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0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用品行业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基本运行情况
从医药行业11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尽管受国家政策调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的影响,我国的医药行业目前仍然表现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出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本费用持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利润增幅终于超过10%。
生产、销售均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1-11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60.23亿元,同比增长18.39%,较前三季度的增幅微跌。新产品产值653.47亿元,同比增长14.60%。
其中,化学原料药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61.71亿元,同比增长17.11%;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累计实现1353.87亿元,同比增长14.48%;中成药工业累计实现1031.37亿元,同比增长13.86%,增幅列各子行业之末;中药饮片加工业累计实现191.41亿元,同比增长30.5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简称“医疗器械”,下同)399.61亿元,同比增长26.95%;生物生化制品行业381.07亿元,同比增长24.85%;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行业(简称“卫生材料”,下同)209.04亿元,同比增长39.93%,在所有的子行业中增幅最大;制药机械32.14亿元,同比增长31.85%。
今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市在医药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为67.94%,山东、江苏和浙江省继续居排行榜的三甲,增幅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山东、河南和广东省。
表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总产值按地区排名(前10位)
今年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61.45亿元,同比增长16.55%。
图1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
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525.59亿元,同比增长19.71%。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药机械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203.77、179.21、361.24、30.10和382.9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4.95%、31.54%、28.15%、25.64%和24.95%,增速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为销售产值最高的3个分行业,分别完成销售产值1124.37、1285.14和958.7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01%、15.39%和15.10%,同比增幅均落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增速进一步下降。
1-11月,全行业累计完成出货值590.26亿元,同比增长26.83%,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作为医药出口两大组成之一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出货值占全行业的45.59%,在面临反倾销反垄断双重压力下,实现出货值269.09亿元,同比增长17.59%;出货居第二位、占比23.37%的是医疗器械行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37.93亿元,同比增长42.52%。在成品药方面,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分别实现出货值61.41和26.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49%和24.07%,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化学药品制剂累计实现出货值51.60亿元,同比增长也达到18.46%。
产销衔接方面,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07%,比上年同期高1.1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的较高水平,整体产销较为稳定。除医疗器械行业和制药机械行业产销率分别较同期下降1.28和4.41个百分点外,其他分行业的产销率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图2 2006年1-11月各子行业产销情况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461.74亿元,同比增长为18.12%。其中,卫生材料、中药饮片加工、制药机械、生物生化和医疗器械行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92.97、169.32、29.53、347.38和379.7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2.42%、35.62%、30.25%、25.04%和23.2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的销售收入增幅相当,同比增长分别为15.00%和15.81%,均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增幅,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147.95亿元和1248.51亿元。中成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45.82亿元,其增幅列全行业末位,为13.47%。
成本费用持续增加
自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2006年1-11月,在面对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不足、行业毛利水平下降、GMP改造后企业的经营费用普遍提高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
