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07: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一体化平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育管理一体化――渗透爱的教育理念
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就像是走进了一本立体的爱的教育的书。不管是学校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活动,处处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管是管理体制、工作安排还是活动设置,时时都能体现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就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彰显的教育思想――“双主体育人”,而“以爱育爱”是核心办学理念。兰州分校如何在传承二小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有效融合兰州教育的特点,做到道因术而显、术因道而立呢?我们通过学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九大文化,实践形成兰州分校以“以爱育爱”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精神力、执行力和形象力三大文化建设系统。同时引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管理办法,实践形成兰州分校“垂范、赋权、激励、沟通”的管理精神和“共识、自律、崇善、尊重”的制度文化,探索扁平化管理,实行低重心管理发展优质教育,尝试“法治+元治+自治=善治”的管理模式,实施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年级管理负责制等举措,通过一体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渗透爱的理念。
二、课程建设一体化――搭建爱的教育平台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年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搭建了学生课程体系。客观地说,北京、兰州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还是存在差异,需要在秉承二小教育集团“一长多能零缺陷”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兰州分校围绕“以爱育爱”办学理念,以校训“爱慧博远”为引领,积极构建了幸福沙漏――“爱慧”课程体系。课程植根于“融合、个性、超越、未来”的课程文化,延展于“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以培养“全人”为目标,由基础类课程(必修课程)、拓展类课程(选修课程)、研究类课程(主题研究课程)和体验类课程(校园节会、隐性课程)这四部分组成立体、多维的课程体系,通过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全员智能选修课开展、年级主题研究课实施和爱慧节日、社团活动拓展构建了爱慧“幸福沙漏”学生课程,以期培养“健康、友善、自主、质疑”的高素质学生,让孩子们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具备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智慧,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熏陶和培养。
学校还构建了以专业素养和生活素养为内容的教师课程,以“育爱联盟”家委会和家长训练营活动为平台的家长课程,逐步形成了“慧心慧智”的特色课程体系。
三、教师培养一体化――夯实爱的教育基础
学校教师主要由两大梯队构成――骨干教师和新引进教师。针对教师的特点我们采用三大策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走出去,汲取营养。通过选派管理者、教师赴美国加州、日本东京参观,到北京、杭州、上海、苏州等地培训学习,提升其爱的能力和爱的智慧;同时充分运用建立在学校的李烈名校长兰州工作室、洪海鹰陇原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不断走出去传播爱的理念,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的再成长。
2.请进来,传经送宝。通过请专家把脉、请教授引领、请名师指导、请同行研讨等形式,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引领老师们认真审视自己,准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确定自己的成长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而通过不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3.长出来,提升素养。学校以校训“爱慧博远”为引领,积极为教师搭建五大成长平台,通过博远讲坛、博远杯课堂教学比赛、博远杯教师素养大赛、爱慧课程论坛、爱慧行政调研课,帮助教师完成从启慧教师依次到明慧、爱慧、达慧到博慧教师的智慧型教师发展路径。
四、教学科研一体化――提升爱的教育智慧
作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分校,我们努力传承二小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根据兰州的教育实际,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的生长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努力达到“道同术不同”的理想境界。通过分批次选派教师赴总校进行长短期培训,深入理解教育理念;通过云平台互动交流,进一步理解践行管理理念;通过积极申报参加大爱杯教学比赛,探索践行“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的课堂文化;通过承担、观摩集团内视导活动,在学校发展、学生活动、教师成长方面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提升爱的教育智慧!
五、考核评价一体化――坚定爱的教育目标
为深入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落实《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划部署,持续建设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快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
(一)构建智慧管用的城市云脑“智能化”体系
1.一体化综合指挥。建设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城市云脑大数据中心等一体化城市运行中心,满足应急协同联动、城市运行状态监测和数字即墨管理服务等工作需要。(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应急局、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
2.全域感知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物联感知接入、视频监控资源共享三大基础支撑平台,推动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一张图、动态感知数据分级分类接入、全域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3.数据业务中台。打造城市云脑场景应用集群,推动公安、城管、应急、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经济运行等重点领域应用上线,至少3个场景一屏接入城市云脑。基本建成城市云脑区(市)中枢,构建城市云脑一体化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应急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分局、科技局、统计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二)打造便捷满意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体系
4.一码通城。实施“码上即墨”行动,推动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和智慧校园等公共服务领域统一身份认证、多码融合和社保卡多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公安分局、行政审批局、交通运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文化和旅游局、教育体育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5.一网通办。实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化完善“爱山东·青e办”即墨分厅掌上办事平台功能,建成便民利企服务专区不少于1个,接入亮点应用不少于10项。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拓展可办主题至200个,实现更多事务“一次办好”。(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行政审批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以公民身份号码或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电子证照可用率超过85%。(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三)构建数智融合的政府决策“协同化”体系
6.政府决策数字化。深化数据汇聚共享,重点围绕营商环境和重点领域应用场景需求,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社会数据资源强化政府决策支撑,加强政企合作,鼓励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各镇街,各功能区)
(四)形成精准高效的城市治理“现代化”体系
7.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整合各级各部门指挥调度、综合运行和辅助决策类系统及相关数据资源,建设“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区一体、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应急局、公安分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建设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智慧公安、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等,更好地支撑以网络化运行、海量化参与、社会化协同为特征的社会治理需求,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8.一部手机游即墨。依托“一部手机游青岛”平台,整合全区范围内“食、住、行、游、购、娱”等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文旅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9.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加快智慧社区和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城市治理和服务向基层延伸。智慧社区建设总数达到25个,其中示范点达到12个;智慧街区建设总数达到11个,其中示范点达到2个。推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光影街区、数码地标、车路协同、车充响应等应用场景示范。(责任单位:各镇街,各功能区,区民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二、推动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建设
(五)提升教育数字化水平
10.智慧教育。整合部、省、市、区、校5级教育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以及各类教育服务,为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智慧校园新装备、新技术试点,提升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水平,智慧校园覆盖率达到99%。推动青岛市智慧体育平台应用,统筹全区各类体育资源,推行全民健身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网上指导。(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11.人工智能教育。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作、开源创新”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服务平台,打造集“课程教学、应用实践、互动体验”综合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教育体育局)
(六)提升医疗数字化水平
12.智慧医疗。积极配合青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升级改造,提高医疗数据互联互通效率,提升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推进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建成1家以上互联网医院。参照《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236号),2022年智慧服务达到3级以上的医院数量不少于1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进一步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75%。(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13.智慧医保。进一步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智慧医保信息化平台。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应用,逐步实现预约、挂号、就诊、支付以及查阅报告等场景亮码、刷脸服务。(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卫生健康局)
(七)提升交通数字化水平
14.智慧停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便捷支付、全景导航等技术实现全域停车资源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智能服务”,建立全区停车管理、运营、服务一体化体系,打造智慧停车模式。(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综合执法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15.智慧交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对交通态势的精确感知控制能力,建设智能化、可统一调度的交通信号灯系统,实现对道路信号实时调整。开展5G交通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即墨区巡游出租车车载智能终端安装项目。公共汽电车来车实时预报率达到100%;交通路口实时信号配时系统比例超过80%、电子警察监控点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公交电子站牌覆盖率。(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八)提升人社和养老服务数字化水平
16.养老服务“静默办理”。深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实现全区老年人户籍、健康、就诊、养老金、医保等信息共享共用。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平台与个人信用平台互联互通,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推广应用智慧养老设施设备,推进医疗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安防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在养老中的广泛应用,为全区居家失智老人发放智能手环。构建养老服务机构行政审批、民政备案、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养老服务质量综合监管的联动机制。优化老年人服务事项“静默办理”,养老机构和养老床位实现在线预约、签约,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涉及老年人高频使用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由系统自动办理。按上级部署,试点推行门诊慢特病部分病种“零材料办理”。(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分局)
