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

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

时间:2023-08-31 16:0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集团 税收筹划 策略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是从企业集团的发展全局出发,为减轻集团总体税收负担,增加集团的税后利润而作出的一种战略性的筹划活动,具有合法性、策划性、整体性等特点,是现代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集团资产厚实,现金流量大,盘活、调度效果明显,在战略选择、兼并重组、经营调整等方面优于独立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有着单个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1 税收筹划概念的特点

1.1 合法性。税收筹划要符合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及其他经济法规,要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仅要符合税法的规定,而且要符合税法立法的意图,这是税收筹划区别于偷税、避税的根本点。偷税是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实施的,不仅违反了税法规定,更违反了立法意图;避税则是利用税法的疏漏进行的,尽管不违反税法规定,但却违反税法立法意图,是一种短期行为;而税收筹划以税收政策为导向,不仅符合税法规定,而且符合税法立法意图。这就要求税收筹划人员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要充分了解税收制度,了解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使税收筹划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

1.2 策划性。税收筹划是一种前期策划行为,需要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事先规划与设计,对组织机构设置、对外投资方式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策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以达到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是以经济预测为基础,对集团决策项目的不同涉税方案进行分析和决策,为集团的决策项目提供决策依据的经济行为。税收筹划促使集团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活动情况权衡选择,将税负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1.3 整体性。税收筹划的最根本目的是税后财务利益最大化,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税收筹划的目标必须服从于集团的整体目标,不仅要考虑短期财务利益,还要兼顾长期财务利益以及要承担的各种风险,税收筹划只有从集团整体利益出发,趋利避害、综合决策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2 企业集团在税收筹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集团往往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不仅涉及税种税目繁多,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各不相同,税收筹划要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纳税筹划是一种中长期决策,要兼顾当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纳税筹划应该服从于集团整体目标,即利润(税后利润)最大化。其主要特点是策划性,企业集团的税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税收筹划要符合国家税收政策导向,需要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事先规划与设计,对组织机构设置、对外投资方式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在筹划税收方案时,避免过分地强调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因该方案的实施会带来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益的减少,使纳税人的绝对收益减少。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税收筹划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集团会计政策及核算方式设计不科学,人为造成纳税环节的增加或税基的增大,加大税收筹划的难度。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资料是成功进行税收筹划前提,必须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2.3 税收筹划是一种积极的理财行为,要注意资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延期纳税直接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大多数企业集团每月的流转税额都在几百万元,适时争取缓交税款政策,相当于得到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实现财务利益。

3 税收筹划的一般策略

由于企业集团内部各个企业经营地域和经营范围不同,税种及税收课征范围存在差异,税率高低不同,还可能存在减免税优惠的企业。企业集团可以通过财务决策和战略调整,选择投资方向,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平衡税负,降低整体的税负水平。一般的操作方法有:

3.1 组织机构设置及对外投资方式的利用。一是设立在经济特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可以有较大的主动性享受税收和开展税收筹划活动。二是兼并收购亏损企业。通过低成本扩张,实现产业重组,对于盈利和亏损数额较大的纳税企业,尽可能设成非独立法人单位,合并纳税,使抵减后的应纳税所得税额大大减少,享受盈亏抵补的税收好处。三是分立或组建企业。集团在分立或组建新企业时,对其组织形式的选择拥有决策权,为了降低分立或组建公司的风险,对设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应进行税负测算。四是利用集团的资源和信誉优势,整体对外筹资,然后层层分贷,解决集团内部企业筹资难的问题,调节集团资金结构和债务比例。

3.2 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为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企业集团要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对适用税收政策归类、整理,并跟踪政策变化。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灵活运用。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优惠政策的综合衡量。全盘考虑整体税负的轻重,不能仅盯住一个税种,因为有时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税可能要多缴。对各种优惠方案进行测算,从中选取出最优方案。二是注重投资风险对资本收益的影响。许多税收优惠是与投资风险并存的,要落实资本效益,在筹划过程中就必须仔细衡量和慎重决策将优惠政策转化为实际收益。

3.3 融资租赁的利用。当出租人与承租人同属一个集团时,租赁的形式将使集团降低税负。通过租赁,可以直接、公开地进行资产转移,承租人不仅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产,保存举债能力,更主要的是租入的固定资产可以计提折旧,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减少了所得税的征税基数,少纳所得税,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还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进一步减少了纳税基数。因此,融资租赁的节税收益是非常明显的。

第2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1、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点

税收筹划是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

税收筹划的主要特点是:

1)合法性。所有税收筹划的财务手段必须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符合现行的财经及税收政策法规,是一种合法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应当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法律的前提下开展税收筹划,如果背离税法就是偷税、漏税。

2)前瞻性。税收筹划是通过对当前帐务和税务进行分析,从减税的角度出发,对将来企业财务管理和投资经营等行为作出前瞻性的筹划。

3)专业性。税务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财务管理行为,不仅要精通各项财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税收政策。

4)灵活性。税收筹划的方案应当具有灵活性。税收筹划方案要保持相当的灵活性,以便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税法、相关规章的改变随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适时修正筹划方案,使得方案达到最佳,并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5、风险性。企业税收筹划方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充分考虑避税收益和避税风险,科学地权衡两者的利弊轻重,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6、效益性。合理避税、降低税负是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是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比较大,所以,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时,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还应当考虑社会效益。

2.税收筹划的重要性

1)企业在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中注重税收筹划,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切实需要。我国的税制已经进行了全面、整体和结构性的改革,新的税制体系已经建立,目前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因此,企业要想降低税负就需要重视国家的税收政策,对各种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等相关优惠政策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财务管理和经营中开展税收筹划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2)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进行税收筹划,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双赢的需要。进行税收筹划后,企业可以按较低的税率纳税,短期来看减少了应纳税额,但是长远来看,虽减少了应纳税额,但是随着企业税基(收入和利润等)的不断增加,税收收入总量会增加。

3)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税收筹划,是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的要求。企业一般是利用税基和税率的差别降低税负来进行税收筹划的。然而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利用税收杠杆来引导企业的投资也是通过税率与税基的差别来完成的。企业税收筹划尽管目的是降低企业税负,但是在国家税收宏观调控中却促进了税收杠杆的引导作用,优化了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4)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资金、成本和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三大要素。财务管理开展税收筹划也正是为了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及利润达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税收筹划的理论是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外许多企业在招聘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时,比较重视财务人员的税收筹划方面的技能。

5)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强化企业法律意识,促进税法建设的内在要求。不违背税法和拥护税法是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税收筹划是在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税法及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就有助于企业加强法律意识。

3.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筹划人才匮乏。税收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合理开展税收筹划是企业领导重视的问题之一,企业的税收筹划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同时需要在十分熟悉税法及国家税收政策人员的指导下,由相关人员参与完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恰恰缺少这类人才,因此企业高标准、系统的税收筹划工作不尽人意。

2)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顾名思义,策划性是税收筹划的主要特征,企业要有计划的在纳税活动发生之前或之中进行合理筹划来减少税收环节降低税负。

3)以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曲解税收筹划。偷税、漏税不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需要对每项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详细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眼下仍有许多企业混淆税收筹划的概念,采用偷税和漏税进行“税收筹划”,这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企业不仅达不到税收筹划的目的,还会被罚款的风险损坏企业效益和声誉,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风险意识。税收筹划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无处不在,如果企业在设立或者对外投资的时候,没有吸纳税收筹划人员参与设立或投资,那么很容易会导致企业在设立时就不能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税收损失。

4.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对策

1)财务管理筹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第一,资金结构的选择。企业需合理确定长期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构成比例。权益资金在使用中具有长期性,没有负担固定的股息,使用中相对比较安全;而债务资金到期需要归还本金和利息,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归还本息可能导致被甚至破产的风险。第二,筹资利息的处理。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间因筹资发生的利息支出应当计入开办费,从企业投产经营开始在不少于 5 年的时间内分期摊销;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和企业构建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有关的应当将利息资本化,计入相应资产的价值。

2)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第一,销售的筹划。企业自由的选择销售模式为企业利用销售模式差异进行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企业不同的销售模式常常使用不一样的税收政策。在实际运用中,销售模式的选择应当和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相结合,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销售收入确认时间是相关的,这样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税收筹划来降低税负提供了条件。企业在销售模式筹划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的避免采取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的销售模式,避免税款垫付;二是在分期收款或者赊销结算方式下避免垫付税款;三是销售商品时多采用支票、银行本票以及汇兑等结算方式;四是少用销售折扣,常用折扣销售来刺激市场等等。第二,内部核算的税收筹划。首先是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应当慎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后的折旧问题,固定资产购置后企业可采取一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资产使用寿命内进行摊销。由于税法允许企业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这就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

