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标准农田审计方法

高标准农田审计方法

时间:2023-08-31 16:0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标准农田审计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标准农田审计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对策;四川南江

中图分类号 S28;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28-02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省汉中市和广元市旺苍县,距成都463 km、西安432 km、重庆520 km。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 383 km2,总人口70.36万人,现有耕地2.82万hm2,其中水田1.7万hm2,旱地1.12万hm2。全县耕地分为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岩)土等6个土类,大部分土壤富钾、缺磷、氮不足。面积最大的土类是水稻土,占46.38%,其次是紫色土类,占27.9%。近几年来,南江县以“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增农资综合补贴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性、示范性和引导性,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丰富和谐新农村内涵,为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了新路子[1-2]。

1 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1.1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建设

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生产能力项目建设有特色。2010年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930.67 hm2,在长赤镇和红光乡9个村具体实施。新建、整治田间灌排渠系62.542 km、排湿渠1.65 km,新建配套建筑物2 235处,小型抗旱水源工程:整治山坪塘20座、新建蓄水池40口,小型灌排泵站2处;田(土)型调整:田型调整415.4 hm2,修筑田(地)埂3 750 m,培肥地力303.07 hm2。

1.2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

南江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成效明显。2008―2012年在南江县下两、八庙、正直、大河等18个乡镇实施,建设基本口粮田3 240 hm2,其中坡改梯733.33 hm2,改土培肥753.33 hm2,改造中低产田1 753.33 hm2。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62座,新建沉沙池或山粪池867口,新建小型提灌站2座,新建和整治排灌沟渠87.85 km,整治山坪塘111口,新建田间作业道26.93 km,整治机耕道18.86 km。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能排、能灌,扩大防涝面积,增加保灌面积,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实现旱、涝保收;同时,通过实施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推广项目、稻田保护性耕作等技术,促进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培肥地力,不断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的战略性转变。

1.3 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质量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2010―2013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在长赤镇的建华村、清泉村和元潭乡的字库、九泉、石寨村等19个村实施,建设高标准粮田1 333.33 hm2,新建及整治田间灌渠系24 km,新建蓄水池20口,新建提灌站2座,田间耕作道3.75 km,整治机耕道5 km,土地平整166.67 hm2,地力建设1 000 hm2。按时、按质、按量高标准的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据统计,南江县2007―2013年在长赤镇、南江镇、沙河镇、正直镇、东榆镇、红光乡、红四乡等逾20个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共建设高标准农田5 573.33 hm2,其中坡改梯1 506.67 hm2,改土培肥10 240 hm2,改造中低产田5 186.67 hm2。新建蓄水池530口,开挖、疏浚渠道852.4 km,新建、整治排灌渠系2 028.15 km,整治山坪塘133口,新建田间耕作路110.2 km,整治机耕道113.86 km。建设内容为小型蓄水工程、灌排渠系建设、田(土)型调整、梯田埂建设、农田耕作道、机耕道的整治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耕农艺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5%,将原来的旱田、“望天田”变为能排能灌的高产稳产农田,大大提高粮食基础能力,促进了农业发展。该项目可使项目区农户中低产田土比例由80.95%降为18.6%。项目区年粮食基础能力由现在的10.5 t/hm2提高至12.225 t/hm2,年平均增产1 725 kg/hm2,年新增粮食基础生产能力6 605.4 t。

2 抓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强化“三大保障”,高规格推进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会议精神、为农民办实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惠农措施来抓。政府要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农业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狠抓任务、资金、人员、技术“四落实”。县农业局成立了技术专家组、外业下乡督查组等工作机构,土肥站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及日常工作,从而做到领导、技术、人员、后勤保障“四到位”;各项目乡镇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做到项目实施党政重视、部门齐抓共管,确保项目实施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资金保障。坚持“政府补助、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和“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配套使用、各交各的账,各记各的功”的原则,按照各资金来源部门对项目实施的具体要求,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三是科技保障。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局要抽调专业人员分片蹲点作业,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开展与农科院校合作,集成应用耕地保育技术、耕地污染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技术,挖掘增产潜力[3]。

2.2 坚持“三大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

一是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的原则。实施项目中,要严格实行项目业主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的监管。把建设示范片,建好精品工程,突出规模效益,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作为规划设计工程着眼点,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质量施工、高规格利用、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坚持集中成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的改造开发策略,切实搞好项目规划设计。二是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深入到项目乡镇实地踏勘,对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现场初验,做到规划设计标准一致、项目实施程序一致。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工程建设,无论是丘陵盆周山区还是平地,无论是改田还是改土,工程标准设计要高、质量要好;田型调整要规范,农田排灌渠系布局科学合理,经济实用,排灌渠平直、牢固、美观,按沟渠的功能深度达标[4];修建的桥、涵、闸、池、农田制口和道路等配套设施,做到数量足、质量高、设置合理;改土工程做到地埂牢固,台位清晰,坡面水系健全,沟、池、凼、路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达到改土“平、厚、壤、固、肥”技术标准。三是重点突出、产业优先的原则。按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要求实施,结合项目重点抓好建设村的银花、茶叶等南江特色产业发展。

2.3 突出“三大重点”,高标准组织实施

一是明确工程任务,加快项目实施。县农业局、财政局领导要随时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实施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到任务明确,分解到人,实行外业下乡人员包片负责,随时进行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工作。各项目乡镇、村社积极配合,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分工序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坚持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各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项目业主要明确职责,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按照省农业厅制定的《建设1 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四川省粮田建设标准》等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要求把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基本建设程序。项目业主对施工企业的质量和进度要进行定期督查;监理单位要随时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对各项目乡镇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进度慢、建设质量不合格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实行公开曝光;实行“倒计时”制度,对项目实施单位实行一月一汇报,确保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实施计划。三是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后勤保障。在资金管理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项目试点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并建立和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确保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南江县中低产田土面积大,人均占有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项目投入力度不大,导致中低产田土比重大,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一遇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威胁。二是部分乡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组织领导措施不够得力;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建设项目时消极应付。三是按照产业化的思路来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的力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四是项目建设与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工程管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五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砂石、水泥、肥料等物资价格上涨,项目实施单位造价增高,资金严重不足,导致项目实施达不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5-6]。

4 实施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

一是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任务重,尤其是在盆周山区县,交通极为不便,环境较差,地方财力相当紧张,工作经费支出相对较大,在项目概算中,参照当地、当时材料价格适当调高单价,同时增加工作经费比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二是继续加大国家、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对盆周山区县农业立项,特别是在基本口粮田建设、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更多、更大的支持。按照统筹规划,捆绑资金、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有序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推动土地改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工程建后管护。要创新机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和措施,把建后管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对建后工程追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建立奖惩机制,将工程管护工作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建后管护工作落实[7]。

5 结语

总之,南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作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在盆周山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当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大力度,拓展思路,创新机制,探索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从而加快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以适应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粮食生产安全,为实现盆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6 参考文献

[1] 董艳玮.东港市椅圈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247,249.

[2] 吴行一,陈军,曹承富,等.建设高标准农田任重道远――旱灾之后的思考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452-455.

[3] 齐西文,许芳艳,季志云,等.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促进团场经济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J].新疆农垦科技,2013(1):63-64.

[4] 田栋.甘谷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3(10):83,138-139.

[5] 赵琦,陈曙光,叶新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5):18-21.

第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4]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第3篇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与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是世界性的难题,当前在我国的显现尤为突出。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严重阻碍。对此,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然而,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环境资源保护关系主体诸如财政、环境、卫生、水保等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的意识觉醒和有效配合,也需要具有独立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主体之外的审计部门的监督、鉴证和评价。全面、深入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既是审计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更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审计署2009年9月4日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希望通过审计手段应对当前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审计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两型社会”建设更强化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一、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

资源环境审计,国际上惯用的名称为环境审计,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受托环保责任为理论前提,突出对基于资源环境问题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的审查验证,是集资源环境状况信息披露和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鉴证于一体的特殊目的审计。

对传统审计进行“绿化”,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纳入审计范围的资源环境审计,是审计界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目前,西方各国审计理论界对资源环境审计的探索方兴未艾,美国等20多个国家都在广泛推行资源环境会计的同时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首先从审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开始,之后逐步扩展到对环境建设项目、环境政策法规执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审计。起步晚、运行时间短、审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没有权威规范的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作指导,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致使目前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审计内容与方法方面亟待创新。

(一)审计监督面较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为尚未最大化。据审计署规划,从2009年起,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审计机关每年将至少开展一项资源审计和一项环境审计,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的市、县级审计机关每年至少开展一项资源或环境审计。同时,逐步扩大资源环境审计领域,全面实现资源环境审计多元化。由此可见,政府审计机关对资源环境审计监督的范围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二)审计内容基本上仍局限于资金财务。资源环境审计是继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之后的又一个相对独特的审计门类。它需要环境工程师运用环境科学的技术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和作出评价。但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主要还是从保护环保、生态建设财政资金安全这一角度出发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人员还是审计师、会计师,停留在对项目、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层面上的监督评价,而从技术的角度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损坏、污染程度,追根究源地进行工程技术的、权威性的监督评价还做得不够。

(三)审计方法沿袭传统的方法体系,影响审计报告质量。正是由于我国目前资源环境审计的具体实践,仍以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审计人员的知识背景多以财务会计为主导,因此资源环境审计时仍较多地选择分析性复核、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

二、环境资源审计内容与方法创新

(一)在常规审计中融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监督内容,使资源环境监督全面化。资源环境审计不仅包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还包括对政策和制度的审计、对环境保护项目综合效益的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政府近中期规划中的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等内容。也只有涵盖如此丰富的内容,资源环境审计才能区别于其他审计,而不是披着资源环境外衣的传统审计。也就是说,应改变以前单一的财政资金审计监督习惯,把财政资金、资源环境放在同一位置进行审计监督,而且资源、能源节约与财政节支是直接相关联的,节约资源、能源即是节约财政资金;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节约资源、能源比节约财政资金更为重要。要在常规审计项目中融入资源环境的评价内容,对被审计单位的水、电、燃油、工作用品耗用和废弃物排放等环境状况进行检查监督,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突破资金财务的传统定式,在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中强化技术性评价。资源环境审计集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法学、会计学、审计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既不是各学科的简单拼凑,也不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相加,需要相互融合。

国外典型的环境审计主要是就环境而环境的评价,显然更具环境审计的本质特征。鉴于我国政府对环境投入主体地位的特点,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将资金财务评价与资源环境技术评价结合进行或是选择进行。对涉及政府财政投入和国外贷、援款支助的资源环境项目,不仅要对资金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资源的破坏、损失浪费程度和环境污染的各种因子进行技术性评价。如此,审计结果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要在广泛开展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规性审计的同时,积极探索和推进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重大环境项目绩效审计、国际投资环境项目绩效审计、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等内容,以切实提高资源环境审计的档次和成效。

(三)创新资源环境审计分析方法,确保审计效果报告质量。检查记录和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在资源环境审计取证方面是适用的,但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其在审计分析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考虑到资源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在进行审计分析时应选择如下方法:1、机会成本法。适用于因水资源短缺、废弃物占地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计量;2、资产价值法。适用于宅地周边的森林、草坪灯绿色效益的计量;3、人力资本法。适用于对人身危害重大的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计量;4、恢复使用法。适应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治理费用的计量;5、防护费用法。适用于出现噪音污染需要安装消音或隔音装置的计量;6、调查评价法。适用于评价如洪水对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的经济损失;7、决策和风险分析法。适用于跨年度预测成本和效果的评价分析;8、在线监测法。利用GPS系统进行诸如耕地保护情况、防护林保护工程审计等。

(作者单位:1.石家庄学院;2.河北盐山中学)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支农资金整合的文件精神,围绕我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确定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资金整合方案和工作重点,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据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按照县域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和重点县立项建设要求,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

二)坚持集中投入、重点建设的原则。围绕重点县建设,集中投入、连续投入,打造重点区域,建设重点项目,达到投资一项,建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三)坚持创新机制、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上级扶持政策不变,有关单位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资金来源渠道不变,通过创新投资方式方法,提高整体投资效益。

三、资金整合范围

按照《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办法》除救灾、国债、退耕还林等特殊用途资金外,通过财政部门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和县财政预算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全部列入资金整合范围。重点整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为主的项目资金,主要包括农林特产财源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农技推广及基地示范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专项建设资金、水利信息化建设资金、农田整理项目资金等。

