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0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阅读教学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悖于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从新课改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不管是学生升入高中面对高考还是走向社会,初中的衔接作用都非常明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落实新课改要求,实现新课标目标。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从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指标、创新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一、立足于新课标语文阅读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活动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手段,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换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及领悟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学生心理发展、学习状态及发展需要等考虑到阅读教学中,以创新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与指标,来反作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不应以考试为目标,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我体验,鼓励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从而推动学生全面理解和领悟课文,达到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并将这种阅读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为例,作为鲁迅先生最为敬重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藤野先生形象非常鲜明。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显然不能全面理解文章,鲁迅先生通过藤野先生与其他日本人的区别,把日本狂热军国主义与善良的日本人民做了一个很好的区别,从而展示出一个两极分化的日本。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把两极分化的对比作为学生阅读评价的指标,引导学生去理解、领悟藤野先生的伟大,从而推动学生去探究日本文化,培养审美能力。
二、全面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与沟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给出的定义。由此不难看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是重视师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三者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才能落实新课标阅读教学的精神。在信息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以多媒体应用为手段,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的必由之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营造民主、平等又相互联通的对话氛围,而且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掌握文章。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为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进行角色表演与录像,以此形成上课的蓝本。在录制过程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有了大量深层次的对话,并体现在录像中。通过后期录像的反馈与制作,更是不断修正三者之间的沟通误区,从而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并领悟课文。
三、以整体把握和理解为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势。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在新课改理念下以整体把握和理解课文为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甚至带领学生用文本细读或精读的方法,去探究课文的内在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运用得当的策略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自觉转变学习方式。创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恰当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推动阅读教学的互动联系。(2)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思维,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究课文的艺术魅力。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为例,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并以自身经历来体会父爱。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父亲的言行、细节让学生去细细体味朱自清先生父亲深沉的爱,并以此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审视亲情之美,从而在感动中升华父爱,形成自我的良好阅读感觉,整体上去挖掘文学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由于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期,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其好奇心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创新教学评价,落实成长性评价精神;创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向良好学习习惯转变,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为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服务。当然,阅读教学的创新远不止这些,笔者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教学;数学教学;小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数学,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阅读方式更好地、更便捷地解答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采用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阅读习惯,为小学生从小塑造一个“大家爱阅读、大家会阅读”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拿到数学书本时对书中的一切概念、规律、方法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教师从头开始对学生的数学方式非常重要,枯燥乏味的教授学生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都提不起兴趣,对于用新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后习题和考试问题更是起不到帮助。所以教师采用什么方式的阅读教学教授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文字的内容是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对我们做题有什么提示、我们如何运用文字的提示去做题这四个方面去阅读。课前,学生应该提前复习,阅读时遇到不懂的、有疑惑的进行标记,在教师讲解或者课后的时候询问老师或者学生,教师可以有方法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义。课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在哪儿、告诉学生容易错误的点在哪儿以及哪儿是难以理解的点,鼓励学生积极追问原因,养成学生阅读中思考的好习惯。课后,讲解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阅读作业,让学生下次上课给大家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疑惑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图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区别,其面积一样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区别,面积与三角形面积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寻找答案,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二、创造阅读教学氛围
是人都有惰性,所以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的话,学生日久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反而无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所以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相互探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带动学生全体动员,更有利于数学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选择观点分歧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疑问,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智力,而且在与同学的分享与交流中分析别人的观点,找寻正确的答案,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教师在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一定要符合教学目的,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思考,而且能够把要讲授的知识点融入进题目中,有一定难度但是又不会太难,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智力发展,以阅读教学的方式引起学生的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师指导阅读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导学生学习,所以阅读教学的宗旨就是用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怎么阅读、怎么观察、这一段文字主告诉我们的数学定理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数学文字定理来进行解题,所以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阅读教学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在遇到书本中的阅读文字时,首先详细地向学生解读文字的意思,让学生从文字中获得新的知识,再举例向学生表达文字文字意思,然后提问学生理解的如何了,再出几道习题查看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经过这样的学习、理解再到复习的阶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勾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点的记忆,还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点连成片,有助于学生日后解答难度较大的题。
