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税收相关知识

税收相关知识

时间:2023-08-30 16:4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收相关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税收相关知识

第1篇

一、税法课程的特点分析

1.税法课程内容庞杂而抽象

我国目前的税法体系主要由17个税收实体税法和税收征管法组成,每一种实体税法的计税依据、计税方法、税收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内容庞杂,而且有些教材除了18个税种外,还会加上国际税收、税务行政法规、税务筹划、税务等相关知识,这使得学生学习有相当的难度。此外,税法因其法律属性,教材中多的是法律条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十分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税法课程的学科关联性强

税法教学中会涉及到会计、财务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及其他经济法这些跨学科的知识。这不但要求教师需具备相关知识,同样也需要学生有这些前期知识储备,否则,即使老师讲的最好,学生也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税法的相关内容。

3.税法教材建设滞后于政策的更新

我国税法体系中,除了《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车船税法》是人大立法的法律,其余14个税种都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其法律条文内容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同时,税收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政府经常会对税收政策作出调整。这使得即使每年重新编著的注会教材也滞后于政府对税法的最新规定。

二、比较分析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分析法是把一些相近的概念用联系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基于税法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法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之一。

1.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会计收入计算中的处理比较。

增值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下都有视同销售行为,如:货物在不同县市的总分机构之间移送,自产货物用于赠送他人、职工集体福利、分配和对外投资,其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会计处理上有所不同。

如果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章节分别讲授各自的处理方法学生难以分辨,用比较分析法来对比三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并用图的形式呈现三者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2.企业所得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比较。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学课程联系最为紧密,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差异运用比较分析法教学更易被学生理解与辨别。差异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例如企业会计核算时对某生产用的机器设备计算折旧,按5年计提,每年100000元。但是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需按10年计提折旧,每年只能计提50000元。故应纳税所得额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增加100000-50000=50000元。但5年后会计核算不再计提折旧,但是税法规定还可再计提5年,此时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就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减少50000元。

永久性差异是指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计算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例如公司对外公益性捐赠100万元,非公益性捐赠20万元。这120万元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都可作为营业外支出列支。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公益性捐赠只能在会计利润的12%以内列支,非公益性捐赠都不能在税前扣除。假定该公司当年会计利润是800万元,则应纳税所得额为800+(100-800×12%)+20=824万元。

3.税制改革前后变化的比较。我国近年一直在对税制进行改革,特别是营改增的试点与推广,因教材不能及时跟上改革的速度,给税法教学带来一定难度。教学中应用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前后的税制变化进行对比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了解改革的进程。再用具体案例比较改革前后同一项目的税负变化,可以使学生了解改革的目的。如交通运输业虽因营改增税率提高,但也让原来不能抵扣的购入交通工具、加油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总体税负下降。

第2篇

凡认识__的人,都知道他不喜烟,不擅酒,却偏爱两个东西,一个是书,一个是音乐,特别是班得瑞的轻音乐。他说:“学习、做事、为人都应当象班得瑞的音乐一样,自然而清爽……”__笑称自己能在书中看到音符,也能在音符中坚守梦想。

静谧=学习境界

__同志1999年参加国税工作,踏入门槛的第一天,他就为自己定下了明确目标——要成为部门精英。

他知道,自己的起点较低,对于这个领域什么也不懂的人来讲,要想成为精英谈何容易。但是,他也知道,只有专精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才能有所发展,无论做任何行业,都要把该行业的最顶尖作为目标,只有自己能够专精的时候,才能在所做的领域出类拔萃地成长。

当人对某件事情怀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时,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__就是这样的人。他迈出了第一步——学习。

__选择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先攻会计知识。会计知识枯燥无味,概念多、科目繁,特别是实务当中全是一串连一串的数字,培养正确的会计思路非常不容易。在外人看来学习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学会计特别伤神。但是,__好似在享受着这个学习过程,他知道,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所以他坚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从不间断。

他说,学习也要讲境界,投入进去后方能心无旁骛。一本《会计》书有583页,每页纸的上下左右空白处,__全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相关知识链接也用便笺进行了注释。最后,书居然变成1000多页。经__看过的书,不会变破,却会薄的变厚,厚的更厚。

在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的考试中,__几乎是考一门过一门,非常顺利。周围的人都惊讶他的“闯关”成功率,常有一起参考的朋友向他讨要秘诀。__戏说:“顺风顺水可能是得益于班得瑞的音乐,这些流水、雀鸟的自然之声,能镇静人的情绪,松弛身心,听后脑电波会增加,左右脑的沟通(来源:文秘站 )亦会更加有效,智慧因而慢慢打开…… ”

其实,作为80后的人,__的身上有着这一代人幽默的特质, 但却没有颓废和玩世不恭。在一些人向他泼冷水,讥笑他不谙世事、不会享受生活的时候,他象班得瑞的音乐一样,静谧但执著地追寻着自己的目标,从不放弃。在他还没有确认自己已是行业精英时,却早已成为了学习型的税官先锋。

澄明=职业道德

喜爱班得瑞音乐的人都是因为它是最纯净、最能安定人心的音乐处方,__也是如此。他现任__市__区国税局税源管理科副科长,主要从事辖区内重点纳税企业的税源管理工作,承担区局总收入70%以上的税收任务。

