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16:0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事业单位值班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做好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根据《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为本班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班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实施:
1.组织全班组职工学习,贯彻落实消防法规和本公司消防管理制度,每个员工做到“三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得预防措施、扑救方法;“三会”,即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
2.把消防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班第一件事要检查消防安全情况,下班时要全面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3.积极服从配合车间、公司组织的灭火演练。
4.指定消防安全值班员,负责检查督促消防安全工作,发现的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5.如果发生火灾,立即报警,并马上组织人员自救。
6.责任书中有关内容将做为公司对各部门、车间和个人年终考评依据。
7.本责任书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存档备查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班组消防安全责任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应急管理工作,是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改善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的现实选择。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构建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主动关心、积极参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推动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再上台阶,为构建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责任,提高质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明确预案编制责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县应急管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乡镇、企业应急预案。凡是上级部门制定有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县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乡镇政府要参照县政府制定的预案,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地方政府预案,同时指导村(社区)制定好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企事业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编制消防、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今年预案编制任务重、时间紧,下半年省、市政府还将组织专项检查,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预案编制领导小组,迅速抽调专门人员,按时完成有关应急预案的编制或修订工作,力争今年底前完成所有预案的编制和修订任务。县应急管理办将适时组织检查验收。
严格预案编制要求。各类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工作的主体和职责,明确应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做到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全县性的专项预案,县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协调沟通,使预案之间相互衔接。要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乡镇、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县级各部门、各乡镇政府和县属企事业单位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须及时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便全县加强统筹指挥。
提高预案编制水平。各级各部门在预案编制和修订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总结汲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基层的意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掌握和遵循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处置措施,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预见性、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编制和修订预案应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广泛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同意后正式实施。
三、预防为主,多方协作,规范应急运行机制
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预防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调查与分析,做到对风险源心中有数,对抗风险的资源家底清楚。建立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适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区域、本部门的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排查和限期治理。积极开展社区、村社、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
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对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关乡镇政府和单位要立即开展先期处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化。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出发点,保护群众利益最大化。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健全应急处置联动体制。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基本原则,各乡镇政府和县级各部门不仅要加强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各类预案,还要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危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好突发公共事件。
四、强化值守,灵通信息,加强应急基础工作
严格应急值守制度。各乡镇政府和县直各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期间特别是敏感时期,领导必须带头值班,并将值班安排表(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提前报送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值班电话和应急管理负责人移动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对更换通信方式或外出的,要及时向县政府办报告。值班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值班责任,坚决不准出现脱岗、漏事现象。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遇有紧急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迅速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电话:**)报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在乡镇及县有关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不超过30分钟)报告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分管领导,并随时跟踪报告有关情况。
灵通预测预警信息。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信息监测与预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2小时内报送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规范应急信息报送。应急信息报送要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落实报送责任和要求,确保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重点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处置思路和将采取的措施。对迟报、瞒报、漏报、不报和不准确报告重要信息而影响及时妥善处置以及造成后果的,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各乡镇政府和县级各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向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一次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组织体系、预案编制、队伍建设、宣传培训、预案演练等情况。
严格应急信息管理。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应急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急信息主要通过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形式。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未经县政府同意,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不得对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
五、建好队伍,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专业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应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注重专群结合,建立应急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根据《**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迅速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在全县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工作网络建设情况,要及时书面报送县应急管理办公室,确保预案有人制、联系有人接、险情有人排、应急有人管、指挥有机构。
加强应急工作培训。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标准和方式,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职守、信息报告、组织协调、预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各类应急专业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人员专业技能。
