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防教育法律法规

国防教育法律法规

时间:2023-08-31 16:0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防教育法律法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防教育法律法规

第1篇

1、普法考试:大家普遍应该明白的法律常识,通过培训进行考试。

2、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识的简称,普法的对象是国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识是居民必须要理解的法律。这种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简便的一种。

3、普法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妇女权益保护法》、《国防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禁毒禁赌条例》以及与青少年教育及成长、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省、市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Abstract: It has been more than 40 years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United States'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A review of the influential bill will lead to the finding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can still give us a lot of enlighten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bill, the aim of the decision makers, the effec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 today. Through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in the bill are of great value of reference.

关键词: 美国;职业教育法;探析;启示

Key words: United States;vocational education law;exploration and analysis;enlightenment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67-02

0 引言

从1862年《莫雷尔法案》颁布至今,美国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健康而又曲折的道路①。从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到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每一部法规都给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过很大影响。

1 《职业教育法》制定的背景

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升天,美国当局开始反省教育的不足,联邦迅速制定了《国防教育法》,拨巨款资助教育,将推行地区职业教育计划列为法案第八项目标。1961年,肯尼迪上台后立即任命一个职业教育顾问委员会,专门调查和评估职业教育当时的状况。该委员会通过调查得出一个报告,这一报告为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勾勒了一幅蓝图②。

2 《职业教育法》制定的目的

联邦政府不惜花费巨资来制定法案,一些职业教育问题以立法的程序制定下来③。近20多年来,美国为解决就业问题制定了不少法律,其中就有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1917年的法案已不适应“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失业恐惧的现实,迫切要求重新明确职业教育。1963年通过了新的《职业教育法》,该法案及其子法案把重点从职业分类转到服务对象,所有年龄的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训练和再训练。⑤

3 《职业教育法》的内容及作用

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强调一种职业技术训练,这种训练更具实用性。该法还要求总拨款至少1/3必须用于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及设备。联邦拨款由1964年的6000万美元增至1967年的2.25亿美元④。1963年的《职业教育法》将职业教育定义为“无论公立或私立学校,凡其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个人就业所需的技术即谓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没有过大的变动⑤。1963年的法案,为了保证学员顺利就学,提出了“工读项目”(work-study program)。另外,受当时民权(Civil rights)思潮的影响,该法案也特别重视对残障人的适用保障⑥。

4 美国《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我们国家在1996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相关配套的法规有《中等职业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和《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

4.1 国家应该极其重视职业教育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升天,美国联邦开始进行反思,最终将落后的原因归为教育。1958年,美国当局迅速制定《国防教育法》。在《国防教育法》第八编中规定给各州6千万美元赠款,以实施为没有上大学的青年拟定的职业教育计划。1961年,美国政府颁布《地区再发展法》;1962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人力开发训练法》;1963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职业教育法》⑦。

4.2 国家应该从法律条文和财政援助两方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支持 在1963年《职业教育法》中,职业教育的对象打破了史密斯法案中仅仅包括高中在校生的规定⑧。⑥该法要求总拨款至少1/3必须用于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及设备。国家还建立了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以便报告职业教育的进展情况,从而确定投入的价值。联邦拨款由1964年的6000万美元增至1967年的2.25亿美元⑨。

4.3 决策者应该有科学的职业教育观 21世纪的今天,距美国《职业教育法》45年之后,职业教育又在不断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特点。第一,职业教育应转变为终身教育。第二,职业教育应转变为开放性教育。第三,职业教育应转变为普及教育。

基于职业教育在新世纪的这些特点,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决策者应该树立一个科学的职业教育观。

4.4 各个历史时期应该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出台 1862年《莫雷尔法》的颁布是联邦政府干预职业教育的开端,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标志着职业教育系统的形成,1963年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在《职业教育法》之后,紧接着出台了《1968职业教育修正案》。八年后,国会又通过了《1976年职业教育修正案》。法案强调“机会与平等”、“计划改进”、“服务特殊人口”、确保教育与劳动市场相关性⑩。

4.5 职业教育应该与市场需要密切结合 首先,应该树立一种“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周济,2004)的理念;其次,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学历体系;最后,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科学规划与机制创新齐头并进,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在办学模式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继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财政资助力度,并监督和完善资助使用机制{11},达到本身的目标。

4.6 重视法制化建设,强调立法程序的合理性 美国制定法律的程序一般是行业协会、游说集团、选民、政府机构通过州长办公室向议员提出某方面的立法建议。根据这些建议,议员向议会提出立法议案,草案起草后,分送议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同时连同草案制定的必要性,立法的成本效益分析情况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征求公众的意见{12}。国家教育部适当参考美国立法程序的做法,广泛收集职业学校、地方职业教育部门的意见来进行立法{13}。

5 结语

美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已充分表明,职业教育是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摇篮。美国发展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1963年《职业教育法》当中透露出来的经验和特色,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当然,《职业教育法》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它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基于这一点,笔者对美国这部法律进行了探析,希望从中得出的一些感悟可以有所价值。

注释:

①胡国芬.从美国职业教育情况看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科教文汇,2007(04).

