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电子行业分析

医疗电子行业分析

时间:2023-08-30 16:4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电子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电子行业分析

第1篇

有人说2012年是大数据的元年,也有人说大数据在2012年得到了大的发展。在众说纷纭下,不得不承认,大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客户体验的时代,将数据分析与总结的结果再投入到实际应用当中的工作越来越得到企业决策者的关注与重视。大数据的影响也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应用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例如互联网、电商、金融、公共服务当然其中也包括医疗服务。

从数据管理到支持决策

作为传统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的IT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相比于医疗服务效率的提升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在众多医疗机构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真正的急患者所需,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才是医院管理层真正关注的关键。拿三甲医院来说,每天接待上万的患者前来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影像信息与其他特殊诊疗信息汇集一起是一个旁大的数据。日积月累,这个数据量将会以几何数字倍增,为医院的数据存储、集成、调用等应用都带来巨大压力,然而如何精确管理与快速调用这些数据为医生和管理层所用?是目前很多医院CIO都关注的热点。

“我院目前还没有应用到大数据的技术,但是不得不承认,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现阶段,医院数据尽管还够不成大数据,但医院领导逐渐认识到数据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院领导摆脱了靠差不多、经验和直觉习惯做决策,逐步转变思维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更多地基于事实与数据分析做出决策。这对信息技术人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这些影响都是大数据带来的。” 二炮总医院信息主任卢敬泰表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一院”)计算中心主任马靖翔也支持上述观点,他认为应该对医院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挖掘与精细管理。在他看来,以目前北大一院的数据规模来说,即使核心业务每天增长的数据几百兆,PACS每天增长几十个G,尽管没有达到大数据的规模。但他认为,医院核心业务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如何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形成有价值的指标,从而提炼出指导决策的数据,这对医院管理层做出重大决策与医院远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据了解,从数据应用的角度讲,医院的数据挖掘与其他行业的数据挖掘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一是用于医院的内部管理,比如对用药、流程等进行挖掘和分析;另一种是用于临床辅助支持与临床科学研究。其中用于医生实时的临床决策支持和分析,需要十分谨慎,因为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这就为医院数据管理提出了很高的难度。现今,整体医院的数据挖掘与数据管理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级别,随着未来医院不断增长的信息数据,可以想象,利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已经难以对其进行搜集、管理和加工了,所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迫切需要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支持。

电子病历为BI建设注入活力

进入2012年,医院信息化快速发展已有十余个年头,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已经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医院积累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比如医疗数据、音频、视频、图片等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将成为医院宝贵的财富。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电子病历的部署会在各大医疗机构中不断推进,电子病历的建设与使用推动了医疗信息电子化的进程,对医疗数据的整理与调用意义深远。

近日,国际咨询机构IDC发表《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10大预测》,其中指出:2013年,国内医院将加强其电子病历的使用水平,这将大大推动医院系统集成和BI的发展。“电子病历的部署实施,加快了医院数据电子化的进程,它让医生的诊疗有迹可循,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及时的为医生提供诊疗建议,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临床路径能为病人降低医疗成本,这将大大缓解老百姓就医贵的现状。医院的业务极其复杂,种类繁多。医院的BI系统也主要应用在医疗统计领域,支持管理层决策,对于临床科研的支持还有一定的难度。电子病历的建设使得医疗数据的统计变得更加便捷。” 二炮总医院信息主任卢敬泰表示。

北京同仁医院是北京市卫生局首批指定的9家电子病历试点医疗单位之一,作为试点单位,同仁医院一直努力推进电子病历的实施部署并在原有的电子病历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国内三甲医院好多都在推行电子病历建设,但是程度与效果各不相同,虽然好多医院都在说自己在建设电子病历,但是实际上距离真正的电子病历还很远。国家目前在推行区域协同医疗,现阶段摆在各大医院面前的一大困难就是如何顺利的使医疗信息得到很好的集成与管理从而支持决策,电子病历建设为这一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北京同仁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潘登表示。

杠杆效应 拥抱大数据价值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的患者就诊量都排在世界之首,如果对这些医疗数据进行系统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那么所带来的价值将是巨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就曾表示,“大数据的应用可产生很高的经济价值。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说法,大数据是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某咨询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医疗大数据的分析会为美国产生3000亿美元的价值,减少8%的美国国家医疗保健的支出。”

很多行业专家都表示在医疗行业,大数据的应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智慧医疗。通过对医疗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来进一步支持临床医疗决策和科研。这对医生诊治疑难病症、新药的开发、远程监控和流行病学的研究等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深入和发展,区域医疗将迎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技术和医疗的结合,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炮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表示。

1.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是指某个数据存取点的数据量非常之大,以至于利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已经难以对其进行搜集、管理和加工了,其数据规模往往达到了PB(1024TB)级,譬如,AT&T公司每天传送的数据量高达19PB。

常规技术已经难以应对PB级的挑战,要对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量进行高效处理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

2.结构化数据

主要是指有一定结构,可以划分出固定的基本组成要素,能以表格的形式表达的数据,可用关系数据库的表、视图来表示。

第2篇

人们偏向选择这个法庭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是因为它可以发出禁令,阻止产品进入美国。持有美国知识产权重要组合并有经济实力主张这些权利的国内和国外医疗器械公司,可以将ITC知识产权诉讼作为一个强大有力而具有竞争力的武器,以捍卫它们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即便是精通知识产权(IPR)和专利保护的公司(比如药物开发商和专业级医疗器械制造商)可能也没有准备好应对复杂的消费医疗电子市场。例如,典型的药物涂层支架可能使用了几十个专利。另一方面,一个复杂的血糖监测仪可能使用了成千上万个专利,而这些专利涵盖的范围很广,从用户界面、软件,到电池、内存、电源管理系统、集成电路(ICs),再到无线网或互联网连接,等等。UBMTechInsights对每个行业的约1,000个专利家族进行的一项分析(优先权日在2008年之前的专利)显示,制药和半导体公司曾采取截然不同的方法来保护知识产权。制药公司关注每项发明所覆盖的范围(每个专利家族的全球专利中位数为8),平均在7个国家或地区申请保护其在多个国家的创新变革。有的行业研发投资巨大,引进新产品的步伐由于安全和监管问题而放缓;制药公司试图牢牢保住其在这种行业的市场地位,最大限度地增加其在这种行业销售产品的机会。相比之下,凭借狂热的创新势头和引进新产品,半导体行业的公司已将其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到范围更广的发明,但对专利提交申请的国家更具选择性。他们的策略是创造专利“丛林”以阻碍竞争对手。

