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振兴商业模式

乡村振兴商业模式

时间:2023-08-31 16: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振兴商业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振兴商业模式

第1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随之兴起,带动了农村企业的发展,将其市场从国内拓展至国际,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因此能够获取农村卖家的商品信息,大大有利于农村企业的做大做强。在其发展过程中,品牌化是农村企业成长发展必须重视的关键点。在社会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村跨境电商在国家乡村振兴利好的政策支持下,要加快品牌化的转型。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重要性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有利于提升农村企业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产品市场秩序,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这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大力发展农村跨境电商经济,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提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可行和必由之路。近年来,在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引导和扶持下,跨境电商经济在助农增收、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农村跨境电商应抓住机会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开辟国际市场,延伸产业链,整合优化品牌的资源配置,增强品牌的黏性,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和互联网的传播,加速农村特色品牌出海,从而带动农产品国际化,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存在的问题

1.品牌培育意识薄弱,知识产权缺乏有力保护当前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束缚,品牌培育意识较为薄弱,只关注产品的销量,对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品牌知名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经济利益和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生产经营受制于人。此外,有些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尽管已经建立了自主品牌,但对品牌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使其合法权益在受到侵犯时难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经营成果,使其品牌长期处于弱势地位。2.品牌推广与维护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发展不可或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不少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品牌的推广与维护,品牌作用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国际市场销路难以打开,品牌效力难以发挥,加之同类同质产品较多,竞争压力较大。二是企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谋划,只注重短期效益,在进行跨境产品销售时往往容易做出损坏品牌形象的行为,从而影响商品的成交率。3.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品牌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然而当前农村跨境电商主要的出口商品——“农产品”却普遍存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品牌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主体不清晰,参与标准体系建设的部门较多,无法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二是标准体系的配套技术、标准并不完善,仅对农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要求,却没有规范相应的检验方法,使得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三是标准体系针对性不强,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缺乏适应性,很难配合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的培育。4.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品牌培育缺乏足够资金支持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农村跨境电商在品牌培育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资金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作为营利性机构需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其资金需要在安全的范围内灵活流动,但由于农业弱质产业的特点造成的高风险、低收益导致农村跨境电商进行贷款融资时困难重重。再加上农村当前的信用环境并未得到较好的建设,其进行金融活动时需要进行烦琐的抵押程序,开展金融业务的成本较高,审批周期较长,使得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提升整体水平。5.农产品跨境物流冷链发展缓慢,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产品不同于常规商品,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和运输质量,做到全过程“无断链”。因此,需要依靠冷链物流,从农产品的生产、储存到其运输、销售,都应当被“无断链”的体系建设覆盖,进而实现产品物流一体化。然而,目前在物流行业中跨境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尚未完备,冷链的集中度较低,部分运输中缺乏预冷环节,运输效率低下,无法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物流条件的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进行冷链运输时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已经成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瓶颈之一。6.农村跨境电商品牌营销人才严重欠缺人才是发展的生产力。农村跨境电商进行品牌培育时,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又熟悉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品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导致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地区培训条件不够完善,农民接触跨境电商的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电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使得网络营销和品牌运营的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低。再加上农村跨境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没有专业人才的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都陷入了难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措施

1.提高农村跨境电商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农村跨境电商而言,在跨境经营过程中应当重点强化品牌意识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时注册商标专利,打造品牌,把握主动权。同时,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品牌文化与知识产权的规则,了解与跨境电商销售侵权的相关案例,从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也能够在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时进行有力的法律反击,维护企业的利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引下,应当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在信息检索、法律援助、搭建资金支持通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从而进一步推进农村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的培育。2.落实品牌推广与维护,提高品牌竞争力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是延长农村产品品牌生命周期、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通常可以通过提高网络搜索中品牌关键词的排名,获取更多互联网搜索流量,在网络上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也可以开通企业公众号以及微博、抖音账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产品的推广,还可以通过邀请红人明星参与助农活动,在其公众平台进行品牌的联合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或者通过网红明星直播带货的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品牌文化口碑维护,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做好数据分析,在第一时间处理负面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扩大正向推广,维护好品牌形象。只有彻底落实好品牌的推广与维护,才能够树立良好的农村品牌形象,取得较好的品牌效应。3.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农产品标准化是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与建设的基础,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定才能全面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因此,在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基于乡村振兴政策,加强农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健全质量标准与国际认证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在此过程中,应当精简标准体系建设部门,明确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充分发挥标准控制质量的作用。应当进一步加强其配套技术和标准开发,使所有农产品具有质量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除此之外,应当加强质量标准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细化农村跨境电商相关信息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标准与体系,将其控制效果最大化发挥。4.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因此,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地区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以及跨境电商的市场。为此,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不断拓展金融业务,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村跨境电商提供小额信贷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确保其能够更便捷地获取信用贷款,并在跨境结算时能够享受针对性的“即时到账”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品牌培育资金到位,政府应当进行专项资金扶持,为其构建安全、高效、通畅的融资渠道,必要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对农村跨境电商资金投入进行保障。5.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物流运输是乡村振兴背景下跨境电商品牌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政府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使冷链物流配送走进农村合作社与个体经营户,重点应关注以下方面:一是针对跨境电商经营进行政策倾斜,使越来越多的农产地加入电商发展;二是给予其适当的流通便利,重点加大对农产品预冷、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生鲜类型农产品的运输、配送全过程中所需设施的支持力度,以此保证综合质量;三是需要加快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缩短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提高冷链物流集散、运输的效率,尽可能地保障质量问题;四是需要对冷链物流中的农产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落实风险监测与源头追溯,从而打造高价值的跨境电商品牌。6.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的过程中,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因此,需要将跨境电商经营与品牌培育纳入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计划之中,通过举行知识下乡活动使当地农民能够免费接受高质量的跨境电商教育。当地相关部门可以对农业大户、网店店主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网络营销、品牌推广与维护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使其具备实战经验以便应对跨境电商品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鼓励农村大学生毕业回村开展跨境电商经营活动,让农村大学生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农村跨境电商培育品牌时只有贴合国家乡村振兴各项相关政策,积极提高经营者品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品牌推广和维护,提升品牌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国际认证体系,控制品牌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品牌培育资金支持、加快冷链物流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才能够加强农村跨境电商品牌的培育力度。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渐落实,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化建设必然会取得突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更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曾展发.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农业[J].2018,29(35):43,49.