作为具有“双师”资格的__,有人认为他是在夹缝中工作,因为会计师与税务师常常立场不一致,有时甚至还有点象“猫与老鼠”。对这种说法,__认为完全是误解。税务师和会计师的职责都是保障整个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同样奉行合法守法的原则,都应当同歪风邪气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而作为一名国税干部,熟知会计、经济、审计、税收等知识的他,不仅不会有任何尴尬,反会更好地去遵守职业道德,更加游刃有余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刚接手管理重点企业之初,__没有实践经验,他为自己设计了“三步走”。第一步是听,既向单位的老同志讨教,又到企业去,向一线的技术工人了解生产工艺;第二步是查,他把管辖的企业按行业分类,在网上查找相关的生产技术和销售链条;第三步是学,跟企业的财务人员学习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各个环节的财务核算,分析企业的原材料投入产出情况。

__管辖的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是支柱型税源,年纳税5000余万元。为了做好监控管理工作,__要求自己不仅是税收管理员,更要做行业研究员,单水泥行业的制造工艺,他就做足了功课。先是摸清了水泥的“两磨一烧”制作流程,然后弄懂了在生料磨制中使用干法和湿法制备的优缺点,掌握了方式不同时热耗和电耗的差异。最重要的是,分清了在熟料中掺兑不同比例的废渣后水泥产品的区别。在分辨产品品质时,他甚至比企业的技术人员更加内行。当企业惊讶__的专业知识时,他已运用和执行税收政策相当自如了。在20__年全市水泥行业管理评比中,他管辖的该企业名列前茅。

房地产企业是国家近几年税收监管的重点对象,因其行业特殊性和财务核算的复杂性,一度曾是税收管理员最头痛的问题。__认为有挑战就有应战。他一边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有关房地产企业的税收政策,一边研究相关的 财务管理办法。对管理难度最大的成本计算问题,他找到了造价工程师的辅导教材,学习了《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精心准备好后,__才开始出击。他与同事一起先到房地产企业将税收政策送上门,然后再辅导填报纳税申报表,最后才找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地方,指导企业进行正确的核算。通过努力,理顺了征纳关系,获得了企业的理解与支持,也攻克了工作中的难点,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任务。

温润=为人操守

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__这样诠释梦想和做人的真谛:“所知所能不仅要惠及自我,更要惠及他人。”

作为一名快速成长的国税系统的业务骨干,在为企业做财税辅导时,__充分将会计知识与税收实务有机结合起来,让企业的会计人员对税收政策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入,帮助企业大大减少风险。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20__年,在一次日常巡查中,__发现辖区一户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税款时出错,因该企业对税收政策未弄懂,导致计税依据有误而多缴纳了税款42万元。在他的指导下,企业及时办理了退税手续。

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越来越重视纳税筹划。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纳税筹划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纳税,其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我国对企业纳税筹划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企业纳税筹划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本文对目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就是纳税筹划。企业纳税筹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其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内容,例如:生产经营、企业组织以及税收法律法规等。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财务会计知识以及税收法律法规知识有所了解,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前景预测能力,同时要在掌握纳税筹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纳税筹划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目前石油企业税收管理逐渐趋于全球化,因此财务人员必须要对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每个国家对油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和策略。当前,我国企业一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根本满足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需求。

对纳税筹划重要性认识不够。因为财务部门并没有认识到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企业在财税管理方面与国际市场竞争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是国营企业,所赚的钱都是国家的,在纳税方面多交点或少交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微不足道,即使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节约一部分税费,但是其也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腰包。也正因为这种思想,阻碍了企业纳税筹划工作开展,导致决策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投融资方式以及产品的销售模式等多方面,严重缺乏纳税筹划意识,因此,企业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企业管理模式影响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大多油田企业是中国石化集团或者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的,各集团的财务部门对于企业纳税工作还是较为重视的。石油管理局与石化炼油化工厂等都是经济利益实体,也都具有生产经营自,但是因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都带有一定的计划性色彩,导致各下属企业对纳税筹划工作不够重视,正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对上市公司和存续企业安排的税筹划工作进行合理的开展,从而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提高企业纳税筹划工作效率的措施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纳税筹划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作,并且其业务范围也比较广。因此主管部门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要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在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熟悉会计学、管理学、国际金融以及运筹学等,从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推动企业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在企业日常经营中贯穿纳税筹划思想。如果企业没有真正的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重要性,那很难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纳税筹划。企业纳税筹划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和规划性的工作,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意识,在企业日常经营的过程中很好的融入企业纳税筹划意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提高对税收法律的掌握程度,在经营组织活动工作中履行税法的各项要求,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以及节税的理财观念。在日常财务管理中,企业领导必须要支持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要成为顺利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要对筹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方面有所了解,要根据这些活动环节的情况制定最合适、最合理的纳税筹划方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税费,还能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企业一般在财务管理上面都会采用比较集中的管理方式,同时在企业组织结构模式上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就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企业就必须建立比较统一的筹划管理模式,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实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纳税筹划工作管理模式。部分企业是财务部门负责纳税筹划工作,还有部分企业甚至建立了专门的财税管理机制。影响企业经济发展以及税收有很多方面,例如: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财税政策制定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要依据我国财税政策制定企业相应的纳税筹划管理制度,并且相关单位要认真的落实财税管理制度。下属二级单位在筹划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并且要对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效率进行监督和考核,对整个油田的纳税筹划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每个二级单位都应该建立对应的纳税筹划管理部门,同时要根据上级的指导进行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贯彻上级部门的财税政策,规范纳税筹划操作流程,并且要及时的向上级反映在实施纳税筹划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要给出相应的建议。

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对纳税筹划重要性的认识,有效的贯彻纳税筹划思想,合理的开展纳税筹划工作,这样能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总公司)