②王川.美国20世纪60-70年代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③余水兰.论影响美国职业教育的法案及其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01).

④崔正昀.美国职业教育的立法及其特色[J].教育与职业,1996(12).

⑤⑥杨克瑞.立法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转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⑦王保星.二战后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1995(04).

⑧杨克瑞.立法与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转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⑨崔正昀.美国职业教育的立法及其特色[J].教育与职业,1996(12).

⑩崔正昀.美国职业教育的立法及其特色[J].教育与职业,1996(12).

{11}李更生.美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四部经典法案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03).

{12}林松.美国法制建设与立法透明度初探[J].行政与法,2005(03).

{13}余水兰.论影响美国职业教育的法案及其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01).

参考文献:

[1]梁建锋.美国教育[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

第3篇

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措施,积极完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

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维护辖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本文来源于-,找范文请到网]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

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张贴《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4份、宣传画报2份,悬挂宣传横幅1幅。

在今年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在街道司法所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计生、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20余份。

3月25日,我社区还参加了街道办事处在天鹅湖小区广场举办的“平安进社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文艺表演、黑板报、由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我们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社区普法小组向学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向他们做了禁毒宣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一定洁身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三、普治结合,搞好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第4篇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

   1、组织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成立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所需的经费和必要的设备等尽可能予以解决。

   2、根据普法规划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社区普法宣传教育的具体规划(计划),确定普法内容。

   3、进行思想发动,动员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普法学习活动,发动辖区居民自觉地加入学法普法队伍中。

   二、以人为本,做好不同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确立以法制宣传为先导,运用各种形式,最广泛地发动和调动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行政执法的法制宣传思路。 同时,配合社区中心工作,利用举办各种宣传活动的机会,向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今年上半年共出版法制宣传板报3期,张贴《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4份、宣传画报2份,悬挂宣传横幅1幅。

   在今年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中,我们在街道司法所的带领下,走上街头,向群众散发计生、治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20余份。 3月25日,我社区还参加了街道办事处在天鹅湖小区广场举办的“平安进社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通过文艺表演、黑板报、由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我们积极参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辖区内中小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通过参加劳动向他们灌输爱国守法、自立自强的思想。社区普法小组向学生们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国防教育法》等一些与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向他们做了禁毒宣传。同学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纷纷表示平时一定洁身自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三、普治结合,搞好社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我们在抓好“五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工作,在社区内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机制,做好综合治理及人民调解,在社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办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全面推动社区文明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5篇

一、军事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

军事体育教育,绝非是单纯的军事教育或单纯的体育教育,军事体育一旦融入到现代教育体系中,更多地带有了意识、品质、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保卫者,除了掌握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之外,爱国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必须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体育无疑担负起了达到和完成上述教育目标的重要使命。磨练其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组织纪律观念,锻炼和增强健壮的体魄;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之乐于奉献,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更为其能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军事体育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国防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中国已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阶段。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繁荣,安定祥和、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和平环境下,国民整体的国防意识却在淡化。虽然,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纳入了军事体育教育,但许多高校教学管理者认为这只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课程,与学校学术地位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改善、学生未来就业的选择等方面并无多大联系。

(二)高校军事体育教育制度不健全

在现行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中,虽安排有一定学时的军事课,但高校除能按国家相关法规组织学生军训及为数不多的军事理论课外,没有一种长期、系统的全面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现代军事思想基础教育的体制。当然,普通高等教育有别于军事院校的专业教育,但在中国军事体育教育体系中缺乏健全体制、缺乏科学指导思想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高校现行的军事课大纲,主要是以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两大部分为主,开学2~3周例行公事的军训,实际上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只是把军训作为一种单纯的培养组织纪律性的形式,并没有上升到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养一定的军事素质这样一种高度上去认识。简单的队形队列,单调的稍息立正,非常枯燥乏味,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品质,但作为军事体育应该是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的,绝非就是队形队列。对于这种简单枯燥的训练内容,作为处在求知欲最强阶段的大学生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不但没有培养起学生对军事体育的学习热情,反而淡化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军事体育教育思想严重滞后

中国高校军事体育教育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最终折射出的是在中国目前的高校军事体育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体系上的一种陈旧和落后缺乏对现代高校军事体育教育规律、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的学术研究和探索,缺乏军事体育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主动创新。

三、强化高校军事体育教育的要求

(一)强化军事体育意识

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弱兴衰,与国民的国防意识的强弱有着密切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和一个国家青年一代的国防意识和体魄相联系的。要从传统的、滞后的军事教育模式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探索和创新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依旧是一种主流的存在,问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教育理念,把国防意识的培养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相统一。简单的说教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的需要。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2001年颁布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高校应据此规定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训练和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密组织,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使学生在军事体育生活环境中经受锻炼,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良好的军事素养。在确立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的基础上,将军事体育课作为一项教学内容,纳入整个高校基础课教学课程体系之中,如长期开设军事体育选修课;开设现代军事体育专题讲座课;定期举办一些军事体育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强化军事体育的教学比重,将军事体育教育和国防意识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改变开学两三周军训结束就意味着军事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终结的传统体制。