如学生学习几何时,教师可教导学生在日常多留意类似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图形的特点、异同性,并让学生自主探寻各种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与不同,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图形的了解,方便日后的学习和计算。
总之,阅读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创造阅读氛围加上教师指导阅读三方面相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轻松学习数学,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记住数学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推广数学阅读教学,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那种生搬硬套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掌握数学知识来解答数学题目,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利于对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个性化;写作个性化;语文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直以来,是语文教育专家及广大的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纵观语文史上的几次重大改革,无论是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实践,都在思考和探索着它们的有效途径。
一、教材编写的不同体例
50年代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形成了独立的汉语、文学教材系统,增加了语文教材的文学含量。但对写作内容,教材中没能很好设计和安排;在语文教学中,也没有处理好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更别提写作个性化的问题了;60年代以后,语文教材在以单元为系统的编排体例下,将写作作为阅读的一部分,编排在每个单元的后面,注重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感知与模仿的关系,但是忽视了写作自身的规律,也提不到写作个性化问题;2001年后的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的目标,并形成独立的模块,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与此相适应,语文教材也分为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2002年10月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形成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体例,兼顾了阅读与写作两方面,并注重了对写作规律的研究和探讨,拓展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研究空间,强调遵循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特点。另外,在选修课的系列教材中,专门编写了《文章写作与修改》教材,也意在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现了课程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课堂教学中的偏颇
阅读和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的联系。从读到写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它需要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并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由感知到得意、到产生共鸣,净化心灵,激发了读者的写作欲望,以至于不吐不快。由此,阅读与写作才真正的联系起来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然而,在教学一线,由于语文教师对二者还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对如阅读与写作是什么关系?何谓阅读个性化?何谓写作个性化?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样等等,导致在研究谈论阅读教学的时候,很少涉及作文教学;在研究谈论作文教学的时候,也不太关注阅读教学。作文与阅读似乎成了互不相干的两张皮。这就难免也使教师们困惑起来:人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日常的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跟语文教学的阅读有没有区别?要不要有区别?应该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不解决,阅读教学就永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另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学生的作文能力从那里来?是靠学生自己多读文章就能悟到,还是要老师指点?如果学生自己能悟到,那学校教育又有什么作用?抑或是仅仅靠多写作文,能力就能提高?那作文难、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又作何解释?这些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长期下去,不管承认不承认,造成一代人的语文能力低下,语文教学将难咎其责。只有我们真正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探索、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落实阅读个性化和写作个性化,提高课堂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才不是一句空话和套话。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普遍现状看,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一学期下来,教师总是忙忙碌碌的,都是在教教材中的选文,而无视教材中的作文内容的编排。甚至有些教师,一学期教下来,并不知道教材还有系统的作文这部分的要求,也就造成了学生跟着老师,毫无目的的为读而读。而教师们也总是认为:作文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没有精心研究,也就造成作文教学的无序、混乱的状态。这样的结果也只能是读无法,写无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的提高;而教师每学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延续的是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自主阅读。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期下来,学生就会游离于阅读材料之外,阅读也只是停留在感知、得意的浅层次,而未能产生共鸣,也就不可能净化心灵。
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感叹,学生的作文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会发现写人的文章千人一面,状物的万物同色,叙事说理的往往拾人牙慧。结构的模式化,语言的程式化,材料的通用化。不得不让人感慨万般。那么,写作教学为什么这么学生为什么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真的对生活没有感觉,没有思考;还是不愿坦露自己的心扉。这应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由此可见,阅读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只有学生亲身实践阅读,他们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建构精神,体验审美,发展智慧,习得技能。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制订阅读计划的参谋,使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选择和实施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者,是学生阅读探究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和首席发言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信任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基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词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在写作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文如其人”,要有个人的真情实感和真切体
会,要有个性。
无论强调阅读个性化还是作文个性化,都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写作个性、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接受美学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传统的文艺理论只承认读者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当鉴赏者或批评者角色不同,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阅读个性化”是一种充溢着生命激情的活动,它所重视的是读者摆脱了现在的群体性的文化成见和偏见以后,对文本在此时此处此一阅读过程中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种感受、体验和思考直接联系着个人鲜活生命存在的本真状态和变化,远比抽象理念更根本、更灵活、更富有生存智慧,更有助于生成作为主体的人应对复杂局面和多变情境的灵气、悟性和观察细微变化的识见,也更具有洞穿一切僵化思想教条、探知新的生活走向的预见力。
“写作个性化”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主体个性的学生习作。个性化的作文就要文文相异,个个不同,作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的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雷同。作文个性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作文具有期望中的个性特征;二是有目的的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水平。换言之,作文个性化就是通过调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作文实现个性化的过程和结果。个性化作文应该具备五个特征:需要、自主、真实、创新、健康。
语文教学探究性阅读教师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推出新的教学方法。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初中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处在起步的阶段,因而有的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和操作上存在着困惑,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地偏离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本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从西方国家中被引进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语文阅读作为语文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探究性阅读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阅读,其实是一个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开拓思维分析能力。由于初中生大多数处在十五六岁,身体和心理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可能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差,教师必须对此进行引导。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首先要遵守阅读教学的规律,符合阅读的本质特征。