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强化预案演练工作,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不断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水平。公安、消防、武警、卫生等部门要组织开展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跨部门、跨乡镇的综合演练和专业演练,从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各级各部门要协作配合,积极备战,通过演练,熟悉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健全应急组织体系
完善应急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和组织体系。各乡镇政府、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更新理念,转变职能,真正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对应急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给予保证。要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组织指挥,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各乡镇政府、县直各部门要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预案、人员、领导、责任、资金到位。
一、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一是单位自查。各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和局属事业单位落实了专门的人员,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对各自辖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着手进行自查。二是公安干警排查。按照县林业局的统一安排,森林公安局全员出动,从22日开始,分组分片区对各乡镇和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同时就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隐患整改未落实的,采取现场填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的办法,明确专人、落实专责督促整改。三是落实责任。按照“谁自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和“谁检查隐患、谁督促整改”的原则,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头,凡发生森林火灾或出现涉林安全事故,首先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
二、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改情况
针对集中排查发现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县林业局坚持以宣传发动为前提,以落实责任为重点,以消除隐患为目的,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存一处盲区,实行拉网式排查、搜索式整改,“边排查、边整改”,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采取“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专人、明确要求”的办法,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一)完善措施,强化宣传,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一是继续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林区、进校园、进场镇、进院户等“五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林区干部职工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二是书写和悬挂宣传标语,并督促护林员规范填写《巡山日志》;三是在林区入口树立永久性的防火警示牌,在紧、急、险、阻的林区路段设置醒目的标识、标牌。
(二)落实责任,加强整改,全力消除林区的森林防火和安全隐患。一是由森林公安局负责,对各场站和局属事业单位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再排查,并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专门的领导和人员对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整改。二是由林业局主要领导挂帅,包片领导带队分组分片区对各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健全制度,严格问责,全力确保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林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协调配合机制、隐患排查督办机制及例会制度、监督员制度、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等,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深入检查,工作开展有序
(一)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检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技术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作业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安全专篇制订执行情况,以及依法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情况;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监管情况等。
(三)检查森林防火。一是检查管护员、巡山护林员是否上岗到位,扑火队员是否保持待命状态,确实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检点林区,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路口等分片分段落实管护人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责任等情况。三是检查对痴、呆、傻人员、边远吊角户是否落实了专人看管,做到定员、定位、死守硬看。四是检查必需的生产用火是否报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审批,是否落实了全程监督其用火。五是检查林区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其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章制度,严管施工人员,杜绝施工过程中引发森林火情。
(四)检查安全基础工作及宣传教育培训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安全宣传、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四、坚持强化措施,任务落实有效
(一)狠抓全民安全意识教育。一是统一部署。各站、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与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二是加强警示教育。一方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明电[]35号)要求、《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巴府办发[]7号)文件精神,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确保林业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职尽责,扎扎实实抓好。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收看以“安全、生命、责任”为题的四川省典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认真吸取教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全民自我保护和识灾防灾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抓好森林防火。按照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的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抓紧抓好。一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开展森林防火。二是以站为单位、区分层次、分类办班、集中培训《森林法》、《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深入学校为突破口,开展森林防火讲座,提高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深入重点林区村、组开展座谈,召开评议会,畅谈森林防火,在林区形成人人防火的森林防火氛围。
五、坚持在岗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一)严格执行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灾归口上报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为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国务院12日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对安全生产提出的要求,2011年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重点抓好“三深化”、“三推进”。经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检查时间及阶段
成员:镇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村委主任及社区主任
安全生产大检查时间:元月13日至元月31日,具体分三阶段:
1、元月13日—22日,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安全生产自查;
2、元月23日—28日,分条线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3、元月29日左右,镇政府组织对重点企业、重点路段、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督查。
二、检点内容
1、查2011年度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责任制的分解与落实情况;
2、查春节期间加班加点单位员工防范措施情况;
3、查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落实措施情况;
4、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尤其是消防制度执行情况;
5、查冬季防火措施落实情况,尤其是老化电器线路整改情况;
6、查春节期间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制订情况等;
7、查春节会期间值班人员的落实情况等。
三、检查方法
1、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力量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地毯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2、各条线分管领导要认真组织并亲自带队参加检查,检查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
3、镇政府对重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防火单位进行抽查。
4、检查中凡查出的事故隐患要立即整改到位。对一时确实难以整改到位的,在制订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严加监管,确保万无一失。
四、检查要求
一、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检查情况