[2]孙炳权,王爱花.品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与技术,2017,37(18):151+70.

[3]黄冬梅,汤天啊.浙江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互联网+品牌化”战略实施对策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1):74-76.

[4]任昭曈,张思瑾,籍砚宁,程梦舒,王浩迪.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跨境电商品牌培育研究——以河北省乐亭县为例[J].河北企业,2021,32(08):20-22.

第2篇

关键词: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农业生态旅游

一、引言

海南全省土地总面积占我国热带面积的42.5%,农业作物种类繁多,热带作物品种十分丰富。海南海域辽阔,河库众多,水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世界一流。丰富的“3S”资源、奇特的山野温泉、原始雨林、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热带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优越的旅游资源库。目前旅游客源来自于三方面,一为国际游客,这部分游客主要倾向于历史特色与国家特色浓厚的旅游景点;二为外地游客,这部分游客出行时间较为集中,其出行受旅游营销或口碑的影响较大;三为本地游客,这部分游客一直是各地区旅游开发中的盲点,大量、多次是这一群体的显著特征。

传统旅游业发展受旅游资源分布限制,其开展的地域与项目泾渭分明,其面对群体也相对单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代表的旅游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得到普及,旅游资源分布界限被打破,固化的旅游景点被充满地域特色的特殊旅游项目替代,吸引可更多旅游需求群体的参与。创新的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淡化了旅游业中一直存在的旺季与淡季之分,使区域旅游持续繁荣成为可能。

海南省一直致力于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大前提下发展旅游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带动了诸多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了生态资源保护。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旅游业发展插上了翅膀,突破了传统旅游对时间、地域、信息的依赖,成为旅游产业在现阶段发展的特色,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旅游电商产业已成为振兴传统旅游业的重要手段。

二、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目前在兴建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方针下,海南地区的旅游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想要强化和振兴海南旅游行业,提升海南区域旅游在国际市场市场上的竞争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十分有效的渠道。旅游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现阶段在国民经济与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呈飞速发展态势。由于消费习惯传统、从业人才缺乏、个性化服务缺少、协同能力差及整体协调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且发达国家旅游电商经验与国内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在借鉴国外经验过程中缺乏本土化改造。所以在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同时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旅游电商方案与对策,从而提升海南旅游业的总体竞争力,最终使海南旅游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旅游电商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区域性特色,不能形成合力。大部分的旅游电商网站功能单一,偏重于基本的信息与交易功能,所含信息量较少、更新缓慢、技术落后,没能实现社会化功能。作为新亮点和突破口的海南生态旅游呈现规模小,发展慢,规划差的特点。虽然海南生态旅游电商网站正在抓紧建设,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现阶段,技术支持和发展思路成为行业革新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电商如何利用好流行的新技术,引进社会化智能旅游新思路成为当务之急。

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还围绕着产品信息化、交易电子化以及网站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普遍存在网络平台建设水平低、旅游企业网站宣传不到位、支付手段单一等问题,缺陷明显。同时旅游产品类别不足,社会化旅游服务不够,移动电商建设滞后等问题是旅游电商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因素直接制约了海南旅游电商的发展速度。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建设进程设想如下表所示。

1.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大体可分为企业主导与政府主导两种。由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映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就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言,政府主导的主动性高于企业主导,这也凸显出旅游业对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南金旅网”作为国家旅游局倡导和发起“金旅工程”的组成部分,成为海南公共旅游信息官方网络平台。由于人力、资金及管理体制及职能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海南金旅网只承担了政府政务网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发挥出作为拥有社会公共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优势。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迟缓,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对农业生态旅游等新生项目,导致政府主导建设后劲不足,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来看,海南旅游电商面对的客户群体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脱颖而出,势必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政府主导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具有的权威性是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无法比拟的,但企业主导的建设更具灵活性更接地气转化更高。因此,采用两种主导平行发展是海南旅游资源推广与建设的关键所在,任何一条线的弱化都会影响到另一条线的正常运行,进而拖累整个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旅游电商市场发展趋向

