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第二课堂的特点

第二课堂的特点

时间:2023-09-01 16: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第二课堂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二课堂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 体育第二课堂 学校体育第二课堂 家庭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核心教育的现实中,身体素质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那么体育就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教育就成为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和绝对条件。面对日益沉重的学业给学生形成的压力,体育教育便越发显得的重要和必要,但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最基本素质——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更多的通过体育第二课堂来实现。

一、阐述体育第二课堂

(一)什么是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源自于第二课堂的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对产生。通常第一课堂是这样被认定的,指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课程,由指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相对而言第二课堂便是指,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定点,没有事先计划好的课程内容,所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在《新词语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第二课堂的,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扩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

依据对第二课堂的理解和其在词典中的解释,体育第二课堂可以理解为,除了体育课以外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在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所进行的体育活动,旨在巩固体育课所学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体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延伸,体育课是第二课堂的基础。学生在体育课中所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运动技巧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在体育第二课堂中得到巩固和运用,弥补了体育课时间紧所学知识得不到完全实践的不足。体育第二课堂自身有着体育课不可比拟的特点。

1.时间自由、形式多样

体育课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教学活动,而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外的,不受时间的限制,相对而言时间上更加的自由,而且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所选择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运动形式也更加的丰富,克服了体育课的枯燥单一性。

2.实践性强、有助于提高学生能力

体育第二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育课的任务主要给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而给学生自己身体力行所学知识的时间却不多,第二课堂在此与体育课相衔接,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及时体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体育知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和运动技巧。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第二课堂的时间自由、形式丰富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激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参加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保证了体育第二课堂的顺利展开,也给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了基础。

二、阐述不同的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第二课堂不但在时间上自由,在地点上也是自由选择。它不但可以在学校的操场进行,也可以在社区的广场的开展;不但可以由老师进行指导,也可以由家长来指导;它不但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也可以在家庭成员之间开展。由此可以把体育第二课堂分为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和家庭体育第二课堂,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一)学校体育第二课堂

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就是由老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学生中间进行,在学校组织下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优势有:首先,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的第二课堂,由专业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到正确的指导。其次,学校第二课堂是在学生之间开展的,具有一定的集体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次,学校体育第二课堂在教师的眼皮底下进行,对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具有一定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做为学校选拔运动员的潜在力量,对那些想要有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来讲第二课堂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更大的激情。最后,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利用的是学生的闲暇时间,在这段时间学生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不但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之间无故事端的发生,减少了影响学校教学和学生正常生活的负面事件的数量。学校第二课堂的开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及时,或者不认真,这是教师认为第二课堂不在教学计划内的思想问题,要让教师认识到体育第二课堂对体育正常教学的重要性。其次,是要避免学生的从众心理,看到哪个项目参加的人多就去参加哪个,不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这样会导致从众的学生半途而费,第二课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学校开展的体育第二课堂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这一点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已开展的体育活动的兴趣,争取让这一部分人参加到体育课堂中去。

(二)家庭体育第二课堂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促进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25

1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的内涵和功能

11内涵界定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大专学历,基本学制为三年,其定位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教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以达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第二课堂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既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还包括社团活动。第二课堂范围广泛,寓教于乐,非常适合青年学生。

此外,第二课堂还具有渗透性、隐蔽性、自主性和随机性,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功能与优势。第二课堂围绕育人目标,开展有目的的各种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12功能定位

第一,有利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升。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枯燥的道理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比第一课堂的枯燥讲解更有效。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具有自由和广阔性特点,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第二课堂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真正把成长成才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同时也把社会新动态反馈给学校,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

第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第一课堂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仅靠第一课堂的作用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拓展。综合素质包括德育素养、智育素养、美育素养、体育素养、科学素养等,其中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B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第一课堂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缺乏的,第二课堂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点。第二课堂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有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增强。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能让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很好的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第二课堂中为他们提供舞台,只要有斗志,充满希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就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发展高职学生的智趣,第二课堂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多角度的互动,他们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在第二课堂,学生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心理也得到了锻炼。