依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一是单位自查。各国有林场、乡镇林业站和局属事业单位落实了专门的人员。对各自辖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隐患着手进行自查。二是公安干警排查。依照县林业局的统一布置,森林公安局全员出动,从22日开始,分组分片区对各乡镇和国有林场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同时就各乡镇和国有林场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隐患整改未落实的采取现场填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的方法,明确专人、落实专责督促整改。三是落实责任。依照“谁自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和“谁检查隐患、谁督促整改”原则,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具体人头,凡发生森林火灾或出现涉林安全事故,首先追究检查人员的责任。
二、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隐患整改情况
县林业局坚持以宣传发动为前提,针对集中排查发现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隐患。以落实责任为重点,以消除隐患为目的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存一处盲区,实行拉网式排查、搜索式整改,边排查、边整改”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采取“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专人、明确要求”方法,以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一)完善措施。扎实抓好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工作。一是继续开展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知识进企业、进林区、进校园、进场镇、进院户等“五进”活动,努力提高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和林区干部职工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事故防范意识;二是书写和悬挂宣传标语,并督促护林员规范填写《巡山日志》三是林区入口树立永久性的防火警示牌,紧、急、险、阻的林区路段设置醒目的标识、标牌。
(二)落实责任。全力消除林区的森林防火和安全隐患。一是由森林公安局负责,对各场站和局属事业单位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隐患进行再排查,并督促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明确专门的领导和人员对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和平安生产隐患进行整改。二是由林业局主要领导挂帅,包片领导带队分组分片区对各单位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健全制度。全力确保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林业平安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完善分级包保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协调配合机制、隐患排查督办机制及例会制度、监督员制度、群众举报奖励制度等,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森林防火和林业平安生产的良好局面。
工作开展有序二、坚持深入检查。
(一)检查平安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及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平安管理人员、各岗位平安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二)检查平安生产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执行情况。平安生产管理机构设立和专(兼)职平安管理人员配备情况;技术设备平安管理制度和岗位平安作业规程建立、执行情况;作业现场平安监督检查情况;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平安专篇制订执行情况。
(三)检查森林防火。一是检查管护员、巡山护林员是否上岗到位。确实做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二是检点林区,重点地段,重要交通路口等分片分段落实管护人员,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责任等情况。三是检查对痴、呆、傻人员、遥远吊角户是否落实了专人看管,做到定员、定位、死守硬看。四是检查必需的生产用火是否报经县护林防火指挥部审批,否落实了全程监督其用火。五是检查林区施工单位的管理,监督其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章制度,严管施工人员,杜绝施工过程中引发森林火情。
(四)检查平安基础工作及宣传教育培训情况。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平安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教育培训情况。
三、坚持强化措施。
(一)狠抓全民平安意识教育。一是统一部署。各站、场要把平安生产工作与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强化平安生产“一票否决制”全面建设“以人为本”平安文化。
绷紧平安生产这根弦,二是加强警示教育。一方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明电[]35号)要求、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立即开展平安生产大检查大整治行动的紧急通知》巴府办发[2011]7号)文件精神。确保林业平安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要把平安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尽职尽责,扎扎实实抓好。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收看以“平安、生命、责任”为题的四川省典型重特大生产平安事故警示教育片,认真吸取教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平安素质,提高全民自我维护和识灾防灾的能力,加强自我维护意识。
(二)抓好森林防火。依照总理关于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指示精神。开展森林防火。二是以站为单位、区分层次、分类办班、集中培训《森林法》四川省天然林维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深入学校为突破口,开展森林防火讲座,提高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深入重点林区村、组开展座谈,召开评议会,畅谈森林防火,林区形成人人防火的森林防火氛围。
四、坚持在岗值班。
(一)严格执行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执行森林火灾归口上报制度。
2016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一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监察,人事人才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就业创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5月份,全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1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2.42%;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80%;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达到70%;组织开展创业培训7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2.5%;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数74个,完成目标任务的92.5%;
(二)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15月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增缴费、续缴412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82.5%;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7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7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2854人,参合率达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84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9%
(三)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情况
1-5月份,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624份,全区推荐小额担保贷款41家,带动152人就业,贷款金额410万元。
2016 年1月至3月期间,在全区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家庭户数465户;登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65人(其中:残疾人3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84人;与区工会、区残联联合慰问就业困难人员28人,发放慰问金12000 元。
3月7日与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铜陵市 2016年春风行动暨红星美凯龙铜陵商场专场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共有 320家用工单位免费入场进行招聘,涉及多个行业,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个,招聘会还专门设置了残疾人招聘专区。招聘会当天进场求职各类人员有8000 多人次,突破以往历届招聘会进场人数,达成用工意向2300余人次。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截止目前,全区已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12560人。在社区建立了90个退管自管组织。1-5月份,共走访慰问高龄、孤寡、重病等退休人员119人,发放慰问金2.6万元;组织开展全区企业退休资格认证工作,现认证率已达90%以上。
(五)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区政府开展的各项法制宣传活动,积极指导、督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合同法》,做到合法用工,及时补签和续签劳动合同。15月份,劳动合同新增备案393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267人。
二是开展专项检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两节期间加大了对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资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全区重点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工资支付情况检查等专项检查活动。2016年3月至5月期间,采取分段实施的方法对221家用人单位开展了劳动保障年审,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指导、督促用人单位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合法用工,及时补签和续签劳动合同。
三是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1-5月份,我局共接待欠薪投诉、来访100余批次,涉及1500余人,清欠金额4000余万元;接待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1起,申请人48人,涉案金额203.5万元。