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统计,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传统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爆也引发了电子商务旅游市场的高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宣传开始由线下往线上渠道转移,线上渠道所占比重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以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化发展在旅游电子商务市场拓展中展现了巨大力量,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1.强化旅游电子商务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地位

传统旅游业与旅游电子商务的结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与必然趋势。旅游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优势,其发展伴随技术进步与消费习惯转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旅游业发展策略中,应将旅游电子商务放到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资源配套和建设规划等方面加强对旅游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推动旅游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外部动力。

2.本土化发展策略

发展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应结合海南区域情况,深化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海南旅游企业电子商务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完善与借鉴的地方很多。在旅游产业发展中,适当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在短期内有助于旅游产业发展,但从长期来看,要避免缺乏本土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而导致的旅游产品整体竞争力不足,没有长效性的局面。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考虑本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开发有本土特色、难以复制的旅游项目与商业模式。另外,要大力培育“服水土”的本地旅游企业,以旅游企业带动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

3.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在互联网+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从单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顾名思义,互联网+旅游不仅需要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相应互联网操作技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是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网络技术是旅游产业整体腾飞的重要力量。知识结构单一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关乎旅游产业当前与未来,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系统性工程,人才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海南整体旅游产业经济呈现上升势头,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传统的旅游行业间竞争也日趋激励,具体体现在景点与景点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旅游企业在整合和优化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兴旅游项目的开发,弥补本区域产业结构不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海南应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热带农业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开发和推行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将农业生态旅游与传统人文、历史、自然景点等旅游资源有效结合,开发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技术高、线上线下结合的试点项目,实现海南区域旅游特色突围。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以技术为产业驱动力,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使农业生态旅游搭乘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快车,为海南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同样明显。旅游产业作为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托海南自身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区域特色旅游服务,组建云服务、大数据支持下的社会化、智能化的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电商平台。坚持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目标,将农业生态旅游打造成海南旅游的标识性项目。

参考文献:

[1]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3).

[2]蔡舒.浅谈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J].科技展望,2015(05).

[3]雷春.在线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研究--以海南三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3(05).

[4]陈璐.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2(01).

[5]易振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1).

[6]陈文婷.海南省旅游电子商务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8(02).

第3篇

13天,如果给你13天的时间,你能做些什么?是像往常一样朝九晚五地上下班,还是为自己组织一次不错的旅游?如果让你用13天拯救一台花费数百万元,且面临“夭折”的大型晚会,并将晚会的性质从商演转为公演,你有把握吗?但有一个人做到了。就在前不久的中秋节当晚,在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上万人共同欣赏和见证了一场成功的大学生创业主题演说会,见证了“奇迹”的发生。

“创业星搭档”完美绽放中秋夜

2013年9月19日晚中秋夜8时30分,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五楼,一场盛大的创业主题演说会的帷幕徐徐拉开。

“郑州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当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上舞台,伴着真诚热情的问候,观众的尖叫声不绝于耳。

杨宗纬一口气为观众献上了《歌未央》《其实都没有》《空白格》三首歌,并给观众送上了温馨的祝福:“虽然我的一首歌叫‘其实都没有’,但在人生的过程中,其实无论是亲情、友情和爱情,我们都有,都要好好珍惜。”辛晓琪那首熟悉的《味道》、“小邓丽君”赵雅萱惟妙惟肖的模仿、零点乐队前主唱周晓欧粗犷劲爆的演唱、河南妹子吉喆的倾情演绎、“小哥”齐秦的适度煽情及激情互动……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三个小时的活动现场,最终在上万名观众的依依不舍中落下了帷幕。是夜,“创业星搭档”——一台以大学生创业为宗旨的大型创业演说会,“十全十美”的明星阵容,央视名嘴唐建的倾情加盟,神秘嘉宾——河南妹子、青年歌手吉喆的到来,创业导师的经典点拨,座无虚席的热心观众……这个中秋夜,注定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留下了唯美的画卷。

导师良言字字珠玑

有人也许会问,不就是一台晚会吗?晚会见得多了,大明星也见得多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重要的,她还是一台助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演说会。在这次活动上,著名的创业导师上台演讲,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核心的话语,对青年创业者进行点播,精当的演说,让年轻的创业者们受益匪浅。

创业导师谭小平:“年轻人没有资金,没有经验,难道就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了吗?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为自己制定下一个十年的规划?有没有为自己定位,问问自己究竟想干什么?然后再认真规划将来要走的路。”

创业导师荆涛:“创业的关键是什么?我认为,‘成为’是创业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你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企业家、成为一位成功人士?你首先要敢去想,并付诸努力,之后才能让‘成为’变成现实。此外,我想对创业的朋友们说一句话:创业不要论大小,因为再大的树,也都是从一棵很小的幼苗长起,创业,要学会从小做起。”

创业导师崔小花:“2000年,我曾背着雨伞上山向游客兜售,一大兜雨伞,真的很沉,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一次走10米,休息一次,后来坚持走40米休息一次,三个月后,我用45分钟,走了第一次用6个小时才走完的山路。我个人觉得,成功其实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就是能比别人多迈出一步。”

