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教学方案

智慧教育教学方案

时间:2023-08-31 16:08: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教学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育教学方案

第1篇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教育理论学习的实效性,持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教办字〔2013〕14号)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以“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为主题的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工作,特做一下总结:

一、指导思想

“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即墨市中小学教师‘十二五’读书实践工程”(以下简称“读书实践工程”),是以《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潜能,增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为指导,以全员化、组织化、专业化教育名著阅读为引领,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着力点,培养教师“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激发教师教育智慧,推动全市城乡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知名校长。

二、20__年读书实践工程扎实推进。

自20__年起,我校在接到上级文件后立即成立龙泉小学读书实践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是蓝恭勤校长;副组长是蓝心举副校长;组员有国德智、王言旭、王俊俊。每年推荐6本教育名著作为教师重点研读书目,“十二五”期间全校每位教师研读教育名著30本;每人每年要撰写读书笔记1万字。

三、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1、加强学习。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全面地学习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文件和资料,加深对教育教育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工作。

2、落实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让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每一方面。根据学生不同学段特点,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生重视德育教育,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家校联手,共教学生。重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学生的思想、行动上入手,让学生不走弯路。

第2篇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学生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以及教学的具体实施具有导向作用。小班化教育提倡适时评价模式,它注重评价的全程和全方位,注重评价的主体参与和个性差异,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工具作用。小班化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多元有效评价。

我校以实施“小班化教育”的一年级为研究对象,教师为研究主体,进行“多彩校园 快乐成长”的小班化教学学生评价校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研究问题,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研究结果可以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校教育评价和整体教育教学的提高和创新。

一、“多彩”的校园文化创设评价环境

为开展“小班化教育”工作,我校以“多彩、快乐”的小班教室为主题,加强教育教学环境的创设,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学校生活的乐趣。教室整体表现出小班化特有的“丰富、精致”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性、实用性及班级的个性,并展现我校“星级评价”特色。通过评价与展示起到激励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二、“多元”的评价内容和具体、实效的评价操作方法

评价内容:

(一)学习习惯方面

1.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

2.作业能按时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书写姿势正确,字迹端正。

3.各类测评得A。(以上教师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4.阅读检查过关,自愿做课外阅读作业。(组长评价;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二)文明礼仪方面

1.做了一件关心班级、关心他人的实事。

2.长期坚持上学、放学向老师、家人、同学问好、打招呼,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周评。

3.同学间和睦友爱相处,互相帮助。周评。(以上班长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三)遵守秩序方面

1.间操、升旗、路队或参加外出活动时能做到静、快、齐。周评。(体委评价;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2.上下楼梯、走廊内靠右行,不拥挤、不追跑打闹的。周评。

3.下课文明休息,不大声喧哗,不打闹。周评。(以上组内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四)卫生习惯方面

1.能做到每天洗脸、刷牙;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周评。

2.遵守学校的卫生制度,不乱丢纸屑、果壳,不随地吐痰,保持校园内无纸屑和杂物。在校园内见到纸屑能主动捡起来。周评。

3.一年级会整理书包,学习用品放整齐,课桌整洁。周评。(以上组内评价;每项得一颗多彩智慧星)

评价激励措施:

1.多彩智慧星攒到10颗就可以换一颗智慧果实。5颗智慧果实就可以拿到一份物质奖励。以上评比以教室后的特色展示板为平台,每周评价关注。最后各星级少年的评比等荣誉均根据各周总评。

2.每周评选出星级少年。在全体学生面前说出原因和名单以表扬信形式通知家长鼓励。

3.集体奖励。

各班分为4~6个小组,每周选出2~3个优秀小组设表在墙上展示。

三、“多样”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要求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星级习惯银行”评价方法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册,每学期除了针对学业进行评价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日常的评价统计按“五星级标准”进行星级评价、记录。这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督促学生不断努力,主动进取。

(二)“弥补式”评价方法

学生的某一次作业或测评不理想,教师已给予评价,但经学生弥补后,教师在原有评价基础上,给予补充性评价,可进行二次评价、三次评价。

(三)当堂评价

低年级通常运用形象直观的小标志进行,中高年级则设立“小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内容包括:提问题、倾听、发言、合作交流等。采取自评与小组评的形式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星”的形式呈现,每周进行一次小结,每月累计一次,帮助学生将外部鼓励转化为内在动力。

(四)全面评价

第3篇

理解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际内涵,首先需要理解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这一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指一个人在确定与达成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在长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伦理价值,对正义的、善的、适宜的人与事做出合理判断与抉择的艺术;是一种应对事物、事件、过程、任务的能力,一种洞察、感悟、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能力,一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教育哲学学者金生鈜就实践智慧的思想提出:“实践智慧是一种实践知识的形式,也是一种实践推理的形式。它既不能看成是任何普遍的技术规则或方法,也不能看成是把预先给定的普适知识原理应用于特殊目的的过程。”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其实践智慧就在于能否敏锐地捕捉并准确地判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最佳教育时机,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教育。因此,在实践智慧的视野下,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内涵应表述为:班主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实践者的班主任,应采取一种实验的方式,通过实践性学习和反思,运用策略性思维,踏上通往实践智慧之路。

