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4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税大数据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子商务;大数据;税收征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78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税收管理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云计算时代的产物,是“互联网+”的核心引擎,更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将大数据资源应用于税源控制、税款征收,并以此来实现税收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
1国内外现状
1.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税收征管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税源范围广、金额大,能为国家财政做出很大贡献。可是,由于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对电子商务中纳税主体、纳税行为及税收监管等规定不明确,导致电子商务交易的征税主体在法律上未明确界定、税源无法准确控制、征管能力执行不足等。
1.2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对电子商务税收制度的研究较早,经历了漫长的讨论和修正,存在很大争议,最终从免税走向征税;欧盟一直以来将电子商务税看作新的税源,倾向于制定比较严格的监管措施,成为全球首个对电子商务征收增值税的组织。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对电子商务税收坚持中性、高效、确定与简便、公平与灵活性的原则,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国际形势来看,其他国家或组织在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的做法上还是有区别的。在我国,电子商务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对税收收入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促进市场公平,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应该对电子商务进行征税。但考虑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增加国家经济收入,以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我国可以对电子商务征税采取减税或者暂时免税政策。
2大数据分析的特点与优势
2.1大数据分析的概念
大数据分析是指摒弃传统的抽样分析方法,采用全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方法。由于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特点,所以它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分析方法。通过在即时更新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使得到的结果具有实时性。在大数据时代,税收征管也应与当前形势紧密联系,及时转变传统思维,才能提出新的创举。
2.2大数据分析在税收征管中的优势
大数据思维的建立是区别于传统税收的关键,可弥补税收征管中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为征纳双方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将税收风险降到最低。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税收征管实践中,既能将大数据思维进行推广至其他领域,又能弥补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空白,为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3大数据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
3.1税源控制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关键,大数据的突出作用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大数据也为实现税源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进而引发了一场税源管理的革命。
税源控制的实质就是纳税主体的确定,现行电子商务中商家的注册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不少商家未实行实名注册,交易记录不真实甚至隐瞒交易行为,这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通过立法,严格执行商家实名制注册,使得电商经营活动规范化。同时,税务机关应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识别电子商务交易的真实记录,对电商发放实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并发放电子式身份证明作为数字身份证,实施纳税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管理。这样可以使得网上税收信息公开化,打破信息不对称等局面,通过这一措施来控制税源,以达到确定所有纳税主体的目的。
3.2税款征收
在税款的征收环节,现行实体征税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电子商务的征收征管。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做出如下突破:第一,根据电子商务税收的特殊性,在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税收管理机构负责电子商务税收的征收和管理,各省分别成立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部门,由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垂直领导,检查和督导各地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机构完善税收登记、税收管理、税收稽查等制度;第二,税收征管部门与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合作,按照法律规定的征税项目,在依法确定交易行为确实发生后,在消费者支付环节中,网络交易平台的系统自动按照相关税目和税率扣除应缴税款,并自动进入相关财政账户;当涉及到退货而产生退税问题时,可以先把电子发票打印出来,将相关退货发票做好标记,按月清算。同时,商家可以按月抵扣相P进项税额。这样能有效防止网络交易过程中交易行为隐蔽、计税困难等造成的偷税、漏税、逃税行为的发生。
3.3税收监管与稽查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所有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都保存在交易平台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共享机制。地税与国税税务信息共享,跨区税务部门信息共享,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比如工商、住建、国土等部门),税务部门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共享。同时,税务部门还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平台来披露并挖掘隐藏信息。在税收监管方面,首先,税务机关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善税收风险评估机制;其次,税务机关可以从多方(电商所开电子发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收集的信息来进行比对、甄别,并检查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的容量不断增加,现在已经可以实现部分数据的永久保存,从而避免了交易信息的保存年限问题。由于大数据信息量大,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收稽查时可以通过关键字检索,比如税号查询、代码查询等方式进行有效数据的提取,避免了到实体店中去翻阅纸质资料的繁琐,从而大大提高了税务机关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征税成本。
4结语
在当今时代,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商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碾压式的打击,使得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商业变革中,电子商务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合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有利于加强完善电商的管理,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促进电商与实体商家的公平发展,保证国家的税收权益,使社会在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找好平衡点。
参考文献
[1]石珍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02).
[2]陈非凡.中国C2C网络贸易税收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8).
[3]许爽.浅析网络购物的税收流失与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08).
[4]何宏.关于电商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探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
[5]温淑萍.大数据时代下江西地税稽查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税务,2015,(08).
[6]孙懿.大数据时代对税务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学术交流,2015,(06).
[7]李渊.大数据时代强化税源管理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6,(03).
[8]左丽敏.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1).
[9]梁春丽.全球商业革命:网络销售+大数据[J].金融科技时代,2013,(09).
[10]陈静.大数据对税收征管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商,2015,(43).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课程应用统计学一般学习课程:高代、几何、数理统计、多元分析、抽样调查、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分析等等。应用统计学主要研究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量数据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 用以解决各个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到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统计调查等。
课程体系:《C/C++程序设计》、《数理统计学》、《运筹学》、《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原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随机过程》、《复变与积分变换》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大数据、金融统计、生物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从培养目标上讲,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实际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量化的依据,具有能够继续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成为统计分析,风险管理和精算方面的高级人才。
应用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要发展,还是考虑往财税、金融等领域突破,考CPA、精算师等,到银行、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等机构工作。因为单纯的统计是没什么工作好做的,需要和其他的工作(专业)相结合。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关键词]税务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数据利用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92-01
1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数据越来越多,纳税人数量在快速地增加,税源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税务人员需要以更新、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对大量的征管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挖掘其隐藏信息数据中的潜能,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识别纳税特征,提供差异化的纳税服务,实现信息管税。
2 税务分析现状
税务信息化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税收管理水平,甚至影响其财政、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国家财政收入主渠道的税务行业,是我国政府机关中最早实现信息化的系统之一。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在加强数据管理、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探索信息化支持决策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有效地进行税收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一直是税务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