这不是煽情,更不是作秀,创业导师的话语字字珠玑,在对青年创业者进行点播的同时,也折射出了主办方关注公益、关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一片苦心。

创业爱心公演成功背后的故事

说起这场歌会和创业演说会,就不得不说一个人——河南万奎创意传媒机构老总刘万奎。

今年4月份,当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引爆众人眼球时,北京一家公司老总张先生看中了歌手们的商业价值,就与他们签订了中秋节在郑州举办商演的合同,然而,在距离演出开始不到20天的时间里,由于赞助等一系列问题得不到解决,面对巨大亏损,张先生萌生了延期举行活动、撤回资金的想法。

而此时,距离晚会开演只有13天时间,关于此台晚会的广告已经在郑州铺开,可以说是万众期待。怎么办?危急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先后斥资数百万元,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刘万奎疯了吗?他能行吗?

13天后,中秋节之夜,一台以“创业星搭档”为名,以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主题的演说会成功举办,为刘万奎的冒险举动做出了佐证。

就在此前的13天时间里,在刘万奎运作之下,中国银行郑州文化支行13家支行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活动代售门票,“鑫苑中国置业”195万元冠名“创业星搭档”演说会,“郑州汇世通新能源技术公司”提供一百辆环保汽车支持大学生创业;香港华药集团、宋河粮液、云台山温泉套票(食宿餐饮温泉)、雷拉斯红酒、四川竹露酒、谭小平电商产品……在刘万奎的“奇思妙搭”之下,原本濒临夭折的晚会,成功蝶变为一场助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爱心歌会和演说会,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点燃了年轻人开创事业的梦想。

将商业晚会转变成了创业歌会和演说会,刘万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的背后原因何在?他的事业,与万千大学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连日来,记者查阅了万奎创意爱心公益事业的大量案例与资料,并与其进行了多次交谈,心中始终被一种大爱情节所感动。

从最初的三轮车风波被委屈误解,到发起捐建航母的大胆倡议与超前意识;从姐姐征婚救弟弟的爱心助人,到捐助一千件新棉衣给大学生和留守儿童的亲力亲为;从帮助周口“最美乡村女教师”圆希望小学梦,到“爱在蓝天”2012国际空姐推介大赛启动,再到刚刚过去的以助推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主题的“创业星搭档”歌会……过去的15年里,刘万奎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清晰而温馨的足迹。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刘万奎一路走来,不知疲倦地勾勒着他心中的美好蓝图——让“少(年)有所养,中(青年)有所成,老有所乐”。为了这幅蓝图,刘万奎不知疲倦地奔忙着,他忘了曾受过多少次误解和非议,忘了曾多少次面对家人责备的眼神,更忘了曾多少次独自在黑暗中苦思冥想,只为了给别人圆梦。

文化公益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在人们的眼里,慈善似乎只是一个只出不进的“力气活”,然而,在刘万奎看来并非如此。“如何将商业运作与慈善事业相结合,运用慈善的旗帜,加上商业的运作,运用天使投资转身慈善事业,从而达到慈善与商家的双赢?”这是刘万奎投身创意以来,一直思考并不断践行的课题。这项课题,刘万奎思考了,践行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文化公益与商业的完美融合,是我们正在探索和建立的河之南公益模式,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内地建立一种公益文化,形成传统。”刘万奎分析认为,作为一种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文化公益事业深深熔铸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每一个历程。以“文”化人,能够提高人的素质与涵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化物,能够为物品注入文化元素,提高其品位和价值;以“文”化事,能够借助文化的力量,促进事物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情的柔性解决。事实证明,文化公益与商业的完美融合是一种科学、高效、具有可操作性、执行力的公益模式。

目前,刘万奎领导的万奎创意机构旗下共有3个品牌,即万奎创意咨询公司、河之南航旅联盟和“赢响中原”青年创业平台。他所开创的全新经营模式和文化公益机制,已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刘万奎说,中原经济的强大并不是靠一己之力,我们愿做桥梁。问题是,我们的公益模式能否建立一个机制,集合起众多爱心的力量,使最好的公益项目浮出水面,在公益消费者和公益提供者之间能否建立最佳的匹配?“公益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更多个人和机构的参与。我们在探求一种可扩展的发展模式,希望在文化公益领域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催化剂。这正是我们公益精神的最佳延伸,参与公益事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共同创造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对话刘万奎

面对巨大的商业风险,面对别人丢都来不及的“烫手山芋”,刘万奎为何要去接手?虽然最终的结果显示刘万奎冒险举动的正确性,但从商演华丽转身为公益性演出,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刘万奎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究竟有什么秘密?晚会结束,记者采访了刘万奎。

记者:刘先生,当初的投资人准备撤资时,这台晚会显然是个“烫手山芋”,别人躲还来不及,您为何要接手?

刘万奎:对于商人而言,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初的投资人面对巨大亏损,无奈之下决定对晚会进行“延期”甚至撤资不再举办,这些做法都可以理解,无可厚非。但我觉得,除追逐利益之外,如此大的一台晚会,背后还有对受众的巨大社会责任,如果真的不能如期举办,那将是对群众的失信。虽然当时我只是这台晚会的策划者,并不是投资人,但作为参与者,我感觉自己同样负有责任,因此,虽然我觉得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接下这台晚会,必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但责任驱使我迎难而上。

记者:当时距离开演只有13天时间,如此短的时间里,您是如何扭转乾坤,并让晚会实现由商演到公益演出的蝶变的?