由于比制药行业的监管和安全批准制度宽松,对半导体技术使用的广泛,消费医疗器械行业的专利环境可能会与半导体行业具有更强的相似性。随着侵权解决数量与侵权解决价值不断增加,往往被贬为“专利蟑螂”的不实施专利实体(NPE)也在医疗器械行业更加活跃。PatentFreedom是一家致力于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由NPE威胁的公司,其于2010年1月1日确定了18个具有医疗器械、制药及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组合的NPE,这些组合已经涉及14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无线领域有194起NPE诉讼,半导体领域为841起。在这些领域中,NPE具有行之有效、组织有序的业务模式,从其专利组合中获利。这些数字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面的情况,但它们的确预示着:随着半导体和无线技术成为更重要的基础技术,医疗器械行业将会出现大量诉讼。显然,消费电子、半导体行业公司和NPE积极的知识产权文化将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医疗器械公司必须更加战略性地利用其IP资产,途径之一即在管理知识产权时采取“生命周期”方略。医疗器械公司遵循这一方略是为了建立、增强、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优化其收益潜力。第一步是描绘竞争和技术格局,评估实力、弱点、机会和威胁。然后,制定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致的知识产权战略。一旦战略生效,即可通过创新和收购建立合适的专利组合,评估各方面因素,比如技术水平、市场影响、使用证据和提出主张时所用的语言等。IP生命周期的最后关键阶段是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的IP计划让专利组合发挥作用。这是许多半导体和消费电子公司表现非常出色的地方。一项有效的计划包括选择适当的专利和合适的目标产品,同时也将业务目标和战略考虑在内。基于行业、产品和技术等综合知识对目标产品进行前期研究和分析,最终必能取得成功。有效的IP计划离不开技术和专利分析的共同支持,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如医疗器械行业)实现战略目标。它可以作为建立有利商业交易和建立有利竞争地位的基础。这种IP计划可以弱化竞争对手的业务发展势头,或者削弱其业务合作伙伴的信心。通过迫使重新设计产品,它可以阻止竞争产品进入市场或推迟面市。这种IP计划还可以通过专利许可费让竞争产品处于明显的成本劣势地位。半导体和消费电子产品公司尤其擅于通过IP计划来实现这些目的。在与医疗器械市场密切相关的无线技术领域中,主要参与者之间已经历过激烈的争斗。RIM解决了两个接近十亿美元的专利诉讼,接着花费数亿美元购得专利,以避免进一步的诉讼。高通(Qualcomm)和诺基亚最近通过专利许可和商业交易解决了多年的诉讼。之前,高通通过商业协议和支付890万元解决了与博通(Broadcom)的纠纷。即使是苹果这个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宠儿,也不能幸免于高昂的知识产权诉讼成本。诺基亚苹果对3G技术专利构成侵权,而苹果则宏达,声称宏达侵犯20余项专利。在所有情况下,解决侵权问题所追求的既有财务目标,也有战略目标。医疗器械市场跟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市场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中国崛起成为创新中心。由于成本压力,医疗器械的生产向中国转移,当地的专业服务机构已经发展到了服务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虽然中国的医疗技术专利申请量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但现在中国的医学研究人员与美国数量相近(140万),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源于中国的创新数量将在不久的将来急剧增长。事实上,2010年,听诊类(探听身体内部声音的设备)器械中,有超过120项专利是在中国授予的,而美国的申请和授予数量仅为30。正如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那样,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将基于当地市场的成功迅速征服世界舞台,加快创新步伐,降低价格水平。那么,医疗器械制造商又该如何有效管理创新以保护其知识产权,捍卫其市场地位,反驳竞争对手的专利侵权指控呢?答案之一即:将以专利为目的的产品技术分析(如产品拆解和半导体反向工程(RE))运用到整个IP生命周期中来帮助企业制定商业战略和决策。专业的产品拆解可以详细、循序渐进地分解、分析和揭示电子产品(如医疗器械)的如下方面:集成电路(IC)含量系统架构系统指标器件指标物料清单(BOM)对医疗器械制造商而言,产品拆解可以提供如下方面的重要启示:谁是医疗器械的新兴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减少物料清单和制造成本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如何以最佳方式将如无线连接这样的新技术整合到新的医疗产品中?为在新兴低成本环境中占据竞争优势,需要具有怎样的最佳设计、采购和制造策略?国内和国外市场新进参与者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凭借产品拆解所得的信息资料,医疗器械市场参与者可以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包括竞争定位、技术选择、研发策略、知识产权地位和市场机会等。当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个特定的器件如何工作、知识产权如何产生时,半导体反向工程(RE)是一个合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市场上的其他半导体设备使用基准问题测试一个半导体器件确定可能会影响市场动态的芯片级技术发展趋势和关键创新技术确定是否对竞争对手的半导体实施发明专利权半导体反向工程技术包括半导体结构分析(该分析揭示了结构和制造的具体信息以及各种材料的元素组成)和电路提取(涉及把芯片层层拆开以研究其设计和功能)。通过完整的电路提取可以得到足够信息,目的是实质性地描绘芯片功能的蓝图。这种先进的技术分析特别有用,既有利于收集在先技术的证据促使侵权指控无效,也有利于支持针对市场份额构成威胁的竞争者而提出的主张。使用反向工程来生成使用专利技术的证据是成功主张专利的关键,因此也是创新回报最大化的关键。我们在消费电子领域看到的许多趋势(包括产品创新的快速增长、在亚洲经营的公司间的激烈竞争、战略性应用知识产权以实现业务目标)也已经出现在医疗器械行业。由于机构医疗成本较高,对使用无线和其他半导体技术进展的个人健康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医疗器械领域正成为对许多相关业务具有影响的消费电子市场。可以预计的是,半导体公司、电子公司和NPE在过去20年中形成的竞争性IP“文化”和管理实践会在医疗器械领域得到积极应用。以专利为目的的产品技术分析(产品拆解和先进的半导体反向工程技术)是用于巩固竞争情报和知识产权举措的途径之一。医疗器械行业中的竞争企业,特别是那些先前经验在于制药业的企业,需要未雨绸缪,采取严格的技术情报方法和积极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并将其作为支持企业目标结构化的IP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在这种竞争格局中,充分利用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才是商业成功之道。通过高级专利评估可以分析专利资产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如与技术/应用领域相关的专利布局,确定相关或适用市场等等。

作者:Bill Betten

第3篇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维护专业;发展探索

1.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飞速发展,医学电子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医疗器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必然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并且这个需求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加快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速度,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型交叉学科,在看到其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更应善于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设法解决,以免问题成堆时再处理就更难了。

2.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实际问题

2.1 缺少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型专业,它是一门集医学、材料工程学、电子学、分子生物学、精密仪器、激光、超声、射线、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内容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这么多专业知识都集中体现在医疗电子仪器当中,这对医电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学校的专业基础课都是由本校教师承担,而与临床有关的专业课只能从我校医学校区聘请,专业课的专职教师匮乏,这样知识体系的前后衔接难免会有问题,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目前需要的就是既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

2.2 实验室建设与教学投入的两难

高职教育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更强调的是动手能力,有一个完备的实训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新的医用设备的价格都非常昂贵,教学要用到的主要设备如果都买的话,投入太大,但用淘汰废旧的设备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建立医电专业的实验室是一个难题。大多数开设医电专业的学校都是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法进行实践学习,不仅时间短而且需要院方的配合,学生对设备结构的认知和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

2.3 教材

目前适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教材非常少,主要还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该专业课涉及的面比较多,医疗设备相关的配套资料本身又比较少,且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编写本专业教材要求知识面宽,理论水平深,难度自然很大;专业教材需求量小,经费少,即使教材完成了也很难推广。