3 数据挖掘技术和方法
数据挖掘技术大致分为两类技术,即描述性数据挖掘和预测性数据挖掘两类。描述性数据挖掘以概要方式描述数据,提供数据的一般性质,即导出概括数据中潜在联系的模式。预测性数据挖掘建立一个或一组模型,产生关于数据的预测,即根据其他属性的值,预测特定属性的值。数据挖掘方法则包括关联规则、决策树、聚类分析和离群点检测等分析方法。
4 税务数据挖掘步骤
以税务数据挖掘应用角度,挖掘方法可分为这么几步。第一步是概念描述。利用概念描述的方法对行业税负进行分析,为联机数据挖掘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第二步是关联分析。关联性知识挖掘通过测算关联事务的支持度与自信度发现事务发生频繁项集,找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之间的序列关联与时间关联;同时,将关联知识用于税源管理中,可以分析企业零负申报与相关因素的关联度,解释困扰税务机关已久的难题。第三步是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这些异常数据的成因可能是来源于不同的类,或者自然变异、收集误差等。偏差检测更多关注的是一个数据对象来源于不同的类,如税收欺骗检测就是通过建立税收数据模型,挖掘出非正常纳税的纳税人信息。
5 税务数据挖掘应用
5.1 数据质量校核
数据质量的高低既是各方关注的热点、又是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难点,可称之为财税领域研究的“生命线”。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优劣程度,或指数据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无论税收收入会统核算,还是稽查选案、收入预测、纳税评估等都需依赖数据质量。数据质量评估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基本评估指标:数据对用户必须是可信的,其中包括精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唯一性等指标。数据对用户必须是可用的,其中包括时间性、稳定性等指标。可使用数据质量的六元组评估模型对应用系统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构造数据质量评估模型可经过四个步骤:确定数据集评估应用视图,选择评估指标,制定规则集,计算规则结果得分。
5.2 异常行为发现
在税务纳税评估和稽查选案管理中,分类规则发现是最常用的数据开采操作,其目的是利用历史数据记录,从中自动推导生成能总结出对给定历史数据的推广描述,可根据纳税人的登记信息、纳税信息、财务指标、以往的违法违章记录等信息,创建预测纳税人的异常纳税的关联规则集,并以此模型作为稽查选案的依据,并能预测未来数据的行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地协助税务机关进行决策分析。可以根据纳税人已有纳税信息和违章情况,进行关联分析,找出涉税经济指标与可能违章手段之间的联系,发现偷、漏税疑点,为税收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提高税务稽查和日常税收管理的效率。
5.3 纳税行为分析
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挖掘分析,通过对纳税人纳税申报信息、纳税人基本信息、办理涉税事项、发票使用等一系列数据实施监控,建立税源检测数据模型,可以帮助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合理的评价,帮助解决零税负申报、纳税终止行为预测、低税负申报、虚假申报、发票违章等难题。分类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分类的应用非常广泛。分类的目的是让信息系统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类别。分类也可用于预测。决策树分类方法是特别有效一种分类方法,对税务行业宏观和微观的决策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5.4 税收收入预测
对税收收入进行预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主要原因是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太多, 但可以通过预测技术给出一个近似值。任何单一的预测模型都只利用了部分有用信息,为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有必要尽可能综合利用各种预测模型所提供的信息,以达到改善预测效果的目的。组合预测包括等权平均组合预测方法和预测精度组合预测方法。等权平均组合预测方法是组合预测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虽然方法简单,但在对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完全未知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较为稳妥的方法。而预测精度组合预测方法较之等权平均组合预测方法能够更为科学地在各预测模型间分配权重,在各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通常使用该方法解决各模型间权重分配问题。
5.5 税源质量评价
税源质量是对税源这一经济量优劣程度的度量,既包含着对税源中潜在税收含量的一种度量,又能反映税源规模的变化情况。税源质量越好,表明潜在的税收含量越高,意味着税收产出可能就越多;反之,税源质量越差,税收产出就可能越小。另一方面,税源质量的变化趋势,增长还是萎缩,预示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可以通过税源质量的判断来预测税收的变化趋势。税源质量能够反映税源总体中影响税收数量变化的内在因素成份。这种内在因素可能促成税收的增长,也可能造成税收收入减少。税收经济关系中存在很多影响税收数量增减变化的税源内在因素。
通过专业化服务保证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连续、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业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和社会分工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具有专业化、知识化、高附加值的特点,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最好体现。从产业链来看,生产业涵盖研发、设计、融资、物流、采购等多个环节,根据服务性质不同,生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符合新一轮世界工业革命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大趋势,也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生产业将以其专业化、智能化、高度分工的特点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二、加快生产发展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加快生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符合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根本方向。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等领域初现端倪,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与第二产业紧密结合,制造业由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向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转变,制造业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金融、物流、咨询等方面相关配套生产业的支持。从劳动力、资金、决策、流通等制造业发展重要环节来看,增材制造等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将使劳动力资源对制造业发展贡献相对减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信息支持,金融服务的发达程度将直接决定制造业企业融资的难度,而物流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影响企业流通成本高低的重要原因。
加快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后发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向产业链的高端转移、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创建新产业三个方面,生产业在这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设计和销售环节由生产业主导,产业技术更新换代主要通过智能制造、信息化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管理咨询、经营分析等生产流程的全面优化,互联网金融等新兴生产服务业本身就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产业。生产业对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是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所在。众多生产服务性企业共同形成产业发展的完善服务体系,并为社会提供大量知识型、较高收入就业岗位,培育相当数量的中等收入阶层。在生产率提升方面,生产业企业专注于产业链特定领域服务,通过提供财务、咨询、设计、物流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将企业生产各个环节连接整合,企业购买外部专业服务成本明显低于由企业内部提供,有利于企业专注于产业链中竞争优势较强领域,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在附加值提高方面,国际产业链分工附加值符合“微笑曲线”规律,处于曲线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市场销售端往往获得大部分利润,而生产制造环节的附加值较低,发展生产业是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的必然途径。
加快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是完善市场环境的重要抓手。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产服务业破解信息不对称壁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经济运行效率损失的能力将进一步凸显。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很大原因是因为银行等资金供给方缺乏必要的企业信用及经营情况信息,随着数据分析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历史数据及实时经营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出具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的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公司已经出现,银行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对企业进行合理授信,从而实现企业、银行、数据分析公司的多赢局面。同时,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也以便利的交易方式、较低的服务收费和交易成本、更好的服务体验,成功地释放市场消费需求,为社会创造大量就业。
三、制约我国生产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国第二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大背景下生产各环节的智能化、模块化、专业化趋势认识不足。生产业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制造业内部生产由市场供给的过程刚刚起步,生产业在促进产业链高端转移、带动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创建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仍未得到充分认识,制造业与生产业发展“两条腿”、“两张皮”现象突出。
(二)体制机制环境僵化。有利于生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尚未形成,生产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财税、融资、审批等瓶颈制约因素较多。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建立,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对生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强,生产业企业的自身研发能力较弱,针对生产业的资金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
(三)新兴商业模式的应用推广不足。一些新兴商业模式对改善制造业发展市场环境具有明显作用,但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有待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新兴商业模式的规模化和系统化趋势正在形成,对就业和经济带动作业也逐步得到显现,但新兴商业模式的发展应用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等社会各方面的接纳和支持,综合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国际产业竞争激烈。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投资准入的放宽,国际先进生产业企业将更加积极地进入我国制造业服务市场,可能在管理咨询、数据服务、商业设计、会计审计多个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对我国生产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未来,贸易自由化趋势将继续深化,我国生产业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对我国生产服务业企业加快提升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和挑战。