1-11月,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销售收入的增长。本期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了20.86%,比销售收入增幅高了2.74个百分点,达到3122.48亿元。2003年以来,医药行业成本费用一直处于20%以上较高水平,并且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
图3 2000-2006年11月医药工业销售成本增幅变化趋势
其中,化学原料药累计销售成本757.24亿元,同比增长16.03%;化学药品制剂613.10亿元,同比增长20.31%;中成药472.91亿元,同比增长19.77%;中药饮片加工100.10亿元,同比增长39.31%;生物生化制品194.48亿元,同比增长28.35%;卫生材料124.12亿元,同比增长48.42%;医疗器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25.70%;制药机械18.32亿元,同比增长33.78%。
今年1-11月,全行业销售费用累计455.77亿元,同比增长13.61%,增幅较同期有所下降。
表2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销售费用情况
经济效益增速平缓,仍处于历史低位
1-11月,全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352.89亿元,同比增长为10.44%,尽管仍处于历史低位,但是终于扭转了2006年以来利润增幅一直处于10%以下的局面。
图4 2006年1-11月医药工业利润增幅变化趋势
医药行业运行分析
本期出现亏损企业1449家,行业亏损面为25.36%,累计亏损额36.72亿元,同比增长了17.58%。
从分行业的利润看,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饮片加工、生物生化制品和化学原料药工业1-11月分别实现利润总额12.62、36.35、8.75、38.10和65.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39%、27.40%、24.48%、20.52%和19.5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中成药累计实现利润84.24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36%;化学药品制剂105.41亿元,同比增长仅为0.75%,也突破了2006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的局面,且相对于2006年上半年情况有较大的好转;制药机械行业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同比下降了5.50%;作为行业利润贡献最大的两个领域――化学药品制剂和中成药两个成品药领域效益增幅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全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表3 2006年1-11月医药各子行业利润增幅及占比情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9年12月7日闭幕。会议为2010年宏观政策“定了调”:即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过于依赖第二产业,过于依赖物资消耗。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凸显出来,在保增长的短期目标基本实现后,转变发展方式势必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进入‘后危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从此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特别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化妆品行业改革3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就很能够说明,30年的改革之路本土化妆品行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并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蕴含着巨大的契机与希望。
中国药妆市场的图腾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妆品企业已从改革前的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4316家,标明“中国制造”的化妆品出口已延伸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虽然受金融危机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和其他快速消费品行业比,我国日化行业不会受多大的影响,因为日化行业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而产生的压力和影响也不会很大,即使生产成本今年会增加的情况下,对我国日化行业来说,市场营销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当前日化行业出路的关键,仍是如何让本土日化产品变成持续增值的品牌。以飘影、霸王、拉芳为首的一线品牌也借势抓契机,借力稳固和拓展大中城市以及农村市场,它们以“原生植物”、“中药护发”等为主调,形成与外资品牌的区隔线。其中,飘影重拳推出“原生植物”健发,持续受到了中国消费者追捧。霸王凭着“中药世家”的诉求赢得了消费者认同。拉芳也以清爽自然的形象拓展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从当年的“百年润发”到今天的霸王“成龙扩张”,本土各大洗化品牌厂家纷纷憋足了劲不断推出以天然植物洗发、无添加健康洗发新产品,采用了从原生植物中萃取的“植活素”,用原生植物美容、美发,可让皮肤、头发吸收天然的精华,这对于添加化学成分对头发头皮的损害,纯天然成分,加上独有专利技术,为国内日化品牌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范本,同时也给本土肌肤护理品牌的发展做出了表率。最近有消息称,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外资的战火愈烧愈旺,先是资生堂和欧莱雅签约为上海世博会赞助商,随后,欧莱雅成为法国国家馆赞助商,拿下双赞助商身份,宝洁则成为美国馆的官方首席赞助商。面对外资在世博会开始的新一轮品牌发力,让身居上海同时又是中国本土最大化妆品集团的上海家化备感压力,上海家化进军世博反击外资重围,就是让本土日化产品变成持续增值品牌最好例证。为加大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筹码,上海家化近期动作频频,2009年10月底开张了佰草集生活馆后,又于12月通过了1.7亿元的增资方案,加大对旗下子公司佰草集的扶持力度,并宣布正式进军药妆市场。