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建筑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设计;综合布线
Abstract:The only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 and intelligent building cab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s related to intelligent buildings and intelligent level.Cabling system within the building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which enables the building’s internal voice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information exchange equipment,buildings,property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connected to each other,but also make the buildingcommunications networkequipent and extern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Weak power design;Cabling
一、引言
对于现代化智能建筑,尤其是办公楼宇的弱电设计,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共识。综合布线应用将建筑物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综合系统。本文对分析了智能建筑设计中弱电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结构综合布线的应用,根据我国国情进行建筑设计,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问题的提出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是多少,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体现,建设智能城市与智能化建筑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采用的布线系统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标准,并且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
布线技术是从电话预布线技术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非结构化布线系统到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过程。作为智能建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系统设备的配线要求。
三、智能弱电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一)先进性。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二)兼容性。结构化综合布线是一套综合式的全开放式系统,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及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设备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双绞线。(三)灵活性。传统布线方式由于各个系统是封闭的,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以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四)可靠性。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和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的信息通道。每条通道都采用专用仪器校核线路衰减、串音、信噪比,以保证其电气性能。(五)经济性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方式相比,综合布线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极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
综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所以,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单一与我国国情结合不够,难以适应不同需要。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存在高低不同的档次,不同的类型的现实,但智能化系统却越来越趋于雷同,家居布线系统的配置,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品种比较单一,其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却毫无特色,这就很难适应不同层次居住用户的需要。(二)标准不符合国内实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商的智能化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产品,基本上都按国外标准ANSI/TIA/EIA570A(以下简称570A标准)进行生产。但它与我国智能化住宅建筑发展的现状并不符合,近期,国内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蓬勃发展,在工程中选用大量国内外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由于是各个生产厂商各自开发生产,往往会出现接口协议不规范,或开发时无标准可依。因此产品之间存在难以协调和配合的诸多问题,给系统集成带来困难,造成建设投资大、效果不理想,甚至不能使用的后果。(三)产品应符合住宅建筑用户真正的信息需要。国内智能化小区或智能化住宅建筑中采用的有关智能化系统产品(包括智能家居布线系统),主要来源于国外,少数由国内供应。总体看来,开发生产的产品品种少,水平低,有些性能还不能满足各类智能化小区的要求。这一方面急需加强研究开发,积极生产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智能化住宅建筑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事求是地研究他们的需要,建设成符合国情民意、功能实用、物美价廉的住宅。
五、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袁世琪. 大型建筑中强弱电系统的接地问题[J]. 建筑安全, 2003,06
1智能建筑弱电方案确定基本思路
首先分析一下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优点:
(1)结构化综合布线使用了标准化的线缆和接插头模块,非常便于各楼层及本楼层间的信息点管理,使得因办公室搬迁等因素造成的大量终端设备、电话机移位时,只需将插头拔出、插入新的位置,然后在弱电设备间内做跳线处理或仅仅作些软件上的更改,即可重新投入使用,而不像传统布线那样无统一标准。当设备需要移位时,会带来许多管理上的不方便或需要重新布线,对建筑装璜造成较大的破坏。
(2)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扩展能力强,因为对于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提供155Mb/s信息的传输能力,除了满足当前各种网络的需要外,还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结构化综合布线的两个优点,结合建筑物实际的各弱电系统,具有发展性和不稳定性的只有电话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而对于其他弱电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视系统、广播系统、电缆电视系统等设备,具有很好的固定性,且位置一般不会移动,对于一个固定的建筑物,这些系统的设备一经选定,频繁更新换代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均很低。
根据以上所述,一般都在弱电设计中把电话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配线统一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而对其他弱电系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仍采用传统的配线方式。
然而,采用上述方法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当前大多数弱电设备厂家的系统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兼容。要想使这些弱电系统在结构化综合布线平台上运行,则必须增加转换设备。例如保安监控系统的摄像机,其输出的视频信号通常以同轴电缆传输,如果将其纳入结构化结合布线系统中,需在线路两端增加信号转换设备。显然,这样做既麻烦又不经济。
2综合布线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中发现有的综合布线产品,如三类、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均为0.5mm2(美国线规AWG24),与之相配套的配线架,出线座都只能适用于截面为0.5mm2的线缆。因此,它在支持如下几个弱电子系统时,就存在局限性或不足。
2.1广播系统(PAS)
根据我国电气规范,一般将电气设备工作电压为220/380V(交流50Hz)、有效值24V以下的交流信号确定为弱电信号。而在广播系统中,如采用定压输出,线路电压可分为70V、100V、120V三档。故在广播系统中采用综合布线,会对线缆产生过电压,长期使用会对线缆的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广播系统的线路用线截面一般为1.0~2.5mm2,而非屏蔽双绞线的线芯截面只有0.5mm2,相差甚远。
2.2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FAS)
根据我国现行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传输线路的芯线截面,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1.0mm2,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不应小于0.75mm2。而作为综合布线系统的非屏蔽双绞线其截面积为0.5mm2。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另外,在总线制的火灾报警系统中,电源线与控制线多采用1.5~2.5mm2的导线,综合布线系统也不能满足要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现行消防规范要求所有消防信号线、通讯线均不可与非消防线路共管敷设。因而要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火灾报警与控制系统,必须先获得当地消防主管部门的特许。
2.3共用天线电 视系统(CATV)
用综合布线产品支持CATV一般都采用光纤,因此,在线路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的两端要加装适配器,这无疑增加投资,而且因中间环节增多,系统的可靠性也降低了。
以上阐述了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支持各弱电子系统目前仍在的一些问题,那么是不是说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不能支持上述各个弱电系统?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座智能化程度要求很高的建筑物,在规范允许和获得特许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综合布线产品的光纤和各种对数非屏蔽双绞线缆支持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讯系统,用同轴电缆支持CATV和CCTV(监视电视),采用截面为1.0~1.5mm2的特殊定货的非屏蔽双绞线支持FAS、PAS。
3结束语
目前智能建筑内,一些弱电子系统还不能完全融合于结构化综合布线内。这既有规范条件的限制,也有产品技术规格单一的制约,以及性能价格比的因素存在。建议有关研究和生产单位,尽快研究和生产出能满足各种线径和不同传输信号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产品,使所有弱电系统均纳入结构化综合布线。
参考文献
[1]基于平等模式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 汪勇.中南大学硕士论文[D].