四、促进生产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发挥好市场主体地位方面,应进一步放宽信息通信、贸易流通、中介咨询、金融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尊重企业首创精神,支持互联网金融等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支持民间资本加大对生产业投资,鼓励制造业企业以投资参股、战略合作、混业经营等多种方式带动生产业企业发展。在发挥好政府支持引导作用方面,要抓紧出台加快发展生产业的指导意见,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严格规范审批行为,加强企业服务,逐步形成支持鼓励生产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
(二)加快推进财税金融土地等相关领域改革。逐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通过完善企业征信体系、健全融资担保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生产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生产业企业上市规模和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稳步扩大生产业增值税征收范围,对不同行业实施差别化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研发费用扣除、投资购买设备抵免等方式,实现税后优惠与税前调节相衔接的多样化税收优惠模式。比照工业用地支持生产业发展土地需求。
(三)发挥生产业与制造业综合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效应。出台支持生产业与制造业同步发展政策措施,鼓励在产业园区内配套建立生产业发展孵化区,支持制造业产业链与生产业全面整合,强化产业园区的综合集聚效应。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生产业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建立与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相对应的创新链和服务链,促进制造业系统性创新和升级。
大财务
作为一家涵盖印刷、IT产业、房地产、酒店等业务的集团公司,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都使得远识实业的财务资源的整合显得愈发重要。赵西介绍,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集团下属公司产权关系复杂,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这要求集团财务采取不同的模式管理。其二,集团经营模式多元,表现为业务板块多元化以及与政府、企业合作发展的模式多元化等。“为了更好发挥财务在经济管理中的核算、监控、决策支撑的作用,财务管理提升极为重要。”赵西称。
赵西提出“大财务”的概念。作为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追求的目标,“大财务”模式让财务管理从“事后”走向“事前”。同时,赵西带领团队将核算型财务转变为管理型财务,彻底颠覆了财务管理理念,继而完成了由“小财务”到“大财务”的管理模式升级。
在“大财务”模式下,财务管理触角前移至经济业务的前端,贯穿到企业经济业务各个层面。在此基础上,集团多部门联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便捷等特点,完善集团及各子公司信息化建设,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经济决策等提供快速的数据决策依据。
从集团层面来看,远识实业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基本已经摆脱单纯核算、记账的管理模式,财务在企业对外投资、重组、兼并等方面也积极发挥着决策支撑作用。同时,财务在集团对子公司授权管理方面也扮演了监管的角色,从子公司的合同签订、订单下达、生产、销售、回款,甚至售后服务等方面,财务这只无形的手发挥了监控、数据分析以及助力决策等作用。
谈到“大财务”管理的核心,赵西坦言:“人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培养一批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财务团队,通过团队作战提升财务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快转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方式受到极大冲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带来创新的契机,是远识实业管理升级的外部压力。
而在远识实业内部,同样孕育着转型契机。一方面,集团下属的重庆市远大印务有限公司,虽然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持续地压缩利润空间。同时,长期以来比较单一的业务模式亦亟待创新;另一方面,远识实业在2012年进军IT行业。IT行业对远识实业属于全新领域,公司需要升级管理模式以迅速适应IT行业特点。
远识实业把信息化作为管理模式升级的着力点。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创造业板块在2010年自主研发的适用于印刷行业生产营销环节的ERP系统,目前已基本满足了印刷行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大数据与大草原,即将开启一段世纪情缘。
服务器装机量高居全国首位,4条高速宽带网络通达国际国内,云计算基地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步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风起云涌,内蒙古泛舟“云”海,勇立潮头。
生而不凡 未来增长动力源
行走在和林格尔县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覆盖着数十条通风管道的单体机楼吸引着每个造访者的眼球。机房内,一座座崭新的机架横向排列着,服务器整齐地摆放其上,连接端口的信号灯不时闪烁。近年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相继在此建设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投资规模近500亿元,预计三大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可达368万台,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在内蒙古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建设中,呼和浩特市堪称全区的“急先锋”,该市和林格尔县则堪称全市的“顶梁柱”。
不久前,“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成为呼和浩特市乃至整个内蒙古发展中的高频热词。全国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参加人大分组讨论时强调,内蒙古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是“一核两翼”,“一核”就是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两翼”是呼包鄂协同发展、东部盟市跨越发展。李纪恒书记说,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是内蒙古今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重要动力源,必将成为内蒙古发展的核心。
“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支撑,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智慧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先行区”――被赋予如此重要的定位,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生而不凡。
这与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息息相关。在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的产业布局中,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四区一基地”,即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全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区传统产业数字化示范区、国家“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和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全面实施“六个一批”工程,即建成一批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批大数据应用产业、建成和培育一批大数据研发平台和人才团队、支撑一批大数据应用项目。
―― 争取在3到5年中,将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建成数据产业和新型城镇互动发展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此外,大数据应用学院,也成为新区规划建设的四所院校之一。
“从现在的空间位置来看,人们将会看到,呼和浩特市以大、小黑河为界的南面,与现有城区相呼应,将建成一座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和林格尔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青说。
如果说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是内蒙古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那么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就是整个新区最重要的动力源,以新区建设为契机,今日的内蒙古,已然当得起这样一个高端大气的新头衔――数据之谷“云”之端。
蓦然回首 最佳就在内蒙古
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与内蒙古,为何能够一“键”钟情?
这得先从什么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说起。打个形象的比方:“大数据”相当于一个处理海量复杂数据的“超级电脑”,“云计算”则相当于这个“超级电脑”的“管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管家”把“超级电脑”的硬件资源“借”给众人用,人们只需点一下鼠标键,就可以在千里万里之外秒速处理PB(1PB=1024TB=2的50次方字节)级别的数据。
而云计算中心,本质上就是大量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集中运行。大型服务器很占地方,很金贵,也很费电,对运营商而言,把它们布局在哪,是个大问题。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在去年的内蒙古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上,李纪恒书记激情的告白,激荡着所有人的心。
内蒙古成为云计算中心的最佳选址,首先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内蒙古年平均气温仅0到8摄氏度,气候凉爽干燥,可以为机房提供大量自然冷源,相比国内平均水平,能耗可大大降低。此外,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也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光有气候和地质条件适宜还不够,云计算中心终究还得用大量的电来“喂饱”。而内蒙古正是全国电力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火电、风电装机容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更何况,因为输送能力瓶颈,内蒙古每年有800亿度电找不到外送的出路。
其实,不光是要给电找条出路,内蒙古更是迫切需要为自身的发展找条好出路。在增速变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坐拥丰富自然资源的内蒙古,如何寻找持续而强劲的发展新引擎?除了畜牧业大区和工矿业大区,内蒙古的未来还可以是什么“大区”?
建设信息产业大区,就是未来的出路所在。
自2011年开始,让晒湃面启动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作为全国目前唯一既享受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又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优惠政策的地区,内蒙古为吸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落户可谓不遗余力:用电价格现降至每度0.26元,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十二五”期间,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文件,对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在数据中心开放、项目用地、用电、人才、创新、财税、投融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十三五”规划中,更是为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留足了空间。
充分释放的政策红利,最终让内蒙古与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一拍即合,牵手成功。
直挂云帆 浪潮中勇往直前
短短几年中,一大波知名信息服务商强势来袭――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浪潮、京东、曙光、搜狗、中兴、华为、IBM,纷纷抢滩内蒙古,剑指云计算。
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来势好。目前,内蒙古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已形成以呼和浩特市为核心,以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在全国总体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诚然,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它又将为内蒙古带来什么?
