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08: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纳税筹划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财务管理;纳税筹划;风险形式;防范策略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面临了更多的问题和矛盾,加强企业管理成为保障企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立足于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针对相关纳税事宜进行合理的筹划和安排,对于实现企业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受市场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纳税筹划也面临着诸多潜在性风险要素,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新时期,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1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内涵特征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在相关税法政策允许范围内,为实现企业投资价值的最大化目标,运用相关策略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预先筹划和安排,以尽可能的减少税负,获取节税收益的纳税理财活动。
所谓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开展相关纳税筹划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纳税筹划活动失败后造成各种相关损失的可能性,其实质属于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失败而付出的代价。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其存在与发生并不完全以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和控制,其发展、运动有着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筹划的全过程。现行税务制度下,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普遍具有主观相关性特征,多数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成因、外在表现、影响程度相对复杂,企业在税收筹划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和损失都与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密切相关,由于不同企业在税收筹划决策和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迥异性,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受各类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2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形式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2.1
政策风险:企业纳税筹划的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相关企业缴税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企业税收法律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不确定,从而导致企业对相关税法政策的正确选择不确定,导致政策风险形成。
2.2
财务风险:企业纳税筹划收益与其筹资的债务资本额关系较大,由于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可在税前扣除,股息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支付,很多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通常会利用债务资本和财务杠杆获取较大纳税收益,但企业如果担负过多的债务,由可能会因为企业债务偿还压力过重,导致财务风险增加。
2.3
经营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纳税与其经济活动过程密切相关。企业纳税筹划属于一种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所实施的合法性预先谋划和安排,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如果企业对预期动经济活的判断失误或自身经营活动一旦发生变化,就很有可能失去纳税筹划条件,造成无法实现减轻税负的甚至加重税收负担。
2.4
法律风险:纳税筹划应立足于税法政策允许范围内,企业所实施的纳税筹划方案必须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如果企业在税务筹划过程中出现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与税务机关认定产生偏差或冲突,那么其纳税筹划就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避税或偷税行为,遭受税务机关处罚而导致损失。
2.5
信誉风险:企业信誉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核心实力的重要因素,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一项社会义务,也是衡量企业信誉的重要表现。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对于企业的信誉形象影响较大,一旦纳税筹划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将有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顺利实施及效果程度,从而形成信誉风险。
3
新时期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新时期,企业纳税筹划的风险要素愈加复杂,企业针对纳税筹划风险应采取具体可行的防范控制措施:
3.1
强化纳税筹划风险意识,完善财务管理职能
纳税筹划综合性较强,纳税风险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后果。作为企业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意识到纳税筹划风险的危害性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在进一步完善纳税管理职能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筹划业务素质培训,强化纳税筹划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纳税筹划的目的性与合法性等必要特征,提高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3.2 优化纳税筹划管理方案,规范纳税筹划程序
企业纳税筹划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及相关程序,新时期,企业应基于市场为导向,在优化经济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现行税法政策,合理的编制纳税筹划的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纳税筹划程序管理并规范纳税筹划行为,从多方位、多视角对其筹划项目的合法性以及企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充分论证,正确选择和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寻求纳税收益的增长点,实现利益最大化。
3.3 严格贯彻成本效益原则,确保企业整体效益
成本效益原则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企业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必然要付出一定的纳税筹划成本,企业实施纳税筹划时必须全面权衡比较其成本和效益。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多种纳税筹划方案,选择能够有效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方案,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3.4 明确企业税收政策体系,加强风险预警监控
由于企业纳税筹划是利用相关税法政策的边界进行运作,纳税筹划人员必须准确把握其界限,企业必须加强与相关税务机关的业务联系,及时充分的了解相关税务征管法规政策的变化情况,正确应用财务会计知识,加强纳税筹划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针对纳税筹划过程进行动态监控,防范和减小风险发生机率,实现纳税收益。
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纳税筹划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蕴涵着各种风险。新时期,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纳税筹划活动过程的动态监控,采用有效措施以实现纳税收益。
参考文献
[1] 赵勤琴 论企业投资税收筹划的风险防范 财税金融 2010
关键词:纳税筹划;企业;运用;策略
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可以帮助企业与个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减少纳税人的纳税金额,确保个人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因此,对于纳税筹划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参与1935年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的议员曾说过:“对于自己的事业,任何人都有权利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少纳税,相关人员不能要求人们多交税。”法律界一致认同此议员的观点。纳税筹划是合理避税的一种说法,也被称为税收筹划,其规范化定义是:对理财及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该定义规定的纳税筹划必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且采取的方法和行为要合理。其次,纳税筹划发生的时间是需要在投资理财和生产经营活动之前的,并且将使纳税人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作为纳税筹划的目标,利益最大化既含有赋税最轻的含义,也具有将企业的价值发充分发挥到最大化的意思。
二、纳税筹划的内容和特点