该公司负责人还透露,他们已经决定在世博会期间进驻上海企业联合馆,参加“企业宣传月”活动。上海家化立足中医中药的产品战略,试水药妆再次说明,未来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的国家优势。目前在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日益增多的国产化的药妆品牌,就是挖掘中国的中医药价值链中的一个突出的节点,它为我国传统中医药肌肤养护、润肤滋养、辅助治疗一些肌肤疾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药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卫生领域,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中的价值也日益为人们所认同。“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并提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有助于打造国际交流中的“国家品牌”。远瞻亚洲个人护理品市场,随着人们消费观的不断成熟,人们会越来越青睐性价比高,使用安全的产品。药用化妆品市场以环保、无污染特点有较大潜力,无论是个人护理用品还是家庭保洁用品,也无论是药妆高级品牌还是大众品牌,各阶层的消费额都实现了需求增长,男性护肤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药妆在中国的个人护理用品市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中国的药妆已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也是中国处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朝阳产业。另外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能提供大部分产品的原材料,是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重要因素,更使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化妆市场之一。药妆又是一个充满活力、潜力巨大的市场。有国际化妆品专家认为,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状况及接近5亿的庞大消费者,刺激着国内外生产商不断生产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尤其是药妆市场,而面对自2004年以来销售额高达10%~20%的年增长率、高于欧洲市场两倍的强大诱惑力,更多的外资巨头开始涌入该领域。宝洁公司表示,计划将药妆作为扩大市场,提高毛利率的突破口;日本资生堂公司则宣布从2009年3月起在中国药房渠道推出全新品牌。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为生产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另外,大量的技术人员、健全的基础设施也吸引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置研发中心,从中也进一步验证了为什么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国际大品牌和日韩品的药妆品牌,乐此不疲在中国不断壮大和强化药妆品牌的真正原因。
尽管国内已有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170多家本土企业涉足药妆市场,但都未能在市场中占据主导位置。目前中国药妆市场仍是外资品牌的天下,雅漾、理肤泉、薇姿等国际大药妆品牌已占去中国药妆市场的60%的份额。作为上海的老牌化妆品企业,上海家化也需拿出新动作。如今在淮海路这样的上海顶级商圈中,国际品牌的旗舰店和商铺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而像佰草集生活馆这样纯中国背景的本土品牌旗舰店虽然是凤毛麟角,但作为一种态度,上海家化虽只是谨慎地推出一款88元低于竞争对手产品,但对中国药妆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空间里,先探索,寻求突破口的精神难能可贵。据说上海家化初步计划通过“中国美容养颜养生理念”、“中医药防疫家居健康护理理念”等在上海企业联合馆中展示佰草集汉方SPA,目的进一步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本土药妆企业要发展,要在药妆化妆品领地有话语权,要与跨国企业竞争,单纯采取跟进竞争的方式难以取得优势,最有效的策略是进行差异化竞争,只有通过突出专业产品的竞争优势,发展具有
中国特色的药妆护肤品,打造专业化的品牌竞争力,才能提高有效开发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实力和水平。今后在研发投入并推出中国本土化药妆品牌,可适当地打“传统牌”和“草本概念牌”,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与跨国巨头发生正面竞争。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学习当前跨国公司的一些做法抢占市场,研究我国传统的草本配方以及收购国内一些潜力品牌,开发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相关产品,可以摆脱本土药妆品牌低端化,向着高端化市场迈进。据了解上海家化近两年在企业战略上进行整体“中草药”产品策略调整。2008年3月,收购了四川可采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可采”是国内第一个面贴膜品牌,由此,上海家化直接进入了这一原来涉足较少的战略类别。按照行业预计,这一市场未来年均增长约30%左右,2012年将达到30亿元规模。此外,上海家化的另一款产品,六神花露水则继续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保持平均每年3亿人次购买量的成绩。2009年5月,上海家化旗下“高夫”品牌开始发力男士护肤市场,按照安信证券分析预计,其男士产品将在之前30%销售增长的基础上,提升到40%。所有数据表明,上海家化无论从体量上,还是市场占有份额上,乃至消费保有量上,作为国内一支强大的民族品牌,完全称得上站稳了有利位置。
跨国品牌回归理性
跨国品牌的回归理性,与我国化妆品市场的渐进成熟密不可分,也为我国本土化的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追溯外资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壮大的轨迹看,也是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最先占据中国消费者心理位置的化妆品,是在百货店和专卖店里出现的巴黎欧莱雅、美宝莲、羽西、HR(赫莲娜)Lancome(兰蔻)、Biotherm(碧欧泉)、纪梵希等外资品牌化妆品,进而又涌现出倩碧、阿玛尼、Fancl、Clede Peau(CDP)、IPSA等一大批中高档品牌。随着中国百货店分出高档、中高档、中档等级后,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一些奢侈品牌也可以在中国的高档百货店和奢侈品百货店里见到,到目前世界十大畅销品牌夏奈尔、雅诗兰黛、兰蔻、伊丽莎白・雅顿、迪奥、倩碧、娇兰、碧欧泉、娇韵诗、资生堂都在中国安营扎寨,中国几乎成为世界级化妆品博览会。伴随着世界顶级品牌和一线品牌的逐渐增多,世界级的十大化妆品企业法国莱雅公司、英国联合利华、美国宝洁公司、日本资生堂、美国雅诗兰黛、美国雅芳公司、美国强生公司、德国威娜公司、日本花王公司、美国露华浓公司也都在中国建立了分公司或办事机构。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LG集团、法国PPG集团等也都趁热打铁涌进中国,使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国际化和白热化。