二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特性

1.实践性

一般情况下,实践工作者身处实践系统之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感”。学生工作就是一种实践工作,无疑班主任也就是一个拥有“实践感”的实践工作者。它的实践智慧是在班级管理过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理性、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敏锐的观察与判断,对问题分析的清晰与透彻,对学生状态和心态的准确把握,对突发事件的恰当处理等教育智慧均来自于实践”。班主任只有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习得、体验、反思和分析,才能逐渐形成和积累实践智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动态性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因而促使班主任也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也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实践智慧的动态性。正是由于这些动态的生成性,不断地激励着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要求班主任在具体班级管理的各种情境中随机而动,使得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无固定形态,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也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使其形成了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教育风格,从而推动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在实践中的生成与发展。

3.缄默性

实践智慧是班主任长期实际工作以来自我领悟、自我反思而将所得的隐性知识转化成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班主任面对教育情境时的直觉反应,具有缄默性。实践智慧“展现出某种实践中来、实践中去的知识,而大部分这样的实践知识是无须言传的默契知识,依赖的是行动中即兴习得的技巧,而不是在研究生院里学来的法则”。因此,实践智慧是内生的,是一种对教育整体形式的直觉认识,是与瞬间的具体教育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于班主任的认知的内在结构之中,而非外露的。而且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在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

4.独特性

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唯一的。由于不同的班主任其本身的个体成长、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往往会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智慧。正如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所说:“它确保既往经验的有效存在。这些既往经验以感知、思维和行为图式的形式储存于每个人身上,与各种形式规则和明确的规范相比,能更加可靠地保证实践活动的一致和它们历时不变的特性。”因此,实践智慧是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突发的各种灵感,是自我创造性思维个性的表现,是班主任本身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感悟。为此,每一位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是唯一的,独特的。

三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工作策略

1.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生成的基本途径。强调的是班主任与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讨论、比较、评价、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情境,提高面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机智,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如班主任通过阅读书报、观看录像、听专题报告、师带徒等学习方式,以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方式,与同伴、学生、家长等共同交流学习。

2.实践反思策略

实践反思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发展的主要方法。即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的成功案例,对照反思自身的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并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效果和自身实践智慧。由于反思的是自己的实践行为,因此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又可以丰富班主任的实践感,实现其教育实践行为从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发展和表达,提高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践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课题研究策略

第4篇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提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而制造业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一线实务型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远未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职业院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健全科学合理的育人机制,建设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实施现代学徒制,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创新型、智慧型、高端型人才,保持中国制造业的持续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培养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制造业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大国工匠紧缺。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950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909万人。

社会对制造业人才的认识仍有偏差,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企业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制造业人才仍然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人才培养方案创新驱动,召唤创新型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互联网+装备制造业”催生新的生产模式,比如工时审核员、晒图员等岗位正在消失,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机器人组装人员、数控操作编程人员需求旺盛。应对岗位结构变化对职业能力提出新要求,创建企业劳模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把创新创业教育融人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领域的相关专业教学中强化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发展创新设计教育,在工业设计等专业教学中加强创造性、综合性设计能力培养。依据制造业适应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加快培育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培育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业精神,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弘扬优秀工业文化,提升我国工业软实力。

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制造业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等。支持行业组织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开展质量认证工作。实现“五对接”,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针对性。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起行业参与、社会支持、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依托制造业工程项目,加快产学研用联盟建设。利用行业企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在高职院校打造工程创新实践中心,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从而保证学生“真枪实练”。

建设智慧型课程体系,成就学生的智慧人生

构建智慧型课程资源、搭建智慧型课程学习平台,培养智慧型教师,采取“融创式智慧教学模式”,进行智慧型课程服务、学习评价、学习活动等。建设优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搭建MOOC(慕课)平台、课程学习网站等,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对焦需求、聚焦服务、变焦应用,对接国家、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提高学生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适应时代创新创造能力,使学生更富有智慧地学习、教师更富有智慧地教授课程,使学生学得新、学得实、学得通、学得活。

建设“智慧型”、“双师型”的优质师资团队

师资教师建设从注重高学历、高职称向注重“双师素质”转变,教师的社会服务功能从由教学培训为主向教学培训与应用研发并重转变。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技能竞赛、取证等,加强教师的技术技能积累,提高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落实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聘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团队。

第5篇

关键词:校本; 融美; 和谐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3315(2016)03-039-001

伴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大批外来工涌入乡村企业。学校面对新形势,如何融合外来教师与本地教师、外来学生与本地学生、人与环境?提出新的办学理念:融美。在校内提出响亮的口号:立足校本,构建融美教育,打造和谐校园。

一、融美――理念的提出

根据学校的现实态势,我们提出“融美”,以“内涵求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涵盖两层意思:其一,讲究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校园人文精神的再体现,熏陶每个人有好的品格、品德和智慧,同时达成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融合;讲究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素质化、智慧化,实现师生良好行为达到融和;讲究的是课堂教学双主体互动,校内外各项社会活动的展开达到育人益智的理想境界,“寓教于美 融美于教”,使学校教学各环节达到美的最高境界。其次是注重人的发展,确立每一个人都是“有发展潜力的人”的辨证发展思路。

二、创新活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实施理念的四个抓手

要做到“融美”,以内涵求发展,就需要抓好学校建设的“发展篇章布局”,在“精、细、活、实”上下功夫。

(一)提升点――创新活校

立足“育人为本”,需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育人的观念,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在校内围绕“融美”逐步完善网络管理的模式,挖掘“美”,增长新的“美”,整合所有“美”,通过“融”的过程,实现“完美”的目标。

(二)切入点――特色立校

创办特色学校或追求学校个性的凸现已成为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根据我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坚持“三个育人”的办学宗旨,提出了“立足学生的整体发展,着眼学生个性成才,着力学生的主体发挥”的育人口号,创设优雅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创新人才。

