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公司管理制度

化工公司管理制度

时间:2023-08-31 16:0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公司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公司管理制度

第1篇

(一)企业薪酬构成

在集团公司薪酬体系的框架下,煤化工公司采用以岗位效益工资制为主,年薪制、协议工资制为辅的工资制度。

1.岗位效益工资制

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员工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效益奖金构成。

(1)岗位工资:由出勤工资、工龄津贴、专业技术津贴、煤化工岗位津贴、专业技术人才津贴、技能操作人员津贴、中夜班津贴、安全绩效工资、特殊岗位津贴、通勤补贴、通讯补贴、值班费、晨会补助构成。

(2)效益奖金:由质量效益奖、本质安全奖、和谐发展奖、科技创新奖、资源节约奖、五型综合奖构成。

2.年薪制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年薪制,是依据单位规模、管理难度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确定和支付给企业负责人工资性收入的一种薪金制度。由基本年薪、岗位绩效年薪、安全年薪构成。

(1)基本年薪:保障企业负责人基本生活的收入,不与经营业绩挂钩。

(2)岗位绩效年薪:企业负责人的风险收入,主要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及经营业绩等综合确定。

(3)安全年薪: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管理重点,为突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而设置的。

3.协议工资制

具备公司所需的管理经验、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因公司工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受聘于公司的人员实行协议工资制。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

(1)基本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60%为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年度协议工资标准的40%为绩效工资。其中:月度绩效工资20%,年度绩效工资20%。

(二)实行劳动力总量、全员绩效与薪酬联动机制,加强薪酬管理

公司经营规模大、生产业务多元化,是事业部制经营模式。采用集中控制的薪酬管理。实现“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公司将各类奖项归类并统一设置奖项名称,同时设定相应奖项的发放范围及标准。

(三)薪酬管理全面推行信息化平台

首先,煤化工公司全面推进五型企业全员绩效管理,使用FPI平台,采用平衡记分卡完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提取后运用到薪酬发放中;其次,使用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平台计算、发放及审批薪酬工作,提高了薪酬管理的整体水平。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司自成立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煤化工体系特有的薪酬激励制度,但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动态薪酬调查

公司对同行业之间薪酬调查力度不大,不能够积极洞悉同行业间薪酬制度发展动向,这就导致了公司薪酬水平低于同行业,造成人才流失严重,将导致企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优势。开展薪酬调查能够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为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变化与新趋势,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煤化工公司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业,薪酬体系坚持“双轨制”的原则,即煤化工公司与集团煤炭单位相同岗位的员工收入水平保持一致或接近,适度提高化工专业人员收入。但是随着煤化工热潮的掀起,企业没有积极的改进薪酬制度,近几年,致使本企业员工与同行业之间薪酬差距逐步增大,直接导致我公司员工流失率每年达到上百人。

(二)岗位评价机制薄弱

企业薪酬管理尚处于经验管理阶段,由于岗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使薪酬缺乏科学管理的支持。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首先,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对于生产装置运行不了解,生产部门技术人员对于管理概念不专业,两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其次,2013年公司引进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煤化工企业的内部环境不熟悉,不能够得心应手的实施具体事务,工作进展不明显,效果不佳。例如:岗位说明书不能及时修订,严重阻碍新的薪酬制度建立。

(三)学习激励制度欠缺

企业对于员工的进修学习支持力度不够,如:员工取得更高等级学历、专业技术资格等级、等成果时,企业不能够积极地从薪酬方面体现相应的奖励方式。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素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薪酬激励是企业吸引和稳定人才的竞争手段之一。煤化工公司人员结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6%,平均年龄31岁,本企业是一支拥有高学历结构的年轻队伍。但是企业目前在薪酬结构上只有职位升迁可以提高薪酬水平的纵向发展,很少有职业规划、知识技能等提高薪酬的横向发展,使得员工学习积极性受挫,不能长期稳定员工队伍。

(四)管理自受约束

集团对基层单位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使煤化工公司受到较大的限制和约束,致使薪酬管理自难以落实,严重影响了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质量。煤化工公司薪酬与经营状况紧密挂钩。集团公司推进薪酬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种薪酬管理方式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使煤化工公司不能充分结合实际需要搞活内部分配机制,例如:在2013年度,必须严格按照集团薪酬制度中规定的奖项发放奖金;不能自主设置单项奖;不能重新分配各岗位系数。为了遵循集团整体总方针政策,忽略了企业本身的环境差异。

三、完善神宁煤化工公司薪酬管理的建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员工在公司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薪酬水平来衡量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因此,构建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是薪酬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合理开展薪酬调查

进行专业性薪酬调查,企业应定期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外出考察、借鉴行业经验;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对标先进,探索推行新的模式。不但为企业薪酬改革提供依据,还有利于企业了解和掌握新变化与新趋势,帮助企业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策略,切实降低人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人力资源部门协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岗位分析小组,深入现场跟班、观察,与岗位员工、车间主任交流。对各类岗位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完善岗位工作说明书;同时在征求咨询公司专业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岗档体系中岗位设置与目前岗位实际承担的安全责任、岗位技术含量、劳动强度等方面不符部分,比较分析进行薪酬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学习激励制度

稳定员工队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激励高技能人才队伍是重中之重。企业应加强对高学历人才奖励机制,设立合适的专项津贴或实行学分制奖励,提高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在操作岗位上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的薪酬进行倾斜,激励高学历人才扎根基层,实现事业、待遇留人。

(四)建立内部再分配机制

煤化工项目技术含量高、操作环节多、安全管理难度大。为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机制,增强员工岗位荣誉感、工作责任心及劳动积极性,在总量定额控制的基础上,允许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再分配制度。薪酬分配偏向技术含量高、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单位,特别是关键岗位倾斜。单位系数可向管理难度大、操作环节多的单位进行倾斜;岗位系数可向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差的岗位进行倾斜。调节幅度应有相关的制度加以制约,建议调节控制在应得奖金的±20%范围内。同时激励再分配机制需着重考虑专项激励,围绕核心人才、关键技术岗位设立津贴或奖励基金。

四、总结

第2篇

黄陵煤化工公司是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实施煤能转化、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的重大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5.5米侧装煤捣固焦炉生产工艺,配套建设化产、甲醇、合成氨等项目,项目的建成结束了延安地区有煤无化的历史。2012年是煤化工公司实现安全转型、达产达效、管理转型三大目标任务攻坚之年。对于新成立的工会组织来说,压力与责任同在,困难和挑战并存。

1.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按照《中国工会章程》、《工会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今年党政工作的重点,各车间、职能部室民主选举产生基层工会组织。煤化工公司成立工会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成立基层工会9个,发展会员1408名,入会率96%;成立了公司群监会以及炼焦、化产、备煤、检修、质检中心、机电科等8个基层群监会,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2.出台规范相关制度。工会组建初期,工会工作千头万绪,随着各生产系统的相继投产,生产任务逐渐加重,员工人数急剧增加,煤化公司工会立足现状,在借鉴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建章立制,制定下发了《群安机构成立》、《大学生班组建设方案》、《职工建家活动方案》等相关制度,规范工作,理顺思路,使工会各项工作进展有制度可依,有思路可循,有整体规划,为今后工作打开了局面。

二、存在问题与分析

煤化公司工会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虽然展开了工会的各项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职工队伍组建时间不长,各种固有文化观念处于磨合期。黄陵煤化工公司作为新建的股份制企业,目前还处在生产建设交叉期,需要大量的技术、管理和岗位操作人员。从公司目前的人员结构组成情况来看,既有从大专院校招录来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但自我约束力较差,接受新鲜事物强,思想在短时间内很难凝聚在一起,缺乏共识。同时又有从其他企业招录来的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熟练工,还有从其他社会层面招聘的各类人员,通过这几种途径招录的人员成为公司生产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他们招录前所处的环境、机制、条件不同,其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行为习惯各有差别。多年生活、学习工作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形态、行为也不尽相同,这些需要很长一段时期的磨合。这种大的文化环境背景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员工主人翁角色亟待加强。越是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越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越是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越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教育职能是工会最基本的职能之一。要使员工清醒地认识到,是煤化工这个蓬勃发展的事业,给他们提供了个人发展的“第一桶金”,创造了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和机会。因此,首先要教育员工忠诚于企业,与企业共成长、同患难,以感恩之心回报企业的培养。其次要从本职岗位做起,爱岗敬业,争做岗位的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把煤化公司大家庭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最后要加强专业学习,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知识构架,不断提升自己担当主人翁的能力,时刻把公司的发展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以主人翁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基层工会活力不足。煤化公司基层工会刚刚组建,各基层工会在结合生产任务的基础上,要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加公司各项活动,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不断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工会组织的活力,赋予其新的内涵,做到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形式上创新,建设一支团结、乐观、向上、有活力的员工队伍,切实发挥工会的作用,服务于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这是当务之急。