第4篇

关键词:税务会计 定义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税务会计含义

税务会计是一种用于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及纳税申报的会计体系。目前我国的多数企业因为种种原因而未完全脱离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

二、我国税务会计发展现状

我国的税务会计现在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从目前我国现有的税收与会计法律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与欧美法系国家已有现状相同,同时,现阶段我国实行的税收法律政策与大陆法系国家的已有现状近似。1993年之前,税法是作为决定会计的形式存在的。1994年我国颁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表现了我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适度分离制度。虽然在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表明了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应该保持一致,可是二者之间的“航道”早已发生了偏离,所以我国的税务会计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

三、我国税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缺少更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核算制度,而且现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是先于税务制度革新制定的,对于税收会计的核算及要求只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进行了简单的描述。而后相继出台的新税种,又只是描述了相对于独立的核算方法。企业税务会计人员很难在内容单一的文本中系统全面地掌握和熟悉个税中准确的核算处理方式。同时,在税款记录以及缴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核算错误、遗漏等问题。

(二)税务会计核算过程不够合理

税务部门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确认尤为谨慎对于一般纳税人的确认信息进行了变更缩小其范围,迫使企业不断改变税收会计核算方式。自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原税法很难很好地规范现行的经济状况。

(三)企业缺乏专职税务会计人员

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同时是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其身兼数职,常不重视办理涉税事项,缺少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研究和学习税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加上企业税务会计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常被动地接受上层下发的指令,常因不很熟悉税收的相关知识,在处理涉税事项时多出现工作失误。

(四)税务会计受电子商务影响

因传统贸易与电商贸易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现行的税收体制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也没有对其征税做出相关的规定作为理论基础,从而造成了企业应缴税额和税务部门营收税额不平的情况。同时,由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卖家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致使更多缺乏经验的纳税人融入到电子商务潮流中,呈现出纳税人主体的模糊化、多样化及边缘化,进而导致了税务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准确,并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税务会计在企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需要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出一套能更准确公平地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管理的准则系统,而不只对企业该如何会计核算作出规范,而是要加大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多样性做出约束。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及实行,使得企业财务会计的目的更为准确,但是就折旧而言财务会计目地与税法目地相差过大,因此只有将税务会计独立出来,才能让税务会计发挥其主要的职能。随着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税务会计的重要性也在日益的提高,同时对于税务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在逐步的提高。所以对于税务会计信息的准确程度的规范也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建立合理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

构建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体系。“适度分离”是指以独立的主导思想分别对会计收益和税法收益的核算方法做出规范,将税务会计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建立一套更加合理且更加符合税务会计的核算体系;同时,新建立的体系也不能完全的脱离财务会计体系而使其自由发展,应该在一定的法规之下进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在这里所指的“分离”,并不是单一的账簿分离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两个会计体系进行分离使其更为完善、独立,而且在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体制下,对国外的税务会计分离模式进行分析和了解,从中不难发现两个会计体系既有内在的相关性,又因为其目标职能的不同,形成了分离的态势,然而又不会使两个会计体系缺失协调性。

(三)企业加强对专门税务人员的培养

税务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是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企业经济权益的根本保障,而税务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是税务会计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的根本和保障,同时也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进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内容。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税务知识、会计知识、电算化知识,并能将职业道德、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相结合以便日常的税务会计工作的正确处理。因此税务会计需要设置专职部门并且聘用专门的税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并且建立一套专门的税务会计准则进行税务会计工作的规范。

(四)税务会计网络化

税务会计网络化是税务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需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企业税务会计信息准确度的提高。二是税务会计在电子商务这一道路上应该注意更为协调的发展策略。三是加强对税款征收管理制度的革新,实现征税和缴税电子化。这样不仅降低了企业在缴税时繁琐的步骤,而且减轻了国家税收的压力,而且更便于管理。

参考文献:

第5篇

200*个人工作总结

200*年,本人在__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知识,时刻用规章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尽己所能,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独立从事税收业务工作的能力。平时能坚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阅读政治业务书籍和报刊杂志,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政治业务学习。今年主要参加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__重要讲话、__相关精神的学习教育,参加了__市局举办的__相关知识、__基础知识等学习培训。通过上述学习培训,本人的政治、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尽己所能,自觉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一是认真做好文件和学习资料的收发,严格执行办文规则、规范,做到收发及时,传递迅速,无遗漏,无丢失,对各种学习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位。二是做好发票、印花税票和纳税申报表的发售。严格执行相关的业务规程,按业务流程的要求做好发票领取、保管、工本费的结算;做好印花税票的发售,及时领用保证供应,按期报解税款;做好纳税申报表的发售工作,按规定的价格收取工本费。三是做好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刻苦钻研专业技术,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对计算机日常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予以解决。通过本人的努力,征管局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触摸屏查询系统、公文处理系统及内部资料传递、电子文档的管理都走在各征管局的前列,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四是积极配合有关人员做好门征、征收开票、各类总结材料等工作;对征管局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也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

3、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现行的税收法规政策,以及各级制订的各项规章规范,自觉用公务员行为规范,税务人员行为规章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敢于坚持原则,不,不参与各种不良活动,不做有损税务人员形象的事,着装佩证上岗,自觉遵守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擅离工作岗位。

4、积极从事信息报道和理论研究,及时向__局反映__工作动态,针对当前税收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今年共发出各类文稿__条(篇),被录用__条(篇)。

今年,本人虽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分析,离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着某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决心,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刻苦地学习,加倍努力地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6篇