(一)纳税筹划的内容节税筹划、避税筹划、转嫁筹划以及实现涉税零风险是纳税筹划所包含的重要内容。在不违法立法规定的基础上,纳税人合理利用减免税务以及税务起征点等优惠政策,合理安排经营,投资自己筹资等活动,最终实现了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标,这种行为就被称为节税筹划。如果纳税人不违反法律中的纳税条款,但是利用法律中的漏洞,通过非法、违反立法精神的手段从中获得利益的行为被称为避税筹划。需要注意的是,纳税筹划与偷税漏税是有本质差别的,偷税漏税是纳税人明知其行为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仍然故意进行的行为,而纳税筹划是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因此,为了保证国家利益,相关单位只能不断完善与纳税筹划相关的税法中的各项条款,弥补漏洞。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义务与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的行为称为转嫁。纳税人如果为了达到减轻税收的目的而利用调整价格的手段将税务转嫁给他人,这种纳税方式称为转嫁筹划。与其他的纳税筹划方式相比,实现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申报正常、纳税人清楚纳税账目,且税款缴纳不存在问题的一种行为,其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虽然难以得到眼前利益,但可以促进个人与企业的发展。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重要特点,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是合法性,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活动的开展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范。所以,纳税筹划这种经营方法可以通过法律中的内容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其次,纳税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因为纳税筹划是需要在纳税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的一种行为活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税收进行规划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目的性也是纳税筹划的特征之一,纳税筹划将减少税务金额支付作为其主要的目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企业的价值,这种明确的目标也保障了企业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三、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纳税人的普法知识目前,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常出现纳税人忽略了纳税筹划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重要前提,很多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更多的注重自身的利益,如果不进行改善将会导致纳税人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增加纳税筹划的合理应用,不断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纳税筹划的相关知识。例如,针对纳税筹划策略的设置,纳税人可以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状况,详细的掌握纳税筹划的相关法律规范,确保避税和节税方法设置时的科学性。同时,纳税人为了达到避税和节税的目的需要查阅较多的纳税资料,纳税意识和对纳税普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提升纳税的科学合理性,让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纳税筹划需要设计多种方案,并以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选择最佳的纳税筹划方案。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企业资金流动情况的影响,利用好纳税筹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以支配的现金,尽量减少企业现金流动,可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规模。
(三)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国家税务方面的条款的完善和改进可以以税务筹划中纳税人的反馈为依据展开。纳税筹划以帮助纳税人减轻纳税负担为目的,通过利用税收法律中的漏洞来获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进程。针对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纳税筹划也有一种相应的方案,这种方案的设定也是对国家税务政策的科学合理的反馈。因此,纳税筹划能够促进我国税务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全面化的税收制度[3]。
四、我国企业在纳税筹划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一)对纳税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筹划决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同时还需要相关人员详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因此,纳税筹划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然而,目前很多企业对纳税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的人员配置不够,阻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例如,很多企业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政策的研究不足,对纳税筹划的含义没有充足的了解,在试图节税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领域并不重视纳税筹划,相关人员缺乏纳税筹划意识,纳税筹划工作难以在企业进行普及,影响了纳税筹划的应用效益。
(二)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纳税筹划工作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会受到纳税筹划人才缺乏的影响。站在企业的整体角度上,企业的绝大部分的财务和经营互动都涉及纳税筹划工作,由于纳税筹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开展。站在具体业务的角度来看,纳税筹划工作以减轻企业纳税负担为目的,是一种财务优化行为,可以规避企业的税务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参与了纳税筹划环节的操作与实施过程,具有专业的财务理论和税收知识。然而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培训和引进纳税筹划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影响了纳税筹划工作的运用水平。
(三)企业没有从全局角度把握纳税筹划工作我国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很少会考虑长时间的纳税效果,过度重视缴减税效益而忽视了相应的成本,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企业的减税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考虑效益性和长期性的基本原则。例如,由于纳税筹划方案有成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是应该从全局出发,避免发生错失最佳纳税筹划方案的现象[4]。
五、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工资薪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时,需要加强针对普通员工的税务筹划工作。企业应该以员工的收入为依据,明确税务扣除的准确比例与金额,合理辨别非缴税收入和应缴税收入,确保纳税筹划工作的合理性。纳税筹划的合理分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的缴纳: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正常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减少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使员工薪资低于法律规定的应缴税标准,进而降低了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的金额,还保障了员工的利益,为员工和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发放通信补贴的形式来进行纳税筹划。企业以报销或是现金的方式发放通信补贴,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扣除相关标准费用后再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征用,按照税前标准扣除公务费用。如此一来,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员工的个人缴纳费用,降低企业缴纳金额。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福利代替现金的方式减少纳税的金额,从而有利于企业得到更多的利益。再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为员工发放旅游津贴、为员工提供住所以及为员工提供餐补的方式减少现金的发放,达到减少纳税金额的目的,而且也增加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针对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的合理纳税筹划工作可以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减少费用支出。首先,由于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场所与家居场所普遍一致,因此可以通过在家庭收入中合理纳入经营所得的收入的方式,使经营利润在国家应缴纳的税费标准以下,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其次,个体工商户还可以适当减少计费项目。个体工商户的营业额达到一定值后计算其征缴费用,对于刚刚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为了减少纳税金额增加的现象,可以适当减少上报收入。与此同时,为了避免由于一次性支付金额过大而带来的纳税负担,个体工商户可以将物品支付分成多次,多次取得发票。
(三)采用优惠方式进行的纳税筹划我国根据宏观调控的需求,对某些行业和产业进行优惠政策扶持。我国的某些符合民族自治特点的企业可以相应的减免税收,以此来鼓励和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我国针对高新技术发展区域也提出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可以减免15%的税收,保障了这些企业的顺利发展。在纳税筹划工作开展时,企业可以采用优惠的方式,将地点设置为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的区域,或是在国家相关标准之下设置企业发展的条件,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策略,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确保企业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5]。
关键词:纳税筹划 内部控制 企业 应用
一、引言
所谓纳税筹划,就是指纳税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是目标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地保证,在法律的许可范围之内,按照政府所制定的税收政策并以此为导向,通过实际的经营活动或是各种经济活动进行预先的安排或是筹划纳税方案,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最终获得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由纳税筹划的定义可以知道,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因此又可以将纳税筹划称之为“节税”。在纳税筹划中,一切的选择和安排都是围绕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来进行的。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保证社会利益。而纳税筹划则深受财务管理目标的约束。而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随着目前我国各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越来越大,加强企业的纳税筹划对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期环境下的企业的发展需要内部控制与纳税筹划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稳步以及和谐地发展。本文就是着重阐述了纳税筹划如何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二、纳税筹划内部控制的基本涵义
