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司基本商业模式

公司基本商业模式

时间:2023-08-30 16:47: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基本商业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司基本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基本形态;基本内容;路径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进行产品创新、运营方式创新、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占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尤其是想要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需要对于商业模式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来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于企业进行运营的核心就是进行现代商业模式的运用与完善。这种现代的商业模式,有人称它为020商业模式。简而言之,020商业模式就是一种离线的商业模式,其基本的特点是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进行商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在这个平台中可以实现线上营销、线上预定或购买,以此来带动线下的经营与消费,推动商业的发展。

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

1.商业模式基本概念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中企业与外部的相关利益者形成的一种交易结构,其基本有企业资源能力、客户价值、盈利方式、外部效应四方面的内容构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形成了新的网络信息商业模式。比如:由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引领的现代网络物品交易平台的组建与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这种商业模式的现代化应用。

2.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基本形态

网络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四种。第一种形态为入口模式,也就是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将人与物品进行了有效的节点链接。第二种形态为“线”模式,将物品与网络入口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了线上交易带动线下物品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方式。第三种形态为平台模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交易平台进行产品的营销、购买、预定的服务。第四种形态为生态圈模式,也就是对于网络信息交易平台、传统的营销方式与资源、其它类型的产品产业进行有机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商业生态圈,实现产品产业的科学高效运行。

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商业模式的基本内容

1.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一个企业对于客户进行问题价值提供的一种方式。它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内容是目标市场、第二个内容是产品服务。而目标市场主要是由产品销售市场与产品的顾客群体构成。产品服务是一个企业对于产品客户提供的一种产品运行方式的延伸,优质的产品服务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2.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核心内容,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可以说是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优质的商业盈利模式的构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完成的。第一个内容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第二个内容是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而降低经营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网络化管理、减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对于企业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来完成。而扩大企业的收入来源,可以采用增强网络营销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优质服务等手段来完成。

3.企业资源能力

企业的资源能力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运用价值主张与经营策略打败竞争对手的关键。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构成。第一,企业拥有关键的资源,比如:先进的科技、大量优秀的人才、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式等等。第二,企业拥有核心的竞争能力,而这种核心的竞争能力是其它的企业不具有的、稀缺的、难以复制与模仿的一种能力。比如:产品的核心技术、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等。

4.企业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指的是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具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与因素,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的文化与发展方向,其由隔绝机制与伙伴价值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伙伴价值指的是一个企业具有的产业链价值,对于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隔绝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建立的对于竞争对手的模仿与破坏而采用的一种保护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核心机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路径

1.跨界商业模式

跨界商业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与新变革,是对于一个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塑,尤其是对于广大的创业大学生来讲具有对传统行业的颠覆性价值。但是,想要完成这种颠覆性,是需要有一些条件与因素的作用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宽松的市场环境、有力的政策与措施等等。总之,在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性因素的作用下,才可能完成这种创新与变革。在进行这种跨界商业模式的探索中,大学生需要对于原来具有低效率的产业进行资源的整合,重构生产关系、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比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分析、、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和增强本公司产品的信誉。众所周知,美国的苹果公司利用现代的网路科技与商业模式的重塑由软件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行业,短短几年间就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国内的小米公司从风投行业跨界到手机制造业,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发展。乐视公司从视频行业跨界到电视制造行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2.边际收益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商业模式路径为建立边际收益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通过对用户注意力的吸引,去创造价值、实现良好的收益。比如:以百度为代表的搜索引擎的运营、以360杀毒软件、金山毒霸为代表的杀毒软件的运营、以优酷、乐视等为代表的网络视频网站的运营、都是通过这种边际收益商业模式的运用,依靠良好的服务与大量的广告收益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来讲、这种商业模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他们需要从中领悟到,大学生创业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与特点,进行创业项目的网络化运行、扩大自己创业理念与行动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对于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创业的道路是艰难与曲折的,他们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挨饿受冻、历经挫折、备受家人与朋友的不理解与嘲笑等等,这些很有可能是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经受的磨练。

3.平台商业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商品交易运行方式,从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其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线上营销与服务,带动线下的产品生产与消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商业平台有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天猫商城等等。这种商业模式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行方式,使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减少了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这种商业模式的发展也使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方式迅速发展。比如:微信、支付宝、余额宝等都可以进行电子货币支付,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企业创业商业模式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进行企业创业。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是建立起微型企业。比如:020商业模式团队、进行一些小产品的网络市场营销、成立小型的产品研发公司对于一些产品进行技术上的探索、组建小型的广告公司通过现代的网络进行一些产品的现代化广告制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办起了各种动物的绿色环保饲养场等等,这些方式都是大学生进行企业创业的方式。

四、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商业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大学生在现代网络科技的指引与帮助下进行创业活动和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姚瑶,赵艳敏,段美佳,唐璇,袁琳.“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27-228.

[2]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J].创新科技,2016,01:49-52.

[3]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05:59-63.

[4]刘沁铄,黄炯亮,江楠,张芷莹,黄敏怡.基于互联网+视角的创业新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52-54.

[5]周妙苗.互联网+创新创业决策竞赛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6.

第2篇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新;专利;开放式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76-03

一、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提出

1.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性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Drucker,2004)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根据翁君奕等人的研究,在改变世界的全球50家著名公司中,主要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生存和发展的公司有31家,而靠技术创新立足的公司只有14家[1],另有5家公司创新的贡献不明。在2005年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发起的调查中,54%的CEO认为,到2010年,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重要的创新 [2]。由此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商业模式一度成为了企业竞争的关键法宝,也成为了企业的高端机密。很多企业将商业模式视为企业内部运行方式,较少考虑需要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和资产,这妨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3]。索尼曾推出Reader的电子书店,但正是由于传统封闭的商业模式,使其最终没有成为电子书行业的领先者,它的商业模式缺乏内部资源的支撑,也没能很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以至电子书店书目较少,访问也很不便[4]。乔布斯曾带领团队设计了名叫“Mactonish”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是完全封闭的,用户无法对其进行干预或修改,并且这个系统是完全无法与其他系统相兼容的,注定了Mac系统在满是IBM兼容机的世界里是无法推行的。因此,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建立开放的商业模式。

基于上述论述,笔者认为,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所有知识和资源(创意、技术等),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

2.开放商业模式分类。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等的研究 [5],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四种模型:封闭式、分享式、吸收式和开放式商业模式。四种商业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1所示)。

中国移动是分享式商业模式的典型代表,它可以充分的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开发出各种各样的业务来赚取利润,而其业务并不能与客户的需求相联系。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与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移动搜索、电子商务、SNS、移动广告等业务将会成为未来盈利的源泉。美特斯邦威的虚拟经营模式为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它走出了不同寻常的道路。它本身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不同于中国移动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开放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在此种思想的指导下,谷歌的各种计划都贯穿着开放的理念。谷歌通过与相关书店、零售商以及支持各种电子书形式的网络公司等进行联盟,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让消费者不受设备、软件、操作系统以及零售商的限制,在互联网上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书。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知识产权管理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关系

(一)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进入21世纪,我们也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管理、知识产权这些字眼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多数企业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低下[6];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知识产权流失严重,企业产权管理弱化,知识产权纠纷增多,保护能力弱[7];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缺乏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知识产权不足和质量低下,知识产权的效益没有完全得以实现[8]。

知识产权既需要保护也需要使用,实现价值才是专利存在的意义。周竺等[9]指出知识产权是水果型资产,如果不及时使用就会因为保护期限到期或者被新技术替代像水果一样腐烂贬值。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向市场的转化率,企业就不得不积极需找投向市场的机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正是为了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正如施乐公司专利许可部前主任杰·达列莱所说的:“知识产权管理是研发到市场的直接连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也定位于市场,即占据市场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产权市场化就会涉及到知识的转移或者特许,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危险系数。这就更需要企业加强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管理。

(二)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

1.知识产权对开放式商业模式的影响。知识的市场早已存在,但有研究表明在知识市场里,知识产权的转化率非常低。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称:全德国90%多的专利申请了却没有在市场上商业化,而西门子公司也只使用自己的专利。宝洁公司于2002年估计只使用了其拥有专利的10%。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除了把新技术应用于自身业务外,未能充分的利用自己或者别人的知识产权。为了提高知识产权利用率,企业应当成为知识产权的积极购买者和出售者。研究能力不足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从而降低自己R&D的成本,进而提高其市场价值,而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将闲置的创意授权其他公司以获得更多的价值来支撑自身的发展。因此,知识产权的高利用率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

2.开放式商业模式对知识产权的影响。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1945)认为,没有人事实上具有所有知识,知识分散在社会网络里。虽然分工能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知识,但要利用这些知识创造更高的效率,就要求我们能利用其他专家的知识。竞争和合作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些知识和能力不可能被任何一家企业全部生产和拥有。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正是打破组织的界限,使企业充分应用网络中的知识和能力,在网络中整合各种资源,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

三、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

1.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构建的机理。一般而言,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客户价值主张、企业资源和能力以及盈利模式[10]。我们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试图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顾客角度,如何创新顾客价值;二是从企业角度,如何来进行内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三是从产业角度,如何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获得更高性价比。要实现顾客的价值,就必须考虑顾客的需求,就不能只是一味地利用内部的资源,实现客户的价值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只利用内部资源而忽略外部资源,或者只充分考虑外部资源而忽略内部资源都是不全面的,要想完全的利用资源创造价值就必须整合内外的所有资源为创造价值服务,因此,整合资源同样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盈利的路径也需要开放式的商业模式。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开放式商业模式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影响,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开放商业模式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因此,我们提出要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