关键词:“营改增”;事业单位;纳税风险防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展革新背景下,为实现经济的长久稳定增长,国家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使其适应新的社会需要。传统的税收制度对商品的增值额和实际的销售额多次征税,给众多事业单位发展带来繁重的经济负担。“营改增”相较于传统的税收制度只对增值额进行一次税收,大幅地减轻了事业单位的税收负担,鼓励是事业单位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税收制度改革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再分配,同时避免重复收税以及逃税漏税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旨在对“营改增”背景下事业单位纳税风险的防范进行探究。

一、“营改增”中事业单位的困境

(一)进程扩张与改革步调不符“营改增”是现阶段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收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为促进其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加速推广,在下设的各地区都设定了推进的实施目标,大幅度的进行改革而开展试点工作,以保障“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但是当前多数的事业单位还尚未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致使“营改增”难以获得有效进展。第一点,事业单位的领导层面没有意识到“营改增”的重要意义,片面的将其理解为加重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不利于新税收制度的实行反而使事业单位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第二点,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馈,导致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与“营改增”相脱节,传统的财务部门工作机制不能满足“营改增”的进程,不仅无法达到降低税收负担的效果,还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久进步。因此着力调整改革进程和事业单位管理机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1]

(二)改革缺乏稳定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迅猛增长,但是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公有制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若想有效推行“营改增”政策就要保障其在事业单位的落实程度。增值税与传统的营业税具有较大的差别,在报销和审批上更为复杂同时需要新的税收管理方式与之相适应。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未能正确认识到“营改增”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事业单位没有准确找到改革的切入点导致改革的步伐较为激进,事业单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其平稳过渡引发税务风险。

(三)新税收制度实行存在问题事业单位的税收涉及服务性收入,动产和不动产方面的收入等方面。传统的营业税工作机制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所占份额的不断提升,为平衡好中央与地方财政,促进社会的长久稳定运行,应积极推进“营改增”的推进。但是在事业单位内部对其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票据的管理等当面仍存在大量的实际推行难题,需要有针对性地一一解决。首先,内部管理不到位应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从宣传落实,教育先行的角度入手,将“营改增”的先进理念传授给事业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以及主体,使其意识到税收制度改革与其之间的密切联系,确保工作得以顺利实行。其次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必须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报销,管理制度培训,依据需要制定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制度,派驻专门的部门进行把控,防止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再次做好各项票据流转的监管体系,把资金税收纳入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下。[2]

二、事业单位防范“营改增”背景下面临的纳税风险的措施

(一)做好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市场份额所占的比重也随之提升,事业单位面临着严峻地发展形势。税收制度对稳定经济社会起到重要作用,“营改增”是基于当前的经济走向做出的税收制度调整,对于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为企业减负和避免偷税漏税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较为固化,人员结构冗杂,自身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完善财务部门的工作制度。“营改增”背景下会对事业单位的纳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这就导致纳税工作的内容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首先是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做到积极地学习知识,对“营改增”产生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充分配合“营改增”背景下所产生的变化,管理人员也应该会其应有的管理作用,积极宣传“营改增”的内容和“营改增”的影响,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良好氛围。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也应当及时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内容,并将“营改增”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联系起来,提升自己的税务处理能力,在充分完善事业单位原有的办税方式方法基础上,迎合“营改增”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重视税务申报流程和税务申报对于税务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将“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放到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手中,让他们进行学习,并组织会议,让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针对“营改增”的相关内容及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吸纳专业人员的意见,并根据这些意见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因为纳税所依据的是事业单位的账目,因此也应该对账目进行仔细核对。需要注意的是,“营改增”背景和税法并不冲突,因此在进行“营改增”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还应该注意对税法的学习和对税法内容的强调,做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优化与税法内容不冲突,从而协调“营改增”背景与内部控制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升事业单位的纳税能力和纳税精准程度。针对现阶段的“营改增”税收进程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步调不符的问题,应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入手转变管理机制。首先,应在单位内部进行“营改增”相关内容的宣传推广。对财务部门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使其了解新税收制度与其的关系,同时要求单位各部门积极落实“营改增”制度,配合好财务部门的新工作机制。其次,财务部门要以“营改增”为导向有针对性的转变工作机制,在原有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保障事业单位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科学的进行改革。

(二)重视财务人员能力的提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对其的进一步推广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进步。传统收税制度对增值额和商品的销售额重复征税,对各种类型的企业造成了财政负担。为平衡好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发展,要把握好改革的关键点,进行适时地调整以跟上发展的步调。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市场中仍占据较大的比重,所以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专项能力的提升。例如针对现阶段“营改增”在推行中存在的人员管理不配套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专项提升财务人员的相关素养的方式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首先,为加快“营改增”的顺利推行,事业单位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财务工作管理团队。对现有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借助名师授课,外出学习,宣传推广等形式加深工作人员对“营改增”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就“营改增”所涉及的业务进行指导。财务人员在熟悉“营改增”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助力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逐渐普及。

(三)严格把控票据管理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稳定社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将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事业单位为国计民生的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是税收中的关键一环,因此事业单位要就当前的形势进行适时地管理体制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税收机制。“营改增”是在综合分析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制度,对于平衡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现阶段改革缺乏稳定性的问题,事业单位应通过转变管理制度,严格把控票据流转入手,是事业单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税收机制的需要。首先,事业单位应做好内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专项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项技能,学习“营改增”的相关知识并向其他部门传授“营改增”其如何配合新的税收制度的需要。其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严格把控票据的流转。与以往的工作机制不同事业单位要开具增值税发票。同时派专人组成工作小组对增值税发票保存管理。最后事业单位的高层要会同有关部门就发票管理规范进行制定,就发票的开具,报销,使用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制。