四是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长效机制。为积极稳妥解决我区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建筑施工领域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建立解决拖欠职工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狮办〔2015〕27号),并通过建立联席会议例会制度、隐患排查和信息报送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努力在我区形成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六)人事人才工作情况
一是认真做好人员人动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今年上半年共办理各类人员人动共31人,其中办理调动15人、辞职5人、退休8人,新聘用1人,公益性岗位录用2人。
二是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根据《铜陵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完成区教体局36名教师、区西湖卫生院4名工作人员岗位设置申报工作,严格岗位设置职数管理,严格执行所核准的岗位设置结构比例和细化等级,严把岗位职数总量关。
三是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正常升级工作。以年度为基础,按照政策规定,上半年共审批完成全区2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6年达年限工资正常晋升工作,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动态调整和工资改革正常进行做好准备。
四是完成基层特定岗位人员工资调整工作。根据区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提高了基层特定岗位(原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稳定基层工作者队伍。
五是做好退休人员审批及遗属补助标准调整工作。严格执行退休制度,做好各种退休福利费的审批工作,今年上半年按照文件规定,事实调整了遗属补助标准。上半年共办理了8名同志到龄退休手续,其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名,公务员3名。
二、下半年我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完成就业创业重点目标任务工作计划
继续落实做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建成狮子山区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各项重点工作推进力度,确保完成2016年就业(创业)重点工作目标任务。
(二)大力推进民生工程
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的实施进度,确保各项民生工程9月底全面完成。
(三)着力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劳动用工、工资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各项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二是及时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及时办理各类案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四)认真做好人事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聘)工作;
二是做好机关公务员工资晋升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和养老保险相关工作
2016个人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二
半年来,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在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做好统筹及上传下达工作,把工作想在前,做在前,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思想素质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公司宣传、人事管理、职工培训、档案管理、后勤服务及公司保卫等多方面的任务。
办公室作为公司的综合职能部门,较好的发挥了职能作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上传下达、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公司管理以及在公司制度改革方案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具体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地进行中。现就半年来的工作做一简要总结:
一、加强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为了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我们完善了过去的各种管理制度,突出制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公章使用、纸张使用、电脑使用、请假、值班等各种常规管理,充分体现了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思想,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合理调配人员,充分整合现有工作人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近,公司对工资进行了改革,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明确了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每个人都能从工作的大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大大增加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为此各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利用网上资源学习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强能力,以便跟上形势的发展,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了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做好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1 人事档案管理,记录在厂员工的详细情况,做好新员工的入厂手续及工作情况。
2 办公室对各类文件及时收集、归档,做到了分类存放,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 建立了办公用品领用明细台帐,每件办公物品都有详细记录,按需所发,出入库记录一目了然,以便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的需要;
4 制定了电话传真接收制度,做到传真接收有记录,及时发送传真,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5 制定了公司纯净水领用记录,每月统计,账目清楚,一月一结。
6 考勤、售饭情况 。公司实行考勤、售饭一卡通系统,每月只需把考勤机、售饭机接口接入电脑,上传数据,每个月的考勤情况、售饭明细便一目了然。大大减少了工作时间,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方便,员工只需在每月定期充卡,每天便可以使用公司配备的售饭机、考勤机来吃饭、上班。提高了工作效率,体现了公司的规范化管理。
7 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做好车辆的调配、使用以及维护,及时做好车辆驾驶员的年度审验工作。司机责任心强、从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8 办公室走廊卫生干净、整洁,为大家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1)赛事服务。实现赛事信息化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尤其在在经历十运会、奥运会的洗礼后,赛事信息化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江苏是赛事大省,加强赛事信息化程度提高管理水平。(2)管理服务。在全省社团管理方面、服务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直观方便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群众网上办事,探索信息化服务。(3)资源整合。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解决不能实现数据的匹配与共享问题,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平台、分步实施”,以推进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建立了坚实基础。
2文史信息
从1988年开始编辑《江苏省体育年鉴》,全面反映全省每年度体育事业发生的新变化、新成就;修订的《江苏省志•体育志》100万字,做好《中国体育年鉴》和《江苏年鉴》江苏体育概述部分的撰写;整理体育文史资料。挖掘、整理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史料,为宣传地区体育文化提供了教育素材;编撰体育通俗读物。如《走向辉煌》、《江苏体育画册》、《江苏体育佳绩荟萃》、《江苏古今录》、《江苏省比赛成绩大全》、《江苏体育大观》等资料及《江苏体育文史》杂志50期;编写参阅资料。从报纸、期刊、网络等收集各类体育动态资讯,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4]
3做好体育信息工作的措施
3.1统一思想是前提
统一思想认识是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必须首先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体育信息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体育管理的一场变革,它是体育系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重要途径;是建立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体育工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建设体育强省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体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3.2紧抓目标管理是根本
体育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体育信息化工作,树立正确的目标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我们把始终坚持目标管理原则,各级体育信息化工作及各岗位责任,都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
3.3完善制度建设是保障
体育信息化制度建设是信息化系统发挥作用的保障。信息化并非一“化”就灵,只有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使有机体相互协调,才能确保信息化的应用。这些包括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审核、保密安全等制度。[5]这方面要做好完善基本管理制度,确保信息资料的搜集、报送、审核、,都有固定的渠道和相应的流程规范;强化重点管理制度,及落实人防全面保障。做好日常网站的值班巡检,服务器日常巡查维护,在重要的节假日期间,制定重点信息安全保障计划,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3.4加强队伍建设是动力
(1)建立信息工作队伍。体育信息化是项必要工作,但信息化不是体育系统的必要部门,做好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队伍来保障,不能是流水兵、游击队,通过制度明确各基层单位“1+1”基本组织保障,即1名分管领导、1名信息员,信息队伍报送的信息如泉泉流水,源源不断地为网站等信息化载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因此信息员队伍就是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泉。(2)加强人才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将业务培训纳入常规工作,每年举办体育信息员培训,邀请各级各类领导、专家授课,包括“信息编写”、“摄影技巧”、“文史档案”、“新闻传播”、“信息公开”、“依法行政”、“组织管理沟通”等内容,有效提高人员工作能力。(3)加强中心自身建设。重视自身队伍建设,加强人才的自学、教育和培训,开展学习调研,开拓思路、汲取经验。信息化是技术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将学习常态化,不断培养复合型知识素质,以适应体育信息化需求。