四、资金整合方法步骤

一)统一申报立项。县直涉农主管部门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整合平台,建立重点建设项目申报档案。对申报的项目按照集中项目、集中地点、集中投入的要求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报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会审核决定,需要联合上报的由财政局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联合申报,以确保重点县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统一下达计划。县财政局要会同相关项目的主管部门,依据上级批复的项目以及县本级预算安排的项目,按照支农资金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统一下达项目计划并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预期效益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统一项目管理。项目确定下达后,财政局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按照“五统一”原则,对项目实行严格管理,即统一项目实施、统一协调项目建设、统一管理项目资金运行、统一项目竣工验收、统一实施财务报帐制。对政府采购目录中要求采购的物资材料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负责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的竣工验收分为自验、初验和复验三个环节,县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对整合资金作用绩效进行监测评价,以进一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四)统一整合使用。对需要实行县级报帐的项目资金,县水务局设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报账专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原则,将中央、省、市下达的财政支农资金和县级安排的支农项目资金,按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进行管理和使用,同类项目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重新调整资金的分配,以利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五、资金整合方案

根据县近三年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平台的三年资金整合方案。

一)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土地、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2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红沙梁乡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和科技措施等,项目概算总投资128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是红沙梁乡化音、建设、花寨、复指挥等四个村,配套机电井10眼,衬砌斗农渠26.12公里,衬砌农井渠24.68公里,扶持农民用水者协会3个。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计划整合水利措施资金662万元,由县农发办和红沙梁乡政府负责实施。

2.县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现有的智能化设施基础上,依靠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全面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网络,七干灌区红沙梁乡的孙指挥、复指挥等村先行开展试点,研发地下水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建立水资源信息数据库,具备信息处理、查询、上传、统计和辅助管理等多种功能,为全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基本模型。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计划整合项目资金40万元。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3.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22.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1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红沙梁乡和泉山镇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9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4.县泉山镇西陆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泉山镇西陆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二)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实施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1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9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大滩和双茨科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2.大滩乡0.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滩乡衬砌渠道1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80座,改良土壤0.5万亩。项目投资59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资金28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1月底前完工。由县农发办和大滩乡政府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依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节水灌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大滩乡上泉、下泉村综合节水示范点,研究示范生态-经济型绿洲优化种植结构模式、节水型储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分化学调控技术、免储水灌注水播种等新技术,研发大田粮经作物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高效型大田经济作物农业技术新模式,集成节水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新模式、灌区水资源管理新技术等,发展高效综合节水农田0.5万亩,衬砌渠道6.2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10月底前完工。项目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配合县水务局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双茨科乡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项目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双茨科乡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双茨科乡中路村和二分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衬砌渠道6.2公里,主推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建设高效节水农田30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2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水务局负责实施。

6.县大滩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大滩乡东大村修建农渠3.4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三)年资金整合方案。计划整合水利、财政、农牧、科技等部门管理的农田水利设施及节水项目资金820万元,计划整合的具体项目是

1.东坝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在东坝镇衬砌渠道3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892座,示范农田节水技术600亩,改良土壤6万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7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县农发办和东坝镇政府负责实施。

2.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年项目。全县发展高效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7.5万亩,主推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项重点农田节水技术,项目投资260万元,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00万元。集中在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东坝和夹河两个乡镇实施,农艺技术在年4月底前实施,工程技术在年5月底前实施。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3.县节水灌溉试验示范项目。计划建设夹河乡中坪村、东坝镇连丰村两个综合节水示范点,示范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干播湿出、标准小畦灌等重点田间农艺节水技术,革新灌水方式,有效落实科学的灌溉制度,计划示范面积0.5万亩;衬砌斗农渠及农井渠12公里,示范以渠道衬砌为主的工程节水技术,配套完善项目区末级渠道,项目资金从全县科技三项费中安排,计划整合项目资金1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10月底完工。由科技局和相关乡镇政府负责实施。

4.温室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东坝镇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0.05万亩,重点内容以配套完善输配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为主,计划安装输水管道15公里,计划整合项目资金6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8月底前完工。由农牧局负责实施。

5.东坝镇拐弯村农民用水户协会项目。东坝镇拐弯村衬砌斗渠1.2公里,农渠1.6公里,修建建筑物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计划整合项目资金5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前完工。由东坝镇负责实施。

6.县东坝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东坝镇中岔村修建农渠3.2公里,整理土地面积2000亩,计划整合项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0万元。项目区位于重点县年计划建设的乡镇,预计年7月底完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监察、发改、财政、审计、扶贫、水务、农牧、林业、畜牧、国土、科技、农机、统计等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整合资金工作的日常工作。

二)强化部门配合。为切实建立起财政部门以管理资金为主、涉农部门以管理项目为主、审计监察部门以监督为主的资金整合工作新机制,县财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资金整合项目协调会议,各部门要明确职责,相互联系,相互支持,重大项目相互通报,信息资源共享,逐步探索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新体制。被整合项目单位要统一思想,服从安排,县财政局要跟踪监管,确保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三)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整合资金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帮助各部门、各单位正确认识资金整合对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推进作用,引导其积极配合农田水利资金整合工作。通过宣传力争使各部门、各单位就资金整合工作达成共识,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共同促进资金整合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四)建立整合机制。

1.建立项目统一管理机制。由财政局牵头,各部门参与,专家评审,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做到规划科学合理,计划切实可行。建立项目“打包”申报机制,避免项目和资金的分散和“跑”冒”滴”漏”等现象。

2.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制。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到一个项目有一套实施方案,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中,切实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责任追究制、工程审计监督制。

第5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土地整治项目及项目管理含义

1.1土地整治项目概念。土地整治项目主要就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的的利用土地的整理工作,对于生产建筑破环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有修复的作用。将土地整治按照类型可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所涉及的工程有很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等。1.2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的申报立项、设计、政策处理、招投标、实施、验收、审计、后续管理等工作。项目是一个过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就是把土地整治知识、专业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项目各项活动中,来实现或者是超过项目利益有关的要求和希望。

2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首先就是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现在的设计标准还是遵循20年前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且这项制度标准无法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考量,而且主要的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国建的相关标准,申报资金的单位要根据实际清理和需求进行申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的申报单位知识看重项目资金,而不重视工程技术,严重的浪费了资金的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过去的评估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所以应及时的调整和改变,还有就是操作流程评估不规范,会使部分地区连项目的评估操作流程的细则都没有,有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健全的评估机构和相应的评审制度。项目的申报时间太长、程序多,导致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可以得到审批,但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物价、政策等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对于规划设计报告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很多的设计报告中,由于语焉不详,交代不清,对于相关的技术经济问题缺少准确的研究分析,导致规划设计报告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可实施性。2.2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缺少科学性。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认知,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功利性,就算确定了土地整治以后,地方基层部门缺少对其可行性的论证和研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缺少规范性的管理,导致数量和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就会存在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问题的出现。2.3土地整治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就目前而言,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懂得水利、林业、农业、土地等相关的知识,才可以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2.4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性较差。国家的有关部门和地方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控力度不足,在资金的拨付方面没有相关的制度,导致断层的现象时有发生。2.5标段划分不合理,影响施工协调问题。在招投标的时候会把项目划分为很多标段,一般大的项目划分以资金为限额进行分标段,尤其是有一些工程项目因为超过单项招标资金的要求,会将其划分到其他不相邻的标段中,有的招标机构不了解情况,机械的对项目进行拆分,这样对项目施工、验收等工作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项目在验收的时候不仅要对各标段分别进行验收,还要对各标段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和资金的结算,所以此类项目在审计时往往会出各种问题,对工程验收产生不多不良的影响。在招标过程中,有很多施工单位会借用资质的情况十分的普遍,投标文件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提供设计图纸,评分的时候会以投标的总价为评分的依据,不会考虑分析共享计费,导致施工单位在不突破总价和不以实际情况为原则的情况下随意报价。

3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项目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会涉及到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项目选定等前期的准备工作,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科学、民主的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参与式发展理论为主要导向。3.2强化项目检测评价体系建设和执行。对于土地整治项目中科学而严密的检测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项目实施检测包括对社会影响、财务进度、工程进度、采购进度的检测,其中检测主要包括对安全、水资源、土壤、环境的检测。所以应重视检测工作,增加检查的次数,并且填写完整的项目进度报告,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的经济效益等。3.3强化项目建设的公开性。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过程时,要对劳务、物资和建设工程进行公开的招标,只有将项目建设的公开性不断的加强,才可以保证合理有效的使用项目的资金。3.4强化项目资金审批的管理。对于项目资金在使用上并不是无偿的,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资金管理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以保证专款专用,还应该加强财务的手续和流程的规范,以保证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贯彻落实。3.5制定实施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审计等资质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参与计、施工、验收、审计等单位,现在还没有专业资质的要求,导致从业的单位人员素质、真实性、科学性、严密性、规范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这些从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得这些从业单位、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毫无危机感还应该对设计、审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招投标评分制度及标准规范进行制定,选择有能力的投标单位,防止出现承揽以后转包的情况,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的用在项目上。4结论中国虽然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由于很多原因导致人均占有量少,有效使用的土地很少,这就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整治和管理,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的使用,土地整治需要社会、政府、施工单位等共同的努力,只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各级部门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才可以使中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问题逐渐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吴奇格.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城市地理,2016(20):25-26.

[2]蒋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6(22):5-6.

[3]王维娜,李峰.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38-39.

第6篇

近年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县贫困人口由2005年底的51000人下降到2011年底的39000人,同比下降了24%;贫困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300元增加到2011年的2560元,增长了97%,贫困村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领导,整合资源,建立扶贫机制,夯实扶贫开发工作基础。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部门配合,充分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县域内扶贫开发力量资源的统一领导、合理调配、强化管理、确保高效的新机制。一是县、镇、村构建领导小组。县成立县长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县级干部为副组长以及县20个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扶贫村进行排查、调研、规划、统计调度、项目统筹、进展通报等具体事项,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二是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齐抓落实,在年底纳入全县农村经济工作考评。三是镇村相应设置机构实行“三级联动”,形成“县领导小组”负总责,“县移民和扶贫办”统揽,各部门抓落实,任务到镇,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基础,统筹兼顾,务求科学发展,扎实推进“五项”工作。

一是扎实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2006年以来,根据贫困群众迫切需要,我们把修建村组公路作为扶贫开发的首选,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592万元,其中,扶贫资金578万元,社会资金2014万元,共修建村组公路54条、112.7公里,户户通便道10万平方米, 18个贫困村摆脱了“大车进不了,小车不能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史。浩山乡海形村、太平关乡双港村、太泊湖泊桥等村组修通了水泥路;芙蓉墩镇白莲村先后连接了至芙蓉农场、太平关乡的水泥公路网。贫困村98%的组通上了水泥路,彻底解决了贫困村群众世世代代的行路难问题。

二是增强了农田抗灾保收能力。累计投入资金98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42万元,社会资金及村民自筹641万元,修建水利设施46处,其中,新修水渠9520米,维修加固水堰10处,建拦水河坝1500米,清淤池塘31口,建饮水工程8处,泊桥、大桂、柳墅等12个村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达10000亩;解决裕丰、大桂、双港、海形等村饮水困难人口8000余人。

三是加大力度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以“三清三改”为重点,大力实行人居环境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080万元,先后在52个自然村实施生态示范村庄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双港、白莲、海形等村基本上实现了整村推进新农村,芳湖村陶邓、堰塘丁家畈等15个自然村先后进入全县十佳新农村示范点行列。与此同时,2011年,会同相关乡(镇),还精心协调组织了马当镇杨柳村老虎洞、定山镇东光村鲤鱼山、浩山乡小山村107户、418人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目前工作已进入建房扫尾和汛前入住准备阶段,从而确保了地质灾害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积极做好产业化扶贫。几年来,我们依托贫困村的资源、区位及人才优势,根据市场行情,因地制宜,积极培植扶贫产业新亮点。一是依靠太平关乡原野食品、浩山水木山珍等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四统一分”发展油冬儿、食用菌生产,即由公司统一赠送良种,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对外销售,分户种植,目前油冬儿面积已扩种到10000亩,食用菌100万袋,辐射农户6000多户。二是在山区的海形、大桂等村改造低产毛竹3000亩、低产茶园2000亩,在丘陵村发展早熟梨等林果业3000亩,种植蔬菜1000亩,双港乌鸡,太泊湖彭泽鲫、螃蟹等特色养殖业已初成规模,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新格局。同时,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累计培训1500人次,推行惠及贫困百姓的“雨露计划”、“爱心圆梦”工程,在贫困村资助80名贫困大学生,输送100名贫困户子女去深圳、南昌、九江等地扶贫技校免费培训并转移就业,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五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几年来,我们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维修、新建村民文化娱乐中心38处,农民科技培训中心5处,解决了村级办公场所困难,又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改造中小学危房620多平方米,建卫生室300多平方米,方便群众及子女就医就学。