(四)完善税务筹划工作最优化使用单位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税务筹划的目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充分了解,同时对单位投资、筹资、管理具有清晰认识,做决策时能考虑诸多因素,制定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降低单位的税负成本,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综合绩效的提高。[3]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财政税收;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人才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财政税收教学活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不仅要从课程的设置方面着手加以优化创新,正确看待人才专业化培养策略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深入反思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课程设置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和优势,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创新和优化,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尽量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来展现抽象的概念和事物,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当前财政税收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市场发展带来的挑战

从我国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经济危机冲击、市场需求的减少,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因此人才市场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对于毕业生专业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就财政收税方面的毕业生而言,其所面临的挑战也相当严峻,一方面对于学历、工作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当前毕业生的流向主要以政府单位政府财政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单位、企业财务部门等为主,但由于政府部门编制的限制,还是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为主,因此难免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相关学科的发展,给当前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人才培养策略带来了巨大挑战。

2.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税收专业的概念由最初的计划经济概念发展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概念,财政税收也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相联系起来,市场对财政税收人才的需求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相关的中介机构、各级法院和检察院等政法机构、金融单位、企事业单位等为了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纷纷扩大了对财政税收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形势下财政税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势和对人才的需求,财政税收相关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化为目标,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2.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财政税收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不再仅限于相关的知识,同时还增加了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但就目前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而言,并没有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密切结合,从实践指导的意义来看,尤其缺少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需求和对相关财政税收政策多维度、多视角的讲解,使得相关毕业生毕业后缺乏对我国当前财政税收政策的理解。(2)教学手段单一从目前我国高校财政税收政策相关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看,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并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多元化教学,而是普遍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对于学生认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是极为不利的,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建立,这也是导致毕业生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专业化要求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通常以被动学习为主,不利于其发散性思维的建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有利于将相关抽象的理论概念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活泼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升其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2.改进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有助于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将原本老师言传身教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3.加强教学互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通过制作课件以及课后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促进双方对彼此教学需求的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多媒体与财政税收教学的进一步融合

1.通过多媒体提高教学讲解的质量

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与传统的教学讲解相融合,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的演示或者企业管理相关概念的讲解说明,通过抽象理论概念的学习和形象具体的演示、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财政税收相关实务模拟训练

多媒体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和相关财务管理APP的配合,可以将教学课程的相关内容转化为模拟训练或者测试的程序,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趋势,通过更为形象具体的操作模式和流程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能进行检测分析,帮助其强化学习效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在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帮助其提高了实践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春雷.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2]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叶民.工程教育CDIO模式适应性转换平台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4]范志杰.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 纳税实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105- 02

企业纳税实务是税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1 高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材一般列举税收条文,教师授课时,也大多将条文逐条念出,学生感到乏味。

(2) 税法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能力有限。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情况都难以掌握,再涉及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内容,学生要掌握的范围太广。再加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不擅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学互动环节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 税法的核算内容复杂。对高职学生来说,税收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在增值税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将一些固定的公式背下来后,按照套用的核算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觉得比较复杂,业务内容中的逻辑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计算错误。还有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学生由于会计核算的知识缺乏,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不准确。

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税法相关知识,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对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的能力;根据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熟练计算企业各项应纳税额及填写相应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能力。

2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依法办税是办税员岗位任职要求之一,该工作岗位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按时核算好企业对国家应尽的纳税义务,让税务局知道应该收多少税。本课程按中小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重新设计开发课程。

2.1.1 基于工作对象重构、序化教学内容

分析、归类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类型,将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归类成若干工作项目,将传统的以税收大类为知识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重构以下教学内容: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经营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财产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利润结算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2.1.2 基于培养税务处理能力,设计教学项目

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完成每一项税务工作应向税务局提交的材料,如企业的税务登记表、发票领购表、企业需缴纳税的纳税申报表等等,让学生从传统的要他“知道什么”,变革为要他“做出什么”。

2.1.3 基于企业真实办税业务,确定项目、任务活动载体

企业日常发生的涉税经济业务是有其复杂性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种,例如,企业转让房产这项经济业务,既要交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还要交企业所得税,对于学生或初学者而言,无法判断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具体税种是什么,如何计算并缴纳。因此,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独立税种,待学生熟悉不同的税种后再学习综合涉税业务处理。

2.1.4 基于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组织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办税员首先需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判断需缴纳何税,其次依据会计资料确定缴纳多少,最后向税务局申报缴纳,办税员需要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练习往往是:“某企业取得某项应税产品销售收入多少元,要求学生据以计算应交税金”。但是,不会有人告诉办税员这项收入是否为应税收入,而是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确定。为培养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我们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税法来判断该经济业务是否应该纳税,纳什么税,然后再根据税法办理向税务局申报的手续。因此我们按以下步骤组织教学:给出业务分析、判断查找金额计算填表连接电子申报系统。通过这些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企业采用的各种办税流程,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反过来又可加深对重难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认识,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办税业务岗位的教学目标。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2.1 考虑不同税间计算的先后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其他工作项目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前置项目的基础就会出现后续项目的空中楼阁状态。企业所得税申报之前,必须列支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申报结果,因此,在各个项目安排的顺序上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内在逻辑将商品劳务税类别的几个办税业务项目放在企业所得税办税业务项目之前。在各个项目的办税业务中,由于最终的办税业务成果都是依赖于对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因此,其教学步骤的设计依据实际工作的步骤,从对经济业务的判断开始,通过必要的核算归纳,然后做出纳税申报表。

