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产品的商业模式

农产品的商业模式

时间:2023-08-31 16:0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产品的商业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产品的商业模式

第1篇

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农产品企业并不具备品牌化的资源与能力,改变包装、产品概念并不能改变企业的真正困境,因为企业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市场的渠道建设问题。

好想你枣业,走出了一条依靠单一品类的系列化产品进行渠道品牌运作的案例。好想你连锁专卖店,走出郑州,依托河南,走向了全国。

沙县小吃,将整个沙县人变成了遍布全国的餐饮零售店经营者,当地的沙县小吃协会以输出品牌与原料等提供服务与管理,除当年的温州商人之外,沙县创造了中国区域特色走向全国的成功案例。

而阳澄湖大闸蟹,建立起专卖店、机场零售终端、超市专柜、网上订购的立体销售渠道,产品价格比普通大闸蟹高出三倍以上,还供不应求。

因此,农产品企业必须认识到,渠道打通了,才是产品价格提升、销路提升、品牌建立的根本保障!

2.推动渠道建设的两种力量——推力和拉力

如何从好产品到好市场呢?

产品要想实现销售,除了本身的价值要有差异,并让消费者接受以外,第二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消费者购买方便。如何实现消费者购买的方便呢?这就需要有推力和拉力。

推力就是给经销商一个购买产品的理由,促进经销商将产品摆放到终端,这叫推力。拉力就是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让消费者信任,这就是拉力。其实让产品进入商超,仅仅是推力,让消费者见到产品了。但是消费者见到了产品不一定会购买,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购买理由。

3.渠道创新

(1)渠道品牌的崛起。渠道品牌规避了食品传统渠道(卖场/便利店等终端店、分销批发商),以自建+加盟连锁模式建立品牌,如:来伊份的休闲食品零售连锁专卖店;好想你的大枣系列产品连锁专卖店;新润一品的特色农产品零售连锁专卖店。

这些渠道品牌的意义是,以渠道品牌驾驭生产商产品,他们代表的是一种“以渠道品牌整合产品”的商业模式,认为这种流通反控上游的商业模式,或许将是农产品下一步值得借鉴探索的重要商业模式。

第2篇

关键词:国内农产品企业 营销模式 发展趋势 发展建议

农产品企业中,有发展全产业链的中粮集团,建设强势终端的膳博士,构建直销系统的优菜网,建立高标准的有机生态农业有机农庄等,这些商业模式的出发点,都来源于传统模式和电商模式。传统模式是指生产+加工+直销的经营模式,农产品企业通过生产建立基地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并派放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将农户收获的产品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销往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机关学校等机构,以及企业自己创建的生鲜超市等,规模扩大后产品可销往全国甚至海外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则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订单销售产品,减少流通环节及店铺、员工费用,直面零售端的营销模式。

一、传统模式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企业传统模式相对于电商模式发展更成熟,消费群体更稳定,简单地以传统配送的方式扩大消费群体打开市场并不现实。这种模式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立品牌。现在早已不是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的时代了,企业必须建立品牌效应,才能更富竞争力。品牌首先来源于品质。“伊都菜彩”是日本九州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直销店,它最大的卖点就是绝对保证产品的安全、新鲜,采用食品安全责任制,定期对产品品质安全进行检验,通过生产者设立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保险,并且各家农户的产品都上印有他们的姓名、电话,以此来加强农户对产品的生产责任心。这些措施使消费者更加认可其品质和新鲜度,因此也打响了“伊都菜彩”这个品牌。除了产品品质,安全的运输保管,准确快速的派送,丰富的产品品种等都是企业品质建设的途径。因而,农产品企业需要狠抓品质为发展根本,此后再从品牌的名称、标志、包装等方面进行品牌的外在形象塑造。

2.技术水平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物流环节,成熟的冷物链技术不仅能降低损耗,节省成本,还可大幅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便于企业把控市场价格,获得更高利润。据统计,我国的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25%-35%,每年的损耗量超过8000万吨,而发达国家的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平均仅为5%左右,这背后靠的就是技术水平的支撑。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形成了一条冷链,从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始终保证处于采后生理需求的低温条件。由于处理及时得当,美国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在生产环节,山东寿光在蔬菜棚里使用物联网技术,利用遥感设备采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及含水率等信息,通过移动设备把这些信息传输到工作台,实时分析大棚的状况指导种植。这套技术在为企业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为企业更精准地把控产品数量、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3.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生存靠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农产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而国外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信息平台。这类企业运用大量的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连锁超市的库存安全报警系统,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上第一时间获得各种产品的准确订单,企业根据订单数,通知每天需要多少流水线工人,确定在什么时间段需要从生产点运送多少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生产,需要多少部配送车辆才能按时按点配送等。这种信息化管理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配送精准,企业也不会出现生产浪费的情况,消费者也能在24小时内可以将新鲜的食品端上自己的餐桌。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者有快速获取商品的需求,企业就有必要去改善管理满足这种需求。

二、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1.渠道拓展。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本身保存期短、易损耗变质,加上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成本很高,要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市场规模取胜。据武汉家事易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从该公司目前的电商资金投入来看,每天订单达到8000单的时候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而目前家事易每天的成交量平均仅约为5500单,根本无法达到盈利状态。所以发展电商的农产品企业必须拓展渠道,扩大市场,才可能获取更高利润。

“千岛湖渔业”特供餐饮店,“阳澄湖大闸蟹”建立了机场零售终端,都是成功拓展渠道的例子,但并不适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直面零售终端的消费对象,因而渠道拓展必须偏重于网络零售。除了广告宣传,配套设施的配置也是重点。例如,武汉新辰食品公司除了与公共自行车亭合作进行广告宣传,还在社区建立了便利服务站和社区实体店,为网络消费者提供固定的取货点;家事易公司受超市存物柜启发创造性地开展电子菜箱配送系统,与小区物业协商,上缴物业费在小区安装电子菜箱,形成终端网络,小区居民可在在网站上拣菜下订单后,利用会员卡或短信收到的密码直接去电子菜箱取货,很大程度地简化了快递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过程。这些配套设施就在消费者身边,消费者能更直接地感受电商的优势。

渠道拓展也要考虑拓展对象。农产品电商的产品相对来说更适合喜欢“宅生活”的年轻人、上班族,他们很少有时间买菜,即便去了超市也很难买到新鲜菜,企业要考虑到拓展渠道的成本,就必须从这类特殊的消费对象入手进行。除了本地市场,企业还可以发展异地市场,当拓展到全国和国外的市场时,企业不定只能自己去打开异地市场,也可以通过输出、扩散先进的商业模式、专卖技术使用权、寻找加盟商等途径,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更大幅度地开拓市场。

