析,据每日财经网报道:记者采访北京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经营西北民间美食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在北京有16家分店。面对带来的税制变化,该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供应链和抵扣链,预计年减税额近千万元。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介绍说,‘营改增’后,由于各供应链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除免税产品外,所有门店均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抵扣链条。2016年5月,企业实现含税销售额2065.65万元,缴纳增值税92.76万元,按原营业税税率测算的营业税应纳税额103.28万元,相比之下减税10.52万元,减税效应未明显显现。6月,实现含税销售额2075.48万元,由于进项抵扣大幅增加,当月企业仅缴纳增值税16.31万元,按原营业税税率测算的营业税应纳税额103.77万元,减税87.46万元。”该公司的董事长告诉记者:‘营改增’后,公司的税负显著下降,再加上少缴纳的以增值税为基数计算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相当于国家每年给我们让利1000万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他还表示,在全社会都在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在切实为企业减轻税负的同时,倒逼餐饮企业选择正规、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促使餐饮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四、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在实施中亟需完善的地方
1.简并增值税税率。我国目前增值税税率体系为:3%、6%、11%、13%以及17%,与其他国家相比,税率档次比较多,因此会出现一些漏洞,给税收管理带来不便。同时加大纳税人的日常会计核算及报税方面的难度,因为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区分哪些项目是低税率、哪些项目是高税率等诸多问题。
2.合理解决中央和地方增值税收入分成比例。增值税是地方和中央共享的税种,而营业税为地方主要税种。实施“营改增”不但要能够保持税收体制的大局稳定,同时也要能够实现地方与中央各自利益的分享。据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的营业税收入达到1.75万亿元,占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23%。由于增值税是地方与中央共享税,中央为75%,地方为25%,全面推进“营改增”后,这些地方的主要税种变成了25%,自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财力,给本来就负担沉重的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据媒体报道,以山西省某市地税相关数据为例,该市平均营业税为地税税收的24.14%,如果在2016年实行了“营改增”,该市当年地税税收将要减少30%的额度,甚至将要退回几年前的水平。因此,总理在专题部署营改增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防止形成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限制企业跨区域经营、要求必须购买本地产品等行为。统一的税制,更要有统一的大市场。”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下行、“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节能降耗等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以及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弘扬革命精神,奋力迎难而上,高举深化改革的大旗,按照党的十和系列讲话精神,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可持续发展的财税制度,激发广大企业的活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推动“营改增”的全面落地,消除重复征税,强化创新观念,着力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支撑经济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中国税务报,2016.3.25
[2] 本报记者邱海峰.全面营改增“靴子”终落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3.19
[3] 市国税局办公室.市国税局关于“营改增”政策解读.安阳日报,2016.5.9
[4] 江西省吉安市地税局李剑文,江西省吉安市国税局杨爱红.混合销售的外延应有所扩大.中国税务报,2016.7.8
[5] 樊其国.五种“营改增”房企特殊应税行为销售额的确认.中国会计报,2016.7.8
[6]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关键词]“营改增”;税负增加;企业
[DOI]10.13939/ki.zgsc.2016.40.14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营改增”试点政策的有效实施,给第三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给一些未能适应这种改变的企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因此,文章对“营改增”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促进企业在“营改增”政策下更好地发展。
1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实施情况
“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我国在税务征收方面一直是增值税、营业税并存的局面,交易环节中难免会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也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营改增”即是将原来按营业税征收的部分行业改为按增值税征收。“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有效地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同时也更有利于国家的税收监管,能更有效打击偷税漏税。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很大一部分行业税负降低,但也有部分行业税负显著增加。税负增加的行业一般包括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的采购支出比重较大的建筑行业、以人力成本为主要成本的新兴行业等。举个简单例子:建筑企业取得工程收入1000万元,原来征收营业税的税负是30万元。“营改增”后建筑业的税率是11%,1000万元的工程收入应计销项税99万元。如果企业可以从以下活动中取得进项税且进项税高于69万元,企业的税负就可以降低,否则税负增加:①办公用品;②主材和辅材的购买;③其他应税服务;④合法工程分包等。
2 “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原因分析
2.1 发票管理不善导致税负增加
根据“营改增”政策的发票抵扣规定可知,对企业在发票管理方面有更严格的要求,专用税控设备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是企业增值税抵扣的重要依据。企业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后去抵扣认证的时间不能超过180天,超过这个期限,进项税就只能进入企业的成本而无法抵扣了。因而如何有效管理发票成为“营改增”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需要管理的发票非常多,金额或大或小,发票管理不善可能导致公司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2 部分行业无法取得进项税发票导致税负增加
①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建筑企业购买的水泥、砂石等一般都是向个体户或小规模纳税人采购,对方无法开具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只能取得3%的进项税票,与建筑企业的11%的销项税率比较,必将增加8%及以上的纳税成本。而且这部分成本在建筑企业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从而导致这类企业税负大幅上升;②人力成本不能抵扣。人力成本一般以工资表的方式结算或采取劳务分包的模式,无法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对于人力成本比重较大的技术服务类、研发类企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人力成本都将导致企业税负上升;③部分设备机械支出无法抵扣进项税。企业的设备或机械一般以采购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如果设备购买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前,相应的进项税无法抵扣。而设备租赁考虑到成本原因,很多企业都选择了小规模纳税人作为合作商。这些无法取得正规进项税发票的支出都将导致企业税负不同程度地上升。
2.3 生产经营周期影响税负增加
在企业的发展中,生产经营周期和企业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企业在“营改增”后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设备更新较多,企业税负会有效降低,反之企业的税负将增加。例如:在实施“营改增”试点以后,东方航空公司购置了新的飞机,全年缴增值税在4000万元左右,减税幅度在九成左右。而我国其他地区的试点时间不长,当地的航空公司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购置新的飞机和其他设备,因而减税力度不大。又如:武汉公交集团在实施税改后的第一个月,由于购入多部车辆和其他设备,进项税额达到2175万元左右,销项税额在1585万元左右,两者在相互抵扣之后,企业不需要再缴纳增值税,并且还有590万元左右的留抵税额,可以在日后的缴税中再进行抵扣。然而,同属于交通运输业的武钢集团下辖的货运公司却不一样,其在2015年12月时没有购置车辆和其他设备,因而,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很少,在“营改增”实施后的第一个月,该货运公司的税负增加达到400万元左右。
3 “营改增”税负增加的应对策略
3.1 加强培训,注重企业经营流程的严格控制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的情况下,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等,对于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有着极大作用。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应积极做好增值税抵扣方面的相关工作,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发票管理,从发票的领用、开具、使用、保管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避免税收及法律风险。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培训,加大培训投入,注重公共人员、采购人员等的综合技能培训,让大家对“营改增”政策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真正实现税负的有效控制,最终达到严格控制企业经营流程的目的。
3.2 完善“营改增”税收体系,使经营风险有效降低
根据“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情况可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会给企业的税负带来极大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做好经营活动与税负计算方面的对接工作,将“营改增”税务管理工作独立出来,才能促进“营改增”税收体系进一步完善。例如:在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时,应从税务管理角度出发,提高发票控制工作、合同管理工作等的实际效用,从而使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降低。由于供应商提供的各种发票是非常重要的抵扣依据,财务人员在收到发票时,要对发票进行严格的审核、核对、验证等,确保发票真实、有效、合法。大力促进发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从而避免企业出现过多额外的税负支出。
3.3 科学制定营业管理规划,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在“营改增”政策全面实施以后,企业签订的各种合同与企业承担的税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如承包人开具的发票税率非常低,或者一些小规模的纳税人无法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可能增加企业的税负。因此,企业应选择优质的承包商,并科学制定营业管理规划,加大合同管理力度,才能有效实现税负控制,避免营业成本不必要地增加。
3.4 加强供应链优化管理,合理调整合作供应商
在“营改增”政策严格实施的情况下,供应商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誉,则可能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为了更好地减轻企业的税负,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的优化管理,选择一些可以提供正规、有效发票的供应商,才能实现合作供应商的合理调整,对于促进企业更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4 结 论