迎合发展契机,抓住发展机遇,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来,内蒙古为自身确定了六大发展目标:
――中国北方数据中心。推动以呼包鄂、赤峰、乌兰察布为重点的绿色数据中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
――丝绸之路数据港。以呼和浩特、满洲里、二连浩特三大国际口岸为重点,集成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及跨境商务企业、物流等配套企业的大数据,为跨境商务提供便利的通关、检验检疫、结汇和退税等服务,着力打造连通俄罗斯和蒙古国、辐射欧洲的网上丝绸之路数据港。
――资源整合先行区。建设全区统一的大数据共享平台,为全区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提供政务数据承载、储存服务,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政务网络的纵横联通,实现自治区政务大数据资源跨区域、跨部门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着力打造省域内部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先行^。
――数据政府先试区。依托大数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普惠公共服务,着力打造用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数据型政府示范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信息惠民力度,构建“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
――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建设乳业、能源、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民族文化等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大数据平台,深化优势特色产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聚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要素、催生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切实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
――多民族共享发展示范区。依托正在建设的蒙古语言文字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建设蒙古语大数据平台,着力打造多民族共享大数据发展的示范区。
2013年,在国内信息化投资和信息消费需求的推动下,我国软件产业运行将在2012年缓中有降的基础上延续低位趋稳,预计全年增速在22%~25%之间。
以上总体判断基于以下原因:
行业维持相对景气。在日益增长的消费性IT需求及“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IT商机这两大因素的共同驱动下,2013年中国IT支出将大幅增长,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IT产品与服务市场。此外,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物联网专项等产业利好政策,为维持产业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信息化投资仍处高峰期。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辐射和带动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电力、节能环保、安防等多个领域的政府信息化投资,并推动相关软件企业提高资源投入,成为IT市场背后主要的成长动能。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约120个城市(区)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随着《“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的颁布,“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成为国家大力建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推进金宏、金税、金财、金关等金字工程二期、三期持续建设,为面向政府领域的软件企业带来重要发展契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基建项目的万亿元投资使城轨、港口、航道等领域在未来几年将进入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的高峰,为相关软件企业带来巨大市场空间。
信息消费需求不断释放。IDC全球季度手机跟踪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比达26.5%。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深入整合,使面向消费级的个人移动应用需求不断增长,推动个人信息消费市场高速增长。同时,消费升级、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以及智能房屋、物业管理将推动产业链中制造业、零售业与服务业快速增长,产生强烈的信息消费需求,推动企业级软硬件及整合服务的成长。
但是,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低迷的国际需求导致软件出口业务持续不振。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软件出口增速始终在20%以下。短期来看,我国软件出口业务持续不振的局面难有大的改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国际业务难以摆脱业务增速不断下降的发展态势。
利润空间持续萎缩的形势短期难以扭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并已在2012年下半年逐渐显现其影响,且将随着宏观经济回升迹象不明显持续到2013年上半年。预计2013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速仍将低于成本的上升速度,下半年则有望回升。
核心技术被国外掌控,国内企业难于摆脱跟随模式。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企业不得不与国外企业合作,这给了国外企业获取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利益并顺利进入国内市场的机会,国内企业沦为跨国IT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商。随着跨国企业加快进军国内市场,国内企业如果不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快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沦为国外企业附庸的境况仍将持续,难以摆脱被动跟随的发展模式。
恶性竞争频繁发生影响行业有序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缺乏导致捷径取巧的恶性模式盛行,以及互联网用户层面不具备专业分辨能力、缺乏权益维护手段,致使不正当竞争行为频频发生,还反映出专业评判标准缺乏、事件处理机制不完善、约束和惩戒手段较少等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行业管理体系亟待健全、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因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加快落实税收优惠和企业认定等政策。一是加快服务业务营业税减免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出台,并进一步做好增值税、所得税等财税政策细则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加快完善和加强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备案管理的“双软认定”制度,研究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重点业务目录。三是按照国家一系列规划的具体要求,加强宣传,稳步推进各项规划的启动和实施工作。
大力支持重点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一是利用“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和电子发展基金,支持“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关键支撑软件研发与产业化”、“智能移动终端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挖掘关键技术”等项目,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二是把握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重点,加强创新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三是围绕我国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现实需求,大力发展社会管理软件产品和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管理软件系统解决方案。
加强推动国产安全可靠软件集成应用。一是以安全可靠办公软件的应用为方向,在有条件的部委、地方政府和重点行业重点推广,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通过安全可靠办公软件在政府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的率先应用,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扩大自主创新国产软件专项资金规模,完善政府采购和软件正版化工作具体实施细则,全力支持国产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三是加大宣传贯彻力度,提高社会对国产软件和信息服务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助力国产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方式;应对策略研究
面对如此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为发挥审计发现问题的时效性,切实以审计监督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解决审计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难以开展现场审计等矛盾,切实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就要保证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审计工作顺利进行,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作用。按审计署要求,针对此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在疫情初期,重点关注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情况,疫情防控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自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捐赠款物分配和使用情况;经济复苏期,重点关注对中小型企业相关税费减免、财政贴息、贷款优惠等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及绩效情况。
一、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重点
审计机关此次将专项审计工作贯穿于资金各个环节,为保证抗疫资金物资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审计机关此次重点关注的环节:一是各级政府针对疫情是否编制应急工作规划,规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二是抗疫资金的下拨、管理、使用是否及时合理,是否存在滞拨、挤占和挪用等问题,发放的数额、对象、程序是否合理,是否设立专门的抗疫资金财政专户;三是是否有机制保证抗疫物资发放的公平公正,发放程序、数量、对象是否合理,接受的捐赠款项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抗疫款物在使用环节上是否存在截留克扣、损失浪费等行为。
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方式
1.坚持数据先行,提高非现场审计效率。此次病毒和以往不同,给实施现场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审计运用大数据,对财政、医院等数据系统健全的单位开展专项审计数据分析工作,形成数据资料清单,确保各审计组开展数据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开通政务外网并接通地方政府数据共享中心,在无法现场核查的情况下,实现审计需求和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远程交互。运用财政、税务、银行等数据,在审计中重点关注资金与物资的来源、去向、金额、数量等要素,分析疑点,查找问题,组织核查,确保高质高效地完成专项审计工作。2.建立健全日常审计机制,促进分配公平透明。此次疫情的开始阶段,审计重点是财政拨付抗疫专项资金和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款项使用情况。加强对资金物资分配的审计,确定发放的款物是否公平透明,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审计各级慈善组织等机构接受的捐赠款物是否专款专用,是否用于肺炎病人的救治支出,有无截留和挪用,审计款物发放使用的范围是否与实际需求一致。3.紧扣疫情防控政策、决策落实,促进重大政策审计。政府部门针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通常会根据相关事件的管理制度、历史经验,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应对疫情的政策和措施。应重点关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政策和措施的效率性,从根源上审计出台的政策规定是否存在不可行性、不合理性,是否和上级规定相冲突,分析政策对疫情防控的促进作用,能否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4.关注扶持政策制定,促进经济复苏发展。为进一步拉动经济复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比如,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意见》(以下简称《政策》),该《政策》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予以扶持,黑龙江省财政厅也出台了财政补助等相关政策。此阶段审计工作,一方面审计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税款延期缴纳、企业出口退税等政策、疫情防控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给予的贴息政策、对患者承担的医疗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政策等是否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审计相关政策执行落实过程中是否存在难以落地、效率低下、群众不满等问题。
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存在的问题