(三)齐抓共管,落实监督,严格管理资金,着力加强扶贫工作的资金保障。

一直以来,我县在扶贫项目落实、资金投入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管力度,对扶贫资金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实行了“四个严格”:一是严格项目管理程序。对扶贫开发项目不符合申报条件,方案不齐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分期预拨和验收兑现的方法,有效地预防了过去个别项目单位以项目套取国家资金现象。二是严格实行报帐制。对财政扶贫资金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办法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专款专用。三是严格实行资金项目公示制。对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性质、资金额度实行阳光操作。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一次性公示到村到组,有效竭制截留、挪用扶贫金现象。四是严格实行定期检查,审计制。县乡两级扶贫、审计、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定期对全县扶贫项目资金进行检查和审计,确保资金不出问题。

二、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情况和问题

虽然我县在实施扶贫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多次调研中,依然有不少问题尚需完善、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村的基础还不稳固。虽然有些贫困村已通水通路建了办公楼,安装了电话电视,但这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集体经济投入不足、壮大不快,结构调整缓慢,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难度较大。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够,无法发挥其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领头作用;这导致了原本就非常薄弱的扶贫基础更加不稳固。二是群众返贫因素呈现多元化。随着金融危机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些劳务经济占全村经济大比例的贫困村极容易因此返贫,加上边远农民创业成本大和各种重大疾病、近年多种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等,造成农民返贫因素多元化。三是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差。农户经济活动单一,“家底薄、财源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经营能力本来就非常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体制下,差距越来越大,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加速发展。四是新农村建设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标准发生变化。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20字”的要求对推进扶贫开发贫困村的扶贫标准提高了,再加上农民由于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增长,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断加强,对农村环境、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享受到同等的生存发展条件,这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更高的期望。

三、新形势下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标准高规划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建议多在贫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贫困村本来就落后于其他村,为了避免出现村与村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必需与新农村建设的远景结合起来,以“整村推进”方法推动新农村建设,这样有利于调动贫困村干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主动性,做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二)多渠道引导创业,增强贫困村经济生命力。一是积极组织各级涉农部门到贫困村进行创业培训,掀起农民创业热潮。二是培养一批经济能人、拔尖人才、村干部等带头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涉农部门加大帮助创业者做好政策咨询、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办理证照等工作力度,落实服务承诺,以行政推动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扶持创业。三是强化创业服务,组建创业培训机制。按照群众创业项目实施分类、全方位培训指导,举办专题培训班,加强创业技术培训,帮助创业人员了解科技政策及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创业者在发展过程遇到的技术困难,因人制宜,进行分类培训和指导。

(三)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的作用。扶贫济困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坚持和完善各级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制度,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有条件的应积极引进外来扶贫项目和资金,不断发展扶贫公益事业,逐步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四)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扶贫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公司+农户”“工厂+基地”“协会+农户”以及建立科技示范户,积极联姻农产品龙头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着力创新扶贫开发新路子。

(五)深入开展贫困村“回头看”活动。鉴于贫困村基础还不稳固、农民还容易返贫、村干部群众素质提高慢、与先进村还有较大差距的实际,建议适当延长扶持时间。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通过“回头看”实现再扶持,以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效。

第7篇

建国以来,全市已建成小型水库339座,其中小一型水库69座,小二型水库270座,蓄引提能力达到25796万立方米,有效水量达到14987万立方米,设计灌面61.24万亩,有效灌面45.03万亩。灌区涉及1248个村,7540个社,农业人口86.4万人。2002年以来,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我市大力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投入资金12568万元,先后对180座次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整治,恢复蓄水908万立方米,新增蓄水558万立方米,今明两年还将完成69座病险水库和58座震损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市小型水库病险状况将得到有效控制。充分发挥水库工程效益,抓紧小型水库渠道建设是解决灌区干旱缺水问题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为小型灌区渠道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小型水库灌区仍然存在渠系配套不完善、渠道衬砌率低、失修失管老化、土渠堵塞倒塌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库效益的发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调查,全市339座小型水库渠道设计应配套2829公里,实有渠道1252公里(其中石渠616公里,占49%,土渠637公里,占51%),占应配套的66%,渠道完好率约40%;应防渗2634公里(其中风化石渠420公里),已防渗616公里,占应防渗的23%,小型水库渠系水利用系数0.28左右。小型水库旱涝保收面积仅22.78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1%。灌溉保证率低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资金主要投向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灌区国家支持有限,但小型灌区覆盖面广,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农户受益直接,加强小型灌区建设,充分发挥水库灌溉效益,将极大改善当地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施小型灌区渠道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统筹发展的基本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惠民、利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小型灌区渠道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小型灌区渠道建设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

二、加快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受益农户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努力引导和促进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深入、持久、健康发展。

(二)任务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统一标准”的原则,以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基本目标,以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为根本目的,组织发动群众加快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力争5年新建小型水库灌区渠道500公里(其中土渠防渗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0万亩,总投资9000万元。

(三)主要任务:2009年底前,新建小型水库灌区渠道100公里(其中土渠防渗4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4万亩;通过5年艰苦努力,到2013年底新建小型水库灌区渠道500公里(其中土渠防渗200公里),新增有效灌面1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20万亩。

三、落实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在全市开展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各县(区)要对小型水库灌区现状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做到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年度分步实施。

(二)加强技术服务,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各县区要编制印发《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建设与管理手册》,指导工程建设管理。要建立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要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和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要组建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建设指导队伍,落实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促进渠道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要积极探索适合本灌区的工程建设类型,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省工程投资,加大工程效益。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农业基础性设施建设。各县(区)要在努力争取中央和省上支持的前提下,按照“受益群众是主体,多渠道支持”的原则,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要将小型灌区渠道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水库移民后扶、旱山村雨水集蓄、末级渠道配套、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工程实效。市、县(区)、乡(镇)三级要建立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工程建设补助。二是依法加强农业水费征收。水是商品,农业水费是经营性收费。农业水费是维系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各县区要大力宣传减轻农民负担和生产性成本的区别,切实加强水费征收力度,并将农业水费收入用于灌区渠道配套与节水改造。三是动员灌区受益农户筹资投劳。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根据灌区水源状况、受益面积、灌溉方式等,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筹资投劳,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四是协调农村信用社、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五是吸引社会投入。要通过市场运作等方法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要建立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制度,出资帮助支持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

(四)落实扶持,奖补到位

市本级财政2009年先安排100万元,以后4年再根据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市级资金按各县(区)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以奖代补”(补助办法由市水利农机局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对未完成任务的县(区)不予补助。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补助办法,确保资金足额到位。

(五)建立用水户协会,落实管护责任

提倡农户“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统一思想,采取措施,积极培育、支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水利、发改、财政、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群管组织体制改革工作。

农民用水户协会要切实做好灌区农户服务,组织用水户积极参加渠道工程建设、改造和维护管理,做好农业水费的收取、解缴等工作,为当地农户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灌排服务。

四、建立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

各级政府要将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市成立由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小型水库灌区渠道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另行发文),负责研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审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工作目标,协调处理重大问题,指导县区完成建设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农机局,负责承办领导小组交办事项,具体研究、指导、检查、处理各种具体问题,并负责组织协调、情况分析反馈、工作检查督促和总结等日常事务。各县(区)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并及时有效开展工作。同时,各级宣传、广电、水利等部门和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会议等,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农户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自己建设,自己管理维护、自己受益的观念,积极开展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

(二)落实建设责任

县(区)政府是辖区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编制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总体规划,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大对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投入;乡(镇)政府是辖区内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的实施主体,主要负责项目立项和申报,具体组织实施小型水库灌区渠道建设,建立和完善小型水库灌区渠道管护制度,组织群众开展好“一事一议”投资投劳,调动社会各方投资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各级水利农机及发改、财政、国土、农业、农建等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承担规划制定、项目立项报批、土地调整、资金拨付及监管、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工作的每个环节不出疏漏,每项决策和措施都落实到位。

(三)强化检查督促

市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资金检查,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水利农机局等部门和单位要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除对工程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一月一通报以外,要在电视台、报纸、党政网等各种主流媒体上开辟专栏,不定期报道工程进展情况。

第8篇

一、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一)村庄环境保洁长效管理。对照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每个自然村必须配有一名保洁员,并将保洁员姓名、保洁范围、村监督电话、镇监督电话上墙公示,接受村民监督。采取有效措施,实行长效化管理。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对保洁员工资实行镇村两级共同负担,实行垃圾量考核,对照各村人口下达相应指标,按量考核,按量补助资金。二是实行举报激励制度,引入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经市电视、电台、报刊和民生聚焦等途径曝光,经核实的,在年终考核得分的基础上有一次扣1分;三是加大行政调控力度。将环境整治成效与村干部待遇挂钩,将考核成绩纳入村干部岗位考核责任制,与年终报酬挂钩。四是加强检查督查,实行明查与暗访,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每月一查,每季一考,加大督查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及时通知,限期整改。运作以来,效果明显。

(二)加大城中村、城郊村整治力度。我们与城管局联合专项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卫生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加强环卫基础设施改造、管理和保洁力度,对小广告、乱涂写要求每月集中清理一次,如有检查突出清理,加大督查力度。特别是暗访后及时召开书记会议,现场通报,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到位,效果明显。

(三)整治水环境。多条河流过境,按生态办的要求,督查沿河两岸无生活垃圾堆积,消除污水障碍、河面干净、无漂浮物,无污水入河,确保无化工污染、农业源污染和生活污染,保证水质达标。

二、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

(一)粮食直补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落实。对全镇农户水稻直补__万元,增资补贴__万元,二次补贴共计__万元,财政奖补项目__个,涉及道路、水利、泵站文化场所、自来水等资金__万元,全额全面补贴到位,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笔,不留一分。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监督。在村组财务管理上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村级收入管理,年初对村级各类经济上交、合同按内容登记台帐,做到及时催收和应收应交。二是村级支出管理、支出范围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特别是非生产性费用,对照标准,合理安排,手续齐全。三是财务公开管理,村级财务按季公开做到内容详细真实,对群众有特殊要求的重大财务活动或征地项目采取单独公开。四是组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全镇涉组财务的14个村168个组进行资金、财务的全面检查采取组级财务按年核算,定期公开的办法。

(三)村组集体固定资产清理。为真实掌控村组集体资产的现状,对__个村__个组的集体资产进行清理。经营性资产__亿元,公益性资产__万元,办公用资产__*万元,闲置及有帐无物资产__*万元,盘盈固定资产__*万元。

(四)农村工程项目管理。村级已完工项目13项,总工程额__万元,其中12项工程验收结束,入帐金额__万元,送专业审计机构2项,金额__万元,村民代表验收10项,金额292.3万元。

四、狠抓水利农机基础工作,落实好防汛防旱任务

(一)确保防汛防旱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及时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汛前安全检查,立足查细、查全、查实,全面检查,突出重点,对河道、水库、圩堤、涵闸泵站及社区防洪工程安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特别 重视对“三病一险”险工隐患的检查,查清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处置方法,落实处置责任人,督促和配合责任单位加大整改力度,加快处置进程,共完成14处险工的整治,切实加强防汛物资储备,重点地段实行靠前存放,组织防汛防旱应急队伍。针对上半年持续干旱实施紧急抗旱措施,共清理引水河沟汇33条,长__公里,完成土方__万多方。

(二)抓好工程建设。实施防洪抗旱工程建设。完成了蒋店村倪庄村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新昌大塘坝改造工程、胡桥鹏程村基护岸工程,陶家沙江垛绕山防渗渠,龙虎坝除险加固工程,切实提高了水利综合保障能力。

(三)抓农机推广。加强对农业机械使用的推广。已经推广高效植保机80台,高速插秧机26台,秋播秧机5台中拖__台,收割机2台,其它__台套。通过集中播种、集中栽插等措施,不仅大大节约育秧面积,节省了劳作时间,降低劳作成本,而且提高育秧出苗率,稀植新理念得到广泛应用。

五、力抓农业生产,促进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一)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1、推广高产新品种。今年水稻生产重点推广武运粳23、武香粳14、宁粳3号、镇稻5125,面积达__*余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8%以上。油菜生产重点推广双低杂交新品种秦油11、油研十号和宁油18,种植面积达__*余亩,占油菜总面积的97%以上。

2、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粮食生产主要是推广应用群体质量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腐化、机插水稻等技术。油菜推广板茬免耕稻草全量还田技术。水产养殖生产主要是推广生态、高效、无公害、循环水使用等技术。

3、加强技术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职能作用,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半年累计发放溧城镇农技等技术资料八期共7000余份,通过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常规技术的提高。

(二)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打造以大林绿洲百亩高档果蔬园区、__农庄二期及宁丰千亩果蔬为重点的省级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积极为示范园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牵线搭桥,积极引进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模式,以项目带动、行政推动,促成示范园区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几个重点区农业生产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地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奔小康。同时规划起动八字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天福观光农业着力推进,倾力打造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的旗舰。