2.产品聚焦。产品必须有对应的消费群才能生存,也就是产品聚焦。很多企业认为,生产的产品越多,销量就越多。阿尔·里斯说过“市场是不讲逻辑的,你要做的是如何控制消费者的心智,不能什么东西都卖,而应该让消费者聚焦到某一个点上去吸收”。一般的烟草公司会把男女消费者都作为消费对象来开发产品,而万宝路的产品只针对男性,除一般男性外还包括牛仔。现在,万宝路成为了美国市场上最大的烟草销售公司,它所做的就是把消费对象聚焦到某一类人,聚焦生产符合这一类人“胃口”的产品。同样,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消费对象很明显,集中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农产品企业推出的网上销售产品要符合这类特殊人群的“胃口”才有市场。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推出的可直接烹饪的盒装速冻菜肴,针对发胖人群推出的瘦身菜肴,针对孕妇的营养菜肴等,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进行产品聚焦的发展趋势。

3.结合现代化物流。相对于传统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其特定的消费人群需要有品质的农产品配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农产品速递平台,发展现代化物流,将商品采购、加工,库存管理、分拣、配送和客户自行提取等各个环节高度信息化,并随时与中央数据库交换信息,从采购到配送,使整个物流链都完成信息覆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高效率配送。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推广,现代化物流不再遥不可及,它成为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必不可少的支撑。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操作中推行应用,包括电商平台系统,仓储系统,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系统,ERP系统等等。

结束语:农产品企业的传统模式和电商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并随之滋生出一系列高效率的新型模式,方便了消费者购物,也确保了企业的利润。当然,并不是国外所有的模式都适合我们,我们要做的是结合自己市场的特点,分析前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奋勇直追。

参考文献:

[1]郭永宏,文化传播与营销[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

[2]刘真真,电子菜箱:生鲜电商突围的法宝[J],支点,2013年2月

[3]杨萍,聚焦是营销成功的关键[J],支点,2013年4月

[4]史贤龙,农产品企业如何走出商业模式的战略误区?[J],价值中国,2010年12月

[5]欧阳斌,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月

[6]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进入超市的前提及物流模式选择——以山东寿光蔬菜业为主要分析视角[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第3篇

然而不经意间,农业领域也吹起了互联网的春风,从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To C生鲜电商,到美菜、链农等To B食材供应商,再到农商1号、田田圈等农资电商,以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亩田,明显地感觉到创业者们和资本在快速地向农业互联网领域聚集,尤其是最近,各FA平台上出现的农业互联网创业项目越来越多。

“互联网+”时代,确实需要重新审视一下农业领域的投资机会。这样一个需求稳定的万亿级市场,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但同时又是信息化最落后的地方,谁都能意识到这里面有多大的互联网改造潜力。不过,农业互联网与城市互联网相比也有其十分独特的属性,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也许还没有做好功课,便被大风推到了跟前。笔者在此整理一下几年来的体会与总结,与大家分享,希望帮助初入农业互联网的投资&创业的伙伴们迅速认知这里面的“道道”。

大体上,可以从“进城”和“下乡”两条主线来分析农业互联网的投资和创业机会

一、“进城”——农业互联网之“农产品进城

“进城”主要是指“农产品进城”,“农产品进城”核心是要解决农产品流通的效率问题。农产品流通又可分为“产地——销地”的大流通和“销地——最终用户”的小流通。围绕着这两种流通产生了如下几种商业模式,其中农产品B2B平台是大流通,生鲜电商(To C)和食材供应平台(To B)是小流通。

农产品B2B平台

商业模式价值与现状:该模式的价值在于压缩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信息不对称。由于农产品交易市场规模大、两头散的特点,这一模式理论上应能产生多个大型的平台企业,值得期待。目前多数平台企业仍处于起步期,如果仅仅靠补贴引导贸易商之间的交易到平台上,而没有其他更多的衍生模式,价值创造有限。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方向应是上游尽可能贴近产地,下游尽可能贴近终端客户,依靠环节缩短和规模优势创造的价值来持久黏住客户。

生鲜电商(To C)

商业模式价值与现状:该模式的价值在于利用高效的供应链完成高质量的交付。从易果网开始,生鲜电商发展近10年,至今仍没有产生出让人期待的大企业。笔者认为,核心难题还是物流成本太高。单均物流成本高决定了生鲜电商平台只能提供价格昂贵的中高端食材来覆盖(按照测算,客单价需达到200元以上),这较大的地限制了其市场规模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纯线上的生鲜电商企业恐怕只能成为小而美的电商平台。这方面美国的标杆企业是Fresh direct。但近两年,在O2O的大潮下,生鲜电商也开始了进军社区的进程。据笔者测算,通过社区店的设立,能大大降低生鲜的配送成本,并满足体验需求,因而使得大众生鲜食材配送成为可能。在这个领域,本来生活、闪电侠、十五分钟等企业都在探索,沿着这一方向,笔者认为也许未来能产生巨头企业。

食材供应平台(To B)

商业模式价值与现状:其价值在于提升餐饮食材市内交付的供应链效率。食材供应平台又可细分为自建供应链的“类京东”模式和整合传统批发商进行配送的“类淘宝“模式。前者有美菜、链农,后者有天平派、鲜供社等。

未来发展趋势:“类京东”和“类淘宝”两类模式未来也许会,互为补充。不管哪类模式,由于仅改善食材市内交付的效率,笔者认为其价值创造仍有限,未来的发展方向恐怕必须要往上游走,通过做大规模后往产地拿货,在产地进行分级,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下乡”——农业互联网之“科技、服务下乡”

“下乡”主要是指科技和服务下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帮助农业引入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引入金融保险服务等,以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现状。目前已经出现的一些商业模式包括:

农技服务

多数公司采取类似“春雨医生”的模式,搭建农户与农技专家的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由于普通农户的付费意识和能力弱,这类公司的盈利模式会是一大挑战;

农资采购和升级

通过农资O2O平台,为农户提供农资采购服务。由于这类平台直接对接厂商和用户,并且能优化资金周转效率,提升物流的计划性,所以可帮助农民买到便宜保真的农资。同时农资电商平台还能逐步引入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农资产品。2014年后,农资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目前已是一片红海;

生产管理信息化

为种植场、养殖场、合作社等农业主体提供生产管理的SaaS软件,帮助农户提升种养殖效率。多数企业未来希望切入农户的农资采购。笔者认为养殖管理SaaS市场可能到了一个好的切入时点,但对于种植市场来说,集约化的程度仍太低,目前做SaaS管理工具仍偏早;

土地流转服务

为农户的土地流转提供交易平台,配套相关的价值评估、金融、法律服务,在这方面,土流网一枝独秀;

金融保险

农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农户的金融需求旺盛。而由于征信数据缺失、财产不具备抵押条件等原因,农户的金融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在农业保险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互联网时代,基于农业生产交易数据化的实现,产生了新的农业金融公司,如农信金融;基于气象卫星大数据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农业保险公司,如禾讯科技。

劳务组织

农业用工的组织存在需求时点集中、招聘渠道缺乏、法律手续不规范等痛点,据笔者了解,有一些企业已经在探索该领域的商业机会;