1.校园文化建设――高品位的“美”。学校特色的形成,应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石赋予文化气息和育人功能。

2.教育教学活动――互动式的“美”。学校教育活动是学校的主旋律。讲究教育活动的素质化、智慧化,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又反映学校校本特色的又一要诣。在实施教育教学素质化、智慧化的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内涵品位,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能力,达到“美”的境界。其次,要依托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大力提倡良好的教风与学风,抓典型、树标兵,形成教改氛围打造“素质化、智慧化”教育品牌,达成教学完“美”。

3.队伍建设――重发展。注重人发展的内涵,树立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正确发展观。在进行这一工作中,校长要提高认识水平,把教师当成主人,教师有了主人翁精神,就会有一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使学校教育现代化走上高品位。

(三)着眼点――质量强校

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是学校文化内涵的最根本体现。我们应从“素质化、智慧化、人的全面发展”来评价质量,只有这样,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效能的体现,乃至教与学的学习过程,才能朝“全面发展”去推进。主要做法是: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学校要有高质量,既要培养知名教师、品牌教师,更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融合所有教师的亮点,增长每位教师的新亮点,发展全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质量管理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制定个人继续教育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质量管理的保证,具体做法有:①学习先进理论、更新教育观念。②抓好“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尽快成才。③营造生动,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氛围。④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师投入课程改革新实践等。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开拓的、有适应性的、自立的、思维活跃的、自我尊重的个体”。只有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能动、独立的人来看待,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鼓励他们发挥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品质。

3.从各科的实际出发,积极进行“课改”实践。“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积极能动地搞好“课改”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要组织教师学习新理论,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改试验中不怕阻力和困难,只有鼓励教师坚持不懈,孜孜以求,才能创出新路,尝到甜头,才会改变旧有的定势,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支撑点――科研兴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科研兴校”已成为许多成功学校的办学策略。因而走科研兴校之路势在必行。实践证明,教育科研能迅速提高教师的修养和能力,促使教师队伍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1.加强学习,整体提高教科研意识。通过学校组织的导读、精读,引导教师掌握科研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努力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做到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说得清;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联得上;有理论的概括――提得高。着力于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

第6篇

现在各个学校每到期中或期末,都要针对学生考试成绩,召开成绩分析会或基于学情的研讨会。而此类会议的目的、过程、形式和效果则各不相同,对于成绩分析研讨会的定位和作用也众说纷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管理思路,我们认为,定期召开各年级的成绩分析会的定位与作用有三点,即发现教育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和执行落实举措。

发现问题――定位而非定性

在每次以“学绩分析与微项目交流”为主题的年级分析研讨会上,教师们主要做两件事情:展示数据、分析数据和交流项目、分析得失。这两项内容都是为了发现自身或本团队在上一阶段教育中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批评谁,不是给谁定性。任何一次测试数据都有高低之分,一次落后、两次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于人,可怕的是发现问题而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的最直接目的,是为了定位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点和改进点,而且要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既定位团队又定位个人。首先定位团队。一枝独秀的团队,注定是要失败的,团队失败,个人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因为他没有在团队建设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反过来团队的现状也会让个人本身的成绩黯淡无光并失去发展后盾。而团队找到问题所在和改进点后,如果没有落实到团队中的每个人身上,没有在团队的研究与分析中找到每个人的改进点与发展点,那就是自说自话,就是空谈,因为任何工作都是通过每一个个体去落实、去实践的。

改进方案――定事而非定调

发现问题了,定位改进点了,下一步就是怎样从改进点出发解决问题,制定工作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就是列出下一阶段我们要做的具体事情,而不是喊一些大而不当的口号、华而不实的调子,诸如“进一步培优补差”“向课堂要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等。改进方案是落到实处、落到个人、落到细节的具体措施,比如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间、由什么人去实施,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如何反馈等等。

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说,改进和调整的关键,一是备课组微项目的调整,二是微项目如何变成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微课题,即每个人都要承担一项改进任务,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为提升团队的整体工作贡献智慧与力量。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改进方案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要及时搜集反馈、实施质量评价,及时调整现行措施和方法,使改进工作成为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其中,学会教育反思的方法尤为重要,可以在备课组范围内采用“学绩分析研讨会”的方法,即“分析数据―经验共享―自我反思―调整措施”四步法。

执行落实――定人而非定标

提出改进方案之后的关键点就是执行落实。执行力是决定一件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再智慧的想法、再科学的计划,没有用扎实、朴实、坚实的执行力把它落实下去,前面两个环节的努力也是徒劳无功的。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所谓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教育行动力,就是指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也是指贯彻工作方案、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这是把教育目标、工作规划转化成为实际效益、阶段成果的关键。那么,提到执行力,就涉及到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是要执行谁的指令和规划呢?通常我们对执行力的理解就是,要执行上级(包括校长、教学主管等)的指令。在上述理解中,这个执行的过程中是没有个人的思考、智慧与能动性的,是完完全全统一指令下的机械工作。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学情的个性化规划的执行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整体教育目标和理念的指引下,要学会制订属于自己的规划,做自己的执行人。