刘万奎:说实话,因为参与整台晚会的推广,我对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当初的主办方负责人是个年轻人,因为缺乏专业的操作团队,加之所选时间为中秋节,人们举家团聚之时,又加上是商演,因此冠名赞助等问题一时间无法解决。其实,这台晚会背后还是潜藏着巨大的商机。关键就看操作人如何去运作。我接手后,将商演变成了公益性的演出。这样,这台晚会就有了新的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拿着活动方案,寻求爱心人士、企业及品牌的支持,自然事半功倍。当时之所以敢接这台晚会,既不是冲动,更不是想出什么风头,而是因为有着在公益事业上十多年的积淀。这些积淀,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巨大财富,正是这些积淀,使得我能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记者:请您说一说这些年的公益历程和心得体会。

刘万奎:要说我的公益之路,还得从1998年说起。

1998年全国下岗职工达到1250万之多,那年,我所居住的城市下岗职工人数也将近6万人。当时我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筹资35万元,购买了300辆人力三轮车,欲免费供下岗工人使用,但最终因为放不开“面子”而被拒绝。后来,我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将三轮车捐献给大学生,得到了积极响应。这个事件当时引发全国数百家新闻媒体报道,但一系列困难却接踵而至:300辆三轮车的运营证不予办理,紧接着三轮车上路预,一些媒体甚至报道称,欲以三轮车做摇钱树,我是个大骗子……

初涉公益的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运用自己的智慧,在爱心公益,特别是近年在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倾尽全力地为公益事业践行。

记者:虽然这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过程却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您是否想过糟糕的结局?

刘万奎:就这次活动而言,当时冠名、赞助都是未知,大家一筹莫展,招商、活动定位等毫无头绪。说实话,要说不担心那是假的,了解情况的人,当时谁都知道我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我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运用我从事慈善公益15年的积淀,在通过对此台晚会进行公益定位和转型后,运用庞大的公益人脉,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让众多爱心人士、企业和品牌介入,使之成为助推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平台,达到多方共赢的良好结果。最终的事实证明,我的预判是正确的。虽然风险比较大,但为了那些亟待创业、就业的年轻人们,值了。

记者:你认为你成功的法宝是什么?

刘万奎:如果说法宝,就是我的庞大的公益人脉!这些人脉资源,在过去的10多年里,是我坚持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积累,同时也是我将来致力于社会公益的不二法宝。目前来说,我主要是利用“赢响中原”平台的运作,帮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就是说,这是一个针对解决大学生创业、就业难而量身打造的舞台。

采访札记

有人曾说,刘万奎就是个拥有高智商的傻帽,甚至是个大忽悠。刘万奎付之一笑:“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我的想法是,即便我是个傻帽,也要傻得有意义;即便我是个大忽悠,只要能帮助善良的、需要帮助的人,能忽悠来社会人士的爱心和无私奉献,我情愿做这样的‘大忽悠’。”

时逝如飞,弹指间,刘万奎忘了他已到“知天命”之年;岁月如刀,不期然间,刘万奎的脸颊上,平添了些许皱纹。

第4篇

【关键词】“直播助农”;福建永泰县;农产品;路径优化

“直播助农”所带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很多滞销的农产品在直播时就可以销售一空,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还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复工复产。但是,主播助农现在面临的一个难关是,如何做好相关的监管、售后等服务,政府部门对于相关企业、农户产品质量的把关要如何掌控等等。只有多方合力完善线上销售和售后产业链,避免出现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售后维权难等问题,才能共同建设好一个涵养诚信、健康的行业生态,才能让“直播助农”一直“火”下去,让农产品的销路更畅通,让农民有更多的收益。本文着重针对永泰县目前的“直播助农”模式,对如何让“直播助农”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及做好销售路径的优化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直播+助农”模式下农产品销售路径核心概念

1.1传统农产品销售路径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地提高,农产品的消费也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农产品销售大多是消费者在菜市场、商场蔬菜区或者街边菜贩那里进行购买,优势在于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产品的好坏,缺陷在于这种销售模式只适用于居民愿意出门采购的前提下,时间成本较高。而像商场蔬菜区的销售往往是经过多重中间商,农户获利低,消费者花销大。目前,我国农产品上了规模的批发市场有800多家以上[1],加上遍布城乡的农贸市场和当地举办的一些场所,如福建永泰就开展了永泰农特馆,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放入馆内销售,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但这整个农产品渠道体系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农产品产销矛盾越发突出,制约着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提高和农民增产增收。一边是农民守着大量农产品低价难销,一边是城市民众抱怨吃不上廉价果蔬,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圈一次又一次集中上演。现在常见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大概有这五类: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农产品电商、自媒体销售。随着网络的发展,现下这五类销售渠道中,农产品电商及自媒体销售最为火热。近几年来,电商平台的发展越来越好。看到近日媒体报道,中国目前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再加上今年的特殊情况,使得直播行业空前高涨[2]。

1.2“直播+助农”模式下的“新永泰”