面对此次疫情,审计部门充分调动了各级审计力量,按照审计署的部署,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捐赠资金的分配、重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审计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但不难发现,此次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仍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理论体系和法规政策不健全,缺少权威而统一的指导;受疫情影响,在审计过程中与其他部门的协作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整合审计资源不够,审计成本偏高;传统的常规审计程序难以适应,审计效率不足;审计人员业务不全面,难以应对税收、金融等业务,审计风险加大;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四、完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对策建议1.制定出台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因产生的环境差异,不能从常规的角度去审计和认定问题,可以用于定性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而法律法规无疑是审计人员手中的一把尺,通过此次审计,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省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法律法规,保障审计结论的法律效力,降低审计人员风险。2.加强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属于紧急任务,需要各级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动用大量的审计资源,各级审计机关中应当采用上下联动、相互配合的审计方式,在审计任务下达后,各个审计环节需相互协助,加快审计进程。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沟通的平台,建立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与突发性公共事项财政投入体系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加强协作,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只有协同一致、统一作战,才能达到审计既定目标。3.储备审计资源,按专业和区域建立审计人才库。面对疫情的反复,此次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审计机构应建立审计人才库,将审计人员信息按专业和区域录入人才库中,整合我省审计资源。4.转变审计人员观念,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在当前阶段,审计机关中的复合型人才较少,而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牵扯的审计业务范围广、要求高,审计人员不但要熟悉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税收、金融、工程等方面知识。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注重审计人员传统观念的转变,注重对新技能的提升,加强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审计的进度和质量。5.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报告是审计机关对完成审计项目的结果依法出具的结论性文书,为满足公众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的关注,依据审计署印发的《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向社会依法公开审计结果。由于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结果社会影响力较大,遵循谨慎性原则,审计公告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的需要。此次重大突发性卫生公共事项的发生,对黑龙江省的应急防控系统是一次重大考验,黑龙江省既要应对本土的病例,还要防控境外输入。黑龙江省在应对这些事项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随着审计的深入也逐渐显露出来,审计的介入能及时发现在突发事项中的一些违规问题并督促进行整改,大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审计针对应对疫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我省在疫情重创下的经济复苏和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固定资产〉应用指南》
最近,财政部正式《应用指南》,与《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同步实施。《应用指南》明确了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统一的政府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计提的时点。这回应了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实需求,并将为部门和单位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全面反映运行成本奠定核算基础。《应用指南》将固定资产按照“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家具”“用具及装具”等分为4个大类共52个小类,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计提折旧标准。健全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包括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其中,应用指南主要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作出操作性规定。
2017年会计管理工作重点明确
最近,财政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重点。2017年全国计管理工作将重点推进10项具体工作:进一步强化会计法制建设和会计监管工作、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继续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完善及有效实施工作、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水平、深入开展会计人才建设、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深化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扎实开展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财政部将通过扎实开展这些工作,深入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实现会计管理工作在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与发展。
15项管理会计课题研究项目
公开招标
最近,财政部了“2017年财政部管理会计专项课题研究公开招标公告”,希望借助专家力量开展管理会计专项课题研究。此次公开招标的管理会计专项研究课题共15个,主要包括管理会计的内涵及边界研究;不同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管控模式下的管理会计应用研究;跨组织管理会计应用研究;价值链管理研究;公益性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研究;阿米巴经营模式应用研究;基于商业智能(BI)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研究;中国管理会计职业发展与教育体系研究;研发支出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中国科研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评价研究;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研究;面向管理会计应用的数据标准化技术规范研究;面向管理会计应用的业财融合数据标准架构研究;面向管理会计的底层数据标记技术规范研究;面向管理会计应用的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三部委发文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
最近,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通知,部署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个人负担,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基金可持续运行。三部门要求,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具体包括:科学编制收支预算、依法足额征收保费、规范个人账户支出、完善待遇支付政策、坚持基金精算平衡。此外,三部门还要求实施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统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实施以总额预算为基础,门诊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按床日付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适应不同人群、不同疾病及医疗服务特点的复合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将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建立健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中评协2017年培训计划
最近,中国资产评估协会通知,公布了2017年培训计划。2017年中评协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其中远程网络视频培训班3期,业务骨干人才研讨班9期,管理人员培训班5期,高端后备人才研讨班1期。远程网络视频培训班主要围绕评估新法规新准则新业务、评估综合实务、评估执业规范等专题,以提升评估专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为目标;业务骨干人才研讨班以PPP、财务报告为目的评估、投资价值评估、知识产权评估、并购重组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为专题,以提高行业业务骨干人才的新业务专业胜任能力,满足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管理人员培训班以提升行业高层次管理人员政治素养、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着力点,高端后备人才研讨班以专业新锐人才及优秀业务骨干等为重点,以拓展宏观视野、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
上海市出台国内首个
记账执业规范指引
最近,上海市财政局印发了《记账行业执业规范指引》,了《记账行业执业规范指引第1号――记账业务》和《记账行业执业规范指引第2号――纳税申报业务》,《指引》围绕着“承接业务”“编制计划”“业务规范”“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业务环节和要点,明确了业务流程和执业标准等关键点,向记账机构提出了更规范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国内首个记账行业执业指引,将对记账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为其他省份乃至全国出台相关执业标准提供了借鉴。
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成立
最近,“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成立。它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共同创立,是覆盖包括北美在内的全球所有大洲的会计师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会计师组织,代表全球公共会计和管理会计领域65万名会计专业人士。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的创立旨在普及注册专业会计师的公信力,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拓展企业商务机遇,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国际注册专业会计师协会倡导和捍卫当下及未来的公共利益和商业可持续性。
新版《国际评估准则》
最近,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IVSC)正式了《国际评估准则(2017版)》。新版《准则》的可以进一步加强评估行业的一致性和透明性,是国际评估专业人士执行评估业务和进行专业判断的重要指南。资产评估服务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部分,对强化整个金融体系、保证资本市场健康运转、维护公共利益均具有重大意义。
《注册会计师行业――打击腐败的关键角色》研究报告
最近,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名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打击腐败的关键角色》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就业人口中职业会计师所占比例与公共部门腐败程度成反比。据调查,2016年,丹麦、新西兰成为腐败程度最低的两个国家,紧随其后的还有英国、德国及卢森堡等。索马里则成为腐败程度最严重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有南苏丹及朝鲜。
财政部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明确
最近,财政部了《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通知》明确,(一)取消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以前年度欠缴或预缴的上述政府性基金,相关执收单位应当足额征收或及时清算,并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全额上缴国库或多退少补。(二)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扩大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免征范围,设置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此外,《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各省份自主决定免征、停征或减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通知》自2017年4月1日起执行。
十部门加强支持科技创新
M口税收管理
最近,财政部、教育部等十个部门联合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16]71号)。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所属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各类科研院所,持凭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按海关规定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国家承认学历的实施专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教育部核定并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公布,按海关规定办理有关减免税手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定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免税进口资格,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确定;对出版物进口单位为科研院所、学校进口用于科研、教学的图书、资料等的免税范围,按进口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税清单执行等。《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鉴证咨询业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入试点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开展鉴证咨询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号),决定将鉴证咨询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入自行开具专用发票试点范围。《公告》明确,自2017年3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鉴证咨询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自行开具专用发票。试点纳税人提供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咨询服务、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主管国税机关不再为其代开。试点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仍须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5-0071-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地流转、农用水权置换与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14CJY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志来(198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盐城金融研究院博士,研究方向:金融与资源管理。