2.4 毕业实习的安排不尽如人意

为了能够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熟悉今后的工作岗位,用相对长的时间到相关用人单位实习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近些年由于就业的压力和市场的需求,学生实习逐渐被分流到医疗器械公司和医院两个地方,但医疗器械公司良莠不齐,更注重效益,每个公司的实习生又不可能很多,所以要找到几家适合学生实习的医疗器械公司颇费周折。

3.对这些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案

3.1 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师资引进渠道

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应组织教师参加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医院进修脱产学习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逐步学习和提高专业课水平,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3.2 实验实训改良方法

(1)对于基础性的电工电子类实验,安排在电子电气类通用实验室内进行,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2)对于大型影像设备以及价格昂贵的高端精密医疗仪器相关的实习实训,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闲置资源,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3)对于专业实验实训,由于学校确实存在资金方面的困难,可以采取收集医院即将报废但尚可使用的小型设备;

(4)对于综合专业实习,可合理安排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去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生产单位、维修单位以及相关的培训机构学习,开展联合办学,让学生在多种环境下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为毕业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教材解决方案

针对现实状况,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和企业、医院之间应该联合起来编写真正适合教学的专业教材,聘请企业、医院工程师参与,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技术资料以及维修的宝贵经验,在理论结合实践指导方针教学过程当中,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逐步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和深度,最终按模块地完成复杂的校本教材的学习,结合高职、高专的各种理念,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逐步建立理论、实践比例,打造精品教材。

3.4 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档次,加强学科的统筹管理

了认真解决以上几个问题以外,有关部门还应注意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档次,加强学科的统筹管理,使其严谨稳步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相关高校、职业学院的医用电子仪器专业一定要善于发现前进道路中的弊端,不断完善、自我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

4.结语

总之,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颇具潜力的综合性专业。

目前该专业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不少医院和医疗器械公司都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而学校又在每年的学生毕业分配上煞费苦心,有的学生无处可去,这一反差一直是我们反省专业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动力。我们坚信,通过我们认真并及时的分析行业和专业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努力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将医电专业建设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电专业的人才,为中国的医疗设备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皓.关于医疗器械专业高职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2):42-43.

[2]罗斌,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J].

第4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DEA

引言

近几年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同时R&D活动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有着关键作用。2014年底,高技术产业全年R&D经费支出为1331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2.4%,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2.09%。因此,从R&D投入与产出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对促进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更是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许敏、谢玲玲(2012)运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1]。熊婵、买忆媛(2014)运用基本DEA效率评价模型及改进竞争型DEA交叉效率模型,对各地区的高科技创业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各地区非DEA有效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数据来分析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以便更好地发展高技术产业。

二、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了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其他支出为投入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数位为产出指标,构建了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二)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DEAP2.1软件,从投入角度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分析,得出17个细分行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体结果如下。

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依次如下:

化学药品制造:0.399 0.547 0.73

中成药制造:0.757 0.767 0.987

生物生化制品制造:0.396 0.412 0.962

飞机制造及修理:0.391 0.415 0.942

航天制造:0.414 1 0.414

通信设备制造:0.885 1 0.885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1 1 1

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0.442 0.503 0.879

家用试听设备制造:0.863 0.894 0.965

电子器件制造:0.889 1 0.889

电子元件制造:0.652 0.75 0.869

其他电子设备制造:0.626 0.626 0.999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1 1 1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0.994 1 0.994

办公设备制造:0.872 1 0.872

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1 1 1

仪器仪表制造:1 1 1

1、综合效率分析

从表1可知,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综合效率值达到1,说明这四个行业达到技术和规模同时有效,其创新效率较高。而其余12个行业创新的技术效率均无效,且飞机制造及修理的综合效率值最低,为0.391。

2、纯技术效率

航天器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的纯技术效率值达到1,说明这9个行业充分利用了资源。而其余7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值均低于平均值。

3.规模效率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即保持现有条件不变,规模与创新效率保持同比例提升。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航天器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剩余6个行业则处于规模递减阶段。

结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中等,但各行业之间的差异显著。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的创新效率水平最高,表明其现有R&D活动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最优,应坚持现有的投入产出格局。

三、政策建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技术产业中只有四个行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对资源过度浪费的企业进行约束。

根据行业创新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创新效率。虽然各行业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但造成其效率不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针对性解决。对于技术原因导致创新效率低的行业,应提高研发资金,推动其技术改革。

第三,实施有效措施预防规模不经济。由上可得,高技术产业中有六个行业处在规模不经济阶段。国家和企业应制定相对应的措施来推迟规模不经济的到来,如合理增加资金和其他资源要素的投入,推动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敏,谢玲玲.基于DEA的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3):74-76.

第5篇

根据2010年10月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对医疗卫生建设的特别指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着力点,信息化建设将为国家制定的2020年每个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的建设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80%的医院已经实施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建设状况相对成熟,而临床管理信息系统则相对不足,其中绝大部分医院尚处于部分应用或试用探索阶段,而半数以上医院仍是空白。一些大型综合医院都有着自己的系统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但实际成熟、成功的应用仍在少数。

在全国各省市级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广东省启动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的工作成绩尤为令人瞩目。早在1988年,广东省中医院就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购买了一套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旅。到了1994年,医院吸引的患者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从方便病人就医的角度出发,广东省中医院决定自身的收费划价系统进行合并,实施统一管理。

广东省中医院是一家致力于将传统中国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实践相结合的大型医院,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医院,每天医治的病人超过1万人,全年收治病人约400万。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达灿曾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日均至少收集到几千例门诊资料,庞大的门诊量为临床医生进行医学总结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样本,如果有创新的技术力量的注入,对这些海量的临床数据进行集成并分析,将大大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科研实力,并将研究成果回馈和造福百姓。”

2001年,随医院规模日益壮大,包括大德路总院和新开张的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在内,广东省中医院总共有五间三甲分院。受独立病历管理系统所限,广东省中医院无法在科室间或者医院间轻松分享医疗信息。因患者病例无法信息共享,通常当患者转院或科室时,就必须接受重复的相关医疗诊测。院方希望能安置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病案电子系统,实现患者医疗档案。由此,广东省中医院尝试与IBM携手,搭乘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快车。

与IBM合作之后,IBM为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一整套全新医疗信息共享和分析系统,实现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结合。该系统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系统,旨在帮助实现包含中西医临床数据的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即医院只需配备一套智能的医疗和健康病历分析及分享系统,便将多个系统的医疗数据集中于一个便捷分享的单一系统中。比如,一位曾经在总院看过病的患者转到大学城分院看病,诊疗卡中原有的信息将会保存在个人档案,如果换着曾经看过皮肤科,觉得某次医生开的药方疗效不错,也可以把药方调出,使信息充分利用,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因中西医学在理论、诊断和治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IBM所呈现的这套系统同时也克服了这一方面地诸多问题。储存在IBM DB2® 9 数据服务器上的病历记录,将被系统以标准化方式进行标记分类,用IBM 的语义学技术迅速数据整理,确定类型。也就是说,该系统结合了IBM先进的语义技术,充分理解和分析特定临床记录内容的准确含义,同时处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应对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语境的差异。病历中的所有信息,无论格式、术语、还是语言的不同,都能处理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档。这将使医院内以及医院外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容易。