从以上商业模式分析可看出,科技、服务下乡,可挖掘的点很多,但笔者认为核心还是要抓农户,没有一张农户网络,所有的服务都无法落地。但中国农村广袤分散,推广渗透成本高,要获取规模数量的农业用户谈何容易。就个人经验而言,笔者认为:

农业用户的互联网转化仍是漫长的过程,现阶段获取农村的“KOL”是关键:

尽管70、80后逐渐成为农业的中坚力量,但就目前而言,多数农户仍没有自主上网购物的习惯。要完全实现互联网化尚需时日,在现阶段,抓住农村的”KOL”或者说所谓的农村能人(种地大户或者村干部等),建立与农户的信任联接,通过这些KOL去影响农户的转化,比直接广撒网去抓广大农户投入产出比会更高。另外,农村互联网用户的推广和城市互联网推广有很大的不同。在城市,由于家庭和家庭之间沟通较少,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相对恒定。而在农村,抓住了KOL并有了初始用户后,鉴于KOL在农村的强大影响力,后续用户的获取成本几乎接近零。

国家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的大背景下,适度规模农场可能是最先互联网化的用户群体,也是现阶段最现实的价值用户:

笔者认为,受人多地少等国情特点影响,中国农业的未来更可能走日韩模式,会形成大量的300-500亩的适度规模农场。事实上,截止到去年,中国的耕地流转率已经达到35%左右。对这些适度规模的农场而言,接受测土配肥、无人机植保等定制化服务是经济的,因此他们是最有付费意愿的农业互联网客户,同时他们也是重要的农村”KOL”,如何抓住他们是现阶段农业互联网的重点。

切入点要选择能解决农民现实困难的服务,不能太超前或理想化:

从上图中可看出,农民需要的服务其实很多,但要能抓住农民目前最需要的,才能获得足够大的用户规模。从这个角度,个人更加看好以农资电商及金融保险为切入点。因为前者市场规模大,用户基数广。后者是农民所急需,同时又能显著推动农业生产。

要渗透进农村,接地气的团队才能确保执行力: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电商物流、品控物流

一、国内生鲜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和40%。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必将步入持续高速增长阶段,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产业之一。

伴随一个庞大生鲜电商冷链市场的形成,2015年多家垂直、O2O、平台生鲜电商获巨额投资,冷链物流全面开放,推动生鲜电商发展。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接近4000家,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千亿元。

然而,因当前国内工业化流通网络现状的制约,仍面临着农产品生化指标不稳定、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环保与能耗严重超标、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等多重压力,农产品物流需要系统解决生鲜配送、物流温控技术和物流体系运行等问题。

二、生鲜农产品流通概念的区分

由于经营模式落后,成本持续上涨,新兴业态替代、网络购物冲击等多因素的影响,百货、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效益下降。电子商务实现迅猛发展,颠覆了传统时空概念和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更多质量问题。传统“人-场-货”商业模式下,商店的商品陈列,不会把水果与肥皂甚至危化品摆在一起,现在“货-流-人”电商模式,物流的货柜装箱可能混装,产生的安全隐患不言而喻。无论是传统商贸冷链、温控物流,还是电商品控物流,最终要回归到优质优价商业价值的实现。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主要指利用制冷手段降低特定物品储运微环境温度的物流活动,适用于温热带地区。

温控物流(Temperature controlled logisties),不仅可以降低微环境温度,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升温。可以适用于任何温度带。如芒果、香蕉要向北走,出口俄罗斯,就不只是冷链的问题,而是根据不同时空温度要求、保证它的品质和最适合消费的最佳生命状态的问题,需要加温或保温。

品控物流(Quality controlledlogistics),在生鲜农产品物流领域,品控是最高要求,除了要满足特定物品的温度要求外,还要注意在贮运过程中,对物品的挤压、震荡、串味及合理分区等问题。

三、电商模式下技术需求与难关

1.生鲜电商技术核心

生鲜电商是蓝海,电商物流是漩涡,技术难度和成本都较高,风险比较大。其中,生鲜电商物流技术要求最高:第一级是要基于普货物流基本技术,第二级要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包装食品),第三级是达到不同生鲜农产品品类和时空差流通中对冷链、温控、品控的需求。

此外,生鲜电商的时效性与速度是关键,在快速移动中,其微环境(包装)、中环境(贮运装备)和时空环境(季节地域)对食品的生命状态、品质都有影响。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冷链没有完整系统的供应链标准,不同品类农产品冷链物流、温控物流、品控物流的细分标准更是没有最终形成。

2.电商模式下需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

我们按照果蔬、畜禽、水产、冷冻农产品品类四分法,和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流通五分法,结合分析现有电商模式下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重点问题,总结了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重点技术需求,主要包括:

(1)果蔬的加工、贮藏与运输。国内果蔬冷链流通率仅为10%,而损耗率则高达30%,如果将损耗率从当前的30%降到发达国家的5%,那么每年可节约1000多亿元。当前果蔬贮运保鲜已经从单纯静态的保鲜转变为基于电商物流过程的动态品控,强调果蔬的动态保鲜;从单纯追求贮藏期的长短转变为追求果蔬的高成熟度与最佳口感,强调反应速度和快速移动下的高品质;从单纯实现包装的自发气调作用转变为实现包装防结露、防串味及防挤压等作用,强调包装的多功能型。对果蔬而言,电商物流不光是温控问题,更是品控问题,是通过果蔬移动的品控技术,即通过保鲜、包装和微环境控制技术和专用设备的研发和集成,来解决为达成最适宜成熟度产品在运输途中避免发生挤压、串味和腐败等问题,保证质量,减少品质损耗。

(2)畜禽肉品的加工、贮藏。2015年我国肉类产量近8500万吨,冷鲜肉和低温肉依然是肉类消费的两大趋势。但是在肉类冷冻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不稳定,容易形成大冰晶造成细胞破裂,组织结构受到损伤,汁液流失较多,致使食品品质明显下降,需要提高流通过程中冻结的均匀度、冻结速度,提高解冻后鲜活度等。

(3)水产品的运输与销售。在我国,活体销售始终是水产品最重要的出售方式。目前采用有水运输方式对鲜活水产品进行运输、配送、中转几乎是唯一物流模式,而在鲜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运输水重量过多,加上工艺技术以及配套运输装备滞后,每年运输途中死亡的活鱼超过150万吨。

(4)生鲜农产品流通信息交换与平台。处于起步阶段的生鲜电商在我国农产品小生产、大市场的环境中存在着信息流、商流传递不流畅,阻碍市场整体发展,更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无处可查,造成社会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资源的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互融互通、与生鲜农产品物流业深度结合,促进智慧物流的发展。