(三)强化军事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第6篇

一、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基点

(一)要承担起双重历史重任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目标而去做人的工作,承担着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发展而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双重历史重任。新时期,要确保大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维护国家发全和促进现代化发展一支可依靠的重要力量,国防教育就必须置于战略全局的高度,从有效履行好双重历史使命的高度抓好战略运作。建国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国防教育战备教育主题突出,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仅是组织军事训练。部分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认识不足,单纯把其目标基点定为锻炼其体质,磨炼其意志,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大教育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体现,致使大学生国防教育双重育人功能单一,效果亦事倍功半。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大学生国防教育要为富国和强军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就必须扩大国防教育的视野,放大国防教育的功能,主动把国防教育置于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快车道,确保在育人上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二)要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常抓不懈

国防观念的培养、国防意识的强化和军政素质的提升来源于对国防教育的日积月累,来源于常抓不懈,应是一项经常性的、寓国防教育于大学生成长全程的春风化雨式的工作。短、平、快式的突击教育和短暂的军政训练,虽可收一时之绩效,却不足以谋一世之伟业。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一项战略工程纳入大学生全程、全员、全面的教育之中,结合小学、初高中国防教育体系特点,层层推进、层层提高,进一步把大学生国防教育进入校园、进入学习、进一思想活动引向深入,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成长进步的无缝连接。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是生活中极富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创新性特征。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将国防实践的创新性要求和国防知识的创新特性进行科学的施教,会收到很好的创新性教育效果……”教育内容和方法如不为学生所接受、自主性和创新性教育不够是影响国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应着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一步重视和突出世情、国情和军情教育,适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调整优化国防教育内容,建设完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既要突出军事训练强制性养成功能,又要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教育。针对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等,对大学生需求、思想多样化的影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国防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走向富国和强军建设的舞台,确保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国为民的责任意识和富国强军的使命意识在和谐发展中得到升华。

二、着眼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集聚整合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要抓好高校内部教育资源的聚焦整合

大学生国防教育涵盖大学生培养和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人文、科技、军政素质培养和作风能力建设等,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又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实现高校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克服国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教育、教学科研等相背离、相脱节的倾向,必须注重高校内部体系与体系、体系内诸要素之间的综合集成、整体优化,用聚焦整合的观念与方法,把分散、封闭、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高校内部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共同建设,谋求大国防教育所需要的大资源、大力量。

(二)要抓好军地国防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贯彻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全过程,是聚焦整合力量资源的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社会性和高校工作的开放性,决定了推进其和谐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下进行,而是要融入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从全民国防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汲取营养并反馈于社会。要充分利用军地国防教育资源和优势,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教育资源,下大力解决好制约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地、经费和人员等保障难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和密切高校与军队、党政机关、民间团体间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丰富共建共享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载体,在共建共享中聚焦整合大学生受训受教的力量。

(三)要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和国防建设信息化转型,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由传统条件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是国家建设所需,国防建设所需,大学生全面发展所需。当前,信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更新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就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校园网的舆论宣传效能,不断增强信息网络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国防教育的新阵地、新渠道、新力量。要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使用好和丰富好国防教育门户网站和主题网页,不断拓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进一步加大和拓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健全完善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高校与军队间的合作教育模式,形成整体力量优势,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

三、完善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质量效益

(一)要构建一体化国防教育力量体系

抓好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各级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共同责任。要积极依靠军队和地方、个人与集体的多元力量,建立起由国家、军队、社会、高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力量体系和军地职能部门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各级职能部门要把推进国防教育和谐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强能力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把大学生国防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工作目标,列为重要日程,做到领导有分工、建设有规划、任务有安排、工作有检查,实行领导与指导并重,检查与督促结合。要坚持国防教育军地双重领导体制,发挥党管武装优势,努力形成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格局。

(二)要注重组训施教骨干队伍质量建设

建设高质量的组训施教骨干队伍,是全面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保证。要依托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学院和相关军队院校,进一步加大军地主管国防教育领导的培训力度和范围,增强组织领导国防教育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完善军队派遣教官制度,加大高校国防教育专兼职教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和培养力度,把骨干队伍建设纳入国防教育人才战略工程长远规划,采取封闭集训、比武竞赛、岗位练兵等形式,分批次、分层次抓骨干培养。对国防教育共同理论科目和部分专业科目,可采取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进行定向培养和定位使用。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教育科目,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驻军单位和科研院所协调,代训代教。

(三)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问责制

第7篇

按照县双拥工作要求,在全县卫生系统中立足于卫生行业特点和自身工作优势,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深入组织开展双拥活动。