4体育信息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
4.1信息化与体育事业匹配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在体育是事业发展中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竞赛业务部门如何走到信息化的潮头,信息化服务部门怎样和体育系统各个接口准确对接上?
4.2服务能力与满足信息需求的问题
信息化服务本身处在信息海洋中,需求的总量很大,服务的途径、手段相对有限,怎样发挥信息化服务的最大价值获得最大效益?
4.3事业单位与走向市场结合的问题
汛期将至,为做好今年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我镇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的统一部署和市安委会《邹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邹安字[2006]9号)要求,现将我镇夏季汛期安全生产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强化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夏季汛期安全生产,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北宿”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这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
一、预防这主”的思想,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灾救灾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做好汛期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1、安监办、派出所、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和运输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存有重大火险隐患的,要责令其整改,凡整改不合格的,特别是个别无证、非法加油点要坚决停产整顿停止经营。
2、水利、交通这、农路、农机、城建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道路、水路安全整治,加快白马河各险工段工程的施工,加强运煤船只以及船舶责任制的落实,及时严肃查处违章行为;要加强对西故塌陷区旅游景点的安全管理,设立警示牌,禁止游泳。
3、安监办、土管所、工商对非煤矿山、企业用电以及消防设施、安全生产生产制度的建立等环节反复进行检查。
4、村镇办、建筑企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施工现场管理,采取防滑、防止高空坠落、触电事故发生。
5、安监办、教办要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对危房采取改造措施,同时强化对校园内水、电、汽及体育运动器材的监控检查,以及加强对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对组织的种类集体活动,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6、各办事处、村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将防火、防汛、防融电、防交通事故作为重点。特别是高压线路下清理树木的问题。这几次大风和雷雨,线下的树木已造成几个村停电,安全隐患已以显示出来,望各村继续加大清理工作;各村街两侧柴草垛要全部移至村外,防止火烧连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各矸石山所属煤矿及承包矸石山的村庄要切实加强汛期期间对矸石山的安全管理。汛期来临,矸石山随时都会有塌方、泥石流的危险,这将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8、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火种、火源的控制,做好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等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严防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安全生产专项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各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对照年初下发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大对重点隐患的整治力度,对易出事故的危险源,隐患部位采取强有力的整改和防治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狠抓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汛期期间,镇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督查。
四、加强夏季汛期值班工作
强化值守应急工作
1.健全值守应急工作制度。实行值守应急24小时值守制、领导带班制、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节假日、重大活动和灾害性天气等特殊时期值守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县政务值班工作,加强对全县政务值班系统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
2.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与收集。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督促乡镇、县直部门(单位)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着力解决迟报、漏报、瞒报等问题。
深化预案体系建设管理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继续组织开展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部门开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3.统筹规划应急演练。建立健全应急演练长效机制,着力抓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1.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重点推进农村及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2.组织开展县应急委工作,及时调整县应急委成员,适时召开县应急委成员会议,研究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
3.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办(总值班室)及县维稳办、公安、民政、交通运输、卫生、安监、气象等县应急委主要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突发事件协调处置合力。
加强预防预警工作
1.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和危险源普查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切实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并积极加以整改。
2.加强隐患点监测工作,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监测网点。
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强化专业队伍管理,积极提升基层志愿者队伍救援能力。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应急物质储备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动态管理,探索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3.加强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县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综合应用,积极争取配备移动应急平台车辆,确保实现现场图像采集、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4.充分发挥应急维稳基金在突发事件处置、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质储备、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推进应急宣传培训工作
1.广泛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强化应急管理知识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深入推进应急知识“五进”宣传活动。
2.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依托县行政学院,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加强学校应急知识教育工作。
加大应急管理督查力度
1.建立健全自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特别是预案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应急管理工作自查。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趋势分析制度。每年元月30日前,各乡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做好上年度突发事件工作评估和本年度突发事件趋势分析工作。
3.强化应急管理执法力度。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不力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实行经济处罚;政府工作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依法对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问责。
4.强化应急管理考核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全县年度综合绩效评估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各项任务。
关键词: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
Abstract: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the residential property in th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fire safety from the phenomenon undertook an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fire safety;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X9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各类居民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作为小区消防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物业服务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前景广阔、充满生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之一。但是,像其他的新鲜事物一样,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会出现“瓶颈”状,暴露出消防工作的不少问题: 在小区的消防管理工作中,不少小区的日常管理中忽视消防安全,没有将消防安全管理作为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没有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和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小区内存在不少消防隐患,一些小区发生了诸如居民家庭火灾、液化石油气或煤气爆炸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损害。