总之,在“营改增”政策全面推进和实施以后,企业在税费计算方面可能出现很多不同的情况,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可能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需要注重经营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加强税负的有效控制,并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加大合同管理力度,才能避免企业出现额外的税负,最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年是自己在人力资源奠定专业基础的一年,自己年主要围绕公司战略方针及人力资源部工作计划,切实做好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及社保事务,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较强的责任心及工作态度应对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招聘工作:积极以维护现有渠道、拓展额外渠道为主,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尽全力做好招聘工作。年2-12月招聘入职94人。
招聘的成果:1)积累了较大的储备人才简历,1000余份简历,充实我公司人才储备人员数目,年毕业大学生涵盖销售、设计、文职及工人,为开年招聘做好基础工作2)拓宽渠道,建设公司渠道维护开发思想,还得不断维护、摸排、调研,在必要时侯投入资金与时间,效果就会明显3)利用招聘较好的调研同行业及同类型岗位薪酬为薪酬改革提供依据4)利用招聘较好宣传公司的文化及优势,在品牌认可度在高校、人才市场取得较好的宣传与推广。
公司人力资源基础工作薄弱,人员流动性大,导致许多岗位招聘较多,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不明晰及经费投入不足,对外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导致整体招聘工作陷入被动与僵局。年主要开展以下招聘工作的目标改善。
(1)招聘面试建立了明晰化标准及流程上规范:年3月份开始起草公司面试题目、笔试题设计、技术测试及性格测试,在其后的招聘工作中严格依据笔试再面试的标准执行,从一开始严格把关,做到心中有数,让一部分不符合人才筛选出来。规范招聘流程组织,初试、复试、再复试以多次面试再上岗,减少招聘的风险,确保人员稳定,下降离职率。积极的拓宽我公司渠道建设,以渠道建设推进工作进展。维护现有客户渠道,增进新的渠道。年在维护原有的智联网聘、莲湖人才市场、欧亚学院、部分职介机构外,积极的拓展渠道开发与建设。
A)针对网络招聘:调研了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并取得网聘第一手信息。并及时调研:58同城、西安029招聘网、大秦人才网及汽车人才网,赶集网、百姓网等拓展招聘信息及简历搜集面,以信息拓展为对外信息辐射做好工作。以较短时间及经费投入电话与网络宣传,及时补进销售、文职、设计岗位。这样效果最好,也是最常用办法;
B)针对报业招聘做好了对华商报价格调研、对同城信息报、今日资讯、博思人才周刊、学聘报等不同类型报纸踩点及调查,取得一手样报及价位,为以后招聘做好基础。年在开年或中期有必要还得投入报纸广告,以短期内取得效果最为明显。
C)针对人才中介及服务机构开发做好了与高新人才市场参加6次免费招聘会、与新城人才市场合作参加2次免费招聘会,与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西安现代学院、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交大城市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等10余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事宜,稳定输送高校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及校园招聘工作服务。较好的建设公司高校网络及对外合作平台。招聘到合适大学生20-30人进入公司团队,在工作一线表现优秀。
(3)积极参加人力资源招聘方法研讨与培训课程,积累招聘面试经验。年6月份参加陕西百佳人力资源招聘渠道建设研讨会、高新企业大学招聘实务及党校招聘形势分析较强的促进个人专业化、对招聘全局把控能力及水平,为招聘缩短周期及增强招聘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4)积极与3-5家职业介绍中心合作,为公司推荐人员,确保基层人员特别是电焊工、电工及司机招聘做好信息铺垫。
(5)公司目前存在招聘的难点:现有工资水平与社会人员水平有一定差距没有竞争力;公司的用人标准很严格,也不愿意雇佣水平一般员工;中层与用人部门对人才的管理及沟通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今年凸显2个人问题:3-4月份基础工人很难招聘;8-10月份业务人员很难招聘;部分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缺乏,比如中级会计职称人员得在同行财务资源去挖掘,并未取得建立高层人才圈子及路子;司机招聘常年不懈,重点在于待遇跟不上、部分用人理念管理理念未深化、不人性及对于司机考核方式与薪酬制度迫在改革;这对招聘问题我认为不简单单是招聘问题,是牵扯到许多问题的最终结果。
(6)劳动力成本上涨及人才渴望的迫切性及改革速度形成反比,也将在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中成为一个难点及重点。招聘成本控制与招聘的投入也将是改革的重点。
(7)二、培训工作
年培训工作主要坚持公司育人理念,培养公司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重点提高公司人员整体职业化素质及职业情操,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能力,为工作开展注入活力。年3月份下发培训安排,严格依据培训计划执行。年培训60余次。年培训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保持与高新企业大学合作关系,做好中层、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及部分生产管理人员对外输送培训,举办42余次,也及时通知汽贸及大统公司人员参训,确保培训效果及安排
(2)积极组织新员工入职培训2次,较大大提高新入职人员对公司文化规章制度了解,融入公司集体及团队生活。
(3)中干管理知识培训10次,开春举办了全公司品质管理视频学习、姜岚昕管理学习、品质管控知识及团队建设知识,对新任职中干举办了中干职业能力培训;4月份输送公司高管参加EMBA《品牌建设论坛》;11月份输送高管参加《团队打造》管理培训课程;12月份聘请莲湖人才讲师做《情绪化管理》课程培训。
(4)举办员工内训课程8次,针对员工进行李强《优秀员工》视频学习、针对中干《中层危机》视频学习、针对业务开展《成功营销》《引爆销售》视频学习;针对基层员工进行《礼仪知识》《职业化塑造》《忠诚与责任》专题讲座,激发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思想,合理应用知识及针对性培训,起到一定效果。
(5)对外合作方面:积极调研了3家对外户外团队拓展公司,年举办员工对外拓展;调研了蓝天咨询公司、西安红衫管理咨询公司、西安交大EMBA、杨智管理咨询公司、天智管理咨询公司、智华管理咨询公司及中国广协远程教育等,积极探索我公司培训实际与对外课程设计,取得一定效果与进展。
(6)更改培训记录、起草培训管理制度及做好培训后效果评估及调查,使得培训有方向、有目标、有思路。
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于培训管理及组织放松。相关管理制度并下发执行慢,培训管理能力需加强,对各单位及各部门培训的监管与指导不力,未做好培训工作的调研与研究。
2.针对培训需求分析及培训课程设计不合理,体系不明。未做好每次培训调研及问卷下发,未形成课程设计团队,确保培训实效。培训调研及效果评价表格执行流于形式。
3.经费投入不足,必要在设备、外训参加及培训教材中投入资金。
三、薪资管理、社保管理方面:
年在薪资管理方面主要针对公司薪酬做了普调及改革,确保每月及时下发核算公司人员工资。在核算与执行中主要将大统公司工资纳入人事核算,逐步规范及步入正轨。目前存在问题:1.核算不及时,有时不能保证发放时间。这个问题较多,在流程上规范,及时规范各部门上报资料时间及质量,必要纳入考核及财务转款时间缩减等2.薪酬架构需改革。在原有工资基数普调已经形成许多现实问题,在新的财税政策与宽带薪酬影响下,需改革薪酬结构及明确薪酬体系,实现薪酬激励作用3.规范薪酬增减及核算程序,确保出错少、漏洞小4.大统公司工资与财务联合做好有关项目检查及成本估算,确保用工成本合理化、规范科学化。
社保管理工作方面:
一)主要针对社保主要是年审工作,在年审过程中实现顺利通过,11年主要研究了社会保险网络申报、年审流程、社保法律条文及西安市高新社保局各类社保业务流程,从门外汉逐步掌握网络申报、月度基数申报、待遇报销、养老转移等操作流程及规范。担任2家公司社保专管员,基本流程已经上手。
二)社会保险工作主要为员工提供保障及咨询服务。在公示拉张贴相关社保政策宣传政策及关注政府动态,为员工谋福利。做好失业保险登记、住房补贴登记及生育保险报销、个人账户信息变更维护等。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参加社会保险培训3次,积极与社会保险管理基金人员学习,利用社保转移机会也了解了雁塔区养老经办中心、残疾人就业证办理等知识,不断登陆网站学习政策及做好服务是职责所在。
问题:
1.年新的社保法颁布,新的政策出台,将对民营企业是个挑战。积极学新的政策、做好薪酬及财税申报、社保申报,为公司节约资金将是一个难点。
2.针对政府公关、沟通及事务处理方法、技巧及政策研究、专业化知识有待加强。
四)个人成长方面:
个人年主要是专业知识转化与不断工作总结的一年。主要学会了工作的执行及目标的管理。在人事部人员更替及工作环境复杂做出了巨大付出。也同时个人也发现自己许多工作不足及成长的机会。
1.年招聘工作有点难,都想去放弃,但是我学会了坚韧、坚持及狠心。在一部分岗位中自己取得成长、也算是经验;这是领导的栽培及鼓励结果
2.利用机会较大的提高自己知识专业能力。个人热爱学习,公司也给与较大平台。年参加了陕西人力资源峰会、招聘建设论坛、高新企业大学近10次课程、礼仪、心灵、执行力、绩效考核关键点等外训课程,让自己建立了庞大思维及空间,为工作注入较好的思路。
3.人力资源部门接触的人不较多,自己在年较大改善自己说话方式及沟通能力,在行政事务处理、员工投诉处理及政府公关、对外洽谈合作取得一定进步。
4.加入西安人力资源俱乐部,及许多专业咨询网站、QQ群增加了自己的眼界,扩充了自己的HR知识,结识了HR同行。为专业化、前瞻性探索我公司人力资源模式与借鉴外部优秀理念搭建许多平台。
五)对于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议:
1.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最大挑战首先是来自于企业家与企业高层的人力资源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真正把人才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企业高层只是有意识,但是还没有确定人力资源战略性思想。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能力不足,如何较好的传达并执行在战略上落地成为关键
2.重视团队的建设及打造,对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给予资金或人员投入,这将是对于企业未来的投资。
一、盐城市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
盐城市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起步于2008年9月,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招投标产生股东、筹建、开业等环节的运作。2009年元旦,盐城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建湖冠德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其后,该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至2011年1月末,该市共有17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开业(占全省总数的6.86%,公司数量在苏北五市仅次于宿迁居第2位,占苏北五市总数的23.62%),覆盖了该市所有县(市、区),其中14家已开业运营,另有3家即将正式开业。上述17家获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总额达17.93亿元,最高1家公司达1.6亿元,其中有5家公司于2010年合计增资达2.44亿元,以上注册资本均由股东自行出资,组织形式均为有限责任公司。
截至2011年1月末,该市小额贷款公司共发放贷款3212笔,在全省占比10.25%,贷款发放笔数在苏北五市居第1位,占苏北五市总笔数的31.89%;各项贷款余额21.29亿元,其贷款规模总量在全省占比4.72%,在苏北五市仅次于徐州居第2位,占苏北五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总额的29.5%;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营运时间相对较短,故目前所有贷款均为正常,尚无不良贷款。在该市已正式开业的14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已有7家(占比达50%)分别向国开行、中行、南京银行、省再担保公司等融资达4.3亿元,最高融资7500万元。该市已开业的14家小额贷款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8753.16万元,缴纳税金1534.11万元。辖内小额贷款公司一般聘用具有银行从业经验的人员出任总经理或客户经理,并根据业务量情况聘用数量不等的业务人员,公司员工多为10人左右(2010年末共有从业人员115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近80%。
二、小额贷款公司运行的主要特点
1.业务发展较为迅猛。截至2011年1月末,该市共成立小额贷款公司17家,较2008年末增加8家,增长88.89%;注册资金总额较2008年末增加11.65亿元,增长185.51%;2010年末贷款余额达17.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53亿元,增长243.78%;贷款客户数量达3051户,较上年末增加1885户,增长161.67%;从业人数115人,较上年末增加36人,增长45.57%;2010年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达33.97亿元,较上一年度累计多投放23.85亿元,增长235.68%;2010年实现净利润达8753.16万元,较上一年度增加7665.65万元。
2.运行模式较为规范。调查显示,盐城市小额贷款公司均经过省、市金融办审批,都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办公设备,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章程,具有相对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并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负责公司的经营及日常事务。有关贷款金额、期限及偿还条款等合同内容,均由借贷双方在公平自愿的原则下协商确定。
3.经营方式较为灵活。调查发现,该市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挥其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小额、便捷、灵活、优惠”的特色。如: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报表和资料,更注重重项目本身,单笔贷款一般1―2天内就能审批完成,最短能在1小时内获得贷款。还款方式灵活,客户可以选择按月付息到期还本、按月还本付息、一次性还本付息等多种方式。贷款担保方式灵活多样,包括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农村农业保险保障贷款等,农户小额贷款主要以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手续简单、方便易行的经营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信贷市场的各类融资需求。