2.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设计。现在的市场竞争是需要双赢,甚至多赢的。因此,我们将商业模式中所有的相关者看做合作伙伴,将企业、外部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知识产权中介看成一个网络,一个经济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网络的建立,使网络中的每一部分能够将网络中获得的额外的福利内在化;使得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形成动态联盟式协作,联合多个企业的知识、经验、资源、技巧和能力共同创造某种产品或服务,对资源进行组合或重组,把握和传递市场机会。

在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企业不再是一味地用知识产权来排挤竞争者,而是将其作为能直接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盈利资产。企业通过许可转让自己的知识产权,将知识产权资产上升到公司的战略领域。这样企业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还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获得了利润或者通过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降低自己的研发成本获得更大的市场利润。网络之中的每一部分都本着大家共赢的价值主张进行合作,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利用内外部的资源提升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网络中存在的合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院校之间;企业—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外部企业之间;企业—中介—院校之间。

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科研院所负责科研,而企业进行专利的市场化,这样两者是双赢的;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合作,将无法利用的知识产权转移或者特许给需要的外部企业,企业可以赚取专利费,外部企业则可以通过购买专利,节省科研成本,同时获得了市场的价值;网络中加入知识产权中介,是出于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考量。现有知识产权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四、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的案例分析

UTEK公司始建于1997年,位于弗罗里达州,主营业务是处理技术转让事宜。UTEK的主管者格罗斯指出,据报道,国家顶级两百所大学将近有1.55亿个新发明,近70%的新发明都没有申请专利。格罗斯指出“这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巨大浪费”。UTEK公司的明智之举就在于创建了一种能在高校和新兴公司之间把技术从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限制内游刃有余的商业模式。UTEK正是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提高了知识产权的商品化转化率。

UTEK就是我们在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之中的知识产权中介,它连接学校和公众技术公司。它并未直接在技术发展或研究上投资,它所直接投资的领域是建立连接,以便去引导学术研究。UTE的商业模式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技术,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角度。一旦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被客户发现,UTEK就帮助客户发展一个价值主张来使其价值大有不同并且提升客户的股票价格。UTEK购买客户的大量股票,并且会持有一段时间,在股票的价格升值的时候,UTEK也就获得了利益。

UTEK商业模式运行的基本过程是:UTEK通过并购一些技术公司筹集资金,给大学支付签署费取得技术的使用权。接着UTEK公司把此技术的权力以获取股票的形式卖给顾客,双方签署协议。然后顾客拿着这一新技术到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帮助筹钱去购买此技术,同时随着有关此技术的消息,公司的股票有望增值,UTEK也就可能取得很大的收益。UTEK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也很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签署协议以及长期多次的诚信合作来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五、结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同样也是商业模式竞争的时代。通过将知识产权与开放式商业模式相耦合,建立基于知识产权的开放式商业模式,这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有利的。企业通过整合内外的资源,既可以利用外部的知识产权创造价值,也可以出售闲置的知识产权取得收益。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分析,希望对中国希望对中国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 KAGERMANN,张维迎.2010商业模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8-120.

[3] 郑称德,许爱林,赵佳英.基于跨案例扎根分析的商业模式结构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11,(4):1-13.

[4] Beth Snyder Bulik.How Sony e-reader lost to Kindle and how it’s battling its way back[J].Advertising Age,2009,(24).

[5] Sandulli F,Chesbrough H.The two faces of open business models[EB/OL].Available at SSRN:http://ssrn.corn/abstract=1325 682,2008.

[6] 王涛,顾新,杨早林,唐琳.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4):8-11.

[7] 王海英.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9):99-104.

[8] 范德成,贾爱梅.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4,(5):74-76.

第3篇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零售诊所;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724;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5—0046—06

早在2000年,美国零售企业就开始建立零售诊所,引起了医疗服务体系和结构的创新。零售诊所是位于杂货店、药店或大型超市内,病人无需预约,由护士执业者或者助理医生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的经济便捷型诊所。零售诊所一经产生,就成为美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一种强劲力量。然而,它的发展并不顺利。从2000年诞生至今,美国零售诊所努力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各种商业模式的探索、演变、摈弃和创新,一直在寻找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更多内容,请参看笔者的《美国零售诊所的发展和启示》一文。

在对美国零售诊所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之后,本文认为美国零售诊所有两次重大创新:第一次是2000年5月首个零售诊所的设立。零售诊所是一种全新的业态,被认为是“破坏式创新”。这种商业模式发展到2008年,由于无法实现盈利,不得不寻求创新,开始了第二次商业模式创新。与美国相比,中国消费者医疗保障不足,价格敏感性更高;零售诊所的费用相对低廉,位置便利。因此,零售诊所在中国可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零售业还没有像美国大零售商一样涉足零售诊所,这个话题对于零售企业和学者都是全新的课题。美国零售诊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素材。

一、相关文献回顾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目前,商业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然而,对于商业模式的定义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Alexander Osterwalder等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实现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包括九个要素:价值主张、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从创业者的视角,Richard G.Hamermesh等将商业模式决策分为四类:收入来源、成本驱动力、投资规模和关键成功因素。Johnson等则指出:商业模式由四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来传递价值,即: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过程。魏江等认为商业模式五要素是: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价值网和战略抉择。张敬伟等则指出,价值主张、经营系统和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最为重要的三个要素,它们构成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虽然以上定义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商业模式与企业合作网络密切相关,是企业价值链互相协调、共同盈利的商业逻辑。

(二)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商业模式本身的重新构建和改造,商业模式研究的根本目的。与具体产品或服务的创新相比,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不同要素的改变,当然,这些改变不一定同时发生,而可能是逐渐发生的。目前对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非常有限。Xavier等认为,商业世界正在经历着从冲突和竞争向合作和共同进化转变,这项研究为通过技术构建合作价值网络的战略创新提供了基础。Kaufman—Scarborough等认为零售业创新的机会在于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合作网络的创新将会极大地促进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李飞等认为,优化价值链、降低费用、建立新型合作关系是未来我国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创新性选择。芮明杰等强调,流通企业要实现从传统赢利模式向现代赢利模式的转变,必须加强战略联盟与协作,创建具有广泛资源支撑的经营网络。然而,原磊分析指出,目前商业模式变革研究基本上是探索性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都还很不成熟,尚未形成一种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权威理论。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在零售业中的比重和作用日益增大,必须加强对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

(三)零售诊所的相关研究

一类是由媒体、公司和相关组织的新闻报道,以及由咨询公司和行业协会发表的行业报告。它们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分析了零售诊所的行业动态,及时提供了零售诊所的各种信息。例如,Rand咨询公司、Merchant Medicine咨询公司、Harris互动调查公司和德勤医疗保健方案中心、加州医疗保健基金会等,此类文献占到全部文献的90%以上。第一类是学术研究,主要有两项:(1)Clayton等认为零售诊所是对现有医疗保健市场的“破坏式创新”,提出了针对美国医改各利益相关方的解决方案,但并没有对零售诊所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2)Myron等认为在过去的40多年中,美国政府总是通过增加税收和赤字来解决医保问题,而企业总是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效率。零售诊所不仅有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超支和先进技术采纳等问题;而且还迫使传统医疗机构进行创新。然而,这项研究也没有全面地揭示零售诊所的发展历程。总体上,学术研究比较有限,这反映出零售诊所是一个新现象,还处于引入期,这为本文提供了一个研究空缺。

综上,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都是文献综述或理论构建,缺乏基于行业或企业案例的实证分析,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具体路径、相互关系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理论解释,针对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更为缺乏。另一方面,美国零售诊所是一项商业模式创新,是零售业和医疗保健业的交叉领域,不仅反映了“破坏式”创新的特性,而且也反映了零售业复合化和融合的发展趋势,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美国零售诊所2008年前后的商业模式创新活动。Johnson等的定义简单直观,涵盖了商业模式的所有内涵,它描述了商业模式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因此,本文以其作为研究框架,见图1。

商业模式的出发点是顾客价值主张,它是满足目标顾客的一项重要需要,具体反映为目标市场、定位和企业使命。只有在明确的顾客价值主张指导下,组织才可以通过盈利模式、关键过程和关键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盈利模式包括收益来源、成本结构,以及与成本紧密关联的投资规模。关键资源包括人员、技术、产品、设施、设备和品牌等,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关键过程包括培训、研发、制造、预算、规划、销售和服务,以及公司章程和规范的制订与测量等。以上四个要素中,围绕着顾客价值主张,盈利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商业模式的核心,而关键资源和关键过程是具体支持盈利模式的重要因素。下面,将对美国零售诊所2008年前后商业模式的四个要素进行比较,以揭示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

二、2008年以前美国零售诊所的商业模式

2000年5月,Rick Krieger设立了美国第一家零售诊所QuickMedx,即后来的MinuteClinics。第一家零售诊所的出现是由消费者驱动的创新,顾客因为自身需求难以满足,转而自己成为创新者,为市场提供服务。2005年,沃尔玛采取租赁模式进入了零售诊所市场。2006年,CVS收购了MinuteClinies。2000—2006年,零售诊所处于迅速扩张的阶段,从2008年开始,零售诊所进入到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零售诊所的商业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下分析2008年以前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的四个要素。