著名的企业培训师王一名先生提出,第一时间把目标变成成果的行动,要包含六个成功要素,即“锁定结果、锁定责任、拿出计划、跟踪检查、即时奖惩、总结改善”。而我们提出的“做你自己的执行人”指的就是“锁定责任”,做自己制订的工作规划的责任人。而团队是帮助个人的组织,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依靠团队的力量,以合力增强个力。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就体现在重视备课组成员、任课班级的班主任、年级组成员上,只有大家保持一致的努力方向并精诚合作,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7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我国在2011年正式提出“智慧旅游”的构想,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1月,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储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明确解答,以促进智慧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智慧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态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旅游教育的发展遇到良好机遇,亟待进入到调整、深化、改革和提高的发展阶段,为了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复合人才,满足行业对旅游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有必要顺应时代,构建创新型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升级与改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专业深层建设。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

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设置问题

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存在专业设置不全面、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层次定位模糊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企业需求,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1.2课程设置

“缺乏特色”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表现在授课思路和本科生对其认识偏差较大。在课程内容中缺乏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的不统一,特色课开设的贫乏,目的模糊;由于没有相关的基准文件,没有将培养目标应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课思路不清晰,可说是目的模糊的延伸,理论知识更新速度慢,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课程少等;不细分专业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专业方向模糊也使得本专业优势难以体现;尤其是教师的研究成果,几乎不为本科生所知,师生间的交流、参与较少,这些均是旅游系本科生专业建设的“软肋”。此诟病几乎为院校老师所认同。

2智慧旅游课程思路

智慧旅游课程思路以“实用、高效、前瞻”为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体验式互动教学模式,从实践项目案例入手讲解知识点,穿插大量典型应用案例,一对一答题解疑,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1)围绕创新创业内涵要求进行。针对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定层次化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在相关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提升学生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学习和实践能力。(2)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使学生熟悉互联网+模式下的核心课程,提升复合能力。(3)针对实际问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践活动脱节和教育模式以及评价体系不成熟等问题,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模式与方法,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与资源,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实施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探索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及课程体系架构。(4)立足于校内创新中心、科技园等机构,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师资队伍岗位工程培训为切入点,面向创新创业,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师资队伍培训、发展、提高等制度,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制度。

3智慧旅游课程提升与内容建设

3.1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组,逐步更新专业课程内容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增加互联网+相关内容,充实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使其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旅行社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旅行社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的生态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流程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应用等内容。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旅游景区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旅游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模式、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网站结构等内容。在饭店管理总论课程中添加饭店电子商务、饭店电子旅游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餐饮电子商务、餐饮电子旅游产品概述等内容。在旅游策划与规划课程中,添加智慧旅游创新与策划综述、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介绍、智慧旅游建设规划与设计案例等内容。在会展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运营、旅游电子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模式、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网站结构等内容。在旅游营销学课程中添加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及工具与方法、网络营销之电商网站综合运营实战(网络营销之网站数据分析案例分享、营销型网站的建设、网络营销管理)网络营销之常用工具和营销案例分析、公共营销体系中的旅游目的地社交网络传播、基于社交网络的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等内容。

3.2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课程

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化讲座等课程,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管理等课程。在旅游信息管理课程中添加智慧旅游与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及典型应用、旅游大数据介绍及典型应用、移动互联网+旅游APP、地理信息系统及典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典型应用、云计算技术及典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内容。在电子商务运营实务课程中添加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实务、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营平台、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构成、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功能与特点、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网络银行)、旅游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优势、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组成、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交易过程。

3.3与企业开拓协同创新型课程

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于学校创新中心、科技园,汇聚校内外优秀师资开展互联网+教学与创新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情况下,逐渐改变旧课体系直至更新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改造与升级;针对素质和能力差异比较大的学生,面向创新创业,提出分层次培养的方式方法,突出实用、高效、前瞻”为原则,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实践性组合课程。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建设、教学案例建设,信息技术核心实践课程建设等,同时与企业业务部门配合,完善课程开发、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4结语

总之,科学制定并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本专业紧跟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孙丽坤,盖玉妍等.旅游管理专业“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6):1-3.

[2]魏九峰.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2016(1):148-149.

[3]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北京:国家旅游局,201509.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化教学;教学评价;互动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77-03

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得无穷多的信息,特别是出生在数字时代的孩子们,运用互联网的学习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如何让学生学习并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准确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信息?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来人和人之间信息交流方式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这些新的信息方式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效能?

MOOC(慕课)在高校的兴起,被认为是引领教育变革的革命性事件,对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具有挑战性的意义。但中小学基础教育不能照搬大学的MOOC,大成实验学校通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简称WZHJX)实践研究,建立“一中心五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传输、运算速度方面的优势,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进而实现实时、互动的教学评价反馈,突破传统教学时空限制,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能。

一、系统结构

“数字化教学案”是基于“互联网 +”的教与学的方案,核心要素包括学情调查、目标问题、合作交流、学能监测、拓展提高、反思评价。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有“一中心五平台”,即一个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和教师应用平台、学生应用平台、家长应用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和纸质作业数字化平台等五平台组成。

WZHJX系统主干结构、各平台基本功能及简单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创新功能

基于数字化教学案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带来一种具有超强的教学辅助功能的互联网+教学方式,注重交互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对象的交互性、交互反馈的及时性以及交互影响的持续性。对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有显著的意义:

首先,建立了超过200万道精品试题、20万优质试卷、由一线名师讲解的10万段经典解题视频和海量的各主要学科教学设计课件微视频等资源库。资源库涵盖了大量教师日常教学使用的试题、试卷、解题视频以及课件资源,可以协助教师高效快速搜题、出卷、备课,显著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上传、管理功能,方便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系统、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高效调用系统提供的海量教学资源和自己上传的个性化教学资源,轻松实现快速协同备课或个性化备课、自动或手动组卷等,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第三,通过实时反馈系统,系统自动分析统计相关数据,在各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报表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建议、教学目标达成度等综合信息,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出即时调整。