4.贷款投向较为“偏农”。盐城市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明确,贷款投向以涉农贷款为主,主要是满足为“三农”服务的相关资金需求。据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末,该市小额贷款公司涉农贷款余额为16.2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2.08%,非农贷款余额为1.4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7.92%。在涉农贷款中,又以农户贷款为主,至2010年末,合计扶持农户2077户,贷款余额达7.34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的45.15%,农村企业和农村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为5.81亿元和3.11亿元,分别占涉农贷款余额的35.74%和19.11%。
5.盈利能力较为理想。据调查,该市小额贷款公司较好地补充了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薄弱区域,利用自身和信贷客户信息沟通充分的优势及其灵活的经营机制,积极拓展业务,经营效益稳步提高,盈利能力逐步增强。加之2010年以来,由于国家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而小额贷款公司并未纳入调控范围,从而给其带来了较多的发展利好。据调查统计2010年该市13家小贷公司共盈利8753.16万元,缴纳税收1534.11万元。
6.短期风险较为正常。从贷款质量来看,由于辖内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时间相对较短(最长的也才刚满2年),因此就贷款运转周期而言,其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贷款质量形态目前还算正常,预计再运行2―3年,这方面的信用风险势必将会有所显现。据调查,截至2011年1月末,仅1家小额贷款公司曾发生过3笔计105万元的逾期时间极短的不良贷款,目前已得到较好处置,贷款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贷款质量和运行情况良好。从风险拨备情况来看,除1家小贷公司以外,其余各家小额贷款公司均建立了贷款风险拨备制度,根据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按1%―5%不等的拨备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截至2010年末,该市小额贷款公司共计提拨备金2488.42万元,平均拨备率为1.41%。
三、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性质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作为由省级政府审批从事贷款业务的一种金融组织,仅以规范性文件这一制度性安排,难以形成对其法律定位。而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不吸收存款、只发放贷款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只能以工商企业注册,没有《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这便造成了其实际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此外,在财务监督、抵押手续、纳税管理等其他层面也存在一些操作问题,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发展。同时,尽管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初衷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但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无意于“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三农”业务,而将目光紧盯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中小企业主,致使小额贷款占比偏低,有违其“小额、分散”的放贷原则。
2.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保证。据调查,苏北地区小额贷款公司一般注册资本多在1个亿左右,加上银行及股东等1倍的融资,其资金来源规模也就在2亿元左右,可用资金量明显偏小,对市场的辐射、影响力较小,加之小额贷款公司是“只贷不存”的非金融机构,按规定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银行机构的融入资金。这使得小额贷款公司难以适应持续且规模不断扩大的资金需求。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只能向金融机构融资,但事实上向金融机构融资困难较大,金融机构与贷款公司之间不是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而是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对小额贷款公司与贷款企业“一视同仁”进行考核、评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难度较大。
3.风险防控有待进一步强化。调查显示,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产品和市场开拓方面只是简单复制商业银行模式,已开展的贷款业务与当地农村信用社业务基本雷同,但由于其并不具备足够的风险评估技术和能力,仅凭借传统经验和地缘、人缘关系了解、判断客户的风险状况,其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弱于农村信用社。另外,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在拨备制度、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方面尚存在空白,单笔贷款金额较高、借款人缺乏受法律保护的抵押担保物等,贷款隐藏风险较大。如:按照相关文件要求以及贷款管理的现实需要,对外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准备金、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小额贷款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并未严格执行风险拨备管理制度,如此一旦贷款风险暴露,势必将危及其自身的正常经营。
4.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意识。调查发现,当前辖内小额贷款公司深层次的风险问题在于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措施,集中表现为管理模式粗放、缺乏系统的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如:部分小额贷款公司除了简单的贷款操作流程、信贷人员规程之外,风险控制及处置等规章制度尚未建立或仅仅停留于制度层面;二是信贷信息不对称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尽管小额贷款公司经办的是金融性业务,其业务管理方式和内容也大多参照金融机构的管理模式,但由于未纳入金融管理的范畴,致使其与金融部门的关联性业务一时难以统筹管理。如:人民银行难以要求其定期向信贷征信系统提供借款人、贷款金额、贷款担保和贷款偿还等业务信息,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信贷信息不对称,致使其无法及时了解借款人的信用信息,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防范。三是员工队伍的专业性欠缺。调查发现,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少数经营管理层的高管人员为聘用原金融系统员工,现有员工大多是从非金融单位招聘而来,金融业务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不高,且有相当比例属于兼职人员,归属感和责任心均不够强,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低。
5.金融监管有待进一步到位。根据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省政府金融办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机构,各市、县政府金融办是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目前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委托不同的职能部门行使日常监管,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且相关部门对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管职责不够明确,致使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力量。此外,面对不断增加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想从市场准入、终止与清算的“两头监管”,再到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信息披露、业务规范内控制度、资金运用、代偿能力乃至行业自律的全程监管,没有一定的监管力量显然难以保证监管到位。
6.财税优惠有待进一步落实。根据苏政办发[2009]132号文件精神,小额贷款公司的税率参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即所得税按12.5%、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但这一条款目前尚未得到地方财政、税务部门的认可,小额贷款公司在具体申报过程中阻力不断。目前,其税收仍然按照一般的公司税率标准征收,即25%的所得税,5%的营业税,0.5‰的印花税等,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税收优惠政策未得到执行。
四、规范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几点建议
1.合理布局,稳妥发展。主管部门要把好小额贷款公司准入关口,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审批。已经审批但发现其违反规定要求的,应迅速加以整改。要坚持合理布局,要科学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区域密度与分布,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无序竞争。作为地方政府部门,既不能一味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而消极对待甚至抵制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亦不可忽略了潜在风险,为了片面追求覆盖率而进行自上而下地推动,谨防一哄而起、全面开花。当前务必坚持审慎发展,力争在“数量可控、规模可控、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2.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各级政府要关心、支持小额贷款公司的良性发展,尊重其经营自,尽力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要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资金吸纳和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整顿,通过整顿农村金融市场秩序来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地方政府还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稳步发展,尽量将其作为支农工作的扶持对象,帮助落实享受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待遇。要尽快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信贷征信系统,创造条件方便其查询信贷征信信息。要把积极稳妥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创新农村金融主体的重点来抓,以集聚、激发支持农民创业增收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3.明确定位,规范运作。尽快制定出台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其法律地位,规范其经营宗旨、业务活动范围、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设立、变更、解散与清算等相关内容,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制定统一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机构年检、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制度,开发运行统一的业务系统软件,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促进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年度或阶段性考评,对不符合市场定位要求的小额贷款公司,明确提出改进措施,直至责令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定位“不偏向”。
4.加强监管,严控风险。对小额贷款公司,建议从上到下统一明确监管的牵头部门和职能部门,确定各自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监管部门要按照审慎监管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细化制定相应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措施,将其纳入区域金融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持续、动态监管,并根据其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状况,采取差别监管措施,严防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督促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和风险控制水平,严厉打击小额贷款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发放高利贷、洗钱等违法活动,一旦发现对管理混乱或经营风险过大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当责令其整改,该关停则关停,确保农村金融稳定。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124-02