(三)积极开展粮油高产竞赛。方里百亩油菜示范方平均单产__公斤,__油菜百亩方实产227公斤,__百亩小麦示范方实产__公斤,位前列。万亩油菜示范片建设工程也获得省厅专家的一致好评。今年秋熟的高产竞赛活动,经常州市农委确认,我镇3个水稻百亩机插示范方参加市高产竞赛。目前秧苗田间生长良好,6月中旬进行栽插。同时在省道__*和溧金沿线建设一个万亩水稻示范片,积极开展高产整体推进活动。

四、搞好农民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制订两项工程的工作计划,抽调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同志担任两工程的讲师团成员,与各行政村协商,遴选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象__*人,创业培训对象122人,确定科技示范户390户。累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班7期,参加培训人数近1800余人次,并组织农产品经纪人、村干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种养专业大户等100余人参加了市级的创业培训,做到了时间过半,培训任务过半,建立和健全了两项工程的台帐资料。

五、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申报力度。

第9篇

一、项目建设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

一、二期项目主要是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三、四期项目除发展部分速生丰产用材林外,发展部分经济林,以帮助农民在短期内实现脱贫致富。10间完成的13万公顷造林面积中,速生丰产用材林12万公顷,名、特、优、新干鲜果经济林1万公顷。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

一、二类林面积达到90%以上。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实现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双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首先,增加了项目区的林木资源,使世行贷款造林成为我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主体工程;第二,使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其中一期项目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二期项目平均提高2.2个百分点,三期项目平均提高8.5个百分点;第三,上述完成的12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按每年每亩平均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可持续生产1600万立方米的木材,将有效地缓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诸多问题。同时完成的1万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15万吨的干鲜果品。〖第一┆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二)促进了农业发展。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区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贫困山区的70个县(市),项目的造林地重点利用的是各河流两岸多年滚动形成的沙荒地以及进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两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农区遭受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3大沙区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开发改造沙荒、沙滩地6万多公顷,新打机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变成了林茂粮丰的稳产田,并涌现出永清、安次、定洲、新乐、大名、临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进典型。世行造林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第一,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据*农业大学在本项目中持续8年的关于杨粮间作的林木生长效应、农田小气候效应、农作物产量效应和杨粮间作的生理生态学基础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杨粮间作使农田小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毛白杨幼林(3*2*18)可以使农田平均气温下降0.4-0.7度,平均相对湿度提高4.5—12.2个百分点,平均风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在上述条件下,间作物亩产可比对照提高1.65%-31.8%。第三,项目建设增加了耕地面积。在山区,世行项目坚持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采取反坡梯田、水平阶(围山转)或鱼鳞坑整地、品字型栽植等措施营造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此举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时,每亩一般还可开发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区,则通过开发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大名县在境内3条古河道形成的5条大沙带范围内(沙荒和流动沙地占60%以上)营造间作式速生丰产用材林8.8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沙荒增加农业种植面积6万亩,林地间作小麦增加产量1000万公斤、花生1200万公斤。

(三)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有关方面测算,目前农民在高产稳产田上种植农作物,两茬纯收入每亩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首先是营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贷款造林

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由于农民的耕作对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抚的作用以及林木的边行优势效应,使毛白杨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比相似条件下的毛白杨纯林提高30%—137%。保守一点,按每亩每年生长一个立方米计算,每亩每年仅林木一项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间作的农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开发后仅种植花生一项,每亩可收获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币400余元,同时,次耕地改造后,农作物产量至少可增长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5.55万亩,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00万公斤,增加收入700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第三是发展经济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项目重点分布在山区县的贫困乡村,自*年实施以来,在以项目村为单位按流域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及有市场前景的热杂果经济林,目前已涌现出临城的围场、赞皇的花木、涿鹿的赵庄、丰宁的两间房、承德的东窝铺等项目示范村。以东窝铺村为例,全村总面积1.48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42万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243户,825口人,分别散居在东西两条沟,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实施世行项目后,共整地造林6000余亩,栽植各种果树9.65万株,并完成退耕还果600多亩,老果园改造120亩,果树高接换头1.4万株。人均栽植优良新品种果树120株,3—5年进入结果期后,仅此一项就会远远超过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标。

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解决木材供需矛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亦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同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管理是严格的、科学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涉及林业技术和资金财务管理,还涉及有关政策和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每期项目开始前,省、市、县各级都要根据工作需要,由主管领导牵头,吸收林业、财政、计委、土地、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健全各级项目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在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配备精干的技术和专门财务人员,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聘请教学、科研、种苗、森防等单位的科技人员组成科技支持组,使项目建设可以随时得到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周密组织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准备阶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义提出参加项目的申请并履行相应的承诺,同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项目县为单位的造林总体设计;在项目生效启动前,要编制严密的生产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细则、造林技术模型、施工设计方法、检查验收办法、会计核算办法、提款报帐办法等规章制度,作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间共同遵循的准则,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计划、资金计划和以保证质量为核心的检查验收制度、报帐拨款制度,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

按标准检查验收。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不予报帐、不予拨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质量。为此,项目建设中突出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用良种壮苗。当前造林靠壮苗,长远发展靠良种,良种壮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据调查,用材林良种的蓄积生长量较之一般品种可提高30—150%。因此,各项目县以国营苗圃为中心,推行了“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点供苗”的三定育苗办法,不仅保证了所需苗木的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良种的推广落实问题,确保了林木的速生丰产。特别是在三期项目中,良种使用率普遍达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广适用技术。针对我省十年九旱特别是春旱的特点,在项目造林中大力推广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三项技术。在*、*我省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项目区由于采取了上述三项保证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达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强科研和推广工作。世行项目实施后,先后开展了杨树优良无性系选择和推广、落叶松良种引种和推广、项目实施效果监测等十几项科研推广课题,并及时将阶段性成果组装配套运用到项目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强技术培训。为提高项目区农民的技术水平,省市、县、各级都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采取电视台讲座、发放录制光盘、编制小册子、现场参观考察、地头直接演示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三期项目实施三年来,仅省级就向6市、15个县、60个乡(镇)、340个项目村发放各种小册子、光盘、录象带等5*余册(盘)。

(四)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机制是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世行项目实施十年来,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一是资金管理报账制。报帐提款程序是每年春季造林结束后,经专业队伍全面进行检查验收,由县(市)林业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组织,按小班、树种,逐村、乡汇总报帐单据,经县(市)财政授权提款人签字,逐级上报到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然后,按规定办理有关提款报帐手续。报账制的优点在于,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有效地避免了资金投入的风险,保证了投资效益最大化。二是经营模式多样化。项目造林以村为单位,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项目完成后根据农民的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但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归属农民。三是项目造林合同制。具体要求是,无论采取什么经营方式,都要签订土地承包(拍卖)经营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自主经营内容,权、责、利、义务、责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卖)使用年限不少于50年。同时要明确经核算和债务分割双方确认的承贷数量、还贷年限、还贷计划等。合同制的应用,将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

在项目建设中,各级项目办都注意用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和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在保证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由于持续地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际意义,不仅仅在于高标准地完成了12万公顷速省丰产用材林,1万公顷名、特、优干鲜果经济林,更重要的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进和有效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借鉴和推行了世界银行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帐制、使用专项制”,对于习惯了拨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干部群众来讲,约束当中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增强了质量意识、还贷意识、责任观念和效益观念,较好的遵循和实践了林业改革思想,是林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世行项目实施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已建项目的还贷、在建项目的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引进和利用外资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短期行为突出。有些干部急功近利,

争取项目时积极主动,轻易承诺,但言而无信,一旦项目上马,就觉得万事大吉,于是出现了配套资金不到位,生产管理不扎实,在还贷问题上推诿扯皮等现象。我省一期项目从1998年开始还贷,按照现在的还贷条件,全省每年平均还贷400万人民币。就一个县来讲,每年最多还50万,最少还20万,且一般都涉及6、7个乡,几十个村,应该说还贷的压力并不是太大,但实际结果却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省财政采取了财政预算逐级扣款还贷的办法。

2、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项目要求办

事,随意性很大,挪用、滞留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实经营机制,习惯于大轰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边一头热而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存有应付过关的心理,结果是既影响了造林成效又劳民伤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几个县项目的执行。

3、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发展林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并且,世行项目造林不仅仅是林业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术、政策、土地、扶贫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及广泛的群众工作,因此,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临城、涿鹿、承德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造林,把项目造林作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协调林业、农业、土地、水利、扶贫以及财政等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有些项目县,对项目造林重视、支持和协调不够,工作方法简单,只是林业部门自己在孤军奋战,影响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对外开放是我省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方针。借鉴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是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一是贷款时间长,二是资金有保证,这既符合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但是,利用外资(贷款)造林,就其管理上来说是严格和烦琐的并且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国际形象。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造林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风险意识,切实把项目建设抓紧抓好。当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拖的侥幸心理,从维护我省各级政府信誉和林业部门形象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认真督查,保证在建项目的优质高效,搞好竣工项目的扫尾工作。特别是在一期项目的还贷问题上,要采取目标考核、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现有幼林拍卖转包等有效措施,按计划完成还贷任务。

2、严格管理,保证质量。我省世行二期林业项目将于*

年底进行竣工验收总结,三期项目正在执行当中,四期项目在今秋启动。世行贷款造林是负债经营,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要对已建、在建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检查,在此基础上,二期项目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情况,在进行竣工总结的同时,今秋明春要对

第10篇

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我们告别了硕果累累的20__年,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__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意味着新一轮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又要踏上新的奋斗征程。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去年的发展成绩,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在总结中坚定信心,在新起点上奋发图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午县委刘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精神,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广大干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围绕起好步、开好局,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工作部署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致力创新突破,进位赶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为“一个跨越两个突破三个变化”。

“一个跨越”,就是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围绕“两步走”目标,致力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体现整体经济实力的两个重要指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跃上了新的台阶。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增长14.3%,人均达到2万元,跟上了全省的步伐,并以此为标志,我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财政总收入完成8.39亿元,增长37.4%,财政总收入净增2.3亿元,是增量最多的一年,并一次性迈上7亿元和8亿元两个台阶,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其他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也大幅攀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亿元,增长37.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增长21.6%;外贸出口总额达1.5亿美元,增长161%,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并荣获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5亿元,人均存款居全市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90元,增长13.5%,创历史新高。

“两个突破”,就是项目建设和“决战两区”取得了新突破。在项目建设上,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抢抓国家政策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机遇,千方百计争政策、引项目、跑资金。先后争取了省级粮油产业特色基地、园区绿化提升试点等政策,成功列入中央苏区县。谋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84个,其中纳入省规划笼子60个、市规划笼子90个;完成项目开发102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 个;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00万元以上项目__个,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6亿元,比上年净增6000万元以上。特别在竞争性项目资金的争取上有新突破,其中____段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争取资金2530万元;____航电枢纽工程初步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待批复实施;2×350MW热电联产项目预可研和盐化城供热、热网规划报告通过了省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1500亩的河西现代物流园列入全市三大重点物流园建设项目之一;县城防洪工程可研报告经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进行了评审;余新公路拓宽改造已列入省重点工程并即将开工建设。“产业对接攻坚年”活动成效明显。先后在__、__举办__盐卤药化产业、机械机电产业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资金近60亿元。成功举办了__第二届箱包皮具节、灯饰照明产业发展恳谈会,扩大了影响力。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4个,引进内资18.7亿元,增长34.3%,荣获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实际利用外资3890万美元,增长5.5%。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年共开工建设各类产业项目86个,有__个项目列入省重点产业项目调度,为重大产业项目争取各类贷款2.4亿元,争取省级重大调度项目用地指标1002亩,争取市级调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0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周转指标5000亩;纳入市重点调度的32个项目全部开工,有22个基本竣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决战“两区”上,一是园区发展增量升级。以打造百亿园区为目标,坚持产业集群思路不动摇,大力实施工业“三年强攻计划”,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平台建设日益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6亿元,__工业园跻身全省生态工业园,并列入全省首批7个生态工业园区绿化提升试点园区,在全市“走两区、看变化”评比中荣获第一名。盐化工业城建设初具规模,盐化大道二期顺利竣工、三期全面启动;箱包皮具产业园20家企业开工在建;机电产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玻璃灯饰交易市场建成面积7.8万平方米,市场初现雏形;粮油食品产业基地得到完善,赣中绿色粮油食品工业城被列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获得“全国食品强县”和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荣誉;玻璃灯饰产业获世界照明行业品牌评选委员会颁发的“最佳投资环境县”称号。策应城市发展,积极引导城区化工企业退城进园,目前江西新瑞丰生化有限