第五,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第二课堂活动更具实践性,学生在活动中既动手又用脑,要观察、查阅、实验、设计,克服困难,独立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具有创造的能力。第二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选择,通过实践的锻炼,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2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传承与创新的原则

21思想引领原则

高职教育要培养职业技术的人才,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具体实践要求,坚定政治信仰、积极引领高职学生把握正确方向、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3]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参与者体会到高尚的思想情感,享受到劳动和创造的美感和快乐,领悟到有益的人生理念,树立正确价值观,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灵魂所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为让高职学生乐于参加,应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有一定的群体性。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要安排适当,要当好配角,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2兼容互补原则

当前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接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我们要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吸收、融合不同的文化。同时,发掘和弘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更好地融入当代世界文明中去。目前,第二课堂的文化内容很丰富,不断地从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所以,高职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也要兼容并包,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3创新融合原则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展和主题,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对其进行有益补充,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文化的合理融合。[4]另一方面,我们开创新文化要重视律动的脉搏和活的灵魂,在开展活动的国学中,不断开拓创新,开创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

24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都是间接知识,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大力贯彻实践性原则。

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发展的创新路径

31调整第二课堂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高职的第二课堂活动项要向着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高校的领导要充分地重视,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工作列入常规工作,并给予充分的保障,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全方位育人,制定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立足学校资源,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开发校外资源,将更多的企业项目引进学校。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 “校园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包容性强的活动,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结构,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2改变投入方式,重视第二堂课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二课堂辅导教师团队建设严重不足,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要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对第二课堂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使有限的资金用到确实为学生服务。学校应扶持有重大影响的第二课堂项目,统筹每学期的培训、竞赛,并加大宣传力度,给第二课堂开放活动场所。通过合办有偿服务等形式吸引社会投资,发使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论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刁益韶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李强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2)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生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16-02

在传统意义上,第二课堂承载着“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活动能力”的功能。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后,通过参加各类活动,能够积累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开阔视野、愉悦身心,并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全面提升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小学第二课堂的意义

与第一课堂相对应,第二课堂被称为“课外活动”,它“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活动以外,围绕育人目标,引导和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使他们以后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刻不容缓,因此,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第一课堂是主阵地,但第二课堂更是培养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环节,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育人平台,和第一课堂相互补充,能够共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真正重视第二课堂,切实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上,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由随意自由向规范化转变,在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也注重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传输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2]在活动方式上,尽量扩大活动的范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向社会,通过参加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内容,为培养人才的个性和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3],对促进学生的综合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第二课堂并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对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是第一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潜能。一旦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了表现与发挥,会和以前判若两人,除了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继续发展,并将其潜能转移到实践、品德修养、人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他们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都将得到升华。同时,第二课堂也能促进小学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它能促使老师更显教学理念,转变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扭转注重学生分数的误区,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

2 小学第二课堂所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指导的惯性下,第二课堂只是被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第一课堂的点缀、教学课堂的附庸,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次要地位,这导致对第二课堂重视不够,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呈现粗放性、经验性和应付性特点,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学工作脱节、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影响了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