一、组织领导及时到位。为广泛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民团结,多年来,卫生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双拥工作列入局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了双拥共建工作,把双拥共建工作列为创建文明行业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国防教育广泛深入。深入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卫生工作者做好行业拥军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大力宣传《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涉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新时期开展双拥创建活动意义和深远意义。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组织纪律观念都得到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卫生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迈上了新台阶。

三、征兵体检严格准入。每年征兵体检前夕,县卫生局积极配合县人武部工作,认真准备,严密组织,选派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职称高的人员参加体检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力、物力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周密安排,为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卫生局每年都与参加的工作人员签订体检责任书,要求体检人员都严格把关,认真检查,结论准确,确保了兵员质量。

四、双拥活动坚持经常。为进一步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县卫生局坚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每逢“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县卫生局负责人深入部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并向他们赠送纪念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部队官兵查体,宣传健康知识,送医送药。同时,部队官兵也抽出休息时间参与各医院环境卫生工作中来,义务为各医院打扫卫生,清除垃圾。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部队官兵参加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培训班,提高部队官兵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处置能力。在今年抗洪期间,为预防突发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和抗洪军民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县卫生局成立了救灾防病工作组、救灾防疫工作组、食品安全工作组,派出了6个小分队奔赴饶河联圩指挥部、镇防汛指挥部等27个单位为抗洪官兵赠送防病知识宣传刊和防暑、消杀药品,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使抗洪军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一是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了“优抚对象门诊”、“优抚病房”,优抚对象凭“县优抚对象优惠医疗卡”就诊,可享受“四优先”(优先挂号、就诊、取药、住院)、“两免”(免交挂号费、出诊费)、“七减”(对住院费、手术费、特殊检查费、辅助检查费、辅助治疗费、门诊观察费、转院护送费,给予30%的减免)等优惠待遇。二是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在元旦、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前夕,走访慰问革命功臣、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近几年来,全县卫生系统共接收安置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名,把他们视为卫生系统的精神财富,都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他们有些成为业务骨干,有些走上领导岗位,有些被各级树为工作标兵,成为卫生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双拥共建”活动,融洽了军政军民关系,增强了医院与部队的感情,焕发了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全县卫生系统逐步形成了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良好工作氛围,全县卫生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涵,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开创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8篇

按照县双拥工作要求,在全县卫生系统中立足于卫生行业特点和自身工作优势,结合卫生工作实际,深入组织开展双拥活动。

一、组织领导及时到位。为广泛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巩固军民团结,多年来,卫生局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双拥工作列入局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了双拥共建工作,把双拥共建工作列为创建文明行业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国防教育广泛深入。深入开展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卫生工作者做好行业拥军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大力宣传《国防教育法》、《兵役法》等涉及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新时期开展双拥创建活动意义和深远意义。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国防意识、组织纪律观念都得到明显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卫生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迈上了新台阶。

三、征兵体检严格准入。每年征兵体检前夕,县卫生局积极配合县人武部工作,认真准备,严密组织,选派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职称高的人员参加体检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力、物力和管理等各方面都周密安排,为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卫生局每年都与参加的工作人员签订体检责任书,要求体检人员都严格把关,认真检查,结论准确,确保了兵员质量。

四、双拥活动坚持经常。为进一步做好双拥共建工作,县卫生局坚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每逢“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县卫生局负责人深入部队,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并向他们赠送纪念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部队官兵查体,宣传健康知识,送医送药。同时,部队官兵也抽出休息时间参与各医院环境卫生工作中来,义务为各医院打扫卫生,清除垃圾。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部队官兵参加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培训班,提高部队官兵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处置能力。在今年抗洪期间,为预防突发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暴发、呼吸道传染病流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病和抗洪军民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县卫生局成立了救灾防病工作组、救灾防疫工作组、食品安全工作组,派出了6个小分队奔赴饶河联圩指挥部、镇防汛指挥部等27个单位为抗洪官兵赠送防病知识宣传刊和防暑、消杀药品,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使抗洪军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政策法规落到实处。一是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了“优抚对象门诊”、“优抚病房”,优抚对象凭“县优抚对象优惠医疗卡”就诊,可享受“四优先”(优先挂号、就诊、取药、住院)、“两免”(免交挂号费、出诊费)、“七减”(对住院费、手术费、特殊检查费、辅助检查费、辅助治疗费、门诊观察费、转院护送费,给予30%的减免)等优惠待遇。二是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在元旦、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前夕,走访慰问革命功臣、军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等,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近几年来,全县卫生系统共接收安置部队转业干部、退伍军人名,把他们视为卫生系统的精神财富,都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他们有些成为业务骨干,有些走上领导岗位,有些被各级树为工作标兵,成为卫生系统两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总之,通过几年来的“双拥共建”活动,融洽了军政军民关系,增强了医院与部队的感情,焕发了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全县卫生系统逐步形成了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良好工作氛围,全县卫生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一步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加大军民共建工作力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作内涵,向更高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不断开创军民共建工作的新局面。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现代国防观念