总之,税务筹划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高级财务管理活动,是对经济业务的事前谋划与安排,税务筹划人员除应具备财务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这样的职业素养:对经济、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变化趋势的把握能力。因此,企业应当加快税务筹划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进而在财务管理中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拥军.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析[J].科学之友(B 版).2007(12)

第3篇

合理避税“双刃剑”

由于税收筹划经常是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其风险无时不在。所谓税收筹划的风险是指税收筹划活动因各种原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由于税收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性的边缘操作,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这必然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避免落入偷税漏税的陷阱,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目的。

风险其一,税收筹划基础不稳。税收筹划基础是指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和相关人员对税收筹划的认识程度,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企业涉税诚信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如果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搞关系、找路子、钻空子少纳税或是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账证不完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造成税收筹划基础极不稳固,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筹划,其风险性极强。这是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最主要的风险。

其二,税收政策变化导致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税收政策总是要作出相应的变更,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税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对较短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每一项税收筹划从最初的项目选择到最终获得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在此期间,如果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据原税收政策设计的税收筹划方案,由合法方案变成不合法方案,或由合理方案变成不合理方案,从而导致税收筹划的风险。

其三,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与避税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它是合法的,是符合立法者意图的,但现实中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确认。在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由于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从而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无论哪一种税,税法都在纳税范围上,都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只要税法未明确的行为,税务机关就有权根据自身判断认定是否为应纳税行为,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和其他因素影响,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是:企业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可能由于税务行政执法偏差导致税收筹划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认为是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而加以处罚;或将企业本属于明显违反税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暂且放任不管,使企业对税收筹划产生错觉,为以后产生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埋下隐患。

其四、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税后利润最大化也只是税收筹划的阶段性目标,而实现纳税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因此税收筹划要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服务。如果企业税收筹划方法不符合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税负抑减效应行之过度而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理财秩序,那么将导致企业内在经营机制的紊乱,最终将招致企业更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的发生。

防范

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就中小企业税收筹划而言,防范风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认识税收筹划,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小企业经营决策层必须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是成功开展税收筹划的前提: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册、凭证、报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通过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因此,中小企业应依法取得和保全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提高税收筹划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紧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型、复杂性,且常常有不确定事件发生,税收筹划的风险无时不在,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筹划方案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税法常常随经济情况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需要,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其修正次数较其他法律规范更频繁。中小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媒体,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涉税事件的影响,准确把握立法宗旨,适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确保企业的税收筹划行为在税收法律的范围内实施。

第三、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

第四、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中小企业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税收筹划成本,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税收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税收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能仅盯住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的结果,优化选择的标准不是税收负担最小而是在税收负担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另外,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把眼光仅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服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选择能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税收筹划方案。第五、借助“外脑”,提高税收筹划的成功率。税收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和系统工程,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精通税法和会计,而且还要通晓投资、金融、贸易、物流等专业知识,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筹划人员来操作。中小企业由于专业和经验的限制,不一定能独立完成。因此,对于那些自身不能胜任的项目,应该聘请税收筹划专家(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以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进一步减少税收筹划的风险。

税收筹划“量体裁衣”

税收筹划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一定的税负条件下,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和最大的经济利益。中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赢利。

目标的确立

既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是税收筹划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中小企业要做好税收筹划,在税后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1、选择低税负方案。一般来说,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低税负方案的选择又可分为税基最小化、适用税率最小化、减税最大化等具体内容。在既定纳税义务的前提下,除非有零税负点可供选择外,选择低税负点可以减少税款支付,直接增加税后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选择投资地区。国家税收法规在不同区域内的优惠政策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对外投资时,要考虑适用于投资区域的税收政策是否有地区性的税收优惠,从而相应选择税负低的地区进行投资。

3、选择递延纳税。税款的滞延相当于提供给企业一笔同税款数额相等的无息贷款,从而改善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延期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相应减少了实际的纳税支出。递延纳税包括递延税基和申请延缓纳税两个方面。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递延纳税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增加税后利益,对企业财务管理分析来说,可以获得机会成本的选择收益。

4、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选择实现“低税负最优方案”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允许对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比如企业可以选择材料的计价方法,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选择费用的分摊方法等。拿材料的计价来说,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及纳税影响很大。

5、避免因税收违法而受到损失。根据税收筹划最终目标的要求,在税收筹划时不仅不能选择偷税,而且要随时注意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筹划方案需量身打造

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企业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因地制宜。并且结合实际测算不能把其他行业的做法照搬到本行业,导致比番筹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能一概照搬照套。否则,只照葫芦画瓢,由于筹划方案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与现行税收政策不兼容、不匹配,仅凭单纯的学习和模仿,或简单地复制其他现成的操作方案,结果画虎不成反成犬,注定其结果是失败的。

在企业税收筹划实践中,因简单复制一度成功的筹划案例,而惨遭失败既赔夫人又折兵的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税收筹划并不排斥模仿复制,但要求企业在模仿复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考虑地区差异。经济特区、开发区和保税区,不同区域税收政策不同。二是考虑行业差异。不同行业间企业税负不同。如商业与工业企业缴纳增值税,非工业性劳务企业缴纳营业税,税负悬殊,缴纳营业税的不同行业税率不同,不同行业企业所得税税负不同,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差异等等。三是考虑企业规模差异。即便是同行业、同类产品,企业生产规模不同,税负也有差异,这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中表现尤为突出。四是考虑企业性质差异。在生产产品、企业规模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性质不同,税负也有差异,如我们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负差异。五是考虑企业经营环节差异。企业经营环节有生产、批发、零售诸环节,由于消费税仅在生产环节征收,而对之后的再批发和零售则不再征收,不同经营环节税负有差异。六是考虑收入项目差异。即使同一经营环节,收入项目不同,税负轻重也会不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收入来源有: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收入、房屋出租收入、特许权转让费等。不同项目税种和税负都不同。七是考虑征收方式差异。同一收入来源,税务机关会根据各税种的不同特点和征纳双方的具体条件而采取不同的税款征收方式。如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等等。

第4篇

一、概念辨析:避税、节税、偷逃税与税收筹划

理论界将税收筹划与避税或节税混同使用或是将其视为是避税的子概念。一种观点认为①,广义上的避税分为“正当避税”和“不当避税”,“节税”、“税收筹划”就是所谓的“正当避税”,狭义上的避税专指“不当避税”;第二种观点认为②,税收筹划就是节税,一般指纳税人采用合法的手段达到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目的。由此看来税收筹划与避税(包括不当避税)、节税、偷逃税之间的关系与法律界定是本文的主要命题。

(一)避税与税收筹划

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事先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的筹划与安排。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事先筹划性、目的性三个基本特征。与之相对应的税收筹划权是纳税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一般来讲,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差别和税法的不完善,以减轻税收负担,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既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意图,也符合纳税人市场竞争的需要,国家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但是法律规范从被制定后一般都具有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决定了任何一部法律(包括税法)都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果从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纳税人的税收筹划行为,可以将其可分为避税和节税。避税事实上也就是纳税人利用税法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采用隐蔽的手段事先作出各种规避税收的行为。避税行为人往往打税法的“球”,并不会直接触犯法律规范。我们认为引起避税的原因和其所具有的法律特征都包含在税收筹划行为之中,它是税收筹划的子行为。而相关学者所说的不当避税是指偷逃税这一违法行为,它既不属于避税概念的范畴,也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畴。国家为了避免避税行为的发生,只能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税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二)节税与避税

节税和避税属税收筹划的子行为。节税是指纳税人充分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和差别待遇,采取法律许可的正当手段减轻税式支出的行为。避税与节税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节税行为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和政策导向,各国政府都持有支持的态度,而避税却恰好相反。避税只是纳税人利用税法上存在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通过巧妙的隐蔽的行为安排其经济活动,虽可暂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不利于长期经营和发展。因为漏洞一旦被堵上,纳税人将无能从此获利。因此,节税才是纳税人的首选。避税和节税作为税收筹划的两方面,同样也具有合法性、事先筹划性、目的性这三个基本特征。不同的是,避税是在纳税义务发生时或之前纳税人通过寻找法律漏洞的手段达到规避税收的目的,而节税是纳税人利用了法律许可或鼓励的方式达到减少税式支出的目的。