企业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为了对自身所拥有的资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加以保护,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和考核企业各项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的科学实施,降低和规避各种经营活动之中所出现的各类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组织机构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最大化而制定的一系列控制制度、措施以及方法等。一般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具备如下几点特征:(1)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系统理论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将一个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然后将该企业所属的各个部门看作是一个个小的子系统;(2)主体与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主体只能为本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其客体为该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3)潜在性,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蔽的融汇于其中,无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4)关联性,任何内部控制都是相互联系的,一项行为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行为,一种行为的建立很可能影响到另外一种行为的加强或减弱。
目前,对于纳税筹划的涵义尚无明确的规定,然而如下的几个关于纳税筹划的特征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1)企业的纳税筹划是在合法与合理的前提下所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促进意义的决策而不是采用隐瞒、欺骗等手段;(2)企业的纳税筹划实质上为一种预先控制;(3)纳税筹划能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4)引导纳税人采取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为,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或治理社会的目的(5)如果说企业内部控制属于企业内部管理范畴,那么企业纳税筹划就属于该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
综合上述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与纳税筹划二者的定义可知,企业纳税筹划的内部控制指的就是企业为了提高纳税筹划的质量,确保在合理合法的条件下对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贯彻和执行,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最终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收益。
三、如何加强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当前时期下应该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之中的应用,有其必要性,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税收固有的特征所决定的;(2)在纳税筹划中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所决定的;(3)纳税筹划人自身的素质所决定的。基于如上三点必要性可知,加强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点实施途径。
(一)提高征纳双方素质
企业纳税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主要与征纳双方员工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实践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作为纳税人而言,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基本技能,而且还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对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来说,要对财务管理以及税务的各种政策加以熟练掌握,并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建议或是意见。对于征税机关而言,要加强观念的更新、变管理为服务,尊重纳税人的权利,要依法治税,而不要依权治税。将一切的纳税行为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基础之上。这不仅为纳税人应有的态度与准则,也是征税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同时可以提高双方的办事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财务目标对纳税筹划的约束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影响这一目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纳税支出。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高效地运行,一般应该选择在风险低的情况下进行纳税筹划,这样就能够有非常大的财务动力。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企业一般不会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对各种风险加以降低,这就是说企业的纳税筹划仅仅为企业理财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并非为企业的首选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某些财务政策可能不会达到“节税”的目标,但比较符合企业的经营目标。那么,在这个时候,企业的纳税筹划势必会受到企业财务目标的约束。而这种对纳税筹划的不重视必将导致节税行为的不顺利进行。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的获取率。
(三)搞好纳税筹划的税际关系
企业利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与有关部门(包括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一方面,可以比他人更早的了解税制改革方向、存在的问题、税收政策及有关第一时间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税法提供的灵活性开展筹划活动,并得到税务机关和征税人员的认可并有效执行。此外,还可以避免被税务机关作为反避税重点、稽点,或在法律条文上被使用苛刻条款,有碍节税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明确纳税筹划部门与会计、审计及其他业务部门的相互牵制制约关系
根据税务会计的相关知识可知,纳税筹划的内部控制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部分,即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纳税筹划部门一般与企业的审计、会计及企业的其他部门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业务部门的主要活动是提供商品和劳务,其结果是交纳流转税的基础,也就是流转税进行筹划的基础;(2)财会部门作为记账算账报帐的工具,不论税款在哪个环节形成,都要由会计计算交纳;(3)纳税筹划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影响深远,最终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部门进行评价。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社会转型背景下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能够确保企业在合理合法条件下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2)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有利于企业很好地“节税”;(3)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推动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降低成本,争取最大的获利;(4)加强企业纳税筹划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健康、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芸.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纳税控制制度[J].集团经济研究,2005(20)
[2]杨宏. 新企业所得税法背景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09)
[3]朱颖莉.浅论新设企业纳税筹划对策[J].中国商界,2010(8)
【关键词】纳税筹划 风险 应对策略
一、纳税筹划和纳税筹划风险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
纳税筹划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活动时,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产生的使企业通过纳税筹划活动得到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纳税筹划收益的不确定性。
纳税筹划风险分类纳税筹划风险是伴随着纳税筹划而产生的,纳税筹划的前瞻性、主观性、条件性等特性,这就决定了其具有如下风险:
(1)政策风险。纳税筹划必须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合法的节税,因此,纳税筹划必须具有非违法性,而遵守法律法规就是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否则就会产生政策风险;另外,税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法律政策的把握和理解的局限也可能使企业遭受政策风险,这部分风险称为政策变化风险。
(2)经营风险。纳税筹划是一种符合法律政策的预先谋划,具有较强的事先性、计划性、及时效性。一方面,纳税筹划是对企业未来所处环境的一种预测,如果这种预测和未来实际环境不相符,便会容易导致纳税筹划活动的不成功。另一方面,纳税筹划是对不相同的税收政策进行选择和灵活运用的一个活动。纳税筹划一经选定某项税收法律和政策,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符合所选税收法律政策的要求,才能够享受该项税收法律政策的优惠待遇。一旦经营活动本身发生改变,就很可能会失去享受优惠待遇必备的特征,因而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纳税筹划目标,而且还有可能加重税收负担,最终导致纳税筹划的失败。
(3)执法风险。执法风险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税务执法部门税收政策的执行偏差。由于很大部分税收政策都只关于其基本层面做出了相关规定,具体的税收条款和设置却不完善,税务机关和企业对同一税收政策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二是一般情况下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会留有一定的可变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税务执法机关则拥有了裁量权,这也为税务执法的偏差提供了可能。三是一些税务执法人员对企业纳税活动有抵制心理,对纳税筹划在认识上存在偏见。四是原本被政府默认的避税方式突然被查处和抵制,致使企业纳税筹划的失败。