作者简介:文丽(1978-),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3)卜国艳(197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教一级。(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07-02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塑造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国防人才、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系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任务,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教育渠道,切实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了国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日益凸显,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把握国防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现存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中的影响日趋深远。

1.国防教育的保家卫国和育人功能决定了其必要性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具有保家卫国的重要功能,还具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一方面,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活动。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和本领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捍卫统一、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发展有这样几方面育人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四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国防建设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国防意识和现代国防素质。

就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国防常识缺乏、安全观念滞后、国防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居安思危意识、国民国防观念上的淡化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等。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持安全有序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对这一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建设、发展、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努力成才成长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 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起步较晚,再加上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有限等不利影响,在课程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并且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而随着当代军事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军革、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要求,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防现代化对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渠道,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实效。

1.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推进国防教育常态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来讲,虽然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有交叉之处,如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保证教育上的连贯性。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也十分灵活,既有“两课”教学、专题报告又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借鉴,通过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手段,加强日常渗透,可以有力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2.充实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需要首先从队伍入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现有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的队伍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有更多机会进修国防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次要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把国防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以及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开展较早、发展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无论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上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

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网站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开设网站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扩大了教育效果。然而,虽然创建了国防教育网站,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只有一个网页,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更新不够,管理和维护也不及时,远远没有实现网络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顺应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防教育的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事性、丰富性、知识性、思想性,既要有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等国防常识的介绍等,也要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国防教育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督促更新网站内容,确保国防教育网站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1]昝金生.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新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9-131.

第10篇

重视、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是公司党委的一项重要职责,国防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国防动员工作做好了,既能够增强国防实力,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近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武汉警备区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党委始终把坚持党管武装工作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来落实,紧跟时展步伐,牢牢把握工作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主席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教育法》为根本,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认识,强化公司人武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武部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两年来,民兵预备役工作、双拥工作、人防工作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上级军事部门和地方党委的表彰,民兵预备役建设被武汉警备区评为“全面建设达标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07江城演习”先进单位,预备役通信连被预备役师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一、认清形势发展,努力提高坚持党管武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管武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国家发展离不开安全,只有国家安全才能更好地发展。21世纪的世界仍不太平,和平中有冲突,发展中有竞争。我国安全环境并未改善,美国以反恐为借口,进一步加快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不断强化日、美、澳、印军事同盟,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妄图形成对我国的战略包围。只有加强对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实质性准备,才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我们必须站在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自觉做到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党管武装的意识不能淡化;无论经济建设任务多么繁重,党管武装的力度不能减弱;无论班子成员怎么调整,党管武装工作的标准不能降低,真正把党管武装原则贯穿到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中去。

二、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做好党管武装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对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做好人武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始终将武装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做好。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公司在保持武装机构稳定的基础上,一是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调整充实公司人民武装委员会成员,把与国防建设联系紧密的部门和基层单位领导,充实调整到武委会成员之中,制订平时和战时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和任务,理顺了民兵工作领导关系。二是建立学习型民兵连队,通过学习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民兵预备役人员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集中统一,确保政令军令畅通。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经费,给各基层民兵连队订阅中国国防报、民兵生活、国防杂志,购买国防教育资料,请部队教员和军队院校教授讲课,组织民兵赴国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学习《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民兵干部和民兵、进一步明确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观念,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政治上纯洁可靠。三是落实对各基层单位民兵连队的考评考核制度,专兼职民兵干部配备齐全,发挥作用明显。我们按照“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依据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了一批条件好素质高、既能“闯市场”又能带领民兵“上战场”的人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充分发挥他们在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领导和骨干作用。四是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从时间、内容、师资、教材和经费上保障了国防教育和训练的顺利进行。我们把民兵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在组织大型活动经费不足时,由人武部写报告,提请公司党委审批。五是落实了领导干部和民兵过军事日制度,通过实地体验军事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国防观念。六是民兵武器装备管理良好,严格执行保管使用、登记统计制度,确保库存器材的质量和安全。两年来,无论体制怎样变化,编制部门如何裁减,公司党委“一班人”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和看待武装工作,人武部机构始终保持稳定,民兵力量得到加强,公司现建有一个应急通信分队60人,一个预备役师通信连40人,各基层单位党总支、支部都建有民兵连、排,按照警备区下达的“十一五”规划总任务,落实了公司基干民兵总人数242人,其中补充到军兵种预编人员为18人,反“”应急防卫作战人员61人,形成了武装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两年来,党委“一班人”带头参加民兵组织活动,人武部完成了年度公司民兵整组工作,落实了警备区下达的各项编制序列指标,完成“07-江城”演习工作,组织参加了省军区年度全省民兵通信分队无线电台通信演练,公司应急通信演练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2008年机动通信演练任务,完成了全市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会议表彰材料的上报工作,完成了武汉电信优秀转业军人入选《军色永恒——转业复退军人群英谱》的材料上报。按照警备区工作要求,完成了今年市庆“八一、创文明、树新风”军民联欢会演出活动,公司艺术团演出的节目《见了你们格外亲》受到市领导和观众好评。按照预备役师文件要求,完成了对预备役通信连队年度兵员调整、兵员点验工作和预备役师工作组对通信连队的检查考核工作,完成了年度民兵政治教育任务。