语文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究的意思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因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探究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进一步开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分析能力,提高阅读质量,这是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最终目的。
语文探究性阅读与普通的语文阅读区别在于:第一,要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学习地位不变,让学生自主、自由地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第二,重视合作。一方面,是指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谈论,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则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求知,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第三,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体验、对话的过程。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语文美的认识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与对自我存在的超越。
在新课改下,提高对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首先,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从知识的权威者和传递者到学生探究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其次,是优化阅读探究过程,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成员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群体优势,完成探究目标。例如,课文《最后的一课》,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深切的亡国之情;再次,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内容中自主发现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进行细致的探究学习;也可以从领略其文章内涵出发,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的热烈奔放的激情,同时也会对作者的怀才不遇感到极度的惋惜;最后,讲求在“空白处”发掘问题,将一些文中欲言又止的地方作为探究性问题提出,让学生联想特定环境下人物的语言、神态或心理活动来补白,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只有教师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地深入研究,才会整合出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技巧;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的内容和题材相较高中,是比较局限的,题材主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四大种为主,如何在各个题材的阅读中都能够游刃有余、熟练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主体内容的表达思想,并且在阅读题中获得高分,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体裁特点来进行阅读。在这里,我将着重突出说明以下小说的阅读教学。
一、小说的定义及特点
在讲小说类题材的阅读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小说与其他题材的阅读是有区别的,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也是由它们三者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小说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具有“虚构性”,“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其感觉经验愈是细腻、奇特、具体、准确、深刻,它也就愈具有小说化。它的故事情节常常来源于生活,但它又不同于生活,它比生活更形象,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小说与作文一样,也特别注重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和选材的选用。
二、学生在阅读中常出现的问题
很多学生都爱做小说题材的阅读,但往往都是喜爱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丰富多变的人物,惊心动魄之后,却又不明白整篇小说反映的主旨内容是什么,自然而然,题目也就做得不够理想了。所以,在小说阅读中应让学生明白运用到的一些写作手法。例如,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有一个课后习题就问到:“作者是如何描写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的?”很多学生就不清楚在问什么。其实,这实际上就是在问,作者在描写人物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所以,我们要知道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然后再根据小说中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三、如何进行小说阅读教学
1.粗读课文,梳理脉络
要让学生先粗读一遍文章,引导学生先站在高一些的角度来整体感知文章,对文章的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简略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2.细读课文,扫清障碍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多读多看,才能慢慢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我日常的小说教学中,我总是会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不熟悉的生僻字词,先用字典等工具书扫除基本的字词障碍。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认为的蕴意深刻、有特别意义的句子,一定要先勾画出来,重点体会,这样学生也就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在课堂上,我也会先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再仔细、认真地阅读一遍。自己和同桌之间两个人把这个故事互相叙述一遍,比较一下两个人叙述出来的有什么不同,再探讨一下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小说叙述的整个故事了,并且对主要人物形象有所了解。遇到在语言上特别有韵味的文章,我还会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小组竞读等。
3.结合作家的背景,了解文章主旨
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更能使学生了解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蓄的情感。
4.了解大意,熟知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学会撷取课文大意,循文导法,理清作者的叙事线索,把脉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阅读中只有了解文本的逻辑层次与有机联系,才能深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教师在学生撷取大意时,应重点指导他们把握文章脉络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人物关系、文章线索、感情脉络、事件变化。因为不同的小说叙事的脉络是不相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阅读其实不难,但是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脚踏实地、按部就班进行学习,进而掌握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朱俭.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设计[J].学周刊,2011(2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境;对策
初中在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加大阅读教学力度,对阅读教学的价值有充分认知,然后采取完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阅读知识。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还存在不足之处,所以为了保证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对策,从而促进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调动其阅读的积极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为了改善学生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相对较窄的局面,通过加大语文阅读教学力度,学生能够拓宽其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的作用下,有利于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水平,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语文阅读,能够有助于其语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语文阅读教学认知不足
当前,一些初中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尤其是对语文阅读教学认知不足,因而造成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意识,所以导致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期间,只是局限在语文阅读教材中,课外阅读教学力度不足,从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
(二)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由于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落后,因而导致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更多的注重去说教,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对阅读问题的分析,学生被动的听讲,未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教学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阅读积累量不足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语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应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在课上和课下展开阅读,从而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然后,很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不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正确的认知