三、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生态
(九)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17.海洋大数据产业。发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海洋科技重大平台集聚优势,持续引进涉海研发机构和产业项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挥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速蓝谷科研成果在当地产业转化。依托鳌山湾未来城做好蓝谷科研成果及产业转化承接,助推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国际领先的超算和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共享、应用等为一体的海洋大数据综合发展体系,支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发展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特色创客发展。推进华录山东总部基地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合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发海洋信息资讯服务产品,打造以光磁一体存储设备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数据设施。(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自然资源局,各镇街,各功能区)
(十)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18.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范数据交易主体行为,支持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市场主体探索数据交易新模式。支持更多银行和有关机构进驻数据中台开展信用贷等业务,以数据资源赋能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19.数字经济园区。支持加快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华为科技产业城、金蝶软件园、华录山东总部基地、金口智能制造及大数据发展示范基地等建设。(责任单位:经济开发区管委、鳌山卫街道办事处、金口镇政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一)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20.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线上线下“双融合”,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提高农村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引进精准农业与智慧农机示范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差分定位基站、农用远程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加快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淘宝村、镇创建,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软实力。(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21.工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赋能行动,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有序推进区内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改造,重点培育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打造酷特智能“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模式”、即发集团“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模式”、森麒麟轮胎“基于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模式”等。完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识解析体系,工信部备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不少于1家。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攻防演练等平台,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2.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物流,推进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重点物流园区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智慧物流典型示范应用。(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国际陆港管委、蓝谷高新区管委)推进商业实体向线上销售转型,鼓励发展平台经济,支持直播电商、社交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发展。(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创新应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推进自然人、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公共信用数据库建设,推动信用信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使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和自治能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发展智慧文旅服务,组织有条件的景区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建设。(责任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
四、构建智能融合的数字基础设施
(十二)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3.多功能一体杆。以场景建设为牵引,结合道路建设、老旧路灯改造,整合路灯杆、信号杆、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加快物联网设施部署,加速多功能杆、柱、桩等新型智能感知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
24.“双千兆”城市。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逐步达到1000Mbps。全面部署IPv6,统筹推进全区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运营商以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开展5G基站建设,城区重点公共区域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质量建设5G网络,全面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推动5G与重点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
(十三)完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统筹全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整合各类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资源,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产业、互联网等领域数据汇聚。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为风险防控、应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提供大数据支撑,依法依规推进公共数据开放。(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政府有关部门)
(十四)构筑防护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建设,实现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采用流量监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及时发现、处置网络安全问题,化解潜在风险,保障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平稳运行。推动网络安全规范化管理。拟定即墨区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夯实主体责任。科学研究制定安全策略,组建网络安全专家技术团队,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政务网络和政务云中心安全防护水平。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统筹推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审查和监督,提升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公安分局、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十五)优化数字即墨发展环境。积极推动数字即墨建设资金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加快完善专项资金申请发放、绩效管理、调度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加强对数字即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落实,对责任单位年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督导。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领域在技术、标准、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对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市场监管局)深化重点领域政务公开,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样。(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配合青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数据流通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标准体系、管理制度等。(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区委网信办)加大数字即墨建设宣传力度,及时推介数字政府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新成绩、新成就,积极营造重视数字即墨建设的舆论氛围。(责任单位: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抄送:区委各部委,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监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省、青岛驻即单位,各派,人民团体。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日印发
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网络建设和部门应用系统建设。同大多数高校一样,整个信息化建设历程具有阶段性、分布性和局限性的特点。到201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如网络、业务系统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数据互通共享、教学资源的使用仍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学校按照智慧理工的建设远景,统一规划,分步建设,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学校智慧理工建设初见雏形。
统一设计 分步实施
由于信息化建设初期缺乏全校统一的规划,各部门的业务系统往往仅从满足本单位需求出发,各自为政;另一方面,不同的信息系统往往采用不同厂商的产品,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导致了各类信息资源分别存储在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域的不同数据库中,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彼此间通信不畅、交互不便,造成系统中存在大量重复数据、冗余数据、垃圾数据等诸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智慧理工建设采用“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方法,基于“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建设理念,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全面的人性化服务。
建设南京理工大学智慧理工平台旨在建立南京理工大学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无线校园、平安校园、节能校园、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楼宇系统、4D校园。智慧校园教育平台主要是建设录播教室、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网络互动教学平台、远程教育、智能教育教学管理等。智慧校园智慧科研平台不仅可以对科研方向、动态、成果进行跟踪,还能对学校和科研进行智能管理。智慧服务平台主要建设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系统、基于一卡通的智能消费系统、智能会务系统、智能社区和校友服务系统。智慧管理平台旨在建设基于人、财、物的管理平台,并集成校务管理系统,建设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智慧校园四大平台建设实践
2010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信息化建设部门陆续开展了校园网络升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校园一卡通、录播教室和资源平台、平安校园、节能校园、4D校园等方面的建设。
第一,南京理工大学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
2010年,学校开始了网络扁平化改造,将原来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变成业务控制层和接入层两层架构,整网采用PPPoE拨号认证,动态分配IP地址。扁平化改造简化了网络原有的复杂配置,削弱了对接入层设备的要求,网络故障能及时定位,对于用户的控制能进一步细化,实现了IPv4和IPv6双栈。同时,学校在部分区域开始了无线网建设,为智慧校园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实施的还有平安校园建设、节能校园和4D校园建设。学校在校园主要路口、重点区域更新高清摄像机,建设了监控大厅,对校区公共区域进行监控。在解决消费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基于智慧理工卡、二代身份证、指纹等介质的身份认证系统建设,在学校重点楼宇安装了门禁系统。学校在楼宇安装了水电远程计量系统,对楼宇水电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对漏水管道进行分析排查。学校还建设了4D校园,在传统3D校园的基础上将地下管网纳入了校园管理中。
第二,基于校内校外智能消费平台建设