(三)偷逃税与税收筹划

关于偷逃税,各国税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并给予严厉的惩罚。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叫偷税”;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用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防碍税务机关追缴税款的行为”。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偷逃税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一是非法性,即偷逃税是一种违法行为;二是欺诈性,也就是说,偷逃税的手段往往是不正当的。三是“事后补救性”,这与税收筹划的事前筹划性不同,偷逃税是在纳税义务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各种非法的手段来进行所谓的“补救”和“弥补”,安排而推迟或逃避纳税义务。这种“补救”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又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偷逃税直接触犯税法的规定,导致政府当期预算收入的减少,有碍政府职能的实现。偷逃税与税收筹划都有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特点,但是偷逃税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税收筹划的法律分析

(一)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国家总是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而纳税人则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征收税款,税款征收多少都由国家说了算,纳税人根本谈不上税收筹划,表现在税收法律上纳税人的权利匮乏,这是税收权力关系思想在税收实务中的反映,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市民意识的觉醒,这一状况逐渐有了改变,为税收债权债务关系所替代。20世纪初以德国法学家阿尔巴特•亨塞(AlbertHensel)为代表提出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认为税收法律关系是国家对纳税人请求履行税收债务的关系,即在法律面前,把国家和纳税人定性为债权债务关系,权力在该关系中居于次要地位,纳税义务依法在课税要素满足时成立。该说对认识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提供了全新的视野,纳税人与国家是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服从与命令的关系,这实质上是“社会契约精神和平等原则”、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是“合作与服务”关系等思想在税收关系中的体现,也正是这些思想为纳税人开展税收筹划提供了思维意识的理论前提。在税收债权债务关系思维的支配下,纳税人依照税法缴纳税款,无需超额承担不属于自己的义务,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纳税人有权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行为,选择对自己最轻的税负,这即纳税人的税负从轻权或税收筹划权。我们认为将税收筹划权上升为纳税人的法定权利,是今后我国税法修改和完善的一个重点。

(二)税收筹划的法律特征

⒈合法性。如果说税收债权债务关系是税收筹划的思维意识的理论前提,那么税收法定原则则是税收筹划进行实践的理论基础。税收法定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在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分别担负起了维护公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重任。税收法定原则的内容包括③: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课税程序合法原则。课税要素法定原则是指有关纳税人的纳税权利义务的构成要件必须要由国家的立法机关以法律形式来制定,没有法律的规定,任何机关和个人都不得开征,任何人也不能被要求承担任何税收义务,违反法律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行政规章等不具有法律效力。课税要素明确原则要求税法中有关课税要素的规定都应该是确定的和明确的,不应出现含混或有歧义的规定,导致税收机关滥用税法解释权而造成对纳税人利益的损害。课税程序合法原则是指税收权力的行使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来进行,税收纠纷也必须通过公正的程序来解决。由于税收法定原则要求征税法律根据的明确性和无法律根据政府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征税,这就决定了法律应该保护纳税人利用税法所规定的优惠等措施等进行的税收筹划。纳税人只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要求承担税收义务。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都应该属于义务排除的范围。对于法律规定的解释权要做严格的限制,不得任意扩大和类推。这一点不仅是为防止法律解释权的滥用,也是保护纳税人的合法财产权。不能通过扩大解释的方式使纳税人发生新的税收义务。法律的漏洞在没有被堵上之前,由此产生的一切不利后果都应当由国家来承担,而不应该让纳税人承担。也就是说,当出现“有利国家推定”和“有利纳税人推定”两种解释时,应采用“有利纳税人推定”。因此,笔者认为税收筹划(包括避税)具有合法性。

⒉事先筹划性。税收筹划是纳税义务形成以前进行规划、设计和安排的意思。税收筹划是通过延迟应税行为的发生或事前以轻税行为代替重税行为,以达到减少税款支出或综合净收益最大化,具有前瞻性。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税行为已经能够确定,纳税义务已经产生而去采取人为的规避、逃避应纳税款,则是偷逃税而非税收筹划。

⒊目的性。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轻税收负担,降低税务成本,从而增加资本总体收益。

三、税收筹划中的避税问题

第5篇

摘 要 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种,融资融券可以释放市场活力,股市越活跃,交易方式越多,就越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是股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启是我国股市发展的里程碑,起步晚、制度不完善、易受政策影响是其主要特点。会计核算和税收筹划是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时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 企业 融资融券业务 会计核算 税收筹划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或保证金交易。为了更好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企业应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及税收筹划,以便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核算有利于预算管理的强化、成本核算制度的优化、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广。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税收筹划,有利于税收筹划更加合理,有利于税收筹划制度的建立。

一、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会计核算实例及其规范会计核算的意义

(一)融资融券业务的性质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因融资融券业务产生的交易称融资融券交易。在融资交易中,客户从证券公司借入资金购买证券,到期归还资金并支付利息;在融券交易中,客户从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到期归还证券并支付利息。广义的融资融券交易通常还包括证券公司从证券金融公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得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业务。

(二)融资融券业务适应相关准则及企业融资融券会计核算实例

1.企业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分为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两类,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分别适应相关准则如下:

关于融资业务,证券公司及其客户均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证券公司融出的资金,应当确认应收债权,并确认相应利息收入;客户融入的资金,应当确认应付债务,并确认相应利息费用。

关于融券业务,证券公司融出的证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有关规定,不应终止确认该证券,但应确认相应利息收入;客户融入的证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并确认相应利息费用。

证券公司对客户融资融券并代客户买卖证券时,应当作为证券经纪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证券公司及其客户发生的融资融券业务,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有关规定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2.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会计核算实例(在不考虑相关收费情况下):

假设2015年12月1日沪市大盘位于3600点,某公司预期大盘有可能进一步走低,因此向甲证券公司融券,做空交易。某公司融券B股票100万股,此时B股票市价10元/股,约定6个月后于2016年5月31日按年利率12%归还给B股票,同时按照股票市值的60%缴纳保证金600万元。2016年5月31日B股票市价8元,不考虑相关交易的手续费。

1.12月1日某公司融券缴纳保证金、实际融券以及出售股票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应收款――融券保证金 6000000

贷:银行存款――自有资金 6000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融券成本 1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B股票融券本金 10000000

借:其他货币资金――融券存款 1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融券成本 10000000

2.5月31日B股票市价跌至8元,公允价值变动=(10-8)×100万股=200(万元),某公司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B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200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股票 2000000

3.5月31日某公司购入100万股B企业股票归还甲证券公司,此时应冲销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余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融券成本 8000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融券存款 8000000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B股票融券本金 10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负债――B股票公允价值变动 20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B股票融券成本 8000000

通过“交易性金融负债”及其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科目,确认和计量融券业务因证券价格浮动而带来负债金额的变动及其收益,最终某公司通过融券做空交易获得200万元利得,扣除融券利息费用30万元,净利润170万元。

如果2016年5月31日前,股市在多头市场下,B股票上涨,某公司该笔融资融券业务可能出现亏损,甚至被强制平仓。

(三)健全企业融资融券会计核算制度,规范融资融券成本管理意义重大

在2008年股市跌回熊市后,资本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处于低迷状态,使得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迎来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融资融券业务迅猛发展,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维持在万亿之上。无论市场牛熊,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都能使得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潜在风险。在企业通过融资融券获得的利益较小的情况下,规范成本核算,能有效控制融资融券业务的融资成本,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使融资融券成本核算规范化、制度化。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税收筹划要合理化、制度化

(一)营改增现阶段,税收筹划应规范、合理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时的税收筹划已逐步完善,但其严谨性、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仍需要加强,而完善齐备的法律法规,能为融资融券业务税收筹划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融资融券业务的税收筹划要严格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尤其在营改增现阶段,根据财税2016年36号文件,融资融券业务由以前缴纳营业税,自2016年5月1日起改交增值税费,一定要避免执行上的混乱,注重各相关税收法律之间的衔接,不断规范企业融资融券业务税收环节的管理,使税收筹划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税收筹划更加合理。但针对证券公司开展的融资融券,2016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专门2016年第20号公告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融券业务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公告》明确:证券公司是实际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并取得融资融券业务收入的单位,因此,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证券公司应作为融资融券业务的营业税纳税人,就其取得的融资融券业务收入在其机构所在地申报缴纳营业税。这意味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不在营改增的范围,融资融券业务仍然交纳营业税。而企业客户是按财税2016年36号文件规定交纳增值税。

(二)融资融券业务税务核算要与经营纳税相结合进行筹划

企业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税收筹划,要与企业经营业务相结合,尤其在所得税纳税筹划上要合理。企业缴纳所得税,纳税时间是按季预交,年度汇算清缴。企业要根据纳税时间结合企业自身经营、资金状况、融资融券投资收益等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合理筹划。同时何时确定成本费用,确定成本费用多少,势必影响到缴纳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到税款金额、税负。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使企业税负更加合理,从而节约资金成本。