[2]智能化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周舟.广西大学硕士论文[D]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建筑也成了目前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智能建筑工程中,电气系统相对以往也更加复杂,并且使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雷击等安全事故,因此也很容易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应用质量,这样对于智能建筑电气防雷技术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防雷技术
在智能建筑中,电气防雷技术的保证电气使用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智能建筑电气防雷技术的应用也必须要以避免雷击为基本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做好电气防雷的规划工作,这样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针对目前智能建筑的电气防雷工作,还需要做好防雷技术的设计规划,从而更好的保证整个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稳定运行。
1我国智能建筑电气防雷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
1.1电气防雷方案的规划。
智能建筑中电气防雷方案的规划是建筑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通过对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分布的研究来科学的做好防雷方案。而目前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雷击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其中雷击可以分为感应和直击两个部分,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这两部分内容来进行。而雷击感应主要是通过线路、设备等途径来进行防雷保护的,这样就需要将感应雷击的途径切断,进而避免雷击与电气系统发生直接接触。而目前直接雷击所造成的破坏问题也都是通过金属部件来传递的,这样在制定方案时,还要将金属构件进行调整,将防雷技术应用到直击、感应等多方面内容,这样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防雷效果。
1.2电源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整个电气系统中电源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电气防雷工作的开展也必须要做好电源系统的防雷工作。而电气系统中的电源系统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在发生雷雨天气时出现雷击的几率也会相对较高,因此还需要采取防雷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采用分级保护措施可以更好的避免电源系统中存在的雷击风险,在发生雷击时,雷击所产生的电压也能够实现分段式的保护措施,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雷击所产生的破坏。比如在一些智能建筑中采用了分级保护措施后,智能建筑中的防雷保护措施也存在着相对较为薄弱的问题,在浪涌保护器维持电源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如果电压过高,那么建筑的二级保护措施也会相对较为薄弱,因此通常会采用两级保护或者三级保护的方式来保证整个建筑电气系统的稳定性。通常会将浪涌保护器安装在系统的内部,这样电源系统中的三级保护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整个智能建筑电源系统的电压能够控制在1000V的范围内。
1.3信号系统的防雷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信号系统是保护智能建筑通信的重要部分,也是电气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的保证信号系统中防雷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还需要提高通信的水平来保证通信系统的稳定性。而就目前来看,在智能建筑的信号系统中,大多会采用有线传输的方法,这样信号系统对于电气设计的要求也会更高,而为了更好的实现电气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智能电器中的电缆线路也采用了统一的埋设方法,在电缆外侧加入了屏蔽层来提高网络信号系统的防雷能力。而选用了浪涌保护器后,电气系统中的线路以及设备安装以及连接位置也可以保护信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特别是信号系统的防雷技术中,需要注意线路的屏蔽是否能够达到规范的要求,应该更加积极的采用浪涌保护器来对防雷措施进行安装,这样也可以更好的提高信号系统的防雷水平。
1.4等电位联合保护技术。
目前等电位联合保护技术的应用也相对较为普及,在等电位联合保护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以金属设备、管道为基础,并且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加入电位防雷系统来保证电气系统的防雷质量。同时,电位联合保护技术在保证电气防雷效果方面也越来越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建筑中电气系统的防雷能力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因此等电位联合保护技术的应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防雷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内容
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有着综合性强的特点,为了更好的保证智能建筑电气防雷的质量,还需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
2.1屏蔽中的注意事项。
屏蔽是电气防雷中的基础工作,在根本上确保智能建筑具备防雷的能力。雷击时产生了大量的电磁波,干扰了电气设备的运行,采取可靠的屏蔽措施,能够降低电磁波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智能建筑在设计时,应该提前做好防雷屏蔽的工作,考虑电气防雷的需求,建筑工程中通过钢筋形成等电位结构,钢筋能够实现电磁波的分流,落实电气防雷技术中的屏蔽工作。
2.2布线中的注意事项。
布线防雷设计是智能建筑电气防雷技术中的重点注意事项,布线在电气系统内占有很大的比重,连接了各项电气设备。布线防雷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管内敷设是布线防雷的首要工作,目的是屏蔽电缆,在此基础上规划布线的垂直布设,尽量选择智能建筑的中心,用于减小雷击产生的电磁干扰,同时加装避雷器,实现多层次的布线防雷。
3智能建筑电气防雷技术的优化措施
3.1分流。
分流是智能建筑近年来比较常用的电气防雷优化措施,主要是保护电气系统内的设备、线路。分流优化的核心是接入避雷装置,避雷装置在电气防雷时主动降低电阻,形成近似短路的状态,分担大量的雷击电流,进而将雷击电流顺利的导入大地。
3.2接闪。
智能建筑电气防雷中的接闪优化措施,为雷电传播提供了专有的通道,设计师设计专有的雷电通道,促使雷电波能够安全释放,不影响电气系统的根本运行,降低了雷击破坏的力度,保障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接闪防雷的目的性强,属于一项效益比较高的防雷优化措施,完善了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的运行控制,解决了雷击破坏的问题。雷击是电气系统最大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那么整个建筑的电气系统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同时也会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保证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防雷技术的应用质量,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优化防雷技术,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智能建筑电气的安全水平。
作者:王秋荣 单位: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首先是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系统的建筑自动化优势。传统建筑的排水、电力、消防、暖通空调、信息通讯等,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的就地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建筑可以将这些子系统之间联动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联动运行,实现远程控制及综合管理。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节能 ;设计;实现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is in constant speed up, people's life and work environment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mprove, so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grown to become the people living learning mainly living place, has become a city building automation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direction. Bu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relative contradiction of shortage of the energy supply is becoming the key to restri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has become a focus in the de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as a late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in the main par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how to combine the new technology, new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energ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s will becom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personnel to study an important subject. So this article first expound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energy-saving design principles, then on the basi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lighting system, hvac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nergy saving design, to further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Electrical system; Energy saving; Design; To achieve
中图分类号: TU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智能建筑在当代建筑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而建筑电气技术作为支持智能建筑的技术平台,其内容得以不断发展,但是随着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能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建筑能耗是全国所用能耗的重要组成,大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30%左右,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对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进行设计时应该尽量提高电气系统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对设备运行进行监控节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尽量采用那些相对来说比较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能耗,进而设计出一套质量良好、使用安全、方便、节能、经济、可靠的智能建筑电气系统。
一、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原则
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并不意味着降低建筑内人们的生活或者工作的标准,更不能以牺牲智能建筑的部分功能为代价,同时也不是为了电气技能而进行无谓的投资,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该是通过比较合理的运行方案来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必须要遵循满足物的功能的原则,也就是要满足智能建筑照明的照度、色温,满足智能建筑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其次电气技能设计还要遵循经济效益的原则,也就是应该让为节能而增加的投资能够在几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回收回来。再则就是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还要遵循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的原则,也就是在设计之前就应该找出那些与智能建筑物功能无关的能源损耗,然后采取相关的节能措施、最后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还要遵循安全可靠性的原则,也就是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时必要考虑智能建筑电气节能措施的安全性,在设计时必须要保证配电线路有足够的负荷能力、热稳定与绝缘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智能建筑内部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电气节能措施提供基础。