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一卡通系统,借助南京市市民卡这种高信息化集约载体,校内可以代替所有卡证,包括教师证、借书证、医疗证、游泳证、就餐卡、洗衣卡、洗浴卡、水卡、电卡等,实现校内身份识别、电子支付、金融消费等功能;校外可以实现在公交、出租车、地铁、轮渡等刷卡支付以及加油、路桥收费、洗车、维修等多项与交通出行相关的刷卡服务功能,还可用于超市、餐饮、电影院、商场等领域的小额支付,可作为身份识别、电子凭证,办理个人相关事务和公共应用服务。
对外,利用市民卡作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媒介,依托市民卡作为政府服务市民的基础设施,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城市一卡通系统的有机融合,提高“校园卡”在政府社会管理领域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应用的拓展,并随着城市市民卡一卡通技术的不断完善,校园一卡通也将伴随着市民卡应用的行业领域得到不断拓展。
第三,南京理工大学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平台分智慧校园软件支撑子平台、应用服务平台子平台和决策分析子平台。支撑子平台不单独提供独立的业务应用,而是作为应用服务平台的支撑。它采用构件化、服务化的设计思想,面向各类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接口、组件模块与应用服务,实现各类数据与资源的集成,并综合考虑学校信息化应用中的各类数据与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公共数据平台从应用的角度,以“人”的数据为核心。
另外还有统一通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各应用系统对用户的通讯,有邮件和短信提醒等通讯服务,特别是短信,已经是信息化移动办公的最基本和最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消息通信,可确保学校、教师与学生间信息沟通的多渠道性、即时性和高效性。南京理工大学短信服务平台通过与三大运营商的短信网关集成,为校内所有系统提供统一的短信接入接口,提供信息上行和下行的收发,并可根据目标号码,自动选择所属运营商的网关,避免了跨运营商发送存在的延迟、漏发、费用高等等问题。
智慧校园分析决策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支撑学校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决策支持能力,为校领导提供决策支持。本期建设以当前数据积累状况为基础,基于学校公共数据模型,采用查询统计、钻取转换等多种方式,满足学校各级领导的查询需求,辅助学校改进业务流程,并逐渐覆盖到学校的“人、财、物”等核心业务场景。
第四,南京理工大学录播教室和教学资源系统建设
【关键词】科普旅游;平台;众包;智慧旅游
New Thinking on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Intelligence Tourism Era
CHEN Xiao-li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oda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intelligence tourism era. However,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has the limits of personnel, capital and other resources.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 measures about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Key words】Popular science;Platform;Crowdsourcing;Intelligence tourism
0 概述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规划纲要同时指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更快变化的市场,更新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要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同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日趋强大,“科教兴国”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工作。国务院 1994年 2 月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2006 年 2 月,我国又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科普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普事业与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势必呈现叠加效应,实现科普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目的。
在我国,科普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由于科普景区、场馆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未变,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导致游客到访率在下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科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智慧旅游是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近年来,很多城市、景区已经开展了智慧旅游的实践。“智慧旅游”被国家旅游局定为2014年的旅游主题,足以看出我国希望加速将科技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的决心。以传递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为己任的科普旅游,更应该率先进入智慧旅游时代。
1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思维
随着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爆发性的普及,开放与分享成为新的主题,是由“浏览”向“分享”的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这一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要契合移动互联网思维,顺势而为。
1.1 开放思维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应该是“大科普”与“大旅游”融合,科普不仅仅局限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最终会走向社会化大科普,旅游最终也会朝向无边界的“大旅游”方面发展。最终,社会化大科普会推动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
随着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科普旅游将与越来越多的行业相融合,特别是科普旅游类别越来越细分化,工业科普旅游、农业科普旅游等,必然涉及到科委、旅游、农业、交通、文物等多部门,“大科普旅游”的发展需要多部门联动。
每个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将成为科普旅游信息的集散中心,可以让科普旅游者通过每个科普旅游信息集散中心,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科普旅游资讯,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集结更多的科普旅游信息。
1.2 体验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过程上升到第一位,消费行为则退为第二位。旅游者在旅游产品消费中,情感需求的比重在逐渐加重。由于科普旅游本身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科普知识、陶冶自身科学精神。势必要求科普旅游是集科技知识和休闲娱乐与一体,科普旅游者更需要通过一种放松、愉悦的方式。科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最注重的是情感需求,关注的过程,而非结果。目前科普教育基地、场馆静态的参观方式,使得科普旅游者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传统的“科普基地、场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无法满足目前受众的发表看法、分享的需求,他们更需要通过如社区、社群等。缺少互动与体验的科普旅游产品,容易使得重游率大幅下滑。
1.3 众智思维
目前中国科普工作主要还是公益为主,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资金渠道比较单一,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科普的发展,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效率势必非常重要。“大众办科普”的理念,发动大众的力量,“众智成城”。
众包模式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也是新的创新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至上的时代,而科普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互联网让用户不仅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体验者,而且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让游客成为科普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推广者。
众筹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时代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不是以商业价值作为获得资金的唯一标准,只有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就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模式天然地适合公益类事业。
1.4 “微”思维
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巨大的今天,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
颇有争议的“微旅游”也正是由于微博、微信等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对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产生影响,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开始改变而出现。
“微旅游”、“慢旅游”的出现,以上海为例,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每8.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教育基地,随着科普场馆日益增多,方便到达。科普旅游不失为白领们、特别是科普爱好者“微旅游”、“慢旅游”的优选的旅游类型之一。
2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对策
2.1 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2.1.1 借助现有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服务―管理―传播”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传播则融合于“服务―管理”平台中。如表1所示,服务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系统和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基础信息平台主要是指链接“智慧城市”、“智慧景区”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信息和旅游服务信息两个子系统。专业信息平台则包含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子系统。专业互动体验平台则包括游前咨询、游中体验和游后感悟三个子系统,互动体验平台本身也兼具传播功能。而管理平台则有基础管理系统和产品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基础管理系统是针对科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包括政务公开、内部信息沟通、外部信息三个子系统。针对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产品管理系统则包括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资金筹措、信息五个子系统。
表1 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构成及运作
2.1.2 众包、众筹模式解决目前人才、资金匮乏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让众智办科普旅游成为可能,众包模式能解决科普旅游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而众筹模式则能突破科普旅游发展的资金筹措的瓶颈。以众包模式为例,采用“维基百科”式众包模式可以作为“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系统的主要运作,通过众包模式吸引科普爱好者来参与科普旅游实践活动。“产品管理系统”中,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均可以采用众包模式来推进。
2.2 创新科普旅游体验设计。
除了在科普旅游网络平台中设立“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外,为了更好地调动游客的满意度,提高重游率,科普旅游景区、场馆要多增加游客体验环节,创新体验活动设计,结合科普主题创设一些体验情景、表演。特别是抽象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主题,通过情景剧、3D、游客体验等多形式诠释,让科普旅游者能通过感官、触觉等来体会、领悟到科学的内涵和精髓。
此外,社区也应该成为科普旅游活动的主阵地之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设一些有特色、功能齐备、氛围浓厚的小型社区科普体验馆,在功能设计方面突出互动性与实用性,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工作的深度,拓宽维度,同时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实现科普“微”旅游。
2.3 重构科普旅游传播模式。
智慧旅游时代引发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的变革,传统的AIDMA模式,“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愿望(Desire)―记忆(Memory)―行动(Action)”的整个过程已经被重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 ―行动(Action ) ―分享(Share)” AISAS 模式越来越成为主导的传播理念,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互联网的应用,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还可以作为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信息。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微信让每个人都变为一个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由于是是朋友圈内传播,回应度极高,微信反而成为更优质的信息传播渠道。
此外,基于兴趣而聚集的社群,会因为兴趣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用户会更积极、自愿地参与到社群活动中。在科普旅游发展中,.科普爱好者成为一股科普旅游发展中重要的助推力量。通过建立开放的科普旅游平台,以及通过博客、播客、微信、威客、QQ群等成熟的社区互动平台,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用户,会、分享、累积越来越多的科普旅游信息,传播到越来越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张玉凤.“众包模式”对科技传播的革新[J].科技传播,2010,2(下).