(三)税收筹划与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相结合

完善的税收筹划的运作程序,是确保企业纳税规范化、合理化的关键。加强对各个业务流程的管理,使税收筹划管理与其他流程管理同步进行,从而建立现代企业全方位、全过程的业务监督体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业务流程管理,尤其是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要有机结合,使得三者之间能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动态的对接。在提高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税收筹划管理效率基础上,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结语

企业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会计核算及税收筹划规范管理,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收益,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企业 合理避税 重要性 现状 对策

所谓合理避税,就是企业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交易活动和经营结构的安排,对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从而减轻纳税负担,取得合法的税收利益的活动。合理避税与逃税、偷税不同,它不会对法律造成践踏、违背,其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尊重法律、遵守税法为前提而进行的。合理避税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就是合法性,这也是合理避税区别于偷税、漏税、逃税的主要特点,合理避税只是利用现行税法制度中的不完善的地方,合理地运用纳税筹划工具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赋税负担,实现企业税后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筹划性,我国现行的税法制度使得企业的纳税义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是企业有可能在税前做好筹划;第三,目的性,企业实施合理避税,通过低税收、税负成本取得滞延纳税时间或者高资本回收率达到税收支付的节约,为企业节约资金;第四,风险性,企业的合理避税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国家经济政策经常变化,今天的优势有可能就是明天的风险,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企业合理避税过程中风险的存在,而且税收筹划的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一、合理避税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的合理避税一般分为顺法意识避税和逆法意识避税,顺法意识避税指企业的避税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符合法律意识,而逆法意识避税指的是企业的避税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违背了税法意图,一般是企业利用税法制度的漏洞,来减轻或者解除税负安排,从本质上来讲,这是一种税收的规避行为。目前,两种避税行为都在企业中被广泛地采用,因为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合理避税可以为企业节约资金。赢得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节约资金是企业实行合理避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因此一般的合理避税活动都能使企业在按法律规定实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为企业节约资金,从而使企业有更多的活动资金来完成生产经营等活动;其次,合理避税为企业带来一些机遇。如果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做得好,在选择财务规划的时候能够充分预测到将来的风险、发展前景等因素,就可以通过合理避税活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三,合理避税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合理的避税活动都是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是充分利用国家特殊经济政策的结果,因此合理的避税也是拥护国家经济政策的表现,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二、企业合理避税的现状

目前,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为企业进行合理避税带来了可能性,但是由于现在专家对合理避税还比较缺乏研究,而企业也缺少成功的范例,所以在实施合理避税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使企业很难实现节约资金的目的,而且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危害。因此,企业应该对目前合理避税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重视。

1、缺乏专业的指导

合理避税需要对当前国家的整个经济形势有足够的了解,对现行的税收政策有充分的研究,对市场风险有足够的估计,只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到位,制定出来的避税方案才能既不违背国家税法,又能达到节税目的,同时还能促进企业发展。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制定避税计划的时候都比较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依据,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就算能达到节税目的,还是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为企业的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2、合理避税受到企业财务水平的限制

合理避税的税务筹划是一种高水平、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事先的安排和筹划。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制定出来的避税方案水平比较低,有的是不能充分实现企业税后的利润最大化,有的多未来风险估计不足,而有的则对相关行为控制不到位,是合理的避税衍变为违法的偷税、漏水、逃税等,使企业的名声大受损失。

3、合理避税对未来风险估计不足

企业在实行避税活动的时候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只是这些风险有的比较明显,而有的是潜伏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避税计划主要是从节税的目的出发,只考虑眼前利益,很少考虑避税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有的企业,虽然意识到了避税行为中潜在着的风险,但是因为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等原因,而不能估计出风险的危害性,这也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三、企业合理避税有效方式

企业的避税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的经济现状等,这些因素都将对企业的避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合理避税方式的时候,可以以这些因素作为参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税前进行充分研究

影响企业避税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企业在筹划避税方案的时候应该对各种影响避税的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如对市场的经济情况的研究,可以作为企业选择避税方案的参考;对国家税法进行充分研究,可以避免企业错把合理避税变为违规的逃税、漏税等;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详细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劣,从风险估计、节税效果、与国家税法的意识是否违背等方面来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使选择出来的避税方案能够帮助企业达到避税的目标。

2、企业合理避税的基本方法

目前,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比较多,如固定资产折旧法避税、材料计算避税、投资方案避税、筹资方案避税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而且这些方法下面还有一些具体的不同操作方式。企业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合理的避税方法。1.可以选择投资的方法,如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可以采用最佳方式创立新企业,从而达到企业减轻税负的目标;2.是选择企业的类型,因为国家对一些特别的企业会有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有15%的税收优惠。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集团企业;纳税;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引言

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应此树立正确的税收观是首要的原则,养成依法,遵法的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正确的纳税是最好的筹划。税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是财务总监必须关注的,由于税法的特性(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导致其在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中有其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可以是税收对企业经营存在规范作用,税款支出是刚性的,违反税法规定将存在纳税风险,同时,税收环境存在变化性,面对税务部门执法方式的变化,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纳税环境变化,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来应对税收环境变化。

集团内企业控制目标中税收支出的减少不是唯一目标,而税收风险的最小化成为最大的问题。集团内由于生产的协作关系不可避免的产生关联交易,同时集团本身出于资产安全等目的需要对集团内企业进行控制,如资金、销售等方面,会自然的形成不同于独立非受控企业的交易价格,交易内容,而同时税法对关联交易出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目的进行约束和调整,而这其中必然的就会形成争议和调整。作为集团的财务管理者必需必须看到我国税收的渐进规范,而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一般追究的过去以往三年的,细读近些年的反避税案例如宝洁、明基等,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二、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的特殊性

1.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目标特殊性

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目标总的来说是风险最小化的同时节约税收支出,但在实践操作中,必须考虑到一些特殊问题,如企业的社会影响问题,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本身较大,其社会的关注度和政府的关注度会较大,政府的关注度提高主要体现在法部门,如税务机关,其监管和检查力度会较强,实质上对企业的税法遵循度的要求有更高的要求,这最形象的就是全社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同时集团还必须考虑本身的稳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员工的稳定团结,公司的新设和关闭涉及到员工的就业和发展。

2.关联交易陷阱的规避

关联交易是集团整体税收合理安排的重要手法,但是他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税收调整就是全额纳税调整,也就会出现所谓的关联交易陷阱。比如某企业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单价为2000元,销售给非受控第三方的价值为8000元,则按照目前税法规定进行调整,要补征增值税和所得税,而另外一方面关联企业如果2000元的购进直接销售给非受控第三方化,还要补一道增值税和所得税,从整体税负的角度而言负担了两次税负,结果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作为集团财务管理者,在合理安排集团企业交易行为价格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规定,同时对于增值税应税产品尽量集中在一个实体进行运作,相关的关联交易尽量集中在无形资产或者技术性劳务等项目上。

3.充分考虑组织层次对内控的影响

由于集团本身对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控制工作非常关注,结合组织层次的考虑,直接带来的系统内部本身存在一定的审批制度,这样会带来两个后果:

(1)中间段和末端,习惯于按制度办事,而忽视相关的规定变化,其变化往往需要乘上而下的传达和修正,而且级次越来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跨期,例如某集团公司申请投资抵免所得税,同一设备竟然会出现重复申报抵免的问题。

(2)制度的人为边缘化,这个往往会出现在财权上面,例如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购车有明确限制,限制在20万之内,而子公司负责人看上一款25万的车,为了应付这样的制度,子公司这样处理将车一分为二,一张是购车票20万,一张是汽车配件5万,这样的人为边缘化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一方面给汽车销售商造成偷税的可能,也直接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可能税收不允许列支。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集团税收内控体制

1.树立正确的纳税观

筹划必须建立合法的规定,筹划就是执行税法的规定,要学会识别伪筹划的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其税收法律和纳税征管上有不完善处,同时大量的关系税和人情税确实存在的环境下,各种伪筹划更多充斥在周围,如虚列费用,违背企业实际情况的筹划都时有出现。

2.健全纳税风险管理制度

(1)纳税评价的全过程参与

税收规定很具体很细致,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如何加强纳税评价在企业而言这方面工作过去一般不受重视,特别是有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财务就是服务工作,仅仅是配合。纳税评价这个概念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还取决于评价人自身能力。这里的纳税评价是建立在评价人有专业的眼光,从税收以及财务管理的视角来分析评价对企业整体经营行为的进行评价,这里往往结合在企业相关内控制度而进行的。纳税评价全过程的参与,需要财务人员扎实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其价值获得认可,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效果。

