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税收筹划知识点总结

税收筹划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3-08-31 16:0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税收筹划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税收筹划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税收筹划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案例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凸现现实应用性的新兴边缘学科,做好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是提高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在税收筹划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实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税收筹划课程是财政、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其所具备的以下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采用有其必然性。

(一)实践性强。税收筹划课程是指导纳税人如何在合法前提下降低自身税负的课程,与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教学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活学活用,即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高。税收筹划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且繁杂,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制度、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地讲解,不但学生不能接受,浪费课上宝贵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更新频繁。税收筹划课程的基础是现行税制。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税收制度是高度动态变化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税收制度,以及制度对企业与个人的影响。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税收筹划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税收筹划实践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远离税收筹划实践的高校课堂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采用、发展与完善。

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活动中虽可发挥其注重税收筹划实践和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涉税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案例教学的缺陷。由于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有限的案例进行,而不是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进行知识传授,所以学生往往会发生知识的“过度化概括”这一问题,而学生又不自知。所谓案例教学的“过度化概括”是指学生通过某一或某几个有吸引力的案例对概念或者原理做出概括,这种通过个别案例概括的知识在整体知识框架中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往往发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狭窄概括,甚至错误认识。

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由于案例教学固有的容易使学生发生“过度化概括”的缺陷,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具体实施

从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看,传统的理论讲解或许对于知识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感性认识也并不强,而利用税收筹划实践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经典案例和各国的实践案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的合理设计。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领导案例讨论过程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必须要细化。同时,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思维极有可能提出各种棘手的问题,因此无论多么细化的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一般说,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熟悉案例,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2、判断所选案例是只存在一种分析方法还是存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果只有一种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依此方法组织教学;如果不只一种,就应该设计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3、预先估计一下课堂上是否能够展开真正的讨论或者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展开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生观点相对立的角色。4、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预设引导案例讨论的问题和课堂规划,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设计较多的问题加以引导:如果不是太复杂,就要更多地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5、根据上述准备,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与一般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等。

学生的准备工作是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求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仅要对案例提出个人的分析意见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老师和同学,所以课前的思考与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提前阅读案例材料,而且要根据即将学习的税收筹划的理论和概念构建自己的案例分析思路,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二)精化案例引入方式。案例的引入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鉴于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较多,所以在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之后,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设计新的案例,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发放文

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用语言描述案例等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在引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详尽地分析案例所处的经济环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同时还要介绍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本案例的预设框架作简单的介绍,以免学生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上离题太远,以免案例讨论目标的迷失和讨论时间的失控。

案例教学的采用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精心设计的案例特别有助于这一特点的发挥。所以,借助税收筹划理论的实践运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案例,对案例进行整理与规划,甚至对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凸现每一个案例的特点,以便其更能反映某一知识点的运用,便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三)优化课堂实施方法。提问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进而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二是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相关的税收法规、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问的内容应该对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预见性,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2、提问的结构应该具有关联性。案例教学的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课堂提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链”。3、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直问、曲问、反问、激问、引问、追问等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

围绕案例的各种提问在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而且在学生讨论发生过度发散的问题时,提问还可以发挥促使讨论回归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的作用。

(四)强化案例讨论效果。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从实践中看,案例教学这些功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案例讨论的深入而展开,所以强化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举足轻重。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1、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见解,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出关键论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问题;考虑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把握讨论应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围绕税收筹划这一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应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不同税种之间的相互影响,防止出现不同税种此消彼长,降低税收筹划效果的情况。

在这两个阶段的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内容本身。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要在案例讨论时插入“专家”的建议或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表达各种观点和想法。学生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讨论中要强调讨论语言的术语化、讨论形式的文明化和讨论方法的灵活化,有效地将案例分析融入讨论过程中,达到通过讨论加深理解程度、增强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归纳或演绎理论知识的阶段,这使得案例教学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上来了。在这个阶段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一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税收筹划规律或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并点明这一理论或知识点在税收筹划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对该理论要进行详实地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对一般知识做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在讨论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