2.1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实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大部分学校仍然把提高学生成绩作为主要目的,重视第一课堂的建设,忽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他们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范围,”[4]所以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不关心第二课堂,他们只是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成绩的提高。这导致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的知识,却与实践脱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低下,有的农村的小学生竟然不能分辨小麦和玉米。另外,随着小学升初中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小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整日面对成堆的作业,努力去提高学习成绩,而对第二课堂活动较少参加,不利于小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如今的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父母的疼爱,造成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容忍度较低,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遇到挫折往往考虑客观理由,不能从自身找原因。不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就使他们错过了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强化小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精神,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2.2对第二课堂的投入不足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过于重视第一课堂,而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存在偏见,这导致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置方面,许多学校都配置了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就成了学校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然而,许多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还兼职其他科目的教学,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重,根本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其工作过于注重管理而非服务。当然,仅仅依靠辅导员老师和少先大队的一些活动来完成一所小学几百人的第二课堂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很难得到学校的认可和相应的劳动报酬。同样,在硬件设施方面,虽然许多学校都修建了漂亮的操场,宽敞的学生活动室,但这些设施的配备都不完善,平时也很少对学生开放,它们的唯一功能就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2.3第二课堂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或者尽管有第二课堂的教学计划,也只是走形式,并没有实际开展工作,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及其他教学环节严重脱节。再加上中学优质教学资源短缺,小学升初中压力增大,对小学的成绩考核体系也主要以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为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许多非重点科目,如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经常被挤占,遑论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了。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在成绩考核体系的指导下,多数老师不愿投入精力去组织见效慢、效果不明显的第二课堂活动。这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时间上的冲突和设计的不科学,导致教学管理者对第二课堂认识不足、老师不愿参与、学生不能参与的状况。由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协调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3 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措施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能够调整学生的情绪,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自调能力,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因此,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3.1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培育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要提升第二课堂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效能,首先要进行思想转变,让创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组织和参与活动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5]在活动过程中紧扣“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层次性,仅靠第一课堂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部目标,必须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培育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条件,统筹规划,加强整合,明确分工,准确定位第二课堂各项具体活动在整个目标体系中的位置,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独特功能,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二课堂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从第二课堂体制机制的完善、师资资源的配备、学生参与的引导、物质条件的保障等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第二课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立第二课堂保障机制。首先,是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这些与第一课堂教育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其次,经费保障也很重要。目前,尽管许多学校经费都很紧张,主要用来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寻求社会的支持。最后,是师资的保障。第二课堂既然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就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并通过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对专业教师安排一定量的指导任务,教务部门对参与第二课堂指导的教师折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给予相应的报酬,以使第二课堂教育能持续、稳定地开展下去,从而真正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3.3统筹规划,拓宽第二课堂空间

第二课堂既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当统筹规划,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明确要求,保证质量,还可以与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管理上进行充分衔接,避免冲突。”[6]第二课堂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没有严格的时空限制,只要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小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和活动都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教育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运行当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辅导老师的特长与水平,来确定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以增长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活动;有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的活动;有以是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的活动;有以提高音乐、舞蹈、书法技艺、绘画能力的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需的。总之,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吸引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动的参与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进来。

参考文献:

[1]周钰,黄金珠.“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胡晓平.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学第二课堂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严军.创新中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 2010(6).

第4篇

开辟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不独是知识的。还包括能力的、思想的、心理的以及身体的等多种素质。要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仅仅靠第一课堂显然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在第二课堂里,通过亲身实践、经历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增强能力。

语文能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输入能力,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搜集、获取、加工和处理能力,另一个是信息的输出能力,主要是指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要依赖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要依赖学生的生活实践,而惟有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才能为学生提供积累尤其是实践的机会。

其次,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能够完成第一课堂不能完成的任务。由于第一课堂客观的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很多原本应该完成的任务中无法完成的。譬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了解,对知识的运用和对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往往都会受到第一课堂局限性的制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曾告诫过广大教师:“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所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他们就会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完成第一课堂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使其力量和可能性得以充分发挥。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范例,在第一课堂中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多种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必须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和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能够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协调地进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在第一课堂里,师生的这种关系和各自的地位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毋庸讳言,以教为中心,学跟着教转,所谓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教学关系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改,学生收。教支配着学,学无条件的服从教,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制约就明显减弱,与第一课堂相比,学生在第二课堂里自主性明显增强,个性也随之得以充分发挥,主题地位得以突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特长,他们有权利进行自己的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学生的主体。让每个学生在第二课堂里,寻找一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天地,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各自的发展。