2.2.2 理实一体组织教学内容

税收理论都是体现在各个税种的法律规范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

2.3 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办税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办税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2.3.1 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即根据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办税员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及会计处理,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把前3项工作内容作为一个项目——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处理。而具体的每一种税都会涉及到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因此,我们按企业日常涉税业务所处的阶段及重要性,将上述内容分别确定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里都有特定税种的税额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

2.3.2 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

即以实际工作中从应纳税额的核算到税款的申报、缴纳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描述”,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接着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知道解决该任务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学习什么;之后通过“相关知识”向学生提供解决该任务应掌握的知识;然后通过“任务实施”,由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每个项目提出的任务。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辅之以相关内容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3 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

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表等工作任务的典型成果作为核心。

2.3.4 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

即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多媒体教学转到会计专业实训室。由于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做的过程,课堂上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用品用具和耗材,需要完成工作的设备和软件,尤其是在网上申报纳税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今天,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是课程教学必备的基本设施。因此,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因此,本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室组织教学,除教材和操作指导书以外,本课程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原始业务凭证和各种账证表。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答疑以及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纳税实务是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成因;规避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根据相关的国家政策,提前策划纳税事项,帮助企业在经营和建设过程中减轻税务负担,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税收筹划,而且税收筹划所要求的专业性高、操作过程复杂,在给纳税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需要纳税人做好税收筹划过程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涉税风险是指企业经营因为违反相关政策和法规,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中可能面临的有法律风险、行政执法风险、经济风险、信誉诚信风险、心理风险等几方面的风险。合理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有助于企业良性发展,增加企业的收益。

一、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成因

(一)对于税收政策适应缓慢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会计与税法核算差异等以暂行条例、部门规章等形式出现,这些文件往往不够明晰,企业可能因为对税法精神理解错误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另外,很多税收政策是有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国家的税收政策会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不断的调整,这既给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又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

(二)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相关部门对于新的税收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途径也比较少,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都有明确的条件上、地域上的限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的了解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就可能会导致在进行税收筹划中错误的运用了以前的政策和法规,这样企业也就无法享受国家的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税负,同时也不利于国家新的税收政策的施行。

(三)企业缺乏涉税风险的防范意识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薄弱也是造成企业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内部机构的人员配置是不完善的,没有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对财务和税务的区分不明确,很容易将企业的财务工作和税务工作混淆,缺乏涉税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者也不够了解国家的税务政策,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企业税收带来负担。有的公司的财务人员不能单独进行决策,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采纳管理层的一些建议,但是管理层的涉税风险意识又不高,可能会为了利益而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丧失了享受税收优惠的机会,也损失了税收利益。

(四)会计工作不规范会计工作不规范是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企业不能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够完整、不够客观,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待考量,在进行税收筹划时缺乏涉税资料、在对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核算时缺乏原始凭证等,这些都会影响财务工作的开展,财务核算出现错误,税务工作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企业的涉税工作。

(五)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也是影响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因素。很多企业会出现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公司的财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这些都会给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带来涉税风险。例如,一些公司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都由一人或几人负责,而这些人员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这就会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税费核算也缺乏足够的支撑,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风险。此外,一些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相关信息的交流,财务工作也只在财务部展开,这就容易造成财务信息传达不一致,不利于企业的业务往来,税收筹划中的涉税信息也不够准确、可靠。

二、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规避措施

(一)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需要办税人员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学习。税收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的运用和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果没有完善的税收体系,企业也很难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国家的税收政策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相应的发生变化,不仅可以减轻税负,为企业争取经济利益,也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贯彻执行。办税人员应当不断的学习,更新税收政策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最新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行业法规,利用最新的政策进行税费核算工作,减少税收筹划中的风险,帮助企业减轻税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收益,避免误用造成的涉税风险。

(二)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促使纳税人更加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有助于企业在税收筹划中更加合理的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也能够减少税收申报中的错误的出现,有效规避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这需要相关部门增加对税收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官方网站、信息推送、广告宣传和活动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和途径,促使纳税人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

(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纳税人的风险意识也能够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传递,在企业文化中渗透涉税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增强企业整体的税务风险意识。此外,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形成正确的税收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在开展财务工作时,遵守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增强职业道德,合理、合法的进行税收筹划。

(四)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财税体制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规避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一是,企业需要强化公司财务部门的设置,设立专门的办税人员,并对部门间的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二是,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三是,加强企业收税筹划工作中的程序的建设,防治程序过于简单造成税费核算不全面等情况的发生。

(五)完善企业涉税风险监督机制完善企业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规避税收筹划过程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加强内部对于涉税风险的监督,有助于企业对于涉税事项进行定期的核查,及时发现并改正不符合本企业政策、税收筹划方法不合理等错误。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收从业者参与企业的税收筹划,通过听取专业的人员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强化对企业的税务监督审计,这样有助于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科学的和可靠的方法,也能避免企业不了解税收政策和办税人员水平低造成的的一些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企业在进行内部管理时,还要重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财务信息交流和沟通,不能仅仅只在财务部展开涉税管理工作,应加强部门间信息横向和纵向都发展。此外,企业应该不断的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的变化来调整税收筹划的方式,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

第10篇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自己的事,与税务部门无关。二是认为税收筹划是打税法的球,主要是想达到企业的避税目的。三是认为税收筹划减少了国家税收收入。四是片面认为税收筹划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认为只要与税务局的关系好,有事可以通过疏通摆平等,盲目操作,很容易形成纳税风险。