公司、赣中雪峰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退城落户盐化城。园区新增项目55个,园区已落户企业285家,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__2亿元,成为全市5个百亿园区之一。全县规模企业达61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3.2亿元,增长51.9%,工业税收占比达71%。二是城区建设扩容提质。以打造秀美__生态花园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城规划取得新进展。重点开展了县城第五轮总体规划、城东控规、老城区修建性详规、__大道详规等__项规划修编,并已完成7项。城市建设富有成效。通过财政投入、土地运作、银行融资等方式,全年城乡建设投入达__亿元,以十件实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口文化公园、__森林休闲广场竣工投入使用,__文化公园顺利开园;文化广播艺术中心、城南新区景观河、市民广场、公安技侦大楼基本竣工;105国道城北段拓宽改造、县城5万吨/日供水工程、体育馆、县医院医技门诊大楼正在抓紧建设;__大道街景改造和站前路亮化改造升级工程已基本完成。城市管理日趋规范,巩固和提高了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三城同创”活动深入推进。去年__月20日,我县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获得了继国家卫生县城后又一张含金量高的城市名片。“三个变化”,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美丽乡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变化。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致力主攻工业、做强农业、繁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为21.6:53.6:24.8,呈现出良性运行的好势头。工业占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工业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特色农业调优增效。优质水稻、优质果蔬、良种生猪、中药材和高产油茶等五大特色产业规模壮大。粮食总产达6.8亿斤,建立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粮食生产荣获全省先进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39个生态养殖小区不断规范,生猪出栏85.2万头,增长1%;新发展果业3800亩;新增中药材3万亩,新发展高产油茶1万亩。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较快,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1家,其中市级34家、省级7家、国家级2家。以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汽车货运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货运车辆306辆,总吨位达2.47万吨,物流业税收突破7000万元,增长75%。全民创业深入实施,民间资本彰显活力。全县新发展私营企业131家,累计达1462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91家,累计达__455户。城乡商贸市场日益繁荣,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编制基本就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0家农家店改造基本完成。金融市场日益活跃,相继引进九江银行、赣州银行入驻__,诚信小额担保有限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荣获全省优秀信用担保机构,保险、中介、法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得到新发展。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所有墟镇和992个20户以上自然村建设规划。以乡镇“八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乡镇规范化建设,大洋洲镇、溧江乡、桃溪乡等一批墟镇卫生环境日益好转。新农村建设“百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__万元,涌现了荷浦莒洲新村、界埠梅塘村、大洋洲泉江村、潭丘航新村等一批示范样板村;乡镇为民办实事工程成效良好,乡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生态创建,麦斜镇、沂江乡荣获省级生态乡镇,__洲村和__村、__镇__村荣获省级生态村,农村面貌有较大改观。三是和谐社会建设向前推进。坚持把发展民生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年民生工程投入4.4亿元,同比增加1.6亿元。劳动就业明显改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55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9__人。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小集体企业人员参保工作,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县参保人数16万人,参保率85%;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制度落实到位,参合率分别达99.8%和90%。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共为1.9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救助金2960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806万元;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20套,为全市最多;国有农林场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教育发展稳中有进。全年教育基础设施投入3314万元,教育园区等一批城乡学校建设扎实推进;教育质量有新提升,全县高考上二本以上分数线人数774人,上线率28.3%,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市第三;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位居全市第一,全县中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有62人次获国家级奖。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共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4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全省前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县人民医院列入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实行了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持续开展,尿毒症患者免费透析救治工作全面启动,荣获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阳光计生示范县,继续保持了全国、全省先进荣誉。文广事业日益繁荣。电视专题《关注》栏目荣获全省“十佳栏目”奖。新增农家书屋4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了“村村通”全覆盖,20多个村建立了村广播室,农村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文物普查工作荣获全省先进,我县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剪纸之乡”;牛头城遗址成功列入全国“__”规划重点保护的150处大遗址之一。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率达99.3%,县城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顺利完成。社会秩序持续稳定。开展了“打黑除恶”、“清网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启动了禁毒严打斗争,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县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安全监管措施到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非工口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获市非工口企业改制先进县。工作得到加强,“领导干部大接访”持续开展,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审计统计、县志档案、老建扶贫、物价、国防、民兵预备役以及工青妇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过去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兄弟县市的关注。去年有十几位省部级以上领导来我县视察工作,有十多批外地代表团来我县考察工作,特别是王萍书记、胡世忠市长多次亲临__指导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励。当然,成绩的取得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奋进拼搏的结果,也是在历届班子打下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__的发展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创业者以及全县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实施“__”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正确判断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对于我们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__,实现赶超目标,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做大总量、做强实力、做美城乡、做优民生,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

(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发展投入快速增长。当前,投入不足仍是我县的主要矛盾,必须树立项目决定投资、投资决定发展的理念,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实施一批事关全县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突出立项争资。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加强与国家、省“__”规划的对接,努力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县。一方面,要超前论证储备一批项目。围绕工业技改、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重大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领域,加快推动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谋划工作。重点要着手启动风能发电厂测风工作,推进南昌—韶关高速公路过境并设置交互口、昌吉赣客运专线设站、2×350MW热电联产项目、盐化城及玻璃城管道燃气工程、大洋洲__化工专用码头、县城应急备用水源、105国道东迁改造等项目谋划,确保能及时提得出、报得上,力争全年新开发储备项目60个以上。另一方面,要跑省进京争取项目资金。盯紧国家和省资金投向,把握投资政策,在保证常规性政策项目资金争取的同时,切实加强重大项目和竞争性项目的争取,力争全年争资突破7亿元。重点要争取____航电枢纽工程、县城防洪工程(__大道)、余新公路拓宽改造、高标准农田项目、三湖联圩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保障性安居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盐化城基础设施以及工业节能技改、中小企业振兴等项目资金,力求在重大项目争取上取得新突破。积极跟踪中央苏区县政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县财政将安排专项经费用于项目工作奖补,以调动全县上下立项争资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大力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头戏来抓,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水平。在招商对象上,积极策应当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强与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营企业的跟踪对接,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100强、港台100强企业和重点关联配套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要加强外资企业招引力度,努力在引进外资上有新起色。在招商方式上,取消乡镇和县直单位捆绑产业招商方式,强化产业办招商职能,打造专业招商队伍。继续推行推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在重点区域跟踪推进项目,提高招商效果。在招商责任上,改进固定资产评估办法,强化乡镇、县直经济

主管单位和产业办招商责任,对主要的经济部门继续下达招商引资任务。严格落实离岗招商机制和惩罚机制,对未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第三,加快项目推进。继续实行县领导挂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年内,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0个,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中央投资项目、省市重点调度项目、十件实事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竣工率和投产率,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要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管力度,严格招投标及标后监管,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违法分包、转包行为,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坚持项目“四制”管理,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项目法人建设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二)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板块经济、特色经济为路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三产共生演进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力促新型工业快速崛起。县域经济的崛起关键是工业的崛起。要继续实行工业“三年强攻计划”,集合各类发展要素,不断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能级、上水平。一要重点发展优势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主攻盐卤药化、机械机电两大强县产业和箱包皮具、灯饰照明两大富民产业,推进粮油食品、建筑板材两大产业集群,构建“4+2”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年内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亿元以上。盐卤药化产业要以“两碱”基础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为方向,着力推进江西碱业__0万吨联碱、江西祥丰化工30万吨离子膜烧碱、江西新瑞丰生化、江西邦浦医药化工、江西天辉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上下游精细化工、医药化工项目。机械机电产业要以铜精深加工、汽摩配件、砂轮、机械、电子等为主导,着力引进一批关联配套项目落户机电产业园,扩大集群效应。箱包皮具产业要以推进博派公司、东源置业箱包制造基地建设和箱包皮具市场繁荣为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灯饰照明产业要以灯饰深加工、照明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引进灯饰照明终端产品项目,提高附加值;抓紧推进玻璃灯饰市场建设,加快形成“市场+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粮油食品产业向深加工方向发展,规范建材、林产加工业集约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抓好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的申报和建设,力争开发一批省级新产品,提高竞争力。二要扶优扶强骨干企业。继续推行县领导挂重点企业帮扶机制,出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扶持政策,着力缓解企业用工、用地、用电、融资等问题;抓住国家产业振兴、国家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等政策机遇,引导企业科技创新。重点扶持中盐__盐化、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江西新瑞丰生化、__南方水泥以及铜加工企业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提质增效,抓好规模企业一套表改革,催生一批规模企业,力争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三要加速园区转型升级。立足打造特色园区,进一步强化产业功能定位,抓好园区扩园调区,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完善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功能。重点实施盐化工业城中区道路网架和管网、电网建设,加快盐化大道三期开发,扩大用地规模;推进江西碱业铁路专用线、进场公路、__0KV公用变电站等项目建设,提高配套保障能力。抓好机电产业园、箱包皮具产业园等基地建设,着手启动灯饰照明产业基地建设,争取纳入省级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园区商住、餐饮、娱乐、物流等功能,在园区试点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引导职工在园区安家。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抓紧城南工业园区绿化提升工程,促进园区规范集约发展。四要完善工业发展体制。建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第一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挂产业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抓好工业发展规划、扶持政策、企业帮扶和招商引资运行调度等工作。强化工业园区管委会监管职能,将工业园城南区、河西区、灯饰照明产业基地平台建设纳入县工业园区统管,严把工业项目准入、规划、建设、验收等关口,确保工业项目一个口子进出,工业发展一盘棋。

第二,力促特色农业做优做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着力提升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一要做大规模。当前我县农业特色不明、规模不大,仍未跳出传统农业的樊篱。因此必须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围绕优质稻、优质果、绿色蔬菜、中药材、良种猪和高产油茶、花卉苗木等产业,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政策扶持,集中财力打造有亮点、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产业基地。优质稻重点抓好溧江、大洋洲、潭丘3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及__、溧江、城上、神政桥和七琴5个千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优质果产业重点抓好以三湖、荷浦、界埠、大洋洲为主的三湖红桔品种提升、规模扩张,以神政桥、__、七琴为主的井冈蜜柚和以大洋洲、溧江为主的千亩绿色葡萄生态示范园建设,确保果树面积稳定在18万亩以上。蔬菜产业重点抓好沂江、界埠、__等5000亩城郊蔬菜产业带和新绿公司千亩绿色蔬菜标准园、潭丘百亩韭菜标准园、大洋洲200亩食用菌标准园建设。整顿和规范县城农贸市场蔬菜交易,保护菜农的利益,提高菜农种植积极性,确保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3万亩以上。中药材产业继续抓好三湖、界埠、荷浦等地的商洲枳壳、车前子、黄桅子中药材产业带建设,新发展以商洲枳壳为主的中药材基地5万亩、黄栀子1万亩、车前子2.5万亩、茯苓1万亩以上。生猪产业要按照“控制县域总量、坚持区域限制”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及标准化猪场建设,提高治污能力,对达不到养殖标准的养殖基地要坚决予以整治。高产油茶重点抓好溧江、界埠高产油茶基地建设,年内新发展高产油茶8000亩。花卉苗木重点抓好__、沂江、神政桥、林业局、黎山林场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年内发展千亩以上集中连片花卉苗木基地2个,新发展花卉苗木2万亩。二要培育龙头。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关键来抓,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业龙头项目招商力度。围绕食品深加工、水果加工、中成药生产、蔬菜生产、休闲农业等,积极包装推介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吸引力的农业项目。加大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重点扶持江西正邦科技__分公司、金佳谷物__分公司、江西瑾德尚品茶油、宏冠绿色农庄、新绿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规范发展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的协作和市场对接能力,力争年内新增市级示范社2个、省级市范社2个。三要夯实基础。继续开展“水利建设三年大会战”,启动3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沂江河联圩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争取启动县城防洪工程、溧江河整治工程和沂江水东段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抓好大洋洲、桃溪、七琴等6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扫尾,启动三湖、界埠、沂江、麦斜4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整合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三,力促服务业繁荣兴旺。立足打造赣中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成立高规格的商贸服务业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服务业领域的招商引资,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张总量,努力使服务业成为我县新一轮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一要做强现代物流

业。加大汽车物流业扶持力度,优化服务环境,引导赣新、宏发、新赣新等物流公司扩张规模,做大物流总量,力争全年实现物流税收突破1亿元。加快城北物流园建设,启动河西现代物流园开发,推动__河西综合码头尽快试运行,打造现代物流平台。抓紧箱包、灯饰照明等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营,促进二、三产互动发展。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物流产业链,加速形成高效畅通、协调配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二要搞活商贸流通业。抓紧研究制定专业市场培育扶持政策,强化商贸流通业的监管力度,通过优惠政策规范引导广场步行街、箱包皮具市场、玻璃灯饰市场朝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城南新区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进高端商家,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形成以县城大型超市为龙头、农村连锁店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城乡消费网络。扩大外贸进出口,规范流通公司管理,重点扶持2—3家外贸进出口公司,力争全年新增有出口实绩企业3家以上,做大出口总量。三要加快发展旅游业。挖掘红古绿特色旅游资源,突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抓紧梅塘水库景区和莒洲岛景区项目招商和开发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创新旅游业宣传营销,广泛宣传__文化,延伸开发__、剪纸产品,精心策划各种推介活动,提高__旅游知名度。加快发展宾招餐饮娱乐业,抓紧建设五星级酒店,提升餐饮服务业形象和水平,发展一批上档次的餐馆、酒吧会所、文化娱乐消费场所,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发展外包、总部楼宇、中介、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努力实现各种形态的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三)以城乡同治为重点,加快秀美__建设步伐。实施城乡同治,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提升年”活动,加快建设秀美__。

