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时间:2023-08-30 16:4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第1篇

其次,员工的观念在转变,他们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改制前的国营企业是职工的铁饭碗,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效益;改制后,员工是以打工者的身份与企业建立合同关系,企业的绩效与员工的工作挂钩,并且对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新的体制和优秀的企业家的带领下,企业的员工正在以积极的心态为企业创造越来越多的效益。

在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的同时,我们还以调查报告以及座谈会的方式与企业直接接触,对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现状

赣州市虽然是全国第二大设区市,但城市规模比较小,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赣州市没有设立办事机构,主要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访谈中,我们对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选择情况做了了解。

一般情况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仍然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 虽然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将四大国有银行做为贷款的选择之一,但是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对从四大银行进行贷款的前景仍然不太乐观。此次调研的民营企业普遍认为,就四大国有银行而言,随着银行的改制和银行业风险的加大, 四大银行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影响将会越来越少, 虽然国家积极提倡和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然而,从一系列的财务指标要求到抵押品等等严格的条件,民营企业仍然感到从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的门槛过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同样占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虽然其贷款利率较高,但被调查的企业普遍认为商业银行贷款方式更加灵活、贷款手续更加简便,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低;此外,地方政府对于地方商业银行仍然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企业贷不到款,由政府出面,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对于机械加工等微利经营的传统制造业而言,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农村信用社是最容易获得贷款的机构,由于信贷员扎根于民间,对贷款者比较了解,所以一般的小额贷款比如 5 - 10 万元,只要贷款者出示身份证就能获得信用贷款。由于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贷款一般都为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因此稀土的采矿主(多为个体经营者)常常用此方式获得贷款。虽然其贷款年利率高达 10 %左右,但是其简便、快捷,在赣州网点相对也较多,仍为多数中小企业主所青睐。

由于赣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的时间还不长,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大部分对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持保留态度,认为它的建立不能很好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首先,通过信用担保机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比如提供反担保等,其费用不会比向银行提供抵押品获得抵押贷款低;其次,企业还存在着要贷款就要提供超额的抵押品的意识,认为只有通过手续齐全、超额的抵押品才能获得贷款,没有想到利用资产的杠杆作用——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放大抵押品,获得比抵押品价值大得多的贷款。由于以上原因加上信用担保机构运行时间较短,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只有一家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获得了贷款, 其他 均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并且对于以后是否通过信用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持保留态 度。 但信用担保机构对处于扩张期的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处于此阶段的企业,其资金需求量大,但能提供的抵押品有限,通过其提供的担保,对抵押品有放大作用,一般为 1 : 5 ——即 100 万的抵押品能获得 500 万的贷款,而据调查,信用担保机构仅收取 5 %左右的担保费,这与企业抵押品的评估、抵押登记手续等的费用差不多。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及企业对其认识存在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关于对企业发展情况的实践调研报告

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税务系统调研报告:发挥税收职能扶持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县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工商总局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实有企业1408.31万户(含分支机构,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7.62%。内资企业1364.22万户,增长7.85%。其中,私营企业1136.27万户,增长10.76%;外商投资企业44.09万户,增长0.93%;个体工商户实有4134.7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13%;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82.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7.97%,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民营企业改革“三步走”战略方向

民营需要准确抓住发展切入点进行改革,才能够实现企业顺利转型。这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将市场营销方面作为民企改革主要切入点

改革开放后,市场竞争加剧,大量民营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而破产。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民营企业没有掌握产业资源的上中游市场,只能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与外资企业制约下分享下游市场的边角利润;二是,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大型企业集团争夺社会市场资源控制权。

实现民营企业的稳定快速转型,关键在于企业营销理念的更新。民营企业营销改革关键点在于立足原有优势产品,开发自主产品,使产品体系焕然一新,并集中力量,利用有限资金迅速掌握上游市场资源渠道,逐步摆脱国内大中型企业对民企发展的资源限制。

(二)推进行政人事管理现代化改革,实现民营企业稳定快速转型

高效能的行政管理可使企业运转有序,增强公司整体执行能力,在行业竟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目前,大多数民企都普遍存在着权力集中缺乏制约、行政组织机构设置比例失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因此,实现公司稳定快速转型,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健全人事制度。民企在管理层面要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健全企业行政工作人事制度,增强公司在人才引进和储备方面的竞争力;实行和完善管理人员负责制。这要求公司职能部门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公司行政执行力。民营企业发展必须合理设计行政组织机构,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 强化公司行政执行力;更新企业发展观念,用心眼光看待市场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创新文化。

(三)推进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建设,寻求有效运行机制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虽然不可能与大型国有企业获得相同的政策机会和财政支持,因此民营企业要更加细心汲取大型企业发展经验,更加深入的进行企业改革,坚持“以改革没发展,以创新求效益”的思路”。完善企业管理的系统化创建及运行,实现人力调整到位,人员执行力提高,认识得以统一,系统的建立定然将对于企业的利益的提升起到极大化的效果。这一系统要求高级专业管理团队协作建立,实现企业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

三、民营企业遵循“三步走”发展预估效果

第3篇

[关键词] 制度创新;民营企业发展;途径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所有制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这一基本制度使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已经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整体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民营经济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GDP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到61%,拥有的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已超过20%,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正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庭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几个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决策得当,从而越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一跃成为企业明星。但是,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也有一些企业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却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如“三株”、“巨人”、“飞龙”、“太阳神”等,更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生产周期都不长。国内理论界对这种“短寿”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中国民企易“短寿”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法人的发展思路,因为企业家的发展思路是企业的灵魂,这对民营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二、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因

1.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一项研究资料显示,家庭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在延续第二代的家庭企业只占39%,而能延至第三代的企业更少,只有15%。在制约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家族式企业的产权结构妨碍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明晰,而家族企业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却面临着另外一个同样十分严峻的问题,即产权的过度集中或是说单一化。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从而使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地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产权单一的另一个弊病是决策的非民主化。由于产权的高度集中,事实上没有人有权也没有义务纠正企业决策人可能出现的错误。