4.工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工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向企业职工,其自身素质的高低、个人能力的大小,沟通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乎企业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和实际影响力。目前,从公司对工会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工会基层干部自身思想观念、整体业务素质与公司的形势发展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只凭个人主观臆断,工会知识欠缺,工会理论水平不够,工作方法单一,主要表现为调查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开展工作主观能动性较差,沟通协调能力不够,缺乏工作经验等。

5.客观环境制约。开展形式多样、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性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是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煤化公司受各方面条件限制,配套的员工活动场所没有建立起来,文体活动用器材还没有配备到位,娱乐活动开展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工会工作的有效进展。

三、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工会组织具有联系职工群众的天然优势和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是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为了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工会以面向职工、以人为本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工作紧贴生产经营中心,突出重点,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能部门配合的指导原则,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组织发动起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助推了工会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展。

1.动员新工入会,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和企业制度的逐步健全,职工队伍和组织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工会组织的职能、体系和作用未变,要适应公司形势的发展,动员新工入会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全面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加入工会组织,才能彼此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感受工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快速融入企业发展,使个人价值和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2.加强工会队伍建设,提高工会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工会队伍建设是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决定因素。塑造工会干部形象,既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要求。工会干部既要热心、细心、用心,又要多才、多艺、多技,这样才能成为职工信赖的服务者。作为工会干部,要努力提高洞察能力,塑造优秀的人格形象,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要精通业务,吃透有关工会工作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具有刻苦钻研、不怕吃苦的精神,善于将工会工作与企业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工会干部说话办事才有底气,在职工群众中才有号召力,才能使工会工作开展得正确规范,富有成效和感召力。

3.发挥工会职能和优势,加大班组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工会既是班组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协调者,更是班组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组织者。班组是企业生产序列中最基层的组织细胞,是企业经济建设最前沿的“战斗群”。班组长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既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把各项生产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的领军人物。(1)打造大学生班组,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大学生班组是工会建设职能的重要内容。大学生队伍是煤化工公司做大做强的中流砥柱。工会以“岗位描述、手指口述”活动作为示范引领,在各个生产车间树立大学生班组形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与其他班组产生互动效应,实现共鸣。(2)公平竞争,搭建发展平台。班组建设包括班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劳动竞赛活动和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指标的开展,各车间部室分别选择有代表性、技术含量高、有煤化工特色的工种及岗位参赛,突出了行业特色,展示标准化操作,使劳动竞赛成为广大职工施展才能、创造业绩的舞台。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并以此为契机,为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技能型员工的成长搭建平台。师带徒活动以点带面,引导新员工立足岗位学习技能,掌握新技术,全面发挥班组长的引领示范作用,使班组成为公司创新管理的细胞和工会工作的“前沿阵地”。(3)激发和调动班组长的积极性。公司工会从提高班组长待遇入手,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集意见、推行民主管理制度,让员工为班组制度、考核、奖评出谋划策,帮助有关职能部门及一线生产单位建立完善班组长考核激励机制,生产一线班组长每班享受8元的津贴,辅助生产部门班长津贴为每班5元,非生产车间班长津贴每班3元,使班组成为落实目标的阵地,安全管理的前沿,完成生产任务的落脚点,使班组建设步入安全良性循环的轨道。(4)“职工小家”建设为班组建设搭建起广阔的平台。“职工之家”建设是工会工作凝聚人心、激发才智,组织和动员职工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班组“职工小家”是单位“职工之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建设必须与“职工小家”活动相结合。如当前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如潮水般涌进煤化企业,班组成员人人都要争取成为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新型职工,“职工小家”自然成为“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学习型职工”最好的大讲堂。还有“职工小家” 紧密融合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样适应了班组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需要。

4.服务公司大局,组织开展有益员工身心的文体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工会增强活力,突出特色、发挥作用、凝聚人心的有效载体,也是工会组织实现基础管理的有效途径。如何把全厂青工拧成一股绳,形成向心力,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体现。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加大厂务公开力度、将员工关心、敏感的热点、焦点问题公开,如工资考核、绩效分配、奖罚通报等定期公开。在确保各系统生产任务完成的同时,工会积极动员组织参加矿业公司举办的“安康杯”篮球赛、红歌赛,还有自行组织的棋类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有益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既增进了员工之间的彼此了解和友谊,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第3篇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天然气开发将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

关于我国炼油工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油田开发晚期注水工艺的改进

技术创新助力中国梦

保证中国的石油定价权的思考

柴油中压加氢改质技术的工业实用性

常规抽油机节能降耗的措施

陈堡油田油井解堵工艺研讨与实用性

聚合物驱采出污水油水分离影响因素研讨

长深H2侧钻井钻完井技术

杜蒙高压注水井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研讨

水平井开采技术配套及实用性

影响超低渗透油藏机采系统效率因素分析

利用叠前属性识别阳信洼陷火成岩

水平井冲砂技术的配套与实用性

第四系冲积平原覆盖区激发技术研讨

西边城窄条状油藏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研讨

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

浅谈品牌战略在石化企业中的实用性

油井功图量油技术在李堡油田的实用性

利用Excel软件计算水井合格率

胜利油田河50区块固井水泥浆体系技术

转油站双热洗流程的实用性

萨北过渡带剩余油潜力分布研讨

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讨

裂缝清洗技术研讨与实用性评价

奈曼地区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讨

世界天然气资源勘探及展望

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开发技术

泡沫酸解堵技术在水平井中的实用性

我国炼油厂硫磺回收技术的发展概况

从生物质垃圾生产燃料将具有广阔前景

浅析油田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日本化工公司的新发展战略

浅谈文化视野中的管理制度

从机制与方法入手改进培训工作

采油厂节能减排管理模式探讨

GTL高质量油市场前景与机遇

加拿大油砂地质研讨技术进展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和印度石化工业将继续加快发展

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新能源汽车加快产业化步伐

当前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公司的人才管理

为构建和谐型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第4篇

(一)物流管理设施较为缺乏

我国石油化工公司的建立时间并不长,开展物流管理的时间较短,随着人们需要的质量和数量不断增加,原有的物流管理设施已经出现落后的情况。分公司的物流运输主要采取铁路运输的模式,由于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火车常常会出现晚点等情况,在恶劣天气还会导致铁路停运,所以铁路运输存在时间不准确的问题,会造成产品堆积,不利于提高分公司的经济收益。分公司的仓库数量较少,且没有进行统一的空间规划,难以计算库存量。分公司对仓库的管理不到位,相应的管理制度缺乏,导致产品摆放不合理,仓库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物流信息未实时更新

石油化工销售公司内部的物流信息网络缺少实时性,在总公司传送物流信息和指令时,分公司的信息接收速度慢,导致上传下达存在问题,分公司不能及时相应号召。分公司的物理信息管理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滞后性,比如,产品入库后,物流信息却显示未入库,大大降低了分公司的工作效率,不利于分公司的长远发展。物流信息迟缓会导致分公司在制定运输方案时容易产生错误,造成产品堆积或者运输工具安排不合理,对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

(三)分公司人员专业水平低

如今,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有些分公司缺乏长远趋势的预见,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投入,使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销售和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物流管理的工作流程比较繁琐,需要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和合作,才能确保物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但是分公司的人员之间缺少交流,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利于分公司的员工之间形成集体凝聚力,导致物流管理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二、石油化工销售分公司的物流管理措施

(一)完善物流管理设施

物流管理设施是物流运输的基础,分公司应注重完善物流管理设施,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增加资金收入。分公司需要积极的开辟运输线路,拓宽运输渠道,使用公路和铁路运输,实现运输效率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人员可以提前制定运输方案,在出现恶劣天气时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分公司的经济损失。物流管理人员应根据分公司的物流信息,结合运输模式的状况,设计运输流程,合理分配运输资源。分公司还应加大资金投入,按照规定的标准,对仓库进行科学化的设计,计算仓库的装载容量,合理摆放产品。分公司可以扩大仓库的规模,建立具有应急性质的仓库,防止因规划不合理导致产品无处存放的现象发生。

(二)及时更新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与仓储,运输等其他物流环节息息相关,在整个物流活动的调节中发展着主导作用[1]。分公司应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网络平台,使每个部门的网络平台能够相互连接,在每个内部电脑上都会实时更新物流信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确保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开展工作。分公司需要将产品的入库、出库、实时位置等物流过程输入物流管理网络平台,方便物流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提高人员知识素养

分公司在招聘物流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时,应提高准入门槛,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聘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员,有利于分公司人才储备的增加。分公司应对物流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应用到工作当中。在培训过后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连续两次成绩不合格的人员予以开除,保证分公司的人员知识素养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分公司可以举办知识竞赛,给予优胜者奖励,能够使工作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管理和销售团队,提高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物流管理设施、及时更新物流信息、提高人员知识素养等措施能够解决石油化工销售分公司存在的问题,促进分公司长远发展。

第5篇

【关键词】 商社集团; 财务总监制度; 探索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94年在经济发达的前沿城市,如深圳、上海等相继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2000年7月1日中央实施新的《会计法》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制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签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签章”。这表明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上提出了配套的财经法治制度建设,并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方面,把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制度摆到了一个重要位置。