直播销售模式减少中间商环节,农业经营主体与消费者直接对接,有利于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产品成本。直播作为对互联网和物流等优势有效利用的一种新商业模式,不仅为农户农产品的销量提供了保障,也对于脱贫致富带来了一定的效用,尤其近两年,直播销售更是成为永泰县一大特色。1.2.1永泰春茶“直播热”2019年4月,福州市永泰县同安镇占柄村卢峰茶叶基地里,一场延续800年的祭茶仪式,拉开了永泰春茶上市的序幕[3]。以往的采茶节,都是各家各户将本季最好的茶叶拿来统一在展会上展出,这次的采茶节永泰却一改以往的模式,全程采用了直播形式,邀请多名网红参与直播活动,通过网红们自己的亲身体验,在跟网友交流的同时也为网友们展现了不一样的茶文化,利用网红效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大批观众进入直播间一暏采茶风采。此次直播,为永泰春茶增长了大量粉丝,不仅促进了茶农增收,还展现了永泰独具魅力的茶文化,助力推广“永泰绿”生态战略品牌。1.2.2“网红书记”来带货2020年8月15日下午,一场全媒体公益直播活动开启,这次活动主要由闽清县、莆田新县以及永泰县的三位驻村书记带来了他们的特色农产品,三位书记中只有永泰县林我平书记是第一次参与直播销售,但这并不影响他的销售热情,他在一一介绍永泰后寨特色农产品的同时还不忘和网友们互动,每一种产品的制造工艺及它们背后的驻村故事,在林我平书记的口中变得栩栩如生,也带动了直播间网友的购买热情,当天就收到了大约1000个订单,价值10万元左右[4]。1.2.3新阶联合出新招2020年5月29日上午,福建永泰县联合福州市、台江区、永泰县新阶联联合开展助农“新模式”直播带货活动。在白云乡北山村乐来康家庭农场举办“‘莓’好永泰·魅力新阶”助农新模式直播带货活动。直播开始一小时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的下单,仅蓝莓单品就卖出了超过200斤,成交值破万。据统计,本次直播累计订单超600单,销售额共计100000余元[5]。

2“直播+助农”模式下的永泰“新销售”

2.1精准化销售

“直播助农”这一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但要促进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精准化销售必不可少。在今年的永泰直播销售中我们可以发现,精准化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生产的精准化,产品质量要达标,若与直播卖的产品并不相符,则会降低消费者对这一产品的印象分,进而降低销量,长此以往,口碑越来越差,品牌形象下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永泰县开展的几次直播助农销售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一个销量,这离不开永泰农户们优质的产品。

2.2领导带动直播热潮

在永泰目前已经开展的直播助农活动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村干部带领开展的,在各个干部的带领下,直播活动的开展更具权威性,而直播中的农产品也更具真实可靠了。农产品滞销,是每个地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极力避免但却或多或少会出现的一种困难,永泰县干部们面对困局选择了以直播销售的方式“主动破局”,成功使“滞销”变成了“畅销”,既体现着干部们担当作为的务实作风和与时俱进的思路创新,展现了“科学应变”的能力。“直播助农”,既是“互联网+农产品”的新形势,也是“互联网+行政管理”的新尝试,成绩应该肯定,经验更是值得推广。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意识到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部分明显成效,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领导干部们也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努力改进。

3“直播+助农”模式下永泰农产品销售路径存在问题

“直播助农”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本地滞销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知晓。依托互联网支撑的“非接触”直播销售模式备受关注,看准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独具优势,农产品借助“直播吆喝”,提升了地方特色产品的传播影响力、品牌美誉度,助推地方经济发展[6]。但是随着这种模式的发展,农产品销售路径开始出现了问题。

3.1农产品同质性强,品牌难于差异化

现在农产品消费市场有许多同类的农产品,虽然是由不同的生产者生产的,但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候,往往很难去辨别同类农产品有哪些区别。消费者很难去分辨品质好坏(如口感、质地等等),这些差异也很难用肉眼去识别,消费者更不可能每次在购买农产品时都进行试吃,所以消费者需要一个衡量标准去辨别产品的好坏,这时候一个品牌标志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目前中国很多农产品生产者对于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存在很多无实际意义的举措,生产方式也是延续以往的散户经营方式,化肥农药的使用也是没有标准,产品上市也缺乏包装。这类“无品牌”产品是否符合健康环保标准都是令人怀疑的,外表更是让人无法识别。

3.2流通渠道过长

农产品生产和运输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农业的生产和运输流通的渠道是受季节和当地地形地貌形成的一种生产方式,什么样的地形适合种什么样的农作物,这些都不是农民自己可以决定的。永泰县位处福建省的东部,特点五多:山地多、水果多、景观多、水能多以及温泉多,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条件决定了永泰县的农产品种类多为水果蔬菜以及肉类食品等人们必需品,但这样的地理条件也为永泰县的农产品销售带来了挑战,多山地的地区如何能够保障农产品的运输,一是交通问题上的运输时间控制,二是从产地到消费者的流通环节问题。农产品类特别是水果、蔬菜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都是需要保鲜的,海鲜产品和肉类也一样具有易损、易腐坏的特点,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同时也需要特殊的包裹进行包装才能保证农产品尽量避免损坏。虽然永泰县采用的是直播销售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间商环节,但是也并没有达到“零流通”的水平,一份农产品的销售同样需要经过农户、加工商、主播以及物流商。所以,如何保证农产品安全又快速地运输既是传统运输渠道无法解决的一个大难题,也是现代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