(2)操作规程的税收梳理

企业内部经营行为的规范化,体现在内控程序上,即各项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作为税收关心的有关涉税的操作流程,定期进行流程的税收处理十分必要,主要由以下原因:内控控制目标是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必然会存在缺陷;内控控制环境发生变化,即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引入导致新办企业必须考虑其开办初期的限制。如某外资企业某装置委托某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其采购一批阀门价值100万,项目公司管理人员按正常手续进行询价,招标,签约,履行,鉴定,货陆续由陆运,空运,铁路运输到现场但是供货人提供了两种发票1张增值税发票90万元,10万元的公路运输发票,后经税务机关协查,该运输发票为虚开发票,不得列支成本。如果在内控制度修订以下必须取得一张发票,则完全可以消除隐患,从而更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这个案例从企业角度完全是属于内控目标未能涉及到的,通过梳理和整改可以防止企业出现问题。

(3)纳税审计

纳税审计这里强调主要是外审。之所以提出纳税审计的概念,主要的理由还是在于企业的账目特定情况下是公开的,例如在税收,财政等执法部门的检查,其必须要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时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企业往往出于经营的考虑挑战企业自由裁量权最宽松的一方面,而不是最严谨的考虑。因此定期的纳税审计,有利于化解税收风险,同时对问题的暴露和警示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税收争议协调机制

一个好的争议协调机制,有利于解决税企争议,可以化解税收风险,如何促进并促立该项机制的形成,从目前的格局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设立自己的政策研究室配备相应的税法和法律人才,靠自己主动和税务进行沟通;

(2)通过子公司当地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协调和解决。

但实践过程中,上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比如第一种模式,适合于在于有明确文件解释的基础之上,不适合于没有规定的争议解释,第二种模式适合于没有明文解释的争议处理,但是这是过渡期内的措施,即在法制还不健全的环境下情况处理。当然模式的选择还在于符合企业经营的特点,商业连锁企业更多选择第一种模式,而房地产行业更适合第二种模式。评价争议协调机制,就企业而言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对重大涉税事项,要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如,集团公司或经营主要业务的子公司,遇到重大税收风险,集团公司一定要建立“危机公关预案”。首先,要固定合适人员同税务有权部门进行协调沟通,良好的沟通是降低税后风险必不可少的流程。尤其是目前我国税法尚不完善,税务部门掌握很大自由裁量权的环境下。其次,财务部门要对税务部门提出的涉税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及时同业务部门联系,以把握业务的实质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第三,要及时聘请中介机构介入,从财税政策与法律证据两个方面,为本公司提供有利的证据。只有对重大涉税事项,充分重视,建立危机公关预案,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税收风险,避免因税收稽查风险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

四、结论

纳税风险的存在,以及企业的稳健经营,都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纳税事项必须有内部控制体制予以约束,这需要一方面加强全员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各项流程的设置与配套的相关制度。集团的财务管理者必须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视这一问题,做到合理安排税负,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建立客观完善的涉税争议协调机制,理顺纳税操作流程,促进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晓艳.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J].福建税务,2001(12).

[2]李占国.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及其涉税误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09).

第8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必然性;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对会计体制,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都作出重大改革,这对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把税务会计建成独体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税务会计本身就具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似的学科特征,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税务会计在企业中作为一项实质性的工作,但他并不是独立体系,与财务会计一样,都属于会计学范畴。是以财务会计做基础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监督与核算。因而,税务会计所需资料都是财务会计提供,并对财务会计在处理税务的过程中与国家现行税法不相符的事项,或税收筹划需调整的事项,根据税务会计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调整,并作好调整记录后,再把他融入财务会计账簿之中。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联系、影响,但税务会计是一门特殊专业,所以又存着一定的区别,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目标不同。税务会计是根据国家税法核算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以及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国家税收,调节经济与公平税负,为企业管理者与国家税收部门提供有效信息;财务会计则是根据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成果进行核算,并为企业各个利益相关的人或单位提供实有效的信息,便于企业的投资决策。

2.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差异。税务会计监督与核算的对象是与计税相关的经济事项,而财务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以货币计量交易的所有经济事项,包含了资金的循环、投入、周转以及退出等所有过程。

3.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依据差异。税务会计是根据国家税法进行核算,财务会计则是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进行核算。财务会计强调遵守会计准则,根据会计制度来处理不同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也因自身的情况与理解的特殊性,对一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做出的不同处理与表述方式,因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也是会计现理事务的灵活性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具有一定弹性的表现。

4.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原则差异。财务会计遵守配比原则与权责发生制,为使报表体现某一会计在职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对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费用与收益进行合理的评估,然而税法则遵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是税收收入的保障,同时便于保管,一般情况准企业评估收益与费用。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财税合一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实施,计划经济弊病日益彰显。

1.会计核算根不上市场变化需求,企业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会计核算也要与市场发展相结合,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灵活性,核算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比如,通货膨胀与科技发展等不确定因素,因收入计量影响无法真实反映,导致会计核算与市场经济变化脱节。

2.财税合为一,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对收入存在原则上的差异,如果只追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制度合一,就会产生收入项的信息失误,最终造成决策性的失误。

3.稳定国家税收的前提条件是实行税务会计独立。财税合一的制度下,不能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进行区分,使应税所得存在不确定性,使国家税收锐减,强制性税收体现不充分。纳税人为逃税或延期纳税一般都采用不开发票或延迟开票,这样一来,迫切需要税务会计独立,确保税法的严肃性与可靠性。税务会计的独立还会受到企业财务收支的影响。从不同国家的税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其财务收支情况均未达到无需政府制定强制性税务会计要求。在我国同样需要政府从稳定税收的角度制定税务会计制度,实现税收目标。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平稳,因而,实行税务会计独立已势在必行。

4.税务会计独立是企业制度改革之需要。企业实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是企业制度改革的结果,是具备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企业,制度改革实现了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生产经营效益,然而财税合一的模式,会计侧重于税务,财政,信贷等职能部门需求,对企业自身会计信息需要重视不够,违背了假设的会计主体。财税分离后,企业财务会计不受税法经约束,可以将会计管理职能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可做灵活的会计处理。同时税务会计也能更真实的反映执行税收制度,真实的反映企业税款形成,缴纳与计算情况,满足国家税收信息等需求。也不须完全照税法规定进行会计方面的业务处理,企业财会计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企业财务管理,减少核算工作,同时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利益的财务策略。

5.财税分离是会计改革之需要。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主要特点是政策性强,并频繁变动,使会计研究、教育都得跟着制度转圈子,教材就是制度的说明书,对会计专用名词的研究、分析也是围绕财务与税制度进行,不能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具有学术意义的解释;如涉及会计程序或计算方法变革时也会出于国家财政的承受力而放弃或推迟变革,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会计理论教育、研究都带有政策色彩。会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规范会计学科,建立会计体系,只有财税分离,才能使会计制度相对稳定。税务会计依据国家税收法等调整纳税范围,实现国家税收保障,使国家政法得到体现,从而也使得会计学科更加规范化,真正建立会计体系。

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与企业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加剧,企业实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财务会计规范化发展。财务会计是对外报告会计,需要为信息使用人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信息必须遵从会计准则,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因而,财务状况不会因经济形势变化也跟着变化的税法制约,不因税法的改变而变动,但也不能根据税法的要求计算与缴纳税款。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就是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这样一来财务会计才不受税法的制约,减小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也能真正做到根据公允,事实要求提供会计信息。

2.确保税法的严肃性与科学性。税法是企业与国家之间处理税收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保障,需要企业无条件执行与遵从,由于经营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客观性与灵活性,为了税收征管具有可操作性,这需要税法条文必须减少弹性规定。同时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有冲突,难以做到财务会计把跟税收相关的处理结果都严格遵从税法规定,从而影响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税法的严肃性得不到体现。税务会计独立之后,税务会计是专门研究纳税活动如何依照税法进行,处理好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良好关系,使税法的严肃性得以体现。

3.完善会计学体系,丰富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必然趋势。税务会计的独立,使纳税活动的会计计算方法与理论逐渐形成。增加会计理论的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性,成立会计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思。

五、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财税分离是必然结果,具备独立特征的税务会计学与财务会计并列成为会计学体系的一部分具备可能性与必要性。成立独立税务会计,有助于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是国家税收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宏民.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J].经济师,2011(9).