第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轻松实现资源调用、板书切换、图片/作业对比、学生互批等功能;通过查看实时作业报表,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轻松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和即时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能。

第五,详尽记录课堂的每一环节,通过多种终端精彩再现,学生可按教师要求,轻松实现便捷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可按自己需求有针对性地多次学习、移动学习。

第六,自动生成学生的个性化错题云。学生可随时订正自己的错题、查看错题的文字或视频解析,实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同时提供错题再“收藏”功能,对重点错题重点照顾,让个性化错题云更个性化。

第七,针对学生错题,可由教师设定给学生自动推送若干道相同知识点的试题,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强化该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三、实施途径

以“数字化教学案”为抓手,运用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开展智能化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如图2所示。

1.课前――学情调查,研究每一个学生起点,寻找最近发展区

美国教育学家奥斯伯尔曾提出,“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或活动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借助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1)微课视频

给学生准备相关微课(围绕某一个相关知识点而形成的讲解和演示,其特点是目标明确、语言简洁、深入浅出,可以是预习视频,也可以是本节课所需要的补充知识视频等),让学生通过PC、平板等客户端程序,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在课前进行相关学习,同时教师还提供在线的辅导,促进学生尽量“拉齐”或提高起点。

(2)数据分析

课前通过给学生发送学情调查问题让学生完成,利用实时反馈系统,教师可以非常便捷地收集学生的相关数据,经过系统后台的智能分析处理,以直观的数字化图表充分、准确呈现学生暴露出的困惑或问题(见图3),从而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基础。通过学情调查与导学,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尽量“拉齐”或提高起点,促进因材施教。

2.课中――任务驱动,因材施教,即时反馈,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

(1)根据学情调查确定目标问题

根据学情调查中学生暴露出的疑难问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置课内重点目标问题,也就是说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目标问题设计要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特别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设计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突出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以学定教,提高效能。

(2)围绕目标问题展开合作交流

成立学习小组,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再请小组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小组间互动点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面向全体,以学定教,以评促教!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将合作交流的成果通过图片、文档等方式上交给教师,教师可随时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能通过“互批”功能参与到批改作业的过程,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此外,学生可以实时课堂疑难问题,教师则可以对每个学生的疑难进行一对一答疑指导,实现高效生动的互动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此外,教师也可以很便捷地将整个课堂过程录制下来,包括教师的课件、板书、书写轨迹、声音等,生成复习视频并自动关联到相应知识体系中,便于学生课后根据需要多次反复学习,进行查漏补缺,切实掌握已教知识。有利于更有效地因材施教,助力教学评估,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3)学能监测每个学生学习效能即时反馈矫正

学能监测是按照课堂教学目标编制问题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能与教学效果进行实时监视的过程,具有诊断、反馈、调节、激励的功能。学以致用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师下发学能监测内容,利用实时反馈系统让学生完成并提交学生课业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和系统后台智能分析,并形成形象直观的数据报表,同时会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错题本”和全体学生的“错题云”。既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实时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的达成度,协助教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教师根据监测数据报表,对大部分学生都懂的问题课内不需分析,对大部分学生都不懂的问题则进行重点分析;又帮助每个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易错知识点,能对自己的错题进行订正并观看该题的视频、文本解析,做到在最短时间内强化各学生对薄弱点的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系统还具有“智能推送”功能,可由教师控制是否自动推送若干道学生错题同知识点试题给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3.课后――为学生提供选择性作业或者拓展性课程

(1)拓展提高

根据每一个学生学能监测情况或者个体差异,决定是否要进行拓展提高或者选择性的布置课后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或者提供拓展性课程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发展。这部分的任务同样能实现跟学能监测环节完全一样的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功能(这个环节也可以在课堂中完成),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已学课程。

(2)反思评价

学会反思与评价、自动调节,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评价受到激励,促进改正不足之处。所以运用“数字化教学案”的课堂教学,还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对课堂教学效能进行及时激励性评价。一是教师每节课堂教学后对自己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情况的反思评价,二是教师在课中和课后对每个学生、小组学习情况及综合素质的评定。可采用《学生学习效能监评表》、《教师教学案教学记录表》等进行评价。对全班学生学能监测的评价,同样通过教师应用平台实现实时数字化记录、反馈给学生,并合并存储到信息存储智能处理中心。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3)学习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移动学习,反复观看教师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和微视频,同时也可以针对自己的个性化错题云,反复查看题目的答案、解析以及解题视频,针对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及时查漏补缺。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对结果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预测。通过学习分析,移动学习,激趣增智,创生智慧!