(三)突出抓好双拥、人防、扶贫工作。我们按照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原则,在突出重点,巩固成绩,提高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双拥、人防、扶贫工作。一是按照市双拥工作文件要求,我们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公司主要领导分别深入到驻地部队慰问官兵,送去节日慰问品,表达中国电信对国防事业和部队建设的关心支持,每年春节、八一期间,公司双拥领导小组成员都要走访慰问军民共建单位——75709部队和驻公司大院武警官兵,公司艺术团每两年在75709部队礼堂举办专场文艺节目慰问部队官兵。公司领导始终把复转军人和离退休复转军人的走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健全,政策落实,把“双联系、双走访”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公司党委把人防工作作为武装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完成市人防办赋予的各项任务,把平战结合贯穿于平时的工作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单位人防工作的开展。两年来,我们完善修订了人民防空通信保障方案,开展了人防通信演练,公司人防通信分队连续两次保障市人防演习,均受到好评。我们按照市人防办要求,组织了人防分队的点验。积极做好人防3个报警点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表达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5月19日,进行了人防警报鸣放,并在小灵通手机上播发鸣放信息。每年10月25日都要按要求鸣放警报。三是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公司党委积极组织开展向汶川受灾地区群众捐款。共收到43个单位(部门)4718名员工捐款共计580383元。组织开展了向社会捐赠和救助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共捐款14万余元。我们坚持落实农村家园建设小康工作队定期走访制度,对黄陂甚家湾村进行帮扶,坚持每年上门慰问贫困户,帮助解决资金费2万余元;参加“慈爱助孤工程”,继续对姚集镇13名孤儿进行助学,帮助解决学习费用;开展了文明创建与庙山树村结对子送春联活动,公司被表彰为市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是想方设法解决人武部工作经费问题。保证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对做好人武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委、市政府、武汉警备区《关于加强对民兵工作经费保障办法的要求》的文件精神,公司每年将民兵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规范民兵预备役经费的保障范围,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加大对人武部办公室、器材室和预备役通信连连部的建设和投入,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对武装部的软、硬件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了标准,使之更加规范统一,适应工作的需要。

三、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党管武装工作新途径。作为武汉的主要电信运营企业,武汉电信在经营各种电信服务的同时,承担着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应急通信和保障党政军重要通信的职责。武汉电信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通信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实现企业价值的不断提升。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工作,我们一直在探索国有企业中做好党管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一直在寻求实现企业经济发展与党管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党管武装是企业改革发展管理的两项重要工作,不是矛盾和对立的,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为补充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处理好政治与经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坚持发展与人武部工作两手抓,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开展人武工作,在通信市场竞争加剧,通信行业一分为三后,给民兵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正确认识谁办民兵谁花钱问题。我们在公司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争当优秀技术能手等活动,提高了整体通信作战能力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升了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了企业发展,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我们加快企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为党管武装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为取得“市场”和“战场”的双重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下一步的安排打算。将按照“讲政治、谋打赢、强基础、求发展”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质量建设,着重提高“两个能力”,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政治教育,强化职能意识,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高度集中统一。二是突出专业训练,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三是举办一次形势报告会,邀请部队领导和军事院校专家讲课,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四是在上级军事机关领导下,统筹企业发展和党管武装工作,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实现经济建设与民兵预备役建设“双赢”。

第11篇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质量全国标准教育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就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但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教育可以说已经站到了全社会的风口浪尖。尤其在全国性的规范办学,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教改运动正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改革更是走到了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切实减负的前提下,增效提质,已经是摆在很多教育人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就在“减负”和“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大的改变,绝大部分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然抱着“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提法,唱着古老的歌谣。在他们眼里,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学业成绩”、各级领导的“行政绩效”,于是大多数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只是在玩着文字游戏。把“下达升学指标”等敏感字眼换成“明确升学目标”等更具迷惑性的说法。

其实,这一切问题的源泉就是源于教育工作者、甚至全社会对于教育质量缺乏应有的正确的认识。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质量”意识和工作思维使得“分数主义”“达标主义”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依然盛行,并且必然导致师生真实的教育需求被忽视,根本利益和发展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我国至今缺乏一套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规范。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应该首先从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体系着手。值得庆幸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据此,笔者认为:建立教育质量的国家标准,迫在眉睫。只有加快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步伐,我国教育的改革才有可能走上更加科学的发展快车道。