[2]吕慧.浅谈会计信息的商品化和社会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

[3]郭东生,薛文魁.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及其改进设想[J].河南水利,2009(4).

第9篇

好的总结,能让一年工作完美收官,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因此我们要学会做好工作总结。以下为大家分享关于2021年半年财务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半年财务总结1光阴如梭,半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今天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我多想骄傲自豪地说一声:“一份耕坛一份收获,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近阶段的工作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理论考试的结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务实、求实、抓落实”,对照公司的精益管理高标准严要求,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下面本人查找问题如下:

其一、年初至今,财务部整个条线人员一直没有得到过稳定,大事小事,压在身上,往往重视了这头却忽视了那头,有点头轻脚重没能全方位地进行管理;

其二、人员的不够稳定使工作进入疲劳状态,恶性循环,导致工作思路不清晰,忽略了管理员的业务培训。

其三、主观上思想有过动摇,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其四、忽略了团队管理,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其五、工作思路上没有创新意识,比如目标管理思路上不清晰,绩效管理上力度不够,出现问题后处理力度不够;

以上几点是我部门与个人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根源,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监督部门,“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企业”是我财务部门应尽的职责。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反省与总结,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提高!。

“查找不足赶先进,立足根本争先进”,时值润发集团提出“树标兵、学先进、促发展、争效益”活动、润发机械又一度成为整个集团的标兵企业,“鑫宏企业与本公司进行对口红旗竞赛”的今天,作为个人我们要实现体现自已的人身价值,企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荣辱,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为公司实现共同的目标我们要添砖加瓦,学习润机的六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拓展市场精神、精益管理精神、永不满足精神、顾全大局精神。我们要把这六种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工作中中去,下半年工作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对于“如何提高自我,服务于企业”这门必修课,我将不断地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把“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将放在加强仓库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二块,下面就工作计划与思路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部门责任领导明确分工的职责,加强责任考核;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将近一年多来的实施,仍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趋于完善,财务部将结合集团管理的要求,与有关部门进行修正。部门责任领导之间明确分工职责, 按照年初签定的责任合同,组织落实强化到位,领导之间相互信任,遇事不推诿,搞好通力协助,对分管内容加强责任考核力度,做到奖罚分明;

二、针对此次突击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业务理论考试,合理调整组合人力资源,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与仓库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今年以来,人事方面至今一直未得到稳定,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通过近期突击检查工作与仓库管理员的突击考试,我们将根据库房各位管理人员的特点,一方面将对人员重新组合搭配,进行高效有序的组织,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培训, 让每一位仓库管理人员都要做到对各库的业务熟悉,真正做到驾熟就轻,文化素质与业务管理水平都要有质的提高,今年3月电脑真正联网,管理员的电脑操作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在这方面加强培训,使每一位管理人员都能熟悉电脑、掌握电脑操作,扎扎实实提高每个管理员的业务管理水平,会议之后我们将严格对仓库管理员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确定目标,达成目标,加强考核监督力度,与工资挂勾,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四、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作为财务部的责任领导,既是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组织者,要有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条线人员要积极引导,做到上行下效,帮助条线人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在条线中展开竞赛活动,发挥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我们坚持“三个满意二个放心”,三个满意是“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让各部门主管领导满意”,二个放心是“让集团公司领导放心,让公司的老总与各级领导放心”;

五、加大各项费用控制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今年是精益管理年、效益满意年、科技创新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各项费用的控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审核控制好各项开支,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尽心尽职,认真处理审核每一笔业务;

六、搞好财务分析,为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我知道合理高效的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并将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在企业成本分析上向沈科学习、向车间的老师傅学习、向书本学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做好保本点与规模效益、销售定价分析等等,量化分析具体的财务数据,并结合企业总体战略,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 七、加强应收款催收管理力度,控制好库存材料与产品,提高资金的运行质量,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

公司发展至今,生产资金的筹集,一直是个头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资金就跟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我们公司的主要特点是物资采购量大、生产批量大、销售批量大,筹集资金是财务的一个主要职能,良好的银企关系,是企业融资的一根纽带,目前我们只能在应收款管理与库存管理上进行控制,压缩库存,合理生产,控制资金的流向,使库存原辅材料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控制到最底线,在资金尤为紧张的情况下,财务部将从采购材料与产成品这一块有效地跟踪好资金的运作;

八、继续做好各部门工资奖金的核算工作:

今年公司对各部门都签订了责任合同,我财务部将继续严谨细致而认真地按照责任合同严格审核结算工资,并组织资金确保工资的发放。

以上工作是我财务部下半年的主要工作,还有与集团搞好过渡衔接、废品的管理、规范财务核算程序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我财务的一些本职工作,“查找不足赶先进,立

足根本争先进”,这不是句空话,号角之声响起我们就要付诸与行动,利用团队精神集思广益,财务条线所有人员重点思考如何在管理上创新,如何在实施成本控制上做文章!总之,今后的工作中,还是年初责任领导会议上的那句话:我将不断地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

最后祝公司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请在座的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半年财务总结2正是荆条开花的季节,我们结束了上半年的工作,这半年我们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公司不断的改进,对各部门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半年来,财务部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下,以企业效益为中心,围绕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重要任务,全体财务人员共同努力,力求做到及时准确完成核算工作,为公司经营发展做好监督服务;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现就上半年度实际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财务部一直人手较少,但在我们高效、有序的组织下,能够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各项工作。财务部每天离不开资金的收付与财务报账、记账工作。这是财务部最平常最繁重的工作,半年来我们及时为各项内外经济活动提供了应有的支持。基本上满足了各部门对我部门的财务要求。公司资金流量一直很大,尤其是在春节期间,资金流量巨大而且繁琐,我部门本着认真、仔细、严谨的工作作风,各项自己收付安全、准确、及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最终都将以财务数据的方式展现出来。在财务核算工作中每一位财务人员尽职尽责,认真处理每一笔业务,为公司节省各项开支费用尽自己的努力。

二、认真完成公司日常各项财务核算工作,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每月能按时按质完成凭证编制复核,按时编制报送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公司经营状况。

三、防范经营风险,特别是防范税务风险,促进公司稳健经营。建立了良好的银企关系和税企关系;定期与国税地税业务沟通,认真听取对方意见和建议,使工作能更快速、更有效得完成。按时办理纳税申报。

四、积极做好汇算清缴工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局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报送的资料包括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

五、认真做好常规性财务工作

对日常的财务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账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从经济合同的归档到各种基础财务资料的收集,都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化。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一律按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深化了财务基础工作,使得财务部成为公司的信息库。

六、不断学习,以此提高部门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识

随着各项财务、税务的新规定不断出台,财务人员还需及时针对专业知识方面加强培训。尤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财务部应多加培训,进行学习、讨论,争取使企业利润化。将公司财务人员培养为不仅能够做好资金收付工作,还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半年工作计划:

财务部门作为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能监督部门,当好家、理好财,更好地服务生产是财务部应尽的职责。在公司加强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我们负有很大的义务与责任。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总结,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提高,鉴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下半年工作中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严格遵守并执行大桥局及公司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公司为家,树立员工的良好形象,遵守和执行各项劳动纪律,带领财务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稳定财务队伍,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继续推进岗位之间的交叉培训工作,增加相互工作的认知、理解程度,增强相互之间工作的有效配合,并增强部门员工责任感及企业归属感,保证财务人员队伍的稳定,使公司的财务核算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三、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各项税费减免、纳税申报等相关事宜

四、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协助各部门做好公司的资金回笼,控制好费用,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增长。

五、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账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等各项清理工作,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

最后,财务部的工作并非独立的,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配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发扬兄弟人的精神,为完成下半年度的工作,为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半年财务总结3回顾这即将过去的半年,我们财务部紧紧围绕公司制定的《20--年市场营销计划》为工作纲领,以公司领导的指示为工作方针,以本部门工作目标书作为工作方向,从而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财务部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财务工作主要情况:

1.今年财务计划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略)

今年1-6月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2.为尽快能够启用新的财务软件,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要求用友软件公司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适合公司的财务帐套体系,体系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五部委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置。

为今后的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帐务检查提供了快捷服务。

3.目前财务软件已全面运行,完全可以按部门、供应商、产品品种随时查阅,并且与赣州营销中心财务部进行了联网,实现了数据共享。

我部门人员也能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因组织结构的变更,财务?a

href='///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钡墓ぷ靼才胖匦陆辛说髡9居敫又萦行牡南谓庸ぷ鞔嬖诮隙辔侍狻N垢又萦行木】旖胝W刺也棵湃嗽本<影嗉拥阈渫瓿晒ぷ魅挝瘛?/p>5、今年以来,财务部利用仓存管理软件、地磅软件系统的资源优势,为公司的供应、生产、仓库管理、财务等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杜绝了过磅时少收漏收资金的现象。