四、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要求

完善的课堂设计是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为使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尽善尽美,必须使整个课堂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对于税收筹划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实施要与整体税收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或在实际经济部门,如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一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税务会计 教学模式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税收法规的不断改革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越来越需要既懂会计业务处理、熟悉税收法规并具有各种涉税事务处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税务会计人才。为了适应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纷纷设立“税务会计”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施条件、教学师资、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的“税务会计”课程仅停留在开课层面,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税务会计”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不断适应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既对高校的教育教学系统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为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技术保障。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开放课程”项目(简称OCW),拉开了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简称OER)运动的序幕(焦建利,2011),也开启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时代。在此之后,世界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TED视频等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全世界大学课程的设计、开发、共享与应用提供了创新理念。在众多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革中,“翻转课堂”模式逐渐成为众多大学争先采用的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师在课前围绕课堂讲授的核心内容完成教学视频,并将相关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在此之后,师生围绕课程核心内容和学生的疑问,进行小组讨论、答疑和协作探究等互动交流环节,一起完成课程的教与学,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翻转课堂”被迅速应用到大学课程教学中之后,掀起了一股教学理念革命的浪潮。目前,在英语、工商管理、计算机等学科,翻转课堂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基础会计领域,有些高校也开始了一些类似的尝试。但是在税务会计领域,由于该课程本身的应用性较强,既需要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上好这门课的难度比较大,目前对这门课教学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翻转课堂教学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将其应用到税务会计这门课的教学中,充分结合税务会计的特点和难点,定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税务会计》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和弊端

《税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会计学、税收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相关知识。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能熟练处理涉税业务的会计人才。对于即将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选修课程。但是,当前在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教学条件(包括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等)的限制,这门课变成纯理论课程,导致授课效果极差。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从《税务会计》的内容体系上来看,理论部分包括税务会计概述和特点,以及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在大部分教科书上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为有限。实践部分主要结合税法和企业的经营行为,针对具体的案例讲解会计核算。所以,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内容远远超过理论部分。但是在很多高校的课堂上,不少教师由于本身的税务会计经验有限,案例难以收集,再加上税法变动较为频繁,因此为了便于授课,往往跳过需大量进行案例讲解的会计事项,而把过多课程时间放在理论知识上。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导致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到工作岗位之后无法迅速适应出纳、会计等岗位的要求。

其次,课程考核“重死记,轻活用”。《税务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讲究实践性,考核自然也应该注重实践。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缺乏灵活性,导致考核无法脱离于授课实现灵活的考核;另一方面由于考核的方式较为单一,仍以闭卷考试为主,以考核知识点为主,难以体现学科本身的实践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到期末准备考试,都较容易被误导。

再次,教学媒介“重传统,轻网络”。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实现教室多媒体全覆盖,教师授课方式已经实现从过去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到多媒体授课的转变。这对于具有较多案例教学的《税务会计》课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多媒体看成是板书的替代,并没有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功能。很多高校教室里配备的电脑,并不能上网,导致上课过程中无法便利地应用超星、百度、网易教学视频等网络资源,更别说采用较新的“慕课”或“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了。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在《税务会计》课程的推广,将使教师的角色从税务会计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使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变成问题探究,使教和学从单向的知识传导变成双边的互动。

笔者近两年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税务会计》的教学设计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见图1),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班级学生,在实训大作业的完成上明显表现出较强的动手能力。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经验,笔者将“税务会计”课程的改革思路总结如下。

(一)课前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阶段,课程教师要先完成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做好课前准备,制作课程内容(包括课程课件、教学视频、课堂练习等),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环境条件(包括教学硬件设备、在线教学平台、网络信息资源等)。笔者在《税务会计》教学视频的制作上,首先将教材内容按实际工作项目重新组织(见图2),然后再将每个工作项目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围绕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2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具体内容,既可以模拟税务办理工作流程,也可以围绕某个任务(如掌握纳税申报表填制方法),还可以围绕某个来源于实际工作的案例。视频的制作尽量与实际工作接近,具有一定的情节性,生动形象,这样对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完成教学资料之后,课程教师将学习资料发放给学生,由学生预习。在视频制作软件上,笔者选择基于PPT的快速课件制作软件,经常用到的有PowerCam、Adobe Presenter等,这些软件的特点是人性化程度很高,在安装完成后可以直接在PPT界面生成可选菜单,教师可以在PPT界面上进行解说录制、动画添加和试题的制作等项目操作,非常便利。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能否顺利进行。