第一,县城建设要上品位。按照“一城五区、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城市东扩、沿江开发”两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江两岸”秀美__花园城市。一要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抓紧完善县城第五轮总规修编,并尽快付诸实施;完成老城区控规和城东修建性详规,重点抓好城东湿地公园、二六三地质大队、河西现代物流园以及一批精品商住小区项目规划。要严控城乡结合部、老城区、县城周边山体等区域的建设项目,为今后县城发展留足空间。要加强建设项目设计管理,沿街和主道路两旁新规划建设的建筑必须色调风格基本统一,立面相互协调。要严格规划执行,实行项目竣工验收联审,坚决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二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快城南新区各项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全部竣工。抓紧推进__大道建设,启动区域内的拆迁工作,力争基本完成北段主干道工程。抓好城南五星级酒店、城南幼儿园和一批精品商住小区等新建项目,把城南新区建成县城的“精品”。大力推进城北教育园区、__大道北端拓宽改造、城北物流园、龙山森林公园、东山林森公园、北门湖休闲广场、电机厂休闲广场建设进度,引导城北化工企业搬迁,完善老城区配套功能。抓紧城东大道、善政三路城东段、洋峰路以及两座涵桥建设,年内完成城东大道主体工程,拉开道路网架,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加快余新公路、河西现代物流园和灯饰照明基地建设,抓紧完善给排水、通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尽快实现园区与城区的对接。三要提升管理水平。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文明县城成果,加大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整治,通过综合措施逐步取消县城“拐的”。加强房地产开发后期管理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推进小街小巷和县城危旧房改造,努力突破城市管理薄弱环节。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适时启动城东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园林绿化、通道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公共场所绿化,积极实施重点路段亮化升级改造,精心打造县城河湖景观带,力争年底达到申报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第二,小城镇建设要创特色。目前我县乡镇墟镇普遍比较落后,环境条件差,必须下大力进行建设改造。一要加强重点示范镇建设。__镇要启动实施城东新镇建设,重点规划建设行政办公区和各项配套设施,构建新墟镇雏形。大洋洲镇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进已规划项目的实施,促进示范镇建设全面达标,打造成全县城镇化建设的样板。界埠镇要加快新墟镇站所办公楼房、商住小区建设,尽快做大墟镇规模,提升人气。二要加快小城镇市容改造。深入开展“美丽乡镇”创建活动,结合乡镇规范化建设和墟镇“八个一”工程,每个乡镇都要选择1—2个亮点工程进行重点打造,确保年内取得成效。要切实强化墟镇环境卫生管理,改善镇容镇貌。积极推进小城镇空闲地开发,探索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新模式,引导周边村民建房向墟镇集中,做旺小城镇人气。三要加大小城镇建设扶持。对纳入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项目,竣工验收后,根据决算价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扶持;对乡镇土地出让金收益,按成效分档次予以奖补。

第三,新农村建设要出亮点。开展新一轮“百村改造”,重点抓好70个左右省级村点和40个左右县级村点建设,力争全县建成2-3个省、市级样板村,每个乡镇建成1个亮点村或特色村。一要推进镇村联动。今年要将乡镇所在地的自然村全部列入新农村建设点,捆绑村组新农村资金统筹用于墟镇新农村建设,做到与集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大洋洲镇、溧江乡、桃溪乡要以打造镇村联动精品为目标,做大墟镇规模,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树立典型。二要加大整治力度。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提升年”活动,推广沂江乡胡家村、荷浦乡荷浦村等村的空心村整治经验,进一步改善村庄基础条件。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快环保型焚烧炉建设进度,继续完善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各项配套设施建设,采取“3+5”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面推行农户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力争年内完成通自然村水泥路建设里程60公里以上,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三要实施精品工程。继续抓好界埠镇梅塘村、大洋洲镇泉江村县级精品村建设,力争打造成省级精品村。各乡镇要安排专项资金集中打造一批乡镇精品村。

第四,生态创建要有成效。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和省级生态县、生态乡村、生态工业园、绿色学校和社区创建活动。实施____段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抓好城北化工企业搬迁、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切实“让山林休养生息,让河湖恢复生机”。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着力处置环境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市里下达的污染总量控制指标和减排刚

性任务,为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县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监督管理体制,精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社会调节职能、经营性职能厘清归位。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明晰国有林场产权,保障国有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抓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继续抓好非工口企业改革扫尾。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新农合门诊统筹和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目标。积极探索放活乡镇的有效途径和政策措施,为乡镇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

第二,创新财政管理机制。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改进预算方式方法,细化预算项目,严控预算资金追加,努力压缩预算弹性空间。规范重大项目支出变更管理,对建设性项目超出预算的投资,必须经相关部门以及专家评审后按程序报县政府审批。各地、各部门、各产业办在实施任何工程项目前,必须先编制项目预算并经有关部门评审后,报县政府批准再实施。对年初未纳入政府采购计划的有关设备购置及修缮费,县采购办原则上不予办理审批手续。加强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纪律,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推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制度,确保财政专项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

第三,激活投融资机制。大力支持县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县内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优势企业、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积极推行“招银引贷”工程,多渠道、多形式引进新的金融机构进驻我县,积极引进和发展村镇银行,引导私营资本组建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搞活县域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县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城司、盐化城开发公司及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融资担保作用,力争年内担保融资3亿元以上。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社会信用秩序,严厉打击逃避银行债务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第四,改进用地管理制度。一要依法依规用地。严格土地供应管理,完善供地政策,严格用地审批流程,规范供地操作,特别要根据企业规模、投资强度和亩均税收贡献率供应工业用地。对非法买卖、以租代征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该纠正的纠正,该处理的处理,促进土地管理规范化运行。二要集约节约用地。认真清理闲置土地,对各类项目用地特别是工业项目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依法收回没有按规定期限开工建设或不按出让合同约定使用的用地,防止圈地行为,杜绝土地闲置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大城乡用地“增减挂”项目实施力度,最大限度盘活农村空闲土地,缓解用地矛盾。加强土地使用税征收工作,严格征收标准和政策,切实做到依法征收。三要加强农村集体用地监管。各乡镇政府要落实农村土地监管职责,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第一,要不断强化工作责任。“两办”要根据本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尽快制发文件,确定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协同配合单位及责任人。各地、各部门要对照分工和职责,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一条一条理出来,一项一项到人头,特别是对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必须做到早安排、早落实。牵头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不管是目标的提出、措施的制定,还是问题的解决、工作的推进,都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实行台帐管理、盘点销号,以率先垂范、真抓实干的作风引领发展导向,推动目标实现。

第二,要切实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要强化组织保障。继续推行“一个项目、1—2名县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定期调度,倒排工期,狠抓落实,及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配合联动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在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支持保障等各个环节,积极配合,主动服务,做到特事特办,形成上下协调、配合联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二要创新推进方式。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重点项目、重点产业调度制度,分析研究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类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和安排部署。项目牵头单位及县产业督查办、项目办要及时梳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县领导现场办公,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月调度、月通报、现场督导、定期检查等方法,强力推进项目的实施进度。年内要组织两次以上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设现场观摩活动,现场评分,现场点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三要健全监督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县主要领导巡查,挂点领导检查,县委办、政府办、效能办督查的“三级”督办制度,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督。对投资进度严重滞后的在建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督查,敦促责任单位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四要改进考评办法。完善和改进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突出考核重点,兼顾特色工作,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对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要大力表彰,对落后单位要严厉问责。

第11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充分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能和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新时期气象工作的新要求。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做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工作,充分展示学习贯彻成效,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经验总结和交流,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推向持久。

(二)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准确预警预报。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全力做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各类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高度重视台风、暴雨(雪)、干旱、洪涝、大雾、强风、冰雹、雷电等突发灾害性和高影响性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做到第一时间监测、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服务。加强城市以及灾害易发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及关键农事季节的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加强市政公用事业、水利、国土资源、地震、环保、农业、交通、安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完善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强化防灾减灾联动机制。

拓宽预警信息渠道,扩大信息覆盖面。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工作流程,准确及时制作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的立项和建设工作,搭建起部门内、与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等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系统。利用气象网及时刊发各类服务信息,使其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品牌网站。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畅通的预警信息传播机制。进一步推进电子显示屏建设,并利用社会资源及时气象服务信息。

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动态修订和完善部门应急预案,积极协助政府建立健全分灾种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处置气象灾害中的职责,完善应急处置流程,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建立气象灾害预报应急会商和信息通报机制。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员、志愿者以及应急联系人队伍。扩大气象协管员队伍并进行培训工作。完善气象应急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气象服务保障机制。适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确保响应迅速、保障有力、服务到位。

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灾害防御常识。组织制作更多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气象灾害防御和避险知识科普宣传材料。探索多部门协作的防御和处置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合作机制。大力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全社会尤其是对农民、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三)切实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一步提高人影科技内涵

加强极端气候事件检测,开展气候变化规律分析。加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我市极端气候事件的检测,分析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分布特征,加深对大气环流、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建立极端气候事件指标体系。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定量化评估分析,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根据《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征及防御任务,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防范与应对政策措施,为各级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完善大气成分与环境监测预报,提高服务产品科技含量。做好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制作和关键大气成分要素预报产品。加强大气成分、天气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人体健康等影响的研究。提高生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产品和生态气象评价产品科技含量。

充分利用人影基地建设成果,大力开发云水资源,为保泉、生态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一是加大人影科研开发力度,提高人影作业效益;二是强化人影管理工作,在已有管理运转模式基础上,探索更加科学高效管理与运行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作业指挥系统,建成省级先进国内一流的人影指挥中心;四是加强作业效果评估检验工作。

(四)加快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业务

面向决策、面向生产、面向民生,加强公共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初步建立具备信息处理、监测预警信息和预报产品再加工,以及服务产品制作、分发、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公共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深入探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公共气象服务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库,对策建议库;重点在服务“针对性”、“专业性”、和“影响评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产品精细化、个性化;初步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质量)评估机制。大力开发与公众生活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公众关心的重大天气气候等事件服务产品。

面向政府决策需求,增强服务的敏感性和主动性。加强对政府决策部门的需求分析,面向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发展问题,制定服务方案,明确服务重点,确立各时段固定上报的决策服务产品。扩充决策气象服务短信手机号码库,完善与政府决策部门的信息传输网络渠道,汛前完成与城市防汛办的联网与资料共享工作,丰富并及时更新决策服务网站内容。

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继续开展面向各行业的气象预警预报、灾害风险评估和咨询服务。切实加强面向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等气象服务,以及面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的监测诊断和影响评价服务。做好专项气象服务,保障重大活动顺利举行。积极做好十一届全运会气象服务各项准备工作,适时开展服务实战演练。

(五)大力发展气象预报预测业务

进一步完善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建设多种探(监)测信息、多专业相互交融的预报预测业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提高预报员队伍素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在预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着力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启动灾害性天气及其引发灾害的短时预报系统建设。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特别要提高特定区域、特定时段的精细化预报水平。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提高预报会商质量,实现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制度化,确保预报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业务质量考核,实施预报员分级制。

优化完善应用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完善农业气象灾害、农田灌溉、农林病虫害气象条件监测评估和预报系统。改进作物产量预报方法,提高主要作物产量气象预报准确率。做好人工增雨防雹天气条件的短时和临近订正预报,科学决策和指挥作业。

(六)努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体系建设

健全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科研项目立项论证、成果考核评价机制,创造激励创新、环境宽松、多出成果的良好氛围。建立业务人员每年有固定时间进行科研的运行机制。

围绕业务发展需求凝练科研项目。加强应用性技术研发与成果业务转化。围绕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大力开展市机关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实际业务中努力提高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重点加强突发灾害性天气短期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精细化预报、不同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应用等技术研究。开展新探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研究。加强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总结分析,从业务实践中发现问题、凝练课题。完善业务需求—科研开发—应用反馈的科研业务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业务能力的有效转化,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对业务发展的贡献率。

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体系建设。按照事业单位新岗位设置要求,合理安排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有关现代业务知识和技术等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大对年青科技骨干的培养力度,促进科研人才成长,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七)全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全省“五五”普法规划,制定气象法律法规宣传计划,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气象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设备现代化建设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气象行政执法水平。加大对破坏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案件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气象信息等气象部门各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和谐发展。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严格执行《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和机制,严格成本核算,规范资金运作,合法分配、支出收益,杜绝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统筹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将科技服务纳入气象业务发展整体规划。健全“管办分开”的独立法人管理体制。抓好业务技术、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大科技和项目带头人选拔培养,努力造就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服务团队。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新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依托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成果,不断丰富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发展新型项目。