6.为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本部门人员多次参加了税务部门组织的增值税与所得税知识的培训。

7.为使闲置的资金能够创造更多利润,我们随时对各银行的利率进行跟踪与比较,并及时做好理财产品工作。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公司软件系统的管理相当薄弱,急需专业的软件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2.税收筹划方面比较欠缺,未能为公司税收筹划找到更好的思路和方法,与税收等部门的交流有待加强。

3.财务制度不完善,漏洞较多,造成部门之间的沟通较难到位。

4.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公司与赣州营销中心的衔接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5.现行财务工作处于大量的核算阶段,没有做好更多的分析与管理工作。

6.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金蝶财务软件工资系统不能满足财务核算的需求,给核算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7.工作方式和效率需要改善与提高。

三、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加强与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为企业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接待好各级各部门对公司开展财务的检查,确保检查工作不出差错。

2.做好常规性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做好资金支付、费用报销、记账、票据审核等基础工作,及时为各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配合,满足各部门对财务部的工作要求。

3.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系统,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加强财务管理,对工作进行自查自纠,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

4.做好财务知识在企业的宣传与贯彻工作,提高各部门人员既当家又理财的财务意识。

5.进一步办理企业历史遗留的财务事项,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半年财务总结4下面我对北京公司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我的总结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财务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第二部分财务部门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暨财务部门二线为一线服务的6条承诺。

第一部分:财务部门上半年工作总结

1、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

财务部门每月制作和上报的报表加起来有近百个,包括每日上报的资金日报表,核对每日的收支明细;营业收入核对表,检查各门店每日的营业款是否在次日存入银行,以及存款是否与营业现金收入相符。每周要上报代金券回收情况,也就是我们门店上报的券是否按要求回收,与收银系统是否相符;每周还要上报证照发票办理情况。每月1日前要上报北京公司各店营业收入明细表、现金盘点表和银行余额调节表,每月5日前要上报上月各店发票盘点表、毛利率表和水电煤表,每月7日前要上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门损益表、门店损益表和物流报表。每月8日前要上报资金预算表。每月10日前要上报财务分析报告、现金流量表和管理费用明细表。

2、综合纳税申报。

按照税法的要求,每月在15日前缴纳各店上个月的税款,每季度15日前上报各店的所得税分配表,每年5月底之前上报所得税汇算清缴表。

3、新店开业的银行、税务工作。

20--年12月24日和25日分别开了唐山万达店和天津大悦城店,1月13日开了天津万达店,每开一家新店要办理银行刷卡POS机、税控机、发票、大众点评POS机、商通卡POS机,北京市区外的门店,比如河北和天津的新开门店的还需新开银行账户、三方协议、以及与税务专管员的衔接。

4、配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完成了20--年度的报表审计和税务审计工作。

5、审核报销费用。对于每一张报销的单据,都要审核发票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抬头是否是我公司的全称,是否是真发票,金额是否与报销金额一致,以及该

项费用是否是合理支出等。特别是审核费用是否是合理支出,需要我们各部门各门店控制好本部门本店面的费用,财务部门在报销时也加强各种费用的控制。可以不花的钱不要支出,平时注重节约,节约用纸,一些文档可以双面打印;节约用电,人走关灯等。在不影响顾客和员工感受的情况下,倡导节约、低碳环保。

6、日常账务处理。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认真将每一笔收入、成本和费用制作成凭证,及时将每月的会计凭证打印出来,整理归档。

第二部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下半年北京公司财务部门在保证做好财务工作,财务、税务、统计工作不出差错的同时,要着重加强二线为一线的服务意识。以下是北京公司财务部门的6条服务承诺。

1、门店的报销方面。

自财务部门收到单据起若无特殊事情当日付款,最迟不超过2日内付款。

2、门店的发票方面。

每月月初财务部门根据各店的营业需要购买当月发票,若门店当月的发票用完,提前5天向财务部门申请可继续购买。一般情况下,请各店根据本店的营业需要预估本月的发票,根据上月剩下的发票,可适当多估20%,但不要估太多,因为估太多了,税务所与上个月该店的发票使用量比较,申购太多不卖。我们各店的税控卡上都记录有这个店上个月的发票开具明细。

3、门店的水电煤费请购方面。

财务部门在收到水电煤请购的OA后,当天写单据,当天发OA报审批,在工作流审批同意后,当天付款申请总公司授权放款。因为包括北京公司和总公司的领导有时不在办公室,无法签字或审批授权等情况,因此,需提前一周(即5个工作日)申请。

4、工资的发放方面。

根据行政人事部的工资表,每月15日以前(含15日)按时发放自发人员的工资,每月25日以前(含25日)按时发放离职人员工资。

5、北京市内的七家门店的电话费在15日前缴纳。

保证门店不因电话欠费影响门店营运。因为北京市的银行无法缴纳北京市以外省市的电话费,对于外地的四家门店,还是由该店长在当地的银行或营业厅自行缴纳。如果外地的门店的电话费,还是我们单独去一趟河北或天津缴纳,需要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我们财务部门人员不多,成本也太高了。

5、实行微笑服务。

因为财务部门是一个与数字打交道的部门,平时工作表情严肃,但我希望我们做到门店或其它部门的同事到财务部门办事时,能给对方一个笑容,要优先将门店或其它部门人员的事情先办,自己的事情后办,减少门店或其它部门人员在财务部门等待的时间,如果门店或其他部门人员要求的事情目前办不到,要解释不能办到的原因,以及我们办理的时间或对方该如何做才能办理。

6、财务部门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办理门店和其他部门的紧急事情。

以上是北京公司财务部门的6条服务承诺,在以后的工作中,若有需要财务部门解决的事情,也可以随时向我反应,我们能做到的尽力做到。

时间过的很快(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在以后的时间里,北京公司财务部门与大家锐意进取,齐心协力,共同把北京公司的各项工作做好,共同为北京公司的20--年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半年财务总结5在x单位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的通力合作下,财务部认真完成x单位所有财务核算及收支工作,对各部门经营指标进行考核,分析及监督x单位财务完成情况,计划资金的安排,编制各种报表,处理帐务等。财务部基本完成x年上半年x单位财务各项工作,同时很好地配合x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对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财务部各人员的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部门各人员岗位的职责权限、工作分工和纪律要求,强化了各岗位人员的责任感,加强了内部核算监督,同时促进了x单位财务各岗位的交流、合作与团结。

二、作为非盈利部门,财务部在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有效地发挥x单位内部监督的职能上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三、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认真履行职责。财务部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会计核算,进行会计监督。财务部全体人员一直严格遵守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税收法规、《x地方财务管理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财务部的工作职责。从审核原始凭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录入,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从各项税费的计提到纳税申报、上缴;从资金计划的安排,到结算x单位的统一调拨、支付等等,每位部门人员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x单位会计制度,实现了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对x单位各单位、部门的收入和各项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营状况。统计如下(统计时间为:x年1月至5月):

x单位完成经营收入x万元,比去年同期的x万元减少x万元,x年经营目标是x万,未完成的金额为x万元,完成率仅为x%。各项经营考核指标情况如下,市场部电视收视费收入x万元,比去年同期的x万元增加x万元,增长x%,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x%;广告收入x万元,比去年同期的x万元减少x万元,减幅9.5%,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x%;外接工程和工料费收入x万元,比去年同期的x万元增加x万元,增长x%,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x%;文化产业部(培训x单位和影剧院)收入x万元,比去年同期的x万元减少x万元,减幅x%,完成全年经营目标的x%;

下半年,为实现x单位各单位的各项经营任务和总体发展目标,财务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的学习,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2、做好年终财务总结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做好x年下半年工作计划,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以求得到及时解决。