(一)顾客价值主张

零售诊所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向患者提供一种更为便捷、经济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然而,在2008年以前,由于美国没有实行全民医保,而是通过企业为雇员购买保险来承担主要的医疗保险责任。作为一种从基层产生的“草根式”的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者,零售诊所没有与相关的保险公司建立关系,不属于医疗保险涵盖的范围。因此,在起步阶段,很少有具备完善医疗保险的患者到零售诊所就诊。大部分零售诊所的目标市场是那些没有医疗保险,或者难以获得和支付医疗服务的患者。这些患者属于整个社会阶层的最底层,他们或者没有工作,或者即使有工作,雇主也不愿意为他们提供完备的医疗保险。因此,通过较低的明码标价,这些患者全额支付自己的医疗保健费用。在这个阶段,零售诊所被视为是“低端”的、为金字塔底座服务的基本医疗提供者。

(二)盈利模式

2008年以前,零售诊所的主要收益是单一来源,即从为病人治疗中获取收益。因为零售诊所的客流量远低于运营者的预期,这个阶段商业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无法盈利。一般而言,每个病人光顾零售诊所一次的费用在55~65美元之间,是医生提供服务的费用的1/3。根据MechantMedicine的报告,零售诊所每小时必须接待2个病人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然而,即使是零售诊所排名第一的MinuteClinic平均每小时也只有1.1个病人来访。因此,较低的病人数量与价格,使得零售诊所的收益非常有限。而零售诊所是典型的高固定成本行业,主要是租金、人员薪酬和其他设施的投入,这些费用大约占总成本的85%。而变动成本很少,包括检测成本和易耗品等。平均一个450平方英尺的零售诊所的固定成本是60万美元。很显然,单一收益无法承受高昂固定成本。因此,零售诊所需要不断融资以满足资金需求。因此,早期由创业者创立的零售诊所,无法维持下去,必须寻求资金支持。风险资本和大型零售企业开始进入,这导致了下列关键过程和关键资源的形成。

(三)关键过程

2008年以前,零售诊所的运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CVS、Walgreens、Target为代表,药店零售商拥有零售诊所,但其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二是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租赁模式,即零售商不直接拥有和经营零售诊所,而是由承租人全权负责诊所运营的所有责任和风险。作为工会、社会组织和其他公众经常攻击的目标,租赁模式可以使沃尔玛有效规避零售诊所可能带来的医疗诉讼风险。在这个阶段,零售诊所是由护士执业者或助理医生提供诊断,这导致了人们对其质量、后续跟进和转院服务的担心。这是病人选择零售诊所的主要障碍。在此期间,医院系统和医生对零售诊所都持有非常强硬的反对态度,总体的外部环境对零售诊所的发展都不太有利。

(四)关键资源

2008年以前,零售诊所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本。2005年以后,由于私人投资者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很多诊所被大型连锁药店收购或退出市场,一些风险资本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然而,即使是实力雄厚的药店连锁企业和风险资本主导的零售诊所市场,如何盈利问题也没有解决。而商业模式能否存续下去,核心是必须找到盈利模式,并且围绕盈利模式进行其他要素的创新。这是2008年后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三、2008年至今美国零售诊所的商业模式

经过2006—2008年的迅速扩张后,大型零售商难以赢利,它们开始调低对零售诊所的期望。很多零售商不得不关闭诊所或者放弃开设新诊所,早期进入的一些风险资本也退出了市场。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公立医院进入了零售诊所市场。2008年后,零售诊所进入缓慢发展期,零售诊所增长速度的放慢预示着新商业模式的演化,零售商和其合作者在努力适应市场环境。具体而言,商业模式四个要素的变化如表1所示。

(一)顾客价值主张

无论数量还是单价,早期的低端消费人群都不足以支持零售诊所存续下去,零售诊所必须发现或挖掘新的市场。作为与终端消费者最为紧密的零售企业,它们发现,慢性病治疗费用日益高涨且饱受诟病,而且这个市场的医疗保健服务非常有限,于是,零售诊所果断地进入了这个市场。2010年4月1日,MinuteClinic宣布将引入一种新服务——轻松检测,帮助糖尿病、哮喘、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的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此后,其他零售诊所纷纷开展其他的类似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和稳定的市场。零售诊所为所有将便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其业务也从“低端”向“上游”扩展,提供从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到更复杂的慢性病治疗以及整形手术等。

(二)盈利模式

由于单一收益来源无法弥补高昂的固定成本,零售诊所面临两种选择:增加收益或降低成本。零售诊所的性质决定了不能通过提价,只能通过增加服务或顾客数量来增加收益。因此,保持合理规模,利用现有资源就成为零售诊所的战略考虑。具体体现为从2007年开始,零售诊所与医院的广泛合作。与此同时,面临患者的不断抱怨和零售诊所体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医院、协会和医生都逐渐改变了对零售诊所的敌对态度,这充分体现了“不能打败它,就加入它”的战略思想。一些医院开始与零售企业合作,或者直接开设零售诊所。例如,2008年,MinuteClinics开始与Cleveland Clinic合作开设零售诊所;沃尔玛与各地医院合作,创立了联合品牌“The Clinic at War—Mart”;著名医院Mayo Clinic和Memorial Hermann也分别开设了两家零售诊所。此后,越来越多的医院与零售诊所合作,或直接开设零售诊所,这将成为零售诊所的主要的商业模式。

医院与零售诊所合作有两个原因:第一,零售诊所代表了新的顾客来源;第二,通过跟进或辅助治疗服务,医院可以增加其下游的业务。与医院合作后,零售诊所成为一个分流病人的网点。病人到零售诊所看病,当需要进一步医疗服务时,零售诊所可以提供相应的转院和后续服务。在流感高峰期,这也可以分流当地医院急诊处拥挤的人群。因此,零售诊所与医院合作可以获取信誉,而医院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客流量,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2008年以后,零售诊所的收益来源开始从单一来源变为损失性收益来源,虽然零售诊所无法直接获取理想的收益,但是它们能够帮助医院获取更多的客源,提高病人满意度,从而增加整体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三)关键过程

根据各种研究,阻碍患者到零售诊所就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对其质量和“以药养医”的担心。随着医院越来越多地与零售诊所合作或直接开设零售诊所,零售诊所的治疗过程和质量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其中,美国医疗协会了指导零售诊所运营的原则,该原则对零售诊所的服务范围进行了界定,并且强调治疗的连续性和质量。它们还帮助大型药店下属的零售诊所建立了全国质量建议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全国知名的医生组成,帮助零售诊所提高质量,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这些服务过程的改进使得人们逐渐打消了对零售诊所质量的质疑,增加了零售诊所的病人数量。

同时,零售诊所的运营过程开始使用远程医疗模式和电子医疗系统等先进技术。例如,MinuteClinics投资1500万美元,购置了医疗协议软件。沃尔玛也开始尝试远程医疗商业模式,与戴尔等公司合作,推出整套电子医疗系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该模式将诊所与当地家庭医生和急诊中心联系起来,医生通过观看视频,指导零售诊所的护士进行诊断。这些质量原则、标准协议、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在零售诊所的应用,会减少人们对零售诊所质量的质疑,促进更多人使用零售诊所。

(四)关键资源

医疗服务的购买与其他购买行为的最大差异是病人是基于对医生的信任来消费的。早期零售诊所病人数量远远低于预期就是源于病人缺乏对零售诊所质量、安全和服务的信任。因此,如何取得病人的信任就成为零售诊所能否成功的关键。2008年后,与医院的联合品牌、医疗协议和标准、医疗规程的建立都使得零售诊所具有了一定的信誉和保障,成为重要的核心资源。截至2012年6月29日,美国共有1351个零售诊所,这些诊所分布在39个州,由107个运营商经营。其中,40个运营商是零售企业,有89个医院和零售诊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主要结论

(一)美国零售诊所两次商业模式创新新的驱动力不同

第一次商业模式创新是顾客驱动的,第二次商业模式创新是零售企业、医院、私人零售诊所运营商共同驱动的,出现了多种组合形式。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的创新先是业态创新,即零售商店铺内出现了诊所,然后在信息技术(电子病历、远程医疗模式)的推动下,体现为技术创新,最终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体现为商业模式的创新。

(二)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合作网络创新

从2000年至今,零售诊所经历了从早期的创业者发起的企业,到零售商拥有的诊所,医院拥有的诊所,或者这些类型的组合过程,这是零售诊所逐渐构建合作网络的过程。与医院合作的零售诊所成为当前主要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反映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原则,即将竞争者变为合作者,这会极大地促进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下去。目前,商业世界正在经历着从冲突和竞争向合作和共同进化转变,合作网络的创新将会极大地促进零售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构建合作网络关系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而这也是零售企业创新的机会和来源。

(三)美国零售诊所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资源和关键过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008年前后,零售诊所从运营独立的业务,变成医院医疗服务的一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零售诊所是该产业链较低端的环节,与整个医院一起,提供连续、完整的服务。质量原则、标准协议和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对零售诊所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零售诊所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促进器。今后,零售诊所将会更多投资于这些设施,远程医疗商业模式将会更加可行和普及,这在某种程度上符合Barras的逆向产品周期理论,即信息技术是服务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跨国零售商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总是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它们相比,我国零售商缺乏竞争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商业模式创新。我国零售商应该密切关注国际零售企业的动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提高风险承担度,尽快制定发展零售诊所的战略。

第4篇

在过去几年里,“商业模式”一词(business model)被滥用了,也被误解了。

商业模式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我们听到的商业模式有B2B模式、B2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拍卖模式、反向拍卖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会员费模式、佣金模式、社区模式等,不一而足。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

当人们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他们是在讲3件不同的事情:

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比方说收入模式(广告收入、注册费、服务费),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上竞争、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自成体系的业务单元、整合的网络能力),交易流程(拍卖、反向拍卖)等,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联系顾客的方式、定价方式和对交易过程的体验,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在企业所能向顾客提供的新价值、新渠道组合和新收入模式等方面。很多人误将这些商业模式的“零部件”叫作商业模式了。

企业的运营机制指的是一个企业持续达到其主要目标的最本质的内在联系。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它的运营机制能够解释这个企业怎样持续不断地获取利润。既然商业组织之间为争取顾客和获得资源而展开竞争,那么,一个好的运营机制必然突出确保其成功的独特能力和手段――吸引客户、雇员和投资者,在保证赢利的前提下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商业模式的零部件中只有那些属于这一基本内在联系的部分才被包括进去,所以,此企业的运营机制看上去也许跟彼企业的运营机制大不一样。我们把这样的运营机制叫作运营性商业模式。

对运营机制的扩展和利用在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赢利的目的,我们称其为策略性商业模式。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策略性商业模式对其加以扩展和利用。

终上所述,只有后两种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商业模式。

根据埃森哲的定义,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有一定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组成因素。

第二,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支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下面我们用环球轮胎公司(设想有这么一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公司)的例子来说明运营性和策略性商业模式。1990年,环球轮胎的运营性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它主要向客户提供三方面的价值(见图1中的3个椭圆形所示):

――针对高端顾客公司用高档品牌的轮胎吸引看重产品品质的顾客,其主要渠道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独立经销商或公司所属的经销商,并辅以强化公司优质品牌的积极广告攻势。由于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力度,这一品牌在技术上优于业界的其他品牌,环球轮胎因而能够在这一细分市场卖出好的价格。

――OEM销售公司也把同样的轮胎卖给汽车制造商,用于新出厂的高档轿车。这一板块的产品价格和产生的利润要比卖给高端消费者低得多,但却能够大大增强环球轮胎的品牌形象。

――针对低端客户,环球轮胎同时通过分布很广的面向大众的销售点推出另一个低端品牌。这一板块的利润率同样不高,但是其巨大的销售量足以使公司在生产和物流方面保持有效的规模。

这一运营性商业模式的结果是,通过把优质品牌的轮胎卖出高价和保持所有产品的成本优势,环球轮胎获取可观的利润。

从环球轮胎的例子可以看出,运营性的商业模式不但要有内在联系,而且这些内在联系还是互动的,一环扣一环,环环呼应。去掉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对其作出改变,都会使整个结构发生大的变化。

如前所述,运营性商业模式创造企业的核心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策略性商业模式对其加以扩展和利用。1999年,环球轮胎公司采取了如图2所示的策略性商业模式,它将公司所达到的生产规模――行业领先的生产规模(在图2中用椭圆形表示)加以发挥和利用,通过增加生产规模和降低成本来做文章。

在过去10年中,面向大众的低端商场不断增加面对消费者的市场份额。行业质量标准的普遍提高和奉行低价策略的连锁经营,使消费者着眼于诱人的价格,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减弱。为了在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保持赢利水平,公司进行地域扩张以扩大生产量,并且对已有的生产设施进行整合,使每个厂都能经常达到85%到90%的运转率。这一策略性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把成本结构和公司作为供货商的强势地位加以发挥,最终成为行业整合后生存下来的2~3家最大轮胎制造厂商之一。

确立商业模式

不仅新建的企业需要考虑确立自己的商业模式,运行中的企业也必须对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清醒的认识。一家企业审视和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妨从组成商业模式的要素着手。

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来揭示运营性的商业模式:

第一,确认公司所有的收入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等同于分析公司的顾客。

第二,确认公司吸引和保留每一个收入来源的能力,列出支撑这些能力的关键因素,亦即公司向客户提供的价值。

第三,确认公司怎样能持续不断地向客户提供这些价值,列出保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这就是向客户提供价值的方式和筹资方式。

第四,列出公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以扩展和利用的优势、能力、关系和知识。

用这些要素来构建如图1那样一个能体现内在联系的“循环”,便可得到公司的运营性的商业模式。至此可见,运营性商业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收入来源(即客户),向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提供价值的方式。

想要揭示策略性的商业模式,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确定一个最重要的优势,包括能力、关系、知识和有形资产等。

第二,列出你将要开发的其他辅助的优势。

第三,确认在扩展利用这些优势的时候所创造的新的收入来源、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和成本结构。

第四,确认使你能够在赢利的情况下创造这一切的关键因素。

同样,可以用这些要素来构建一个像图2那样的体现出内在联系的策略性商业模式。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以下的因素,以发挥商业模式的作用:

第一,既然商业模式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结构,那么,任何放不进这个结构里去的元素,或者去掉也不影响整个结构完整性的部分就成为多余。应该把属于这种情况的业务部门独立出去,或者干脆放弃这些业务。

第二,如果企业的运营性商业模式在管理层和员工中达成共识,他们很清楚是什么使得自己的公司跟竞争者不同,就能自觉地为公司的赢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包罗万象、一成不变的年度商业计划在今天已经变得不现实,商业世界瞬息万变。要使员工知道他们怎样跟上变化的节奏,抓住机会,策略性的商业模式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第四,运营性的商业模式和策略性的商业模式都有风光不再的时候。一段时间以后,它们所能创造的价值也会随着独特性的消失而减少。了解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就会主动去发现它的弱点,并适时调整,应对变化。

再造商业模式

只有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无误地知道企业的商业模式,并清楚自己能为之做出什么贡献,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不断创新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惟一途径。在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管理者可以把商业模式想像成一套积木,在搭积木的游戏中尝试用新的积木来扩大策略范围,用不同的搭配方式创造出新的赢利组合。

企业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好的商业模式。那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好的商业模式呢?

由于行业各异,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没有一个单一的特定商业模式能够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产生优异的财务结果。这在埃森哲咨询公司对70家企业的商业模式所做的研究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好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怎样赢得顾客、吸引投资者和创造利润。优秀的商业模式是丰富和细致的,并且它的各个部分要互相支持和促进;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

设计得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不可能永恒。商业模式必须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形势的演变而作出调整和变化。基于与公司管理层和市场分析人员的交流,埃森哲总结出以下6种再造商业模式的途径:

第一,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商业模式。美国专营B2B业务的W.W.Grainger公司,向全球超过100万家工商企业、承包商和机构客户供货,其产品从设备、零部件到办公用具和日常劳保用品,一应俱全。该公司一直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使客户订货非常容易。这些途径包括设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电话、传真、印刷目录等,现在再加上网上订货,就更强化了其以方便顾客为价值诉求的商业模式。在原有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将业务引向新的地域、增加客户数量、调整价格、增加产品线和服务种类等等。这些都属于通过量的改变,在原有商业模式基础上增加回报。

第二,更新已有商业模式的独特性。这种途径注重更新的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借以抵抗价格战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商美国Teradyne公司为例,它以创新产品赢得客户,但赢利却来自源源不断的产品升级和周到细致的服务。它向客户提供的价值自然就从尖端产品转移到了值得信赖的服务上。为了给它的商业模式注入活力,Teradyne公司定期向市场推出突破性产品,以此提高企业竞争门槛。

第三,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有些情况下,企业用现成手法向新市场推出新产品,等于在新条件下复制自己的商业模式。美国的Aurora Foods和Gap即是这样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Aurora Foods是一个打造食品行业品牌的平台。该公司旗下有9个品牌,但没有一个打Aurora牌子的。公司管理层很乐于购买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品牌,如Aunt Jemima华夫饼和Lender's百吉饼等,然后利用公司强有力的品牌营销能力和降低成本的运营能力,给这些品牌注入新的生命力。Gap也是用品牌营销优势和商品管理知识,复制全新的“酷品牌”零售模式,如其旗下的BabyGap、Banana Republic、Old Navy Clothing等。

第四,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相当多的公司是通过购买或出售业务来重新为自己的商业模式定位,Seagram公司便是个很有趣的例子。它本来是家生产葡萄酒和烈酒的公司,通过兼并变成了提供娱乐服务的公司。在这以后,它又被法国Vivendi Universal公司收购。后者显然是想利用自己的移动电话、付费电视和门户网站业务向消费者提供前者的内容服务。到了2001年12月,大概是新东家不胜“酒力”,事情起了变化。Vivendi Universal将Seagram的葡萄酒和烈酒业务分别卖给了另外两家公司。经过几番兼并收购,Seagram公司当初的商业模式已不复存在。

第五,发掘现有能力,增加新的商业模式。有些公司围绕自身独特的技能、优势和能力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增长。加拿大的Bombardier公司是靠制造雪地车起家的,它通过分期付款方式向客户销售雪地车,开始涉足财务服务;进而又开展雪地车租赁业务。与此同时,制造雪地车的经验又使其能够向大规模制造业发展,包括飞机制造等。它再利用其租赁和航空业的经验,面向企业和富裕个人出售部分飞机所有权。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Bombardier利用它在一个商业模式中发展起来的能力、知识和关系,创造出一系列成功的商业模式。

第六,根本改变商业模式。这种情况在IT业尤其多见。大型跨国公司IBM、HP如此;国内公司如联想、神州数码也不例外。它们从卖PC、造PC,到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不断改变着商业模式。此举意味着对整个企业进行改造――从组织、文化、价值和能力诸方面着手,用新的方式创造价值。一些公司的产品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变成了附加值不高的大宗商品。决策者因而企图向上游或下游延伸,或者从制造业转向提供服务或解决方案,此时它们所面对的挑战就是根本再造商业模式。