(4)制定和执行不当风险。制定和执行不当风险指纳税筹划在具体制定和执行环节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纳税筹划方案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导致相应执行结果只能是失败;二是在纳税筹划方案执行的过程中,有些部门和人员合作工作不协调也会产生纳税筹划风险;三是纳税筹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的半途而废或不彻底,及执行手段不合理,都会导致纳税筹划活动失败。
二、纳税筹划风险的应对策略
1.内部环境。风险应该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种理念,而且企业必须确定它的容量。人及其所处的经营环境是企业的核心之一,内部环境为人们如何看待和控制风险确定了基础。税收筹划人员,必须对企业内部环境有所了解。
2.目标设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纳税筹划活动也不例外。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要确保管理层通过合适的程序设定目标,并保证所选定的目标是支持相关主题的,并使其衔接,而且与它的风险容量适应。
3.事项识别。企业必须识别未来可能影响纳税筹划活动的潜在事项,包括表示风险和表示机会的事项,还有二者兼有的事项。
4.风险评估。对于识别出的风险要应进行分析和衡量,以确定其管理的依据。风险存在于纳税筹划过程当中,并对企业纳税筹划的结果产生影响,企业应尽可能确定风险是怎么影响目标的,因而对风险的评估是对其进行防范的前提活动,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及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5.风险应对。企业对识别及评价的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降低、承担、分担、回避和利用。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纳税筹划风险与相应的风险容量相适应既要使纳税筹划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又要尽可能使风险与收益相配比,并寻找有利条件利用风险发展企业。
6.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制定和实施相关程序使纳税方所选择的风险应对策略得以有效实施。对已经产生偏差的涉税事项,企业要立刻做出反应,重新确定目标和任务,及时做出和确定新的纳税筹划方案,对纳税筹划的整体目标进行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意目标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及时效性,尽可能的扭转因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持企业纳税筹划活动。
7.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要求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以及企业与税务执法机关保持稳定沟通。
8.监控。企业要确保纳税筹划活动始终处于监控之中,及时发现其脱离预期的迹象,使纳税筹划活动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体上来说,纳税筹划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纳税筹划风险的产生有来自企业外内部的原因。分析企业及管理人员所处的整体环境,运用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在征纳中的各相关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纳税筹划进行评价与监控,尽快采取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利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淑珍.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的理论分析及应对策略[R].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税收优惠
1.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理论
要探究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首先应对企业所得税有一定的了解,下面笔者将从其定义、特征、及其税制现状三方面来进行简单阐述。
1.1企业所得税的定义
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其生产经营所得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个人独资企业及合伙企业除外。
1.2企业所得税的特征
1.2.1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税源大小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总收人扣除成本、费用后的净所得额,净所得额的大小决定着税源的多少,总收入相同的纳税人,所得额不一定相同,缴纳的所得税也不一定相同。
1.2.2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企业所得税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所得税的负担轻重与纳税人所得的多少有着内在联系,所得多、负担能力大的多征,所得少、负担能力小的少征,无所得、没有负担能力的不征,以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
1.2.3实行按年计算,分期预缴的征收办法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一般是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收办法。对经营时间不足1年的企业,要将实际经营期间的所得额换算成1年的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2. 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
其次,要对纳税筹划有一定的认识,主要从其定义、特征和原则三方面来看。
2.1纳税筹划的定义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筹资、经营、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
2.2纳税筹划的特征
2.2.1行为的合法性
纳税筹划是在合法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对国家制定的税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后,进行纳税优化选择。从纳税筹划的概念可以看出,纳税筹划是以不违反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否则,就构成了税收违法行为。
2.2.2时间的事前性
事前性指纳税人对各项纳税事宜事先做出安排,在各项经营活动发生之前就把税收当作一个内在的成本做出考虑。纳税行为相对于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如企业实现销售后,才有增值税或销售税的纳税义务;收益实现后,才计算缴纳所得税;取得财产后,才缴纳财产税;等等。
2.3纳税筹划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根本原则。由于纳税筹划不是偷税、骗税,更不是钻政策的空子,或打政策的球,纳税人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掌握税法,并具有对纳税政策深层次的加工能力,纳税筹划才有可能成功,否则纳税筹划可能成为变相的偷税,只能是“节税”越多,处罚越重。
前瞻性原则。纳税筹划作为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运用税法的导向作用,通过事先对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等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与安排,达到减少或降低税负的目的。因此开展纳税筹划必须着眼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注重于事先筹划,如果经济业务已经发生,纳税项目、计税依据和税率已成定局,就无法事后补救。
3.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应做的的事前准备工作
针对上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容易陷入的误区,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纳税筹划前,应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3.1深入了解企业自身
熟悉企业自身的基本情况是进行企业税务策划时的必备前提,对此就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组织形式、财务情况、投资意向和对风险的态度等几个角度进行考查,即“知己”。
3.2加强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学习
税务筹划的基础是对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的理解,因此在设计筹划方案之前对相关法规的深度领悟相当重要,即“知彼”。企业可以参加官方和非官方培训班或是自学的形式为筹划做好准备。在企业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建议采取参加培训班的形式。
4.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方法
4.1合理确认收入
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上有三种类型:现销方式、赊销方式和预收货款方式。不同的结算方式其收入的确认时间有不同的标准。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4.2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
及时合理的列支费用支出主要表现在费用的列支标准、列支期间、列支数额、扣除限额等方面,具体来讲,进行费用列支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发生商品购销行为要取得符合要求的发票
企业发生购入商品行为,却没有取得发票,只是以白条或其它无效的凭证人账。在没有取得发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此项支出,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2.2费用支出要取得符合规定的发票
例如某企业在酒店招待客人的费用支出,只有收据而没有索取发票,则用收据列支的费用不得税前扣除;企业销售货物时发生的运费支出,没有向运输业主索要运费发票,失去了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条件。
4.2.3费用发生及时入账
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税法规定纳税人某一纳税年度应申报的可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所以在费用发生时要及时入账,比如,2008年10月发生招待费取得的发票要在2008年入账才可以税前扣除,若不及时入账而拖延至2009年入账,则此笔招待费用不管2008年还是2009年均不得税前扣除。
4.3合理利用亏损弥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利超过5年。”纳税人前5年内发生的亏损,在用本年度的所得弥补时,并不影响企业本年度的会计利润,这是因为弥补亏损在会计上并不作专门的账务处理,在本年度实现的税后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账户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自然得到弥补。
总的思路是企业应合理安排亏损和盈利,将亏损结转的规定用好用足,以便充分享受到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年度亏损和盈利是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不得违反税法的规定随意的调整利润。
总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进行纳税筹划,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技术手段,当然,必须合规合法,在此前提下,纳税人应充分考虑具体情况和政策来运用,并要注意各种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与配合运用,以更好地完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建荣.浅议新税法下的企业所得税筹划[J].