在整个广东省中医院的体系上,CHAS实现了:

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提供一个开放的、以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解决方案;

有助于病历实现标准化,方便医疗分析,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

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医疗机构之间病历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为医疗信息行业实现国际公认的标准降低技术门槛。

广东省中医院通过积极探索自身医疗服务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促进医疗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从而提升了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关于下一步的建设蓝图,广东省中医院已有规划,即要“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系统,全面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一体化”。这包括:在三到五年内实现以标准化信息共享规范、可扩展数据中心架构为基础临床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以标准化术语体系、语义电子病历采集、智能化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临床科研数据整合及分析中心;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临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发挥研究基地的带动作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科研的整体水平提供强大的信息化支撑。

IBM所创立和实现的创新科技,使医疗系统更智能化、更有效、更容易访问、也使更多人得以享用。与此同时,建立在开放化、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之上的CHAS系统,亦能扩展电子病历的使用范围,支撑临床信息的深度分析,更有助于全球医疗前沿的研究与创新。

2007年后期,IBM宣布与中国卫生部合作,通过一个基于开放标准和信息共享技术的平台,提高地区医疗服务体系的质量。中国希望通过在所有医院推广电子病历和医疗数据分析,达到减轻病人负担、决定哪些人应得到优先治疗以及更有效使用资源的目的。例如,日常检查和简单治疗可在社区医院进行,而较复杂的健康问题和治疗可推荐去看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所使用的CHAS系统,也将有助于支持和促进该计划的实现,并有潜力推动中国整个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向前发展。

第6篇

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区域化健康数据平台及临床医疗信息化系统的研发、系统集成、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多年来始终专注于健康数据平台及临床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开发,并具备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数据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国内知名的医疗应用软件生产商。安博维品牌及其系列产品已经通过软件行业的双软认证,并于2009年9月24日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

一“精”一“专”“必杀技”闯“江湖”

2011年电子病历市场发展迅速,成为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最热的焦点。电子病历得到了从政府到医院院长、从业务科室到IT部门的普遍关注。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在国家政策层面高度关注,不少医院也将部署电子病历落到实处。甚至一些传统的HIS厂商也开始提供电子病历解决方案。在谈到2012年的发展时,卿建国自信的说:“近两年,我们在传统电子病历方面继续扩大战果,市场占有量继续增大。产品线也继续丰富,在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等方面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医电子病历方面,和传统的西医电子病历有很大的区别,但我们在这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成功部署实施并应用,在中医科研方面有大的突破。安博维2011年经营额约4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0%,2012年估计将增长60%。与此同时,从市场的发展上看,2012年也肯定会比2011年发展更快,行业规模也将更大。在电子病历方面,大型医院在电子病历应用的深度、广度、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整合性,以及满足不同临床科室专业化需求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会更注重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规范和政策导向,注重标准和规范的应用,以适应未来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趋势。二甲医院的电子病历实施和应用在今年大量展开,迎来一个大潮,展望2012年仍会是电子病历年,全国电子病历市场总产值大概将达到2个亿的水平。”

安博维成立至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很多领域都有了成功的产品和案例,但卿建国仍然强调:我们始终是一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发展的IT企业。他说:“从业务构成上讲,公司在电子病历、区域医疗、数字化医院、中医临床科研业务这几方面的产值比例大概是4:2:2:2。虽然我们在医疗的很多领域取得了不同成果,是医疗信息化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但电子病历仍是我们的重要的拳头产品之一,我们作为电子病历的专业厂商,过去是,现在是,在将来公司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中,电子病历一直是我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强手如林的电子病历市场,安博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卿建国说:“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在‘精’和‘专’这两点上下足了功夫。”

安博维在成立初期就提出了建立“结构化”的电子病历,在全行业都注重“结构化”的今天,安博维已经开始深入研究“结构化”的真谛。卿建国说:“结构化电子病历是安博维提出的‘精’的最大体现。目前,我们的电子病历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正在做临床术语采集这样一个工作。电子病历再发展3年~5年之后会向知识库的方向发展,只有完成了临床术语的录入工作才能发展到知识库的层次,才能满足医院未来对电子病历的要求。”

在“专”方面,卿建国非常重视特点科室的特殊需求,进而研发出更加适合临床需要和科研需要相结合的高质量电子病历系统。卿建国对此介绍说:“我们服务了很多大型三甲医院,这些医院除了整体医疗水平很高以外,都有自己在全国医疗系统中排名前列的科室。这些科室的科主任又是全国范围内的学科带头人,因此他们对电子病历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在临床术语和科研价值方面,以及前后台对应关联程度的要求都格外严格。公司在满足这些科主任的需求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骨科、肿瘤、产科等专业科室的电子病历系统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专业科室的电子病历系统需要大量与其专业相关的专用术语,这对于安博维产品的专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精”一“专”,两大“必杀技”成就了安博维在电子病历市场的成功,但是卿建国也对电子病历市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担忧:“电子病历建设之初,曾被很多人误以为是病历的电子化,所以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其实电子病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进化过程,分为多个阶段,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电子病历应用仍处在病历电子化阶段。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电子病历产品结构化深度不够,未能做到全结构化,只能实现系统内的调阅、查询,在对数据统计、数据共享和科研分析、主题分析等方面难以提供支持。尤其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信息化建设方面对电子病历要求更高时会难以适应。国家刚出台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为电子病历信息化发展指出方向和提供依据。在国家层面,政府自上而下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但有些标准未必适合全部用户的所有情景,一些标准在一定层面上看实用价值有待提高。”

“江湖”风云起,吾当立潮头

卿建国作为公司总裁在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公司致力于医疗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本着“诚、信、精、新”的企业理念,多年来一直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软件开发、网络构建、系统集成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卿建国在总结这一年的市场发展态势时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在2011年总体来说是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整个产业行业规模扩大,政府全面参与。2009年出台的‘新医改’明确把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这些政策上的支持和落实在2011年对医疗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其效果逐步体现并放大。”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区域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在2011年展开。很多地方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由政府牵头联合医疗机构、服务提供商进行了很多不同模式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卿建国说:“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当时就开始了公司在这方面业务的布局,并且投入了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系统的开发。可以说安博维的发展是公司有能力牢牢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带来的。”

卿建国饶有兴致的介绍了安博维在区域信息化建设上的经典案例。拉萨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县名叫“达孜县”,这是一个平均海拔3700米、以农业为主的县城。自医改深化以来,达孜县不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农牧区医疗卫生工作改革起到了带头作用。由于地理原因,达孜县在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药品器械管理、基层工作督导、统计数据收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反馈不及时、数据不准确和应急反应不迅速的难题,政府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取得的效果不成比例。为突破工作瓶颈,当地县领导逐步认识到要改变落后、原始的工作方式,必须通过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多方调研,在自治区卫生厅的支持帮助下,达孜县与北京安博维科技有限发展公司初步达成协议,合作实施全县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项目第一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各基层单位在试用后普遍反映建立的“达孜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门户应用系统”充分结合地区农村卫生工作实际,全面涵盖远程医疗系统、居民健康档案、药品管理系统、妇幼保健系统、计划免疫系统、农牧民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的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网络的统一规划和各种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全部实现了共享共用,极大地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方面为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支撑。如移动医疗检查车使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在基层医院就能共享区域医疗中心的大型医疗检查,使群众得病不需要出远门。此外,通过远程预约挂号,能降低群众为等看病在大城市的食宿费用等。另一方面各系统统计数据即时生成,极大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各基本医疗保障系统与本系统的对接大大降低医保管理部门的工作成本。达孜县区域卫生系统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以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全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县乡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即时结报等区域协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纳入到全区医疗和新农合系统运营平台。切实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并存的现状,迅速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群众医疗负担,保障和推动达孜县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谈到区域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卿建国说:“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建设模式会更多种,居民健康档案是实现区域医疗的基础,也是实现医疗改革目标的关键途径,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的省级平台建设会向纵深发展。”