随着跨国品牌在百货店的饱和,与之同步的进驻专卖店跨国品牌数量的开始增多,专卖店已越来越成为新进驻中国的跨国品牌的新战场,纷纷抢占专卖店中不足几十平方米的核心位置。由于跨国品牌对进驻专卖店的位置、面积、柜台均有苛刻要求,再加上各品牌间位置调整以及促销活动的彼此协调问题逐渐暴露,专卖店对其态度也从奉若神明到逐渐理性下来,专卖店也开始对进店的跨国品牌由“听之任之”,到对其也有管理规范。有资料显示,从2004年第一个提出进攻专卖店计划的某知名跨国品牌,五年过去开店总数虽突破三千,成为跨国品牌主攻专卖店的娇子,拔得了头筹,但由于扩张和渠道放开过快,在商品供应、人员管理规范、促销举措落实等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专卖店主更坦言,其跨国品牌的光芒已退。有媒体透露,河南色彩化妆品有限公司曾经是蝶妆的商,但由于厂商调整策略,导致河南地区冲货、窜货问题严重,数年的苦心经营作废。他逐渐觉得,品牌名气不再是他选择的首要条件,他更看重的是品牌与商、专卖店的合作关系,以及沟通机制是否通畅。拥有10年经营化妆品历史的老店,曾经创造过一天销售资生堂产品过万的辉煌记录的天津塘沽天宇化妆品店,2008年宣布与资生堂解约,理由是资生堂推陈出新快,对每样新产品都有进货要求,资金投入大,有的新品进来很多却卖不动,只能压着,与当初的期待不一样。与这两个专卖店遇到类似问题的还有一些,因此,2009年以后,虽还有一些跨国品牌找到这些专卖店多次表示希望进店,但都被他们暂时谢绝而没有盲目引进,因为他们想看看形势发展后再说。业内资深人士说,专卖店开始与跨国品牌大胆说不得时候,这不能不说对于本土品牌进入专卖店渠道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日渐成熟且数以万计的三四线城市的专卖店,正是本土化日化企业扩大销售、占领市场份额的优良渠道。
跨国品牌进专卖店,早已脱离了初始的众星捧月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当初跨国品牌进专卖店,是为了抓住尚未行成气候却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城市。最初的专卖店与跨国品牌联姻,也想利用从跨国品牌提升自己的店誉并从中学到如何做好品牌维护、利用会员管理制定电话回访激励持续消费、POS全国联网实时监控货品流向,甚至细小到标准柜台的规格和货品的摆放、粘贴标签、DM手册等这些过去国产品牌未曾有过的获益颇多细节管理规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跨国品牌看到在三、四线城市专卖店的总销量远不及一、二线城市一家百货专柜的销量时,其联手百货常常推出多倍积分或是配合礼品赠送,活动的频率和力度都很大,在专卖店上投入的精力要比百货店专柜小,而专门针对专卖店的促销活动和赠品却近乎为零。中意化妆品商行是黑龙江省欧莱雅的分销商,负责旗下专卖店在黑龙江省除哈尔滨市外的欧莱雅分销。据称,在黑龙江省像他这样的分销商有成千上万个,在欧莱雅的层层分销网下,每一个这样的终端分销商只负责其所经营县镇的专卖店,充当的角色也只是庞大物流分销体系上的一环。终端分销商的权利和职责同时被减到最低,同欧莱雅公司讨价还价、获得的支持力度自然也微乎其微,使专卖店在处置跨国品牌的权利范围也在缩小,对跨国品牌的话语权越来越弱。专卖店为跨国品牌完全承担了产品的宣传策划、会员管理甚至诸如柜台摆放之类的工作,因此在选择商或分销商时,跨国品牌越来越看重专卖店的物流配送能力,而非营销能力。对产品活动在当地的适应情况,商只能反馈,却无灵活调整。因为跨国品牌的调整往往需要根据全国的情况,统一做出调整,在专卖店销售中即使出现了问题,也无法绕过复杂繁琐的沟通机制。跨国品牌对专卖店的支持力度有限。专卖店的销量远不及百货店的专柜,促销给予专卖店的样品、小样支持与百货的有效支持力度也小。此外,在货物运送途中的货物损坏,一般跨国品牌均实行终端负责制,尽管数额不大,但对于小本买卖的专卖店来说,也是一笔额外开支。当越来越多的专卖店主开始不满跨国品牌狭小的利润空间,以及越来越深的分销导致销量下降,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本土化妆品品牌,最了解我国销售商的诉求,沟通起来也较容易,也是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在新的一年,民族品牌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服务上为专卖店分担更多细节上的成本,与跨国品牌争夺专卖店更多的市场份额,2010年将会带给中国民族品牌占领化妆品市场更多的契机与希望。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一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宏观因素。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
分析对象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即使社会制度不变的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针特点、政策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
政府的政策广泛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即使在市场经济中较为发达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似乎也是有增无减,如反托拉斯、最低工资限制、劳动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当然,政府的很多干预往往是间接的,常以税率、利率汇率、银行存款准备金为杠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以及通过干预外汇汇率来确保国际金融与贸易秩序。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对政府政策的长期性和短期性的判断与预测十分重要,企业战略应对政府发挥长期作用的政策有必要的准备;对短期性的政策则可视其有效时间或有效周期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市场运作需要有一套能够保证市场秩序的游戏规则和奖惩制度,这就形成了市场的法律系统。作为国家意志的强制表现,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有着直接规范作用。立法在经济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社会最大利益三个方面,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了解既有的法律规定,特别要关注那些正在酝酿之中的法律,这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参与竞争的重要前提。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或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目前及未来的市场大小。