[2]史亮.小谈税收筹划与税收征管[J]科技经济市场,2007;
[3]李克桥.浅谈对税收筹划的几点看法[J].集团经济研究,2005;
[摘 要]煤炭企业 ;纳税特征; 纳税筹划 ;合理节税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3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税法律和财税制度也逐步走向完善。在市场竞争和税收制度的双重制约下,税收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企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煤炭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所谓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纳税筹划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纳税筹划的合法性、纳税筹划的政策导向性、纳税筹划的目的性、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和纳税筹划的时效性等几方面。
二、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的意义
一方面,煤炭企业的经济总量较大,纳税筹划的效果比较明显;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业务复杂。纳税筹划的空间较大。但是,目前国内外针对煤炭企业纳税筹划展开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将纳税筹划与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企业全局出发,降低企业总体的纳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煤炭企业的纳税特征
对煤炭企业来说主要体现在增值税负担过重。煤炭是典型的资源开采型行业,税前抵扣项目少,导致实际税负过高。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多。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造成各地区、各企业间税负不公平。企业所得税扣除范围争议多,对国有煤炭企业改制、资源枯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
四、煤炭企业纳税筹划策略
1、选择组织形式的筹划
煤炭企业的经营一般都是跨地区经营,其在对外投资时,面临着建立子公司或设立分公司的选择。子公司与分公司是现代大公司企业经营组织的重要形式。一家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安排它的某些附属单位作为子公司,而另一些附属单位又作为分公司?这就要从纳税筹划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一切合法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措施均是企业考虑的重点,而选择有利于纳税优惠的组织形式,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2、选择注册地点的筹划。
我国对于在西部地区设立企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202号),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利用税收优惠进行产业链条延伸的筹划。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98号)规定:对企业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和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按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的政策。后又做出补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规定》(财税[2004]25号)规定:利用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生产电力,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用量(重量)占发电燃料的比重必须达到60%以上(含60%),才能享受财税[2001]198号文件和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增值税政策。
若煤炭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投资新建一个以煤矿在建井、采煤和煤炭洗选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煤矸石和煤泥为主要燃料的电厂。不仅可以消化矿区大量堆积的废弃物、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享受国家对于增值税减半征收和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税负。
4、利用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国家出台的这项重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改造、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支持,年投资几个亿的大型煤炭企业更应用足这一优惠政策。
5、资源税的筹划。
资源税是煤炭企业应纳的一个重要税种,现行资源税税法中有关煤的规定主要有:
(1)煤炭是资源税的应税项目,只对原煤征税,洗煤、选煤和其他煤炭制品不征税。
(2)原煤应税数量是外销或自用的数量。
(3)煤炭,对于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为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由此可见,只有原煤才征收资源税,对于洗煤、选煤以及其他煤炭制品。要根据加工的综合回收率折算为原煤后计缴资源税。
参考文献
[1] 孙汶.关于煤炭企业税负问题的探讨.山东煤炭科技.2002.73-74
关键词:纳税筹划;风险防控;浅谈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的非违法的避税法律行为,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的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纳税筹划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1.1 纳税筹划产生的主观原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既不直接偿还,也不付任何代价,这就促使纳税人产生了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有所发展,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也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经济资源有限、生产力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收入的增长、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降低税收成本成为纳税人的必然选择。在众多的降低税收成本的方式方法中,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偷、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纳税人自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这就是纳税筹划。
1.2 纳税筹划产生的客观条件。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所以税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纳税人的既得经济利益,与纳税人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背离。这就要求纳税人认真研究政府的税收政策及立法精神,针对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找到能够为自己所利用的途径,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减轻税收负担。同时,税法及有关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也是产生纳税筹划的客观原因。一般来说,税法本身具有原则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但当税法规定不够严密,或者修订不够及时,纳税人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不足之处实现自己避税的愿望,也就产生了纳税筹划。
1.3 我国与国际税收政策间的差异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操作空间。地区间、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目前宏观控制的主要内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充分发挥税收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在税收制度的制定上,在诸多税种上都制定了一些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产业、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等。另外,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国情不同,税收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国家不征或少征所得税,税率有高有低,税基有大有小。这就使纳税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给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广阔的操作空间。
2 做好纳税筹划的对策建议
2.1 关注税法的更新修订,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政策变化较快,总是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修订,稍不注意使用的法规就可能过时,也可能使我们错失一个纳税筹划的良机。这就要求筹划人员不仅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税法的细节变动,建立税务信息资料库,而且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合理预期税收政策及其变动,科学准确地把握税法精神,尤其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要深刻理解、领会内涵,这是纳税筹划的一个基础环节和重要环节。有了这种全面、最新的政策了解,以及吃透、熟练领会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灵活应用,才能做好纳税筹划,进而做出对企业最有力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或筹资决策。
2.2 纳税筹划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摘要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和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进行涉税业务的策划、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的活动。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与原来的企业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企业应该对纳税筹划的思路进行创新。文章针对新企业所得税相关内容提出了企业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帮助企业实现节税的目的。
关键词 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 税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企业所得税也成为我国税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新企业所得税法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与原来的企业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所以企业应该对纳税筹划的思路进行创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一、纳税筹划和新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和各项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税法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进行涉税业务的策划、调整,从而形成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实现节税目的的活动。纳税筹划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合法性。指的是纳税筹划是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合理纳税,是充分利用税法知识的结果。第二,专业性。在企业纳税筹划中往往是由专业会计人员进行的,尤其是税务会计必须跟进的工作。第三,筹划性。企业可以通过事前的筹划,从而确定纳税方案,选择税费较低的方案。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来相比,在优惠政策、税率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从优惠政策来说,新企业所得税法中优惠政策有三个特点:从地域优惠转向产业优惠;实施节能环保等产业优惠政策;对国民经济中需要扶持的产业和领域实行税收优惠。在税率调整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将内外资企业原来的 33%的法定税率下调到25%,将非居民企业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和场所的适用税率调整到20%,对于一些微型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税率。