卿建国告诉记者,成功抓住市场机遇而取得成功的案例在安博维还有很多。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全国各地都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和相关资源,安博维的客户有80%以上都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但近两年也出现了一些发展较好的二级甲等医院的身影,为安博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卿建国说:“各地、各医疗机构都希望在力度如此之大的医改大潮中借力而上,特别是近两年,县级市或地级市医院也就是二级甲等医院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成为了新的发展点。山东省蓬莱市的一家医院是安博维的客户,他们投资了500万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无线查房、台车、PDA等信息化系统已经用到了临床当中。公司今后会更加关注这一部分的市场,整合出符合这一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在谈及市场的风云变化时,卿建国也对市场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如:区域信息化建设如何才能更好落地,区域信息中心的作用和价值等。卿建国表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更加明确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操作办法,让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能够充分惠及广大老百姓。”

第7篇

当今,复杂而剧变的宏观与产业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以流程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已难支撑企业应对这种挑战。当今的市场竞争,胜出的企业,得当地应对这种复杂性;卓越的企业,主动出击,通过驾驭复杂性而获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走向以人为本,才能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对产业观察和思考,赛迪传媒于2011年7月14日了《走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白皮书》。白皮书后,在业界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为了进一步探究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中国计算机报在11月8日举办了走向以人为本的信息化之医疗行业CIO沙龙。本期专栏归纳了沙龙上CIO的精彩观点,探讨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和以人为本趋势,以飨读者。

医疗服务应该以人为本。能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如同新医改方案所说,要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以人为本。作为医院医疗业务的支撑点,医院的IT建设是否做到以人为本了呢?

从协同医疗开始以人为本

信息化是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信息化通过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疗质量来支撑新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对医院来说,以人为本毫无疑问是以病人为本,IT建设也要为以病人为本这一理念服务。武警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沙林认为,对医院的IT部门来说,他们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还有医生、护士以及医院的行政、后勤、财务等支撑部门人员,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既体现在服务病人的系统上,也体现在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所用的系统上。后者直接影响到服务病人的质量和效率。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甲医院开始信息化建设到现在,大部分的三甲医院都建立了众多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基于医院的工作流程建立。这些基于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在帮助医院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诊疗效率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医院业务复杂,业务系统众多。就拿临床医生来说,他们要使用的系统就包括医生工作站、OA、邮件、PACS等,有时候医生会抱怨,这个系统不好用,那个系统不好用。”北京博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耿爱华表示。

医生抱怨系统过于复杂,是因为现在的医疗信息系统没有以人为本,而是以IT为中心。“光有流程化的应用是不够的,信息化系统应该更多考虑人的因素。”北大妇幼信息中心副主任符毅说。

增强IT系统的协同能力,是医院良好运行的基础。特别是在新医改后,区域医疗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新举措,使得这个需求更为突出,除了医院内部的协作,跨医疗机构的协作需求也日益突出。

微软资深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经理张介绍,不同医院的协同医疗的发展水平不一。协和医院、瑞金医院等医院的协同医疗建设开始较早,发展程度较好。瑞金医院整合业务系统,打造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让医务人员之间、医院和患者之间可以交流互动。基于Microsoft Office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瑞金医院实现了统一的门户入口,集成了电子邮件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医疗影像管理系统(PACS)、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业务应用,并通过CMS(内容管理系统)实现内外网的信息一体化,保证了医院门户整体数据和信息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协同医疗包括即时消息传递、文件传输等,我们希望能用一个账号登录所有办公系统。” 广安门中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红说。

“系统建起来容易,让大家习惯去使用很难。协同医疗也是如此。”协和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宋忠良认为,协同医疗比其他的IT系统更需要考虑人的需求,能让医务人员主动使用。张认为,如果一个系统能从单点登录、移动办公等这些医护人员突出的需求出发,医护人员一定喜欢用。“比如瑞金医院的院长可以在手机上完成审批、收发邮件等工作,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医院的各方面情况,现在院长已经离不开这套系统,系统自然能在瑞金医院推广。”

从电子病历到BI

比提高医疗效率还重要的是提高医疗质量。电子病历无疑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工程。“电子病历让医生的诊疗有迹可循,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诊疗建议,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临床路径能让病人降低医疗成本。这能极大提高医疗质量。”中国人民第二炮兵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卢敬泰表示,“虽然很多三甲医院都说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电子病历,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还很远。”如何处理电子病历中非结构化数据还是一大难点。

对中医院来说,非结构化与结构化的数据处理矛盾更为突出。广安门中医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电子病历建设试点单位,其电子病历系统不仅要满足卫生部对电子病历系统建设的要求,即针对西医院的要求,还必须满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对中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增加的特殊要求。

“中医跟西医不太一样,中医是个体化的治疗,整个诊疗过程基本都体现在病历里。病历是以非结构化信息为主,首先病历是文本的,而且还包含图像、视频非结构化数据,但病案首页、医嘱、出访等这些治疗过程需要的都是结构化的信息。”张红说,“所以电子病历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一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中医行业在2007年提出电子病历的发展方向――临床、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临床和科研一体化,最大的难题是电子病历结构化到什么程度。科研要求结构化的粒度越细,越便于分析,但临床希望能够用自然语言来描述。”

“我觉得可以用搜索引擎的方式对PDF格式的病案进行搜索。这是电子病历从非结构化往结构化发展的一个过渡,要做到真正的结构化是很不容易的。”宋忠良表示。

针对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提出的非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处理问题,张认为,微软可以从新一代搜索技术、内容管理以及数据库多方面予以医院支持,帮助医院定制自己的电子病历系统。

与保存电子病历数据相比,更重要的是调用数据。北京肿瘤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原信息中心主任高非认为,非结构化的病历做成半结构化或者结构化,除了基于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方面的需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便于医学统计。

“实际上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医院积累了海量的医院管理数据以及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被开发利用,将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医生的临床诊断起到极其积极的作用。为此,把商业智能技术引入医院,建立注重整合业务数据和辅助决策分析的BI系统就尤为迫切。”张说。她参与了很多医院的BI项目,武警总医院就是其中一个。

“BI可以说是我们做得最成功的系统。我原来跟领导提议建立医生工作站,领导不能直接体会到医生工作站有什么好处,但一看BI系统他就非常喜欢,因为他需要的东西都展示出来了,以前他想知道平均住院日是多少非常难,现在很容易就能知道。” 卢沙林说。