重要监视的关键经济变量:
GDP及其增长率、中国向工业经济转变贷款的可得性、可支配收入水平、居民消费(储蓄)倾向、利率、通货膨胀率、规模经济、政府预算赤字、消费模式、失业趋势、劳动生产率水平、汇率、证券市场状况、外国经济状况、进出口因素、不同地区和消费群体间的收入差别、价格波动、货币与财政政策。
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文化水平会影响居民的需求层次;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会禁止或抵制某些活动的进行;价值观念会影响居民对组织目标、组织活动以及组织存在本身的认可与否;审美观点则会影响人们对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以及活动成果的态度。
关键的社会文化因素:
妇女生育率、特殊利益集团数量、结婚数、离婚数、人口出生死亡率、人口移进移出率、社会保障计划、人口预期寿命、人均收入、生活方式、平均可支配收入、对政府的信任度、对政府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购买习惯、对道德的关切度、储蓄倾向、性别角色投资倾向、种族平等状况、节育措施状况、平均教育状况、对退休的态度、对质量的态度、对闲暇的态度、对服务的态度、对老外的态度、污染控制对能源的节约、社会活动项目、社会责任、对职业的态度、对权威的态度、城市城镇和农村的人口变化、宗教信仰状况。
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除了要考察与企业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解:
⑴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
⑵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⑶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
⑷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等。
变形
有时,亦会用到PEST分析的扩展变形形式,如SLEPT分析、STEEPLE分析, STEEPLE是以下因素英文单词的缩写,社会/人口(Social/demographic)、技术(Technological)、经济(Economic)、环境/自然(Environmental/Natural)、政治(Political)、法律(Legal)、道德(Ethical)。
此外,地理因素(Geographical Factor)有时也可能会有显著影响。
应用
PEST分析相对简单,并可通过头脑风暴法来完成。
PEST分析的运用领域有:公司战略规划、市场规划、产品经营发展、研究报告撰写。
相关案例
保健品
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19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管理,自2003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年度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03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3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3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02年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2.9%和56.8%,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入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规范,药品经营有GS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
2.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保健品行业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保健业既要加强医药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
建筑装饰
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全面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进一步增高,对改制后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建筑装饰设计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Social、Technological)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我们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首先,“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其次,随着市场的开放,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加入WTO后,虽然根据现有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年营业额为360亿元,折合43.5亿美元,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竞争形势相当严峻,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据有关媒体资料,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据预测,“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在上海“十五”规划中,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适时切入这一领域,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Technologieal)因素
1.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吸声、吸波,调节温湿,防菌防霉等)、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因势利导,调整产品结构,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启示1:亚马逊为什么要做冷链配送
众所周知,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使在美国,生鲜领域也是网络零售商最难以征服的领域。亚马逊高层出身的在线杂货零售商Webvan,作为生鲜电商的先驱者,就在2001年倒闭。那么亚马逊为什么要做生鲜?为什么要自己做冷链配送?