第9篇

网龙网络公司作为本次参展成员,101智慧课堂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机器人的全新亮相立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同时,我们还获悉了一个重磅消息――将由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博士出任网龙网络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兼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负责华渔教育整体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以及网龙旗下全球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及发展。

为全面了解华渔教育的发展理念及101智慧课堂的创新特色,23日下午,记者与其他媒体朋友一道采访了梁念坚先生。这位曾在微软与摩托罗拉供职多年、有着丰富的海外教育经验、融教育与技术知识于一身的智者,在近一下午的时间里与我们分享了华渔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以及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依托网龙技术优势,开辟教育主阵地

网龙是公众熟知的中国网络游戏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领跑者,为何会进军教育行业?谈到这个话题,梁先生说:“网龙虽然之前一直做游戏领域,并未涉足教育,但网龙有丰富的大数据经验,通过收集很多游戏背后的数据来分析玩家的喜好。所以,孩子对什么东西比较有兴趣,我们很有研究,也有经验。因此,我们希望把这种经验带到教育里面,把教育做得更好。网龙做网络游戏多年,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绝对有优势。除此之外,课程游戏化, 3D、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也是我们的强项。”

正是依托以上技术优势,网龙公司在2010年正式成立了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做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希望通过把先进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一定的融合,依托技术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为解决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问题助力。几年来,华渔围绕“终身学习”目标,构建了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和创新为使命的“未来教室(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以远程自主学习为目标,目前主要覆盖职业教育+全国非学历教育的、开放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助力学习型企业建设为目标的网龙多学企业培训互联网平台等。

多方合作,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

如何构建适合当今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这是华渔教育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思考的问题。曾有学者提出,教育发展到目前有三个阶段――1.0时代以“传道”为主,老师为主体,学生是受体,特征是“学会”;2.0时代以“授业”为主,学生是客体,特征是“会学”,除老师外,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等其他工具;目前的3.0时代以“解惑”为主,学生由客变主,特征是“慧学”,即智慧的学习。而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等要素构成。

基于对智慧学习的理解,华渔开始着手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我们会做一个共享的平台,有云平台,有硬件、软件,也有大数据。然后也会做很多工具给我们的伙伴,让他们可以把软件内容放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实现大家共享。在终端方面,我们用很多时间去研究,在网络方面工具也会有很多,简单来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态系统。”梁先生介绍说。

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建立绝非单个学校或单个企业能独自完成的。因此,华渔选择了与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目前,华渔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进行合作,探求未来教育的模式;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全国知名教材出版商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最为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与昌乐一中、北大附中等名校以及全国知名教师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制作精良、优质的教育资源等。

四年磨一剑,101智慧课堂解决K12教学痛点

早在2010年华渔教育科技公司成立之初,不少人认为这只是网龙又一次靠技术天赋狙击教育市场的机会。但事实上,网龙进入教育领域不只是看到教育本身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看到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它能够解决的更重大的问题。因此,华渔在研发智慧课堂解决方案时,坚决摒弃短期盈利的思想,深入学校课堂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力求全面切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智慧课堂从立项到推出历时四年之久。

那么,华渔教育精心打造的101智慧课堂究竟与其他同类产品有何不同?梁先生对此侃侃而谈,“我们的发展方向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在教育信息化市场上,很多公司的解决方案都针对教育里面的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整体来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家长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关联在一起的。现在很多解决方案是解决课后补习的问题,或者是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没有人把这些问题组合起来解决。华渔教育的方向是创造一套教与学的生态系统,可以解决刚才讲的所有问题。把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和教育有关系的人全部连在一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解决老师的痛点、学生的痛点和家长的痛点。”

智慧课堂作为华渔教育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由101学习平板电脑、互动黑板、智能云盒、答题器、机器人智慧助教等硬件,及开放云平台、课堂互动系统、中小学教学教辅资源等应用软件和资源组成。

游戏化与大数据作为华渔的两大技术优势在101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也得以充分体现。梁先生说,“国内中小学课堂通常是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是怎么样的。而一个班里面所有的学生进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游戏的元素与大数据技术放进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升,老师也可以很清楚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在哪里,挑战在哪里。我们就可以提供数据资料给老师,老师及时鼓励、奖励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行为和习惯。具体来说,比如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软件中,采用测试、挑战、打BOSS、竞技场等游戏化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做题以及日常学习中的行为,探测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给出全盘的优化方案。”

智慧课堂中的机器人助教还真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在展会上一经亮相便被众人围观。它究竟有何功能呢?记者在现场见证了它的本事:在教室,它可以代替老师对学生进行点名、监考巡逻、 领读,还可以监控教室的环境(pm2.5,湿度,二氧化碳等)。在课外,它可以对学生英语口语进行矫正,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情况,课后还可以充当学生娱乐伙伴,甚至在发生火灾等险情时,可以引导学生迅速逃生。

迎战互联网+教育,做好下一步发展规划

“其实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华渔就已经在做‘互联网+教育’了。”梁先生面带微笑自豪地说,“教与学,每天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只是在课堂里,所以将互联网做为基础来发展教育,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方向。总理提到‘互联网+’,对华渔来讲是鼓励,这跟华渔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第10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师实践智慧 引领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再认识。最早将“反思”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凭借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理,这些推理经过检验并作为后来进行思维的依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以关键词的身份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被大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学反思之所以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是因为这种教学有它的独特性。首先是内隐性,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蕴涵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取向、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构建等,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仅改进教学行为,而且进一步审视与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是顿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构建、回顾和关照,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或受他人言行启示,或受新理论的启迪,使自己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产生顿悟。最后是批判性,教学反思强调将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察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监控和教学监控,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二、实践智慧: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源泉

(一)实践智慧的特征

实践智慧是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智慧是没有普遍规则可循的应用型教学资源,它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具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探寻和摸索。因此,我们可以把实践智慧看成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关教学事件的理性的直觉体验。

实践智慧作为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动态生成性。教学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任何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适应。这种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第二,内在缄默性。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教师面对教学情境瞬时的直觉反应,既包涵理性的成分,又包涵非理性的成分。而这种非理性的成分是建立在教师常期教学反思与总结所形成的实践知识的基础上。第三,个体独特性。教师的实践智慧总是烙有个人的性格、气质等鲜明特征,是教师个人独有,无法转让的。第四,特定情境性。任何教育的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不仅是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而且是教育情境的调控者。