卢沙林认为,BI系统之所以能够在武警总医院顺利运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BI系统提供了面向不同信息使用者的数据分析平台,这让BI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及时的数据支持,使得医院管理和诊疗决策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医院科室、人员的绩效,以及部门及全院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统计,武警总医院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极大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我们的信息化更加需要以人为本。不管是协同医疗,还是电子病历和BI,或者虚拟化、云计算,以人为本可以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给病人带来质优价廉的服务,也让医院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记者手记

医院信息化应以医生为本

名医的成长过程,就是在长期的医疗临床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病例,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的过程。从信息化的角度看,名医之所以医术高明,在于名医的头脑中不仅有一个比普通医生更大并且不断更新的非结构化数据库,而且在临床上能迅速地进行“人肉”挖掘这些非结构化数据。遗憾的是这个生物数据库容量和存储时间不仅存在个体差异,还会在岁月的打磨下,性能变得越来越差。

如何将所有名医脑中的非结构化数据以及他们各自的决策策略通过IT全部转化成数据并存储起来?这或许是天方夜谭,但IT依旧能大显身手。人们去看病时常常会看到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的病例往往都是厚厚一叠,门诊医生不可能通读。多少年来,医生都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做的,他们的专长是医学而非IT,尽管他们有病例数字化的迫切潜在需求,但却难以明白IT究竟能在哪些地方帮到他们。毕竟,让医生去搞懂病例电子化要比医院CIO去理解医疗行为中哪些能够数字化要困难得多。

第8篇

将医院等各类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打破信息孤岛,一直是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最让人感到头疼的问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新医改的重要目标,通过医改不仅要使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而且要使老百姓尽可能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也就是不仅是医疗更要重视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它更需要关注居民的健康,覆盖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这是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新课题,共享与融通成为关键。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等。

共享刻不容缓

上海市长宁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于2002年起步,共有191家医疗卫生机构。2007年长宁区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社务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部署CIS(临床信息系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但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以上门调查问卷为主采集的健康档案信息,缺乏客观性、完整性、延续性,无法有效激活,一度成为“死档”; 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没有包含病人的诊疗信息,而诊疗信息分别来自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等不同医院。这些问题成为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一道坎。经过仔细分析各种问题,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问题最终被逐一化解,长宁区迄今建立起近50万份有效的居民健康档案。

对于诸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共享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亲身参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长宁区区域医疗信息整合等众多项目的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达信息)副总裁李光亚深有感触。“系统的柔性融合最重要。卫生信息化的初衷是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数据的共享,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标准是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的基石,否则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还是千头万绪。”李光亚认为,当前,社区卫生在疾病控制方面需要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档案,农村卫生用计算机探索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城市社区卫生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但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标准,各地区、各业务系统建立的健康档案格式不一致、内容不统一、记录不完整,信息难于共享,新出现的电子健康档案垃圾逐步替代过去的纸质病历档案垃圾,浪费现象严重。

2009年3月10日,在全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会上,卫生部宣布将包括居民基本信息、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等五部分业务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标准,长宁区也将作为全国社区卫生信息化的试点,一同参与到标准化建设中。

然而,李光亚告诉记者,标准问题仅仅是电子健康档案面临的挑战之一。必须进一步推动建立数据交换平台,优化数据质量,实现跨医院、跨区范围的协同医疗服务、统一就诊卡等,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共享的价值。“这四项任务都需要通过打破过去的信息孤岛,在协同中实现融合。”李亚光说。

“医联工程”

融合之道

那么要如何打破孤岛,实现融合?

记者在上海市的走访中,“医联工程”一直为政府、专家以及医疗IT企业津津乐道。这项工程使得上海市23家市级医院率先实现了跨院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共享,在医院之上建立电子诊疗信息档案,打破了医疗机构信息孤岛的状况,也为下一步覆盖全市600家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大医联”行动埋下伏笔。

“在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协同。‘医联工程’以及以后的‘大医联’行动不仅仅使得医院间诊疗信息共享,更重要的在于这一理念付诸了实践,为后续的深入整合打开了大门。”李光亚表示,信息只有在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医院间互相流通后,社区卫生服务在有数据支撑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下沉。

“医联工程”实现共享的初衷就是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使医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李光亚告诉记者,有了信息共享,医生就可以通过诊疗信息的共享,避免病患做不必要的重复检验和检查、重复开药,降低了总体医疗费用。另外,由于在“医联工程”的系统中,收集了病患的用药史、病史、病历档案,有利于医生作出诊断,将有效地减少医疗事故。最后,这项工程能提升对老百姓的服务水平,诊疗信息在最后都会发往病患者的市民信箱中。

这项工程不仅惠民,而且便于主管部门的管理,有利于规划全市的医疗资源。

据李光亚介绍,主管部门能够采集到医联工程下23家医院各种疾病的就诊情况,为大型医疗设备的布局提供了参考。也为医保制度的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医保通常是按次结算。一旦主管部门能搜集到有关病患诊断、用药、检验检查、手术等数据,便能为医保的多种结算方式和费用预算提供有效的支撑。此外,医联工程采集的大量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与样本,打破以往医院间信息的隔离,使得科研数据的采集透明化。

IT企业需更新思路

“异构系统的整合,需要依靠有实力的IT企业。”如李光亚所说,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共享,是目前卫生行业的短板。在拥有数百万以至上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里,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体系时,必须考虑包含医学影像等的海量级信息,如何在以医院为节点单元分布存储共享协同; 同时还要考虑在此架构下,解决诸如患者身份惟一认证、合理流程利用网络通信资源、信息调阅安全性、信息变更一致性控制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此外,当将来需要进一步在区域平台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若无规范的架构和开放式的对话功能机制,则会遭到应用扩展的技术瓶颈,被技术发展的潮流所淘汰。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是一家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领域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万达信息脱胎于上海计算机软件研究所,专注于与政府相关的项目,包括上海市劳动社保系统,医保系统、电子政务以及民航机场信息系统集成等众多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领域,这些都为万达信息积攒下宝贵的行业服务经验,使得其在众多“小作坊式”的医疗卫生IT企业中脱颖而出。

据李光亚介绍,在上海市着力整合区域卫生信息资源的同时,万达信息结合这些区域项目的实际,遵循和参考了国际国内卫生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在技术上走开放路线的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共享平台,形成符合IHE集成规范的卫生行业系列自主研发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对医疗信息资源的纵向-横向整合应用示范。

第9篇

美国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方法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是原卫生部对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的标准。此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更多借鉴了美国两项比较知名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评价方法,分别为美国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分析(HIMSS Analytics)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EMRAM)和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的电子病历的有效应用(Meaningful Use)。