一、商社集团财务总监制度建设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国家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44名(商业零售业第3名),中国连锁百强第10位。经过十余年发展,商社集团形成了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等为核心,覆盖化工、进出口贸易、农资、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等领域的经营格局。2010年,商社集团成功实现核心主业上市,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庆百货”,销售规模在国内零售行业资本市场上排名第2位。截至2011年底,销售收入近500亿元,资产168亿元,网点325个,覆盖西南地区,职工9万人。

商社集团将以整体上市为新的起点,坚持“发展商社,服务社会,惠及员工”宗旨,立足重庆,拓展西部,走向全国,致力打造千亿新商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一流商贸流通企业。

(一)以绩效为中心,构建财务基础制度

商社集团财务基础制度体系如图1所示。

1.建立以控制财务风险为重点的财务总监与会计委派制度

(1)建立垂直的财务监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责任制度,商社集团所派遣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均进入子公司领导班子,重在对企业实现经营上的管理。

(2)建立会计联签制度。对规定的企业重大财务支出和经济活动事项,实行由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与法定代表人联合签署审批,有效地完善了集团的内部控制。

(3)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主要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及时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报告本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按季度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本公司董事会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存在问题。

以上三项制度形成了财务总监制度可操作性的基本框架。

2.推行以现金为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商业行业的特征,2004年商社集团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八年财务预算管理从成本挖掘近7亿元的利润,商社集团实现了扭亏为盈,全面预算制度已成为企业实现经营任务的基础性保障制度。

3.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强化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

集团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同时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突出应收账款的年度审计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特点,建立每半年对坏账工作进行通报问责制度,有效防御财务风险。

4.建立“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

创新提出建立:业绩合同兑现、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三审合一”的统一监管制度。将多头组织、繁琐的重要工作梳理为:一个领导小组、一套班子、一次检查、情况共享、统一研究、统一处理。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在建立与实施“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上承担了直接责任。

5.建立投资管理制度,降低投资风险

以集团董事会为全集团投资项目的决策、领导结构,配套成立了招投标委员会,对集团及所属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审批或备案实施监管,对投资损失责任进行追究。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作为投资审查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独立发表意见,有权直接对股东反映要情。

6.建立内部模拟结算中心、银企战略合作及二级融资制度

八年前,面对资产负债率高、融资难、无资产抵押、短贷长用等融资难题,商社集团采取:(1)尝试建立内部结算中心,统筹内部融资资源、降低资金成本;(2)建立二级融资制度,集团公司负责战略发展项目资金、二级公司负责经营资金,保障集团战略及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3)统一集团在银行设立账户的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基本由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组织开展。

(二)建立财务总监控制体系

商社集团二级公司财务总监由商社集团财务部建议,商社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商社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董事会批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财务总监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商社集团财务总监控制体系如图2所示。

(三)二级公司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

二级公司按照规定设置财务总监职位,由商社集团委派符合条件的财务总监履行财务监管职责。下面简要介绍二级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成果。

1.实现有效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

商社化工公司(全国商业批发行业规模前三位,年销售70亿)财务总监不断健全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公司的“联签管理办法”、“对交商品管理办法”、“ERP业务管理流程”、“预算管理办法”等。营造依法运行、规范管理的制度环境,以确保公司守法经营,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2.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控制

商社电器公司(重庆地区家电规模第一,年销售40亿)财务总监通过参与公司采购合同指引的制定及合同执行的过程监控,保证公司更多上游资源的到位,从而使电器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05年的5.8%提高到2011年的预计8%;对促销活动方案进行审批,对促销资源的使用和收取过程进行控制;审查成本费用开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3.实现企业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效大幅度提升

商社汽贸公司(重庆地区汽车规模第一,年销售50亿)在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指引下,打造一支高素质、敢担当的财务总监队伍。公司近几年取得了喜人的经营成果,2011年营业收入再创新高,预计达70亿元,利润再次突破亿元大关,直指2亿元关口;资产质量优良;银行授信额度合理,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资金利润率达14.5%。

二、财务总监制度为集团价值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促使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即决策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权(监事会)和经营权(经营者)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财务总监制度正是为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的问题,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益而建立的。集团的财务总监制度通过对董事、监事和经营者等的职责和责任的详细规定,使得各方行为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顺理成章地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治理。

(二)为企业资产重组、股权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总监制度为2005年重庆百货公司整合纳入商社集团,2007年新世纪引入战略投资者,2010年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其业绩水平位居全国商业板块前三位;业态上形成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零售为核心,化工、进出口、农业生产资料批发行业为规模,信息科技、家电维修、质检中心、酒店为配套的综合现代商贸集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促使集团实现财务核算转型

1.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道路,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制度管物、制度管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制度不明、权责不清、控股不控权等问题。

从2005年起集团每年组织《商社集团财经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已经形成第一册~第五册,每册达60—70万字。制度汇编有以下特点:(1)组织专家对集团和二级公司制度给予了点评,可操作性更强,使汇编不仅具有工具书的功能,还能开阔管理者思维,为管理者在制度的完善上提供思路;(2)引入重要事件和法律法规导读,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分析参考资料,以拓宽管理人员了解法规、分析制度的视野;(3)收录了当年的财经热点事件和分析评价,对正确把握政策动向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合格财务总监人才

财务总监制度建立与实施关键在财务总监素质水平高低。重视对现有财务总监的素质提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集团主要采取:(1)选好人(文化本科学历,会计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五年以上担任主管财务、审计,资产领导工作经历是硬件);(2)用好人(丰富的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每年专项述职与考核、工资垂直管理);(3)关心人(达到条件的进入董事会、党委会、享受年薪及班子同等待遇、定期安排进修及学习)。

三、经验与总结

(一)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经验

财务总监制度是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方式之一。在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以来,从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中可以看出,财务总监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以下三方面密不可分:

1.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大力支持

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财务部建议,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班子研究批准,财务总监认真履行职责,对董事会负责。通过对财务总监职能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其工作的大力支持,明晰了财务总监的地位,保证了财务总监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与专业化管理

财务总监在集团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基础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决策、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责,因此必须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集团应站在培养企业家的高度加强对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提升,以专业化的管理培养业务与思想素质过硬的财务总监队伍。

3.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的系统性与完善化

为加强集团财务总监管理,集团参照国务院、市国资委等颁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财务总监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会计委派人员考核暂行办法》、《联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财务总监选拔、委派、培训及考核管理,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位设置、职责权限、履职评价、工作责任,为财务总监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思考

1.把握财务总监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

(1)财务总监应对企业董事会负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财务总监应是企业董事长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当董事长实施的具体目标与董事会制定的终极目标发生碰撞时,必须及时加以制止、纠正。(3)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审核企业计划、财务报表以及日常财务会计审计活动,但是不能代替企业财务主管的角色。

2.逐步完善财务总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激励财务总监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其报酬也应独立于企业薪酬水平,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的结构,按贡献大小计算酬劳,且由委派方支付。财务总监与企业效益相对脱钩,也有助于财务总监监督企业效益更加公允和真实。

同时,通过再监督,促进财务总监履职更加尽责。可以通过定期考核和业绩评价,测评财务总监履职状况;也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提供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总监的工作效果进行检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轮换,降低财务总监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3.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首席财务官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在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财务官制度时,要明确首席财务官的资格条件、市场准入、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等,充分发挥首席财务官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职能作用,避免虚设成为“橡皮图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财经管理制度汇编[Z].内部出版,2007.

[3]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军.乘势前进、奋发作为,大力推进“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J].会计研究,2011(10).

[5]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 都战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定位和到位[J].中国商界,2008(6).

[7] 安峻.财务总监委派制浅析[J].经济学研究,2008(4).