某初中在解决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时,为了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应该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对语文阅读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通过强化学生阅读,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2]。阅读是实现学生发散思维、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二)采取分层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通过采取分层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针对性。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学生接受统一的阅读教学,但实际学习效果并不良好。由于每位学生的在某种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性,无论其学习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为了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分层阅读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科学的将学生予以分类,将学生分成中等生、优等生等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不速之客”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需要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对于优等生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小男孩的优点有哪些?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对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作用[3]。
(三)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为了有效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困境,语文教学必须通过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提升其思维和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予以优化,阅读的内容不仅包含课内,而且涵盖课外文章,比如中外经典名著、电视和网络媒体等都可以作为阅读的素材,从而达到丰富阅读内容的目的。此外,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并通过开展各项阅读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阅读的兴趣。总之,在健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阅读期间,向学生传授阅读技巧,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4]。
结束语
语文作为一门十分主要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作用,阅读是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从而实现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郝俊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296-297.
[2]屈雅洁.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63-63.
[3]刘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8):16-16.
1.阅读技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有些英语阅读文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阅读者的水平又是不能与之相对应的,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者要想提取文章的有效信息,就需要通过分析、判断和推测等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运用的就是阅读技巧,通过这些阅读技巧的运用增强了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1.2提高阅读做题效率
提高阅读效率对于初中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是很重要的,为了能够高效的获取有效的阅读信息,阅读者应该根据阅读的内容和具体情况适当的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效率上去了,做题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1.3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阅读技巧的运用并非单纯的是指做对题的策略,其中不仅涉及到词汇的构成和句子逻辑判断,还包括阅读的方法和做题的习惯等等,因此在运用阅读技巧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和锻炼学习者的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技巧优化策略
2.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效果。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采取的是学生课下做练习、教师利用课堂时间对答案;教师一边讲一边与学生对答案等模式。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有着严重的弊端,假如学生没有提前完成练习题目,教师课堂讲解过程中就会听得一头雾水,使教学效果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只是适用于短篇的或者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并不能针对所有类型的英语阅读讲解。经过不断的探索,教师终于意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技巧更能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2.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技巧优化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分为课前、 课堂和课后三部分,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1)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前引导策略
优化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料,合理而恰当的利用阅读教材对于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教材的利用是单纯的,并没有将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内容开发和利用起来。为此教师应该加强教材的整合优化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中蕴含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积累等,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规律。另外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讲解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且使之成为对课本教材的有机补充,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
重视文化积累。语言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地狱文化差异性,为此即使有些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仍然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正确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对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英语阅读内容与英语运用地区的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增加文化积累,了解英语运用地区的文化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另外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更加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学习能力。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凸显主体地位。学生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教师应该及时的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将每一位学生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努力的挖掘出课堂学习的潜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升自我意识。课堂教学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挖掘学生的自我意识,而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效率,只是帮助学生做对题是不正确的,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尊重个性差异。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水平和思维方式以及阅读习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必须正视每位学生的个性之处,并且能够因材施教,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性,争取为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创作机会和空间。
(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后优化策略
写阅读笔记。课堂学习之后写阅读笔记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写阅读笔记的督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笔记交流会,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教师要求学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写阅读笔记,相互之间传换,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
开设“英语角”。将英语阅读教学置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增强听说读写的融合。开设“英语角”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利用英语角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或者是利用学校的网站等信息交流平台,开展英语阅读技巧交流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过关于兴趣爱好的主题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角进行简单演讲,可以是教师的命题,“My favorite sport”、“The time after school”等,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这样在把握好阅读内容之后也实现更大的提高。
3.总结