第5篇

尽管最近大受瞩目,但Zara这套创新商业模式已悄悄运作超过30年,Zara的母公司Inditex的营收因而从零成长至将近200亿美元。为何这套模式没有立即被复制?为何它能维持且继续成长?答案就藏在Zara的独特创新形态:商业模式创新。

我们一直是Zara商业模式的忠实拥护者,我们写过相关文章,也在课堂上教授这套商业模式好几年。设计这套模式的目标,是要能快速反应流行趋势,使Zara能确保摆在货架上的都是最新流行的服饰。近期大家对 Zara模式的关注,主要把焦点放在这个模式如何发挥效用,但我们却惊叹于这套模式所带来的持续成功。

Zara成立于1975年,母公司Inditex集团则在2001年公开上市。 在Zara刚成立的前五年,创办人阿曼西奥·奥尔特(Amancio Ortega)便发现,迅速反应和行动速度才是主宰服饰零售业的关键,并非成本,因此Zara在昂贵的地点生产,并采取昂贵的运送方式,以便能更快速地因应潮流趋势。而这样的商业模式让Zara屹立不倒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

当然,Zara模式近年也吸引了相当多的模仿者与跟随者,Uniqlo、Mango和H&M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一直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外界花了多长的时间才了解Zara模式,进而开始模仿。超过20年的时间,媒体鲜少提及Zara模式,竞争者也不了解,因此对手不是不屑一顾,就是漠不关心。直到近五年,Zara才被大众媒体认定为创新者,但即使到今天,仍只有少数人真正欣赏Zara模式。

相反的,看看下列这些例子。辉瑞药厂(Pfizer)的畅销药威而刚于1996年取得专利,1998年上市,五年之内就面临两大强敌,犀利士(Cialis)和乐威壮(Levitra)。尽管威而刚仍拥有先进入者优势,但不需多久的时间,竞争品牌已经让威而刚的市占率从90%以上,滑落至50%左右。威而刚虽是个世界超级大发明,充其量也不过让它的母公司独占市场五年,竞争者便已迎头赶上。而这个产业可能还是拥有最多专利保护的产业。

看看另一个创新者的遭遇。苹果公司于2007年推出iPhone,彻底改变了智能型手机市场,但不出几个月,iPhone的创新触控屏幕操作接口却意外地出现在外型相似的三星手机(这也是后来苹果与三星间一连串商业争端的核心)。如今iPhone已经推出五年了,当年革命性的新界面以及随后的应用平台,现在都已经成为许多竞争对手智能型手机的基本功能。

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苹果公司、辉瑞药厂和Zara的际遇。当辉瑞药厂的技术创新以及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都在五年内被竞争者仿效,为何Zara能够持续从它的商业模式创新中获利?是因为Zara更能防卫它的创新吗?

我们相信答案在于这些创新的本质,特别是Zara的创新是在商业模式,而非苹果iPhone和辉瑞、威而刚的产品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都有一些独特的特质,让创新带来的好处更持久。

首先,创新通常涉及公司流程,竞争者不易直接观察。不同于新产品上市需要大张旗鼓,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很难从外面看到。

其次,抄袭竞争者的商业模式创新,难度远高于模仿其产品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深植于企业的基因内,反映了企业的营运逻辑,因此,竞争者若想要改变并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困难。

第6篇

互联网的出现,它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游戏规则,标志着数字经济的来临,使得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

早期的雅虎、亚马逊、Ebay这样的新型企业获得成功上市,这些人成为百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赚钱的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的企业,于是商业模式这个词就开始流行并被用于刻画描述企业基本逻辑,通俗来说,就是企业是如何赚钱的。

大家知道汽车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的价值链中,他们获取收益的模式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里需不需要创新?如何创新呢?

2006年,IBM调查发现,被调查公司中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把商业模式的创新放在优先地位,而且相对于那些更看重产品或者工艺创新的公司来说,他们在过去五年中经营利润增长率表现比竞争对手要超过五倍,甚至更多。

新型的商业模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与竞争力。1998年美国鼓励人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赚钱方式。人们意识到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技术变革加快,商业环境更加不确定,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仅是技术,更可能是它的商业模式。

就汽车行业而言,我们面临着环境、能源、安全、城市交通等等挑战,这些挑战预示着可能有两个重要的领域,正在呼唤或者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诞生或者创新。

第一个,我认为是电动汽车产业,因为电动汽车不仅仅是一个汽车产品的技术创新,更是一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电动汽车需要电动汽车价值链中的参与者,就是电池的供应商,汽车的生产商,政府部门和各地的运营商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之路,在西方已经花费了三十多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国家成功地实现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或者商业化,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电动汽车的科技创新不能够按照固有的新型产业推广方式来进行,而整车捆绑电池销售加自充电这样的商业模式构架没有帮助电动汽车这种产品形成市场竞争力,电动汽车产业呼唤新的生命力。

第二个就是车联网,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车载电脑结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联网,搜集信息,共享信息,最大的价值在于处理信息,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车联网就是通过汽车来搜集处理并且共享大量信息,形成车与路、车与车、车与城市网络之间的互相联通,从而实现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驾驶。

但是面对具有想象力的市场前景,车联网在中国发展仍然有很多难题,制约瓶颈就是缺乏一种商业模式。构造可盈利的车联网需要打造一个新的博弈环境,这个博弈环境是汽车产业、电子产业、信息产业和网络服务等各方面一个多赢的环境,创新的出发点就是从产品走向服务;第二个以客户为中心,提供附加价值。

对于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我自己觉得有三个关注点。

第一个,注重客户价值最大化,技术创新通常从技术角度出发,开发一个技术看它能干什么,找到潜在市场用途;商业模式创新,出发点在如何为客户增加价值。

第7篇

第十五回 跳出庐山放眼看 产业应在“大动漫”

本回话题探讨动漫产业价值体现在哪里。

研究文化产业范畴的共识就是把文化产业大体划分三个层次,各种表述不一致,但基本意思相同,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产业和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直白点讲,文化艺术核心产业就是文化元素的艺术创作部分;应用艺术产业就是在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应用到生活产品、娱乐服务设计中;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就是支持上述产业的相关部门或者说就是前两个产业层次需要落地的相关支持行业。以动漫为例,简要说明一下:创作动漫剧本和形象设计就是文化艺术核心产业;按剧本和形象来制作影视片或制作衍生品就是应用艺术产业;而动漫的版权交易部门、动漫的会展机构、出版营销、广告企划、包装发行、媒体推广等机构就是创意支援与周边创意产业。三个层次共同构建了产业结构和范畴。

“大动漫”的概念是相对动漫企业仅仅关注动漫内容原创和制作而言的,应该眼界放宽,不拘泥于某个局部环节,应该用大产业的观念来看待动漫的发展。有些人会说,动漫企业都是希望在整个产业链获得利益的,本身就是“大动漫”的思路。这可能与我在这里强调的观点有些理解的分歧。我所强调的观点是动漫企业要把动漫看作形式和工具,而产业和效益要看作目标和目的。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动漫产业,发展思路就会不同。再说得直白点,就是不要为了动漫而动漫,应该为了产业而动漫。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强调动漫的本质是语言形式,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形式。就是避免动漫企业把动漫语言当作企业的目标,动漫企业应该是通过动漫语言的应用获得企业的利益。动漫企业有时会简单地理解只有好的动漫作品才有企业的未来,许多企业所谓的原创动画年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分钟,其结果可想而知,动漫产值不是作品的数量堆砌。

在“大动漫”的观念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展业务:可以代工;可以以技术优势承揽制作业务;可以专攻品牌授权业务;可以专攻衍生品设计;可以打造动漫作品的新媒体销售;可以专门生产应用动漫技术的展示教育作品;可以开展动漫技术培训;可以专营动漫销售的某类渠道;可以开展动漫体验乐园;可以专门提供动漫技术设备服务;可以专营动漫媒体;可以建立动漫俱乐部;可以从事动漫会展活动等等。

用动漫的形式美化生活、艺术生活、表现生活、沟通生活并创造价值,就是“大动漫”的思想。如果仅仅囿于动漫原创的圈子出不来,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特别是在缺乏创作动漫作品的初期,不要用赌博的战术来犯战略的错误。

2010年动漫行业的产值不足90亿,说明一个值得行业关注的问题:近万家动漫企业平均下来产值极低。尽管中国动漫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一定是思路出现了问题。动漫企业一定要关注自己是企业,其次才是动漫企业。如果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或没有能力把握商业模式的实现,就要全面调整经营思路。

第十六回 动漫产业链条长 把握关键方为上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主营能力把握。

动漫产业链涉及领域极其宽泛,有学者研究至少涉及近20个行业。我认为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典型的领域,前文谈到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两条路径都与动漫产业息息相关。文化产品化在动漫产业中表现为把动漫创意、策划落实为影视片、出版物,成为可出售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文化化是把动漫品牌用创意或设计通过授权的方式应用于广泛的产品领域,特别是后者几乎可以辐射到所有行业。

动漫品牌的应用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应用的有效性依赖于品牌的成熟度。实际上只有高品牌度才具备授权应用价值。我国的动漫企业绝大多数处于品牌培育阶段,还没有到品牌有效授权时期。所以,在战略上必须有侧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把过多的精力分散到授权等后期工作上。

中国动漫企业的通病是借鉴国外优秀动漫公司的成功经验来制定公司战略,包含的内容比较庞杂,“小而全”趋势明显。应解决的问题就是突出企业的重点和特点。动漫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都会做SWOT分析,可行的战略一定是基于企业长处、特色。商业模式设计中有两点关系到优势竞争力。一是优势资源,二是重要业务环节。优势资源是基础,重要业务环节是业务系统的关键,也是优势资源运用的节点。企业只有放大和强化优势资源,才具有高价值的商业模式。