一、引言
由于我国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要素禀赋特色,中小企业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重要性显著,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我国企业最有活力的构成部分之一。工信部联企业在[2011]300号文件中,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对各行业设置不同的划型标准并据此将中小企业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说法。对中小企业规模和观念的细分,是对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及政府的政策结构和制度调整的要求,体现了政策的导向性逐步提高以及金融服务重心的进一步下移。小微企业往往经营情况复杂且规模小、贷款资金可得性低。在征信体系、补偿与担保、信息披露制度不成熟,银行审贷、企业管理不完善,非正规金融信贷迅猛增长以及政策落实情况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的前提下,小微信贷风险管理的发展较为迂回复杂。对此,政府已出台并完善了涉及税收收费、政府采购、金融及财政支持等优惠政策,近年来我国小微的信贷风险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二、小微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一)小微信贷发展现状
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至欧债危机逐渐升级,国际资本市场一蹶不振。欧洲市场需求消退、贸易保护主义及欧元的汇率贬值,部分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受阻,我国经济实体的经营情况受到一定影响。受外汇占款持续上升、经济流动性过剩及通胀压力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连续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首次下调。2012年,社会信贷融资总规模到达历史新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下降。
小微企业贷款总额近年增长强劲,微贷技术与风险管理技术有所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在银行网均贷款方面优势依然明显,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事业部制的小企业专营机构获益明显,民间金融不断阳光化,2012年初,规模约为3.5至4.5万亿元,小额贷款机构发展速度迅猛,国家开发银行近年也在小微信贷中体现了良好的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导向作用。
(二)小微信贷风险影响因素
1.经济制度背景。我国小微企业具有风险抵御能力弱,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分析能力较弱,应变能力不足等特征,经营与信贷风险受宏观经济波动及经济制度、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相对于整个宏观经济与其他经济主体,小微企业竞争力有限。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或对行业发展前景的预知能力上存在劣势;同时,企业反应决策不够敏感,自身规模又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能单方面承受外界带来的影响,却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恰当措施进行抵御或缓解。
2.法律法规与市场建设。由于签署的贷款合同受到各项法律法规的限制,都能对贷款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对信贷审批、发放,以及在事前和事后的风险都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市场因素作为掌握较为困难但又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分析其对信贷风险影响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除了对未来市场要有合理的预期,还需要研究市场及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需求市场的转移、传递以及替代市场的出现与变化。
3.信贷模式及信息披露因素。在现有情况下,我国传统信贷模式亟待发展,商业银行的流程化改造的“信贷工厂”模式、零售模式以及商业银行专营机构模式兴起。信贷中贷款审批流程显得十分重要,大体涵盖了小微企业绝大多数的“硬”信息与“软”信息。现有情况下,“软”信息的合理判断对信贷风险管控意义重大。因此,贷款审批必须建立在高度透明的风险分析的评价之上,在信贷风险不透明的前提下,会使贷款审批变得盲目。
《贷款通则》第40条做出对审贷分离的规定,降低了发放的贷款成为潜在不良贷款的可能性,也突显了商业银行风险收益不匹配,引发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倾向于利用“软”信息,对不同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待遇形成信贷配给行为。贷款审核与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对审贷结果也有重要影响,需要最大限度避免分析评价人员的主观偏颇。并应满足合规监管的内容,研究每笔交易贷款的贷款条例,多层次多角度监视信贷风险,尽可能多的掌握客观变量因素。
4.小微企业经营情况。企业自身而言,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信用风险上,重点在于信息不对称。伴随着我国体制转型的特点,我国小微企业管理模式较为陈旧、信息获取不足、产业技术落后,缺乏周密的市场调查。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小微企业,技术更新不够,建立初期对资金需求量大,又缺乏足够的人力及抵押担保品,难以起步;对于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品牌及核心竞争力,经营受制于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整体水平的波动影响,信贷风险可控性差。
体现在财务信息管理上,其一,小微企业现金流错配的现象较为明显,用于投融资的期限与现金流、资产负债与贷款总额的错配会引发企业贷款偿付的危机。其二,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预警与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以上原因易引发高违约率、高破产率吊销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信贷风险产生不利影响。
5.抵押/担保条例。小微企业存续变动大,经营能力不强,且具有较少的可抵押的资产,担保机构对其担保意愿不高,影响了企业贷款的增信等级。我国实物资产的担保、抵押行为存在较大困难:90%以上的中小企业厂房用地多为集体用地、宅基地,同时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至少3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难抵押问题较为普遍,还要考虑抵押品的估价、变现能力、实物价值保持时间及处理的程序费用,抵押产品的选取尚需创新。不同于美国全面的风险担保体系与中小企业管理局、金融投资公司和政府资助的多管齐下,日本政府介入的方式,贷款计划的政策指导,德国的全能银行建设及财政预算中的小企业信贷补贴,我国的担保机构尚需整顿与完善。
6.非正规金融渠道。资金供给者的身份,由于影子银行、民间金融作为非正规金融能够给一部分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也逐步在向光明化、规范化方向前景,但两种融资方式的开展较为隐蔽,受监管少,融资成本逐级增加,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部分曲线流出的信贷资金在民间借贷链条出现风险甚至断裂的情况下,不仅在贷款审批中存在局限性,安全性也无疑会受到挑战,对信贷风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量。
(三)小微信贷风险综合分析
假定时期,参与人为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利润期望,在[0,]上分布,投资者只知道的概率分布。在当前小微企业选择传递信用信号X(包括公司素质、财务质量、发展前景、经营情况、偿债能力预测等),投资者观察信号X判断企业融资后经营状况在时期的实现:
其中,是给定企业信号时,企业在时期的盈利水平;/2是企业的期望价值;X/≤1表示中小企业在内失败的概率;是中小企业失败受市场惩罚;是权数。
根据根据上式得到的精炼贝叶斯均衡博弈,获得以下综合结论:第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消除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关键在于企业信用能力与企业的征信行为;第二,众多小微企业由于不规范存在各种信用问题,需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提高竞争力,使企业的信用建设得到根本保证;第三,小微企业比较弱小,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需借助征信体系、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等外来辅助力量;此外,政府的政策性扶持也会对企业信用建设起重要作用。
三、小微信贷风险政策建议
(一)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和补偿担保制度
小微企业缺乏专门提供该类企业信息的机构或数据库,我国银行征信系统发展虽已取得一定程度进展,但在实际贷款中的作用并不明显,需进一步扩大该系统平台对信贷风险控制的影响。目前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发展还难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能力的需要,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良好的补偿与担保制度可以给予小微企业信用增级,从而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控。
(二)优化商业银行信贷审批制度
在商业银行对小微信贷的审批中,不仅要基于我国特殊情况合理考虑相关的“软”信息和“硬”信息,也应将供应链理论的思路转化到贷款中,倘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上下游是有固定的较为垄断且资信情况出色的企业,或者考虑到一些内在的人力资本要素对信贷风险有也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有对产业链企业的数据库的建立。此外,对商业银行审批的流程与效率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已有数据表明,拥有较少网点数的中小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争夺中小企业客户实力已有所增强。同时,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进一步发展,就标准事业部至的小企业专营机构已在微贷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上取得一定成效。此外,还需抓住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扩大“信贷工厂”和零售贷款服务的实施。
(三)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的合规发展
大型金融机构天生不适合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有重要的历史原因。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差异较大,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企业信贷问题的重要出路,同时小型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展模式、风险收益比与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倘若能专于小微企业信贷,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产生规模效应,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环节有所帮助。虽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信贷困境。但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只能是正规金融的补充。我国必须不断提升和改进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尽快出台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强化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在有效防范影子银行信贷风险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及其市场深化,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弥补当前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
(四)满足小微企业升级转型的需要
小微信贷的核心在于企业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对于小微企业经济更为公正的待遇,完善公平市场竞争机制,从创业环境、财税政策、金融支持多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经营环境的改善,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此外还要加强小微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政策促进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以及现金流错配导致无法正常还贷影响信用等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安仰东.风险分析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J].金融研究,1997,4:42-45.
[2] 范飞龙.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号传递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6):59-60.