2.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和强盗逻辑,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人才和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一些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民营企业。因此,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保障还是人格保障》中指出:“有多大的人格办多大的企业。”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要想罗致真正的人才,民营企业家自身首先必须有一个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和分利于民的境界。民营企业家应主动抛弃“江山为我打,企业为我有”的陈旧观念,充分确立“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建立企业内部的共同利益平台,使那些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能够在公司处于“显著”地位。这是民营企业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民营企业走向长盛不衰的必由之路。

3.决策盲目,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经济社会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过分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在多元化问题上摔跟头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先后走进了多元化的陷阱,首先与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经历和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之下,一些民营企业没有经过认真论证,一拍脑袋便进入了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在很“风光”地投入巨资后令人遗憾地大败而归。

4.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能够相互调动的资源不能相互支撑,战略与资源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一个战略其本身实际上并无所谓对错,而只有对本企业适合不适合之分。同样一个战略,对于一个企业可能是致胜的“法宝”,而对于另一个企业则可能是跌进万丈深渊的“陷阱”。当一个企业制定了一个与自身不适应的战略时,其战略越宏大将会使企业越被动。

5.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政策环境的局限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由于种种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政府项目和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

三、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家族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特征密切相关。家族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生态群体的母体和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其治理结构优劣并存。全盘否定民营企业的家族治理模式,就等于推翻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基础,这是不可取的。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根据其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治理结构,才能使其生命力不断延伸,而现代企业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

创新体系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在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以理论创新为前提,而其本身对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具有保障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环境很不完善,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使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顺利完成企业形态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培育企业家精神

由于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广大民营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因而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自身的创新。企业家创新的途径有三个:第一,加强对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家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如主动参加培训、进修MBA、自学等。第二,坚持“干中学”,不断地用科学的方法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践中体会、感悟企业经营管理之道。第三,适时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家可在时机成熟时引进职业经理人,给予其一定的资本所有权,自己则保留控制权和剩余价值索取权。

企业家精神能对民营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理念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培育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家创新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强化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创新精神、不屈不挠、逆流而上的精神,对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2.进行产权制度创新

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清晰合理的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的突破口,产权不清会导致人们热衷于瓜分企业而丧失关注企业效率的责任心。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重点是:第一,明晰企业产权。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下逐步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即创业初期采用集体企业形态的民营企业要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真正“摘帽”;另一方面,是要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为引入家族外部投资、鼓励人才以技术和管理才能入股、实现企业形态的进一步转变创造条件。第二,实现产权多元化。封闭式的单一产权结构虽然使民营企业保持了高效的激励机制与决策效率,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弊端也日渐显现。单一产权使企业家或其家族承担了很高的经营风险,限制了企业的规模,不利于企业实现企业形态的转换,更不利于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而积极引入外部投资,实现产权多元化,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第三,实现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合理化。目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产权的“分散”仍局限在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股权,吸纳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的股份并适当送股,进行股权激励,能使其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员工持股,能使员工获得劳动收入之外的资本收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家或家族则能在相对股权降低的同时增加股份的绝对份额,从而提高收益的绝对额度。

3.健全企业运行机制

真正优秀的企业不是依赖优秀的企业家,而是依靠让企业家、经理人各司其职的企业运行机制。健全的企业运行机制,能使民营企业更换数代企业家而经久不衰。健全机制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内部运行机制,通过董事会、职代会、监事会等机构强化对企业家的约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并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如财务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等;另一方面,要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包括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加强对企业的约束。有效的市场机制能迅速反映企业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行为,并对企业进行“纠错”,增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改善企业经营的外部制度环境

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外部制度障碍。第一,实行公平的行业准入政策。目前,我国正逐步取消各种外资准入限制和壁垒,逐步对外资开放外贸、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业领域,在向外资开放这些领域的同时,也应向民营企业开放,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以外,其他行业都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第二,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方面,各级政府应该规范对民营企业的收费,对于有关的收费科目要进行清理和规范,调整不公平的收费政策,坚决禁止不合理收费。另一方面,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民营企业也应当享受。对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项目,可以让民营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新产品开发费用计入成本、基础设施配套减免、土地租用费付款和用地价格等方面享受到相应的优惠。第三,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社会信用建设是改善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前提,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信用调查体系,通过社会评价力量对各民营企业的信用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推进企业外生性信用建设;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不断进行科技开发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推进企业的内生性信用建设。此外,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设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显著改善民营企业的外部间接融资环境,而尽快建成二级市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将会大大改善民营企业的外部直接融资环境。

第4篇

(一)研究背景

我国对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相对滞后。在上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由国家财政划拨转向银行借贷,资本结构高负债凸显出来。为拓宽资金渠道,中国于1990、1991年相继成立了沪深证券交易所,在开始试点发行股票筹资,支持国企改制上市;改制上市的国有企业,其资本结构得到改善,资本来源渠道拓宽,负债率普遍下降,但仍存在筹资结构失衡、债务融资弹性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分配派现不足等诸多不足。

(二)主要研究内容

张维迎(1995)较详尽地介绍了MM模型、信息传递模型、控制模型等。翁君奕(1995)、陈峥嵘(1996)、沈艺峰(1999)等前后回顾了企业资本结构的理论演进。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主要落足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分析方法主要是定性和定量两种,其中对国有企业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即主要从制度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主要采用定量方法。但由于各学者研究所采用的参考体系、样本、统计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一致,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①坚持资本负债率(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为1∶1,资产负债率为50%;②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③投资收益最大化。第一种观点简单界定比率的方法明显不科学,还需综合考虑资本收益率与资本结构的弹性,不可能固定在某一比例上,资本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②、③观点较为普遍,但仍有学者们提出不同看法。

(三)总体评价

一是研究对象界定不细。没有严格区分国有上市公司与国有非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差异,以及国有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差异。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其资本结构特点往往被忽视。

二是目标、原则和标准界定不清。对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后两种主要观点,“加权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投资收益最大化”应是资本结构优化的原则,而不是标准,存在个性差异。

二、融资制度

融资制度是规范经济主体融资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具体指企业从何种途径和方式获得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这里面包括了各种金融工具和各类金融市场。