(5)绿色与环保设施。随着生鲜电商规模的膨胀,冷库和冷藏运输配送车辆保有量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其环保、能耗和运行安全问题日益严峻。而国内除了在环保工质冷库技术上有所建树以外,运输配送环保冷藏技术、清洁能源利用技术、运行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农产品流通的质量检测常常耗时长,当前有效的快速检测手段少之又少,为电商下的农产品保质增加了阻碍。

四、关键技术与重要研究任务

“十三五”时期,生鲜农产品物流将面临如跨境流通等更多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在电商迅猛发展趋势下,生鲜农产品物流价值最终还是要依靠农产品商业价值实现,要回归到社会对不同产品品类的品质和卖相的需求,技术装备等保障手段,仍是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贮运移动价值。我们总结现存问题与发展态势,将生鲜农产品物流相关技术下一步重点研发与发展内容汇总如下。

总体而言,需要针对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在电商各物流环节中,通过研发和应用高精度移动冷藏、磁场快速冷冻、温控保鲜配送、移动快速预冷、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绿色生物流通保鲜剂、绿色功能性包装、清洁能源应用和安全运行等技术,并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等新技术的研发与集成,从而保证农产品流通中的最佳品质;并建立基于时空环境变化下的生鲜农产品“3T指数”(Time、Temperature、Tolerance)。

1.生鲜果蔬贮运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

根据电商模式下生鲜果蔬品控技术的要求,对生鲜果蔬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整合果蔬贮运一体化品控技术,从种植、采收、分拣、包装、贮藏、运输、销售、配送多环节进行创新设计,集成冷链装备技术、果蔬保鲜技术、物联网技术,打造生鲜果蔬全程透明供应链,保证生鲜果蔬的最佳品质。

主要包括:针对生鲜电商模式下生鲜果蔬产品物流过程研发移动式果蔬高精度贮运一体化设备,设计新型风道均匀布风系统和可精确控温的制冷系统,实现贮运一体化设备的高精度控温;研发基于纳米光催化效应的新型冷链空气净化设备,利用纳米光催化效应清除果蔬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和有害微生物;研发适合果蔬生鲜电商物流环境的新型功能性保鲜包装等;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贮运微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温湿度、乙烯等各种微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2.水产品无水保活物流集成技术研究体系。

解决现行水产品保活流通运输中水、产品比例过大等问题,减少用水量,提高活产品比例;总结当前国内先进技术,开展基于电商模式下鲜活水产品物流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水产品智能化多功能暂养集成技术;研究物理休眠技术与装备,研究不同水产品的冷驯化休眠及“唤醒”程序;研究水产品无水保活的化学休眠技术,开发植物源水产品无水活运休眠诱导剂产品;研究调控生物节律诱导休眠技术;研制集高精度温控系统、湿度调控系统、气体调控系统与微环境压力调控系统为一体的水产品智能无水保活运输车;研究可自由组合拼装,独立制冷系统,微环境参数无线传输功能的配送装备等。

3.畜禽肉品生物防腐保鲜技术及快速冷冻装备及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复合生物防腐保鲜剂对肉品物流过程品质劣变和货架寿命的影响,优化组合复配比例、浓度、用量、作用时间,以及涂膜、喷淋、浸渍、包被等不同使用方式,形成畜禽肉品安全、稳定、高效的复合生物保鲜剂产品及技术。包含研究磁场对畜禽肉冷冻过程促进作用的规律和对畜禽肉质量的影响;研究应用磁场辅助下快速冷冻装备冷冻畜禽肉工艺及解冻后品质的变化规律;研发磁场辅助下快速冷冻技术装备。

4.“互联网+物流”平台研究与搭建。

致力于通过各种先进的数据采集及智能化分析技术,结合调查研究及后期处理,为生产农产品物流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和分析服务。随着物联网、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慧化,不断优化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完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运营,团队的建设等各环节,适应互联网带来的物流新格局。

针对农产品在不同时空条件和微环境下品质的变化情况,集成不同物流环节品控和检测技术,构建农产品物流过程品质保障技术数据库,制定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与模块化。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操作指南,保障产品品质,降低物流损失。

5.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针对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及掺伪农产品的光谱、气味指纹和图像信息的差异,采用模式识别和定量预测方法建立识别模型和预测模型。针对农产品在不同物流环境下光谱、气味指纹和图像的多样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等突出问题,优化特征提取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多模式品质等级定性判别和定量预测。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品质劣变的快速无损检测与货架寿命的预测,实现农产品品种鉴别、产地溯源与掺伪识别。

第5篇

对“农超对接”的功能定位、实施主体、运作模式等问题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扶持政策的制定落实,进而影响到“农超对接”的实施效果。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我们认为应进一步明确对涉及“农超对接”一些问题的认识。

正确认识“农超对接”的功能定位和实施目标。对于“农超对接”的定位,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推进“农超对接”主要目的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农超对接”在少数品种和小规模运行阶段,固然在上述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对质量和标准化要求的提高,必然导致生产环节成本有所上升;同时进一步扩大对接规模也会大幅增加超市在物流设施、信息系统、劳动力、营销等领域的投入,加之目标消费群体和农贸市场有很大差异性,超市进一步增加低价“大路菜”供应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所以“减少环节一降低成本一降低价格”这一路径很难在更大规模的“农超对接”上实现。因此,(1)在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加快和城市功能调整,农产品分散生产和统一市场之间的矛盾却日益加剧,导致传统蔬菜流通方式的丰在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产地和销地的批发体系以及多祥化零售方式仍然是我国现阶段蔬菜流通的生果渠道。目前“农超对接”对传统蔬菜流通模式尚不具备替代性,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未来“农超对接”在蔬菜流通体系中的比重将稳步提升,成为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要形式和创新方向之一;(2)如果超市仅依靠供给优质低价的“大路菜”实现“集客”的目的,“农超对接”必然会因为缺乏商业模式而难以扩大规模。未来的发展必须解决超市赢利模式和商业模式,使开展“农超对接”成为超市稳定、持续的新的获利点和增长点,总的方向应该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性价比的农产品,进而实现以低价农产品集客、以中高端农产品赢利;(3)需要明确的是,未来“农超对接”的主要功能定位应是充分发挥“农超对接”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构建和完善农产品的可追溯体系,简单地强调降低蔬菜价格容易陷入“误区”,不利于“农超对接”的发展。

“农超对接”的实施主体和鼓励重点。目前,对于“农超对接”的实施主体和扶持重点,关键在于对“农”和“超”的界定,我们认为,在当前发展阶段,“农”不宜直接对应农民、个体农户,而是要突出对接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不宜泛指超市,应是具有一定终端销售网络,具有较强物流整合能力,特别是拥有物流中心和配送能力的规模化连销超市。