(二)实践智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又非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一方面,实践智慧渗透在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中,从而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智慧将理性原则的普遍性与经验感觉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使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和价值自觉,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实践智慧的形成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内在价值和自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师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心理变化的体察,对教学时机的把握,对教学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这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三、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引领作用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使教师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通过反思,使感性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理性的力量,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通过反思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而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又保证了教师反思的深度及反思的效果。教师的这种自觉的反思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获取实践智慧的重要来源。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获得明确知识的向导和基础,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非批判性、情景性、文化性、层次性和优先性的特点,它与明确知识构成人类认识的不同维度。斯藤伯格把缄默的知识定义为“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环境一般不予支持其传递的知识”。由此可见,缄默知识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的。又由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又具有个体性、复杂性、即时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用丰富的实践知识来指导与调控,这种实践知识就只能由教师本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反复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去构建。这种由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建构的、个性化的、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智慧不是普遍性的,而是情境性的,它不会从书本上直接获得,但也不是说教师不能认识或掌握它,关键要看策略如何。在我看来,教学反思就是一种获取教育真理的好方法。一方面,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已有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教师发现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普遍性的问题,又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临时性问题,还可以是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程亮.“实践智慧”视野中的教育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2]袁强.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

第11篇

2012年度温州市“精品教研成果的培育”项目入选浙江省教研20大工作亮点,其所培育的精品教科研成果收获颇丰:7项获得第四届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4项获得二等奖,位居全省首位。然而在欣喜欢呼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获奖单位将证书珍藏,为此项研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再寻找另一个起点开始全新的科研历程。

我们开始困惑,获奖难道就是研究的“终点”?花费大量心血的研究难道就这样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此被束之高阁供人瞻仰?我们看到在获奖成果一年比一年增多的同时,课堂教学依然延续“昨天的故事”,教育教学质量还是“驴子推磨,原地打转”。那一张张曾经耗费智慧和心血的研究证明陪伴着教师职称的层层高升而装裱封存……反思近年来的学校教科研工作,我们看到一些学校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走上了一条歧路。为了追求名校、名师效应,教科研成了一部分学校在生存和发展中的点缀,成了教师在评定职称中的砝码。所谓课题研究,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多求一张获奖证书,在各类评比中多一分的筹码,当目的达成,研究也就完成了使命。

在成果所有权的纷争中,一方面,研究者又带着一点私心,不舍得将自己的智慧成果与他人分享,即使在成果经验交流和展示活动中也往往避重就轻,隐藏其“核心技术”,令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本身的成果也就成了一人的宝藏,再无推广和深化的可能;另一方面,许多薄弱学校带着一颗诚心来取经,却只学得其皮毛而取不到其精髓,最终只得回到闭门造车的无奈场面。这使得我们很多培训活动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优秀教科研成果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示范作用,学校教育科研失去了方向,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为了解决成果研究者因无处深化推广试验而“止步获奖”的尴尬,也为了满足薄弱学校寻求科研方法解决自身问题的迫切需求,我们尝试出台了《温州市优秀教科研成果的推广方案(讨论稿)》,提出组建成果应用研究共同体的设想。将智慧的“终点”转变为合作的“起点”,通过分享智慧、合作研究将现有的成果转化为新的智慧,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温州市的基层学校,并逐渐推广,成为推进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力。

二、思考与做法

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环节的缺失,严重削弱了教科研工作服务教育教学的综合功效,教科研工作应有的正能量也无法更好地凸显。究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三:一是教科研成果本身是否有价值及在实践层面是否有可操作性;二是教科研成果的管理,尤其是推广环节的缺失;三是教科研成果交流平台的缺乏。而要解决教科研成果的推广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成果有推广的价值;二是怎么去推广;三是如何保障。

(一)优秀教科研成果价值判断的依据

教科研成果是否有推广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参与者的主观判断,而是看成果本身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以及能否解决当下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还有成果本身是否能够“有云气、接地气、聚人气”,得到大家的认可。

1.“有云气”――理念先进,引领教育走向

王冀生教授在《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一文分析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教育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时,给教育理念下了这样的定义:“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1]他又补充说明:“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当然,“教育理念并不就是教育现实,实现教育理念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可见,王冀生教授是把教育理念与教育理想、教育的远见卓识联系起来加以把握的。有云气意即教育科研成果所代表的教育理念能够承前启后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但又基于教育现实,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改进而不是颠覆,是一种扬弃而不是抛弃,比如“以学定教,学为中心”倡导的是“教为学服务,学得有效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课堂因学生而精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对“教与学”的重新审视与定位,而不是抛弃传统,另立山头,在操作方式上是对传统方式的批判、反思,再改进。

2.“接地气”――实在、管用、可操作

“接地气”就是接地中之气,或者说要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引而申之,也就是说,在自然界,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开,才会出现生机蓬勃的状态。教育科研成果的“接地气”取自其引申含义,意即教科研成果来自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教材的编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专注于解决教育教学现场有一定代表性的真问题的成果,具有明晰的解决思路和可操作性,这就要求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与当地的生源状况、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相一致,是基于地域背景下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是实践基础上的提炼与总结,是实践中的问题上移、理论下移二者结合的产物。

3.“聚人气”――价值的认同

教育科研成果是直面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来自于实践、用之于一线的具有区域背景,管用、实在又可操作的一套程序,其可行性首先应该得到同行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对科研成果价值上的认同,也是科研成果本身价值之所在。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具有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育学价值;有利于形成应用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教育科研成果、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心理场价值;有利于形成教育科研交往圈、消除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分离、创设主体间和谐的社会学价值等。