(一)制度供给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银行贷款是企业对外融资的唯一选择,谈不上直接融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引进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大量制度,以充分发挥后起国家的优势,加速经济的发展,政府是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强制性的主导供给型变迁也是其主要的变迁形式,简称为“干预型融资制度”。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资源配置不是遵循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将稀缺的资本分配到边际效益高的部门中去,而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明显向国有经济倾斜问题,在这制度供给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始终较难得到制度上的支持。

(二)间接融资

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间接融资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资本来源特别是创业阶段,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但由于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有限,可利用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依靠外部融资。而中国的金融制度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融资却遇到了金融抑制问题,主要的外源融资渠道和融资额却严重不足,如下表1所示。

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直接决定着企业融资行为是否能获得有效保障,法律体系也是影响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重要宏观因素。

(一)法律制度环境

法律环境,如贷款人通常使用负债契约来约束借款人,外部股东依靠显性信托责任来约束企业内部人。对内部人行为的监督要起作用,必须存在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来制止违法和加强违法补偿。如通过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和证券法等,在法律体系中详细描述公司内部人和外部贷款人、投资人的一些约束和权利。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政策和制度仍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对小股东的权利还是对债权人的权利的保护都不够充分。不论是法律的完备性,还是法律的执行方面,均存在较多缺陷。

(二)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缺陷,将影响民营企业融资决策、银行贷款授信等微观行为出现明显的倾向性,具体表现在法律对大股东监督权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投资者诉讼的规定并未明确化、对大股东掠夺公司、小股东的利益方面,没有较详细的规定和商业银行法不能通过持股和控股对企业形成约束等。这也是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上市公司和民营中小企业长期负债占企业总负债的比例明显偏低、负债结构以短期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为主的重要原因。

四、宏观经济因素

通货膨胀和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融资成本等宏观经济因素,从而影响到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

(一)国外研究

下表2是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总结汇总。

通货膨胀通常会造成所得及财富的重分配、扭曲资源配置,严重的通货膨胀还会使经济增长受阻以及冲击经济稳定等等,利率是货币的价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分析

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历史现状出发,我们可以看到治理通货膨胀和利率非市场化对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①因间接调控工具受市场机制发育程度的制约,政府以信贷资金指标管理为基础直接宏观调控工具;②在非市场化情况下,利率不能反映负债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表明负债的风险度,银行不能通过利率差别来区别对待风险不同的贷款人,高风险贷款缺乏高利息补偿,银行处于风险和收益不对称状态。对民营企业而言,高风险民营企业会尽量利用可以比市场化利率更低水平的负债融资,而低风险民营企业则会尽量避免负债融资。

五、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资本市场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选择不同的资本结构以及优化的外部条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一方面,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而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呈现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主导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弱小局面,影响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一)股票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股市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境内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如下表3所示(每隔2年)。

到2007年12月31日,沪深已有1574家上市公司,累计成交金额达460556.2亿元,股票市值327100亿元,总体发展速度较快。

截止2007年底中小企业板已上市的近200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70%,反映了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绝大比例;但通过IPO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比例还相对较小。

(二)债券市场发展状况

债券融资在中国始于1981年,财政部开始发行国库券,随着国债市场的发展和壮大,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市场也应运而生,1984年企业债券开始出现,债券市场的相关监管和法制建设也逐步完善。

从表4可见,股票市场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企业债券市场,两者的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性,股票市场融资额及增长明显快于企业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不仅规模仍较小,而且债券市场内部结构性失衡,债券市场三个类别:国债、金融债(包括央行票据)和企业债(包括可转换债),见表5。

六、所得税体系与税率

由于利息和股利支付的税收处理,税收体系是影响民营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因素。一国的税法能对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影响。根据静态权衡理论,如果企业所得税税率越高,由于利息的税收扣除,企业应选择较高的负债水平。

就我国而言,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上市公司和民营中小企业,实际所得税率与法定所得税率往往不一致。①由于合并产生差异,编制合并报表时企业没有合并纳税,从而利润部分有所抵消,而所得税费用是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的合并数,另外,母子公司可能适合不同的法定税率。②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收益、费用、资产、负债等的确认和范围也不同,从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即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③税法还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许多民营企业,包括民营上市公司可申请更低的优惠税率,政府通过补贴或其他形式退还所得税。

民营企业的平均实际所得税通常小于名义所得税税率,其在资本结构选择时,负债节税利益并不显著,实际民营企业所得税率对负债融资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民营上市公司负债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七、小结

第5篇

内容摘要: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战略意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结合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整合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资本化战略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要考虑的长远发展战略。

关键词:民营经济 发展战略 整合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 资本化战略

民营经济在中国的经济结构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并且正在发展成为涵盖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涉及各行各业的庞大经济体系。民营经济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在2010沃德财富博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接受和讯专访时认为,中国要实现经济长期发展,主要动力就在于充分调动民间酝酿的巨大积极性。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民营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考虑到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战略观念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战略作为一种思维模式由来已久。“战略”一词源于希腊文Strategas,原意是 “将军”。在中国,“战略”一词为作战谋略部署之意。随着现实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战略的运用推广到了社会经济发展领域。战略泛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组织为谋求自己的最优发展而制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等内容。民营企业是特定的经济组织,具有战略意识,进而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民营企业正确把握未来,取得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首先,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民营企业增强战略意识。战略观念是当代最突出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任何组织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沦为受制于人的境地,就必须增强对世界总体的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不失时机地占领和把握住自己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具有战略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其次,企业发展战略所面临的新任务,需要民营企业增强战略意识。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重新定位。由于许多企业家缺乏战略意识,民营企业存在企业经营内容过时、企业经营内容与自身特长严重脱节等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必须牢固确立战略意识,不断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才能赢得企业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10年上半年,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789.4万户,较2009年底增长6.65%;注册资金、个体工商户、个体私营企业分别较2009年底增长12.8%、4.1%和2.6%。2010年1至7月,中国进出口总值16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其中民营企业共完成进出口值3998.5亿美元,增长50.5%,进出口规模已经超过同期国有企业。事实证明,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完成了以迅速扩张为主要内容的量的积累过程,开始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