引言
互联网金融发展始于美国,1999年Paypal公司将第三方支付与货币基金连接,互联网货币基金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第一次出现,2005年Prosper公司首家创设了P2P网络借贷模式以及2009年Kickstarter网站首次成立了众筹股权融资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跟随于美国,具有一定滞后性,我国互联网金融以第三方支付发展作为雏形,以2013年余额宝和P2P网站兴起引起各方面的极大关注,现在处于互联网金融混战期,模仿美国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在中国扎根,甚至发生变异,其变异的结果还有待考察。互联网金融在具体业务上对传统金融的冲击还没有显现,因为数据表明传统金融在业务、资产、规模、收入上还是在增长,即使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引起银行存款搬家担心的关注,但在数据上并没有体现。16家上市银行2014年中报存款额比2013年中报存款额增加了近8%。但其在理念和模式上对传统金融形成了巨大冲击,各界展开热烈讨论和积极研究,基本达成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盈利模式的共识。互联网金融本质是摆脱金融中介,即金融脱媒,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应正视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脱媒问题。从目前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脱媒将来最大的应用市场就是中小微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基于客户信息、交易大数据从而预测其客户行为,并建立客户征信体系,电商平台、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以此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本文拟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业态和目前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互联网金融引起金融脱媒以及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挤占和替代问题,并根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现有模式特点,提出互联网金融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呈现了五种业态:第一,第三方支付。其根据是否独立于电商平台和是否具有担保功能,分为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和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目前主流支付产品为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2014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都超过2万亿,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第三方支付与证券、保险、基金等传统金融合作,同比分别增长了419%和6925%。第二,P2P网络贷款平台。截至2014年7月份共有1283家P2P网贷平台在线运营,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测算,2014年P2P网贷交易规模将达5000亿。第三,大数据金融。目前主要是依据电商平台信息和数据,给不同客户相应贷款额度,主要平台有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的阿里贷,其中截至2014年6月份,阿里小微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第四,互联网金融门户。其实质是为传统金融产品提供了互联网平台,并通过搜索和比价等功能,资金供需双方进行选择,互联网金融门户本质上没有参与资金融通,但加剧了传统金融之间的竞争,目前主要有融360、格上理财等。第五,众筹融资平台。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奖励制众筹,借助于社交网络,通过团购和预购方式实现;二是募捐制众筹,强调众筹方的参与性;三是股权制众筹,改变了中小微企业依赖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模式。目前众筹融资平台主要有京东众筹平台“凑份子”、点名时间、众筹网、人人投。
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规范的历程。2010年央行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纳入监管体系,2011年保监会53号文出台《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规范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的准入条件、监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等,2013年证监会18号文出台《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第三方电商平台备案要求、准入条件、服务责任、信息展示、业务资质等。2013年12月央行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2014年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得到了国务院批复,这两会成立说明央行监管强调了行业自律作用。2014年3月央行紧急出台《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函》,暂停了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央行出于模式、技术安全考虑第一次收紧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不难看出,完善监管规则和框架,明确监管主体,强调监管协调和交叉监管,发挥行业自律,是央行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
2互联网金融研究现状。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研究时间不长,2012年才有少量涉及,原因在于2012年之前互联网金融除第三方支付外在我国还没有相关应用和实践。二是目前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还主要是对实践描述和总结,至于互联网金融如何影响金融、经济及其未来发展路径等方面缺少实证研究。三是研究领域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聚焦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等方面。如谢平(2012)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理论上证明了其在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支付方式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以及出现了第三方支付和人人贷两种实践模式。刘澜飚(2013)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目前相对传统金融缺乏监管,业务规模较小,其与传统金融模式不仅是竞争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融合。袁博(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挑战,传统金融需做好服务功能、渠道和平台模式等方面创新来应对。张健华(2014)从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股权融资等方面分别分析目前监管状况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各监管部门出台相应实施细则、互联网金融监管指导意见以及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协调三方面政策建议。宏皓(2014)提出了从政府、互联网行业以及投资者三方面共同合作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并从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主体确立、行业自律等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徐洁(2014)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协同合作优势,并总结了四种融资双方供需对接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引起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及原因分析。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基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相当于中介,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匹配,并从中获取资金存贷款利差。传统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得以发挥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其解决大部分客户资金配置功能,金融脱媒则意味着资金融通绕过了商业银行而直接在供需双方进行匹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引起商业银行脱媒,主要在于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长尾客户、大数据预测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互联网金融为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提供信息共享平台,资金需求者信息来源主要有:资金需求者获取融资应主动披露信息,电商平台资金需求者交易信息,以及财税系统、央行征信系统相关信息记录。再由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审核、评价,并建立相应信用体系。资金供给者则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需求者“用脚投票”,丰富其选择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就是营造资金各方信息对称平台,并通过信息披露制度、信息违规惩罚制度等措施,有效、便捷地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着长尾问题,在时间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尾问题,商业银行服务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方便了商业银行自身,且具有路径依赖,但这只解决了白天客户相对集中问题,无法解决其他时段有服务需求的长尾客户;在资产序列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客户的长尾问题,商业银行有限物理网点资源只能针对大客户提供了一对一的VIP服务,而对众多小客户服务、排队等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在碎片化理财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只能满足具有一定资金量的客户理财需求,而对贫困、低收入者因商业银行自身交易成本收益等问题无法做到普惠金融。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很好解决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解决的长尾问题,因为互联网金融服务时间是全覆盖24小时,服务方式不需要面对面,也就不存在客户排队现象。互联网金融真正做到了普惠金融,解决了长尾客户的碎片化理财问题。比如,相对于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售来说,余额宝理财金额起点为1元。以上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传统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长尾问题”比较
项目
主体
时间序列资产序列客户理财
传统商业银行AM9―PM5大客户一般5万元起售
互联网金融24小时所有客户1元起售
互联网金融可以针对客户信息、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预测,这种信息的预测不仅解决了资金融通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对资金融通双方未来各种可能进行预测,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必将有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融通的定位营销和风险控制。以上三点比较优势,正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关键原因所在。
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的影响。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互联网销售渠道对商业银行代销渠道挤占。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目前商业银行代销手续费收入占比为29%左右,扣除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保险、基金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公司绕开商业银行直接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比如线下华夏现金增利货币A成立于2004年,借助于34家银行和87家证券公司销售渠道,截止到2014年9月30日,共募集10839亿元。而2013年6月份上线的余额宝是天弘基金跟阿里巴巴合作,销售渠道通过阿里巴巴支付宝,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余额宝自上市一年来募集资金规模达到57416亿元,用户数量超过1亿。不难看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脱媒产生了实质影响。目前,阿里金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公司正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开展合作对传统商业银行代销形成巨大冲击。二是互联网金融中小微贷款对传统商业银行构成补充和替代。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一直遵循粗放型增长方式,过度依赖于大客户,在经济上升期看不出来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一旦经济进入新常态,利率逐步市场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路径极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互联网金融从中小微企业做起,客户分散意味着风险分散,在贷款规模、贷款交易成本、贷款资金成本上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比如传统商业银行中,做民营企业的民生银行2013年年报显示中小微企业贷款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180万左右,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为2000元左右,贷款违约率在087%左右,申请时间和流程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利率为18%;而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户均贷款规模大概在56万左右,更能普惠到每个中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交易成本不足3元,贷款违约率在056%左右,线上申请到获批交由网上完成,申请时间不足5分钟,贷款资金成本即年化利率为8%左右,具体如表2所示。三是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对传统商业银行形成挑战。互联网金融依据客户在电商平台信息、交易数据等资料,综合评定每位消费者信用额度,并对其授信,即虚拟信用卡业务。虚拟信用卡对传统商业银行冲击在于其起点低,授信额度可以低至100元,能够普惠到每位潜在消费者,而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设置许多条件,授信额度普遍在5万元以上,虚拟信用卡发行成本相比传统商业银行要低很多,因为其基于电商平台大数据进行授信,发行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传统商业信用卡发行要通过营销、审核、面签等过程,每张信用卡发行成本较高。同时,虚拟信用卡跟电商平台相结合其消费具有粘性,从而虚拟信用卡应用率、渗透率比信用卡更广,这是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无法做到的。2014年央行虽紧急暂停互联网金融的虚拟信用卡业务,但并没有叫停,待解决了模式和技术安全问题,其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市场空间必将对传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深远影响。四是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结算收入挤占。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3年年报,目前商业银行结算清算手续费收入占比将近79%,扣除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已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涉及到福利管理、差旅管理、资金归集、代扣保险费、垫付式“流水贷”等方面,并渗透到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正不断蚕食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4)》显示,2013年第三方支付交易市场规模达到16万亿,增长了43%。第三方支付跟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有两个比较优势:一是支付便捷,同一个平台界面管理不同银行多个账户;二是第三方支付成本更低,比如建行转账成本为转账金额的1%,手机转账2折优惠,支付宝转账仅为金额的01%,手机转账免费。2014年“双十一”传统商业银行网银支付比例不足10%。从中不难看出,第三方支付对传统商业银行结算收入、结算费率产生挤占影响。