二、智能建筑电气技能设计
1、智能建筑照明节能的设计
在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照明节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为一个高效的照明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损耗,因此首先应该选用那些高效节能的灯具,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1)节能照明光源的选择
对于光源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光源,例如对于室内高度低于4米的房间可以采用直管荧光灯,它能够在实现节能的基础上满足光效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的要求。对于室内高度大于4米并且有显色性要求的房间应该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总之对于灯具的选择要优先的使用直射光同比例相对比较高的,同时还要保证合理的控光性能。
(2)合理选样控制开关
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电方法,因此在设计节能照明是要根据照明使用特点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例如在人员短暂停留的楼梯或者走道应该采用红外探测开关,而对于那些公共长多或者是室外照明灯应该采用光电、声控或者程序控制开关,以达到照明节能的目的。
(3)照明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中应该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光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照明方案,例如在需要高强度光照的地方应该采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混合形式的光源进行照明,面积较小的居住,办公用房或类似的房间,宜采用一灯一控或二灯一控的方式。与此同时设计中还应该重视自然光的利用,充分采用人工照明方案与自然光照明方案相结合的照明方案,这样既保证了照明的质量,同时又降低了照明能耗。
2、节能供配电系统设计
在进行节能供配电系统设计中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因为如果变压器容量过大时,长时间的运行会造成有功损耗的上升。因此在选择变压器容量和台数时,应根据负荷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对负荷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使其工作在高效低耗区内。与此同时在设计时还要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例如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同时还可以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进而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最后就是供电系统中配电线路的节能设计,因为配电线路电能的损耗主要由配电线路的阻抗和电流决定,同时配电线路的阻抗与导体的导电率、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截面积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在配电线路节能设计应该在经济效益的前提下首先考虑高导电率的导体,同时保证变配电源头尽可能的靠近整体负荷量的中心区,这样可以在开始就缩短供电的距离,进一步的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线路。还有在配电线路设计中应该尽量保证配电线路的直线性,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配电线路中的线路长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线路损耗。最后就是要根据相关工程要求合理的选择供配电系统中的导线的截面,具体的依据就是经济电流的相关密度,一般情况下这一方面主要是按照综合的运行费用中最小原则化进行确定的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这种方法不仅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线路的损耗,同时还能大大的延长线路的使用寿命。
3、电动机节能设计
电动机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并且其用电量占智能建筑总用电量中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选用高效率电动机,因为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素,是减少电动机的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为电动机加装变频调速装置,使电机在负载下降时,自动调节转速,从而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机在轻载时的功率,进而达到电动机节能的目的。对于需要频繁启动的大容量电机可采用软启动器对设备按启动时间逐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来控制电压的变化,由于电压可连续调
节,因此启动平稳,启动完毕即可全压投入运行。
三、结束语
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是大势所趋,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已成为电气设计的重中之重,因为建筑电气节能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行业对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行业对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人员应该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设计出一套符合标准同时有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为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关毅.浅论智能建筑楼宇电气节能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2]尚勇庆.关于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论述[J],科技信息2010,02(23)
【关键词】工程监理;智能建筑;质量;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159-01
一、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是在现代可持续技术的背景下产生的,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因此,智能建筑监理在建设工程中已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
时下,智能建筑的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设计质量低,监管不到位
由于目前的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智能化设备的选型还不是很熟练,在建筑竣工后也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其次,人员与培训没有深入到位,导致现场监管过程中无章可以参照,而且施工和建设方认识不足;加上行业跨度大、系统多、知识面广的特点,智能化监理人员也很难把控各个系统的需求和要点。
(二)集成商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
就算智能建筑设计很大程度上考虑了业主的需求,而深化的设计和具体的功能实施则是由功能系统集成商来完成,这导致了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脱节和不协调。智能建筑设计的系统集成商具有怎样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都会对建筑业以及相应的智能建筑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重建设轻管理
很多的用户对智能化建筑的管理意识还很淡薄不够浓厚,在建筑管理方面,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一味地降低智能化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知识层次,导致无法真正享受到智能建筑带给生活的便利和好处。
二、智能建筑监理的质量控制
由于种种原因,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从已建成的工程项目看,能够达到功能要求的、使建设方满意的较少。智能建筑有着不同于其他分部工程的专业特点,因而监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不同之处;同时,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网与政府采购网的智能化(信息化)项目采购方式有明显的不同;针对现场遇到的一些问题,作为监理,在建设工程中除了具备传统监理的要求外,智能建筑在监管质量控制方面应具备如下工作细节: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深化设计方案审核应从设备可靠性、通用性、技术扩展性、设备投资和长期运营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笔者经常发现,深化设计方案中系统设计的可靠性不足。比如:承建方在一单位保密机房深化设计方案中,网络安全只安装了单台国外防火墙;由于涉及保密资料,政府采购规定的涉及保密网络系统的均要采用两道防火墙设置,以确保信息安全;一旦网络系统被窃取信息,不但影响正常的业务,而且可能出现泄密现象。
(二)材料、设备质量严格把关
电子产品仿造、芯片不同,外观一样;或者是型号相差甚微,但功能相差很远;还有外表、内核一样没有任何肉眼可以识别的产品。因此,如果对进场的材料设备发现疑点,应通过多种渠道验证。如:型号尾带e与未带e的产品在表面上基本一致,但是经过网络、电话供应商初步判定为"掉包"产品。型号的细微区别代表产品的参数完全不一致,验证时可根据招投标书参数、型号一一对比;平时通过收集相关设备产品信息不断积累经验,建立设备产品真伪资料库。对相关设备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查询系统进行验证,让互联网走入监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三)设备安装环境的勘察
设备安装环境的勘察应引起重视。例如机房建设中是否包含接地装置,空调通风系统及消防系统是否具备,电源预留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机房及设备之间的门洞大小是否符合机柜运输,楼控系统协议接口是否个单位有提供或开放等,应在土建、空调、配电、给排水等未施工前了解清楚,避免后期返工。
(四)严把测试验收质量关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可视性差,质量缺陷比较隐蔽。因此测试验收时必须依靠仪器设备和测试软件进行大量实时的测试。监理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仪器及必要的测试指令,规范操作过程。项目实践中,通过审核方案中承建方自测依据、操作过程及预期结果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等方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同时为了保证了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要求承建方当天完成测试后将所有检测结果转存电脑提交监理方,防止检测数据被修改。
(五)培训过程的质量控制
培训过程的督查也是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关键。系统交到使用人员手中,使用人员能否会用和用好,使用操作培训是关键。所以要求承建方事先做好培训教材及培训计划,经监理方审核后方予实施。明确方案编写中的系统配置说明应根据现场实际的参数配置进行编写,而不是采用厂家系统的通用参数;系统使用中易发生常见故障的应有应急处理的预案说明,并详细列明处理步骤,以避免使用人员非法操作。通过以上措施,用户反映培训效果明显。
三、智能建筑监理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的范围已从办公楼扩大到公寓、医院、商场、体育馆、机场、地铁等;另外,智能建筑也由单体向区域规划发展,像“数字市政”、“智能综合体”、“智慧城市”等新概念。
(一) 智能建筑测算
智能建筑产业下游为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发展与其景气度息息相关。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目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建建筑的智能化应用,二是既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近年来虽受房地产调控影响,但随着城镇化改革的发展,原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社会信息化的加快建设、智能建筑的需求增多、个性化的信息化项目也会随之突显,因此,智能建筑对建设工程监理需求将日益增多。
(二)智能建筑人才和技术力量