3.3农产品销售路径组织功能不健全

市场体系功能落后,大多农贸市场都存在着盲目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市场规划,导致市场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永泰也不例外,目前永泰县对于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虽然已经有了“电子商务进农村”这一举措,但是由于开始时间晚、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农民们电商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永泰的“电商直播”之路并没有立刻得到发展,很多贫困户并不了解和不懂利用互联网的优点,还在利用传统的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渠道和交易方式的落后进一步制约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再加上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能力偏低,品牌覆盖的数量不足,农产品市场的经营主力还是以农民自发组织和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形成合力。并且,农民进入销售渠道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基本都是各自为营[7]。

4“直播+助农”模式下永泰“新出路”

4.1推进农产品品牌形象的建立

如今直播电商发展迅速且品类繁多,如何让自己的产品可以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品牌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优势。由于农产品的性质特殊,多由农户种植采摘后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并不存在品牌的意识,虽然在直播兴起后有部分产品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但也并未针对这一不足进行优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农户建立自有品牌。2020年8月27日,福建永泰的南城区小汤山文化中心旁的永泰农特馆正式开馆,永泰农特馆是福建省永泰县首个扶贫农产品统购统销综合服务平台[8]。永泰农特馆通过创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帮扶模式,整合贫困户农特产资源,做好合作社与贫困户的产销对接,实现企业赢利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通过加强宣传,深化“三品一标”“一品一码”等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推广,打通线上商城和线下场馆的销售渠道,搭建一个全新、高效的共享平台。此外,在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永泰农特馆还将不断开拓农产品出村进城新路子,把“永泰制造”的名优特农产品推向全网、全国,助力全县产业脱贫、乡村振兴。农产品实施品牌策略有利于农产品更好地进入市场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营销策略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需要。农产品品牌可以从品牌定位入手,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特色,实现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并传播和维护品牌来建立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牌的忠诚度。抓住适当实际对塑造的成功品牌进行延伸,让品牌价值不断升值,通过对产品品质和功效严格把关,让消费者用口碑传播品牌,通过口碑效用来提升品牌价值。

4.2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直播助农”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等农村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永泰县的农产品销售路径的优化,重点要针对农产品营销渠道链长、流通效率低下的情况,可以逐步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销售路径效率,也可以把传统的物流途径即商品必须经过众多的中间环节简化为由生产者经配送中心到达零售终端,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的资源优势,实现农产品电商化包装设计和规模生产供应,尤其是对生鲜蔬果等保质期较短的产品,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险设施,确保直播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根据《永泰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的要求,物流企业通过整合永泰物流资源,按照标准和需求,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搭建“一县一仓配中心、一乡一中转站、一村一网点”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4.3构建多元化销售主体

目前我国主要的销售主体多为经销商,就算是采用直播方式销售也大多邀请带货达人等为自己的商品进行带货,主体较为单一,且销售形式固化。永泰县在直播助农道路上的探索毫无疑问也存在这一问题,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已经实现农业高度标准化的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吸取先进经验,改变过去销售主体单一的局面,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农产品销售主体。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增强营销能力和农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通过创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帮扶模式,整合贫困户农产品资源,做好合作社与贫困户的产销对接,实现企业赢利与贫困户增收的双赢。(1)着力培养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和原有流通主体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流通效率。(2)引导农民组成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农民共同开拓市场。这样有利于农民之前形成利益共同体,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共同提升销售能力。

5结语

第5篇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将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发展改革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今年我省发展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突出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区域、陆海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和服务提升,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要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充分运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力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按照生产性与生活业并重、传统与现代服务业并重,突出重点产业、区域、平台、企业和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业总量和质量的思路,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组织编制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二是积极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大力培育30个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尤其要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区域生产性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生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三是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编制实施201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一批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力争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18%左右。四是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重点服务业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新增40个省级以上服务业品牌,培育100家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五是积极做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申报和争取工作。

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要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是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抓紧制订各个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明确今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努力把规划实施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品、技术、组织结构上,放在强化集聚、集群发展上,放在通过优化投资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提升上。二是大力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编制实施2010年重大工业项目计划,推进千亿产业提升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深化第一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试点工作,推进第二批示范区试点建设。三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特、新”之路,着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产能、产品和工艺技术,抑制部分新兴产业的重复建设倾向。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一是要认真研究和选择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类型和优先领域。国家提出了生物科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育种、信息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省实际,要突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网络、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和发展规划。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抓紧研究起草《关于大力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关于加快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三是研究制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我省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兴办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精品农业的路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以规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及时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规划。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源自政策支持的收入。积极推进“千万亩标准农田提升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力提升单产水平。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推动设施农业、精深加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中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农村沼气、沿海防护林、粮食工程、标准海塘、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改善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着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二)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工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紧抓不放。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要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构筑创新平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业投资管理几个重点,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密切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扶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提高自主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力。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合作,提升创新平台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争取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资金,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抓好一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推进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三是推进创业投资发展。有效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强省市联动,通过参股、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运作好浙商产业投资基金,使之成为吸引金融人才和境外资金的重要平台。四是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配合做好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工作。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决战之年,要突出重点,加大攻坚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成。一是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分解节能减排目标,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二是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的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积极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对“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改造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一是大力实施《浙江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25个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100项重点项目。二是尽早启动《浙江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的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国家《总体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实施《浙江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2010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我省太湖治理“三大清水环境工程”前期工作。