表2民生银行与阿里贷中小微企业贷款指标比较
类别
主体
户均贷款贷款交
易成本贷款
违约率贷款资
金成本贷款获
批时长
民生银行180万元2000元087%18%15-30天
阿里贷56万元3元056%8%5分钟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分析
这里主要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针对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路径进行优化和修正。
1P2P网贷平台路径选择。目前P2P网贷平台依据其审核流程大体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线上模式。P2P网贷平台只起网络贷款中介作用,负责制定贷款交易规则,并提供贷款交易平台,从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的开发、资金需求者贷款申请、信用审核、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合同签订到贷款催收等所有业务完全通过线上完成,其难点在于资金需求者的信用审核。这就需要借助于全国十几家权威的数据中心,包括公安部身份证信息查询中心、财税局、工商局、法院等,借款人需先通过上述数据中心认证,核准其身份信息,再结合借款人的网络社交圈数据等碎片化信息进行模型分析,目前规模最大的拍拍贷就是纯线上模式。一种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即通过线上筹集资金、线下通过业务员或门店进行线下信息、信用审核,对资金需求者进行风控,并达到开发资金需求者的布局,线下模式一般提供本息担保,目前规模较大平台有钱多多、陆金所、翼龙贷等。目前在这两种模式基础上又出现了第三种模式,即债权转让模式。P2P网贷平台借贷双方不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而是由第三方先将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再由第三方将自己的债权转让给资金提供者,债权转让模式兴起原因在于主动地批量化开展业务,而不是被动等待资金供需双方匹配,从而有利于规模化经营。
P2P网贷平台纯线上模式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足2%,根源在于我国大数据挖掘技术不够、征信体系和信用惩罚机制不健全,所以发展产生困境。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债权转让模式市场占有率很高,但其违背了点对点撮合本质,在缺乏监管情况下,P2P网贷平台变成资金池,资金和期限存在错配,相当于准银行角色。综上所述,P2P网贷平台发展路径为“搭建全国征信平台+P2P网贷互联平台+P2P网贷信息交易平台”,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积攒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来进行风险定价,并通过线下跟借贷相关信息部门进行实证来搭建全国征信平台,以及将所有P2P网贷平台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实行共享,从而搭建一个全国性借贷记录P2P网贷互联平台,在全国征信平台和P2P网贷互联平台基础上P2P网贷的发展方向只是提供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提供担保的信息交易平台。 以上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图1P2P网贷信息交易平台发展路径
2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股权众筹融资平台是目前继奖励制和募捐制众筹之后兴起的一种众筹模式,由于其具有宣传优势、价值发现功能、融资成本低以及筹资快等比较优势,对中小微企业融资产生深远的影响,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目前国内已有15家股权众筹平台,募集资金仅为156亿,其中原始会共募集12亿。报告显示中小微企业股权众筹资金需求为204亿,也就是说资金提供者占资金需求量比例不足8%。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为股权众筹融资平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
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关键是解决好中小微企业、投资者、平台和政府四者之间关系。中小微企业前期项目路演推介,政府需大力培育专业投融资人才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股权众筹指导和服务,参与股权众筹投资者市场需要政府培育,政府应在政策上积极引导。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做好投资者与中小微企业沟通,打通了双方投融资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做好投资者和中小微企业桥梁的对接功能,尤其对项目的投后管理及退出机制做好规划。投资人,尤其是领投人作用是股权众筹有效运行的关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现在的缺口是投资人,应成立代表所有投资人的合伙公司,由合伙公司持有中小微企业股权,其领投人作为执行合伙人进入到中小微企业决策层。除此之外,应建立好第三方托管、信息披露和领投人制度。股权众筹资金应由第三方进行托管,中小微企业具有资金调配权,但同时应有相应的监管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中小微企业应做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和项目进展报告书,及时披露企业情况。领投人制度,主要是领投人选择上要合理,应为相关领域专家,具备胜任所投企业相关要求。以上分析具体如图2所示。
图2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构建框架
3大数据金融平台。未来大数据金融平台发展思路就是“平台+数据+金融”模式,平台可以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目前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阿里贷就是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平台公司通过客户较长时间里累积的信息和交易数据,并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对其数据进行深层次专业化的挖掘、分析和预测。有了平台和数据,平台公司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自己做大数据金融平台。一种以阿里贷为代表,阿里贷主要做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订单贷款周期为7到30天,信用贷款一般为3到6个月,贷款周转率虽快,但会受制于资金压力,规模很难迅速做大,目前阿里贷规模在150亿。一种以京东金融为代表,依托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其对上下游企业现金流、进销存、合同订单等信息的掌控,依托自有资金对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针对消费者可以做虚拟信用卡业务,其市场容量和平台粘性,具有广阔市场空间。针对供应商,可以依据中小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存货、信用等发放贷款。但同样也面临着资金压力,规模很难做大。综上所述,自己做大数据金融平台,需解决好资金来源,拓展多元化融资途径,寻找机构投资者、传统商业银行以及获取民营银行牌照。2014年3月已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个平台获得民营银行牌照,阿里巴巴可以做小存小贷业务,腾讯可以做大存小贷业务。二是不参与互联网金融,而是将自己定位于金融服务数据提供商。也就是大数据金融平台由平台数据提供商和金融服务提供商进行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样做好处在于资金充分,政策限制和壁垒少,有利于大数据金融平台规模迅速做大。以上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图3大数据金融平台发展路径:平台+数据+金融
目前,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各国的影响依然存在。同时,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愈来愈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信息网络经济时期已经经到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于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钻研良多。概念的清楚界定是理论分析以及政策制订的条件以及基础。在对于国内外相干钻研文献的梳理以及钻研后,提出信息网络经济、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概念如下:一.信息网络经济。信息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手腕,基于信息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所发生的经济流动的总以及。分为两个部份:1是支持信息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2是信息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渗入以及改造所发生的互联网上的1系列经济流动,包含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商品制造的信息化、各种糊口流动和出产流动的信息化。信息网络经济以信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靠,以信息技为支持。信息网络经济是1种新经济形态。二.虚拟经济。目前主要有两个英文词在我国被译为“虚拟经济”,但其含意完整不同。1是Fictitiouseconomy,指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流动;2是Virtualeconomy,特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持所进行的经济流动,是信息网络经济中内容的1个部份。Virtual是指计算机摹拟仿真的虚拟,在国际上有网络虚拟世界(VirtualWorld)以及网络虚拟人生(VirtualLife或者SecondLife)的提法。尔后文中所讨论的虚拟经济均指Fictitiouseconomy所对于应的虚拟经济概念。马克思《资本论》英文本中有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的提法。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靠所进行的各项流动,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流动。从学术上说,是用所有权证去交易的流动。咱们将虚拟经济定义为不但包含以金融平台为依靠的交易流动,如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也包含在非金融平台长进行交易的,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虚拟资本交流流动,如投契性房产等。虚拟经济的内涵抉择了其主要特征有高风险性、不不乱性、高投契性以及高活动性。
对于虚拟经济的理解有3个症结点:
1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显着特色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心理预期抉择虚拟资本的价格水平。这个特征使其显明区分于以本钱以及技术为定价基础的什物资本。跟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认为虚拟资本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展,不但包含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而且还包含用于投契的房地产、古董、大豆等。实际钻研中,因为统计难题,仅以股票、债券以及衍生品为代表进行实证分析。
2是虚拟经济的价值增值进程仅仅通过交流环节实现,它仅是1种交流流动,与实际出产进程相脱离,而实体经济必需经由出产环节去实现价值增值。
3是虚拟经济指的是虚拟资本的交易流动,而非某1具体行业。以金融业为例,金融业自身既不能说它是虚拟经济,也不能说它是实体经济,而要看它所从事经济流动的性质。三.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概念较为统1:不但包含物资出产以及服务,如农业、工业、交统统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还包含精神出产以及服务的经济流动,如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出产以及服务。在对于3者概念界定后,可以发现3者之间是有明确的区分的,然而也有必定的联络。信息网络经济是相对于于传统农业、工业经济的1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实体经济,但也通过股分化以及上市等行动,进入到虚拟经济领域,还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所支持的Virtualeconomy的部份。而虚拟经济是相对于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既可以存在于传统经济中,又可以存在于信息网络经济中。信息网络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技术既可以服务实体经济,也能够服务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跟着发展阶段的不同,信息网络技术对于它们的作用也有不同。现有1些观点将信息网络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是完整过错的。
这类误会的发生,有语言翻译问题而致使的概念搅浑,也还可能有下列缘由:
1是从信息网络经济的物理形态以及交易空间来看,它是在网络上的,是在计算机摹拟的虚拟空间的;
2是信息网络经济在发展进程中也阅历了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股票指数暴涨、狂跌等经济现象。信息网络技术在虚拟经济中的利用发生了新的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利用发生了新的实体经济,它们共同形成了信息网络经济。在信息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钻研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均衡发展10分首要。.