我们在访谈中很直率地首先抛出了这个问题。亚马逊的回答是:吸引。生鲜食品的重要性在于这是吸引顾客每天与亚马逊保持交流互动的重要因素,科技产品、图书产品都不像生鲜食品这样有足够的吸引力将顾客与亚马逊绑定。
虽然食品利润低,但亚马逊可以通过其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为食品购买者推荐百货,在一次交易中售出利润更高的其他产品,从而获得利润。这有赖于亚马逊对消费数据的挖掘,而恰恰这方面也是亚马逊的优势所在。
至于自己做冷链和亚马逊持续建立物流能力一样,目的是提升亚马逊直接向消费者交付订单的能力,从而减少亚马逊对FedEx、UPS的依赖。在访谈中,亚马逊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亚马逊生鲜的战略很清楚,要做成“世界性的当日交付的冷链公司”。当然,目标远大,必须做事谨慎,脚踏实地。亚马逊在访谈中也特别强调,知道冷链配送网络的难度,所以每新进入一个城市(或国家),都会对自身的配送网络进行测试,将配送范围限定在潜在顾客密度高的区域,这也是亚马逊生鲜物流扩张缓慢的原因。
西雅图是Amazon Fresh第一个开展业务的城市。2007年,亚马逊开始正式向特定的西雅图地区提供Amazon Fresh生鲜电商服务(最初仅覆盖两个西雅图居民区,在之后的五年里缓慢扩展至其他西雅图社区),直到2013年年中,亚马逊才开始在第二座城市洛杉矶开始业务,预计2013年底2014年初在旧金山,2014年初在纽约开始业务。目前,亚马逊有计划2015年在北美40个大城市和德国部分城市开展业务。
对于选择Amazon Prime服务的用户而言,生鲜电商服务是免费的;此外单笔金额满35美元免收快递费。上午10点前的单子晚饭时间即可送达,晚上10点前的单子第二天早饭时间即可送达(2013年,亚马逊将承诺到达时间延后了1小时)。
亚马逊生鲜的第一个启示是,即使知道生鲜物流很难实现盈利,即使知道生鲜品在亚马逊的仓储环节挑战很大,即使知道在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损耗,如果你想更好地吸引你的客户,生鲜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选项。但这个选项,一定要准备充分,缓慢扩张。初期亚马逊明显是吸取了Webvan当年的配送密度教训,现在的经验是将配送范围限定在潜在顾客密度高的区域。
客户、资产、资源共享是生鲜物流运营最重要考虑的问题。如何通过交叉销售提高对共享客户的服务水平,并获得更高的收入;如何纵向整合运营流程和处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优化价格,并通过引入新的、一体化的服务解决方案拓展市场;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节约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重复投资,是国内电商进行生鲜物流前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的在线生鲜食品行业远比国内成熟。Fresh Direct(国内很多生鲜电商的标杆,东海岸的霸主)和Peapod在各自的优势区域已经找到成功的模式,沃尔玛和亚马逊一样在部分城市开始生鲜配送服务和测试,Safeway的传统生鲜连锁店现在也进入了在线市场。
启示2:亚马逊生鲜
物流的业务定位
从洛杉矶的情况看,亚马逊冷链主要服务两大类:自营(包括婴儿食品、饮料、面包、早餐、罐装瓶装食品、调味品沙拉酱、烘焙食品、乳制品、奶酪、鸡蛋、熟食、鲜花、室内植物、冷冻食品、谷物、健康美容、家居清洁、肉类、海鲜、宠物用品、餐厅外卖、小吃饼干糖果、葡萄酒、啤酒、烈酒)和当地商户。亚马逊生鲜也与当地零售商签订了协议,在西雅图、洛杉矶的采购范围包括几十家餐馆、特色超市、鲜肉和海鲜店、面包店。
从物流总量上(含外部商户)讲水果是最大头,肉类、海鲜、牛奶、奶酪,面包和甜点、餐厅外卖、饮料和酒、橄榄油和调料、鲜花、医药用品是依次其他几个大类。
当地商户提供的多为一些可以被存放在冰箱一两天的订货,水果、面包、海鲜、餐食等等。如猪骨拉面(7.25美元),里面有猪肉肉汤、猪肉、葱、蘑菇和面,亚马逊生鲜用三个不同容器进行储存:一个密封的用于液体和肉,一个气密袋用于面条,另一个用于蔬菜。目前亚马逊生鲜在西雅图有约20%的物流量处理当地商户的订单,而洛杉矶数字超过25%。而且我们在洛杉矶访谈中,很多商铺愿意跟着亚马逊拓展城市业务,拓展到纽约、旧金山乃至多伦多,这对于生鲜电商来说也是个不错的O2O启示。