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一直是消防宣传的重中之重,消防宣传“五进”中的“进社区”也一直在多方位的寻求一个多元化的消防宣传方式,因为住宅小区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民的需求及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住宅小区建设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明显改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物业服务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滋生了大量的火灾隐患,暴露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同是安全工作,消防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隐患
任意滋生。
目前,在何种管理模式下的住宅小区,公安派出所大部分已经进入,并设置了住宅小区警务室,外勤民警照片以联系方式与住宅小区群众见面;安全门上锁、一层窗子上铁栅栏,小区入口设置护栏铁桩等,毫无疑问住宅小区治安问题得到了好转。
(一)派出所已经普遍进入住宅小区。笔者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住宅小区只设置了住宅小区警务室。物业管理只重治安防盗,没有很好地介入消防安全管理,管理工作趋于重防盗轻防火,消防管理制度不健全,保安大多属于临时雇用性质,消防安全意识与技能差,导致出现种种怪现象:一是消防设施被上锁,问及原因,答曰:由于小偷、小孩子经常光顾,消防设施丢失的现象十分严重,固上锁。二是一层窗子上铁栅栏并上锁,问及原因,为了防盗。可是万一发生火灾,逃生之路在哪里?
(二)尤为突出的且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新建成的小区,在出入口的消防通道、小区内的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消防设施和器材不规范或设置及管理方面不合理。如消防车辆无回车场地或被车辆占用,在疏散楼梯人为设置隔离墩或栅栏等;有些方面在消防建审环节无依据可循,无法控制;大部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为了住宅小区符合安静的要求,阻止各种车辆进入小区噪声扰民,将小区的入口处的通道设置路桩、栅栏。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警笛长鸣却无法顺畅进入,将会贻误战机,从而给受灾群众造成极大的损失。这种种火灾隐患能让其存在吗?
(三)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严重不足,有的物业管理单位甚至连最基本的消防桶、沙箱、铁锹、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都未配置;有的消防设施无人操作,对简便的消防设施器材不会使用,无人管理,缺乏保养,任其自生自灭。
(四)业主忽视消防安全,居民家中因家装滋生火灾隐患,而其安全意识却十分淡薄。现代家居中绝大多数为追求美观、高雅,在装修房子时采用了大量的可燃性材料装修,这也就为火灾埋下了后患。
不同隐患产生的根源
(一)物业管理公司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作为一种经营性的住宅小区管理,以经济效益为生命线,消防安全管理的法规建设滞后于物业管理的发展,使物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相关主体间的法律责任不清。物业管理涉及开发建设单位、业户、公安、居委会及城市管理的多层面。他们之间的诸多权利义务关系不清,给物业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例如:产权关系不明确,一个住宅哪些部位、设施、设备属业户共有,哪些维修养护费应当由业户共同承担,还没有明确的界定;法律责任不清,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火灾、偷盗等事件物业管理单位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目前司法机关在调解和判决时缺乏法律依据。
(二)住宅小区消防管理介入滞后于物业消费使用,由于重建设轻管理,造成物业管理单位、建设和管理脱节。大部分物业管理单位是从房地产开发企业派生出来的。这种建设和管理不分的体制决定了物业管理从属于、依附于、受制于房地产开发,重销售、轻管理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在规划、设计等方面留下深重的多层面的问题,加之物业管理中消防安全管理上的种种弊端,使消防安全隐患剧增。在消防安全领域,一些新开发的楼盘存在不少隐忧,换言之,不少开发商为赚昧心钱在销售过程中对安全方面的信息瞒天过海。一些开发商在与业户签订购销合同时,有意把关于消防安全方面的条款弄得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对小区的消火栓的设置等硬件设施尽量做到能少则少,甚至可有可无。
(三)前期以效益为主开发的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防盗轻防火的现象,防盗方面对保安要求极为严格,可防火则普遍被忽视,为减少开支,精简人力,使物业消防管理人员人才短缺,现有人员身兼多职,素质低下,不少保安的消防知识一片空白,这样的保安队伍实难承担处理突发火灾的重任。
提高住宅小区消防管理的建设性措施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加强消防进住宅小区,加大消防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消防在住宅小区群众中的主体意识,发挥政府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三者有机结合,在政府的领导下,根据“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让市场主体参与到住宅小区消防管理中来,发挥各种社会主体的作用,使政府行为主体、社会行为主体、市行为主体在住宅小区消防管理中分工合作,在实践中探索最优化的组合形式来适应住宅小区消防的管理和建设。
消防安全在物业管理中应当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管理单位在住宅小区或小区建设方面,消防安全管理上该如何去做呢?建立一种群防群治多元化并举合作的机制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出路。
(一)政府强化,明确职责、划清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经颁布实施,第十条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认真学习有关消防知识,熟悉并能正确使用各种消防设施和器材; (2)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3)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4)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5)管理好管辖区内的各种消防设备、设施和器具,定期进行检查、试验、大修、更新等,确保它们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住宅小区或小区管理单位在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上相对滞后,执行建设部、公安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居民住宅区安全防范工作的协作配合切实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通知》以及《物业管理条例》上比较系统,这说明以政府为高压加强调控,机构实施消防监督,形成一种以公司领导为中枢,部门领导分管,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保安队员、环卫人员、维修人员等物业工作人员都参加,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物业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防护网络,对消防安全工作层层分解,明确责任。
(二)充分利用住宅小区内现有资源,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集群众共同参与住宅小区管理、专业化管理的新局面,这是规范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一是以辖区人民政府为核心下派的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的管理,应发挥其协调职能作用,联合城建、公安、文化、教育、城管等部门及企业单位为一体,形成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的消防管理防护网络,组建如由热心消防事业的政府救助的低保人员、下岗职工、人员等参加的住宅小区消防志愿者、巡逻队,救护帮扶组织,融入住宅小区警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护管理网,形成坚强有力的民间组织。二是以市场为主体的物业管理公司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起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使物业管理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树立起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要保证建成小区内各类固定消防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完整有效并定期维护保养,不允许出现类似消防通道上锁堵塞、灭火器过期、烟感热感探头失效、消防栓无水或损坏情况。一旦出现火灾,管理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三)加强住宅小区及街道办事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形成广泛关注的消防安全氛围。“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在逐渐形成,街道、居委会、物业等住宅小区管理单位应借消防进小区之机,动员和组织业主接受教育,增强防火意识。宣传方式可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可以建立动态消防宣传栏、消防漫画、专题图片展,建立“楼道消防文化”等手段来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居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具有一定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的“群众消防”文化。
(四)组建多种形式、多元化兼治安与消防多功能为一体的住宅小区消防志愿者、义务消防巡逻队等队伍,负责对住宅小区公共消防设施、居民楼内消防设施的检查维护,随时制止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和扑救初起火灾。
时间飞逝,转眼已至岁尾。回顾一年的工作,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处长领导下,我认真履行副处长职责,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素质,踏实工作,协助处长带领全处同志一道,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就一年来思想、工作情况做如下述职,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在思想方面,作为副处长,我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努力钻研保卫业务,并结合自己的思想、工作实际,总结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提高“三服务”工作水平,积极参加机关工委组织的关于“两个务必”教育的理论培训,参加全省处级干部理论考核,不断的充实完善自我,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协助处长制定处里全年学习计划,组织同志们参加厅里的各项学习、座谈、参观,等活动,使同志们在感性和理性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活动中,组织全处同志一起认真系统地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报告、总书记“七一”讲话,并结合思想实际进行认真的思考找差距、找不足,增强了同志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办公厅“三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围绕业务建设,协助处长抓好岗位练兵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全处同志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条例,选派一名同志参加市局举办的保卫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参加省市党政机关保卫工作座谈会,吸取兄弟单位保卫先进经验,了解他们自身建设,工作机制和安全管理情况,拓宽思路,开阔视野,通过学习使全处同志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战斗力。