抓好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落实,围绕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要,争取重大项目立项。积极做好工程配套项目工作,严格执行上报审批制度。加强项目论证、审批、执行、竣工决算以及资金统筹集约等管理工作。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严格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探索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保障事业顺利发展。

(八)高度重视基层和基础工作

始终抓好基础业务质量。针对新增探测业务和各种新的自动探测设备的建设应用,必须加强各项探测业务规章制度的梳理,及时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和规范,建立应急处理流程,强化执行力度;加强新的业务技术与设备维护培训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按分工做好自动站、天气雷达、探空雷达等相关设备的备份和应急储备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异常数据的及时告警。

深入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全面落实《省气象部门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年内4个基层台站确保达到一流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创新服务手段,强化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职能。重视和加强基层业务保障和管理,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大基层台站综合业务基础知识岗位培训。

强化安全生产和保密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深化安全生产“双基”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责任性事故发生。加强保密教育,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九)全面加强部门党的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部门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保持和发扬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落实好“”制度。加强工会、妇委会和老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部门和谐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部门活动、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弘扬气象人精神,加大文明创建力度。深入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举办部门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具体办法》的各项任务,不断健全我市气象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勤政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部门敬廉崇廉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局务公开,促进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一、全局年度计划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重点在结合上做文章,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二)稳固基础业务,依靠法律、政府力争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1、构建新一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平台――重点在服务“针对性”、“专业性”和“影响评估”上下功夫;努力实现服务产品精细化、个性化;初步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效益(质量)评估机制。

2、构建新一代预报预测系统。建立提高预报员队伍素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在预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围绕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实际业务中努力提高多源资料的综合应用能力;建立针对暴雨等高影响天气的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

3、进一步完善区域气象监测系统,构建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求的信息技术保障体系。

4、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科研和现代化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科技支撑保障系统。

(四)在加快人影指挥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大实用性应用项目科研开发力度,努力提高人影科技内涵。

(五)强化管理。修改完善规章制度、业务服务规范、流程等,改变管理滞后于事业发展的状况。

(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确保干部队伍健康成长;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力度,在提升创建内涵上狠下功夫。

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一)发展规划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问题,0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南部山区人工增雨基地建设工程,年市政府将“人工增雨”列为保泉长效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并下发[]12号文确定进一步加快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设步伐,在南部山区330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人工增雨指挥中心和固定火箭作业点,该项工程同时作为2007年度创文明城百件实事之一。

2007年初按照市政府南部山区增雨火箭固定作业点建设工作安排,启动了南部山区人工增雨(雪)保泉基地建设。两年来市政府先后投资近2000万元用于人工增雨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仅南部山区就新建固定增雨火箭作业点27处,配置完成机动作业火箭11部,组织成立了由气象人员、基干民兵253人组成的增雨作业队伍,无论数量规模都居全省前列,使我市人工增雨队伍和装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规模。

(二)重点工作

1、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组织机构。

到目前为止,仅南部山区就新建固定作业点27处,目前共有固定火箭发射架54部,机动火箭发射架18部,合计72具,作业队伍253人,无论数量规模都居全省前列。下一步要从管理机制上进一步明确成员分工,各负其责,妥善协调解决好人影工作中的问题,更加顺畅规范的履行人影组织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人工防雹增雨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促进人影工作的健康发展。

2、完善南部山区固定增雨火箭作业点建设

按照规定,认真做好作业人员选聘和管理工作,对作业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经考核验收合格后,颁发上岗证,坚决实行持证上岗。

抓好标准化炮点建设工作,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抓好炮点的标准化建设。

3、加强人影科学技术研究,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系统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系统建设,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效益,加强决策指挥系统及人影基地建设;

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力量,做好空中云水资源、云雾活动规律、人影新手段新技术等相关的科学研究,积累经验,掌握规律,大力提高我市人影科技水平;要做好人影作业效果评估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提高人影作业效果评估水平;

加强人才和队伍建设,树立人才强业思想,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影专业队伍。

(三)重点项目

1、南部山区固定增雨作业点建设

2、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建设

(四)年度计划

1、统一设计制定印发《人影管理制度汇编》。所有作业人员、管理人员人手一册

2、按照规定,认真做好作业人员选聘和管理工作,对作业人员和指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经考核验收合格后,颁发上岗证。

3、年底组织优秀站点建设、优秀炮长,优秀作业人员评选。加强规范化建设,切实抓好炮点的标准化建设。

4、加强人影弹药管理。按照人影弹药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弹药出入库、运输管理工作,炮点要人弹分室;临时弹药室双锁;弹药运输要严格遵守弹药运输的有关规定;弹药入库、出库要严格清点,作好记录。

5、搞好作业装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作业前要对作业装备进行认真检查,带病设备和有故障的设备不得作业。作业后要对高炮进行认真细致的维护和检修,要达到业务技术要求,保证作业安全。

6、加强作业指挥管理工作,按照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人影轨道业务和各功能体系建设,建好人影工作指挥系统,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水平;健全完善县级作业指挥安全管理责任制值班制度。

加强对炮点的作业指挥和管理。开展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空域申请管制,获准作业后方能进行作业,确保空域安全。目前已经与济空航管达成合作意向,通过计算机联网,开发网上空域预申请批复。

第12篇

为加快__市服务业发展,依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和《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__-2020)》,编制《__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旨在指导“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范服务业行业秩序等,充分提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规划是__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突出了__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对__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__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由20__年的681.0亿元稳步增加到20__年的1181.0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__年的9.1∶45.3∶45.6调整为20__年的7.7∶42.5∶49.8,20__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十五”期间,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要支撑,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__-20__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80、52.20、51.90、51.24、47.2。与20__年相比,房地产业的比重由5.5上升到1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1.6上升到3.1,其他行业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特色突出,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

三是就业吸附力增强。“十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由20__年的34.1上升到20__年的36.9,就业结构逐步与产业结构发展同步,20__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7∶42.5∶49.8,就业结构32.3∶30.8∶36.9,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带动从业人员的同步增长,成为__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

但是,__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从增加值总量来看,__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与直辖市和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显得偏低,20__年排名第八位,其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的25.7,北京的25.6,广州的40.6。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20__-20__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6、45.9、46.1、45.5、4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60-70的比重,也低于20__年全球平均水平61.0。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__市服务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服务业虽然正在兴起,但在服务业中占的比重都不大,经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0__年服务业内部构成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了整个第三产业的37.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总体看来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同时,__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可用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比重来衡量。1980-1990年,加拿大和美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从13上升到15,而__市20__年这项投资的比重才达到5.2,大大低于加拿大和美国1990年的水平。

三是区域产业缺乏较强的关联度,服务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发展的合理模式,各城区错位发展态势不够明显,城区与郊县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发展局面。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平均规模较小,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而且,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海外资本对服务业规模化投入仅限于零售、酒店、房地产,其他服务行业仍未形成海外投资热

点。

(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__市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十一五”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服务业领域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服务贸易承诺将逐步兑现,因此,在“十一五”期间,__在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力度将增强。对外开放将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国内及本地服务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为__提供了一个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便利途径,开辟了一条引进资金、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建设经验的道路,为本地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__市服务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外贸、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使这些领域的竞争国际化,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__市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__建设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总部经济的打造、城区危旧房改造步伐的加快,将为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教育、旅游、信息等消费需求将加速增长,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会加快,将增强人们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四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十一五”期间,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将得到改造和升级,焕发新的活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行业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水平大为提高,新的服务方式将出现,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潮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主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和服务市场开放的新形势,把握国际上现代服务业业态扩张的态势,积极吸引服务业向__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巩固和增强__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保持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实行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提升__市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强化就业。在__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致力于能够提供大量满足城乡就业的工作岗位,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城市化质量稳步提高。

3。政府导向,市场运作。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并重。政府应致力于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并在政策框架下自主发展。

4.发挥优势,联动发展。进一步扶持壮大服务业内的优势产业,强化和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增强聚合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5。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在《__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功能分区基础上,对服务业进行合理布局,引导不同功能区域重点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服务业,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体系。

(三)发展目标。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__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__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__年,会展、金融、信息、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服务业运行环境逐步完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__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运行环境。

三、空间布局

根据地域特点、资源禀赋条件和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程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依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市服务业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配套发展区、特色发展区3个功能区。

(一)优化发展区。指发展基础好、服务业比重大、辐射带动范围广且土地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城南、城东副中心。

该区域作为服务业优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大力发展投资型和决策型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休闲产业。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研发机构聚集,提高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水平。形成中央商务区(CBD)、休闲商务区(RBD)、科技商务区(SBD)、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

着力发展以大型百货和大型超级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打造西南的商贸中心。发展现代化品牌化的餐饮业,成为“美食之都”的核心区。发展以金融业、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商务,巩固和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打造“会展之都”。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旅游。合理设置市域性专业型的物流服务站,建设城市商贸配送中心。注重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并行发展。

(二)配套发展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与中心城区形成走廊式组团发展格局的区域。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区域重点发展与工业配套的房地产、公共交通、商贸、会展、物流、休闲观光等服务业。本区域的房地产业以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中高档休闲住宅房地产项目为主,在温江、双流、龙泉等条件具备的区县优先发展。作为物流业的重点区域,将在具备多式联运的航空、铁路枢纽附近规划建设三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在公路货运主干道与绕城高速公路交汇的东、南、西、北方向建立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发挥温江花博会场馆的会展载体作用,承办以花卉、花木为主的特色会展。发展依托生态环境、结合第一产业的绿色观光休闲业。积极发展与工业和当地居民生活配套的商贸业。

(三)特色发展区。指优化发展区和配套发展区以外、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具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的区域。包括崇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和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金堂县。

该区域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因地制宜、三次产业兼顾,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特色旅游和农业服务业为主。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深度发展特色品牌旅游业,积极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业,建设都江堰-大邑-邛崃-蒲江生态旅游基地。针对本区域有较大面积的农田和较多数量的农民,应立足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用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__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将__建设成为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强市。到20__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的转变。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对经营性文化领域,应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按照“入世”承诺引进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格局;通过建立文化发展微观运行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改革国家办的文化单位为重点,通过企业转制,培养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

2。实施集团化,品牌化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传媒集团。加快广电和报业等跨媒体合作,培育发展大型演艺公司,推动传媒业和演出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印务产业和印务集团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在蓉发展。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外销,提高外销额占全市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

打造三大文化品牌。推出系列和__关联的“大熊猫文化”品牌活动,规划建设大熊猫生态产业园,实施“大熊猫家乡游”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服务大熊猫文化旅游的节庆活动,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统筹整合金沙文化资源,举办古蜀文化艺术节,建设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金沙关联文化产品,打造与运营“金沙文化”品牌。以水文化为主题,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博物馆、大禹专题纪念馆、道教文化园区,办好清明放水节、李冰文化节和道教文化节,提升“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文化品牌。整合开发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两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发展。

3.发展__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培育和引进拥有一批有竞争力的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筹建卡通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__造”品牌。建设数字娱乐体验基地和网络消费体系,加大数字娱乐的传播力度,形成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产业链,把__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第四大基地。

繁荣传媒产业。鼓励出版一批有文化内涵、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系列,打造出版业的精品图书品牌。成立__网络出版社,引导网络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__广播电视名牌栏目、名牌主持,进一步提高收听、收视率。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电视剧、专题片和广播剧。组建__广播电视总台,积极争取开办__电视台卫视节目。推出综合各种传媒手段的强档娱乐节目,打造一批精品娱乐节目。扶持体育休闲、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

(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蜀汉文化、天府美食购物、水文化和生态休闲娱乐为核心,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__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5亿元。

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武候祠、金沙遗址、望丛祠等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场所。整合川菜美食资源,吸引外来菜系,凭借__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密集的购物中心挖掘购物旅游潜力,加快发展天府美食购物旅游。加强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园林等旅游资源的建设,整合__丰富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娱乐旅游。

打造旅游精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着力做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__大熊猫生态公园、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旅游精品品牌。以九寨沟、峨眉山等省内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__-九寨沟、__-乐山、__-峨眉山、__-大香格里拉等跨区域精品旅游路线。以市内重要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__-都江堰-青城山、_

_-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花水湾温泉-西岭雪山、__-平乐古镇-天台山、__-五津-石象湖、__-十陵-洛带古镇、__-黄龙溪、__-大熊猫生态公园-宝光寺-__野生世界、__-农科村-国色天乡-中国花卉博览园-三圣花乡、__-街子-九龙沟-鸡冠山-罨画池等旅游精品路线。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旅游营销。实施品牌战略。以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基本定位,建立“休闲之都”旅游品牌识别系统,以“休闲、娱乐”为理念识别的核心,以“品味美食、购物、观赏、体验”为行为识别的重要内容,以“太阳神鸟”为符号识别的标志,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加强旅游营销。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精心策划和实施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营销项目,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提高__的国际知名度。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合作,加强同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和海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扩大全市旅游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创新促销手段,强化网上促销,加强旅游节庆和专题活动促销。