一、建立健全法规,让提升教育质量走上法制化轨道

我国的教育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虽然早已实施,但是过于宽泛,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对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其改革发展,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健全教育法规,让教育有法可依,为我国教育走出其改革发展瓶颈提供可靠的保障。我国急需各种教育方面的法律支撑:《学前教育法》用以规范学前教育的教育行为;《中小学教育法》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高等教育法》来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法》来谋划终生教育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制定一些专门的教育法规,如《国防教育法》《残疾儿童教育法》《社会教育团体行为规范》,等等,以规范各类教育行为。更需要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明显的规章制度去具体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继续加大教育的对外开放,使得教育质量全国标准的制定有所借鉴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原有的教育质量标准内容简单分散、方法单一、形式僵化,缺乏明确的教育责任体系和规范要求。所有这些无不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诸如教育制度、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过程的合理程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程度等,应该最终落实到教育质量标准的尺度上,成为评价和衡量教育质量高低优劣的根本依据。我国的教育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但是也坚决不能简单的闭门造车。全国统一的教育质量观的确立一定要多方“借鉴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注重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思想、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从中央到地方,加大教育质量标准的宣传力度

既然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全新教育质量标准,就必须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全社会进行一次关于教育改革的宣传活动。其实这么多年来,教育改革无法贯彻,最深层的原因无非是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没有深刻变化,全社会对于教育的期待没有根本转变。确立全新的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不仅仅是组织专家研究撰写那么简单,更需要的就是能够真正的深入民心,为全社会所了解,并接受。建议由相关部门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各级媒体以辩论会、征文等方式进行正面的宣传,也可以在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官方网站上加大宣传力度;另外,还可以针对性地运用寓教于乐的娱乐活动进行辅助宣传。

四、组织多方力量,广泛深入调查民意

由教育部相关领导牵头,组织多方力量,广泛深入调查民意,正确面对教育现实使得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能够有最广大的代表性,能够触及中国教育现状中最深层的问题。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标准,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保障。新建立的全国标准一定不能够太过笼统,对于各种标准的概念应配以详尽的解释。并且要组织有关专家深入各级各类学校深度剖析,以免被各层各级的领导有意无意地歪解。

五、建议分多层次、分类别设立标准

各级各类学校很多,所适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应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对象成长规律,分层次、分类别健全学校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因为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中小学生的正规学业学习有着本质区别。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要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珍惜童年的独特价值,所以学前教育需要一套专门的标准;义务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以及高中阶段由于其明显的承上启下的阶段性特征,且属于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阶段,也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标准;职业学校以其特殊的性质,表现出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需要专门的标准;各级高等院校,因为不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其目的就是培养各种实用人才,当然也必须一套独立的标准。

六、结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作为一项百年大计,没有一套科学的质量标准,难以为继。这套标准必须正视中国教育生态,不可以避实就虚,并充分考虑国家民族的根本需要。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套经过民主科学的方式制定出来的教育质量标准一定可以正本清源,为我国教育的飞跃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第12篇

关键词:政府主导;职业教育;政校企联动;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黄耀五(1955-),男,汉族,山西安泽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李勋华(1970-),男,汉族,湖北汉川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和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10项重点任务项目“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的前期研究成果,主持人:黄耀五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4-0036-0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力发展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备受全社会关注的今天,职业技术院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中与企业(行业)的结合正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的这种关系直接表现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加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的良性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除了院校和企业双方努力外,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探析基于政府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政校企联动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

(一)观念滞后的困境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在社会意识形态中,职业教育被相当一部分群体视为穷人的教育[1]。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校企合作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多,不愁招不到新员工;还有部分企业甚至把校企合作视为额外负担。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专业技术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调查数据表明,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和教育经费“愿意”程度不高,表示非常愿意的仅为7.3%[2]。此外,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建立了“学历导向”的用人评价机制,使得一部分企业不愿参与校企合作。

(二)机制不健全的困境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单元,二者的职责、目标、利益追求、活动方式、运行机制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需要从根本上建立利益双赢的机制。当前企业和学校之间并不存在责权关系,而在合作中却存在相应的费用和风险,因此,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缺乏持久的推动力。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表现为低层次上的一种合作关系,如企业被动接受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认知或顶岗实习,被动接受教师挂职锻炼等,而没有真正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等工作中去,“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政策法规缺位的困境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除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之外,离不开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可见校企合作不仅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的参与,还需要政府的行为[3]。但实际情况不够理想,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撑,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对企业而言,参与校企合作既不能获得税收优惠或资金支持,又难以通过合作在短时间内改善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企业对校企合作内在需求不足。作为公共组织的政府缺乏政策法规上的引导、扶持、支持和激励,校企合作缺乏持久动力。