第6篇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和岗位制度不完善,甚至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内部会计制度 。这些企业直接以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的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上级发的各种文件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力度明显不足,这就会出现挤占成本 、虚报成本 、数据虚假 、会计失真的情况,致使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随意性过强,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决算的正确性 。一些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没与充分考虑到它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无法使内部会计制度真正融会 、贯穿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使得它不能有效运转 。因为大多数企业认为本企业经营业务少,资金往来单一,不需要建立内部会计制度 。

还有一些企业只注重其形而忘其实,草草建立一套内部会计制度主要用以应付上级检查,而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内部会计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贯彻和执行 。如珠海市跃华石油化工公司由辉煌转向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管理混乱,经济业务不依据会计制度进行反映和监督,账目记录混乱,无法确认资产 、收入 、支出的数额,导致公司走向破产 。

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的一种经济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理论,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会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即使在同一生命周期上,面对不同的市场也会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如扩张政策、收缩政策 。企业经济政策的实现,需要多种条件配合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为企业经济发展起决策支持作用,为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作为企业内部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会计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也应该配合不同的经济政策作出选择 。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属于企业经济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企业内部会计业务缺乏监督

良好的内部稽查结合一定的审计方式可以在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相关工作人员之间以及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财产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而目前,很多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制度时,未能有效的贯彻内部审计制度,这样就无法确保管理部门制定的方针政策得到实施,无法保证管理信息的准确可靠和财产的安全完整。很多企业往往认为一旦建立起内部会计制度,便可以顺利实施,而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监控,内部会计制度只能形同虚设,很难严格执行下去。

三、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着会计人员素质较差、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欠缺的情况。据统计在我国1 2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比重偏低,会计人员的素质可见一斑。同时职业道德水准也较低。有些会计人员置会计的真实公允性于不顾,为迎合某些特定需要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侵害他方合法利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计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会计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会计人员没有树立经营观念和市场观念,更主要的则是会计人员缺乏内在动力。

四、企业外部缺乏监督

第7篇

我区工业经济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不利因素,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经济运行调控、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2亿元,同比增长11.6%;单位GDP能耗下降6.7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330,同比增长105个百分点;引进到位资金22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对外贸易出口创汇878万美元,同比增长23.7%。

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集中精力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形势,深入研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保持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区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是“促增长,调结构,重节能,抓减排,保安全”。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煤焦氯碱化工基地建设和非资源性产业发展为重点,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集中、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和安全生产保障力度,实现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的发展目标:

——全区工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22%。

——单位GDP能耗下降7.18%。

二、工业经济工作的具体安排

(一)多策并举,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1、认真落实加快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尽快恢复工业企业的生产。要把恢复企业生产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应对当前工业经济面临困难的初步意见》、《关于进一步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的意见》文件精神,认真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的调研分析工作,研究启动对策,在信贷、用地、税费等方面加大协调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停产、限产企业摆脱困境,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继续做好电力多边交易工作,确保企业能够继续享受优惠供电政策。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延长产业链条、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帮助企业启动恢复生产。

2、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保增长”的宏观决策上来,增强发展信心,抓服务、重引导、保增长、促协调,把握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克服和解决困难,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对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分析调研,提出对策,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跟踪分析,加强对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控,继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分析,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例会,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3、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支持企业融资信贷。密切关注国家、自治区政策变化,努力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对重点项目、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创新项目和园区建设等项目的资金支持。积极联系金融部门,深化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政策支持,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城投担保、土地抵押、企业联保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难的问题。

(二)继续加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

1、强化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工业重点项目责任制,抓好项目跟踪管理,切实做好协调服务,对重点项目工作任务逐项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单位、部门和承办人,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确保续建项目不停工,竣工项目不延期,新建项目早开工。围绕项目建设开工的必备条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2、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对前期工作进度较慢的项目,督促企业加快进度,尽快完成前期基础性工作,重点跟踪落实赛马公司日产2500吨水泥及熟料,蒙港公司96万吨捣固焦、300万吨重介洗煤等拟建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全力支持神华二期2×96万吨捣固焦、1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30万吨甲醇、8万吨苯加氢、2×20万千瓦发电机组,海化二期15万吨PVC、15万吨烧碱,西水创业日产4600吨水泥,蒙金25万吨电石,华资120万吨矿井、2×2.5万千瓦煤气发电,黑猫炭黑公司16万吨炭黑,海亮塑胶8万吨PVC深加工等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抓紧建成西部煤化、佳鑫煤化百万吨级捣固焦项目。

(三)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要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二要抓好企业创新指导。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对接,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促进企业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生产。组织实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技能人才培训,引导企业引进技术与人才。鼓励和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相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继续加强企业节能监控,配合市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做好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监测、考核工作;抓好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下企业节能指标分解、监控和考核。继续开展“节能宣传周”等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具体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开展节能降耗,强化企业的主体节能意识。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耗和利用情况实行重点监控,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能耗水平。

2、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市场调节作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装置和生产线要坚决淘汰、限期关停,进一步巩固关停小企业成果。按期关停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水泥窑型,确保实现年度和阶段性节能减排目标。要淘汰落后焦炭产能234.5万吨、水泥产能60万吨、电石和铁合金产能5.5万吨。同时,对铁合金、电石实行产业规模控制,保持自治区要求的限量水平,实行配额生产。要从源头上抓节能,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严格项目审批管理程序,把好项目准入关、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和环境保护关;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防止利用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督促使用先进节能工艺和设备。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立足地区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接续产业和替代产品,促进企业内部循环发展。合理规划、集中布局新上企业,促进产业之间关联发展。积极落实各项资源综合利用政策,推动企业开展以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电石灰、硅微粉、焦炉煤气、污水等废弃物,促进二次资源循环利用。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链为纽带,以神华能源公司和化工公司等大企业为龙头,加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引导企业之间的生产链接和循环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五)依托优势产业基础,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围绕煤化工、氯碱化工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借助国家优化投资结构,鼓励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壮大能源、化工、特色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巩固现有产业基础。依托神华、华资、泰和、佳鑫、西部煤化等一批煤焦化项目,积极开发煤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延伸焦炉煤气制甲醇产业链,鼓励焦化企业粗苯精制和下游产品的开发。依托化工公司PVC项目,引进配套项目开发PVC深加工产品,推动氯碱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电石企业升级改造,鼓励改建全密闭电石炉,开发电石化工下游产品和硅、锰、铬等系列铁合金产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加工业,引进新上陶瓷、机械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一批具有产业带动优势、产业关联效应的中小企业和相关项目,促进产业多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六)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产业产品相近、关联度紧密、上下游产业配套、核心骨干企业突出、大中小企业互补、综合利用率高等要求,合理调整和布局开发区项目,努力打造产业集群区、产品基地区和大企业集团,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的园区格局。一是完成西来峰项目区的规划设计;二是尽快完成开发区固废处理场和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力争工程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做好六五四精细化工园区至西来峰项目区道路全线通车的后续工作,续建完成公乌素和西来峰项目区道路改扩建工程;四是开工建设开发区给排水、中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五是协调保障铁路专用线及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六是力争开工建设开发区供水工程。

第8篇

【关键词】 竣工验收 前期手续 专项验收 变更签证 协同配合

自2010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竣工验收工作,主要是华泰重化工公司米东二期化工及热电项目的竣工验收,针对此项验收的情况,本人谈一谈对竣工验收的几点看法。

1 竣工验收的概念

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工作,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建设项目(工程)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果,总结建设经验有重要作用。

工程竣工验收是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该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

2 竣工验收的影响因素

2.1 前期手续

本公司发展到现在,项目建设迅猛、规模不断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利用有效的资源,将项目建成投产,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比如说,在不常规的形式下,很多手续必须利用潜规划的程序办理,这需要耗时、耗力(含财力、物力、人力),同时由于前期手续办理不出来,施工单位的资料完成,就必须放至甲方资料室很长时间,造成很大的浪费,有时还不能给施工单位把资金全部付清,否则在后期备案及交档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不予配合。

前期手续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先是可研报告、立项批复、施工图审查、规划许可证、土地证、施工许可证、安全、消防、环保等报告及审查意见等多项手续,其中对设计方的图纸审查(含消防审),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它又是其它手续办理的依据。例如,设计图审查,必须在施工图出具完毕,才能送蓝图审查中心审查,但是往往需等设计院出具完成所有建筑图纸后进行。一般审图由审图负责人员按一个装置(如聚合装置所有建筑图)送审,若此装置中某一个工序的工艺、设备在可研中确定不下来,建筑图无法确定,最终审图时间就无法确认,这将影响到整个项目手续办理,米东二期化工项目的乙炔工艺变更,致使后期的手续及竣工验收一拖再拖,导致米东二期项目开车三年也无法竣工验收完成。对于此问题,本人建议,一个项目的设计前期,尤其在可研时期确定后,就不要在变更工艺和大型的主要设备,否则将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投资和进度。对于新的工艺,建议先在技措项目中实施,在工艺成熟后,在使用到新的项目中去,以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及进度得以控制。

2.2 项目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的影响

在米东二期化工项目竣工决算中,由于二期有很多变更签证,签证的模式不统一,加上决算人员的更换,导致决算工作滞后,同时给施工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后期项目,工程管理部下发了相应变更签证的管理制度,规范了签证的形式,也使决算工作进度有所提高。

对于设计院方面,变更签证也是比较多的,在同样规模、同样的设备选型设计中,变更和签证应趋近于零。而中泰投资建设项目这几年中,大家是否都看到变更签证比较多,为什么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前期没有很好的沟通,因为设计院要盈利,对于上一次的疏漏,他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纠正,最后就利用到下一期项目,最终疏漏还是存在,还是不断的产生,形成不了闭环,也就无法更正解决。本人建议,设计单位应与建设单位共同,将这种纰漏进行弥补。首先,等施工图出具完成后,将电子版图发于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一旦发现问题,由甲方现场负责人,及时更改,变更到电子版的图中,最终由施工单位、监理确认后,将电子版的图纸返给设计院,由设计院出具详细的竣工图,最后竣工图由监理、施工单位审核,并以此为结算依据,会造成结算时间增长,但可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进行更改,将重复变更的概率降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现场专工的各项技能,也使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得到了提高,是一个互相盈利的过程。第三点,这样也可以作为对现场专工实际绩效考评的一点。