(二)课堂互动教学。在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进入课堂互动学习阶段。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看PPT和视频、参与网络课程、互动讨论、协作探索、进行自测练习等方式,初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例如,笔者在对纳税申报表填报内容进行讲解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地将各项指标的计算和填列过程显示出来,或者将申报的流程页面剪切下来,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视频学习之后,提供会计账证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选择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独立与协作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

此外,《税务会计》课程由于牵涉到一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比如会计账簿的设计,各业务会计处理前后关联情况的讲解,难以在一张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运用FLASH技术,制作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表达方式(主要是票据、单据的开具和工资表的制作等)及凭证传递流程FLASH动画演示,以便于学生在课堂内外加强学习和操作,理解和掌握各种岗位技能。在视频展示之后,可以围绕重要知识点和在实践应用中的主要难点进行交互式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模拟具体税务实践环节中的一些角色,如企业进行税务登记时如何准备和操作,如何与税务机关打交道,如何办理税务工作流程等,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和具体应用的理解,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后学习平台支持。《税务会计》的实践性很强,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仅靠课堂的学习难以顺利掌握课程知识和税务操作流程。针对这个特点,笔者选择Moodle作为《税务会计》课程管理平台(此外Blackboard和Sakai两个课程管理平台也可以使用)。笔者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深入,陆续在学习平台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和其他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后可以24小时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还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完成作业、下载视频、留言、与学生在线交流等。教师在使用这个平台之后,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记录,例如登录次数、在线学习时间等实时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目前Moodle还支持学生通过手机登录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QQ群、微信群、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也为师生实时交流和课程信息即时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四、《税务会计》翻转课堂教学的几点配套改革建议

(一)重新整合《税务会计》教学体系。首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根据教材章节体系,从概论、到基础理论、再到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转而采用按照实际工作项目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教学,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既有理论讲解,又有操作演示,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其次,在教学视频的设计上,每个视频尽量按照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制作,力求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再次,每个视频的末尾都针对本课的内容布置习题,以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二)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针对《税务会计》的实际应用,突出核心章节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首先是突出税收法规,针对不同税种的税制构成,进一步分门别类,将全部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三个部分,并有侧重的讲授。如重点讲授增值税 、所得税部分内容;适当讲授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建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税种的内容,而对于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则简单带过或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是强化纳税申报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纳税额等,填制纳税申报表,熟悉所得税报表内容,巩固税务知识,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再次是注意整合税收筹划知识,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的同时,融入一些税收筹划的思想,教授一些比较典型的筹划技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多元化考试方式。改变传统《税务会计》的课程考核仅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三个维度构建考核体系,力求全方位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考核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采用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参与案例讨论与交流、会计实务操作等情况)。其次,考核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情况,这部分数据采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练习完成情况、问题提问次数和在线讨论的活跃程度等)。再次,考核学生实训作业的成绩,针对《税务会计》课程中每个实践部分的项目任务安排实训作业,并把每次作业的成绩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

五、小结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税务会计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而且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建设。通过翻转课堂的改革,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斌.高职会计类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2,(3).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第3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150-02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为主要目标,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个人理财实务”课是针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培养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突出的作用。

1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备考取各种金融保险从业资格的能力,能在各级各类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等单位从事管理类、营销类、操作类岗位等相关工作,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就“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其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具备能够从事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线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为经济社会中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理财规划的建议,即根据客户的信息、财务状况及理财目标能够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综合性理财方案。

作为针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个人理财实务”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吸收。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基本采取讲授加板书的方式,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教育学家弗莱雷指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沦为被压迫者,成为牺牲品,思维和创造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本身在实际的操作中就有诸多偏差,更是让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继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将使其教学效果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距离越来越远。由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金融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在“个人理财实务”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个人理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通过学习,能够具备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个人理财业务的岗位工作的能力。因此,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对“个人理财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科学灵活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方法的种类较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等。教育家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成三大类,即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采取的是讲授法和讨论法等,由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即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目标,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在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向多样化、灵活化转变,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转变,向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典型教学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类。