[2]张利斌,钟复平,涂慧.众包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
[3]王苑,鄢志武,张帆.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评述[J].特区经济,2009(6).
在展会现场,新疆联通“家庭互联网”展区的“智慧家居”是本次展会的一大亮点。作为最早发力智慧家庭领域的通信运营商,联通依托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智慧家庭生活触手可及。“智慧家居”主要分为“家庭生活”和“家庭安防”。
在家庭生活中,实现家居智能化,从饮食起居到休闲娱乐全方面覆盖,以及家居与主人互动,以主人需求进行工作安排的场景设立;而在家庭安防上,通过相关传感器,可提供对用户和家庭的意外报警服务,让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对家庭的掌控。
同时,可根据身体状况进行的空调自动开启与温度调节,外出时天气突变,通过手机就可以对家中实现关窗关门操作,或是在工作或外出之时,通过手机对家中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获知。智能化、人性化的家庭生活正一步步走进现实。
如今互联网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新疆联通作为肩负信息化建设重任的通信运营企业,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此次展会,新疆联通“产业互联网”展区展示了各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成果。
在建筑行业,新疆联通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自治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地应用系统――“智慧工地”。
在养老服务方面,新疆联通打造全疆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沃・康养”,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家庭物联网技术,结合居家老人生活需求,为老人提供标准化、亲情化居家养老服务。
在农业领域,新疆联通通过物联网技术,推出“智慧农业”应用系统,确保农作物大棚的生产过程通过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全程化追溯。
在教育领域,新疆联通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规模发展,打造了包括班班通、互动宝宝等多项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产品,实现“互联网+教育”转型。
此外,新疆联通面向集团客户、行业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1+5+N(1电子政务云+5行业云+N个特色云)应用服务――“沃・云”,可满足客户随时接入、随时扩展、按需使用的差异化需求,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旅游业;新常态;高职导游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08 [本刊网址]http:∥
新常态,“习式热词”之一。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适应新常态”。此后在很多场合,新常态这一词反复出现并逐步被系统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逐步成为主体,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而在旅游业中,新常态则集中表现为休闲体验游势头渐起,自由行成为主流以及互联网思维模式下旅游产业升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据统计2014年我国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10.7%,出境旅游人数同比2013年度增加了20.25%。接待入境旅游者12849.83万人次,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旅游业,有一支代表的中国形象的专业导游人员,他们被誉为“中外交流使者”和“旅游发展的主力军”。面对旅游业新常态,作为为旅游经济直接服务的高职导游人才培养,应紧跟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于旅游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旅游业新常态下的三种发展现状
(一)旅游法出台
《旅游法》出台之前旅行社低价招徕客人,带客人到指定的购物场所购物,以及在旅途中另加收费景点或另加收费项目,以此获得高额回扣,形成“招徕靠低价、盈利靠购物、服务靠导游从业经验”的旅行社运营模式。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旅游法》后,无论是立法宗旨、还是官方解释口径,都强调基于国民旅游权利的促进、规范和管理的综合性。尤其是第三十五条,即旅行社不得指定购物场所的条文。
《旅游法》出台之前,导游人员普遍底薪不高,甚至没有底薪,有的甚至还要出人头费,但是通过购物、加点回扣,导游的收入仍能维持高收入;《旅游法》出台后,法律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部分旅行社按照法律要求给导游设置了底薪、提高了导游服务费,由过去的50元/天,到现在的150―300元/天,但由于购物和加点回扣没有了,加上因团费大幅增加导致团量大量减少,导游人员的收入也大幅减少,于是出现了一些旅行社停业注销、导游辞职转行等现象。
(二)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也被称之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国家旅游局于2014年确定为“智慧旅游年”,提出将提高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的广度和深度,2015年初为了引导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旅游局特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总理在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旅游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旅游业成长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
最先成功的是以携程为代表的专业电商,是以电商B2B的概念,随后以去哪儿网为代表的形成020线上旅行社经营模式,继起的“淘宝旅行”平台类电商,搭建第三方平台,把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的供应商产品轻而易举地汇聚在这个“大平台”之上,任由游客自由选择。这是一个重大改变:平台化、扁平化、去中介化、两头见面,替代了传统旅行社的中介功能。原来的产业链条、纵向分工、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益分配的习惯,全都因此而改变。随着旅游信息不对称性的消失,旅游设施的完善,自助游、个性游成为主流,中国进入散客时代。互联网及新技术的运用将为散客群体提供便捷、完善的个性化旅游服务,使得旅游类企业的核心价值在变化,集中在“服务上”,线下的接待服务将成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而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导游将是核心竞争力,导游的价值、地位、报酬等将在这新的结构中重建。
(三)休闲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人们经济许可,时间又允许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出门旅游。而随着旅游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逐步走向休闲度假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其中“闲”就是指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并指出休闲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国家不久前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就重点体现了提倡绿色旅游休闲理念、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丰富国民旅游休闲产品、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等五大亮点。旅游者自身,也从原来的观光饱眼福阶段,进入身心放松的休闲度假时代,这对导游人员提出新的要求。
二、旅游业新常态下导游人员的应对措施
(一)面对旅游法。旅游法的出台,禁止额外加点、购物,断绝了旅行社之前获利的来源,致使团费回归正常,比旅游法出台前约贵一陪。对旅游者来说,跟团旅游的低价格优势将不在显现,于是游客纷纷选择自助旅游,致使团量减少。纵使旅行社给导游底薪,出团补助提高到两三百一天,也难以像旅游法出台前导游动辄上万的月收入。但从长远来看,旅游法的出台,使旅游行业走向一条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并促使旅游行业服务价值的回归。促使导游人员更应凭借自己深渊的人文知识,精彩的讲解,热情的服务来征服游客,成为游客的“指定导游”或“私人定制”,这才是市场需要的“高手”,也就是大家所期待的“品牌导游”。
(二)面对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智能化,旅游信息网络化、旅游信息对称性、透明度高。导游人员要主动融入智慧旅游中去,充分借助网联网技术彰显自己的独特价值,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微薄、微信等自媒体,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拥有自己的粉丝客源,适时地提供有价值的咨询和建议,并通过相关交流平台扮演在线旅游咨询师和旅游营销师的角色,甚至还可以借用“淘宝网”等建立第三平台,销售自己的导游服务,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导游网络预订等。
(三)面对大众化旅游。大众化旅游的到来,导游的服务模式也应该随之改变,除了讲解水平、服务技巧要升级外,有些省市正在探索“导游兼司机”的带团模式,其实导游兼司机的带团模式在国外早已不陌生,即导游开着车,带着几位游客,就像搭着亲朋好友一样,走街串巷,谈天说地,让游客融入旅游目的地生活,更好地体验当地的美景、美食以及人情风俗等。同时随着私人汽车的普及,自驾游也已经有一定市场,现在很多导游成为自驾游的领队,有的不仅提供服务,还为游客提供线路策划等等。休闲旅游日渐流行,为导游服务模式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
随着旅游法的实施,智慧旅游和大众化旅游的到来,私人旅游定制产品开始紧俏,出现了旅游咨询师这一职业,拓展了导游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
三、旅游业新常态下高职导游人才培养
(一)加强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教育。“游客为本,真诚服务”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旅游行业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指引和兴业之魂,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业已形成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取向的高度提炼和概括。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或者导游服务的形式怎么变化,对游客而言,导游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最为关键要素之一。
高职导游人才培养,应从新生入学起就应该加强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学生树立正确的导游职业服务意识,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工作主动性,以备将来以满腔热忱投入导游服务行业中去,尽可能地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以高超的技能和真诚服务赢得游客和社会的尊重。
(二)课程设置要紧扣旅游业发展。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要紧扣旅游业的时展,与时俱进,甚至要有前瞻性。笔者前两年在下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导游岗位及其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进行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一两年《旅游法》的实施、智慧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兴起,需要增设或淘汰或更新某些课程,都值得旅游教育者进一步探讨。若我们人才培养中的相关课程设置不进行与时俱进地改革,则会出现教育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代化旅游业的发展要求,形成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的怪现象。
关键词 智慧型校园;资源共享;顶层设计;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1-0101-03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Take Hongh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He Chunlian, Li Qiong, Hu Yu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 Campu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Honghe Un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digital campus, to ensure Intelligent Campus in maintenance well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system with the concrete Measures is also explained.