一些企业把税收筹划误解为单纯的少纳税,甚至采取违规手法开展“筹划”。有的企业筹划人员的财务会计、税收政策、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统筹谋划、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很难使税收筹划真正取得实效。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问题的原因

中小企业税收筹划之所以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宣传工作不够深入,界限不明

税法宣传注重实效较少;常识性宣传较多,实质性宣传较少,强调纳税人义务的宣传较多,强调纳税人权利的宣传较少。

(二)利益驱使,盲目作为

法律意识较强和税收知识较多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择合法追求税收利益,而法律意识较弱或税收知识较少的中小企业往往盲目追求税收利益甚至不惜违法追求税收利益。后一类中小企业时常出现税收违法问题。

(三)一些法律界限比较模糊,执法上有些偏颇

我国现行税法对偷税、避税、节税等法律规定不是很明确,一些基层税务人员在长期以来保证税收收入和“从高从严”征税的思想指导下,只要发现纳税人采用某些方法少缴了税款或者减轻了税收负担,首先想到的就是纳税人偷逃了税款,寻找依据来进行查处,很少区分纳税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查处行为是否有法律依据;有时将纳税人的一些避税行为和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也视作偷税进行查处。这无疑是个执法偏颇问题,同时也是近年来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较频繁的原因之一。

(四)财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协调能力

随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分离以及税收征管环节细化,要求财会人员重视税收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要求企业办税人员主动与税务机关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税法动态,统一认识化解纳税争议,提高办税质量。而许多中小企业的大部分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较低,故而经常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差错。

(五)企业管理失衡

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不重视财务管理,只重视事后采取补救措施,不重视事中或事前采取积极行动;只知道被动等待税收减免,不知道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因而往往不关心税收筹划或很少开展税收筹划。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

1、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应对不同的筹资组合进行比较、分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确定一个能达到减少税收目的的筹资组合。合理利用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有效利用融资租赁可以少缴所得税,获得节税收益。因为他们税前支付利息有抵税的功能。但也不是负债越多越好,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了。

2、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需得到决策者的重视。通过对企业组织形式、投资地区的选择和投资行业的选择,使税收效用达到最优。

3、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企业以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照科学的方法投入企业后,其经营活动进入营运周转阶段,这一阶段集中了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筹资、投资的效益通过这个阶段得以实现,而且自始至终包含着税收筹划。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来进行税收筹划。

(二)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税法,依“法”筹划,进行经常性的、持续性的相关知识宣传,纠正错误观念,对税收筹划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税收筹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实际税负水平

影响税负实际水平的因素有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绩效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在税收筹划中,企业应提高应收现金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损害企业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延缓税收支出的时间和速度,控制现金支付的比重。

3、税收筹划要考虑边际税率

对税收筹划影响较大的税率不是某项税负的平均税率,而是其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对任何税基下一个单位适用税率,也即对每一新增应税所得额适用的税率。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边际税率越低,税收收入越高,边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反而降低”的怪现象,这反映了边际税率变化对纳税人心理的影响及对经济行为的影响。企业应通过对边际税率的考察,核算税收筹划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合理开展税收筹划活动。

4、税收筹划要有全局观

税收筹划要从企业微观经济系统甚至国家宏观经济系统角度全面考虑,细致分析一切影响和制约税收的条件和因素。

5、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的防范

税收筹划之所以有风险,与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及企业自身活动的不断变化有关,尤其是那些立足长期的税收筹划,更是蕴涵着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税收筹划中,有关人员除了全面学习税收法规之外,密切保持与税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至关重要。

6、加快培训企业税收筹划人员

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第11篇

2009年市税务局年终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在省局、宜昌市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三力”(执行力、执法力、保障力)建设项目为抓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大力组织税

收收入,圆满完成各级收入任务 二、突出“三力”建设重点,不断凸显基层建设实放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认真开展“五好基层班子” 和“基层岗位标兵”创建活动,在全系统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今年来,全系统共有50余人次得到本级和上级表彰。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税,不断优化税收执法环境

一是加强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遵从度。组织全局人员参加“五五”普法知识培训,并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均达100%。以税法宣传月为契机,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税收知识,开展税收诗歌征集、厂长(经理)谈税收活动,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税收专项检查,规范纳税秩序。今年以来重点开展对煤炭经销企业、医药医疗器材品牌行业进行行业税收专项 四、积极构建和谐征纳,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五、全面加强基础管理,不断规范税收业务工作 六、坚持科学规范原则,不断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理,对车辆实现了定点维修,修理申报、审核批准管理,对车辆油耗、过路费细化了管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了人身财产安全。被评为玉阳办事处2008年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是加强队伍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要求干部职工上下班必须遵守作息时间,外出必须进行去向日志登记,下户必须规范着装。推行领导干部管户和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特邀监察员与税收管理员共同进户制度,不定期邀请辖区内特邀监察员联合进驻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良好行业风气。建立预防赌博风险金制度,由各分局负责人向市局缴纳3000元禁赌保证金,对违约单位和个人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成立了5人巡视督查专班,重点对分局干部职工的上岗情况、工作去向、廉政情况、执法情况等内容进行明察暗访。开展“三查三访”活动,按照“三查”要求,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在执行落实、精神状态、廉洁行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走访纳税人、党政部门和特邀监察员,听取其对国税干部的评价,征求其对国税工作的意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打造出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树立了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被市委、市政府作为效能建设示范单位在××电视台进行典型宣传。