2. 1 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个人理财实务”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囊括了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税收学、法学等相关课程的内容,因此,要以这些课程作为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掌握个人理财的相关理论知识。而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都脱离不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在不同章节的讲授中引入不同的案例,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个人理财实务”以这些课程作为基础,在具体规划的内容的章节中,即现金规划、住房规划、保险规划、税收筹划、子女教育金规划、退休规划、财产分配和传承规划中都可引入适当实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达到掌握规划方法的目的。例如:在个人财务分析的内容中,可以引入不同的家庭案例,不同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家庭,根据案例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做出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然后对该案例家庭的各项财务比率进行计算、分析和诊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税收筹划中,可以引入不同的纳税筹划的案例,让学生自行计算比较分析哪种筹划方案的应纳税额最少。在退休规划中,引入不同客户的案例,根据案例的资料让学生计算该客户所需准备的退休基金、退休资金的缺口以及如何弥补该缺口。在财产分配和传承规划中,引入不同的离婚财产分配的案例及遗产继承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婚姻法》及《继承法》的相关规定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课程教学的后期,可引入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来帮助客户确定理财目标、分析家庭财务状况、提出各项理财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启发。案例教学法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但它要求教师对于案例的选取做大量的工作,案例应该具备严谨性、现实性和恰当性。选取案例的工作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完成,这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观察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 2 特色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个人理财实务”是一门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应围绕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理财岗位的具体工作来进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采取能够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教学法是可以采取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教学方法。教师在相应的章节设计典型的理财实训项目,并将该项目做出细分,由学生分组来完成。项目的确定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安排和协调工作。例如:在住房规划这一章,教师可以设置住房规划的项目,在这一项目下设置多个子项目,可以包括:客户租房与购房的财务选择;客户购房目标的确定;客户还款方式的选择等。教师提供学生完成项目的客户资料,由学生分组确定各自的任务,确定实施方案,最后完成项目报告,由各组学生代表来做项目总结。在综合理财方案的制定中,教师可以设置项目任务,根据不同理财阶段的客户群做综合理财方案,即按照单身期、家庭与事业形成期、家庭与事业成长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进行分组布置项目。学生分别针对处在不同理财阶段的客户群进行实际调研,可以选取特定的客户目标,调查其家庭财务信息及生活目标,并据此来分析该客户家庭财务状况及理财目标,并发放问卷来帮助该客户确定风险偏好,帮助其构建投资组合,提供具体的理财建议,并且最终完成项目报告,由该小组代表做项目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特色教学方法,在“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采取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更可以有效地实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

2. 3 现代化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个人理财实务”课程因其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其教学方法应该突破以往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教学模式,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弥补板书教学的缺陷。例如,在讲到货币时间价值理论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何运用Excel软件进行理财计算的操作。在讲到案例资料时,可以将大量的案例数据资料显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软件让学生收看最前沿及最流行的理财新闻,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特定内容自行制作PPT通过多媒体现场播放,并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内容组织、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多媒体教学法对“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来说起到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3 从考核方式的角度看“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由上文分析内容可以看出,“个人理财实务”课程因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改革方向应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着手,而改革的途径就是要完善考核的方式。传统教学考核的方式是将总成绩分成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的构成一般包括考勤、平时作业等方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个人理财实务”课程因其应用性、现实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考核方式方面也应做出必要改革。考核方式是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情况的检验,不仅应该包括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应该包括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考核内容应该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应该包括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所以,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提高到40%~50%,平时成绩的考核范围应该扩大,囊括出勤、课堂发言、平时作业、完成项目等内容,将学生平时表现纳入到总成绩的考核中,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而不仅仅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从而避免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现象。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个人理财实务”课程,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革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提高“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经济社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操作技能的理财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惠芳. 《个人理财实务》教学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2013,(6):131.