2、现状分析以及作用机理
(1)现状分析
一.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示状信息网络经济在我国发展10分迅速。截止二0一三年底,我国网民范围达六.一八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四五.八%,尽管同北美地区七八.三%、欧洲地区五八.三%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发展势头10分强劲;电子商务延续快速发展,二0一三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范围达一.二万亿,同比增长二九.九%,增速约为当年国内出产总值增长的四倍;电子商务刺激消费的作用显明,截止到二0一三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到达二.四二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到达四二.九%;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范围达一八,八五一亿元,较二0一二年的一三,二五亿的同比增长四二.八%,网络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重到达八.四%;网络金融发展迅猛,二0一三年已经监测到的中国电子商务投融资事件共有一六五起,其中风险投资一五二起,总额逾二六.三亿美元、二.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发展示状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患上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虚拟经济,发展异样迅猛。近210年来,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不调和发展趋势日趋显明,这点可从虚拟经济范围以及实体经济范围的比例变动瓜葛中看出。依据相干数据统计分析:全世界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范围从一九九年的一.四二倍增添到了二七年的一四.六倍,以后有所回落,到二0一一年为一二.二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不均衡态势10分显明(主要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我国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范围在二年时为.九倍,二六年以前发展至关迟缓,二八年到达了三.五倍,近几年虚拟经济快速增长,二0一一年到达了八.四倍。我国虚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债券以及场外金融衍生品发展范围较小,而商品期货、股票市场发展速度相对于较快。通过对于我国一九九四⑵0一一年虚拟经济增长率以及实体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发现,我国虚拟经济的波动要远弘远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呈显明违离(见图三)。通过对于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信息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综合指数从二一年的一.四五上升到了二0一一年的二四.一二,增长了一七倍。其中: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从二一年的.九六到二0一一年的三一.六,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相比更高,从二一年的二.九到二0一一年的四七.六二。 (2)作用机理
信息网络环境下,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运行效力大大提高,交易本钱大幅降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水平取决于分工交易所带来的益处以及因为分工而发生的交易本钱之间的均衡。分工呈现以后,专业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经验的累积以及技巧改良,使出产率进1步增添。但分工深化会增添交易本钱,如果出产力的进步以及财富的累积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那末,分工水平会进1步增添,而交易技术、交易方式以及轨制支配是影响交易本钱的主要因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分工加速,同时还降低r信息本钱(包含时空本钱以及因为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于称所带来的信息搜索本钱),从而降低了交易本钱。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经济增长出现出1种交易本钱不断降落、分工不断深化的发展态势。
(3)信息网络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于国内外相干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了我国信息网络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由三层五大类一四小类形成。分别为:第1层次(目标层)表示信息网络经济整体水平。第2层次(基础层)由形成网络经济水平的5大类组成,5大类指标分别描写了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利用、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以及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第3层次(指标层)是5大类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其中,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分为教育投入/GDP、R&D投入/GDP、人均GDP3个细分指标;网络基础设施分为信息产业增添值/GDP、信息产业对于GDP贡献率、信息产业投资/总投资、信息产业就业/总就业4个细分指标;网络利用分为网络普及率、万人计算机具有量、电子商务交易额/GDP3个细分指标;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分为网络零售额/社会零售总额、网络经济市场范围/GDP两个细分指标;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分为网络证券交易额/证券交易总范围、网络金融衍生品交易额/衍生品交易总范围两个细分指标。将信息网络经济指标分为横向指标以及纵向指标。纵向指标以我国二年作为基年进行纵向对照,横向指标以美国作为基准进行横向比较。钻研结果如下:我国信息网络化综合纵向指数从二一年的一.四五上升到了二0一一年的二四.一二,增长了一七倍,表明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二一年的.九六到二0一一年的三一.六,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相比更高,从二一年的二.九到二0一一年的四七.六二。同美国相比,我国信息网络经济横向指数约为美国的四%摆布,近几年同美国网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从二四年的.六三降到了二0一一年的.三四。通过对于信息网络经济下实体经济发展指数以及虚拟经济发展指数的构建,可以发现,虚拟经济的网络化程度要远弘远于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从实证角度说明了信息技术在虚拟经济的传布以及分散程度要远弘远于实体经济,因而,信息网络技术所服务的经济类型不同,其作用也10分不同,在制订政策时,更应区分对于待。
3、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网络技术加大了虚拟资本的交易风险实体经济的进程完全(出产,流通,交易等),信息网络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利用极大地推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信息网络技术在虚拟经济中利用也能降低虚拟经济的交易本钱(虚拟经济只有1个交易进程)、拓展虚拟经济服务规模、优化虚拟资本配置;而且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使虚拟经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仅仅通过数字转换就能使资本快速活动,在必定程度上增强了货泉乘数的放大效应,加快货泉流通速度,为虚拟经济的投契提供更大可能。目前全世界网络上高速活动的巨额资本,有至关1部份是高度投契的资本,没有信息网络技术的利用,虚拟经济范围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飞速增长。可以说,信息网络技术在必定程度上加速了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二.与信息网络经济配套的相干政策仍不健全现行树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各项政策已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经济的需求。尤其是跟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日益成熟,传统贸易方式交易数量减少,现行税基遭到腐蚀,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仍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为了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10分严重。信息网络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相干税收、产业扶持以及监管政策需待完美。三.虚拟经济网络交易法规轨制不完备虚拟资本网络交易信息量巨大,拥有全秉性以及连续性的特色,虚拟经济网络交易相干法律法规需完美,如网络证券交易法律建设、虚拟经济网络监管以及预警轨制建设等。如果虚拟资本网络交易信息不能有效及时的搜集、保留、评估、监测以及辨认,就会造成信息不对于称,从而加大虚拟经济系统风险。
4、政策思考
在对于相干理论以及实证分析后,终究的落脚点是要提出政策建议。那末政策制订的切入点应是甚么?经钻研认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可以很好的解释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从违离到均衡的进程。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七%摆布,而房地产、金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则都在三%摆布。虚拟经济的高额回报,致使资源大范围地从实体经济抽离进入虚拟经济,其结果是虚拟经济中的资源严重供过于求,而实体经济的资源供不应求,终究,经济规律将强行体现作用,新的平衡将以巨大损坏患上到恢复,国际金融危机便是很好例子。因而,只有当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趋于大致均衡,市场功能施展完美时,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因而,在信息网络经济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晋升以及各项政策的施行与完美来公道分配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行业间的资源以及利润,将是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点。
第1,应鼎力发展信息技术,充沛施展其对于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的支持作用。继续加大对于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鼎力推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以及经济社会中的利用,充沛施展信息网络技术在提高经济运行效力中的作用。关注以及钻研大数据在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中的利用。高度注重信息安全。我国目前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的设施相对于于发达国家有至关大的差距;二0一二年,我国安全互联网服务器二仅为三个,而美国为一,五一个,韩国为二,七三三个,德国为一,一二个。三因而,应加大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建设,在网上银行的各个症结位置布置入侵监控系统,对于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按期检查以及修补。
第2,应着力改善信息网络时期实体经济以及虚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打破金融垄断,踊跃推动金融体系市场化。金融的垄断使患上虚拟经济利润不断膨胀,无益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金融垄断,树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1体化市场为载体、混业经营为方式、信息网络技术为手腕、金融工程为技术的现代金融体制。着力提高金融信息化发展水平。强化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立异能力,激励网络金融立异,如网络期权、网络投融资等,营建有益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网络金融立异环境。优化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结构,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度。对于于中小微企业,要加大对于此间接融资支撑力度。踊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专门针对于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于大企业,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投入力度,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撑它们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