虽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中国民营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规模来看,尽管近年来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大企业数目不断增加,但平均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摸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从行业分布来看,受市场准入和自身力量的局限,民营企业虽分布在大部分工业行业,但真正占有较大比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性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如纺织、食品、采矿等传统竞争性行业。在科技含量高、资金密度高、市场准入壁垒高、利润率高的行业则数量较少;从管理水平看,多数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大多数民营企业仍以家族式管理为主,治理结构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宏观分析和长远战略规划能力;融资难仍然是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之一。譬如,受我国贷款担保制度的影响,一旦某个民营企业的资金链出现紧张或断裂,为其担保的企业就会成为银行讨债的对象,从而造成好企业被问题企业拖垮的现象。特别是这种状况还会蔓延,从而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大量民营企业陷入了困境。当前,尽管国家出台了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受银行自身利益因素影响,落实还很不到位,越到基层,越是中小企业越难以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积极作用。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对民营企业来说,战略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要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政府需要进行体制创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必须确立战略意识,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长远发展战略,从各个方面增强企业实力,从而达到做大做强和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结合目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整合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资本化战略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要考虑的长远发展战略。

(一)战略选择之一:民营企业整合化发展战略

在经济和管理理论研究视野中,整合或一体化(Integration)通常和产业、产业组织联系在一起。产业整合是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作为企业的一种成长路线和战略选择,产业整合有利于民营企业实现行业战略性转移和低成本扩张,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实现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合理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产业整合,为民营企业产业整合提供良好的制度和市场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一。

民营企业选择整合化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营企业产业整合要以企业的战略转型为纽带,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状况,适当选择进入产业和整合的策略。民营企业要尽可能考虑与企业原有产业相关的业务,利用原有资源进行就近转型和相关转型。民营企业可以采取部分转型的方法。如先从零部件做起,再到集成,最后再到整体等进行战略转型。第二,民营企业要强化产业整合后的资源整合与管理,实现企业在重组后各类资源协同效应的发挥。能否进行实质性的整合管理是决定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绩效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整合、业务运营整合、企业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整合与无形资产整合。只有做好了整合管理,产业整合的效应才能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三,发挥政府宏观导向和政策服务作用。在民营企业的产业整合过程中,需要政府发挥宏观导向和政策服务作用,支持而不干预整合工作。要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规范民营企业运作,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战略选择之二: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际化战略是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战略手段。目前,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成功的民营企业国际化必定有利于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巩固国内市场,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第二,广泛地利用全球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同时,民营企业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的活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民营企业国际化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第二,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化将加速我国的技术进步。第三,民营企业国际化将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利用特殊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以实现新的发展。因此,国际化战略也已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之一。

民营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营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国际化观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即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名牌。国际化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途径。第二,民营企业要立足创新,提升品牌优势。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如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三,民营企业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跨国经营。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或支持建立相应的对外合作平台,让企业高效地利用国外资源,更多的了解海外技术信息,从而提高民营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进步、人才引进和产品创新的水平,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当然,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有诸多法律和政策障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家亟须制定并尽快出台海外投资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府审批权限的行使,规范企业的境外投资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为有条件的企业创造条件,尤其应为并购科技、资源类企业打造政策支持平台,帮助参与并购的企业,充分做好法律、贸易、财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准备。

(三)战略选择之三:民营企业资本化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融资难却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市值和融资能力持续增强,民营企业上市所面临的市场成本和政策成本不断下降,为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现实渠道。储小平(2003)认为,家族企业成长的核心就是如何与社会资本的融合,而资本市场的发展无疑为私人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广泛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平台。我国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和条件过高,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绩效低下等问题。因此,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和资本化战略的实施,将是推进我国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路之一。

民营企业选择资本化发展战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规范民营企业行为,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政府决策部门应正规市场法则,加强对民营企业上市的积极引导、有效监管和资本市场相关知识教育,进一步规范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行为。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律改进,扶持和繁荣民间创业资本市场。优化民营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对控股家族和公司经理层进行双重监督。第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民营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首先,加快股票市场自身发展,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上市融资。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柜台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交易体系。完善债券交易市场体系,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发展各种形式的投资基金,拓展股权融资渠道。要积极发展面向民营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以适应民营企业进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最后,继续完善和扩大中小板、创业板市场,这是民营中小企业易于实现重组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制度创新和法律改进,扶持和繁荣民间创业资本市场。同时,积极建立多级化的项目融资体系,开拓民营经济的多种融资方式。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引导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互助担保或再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获取商业银行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或再担保。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村镇银行、科技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和规范私募基金和股权风险投资,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通道。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企业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特点,制定并实施长远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民营经济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侯立军等.企业战略整合:构建和谐伙伴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7(24)

第6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绩效考核工作涉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等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做好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使用效率的提升,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当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当前绩效考核的运用方式以及限制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发展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一、民营企业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工作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评估,并对企业当前的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资金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目的是为了解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同时对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效果做好审核,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以专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为基础,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从而对当前工作进度以及工作效果等进行分析。绩效考核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对企业管理情况等进行量化统计以及评估,从而帮助企业有效改革运营内容,提高整体的运营水平。而且民营企业一般资金规模较小,因此更需要加强绩效考核,推动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民营企业在资金以及人才等方面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民营企业的岗位数量以及涉及职能相对较多,因此如何做好人员的配置以及岗位职能的设定,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而通过绩效考核工作,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进行规范,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对当前的收支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记录,能够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使用过度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提升执行效率

民营企业的发展,最本质的核心是对产量的提升以及成本的控制,并不断提升经营利润,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运营管理力度,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提高资源投入以及产出比,而通过绩效考核工作,民营企业可以将工作人员的最终薪资与自身的劳动成果相挂钩,从而实现员工薪资以及自身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一)绩效考核重视性不足

绩效考核工作重视程度较差,是民营企业在开展工作时经常存在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性相对较低,对企业整体的绩效考核的战略用途并不明晰,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在开展绩效考核的工作中,忽略了日常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往往更加关注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而且对于行政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工作也缺乏重视,对于这一方面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流程。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当前绩效考核的流程处理当中,民营企业缺乏细节方面的规划,对绩效考核中的细节方面把握不足,往往只是从宏观角度对绩效考核方向进行制定,这使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细节无法得到明确,在实际的工作展开中,对于绩效考核的指标量化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内容,导致绩效考核工作存在模糊性的问题,而且还容易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问题。而且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缺乏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无法整合企业内资源开展绩效考核,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全面性,甚至绩效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影响到民营企业业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引发员工负面情绪。