2.3 几个专项验收

专项验收是指防雷接地、消防、安全、职业卫生、环保、水土保持、现场四方验收、备案、档案、规划等专项验收,其中防雷接地检测报告,需在开车之前完成,消防验收必须在开车投料试车之前,消防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投料试车,否则项目试生产无法进行,生产投用也是违反相应的国家法规。化工行业的相关项目,只有在消防、安全、职业卫生、环保验收、生产考核完成后,才能进行现场的四方验收(监理、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其中档案验收、规划验收是所有专项验收完成之后,最后的单项验收工作。各专项验收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因此各部门应相互协调、相互沟通,才能确保整个项目验收一次性通过,其中若有哪一项验收拖延,最终导致整个验收无法正常的进行。如二期化工项目生产考核中,由于电厂未送电,造成离子膜电槽电效降低,与质监部门、设计院多方协调沟通,最终通过化工项目的生产考核。

2.4 协同配合

竣工验收工作牵扯的面广,接触的面多,这就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现场上主要涉及各个承包商及分包商的配合,同时还有监理、设计、地勘单位的配合。中泰项目多,负责收尾的人也比较少,而且项目投产后,人员人心开始浮动,就该找一个好的岗位或进入下一个项目,使得竣工工作无法进行下,特别是竣工验收工作本来就是收尾工作,越是解决不了的难点,就推到最后,最难办的不管是结算,还是未办事项都放到了最后解决,例如,二期化工项目中,新疆自治区一建所承担的工程,最后在工程管理部、米东事业部和施工单位,经过多方协调配合,最后才收回竣工资料和做完了结算,完成五方验收工作。

2.5 项目竣工领导层的重视

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工程的开始和收尾最难干,尤其收尾,纷繁复杂是个擦屁股的活,忙活了半天看不出成绩,没形象。加上临近结束,人心浮动扯皮事儿多,矛盾日渐突出,施工单位远没有施工期的那种协同配合的劲儿。而这时,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深知其中厉害关系,并耐心来解决竣工验收的问题,若临时换将,导致很多事情说不清楚,解决不了。同时接收的人也不愿意干,自然就出现互相扯皮推诿的现象。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决策级的领导去协调、沟通才是最关键,若领导不重视,光靠办事人员,他们也只能协调一般性的问题,多数问题还是协调不下来,就只能推脱或拖延下去,造成很多工作无法彻底解决。本人建议,竣工验收最好由股份公司领导负责,并定期一个月组织一次会,协调最难解决的问题,将工作推行到底。

3 结语

竣工验收,就是收尾,收尾的好坏,全在项目前期、施工过程所做的工作,只有将前面工作做的好,做的扎实,后期收尾的工作才会顺利,进度才会缩短,投资效益才会最终体现。

本人只针对竣工验收谈了几点看法,只供同仁参考。

第9篇

这次城市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县委扩大会议、全县人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年城市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年城市经济工作,通过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寻找差距、探讨措施,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城市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

刚才,有关单位就各自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今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做了专题发言,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我就20*年城市经济工作情况和20*年的打算,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20*年城市经济工作的回顾

去年以来,全县城市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思路和目标,突出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抓住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的机遇,立足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等工作,在全县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克服了“非典”和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0*年,第二产业完成总产值3.*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产值3.67亿元,增长9.5%,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40:27:33调整为38:28:34。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9.95%,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68%,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幅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增幅高于上年2.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46%;产销率达91.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0.45亿元,比上年增长66.67%。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亿元,增长9.4%。其中,县以上零售额1.98亿元,增长10.23%;县以下零售额1.39亿元,增长8.24%。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新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迅速,工业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得到了改变

过去一年,我们努力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经济提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引导县内企业产权改制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积极性,把新项目建设和新产品开发作为工业强县的头等大事来抓,指导、督促和帮助企业认真开展项目考察,论证、储备、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县有较高技术含量、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成投产。1万吨无钙焙烧红矾钠、500吨冰白葡萄酒、1500吨快餐食品、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4000吨硫化碱等项目已建成投产;3万吨麦芽、3万吨碳酸钡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同时,完成了600吨铬黑、600吨铬酸酐、复肥公司2万吨磷肥等10个技术改造和深加工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大大增强了全县工业发展的规模和实力,开创了工业经济的新局面。

(二)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企业活力的增强有效地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方面,以落实企业改制方案为重点,县上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企业改制后诸如职工遗属补助、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保证企业在改制后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引导企业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骨干企业中,除个别企业外,大部分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责权统一、运行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一些企业还引入资本运营理念,运用资本运营的手段组织集团经营。通过深化企业改革,企业经营成本不断降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决策更加科学理性,企业活力日趋旺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速度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化工、富源四户骨干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9909.4万元、11*.1万元、816.1万元和1491.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8%、21.3%

、76.3%和10.5%。

(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规范,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园区的带动和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从20*年下半年开始,在六坝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完善,以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邀请兰大规划设计院对民乐生态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制定了配套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通过规划,规范了开发区建设,提高了园区档次,引导园区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目前,沿227国道东侧布置,以**、*集团和麦芽厂组团的食品小区和沿六东路两侧布置,以化工厂、富源化工公司组团的化工小区,框架已基本形成。20*年,进驻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园区企业从业人员近*人,园区工业总产值5301.2万元,实现销售产值4*1.9万元,增加值2*3.3万元,上缴税金186.9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0%、21.4%、13.5%和10.2%。随着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逐步实施,园区的带动和聚集效应更加凸现。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通过借力发展,有效地突破了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立足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采取经贸洽谈、政策吸引、加强宣传、信息和走出去招商等办法,大力推销民乐、宣传民乐,努力吸引外地客商来民乐投资办厂。20*年成功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4项:5万吨麦芽、2500吨浓缩果汁、3万吨中药材加工、3万吨碳酸钡;达成合作意向的2项:2万吨洋芋淀粉、1万吨硅铁冶炼。到目前,与陕西秋林果汁公司合建的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已建成试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走俏;与兰州武港集团合建的3万吨麦芽生产线已完成土建工程,今年6月底可正式投产;青海永正集团投资建设的3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富源化工公司建设的3万吨碳酸钡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道路路基、防护林树沟开挖、机井钻探和输水管线铺设等工作,施工队伍进驻工地,土建工程开工建设。此外,5万吨红矾钠、5万吨洋芋淀粉、5万吨的高烹油等项目,也已开始寻求合作伙伴。这些项目的建设,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突破了项目建设投资不足的“瓶颈”,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了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五)政府职能逐步转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项服务更加符合企业和客商的需求

政府及政府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协调服务,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县上继续实行了领导帮扶重点项目的制度,主要领导重点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及时下企业现场调研,协调解决问题,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引进项目和资金。有关部门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开展“一站式办公”服务,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批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建设和外来投资提供了开放、公平、规范、高效、宽松的发展环境。根据企业的要求,县上从各部门抽调了建筑、财会、文秘、制药等方面的6名专业人才到企业开展帮扶工作。在防治非典和抗震救灾期间,县上减免有关税费,为*集团、化工厂、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等企业和项目筹措资金200万元用于生产,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加快发展。县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也分别对企业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有力地扶持了企业发展。

回顾过去一年全县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确实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发展局面,不仅当年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且昭示了我县城市经济在未来若干年内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是要善于把握时机,促进发展。20*年,是我国经济经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五年调控大见成效的一年,以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扑面而来,能否有效地把握并利用好这一战略机遇,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正是较好地把握了这一时机,既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又千方百计引进县外资金和项目,从而较快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是要善于挖掘地方优势,制定正确的发展思路。相对于周边县区,我县在环境条件等方面确实有不少劣势,但也有着不同于周边县区的优势。紧靠祁连山的矿产

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一批地方农产品,以及相关的人文优势,都给民乐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条件。依据这些优势条件,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并积极践行,从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实践证明,不妄自菲薄,不自怨自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并据此提出正确可行的思路,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是要大胆推进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发展的体制。*年底开展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不少人从心理上并不完全认同,个别人甚至有抵触情绪,这并不奇怪。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扫除了企业发展的体制,生产经营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发展活力大大增强。三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销售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12.72%、11.15%;扭亏增盈1281.5万元(*年总利润亏损66万元),上缴利税增长17.68%。事实胜于雄辩,经济发展的结论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看法。

四是要真抓实干,形成抓工业的合力。只有好的思路,没有实际行动,最终将一事无成。有了良好的工作部署,必须动员全县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工业强县的火热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过去一年中,全县各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管部门全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各企业主动出击,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寻找项目,有关部门和负责同志积极配合,使宏观管理与微观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20*年,城市经济在呈现出以上特点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乃至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致使一些好的项目不能及时开工建设;一些企业因资金不足,不仅影响着正常生产,而且制约项目建设工期和建成项目的达产达标。二是招商引资虽然有了很大进展,但“引强入民”、“引优入民”方面同周边县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招商引资的环境条件还不够优越,政策落实还不够到位,各方面投身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有的企业内部改革步伐缓慢,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技改和新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四是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的环境还不够宽松,个别部门、单位服务意识差,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办事效率低、环节多、收费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推动我县城市经济上台阶。