3。规范旅游市场,完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整顿市场秩序。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服务机制、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四大运作机制。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旅游市场管理与治理力度。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媒介、自律、服务和监督作用。规范旅行社行为,树立__旅游市场诚信形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运输服务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三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环保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旅游景区(点)上档升级。

(三)构建“会展之都”。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壮大会展龙头企业,规范会展业市场,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将__打造成为“会展之都”。到20__年,会展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年举办大型展会节庆活动30个以上,年创造直接产值20亿元以上,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建设符合会展业发展要求的场馆或配套设施,加快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省科技馆等场馆建设,形成按展会类型、规模大小、经济作用强弱划分的多层级展会布局。统筹会展场馆周围宾馆、餐饮、娱乐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注重配套停车场建设,扩建公交线路。加快周边机站扩容,在通讯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保障。

完善会展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建立会展政务“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规范和简化申办展会的各种手续。工商、城管、交通、物价、消防、公安、卫生、海关、检疫等部门在展会举办中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新闻媒体营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树立会展品牌,提升影响力。打造本土品牌。依托金沙蜀汉文化、三国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分类打造本土品牌展会。提升现有基础较好的展会,为全国糖酒会、四川国际电视节等传统展会注入新的活力,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发美食节、电脑节、三国文化节、道教文化节、南国冰雪节、__大庙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特色展会,打造__节会名片。

扩大对外影响。引进一批国内国际的知名展会,抓住“世界合作论坛”和“世界与发展论坛”两个顶级国际会议选定“九寨天堂”作为其永久性会址的机遇,争取一些知名展会长期固定在__举办,重点选择和策划几个会展品牌,提交国际会展认证机构认证。

3.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域,打破成渝经济区的界限,与这些区域的行业组织、专业办展组织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区域合作。加强会展业与旅游、广告策划、餐饮、娱乐、酒店等行业的融合,以会展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会展产业链,打造会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会展市场体系。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OC)、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不断壮大会展业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调,协会规范监管,企业组织承办,市场化操作运作,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营机制和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以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建立开放、高效、畅通、统一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打造“美食之都”品牌,构建西南商贸中心。到20__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3,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商品零售企业达到3个,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达到3个。

1。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带动和促进城市化。以连锁企业为龙头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业零售、农资、医药、餐饮等企业到周边县城、中心镇(乡)发展连锁网点,促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实施“万村千乡”放心商店工程建设,依托大中型连锁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等形式,在全市乡镇和行政村建设放心商店。

以商工农结合促进城乡市

场一体化。围绕提高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质量的目标,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建立主副食品生产基地,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更方便快捷地进入零售网点。

2。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建立完善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全面推进市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中心、卫星城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购买方便、结构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

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商业区建设。依托人民路(南北向轴线)及蜀都大道-东大街-老成渝路(东西向轴线)两条轴线,建设以盐市口-春熙路-大慈寺片区为主的商业中心功能区,以骡马市、顺城大街、东大街两侧及红星路东侧区域为主的商务中心功能区,以天府广场周边区域为主的文化博览功能区,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建设武侯祠旅游休闲商业区、文殊院旅游休闲商业区、水井坊旅游休闲商业区、浣花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北郊风景区等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以商贸流通业为核心产业,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开拓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提升品位和档次。

积极推进各层次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商业中心,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突出各自特色,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网点,适当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形成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快卫星城商业中心建设,发展郊县城镇商业,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大型批发市场。推动专业特色商业街建设,充分发挥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的优势,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提高专业特色和经营水平。

3.促进提档升级,增强品牌效应。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促进连锁经营向规模化、多业态、多业种发展,培育本地大型连锁龙头企业,支持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跨区域的商业集团。吸引内外资知名零售和贸易企业以及国际著名品牌工厂、商业连锁巨头来蓉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构建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商贸经营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商业信息共享机制。

提升餐饮业,打造“美食之都”。整合美食资源,延长餐饮产业链,扩大餐饮消费市场。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利用直营、联营、加盟等形式,采取“走出去”和“走下去”的策略发展美食连锁经营,积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店等形式将川菜发扬光大。大力引进其他著名菜系,加强川菜与其他菜系的交流与融合。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挖掘和培养体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特色菜,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之中,突出川菜文化的渗透力,丰富餐饮品牌文化内涵。办好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将其打造成知名节会,形成国内外瞩目的__餐饮品牌和城市名片,大力推进餐饮业与旅游业、会展业等行业的结合,以旅游和会展发展推动__餐饮走向世界,打造“美食之都”品牌。

(五)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宗旨,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实现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到20__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对__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1.加快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之间、__与外地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自主性结盟、联合、优势互补,重组物流资源,提高整体效益。利用分销权、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逐步对外开放,运用外资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物流快速通道。积极争取__第五航权,引进国外航空公司,开辟更多__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国际航线,培育国际性区域枢纽机场,提高货物中转量。培育壮大__与周边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开通__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之间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完善__至重庆港、泸州港连接长江水运航线的水陆通道,实现公铁、海铁、公水联运的有效对接,形成西部地区的“内陆港”。利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构建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市内物流配送网络。

构建物流体系。建设以“一网二平台(物流快速网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三园区四中心(三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若干个物流服务站”的现代物流发展框架体系。重点建设__航空物流园区、__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__铁路青白江物流园区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新都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四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一批为大型专业市场、城市商业连锁企业、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市域型物流服务站。形成立足省内、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2。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各类企业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承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物流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产业的领头羊。

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和建立5-8户业务辐射西部地区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而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做大做强2-4户经营业务在区域范围内占绝对优势且辐射全国范围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3.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建立、完善和推进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机具设备和条形码、信息交换技术。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处理效率。

提高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相互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在物流产业中推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六)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速金融现代化和提高金融效率为出发点,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到20__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2。

1.加大金融机构集聚度,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着力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__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强吸引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功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区域性联结枢纽。积极争取新设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__注册。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扶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发展若干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或民营银行,兼并、改组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加快组建中外合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委托理财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支撑西部金融中心的市场体系和组织架构。

2.加快金融创新,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将金融创新的

业务试点放在__,促使在蓉金融教学机构与金融研究机构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使__成为西部金融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业务品种。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业,拓展证券、投资、融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探索促进企业直接融资、担保等服务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并支持高科技投资基金、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促进银行、保险、信托与租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境外金融业投资参股市内法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业混合经营模式。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引导全社会开展诚信活动。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促进企业加强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初步形成相应的信用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营造诚信环境。大力发展担保体系,推动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良好的社会金融秩序,提高金融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整顿违规金融行为。创建诚信的社会环境和严密的法制环境。

(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交易体系和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__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供给能力。抓住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区和旧城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加快中心城、城东和城南两个副中心、中央商务区及住宅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人本化、功能化人居城市的要求,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风格的,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居住小区,提高住宅品位。不断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鼓励开发商加大普通住宅投资建设力度,调整供应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并规范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市)县房地产业发展,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

2。完善房地产交易体系。加强土地和资信管理。规范管理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管好二、三级市场。公开开发企业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对开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步由以资质管理为主向结合资信管理转轨。广泛吸收消费者意见,综合评价企业信誉状况,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修改完善房屋租赁市场指导价制度,建立健全房屋租赁协管制度,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形成住房消费梯度格局和租、售市场联动局面。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促进房地产中介市场健康发展。

3。规范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优化物业管理发展环境,健全物业管理区域业主自治体系,充分体现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实施物业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加大政府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力度,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加快建立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完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和运作方式,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素质。完善物业维修保障机制,依法落实物业管理基础条件。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且满足百姓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价格机制。

(八)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以__为中心跨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港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充分发挥__的科技资源优势及信息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西南信息服务中心。到20__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1。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政府决策信息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公众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改革、立法和标准化体系,信息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等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承接世界服务业转移的信息服务市场。主动迎接全球服务业在电讯、金融、运输以及以资讯技术为基础的咨询服务和基础性研发等方面转移的浪潮,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立呼叫中心等国际服务业,打造“世界办公室”,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增值服务、数字娱乐、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市场。

2。推进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出版业、咨询业、网络信息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引导信息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信息服务产业链,加快制造业、咨询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与衍生,以信息化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加快以网络休闲娱乐与教育、网络数字电视、在线增值服务与移动内容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数字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和数字娱乐体验基地,筹建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__造”品牌,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把__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

3。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市场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商业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支持信息内容的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强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新型信息采集机制,拓宽信息应用渠道,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推进信息重组和共享,重点组织好政府信息、产业信息、农业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鼓励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等生活和娱乐信息库。

4。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__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宽带信息网络,推进电信、数字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联合,积极发展建设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加快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以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建设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建立完善综合广播信息网,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开发政策导向信息、经济科技信息、市场动态预测信息等,并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应用带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形成企业法人、人口、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四大

基础数据库。

(九)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为保障,优化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1。建立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技术、金融等交易市场更专业地集成所需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和活跃各专业交易市场。鼓励科研机构和部分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行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健全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快咨询机构合伙人制等规范化改造,规范资质准入。

2.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组织。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包括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策划、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提升全市中介机构的综合素质。吸引跨国公司在__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在研发、管理、培训等环节加强交流,积极吸取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3.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促进中介服务多元化。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咨询等功能,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信息、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信息服务、项目评价、人才服务、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

促进中介服务规模化。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通过自身拓展、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形成全国知名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

(十)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每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构建高科技__。积极探索建立科技资源配置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若干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合理流动,建立更加开放的研究开发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速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合理配置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发挥科研院所创新的作用。加强军民结合,支持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有序转移。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使教育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建立失地农民、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教育机制。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创新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体系。

2.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和非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公立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及村卫生站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强化疫情预测预警和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率。建立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药品集中配送制度。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公众营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20__年女足世界杯__赛事。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和人口综合管理,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社会基本保险、单位补充保险和家庭保障、个人保障等相互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全员参保。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

4.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加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应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__建设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法监督,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加大对食

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力度。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居民人口规模相对应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政、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各类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建设总体水平。

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区、街道、社区的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以社会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项目为支撑,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网点。整合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网站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等为民服务应用系统联网运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重点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并完善便民利民、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个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对服务业的调控实现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政府职能集中到立法、规划、市场秩序维护、推动资源跨地区和跨部门组合以及推进自律性行业协会组建等方面上来,并依靠行业协会,实行指导性管理。逐步完善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努力推进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奖励惩罚、资产评估、监督检查、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依法行政进程。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推进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放开服务业大部分项目的价格和服务收费。深化与服务业相关的土地、水、电等价格改革,营造公平、合理的价格环境。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信息,引导服务业对价格走势的正确预期。

培育市场主体。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实行政企(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发展,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加快各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逐步改制为法人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准入领域,破除行业垄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和经营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向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社会服务等产业投资。

(二)实施重大项目。服务业的发展要以项目为支撑,“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服务业发展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载体。

1.基础设施项目。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包括干线铁路提速扩能,中心城与卫星城、县城、重点镇之间快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畅通工程,地铁一号线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的融合项目。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城建、金融、税收、科教、社保、地理、交通、生产、农业、公安等子项目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政务公开及网上审批平台。信息服务重点应用工程,包括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程以及金融、税收、教育科研、基础地理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等信息管理工程。

社会建设工程。包括社区服务网络工程、__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建设、养老疗养机构建设、天府广场文化博览区改造、__体育中心迁建等。

2。重大节会项目。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糖酒会、国际桃花节、国际电脑节、房交会、各项民间节会如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石像湖国际郁金香节等。

3。产业类重大项目。三大物流园区、四大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等物流产业工程,新会展中心、美食中心、天府华侨城、“国色天乡”二期、熊猫生态公园、都江堰水文化博物馆、青城山道教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旅游精品区建设等。

(三)加快人才开发。加强中高级人才开发。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各类中介、国际贸易等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师资的进修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化培训基地,发展相关教育的国际合作,开展境外培训。

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高酬重奖等措施留住人才。

强化岗位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严肃资格认证。重视失业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以及失地农民从业的基础培训。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新型业态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扶持。设立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切实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调控下,以企业为主体,由民间和外商共同参与投资经营性竞争性项目。广开服务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业投融资体系。鼓励服务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通信、商业、文化事业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适应国际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

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

(五)建立诚信体系。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力整肃社会信用秩序,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

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__市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信用评估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参加信用评级,逐步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大力发展征信中介机构,建立覆盖广泛的信用信息库。逐步实行信用信息的社会化运用,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选择有关部门进行试点,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档案,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强化个人信用制约,创造自觉维护个人信用的氛围。

(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同行业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等落户__,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