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是推进智能建筑迈向新台阶的基础,核心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向往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同时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规范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监理在建设工程中就目前发展情况,以及智能建筑监理在建设工程技术开展中的监管能力、市场前景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在监理工程师对传统建设工程监理的管理工作之上,同时在落实对设计方案、施工合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要能充分理解建设单位潜在目标、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更新产品功能,同时监理工程师要积极开展产品供应商优选和集成兼容工作,更大的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能按照智能化设计文件及行业使用要求作为目标并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5版.许江林,等译.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 王春霞.浅析智能建筑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
[3] 柳纯录,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柳纯录,等.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电气技术;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887(2016)02-0026-03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而建筑技术则是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技术,建筑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水平的高低。电气技术是建筑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其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了全面的革新。本文就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智能建筑主要是指集光纤、电缆、电视、数字通信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高质量建筑。较一般建筑而言,智能建筑的品质、效率、功能等更为优化,能够满足人们生活和办公的各项需求,实现操作的简单化、便捷化、科技化和节能化。此外,设计师和使用者还能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进行自动化的创新设计,让建筑更加的完美和智能。电气技术以电气工程技术为基础,涵盖了电工、电子、电控等,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将更加广泛[1]。
2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的作用
无论建筑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建筑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气技术的支持。在智能建筑中存在大量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离不开电源技术、布线技术等电气技术的支撑。因此,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1)弱电系统设备的运行需要以电气技术为依托。如果没有电气技术的支持,那么施工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弱电系统之中的各个设备也会存在排斥干扰问题,使弱电系统瘫痪。将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计和安装中,有效地解决了弱电系统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2]。(2)电气技术推动了智能建筑监控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中,电气设计摒弃了传统的集中监控和集散监控的方式,开始向新的领域发展,通过现场总线系统模拟、以太控制网络开发、网络的集成控制以及各种新兴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3)电气技术促进了智能建筑安防技术的发展。传统安防技术中的监控、巡查、报警等各个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信息交流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对建筑的全面监控。在现代智能建筑中,将电气技术安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子系统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切换,切实地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4)电气技术为建筑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智能建筑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建筑,它离不开通信、电话、电视、光纤、网络等技术的支撑,而这些技术的实现更有赖于电气技术的支撑,将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实现了高速传输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3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1电气技术在建筑综合体中的应用
综合体建筑是智能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建筑综合体在一、二线城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综合建筑的复合功能非常明显,我国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出现了大片的中央商务区,即使重庆、西安、沈阳等二线城市,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商业中心。此外,大量高档住宅、工业园区开始高速发展,智能化的建筑才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和工作的需求。此外,在美国“911”事件之后,人们对建筑防爆、防恐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切要求的实现都必须依托电气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因此,电气技术是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技术。
3.2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
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一直非常重视电气节能技术的研究,随着电气节能技术中的多项关键技术被不断攻克,它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智能建筑当中,涉及到大量的电子设备,耗电量非常高,将电气节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不仅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还能起到环保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3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内部的具体应用
(1)在变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变配电系统是智能建筑安全用电的重要保障,其主要作用为监控智能建筑当中的各个设备用电是否正常。一方面,变配电系统可以直接监控智能建筑中的各个电力开关设备,也可以通过配电柜对高、低压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整个建筑内部电力监控;另一方面,变配电系统还具有监测电路电流、功率等参数的功能。在智能建筑当中,变配电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监测电缆、变压器和发电机的运行状况。利用电力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时,需要监测的频率也非常高。在对电压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要及时准确记录相关设备的开关状态和运行参数,以便及时、准确、有效地预测系统发生故障的几率,进而有效地分析智能建筑当中电气的故障点。在智能建筑当中,变配电系统实现对电力开关的控制需要电气技术的支持,在出现停电故障之后,可以利用电气技术实现对各个开关进行自动化的顺序控制。此外,变配电系统还能够利用电气技术实现对应急发电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保证建筑内部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2)在照明系统中的应用。科学合理的照明系统不仅要求高的作业视觉效果和照明质量,还应当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线,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光能的损耗。在建筑中,要提高照明系统的光能效率,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光能设计中引入电气节能技术,实现对自然光的充分利用,减少人工照明产生的电能损耗。在电气技能技术中常通过选用低能耗、高性能的电附件来实现技能照明的目的[3]。(3)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智能建筑对电梯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要求尤其高。电梯系统是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一部分,它由中央计算机统一监控和管理,与系统中的其它设备协调运行,能促进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虽然有中央计算机的统一协调,电梯依然会存在按键失灵、突然坠落等问题。电梯再次正常运行有赖于电气技术的应用,需要在电梯机房内安装一根独立接地线以实现其功能性接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4)在安保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建筑安保系统主要由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视频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大量摄像头的应用,将摄像头安装在需要监控的位置,通过电缆、光纤等将摄像资料直接传输到智能建筑的监控中心,实现对整个建筑全面的、实时的监控。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摄像头上传图像的延误和图像中的不明物体进行分析,排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建筑中的报警系统利用红外线、传感器等,在第一时间内对监控区域内的异常情况做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出入口控制系统则是利用电子锁功能实现对建筑中人群的控制,包括对建筑中人群工作区域和异常人员进行控制。上述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实现均离不开电力技术的支持,此外,智能建筑中的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和消防系统等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电气技术。
4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的注意事项
(1)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将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建设成本。电气设计的方案要合理简化,采用的新技术需考虑成本,选用的相关电附件、电线等也要经济实用,以此来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但是不能盲目的削减投资,比如为过度追求电气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而选用不合格的产品[4]。(2)重视智能建筑的电气设计。智能建筑的功能要求多样化,内部的设施设备非常复杂,对于设计的要求非常高,不同设备之间的特性和功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盲目自大或片面的求全求新。如果电气设计不合理,不仅会增加建筑内部的用电隐患,还会造成施工和维护的困难,增加建筑的投资成本,导致资源浪费。一个合理电气设计方案,应当从建筑项目的实际需要出发,选用恰当的电力系统和设备以及灵活的电力技术,保障整个系统正常运转,减少后期管理难度。(3)重视电气技术应用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电气方案设计环节,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的审核和校对,确保设计方案准确无误,避免增加施工和管理的难度;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电气施工规范,选用合格的设备和电工材料[5],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使用过程中要对电气设计进行维护和调节,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建筑内部现有的电气设计进行更改。
5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电气技术已经将信息、电子、电测、电控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成熟的建筑电气技术产业链。将电气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中,不仅可以促进智能建筑的发展,实现智能建筑的多样化功能,还能实现智能和环保的结合,不断推动着电气技术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中海.智能建筑及其电气保护[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王晶.关于电气工程中弱电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4(6):159.