第10篇

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的绝对优势

金融集团公司一个突出的特有风险就是由于关联交易导致的风险,并且容易传递。现资组合理论揭示了控制这种风险传递的有效策略:入选投资组合的“低相关原则”。更具体一点讲,进入投资组合的各个子公司一般要相对独立,并且要通过设置“防火墙”来防止风险在不同金融子公司之间传递。本身从事一定的金融业务的银行(证券、保险)控股公司的母公司与其他子公司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不利于金融控股集团整体风险的降低。并且,母公司在信息和利益保护方面处在明显的优势地位,所以这种先天性不足“防火墙”最多也就是单方面的。这样不利于从金融集团公司整体上把握发展战略。金融控股公司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母公司不从事具体的业务,可以专司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其次,各个子公司处于独立公平的地位,子公司之间容易建立比较有效的“防火墙”来隔断风险传递。最后,可以较好地解决不同金融行业间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一般来讲,商业银行业重视信誉至上,证券业追求突破创新,保险业对业务拓展人员则给予相当高的激励。这种行业的差异在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下,各子公司可以相安无事。否则,无论母公司从事的是哪种行业,这种文化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差异都很难协调,员工的心理也很难保持平衡。进而影响到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的效率和发展动力。

金融集团组织结构的国际比较

本文选择英、美、日、德四个国家的相关情况做一个比较。一方面,英美和日德刚好分别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学术界历来有“英国出思想,美国出制度”的说法,美国确实善于将一种经济思想转换为一种能实现这种思想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制度。另外,美国在所有发达国家中也是最后一个走向金融混业经营的国家,其在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方面也应当能够吸取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

英国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银行控股集团

英国《1987年银行法》(1987 Banking Act)标志着英国的银行可以混业经营证券业和保险业。由于英国是一个崇尚市场公平竞争的国家,所以针对金融混业经营可能引发的利益冲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通过在金融机构中设置“中国墙”(Chinese Wall)来构筑投资大众对混业经营机构的信心,同时防止金融机构本身的利益冲突。具体到金融集团组织结构来讲,英国金融集团的母公司本身所从事的金融行业一般是商业银行,是较为典型的银行控股集团模式。其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德国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综合银行

金融体系的改造和统合是欧盟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1993年实施的《欧盟第二号银行指令》(Second Banking Directive)确定了欧盟国家“综合银行”(Universal Banking)的组织结构。德国金融集团公司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家“综合银行”法人内的不同业务部门开展商业银行、证券和信托业务。对于保险业的渗透则必须通过由“综合银行”出资设立保险子公司来实现。德国与英国的差异在于商业银行和证券能否在同一法人内部兼营。德国的产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当时的德国银行业相当落后,面对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单靠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无法满足蓬勃发展的德国工业的资金需求,于是商业银行提供直接融资成为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德国“综合银行”是与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差异较大的一种金融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日本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金融控股公司

1997年12月由日本国会通过的《金融控股公司整备法》是规范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的最新法律。该法律主要是对《日本银行法》的部分修订,所以在此之前日本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范的法律至少还有《日本银行法》和《日本保险业法》。日本金融控股公司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是“银行控股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但是《日本银行法》和《日本保险业法》分别明确规定,“银行控股公司”和“保险控股公司”本身禁止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只可以通过子公司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和风险投资等。所以,日本的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实质上是金融控股公司。其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美国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银行控股集团

美国《1933年银行法》(1933 Banking Act)确立的金融分业经营原则对世界金融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考虑到提高金融创新、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等因素,美国的金融机构一直在通过银行控股公司和在国外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规避《1933年银行法》。1999年11月通过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是规范混业经营的最新法律文件。该法律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银行控股公司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开禁。在具体的金融机构组织结构设计上,《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了两种组织结构:第一种,如果银行控股公司的所有银行子公司的总资产不超过母公司总资产的45%或500亿美元(以低者为标准),则银行控股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设立证券子公司和保险子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来实现混业经营。并且,明确禁止银行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投资设立证券子公司和保险子公司。这种模式与英国的银行控股集团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第二种,如果银行控股公司的所有银行子公司的总资产超过母公司总资产的45%或500亿美元(以低者为标准),则必须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来实现混业经营,也就是必须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下面分别设立银行控股公司、证券子公司和保险子公司。以强化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的防火墙(Fire Wall)这种组织结构与日本的情况是一致的。其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

从发达国家金融集团的组织结构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明显的趋势。美国的模式对我国更具有启发意义:随着金融集团的规模越大,其组织结构必须选择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

我国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趋势

我国当前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金融类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采用了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例如“中信控股”、“平安集团”和“人保控股”就分别是以商业银行、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为核心资产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推断,我国不同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和国务院基本认同了这种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这对我国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具有较大的启发作用。就目前而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有三家已经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雏形。例如,中国银行投资的证券业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和保险业子公司“中银保险”。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各自投资控股的证券业子公司“工银亚洲”和“中金公司”。笔者认为,作为我国金融业“航空母舰”的国有商业银行,其股份制改革方向可以参考组建金融控股公司而不是银行控股公司。考虑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将来的巨大发展空间,可以组建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控制若干家同一类型的子公司。例如,我国现在就有些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银行业子公司和证券业的子公司都不止一个:银行业子公司有商业银行,有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子公司有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有证券公司等。所以,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可以考虑在金融控股公司下面分别再设立不从事金融业务的纯粹型银行业控股公司、纯粹型保险业控股公司和纯粹型证券业控股公司,分别管理旗下的同一类的子公司。其设想的组织结构如图5所示。这不但有利于其提高收益,控制风险,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应对国际性金融集团的挑战,对我国金融业整体的效率和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可以提高集团整体的投资收益率

金融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增加收益和控制风险。具体到企业的微观层面,要想增加收益的两个基本方法包括增加业务收入和减少成本。这样一来,无论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还是用资产收益率(ROA)来度量投资收益率,收益率都会提高。金融控股公司投资金融行业中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这种策略既是由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所决定的,又是在实践中可行的。

首先,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在整体上减少成本。金融行业在人才、资产和信息等领域的“资产专用性”比较低决定了行业间资源共享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第一,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高端人才的相当一部分知识结构是重合的,这样可以共享一部分的宏观经济、行业研究、风险管理和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从而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将来的固定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资产是电子网络、网络平台和高档经营场所,这些完全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共享,从而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支出。例如,对于一个网站平台,是一家银行独享,还是整个金融控股公司共享,整个维护成本差距不大。1995年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创立的全部费用为100万美元,只相当于传统的银行业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一旦一家网络金融集团顺利完成了规模庞大的信息技术投资,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大量的金融服务,从而迅速降低运营的成本。第三,作为一个集团公司,对整体的财务进行统筹规划,减少不必要的资金闲置,降低融资成本,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可以减少整个集团的财务费用。第四,集团整体进行营销时可以进行“一揽子”产品设计和销售,自然也就减少了销售费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营业柜台上面实际上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证券投资基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第五,作为跨区域和跨国集团公司,完全可以利用区域性的税收差异进行税收筹划,另外,集团公司的合并纳税额肯定比子公司分别纳税额的总和要低,从而可以减少税收支出。可见,由于许多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得整个金融控股公司在很多成本方面都有降低的空间。

其次,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增加业务收入。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提供“金融超市”等“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这很好地满足了金融需求全能化的趋势,减少了客户的搜寻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更进一步,金融控股公司利用自己信息、人才和网络等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可以为客户量身订做一些个性化的“产品组合”,这种产品组合可以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产品进行重新配置,创造出在收益和风险配比方面更加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我国“保本基金”的“躁动”显示了这种趋势已经初露端倪。总之,金融控股公司在整合了银行、保险、证券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优化和创新,大大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现实中的“南京爱立信事件”已经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无法满足跨国公司的全面金融服务的需求而失去了一些优质客户。

可以降低集团整体的风险

可以将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子公司分别视为一种证券。显然,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分别是:信用风险、利差损等导致的支付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任意两个行业的收益率波动的相关系数肯定小于1,特别是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收益率波动的相关性一般呈负相关关系,一种业务的收益率下降,另一种业务的收益率可能上升,“东方不亮西方亮”。根据现资组合理论,这恰恰符合选择投资方向的“低相关原则”,可以降低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另外,金融控股公司利用掌握的多种金融工具的组合,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锁定,增强了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美国的经验证据对上述理论提供了经验数据支持。怀特(White, E.N.,1986)研究了1930~1933年间没有证券附属业务和有证券附属业务的国民银行的倒闭率,结果表明前者倒闭数量接近后者的4倍。这从经验上否定了《1933年银行法》的最主要借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离能增加金融安全。不但如此,塔巴克(Alexander Tabarrok,1998)引用详实的史料和经验证据指出:《1933年银行法》是美国历史上的两大财团斗争的结果,洛克菲勒财团的幕僚要通过分业经营的政策来增加摩根财团银行业的成本。

总之,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说明了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降低整体的成本,增加市场份额,并降低整体风险,较好地解决收益与风险的配比问题,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是实现股东投资效用最大化的企业目标的必然选择。

尽快建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