此外,还有一类主体需要加以关注,即直接对接生产和销售的超市供应商(这里所说的超市供应商与传统意义上的超市供货商有所不同。以农产品为例,前者是直接对接生产,受超市委托,以协议形式为超市提供专业化服务,是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之上,后者则是在批发市场为超市进行多品种农产品的采购。在产业链中,与农业龙头企业侧重于生产不同,超市供应商更加偏向流通)。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沃尔玛和麦德龙,超市供应商一般在组织生产、保障质量、物流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方面,为超市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这类主体目前存我国发育不成熟,但随着“农超对接”的进一步发展和政策环境的逐步完善,联接生产和销售的中间专业服务主体,如超市供应商、合作联社等,也应成为“农超对接”政策扶持的重要对象。

促进“农超对接”的实质目标“农超对接”的重要作用和日标应是强化产销衔接,在促进“农超对接”的同时,实现多种产销衔接形式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政策初衷和预期口标。因此,除“农超对接”外,“农店对接”“农校对接”“农厂对接”“农军对接”及“农市对接”等,都是需要政府引导的重要内容。此外,在零售环节,也应发展灵活多样的市场主体,例如连锁超市、标准化菜市场、基地主体批发市场、社区连锁蔬果便利店等。

2,进一步促进“农超对接”的政策建议

要进一步促进“农超对接”,必须同时着眼于生产和流通,将政策扶持重点转向生产和流通并重。一方而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零售终端参与发展“农超对接”的动力和能力,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形成“抓两头、促中间”的政策格局。

一是继续提高农产晶生产组织化程度,特别是要加强专业合作社在产销衔接中的重要地位严格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增强合作社在集中采购、统一销售、金融保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真正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避免合作社由少数人把控、成为农业销售公司的删牌和为享受国家税收优惠而挂出的幌子。

二是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增加对现代化蔬菜大棚建设的补贴,将有关机具(如自动卷帘机)纳入农机下乡补贴范围;增加对参与“农超对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市投资建设物流中心、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和检测巾心等设施的投入扶持,一方而提供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税收等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对其日常运行费用,特别是与食品安全和可追溯系统有关的榆}!J!lJ中心、信息系统等也纳入补贴范围。

三是进一步制定和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消除以任何理由阻碍合作社提供免税增值税发票,坚决执行超市采购“农超对接”产品的增值税抵扣政策。对超市扩张“农超对接”经营面积,政府提供相应补贴或税收减免。对“农超对接”具有一定规模的超市,以其实际交易量为依据,对整个超市的应缴税收进行一定减免作为鼓励。

四是完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建议在山东、陕西、海南等蔬果的主产省份实施农业融资担保基金(公司)试点。担保基金采取中央财政投人、各级地方财政配套的方式,实施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完善担保金补充机制和考核体系。由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农业小额建设贷款额度,鼓励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参与贷款业务。

第6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农产品 推广 挑战 创新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民数量以几何级数不断增加,我国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的概念不断被提及,传统产业如何与互联网更好地进行结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与互联网的结合依然不够紧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环境下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桂林地区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优质,然而却存在市场知名度不高、销售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业企业没有较好地掌握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的方法、策略,导致了推广效果的下降,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知名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桂林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来要更加熟悉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推广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一、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必要性

(一)提升产品知名度的需要

农产品推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毕竟只有知名度提升,才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关注,继而购买该地区的农产品。目前桂林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虽然有大量的优质农产品,但是因为没有知名度,出现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情况。桂林目前能够叫得出来名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非常少,品牌竞争力较弱,这给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网络给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渠道,可以有效地改变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的现状。

(二)实现农产品销量提升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电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络购买农产品,坐等送货上门,这种商业模式给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渠道。目前桂林地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供求失衡问题严重,销售压力比较大,桂林地区如果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推广,自然可以虏获更多的网民,带来农产品销量的不断提升。毕竟超过7亿的网民,超过3亿的网购群体,其蕴含的市场空间巨大。

(三)促进本地区农I发展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农业发展的需要层面。桂林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在终端市场没有竞争力,卖不上价钱,这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农产品的推广,可以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反过来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举例而言,通过推广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使农产品能够享受到品牌溢价,提升终端市场的销售价格。

二、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挑战

(一)市场竞争加剧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挑战之一就是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从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趋势来看,完全竞争、充分竞争成为了重要的标签。一方面是农产品供给层面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农产品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网络环境下,农产品企业的推广宣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导致了桂林地区农产品面临着来自更多地区的农产品竞争。竞争加剧对于桂林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必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需要其在产品推广方面能够推陈出新,凭借更好的品牌影响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农产品获取渠道转变

电商模式的不断成熟正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拓宽人们获取农产品的渠道,传统的农产品获取渠道,基本上就是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但是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农产品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更加便利的网络渠道购买农产品,这给农产品的推广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线下推广模式肯定不适合网络环境,沿用固有的推广模式必然会导致推广效果的下降,这客观上要求农产品的推广模式要与时俱进的转变。反之,如果在网络环境下,无视消费者农产品获取渠道的变化,不注重推广模式的创新,其必然导致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下降。

(三)消费偏好转变

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偏好方面的转变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是评价农产品推广效果的唯一标准。目前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偏好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对于价格的关注度正在不断下降。这种变化意味着农产品的推广重点需要转变,如果依然将推广重心放在农产品的价格层面,强调低价,这反而会导致农产品的推广因为难以照顾到消费者的偏好,而出现效果走低的情况。

三、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策略

(一)提升网络推广力度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的网络推广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高度重视网络推广工作的开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将这一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花大力气来制定完善的网络推广计划。具体推广计划内容要涉及产品包装、产品定位、推广平台选择、推广预算编制、推广效果评估等等,通过网络推广让更多的网民了解自己的产品。举例而言,桂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选择与一些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在电商平台的显要位置宣传品牌,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进行品牌宣传方案的推送。

(二)开辟网络渠道

网络渠道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来说重要性是只增不减,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依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进入千家万户。因此对于桂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一定要注重网路渠道的开辟,坚持线上以及线下并行的做法。企业可以选择进驻第三方电商平台,也可以尝试自建销售网站,从而借助于网络渠道实现产品销售区域的拓展。举例而言,桂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利用这些平台的巨大流量来提升产品的销量。

(三)打造电商品牌

从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来看,竞争焦点将会越来越集中在品牌层面,良好品牌形象不仅仅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更可以带来品牌溢价,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收益。在网络环境下,桂林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定要注意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做好品牌宣传方案的设计,制定朗朗上口的品牌推广口号,力求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并设计简单明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标志,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大力推广。同时做好品牌维护工作,切切实实地将顾客当作上帝,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赢得客户的尊重。举例而言,当客户购买到的产品不满意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客户要求退货就及时退货,客户要求换货就要及时换货,这样才能够让客户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四)做好配套工作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相关配套工作同样必不可少,配套工作包括了推广队伍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等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农产品推广效果的提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开展方面,也一定要注重相关配套工作的跟进,根据推广工作的需要,构建一支能力突出的推广人员队伍,完善推广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推广效果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不仅仅具有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对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来说,需要积极主动地分析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需要做出那些方面的变化,在对于这些变化进行分析把握的基础之上,高度重视网络推广力度的加强,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更要做好网络渠道开辟、电商品牌的打造以及相关配套工作,实现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效果的最大限度提升,为桂林地区农业强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淑云.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推广来销售农产品[J].中国电子商务,2014(16)