二、在工作方面,我始终注重高标准,严要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管好自己的同时,努力做好兵头将尾,协助处长带好队伍,团结全处一起工作,保证了保卫工作的正常运行。在非典防止期间组织上派我参加市委机关非典防治领导小组的值班工作,同时又要承担保卫处的正常值班,几乎是两三天值一次班,有时连续两天执行值班任务,处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自己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有时连续几天不能回家,我和全处同志一道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是落实好各项制度和管理,积极协助处长抓好各项工作。第一、健全制度,落实责任。继续规范和完善保卫工作制度、职责、职能、出入门管理制度,健全各种登记簿,按照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制,用制度教育人、约束人。第二、完善保卫基础业务档案,使之达到业务部门的要求,起到指导实际工作的作用。第三、坚持24小时值班,按照安检程序,进行逐楼层、逐部位、逐房间的安全检查,封楼锁门,报警布防,查堵漏洞,节假日实行入门登记制度,随时掌握楼内的安全情况,在大型会议期间,及时疏导车辆按位有序停放,保证院内交通秩序的畅通和行车安全。第四、窗口服务做到严格制度,热情服务,耐心细致,文明礼貌。第五、全年四次对全机关及厅属事业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进行登记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3次配合市局开展全市专项整治大检查,2次集中清理所有汽车库杂物,消除火险隐患,为保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六、按照办公厅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服务的工作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方式,方便基层,体现了”三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
二是快速及时,积极妥善地维护上访秩序。近两年来,到机关上访人员逐渐增加,涉及的问题较深,解决的难度较大,而且大部上访人员言词比较偏激,情绪比较激动,为做好上访秩序的维护工作,针对特点,深入研究做好前期上访秩序的维护工作的措施、办法,建立了接访登记制度,使接访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和程序化。总之,一年来,在处长领导下,我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协助处长带领全处同志共同努力在机关干部的密切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自己在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按照办公厅“三服务”工作要求还有差距,在一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还不深、不透,缺乏全面的把握,理论学习还缺乏系统性,认识问题还存在片面性,处理问题还缺乏全面性,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不断深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身体力行的践行“三个代表”二是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协助处长抓队伍建设时,有时碍于面子,工作做的不深、不细、浅尝即止,使管理工作出现漏洞。三是自身的修养还不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在办公厅领导下,协助处长和全处同志一道,为做好市委机关安全保卫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
当前,国内包含高职院校在内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已经进展有序、日趋深入。但高职院校因其后勤部门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和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复杂性,使部分院校传统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各种问题也随着岗位设置的进行突显出来。笔者通过自身工作和学习的实践,立足于结合国家关于高校实施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要求,拟就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如何深入改革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及岗位设置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极速发展,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内容日新月异,作用不可或缺。同时高职院校因其传统后勤人力资源及岗位设置工作尚与院校的大步发展存在着差距,影响着院校的改革发展。
(一)人力资源复杂
1.人员入职渠道复杂。由于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直接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服务,高职院校中任何一员时刻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工作,因此人力资源需求大,高职院校现有编制中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除了部分管理和技术骨干,一般都是工勤人员,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其来源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政府人事安排的在编人员,二是学校照顾的职工家属,三是当地安置的失地人员。另外,还有向社会招聘大量的非编制内的外聘人员,如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以及农民工等,其尚未划入国家的岗位设置范围,笔者认为应该对其也进行相应的、区别的、适合的岗位设置。
2.服务技术质量偏低。正如上文所述,因后勤人力资源入职渠道的复杂性和临时性,导致高职院校后勤基层工作人员的服务素质参差不齐,后勤工作整体粗放,主要依靠普通工勤人员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投入缺少,有些重要岗位技术工作甚至是外聘临时工来承担,大都学历偏低,比如其中拥有专科及以上或者是中级以上技术等级的后勤人员只是占据后勤人力资源的一小部分,且除自入职初期的思想教育外,基本没有继续再教育。由此可见,因对后勤人员长期只重使用、轻培养和其学历素质比例不协调等现状,造成后勤队伍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偏低,而这样的现状将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优化设置的需求。
3.补充新生力量不足。当前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呈现较为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后勤改革轰轰烈烈,但也存在有些老的在编员工拒绝转岗,导致无法补充新生力量的现状。且高职院校后勤员工基本是在院校内进行吃、住、行等服务工作,工作较为辛苦,起早摸黑,而有些工作薪酬偏低,导致年轻人员、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入职后勤工作,并且目前高职院校补充工作人员招考的工勤技能岗位也正逐渐减少。综上原因,有技术、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人力资源无法流通,导致高职院校也只能在现实中降低后勤人力资源队伍的年龄、技术等要求,以满足刻不容缓的后勤服务工作。
(二)管理制度欠缺
1.工作责任制度欠缺。在国家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之前,高职院校后勤各部门也形成了不少的管理文件体系,但因院校后勤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往往存在交叉现象,相互之间的配套管理制度赶不上工作变化,导致工作责任纠缠不清,极易产生矛盾;同时,工作责任制度不够详尽,常常会导致职工服务马虎,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因对电器的粗心维护,导致大额试验设备损毁,教学研究中断等损失。而出现这些现象,正是很多传统高职院校后勤部门人力资源的工作责任制度,事故责任制度不完善,导致教训不深,问题不断。
2.量化考核制度欠缺。目前,为实现兼顾公平、构建和谐,高职院校后勤人员工作的量化考核大多与院校机关、教学人员的考核办法一致,但往往忽略后勤人力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而生搬硬套,致使后勤人力资源的考核目标过于狭窄。现实操作中有的岗位只规定要干什么,却没有定下应达到的量造成量化指标过于模糊,人员工作态度松懈,甚至逐渐形成“软懒散、人浮于事”的弊端,无法达到真正的绩效量化考核目标,影响人力资源岗位设置优化管理。
3.分配激励制度欠缺。传统的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分配薪酬激励体系不全面,比如普遍存在的做好做坏一个样,同岗不同酬以及社会保障划分“三六九等”,这些都将极大地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再者“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比如对于安保、水电等岗位的24小时值班给的待遇却不高,对于文化素质一般化的后勤职工是很难实现的,尤其是对于以依靠到后勤“打工”收入维持生活的非编外聘人员更是不可能的。同时,没有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励机制,也将使职工的优胜劣汰无法实现,反而导致人力资源无法补充、流通。
(三)岗位设置模糊
1.岗位设置实施被动。高职院校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急剧加速,而部分院校后勤因各种原因至今未及时实施,尤其是后勤人力资源岗位设置被动,仍然停留在由原来的事业型体制下的行政安排工作,吃“大锅饭”,没有变革性的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待遇利益冲突,大部分后勤职工,尤其是“占岗”的“老职工”往往已经享受惯了住后勤宿舍、低价水电、饮食补贴等福利优惠,而一旦新的岗位设置实施后,在津补贴上将设置得更为严密,无法占用院校“便宜”,这就将产生极大的利益冲突,造成岗位设置实施至今,后勤部门仍然被动应付。
2.因人设岗占据主导。如前文所述,后勤人力资源部分“老”的管理层、正式员工拒绝转岗,并且人情关系错综复杂,导致后勤人力资源岗位常常出现因人设岗现象,无法实现最佳配置,浪费大量考核绩效工资;加上部门各主其政,虚岗增多,直接导致有的部门人浮于事,一事无成,有的部门努力工作,加班加点,但收效甚微,种种现象表明传统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应该尽快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促成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推动院校后勤改革。
3.职责设置执行不力。当前未及时实施岗位设置的高职院校后勤部门因人设岗等现象存在,造成自身的类似“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职责设置执行效果不明显,无法促进职责设置、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匹配,无法实现专人负责,量化考核,兑现绩效的目的。因此,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深入,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应该摒弃生搬硬套、模糊的职责设置,而应综合后勤工作实际,设定更为优化的岗位管理制度。
二、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的目标及积极意义