[3]何叶.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郑梅阳.智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98-99.
1新建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要点
智能建筑是由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技术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化建筑内部各种电路设备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密度大,组织复杂。在恶劣天气下,容易受雷电影响,出现损坏或运行紊乱,将会给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新建智能建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做好智能建筑的防雷设计。
1.1内、外部防雷措施组合使用在建筑物传统的防雷装置中,主要考虑的是外部防雷措施。例如避雷针、网,引下线、均压环以及接地装置与建筑工程的钢筋结构、窗框等金属物相互连接,形成法拉第笼提高了传统建筑的防雷安全性。智能化建筑在设计之初时在优化外部防雷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运用综合防雷思想,将屏蔽、等电位连接、综合布线和接地等内部防雷措施有效地组合起来以提高智能建筑的防雷效果。
1.2优化电力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电力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于建筑物的内部,由于其后续维修保养成本大,因此要求在使用前就要加强对它的整体性设计,避免因设计错误带来的巨大损失。1.线缆应选择建筑物平面的中心位置布线,远离建筑外立面;应与防雷引下线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并尽量避免与防雷引下线长距离平行。2.在不同性质线路间要保持合适的安全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优先使用有屏蔽层的电缆;无屏蔽电缆应穿金属管或敷设在金属线槽内,金属管、槽应至少两头接地,并确保电气导通,尽量减少中间的开孔处。3.为防止雷电波沿线缆等侵入建筑,从室外引入建筑的线缆应采用长度不小于15m的金属铠装电缆或穿金属管埋地敷设,并保证首端经阀型避雷器接地,末端金属外护套与建筑接地网可靠连接。
1.3注意避雷针带网的设计中山位于华南地区,降雨多,雨水中酸性物质较多;受季风环流影响,年均风速比内陆地区大。因此,出于防腐蚀和抗风力的考虑,宜将天面的避雷针带网的尺寸厚度等适当加大一个级别。
2新建智能建筑防雷装置检测原则
雷电对智能建筑的破坏性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和地电位反击三种形式。在预防雷电对新建智能建筑的破坏时要坚持防雷装置检测设计的几个原则。
2.1实用性原则防雷装置(产品)的选择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避免雷电的袭击,因此在满足这个条件下的防雷装置(产品)都可以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市面上的防雷装置(产品)很多,性能参数参差不齐。应该根据智能建筑中被保护物的性质、特征、性能等方面综合衡量,选择与其最为匹配的防雷装置(产品)。
2.2可靠性原则防雷装置作为安全保护装置,应该尽量采取有质量保证的信誉度较好的产品。不应适用“价低者得”的经济原则。出于成本考虑,低价产品在功能性、耐用性、稳定性方面往往有所欠缺,导致其可靠性稍差。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会有各种的避雷装置,在实际使用效果方面有的并没有宣传的效果好,采用广泛使用的避雷装置将会避免质量以次充好的现象产生,保障可靠的产品和技术服务。
2.3可维护性开放性原则防雷装置在使用时间较久后会带来使用效果的下降,同时由于新技术更新换代快,在使用效果方面,效果会比老的防雷装置更好,建筑主体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便于防雷装置的维护保养,在开放性原则的统筹之下提高防雷装置的效果满足国内关于防止雷电装置的标准。
3新建智能建筑防雷装置检测的相关分析
防雷装置对智能化建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际上,加强智能建筑的防雷装置检测,保证其安装质量从而确保其性能的正常发挥,达到对建筑物保护的预期效果。
3.1接闪器的检测当前一些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将建筑物的屋面用钢筋绑扎,倘若有雷电流通过绑扎处,由于绑扎处的接触电阻较大,可能产生放电火花,放电火花就会对周边的电磁环境产生干扰。严重时可以损坏室内的敏感的弱电设备。因此,为形成对建筑物的有效保护。除在天面按规范要求敷设接闪器之外,还应在土建过程中积极把建筑内的钢筋等金属材料与防雷装置焊接连通,形成一个法拉第笼,有效地把电磁场干扰排除在室外。
3.2接地装置的检测良好的接地在新建智能建筑中对雷电的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把雷电流及时排散到大地,又可以保证智能建筑内设备正常工作。智能建筑将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连接起来整合在一个接地系统中,一般而言,联合接地电阻的阻值不能大于1欧姆。如果大于1欧姆,需要采用增加接地装置等方法降低电阻值。在对基础地网的检测中要注意对连接处的接地极的处理。建筑内部的孔桩及钢筋结构要和引下线相互连接。
3.3等电位连接的检测对智能建筑内的各类敏感的电子设备应合理采用星型或者网格型连接方法与预留接地端连接起来,确保设备间的电位平衡。等电位连接采用材料截面、长度等要符合GB50343的要求。
3.4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新建智能建筑的线路在布线时要尽可能合理化,尽量减少由于线缆自身形成的电磁感应环路面积。走线尽量短直,减少缠绕。在遭遇雷电的情况下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遭受了雷电袭击的频率会增加。在高雷电的天气下会有雷电感应,因此要将智能建筑的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分开铺设。同时要注意将导线铺设在屏蔽管内部,防止雷电的传感效应。当然在对不同的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铺设时要注意用不同的桥架进行搭接,防止不同的线路之间出现电磁干扰的现象。
3.5电涌保护器的检测在线路安装电涌保护器也是抑制线路中感应过压的有效措施。检测时应对照设计方案,注意检查线路制式是否与设计一致,确定电涌保护器的选型符合要求。同时还要检查电涌保护器两端的接线长度是否小于0.5m,受现场条件所限,超过0.5m时,是否采用凯文接法或其它补偿措施等等,这些都是防雷检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
4小结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智能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智能化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建筑智能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其次,我国智能化建筑产品发展缓慢,难以满足国内智能化建筑要求,这就使得我国智能化市场被国外的建筑智能化产品所驱逐。智能化建筑是一种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模式,那么智能化的实现就需要先进的高科技的建筑集成产品的应用,而我国在建筑智能化产品方面还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术人员相对匮乏,专业技能不高,管理水平有限,这就导致了智能化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的不足,那么要想发展高水平的智能化建筑,就要攻破我国智能化建筑发展的桎梏,优化智能化建筑的不足。
二、智能建筑的特点
1、强大的智能化功能
智能建筑是建筑艺术与现代控制技术的完美结晶,它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拥有强大的智能化功能,如建筑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靠的是一系列的自动化设备(硬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与管理程序(软件),将这些硬件和软件通过优化合理的设计、安装,就构成了智能建筑与众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它在智能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设备投资比例加大
各类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不尽相同,这与项目总投资额、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建设标准等有密切关系,智能化系统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大,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几乎与结构工程的投资相当,而在智能化标准比较高的建筑中,两者已可平分秋色。
3、安装施工任务繁重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是智能化系统施工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众多子系统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布线工作、各子系统的竣工调试以及中央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仅内容多,而且工期长、质量要求高。一般而言,智能建筑可能占用总工期的一半,而智能化系统的施工任务则分布在总工期的一半还多的时间里。而且就目前情况看,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及控制系统大部分是国外进口的,技术性强,施工要求高,除需要土建方面的密切配合外,各子系统之间的安装、联网、调试等也需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三、 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措施