二、新企业所得税背景下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
1.充分利用税收减免政策
在新税法中确定了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新格局,在一些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中税收减免幅度比较大,所以企业可以利用这项政策,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拥有税收减免政策的项目。例如,食品加工企业在投资中可以将着眼点放在农林牧渔等项目中,从而可以不缴税或者是少缴税。又如,生产企业可以在购置生产设备的时候选择一些节能节水、环保的设备,利用税额抵免减轻企业的税负。
2.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居民和非居民企业的纳税义务做了新的规定,采用实际管理机构和注册地相结合的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居民企业,还是非居民企业。所以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些政策,筹划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因为非居民企业承担的纳税义务是有限的,主要承担的是境内的所得税,所以要想外资企业要比避免成为居民企业就需要在国外注册,同时将实际管理机构设置在国外,从而减少税费负担。
3.积极创造适用税率的条件
在新税法中规定企小型企业是20%的税率,而高新技术企业是15%税率,所以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税费应该创造一些满足优惠税率的条件。例如,可以设立高新技术企业 ,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主要认定标准是应该具有相应的技术和一定的技术投入比例。所以企业在税收筹划中应该将高新技术企业的纳税筹划的重点从纳税地点转移到培养核心竞争力上面,致力于组建自己的队伍,做好自己产品的研发,从而满足税率适用条件。
4.改善企业工资的发放形式
在新企业所得税中对计税工资取消,在税前可以将企业工资全部扣除,所以在税收筹划中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支列工资支出,从而扩大税前的支出,降低税收,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合理调整企业员工工资,将企业员工其他的福利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对持有企业股份的员工发放工资可以将股利改为年终奖或者是绩效工作;增加企业职工教育和培训费用;在企业增加职工工资的时候应该对员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进行相应的考虑。
5.销售结算方式筹划
在新企业所的税法中针对不同的计算方式,对收取确认时间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只要收入确定,就需要上缴税款。所以企业有必要对结算方式进行筹划和选择,避免出现垫支税款的行为。企业可以在销售中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 ,从而实现不同时期的收入确认,递延纳税,企业也可以在直接后款销货的时候将收款时间推迟,将确认收入时间推延到下一年,从而获得延迟纳税利益。
6.减少纳税筹划中的风险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但是纳税筹划也是有风险的,企业应该必须要对纳税筹划的风险进行预测,对当地税务征管具体要求有了解,对新税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保证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另外,企业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纳税筹划,保证纳税筹划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三、结论
纳税筹划是当前企业减轻纳税负担的有效措施,在新企业所得税背景下,企业要实现纳税筹划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税法以及地方征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了解,提高企业的纳税筹划意识,研究和探讨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法,同时要对纳税筹划风险做好预防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纳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静伟,白羽.新企业所得税环境下纳税筹划的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
【关键词】纳税筹划 税负转嫁
一、前言
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作为纳税人的企业,税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企业想通过降低税负来增加自身财富也无可厚非。随着税收法治化推进,偷逃骗税的风险加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采用纳税筹划这一正当途径减轻税负,试图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手段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纳税筹划认识和行为。
二、纳税筹划
(一)狭义税务筹划观
该观点认为税务筹划仅指节税。持该观点的代表学者有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先生、国内唐腾翔、方卫平等。他们认为税务筹划仅仅指节税,即纳税人的筹划行为要在符合税法的规定内,并且要满足国家立法的意图。我国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税务大辞典将税务筹划称为节税,并指出纳税人应在税法的规定范围内,以税收负担最低为目的来进行有关财务、经营交易事项而制定的设计和运筹。
(二)广义纳税筹划观
该观点认为税务筹划既包括节税又包括避税和税负转嫁,包括一切利用非违法手段进行的有益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W・B・梅格斯、张中秀、盖地等。他们认为广义税务筹划包括狭义税务筹划外,还包含不违反税法的其他筹划行为,这包括在形式、内容方面符合税法的行为,同时包括形式上符合但是实质上与国家立法意图相悖,甚至利用税法模棱两可的内容或者漏洞进行税务筹划。
(三)财务管理观
该观点认为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持该观点的学者有印度税务专家E・A・史林瓦斯、沈肇章、蔡昌等。史林瓦斯在《公司税务筹划手册》中,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组成部分;宋献中将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性研究作为主要内容在《税务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一书中进行阐述。
(四)税务筹划范畴观
有学者认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降低税负、实现涉税零风险,利用非违法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先安排,主要包括避税、节税、转嫁筹划及实现涉税零风险四个方面。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税务筹划包括站在纳税人及征税人两个角度的税务筹划,二者既相互矛盾又统一,并且密不可分。笔者认为以上两个研究是站在不同角度对税务筹划范畴进行的划分。
通过以上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税务筹划的定义还不完全一致,但大部分观点一致,只是表述不同,多数学者赞同税务筹划是纳税主体为了取得税收收益而进行事先安排的行为,并有如下特征:首先税务筹划有确定的主体,即筹划行为是纳税人的行为,其主体是纳税人,即具有纳税或潜在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二是筹划具有事前性,即纳税人为达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对涉税事项做出事前计划;三是合法性,即任何企业行为包括税务筹划只能在不违反现行税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四是目的性,税务筹划有明确缴纳最少税款的目的,即尽可能降低税负从而获得最大税收收益,以此实现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税负转嫁
(一)税负转嫁筹划的原理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将应缴税金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承担,以减轻税负的经济行为,这是造成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的经济现象的原因。税负转嫁筹划常常通过调整价格来实现,其操作原理是通过对价格的提高、降低、分解来转移或规避税收负担。决定税负转嫁筹划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是商品的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大小。
(二)税负转嫁筹划的方法
1.税负前转。指纳税人在进行经济交易时,通过对商品或劳务价格的提高,将其应负担的税款转移给产品或劳务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支付。
2.税负后转。指纳税人通过压低原材料或商品的进价,将应纳税款转嫁给原材料或其他商品供给者支付。如一个批发商纳税后,因为该商品市场价格下降,已纳税款很难通过税负前转转嫁,于是批发商与生产厂家协商退货或要求生产厂家支付全部或部分已纳税款,这就是税负逆转。
3.税负混转。又叫税负散转,是指纳税人通过分解自己的应纳税款,转嫁给多方负担,税负混转通常是在税款不能完全前转,又不能完全后转时所采用。如纺织厂将自身税负分解为三部分进行转嫁,分别采用提价、压价、降低工资的办法将税负转嫁给后续的印染厂、原料供应纱厂和本厂职工。
有观点认为将税负转嫁看作是税收筹划有些勉强,因为税负转嫁并不改变纳税人本身的纳税义务。但本文认为税负转嫁是一种纳税筹划,由于通过提价销售或压价购进进行税负转嫁的决策与减轻或免除实际税收负担直接相关。税负转嫁只是税负在纳税人之间的再分配,不影响国家的税收总额,属于法律上无意义的行为,即广义的合法行为;但通过商品交易中的价格机制来实现的税负转嫁,能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给纳税人带来好处。所以,税负转嫁是纳税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主动合法行为,应该纳入税收筹划范畴。事实上,在流转税领域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最有效的手段是税负转嫁,在所得税领域更多地采用其他手段。
综上,本文认为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的交换中,纳税人通过价格浮动、分解来转移或规避税收负担,将税负在纳税人间分配的方法。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生产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的事先安排,以达到企业税负最小化为目的的经济活动。税负转嫁是不违反现行法律规范的,其又能减轻纳税人税负,所以税负转嫁是纳税筹划的一种方法。税收利益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利益,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企业进行运营决策时,要加强树立税务筹划意识,综合运用避税、节税、税负转嫁等纳税筹划的方法来降低税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证自己的正当权益,使企业财务活动健康有序、其利得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陶其高.从法理上对税收负担最小化手段的再界定――税收筹划概念的内涵和外延[J].浙江师大学报,2001(05).
[2]董李佳.论企业纳税筹划[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3(03).
[3]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周海花,邱慈孙.浅论税收筹划的内涵与外延[J].老区建设.2010(16).
[5]刘@,马艳红.物流企业在营改增之后的纳税筹划[J].财会通讯.2010(03).
[6]杨冬梅.小议纳税筹划、节税、避税和转嫁[J].现代商业.2010(30).