一、引进高效的辅助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已经成为了课堂上教师的得力助手,并且从阅读教学的特点来看,利用多媒体系统能够实现阅读资源的扩充与教学环境的优化,有着显著的运用优势。但是由于农村初中建设相比城市要落后,需要学校结合相关部门的辅助,引进这样高效的教学工具。在多媒体系统的帮助下,农村初中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将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教学方法的漏洞,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成效打折扣。那么现在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系统引入多样的素材,构建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桃花树下,幽静深远,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教学推进,教师借助多媒体系统播放相关的讲解视频与伴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当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看讲解视频来理解,直观地感受到桃花源仙境般的环境,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教学,多媒体系统为教师带来了重要的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阅读学习,并理解好其中的要点,实现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阅读教学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自主二字,要求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尤其在农村初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使得教学方法未能得到有效的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阅读教学。就以《背影》的教学为例,在过去教学中,教师总是一人担当全责,先将文章的脉络进行分析,再将全部的内容进行逐一地讲解,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背影中感受无言的爱。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现在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略读,了解基本的文章大意。随后考虑到农村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其中一定有很多爸爸妈妈是外出打工了,一年很难见到几面,每当看到父亲母亲离去的背影,你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也请你们来阅读这篇文章,一起来思考文中的背影和作者的情感又和你们的实际感受有怎样的区别?”。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已经被激发,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来领悟作者的所思所感,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感受与情感投入自主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
三、培养自主的阅读习惯
阅读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拿起一本书来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了解生活中未曾接近的诗与远方。针对农村初中的实际特点,我认为教师和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学校结合财政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完善对学生图书馆的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能够自主阅读的良好环境。由于在农村,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够浓厚,因此对学生来说,个人拥有的课外书籍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导致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阅读,从而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师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仅限于正面积极的书籍。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有限,很多情况下不能判别书籍的好坏,有可能对于书籍就是一网打尽,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阅读。那么现在教师要在每个阅读周期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同时聚集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来谈一谈最近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启发,或者是分享一些精彩的文段。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不再需要教师的过分强调,学生能够自主投入阅读,增强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在初中教学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意义,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显著提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所以在农村初中,学校必须要结合有关部门,统筹各方力量,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农村教学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自主性的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从而推动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久恒 单位:榆中县新营中学
参考文献:
[1]禤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3):141-142.
[2]李杰.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04):124-12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质,而且可以通过阅读达到途径对初中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阅读教学既在单纯的知识学习方面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又在情操的陶冶和品格的塑造等深层次方面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现实在于在初中语文中进行阅读教学效果不显著,虽然在教学中其占用的课时量已经非常大但是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找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对完善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落后
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看,其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例如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忽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这些弊端势必会影响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甚显著。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和僵化,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只是单纯的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教学理念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上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弱化阅读教学效果。
2.教学教材被肢解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教师的普遍方式是对教材进行肢解式的教学。一般的模式是首先要求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注音、分段,然后通过分段式的讲解让学生僵硬地理解文章中隐藏的情感意义,最后进行的是模式化的考试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过于关注对教材的肢解式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僵化,不能深刻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内涵,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和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使得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
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如何取决于一个人的理念,因此,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首先必须从正确的理念入手。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优化的安排。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激发语文阅读兴趣,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初中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对教学的过程、内容及程序等进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和辅助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等促进初中生阅读素养甚至是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2.注重交流和教学反馈。
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等之间的反馈和交流机制。另外,要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参与教学管理,使之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兴趣,当然在其中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此外,通过交流反馈机制的建立,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等,进而不断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优化,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要求。
3.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其更带有一种感悟、感情化的色彩,因此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在感知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引导功能,通过教师的关键性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内涵,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会进行有目的、有兴趣的阅读,这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要给每个学生表达和展现的机会,而不能扼杀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感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答案简单地告诉学生。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关键问题,传统和已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不能很好地达到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教学现状进行优化,增强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闫学荣.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61-62.