(三)动态调整机制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波动情况更加频繁,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形势,调整发展方向,才能够实现稳步发展,在调整发展结构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流程等进行动态化调整,但是民营企业对绩效考核工作方面缺乏动态性的调整,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指标虽然在前期有可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后期绩效考核模式逐步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只有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方面应当进行动态化调整,才能够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化等方面的处理机制,绩效考核工作人员对当前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导致绩效考核指标的量化等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四)监督管理措施以及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保证绩效考核工作可以顺利落实,但是在当前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缺乏全流程跟踪处理机制。而且民营企业由于人力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对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方面力度较差,且没有专门的激励制度,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无法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相互结合,使得员工在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缺乏积极性。

四、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优化对策

(一)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

在当前展开绩效考核工作,首先需要对绩效考核工作内容以及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在充分了解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才可以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避免由于对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民营企业当中,应当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帮助企业内部员工了解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方向以及开展措施,此外在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之间应当建立专门的双向沟通机制,这是由于绩效考核工作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员工,因此只有注重企业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专门的双向沟通机制,民营企业管理层可以对当前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存在不足进行及时了解,从而做好调整工作。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除了对业务方面进行绩效考核之外,还需要对行政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方面加强绩效考核,改变以往只注重业务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现状,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内容的全覆盖,从而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可以展开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展开,保证整体工作流程都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在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时,应当从企业整体出发,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量,实现制度细节的差异化处理,而且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中,应当对各部门制定的协调机制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指标做好量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区分,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在绩效考核的制度制定中,民营企业应当由财务部门作为主导,对当前业务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了解,深入业务部门基层,对当前的一线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从实际出发,对工作流程方面进行明确。为了增加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性,民营企业也可以专门与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对当前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现状进行制度的完善。

(三)做好动态调整工作

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应当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对当前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指标制定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出现指标僵化等问题,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先进性,使得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有力推动企业日常运营工作的展开,避免由于绩效考核工作与当前经营情况冲突而影响企业发展。在绩效考核工作当中,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岗位分析以及评价,对不同岗位的劳动强度以及技术贡献率等进行分析,根据岗位调整情况以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做好指标方面的调整,除此之外,对于市场方面的变化也应当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制度流程方面的变更。另外民营企业也应当注重引入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处理平台,对当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调整,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效性。在信息处理平台当中,民营企业还应当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引入专门的工作模块,对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各个模块都做好优化工作,以适应企业发展现状。

(四)注重监督管理以及结果运用

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绩效考核工作展开中,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都要做好及时监督,为了实现这项工作目标,民营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及时反馈给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保证民营企业经营者能够对当前绩效考核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工作。对于绩效考核结果,民营企业应当加强重视,引入专门的激励制度,结合绩效考核工作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奖励,从而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员工的职位变迁以及薪资调整等进行处理,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结果能够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五、结语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绩效考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实现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民营企业整体资源投入以及产出比。

参考文献:

[1]韩艳.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6(30):74-76.

[2]周胖多.绩效考核在民营企业中的激励作用及完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8):81-82.

[3]董娟.民企绩效考核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2019(08):85.

[4]杨金霞.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29):78-79.

第7篇

临沂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商贸物流城市,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小商的批发销售,以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崛起,中小型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这座充满商机的城市成长起来。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优惠力度和政策扶持,使得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临沂市中小型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上更是存在一些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

1.重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临沂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多为个人投资办厂或者是家族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的领导大多数是本企业的直接投资人。而这些企业的领导由于集决策权、领导权、执行权于一身,容易形成一人专权的管理模式。而且,由于企业领导自身对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缺失,容易形成过于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软实力的建设。从而使得企业的文化建设停留在初始阶段。

2.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使企业具有独特的内涵。有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这种意识使得本市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只注重一些外在的形式,如公司标志、口号、员工的服装等。而忽视了企业内涵的建设。

3.企业文化建设照搬照抄。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把企业的文化同企业的自身的实际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而目前,临沂市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对自己的发展状况没有深入分析。而一味学习和模仿其他企业成功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疗效。而一味的模仿只会使得企业的发展走向一条死胡同。

4.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而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摸索出了可行的企业文化,随后就一成变的去执行。而更有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很多同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不大,甚至是基本相同。企业文化缺乏创新,使得很多企业表现平庸,发展缓慢。

二、临沂市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临沂市中小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出现的以上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中小型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起着创造者、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文化的主体。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不仅是创造企业物质财富“龙头”,而且是企业文化的开路人。由于临沂市民营企业起步较晚,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更是千差万别。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家要努力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战略眼光。

2.树立人本观念,加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关于人的文化。现在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人才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人力资本也将成为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临沂市的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都是个人投资办厂或者是家族制的企业,存在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管理层家族世袭、任人唯亲等一些弊端。使得人本观念在企业中得不到实施。要树立人本观念,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员工。要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一份子,而不是为企业带来财富的机器。充分尊重员工的想法,维护员工的利益。听取员工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上来。

3.深入学习其他企业文化,并融会贯通。深入学习其他企业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学习这些成功企业创立企业文化的方法,以及其企业文化的精髓。并把学到的知识,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企业文化。目前,我国有很多企业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如联想集团,小米公司,华为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学习和借鉴这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总结经验,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量。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一个企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临沂市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更加丰富多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民营企业想要适应新的环境,在市场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就必须要把创新的理念贯彻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更要注重创新。加强中小民营企业的文化创新,就要建立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重新构建企业的文化体系,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设立企业文化创新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员工创新。

三、结语

第8篇

发展状况:***

(1)经济现状

长乐经济,讲到底是老百姓的经济,是广大民众的经济,是民营经济。长乐在发展初期就是以民营经济起步,而且在深化改革中,使其原本体制外运行的“草根经济”成为相对到位的市场经济主体,也成为长乐经济的骨干力量。目前,全市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涉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涉及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等各个领域。长乐作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主要有三大特性。