此外,开辟语文教育第二课堂更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和民族化。这些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浸染,移人个性,提升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的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重视学生的平时生活积累、感悟和熏陶。所有这些,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必须搞好第二课堂。

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是可能的

语文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且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语文教育第二课堂高水平定能够有鹏程万里的前景。

第5篇

[关键词]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现状;创新模式构建

一、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飞速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机制不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在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多是随意的、经验的、粗放的,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从事高校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教师往往对于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由于没有国家硬性指标和要求的明确规定,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贯彻到高校的学生教育计划当中,因而缺乏严谨的工作规划与安排,系统的规划设计更难以实现,缺乏一套适应性强的、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来统合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手段与方法。

2、运行机制不规范

较之第一课堂的育人机制,我国目前的高校第二课堂尚未形成成熟的、规范的运行机制,往往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只是学校团委的事情,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在第二课堂拓展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的建设、应用辅导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都有待加强。

3、控制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面对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大,难以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合理的指标体系,不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与检验,则第二课堂很可能只成为学生中少数积极活跃分子的展示舞台,很难使所有同学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另外,第二课堂的评估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建立较完备的评估组织体系,这需要较多组织人员力量的投入。此外,就社会评价来讲,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时往往并不看重其学业成绩,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如能在检验评价机制上予以完善,与社会需求相响应,则可以反过来促进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更好开展。

4、资源配置不到位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到位体现在师资配备及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目前在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中,专业老师的数量不足,师资配备缺乏。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导师配备的比例更是较低,教学及科研中的专家和老师没有充分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在资源整合方面,目前高校管理中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还较小,部门板块结构模式使得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变得相当困难,在高校第二课堂与外界的合作方面,也缺乏深层次的稳定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二、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1、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安排体系中,通过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使第二课堂与基本的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素养课程一样作为学生整体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规划。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来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进行基础教育、巩固与深化教育以及毕业教育。通过制定《第二课堂教学大纲》,细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2、规范运行机制

在第二课堂的运行机制方面,建议高校建立相应的领导负责制度,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对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协调指导,以此来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动与配合。通过全方位的、多样性的、创新性的富有特色与动态变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与学生干部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完善控制与评价机制

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运行体系,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整体考评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式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总目标,以学生的人文、体育、思想、科技、实践创新为主要评价内容,其下再设计更细化的考核目标,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对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予以确定,以此来实现对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控制与评价。

4、加大资源配备与支持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资源配备与支持,第二课堂的发展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持上,为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校内外的科技、人文、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在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其修身正心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质量直接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各高校最为关心的问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笔者以广西财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为调研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全面分析我校第二课堂现状及成因,并对今后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提高第二课堂建设质量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地方院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对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100%,着重了解我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识情况、参与情况、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期望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一是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学生对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完全了解,占调查人数的10.00%,55.22%的学生了解不多,34.78%的学生不了解。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认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等重要的学生占54.35%,认为第一课堂重要的占14.78%,认为第二课堂重要的占5.65%,不清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的占25.22%。由此可见,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明确了解,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的目的。二是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收获情况。对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收获,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自身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中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获得提升的比例最大,达到90.43%和81.74%。这说明我校第二课堂的活动项目能够充分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程度、途径和目的 一是学生的参与情况。以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为例,今年以来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有“菁英会计”系列活动、黄丝巾社团活动和爱心基金会活动等,这些活动内容新颖、形式灵活,也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开展过的第二课堂活动几乎都有所了解,尤其以与专业课程挂钩的、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菁英会计”系列活动了解最多,占调查人数的96.52%。与此同时,学生真正参与过的,认为对自己能力提升帮助最大的也是“菁英会计”系列活动。这反映出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类活动,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会挑选与专业更相关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通过开展更多更好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实现学生探索和实践的需求。二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途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院不设置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学校的项目。通过调查发现,80.00%的学生选择的是“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 ,而只有6.09%的学生选择“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由此可见,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自主性较强,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三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目的。关于学生参与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21.74%的学生选择被迫参与,67.39%的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6.52%的是通过老师推荐,另外4.35%是其他原因。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但由于规模需要或者人数限制,我校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强迫参与的情况,这一方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满意程度 调查中学生对我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 48.26%。满意的原因包括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有利于各学科学习,促进身体健康,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和培养其他能力等。同时问卷调查反映出,对我校第二课堂满意的学生主要在挖掘潜能培养特长和丰富课余生活这两方面收获最大,分别占30.00%和33.04%。而对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不满意的学生占51.74%。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有认为活动形式化,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的占36.96%,被强迫参与占27.83%,活动内容形式枯燥无趣占34.35%,某些活动专为个别活跃分子设置占15.22%。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我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满意,可见学校在总体上做得还不够好。虽然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有很多的收获,但更多的学生没有真正从中受益。这就要求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改变活动形式化、内容枯燥的现状,举办一些重质量、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期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调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希望学校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依次为社会实践活动76.96%,技能训练活动74.35%,文化活动49.13%,科研创新活动37.83%,体育活动32.17%,学术、学科竞赛活动31.30%。由此可见,学生希望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这与第二课堂的目的是完全相吻合的。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知识技能。