亚马逊生鲜为消费者提供了两种可选的收货方式:门外配送和在家配送。门外配送顾名思义就是亚马逊快递员将货品所在的具有保温功能的包装盒(多为黄色、绿色)放于门外,一般会有3小时的收货时段保持商品在合适温度,上门送货时间无须严格限制。在家配送也被称为货到付款,直接按照约定时间送货上门,但如果因为消费者的原因错过了配送时段,亚马逊生鲜物流会要求消费者重新支付25美元的费用。
外媒透露的数据显示,在不包括运费的情况下,Amazon Fresh所提供商品的平均价格比生鲜超市Fred Meyer高约14%。而惊人的是,在访谈中了解到的亚马逊生鲜几个产品大类的物流成本,总体物流成本近14%,其中牛奶类12%;新鲜水果,21.5%。从这一数字显示,农产品、新鲜水果等在亚马逊的仓储环节和运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损耗。
美国主流的几家生鲜物流公司与亚马逊生鲜物流的业务模式相比。为纽约市及周边地区提供生鲜在线订购服务的Fresh Direct的核心模式是有机食物及当地所产食物直达,但和亚马逊一样,扩张缓慢。2002年,Fresh Direct成立后以纽约曼哈顿为中心,直到2010年才向旁边的新泽西部分地区拓展业务,2012年的营收4亿美元。最早利用电子商务售卖食品杂货的PeaPod以虚拟食品杂货店(virtual grocery stores)为主要业务模式,有超过100家超市和食品店入驻,收集到订单后与伙伴超市沟通自行购买、包装并送货,工作集中在电子商务订单处理和送货方面。RelayFoods主打新鲜食材,让消费者晚上在线看好想要的食品食材,然后及时采摘和准备,在第二天定时定点将食物递送给用户,通过月付、年付计划绑定客户。而另外一个小伙伴谷歌不设立任何仓库,所有东西都直接从本地商家那里采购。为了提高效率,尽可能通过距离最近的实体店采购。另外,与亚马逊生鲜不同,谷歌购物速递还没有销售牛奶、农产品。
启示3:仓储是亚马逊生鲜的立身之本
2012年Amazon以7.75亿美元现金收购Kiva System公司,以获得Kiva System的机器人仓储服务,Kiva可以让每小时处理的订单量达到传统方式的2~4倍,减少货物的搬运时间,从而大幅提高仓储效率。而Kiva的出现也是Webvan教训的一部分的反思成果,是由Webvan的前高层重新创业建立。当年Webvan庞大仓库的设计和技术是其一大软肋。对于100美元一包的生鲜食品,Webvan的选货和包装成本约为30美元,但盈亏平衡必须要求将该数字降至10美元,于是不得不考虑开发一种基于数个机器人的解决方案使得该流程更加经济可行。
亚马逊生鲜收购Kiva的目的是为了降低仓储成本,同时可以基于服务模式管理库存。这其实是亚马逊生鲜的切入点,重视仓储,将仓储作为配送之本来进行建设、管理。对比很多只重视配送的生鲜物流企业来说,这是个重要的启示。
亚马逊一直在增加物流中心和仓库,一般来说在开启城市配送前一年,亚马逊生鲜就开始建立其城市冷链仓储中心,并借助Kiva和标准化的流程进行准备工作。虽然目前亚马逊生鲜只在西雅图、洛杉矶提供服务,在旧金山提供测试,但亚马逊在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泽西州已经建立了约100万平方英尺大规模的冷链仓库,这也意味着除了旧金山,纽约、达拉斯都具备了马上扩展生鲜业务服务的可能性。
现在的亚马逊生鲜仓储,通过不同的存储介质和包装的产品,完成订单履行,使用托盘、货箱和小于措施的情况下单位。并且利用一个安全的、基于Web的许可证跟踪系统编目现有牌照和监测早期通知,以防止过期。同时亚马逊还在内部测试是否可以优化仓储效率,扩大同一天交货服务的范围。
目前正在建设的亚马逊生鲜100万平方英尺级的配送中心还有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南卡罗莱纳州和加拿大的温哥华。
启示4:流程优化与信息系统创造亚马逊生鲜竞争优势
从我们访谈的情况看,2012—2013年亚马逊冷链也在不断优化。
2012年,经过分析,运输承诺延后1小时,货到付款的延迟交货比例从8.6%减少到不到2.5%(截至11月数据),整体减少了30%;另外在西雅图启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的可移动货架设计,降低风险,并增加25%的货架利用率(货车内货架)。2013年启动2个改善项目,亚马逊新鲜运输改善项目,每小时运送量提高了5%;通过流程优化,87%的亚马逊新鲜交付货品的流程效率提高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