二是多样性。我市各乡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多样化、特色化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独具长乐特色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民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纺织、冶金两大支柱产业,更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民营经济的稳健发展。

三是开放性。长乐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4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居美国约占60%,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创业资本,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是长乐发展民营经济的一大优势。同时,作为“草根工业”发祥地之一,长乐培育了众多本土企业家,在突破了地域观念的束缚之后,他们纷纷走出家园,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长乐现有6万名企业家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办了近5000多家企业,年产值逾1200亿元,是长乐自身一年工业总产值的将近4倍。

(2)工业发展

二是投资力度大。20**年,长乐市全社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38亿元,是20**年的5.46倍,6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40.4%。

个人分析:

在长乐经济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了四点原因才能让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了长乐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

1、政府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几年长乐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优美的环境对客商的亲和力已经成为客商决定投资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抓好城市主干道、城区内河河道两岸、使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2、实施“回归工程”,长乐是著名的侨乡,当地有一句名言“中国怕美国,美国怕长乐”,意思就是还未长乐人资金雄厚,实力非凡。而政府开始发展长乐人的经济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域外长乐资产回乡投资

3、引导产业集聚,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把引导产业集聚作为培育产业集群的突破口来抓,以集聚求整合,以集聚求升级,从整体上构筑起民营经济的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4、提升竞争实力,一方面,大力倡导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方面,大力倡导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再一方面,大力倡导文化创新,提高企业整体水平。

5、最主要的是长乐人民的配合,与热爱家乡的感情。

优化措施:

一是必须突破发展理念局限,引领民营经济永续发展。民营经济由于大多发源于“草根经济”,使得民营企业在现实发展中要不断突破自身发展局限,在理念上不断改变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从而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寻求发展的新突破,树立全新的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办法,从根本上实现了我市民营经济的永续发展。

二是必须突破“草根工业”局限,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长乐民营企业在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不断突破“草根”企业自身“体轻、量众、分布散”的局限,在规模上求集聚、在档次上求提升,形成了当前我市民营经济既大又强的发展局面。

第9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民营企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是否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从一般的管理向科学管理的飞跃,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般来说,企业文化的涵义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物质部分、制度部分和精神部分。所谓企业文化的物质部分指的是企业的物质文化,也就是员工生产产品、创造利润价值所依赖的器物,主要指的是员工的娱乐环境、产品结构以及厂貌等。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员工价值观、理想以及精神外貌的外在表现形式,属于企业文化的外部范畴。制度部分指的是制度文化,指的是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的领导体制以及企业的而管理制度等等,它是对全体成员其约束规范作用的一种机制。企业制度文化是为了实现其自身目标而存在的一种具有强制力的规范行为。精神部分也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个组成部分。显性文化是通过物质产品以及器物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精神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诸如企业形象、企业设施、企业经营之道在内的那些能够直接感知的内容。隐性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之中形成的,是作为企业文化根本存在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和企业精神,是一种直接生长于员工观念之中,虽然隐蔽但是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直接产生作用的一种文化。

企业文化结构并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其各个部分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企业文化中,精神层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制度层和物质层则是精神层的体现,精神层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和物质层。

二、企业文化功能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营既直观对于在企业领导处理问题以及企业发展方向问题上具有导向作用。如果一个民营企业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就会从内在上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规定,而作为民营企业员工也会在共同的价值目标下去行动。如果一个民营企业没有正确的目标方向,那么就会迷失方向,因此,对于民营生产企业来说,应该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是不断的调整企业发展目标,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会提出各种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法规这种具有强硬规定的约束力所具有的约束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才是一种无形的,但是颇具强制力的约束。它能够从内在上有效的弥补规章制度约束的不足,使民营企业形成一种潜在的免疫力。

第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文化是一种天然的粘合剂,它能够通过这种内在的东西将企业周围的一切事物团结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有序列的机构,能够给员工提供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民营企业不同于国营企业,由于其性质决定了企业员工没有一定的稳定感和归属感,但是好的企业文化是可以让本企业内部员工感受到这种来自于文化的凝聚功能,能够使企业员工为了民营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断的去努力。

第四,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功能。在具有良好氛围的环境中,职工与职工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是一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状态,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让企业职工感受到一种被尊重感,会使其努力工作。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下,民营企业员工会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他们内心强大的价值需要感和价值归属感就会激励员工不断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五,企业文化具有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无论优秀与否都具有一种辐射力,对企业员工形成一种内在性影响。因此,好的企业文化是有利于民营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实现目标升级。

三、企业文化建设对我国民营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就我国而言,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是家族经营模式,实质上企业经营者即是所有者。企业的运转和经营业务,单凭所有者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决策,而且这种决策带有偶然性。在宏观经济和产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能做出正确的决定,能使企业迅速成长,但这种成长和它的所有者决策一样,也带有偶然性。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家族经营只能是这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所在市场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必然具有局限性。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家族内部的各种关系和利益纠结势必会带到企业的日常运转及经营和管理中来,这又给企业的发展更增添了不确定性,这种不健康的管理结构,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常见的问题,也是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根本根源。民营企业的这种种特征都无形之中破坏了企业内部竞争的公平性,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只有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作为企业来说,无论其怎样具有独立性都始终摆脱布鲁克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本土企业不断地向西方借鉴管理技术经验的时候,不能不看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企业文化才能够完成帮助民营企业成长的重任。

我国的民营企业具有后发优势,大部分的企业都在生存竞争中感到文化上的迷茫。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为了不使我国企业重复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覆辙,我们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看到企业文化的战略性地位,因为未来企业的发展仅靠人力资源管理是难以适应竞争需要的。

每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它是一种不成文的规范,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上的灌输,使员工能够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并心甘情愿地遵循这样的机制。久而久之,在企业内部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存在不仅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实施以及实现。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培养一种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风气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发展高度是由其战略所决定的,而战略的制定其实质是内隐着文化要素。因此,一个民营企业走向哪里,能够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是企业文化起着决定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唯有来自于企业本身的内在文化才能够抵御一切的风险,所以说在民营企业中构建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文化风气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雷夫.略论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J].活力,2009(13).