(2)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半数以上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占受调查人数的52.17%,而选择大类阶段的占32.17%,专业阶段的占15.65%。笔者认为,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且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沉重的学业压力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所以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3)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作用。80.87%的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带队作用,但有8.70%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全程参与作用。同时,在第二课堂的绩效考核方面希望计入总学分进行考核的占9.13%,希望通过申请创新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占36.09%,希望在入党、推优和评优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核的占31.30%,认为不需要考核的占31.74%。由此可见,学生第二课堂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参与来获取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不是像第一课堂一样,有严谨的教学计划,有教师的全程引导,有考核的条条框框。这也适应了第二课堂的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的建设

针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

(一)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趣味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一方面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师生互动,这样第二课堂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学生张扬个性、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目的。如学院可安排一些毕业三五年、事业刚起步的校友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在学业、工作甚至人生其他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报告结合现实社会,演讲人与学生的距离很近,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又如三下乡等服务社会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更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必须注意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消除第二课堂只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等错误观点,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设置方面要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不能完全脱离学生的专业学习。上述调查也表明,目前大学生更重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学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时,应立足本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第二课堂的具体内容及活动形式,更好地弥补当前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空缺。通过参与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宣传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认识,这首先需要学校在举办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宣传,更要将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好每个参与活动的机会,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这样的活动才会有所收效,让学生获益。其次,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不能因为资源场地有限而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 而是应该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在实践、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最后, 学校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高年级课余时间有限等问题,整合好年级梯度问题,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

(四)第二课堂的建设:制度化与品牌化相结合 调查显示学生对我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不太满意,认为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走过场,形式化严重,这主要是学校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所致。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监督管理,注重第二课堂品牌建设。首先,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或者由学生组织自行管理,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综合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为第二课堂提供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保证。其次,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向规范化发展。如将第二课堂纳入学院整体授课计划统一管理、形成创新学分或者对取得成绩的师生予以奖励等。最后,重视第二课堂品牌建设,借助第二课堂平台培育精品活动项目,让学生在精品活动项目中受益和成长,以此来创建第二课堂活动品牌,提升第二课堂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论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提升,也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更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学校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为社会“生产”出更优秀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会计本科第二课堂活动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0GB075)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7篇

【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建构主义

目前,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有300 多所, 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其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在原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求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个新的课题。经初步调查了解到,独立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上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众多学者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上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独到见解,并形成了成熟的理念和进行了实践,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普遍基础薄弱,在英语的听说方面问题相对较多,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阻碍了教与学的发展。第二课堂以它独特的特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第二课堂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其本身的特点更适合于学习英语,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能够被学习者灵活的使用并应用于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学习过程的核心是学生,强调的是主动地学。现阶段,由于中国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去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进行第二课堂的建设。