Key words intelligent campus; resource sharing; top-design; digital campus
Author’s addr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Honghe University, Mengzi, Yunnan, China 661100
1 智慧型校园理念的提出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开始如火如荼地推进“智慧化”进程。而学校作为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前沿,应当抓住机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系统化发展与应用,推动智慧型校园建设[1]。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成为继数字化校园之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新理念[2]。对智慧校园的理解,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看法。红河学院对智慧校园的定位是,依托学校开放、泛在的网络信息化环境,以师生为本,充分利用先进的感知、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将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努力实现“环境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生活数字化及一站式服务”。
2 智慧型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红河学院是一所完全学分制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开始于1998年。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在原有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了智慧型校园建设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智慧校园建设经费,新引进正方数字化校园的13套平台及应用系统;将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利用RFID-SIM卡与移动终端结合的技术,实现人卡合一的身份信息有效接入校园网络。以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为契机,多方努力逐步将学校原有系统与新进的13套系统进行整合,同时实现它们与一卡通平台、移动公司短信业务接口之间的数据对接,完成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数据、服务的融合,以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使教学、学习、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形成一体化环境[3]。毕竟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理念,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因此,随着信息化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问题与困惑逐渐暴露出来。
2.1 缺乏整体规划,应用系统共享程度低,形成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建设以原有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化环境为基础,由于前期开展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对各个应用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将各种应用系统分包给不同的开发商,由此产生技术异构现象。这些应用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对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4]。智慧校园建设新引进的应用系统与原有应用系统之间也同样难以保证信息的一致和及时的数据共享,从而在校园内部形成更多的“孤岛”。
2.2 师生信息素养程度不高,信息化专业队伍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校园网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凸显其重要性,由于技术限制,各个部门信息化热情不高,导致新进系统资源利用率低。其次,各高校对应用建设的需求不尽相同,实施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除了依赖于某一IT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力量以外[5],还要依靠学校信息化部门的力量,根据学校需求进行本土化、个性化的二次开发及自主开发,这样一来对师生的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不足,严重阻碍了应用系统的推广使用。
2.3 师生缺乏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热情,严重制约了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推广
2013年,云计算、移动化、社交化、大数据和集成一体化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热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热点将推动中国市场客户体验创新、企业级电子商务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从而持续提升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水平和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云技术将逐渐成为大多数企业加快变革的核心动力,但许多企业因为可见性和可控性的考虑,对云计算多种交付模式的需求会与日俱增。甲骨文已经不再强调私有云或者公有云的严格区别,更多的是按照客户需要提供最合适的实施方式;在移动化方面,有调查显示,67%的员工在使用私人设备(BYOD)完成工作,由移动带来的安全和整合工作将对企业IT提出新的挑战;社交化将持续改变企业与其相关客户、合作伙伴等相互沟通的方式以及传统的商业规则,企业IT的社交化将更加炙手可热;大数据将会带动包括基础架构硬件、软件以及相关服务整个产业链的变革,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价值,促进业务的增长,而不仅仅是优化IT运维;在云计算的支撑和大数据的需求下,软硬件集成一体化将会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和需要。现在的一体机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用户针对IT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简单、方便地构建云计算平台。据IDC的最新研究,到 2015 年,65% 部署在私有云环境中的服务器将为一体机形态。
2013年,云计算、移动、社交和大数据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企业级应用的发展,包括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的客户体验创新、电子商务、智慧城市、行业云服务等领域。
未来,客户体验的社群化、移动化和虚拟化新趋势将更加明显,客户期望在所有渠道、接触点和设备中获得简单、一致且相关的体验。甲骨文客户体验解决方案是一个基于云的技术平台,可以 整合多种渠道以提供跨渠道的一致体验,帮助企业通过社交化渠道、网络以及呼叫中心直接与其客户进行对话。
中国智慧城市云模式的实现需要不断优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和资源整合,从云服务提供和云平台搭建同时切入,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甲骨文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构建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之上,覆盖城市运营管理、经济发展和市民服务、教育云服务、医疗云服务的方方面面,帮助客户打造一致的城市运营管理支撑体系以及优质的城市服务供给管理体系。
2013年电商与社交平台的合作将进一步提速,电商未来需要为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消费平台,跨越所有渠道并可以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客户忠诚。甲骨文公司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服务平台、新一代融合应用软件等方面。其中,融合应用软件为企业部署提供了全方位的选择,包括内部部署、云部署和混合云部署。
2013年,甲骨文将深耕中国市场,继续推行“中国增长计划”,加深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增加在中国的分公司数量。
一、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概述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它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云平台和云服务。云平台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站,具有动态扩展性。云服务是指基于抽象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弹性扩展的服务。云计算由三个架构组成,分别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本地计算机上。这使得学校能够轻松地获取经过云计算平台处理的信息资源。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的三个架构、相关厂商以及服务产品如图1所示。
2.智慧校园概述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校园卡可应用于统一的门禁管理,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并与科研团队的绩效挂钩。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人员定位、食品溯源等新型服务。浙江大学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未来的校园巡更将会是:应用物联感知、无线互联技术,安保巡更人员手持无线通讯装置,身配摄像头,哪里出现了异常,就可以实时捕捉哪里的‘现场’,并根据需要把它同步传回控制室或者各级决策领导的桌面。这样的巡更处理就变成了一种一体化、全方位的智能应对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新型智慧化的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校园中人、财、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和,使校园管理智慧化、信息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在高校智慧校园的应用中,一些大学校园、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体验推广手机一卡通,用来实现身份识别、刷卡消费、银行结算、信息服务等“一卡通”应用。用手机代替学生证、就餐卡等各种证件,实现身份识别。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实现电子钱包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刷机消费,就可以实现银行结算还有信息服务以及校园学习空座位查询。还可以用手机代替学生证等实现身份识别,以手机作为信息服务终端,与学校图书馆、机房、教学、科研、学籍、人事、财务等相关信息系统链接,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形式,实现校园各类信息通知、查询和互动,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在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人计算机上也能查询到很多相关信息。
智慧校园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为智慧校园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很个性化,是基于师生各自角色的个人化的一些定制服务;二是把这种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各种领域与服务,实现了信息交流中的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和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感知的接口。
二、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构建
云计算在应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便利。
1.给教育注入新血液
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合理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以及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服务。比如:在中国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落后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云计算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智慧校园服务,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最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资源只能各自建设,很少能做到资源共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重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可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各地的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建设资源,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很便捷地在云计算平台中得到存储。