第4篇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管、会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普遍采用“老师演示,学生模拟操作”的模式,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未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翻转课堂是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在课外实现在线教学,而将“作业”带入课堂,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首先学生可以自己掌控学习,根据自己的节奏观看视频讲解,而不必担心跟不上教学节奏。其次是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本文将阐述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和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

标还不够凸显传统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某主流的ERP软件操作流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来验证操作一遍,只是学会这个软件的菜单及操作,对流程、原理等知识缺乏了解,很可能出现换一个软件就不会使用的情况。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照搬照抄,而且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首先是想着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独立寻找办法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谈创新能力。此外,在传统教学中,课上时间除了教师的演示,就是学生埋头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学生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当前很多单体企业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使用ERP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集团企业更是采用财务共享处理模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其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马上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脱离用人企业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只开一学期,课时在48—64学时之间,由于课时的不足,传统教学大多只讲财务模块的知识及应用,而对供应链模块不做介绍。但是从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企业在实施ERP软件时都要使用供应链模块,这部分知识是不可或缺。另外从ERP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不仅涵盖了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工资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软件部分,而且涵盖了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业务,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只涉及财务的教学内容显然与企业的人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陈旧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演示案例,学生验证练习,一次课下来,教师演示占去了一半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内容也较少,而且只是被动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中还会出现教师很流畅地演示完,学生当时能看明白,但事后练习时不知道如何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为此,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将学生放置于实验学习系统的中心位置,让实验课的时间得到解放,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ERP软件的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将教学软件操作过程通过录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盯着电脑屏幕学习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还需要改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会积极地学习在线视频等学习资源,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能力,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质量。下面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课前设计:

自主性学习1.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前教学

资源设计包括微视频、PPT等资源设计,这些都要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碎片化其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与之对应的知识树结构。教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相关的操作视频、PPT课件等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一定要有微的特点,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展开自主学习。另外,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微视频不能像传统视频教师出现在屏幕中讲解某个流程,而是要以操作视频的形式展现,授课教师不在画面中出现,屏幕变为软件操作界面,这样操作过程更明晰。2.任务单的设计。任务单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构建“技能树”结构将之前知识体系碎片进行系统化。只有知识系统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既要考虑尽可能多覆盖知识点,贴近企业实务,还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拓展性。这样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学习教学资源并搜索相关知识点,把散乱的知识点组合起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任务单的设计中还要注重团队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课前学习流程设计。课前学生要求独立观看课件或微视频,根据任务单要求,分组讨论制作流程图及职责分工描述表。在此过程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记好笔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中设计:强化式学

学生课程中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课前学习内容的验证实训,另一个是对验证实训内容的演示说明。具体根据课程内容进度安排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完成验证实训,然后安排某次课程进行演示说明。在验证实训中,小组成员要按事先设定的岗位分工和流程图,互相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如遇到问题可互相讨论得到解决办法。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教师,但教师注意指导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结果,而注意要以引导为主。在小组演示中,各小组首先汇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然后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其问题并进行打分。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情况,回答学生问题,并为其打分,最后各小组成绩由学生平均打分和教师打分综合得出。

(三)课后设计:反思性学习

每次演示任务完成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思考题。实验报告格式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翻转课堂

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因此需要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模式。1.考核方式多元化。期末可以采取无纸化教考系统进行考试,同时更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可以采取在线学习平台来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定期在平台上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过程性评价。2.考核角度多元化。改变传统教师单一评分的方式为软件自动评分、学生互相评分和教师评分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仅考核学生对ERP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全方面地评价学生,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以真正的“解放”。同时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实训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引导的课堂活动中、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诚然,翻转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自律性、微视频制作质量好坏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是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适应时代改革需要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我国实际教育情况相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捷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126-127.

[2]聂秀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123-125.

[4]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04):67-68.