在管理中有众所周知的“短板理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短板,是不是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短板,不见得事必躬亲,特别是一些短板是靠自己的力量弥补不了的。这就需要找合作者或外包,这是节省成本的最佳方式。同时,合作者还可能扩大合作的价值,甚至帮助企业把短板变成长板。还有就是企业要在初期避免把战线拉得太长。动漫企业的初期,必须集中力量在优势业务方面取得突破,一点突破,才可能带动全局。如果全局撒开,很可能一事无成。原有的优势也会淹没其中。中国动漫企业有相当部分是在原来的业务演化过来的,就更应该重视原有业务对现行业务的支撑作用。尽量寻求原有业务和动漫业务的结合点,完全有可能走出特色的动漫发展道路。

总结一下观点:一是战略的制定要依据优势资源;二是阶段性工作要抓住重点,不可分散精力,寻求以点带面的突破;三是形成业务模式的特色,形成竞争的壁垒;四是善于整合资源,寻求好的合作伙伴;五是对未来的业务形成关键点评估,以不变应万变。动漫产业的产业链价值在于品牌价值,品牌价值不高,再全面的业务系统也没有意义。品牌价值的提升是逐步的,业务系统的建设也是逐步的,没有必要用太多的精力去描绘未来的蓝图。结论还是:合适的团队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去做合适的事情。

第十七回 兵马未动问粮草 商业模式先做好

本回话题讨论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

一哄而起的动漫企业多数没有想好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行得通。部分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问题要回答,一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二是是否有能力实现企业的商业模式;三是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有战略价值。

一般而言,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做出自己的动漫品牌,然后通过品牌的巩固来扩大品牌价值,再获得品牌授权利益。其实商业模式并不这么简单。商业模式实际是企业通过目标市场需求的分析,通过自身业务系统的设计,联合有价值的合作方,通过渠道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并形成企业不可轻易替代的市场主体地位。商业模式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企业能否成功的焦点,简言之,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包括以下设计要素:

1.客户细分:所服务的目标客户;

2.价值主张:解决客户难题和客户需求;

3.渠道通路:通过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

4.客户关系:细分市场建立和维护客户关系;

5.收入来源:来源于价值主张的成功传递;

6.核心资源:保证模式的重要资产;

7.关键业务:一些事关全局的核心业务;

8.重要合作:外包或支援;

9.成本结构:模式要素的成本构成。

归纳起来就是目标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能力、业务系统和平台价值。商业模式是为公司、客户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按照商业模式要素分析一下,多数动漫企业的商业模式就变得很苍白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关键能力和核心资源没有优势。所以,也可能路越走越艰难,更谈不上做大做强了。

动漫行业有很好的产业特性,但没有好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就难以走过品牌确立的过程,就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坚持不到理论上存在的获得产业链利益的愿景。动漫企业不妨静下心来,审慎地重新分析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特别要基于自身长项来规划业务,才有可能走出一条有价值的发展道路。也就具备了商业模式最终缔造的一个有价值的平台,让更多的合作者主动利用这样的平台,创造更大的战略价值。

目前,多数动漫公司重复的商业模式是最低级的模式,即自我投资,自我支付成本,自我推广销售,自我获得有限的利益,自我承担投资风险。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一个没有任何想象空间并伴随诸多难以把控的风险的坎坷路,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商业时代要求。

第十八回 荆轲刺秦风萧萧

留得青山有柴烧

本回话题说说动漫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原本说的是荆轲刺秦皇的悲壮,借此来比喻当代动漫人义无反顾做动漫的豪气。一天与某动漫公司的高总及一位八年前就涉足动漫的张总一起讨论动漫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想到张总发表一通高论,大意就是千万不要去做动漫原创。张总的结论未免有些武断,但也说明做原创动漫的艰难。

一个企业谋求的是生存和发展。生存是基础,发展是目标。能否生存下来是企业初期的关键。一些动漫企业做代工积累了一定资金基础和经验,就急于创作自己的作品,为人作嫁衣毕竟不是长远之策。这样的企业想法是好的,但不能急于求成。一个成功的作品不只是创作者的心血,更是需要市场消费者来品鉴,许多成功作品需要对一些关键因素有恰到好处的把握。防止急于冒进,重蹈中国网络游戏开发初期的覆辙。本世纪开始的几年,一些网络游戏公司和游戏开发者急于摆脱韩国等国外游戏的束缚,争先恐后自主开发游戏,绝大多数都不成功。我同韩国游戏公司做过交流。韩国人说了一句实在话:“游戏是靠规则取胜的。”规则看起来简单,但游戏规则的设计要用心把握。中国开发者要沉下心体会,几年后就能出成绩。我认为动漫作品创作也是同理,不要急于求成。

动漫创作是大量消耗资金、精力、人力的事情,其结果又难以把握。动漫企业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中国近几年来最具影响的动漫公司就是广东的原创动力公司了,这个公司成功是有必然道理的。因为这个公司对原创动漫的战略构想是有充分认识和准备的,初期准备的资金就要挺过三年的原创困难期。尽管如此,临近成功前的瞬间还差一点前功尽弃。我们今天往往对喜羊羊片子品头论足,但忽略了对原创动力创业艰辛的关注,企业能否生存是关键所在。

第8篇

纵观整个现代企业的成长史,每一阶段竞争的焦点都各不相同。新世纪的十年,则进入了商业模式制胜的新时代――仅仅依靠提高内部效率已经无济于事,墨守成规、坚持老一套的管理模式而不加以创新、变革,企业将难以生存。只有具备长远的眼光,具有独具特色的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动荡的环境中立足和生存。

随着“商业模式”成为媒体的新宠,当“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开始在实业界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热切关注与激烈讨论时,随着其外延的不断泛化与延伸,其概念内涵却越来越空洞与模糊,“商业模式”似乎成了一个万能的名词,任何成功的商业举措,无论是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或是渠道的拓展,甚至单纯的营销手段也会被冠上“最佳商业模式”的光环。随着“商业模式”的走俏,其副产品――关于商业模式的各种谬误、错误的理解与应用也不断浮出水面。因此,当“商业模式”在坊间受到不断追捧时,为了避免以讹传讹,我们有必要首先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正本清源,若不清楚其概念定义,真正的商业模式应用与创新就无从谈起。

商业模式的三维立体模式

目前最为管理学界所接受的是Osterwalder、Pigneur和Tucci在2005年发表的“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 Origin,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Concept”一文中给出的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本文认为,就其本质和最基本的意义而言,商业模式就是指做生意赚钱的方法,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商业架构,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企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如何选取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排类型。近年来,对商业模式内涵的关注,已经从初期关注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逐渐开始转向关注顾客关系、价值提供乃至市场细分、战略目标、价值主张等――从经济、运营含义向战略含义延伸:商业模式的经济含义,是指商业模式应该以赢利为根本目标;商业模式的运营含义,指商业模式应该覆盖企业的内部流程及构造,包含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方式、生产运作流程、知识管理等;而商业模式的战略含义,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定位、组织边界及竞争优势的获取与保持――往往是成功商业模式的起点与根本所在。

商业模式成功的三个秘诀

商业模式创新能够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其重要性已经不亚于或者说等同于技术创新。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永远不缺乏新价值,缺少的只是一种相应的商业模式来对新价值进行探索和发现。但人们总是习惯用既定的商业模式来衡量和规约新兴技术及其带来的新的经营形态,对其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充满怀疑与责难。在这一点上,正如前时代华纳首席技术官Michael Dunn所说:“相对于商业模式而言,高技术反倒是次要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当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

但即便是在异常强调与重视创新与创意的今天,也并不是任何“创意”都能成为赚钱的方法,也并不是如很多企业想当然认为的那样,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创意就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是成功的商业模式――有关商业模式的泡沫与过分神话也是由这种错误而来。创新的种类与方法数不胜数,但并不是任何使企业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变化都可以称为商业模式创新,只有那些全新的或行业内未曾应用过的开创性的商业模式变革才能称之为商业模式创新;同样,成功的企业、盈利的企业、数不胜数,但并不是任何使企业盈利的方式都能总结为成功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们归纳为以下三点:

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一个组合。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能起源于某一方面的创新或灵机一动,但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却必然是一整套产品、服务、运营流程、战略与资源的组合。企业只有首先对自身能力及现状进行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明确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以及自身能够提供什么,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战略目标,并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基础,提出核心的产品与服务理念,继而通过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以及更为高效的优化整合与资源分配,才能产生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难以模仿性。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要与竞争对手有较大差异――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打造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与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从而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竞争能力,就可以在为顾客创造新价值的同时,打造企业自身独具特色的品牌价值,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

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动态性,能够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每一次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都能使企业获得首发优势,在一定时间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它的商业模式。很多企业赶上了好的时机,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但对于利从何来,为什么顾客会选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更妄论持续增长与盈利。实际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一次性的暂时的,而是一项长期动态的浩大工程――企业必须不断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调整与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三大悖论

媒体宠儿vs隐形冠军。与曾经的“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一样,“商业模式”一词近年来似乎成为中国商业媒体的新宠,知名度不断提升,翻开各种评论文章、经典案例,更是动辄就将企业的成功之道概括为领先的商业模式。对有些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噱头,或者是提高知名度的绝佳口号,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商业模式,如何建立起成功的商业模式毫无头绪。