3.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原则
智慧校园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智慧校园的搭建更加流畅化。智慧校园的使用者无需知道资源在哪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能够统筹管理全部的资源,通过资源列表就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使用起来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资源访问者,系统可以自动分析IP、确定路由,寻找离他最近的资源并建立好连接,提供最快最好的访问。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地工作。
4.结构灵活性
不同用户用不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都无需做功能上的定制,不用再独立部署就可以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均可由用户自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可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可用;如果用户数大量增加了,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
5.成本低廉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不再要求高性能的服务器,这朵“云”由各地普通的服务器组成来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节约了大量的硬件投资。云的出现使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再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的系统大幅提高。云计算平台给智慧校园系统的建设带来便利。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经由云计算平台进入用户的电子终端设备中,使用户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开销投入到一些逻辑类的事物上。而这些运用数据库、程序编辑而成的信息资源,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资源,比如: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城等。云计算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就取决于对虚拟资源的管理。因此,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虚拟化。首先,
耍收集虚拟资源,然后对虚拟资源进行划分,以后再对虚拟资源进行预留以及调度(借入/借出调度),来实现对虚拟资源的分配,确保用户对虚拟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虚拟资源划分策略,是将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的具有相同特性的信息资源分组,用一个四元组G(Gname,Glist,Gunit,Gdoes)来描述,其中Gname为分组名字,Glist为分组中的一组数组主机,Gunit为可调度单元(slot)U,Gdoes为分组描述,通过分组G可以知道一个分组提供哪些特性及有多少可用虚拟资源。
虚拟资源预留及调度策略是为了能够为用户的复杂应用需求在特定的时间内提供所需的资源。资源预留的最基本的操作是,给特定的用户在指定时间内预留单位个指定的资源。但这样的后果是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用户预留请求拒绝数也不断增多。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可运用对消费实体的借入/借出调度,解决预留资源利用率降低和预留资源负载的问题。
借入/借出调度策略就是根据租借机制实现应用程序对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进行租借。权衡受益和资源利用,以及考虑运行阶段应用程序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有可能空闲,因此,可以利用空闲的可调度单元(slot)去协助完成其他的任务。
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处理模型
为了使用户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可以利用Mapl~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来实现。如图2所示,MapR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各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经过数字化转变后先通过Map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所有的结果整合,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MapReduce的具体实现是指定一个Map(映射)函数,把键值对(Key/value)映射成新的键值对(key/reduce),形成一系列中间形式的key/value对,然后把它们传给Reduce(化简)函数,把具有相同中间形式key的value合并在一起。用Map过程把数据用映射函数规则分开,而Reduce则把分开的数据用化简函数规则合在一起。Map是个分的过程,而Reduce是个合的过程。这样各种类型的消息在云计算平台被分解传送,最后被传送到用户那里。云计算与传统的应用模式相比,具有高性价比、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虚拟化管理等优点,因此,有理由相信将云计算应用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可行的。各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信息交流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权衡。
2.智慧校园信息共享云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不足的是没有好的数字资源公共平台,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之间共享能力较低。有些资源就无法最优化利用。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模型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法,如图3所示,云计算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个服务方案,银行、城市、图书馆、学校等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传到“云”中,让不同的用户分享。高校代表、数据库服务商、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一个云委员会掌握着云计算网络,它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协议、管理日常运营、推广服务市场。因此,智慧校园利用类似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60-04
一、建设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011年11月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要求各中职学校“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建成高质量的数字化校园” 。我校作为首批立项的52所建设学校之一,目前信息化项目进展顺利,部分建设成果已经显现。2013年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提出了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基础
1.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基本到位,初步建成全校各类应用服务器和实现各类应用程序数据互通的网络存储系统。
2.管理应用系统
校园网上运行的管理和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学生管理、OA办公、行政管理、图书借阅和一卡通等系统,但缺乏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中心,不能以便捷的用户服务界面提供给师生,需要反复登录各个子系统,公共数据得不到全校共享。
3.管理队伍状况
校园信息化管理队伍主要有管理人员6名,其中本科学历占85%,2人拥有网络管理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他人持有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制作员等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基本确保学校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4.教师信息化水平
学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
三、“智慧校园”顶层设计
“智慧校园”信息化总体建设目标:基于现有数字化校园基础,以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充分融合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以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中心,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管理等四大应用场合,建设一个舒适生活、便捷教学、领先科研、安心校园的智能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智慧西南”。
我校建设中的“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包含基础环境、应用支撑、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等四大平台。
“智慧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基于四大平台,提供包含服务中心、学习中心、管理中心和资源中心等应用。
1.服务中心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满足不同角色“一站式”服务要求。
学生服务平台:针对学生个体,以入学服务、学生能力、就业辅导、生活服务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视角进行各类信息和服务的汇聚和展现,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一站式的信息服务。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学习中心、生活中心、实训中心、资源中心、实习就业等。
教师服务平台:针对全校教职工,以教学、科研及办公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提供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教师综合服务平台扩展了面向教职工信息服务的范围,延长了服务周期,从而提高办公效率,促进相关职能部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教职工用户的满意度。主要设置分类:首页、个人信息、办公系统、学习中心、资源中心、生活中心和管理中心等。
家长服务平台:包含校园信息服务(班主任、校园公告、通知、新闻)、在校缴费信息(一卡通消费、学校收费)、在校学习状况(课表、考试安排、成绩、考证信息)和在校综合评价(奖学金、评优、处分、勤工助学)等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信息。主要设置分类:首页、校园信息服务、在校缴费信息、在校学习状况、在校综合评价等。
2.管理中心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建设以“学生综合管理”、“教师综合管理”、“教务综合管理”、“学校综合管理”构成的综合管理平台。
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从学生入学、就读、实习、就业等全过程进行目标管理,形成综合素质、成长档案、家校互动等主要模块,包含招生管理、注册管理、宿舍管理、资助管理、实习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保险理赔管理、学生档案管理、评优奖惩管理、学生信用管理等全方位、一体化信息服务。
教师综合管理系统:以教学、科研及学校事务的配套服务为核心,划分入职阶段、在职阶段、退休离校阶段,形成业务档案、科研管理、进修培训等模块,包含教职工信息管理、外聘教职工管理、人事调配管理、合同管理、考勤管理、考核管理、职称管理、进修培训管理、离退休管理、教科研管理、绩效管理、网上评教等子系统。
教务综合管理系统: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形成培养方案、课程管理、质量监控等模块,包含学籍管理、专业管理、课务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评教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试题库及考试系统、考证管理、实验实训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专业体系资源库等综合业务子系统。