第7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 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 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1.2 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1.3 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 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2.2 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2.3 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2.4 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 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3.1 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3.2 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3.3 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4 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4.1 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4.2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4.3 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4.4 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第8篇

市值排名第五,业绩又保持稳定的增长,又属于国家扶持的农业行业,伊禾农品(430225.OC)是《投资者报》研究院认为最有可能转板的新三板公司之一。

12月19日,伊禾农品董秘张宁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密切关注国家的有关政策,公司业务也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至于转板,要等细则出台后再来考虑,现在无法透露详细的信息。如果等细则出来了,可以转股了,看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那么公司一定会极力争取转板上市。”

伊禾农品从今年7月5日才开始在新三板挂牌,其前身为上海东航伊人食品销售有限公司,2009年5月后更名为上海伊禾农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的商业模式为通过整合农业科技,为协议基地提供种苗筛选、种植管理和技术服务,实现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的应用,并通过收购协议基地产品、冷链保鲜,实现农产品流通销售。

在具体经营上,伊禾农品首先通过建立的农业科技三级团队,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化,包括种苗培育与筛选、编制种植技术指导手册与方案、蔬果产品保鲜技术研发与改进;通过土壤、气候等技术鉴定,筛选种植基地,并与合适种植基地所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签署协议,约定播种品种、面积、种植茬口;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公司派驻专业人员对基地实施人员培训、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在农产品收获后,公司依照市场统货价格,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农产品;农产品收购后,公司将部分农产品储存在设立于基地附近的冷库中,实施技术保鲜,部分农产品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直接销售;最后,公司根据订单和购货合同,将储存在冷库的农产品销售给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航空公司等客户。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山东滕州马铃薯,新疆阿克苏、陕西洛川、山东栖霞苹果,江西赣南脐橙等蔬果产品为核心的产品体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迅速提高,高质量的农产品显然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前景。

在此形势下,伊禾农品的业绩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数据显示,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3.43亿元,比2011年的2.21亿元增加了55.16%;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为6031.99万元,比2011年的4968.11万元增加了21.41%。

虽然今年以来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是还算稳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伊禾农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66%,净利润1906.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22%。报告期末总资产5.41亿元,比上年期末增长8.14%,净资产3.22亿元,比上年期末增长6.30%。

第9篇

良田谷事正是这样一家走在互联网+农业前沿的公司,成功地整合了当地绿色优质的商家入驻,带领他们通过标准化物流走向全国各地。然而,无论哪一个行业做电商,总避不开淘宝、京东这些巨头,如何获取更多的用户量,打响品牌知名度却成为了良田谷事遭遇的重大难题。

对此,良田谷事的相关负责人回应道:“淘宝京东他们都发展得太庞大了,服务覆盖了各行各业,就有可能会出现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监管不到位等缺陷,但我们良田谷事是专注黑龙江当地农产品的,是真正地从农户送达消费者。我们细分行业,做得小而精,小而美,服务品质反而更高,当然会有口碑。”

专业品牌服务到位

助力龙江特产走出本土

农业和互联网之间绝对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吸取互联网行业信息传播快成本低的长处,补传统农业与市场不紧密的短处,打造出全新的产业模式。良田谷事秉承推动黑龙江农业精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理念,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品牌整合、品牌传播、自有平台合作等服务。

2016年9月22至26日,良田谷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作为互联网+农业的黑龙江本土具有代表性的电商平台参加了第四届黑龙江国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暨哈尔滨世界农业博览会。参会期间,省长陆昊莅临良田谷事的展位参观指导,给予了很高的赞扬,并与多家绿色食品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良田谷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专注于黑龙江精品粮食及名优产品营销的农业电商平台,独立开发了互联网+农产品专业APP“良田谷事”。良田谷事品牌发展迅速,现已完成生产基地建设,互联网平台搭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全部基础建设。良田谷事致力于开拓一线城市市场,延伸地方产业链条,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是东北市场为数不多的专业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先行者。

绿色安全粮食定制

独创电商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良田谷事电商公司突破了原有的b2b与b2c模式,采取了以顾客为中心的c2f模式,吸引农户进驻,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帮助实现农产品产销对称。因为没有了经销商以及商这些环节,良田谷事不仅很好地做到食品安全、服务跟踪、质量把控及可追溯,更让消费者能用实惠的价格买到优质的产品。

一直以来,良田谷事以“用移动互联,移动龙江特产,打造卓越农业电商平台品牌,助推龙江农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的愿景,成就了更多的顾客追求健康绿色农产品的生活方式。

第10篇

布吉农批是国内农批市场的重量级企业,去年交易额达120亿元,批发商行超过900家。从现实空间扩张角度讲,布吉农批已渐趋饱和。目前“非专业人士”进入布吉农批已如入迷宫,周围交通也不堪压力。布吉农批再扩大场地规模,已是“不可能的任务”。 惟有在业务创新上想办法。

基于这个考虑,深圳农产品公司于2000年创建了中农网,以“网上布吉农批”拓开农批市场空间。随着场内商户和消费者注册中农网的数量越来越多,商品信息查询等交易前期工作逐渐移师网上进行,扩展了布吉农批的交易空间。

2002年12月24日,布吉农批与中农网联合开通“网上批发市场”。市场内有实力的经营户,在网上有了自己的门店,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使更多的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能与其更方便地联系。对于采购方来说,也不用辛苦跑腿,只要上网,就能浏览到布吉市场600多家商户的5万多件商品,既可比较价格,也可发送订单要求送货上门。农产品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祝俊民说:“未来数年,中农网网上农产品交易金额将占布吉农批交易总额的20%。中农网将是做大做强布吉农批的一大利器。”

中农网电子商务平台与深圳海关、华为、神州数码、中冠等单位一起,被评为了深圳市20个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之一。

一个成立才两年的“鼠标+大白菜”电子商务平台,之所以能获得大成功,其主要原因不妨以数据罗列:拥有140家门店、1000多个供应商的民润超市,其果菜等大部分货品由中农网网上平台撮合、配送;去年一年,通过中农网达成的交易额超过5亿元。

中农网构筑的“网上布吉农批”突破了深圳农批市场的空间局限。未来数年,中农网网上农产品交易金额将占布吉农批交易总额的20%,已成为国内农业信息化的领军平台,迄今已为各地政府、企业建设了100多家农业信息网站,并使之互联互通,实现网上交易。

中农网还为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如布吉农批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目前国内传统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专业应用系统;福田农批拍卖系统开创了国内农产品拍卖市场网络化、电子化之先河。此外,中农网为上海浦东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中央结算系统,使该市场的生猪从检验、过磅、交易到结算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大大降低了成本。