第5篇

【关键词】MPAcc;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

一、文献综述学者高度关注

MPAcc创新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汤健(2021)认为当前MPAcc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未落地、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设计”与“落实”脱轨、教学质量评价与认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需要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职商维度探索MPAcc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李立成(2021)提出“一体两翼”MPAcc人才培养模式,即“信息技术+研究方法+专业知识”,以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向传毅(2021)紧扣新时代背景,提出MPAcc人才培养要着眼比较优势,挖掘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以国际化视野构建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实施体系,通过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实现从局部改进到整体优化,最终推动新时代MPAcc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眼课程改革,宋京津(2021)聚焦“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分析课程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PBL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中。程平(2019)聚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借助Python文本分析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以“金课”思想为指导推进实施课程改革。李彩霞(2020)以“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一纸开卷”考试改革模式。这些研究依托MPAcc培养院校的有益经验,从理念塑造、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丰富成果,为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但对于新建MPAcc院校而言,基础状况的不同导致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如何响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并探索形成自身特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新文科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性文科人才为抓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创新是新文科的关键词。MPAcc以会计专业知识为核心,在新文科的建设要求下,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也面临新理念、新知识、新能力的机遇与挑战。作为MPAcc人才,不仅需要有会计专业知识、具备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职能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有人文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追求。与此同时,企业会计核算、审计等核心专业课程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新,客观上要求会计专业知识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因此,新文科建设对MPAcc创新人才提出迫切要求。(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强化应用性的要求。MPAcc与会计学硕士有所差异,会计学术以理论教学为主,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侧重理论知识掌握和学习,一般仅由校内导师担任指导工作;MPAcc作为专业硕士,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为主,注重创业型、职业化素质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等,其培养过程更偏重实务,更强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对研究生提供指导。相比会计学硕士而言,强应用性成为MPAcc的突出特征。以应用性为导向,MPAcc人才培养需要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在以问题识别、问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为主线的能力构建过程中充分体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知识创新。MPAcc教学以案例教学、研讨教学为主要方式,案例研发、案例分析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以应用性为指引,MPAcc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必须。