(一)实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需要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目的在于保证院校通过教书育人,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目标,院校后勤为教师提供较高的生活环境与品质,让教师在人文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保障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而校园环境很大部分取决于后勤部门有序的管理,良好的管理则依赖人力资源的优化和管理。因此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对实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人才并不是仅依靠硬件设备,主要是依靠学校的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人员的服务在“吃、住、行”等多个方面直接与教师、学生面对面,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关系着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的质量高低即校方的软件智力资源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因此,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对于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注重体现后勤职工劳动的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推行岗位聘用制度的需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新绩效工资体系出台,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的通知》(〔2002〕35号)文件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高职院校事业单位原有人力资源的改革与完善,通过公开招聘、岗位竞争、双向选择,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对于打破干部终身制和职工铁饭碗的桎梏,强化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具有极大的现实作用。
三、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对策
(一)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及岗位设置优化的依据
高职院校为更好地实施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及岗位设置优化,必须围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的通知》(〔2002〕35号),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人事部《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国人部发〔2006〕56号),人事部财政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和教育部等相关文件精神进行。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可将人员分成三部分进行,即管理、技术岗位人员;工勤技能岗位人员;非编外聘人员。并先将在编的管理、技术岗位人员按照院校机关的岗位设置管理。同时,按照以上文件所明确提出的“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和“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等精神,对于工勤技能岗位,临时聘用两类人员的现状要作历史客观的分析,不能急于求成,简单地裁员下岗,而应在岗位设置过程中要以工勤技能岗位的优化改革为人力资源改革重点。
(二)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及岗位设置优化的步骤
1.严格执行现有文件精神。搞好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必须严格按照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59号),其指导高职院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提供主要依据,对人员范围、身份类别等方面进行约束,对岗位等级、晋升标准等方面进行指导,因此制度改革前务必吃透文件,领会精神,严格落实。
2.调查后勤人力资源信息。按照后勤承担的主要任务,积极开展后勤人力资源情况,临时聘用人员现状等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针对岗位设置管理的目标,摸清底细,做好具体数据报表,并及时公示公开,为改革提供决策。并考虑高职院校的稳定和教育的诸多特殊性,把高职院校后勤和人力资源的责、权、利关系明确起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设定具体改革和优化方案。
3.设定人力资源改革方案。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的完善是院校后勤服务化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笔者划分的三大部分进行,严格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力争做到管理岗位协调,技术岗位配套;对于在编工勤技能人员实行“对已经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劳务工作,不再设置工勤技能岗位,”而对未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岗位才需要按规定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的原则;而对于非编外聘人员,其虽未正式纳入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但人力资源改革中应该做到竞争上岗,兼顾公平。
(三)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及岗位设置优化的措施
1.完善好非编外聘人员管理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后勤非编的外聘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高职院校的餐饮、保洁、绿化、宿管、水电、安保等事务以及相关的杂务工作,尽管此类工作性质只是简单的技能上的掌握,不要求过高的文化水平,招聘相对容易,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改革,尤其是岗位设置要实施好就必须先安顿好此类的非编外聘人员,同步配套政策,做到同岗同酬,竞争上岗,使非编外聘人员的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公平合理,实现岗位设置平稳过渡。可采取的措施:(1)高职院校后勤可以对非编外聘人员参照企业做法,采用“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奖励工资”分配方式,除基本工资外,皆以岗定酬,以效益取酬。这不仅有效地调动职工积极性,而且为院校后勤实体最终实现真正的社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2)给予非编外聘人员合理待遇。如工资不得低于地方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院校后勤必须按规定交纳养老、医疗、失业和公积金等“五险一金”,并且缴交基数为在编人员同比例工资标准,实行8小时工作制或每周42小时工作制,加班享受补贴等。(3)在确定后勤非编外聘人员待遇时,高职院校后勤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考察类似的后勤服务信息,研究行业劳务工资标准,合理确定高职院校饮食、宿管、物业、绿化、卫生等服务项目指导价格,并有一定的浮动范围,以备非编外聘人员及时调资。
2.执行好在编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工勤技能人员占后勤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工勤技能岗位也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中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之一,因此在人力资源改革过程中要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后勤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岗位设置文件精神进行岗位设置,执行好在编工勤人员设置标准。可采取的措施:(1)参照国人部发「2007]59号文提出“按照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要逐步减少工勤技能岗位的比例”、“高等学校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为5%左右。”等标准控制工勤技能岗位总量,并严格控制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实行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现有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结合实际出台相应岗位聘用及晋升文件。(2)可以实行“人员借用”模式,通过合同契约方式,加强规范工勤技能岗位管理。即以高职院校后勤作为实体,与工勤技能人员签聘用合同,在保证在编工勤人员属于学校的前提下,确认招聘到后勤的在编工勤人员属于向学校“借用”的人,工资由后勤实体发放,学校档案保留此类人员的工资、职级、职称,并正常参加职称评定,直到到龄退休后回到学校退休人事管理,回避后勤“老人”身份转换的问题,期间通过聘用合同管理,合同条款作为岗位考核的主要依据。(3)鼓励已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并具备规定任职资格的工勤技能人员,允许其竞聘相应的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同时对没有招聘到后勤实体的人员则由院校通过单位内退、分流等途径解决,并充分考虑年轻的后勤“老人”,引导加强进行岗位培训,争取重新就业。
3.协调好在编与非编工勤人员的关系。随着后勤社会化覆盖面的扩大,高职院校已逐渐停止招收或调入在编工勤人员,并逐步通过退休、调出等方式自然减员,使在编工勤人员队伍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同时后勤员工随着后勤劳务工作更新,尤其以非编外聘工勤人员为主,因此在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改革的岗位设置时,应协调好在编与非编工勤人员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编人员,尤其是在编“老人”因可能涉及的竞争上岗产生消极对立现象。可采取的措施:(1)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后勤人力资源岗位包括管理、技术、工勤三个类别的实际,将其中在编的管理、技术两类岗位的人员严格参照高职院校机关进行岗位设置,否则难以兑现绩效工资等收入分配,造成这两类人员消极怠工,后勤管理工作陷入瘫痪。(2)以院校后勤所设立或注册的实体的名义,如企业名义,实行合同聘任制,使全体在编后勤人员改变铁饭碗观念,淡化身份界线。实行公开招聘后,不论原来的正式在编工勤人员还是临时非编人员,一视同仁地以合同制进行约束,明确受聘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岗位纪律、聘任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任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3)随着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在编与非编工勤人员之间共同强化技能竞争意识,通过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优化队伍设置结构。当前高职院校后勤整体从学校剥离已成一种必然趋势并基本实现,分离出的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今后高职院校后勤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彭清.基于高等教育理念视角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
2.朱春生.对高校后勤企业非事业编制员工激励机制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6(4).
3.尤春卉.高校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
4.马庆霜.如何促进合并高校编外人员规范发展[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6).
5.高翠芝.高校后勤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