目前,全国农产品最需解决的就是农民的“卖难”问题。中农网借助“大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网上+网下”的牵线搭桥服务。如与曲靖农产品信息网联姻,在中农网开设《珠江源农产品》专栏,与曲靖市政府联办农产品深圳产销见面会,30家曲靖生产加工企业带着百余个产品,与深圳50余家经销商直接见面洽谈,达成了价值5000多万元的供货合同。

中农网总经理齐志平表示,中农网打造的是务实的电子商务模式,针对企业产销历史形成的客户关系,对现有农副产品业务流程中易于采用电子商务模式的部分,来进行改造和提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第11篇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苏州品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6日

苏州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是全国信息化发展的先行市,拥有阳澄湖大闸蟹、碧螺春茶叶、太湖三宝等品特农产品,交通运输、物流配送非常发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基础雄厚。近年来,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代运营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不断兴起,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积极探索应用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商业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目前苏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市场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苏州品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现状

(一)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电子商务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目前,阳澄湖大闸蟹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包括:O2O模式,即通过团购网站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B2C模式,即通过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进行交易。这样的模式省去当面交易的繁琐,同时也获得了因为地域等差异不能购买的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增加消费者人群,为企业盈利。

(二)洞庭碧螺春茶。洞庭碧螺春茶在电子商务模式现状下,与大闸蟹的销售方式相似。洞庭碧螺春茶的商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差异。2016年淘宝网“碧螺春”茶叶销售额15亿元,占整个茶叶类目的7.9%,在类目中排名第三位。

(三)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旅游最主要的模式是O2O模式。农家乐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田园生活的回归,还可以放松身心。所以农家乐旅游逐渐成为都市人享受资料消费中的一项常态支出,这为其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农家乐O2O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也是必要的。消费者在线上阅读农家乐的宣传广告时,农家乐也省去了宣传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曾经消费过的顾客评价,来对店家作出的宣传进行判断,通过分析后,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农家乐类型。

(四)生鲜农产品。苏州生鲜农产品开始尝试电子商务并得到迅速发展,生鲜农产品成为继阳澄湖大闸蟹、农家乐旅游之后的热销产品。网络平台飞牛网、苏宁易购等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更是成为人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工作人们来说,他们最缺少的是时间,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发展正好填补了他们这一空缺。前一天晚上下好订单,第二天下班回家的时候就可以收到自己购买的生鲜产品,这一优点成为很多没有时间逛超市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理由。

二、苏州品特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

(一)同质化销售模式导致市场竞争无序。近年来,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商间简单相互模仿、快速复制。第一个网商的创业成功会引起其他企业或农户的追随,在领军网商的示范效应下,电子商务这一农村新鲜事物引起农产品从业者大量的关注、模仿,产生一大批模式类似的模仿网商。(表1)

2016年阳澄湖大闸蟹网上销售,由于同质化销售现象严重,市场竞争混乱。网商们为了扩大销量,一方面不断压低价格进行推广,使得市场的价格一降再降;另一方面通过百度竞价等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导致营销成本上升。个别网商甚至以次充好,结果产品质量整体下滑。同质化销售模式不但导致网络市场恶性、无序竞争,而且严重影响了阳澄湖大闸蟹品牌的信誉,甚至会导致整体品牌地位丧失。

(二)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待加强。通过对苏州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及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苏州农产品店铺的调查发现,目前网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隐患较多。一是产品描述不全,很多农产品缺乏保质期、生产日期、进货日期、数量、规格、产地、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等基本描述;二是网络监控法规与机制欠缺,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果蔬、肉类、活禽等农产品如果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进入市场,会由市场方或工商部门进行检验,比如肉类和活禽就需要提供合格的检疫证明才能销售。而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尚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规范,这部分的市场监管目前还是空白。

(三)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瓶颈有待突破。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等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到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各个环节,全程处于适合的低温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从2016年苏州农业电子商务配送销售情况来看,由于冷链物流系统的不完善,造成流通损耗率高达25%~30%,某些特殊农产品如杨梅等由于冷藏保温要求高基本上无法实施电子商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冷链物流是制约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第12篇

从“订制农产品”到“订制农场”

“私人订制”农产品走俏

“今年我要养两头猪,还是和去年的一样,不要喂工业饲料!”春节刚过,杭州的柏先生就给浙江丽水遂昌的农户老罗打电话。2013年,柏先生委托老罗帮自己养了头猪,今年春节,柏先生家里吃的猪肉都是老罗送来的,“吃得放心,味道比养殖场里的好多了,所以今年我又多养了一只。”

杨小姐的婆婆家住上海崇明建设镇的农村,婆婆闲来无事,在家养了十几头猪,到了杀猪过年的季节,杨小姐在上海菜团网上发帖寻找愿意订购土猪肉的朋友。为了便于销售,杨小姐先预估了一头猪身上每个部位可得的重量,然后再将这些猪肉混搭为10份并逐一标号。从发起团购开始,10份猪肉在几天内被预订一空。这已是她在一年内第四次组织团购。

胡小姐的儿子两岁不到,出生后从未吃过一枚超市买的鸡蛋。“所有的鸡蛋都是从南汇农户家收的。”胡小姐说,她手头有不少南汇农户的联系方式,当土鸡蛋吃得差不多时,就打电话订购。土鸡蛋虽然贵了不少,但图的是新鲜。

近年来,不少上海市民不在城市里选购农产品,反而舍近求远到农村去采购牛、羊、猪和鸡、鸭等,到乡下淘农产品成了一种时尚。笔者采访发现,“农场直送”、“原产地直购”等方式现在越来越受到市民的欢迎。

笔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绿色生态农产品需求的增加,直接向农民下订单的农产品消费模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流行。

“过去我们总认为,吃鸡蛋不需要认识下蛋的母鸡!可现在,我们吃肉买菜却一定要认识养猪和种菜的人!”杭州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人宋先生对笔者说。

宋先生从2012年开始委托淳安老家的农户帮自己养猪,从猪苗的选择,到猪的饲养等各个环节都有要求:猪儿们吃的是萝卜、青菜、红薯藤、南瓜,不用任何工业饲料,每天都在野外活动,所产猪肉皮薄骨细、肉质鲜嫩。春节期间他家吃的都是这种猪肉,还送了不少给亲友,反响特别好。

委托养猪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部分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城市居民委托农民通过原始的散养猪的方法帮助自己养一头自然生长的猪,在猪长到够大的时候,从农户家里带回现场宰杀的健康的猪肉。“价格贵了不少,但我觉得挺值的。”宋先生表示。

应先生是宋先生的朋友,在尝到宋先生送来的土猪肉后也萌生了认养一头猪的念头:“现在市场上的肉实在吃得不放心,委托养猪户帮自己养一头散养无工业饲料的健康猪,到时候吃放心猪肉的感觉应该很好。”