[3] 魏永亮,韩雪峰,王文荣.影子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的相关问题研究
关键词:“小金库”的成因 危害 根治对策
“小金库”是指 “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单位为逃避上级或财税等部门监管而以账外账形式形成的各种收入。”“小金库”的存在,轻者助长了腐败,重者会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腐化了社会风气。根治“小金库”的根本对策在于想方设法的形成企事业单位不想设、不必设、不能设、不敢设“小金库”的氛围。
一、“小金库”形成的主要成因
“小金库”形成的主观原因:
(一)单位领导法律观念薄弱、私利作祟
一些事业单位存在私设“小金库”的情况,主要是领导法律观念薄弱,一般“小金库”的存在都是在领导授意或默认的情况下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以“不能见光的支出”谋取团体或个人私利,典型做法有二:一是为了搞小团体福利,擅自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标准,违规发放奖金及各类补贴;二是单位打着好办事的旗号,为摆脱上级或同级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约束,解决由于非正当理由无法在财务上正常处理的资金支出,如单位领导请客送礼、拉关系、争夺项目等,其目的还是为了给小集体或个人谋取利益提供方便。这是“小金库”发展和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财务管理存在漏洞,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许多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财务制度,但是制度上存在着薄弱环节,部分单位领导缺乏从严管理财务的观念,导致财务管理混乱;部分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不高,不但不能严格将公司资金把好关,而且发现单位有违规违纪现象时不敢表明态度,提出反对意见,有时候甚至同流合污,做假账,销毁原始记录。二是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这是事业单位诱发“小金库”产生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其涉及到单位财政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的透明与规范,财务制度及其他制度的改革和实施。
(三)查处不力不够
在查处“小金库”的实际过程中,监督和管理人员一般对“小金库”抱有认同心理,认为其存在是事业单位的共性问题,是为了给职工带来更多的福利、便于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等不得已的做法,所以发现“小金库”违规情况,过多时候都是网开一面。加之“小金库”的设置往往不是单个领导的事情,而是整个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如果要追究责任进行处罚,查办人员较为为难,觉得不好下手,也不知道拿谁来开刀,很少追究单位责任人的经济和责任,往往都是口头警告,要求下不为例或者是只对单位资金进行没收或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敷衍了事。这就让一些单位和人员放松了警惕,养成侥幸心理,使得他们胆子越来越大。
“小金库”形成也有客观原因。市场经济活动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合理不合法”性质的支出,如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青苗赔偿支出,请民工挖探槽、平机台灯支出,不可能也无法向当地农民取得正规发票。为方便应付这类零星开支,有的相关单位不排除会打起设“小金库”的主意。
二、“小金库”的危害
“小金库”虽小,其危害性难小。一是“小金库”通常以账外账形式存在,有的是两本账、多本账甚至假账,这无疑导致了财务收支等重要会计信息失真,并且其资金得不到有关部门的监管,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扰乱正常的财政经济秩序;二是私设“小金库”导致大量资金被挪用、转移、侵吞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三是“小金库”多用于单位“见不得光”的开支,有的“小金库”甚至演变为领导的小钱柜,专用于领导超标准请客,违规送礼开支,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在单位职工中产生很坏的影响。
三、根治“小金库”对策的探究
如前所述,“小金库”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情况复杂,治理工作难度大,我们不但要治标更要治本,而且重在治本。要建立防范和治理事业单位“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使其“不想设、不必设、不能设、不敢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领导思想观念,增强领导法律意识
组织单位领导进行相关财税、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其对“小金库”危害性的认识,让领导们转变观念,不想设立“小金库”。
(二)深化单位管理制度改革
俗话说“小金库”就是领导的小钱柜,这表明“小金库”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单位领导在管理资金方面的态度。领导不仅要提高自身法律观念,还应提高对“小金库”危害性的重视度,减少那些以“小金库”为由的各项开支与活动,让单位一切资金活动在阳光之下按正常程序进行,合理合法入账,合法合规开支,使之不必设“小金库”。
(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管理
关键词:记账 商品软件 记账宝
0 引言
《会计法》第36条明确规定:“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在国外,记账已是非常普遍的会计解决方案,但在我国还是新事物,其职能和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现阶段,我国记账行业主要充当着中小企业会计的角色。
1 记账
1.1 记账的概念 记账是指将本企业的会计核算、记账、报税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记账公司完成,本企业只设立出纳人员,负责日常货币收支业务和财产保管等工作。
1.2 记账的好处 采用记账服务,较之企业聘用会计人员记账,有以下几个优点:
1.2.1 会计工作的连接有序。记账机构作为一个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即使相关服务人员变动,也不会产生业务中断,避免由于企业内部人员流动造成工作中断和交接失误;而且记账正规、持续,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规范会计核算,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2.2 借力更能提高服务质量。善于借助外脑参于管理这种理念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同和接受。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减少支出,更关键的是它可以使企业摆脱杂务干扰,专心经营和营造独特竞争优势。
1.2.3 业务人员能力更强。找机构,会减少为寻找可信的会计人员而带来的烦恼,记账机构的会计人员专业化程度更高,帐务处理的工作难度比一个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更大,接触面更广,因而业务水平会更高;同时由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合适的账务体系,由专业团队把关审核,确保账目准确无误。
1.2.4 降低各种费用支出。使用记账服务,企业无需考虑会计人员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险以及迁户、招调等问题,减少了会计人员薪金及劳动保障等用工成本支出,简化了劳动用工管理手续;无需化大成本培养专业人才,也不必担心人才流失,而且就工资来说,记帐与聘请一名专职会计所需费用相比较要低廉得多。企业不需要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只要支付一个或不到一个会计人员的费用,即可享受专业化团队的服务,同时获得专业的咨询支持。照样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1.2.5 纳税申报快捷准确。记账机构拥有专业团队,有良好的资源,解决税收争议、税收处罚、税收稽查等疑难,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能较好地理解和贯彻各种政策,确保企业账务处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及时性。记账机构由于专业化程度更高,对各种涉税事务更清晰明了,比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更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精准地操作各项相关事情,避免逾期报税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随时在线查询该企业财务状况,纳税申报情况等,专业的高级财税顾问,还会针对该企业帐务问题的隐患给予准确评估及意见。
1.2.6 安全可靠,保密性好。单位自己找会计,如果发生漏交税行为,会计本人不承担任何责任,损失都要公司负担,包括延期报税的罚款等,而找记帐公司,就可以在合同中作出相应的规定,如某记帐公司因对新办企业的报税期不了解,延期报税的罚款,就全部由记帐单位负担。有些单位经常发生因违反财务和税务规定而被罚款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在记帐公司一般是不会发生的,记帐单位一般都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法人单位,如双方发生纠纷,协商解决不了还可通过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或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可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记账单位还负有为单位保密的责任,如发生问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2 记账商品软件的使用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记账的必然趋势。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记账也不例外。用友软件多年来致力于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动力保障,这次推出首款移动型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又一次突破,实现了财务管理软件的移动办公,极大的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必将引领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也为记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2.1 记账宝定义 用友推出的记帐宝是一款可移动的财务软件,是放在U盘上的财务软件,是面向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工具,由于其独有的特点,完全可以帮助小企业会计人员做到轻松记账、财务随行。它同时符合手工操作的习惯。
2.2 与手工记账的区别 一般手工记账基本流程是制作凭证——记明细帐——登入总账——出报表。二者区别:①用友(或其他财务软件)自动统计终端数据,生成各项财务报表,时间上不是任何手工统计和做帐可以比的。特别是比较复杂的财务数据,手工要几天,软件只需要几秒。②用友(或其他财务软件)对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不是手工能比的,手工的出错了,经常得从头再算一次,软件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③用友(或其他财务软件)对会使用电脑的财务人员来说是好事,可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2.3 功能介绍 记账宝,浓缩用友二十年引领财务软件的设计精华,专门为小企业和兼职会计记账、代账设计的迷你型财务软件,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携带、即插即用、价格实惠等特点。
2.3.1 账簿随行 记账宝包含总账、现金银行、财务报表功能,系统可直接汇总凭证生成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序时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并以爱国者“智慧棒”为载体,超薄设计,精致小巧,方便您抛开传统账簿,随身携带,凸显时尚靓丽。
2.3.2 即插即用,快捷方便 记账宝改变传统财务软件的繁琐安装后才能使用的旧模式,以目前最先进的快闪内存作为储存媒介,具有存储速度快,数据保存期长等特点,不需安装驱动程序,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使用非常方便。
2.3.3 操作直观,简单易用 记账宝界面简单,操作采用流程导航,会计科目和报表直接预制*,单击一下按钮即可生成小企业报税所需报表,无需培训便可轻松上手使用。
2.3.4 轻松记账,记账宝能快速完成日常账务处理,软件符合手工操作习惯。它以向导式操作,可实现轻松记账、转账、结账,自动登记账簿,生成报表;财务凭证、账册、报表一目了然,可实时动态联查;未记账数据可模拟反映账簿情况,及时提供最新账务信息。记账宝可以快速填制凭证,凭证制单后无需记账便可直接生成各种财务账簿,账簿和凭证实时动态联查,减少核算工作量和差错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不可少的账簿要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主要有:仓库台账及其他备查账等。
2.3.5 自动备份,安全无忧 记账宝采用财务数据双备份安全机制。当您使用完毕退出系统时,系统会根据您选择的备份路径自动将财务数据备份到U盘和计算机指定目录中,从而防止因计算机出现故障而导致重要财务丢失。记账宝提供的行业模板非常充足,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但记账宝还提供了自定义报表功能,用以满足用户的特殊情况。它可以轻松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还支持自定义报表。
2.3.6 安全可靠 记账宝即使丢失了,硬件本身加密的,而且需要登陆口令,别人拿到也看不到资料。记帐宝的广泛使用,使财务信息化更进一步,实现动态跟踪管理,大大加强了所企业信息化利用程度,既满足了企业灵活管理的需要,又很好的适应了现代化办公需求,实现了移动信息化,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进程是一个突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李福平.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J].上海国资.1999.(06).