七、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树立良好国税形象 “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我局在上级局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上下一心,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但客观地说,我们的工作和队伍建设与形势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税源发展后劲需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应用需要进一步拓展,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等。我们将按照全省国税工作会议要求,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思路,制订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为明年搞好“作风建设年”和以后年度××国税的健康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税法 税收 法规讲解 会计学

一、税法教学的重要性

税法教学的重要性是由税法的重要性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的。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与税收密不可分。税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后,便成为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税收活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税收政策,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经济运行,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活动,无外乎是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纳税本身是企业的一项必要支付,如何用好、用准、用足税收政策,便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公民个人的角度看,随着收入渠道的多样化和收入总量的增加,纳税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做到依法纳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愈发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高等院校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和法学类各本科专业普遍开设税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税法教学,使各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税收法律知识,这样,既可以为财税部门培养税收专门人才,也可以为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纳税管理人才,满足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应突出税收特色,重在应用

教学内容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目前本科阶段的教育是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税法教学应顺应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展开。目前,法学教育界对财税法教学内容的研究比较多。在税法教学上,讨论的焦点是“法”多一点,还是“税”多一点。但笔者认为,税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税收学不是税法。税收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税收的基本理论问题。税收学的内容一般包括: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存在形式,税收职能与原则,税收水平,税收负担,税收与资源配置、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税收结构等,阐述税收分配的基本理论,揭示税收发展规律。税法是税收征纳双方的行为规范,解决的是实际操作问题。但是两者也有联系,讲授税法必然涉及到税收,所以要把握好两者的“度”,对于本科阶段学生,主要应以实务为主,理论为辅。

2.税法教学应突出税收特色。从法学的角度看,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税法教学应从权利主体的权利义务上展开,对于税款的计算问题可以一带而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税法”后面冠以“学”字,使税法变成税法学,似乎就注重了法学色彩而淡化了税收特色。实际上,税法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从税收实体法上看,每个税种都要涉及到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款计算、纳税环节、减免税、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实体要素,其核心问题是解决税款的计算与征收问题。国家要从纳税人那里取得多少收入,纳税人应保留多少收入,需要税收实体法予以明确。从税收程序法上看,主要是解决税务管理、纳税程序、法律责任、税收救济等问题,所有这些,必然涉及到数量关系问题。如果抛开数量关系,一味讲究法学色彩或理论意义,税法教学将不能适应实务工作的需要。

3.税法教学应重在应用。本科阶段的教育应把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缩短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距离。税法本身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只注重法学原理而忽视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市场需要的并非都是理论家,而是众多业务上的能手。无论是财税部门、企业单位、税务中介组织,还是司法部门、律师行业,需要的大都是精通税收业务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对税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案例分析的选择,不能忽视实际操作问题。因此,税法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税法基本理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重视业务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应以法规讲解为主,并与案例分析有效结合

讲课关键在于“讲”,“讲”的基本形式包括讲解、讲述和教学讲演。讲解是以解释、剖析的形式传授知识,讲述是以叙述的形式讲授知识,教学讲演是以演说的形式讲授知识。

1.税法教学应以讲解为主,讲述为辅,讲解立法背景、立法意图和实际操作问题。讲好税法课,需要教师具备法学、税收、会计等相关知识,否则,会出现照本宣科、宣读法条的现象,或者漫无边际地讲些所谓理论性的知识,致使学生似懂非懂,逐渐失去了对税法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应精选讲授内容,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如税法基本理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税收征管法等内容。对于其他税种,学生可以凭借已掌握的税法原理进行自学。

2.税法教学应采取以法规讲解为主、法规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些法学教育者提出,税法教学应先提出典型案例,然后进行法学理论分析,对照讲解税法条文;典型案例的选择要注重税法与司法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的法学意味和过程的逻辑性,不要只注重税款的计算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完全适合税法教学,尤其是本科层次的税法教学。从法系上看,我国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也称成文法系),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类似。各项法律以成文法为主要形式,法律结构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严谨,条款比较原则。不同于以英国、美国等国家为代表的普通法系(亦称判例法系),法律条文只提供了一个法定架构,其具体内容以大量的法院判例作为补充。这就决定了税法教学不宜采取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方法,只能采取以法规讲解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讲解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在讲授税法条文时,可从立法精神讲起,讲解税法的内在规定性和应用问题。然后,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税法条文,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如果不先讲税法的基本规定,直接以案例开篇导入教学过程,难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法内容。就像在讲授数学时,如果教师不先讲定理和计算公式而直接讲授计算题的话,学生很难听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外,在税法案例的选择上应贴近实际,突出税收业务特色,以培养学生税收业务能力。

四、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开展税法教学的基础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有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

1.税法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专业性较强的部门法,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学知识。税收是分配范畴,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都体现着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经济学和税收学等方面的知识。税收产生于纳税人经济行为及其结果,需要教师熟悉各行各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常识。税收与会计密切相关,企业应纳税款的计算离不开会计所提供的资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税收的征收与缴纳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否则,税法教学只能停留在税法条文简单解释的低水平状态,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税法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有必要进行进修、深造和社会实践,扩大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税法教学的需要。

2.学生应具备学习税法的基础。税法课程与法学、税收学、经济学、会计学等课程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税法课程应在学生已经修完上述课程之后开设。否则,势必会造成教师不知从何处教起、学生总是处于一知半解的困惑状态。尤其是会计课程没有开设,学生不懂什么是资产折旧或摊销,不懂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就无法深入学习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学不懂税法,也使得有些教师不愿讲授税法课程或者只讲解税法原理而避开税款计算问题,直接影响了税法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