二、抓住时机,加快步伐,抢占城市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20*年进入了“十五”计划的最后两年,“三大战略”的实施进入了一个更加务实的年份。根据市、县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城市经济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继续突出新上项目建设,不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集中精力开展园区建设,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充分发挥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目标是:全县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到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6亿元,增长11.2%。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的紧迫感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新一轮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到来,地方经济面临着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这一大好机遇,不仅体现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城市经济上,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对我们而言,在省、市工业强省、强市战略的指导下,在各地竞相发展地方工业、产业层面接近的状况下,谁抢占先机,谁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竞争的主动权,否则就只有被动落后。民乐有着较好的工业基础,在农业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情况下,要想在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只有大力促进城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以工业带动农业,带动第三产业,否则,单靠农业大比拼,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小康目标,完成不了城市化任务。因此,

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是强县富民的重大举措,是对经济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的客观要求,是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跨越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是应对入世、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形势所迫。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对县情、政策和项目的研究,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才能夺取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4321”项目工程的实施

今年以来,在前几年地方和企业共同摸索、共同实践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项目建设的“4321”工程,即四个10万吨:10万吨铬盐、10万吨饲草加工、10万吨造纸、10万吨碳酸钡;三个5万吨:5万吨马铃薯淀粉、5万吨麦芽、5万吨高烹油;二个1万吨:1万吨浓缩果汁、1万吨方便食品;一个3万吨:3万吨中药材。这一项目建设的思路,一是体现了我县企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二是体现了我县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三是体现了城乡经济联动发展的产业化理念,既符合我县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又蕴含了县委、县政府富民强县的拳拳之心。抓好这一批龙头项目,既能推进城市经济上台阶,又能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要上下一心,紧紧围绕“4321工程”开展项目建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以上10个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化工和食品加工两大工业支柱。今年,要首先抓好国翔公司5万吨麦芽生产线、林河公司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永正公司3万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富源化工公司3万吨碳酸钡生产线等4个重点项目和化工厂3000吨氧化铬绿生产线、富源化工公司1500吨氧化铬黑生产线、荣昌糖酒公司2万头牲畜屠宰线等4个一般项目的建设,确保年内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同时,要不断挖掘区域优势,全方位开展新项目、新产品的考察、论证和储备工作,切实做到建成一批、储备一批。

各乡镇要立足实际,提出发展乡镇工业的思路和建设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分层次分年度抓好项目建设。今年,要按照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乡镇新上1—2个小型工业项目。既然签定了责任书,就是一项硬指标,希望各乡镇引起重视,抓好落实。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链条,是龙头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抓好以“6个10万亩”为重点的农产品基地建设。要采取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典型带动、宣传发动等各种措施,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使之形成规模,提高质量,创出品牌。要大力推进各产业、各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基地建设水平。要完善和发挥各类农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各企业也要正确处理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在龙头企业建设中适当让利于农民,利用价格因素激发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的积极性。企业和农户都要增强法制意识,遵守合同,兑现承诺,树立信誉,真正形成合作良好的利益共同体。

(三)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在招商引资、引强入民上实现新突破

要主动适应WTO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重点在政府审批、政策优惠和民营经济准入方面加快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今后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的思路和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以好项目吸引投资。3万吨麦芽生产线的建设,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充分说明只要有好项目,就会有投资吸引力。造纸项目、马铃薯淀粉项目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寻找投资商开发建设。1万吨无钙焙烧红矾钠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去年一年来的市场变化也给了我们启示:要及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动态,正确选择项目,在项目建设上要果断,要全力以赴。这方面我们也有反面的教训,比如洋芋加工项目、高烹油项目,如果不及时果断地上这些项目,就会丧失先机,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得不到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就会影响到地方产业的发展。

二是

以现有资源和资产带动外来投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发达地区空余资金转向内地寻找投资项目。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承接转移产业,最大限度地将这些产业和资金引入民乐。同时,千方百计盘活现有资产,用多种方式与外商合作,以资产吸引投资,以投资盘活资产,促进项目建设。

三是以优惠政策启动本地民间资本。进一步放宽政策,降低产业准入的门槛,以国家禁令为限,将所有投资领域全部放开,不论是外商投资,还是本地民间资本,只要符合国家政策,都一视同仁,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和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在项目引进和服务上,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乡镇、部门,都要尽量掌握和吃透相关的国家产业政策,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四是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结构调整政策走向和投资重点,多方建立信息渠道,形成快速通畅的政策、行业、商客信息沟通网络,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为招商引资打好基础。今年要通过招商引资或合资合作,力争5万吨高烹油生产线、2万吨洋芋淀粉生产线、5万吨无钙焙烧红矾钠生产线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加快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聚合生产要素,为经济发展搭建新平台、拓展新空间

工业园区规划要在通过市上评审的基础上,细化专业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为通过省级评审做准备。制定完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工业园区服务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卫生、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要在工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强化对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高标准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抓好园区道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化工小区三横两纵路网体系,供电线路送达化工小区,有线、无线通讯覆盖园区,生态用水渠系基本配套,以园区标志建筑为主,逐渐形成园区中心和主轴。吸引县内外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不断扩大园区规模,逐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服务完善、效益显著的园区经济结构,为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更具现代化水准的发展平台。

(五)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动力。

在企业改制运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排查和解决遗留问题,对改制方案进行再督促、再落实,切实解决好诸如职工社会劳动保障、企业改制前贷款问题等,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确保企业甩掉包袱,快速发展。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引导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资金、营销、质量、成本等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促进企业扩张增效为目标,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加快生产要素合理转移和重新配置,做强做大知名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质量管理认证,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达产达标。

第10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 防腐 方法分析

当前社会,化工机械设备在社会发展道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化工机械设备受到严重的腐蚀就会影响到整个设备的工作性能,受腐蚀程度比较小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美观,一旦受腐蚀程度比较深,就会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所以,公司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设备的防腐能力,提高化工机械的工作性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化工机械腐蚀的种类及其原因

化工机械设备在生产制造、使用过程中都比较容易受到腐蚀,通常情况下,化工企业机械的腐蚀情况更加明显。在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卤化物、硫化物等等,这些有害物质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性反应,改变金属设备的本身结构,使其产生腐蚀现象。

腐蚀的种类大约有以下几种:

1.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主要是因为金属设备的表面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产生化学反应,造成机械设备表面的不必要的影响。化学腐蚀主要是在高温的环境中发生,如果金属设备表面与具有腐蚀性的介质相互接触也会发生化学腐蚀,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2.电化学腐蚀

这种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因为机械设备和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发生电极反应。电化学反应主要是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的。

总而言之,化工机械的腐蚀现象可以概括为:高温氧化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电化学腐蚀、大气腐蚀等等。

二、化工机械防腐措施

机械设备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的腐蚀也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机械设备应该做好腐蚀的防护。本文主要讲述的化工机械的防腐措施有很多,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改善金属的本质,将金属、腐蚀介质进行有效的隔离。化工设备的防腐也可以直接采用表面的处理方法,就是主要在金属表面处理,改善设备所处的环境,化工设备还可以进行电化学保护等等,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电化学保护和涂料法。

1.电化学保护法

这种防腐措施在化工设备的防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电化学原理,消除金属设备将会发生的原电池反应,这种方法能够使得金属设备得到更好的防护。

电化学保护法又分为两大类: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阳极保护这种方法就是将被保护的机械金属作为阳极,外加电压,使阳极金属发生钝化反应,促使化工设备表面进行钝化状态的转变。阴极保护则正好相反,它是将被保护的金属看作阴极。阴极保护法的具体方式有两种:外加电流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方法,其中前者需要用不溶性的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大量的电子在阴极积累,这样就可以避免阳极的化工机械发生氧化反应。后者则需要借助于还原性比机械材料更强的金属,这样在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时候,更为活泼的金属材料就会代替化工机械发生电化学反应,保护了化工机械设备。

在电化学保护法中,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这种方法应用更为广泛,这种方法也在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涂料法

涂料法是化工设备防腐工作中的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技术方法。这种涂料法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涂料法使得化工机械具有更强的屏蔽作用,将腐蚀介质、材料隔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阻的增加,达到保护机械的目的。

2.2涂料具有很强的缓解腐蚀的能力,对于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涂料法也相当于阴极保护,涂料的表层可以当作阳极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对于里层的金属设备就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根据不同的原理,涂料法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油脂涂料法。这种方法将干性油作为主要元素,干性油具有易于生产、涂刷性强、润湿性比较强、价格合理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的设备保护中。但是,这种方法还有一定的缺陷:干燥较慢、膜软、机械性能差、耐水性差等,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不断改进。