《农业经济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困境
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社会流动视角下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融资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社会流动能力较强的返乡农民工的信用水平较低是制约其融资能力的主因。金融机构和返乡农民工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问题制约了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的信用评级。这是由于返乡农民工流动在外生活与务工的时间较长,金融机构难以全面、准确掌握其信用信息动向。金融机构难以按金融监管要求对其进行授信评级,从而导致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支持。再者,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多为低技术含量的小微企业,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恶劣,运营风险较高,资金流通活动相对不透明。且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通常采取粗放型的家族治理结构,未依据现代企业制度来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乏外部强力约束机制来制约其内部决策层。金融机构在难以对其资信状态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的情形下,通常采取审慎策略来应对返乡农民工的信贷申请。其二,金融机构基于风险控制要求而减少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增加社会资金总需求量。在信贷资金总量呈现需求旺盛特点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理性决策是将其有限的商业信贷额度投放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低风险产业项目上。返乡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返乡创业项目的高风险性成为制约其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主要障碍。再者,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实力相对较弱,缺乏有效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实力。为有效控制其信贷业务风险,增强其社员收益水平,农信社通常采取从农村地区吸储并将其信贷业务重心转向城市地区的策略,但此举进一步造成农村地区金融资金短缺的问题,遏制了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获取必要信贷资金支持的能力。
二、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探析
1.革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制度体系返乡农民工创业群体是激活农村基层社会与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力量,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高效运作有助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增进农民收入。地方政府应当从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进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通过建立健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配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的方式来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一,地方政府应转变行政理念以建立面向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型政府。尊重市场机制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从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的领域退出,通过放弃其冗余的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式来还权于市场机制,努力为返乡农民工群体创设有利于其创业活动的市场制度环境。地方政府还应当切实转变对返乡农民工成员企业的管制职能,清晰界定政府在管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上的权力边界。这将使得返乡农民工能对其创业企业开办过程中的行政手续办理流程和行政规费缴纳水平有着理性预期,从而降低其创业企业运营的制度成本。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为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包装,提供创业技能培训,搭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用地优惠,设立创业园或创业街,简化工商登记手续等具体政策措施来提升创业扶持政策的整体水平,优化创业扶持政策体系[2]。其二,地方政府应当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财税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当比照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来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从而降低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强其资本积累潜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地方政府亦可参照农业反补贴的办法,加大对返乡创业的财政补贴力度[3]。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应当为无差别性的普惠性制度,而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特征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内在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有效引导返乡农民工朝着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向来开办其创业企业。
2.优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应当从如下方面优化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融资环境。其一,金融机构应当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融资环境。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融资行为不仅具有商业融资属性,而且具有显著的政策融资属性。金融机构应当从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政策高度来审视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信贷申请,优化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活动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融资活动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其二,金融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金融创新。为有效克服返乡农民工信用信息不充分和信用评级不高等信用缺陷对其创业项目融资能力的制约,金融机构应当在当前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征信新平台。金融机构可以在结合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征信新平台来向返乡农民工提供低息、长期和覆盖范围广的小额信贷支持。为有效克服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的信贷资产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在贷款抵押物领域实施金融创新,将农民工房产权、农地流转权等资产纳入可抵押品范畴,从而增强返乡农民工的融资能力[4]。其三,金融监管机构应当积极分散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融资风险。为有效控制金融机构针对返乡农民工融资业务的非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当鼓励地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面向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融资担保机构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并积极吸纳包括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在内的会员单位,以强健融资担保机构的整体实力。融资担保机构可以运用金融风险分散原理,为返乡农民工的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服务,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监管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运营风险的风险监管服务,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机构面向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融资业务运营风险。
作者:姚水琼边一民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国内外售价差异 电脑 鞋类 成因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277-02
一、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和鞋类产品生产地,9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和70%以上的鞋类产品都产自于中国境内,其中包括了苹果、耐克等世界知名品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同类产品在国内和国外的售价有较大差异,而且国内售价通常高于国外售价。既然产品在中国生产,如综合考虑运输、关税等因素,我国国内产品售价应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售价,但为何同类产品在我国售价高于国外市场售价,大多数消费者对此都难以理解。本文以苹果电子产品和耐克鞋类产品为研究样本,通过与商务主管部门、代工商、品牌商座谈,赴深圳市华强北电子市场、北京苹果直营店、耐克运动鞋专卖店等终端市场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了丰富的资料,同时考虑了税制、税率、汇率、利润分配、市场需求、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对同类产品国内外售价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同时还针对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国内外同类产品售价差异现状
同一品牌甚至同一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价格差异的现象,已经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不难发现,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在高端商品上。据商务部统计,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市场价格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然而,同样的产品国内外价格差异悬殊,不仅仅反映在高档商品上,也有些中低端商品因为价差很大,在中国价格昂贵是奢侈品,在国外却价格适中,差不多属于普通商品。例如,中档及以下的汽车,同一款车型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国外,有的还减少了配置,而且在日常消费品上也比较普遍,比如奶粉之类,一些国人热衷于到香港、澳门买奶粉、打酱油,除质量较高外,价格便宜许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更宽泛地看,汽油、电话资费、宽带资费等,国内也要高出国外不少。可以说价差过大问题已经关涉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问题的原因很值得探究。
三、耐克公司同类产品国内外售价差异分析
1.耐克公司基本情况。耐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服装、鞋类及运动器材等。截至2010年5月31日,耐克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0亿美元,其中大中国区收入17亿美元。中国大陆占耐克大中国区收入比例为70%~80%。耐克公司于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生产联络代表处,随后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耐克在中国的合作生产商共124家。近年来,耐克公司逐步将经营发展重心转移至江苏太仓,设立了耐克体育(中国)、耐克(苏州)体育用品两家有限公司。2009年在太仓投资建设了耐克中国物流中心,实施全国物流配送,同时建立了地区总部和20多家分支机构。2009年,耐克(中国)公司销售额为94.74亿元,上缴利税15.73亿元,实现利润18.95亿元。
2.耐克公司的销售模式及利润分配情况。(1)耐克公司销售模式。耐克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以经销商经营为主,极少部分业务直营店方式经营,耐克体育用品的价格由耐克公司直接制定,经销商无定价权。调研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耐克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即工厂——大型经销商——小型经销商,也有部分大型经销商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即工厂——经销商的模式。
根据不同国家市场特点和消费取向,耐克公司采取了差异化产品投放的策略。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差异较大,仅有很少一部分相同款式在两个市场同时销售。(2)各销售环节利润分配情况。据了解,耐克公司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溢价率约为5~6倍(数据来源:耐克公司),以一双出厂价100元的鞋为例,耐克公司销售价约为500元。各环节利润分配情况为:耐克公司代工厂将鞋发到耐克公司物流中心,大型经销商以售价5折的价格(即250元)从耐克公司进货,再以售价6折的价格(即300元)卖给小型经销商,经销商通过商场销售给消费者。由于在进价和卖价方面,耐克公司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所以经销商的利润普遍较低。一般情况,上市未超过三个月的新产品,经销商不得打折销售,超过三个月的商品,经销商可以自由打折,但不得低于7折。经销商与商场的利润分配根据经销商的议价能力不同而有所区别,规模较大的经销商在利润分配中可以获得更大的比例。以耐克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经销商江苏滔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为例,商场按照实际销售价格提成13%,其余87%为滔博公司获得。商场负责运营费用,滔博公司负责耐克专柜或者专厅的装潢费用、商品资金、员工工资及日常的水电费用。一般来讲,各项费用约占销售额的12.5%。
3.耐克公司同类产品国内外售价不同的主要原因。为比较耐克公司同类产品国内外售价的差异,我们以美国市场为样本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由于受定价方法、税制、上市时间、市场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耐克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售价高于美国市场的售价,一般同一产品差价在人民币200元以内,且不同产品差价有所不同。造成售价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价方法。耐克公司在我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价格为含税价,即商品报价中已经包含了17%的增值税;而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价格则是不含税的,美国各州的税率不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根据所在地税率一并缴纳税款。例如:耐克公司生产的一款air court force one篮球运动鞋在美国官方网站上的报价为92美元,按照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1:6.4计算,折合人民币588.8元;在我国官方网站上的报价为790元人民币,如去除中国报价中包含的17%增值税,则这款运动鞋在中国的价格为675.2元,两者相差约86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同款耐克鞋在美国市场的报价要低于中国。(2)关税因素。目前,美国市场有相当数量的耐克运动鞋是在中国以加工贸易方式生产的。从耐克在福建的代工厂了解的信息显示,目前,耐克鞋进口料件及深加工结转转入料件①约占全部原材料价值的94%,如成品销往国内市场,则需补交保税进口料件的关税、增值税以及缓税利息。据了解,鞋类产品内销需补缴的平均关税为8%②,增值税为17%,缓税利息为0.36%③,补交税款后,产品的成本增加25%左右,产品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中国运动鞋进入美国市场的平均关税为4.6%,由于关税因素导致的价格差异约为出厂价的3%。(3)退税因素。根据我国商品出口退税的规定,生产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运动鞋,其中国内料件采购部分可享受15%的出口退税。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内生产厂商往往会将退税全部或部分作为利润让出,体现在商品售价上的相应降低。但由于耐克运动鞋国内采购料件仅占全部料件金额的6%左右,按出口退税率15%计算,企业获得的出口退税额不到产品成本价格的1%,因而对产品的最终售价影响有限。(4)上市时间。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市的时间可能不同。目前,耐克公司的大部分新产品都是在美国先上市,然后再到其他国家上市。这就造成了同一时点、同一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低于其他市场的情况。(5)市场差异。由于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市场对同一产品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耐克公司推出的一款Lebron soldier IV篮球运动鞋受到了我国消费者的喜爱,这款鞋在我国市场的售价为1048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市场的售价110美元,除去17%增值税因素后,国内售价比美国高192元人民币;而另一款复古式篮球鞋air Jordan 6 retro在中国市场的认可程度偏低,售价为1098元,除去17%增值税后价格为938元,美国市场售价为150美元,折合人民币960元,高于中国市场售价22元。
四、苹果公司同类产品国内外售价差异分析
调研中企业反映,苹果产品市场价差的产生并非公司刻意为之,也不是由于内销政策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税负差异。按我国增值税17%,美国纽约消费税8.875%计,苹果平板电脑(iPad)和第四代手机(iPhone4)由税负不同带来的差价分别为259.3元和286.1元,税收的差异分别占两地价差的50.6%和34.6%。因此,税负差异可以认定为价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2.公司定价策略。据苹果公司介绍,创新型产品的定价方式与低端产品成本主导型定价方式不同,企业在考虑成本的同时,主要考虑消费者心理和市场接受程度。苹果公司作为创新型企业,其产品目前在市场上替代程度低,受消费者追捧程度高,因此在定价和市场策略自由度方面有较大空间。