EMRAM的标准架构设计分为0?7级。自2005年应用至今,美国本有5000余家医院参与,几乎遍及全美。

EMRAM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标准内容的调整和评价模块的增加。

2009年9月,HIMSS Analytics第一次对EMRAM的内容进行了局部修改,主要针对第二、三级进行略微的改动;2012年,EMRAM增加了流动电子病历采纳模式(Ambulatory EMRAM),用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情况的调查;2014年,EMRAM又增加了临床商务智能成熟度模型调查(Clinical Business Intelligence Maturity Model)。除此之外,HIMSS Analytics 还联手TEK系统医疗(TEK Systems Healthcare)开展一项新的调查――电子病历应用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以调查电子病历的实施现状,分析医疗机构在实施电子病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Meaningful Use是一套重视电子病历的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分阶段分步骤、有奖有罚的评价工具。其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是强调结构化、格式化收集临床数据,为临床数据共享做铺垫;第二阶段的核心是信息交换,包括电子处方、实验室结果共享、提高患者参与度、各类患者记录的传输、信息传输安全等;第三阶段的核心是促进质量、安全和效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改善医疗结果,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患者数据自我管理等。

Meaningful Use是美国有史以来推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最有效方法。自从2009年实施以来,其帮助美国电子病历的使用率翻倍增长。然而,此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2012年以前,只有不到1/10的医生达到了第一阶段要求,因此不得不将第二阶段的截止时间推迟至2014年。究其原因,每名医生掌握的医疗资源有很大差别;且系统易用性问题在很多厂商产品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尖锐;此外,还存在奖罚措施是否到位的问题。

中国应关注的问题

一套系统评价方法须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内容共同完善。从近几年美国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方法的演变史中,我们不难发现,没有一套评价方法是一劳永逸、亘古不变的,定需根据具体实施的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在保证最初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增减内容,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速度与步伐。《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的评价方法亦是如此,有很多新的维度和后续研究值得继续关注。

形成评价闭环

医院填报信息后,填报平台自动生成报告,医院信息主管可以获悉各角色和功能点的评分评级情况。医院应重视评价分析结果的后期工作,在发现需要继续提高的功能点以后,管理者和各相关部门共同商讨,部署短期和长期的工作计划,并分步实施,再进行评分评级,最终形成评价闭环。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评价标准的作用。

鼓励以地区整体为评价对象

目前以区域整体为单位参与评价的省市和地区还较少。实际上,了解区域医院信息化建设状况,可以为本地区制定合理医院信息化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区域中各家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了解本区域所属医院信息化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信息化发展策略,是目前全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密切关注之事。

扩大评价范围,增加内容模块

目前国内外除信息化的采纳和功能应用研究,关于信息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不少医院管理者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希望能够在分级标准的内容中,加入一些有关医院运营、科研教学、信息安全、医疗质量、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内容模块,并筛选和制定出相关指标,从单独针对电子病历系统的评价,逐步过渡到对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不同类型医院增删评价内容

目前该标准的内容是针对大型综合医院而设定的,适用于评价综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但在评价过程中,逐渐发现其并不完全适用于某些专科医院。例如口腔医院很少有住院患者管理的功能,而这方面在综合医院中,却是一块非常重要的业务内容。因此,未来需要增加针对专科医院的评价模块,对标准内容进行微调,增强其适用性。

开展一系列相关研究

根据2 0 1 1年高德纳公司(Gartner)的市场分析报告,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HIT投资中,服务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软件和硬件。

国内虽然未见类似的行业分析数据,但可以想象HIT行业的特点是重硬件,轻软件,更轻服务,这也是国内出现某些医院自主研发系统而不去市场采购现有产品的原因之一。

如果能在未来的调查中开展一些相关研究,例如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信息化投资回报研究、信息化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影响研究等,势必将对掌握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支持信息化发展决策起到推进作用。

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技术功能评价是这套评级标准的主要维度。根据各医院填报人和医院管理者提出的建议,除了重视评价系统功能是否完善、应用范围是否广泛,还应该重视电子病历系统的最终使用者――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体验和感受。

系统是否人性化、易用性如何、运行速度如何等,均为一线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由此角度看,也可将此评价作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结合。技术功能是客观评价,用户满意度是主观评价。重视用户的喜好与工作习惯,也是未来需要在标准内容制定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和改进的。

应用评价与厂商产品评价相结合

对厂商产品进行相应的调查与评级,有助于侧面反映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的真实水平与客观环境,也有助于让厂商更加重视对医院实际功能需求的把握与开发,避免医院盲目建设、盲目投资。此外,医院最终评价结果与厂商产品评价是有一定关联的。因此增加厂商产品评价,对于医院最终评价结果来说,也是一次再校验的过程。

国外对于厂商产品的准入,都是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的。当然,厂商产品评价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命题,能否纳入电子病历系统的评级标准中,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RFID;产业;趋势;标准

目前,RFID技术被公认为是物流仓储运输与百货零售业追溯的最好方法。管理者只要扫描货物表面上的电子标签,便可掌握货物的各种状况。据权威咨询机构研究报告称:RFID技术市场将于2006年进入真正实用阶段,到2008年全球每年将使用200亿个RFID标签,到2010年全球RFID市场将达3000亿美元。

RFlD技术简介

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缩写,该技术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它是针对传统的接触式识别系统的缺点加以改进的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该系统的数据交换不是通过电流触点的接通而是通过电场与磁场,采用射频信号以无线方式传送数据信息,因此电子标签不必与读写器接触就能读写数据信息。典型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两部分组成。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卡或非接触式IC卡,它可以存储一定的数据,用于标识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读写器可无接触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同时读写器还必须与后台计算机进行连接,将读取到的数据传送至后台计算机,由后台计算机统一处理。

RFID识别技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无机械磨损、数据容量大、读写能力强、可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以及电子标签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所以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行业、生产制造行业、零售百货行业、医疗保健行业以及安全防盗等众多领域。

RFID的应用

RFID技术的应用行业和领域是非常多的,目前比较典型的应用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美国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中,对于军事物资的运输大量采用了RFID电子标签。美军后勤部门通过军事物流管理平台,有效地实行产品全寿命跟踪。军用物资生产出厂时就贴上(或镶嵌)指定的电子标签,进入军用物流网络,后勤管理人员通过扫描RFID标签就可以准确地知道物资从工厂到前线(或仓库)运输途中的确切地方,如果出现了特别紧急需求,还可以改变运输的方式和路线。

2、在零售百货中的应用:在美国和英国,较大规模的零售百货公司都开始采用RFID识别技术进行商品管理,达到提升服务质量与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例如英国的零售商Tesco已将RFID技术应用于吉列剃须刀的出售上,通过RFID系统自动对吉列剃须刀一系列产品进行分类、上下架以及补货管理。该公司最近打算将RFID技术覆盖到整个商品,包括电子产品、衣服鞋子、餐具等等。

3、智能交通业:日本最大的通讯运营商NTT DOCOMO联合其他两家运营商于2005年推出了FeliCa手机钱包,内嵌RFID电子标签,具备电子货币交易、身份识别以及电子门票等多种功能。对于拥有FeliCa手机钱包的市民,乘坐汽车和城市火车时,仅仅刷一下手机就可以了,RFID读写器会自动扫描FeliCa手机内部的电子标签,并从该标签所代表的账户中扣除相应的金额。

4、安全防伪方面的应用:RFID技术在安全防伪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RFID电子标签具有成本低但却难以伪造的优点,利用这种技术不用改变现行的数据管理体制,唯一的产品标识号完全可以与现有的数据库体系相兼容。例如将RFID电子标签嵌入各种证件、钞票内部或附着在香烟、酒水以及饮料包装上,就可以达到防伪的目的。