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学校综合管理系统,形成个人办公、协同业务、行政管理等模块,包含行政管理、流程办公、校园OA、校企合作、合作交流、校产管理、报修管理等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深化数据挖掘,开发校情分析决策系统;整合现有的图书管理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其它信息系统,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于全校师生的综合管理系统。
3.学习中心
以“学习空间”建设为核心,构建面向学生、教师、社会,以“精品课程”、“校本网络课程”、“互动教学”、“移动学习”、“虚拟实训”等构成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互动。
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互动教学三大系统建立在共享教学资源基础之上,方便教师按照专业建设随时重构课程资源,形成师生的“学习空间”,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虚拟实训系统提供完整的教学与实训过程服务,将知识点学习、虚拟设备认识、虚拟系统实训、学习评价记录等项目有机融合,结合实体设备实训,达到“教学服务”、“评量服务”、“诊断服务”、“补救教学服务”等目的。
4.资源中心
建设资源丰富的有学校特色的,以“数字图书馆”、“特色资源库”、“通用资源库”、“专业资源库”构成的综合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在实体图书馆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化网络技术实现的更为便捷、快速的随身图书馆,更加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与学习。
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提供资源服务。建设“学生作品集”等特色资源库,展示学校专业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建设专业资源库,按资源的力度和范围,建设专业级、课程级、素材级等三级资源。
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
四、智慧校园建设实践项目
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依据核心特征,我们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实践应用。
1.一站式信息服务
通过数字化校园综合服务平台的个性化门户设计,涵盖学生、教师、家长、企业、社会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内涵,享受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通过系统主动推送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方便及时的获取信息。可通过多种访问方式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包括PC、手机、智能终端等,适应WP、IOS和安卓等平台,利用云桌面和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的目标。
2.智慧物联感知平台
采用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实训室、教室、图书馆等实体设备并连接它们,建成物联网应用及移动互联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和虚拟服务,将“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软件系统整合,实现通信服务、教学工作、学习活动、管理工作和学校设施的整体结合,远程集中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能效管理和校园监控,实现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探索智能感知、识别控制等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
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围绕学校内涵发展的建设要求,建立全方位监控评估指标体系,引入多方评价模式,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学管理“大数据”中提取信息,帮助学校领导及时全面的掌握全校教师教学业务状况,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全方位评估:学校在抓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重点建设课程授课计划、学习过程管理、课程试卷管理、课程题库管理、教学质量分析、课程教学资料、教学常规检查、多方(学校、企业、社会)评价管理等模块。力图解决现有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中所存在的单一问题,实现教学质量评估的网络化、智能化、高效化。
全过程监控:学习过程管理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包含考勤、纪律、作业、测验等多个方面,构成了课程的平时成绩。教师在课后进行及时的信息录入,及时评价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
多元化评价:通过各模块的多维度管理,特别是引入企业和社会的监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4.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是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展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成果的重要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与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四大系统之间无缝联接,实现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中方便调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
五、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1.理顺思路,明确规划,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研究学校数字化校园现状,分析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研究国内外及兄弟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设计方案;走访企业学习先进的技术路线和方案。从以上各方面反复入手,把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理清学校的建设思路,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框架和发展规划。通过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及时发现和优化方案,在建设中优化,在优化中完善。长期以来,人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往往“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数据”,实际上软件占的地位更为重要。
2.知己知彼,前期介入,建设学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是学校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和内涵,再在与企业的产品功能对比中发现需要定制开发的功能模块,做到知己知彼。在前期明细项目设计时,要走进企业,采取学校、企业协作建设的模式,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反复研讨,从技术可实现的角度明确功能目标,力求前期深度介入。
3.师资培训,校本特色,建设服务的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同步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通过企业研讨、专家指导、方案研究等途径,提高信息化建设认知情况。通过岗位能力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员综合素质。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网络课程开发培训、教学辅助动漫作品制作、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培训等多个师资培训项目,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应用素养。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学校的特色项目,服务于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社会,建成一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数字化校园。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的效益直接决定着学校面貌、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发展走向及其发展后劲。所谓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说的便是“管理”的意义与价值。
我们不妨把学校管理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经验型管理。经验型管理是粗放型的管理,是管理者基于一定的惯性动作而施行的管理,有一定的随意性。我们很多时候是凭着经验在管理,凭着惯性在管理,这是很糟糕的。在信息时代,经验型管理基本上不可取了,因为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生成的过程。二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引进类似于企业ISO9000的所谓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三人体系构建,包括: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它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但容易陷入僵化。三是文化型管理,文化型管理是深层次的内涵管理和全方位的协调管理,是目前所要全力追寻的管理方向。现代学校是一个由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拥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呈现什么样的管理形态,最终形成学校的一种文化,体现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特色。
进入“十一五”,我们提出了“智慧管理”的命题。所说的智慧管理,就是摒弃经验管理,基于规范管理,又突破规范管理,更彰显文化管理的管理体系。智慧管理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形态,又是一种高度,更是一种境界。
1.智慧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智慧管理首先表现在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这是一个校长成熟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加强学习和修炼,用丰厚的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格调,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施以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其次,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管理风范。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用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
2.智慧管理是一种增效的管理行为。第一,智慧管理崇尚人本管理。从管理对象角度看,是“人的管理”;从管理主体角度看,是“依靠人的管理”;从管理目的角度看,是“为了人的管理”。第二,智慧管理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体现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让他们以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第三,智慧管理实行开放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注重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加强对外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为学校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第四,智慧管理凸现文化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的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增强群体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第五,智慧管理落实校本管理。“以学校为本”,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再先进的管理理论,只有切合了具体学校的管理实际,才是有效的。