1、智能化建筑的设计
智能化建筑在进行设计时,需要重点对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智能设计,即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通信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热力站的监控系统、空调的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照明监控系统等,在设计时,需要重点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为业主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建筑智能化高度集中管理的目标。
办公自动化系统则主要包括文件处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以及物流管理系统等,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体系,能够为相关人员带来便利,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差错,提高建筑整体的智能化水平。
通信自动化系统是由电话系统、电视通信系统以及计算机通信系统组合而成,通信自动化能够为业主带来极大的方便,并能够实现数据和图像的快速保真传输,为业主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信息化通讯服务。
2、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对细节的管理
施工人员不仅要有施工的本领,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有操纵的本领,以便各施工者对于智能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进一步的全面了解,为其细节管理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不放过一个小细节,尤其是要注意对施工布线这一环节的管理。在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施工布线的使用一定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各器材的性能和参数标准,看其是否具有兼容性,是否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管理者注重对细节的管理,还需要对细节进行准确的掌握和协调,例如在智能建筑施工中,需要对施工多需要的管道以及管道的预留孔洞等细小的环节也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说在进行会施工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
3、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组织、设备供应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表来对其进行检查与管理。建筑智能化施工进度表的制定,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安排,包括施工安装图的设计、管线施工、设备验收、安装、调试以及验收等。
4、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
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不仅包括施工者,项目经理以及技术总监对工程的施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要确保建筑智能化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要综合的考虑各方面人员,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考核,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细分。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要具备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的现场施工经验,这样能够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现场的进度和质量进行恰当的管理和合理的调度,也能够协调业主以及其他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
5、加强对智能建筑施工方案的管理力度
在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提升之后,还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够确保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为此,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组织规划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完善的编制,要综合的对比各项设计方案,选出最符合实际情况且最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四、智能建筑施工管理新模式
1、完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
加强对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的管理,有利于项目总体进展。目前,存在的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工程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工程总承包模式,这种模式中,工程承包商要对所有系统进行深化设计,管理设备供应、管线和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等。第二,工程总承包安装分包模式,其中,工程承包商将管理系统的深化设计、设备供应、系统调试、系统集成等,然后再进行移交和验收。
2、重视信息系统集成商作用,指导和培育技术人员。
政府要集中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商,并实时监督、检查,规范其经营行为。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落实施工规范和设计施工制度,抓好试验检查工作。信息系统集成商要努力培养一些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不得出借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对项目。并严格控制安全,质量及工期,把智能化的新技术作用于实践,更好的完成建筑智能化的项目目标。
3、政府建设相关主管部门起到带头作用,建立政府部门组织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机构,培养一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技术人员。政府要完善智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资质的企业,完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资质审批、年检审查制度,以及设计方案审批流程及工程验收制度等规范要求。
4、全分包实施模式:由设计院或建筑智能化承包公司进行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业主与各分包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即可,业主和监理可协调和管理整个工程实施工程。这种工程承包模式能够降低系统造价,同时也能利用专业单位的项目实施经验避让风险程度。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全局并对方案需求明确交代给设计院或智能化专业承包单位对其进行深化设计,合理地调配各个项目之间的功能,通过优化方案来降低工程经费。
结语:
在智能化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就要不断完善建筑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保证智能化建筑从设计到施工阶段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保证建筑智能化效能的发挥。当下,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克服智能化发展的障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在智能化建筑的后续工作中就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高新技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对技术的娴熟掌握来提升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效能,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智能建筑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分项计量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170-01
目前,我国主要靠BAS系统,即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来实现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BAS系统通过保持对电力、空调及照明等电能设备的随时监控来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具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运用编排好的程序(如预设的季节、时段、温湿度经验值等)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控制并加以优化,从而实现电能的节约。
1 独立能源管理系统