笔者了解到,除了猪肉,还有不少市民专门和近郊的菜农联系,高价订无公害绿色蔬菜,由菜农每周配送到家里。

“私人定制农场”渐风行

当农业遇上网络

今年3月,由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平台和浙江省供销社联合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伏岭镇的仁里、龙川、湖村三个行政村举办了一个叫做“开心做地主”的团购活动,被广大网友称为“耕地宝”项目。当时的活动初衷是,盘活当地农村闲散土地,以土地种植农作物,用农作物生产促进就业,同时,购买土地的消费者还能获赠当地4A、5A级景区仁里、龙川、湖村的旅游门票及免费的农家住宿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行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缓解、改善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等社会问题。以阿里巴巴聚划算的平台人气,以及时下流行的“都市农民”梦想,可以预见,该项目上线以后叫好叫座,迅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购。聚划算方面人士向笔者证实,首批项目3月份就已经认购完毕,一共有将近3000个家庭认购了土地实现了当地主的梦想,每月可以享受地主的待遇。但“目前聚划算方面尚未有计划进行一下次活动。”

笔者也证实,涉及到项目投入,土地使用,以及物流、配送等等环节,“开心做地主”的团购项目目前仍处于摸索运营中,并没有形成更大规模效应,暂时更没可能复制到全国范围去。

业界欢迎互联网电商进入农产品销售

尽管如此,业界人士对互联网电商进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持热情欢迎态度。据悉,阿里巴巴的合作伙伴,浙江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很乐观,其公司商务总监章新光此前告诉笔者,“土地租金、水利设施改造、工人工资,都是种植避免不掉的成本,这需要消费者来承担。就好比说,你支付了4800元,可以吃上1年的免费蔬菜,也为工人支付了工资。”章新光说。“农作物产出的内容包含各类蔬菜、大米、菜籽油、水果等。我们粗略算了一下,每亩地种蔬菜、粮食,一年的产值大概能在9000元左右。”对于当地农户来说,出租1亩地,每年则能领到700~800元左右的租金。此外,当地的种田能手,还可以被聘请来耕作这些租出去的土地,每个月能领到近3000元的工资。

基于健康食品的高度需求,电商参与农产品生产销售投资的热情高涨。前不久登陆美国股市的电商“京东”也宣布联手北京18家果蔬基地,在网上推出了私人订制农场的服务。类似本来网、正谷基地都是电商加农户订人订制的影子。在各大电商消费论坛,很多消费者也愿意付出相对更高的成本,来购买相对更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不过多数受访电商人士向笔者表示,尽管电商投资私人订制农场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和人气,但多数认购用户仍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要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收平衡,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农业订制”行得通吗

原生态产品也有安全隐患

笔者从检疫部门了解到,农民出栏的猪、牛、羊都必须经过检疫,排除生病、寄生虫等不宜食用的肉类,要到正规屠宰场宰杀,只有经过有动物检疫人员临栏检疫才能出售。市民直接找农户购买猪、牛、羊肉,虽然感觉新鲜,但如果缺少检疫环节,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对于猪肉的安全问题,杨小姐说,自家养的这些土猪在宰杀之前,都要拉到崇明防疫站进行检验检疫,等检验合格后工作人员就会在猪背上盖一个蓝色的章,然后拉到正规屠宰场宰杀。

不过,也有市民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是对城市出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度反应,在经济和时间上太划不来。一些白领对这些“订制”的食品安全也有担心,认为农家出售的东西不一定就那么放心。何先生告诉笔者,两三个月前他在崇明一些乡镇亲眼看到农户将自家养的猪拉到街边就地宰杀,没有任何检疫检验程序。

个人私售监管尚存空白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私人订制”商品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消费者订货后,由于不合适想退换时往往会遇到难题。出售方会以“私人订制”商品无法再转售为由,拒绝退换货。

上海律师富敏荣表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部分商品退货、更换、维修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关于“私人订制产品”的规定,如果产生纠纷要依据合同法执行。如果消费者事先和出售方签订了合同,则按照合同中的违约事项执行。

这些“私人订制”的农产品究竟有没有被纳入监管?对此,上海市农委市场处的相关负责人私下坦言,目前农业部门将农产品的监管重点放在一些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个人售卖的少量农产品的监管确实比较少。该负责人认为,除了政府部门对此需加强监管外,网购平台监管同样需跟上。简而言之,对在这些网购平台上销售的农产品需提供相应的检验检疫证明等,只有如此,才能对农产品安全进行有效管理。

尽管电商投资私人订制农场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和人气,但多数认购用户仍然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要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盈收平衡,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何解决“订制农场”的信任问题

安徽绩溪环境固然相对洁净,但是距离大城市消费者的距离也相对遥远,要建立“远程”的信任还有难度。“对城市消费者来说,有多少人能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看看自己私人订制的农场,看看这里的菜究竟是怎么种植的?”网友“雨薇318”坦言。

淘宝“聚划算”项目组在团购活动结束后曾微博做调查,对此项目不买账的网友是出于何种顾虑,其中的一些回答真实地反应了委托信任方面的疑虑。有网友直接表示,自己看不到所订购的菜,如何能知道是自己订购的那块地上产出来的?如何让几千公里以外的消费者相信“私人农场”的种植是绿色无公害的?也有网友在价格透明方面提出质疑,比如具体到一周能收到几斤粮食和蔬菜,市场价值大概多少。有的网友干脆对可操作性提出质疑:不可能一分地里同时种好几种蔬菜,无非还是集中种植的田里分出你的量。总体而言,远距离的网友对“专业老农”的经验,是否有专人对其进行生态农业技术的统一培训和管理,都无法完全信任。如果城市消费者距离自己的私人农场远达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则很难去亲自证实信息的真实性。

农业专家则指出:“ 农民自己种地,不计物力、人力的投入,那么这个地肯定是赚钱的,但一旦这个土地的所有者变更了,农民作为雇用工人,那他肯定不会像对待自己的地那样认真劳作,这样的话,最终这个公司所种出来的菜的价格可能是非常高的。”

因此,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有效建立信任,这是当前中国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阶段,信任问题难以得到制度化的解决,想要打造生态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要谨慎,要在互联网之外下工夫,多支持有利于构建良性社会生态的各类志愿者组织和农场。

“订制农场”的物流短板

与当初的积极认购不同,在5月份收获的时候,有些“开心地主”却开心不起来。5月30日,谷物语店铺首页以非常醒目的字体写着“致歉信”,点击进入后发现,该信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解决新鲜蔬菜的物流派送问题,并向收到变质蔬菜和破碎鸡蛋的“开心地主”道歉,承诺所有产生的售后问题,均由公司进行承担赔付,且会补发新产品。

对于距离遥远的网购者来说,在目前物流体系下,保证果蔬食品的真正新鲜,也是个难题。兴合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根据约定,4月底前要发出一批青菜,但试验后发现很难邮寄到用户手里,只能临时改发其他品种农产品。而目前来看,运往北京、广州等地的农产品主要采用航空运输,破损率反而低于较近的江浙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