3.智慧管理是一种高尚的管理境界。智慧管理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原理的。第一,“发展”是智慧管理的核心内容。重视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维系在一起,这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第二,“调节”是智慧管理的中心职能。主要形式是计划和协调,前者是预防性的事先调节,后者是纠偏性的事后调节。特别是后者,以既定的目标、标准和指标衡量办学活动中已经形成的各种关系,针对潜在的不协调因素和已经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偏差,寻求淡化矛盾,纠正偏差,改善关系之出路。第三,“和谐”是智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财、物以及产品数量与质量相互衔接,辩证统一,平衡发展,校内校外,各种资源整合互补,环境良好,管理者的智慧能够得到尽情的挥洒与释放。管理者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被管理者协调配合,舒心顺畅。
做一个充满智慧的管理者,是笔者多年来从事校长管理工作的探索与积淀。也是实验小学近年来实现快速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办公室里有一句格言:“校长应该成为有抱负,敢负责,乐奉献的教育者,应该成为有思想,有智慧,有个性的办学人。校长的全部创造才能,就是为着师生智慧的开发与发展,建构优质的平台,提供优良的服务。”实现它需要有热情,有胆识,更需要有才华。
我们学校是一所既有百年历史,又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公办学校,是一所拥有南、北、东三个校区的规模型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学校智慧管理的基本经验:一是校本化的办学思路,让学校发展步伐更为稳健。2004年新学年,在百年校庆之后,我们提出了学校今后一个阶段的总体发展思路,我们把它形象地概括为“落实两大目标,实践四项工程”。两大目标是:科研兴校,让百年老校蒸蒸日上;文化强校,让优质品牌熠熠生辉。四项工程,一是积极构筑信息化校园,努力办一所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窗口学校;二是切实施行人本化管理,努力办一所充满和谐人文关怀的示范学校;三是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努力办一所凸显过硬教育实绩的品牌学校;四是着力建设文化型学校,努力办一所彰显鲜明办学个性的特色学校。这“两大目标,四项工程”可以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办学举措和办学特色。我们首次将“智慧型教育”这一理念引入了学校整体发展框架中,并成了一条至关重要的办学方略。二是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让教育的优质资源得到了更大的拓展。我们三个校区的“一体化”管理,就是一个智慧管理的问题,校级领导“条线分工,分块负责”就是一种智慧管理策略。目前,三个校区95个班级,4270多名学生,267名教职工,仅配备校级领导1正4副。三个校区历史背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但一体化的管理,使每个校区都发展得很好。校区分散,怎么更好地防止管理低效和减少管理内耗,我们一直在研究和调整,如何让三个校区的管理工作不是“1=3+1”,而是“1=1/3”,这些都不失为一种智慧。三是人本化的管理流程,让师生的创新灵动得到了更佳的张扬。教师与学生是学校发展两大关键要素。学校不仅是老师教书、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师生成就生命意义,获得幸福生活的特殊场所。为此,我们始终在探寻学校智慧管理的新境界。我们坚持以“教师为本”,不断探索师资队伍管理机制,努力建设学习型、智慧型教师队伍,让校园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和创业乐园。也许,所谓智慧的管理,也就是管理者能让自己的管理目标,融进被管理者的心田,让管理规范很自然地转化为被管理者的内心需求和自觉行为。在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更多的是以发展的眼光,以大度的气概,以宽阔的视野,营造着一种寓“有为”于“无为”的崇高境界。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心灵的体贴,对体质的关注,对主体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既坚持严格要求,又重视自主发展,让学生不仅得到科学素质的训练,而且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并在此基础上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许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是不露声色而又触及孩子灵魂的教育,而我们“用爱心滋润,用智慧浇灌”的育人模式,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四是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让教学的理想境界得到了更好的彰显。我们追求的智慧教学,着力探究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教学要素的有效调配,教学评价的有效调控,实现开放民主、活泼灵动、扎实高效、彰显智慧的高效课堂。通过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形成了“注重名师有效引路”“注重群体质量有效提升”“注重课堂流程有效研究”的课改新思路,以及“彰显教学智慧,打造生态课堂”的教改特色。五是特色化的校园文化,让学校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更优的展现。如果说“端、勤、毅”的古训,是先贤提出的张家港实验小学人治学和做人的规范,那么,“健康、和谐、发展”则是当代实小人适应时展所提出的新的育人理念。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是情感的和谐;化美为境、情景相生,是环境的和谐;德高为重、身心和谐,是发展的和谐。以生动的教育培养生动的心灵,以生动的心灵激发创造的精神,是全体张家港实验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之境。学校坚持以彰显办学特色为本,以“智慧文化”为核心,打造学校主流文化,通过文化引领,强化现代学校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办学新内涵。
一个智慧的管理者需要有志存高远的人生境界,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博怀,需要有深广厚实的文化底蕴,需要有独特缜密的思维方式,需要有张弛有度的处事方寸,需要有整合集成的组织能力和左右逢源的应对方略,既不固执己见,也不盲目追风,用智慧的头脑去协调,去整合,去优化,去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实验小学)
①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理论课堂内容教学以灌输知识为主、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简单设计为主的弊端,在实际中把握“立足测控专业基础、紧跟测控技术发展前沿”的思想,以点带面,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从以往单一的传授知识为主过渡到教学内容上知识、能力与思维培养的并重,立足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从应试学习中解放出来,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②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选用及编写合适的教材,制作相应的课件,强调工程应用实例的分析。根据实际需求,对课本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满足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工程实践教学。据此将机电一体化原理课程分成三个模块:机械传动设计、伺服驱动(三大电机)部分、机电系统实现(软件、硬件设计),根据各专业毕业生工作实际对三个模块的课时、上机次数、作业量等进行分配。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2.1教学方法改革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转变为课堂讲授辅以图片、录像、投影、课件、实验等灵活多样的多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地掌握知识,加深对机电一体化原理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②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合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为了形象化的让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理论知识,课堂上还要穿插些图片、幻灯片等。根据专业实验课的特点,理论部分略讲,主要讲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除此外,还要安排自组装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兴趣及能力。③创新性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课程内容,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实训,并对实训成果进行评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④师生互动教学。教师授课中,善于提出问题,学生可进行讨论或争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从中领会教师思路,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教学手段改革①组织老师进行本课程网络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将本课程的教学课程和习题集等资源逐步公开在校园网上,学生在课外可自主下载学习。②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应用,对于基本理论部分要少而精,多结合实例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学科前沿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③进一步充实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并进一步制作网络教学课程,网上系统库,网上答疑辅导信息平台等多种手段,弥补课件教学的不足之处。④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完善课程设计的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构建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教材
3.1教学资源优化。①理论教学资源的优化。a协调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机电一体化原理课程的习题、试题库及网络资源建设;b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开设基于多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意识的机电系统设计方面的系列讲座。②重新整合实践教学资源。a设计采用MATLAB、LabView等软件组成综合实验平台,在其上做相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仿真、验证实验;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及开放性实验并编写相应的程序和调试。b将科学研究积累的资源进一步转化为提升以本科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平台,构建不同层次的开发、测试、控制平台;c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分层次、有重点、创特色地开展普及性和专题性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提升学生综合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3.2教材建设。①设立专项配套资金,鼓励教师从教学、科研成果中提炼素材;②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定期研究教材建设工作;③组织高学术水平一线教师与相关企业高水平专家一起,编写以传授机电控制原理、知识为主,辅以培养思维、启迪智慧模块的,能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优秀教材辅助学习材料。
4成绩评价方式和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采用考试、实验、大作业并重的方式改进成绩评价方式,建成并完善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指标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综合成绩评价体系,并进行模拟考核加以改进。可采用考试、实验、大作业并重的考核方式,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出一个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大作业。对授课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既注重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5课程建设体系的主要特色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