[3]司翠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8:69.
[4]陈烨.原因与对策: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82.
[5]刘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2,34:11.
在儿童早教过程中,绘本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也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教学读物类型。针对低龄儿童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还能开发儿童的思维、审美、语言能力,广大幼儿园应该对绘本快乐阅读教学加以关注。
一、绘本快乐阅读教学概述
绘本,也可以被称作是图画书,是专门为幼儿创作的一种早教读物。作为想象力丰富的幼儿,往往能够借助自身并不多的实际体验将自己投入到想象中的环境里。作为当代的幼儿园教师,应当结合绘本读物,带领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阅读,进而有效培养孩子的阅读和表述能力。
二、我园实行绘本快乐阅读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我园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应用了绘本快乐阅读教学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具体论述。
首先,教师再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只是单纯的将绘本内容全部照搬,完全没有进行适当取舍,只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这样一来,绘本阅读快乐教学完全被转化成了看图教学或是故事教学,跟以往的传统语言教学没有太大区别,教学活动过于沉闷,孩子们并不喜欢这类课程。
其次,教师对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有些教师认为进行绘本教学只是单纯为孩子安排相应的课程,课程内容结束后就跟自己无关。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深刻挖掘绘本内容的深刻含义,并了解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开拓孩子的视野,领会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最后,绘本阅读教学和本园的艺术特色课程相脱节,没有实现有机结合,同时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很难完全集中,若是想要孩子注意力分到完全不相关两门课程上,对6岁以下的儿童是很难保持的。所以这样一来,导致孩子们既不能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艺术素养也没能实现有效培养。
三、绘本快乐阅读的方法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注意力很难集中到一节课程上的孩子来说,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们渗透阅读内容是比较好的方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幼儿提供专门设计的阅读环境。例如,根据我园孩子的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具有针对性的绘本放在班级图书角,幼儿可以自由的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绘本进行自主阅读、感知、探索、体验。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新的绘本,并向孩子介绍新绘本的具体内容,激发孩子的兴趣,令其产生阅读欲望。
(二)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绘本快乐阅读教学的教学活动应当令孩子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今时代,升学的压力让很多年轻的家长从孩子幼儿园起就进行道德和知识教育,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天性,这是不科学的。在绘本教学活动设计中应当适当释放孩子的天性,利用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设计更具快乐性的教学活动。
(三)将绘本快乐阅读教学与园本艺术特色教学相结合
我们艺术特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泥工、水墨画、剪纸、油画棒画等)和军鼓、腰鼓、手风琴等等。这些艺术课程能够帮助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绘本阅读快乐教学和艺术课程教学完全分离,没有任何联系,这样一来,孩子很难二者兼顾,导致两者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日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调整,将绘本阅读教学和艺术课程结合到一起,实行共同教学。
首先,教师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小熊过生日”这一故事,小狗、小猫、小鸟都来为小熊庆祝生日。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对这一故事进行阅读,通过图画了解大概意思。
其次,教师组织几个孩子将绘本故事表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安排一些小朋友做演员,饰演“小熊”、“小狗”等角色,在安排另一部分小朋友在表演期间进行配乐,利用手风琴、腰鼓、军鼓表现出快乐的气氛。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小朋友画出漂亮的小动物头饰,为表演增添一份童趣。
最后,在表演期间组织孩子们的家长来参观,表演结束后,对小朋友们适当进行鼓励,增加亲子互动,让孩子在快乐中结束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62-02
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符合新课改的标准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内涵。本文将简析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并从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全面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与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语文教学课堂语言、教学模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等。[2]从教师的专业技能来分析,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引导作用,要使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应激发小学生们学习的激情,所以学校对于授课教师的培训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应该不定期举行教师的技能比赛、阅读知识的演讲比赛、教师授课方式的研讨会等,从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其次。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语言中,教师使用较为生动、多样、灵活的语言会极大地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采用多元化的语言,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使得学习的效果大大加强。因此作为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幽默、创新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避免因教学语言的不恰当给学生的学习以及身心造成伤害。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些走出教室的上课模式会被更容易的接受,在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大自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蕴含的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目前,在许多学校会不定期开展室外拓展活动以及与当代有名的作家对话的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进行差异化的阅读教学,即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学习基础及性格分为不同的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教师在对待优等生时,要遵循他们学习的习惯并进行有利的引导,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于中等生而言,在一般班级里面会占到绝大多数,因此教师应该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这些学生身上,进行不断培优使他们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对待这一部分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激励他们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鼓钏们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成绩不断提高。
另外,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唯一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持续时间越长,听课的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即使教师不断重复讲课的内容,但是孩子还是听不懂或者记不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孩子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而且慢慢会对阅读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转变,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三、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初探