3.汇率因素。人民币汇率变化也影响到中美两国产品价格差异。2010年9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6.7∶1升至6.4∶1,直接导致平板电脑的中美价差增加了162.9元,手机价差增加了195.6元,占比为32%和30%。
对于非正规渠道产品销售的高价炒卖现象,主要是由于短期内供求矛盾引起的,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必将逐步缓解。苹果平板电脑和手机在中国上市初期出现的加价炒卖现象也必将消失。
五、减少同类产品售价差异的政策建议
1.降低增值税和关税税率是减少价差的根本途径。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税率相比美国而言明显较高,由于税制问题造成的差价大约在10%~17%左右。这就造成同样的产品在征收增值税和关税等一系列税收之后,我国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要比美国消费者高。整体来看,我国的税收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要想使我国消费者能以更合理的价格购买进口商品,就需要我国的财税部门研究降低增值税和关税税率,改善同一产品受税收影响售价差异过大的现象。应该看到,增值税和关税下降之后,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外价差将大幅收窄,这必将吸引大量出国购买商品的国内消费者“回流”。可以说,税率下降并不会减少税收收入,同时将有效扩大内需,达到双赢结局。
2.保证人民币升值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苹果电子产品的例子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也是导致同类产品产生价差的影响因素。近年来,人民币升值较快,2010年6月实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上升10%。人民币升值过快必将导致同类产品价差进一步扩大。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丧失国际竞争力,影响我国外贸稳定发展。
3.对恶意炒高商品售价的行为应加强管理。苹果产品近年来受到追捧,每次在国内发售新品都会出现黄牛抢购,抬高售价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应鼓励代工生产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鼓励生产企业通过获得品牌商授权,同品牌商合作等方式建立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另一方面加强部门配合,规范市场秩序打击“黄牛”在市场上的炒作行为,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打击仿冒、仿造等“山寨”产品。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引导,澄清事实,避免媒体和网络跟风炒作,误导民众视听。
4.大力发展国内自主品牌。通过对耐克和苹果两家跨国公司的调研我们发现,大型跨国公司在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拥有绝对控制权,对于每个地区的产品售价和产品投放均有专门团队进行细化研究。国外企业通过综合考察当地的民众心理、渠道设置、物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力争选择每个地区可以接受的最高售价来销售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之所以敢于垄断定价权,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掌握核心技术,我国国内没有与之竞争的产品,自然处处受制于人。因此,发展国内自主品牌也成为平抑国内外市场价差的关键所在。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拥有雄厚资金技术实力的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受消费观念影响,国内消费者有可能更多地偏爱国外知名品牌而冷落国内替代品,即国内商品替代外国产品的能力可能将逐步减弱,从而又会拉大国内外商品的价格差距。这样如果外国商品不主动提高商品价格的话,那么国内商品就必然降价以应对竞争。这样一来,国内企业经营的困难将会进一步加深。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强调研积极应对,在寻找与外国产品技术和质量差距的同时,及时弥补不足,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
注释:
①按照现行管理规定,深加工结转转入料件视同进口料件管理。
②数据来源:商务部世贸司
③根据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有关规定,加工贸易产品内销缓税利息为0.36%。
参考文献:
1.陈艳.中美汽油零售价差异的经济学分析.商场现代化,2010(9)下旬刊
2.韩咏红.拟平抑国内外价格差距 中国要留住高档品消费者.联合早报网,2010.3.23
3.中国证券报.国内外价格对比不应简单化.网易新闻,2008.7.11
4.龚秀国,邓菊秋.国内外产品价格差异的关键.世界经济,2001(11)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困境
一、研究背景
小微企业在资本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与大企业相差较远,竞争力较弱。但是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量的97.3%,小微企业不仅能提供大量劳动就业岗位,有效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对整个社会体系的进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小微企业在我国普遍面临融资困境。资金的短缺,使得小微企业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产品创新、项目投资等需求受到限制。加上企业本身不具被规
模优势,一旦出现风险,各方面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这也是小微企业破产倒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问题,十二五期间,帮助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是一项战略任务。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标准及资金需求特征
为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四部委于2011年6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第一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主要由涉农企业、工业企业和商贸服务业三类构成。
在资金需求方面,小微企业在融资期限上,多为临时性周转资金需要,对短期信贷需求较多;在融资额度上,单笔所需资金不大;在抵押担保上,缺乏土地等传统抵押物,期望获得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在产品种类上,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较多;在融资时效上,对融资时效的要求很高。
三、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有
1.企业内部融资水平低
由于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普遍不大,初始规模小,在盈余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能够进行内部融资的总量很低。
2.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大
一方面,小微企业抵押担保能力有限,初创期的小微企业,资金、设备贫乏,一般靠租赁土地或房屋经营,很难达到抵押担保要求,无法得到贷款支持;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还款的拖欠率普遍较高,当缺乏制度对行为的约束时,企业主的信用对贷款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也就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心不足,影响其放贷的积极性。
3.小微企业融资管理水平低
大部分小微企业对融资的用途和规模没有量化概念且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这很难使其融资需求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将银行贷款作为唯一的融资途径,不擅长于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方式。
(二)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影响因素有
1.我国金融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地方性和区域性的中小银行仍然偏少。虽然银行机构多根据国家要求都设立了小企业部,但还远远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实际需要;资本市场方面,尽管2004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建了中小企业板,但对小微企业所,基本没有现实的操作意义;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由于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合法的地位认可,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没有任何政策性支持。
2.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面对银行的卖方市场,小微企业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3.担保机构作用没有全面发挥
我国目前的担保机构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作用。担保登记制度较为混乱。信用单担保和抵押体系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国家近年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制定了相关政策,但对抵押担保条件限制较多,费率很高,业务进展较慢。而且,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特质,如多以设备、存货抵押的专业评估机制和评估机构。
4.现行信用制度不健全
我国有关征信的管理法规尚属空白。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的公信力和市场认可度较低。商业银行至今无法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掌握企业的实际信息或动态信息。我国商业银行对现行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评价结果的不完全认可,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评估。
四、我国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路径选择
(一)强化小微企业的自身建设
小微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市场形象是企业融资的关键。小微企业要着重处理产权结构不清晰和注册资金不到位情况,保证企业融资运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在各项财务指标细化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人才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和会计的业务素质,确保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报表的清晰;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树立诚信的企业形象;积极了解对国家的融资政策及现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对融资渠道和方式多种组合,灵活运用。此外,可以通过形成小微企业商圈,增强小微企业的规模实力,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提升整体的市场效益。
(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
1.积极推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时应根据其特点,与传统公司业务区分开。应建立小微型企业特色产品研发小组,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开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适销对路的专属产品,加快探索微贷模式,积极开发微贷市场。
2.拓展融资租赁业务
在我国,融资租赁业尚处于起阶段。在缓解小微企业多种形式和期限的融资需求方面,融资租赁业务应该被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应对融资租赁进行行业规范和政策规范,对租赁公司进行有效整合。确保租赁公司的资金实力,完善业务流程和风险监控环节。同时,要打通融资渠道,尽快形成规模效益。还要大力培养供货商的合作关系,政府应加强对融资租赁的引导和政策的公开力度,确保融资租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合理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
民间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不在国家金融机构序列,但己成为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对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作用巨大。如何能够进行正面的合理引导,使其能保证金融秩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有效补充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就成为亟需重视的问题。在现阶段,应由政府立法,对民间金融机构的准入和行为进行规范,适当的降低建立小型金融机构的门槛,适度放开民间资本进入或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壁垒,充分调动民间资本。例如,2012年3月28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要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决定设立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要求制定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允许民间资金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等。
(三)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1.完善和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法规
针对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应建立健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实现以立法形式对小微企业及其融资扶持予以保护。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类似《小微企业融资促进法》、《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法规体系;对现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典当及股权融资等相关立法及时予以完善。对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
2.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结合小微企业各种融资渠道进行制度完善,深化信用担保业务,健全国家、地方多级的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包括各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商联合会、咨询机构、科技服务中心等,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成立由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等联合组成的小企业信用互助协会;完善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合理分摊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的风险比例,并配合相关财税政策,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快涵盖小微企业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3.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在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征信体系不健全。建立可靠的,全国共用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在小微企业自身建立信用文化的基础上,国家应进行信用立法,对征信集的方式、范围,和信息披露范围给予规定。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并保护企业商业信息安全。人民银行可增建小企业数据库,对有借款需求、资产状况优良,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或产业特殊,有信用培植潜力的企业进行筛选并对商业银行给予信息提示。同时,开发相关的信用评估系统,提高评价水平。鼓励商业银行使用信用评级结果,提高授信风险控制能力。
(四)加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传统的股票市场,门槛比较高,对小微企业来说,是难以逾越的屏障。2009年5月,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开始运行。但是,我国目前的创业板市场远远难以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相关法律体系空缺,尚未引进其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交易方式,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和监控系统。而且从国际上看,全世界成功的创业板数量并不多,创业板尚属探索中的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企业小,风险大等。创业板作为发展中的概念,应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逐完善,终将能够承担市场基础作用,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五)强化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的作用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应设立责任明确的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帮助协调金融、财政、税务及其他相关部委,理顺小微企业政策事权关系,促进小微企业各项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落实,对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的指导与监督,强化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建设以政府资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支持平台,通过政府资金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形成小微企业支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2012(6).