摘 要 纳税筹划是我国财税领域的新型管理手段,不断被推广与应用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中,尤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出良好的筹划效果。中小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应该充分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出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详细的经营策略。通过对会计政策科学合理地分析,能够提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纳税筹划措施。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会计政策 纳税筹划
所谓纳税筹划,就是企事业单位在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在纳税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来获得一定节税收益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形势下,纳税筹划正逐步成为企业经营和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会计实务具备的多样性,经合理确定会计政策之后,能够为纳税筹划带来足够的实施空间。中小企业应按照自身的经营特点以及业务内容,加强对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认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节税收益,从而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中小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中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目的
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而是以税法为依据,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选择。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主要纳税人的中小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努力寻求可以降低成本的各种措施,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的税收利益。
(二)会计政策对企业经营利益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各项行为有着规范行为,会计系统所具备的意义就不只局限于财务信息的记录与传递方面,制定并贯彻不同的会计政策都会对企业经营效益的体现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政策是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中应该坚持的经济原则以及对会计事务的处理策略。在当前国内实施的会计政策中,有些是企事业单位必须坚持的,并未受到纳税筹划的影响,例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内容以及格式等;还有些为可选择的,如存货计价方法、收益、费用确认方法等。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应该在会计法规强大指引作用下,有效结合中小企业具体状况,合理确定可适当体现企业财务情形和经营效益的特定会计原则、方法以及程序,这样就完成了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
(三)认识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对中小企业的必要性
因为中小企业会计实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在会计政策制定过程中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和实施的空间。还有,在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还未完善的形势下,中小企业就可坚持追求税后收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原则,来进行会计政策制定。为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分析并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的关系。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研究
(一)一同受制于成本效益的原则
会计政策应该包含相关处理业务成本和信息引发的收益;纳税筹划也会将筹划所需费用(方案设计费用、学习与培训费用等)与贯彻纳税筹划方案得到收益进行对比,进而分析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益。
(二)整体目标的一致性
会计政策的制定目的就是能够让中小企业更能够科学而客观地体现其财务情况、资金流动、经营效益等,加大信息相关性,有利于发挥在发展方向的决策,最终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纳税筹划在坚持节税效益最大化与遵循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最终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可见,二者在整体任务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三)会计政策的选择是进行纳税筹划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中小企业会计政策有关内容中,对税收约束方式通常包含以下方面:凭借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可以完成递延纳税的目的,从而体现出资金的时间价值;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所得资金,以此获得一定的节税效益;能够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最终实现税后效益的最大化。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会计方法有存货计价法、阶段投资核算法、成本费用摊销法等。
(四)纳税筹划是会计政策经济效果的体现
以现象而言,会计政策应属于会计技术领域,而实质上它具有体现经济效果的特征。这个效果就是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会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还应包含对纳税筹划工作以及投资方向的影响作用。
(五)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就宏观层面而言,会计能够发挥反应企业财务信息状况以及控制财务管理的功能,因而会计政策的选择结果将会生成具有差异性的财务报告,体现出不同的经济事实,这些就会对我国的宏观政策以及税收政策造成影响;关于微观层面,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往往会受到自身会计业务的制约,其制定的税务政策与相关调整措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以往遵循会计政策的影响。
(六)二者共同影响中小企业的财务决策
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能够对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应用某些会计处理措施,能够为企业决策指明方向。为更好地进行纳税筹划,中小企业可以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向,借以获得纳税政策的优惠与支持。
(七)二者是同一个动态过程
就会计政策而言,不管是在初始制定方面,还是随环境因素改变而应用全新会计政策,都动态地体现了其变更过程;纳税筹划也往往在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下,进行不断革新,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中小企业在应用会计政策开展纳税筹划应完善的财务管理内容
在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关系的基础上,就可以综合应用会计政策来开展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其过程为一项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财务管理活动,最好从下列多个方面着手,来完善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案设计:
(一)提升会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素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纳税筹划当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企业应定期开展国家税收政策、纳税筹划、财务管理等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让职工切实了解纳税筹划工作的最终目的以及现实意义,严禁他们将纳税筹划当成偷税、漏税行为,使得他们在具备丰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展纳税筹划,有选择地遵循会计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保持与税务机构良好的沟通交流
中小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中,应该请税务机构工作人员对本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合法性、科学性以及能够获得节税效益进行评判,采纳其提出的一些建议,从而规避不规范经营引发的风险隐患,坚持科学、合法、正确的纳税理念。
(三)增强审计监督力度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外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作为企业能够合理运用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外在保障,从而在发挥审计意见具备法律效用的同时,还能健全企业外部约束机制。
四、结论
当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仍滞留在低层次上,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应充分研究会计政策与纳税筹划之间的关系,在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整体纳税筹划观念,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使纳税筹划朝规范化和高层次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虢凤英.浅议新所得税法下的纳税与财务筹划.企业技术开发.2013(3).
[2]康志强.浅谈医院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商情.2013(7).
[3]张家珍.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时机涉及的纳税筹划问题.中国经贸.2013(2)
关键词:纳税筹划 成因 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67-02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了规避或减轻自身税收负担而利用税法漏洞或缺陷进行的非违法的避税法律行为,利用税法的优惠政策进行节税的法律行为,以及为转嫁税收负担所进行的转税纯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法治化以及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提高而出现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纳税筹划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企业纳税筹划的动因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存在了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充分说明这种经济活动具备它产生的条件与存在的必要性。
(一)主观动因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强制、无偿与相对固定的分配。对纳税人来说,既不直接偿还,也不付任何代价,这就促使纳税人产生了减轻自己税负的强烈愿望。为了使这一欲望得以实现,纳税人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选择:偷税、漏税、逃税、欠税、抗税、避税和节税。在众多的选择中,避税与节税是一种最为“安全”或“保险”的办法;偷税、逃税都是违法的,要受到税法的制裁;漏税必须补交。法制较为健全和征管较为严格的国家,偷、漏税和逃税、抗税往往是十分艰难的。因此,纳税人自然会力图寻找一种不受法律制裁的办法来减轻或免除其税负,这就是纳税筹划。
(二)客观条件
纳税筹划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税法及有关法律方面的不完善,不健全。一般来说,税法本身具有原则性、稳定性和针对性的特征。从原则性来说,无论哪一种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都以简炼为原则,不能包罗一切,但税法所涉及的具体事物与税法的原则性之间往往出现某些不适应的问题;从稳定性来说,税收法律制度一经制定,就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社会经济生活的状况是瞬息万变的,由于情况的变化,要求税法作出相应的修改,但修改税法要有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针对性来说,税收法制中的具体规定虽然一般都有针对性,但在具体运用时,使针对性达到全部对号入座的程度是办不到的;原因是纳税人之间生产经营活动千差万别,有时会出现种种复杂的情况,这一切使避税成为可能。这也就是说,当税法等规定不够严密时,纳税人就有可能通过这些不足之处实现自己避税的愿望。具体来说,促使纳税人进行避税的客观条件主要有:
1.税收的优惠政策。当纳税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税法规定有相应不同偏重和待遇的内容时,容易造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企业、经济组织及纳税人利用税收内容的差异实现避税。如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的优惠政策体系,就会使人们利用这些税收优惠及照顾实现少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2.征收方法上存在漏洞。征税方法的缺失,也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条件。如流转税它主要是在商品的流转环节上课税,故纳税人只要有效地减少或削减商品流转环节,便可以实现避税的目的。