(一)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效果必须重视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而以朗读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3]因此,要加大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训。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陌生的字词,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效率,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是否有感情地阅读,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文章感彩的把握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阅读朗读环节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确保不能看错行,同时要注意字词发音的准确性;第二,语句的停顿适当,以词组的形式进行阅读,不能单个字地朗读,而且要注意语意的连贯性;第三,杜绝口头语,由于有些学生受平时口头讲话方式的影响,在进行规范文章朗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会使用一些词,如然后、就是、是吧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正式表达方式的训练;第四,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感情的训练,要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如声母韵母的区别、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区别,从而让学生能够字正腔圆地进行朗读。而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兴趣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气氛高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加强,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反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互动,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以致影响其成绩,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或者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游戏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学生遇到相对比较难懂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举类似的例子先让学生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误区时要及时纠正。不断地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更新授课内容。
其次,语文阅读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于事物的判断认知能力,同时阅读是最能够考查一位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形式,它要求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学到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一定的道理,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平时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训练。同时在课堂之外,多组织一些阅读方面的交流会,并成立阅读角,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与其他人分享。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的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如“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聪明”“赛一赛,看哪个学生具有敏锐的阅读思辨能力”“比一比,看哪个学生最细心”,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更重要的是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乌塔》的时候,为学生组织关于“中外教育”的辩论赛,让学生在阅读思辨活动中认知中西方教育的文化差异,汲取两种教育的优势,探讨弥补中国教育缺陷的措施。
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合作阅读活动,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共同监督的氛围,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积累,发展自身的阅读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解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阅读,探究文中所说的“碰壁”的真实含义,并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共同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朝花夕拾》《野草集》等,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发表阅读感想。
(二)结合读写教学模式
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朗读、勇于交际、乐于写作的习惯,辅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理应结合这一模式,创艺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内涵。在进行创艺作文教学时,教师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读写教学,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经典美文,真实地感悟具体实物存在的美,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以及视觉全方位地感悟身边的美,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优美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新自己的作文内容,从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例如在让学生练习写关于“星空”的作文时,用课件为学生展示自然星空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赏析巴金先生的散文《星空》,指导学生学会引用文中的经典名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和“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等,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扩展“创艺作文”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讲台上诵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引导其他学生对该篇作文进行聆听、阅读与赏析,指出本文的精彩之笔。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审美精神,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教师理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摘录经典语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开国大典》这幅画面,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修养。
(三)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
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例如在讲解《猴王出世》和《武松打虎》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以此做好语文阅读的延伸工作,让学生认知经典文学,扩展阅读知识视野,提高文学素养。[4]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师理应不断优化阅读鉴赏教学方案,结合“读写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加强学生的文学功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0):1.
[2]董九英.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9):2.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抑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在阅读中激励学生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三、在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在阅读中选好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从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在阅读中重视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