[2] 李日新.资源整合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8).
[3] 孔德兰.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策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4] 张婉迪.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创新路径[J].企业管理,2010(8).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以及微型小型企业已经成长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力量。促进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一)市场实效的理论
市场实效,一是不能提供公共的服务还有公共的产品,这样就不能形成市场价格,不能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公共产品的供应;二是存在的外部性。因为具有外部性产品的市场价格是不完全的扭曲的市场价格,不能通过市场间隔信号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来从事具有外部性的活动,其结果就是市场实效;三是自然垄断。因为资源具有稀缺性,市场如果被一个或数个卖者垄断就会形成天然垄断,就不能体现充分竞争;四是信息不对称;五是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政府应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控制,来补充不足的市场调节。
(二)企业二元体系结构的理论
随着社会进步、技术发展,新的大公司不断出现,但在大公司存在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分散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三)企业最佳规模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中一个永远的主题是:一个产业中的企业规模和数量相关于规模报酬程度,企业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程度是决定企业规模大小的十分重要的因素。规模经济理论主要是从企业规模与企业效率、企业优势的相互关系入手来研究中小企业的。这样说来中小企业是可以达到最佳规模的。
(四)中小企业的利用理论
要保护中小企业就要维护自由竞争,中小企业在辅助大企业、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使物价维持不变、扩大产品出口、平衡国际收入与支出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上面的每一个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反应了政府有必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政治因素,像是政府的政策法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公平的重视;有社会文化因素,像是国民的冒险精神以及创业意识,消费观念的转变;有自然因素,像是自然资源的区位分布以及分散程度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不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变化的,应该在具体评估各种因素重要性的基础上,做到政策的有的放矢。
二、我国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活跃市场经济、吸纳社会就业、推动企业创新、增加政府税收等方面是重要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但因为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等劣势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自身努力和政府以及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政府应当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十分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因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较大,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利率的浮动,使利率水平足以覆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二是独立核算机制。适应中小企业贷款实行差异化审批流程和标准,不良贷款比率差异化考核方式的要求,根据一定方式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利润和成本的核算;三是贷款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机制。研究探索中小企业贷款和运作流程的标准化,通过对基层的合理授权,简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层级和程序;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将中小企业人员的收入水平,职级晋升等个人利益和他们的业务成绩相联系,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的的积极性了;五是人员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对从业人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六是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将各种恶意违约客户的信息收集起来,然后在本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进行定期通报。
2.发展更多的为新型金融服务的机构。
3.建立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渠道得到增加,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向中小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
4.国家向中小企业的提供的信用担保政策。政策性担保体系、商业性担保机构、互担保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
5.国家向中小企业的提供专项的支持资金。国家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由国务院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申领拨付,另外,国家还没有多项贴息贷款项目。
三、国外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支持
1.对中小企业在国内的的地位和作用要加以重视。大多数的发达国家确立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的方式是颁布法律法规来保障它们的权益。
2.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多数发达国家从各个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如创业辅导、技术人才、财税金融、国际化经验等。
3.中小企业的政策还要与其他经济社会的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中小企业政策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如区域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竞争政策等,从各中小企业的目标和阶段的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特点的政策体系。
4.建立许多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可以分成综合管理型和分散管理型,例如英国日本等国属于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统筹管理,职责相对集中的综合管理型。德国意大利等国属于管理职责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权限明确,部门间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的分散管理型。
5.特别注重扶持微型企业。由于微型企业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扶持政策上重点偏向微型企业。
6.更加重视政策的实施效果。中小企业政策重在实施,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事前参与、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估机制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为了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政策制定阶段,充分听取中小企业的意见,在政策实施的阶段,建立政策监督和评估制度来保证政策的落实取得实效。
四、建议
(一)完善税收政策
从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现行税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今后的改进,完善方向应着眼于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加大自我投资力度,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在操作中必须遵循公平的原则,消除对中小企业的变相歧视,并在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有所倾斜,以确保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发展时期发挥其特有的经济作用。
1.对于增值税制度要更进一步完善。一是实现增值税转型。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二是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鉴于现在的物价水平,居民生活保障最低标准等经济指标数值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适时的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对那些经营规模很小,销售额很低的经营者不再征收增值税。同时,在国家专门针对下岗工人再就业工作起征点调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幅员辽阔,沿海内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悬殊等因素,允许各地因地制宜的对起征点进一步调整,并以法律的形式把调整的方式、程序固定下来,以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三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小规模纳税人的合理征收率还有下降的空间;四是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专用发票的开具要适当放宽限制。降低一般纳税人的进入门槛,消除对小规模纳税人的非公平待遇,促使相当部分尚属小规模纳税人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健康发展。
2.对于所得税制度也要更进一步完善。一是在两税合一的基础上,统一税基,统一扣除标准,统一优惠政策,统一征管程序,实现由按经济性质向按产业优惠为主转变。投资来源、投资区域给予优惠,增加促进中小企业全面发展的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缩小直接减免优惠范围,采用加速折旧和投资抵免等多种间接优惠;二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在税收优惠上要借鉴国外对于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经验,创新优惠方法与手段,改变我国目前优惠手段和措施单调的缺点。
3.建立税收优惠评估与监督体系。尽快建立税收优惠实施评估与监督体系,提高政策实施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尽早实现税收优惠纳入税收支出预算表管理,杜绝假冒享受优惠政策事件的发生,以提高优惠政策实施的效率。
(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
1.运用财政资金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通过财政资金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直接补贴为间接资助。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外部发展的软环境,既可以克服现阶段补助资金管理分配方面的不足,又可以使绝大多数企业从中受惠,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或者行业协会的方式,为中小企业开展免费和低收费的公益。
2.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进行机制变革外,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也十分重要。一是要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要开展贴息贷款项目;三是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3.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我国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除了少部分科技型企业外,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的都是低技术含量或低层次的生产服务,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整体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产品水平的提高,延缓了国内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因此积极通过政府发挥调控职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来带动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产业水平提高是一件非常紧迫的工作。
4.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够雄厚以及经验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取得国内市场的份额,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要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采购市场竞争,以提高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5.加快中小企业的社保建设。全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尚未进入社会保障网络,因此,尽快加强中小企业的社保制度建设是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可先从从事国家支持行业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开始,然后再逐步推广,在方法上可以把享受补贴待遇与促进企业财务规范化结合起来,确保中小企业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五、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的是国际上的新环境和国内的新条件。
从国际上的新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大的趋势。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系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国际上的环境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来说是把双刃剑,但是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世界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新兴经济市场也开始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利于扩大出口。新技术新产业的兴起,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利于实现产业转移,在全球分工中起到更加优越的作用。国际上企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中小企业来说,要实现“走出去”,获得国际认可和赢得市场需求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同时,国际上经济不稳定因素也渐渐增多,比如欧美的债务危机、中东北非的政治动荡、日本的自然灾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通货膨胀压力变得很大、主要经济体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变多、技术壁垒和“反倾销,反补贴”愈加猖獗,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变得更加艰巨。
从国内的新条件来看,我国现在是在一个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看齐的重要时期,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要提高市场的配套能力规模经济,还要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中小企业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十分艰巨。我国工业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要扩大内需。
中小企业要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迎合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政策。具体要从营造创新环境、具备创新意识、增加科研投入、迎合市场需求、具备一定的市场适应能力出发,以“互利共赢”,“走出去”为奋斗的方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等问题,如劳动力供求结构问题、劳动力成本问题、劳动关系问题、劳资争议问题、土地、厂房、商铺、住宅价格问题、能源原材料价格问题、通胀压力问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问题、货币政策汇率调整问题等等。
新的环境新的条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必须从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从利用资源的优势、环境的优势、成本的优势向利用创新的优势、环保优势、效益的优势转变;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转变;从出口低端产品向出口中高端产品转变,转变单一的贸易往来的方式,形成贸易与投资结合的贸易往来方式。
参考文献:
1.小宫一庆.公司持续繁荣的秘诀[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2.上官永清,田瑞璋.中小企业金融知识读本[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3.徐勇.中小企业正规化管理制度大全[M].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4.袁红林.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小企业发展[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6.(德)汉斯.克里斯蒂安·波弗尔.中小企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7.毕克新,朱娟.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分析[J].科研管理,2005(2).
8.彭伟力.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行为刍议[J].龙岩学院学报,2005(2).
9.周爱华,谢兴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