5、医疗卫生业: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行业的药品生产、运输、入库以及药品的识别及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另外,RFID标签还可以用于跟踪管理医疗废弃物等有害垃圾的处理过程。

RFID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RFID目前是主流识别技术,但是技术尚不成熟。未来的RFID技术发展方向是统一全球RFID标准,并且尽可能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以及加强RFID识别系统安全机制等。未来的RFID电子标签内部还将集成各种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使RFID电子标签还能够用来监测一些参数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果需要,电子标签还可以在某些参数超过I临界值时发出报警。例如,车辆上的电子标签可以用于监测车辆速度,当车辆速度超过设定的上限时,它可以向驾驶员进行声光报警。

第11篇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明确主张,“我国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将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医改的重要环节。”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邱委员。关于我国如何实行医疗信息共享和提高医改信息化水平,他给予了深刻的解读。

邱委员说:“近年来,政府、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都积极投身于医疗改革中。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逐渐成为行业和政府努力的重要方向。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来讲,最关键的是医疗信息的共享。”

“所谓医疗信息共享,就是以前以医院为单位的、封闭的医疗诊断信息,通过网络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其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等几个层面。”邱委员说,“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已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已成为当前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据邱委员介绍,目前,美国奥巴马政府预期在5年内对医疗信息技术投入200亿美元,实现全国病历的计算机化。然而,我国尚需出台相关标准来确定什么信息需要共享和可以共享,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的开放标准。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跨区域和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有力地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对此,邱贵兴院士提出如下五条科学的、严谨的建议:

第一,国家应投入更多的资金,并规定信息化投入标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硬件改造和购置以及软件系统的升级与兼容性改善,也让一些医院面临资金困扰。一项在488家医院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4.30%的医院把缺乏资金支持列为信息化发展障碍的首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中,大于500万元的医院占 28.81%,小于200万元的医院占52.46%。其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2000万元,亦有4.92%的医院投入高于 2000万元;三级以下医院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元以下,其中50万元以下的约占16.63%。《2003~2010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医院每年应将收入的1%~3%用于信息化建设,但上述标准并不是强制性要求,很多医院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因此,在推动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在8500亿元的医改投入中做出很好的规划,尤其是对于不发达地区,需要相应的财政补贴;对于发达地区,则要制定强制性规定,以保证持续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二,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均衡化,应该全国“一盘棋”。目前地域和医院级别不同,信息化投入差异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以每床位累计信息化投入计算,三级医院的投入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华东和华南相对投入较高,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前三位,中、西北部则比较低,其中,上海平均每床投入资金是甘肃的 3.26倍。目前,应先推动区域化的发展,如以地级市或省为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同时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做到全国医疗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卫生决策,也十分方便患者就医。

第三,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扶持一批医疗信息行业产商。对于医疗信息共享,当前重要的事项是确立中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确立有助于国内企业占领医疗信息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有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尤其是设立创新基金,孵化更多的中小企业发展。

第四,真正理想的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应该是患者持有自己的健康信息卡,像银行卡一样设有密码,患者可以自行查阅。卡上有患者详细的健康信息和医院就诊经历,患者无论在哪家医院看病,病历都可以通用,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流通。允许病人访问医院数据,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以往这些医疗信息被认为是医院的私有财产,是被隔离起来并严加保管的。现在,我们认为这些信息是病人的数据,有些是需要合理共享的。

第五,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也是阻碍医院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缺乏业务和信息全面熟悉的复合型技术人员,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于IT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整体偏低。高校没有医学信息化专业,培养机制欠缺,同时掌握医院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复合型人才本身就相当稀缺,而医院能给予的待遇大多远低于IT行业的系统分析师,很难留住人才。因此,邱委员建议提高医学IT行业的薪酬标准,吸引高质量的人才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12篇

关键词:医药营销;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产品时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处于传统发展阶段,流通的组织结构、药品采购、技术使用及管理模式均采用计划、集约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药品生产,国家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照计划将药品下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商。这个阶段不需要关心经营,不需要依靠品牌经营。

销售时代。我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够成熟,医药流通流程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

营销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深入,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引起了管理人员的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利用营销管理学习,不断增强自身营销管理能力,在借鉴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情况下,逐步在行业内建立药品管理体系。

整合时代。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节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医药企业中也出现了以物流为主导的医药销售企业,其中以九州通为代表。这类医药药品生产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缩减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降低了药品的零售价格;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平价药店,同时医院采用药品招标制度,不断下调药品价格,医药销售企业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成为必然趋势。

二、我国医药营销策略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药品生产商家和患者之间的通道,流通环节是否畅通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情况,把握了销售渠道也就把握了销售的命脉,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渠道政策与策略能够提高医疗药品的销售业绩。

分销渠道的选择。企业药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分销,这样才能及时将药品送到潜在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中分销渠道选择影响着药品的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到药品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

分销渠道选择第一步是选择优秀的销售模式,即决定企业采取短渠道还是长渠道;考虑要不要经过中间商销售,经过几道中间环节最合适。一般来说,连锁型零售药品批发企业、大型医药连锁店是药品流通的首选渠道。

理顺渠道,防范通路冲突。销售人员之间会因为营销出现销售决策分歧,由于对销售目标差异较大,信息沟通较困难,角色定位不同等原因而产生通路冲突。为了降低通路的冲突,首先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对医药产品进行合理定位,避免销售渠道的空白疏漏;其次,应该对市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的制定分销方案;以合理的报酬、严密的制度,创造一种让销售商“想窜货而不敢窜货、敢窜货而不能窜货、能窜货而不必窜货”的营销环境。

实现数据信息化。引进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将药品的生产、销售、储存、成本、财务分析等相关数据进行网络集成,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只有掌握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流通手段上推出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交易具有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国家在《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药品销售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医药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

“三网合一”,建设未来营销网络。随着国家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在华投资,他们由于技术、价格、质量的优势,对我国医药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降低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在竞争环节上不仅仅是医药药品本身,流通环节的是否畅通也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扩展医药流通渠道,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产品的分销、资金的周转和信息的交换。

建立电子商务影响网络。国家药品监督局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医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进行电子商务领域的扩展,推行从企业到企业、企业到顾客的网上交易模式,通过上游到下游的整合,逐渐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的速度慢、环节多、成本高等缺点,树立知识经济时代下,医药企业的全新形象。目前,网上交易试运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反应,符合未来贸易发展方向。

三、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高医药企业服务水平和医药企业竞争力

面对国外医药企业的冲击,我国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企业应该适时做好员工培训,采用引进等方式吸引大量具有医药知识,又具备营销知识,同时还熟悉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加大营销力度。

医疗企业可以借助一些猎头公司招聘一些熟悉国内、国际医药市场,并具备实施过成功案例的履历,懂医药、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面对外企先进的管理模式,国内医药企业应该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用,要给人才发展空间,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现实工作中,任何产品的销售管理策略都不能孤立于现实环境,只有充分把握医药市场存在的风险与机会,才能正确判断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接受挑战,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苏金安.浅谈我国企业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

[2]潘振,郭昆鹏.加强我国医药营销监管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0(02).

[3]师东菊,魏云鹏.伦理视角下我国医药营销的发展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