生漆。这种方法具有附着力强、表膜坚韧、光泽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中,此外,这种方法还对水、油腐蚀的抵抗能力比较强。但是这种方法所需要的材料有毒,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而且,生漆对于那些强氧化剂、碱性物质的抵抗力比较差。

除此之外,涂料法还有酚醛树脂涂料和环氧树脂涂料两种类型,这两种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缺陷,这就需要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为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做出贡献,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笔者认为,化工机械的日常防腐工作不容忽视,但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化工机械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由于管理不当造成化工机械的腐蚀,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下面主要介绍化工企业机械的日常管理。

三、化工机械的日常管理

当今化工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合理有效的管理,提升机械的使用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为企业竞争打下良好基础。在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由于机械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引起生产停工,给企业带来损失是很可惜的。因此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在这种经济体制中,企业必须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把管理深入各个层次当中,减少成本的支出,特别是企业要做好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在化工机械的防腐工作的管理过程中,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避免因为管理不当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化工企业还应该针对工作环境、工作性能等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设备配置,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还应该做好机械的养护工作。

企业的机械设备保养和生产要相互结合,设备保养过程的具体做法要有详尽的工作方案,员工一定要明确一点:企业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是很关键的工作,再好的设备如果不注重它的养护工作,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使其受到不同因素的腐蚀都会造成化工机械设备的老化,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效率,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对员工安全造成威胁。机械使用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学习对设备的养护知识,养成“轻维护重保养”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好生产操作设备的人员,让这些人员熟练养护,减少设备的不可避免的损耗,更要做好日常防腐工作。

四、结语

化工企业的机械相对于其他企业机械来说更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腐蚀,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对于化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欣慧.提高化工机械设备防腐能力的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5)

[2]王云.浅谈施工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建筑安全,2010(4)

第11篇

【关键词】 博弈论; MBO; 财务管理

回溯MBO的历史,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与资本主义的周期性金融危机息息相关,而金融危机也就通过连锁反应导致了严重的财务危机。MBO也随之应运而生,使得管理层通过公司的大量举债,增加财务杠杆向股东购买股票,最终完成收购兼并,改善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管理层收购的行为也日益频繁,从2001年宇通客车,到2002年的水井坊、恒源祥,再到2012年格力空调的管理者收购,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管理层收购解决了财务危机,提振了企业经营状态。而从管理层收购的本质上看,就是资方与收购方的动态博弈过程,管理层收购的成功直接取决于两者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纳什均衡”。长期以来,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资方与收购方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利益的平衡和妥协过程中,因此,在博弈论的背景下,从财务的角度对管理层收购行为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MBO财务管理的博弈

博弈关系是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最重要的交易关系,资方与收购方是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最主要的“局中人”、“聪明人”和“理性人”,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都在追求着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资方与收购方存在着以下的策略组合,即:收购方存在着“合格”与“不合格”两种策略,而资方则存在着“严格审查”与“不严格审查”两种策略。双方达到“纳什均衡”的前提条件是在资方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收购方必须合格,在资方不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收购方无论合格与否都会达成交易。倘若收购方不合格,那么就会出现收购方单方收益的情况,而收购方的收益全部来源于资方的损失。在资方与收购方的博弈过程中,假设收购方需要消耗的成本为C,交易成功后获得的收益为Z。资方严格审查需要的成本为Y,以此来对收购方是否合格进行判别,如果收购方自身不合格,却试图隐瞒被资方发现的话,将付出经济和名誉上的代价X;反之,如果在资方判别检验的过程中,收购方合格的情况下,资方的获得收益为B。显然,在资方和收购方的“非合作式”博弈中,B>Y>0,Y>C>0,C>Y>0,从而得出两者的博弈矩阵(如图1所示)。

当“资方严格审查+收购方不合格”时,双方获得的财务收益为(-X,-Y);当“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不合格”时,双方获得的财务收益为(Z,-Z);当“资方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时,双方获得的财务收益为(Z-C,B-Y),当“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时,双方获得的财务收益为(Z-C,B)。由于B>Y>0,Y>C>0,C>Y>0,因此可以得出不等式“Z-C+B>Z-C+B-Y>Z

-Z>-X-Y”,由此可以看出当“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时为双方的帕累托最优策略组合,这时双方的利益分别为Z-C和B,其和为Z-C+B。

二、非合作式博弈背景下MBO财务管理的措施

当前在美国、日本、英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由于MBO机制较为健全,从融资、定价、交易、财务风险的规避、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利益的保护等方面都较为健全,因此在MBO过程中更多的是由体制、机制的因素来实现规范MBO行为,使之达到“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这一最佳的策略。而在我国,通常情况下,由于资方与收购方都为“理性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资方不严格审查

+收购方合格”这一最佳的策略组合是在现实中不容易实现的。因此,要在非合作式博弈背景下实现MBO财务管理效能的发挥,就必须从融资、定价、交易、财务风险、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利益的保护等方面着手。

(一)拓展融资手段

由于管理层收购行为属于LBO(杠杆收购)行为,通常情况下管理层只有少部分自有资金,其他资金必须要靠融资获得。而长期以来,我国在管理层收购行为过程中资方对收购方的融资能力则是“严格审查”的重点,在审查的过程中消耗了资方大量的交易成本,减少了双方的收益。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目前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不畅,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拓宽管理层收购的融资渠道,健立健全融资手段,从根本上解决资方“严格审查”与收购方的“融资合格”问题,促进“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这一最佳策略组合的形成。首先,应多元化引入信托、风投、基金公司,为管理层收购提供合法的资金支持,促进直接融资,解决双方的后顾之忧,降低博弈成本,增强收购决策的合法性及科学性。其次,要加强金融创新,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投资结构,大力开发金融衍生品,逐步构建以股票、债券、期权、期货、外汇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档案,推广信用贷款、公司债券、次级票据、商业票据等融资方式,使企业管理层收购的融资行为建立在“信用评价记录”基础上,用体制与机制的约束力来减小资方在“严格审查”的财务成本消耗,删繁就简,提高管理层的效益。

(二)建立市场化的交易机制

国外发达国家的MBO行为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拥有一套完整的市场交易机制,实施的是一种“一元化”透明的交易机制。例如:在日本,在《TOB》法的约束下,目标公司的股份必须为全流通股,管理层必须统一从二级市场上获得股份,同时要和二级市场的其他收购者进行公平的竞争,才可以完成MBO行为。而我国当前的股权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二元化”的股权分置市场,在上市公司中还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而管理层收购大多是建立在与资方协议进行非流通股收购的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看,两者需要消耗大量的交易成本去进行“协议交易”,从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MBO行为的公平、公开与公正。因此,首先要提高MBO行为双方的财务收益,就必须解决我国的“股权分置”问题,引入多元化的主体,将管理层收购置于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从而规避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差价带来的投机预期,使收购方与资方的博弈更加公平。其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解决资方与收购方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变“信息不对称博弈”为“信息对称博弈”。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法律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胆探索自然人对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直接收购,减少MBO行为的隐性操作,建立透明的博弈环境。最后要大力发展MBO第三方中介机构。利用MBO第三方中介机构的行业信息资源优势,为管理层收购行为提供咨询、评估、融资等一系列服务,激发管理层收购行为活力,使MBO行为更加客观,减少资方与收购方的交易成本。

(三)引入公开竞价机制

要不断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引入公开竞价机制。通过公开竞价机制的使用,引入更加多元的市场主体,在优胜劣汰中增强企业管理层收购行为的活力。长期以来,相对于国外全程采取“场外公开竞价方式”进行MBO行为,我国的MBO行为更多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这就使得在“协议转让”过程中,定价的问题成为MBO的核心问题,资方与收购方无限期地进行轮流出价,拉长战线,最终达到效用均衡,以致于交易的财务成本大幅提高,降低了交易的效能。因此,必须引入场外竞价机制,以消除协议转让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财务成本的飙升,使多方市场主体参与竞价,促进股权的全流通,从而形成更趋合理、快捷有效的MBO定价。在公平竞价过程中应把握三点原则:一是核算的灵活性。因地适宜地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根据企业实际运用不同的折旧办法和存货计价方法,使之核算更加客观合理。二是核算的超前性。不但要看到企业的历史成本和沉没成本,对净资产进行核算,更要对未来的盈利能力进行核算。三是核算的全面性。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财务报表以外的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例如:日本旭硝子化工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过程,就是一个日本的MBO“公开竞价”透明交易的较为形象而生动的例子。2000年,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的管理层计划进行管理层收购,出价550日元/股买断本公司的所有股票,而在多元化的市场交易机制下,出现了众多的竞争对手,其中旭硝子化工公司出价700日元/股进行竞买,从而使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最终以750日元/股的价格迅速完成收购。多元市场主体的引入,对MBO起到了“鲶鱼效应”,增强了MBO活力。