二、国外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方面都非常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特征明显,既建立了政校企合作的联动机制,又促进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一)美国“综合教育集团”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推出了“技术准备计划”。政府推行这项计划旨在有效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职业学院与企业中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生产要素,实现就业、升学、终身发展和提高技术水平等多个目标。为实施这项计划,美国政府运用多元杠杆,发挥统筹组织职能,制定了《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科技政策、组织和重点法》等一系列法规,成立了“综合教育集团”,协调各方利益,搭建合作平台。“综合教育集团”的核心运行理念为:一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职业学院、社区大学、各类学徒制组织、综合中学以及私立技术教育机构联合签订实施技术准备计划的协议;二是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加强集团内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实施工作本位的学习,解决学生动手能力问题;三是加强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和对话,共同开发课程[4]。在技术准备计划的指导下,美国各类教育集团加强了和产业界的联合办学,包括教学材料、专业设置、项目改进、结果评估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政府的主导下,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为德国培养了大量操作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是校企紧密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在职业学院(校)和企业这两个“二元主体”中分别学习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决定课程设置、实验安排、实习实训、考核评定等内容;政府设立“产业合作委员会”监督校企合作,法律规定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可免交部分税收。德国“双元制”模式为德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职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工种间的差别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培训成本、培训能力、培训工种等方面条件的局限,无力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项目培训,在此背景下,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中小企业通过法律合同成立“跨企业培训中心”,该中心属于民办非盈利联合机构,得到了政府专款资助,是跨行业、跨企业、跨区域的职业培训联盟,是企业培训的重要补充,有效解决了企业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4]。

(三)澳大利亚“TAFE”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开始执行“新学徒制”,“新学徒制”主要是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为基础,联合社会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其目的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TAFE具有集团化办学的性质,政府、企业、职业学院(校)相互合作,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职业技术与培训机构。新学徒制规定,提供学徒培训的雇主(职业培训机构)与学徒(企业)之间应签订培训合同,同时培训合同要在相关的州和地区的培训局注册,以作为政府资助的重要依据。政府按照市场运营机制,采用商业化拨款方式,即根据学徒的人数、课程的数量与培训的质量拨付一定的款项,如果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下降,政府就将减少或收回投资,鼓励职业培训机构的良性竞争[4]。澳大利亚“TAFE”模式本质上通过政策杠杆、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发挥政府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为校企合作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目前TAFE已成为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大利亚各类高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加工厂”。

总之,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层次开展。在校企合作方面,这些国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或引导的作用。重视政府作为公共组织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政府主动介入校企合作,通过多元杠杆加强统筹组织,如通过财政拨款、制定法规、资金资助、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激励评价等多种手段,发挥主导或引导作用。二是适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业教育联盟。在职业教育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资金扶助、政策引导,积极协调政府、企业、行业、职业学院(校)的利益,搭建合作平台,构建了政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使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总的看来,国外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高职教育政校企联动机制的构建

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参与。学者黄光平指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主导角色,把校企合作纳入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并做好统一规划”。[5]钱正明认为政府要推动校企合作,并成为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价者。[6] 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要实现教育与产业有效对接,在政府的主导下,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一)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

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单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仅需要解决双方利益机制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深度合作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筛选机制。以往一些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由于缺乏筛选和制约机制,校企合作分散,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成果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政校企联动的筛选机制。在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合作方式呈现块状,即区域性的点对面的合作[5]。政府作为公共组织对区域内某些行业的重点企业比较了解,可以根据职业学院的要求推荐合适的、比较知名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对于被筛选到的企业来讲,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将会获得政府某些优惠政策,从而比较重视校企合作。这样职业院校与筛选过的企业合作,合作的深度会拓展,合作的成效会放大。当然,职业院校还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筛选标准,包括合作规模、专业对口、企业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内容。

(二)政校企联动的激励机制

要实现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起政府引导扶持、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行业协调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要在政策上进行宣传和引导,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法规和办法,明确参与合作的企业获得政府补助和优惠扶持性条款。如我国西部职教城所在地重庆永川区政府为更好推动校企合作,大力支持由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重庆财贸职教集团。为打造“西部声谷”,永川区政府将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确定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在新专业申报、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给予学院务实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政府还连续出台了多项服务外包政策和人力资源保障方案,制定了校企合作优惠政策、服务外包基地补贴政策、院校补贴政策等,充分调动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推进了校企深度合作。

(三)政校企联动的保障机制

为规避校企合作产生的诸多风险,充分调动职业学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还需要建立政校企联动的保障机制,从资金、政策、法规等方面促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一是政府应设置校企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校企横向课题的奖励、实训实习场所的投入、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的资助、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励津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等方面。二是政府统筹,制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安全保障政策,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督促和检查双方签订安全保障的相关协议,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三是完善相关保险法规,建立社会性的安全保障机制。政府应深入调研,拓展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实习生工伤保险纳入到现有的保险法规或者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给予照顾。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对于规避和分散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四)政校企联动的评价机制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校企合作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中。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否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们尚缺乏专门的校企合作项目评价和验收机构,评价效果不够客观科学,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还应承担评价者的角色,一是成立一个由政府、院校、企业、行业参加的专门从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评估和验收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程序的规范性、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产学研成果及其推广效益、社会评价、校企合作中的安全生产等进行专项评价。二是政府根据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地落实参与合作的企业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奖励政策。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保证合作的方向与合作的公平性,从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佩莲.借鉴国外经验,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3).

[2]王卫平.浅谈职业教育中政府和企业作用的发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

[3]徐永春,唐忠平等.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定位和作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3).

[4]尹华丁.关于国外经验对我国政府主导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