3.课税对象可转换性。课税对象的重叠和交叉,使纳税人可以左右逢源,寻找最佳课税对象。课税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划分为:对流转额课税、对收益额课税、对行为课税、对财产课税。由于对课税对象确定口径的不同,纳税人最终承担的纳税额也就不同。对大多数纳税人来说,财产收益和经营利润收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是可以相互转移的。如果国家对财产收益和经营收入采取不同的税率,就会成为纳税人利用这种转换躲避税负的依据。
4.税法细则与纳税事项吻合度的差异。由于避税正在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国家为了保证税收的质量,致使其在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的内容上越来越具体、详细。然而,大千世界的经济事项犹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税法政策与细则再详尽也永远不会将与纳税有关的所有经济事项都十分全面而又详尽地予以规定和限定,并不可能把避税的通道全部堵死,政府只得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再调整有关的法律和规定。
上述例举的纳税筹划的客观条件说明,只要国家税收法规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就会给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空间,避税就不可避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实施细则不可能十全十美、没有一点瑕疵,国家只有承认它、正视它,才能争取在税法的制定与修改上的主动权,尽可能防止国家税收在合法的外衣下过多流失。
二、筹划中的两面性博弈
纳税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财会人员接受和运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纳税筹划方案理论上虽然可以少缴纳一些税金或降低部分税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多筹划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是造成纳税筹划失败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讲,纳税筹划应归结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即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也就是说,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纳税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因此,决策者在选择筹划方案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可以说,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纳税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纳税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应当考虑收益与支出是否配比,只有当筹划方案的所得大于支出时,该项纳税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
三、筹划后的风险控制
纳税筹划的两面性博弈中,尽管能降低税务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但这仅是预测与估计。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风险与效益并存,有效控制风险是筹划目的得以达到的关键。企业纳税的风险防范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正确树立风险意识
纳税筹划一般需要在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之前作出安排,由于经济环境及其他考虑变数错综复杂,且常常有些非主观所左右的事件发生,这就给纳税筹划带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因而其成功率并非是百分之百;况且,纳税筹划带来的利益也是一个估算值,并非绝对的数字。因此,纳税人在实施纳税筹划时,应充分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然后再作出决策。
(二)关注税法变动
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的非税收的奖励等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纳税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三)准确理解与把握税法
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才能达到纳税筹划之目的。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营运方式的税收规定的比较,故对与其相关的法规进行全面理解与把握,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基础,才能进行比较与优化选择,制订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经营、筹资等方面的纳税筹划方案。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参考文献:
1.税务会计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摘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主要的纳税代表。本文主要通过探究纳税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不同切入点下企业的不同的纳税筹划,以及如何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来进行企业的纳税筹划。在这三方面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合理的纳税筹划和正确的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税额最小化,帮助企业合法节税。
关键词 纳税筹划 会计政策选择
在经济活动中,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无疑是其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然而,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和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决定了纳税不仅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如何平衡税额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企业来说就尤为重要。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能够帮助企业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达到节税的目的。那么,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就是节税环节中的重中之重。
一、纳税筹划和会计政策
所谓的纳税筹划,就是指通过对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业务进行合理筹划,制定一套完整并且合法的纳税具体操作方案,来达到节税的目的。它不同于偷税、漏税、避税等行为。纳税筹划应该是在国家税收法的法规之内进行的节税手段,其性质是合法的。而逃税、漏税是违背国家税收法的法规所进行的减少税收的手段,其本质上是违法的。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基本原则、操作程序。而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顾名思义就是企业达到为了节税的目的,结合自己的发展状况,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依据一定规范,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可供选用的会计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制定相应政策,并按政策执行。在中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经常是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业务的标准。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外很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也逐渐被中国人借鉴,会计政策选择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众多企业开始重视它。
二、纳税筹划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1、纳税筹划和会计政策选择这两者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1986年,Watts和Zimmermanlj开创性的把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引入到会计的研究中。在社会契约论里,企业被当做是连接契约的中间人,而连接的点就是债权人、政府、公众、股东企业管理者、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益。这些利益共同构成了报酬契约(企业与公众之间);债务契约(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股东之间);政治成本(企业与政府之间)。各方都在极力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既是税收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会计政策的制定者,就相当于订立契约的当事人,而企业作为遵守契约的当事人,要达到利益最大化,只能进行纳税筹划,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
2、纳税筹划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之一。对于企业来说,纳税筹划的动机是节税。而企业的纳税又与企业会计报告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会计是整个纳税筹划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企业都希望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少缴税。所以,众多企业才开始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3、会计政策选择是纳税筹划的实现手段之一。会计政策对税收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对损益计价和资产负债的选择上;二是表现在对企业损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的调整。当然,在这两个方面,企业都会选择纳税额度最小的政策。
4、会计政策选择和纳税筹划都要受税法的约束。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和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都应该在税法的法规内执行,合法节税。否则,就要受法律惩罚。
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在会计政策选择中,比较常用的有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式的选择、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企业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等。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1、固定资产折算方式的选择。在我国,有专门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具体有: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等”。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会对企业的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我国,平均年限折旧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同时加速折旧也有部分企业采用。
2、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式时,都应按照其实际成本价计算,并且规定了多种计算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后出法、个别计价法都是较为常用的。但企业应该注意,决定选用一种方法后,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式要充分考虑市场上物价的上涨和下跌状况,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3、企业销售结算方式的选择。税法规定:企业如果采用直接收款销售时,收入确认的时间应该为收到货款或取得索款凭据,同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如果销售货物时,采取的是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的收款方式,收入确认应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如果采用委托代销,那么收入确定的时间应为收到代销清单的当天;销售货物时,如果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那么收入确定的时间应以合同约定的日期为准;而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时,应该待货物交付时,就可确认收入的实现。因此,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产品销售的方式和策略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结算方式,确定好收入确认的时间,合理筹划年度所得,来达到节税目的。
四、结语
除了以上常用的方式之外,《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中规定了很多会计政策选择方式,这些政策使得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更加灵活,同时也促进纳税筹划的效果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大义.基于纳税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经济师.2009(4):150—151.
[2]王翠兰.企业税务筹划和会计政策选择.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117—120.
[3]徐莉.浅析收入的确认会计政策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