虽然一些企业和媒体对商业模式的追捧有些盲目,但这似乎无损于商业模式的重要性――在新时期的超竞争环境下,市场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成本、技术、品牌之争转向模式之争,真正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竞争优势、使其在竞争中获胜的因素已经从显性的战略、资源与能力、效率等转向隐性的商业盈利模式。与媒体炒作的沸沸扬扬相反,商业模式是帮助新时代企业实现盈利与成长的隐形冠军。

成败论英雄vs英雄成败论。关于商业模式的另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在我们评选、赞美与提倡、学习的所谓成功的商业模式中,有多少是实至名归,有多少是因为企业的利润和知名度,被媒体挖空心思寻找其独到之处,敲锣打鼓地给扣上一顶顶冠冕,甚至丝毫不在意这帽子扣得是不是合适。当然,绩效的好坏也是评价商业模式成功的重要指标,失败企业的商业模式无论多么独特,也难以称之为成功。不管是以成败论英雄,还是因英雄论成败,都显得有失偏颇――成功本身就是主观与客观双重评价的产物。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理性地把目光汇集起来,更多地关注商业模式本身,关注那些在商业模式上有真正独到之处的企业,帮助更多企业学习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法与成功经验,而不是帮助成功的企业寻找自己的商业模式。

第9篇

2009年底,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报告》,宣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自此,大量企业和团队开始关注并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但由于移动互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介入该领域的企业遭遇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其中,商业模式不清带来的挑战尤为突出。

为什么移动互联网企业会面临商业模式的困境?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及竞争环境的改变是这些企业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要真正实现突破,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商业模式的原生态、持续性和生态化三个方面入手。

保卫“原生态”战略优势

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就在于,抄袭完国外的模式后,却不考虑应用的本地化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缺乏“原生态”。

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大都采取“模仿”国外同类型企业的做法,其商业模式通过C2C(Copy To China)简单移植到国内市场,这导致企业经营没有或缺少原生性,从而陷入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例如国内模仿美国签到服务Foursquare的大量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就面临用户规模不足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考虑国内人际交往模式跟国外的不同。

除了企业在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时需要注意原生态定位,一些先于其他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应该考虑强化商业模式的原生态,避免被山寨。例如2G时代知名的3G门户和UC浏览器,它们在WAP时代很好保持了领先性,也具有一定的原生性,但随着3G时代到来,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该领域而使得它们的商业模式被山寨,从而陷入到市场丢失、用户体验不突出等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困境。

对一个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讲,模仿或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应该尽量保持商业模式的原生态,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与能力,形成与竞争对手或者山寨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特征。

小米手机是保持商业模式原生态的成功案例。一方面,小米手机模仿苹果采取自行设计并寻找代工的方式,针对中国市场特点确定了2000元以下的定价,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特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小米手机放弃了苹果专卖店加网上销售的方式,简化为网上销售的模式,成功降低渠道成本;最后,小米手机在移动应用方面进行布局,推出了手机操作系统MIUI和聊天工具米聊,但它没有贸然投入巨资到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域,而是采取较为低调的示弱手段。

如果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原生性较好,可以使企业具有一定的差异化,留下大的改善提升空间,时间也比较充裕,不过这并不说明企业可以坐等成功的延续,而应该对产品及服务不断改善,强化原有商业模式定位带来的优势。

持续创新提升产品杀伤力

但并不是说,将一个国外的商业模式抄袭过来并做好本地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商业模式想要不断成功,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

介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建立基本的商业模式后,应通过持续改进产品提升价值,为保持商业模式竞争力提供更多的元素,避免竞争对手介入自己的核心领域,导致同质化竞争的升级,影响企业盈利的实现。

苹果公司是从核心持续改善产品的最佳案例。在推出iPhone和iPad核心产品后,苹果不断为现有产品提供升级产品,为了强化核心产品价值,苹果还建立了软件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正是通过不断改善的商业模式,苹果有效避免了竞争对手低价竞争的挑战。反观传统手机厂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由于缺乏围绕核心产品改善的策略,纷纷陷入了商业模式困境。

号称最大手机厂商的诺基亚,虽然跟随苹果商业模式也推出了软件策略,但由于三心二意的应用没有强化核心产品的竞争力,反而拖累公司丧失了发展方向。美国领先的手机制造商摩托罗拉也在去年落入了互联网公司Google手中,成为了Google的附属品,这也跟摩托罗拉缺乏围绕核心持续改进的策略有关。

不仅智能手机公司难以避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困境,纯粹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时有失败的案例。在WAP时代处于领先的3G门户曾经获得IDG大量的投资,但由于管理团队没有及时围绕核心改善产品,而是通过多方出击的方式介入到大量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使得其商业模式缺乏延续性,导致3G门户目前成为一个被遗忘的移动互联网企业。

从移动互联网实验室重点跟踪的50个移动互联网案例来看,大部分移动互联网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竞争优势,避免被对手山寨,削弱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研究及实践证明,产品或服务生态化是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可行方式。

善用“生态化”制胜法宝

最后,当通过持续的创新获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后,如果想要做大做强,就需要由单一的产品覆盖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

大部分企业经营者非常羡慕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江湖地位,期望在移动互联网复制类似的竞争优势,避免简单的价格竞争。要达到腾讯类似的江湖地位,移动互联网企业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认识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

苹果是构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最典型的成功案例。苹果通过提供核心的硬件产品及软件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竞争对手跟随提供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的情况下,苹果仍然有能力避免竞争对手挑战其竞争优势。例如,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虽然比竞争对手亚马逊的Kindle Fire贵一倍,但其市场份额仍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这不能不归功于iPad加iTunes及App Store形成的生态系统。

类似苹果的成功还不多见,例如目前还不清楚模仿苹果的小米手机能否获得成功,但期望生态化的移动互联网失败案例随处可见。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一直想引入社区化运营模式,并且还尝试建设了一个无线音乐微博平台,但最终也在集团公司统一运营移动微博的收缩策略中不了了之。

对于中国移动的创新项目移动MM、飞信以及无线城市,目前据称也处于生态化转型阶段,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为什么苹果生态化策略获得了成功,而其他企业鲜有成功案例?

两个方面的原因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生态化的实现。一方面是企业或者业务负责人并没有清晰的生态化意识和思路,仅仅是感性地认为应该模仿苹果生态系统的做法,采取开放的模式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生态化尝试。另外一方面,即便这些移动互联网企业坚定了生态化发展策略思路,但他们往往低估该策略所需要的资源能力,并且对生态化进程也过于乐观,从苹果生态系统演进进程来看,自从苹果2008年开始生态化建设,也是花了近3年的时间才真正成型。

第10篇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已崭露头角,但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明显滞后于技术创新,多以跟随和模仿国外为主,企业技术创新“单打一”和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难以发挥等问题突出。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的 “倍增效应”,引导企业由传统的单纯技术创新转向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的集成创新之路,需要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

一、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日益凸显

工业革命以来,产业经济发展基本上遵从“技术创新获得利润,性价比拼占领市场”的范式推动,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不断加深,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急剧下降,技术创新主导的企业盈利模式被打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互动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形态,愈益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

商业模式即为企业盈利的途径和方法,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企业技术方向和路线的选择,更涉及到企业组织、文化、资源配置的全方位、深层次革命,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质是系统性创新,也是国际产业竞争的新趋势。

(一)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深度融合

市场需求已日益成为创新的最主要源动力,创新逐渐从强调技术导向为主向注重市场导向为主转变。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更人性化的体验,使创新成果转化成实际的商业价值,就需要针对新技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呈现日益融合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IT、通信技术等通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逐渐摆脱在原有商业模式中充当工具的从属性角色,而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本身。

(二)“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赢得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是企业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方法,而价值的载体则必须是有核心技术支撑的产品和服务。在节能环保领域,诸多公司开发出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设备,但碍于用户对新技术新设备转换成本的压力,难以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商业模式创新,节能服务公司一方面通过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效益中收回投资、取得利润。

商业模式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价值的“放大器”与“倍增器”,也为技术创新模仿设置了新的“门槛”,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构筑起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强大动力。

(三)“商业模式+技术”融合创新改变竞争规则

一直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技术革新和产品性价比提高,随着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不断结合,行业的技术竞争与产品竞争模式正在被颠覆,以基于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更新体验和更优服务为目标的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新的竞争规则。

传统商业竞争的零和准则也不断受到挑战,无论是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还是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企业,一方的利润不再是另一方的成本。在新的盈利模式下,产业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者可基于同一个平台最大程度地达到价值共赢。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特点

目前商业模式创新仍属于新生事物,业界还没有形成清晰路径和完整规律的共识,但总体上看,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技术创新仍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现实基础

新技术或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价格较高,为了平衡高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商业模式创新应运而生,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同时,技术创新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保障,为竞争者设立模仿的高门槛。

(二)信息网络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随着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企业选择更多更复杂的运作方式提供了平台条件,由于硬件技术的易扩散性和生产的易模仿性,任何建基于硬件的商业模式都不会长久,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流。

信息网络平台将相互独立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联结起来,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使产品和服务价值实现了聚变。东软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有三千家医院客户,公司利用云的方式和互联网方式整合现有客户的医疗资源,使家庭和个人通过网络获得在线诊断等医疗服务,同时公司的B2B模式逐步转向了BBC(即B2B与B2C的结合)模式,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更高的服务价值。

(三)全产业链共赢是商业模式创新的突出表现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是更好地创造价值,好的商业模式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为产品价值链各环节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创造价值。因此,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互补企业在内的产业价值链体系,实现覆盖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价值共赢。