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共同推进我省方案的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进一步研究“十二五”时期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加快研究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积极宣传和大力引导发展低碳经济。

(三)着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积极扩投资,促消费,有效化解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风险,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大力推动社会投资。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抓紧出台我省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消除限制民间投资进入的不合理障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投向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增长15%以上。二是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全省重点建设计划、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以“七线两枢纽”为重点的铁路项目和一批公路、航道项目建设,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电源项目和电网建设。三是加强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提高建设效率,保证建设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和监管工作,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相关工作。同时,抓好浙江省对口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及援疆、年度援建计划的实施工作。四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实施2010年上报国家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和2010年省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尽早编制出台 “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五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努力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和优化外资结构。努力用好国外优惠贷款,积极引进国际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我省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签约,推动签约项目落地。

努力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一是全面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完善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公用设施三大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居民后顾之忧,努力稳定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加快农村商业便利连锁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四是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居民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五是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有效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和鼓励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机性购房,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努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推动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抓紧完善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加强与国家层面的沟通衔接,努力争取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带规划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编制并实施宁波―舟山港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物流枢纽港,大力发展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大宗散货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抓紧研究提出组织运作模式和推进机制,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园区、集装箱和大型油品、矿石、粮油、LNG等大宗商品及战略物资储运基地以及若干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促进港口物流业发展上新水平。

有序发展临港工业。一是依托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基础,编制宁波石化、台州医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着力建设国家级宁波石化产业基地和台州医药化工园区。二是支持开展船舶生产设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训等服务,推动船舶工业整合提升,控制低水平造船,重点发展高附加值大型船舶,努力做强特种船舶。扶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水淡化设备等海洋装备业。三是大力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以争取建设舟山国家级海洋旅游发展试验区为契机,重点开发海洋运动休闲、海岛度假体验、海鲜饮食等特色产品,探索开发邮轮、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品,引进、培育国际知名酒店连锁管理集团、国际旅游商和旅游资讯集成商,建成我国海洋旅游高端产品先发地。

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涉海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港口、航道及锚地等建设,大力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公用码头。优化港口集疏运通道,加大疏港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油气管道等项目建设和统筹力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快梅山保税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按计划闭关运行。

(五)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要着眼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优化产业、城镇空间布局,努力构筑一批空间开发新平台,加速城市化进程,切实提高集约、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空间开发新平台。要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平台建设、政策支撑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抓紧编制空间开发新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区位基础设施较好、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优势明显、产业和项目支撑能力较强,具有创新、集约、绿色、协调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省级层面统筹规划。二是扎实推进新平台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充分保障新平台建设的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容量等要素需求,并做好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工作。引导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省级政策性投资公司参与新平台建设。借鉴天津滨海科技生态城等建设经验,大力吸引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财团参与我省新平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空间开发新平台。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按照统分结合,以所在地方为主的原则,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平台建设的重大问题,形成跨行政区的联合开发机制、投融资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新平台的评价、统计机制。加强政企联动,形成开放互动、良性发展的新格局。

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一是加大对中心镇的扶持力度。抓紧出台加快中心镇发展提升的相关政策,公布第二批中心镇名单。组织实施公共设施、产业集聚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中心镇城镇功能,增强中心镇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选择20个人口数量多、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区位条件优、带动能力强的中心镇,通过设定目标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文件,深入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加快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三是提高中心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完善中心镇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中心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民饮用水、农村污水处理、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二是进一步落实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做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和《区域规划》,按照“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的新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10个重点专题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尽快研究出台2010年改革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安排年度重点任务,在各设区市及义乌市全面启动实施11个方面的改革试点,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列为国家试点。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宅基地换住房、生产生活用房相分离等改革试点。研究制定我省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阶梯式水价和水权交易制度,推进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改革,全面推进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四减少”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制定出台加快中心镇培育的政策意见,探索开展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健全行政效能和行政监督机制。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和三年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开展医保异地结算制度改革试点。分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30个县(市、区)的改革试点,加快探索基本药物生产、定价、招标等七个环节的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抓好23个县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嘉兴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新启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和“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等10大均等化项目。继续推进联系点工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估监测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改革。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启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试点工程,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对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意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等旅游业发展。加大对中职教育、基层医疗卫生等中央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努力改善职业教育、农村卫生、民政计生等基础服务设施条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课题研究。

突出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出台适合我省农民工特点的参保方式。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落实市场价格监督调查巡视制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切实落实重点项目风险评估制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八)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认真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深入研究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宏观性的重大问题,力求分析调研见事早、反应快,判断准、谋划深,建议实、质量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代建制、公共资源集中交易场所管理办法等立法工作,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信用浙江建设,进一步完善征信平台功能,不断提高征信平台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