(四)规避财务风险

规避财务风险是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管理层收购属于典型的杠杆收购,而在这种杠杆收购的情况下,大部分资金是通过外向融资的手段获得的。需要在收购完成后获得一个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报率,而高回报率就意味着高风险。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财务风险,而这种财务风险在财务杠杆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未来运营的不稳定。在资方与收购方的博弈过程中,作为收购方,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详尽的预测,以使未来的财务风险有效地降低。而资方为了使企业所有权尽快“出手”、折现,将会尽可能地为收购方提供规避财务风险的支撑。因此,只有不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财务流程重组、组织重组来实现财务的透明化,才能够顺利推进管理层收购行为。而收购方也必须承认风险的必然性,看到风险与收益并存,在有效反映、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创造收益。

(五)关注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的利益

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除了企业的大股东,中小股东和员工也是影响整个博弈过程的重要因素。当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无法形成有效预期时,就会引起“反收购行为”,中小股东与普通员工对收购方进行抵制,从而使收购方无法顺利地完成公司的收购。从我国许多经理人收购的案例来看,由于处于高负债状态,为了释放这种高负债的压力,急于进行企业的重组,容易对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的利益不够重视,出现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从而导致经理层收购后企业业绩下降的事例层出不穷。因此,MBO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的关系。例如:在宇通客车的管理层收购中,直接就实施了股票派现分配方案,每10股仅派现6元,并且含税,影响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从而打击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间接造成公司价值的下降,影响了未来的财务收益。相反,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管理层以750日元/股的价格进行MBO收购重组后,采取了积极的派股政策,根据中小股东与企业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增加中小股东及企业员工的股票持有量,以股票红利作为收购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均衡点,从而推动MBO行为最终走向成功,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结合以上的案例对比可以看出,要在收购者与企业所有者的博弈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公司中小股东和职工参与公司的MBO。建立针对中小股东与普通员工的财务激励机制,从其利益出发,把目光放长远。将传统仅是少数人得利的MBO拓展为全体员工得利的MEBO(Management and Employee Buy—outs),推广员工入股,使普通员工有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使财务收益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员工,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进行公司治理。在MBO行为实施后,应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引入企业,摒弃那种狭义的以“股东利益至上”的公司治理做法,在治理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满足债权人的需求,确保经理层收购的平衡过渡。

总之,从MBO的本质上看,就是资方与收购方的动态博弈过程,管理层收购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两者在博弈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纳什均衡”。在博弈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四种策略组合。只有通过拓展融资手段、建立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规避财务风险、关注中小股东和普通员工的利益等财务管理措施,才能提高管理层收购效能,促进“资方不严格审查+收购方合格”这一帕累托最优策略组合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朱宁,朱莉.我国管理层收购(MBO)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个博弈论的解释[J].商业研究,2005(2).

[2] 李秋茹.上市公司MBO与管理层盘踞的财务效应研究——兼谈现金股利政策、自由现金流管理[J].财会研究,2005(1).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劳工标准;中国劳动立法;劳资关系;SA8000;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DF47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11-02

一、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中国劳动法规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1.国际劳工标准与SA8000。国际劳工标准一般是指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的一些关系的原则和规则。由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国际劳工标准对会员国的国内立法起到了协调、指导和规范作用,并且在未来WTO 贸易体系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或联系,将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和趋势,这无疑会给中国许多依靠压低人力成本来增强国际贸易中价格优势的企业带来压力。

此外,虽然将国际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虽然在WTO框架中还未被接受,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却从未放弃过民间层面的努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诞生即是这一努力的结果。SA8000从1997年问世来日渐得到国际的认可。这一标准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只是自身行为的道德约束;美国、法国、意大利等一些传统采购中国轻工业产品的贸易组织在讨论一项协议,要求将中国纺织品、玩具、鞋类等生产企业是否通过SA8000认证作为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劳动力优势可能会打折扣,并且要获得SA8000标准认证,企业必须要为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付出不小的努力。

2.国内劳动立法。2008年,受人关注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并伴随着《就业促进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行。这是中国在充分认识到国际社会劳工关系的发展趋势后,愈来愈重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表现。《劳动合同法》中鼓励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及倾斜保护劳动者以维持劳资地位平衡的规定,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又是来自国内的挑战,使管理者必须深入理解国内劳动法规并且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以防止引发劳动争议的风险,反之,企业则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也举步维艰。

二、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下的发展战略

1.遵守并深入认识国际劳工标准的游戏规则和国内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管理规则和贸易规则都要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中国的劳动关系规范和劳工权益保障的内在要求;于是在这一趋势下,1995年《劳动法》的实行,200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等国内劳动法规的颁布,这也体现了国家在国际劳工标准指导下愈来愈重视缓和劳资矛盾、提高劳工权力及工作条件等。当然,中国的劳工标准绝对不能照搬国际劳工标准,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法律环境出发。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主要依靠价格优势来争取海外市场,如果国内企业完全根据国际劳工标准生产经营,会完全无法在国际贸易中立足,而SA8000的标准的推出更多是发达国家为中国企业出口设立的贸易壁垒。面对来自国内国际双重的压力,企业首先要做的是明晰国际劳工标准的游戏规则和国内劳动法规的原则,以规避劳资矛盾、法律制裁、贸易壁垒的风险。

国际劳工标准一般是指“核心劳工标准”,包括结社自由、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几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认清至今为止中国政府批准的劳工标准包括那些,未包括的一般劳工标准条约无法形成实质的约束力。而在SA8000标准中,关于劳工标准、工作歧视、工作时间、薪酬及工作环境条件的安全、企业的管理又做了进一步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的劳动法规对于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也对劳动者做了倾斜的保护,鼓励劳动合同长期化,企业必须深入了解这些约束,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员工社会责任机制。SA8000认证标准推出后,地处内地的出口企业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比如,重庆一家化工公司为了向一家全球最大精细化工企业出口化工中间体产品,先后接受了该公司两次严格的社会责任检查;2002年7月,因为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陷入全部撤单的困境。中国的现状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许多出口企业都是以工人“血汗”建立起来的,以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来减少企业成本,这种企业管理思想在国际、国家都重视劳资矛盾的现在是极不可取的。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切入点,把人本主义当做劳资关系处理的基本出发点,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当仅仅局限在劳动关系国际、国内法律调整的范畴之内,而且更应该将其纳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强调人性化、人本化的管理,关注于员工的需求与切身利益,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SA8000标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的履行,虽然接受社会责任审核或实现SA8000达标,的确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增加企业产品的劳动成本。但是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单纯依靠低工资的劳动力降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越来越多的公司也认识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获得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待遇物质,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员工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权益保护。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越来越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从客观上要求中国劳资关系的运作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可见,全球化背景下的SA8000标准,实际上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台阶,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脏、乱、差的工作环境已经留不住员工了,这也是与人类文明进步不相符的。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环保型的生产设备,减少机械设备对劳动工人的潜在威胁,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风险,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的硬件、环境。

其次,建立人本主义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更加人性化。SA8000是企业最新管理体系标准,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它把人本管理、商业道德和精神文明等内容指标化,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保护人有了可操作衡量的具体量化标准。如果不按SA8000标准去努力,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若企业通过SA8000,消费者也信赖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能激发本企业员工的创造力,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该企业当中。企业要通过这一标准,不仅靠提高“硬环境”,还必须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再次,深化企业内部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工会使工会在维护员工权益中更加重视发挥自身的作用。工会作为集体劳权的代表要适应市场化的要求,真正成为劳动者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必须协调好同工会的关系,建立起集体协商的制度。企业的沟通协商机制源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是一个合作的平台,资本和劳动在这里结成“伙伴”,共同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员工带来收益。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双方力量的均衡会形成双赢的局面。

最后,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企业的好坏归根到底要靠员工的发展来决定,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只有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凸显。因此,企业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从职业道德、技术能力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尤其可以送员工出国培训,使员工了解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培训后人才流失,企业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与员工签订合同时增加竞业限制或经济补偿的条款。

3.加强科技创新变人力密集优势为技术优势。从国际劳工标准和SA8000标准的主要内容来看,其重点是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相关行业的企业最容易在劳工权益、人权保障、劳动保障及管理系统方面出现违责任和义务的行为。实际上,迄今为止已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大多数分布在这些行业。低成本的价格竞争是这些行业的竞争特点。面对道德软约束,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缺乏其他竞争手段,往往以牺牲企业道德即劳工利益为代价来最大程度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来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因此,面对SA8000带来的挑战,有必要重新评估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并从战略的高度尽快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目前,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依靠低廉的价格取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的赢利水平。企业在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同时,不能违背国际劳工核心标准和国内劳动法规,依次为增加出口和利润的方式是极具风险的。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发展出口贸易以及国内竞争立于不败的根本途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大胆进行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低价出口的状况,为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挑战意味着机遇,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的双重挑战下,也是改变管理策略的机遇。摒弃传统劳资对立的管理模式,建立符合SA8000标准的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体系会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更强。

参考文献:

[1]常凯.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王安顺.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9,(1).

[3]常凯.WTO、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保障[J].中国社会科学,2002,(1).

[4]侯志阳.SA8000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江淮论坛,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