三、当前MPAcc创新人才培养经验

(一)MPAcc授权点数量与基本要求。根据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2004—2021年,MPAcc培养单位数量累计已经达到289家,其中2010年、2014年获批数量最多。2021年,新增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24家。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要求,即应具备学术道德、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应掌握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包括案例教学、现场参观研讨、案例研究与开发、第二课堂、配备实践导师,以及参与实习实践,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包括政治、外语、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9门课程,方向课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专题、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国际审计准则专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企业税收筹划、中国税制、数量分析方法、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投资学、国际商务与国际结算、战略管理、商法概论17门课程。从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要求来看,培养人才的沟通协调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都对创新提出要求,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较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专业知识融合实施职业判断。从课程设置来看,创新类课程(如创新与创业、技术创新等)没有单独设立课程,这就要求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等更多与专业知识融合进行,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案例研究与开发、第二课堂等实践训练中需要融入有关创新的内容。通过多年的积累探索,MPAcc深化改革推向纵深,以教育质量认证为保障,以推广案例教学和强化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学生案例大赛、教育发展论坛和会计名家公益大讲堂为三大平台,同时以行动学习、“互联网+会计”“国际化+会计”等创新实践为MPAcc教育改革探索经验。(二)MPAcc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借鉴。根据教育指导委员会评选的特色教育改革实践,中央财经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院校的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值得借鉴。1.中央财经大学MPAcc“行动学习法”。中央财经大学将行动学习法作为MPAcc教育改革的核心。行动学习法广泛应用于MBA、EMBA教育。在行动学习课程中,学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建立学习团队、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共同解决问题。行动学习法的主旨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相比课堂学习更有效果。学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是自己并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通过小组群策群力,最终在实践中通过解决问题提升领导力、职业判断能力、系统分析能力。中央财经大学在MPAcc教育中推行行动学习法,一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问题解决作为学员课堂收获的重要内容;二是对教师进行行动学习法培训,编写《教学指导操作手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由于MPAcc人才培养的核心素质是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而行动学习法强调实践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相关专业知识、未知领域知识得到快速获取、融合,沟通能力、问题分析与判断能力、资源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得到充分锻炼,学员对于未知领域的学习、对于实践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对于解决问题方案的提出,都与创新能力提升息息相关。2.重庆理工大学“互联网+会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MPAcc人才培养对计算机能力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重庆理工大学建设“互联网+会计”课程体系,开设“RPA财务机器人开发”等课程,打造“互联网+会计”实践基地,建设“互联网+会计”师资团队与相关教材,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会计”MPAcc人才培养模式。重庆理工大学在MPAcc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应用性的重要体现,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开发“互联网+会计”的相关课程,使学员掌握程序开发等相关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获取、分析、利用财务信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强调对实践问题的分析,并且将信息技术作为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工具手段。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化+会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依托学校小语种专业优势以及毗邻东南亚的地理优势,响应“一带一路”号召,顺应企业开设MPAcc“外语+会计”创新班,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MPAcc课程体系,设立境外实习基地,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培养国际化MPAcc人才,在学科交叉中体现创新能力提升。4.经验总结。通过分析现有MPAcc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经验,可以看到典型的途径包括:(1)充分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实现“优势+会计”突破。在MPAcc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部分学校依托自身的计算机学科优势、语言类学科优势、行业背景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将现有优势与会计硕士教育紧密结合,实现“优势+会计”创新突破。在“优势+会计”整合过程中将原有的会计专业知识与交叉学科、实践需求等充分融合,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创新,强调创新变革与创新能力提升。(2)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校友资源、产学研合作单位资源、地方优势产业资源等是MPAcc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部分高校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立足社会经济现实需求,将行业、企业作为MPAcc实践基地、实践问题的重要来源,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力量、案例研发等过程中充分融入社会资源力量,搭建产学研协同培养MPAcc人才的平台,为创新能力提升充分汇聚资源。(3)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无论是行动学习法还是翻转课堂、案例研发,MPAcc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力图通过现实问题解决提升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行业、企业现实需求为牵引,以知识融合、沟通交互、创新解决方案为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四、对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内MPAcc人才培养近二十年的经验,为新建MPAcc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经验。顺应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与要求,需要新建MPAcc院校从以下方面着力:(一)在学习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自身特色。通过近二十年的努力,部分院校已经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尤其是在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这些院校将会计专业与理工科、语言学科等自身学科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掘校友资源、校外导师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等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学科交叉、实践融合、课堂教学形式变革,为MPAcc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于新建MPAcc院校而言,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但也不能完全照搬,例如学科交叉,不能完全照搬“互联网+会计”或者“国际化+会计”,需要首先剖析自身的学科优势,以及学科优势融入的可能性。只有在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变革等方面真正实现学科交叉,才可能形成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需要深入剖析自身学科优势、行业背景特征、地域特征、生源特征、师资力量优势、就业需求等,寻求最适合自身的创新之路。(二)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围绕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构建来自校内、校外的师资团队,着力开发建立案例库,编写教学案例。指定课程案例库建设负责人,由师资团队梳理教学大纲核心知识点,通过购买、自建等多种方式,编写案例内容,提出需要借助专业知识解决的问题,形成案例分析的要点和思路。将案例研讨、案例分析以及学生适度参与案例开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建MPAcc院校,必须紧紧抓住案例教学这个重心,一是深化本科财经类课程已经开发的案例,对内容复杂性、问题综合性进行改造,以适应研究生教学;二是选择较为成熟的MPAcc案例,以购买的方式作为案例教学的资源;三是借助校外导师资源、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开发案例用于课程教学。充分建立案例库,以案例为载体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三)重视外部资源建设。新建MPAcc院校需要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培养高端会计专业人才,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需要有开放的视野,不仅局限于院校自身的资源,还需要充分利用地方区域特色、地方优势行业特色、校外导师资源、校友资源等外部资源,将MPAcc创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外实践基地、案例研究对象等充分结合,利用丰富的外部资源,为MPAcc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五、结束语

MPAcc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层面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文科建设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从2004年至今,MPAcc创新人才培养在教学方法、学科交叉、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已经形成较好的积累,各典型院校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凝练出自身特色并形成一定影响力。对于新建MPAcc院校,需要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地域特征、行业特征等形成自身的特色,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将案例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开放的视野汇聚外部资源,在MPAcc创新人才培养中逐步形成自身的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

[1]汤健,周璘睿.基于职商维度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1,(19):1-4.

[2]李立成,岳峰,肖吉军等.会计硕士(MPAcc)“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7(24):206-209.

[3]向传殿.新时代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财会通讯,2021,(3):167-171.

[4]宋京津.数字经济时代MPAcc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PBL法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商业会计,2021,(9):113-116.

[5]程平,彭兰雅.“金课”背景下基于文本挖掘的MPAcc课程满意度研究——以重庆理工大学《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课程为例[J].财会通讯,2019,(2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