(二)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的方式

对优秀教科研成果从科学价值、技术水平、成熟程度、实用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可以遴选出有创新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成果,并作为年度推广成果。我们的推广方式如下:

1.课题形式推广的成果,通过课题成果提供单位和应用意向单位双向选择和专家评审,确立推广课题,入选的应用单位申报的课题为年度立项课题,以研究的态度审视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以做学问的方式去实施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研究周期为两年。

2.课程形式推广的成果,通过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精心研制优秀教科研成果的课程形式“顶层设计”方案,要能够有所移植、有所重组、有所改造、有所创新。

3.课堂形式推广的成果,通过列入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年度计划,与相关学术活动整合,采用专题报告和课堂观摩的形式进行推广与应用。

(三)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的保障

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应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工作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将优秀教科研成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1.教育行政部门要承担起政策保障的责任

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优秀教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工作的政策制订、宏观指导和表彰奖励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教科研训部门要承担起过程管理和指导宣传的责任

教科研训部门具体负责对优秀教科研成果的遴选确认、组织宣传、研究指导与过程管理等工作。要研发出更多的优秀成果以供推广之用,对成果的遴选要坚持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对过程管理要坚持“双手齐抓”――一手抓推广过程,一手抓推广结果。推广过程重在实践与反思,推广结果重在监测与总结。要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环境和氛围;还要注重长时效益与短时效益的有机结合。

3.成果提供者要承担研究共同体的领导责任

教科研成果提供者在推广应用研究活动中负责组织、指导实践和深化研究等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提高研究的现场感,另一方面也明确指定了成果提供者是研究共同体中的领导职责。

4.成果推广应用单位要承担合作研究的责任

教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协同成果提供单位及课题负责人开展具体研究实践等工作。一要尊重成果提供者的“知识产权”,兼顾成果提供单位的实际需要;二要充分发动推广应用单位的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应用中开展深化研究;三要着眼于更新应用单位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质量的提升。

第12篇

    1阳光制度——沐浴人文的关怀

    在此过程中,我们形成共识:在乎所有的机会,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逐步养成每天总结得失、每周盘点成绩与问题的习惯,在反思中分析问题,在反思中解决问题。

    人力资源是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则是提升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保证。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建立效绩评估体系,如《教师月考核制度》、《绿色接力方案》、《教科研管理与考核制度》、《星级班级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科学,有理有据,同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2研修沃土——滋养灵性的智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发现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研修活动都源于教师实践、服务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们着力构建立体化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打造智慧型教师团队。主要采用下面四种开发方式:

    2.1焦点访谈式的专题教研

    我们以主题教研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和发展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对于新任教师重点指向熟练课堂教学技能;对于胜任教师,重点指向个性课堂教学风格的逐步形成;而对于骨干教师,重点指向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2.2智慧碰撞式的课题研讨

    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人力资源发展,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在日常性教学中去追踪某个教学问题,并使之“课题化”。而当这样做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就由日常性教学转化为研究性教学。

    2.2.1根椐学校的实际情况,在课题研究方面,我们以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教育资源建设与运用》为龙头,塑造解小教育品牌:即充分利用校园网,把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领域;高位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从教材、学生、教师、环境四个方面构建课程文化的基本框架。

    2.2.2根据教师关注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语文学科的作文、第一第二课时衔接;数学学科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数学问题解决;英语学科的快乐阅读;综合实践活动的训练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2.3校际联动式的资源共享

    校际之间联动研究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我们通过外派访学、校际联动、挂职培训三种途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交流,通过交流使教师体会“独教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时让教师感到培训就是最大的福利。

    2.4团队合作式的联盟探究

    学校围绕“培养智慧型教师”的目标,倾力打造智慧型教师团体,促进人力资源形成合力、个性成长,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和月牙湾术科联盟两大非行政性组织。

    3绿色质量——孕育蓬勃的生命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激励教师通过自身的潜能和极积性的发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我校以“绿色质量”为纽带,构建“绿色”质量发展体系,力求人力资源管理人性化,并服务于师生和谐成长。

    3.1阳光绿洲——营造教育生态环境

    我们认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覆盖学校课程计划中涉及的所有科目。

    3.2绿色质量——追求三高三全

    学校工作是一个大的质量体系,我们提出“绿色质量”的概念,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门学科、每一个环节都成为教育质量的生产力,追求三高和三全:追求“第一责任人”的高质量、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追求课程文化的高质量;确立全面质量观、全员质量观、全程质量观,从而营造一个时时关注质量、人人专注教学、事事讲究绩效的阳光绿洲。

    3.3有氧课堂——杜绝负债

    当“质量”成为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管理”落实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时,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敝帚自珍起来——主科老师再也无法从术科教师那里“要”到时间,术科教师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的课堂有个别孩子“缺席”。

    我们提出杜绝课堂负债现象,要求防止课堂中出现以下问题:思维训练不到位;知识点训练不够,缺少密度;教学环节安排拖拉松散;课课清不能落实(书后的练习)。于是,各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内容的侧重、练习的效率越来越关注。

    4绿色监控——教学能力的加油站

    提到质量监控,往往在绩效考核层面考虑比较多。我们提出“绿色监控”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过程,尤其关注监控的后续作用,力求能把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视角转移到未来质量的不断提高上,目标定位在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监控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