统计表明,我国至少80%的智能建筑内的BAS系统只用于两方面,即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很少甚至不应用于能源管理及计量方面,因此,BAS系统运行过程中,电能浪费情况极为严重。现阶段,电能、气、水、油等是建筑能源的主要构成成分,其中,电能仍旧是能耗最大的部分。因此,在智能建筑中构建独立能耗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建筑能耗的监测、分项计量以及能耗数据信息共享,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在分析处理所接收到的能耗数据之后,就能选择出最佳的优化方案,从而维持系统的节能高效,实现“绿色智能建筑”。
2 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能耗计量子系统
能耗计量系统的构成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首先,感知层主要由电表、气表、水表、流量计等计量仪表构成,这些仪表同传输层有个接口,能够实现数字的直接输出及传输,为数据库采集各类能耗的监测数据并传输至最上层的管理平台,实现建筑能源各个管理系统之间信息的有效流通。其次,在传输层中应用集成网络和通讯管理机技术来实现各个设备层与管理平台中所有装置之间的通讯。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传输处理数据时可供选择的传输模式越来越多,而在独立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中,需要通讯层通过两级的传输模式来转发管理平台发出的控制命令以及从底层采集来的能耗数据。第一级是完成能耗数据由感知层至数据采集器的传输;第二级是完成数据由数据采集器至能源管理综合平台的传输。最后,应用层由数据采集软件、能耗信息软件、节能监测管理软件及SQL Server 数据库组成,其中数据采集软件能够对感知层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读取,并将其存入数据库。节能监测管理软件主要是对各项能耗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及分析等操作。SQL Server数据库则发挥其存储功能。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就是解包并分析上传来的数据,通过采取相关操作来完成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优化建筑能源的配置,实现能源的节约。
2.2 BMS系统与能耗计量系统的结合设计
能耗计量系统虽然能够统计建筑内能源设备具体的能耗情况,然而在控制和管理能耗设备方面,却缺乏有效的手段。BMS系统虽具有控制智能建筑中各个管理子系统的功能,但是由于其高度的自动化,缺乏实际的评估数据,不能明确的判断出产生最优能源配置的具体行为和操作。因此,通过集成两种系统,可以实现计量功能与设备管理功能的结合与互补,对智能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3 电能分项计量子系统实例分析
为了使智能建筑中电能消耗的分项计量产生更好地效果,需对电能分项计量回路进行合理的设置。一般来讲,不同建筑内配备了不同形式及较多数量的配电系统支路,而对每个设备的能耗进行计量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在单独计量的外供电回路、制冷机组主供电回路、变压器低压侧出现回路、特殊区的供电回路、照明插座主回路以及电梯回路以及其它应该单独计量的用电回路[2]等主要的配电支路中配置单独的计量表。
一般来讲,新建筑中通常依靠改变建筑内的配电线路的方式来获取分项的能耗信息,这种方式最直接,同时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只能在新建的建筑中适用。为了实现已建建筑内能耗的分项计量,可以在下级支路中安装计量表,但是采用这种办法通常会产生一种极端,对建筑内所有的用电设备进行分类,然后把计量表内相应的能耗数据相加,这样一来,会产生过高的系统投资成本,包括计量设备成本、数据采集成本以及结点连接成本。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建筑的现场条件根本不能提供计量表合适的安装位置。还要一种不太提倡的分项计量方式是对每个支路的能耗进行直接的计量,再根据每个支路相应负载的特点对数据进行拆分,最后各个负载上的用电量得到合理的分摊。然而,无论是哪种计量方式都是建立在充分获取配电系统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实践表明,在智能建筑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只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够在投资适当的前提下,获取可靠具体的分析能耗信息。能耗大、功率大、数量少的设备适宜采取直接计量方式,确保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而功率小、数量多、分布广的设备适宜采取间接计量方式,即先对支路的总电耗进行计量,然后对其进行拆分计算来获取分项能耗。
4 结语
通过构建智能建筑中独立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建筑内能源更加精细的管理及能耗的动态监测,提升设备运行及管理效率,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小军.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J].江苏建筑,2010(2):48-50.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规划
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s improving constantly, the requirement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lso more and higher,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buildings, is the pursuit of the goal of city developm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 in addition to meet the basic needs of people's life, more humane, intelligent elements are added, to create high-quality comfortable lif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2
前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这个进程中,很多东西应运而生。当今社会随处都体现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顺应趋势的事物才能得以长久的发展。智能建筑就是这个发展的产物之一,使建筑在很多方面都比较便捷,给使用者提供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各种结构、具体设备、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将建筑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最优的组合,从而给用户提供高效、舒适、人性化、智能化的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是在现代可续技术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技术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
智能建筑的特点如下:第一,智能化的建筑大多与现代化的节能环保、用户业主的各种经济利益相关,智能化的建筑物不仅能节约能源,也能保护环境,这也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条件,各种智能化建筑的功能无一不考虑到业主的经济利益。第二,智能建筑的发展思想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智能化建筑,受益者都是在建筑物内工作、生活的人,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应该取决于业主和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看建筑内所装载的各种器材设备是否先进。智能化建筑不是完全将现代化的高科技堆砌起来,更倾向于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人们的需求。
2 智能建筑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1 首先,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从规模上看,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建 筑面积达到2万m2以上用于智能建筑会更经济、实用。
2.2 智能建筑的目标要尽量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智能建筑内的温度、空气质量、光线、独立而又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计算机网络、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及建筑物外的景致和适当的隔离等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构思。设计时尽量避免大进深的平面布局,进深控制在10m左右,保证办公区充足的阳光和室外景观。外墙可以布置成凹凸状,利用这样的平面做成所谓的corner office.在办公区要适当安排一些带有自然风味的工作人员休息的角落。设计时应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
2.3 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柱网和层高。采用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环境,一般9m的柱网对停车、空间分割及结构设计都比较适宜。由于智能建筑内部要求舒适的环境,所以所有管线均不能暴露,考虑 到中央空调的管道、综合布线的要求、空调排水的坡度及架空地面等方面,建筑物的层高应大于3.6m,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办公区域的净空不小于2.6m,走廊里的净空不小于2.3m.