三、有效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规律探索与总结

商业模式创新既是贯彻落实十报告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激烈国际产业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应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商业模式创新的重大意义与发展潜力,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积极探索和总结其基本规律,特别是研究如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的相关政策,通过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倍增效应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

(二)两化融合打造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撑平台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不仅加速我国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深度应用,也是我国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要通过加强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同时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制造企业、服务企业、内容提供商和应用开发商的价值共赢体系,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三)通过激励政策加大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力度

当前,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创新形态,应提升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同等重要地位。要通过已有各项鼓励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加大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力度。例如,针对重大、关键、示范性的商业模式创新要提供适当的财税政策支持;在已有支持技术创新的专项资金当中,切块用于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研究适时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基金);商业模式创新可作为高科技企业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重要指标,享受相应优惠政策等。

(四)完善符合商业模式创新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

第11篇

关键词:营销策略;商业模式 ;长尾理论;挑战

截至2011年1月奇虎360安全卫士活跃用户超过3亿、360杀毒活跃用户超过2.4亿,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公司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成功上市。目前奇虎360公司市值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40亿美元。[ 资料来源:baike.省略/view/288073.htm]从2005年9月奇虎360公司开始创立,到目前也就短短的五年多时间,但却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这些成绩无遗令同行业大跌眼镜。这样的成绩也使其他的互联网杀毒软件企业开始求新求变,继奇虎360公司实行“免费”的营销策略后,以瑞星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杀毒软件企业不得不开始面对挑战实行“免费”的营销策略。奇虎360公司到底采用了何种商业模式,使得公司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成为了很多企业和很多人思考的问题。

一、如何理解互联网企业产品营销的新商业模式

(一)互联网企业产品营销的新商业模式

奇虎360公司所实行的营销产品“免费”的策略,其实并不是奇虎360公司的首创。在奇虎360公司实行产品“免费”营销策略之前,已经有多家企业实行了产品“免费”营销策略,而且这些企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腾讯、淘宝等等。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坚定了奇虎360公司做杀毒软件“永久免费”的决心。互联网企业产品营销的新的商业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一基础平台,通过向互联网用户提供免费的产品,在用户对于免费产品的价值认同后,形成对产品的忠诚度及对企业的认同和忠诚,在此过程也是互联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过程,进一步使互联网企业的用户变为互联网企业的客户,最终使客户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或者增值服务实现盈利。当然互联网企业也可能在赢得用户和客户的认同之后,采用广告模式或者交叉补贴模式获得盈利。下面我们对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做一简单的分析。互联网企业之所以提供免费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用户通过使用企业提供的免费产品,会对产品做一个评价,如果普遍的评价都较好,就会形成对产品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然后就会促使小部分的用户变为客户,由于用户的基数很大,所以虽然只是小部分的客户仍然有很大的基数,这部分客户会选择购买企业的其他增值服务,这样企业也达到了盈利的目的,企业就会不断改进产品,形成新一轮的循环。这就是互联网企业产品营销新商业的基本模式。

(二)互联网企业产品营销新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企业新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其理论基础就是长尾理论。长尾理论是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在网络的兴起提出的。其理论认为:当商品各个环节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美] 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4)]长尾理论认为产品的数量(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主体区域、一部分是长尾区域,传统企业和个人关注主体区域,认为主体区域才是企业盈利的部分,而很少关注长尾区域;而按照长尾理论模式,在互联网行业应该是关注长尾的区域,因为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其产品成本也特别低廉,并且拥有极多的消费群体,因此互联网行业符合其理论,其产生的效益甚至可以超过主流产品的数量(收益),这就是互联网企业新商业模式的盈利模式。奇虎360公司也正是基于这理论,大胆进行企业战略改革,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和战略高度使用产品“免费”的营销模式,目的也不是为在杀毒软件本身获益,而是为获得主流产品外的其他增值服务效益。

二、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企业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一)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企业战略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战略的相对性

奇虎360公司所开启的新的商业模式,虽然既有长尾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也有像腾讯、淘宝等成功实践经验。但是企业的战略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当真正运用这一模式并且作为企业的根本战略时,在战略实施时,可能面临的实际情况并非和预想的一样,现在似乎正确的战略,到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一定全部正确。奇虎360公司是否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不偏离新的商业模式下的企业战略得到贯彻,并且获得企业的预期成果。

2、企业战略的风险性

奇虎360公司选择了新的商业模式那也就必须面对所带来的风险。市场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能否长久,虽然目前用户、客户对于这种经营模式相当满意,但是市场的可变性特别大,奇虎360公司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其战略。奇虎360公司所实施的企业战略,还必须考虑来自竞争对手、企业成本、创新导向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竞争对手也可以对其战略进行模仿或者实施新的企业战略进行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奇虎360公司所采用的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为真正的实现盈利,如果企业长期不盈利,企业不可能实施这种企业战略,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企业也应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方能在这一行业保持技术的竞争力。

3、企业战略的长远性

企业战略的长远性对于企业发展有着特别重要作用。奇虎360公司以杀毒产品“永久免费”为企业营销的策略这一新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战略的长远性。未来的环境并不能完全预测,现在就开始以“完全免费”为口号,如果企业一旦遇到发展问题,出现不盈利,再改变为“收费”产品,可能就会一败涂地,因为这时用户和客户会觉得企业的不够诚信,对于他们进行了欺骗,到时可能要挽回用户就难上加难。奇虎360公司考虑了公司的发展长远性,但似乎又忽略了企业战略的长远性。

(二)新的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1、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奇虎360公司采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虽然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颠覆性改变,但由于现在传统的“收费”的商业模式还是占据着主要地位,新的模式在挑战传统模式时候,必然会遭到空前的反对,在各自的利益下,双方如果一旦较真,必然导致双方两败俱伤。好消息是瑞星等一些传统杀毒软件也开始实行“免费”的营销策略,这看上去无遗是对新商业模式的“支持”。但还是有一大批传统企业并不愿意实行这种模式,而且以瑞星为代表的这些企业也是处于无赖之举,并非心甘情愿。如何应对这些强劲的对手,当然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加强保护,但更应该的是赢得用户的心,只有赢得了潜在的消费者方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2、来自本身技术的挑战

奇虎360公司以“免费”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奇虎360公司是一个新兴的企业在技术上本身就相比其他传统老牌企业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免费”的隐患是不能进行杀毒,其实奇虎360公司本来也是想通过提供用户简单的保护,如果想对电脑进行更好的保护就需要购买其相关服务,这也是其盈利的重要一个方面,如果只能提供最初级的、最简单的电脑保护,那消费者或者用户可能会更愿意选择更为专业的杀毒软件。而如果奇虎360公司直接提供更为高级的产品无遗会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那企业发展也会存在瓶颈。

第12篇

不过,10月12日,移动医疗公司掌上糖医在业内激起了一阵波澜,它宣布获得了IDG领投的1500万美元A轮融资。之前,掌上糖医获得了平安创投及经纬投资300万美元的天使轮投资。另有消息称,还有一家神秘公司参与了此次跟投。掌上糖医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创业一年,黑马会会员、掌上糖医创始人匡明体形小了一圈。一年前闯入这个领域时,这位剑桥大学毕业生、前Intel工程师、强生亚太市场年度销售冠军,设想着凭借自己的背景及对产业的理解,可以轻易打下一块地盘,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错了。这一年里,他不断地自己,不断地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开始想得很简单,认为病人的需求是这个,但通过用户一对一的访谈,发现他们的需求是另一个,比如他们对医生不那么看重,但对营养、社交的需求更强烈……”匡明说。

沿着调研来的需求,匡明开始做产品,从硬件设计到软件服务,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并不能带来期待中的显著效果,比如用户的活跃度依然不高,各种困惑不时袭来,最终匡明总结为:“所有的慢病管理之所以难做,是因为有需求,但没有刚需,不像肿瘤。”

他决定帮用户创造刚需,将慢病管理与保险相结合。在美国,这已有成功的先例,如WellDoc和Glooko。匡明学习了两家公司的做法,同时又改善了两家公司原有体验的不足。比如,针对welldoc的血糖数据需要手动输入,Glooko的插件售价较高,两家公司的线下服务较少等问题,“糖+硬件”与掌上糖医软件相配合,不仅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采集方法、更便宜的硬件价格,还提供了多样化的线下服务活动。相较产品层面,尝试这一模式的真正困难在于中国的医疗支付体系不同于美国。

中国的商业医保里,慢病管理才刚起步。去年新的保险政策开始鼓励个人用医保卡的余额购买健康保险。在匡明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中国的支付体系会向美国学习借鉴,这也给了他走这条路的勇气。

在匡明看来,国家每年为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支付的费用达到了近2000亿元,占到基本医保总额的20%,未来国家基本医保肯定要减负,但不可能甩包袱,这其中肯定会有商业保险参与其中。所以尽管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模式及险种,匡明愿意作为探索者与其投资方共同推动与平安保险推出相关新险种。

“本轮融资后,掌上糖医将与保险合作伙伴深度合作,搭建一站式的糖尿病院外监测、管理、服务和保障平台。”匡明说。

目前,国内移动医疗公司大多没有商业模式,主要依靠VC的资金生存。在已经尝试的商业模式上,除软硬件相结合,硬件产品带来部分收入外,最主要的还是服务医药产业链上的大公司。由于药企是这个产业链里真正赚钱的大公司,所以已有的一些商业模式探索主要是为药厂服务,包括调研咨询、Emarketing等。但是匡明认为,这些模式只能是中间形态,不是真正的商业模式,无法支撑一家十亿美元或百亿美元的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