第10篇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担保

一、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

通常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及非y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项目融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也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但这几种融资方式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的很少,同时由于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权融资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受其发展条件的约束,尤其是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迫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在以银行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长期性融资而被迫采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式,而使企业的借款成本有所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基本上依靠内部融资和银行信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融资方式单一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融资门槛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指资金的使用代价,一般主要由利息支出和一些相关的筹资费用构成,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借款方面缺少国家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缺少利率和税率的优惠和补贴,同时由于银行贷款融资的门槛较高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时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支付相对来说高额的借款成本。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多为抵押担保方式,手续复杂,同时企业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辅助担保费、抵押财产评估等一系列费用。

(三)民间融资成本较高

由于企业的融资门槛过高,致使企业为了想方设法的获取资金,不得不选择其它相对容易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就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所谓的民间借贷就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融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但与之相应而来的是,民间借贷的主观随意性和风险性易导致一些社会矛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企业自身信用不足。通常意义的信用定义为还本付息的一种借贷关系,但在本文所涉及的信用概念更为宽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的作用越显重要,良好的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在信用越发重要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致使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期,面临一系列信用危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成立条件同国有大中企业相比相对宽松,对经营者的素质也没有绝对的考量标准,因而会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或负责人的自身硬件条件不达标,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的眼光肤浅,只考虑当前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公众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

经营管理不规范。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牢牢地站住脚跟还是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理念。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面临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了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困境,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应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竞争力。而首要任务则应当是改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治理层次。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家族制或合伙制等旧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产权结构是固定的单一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财产大多为个人私有财产,企业所有者基本上就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因而会产生种种弊端。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只不过二者表面形式不同。所以在企业成立之初,创业者就应该强化企业社会化的概念,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突破家族式企业的狭隘观念,培养有真正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管理层。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充分地利用资金。首先,应该确定财务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最后,应该定期对本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总结归纳,尽可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石秀娥.贷款视角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4(1):108.

第1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运营风险 防范措施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寿命平均只有2.7年,而全国民营企业生存有10年以上的仅仅只占了15%。,我国大中城市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迅猛,独树一帜,除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党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领导方针之外,其中民营企业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民营企业面临着诸多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如何能逐步发展壮大,从根本上分析企业本质和防范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无疑成了民企们保证可持续发展,逐步成长的重点之一。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基本要义与特征

当我们在进行资本运营过程中,因某些因素或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的经济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或损失,这就是资本运营的风险。针对民营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一)民营企业的宏观风险包含了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三类

(1)根据社会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包括民族习俗、社会就业和文化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2)市场风险含有以下两点:a.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市场行情的不稳定会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造成影响。b.民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不对称因而导致信息不正确和不充分。

(3)政策风险分为以下三点:a.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而且融资难度往往比较大. b.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主体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c.能够对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起到规范引导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二)民营企业的微观风险包含了管理风险、创新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类

(1)就管理风险而言,大多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合伙人管理模式或沿袭家族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无疑会让产权受到封闭,导致外来活力以及外在的一些积极因素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去,从而造成了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只流不入的局面。

(2)创新风险在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技术以仿制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独立完成的能力,或者是由于创新方面投入资金过少,以及创新周期拉长,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一定的阻碍。

(3)经营风险基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运营者认知客观存在事物的主观能力和运用运营方法的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运营者无法正确认知和预测,因此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民营企业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寻求自身价值,做到利益长久的最大化是民营企业不断奋斗的最终目标。纵观全局,在民营企业齐头并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能够正确界定在资本运营中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主导体的政府应该把持好经济发展的大局,运用宏观手段对资本运营活动实施间接的控制和引导中,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运营的环境,从而让民营企业不断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促使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提高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内在因素。

(一)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实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模式

资本运营是术性与科学性合二为一的经营活动,它不仅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证券、投资、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熟练操作金融工具的技能,还能够合理融洽地处理个人与同事、公司、国家之间的利益问题,这便是现代企业所需要和培养的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特点,可实施企业内部人才资本开发,提高企业文化、人力潜能、技能培养以及员工素质的培养。建立科学筛选和录用人才的标准,采纳和学习知名企业的优惠政策,吸纳人才。

(二)学习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

并且全部运用于企业的全过程,从而建立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使之达到管理科学、专业、规范优先。

(三)建立全面的财务制度

通过财务信息的反馈实时了解企业的运营、财务的承受能力、盈利亏损的状况,这样既能建立起与帐实相符合的财务系统,真正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有效地将多余资金再次投资运营,并不断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

(四)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

民营企业大多都属于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资金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然而新兴的产业更依赖于人才和技能上的创新优势,并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之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站稳自己的市场。

(五)加强和建设企业本身的诚信意识

诚信一词在现在社会而言并不陌生,往往很多企业都是依靠诚信才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不管是对待员工,还是对待广大消费者或是投资商都要信守承诺及时兑现。民营企业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自我诚信建设,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的走下去。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理念和不断保持创新原则,是民营企业立足的基础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除了外在因素以外,民营企业更应该借鉴别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确立鲜明的人才录用机制,大力培育全方位的新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体现。

参考文献:

[1]傅雅瑜.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7,(8):20-21

[2]胡一士,施放.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方法探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9(7):50-51

第12篇

乘势做强 三年翻番

贵州百强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之君

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领导多次提及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激活民间资金,推进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这是我们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大好机会。

作为一家多元化发展的本土企业,贵州百强集团一直在努力做出成绩、做成样本,尽力为贵州经济腾飞、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013年,我们将沿着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脉络,稳健发展,抓住机遇,把公司做大做强。

首先,公司主营的制药业要以40%的增速向前发展,争取3年内规模、盈利、效益都翻一番。同时,保证其他产业扎实稳健发展,既重视品质效益,又能在规模上有所发展。

其次,延长产业链,增加投资项目,加大对制药业上游的种植、养殖业的支持。同时,我们还与省外公司合作,计划开办一家胶囊厂。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制药原材料的品质,又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加快转型,不仅是产业转型,更需要观念转型。按照“实业立本、投资发展、创新驱动、品牌引领、融合联动”的五环战略,让企业融于全球化、融于中国发展的趋势、融于贵州经济发展的未来。