2.4 智能建筑内还要求行之有效的布线,而建筑物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噪音,设备的维修及各个办公区和生活空间的不同性质还要求合理的区域划分,智能设施还要能根据气候、季节、光照变化自动调节建筑内的各项控制指标,以达到居住的最佳处境。
2.5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的变化、发展及新增项目的可能性。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掌握了电子控制技术,在这些基础上,为了适应人们的要求智能建筑应运而生。现代社会对智能的定义可以用公式进行简单的概括,即:(HI,AI,II)∈I I-智能,HI-人的智能,AI-人工智能,II-集成智能而人的智能、人工智能与集成智能的关系又可以概括为:IIHI+AI(“”为“生成于”的意思)人们就是利用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及集成智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设计、建设、管理智能建筑的。根据智能建筑的性质,建筑设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 智能建筑的天花板及墙面设计
3.1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容量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3.2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3.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3.4屋顶的设计。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4、智能建筑设计应注意的要点
4.1设计系统性智能建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 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 使该资源达到充分的信息共享, 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 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因此, 智能建筑的设计应由具有智能建筑设计资质总承包单位的设计院来承担, 从智能建筑的需求目标出发, 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性, 研究分析技术设计、产品、信息、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可行性, 制定出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想。设计中始终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设计标准, 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持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合理、实用可靠,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 且要求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能给集成商创造一个良好的建筑平台环境。
4.2 设计优化优化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合理化手段。设计方案既要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 又要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减少业主的投资成本。技术经济性应是优化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集成商必须对建筑物功能本身有充分的理解, 才可能做出符合该建筑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优化方案; 必须对安装工艺有丰富的经验, 才能符合国家标准, 才能通过质监部门的验收; 必须掌握控制、通讯、计算机等主要的技术和产品性能, 才能达到二次集成的目的。由于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 所以, 系统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 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 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 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 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 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 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 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 并经总体设计方同意后批准实施。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常见问题;施工管理
1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现代建筑的智能控制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和全新的发展思路,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建筑物“弱电”系统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在智能建筑日益受到追捧的今天,很多智能建筑的功能和建设规模已经超出了现实需要,这不仅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在弱电系统施工等环节的施工成本,有时还会引起智能建筑各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智能建筑的建设以及弱电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一定要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在加强对高智能建设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控制智能建设的智能化程度,并保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将经济、实用以及人性化的智能建筑设计与建设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设计图纸中的常见问题
在设计图纸方面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弱电系统的设计与土建设计不相适应,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道预留上的疏漏和不够规范。例如,在有的智能建筑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弱电设备构件与土建设计尺寸不适应、消防监控安装不到位、弱电设备安装间距过大或过小。其次,设计图纸方面还存在着个别控制或信号接点设计上的遗漏,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控制的接点缺项,影响消防系统功能的发挥等。此外,还经常出现平面图上弱电设备的终端设计数量与系统图不符的问题。
2.2弱电系统工程承包单位资质的常见问题
在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施工中,经常出现承包单位超出经营范围或资质不够的现象,资质不够、施工技术落后、缺乏安全施工许可证等问都难以保证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质量;还有的承揽单位虽然具备了施工资质,但是在智能建筑的部分系统集成方面却没有真正掌握弱电集成技术,施工技术人员对智能建设的设计和施工要求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充分考虑到各子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导致弱电系统集成完成后无法正常的工作;还有的承包单位为了降低设计与施工费用,存在盲目照搬他人弱电集成设计方案的行为;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技能、项目经验等只能满足某个子项目或某几个简单项目的需求,而不具备智能建筑在调试、联机等工作方面的需要,大大限制了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
2.3弱电系统设备材料中常见问题
弱电系统设备材料的采购与安装质量无疑会对整个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施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由于有的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存在以下严重影响弱电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弱电设备材料在进场时找不到相应的产品型号规格、外观检查以及项目试验的相关记录;没有产品合格证或者产品说明书;进口弱电系统的设备材料没有按要求复试并做好记录、设备材料缺乏商检证明等;选择使用淘汰或过期的弱电系统的设备材料;设备材质的证明手续不规范等。
2.4施工组织方面
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科学、健全的施工组织设计,或者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缺少智能建筑在弱电安装工程方面的内容,导致弱电系统的施工方案徒有其表,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同时,加上传统施工企业和工作模式的影响,有的弱电系统的施工单位在专业的划分上明显过多过细,而彼此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调却相对缺乏,有的弱电系统的施工人员甚至存在使用其他系统预留洞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系统专业设备的施工安装工作。
2.5 施工后的弱电系统试验方面
系统试验是智能建筑弱电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经常出现没有按照电信、消防、技术监督等其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规范对弱电设备及系统进行严格的的试验、调试与试运行检验,没有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例如,没有系统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记录;插座面板标高不一致,安装有间隙,超允许偏差等;缺乏绝缘电阻的相应测试记录;电话线、网络线接线错位,线路不通;感烟、感温探测器安装距风口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6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问题
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需要对各自的“接口”界面进行处理,这样才能确保弱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但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却经常出现技术规范、系统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加上承包商之间相互推诿或技术方案执行难度等原因,使得弱电系统的施工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3 提高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水平的有效对策
3.1 重视工作界面的协调工作
在弱电系统工程项目中,参与方主要有安装施工公司、弱电子系统分包方和弱电系统总承包方,而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则会涉及到监理、业主、弱电督导以及建筑总承包等单位,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必须充分重视工作界面的协调工作,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环节,在彼此多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相关记录,明确各单位之间的职责等。
3.2 制定科学的弱电系统的施工计划
科学的施工计划应当包括总的施工计划和子系统的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子系统计划进行不断修改,但必须与总计划不能出现太多偏差。同时,在对施工计划进行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施工量、施工队伍组建安排、设备材料准备、施工工序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等要素。
3.3 做好图纸的设计交底与会审工作
在弱电系统的施工图全部编制完成后,需对图纸的设计及施工进行交底和会审,认真做好图纸的交底和会审工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在施工设计中的疏漏、缺陷以及错误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在弱电系统施工图纸的设计交底与会审工作中,要由总包方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单位都要积极参与,把疑难问题和新发现的问题都整理出来,并进行及时的解决。
3.4 施工质量的确认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质量的最后确认,必须经过对各个子系统及整合后的大系统进行严格测试,确保每个子系统及大系统的功能、技术指标和工作性能都能达到预期的设计规范和要求。因此,在对智能建筑的施工质量进行确认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验收方案,确保系统测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4 结语
总之,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其弱电系统的安装与施工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对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单位只有多加强同其他专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弱电系统设计与施工的科学性,做好弱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设计标准和要求,使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施工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施清. 浅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 建设监理, 2007, (5): 108-109.
[2]王维平, 曾杰. 试析智能建筑实施中若干典型问题[J]. A&S:安防工程商, 2006, (11): 116-118.
[3]吴勇.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常见的问题及其防范措施[J]. 中国住宅设施, 2011, (5): 62-64.
[4]王云利. 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和施工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9):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