我相信,贵州会一天比一天好。只要能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改变观念、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做好规划、具体落实,贵州民营企业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牛头牌要“上市”

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克林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高工业经济、城镇化率、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四个比重”;要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要努力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3%。这些规划让我这个民营企业代表深受鼓舞。

2013年,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力争实现各项经济指标增长20%以上。

永红公司的主业就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013年,我们要抓好大龙乡村万头牛肉养殖基地的启动建设工作,续引进西门塔尔等优质品改牛投放基地饲养,逐步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规模化、良种化、专用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农户创收。同时,充分发挥“牛头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效应,进一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产品质量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产品质量这个核心,从原料采购、生产、运输等环节层层把关……我们要用良心做产品,用真心做企业。

现在,我们公司新建的冷冻食品生产线已投入经营、市场前景可观。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开发建设,把产品从休闲食品延伸至餐桌食品,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永红公司要成为上市企业,实现销售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贵三红”产值今年将破10亿

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广芬

参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我非常兴奋。省委、省政府的考虑确实到位、规划确实长远,特别是在发展民营企业方面提出了很多策略,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希望这些规划能够落实到位,使民营企业能够实现跨越发展。我相信,在贵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进程中,民营企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我也希望,贵州省能够大力支持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尤其是在资金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希望贵州各地都能多帮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多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得到支持,农民得到实惠,当地的经济也能得到发展,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2013年,我们公司异地搬迁扩能技改项目将全面竣工投产。搬迁过去以后,公司的生产量和产值都会成倍的增长,预计产量能达到10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可以解决当地400名农民工就业,带动遵义县及周边地区辣椒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种椒农户5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还可以带动全县蔬菜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带动企业周边交通运输、餐饮文化及劳务经济的发展。这是贵三红发展的新起点。

作为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一家工厂,兴一项产业,富一片百姓,活一方经济”,企业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帮助椒农致富,解决当地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

2013年突破技术瓶颈

贵州千叶塑胶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 震

作为民营企业经营者,我在参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期间有一些思考。

第一,贵州不断优化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态势,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和发达地区比较贵州民营经济份额并不高。提升民营经济份额、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希望省委、省政府继续出台更多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加快融资创新改革步伐,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

第二,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却时常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技术人才匮乏、基础工人素质较低、人才流动性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开展岗前职业基本素质培训教育,大力督察劳动法的贯彻执行,强化劳动合同严肃性,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熟练工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结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千叶塑胶公司在2013年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随着药包材异地技改扩能工程项目的完工,公司新建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生产线3条,购置主要工艺及测试设备75台(套)。这样一来,我们突破了技术瓶颈,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总产能达到1.5万吨/年,药品包装容器年产能达到1.5亿套/年,还能够提供就业岗位230个。2013年,预计生产经营目标收入同比增加30%。作为一家本土民营企业,我们尽力为贵州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以自身发展助力贵州经济腾飞。

提升贵州民企软实力

贵州阳光西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 炯

以前,我们更多地强调发展速度,现在不但强调速度,还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贵州省以投资拉动内需,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民营企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必须同时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贵州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或发展的初期,企业组织尚未壮大,很多经营者仍在沿用经验式、摸索式、苦干式的方法来管理企业,往往存在很多漏洞,甚至是错误。如今,企业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建立起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经过多年的调研,我认为,贵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好。我经常到企业去,那些特色产品总能给我带来惊喜,很多国外的的朋友也啧啧称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贵州应该展现民族特色,让产品走出去。不只在包装上改进,更要学会做品牌,包装企业而不是包装产品。

2013年,我们想为更多的贵州中小企业进行职业经理人培训,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现代化、国际化。软硬兼顾,增强实力,我相信,贵州的经济发展能够再上一层。

围绕“五个100工程”大展拳脚

贵州顺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龙其凡

参加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我感觉到,贵州省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更强更大。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个100工程”,我们要围绕着这个计划大展拳脚,开发房地产项目和旅游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公司规模翻两番,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

贵州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赵克志书记强调,要彻底打破“玻璃门”、“弹簧门”,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这让我深有所感。

在贵州,民营资本投资仍然受到限制,看得见但进不去,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还有,民营资本受到很多方面的“歧视”。贵州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小,而发达地区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高达70%~80%。

事实上,民营资本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仅能解决就业,增强市场活力,还能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民营资本的份额紧密相关。因此,希望省委、省政府的措施能够真正落实,打破阻拦在我们面前的“玻璃门”、“弹簧门。”

总而言之,我认为贵州民营企业发展潜力巨大,有广阔的前景。贵州进一步开发、开放,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就更多,贵州经济的发展也会更快。

为贵州民企发展做好“杠杆”

贵州鼎盛鑫担保投资公司董事长 郭镇华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贵州明年的发展划定了路线图。许多代表都提出建议,要大力支持贵州民营企业发展,扩大民营资本所占比例。

目前,贵州民营经济的份额较低,而发达省市的民营经济比例往往高于60%。民营经济所占比例越大,意味着一个地区更发达。我认为,贵州要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市场注入更多的活力。

发展民营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关键。贵州的中小企业,处于资本金字塔的下层,规模小但数量多,一旦成熟以后,沉淀下来的都是优质企业,对贵州的贡献非常大。贵州民营企业底子薄、渠道少,必须通过担保公司来借贷、盘活资金。作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中介,担保公司充当着“杠杆”的角色,与民营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因此,我建议贵州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在放宽金融支持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建议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再担保服务中心,为中小型企业贷款加持双保险。这样一来,政策利好,结构合理,贵州的担保行业能够得到大发展,通过杠杆效应发挥出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有助于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我们贵州鼎盛鑫担保投资公司来说,2013年我们有三大计划:一是在六盘水、铜仁等地开设分公司,扶持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增资扩股,在全国开设分公司,让贵州企业走出去;三是重点打造我们的品牌产品,为更多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全力打造高端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贵州中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石校瑜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很好的规划,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相信,只要实实在在、不打折扣地落实这些政策,贵州就一定能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