目前国内高校所进行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方式和手段多数为开设英语演讲,英语话剧活动,英语角,收听英语电台广播,组织英语阅读写作小组等。在初步了解国内高校所开展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之后,根据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设计原则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方式,并最终来检测在第二课堂的辅助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掌握和运用能力。

首先,根据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坚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为基础课,课时相对较少,从而要求教师和学生要在短的课时内教和学会大量的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机会去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例如,新视界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主题为“爱”而且课文讲述的是一个著名的美国电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此片,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及语言的理解一定胜于简单的书面形式。

其次,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比较关心专业内容,关心知识的专业相关性。

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课较薄弱,多数都希望只学习专业知识,对于英语课堂上的干巴巴的语法,句型和单词更是让他们望而怯之。例如,学院的特色专业,旅游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安排旅游英语的学习。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开展有关专业的英语演讲比赛,词汇比赛,阅读比赛等。

再次,充分发挥多媒体及网络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当今学校的必要的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都离不开多媒体及网络。例如建立大学英语网站,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实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例如,学生自主的“人机对话”课程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自主学习,提高口语水平,加强英语交际能力。学生在自主的人机对话的过程中能进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

最后,根据专家提出的“英语四年不断线”的原则,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英语选修课。

目前大学英语课作为基础课程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而到三年和四年级就不再有大学英语课程,然而即将面临毕业,择业和就业的学生们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里角逐时,英语将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武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两年的英语学习仍然不能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开设选修课能督促和帮助这些学生继续加强英语的学习,从而在大学期间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的考试,因此,通过选修课的形势把大学英语课延伸到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使得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能够继续加强,用以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重要的辅助手段,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上实现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手段。结合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和教学特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成为大学英语课堂的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学习,使大学生能充分灵活的掌握和运用英语,让英语学习不在枯燥乏味,让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 2006(4)

第8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艺术类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得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和高素质越来越成为高校和学生个人关注的重点,因此在我们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和综合素质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中不断得到历练和升华,是高等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而艺术类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高校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上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要重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学教育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学校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第一课堂作为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难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第二课堂以其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实现教与学的交流,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第一课堂以教授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为主,教学内容枯燥单调,课堂活动呆板沉闷,实践效果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新颖、形式灵活,不仅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面、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第二课堂能够从学生主体性出发,使得活动更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水平,发挥学生个体的素质特点。第二课堂强调实践性,能够克服第一课堂偏重理论的教学特性,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于第一课堂活动并非可有可无,它为第一课堂得深化拓展提供动力保障,成为第一课堂得重要补充。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社会竞争力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来全面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高能力、培养素质搭建了有效平台。它能够通过系列讲座、演讲等多种形式,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它通过将课外活动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拓宽了学生文化素质的广度,强化知识的深度;它通过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人格素质的形成,为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身心素质提供了环境基础。因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要求,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且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提升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特点

艺术专业学生在心理、思想以及专业学习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这就增加了日常的管理和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紧密的结合和利用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认真分析艺术类学生呈现出的特点。通过总结这些年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1)思想活跃,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2)情感丰富,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3)专业能力强;(4)实践活动能力较强。艺术类学生的这些特点为我们开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3 艺术专业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内容

艺术专业的教学课程与其它专业有着这明显的区别,强调突出个性和差异化,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情感丰富、追求完美等特征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因此,在艺术类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需要遵循艺术类学生特点,把握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选取好素质教育的内容,才能符合艺术类学生的教育规律,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人才。

3.1 艺术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需把握的几个着眼点

第一,体现一个“创”字。对于艺术类的学生,引导学生在细小方面去捕捉思维的灵感,让学生着眼于身边的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的环节,不排斥任何小的成功,逐步开阔视野。

第二,提倡一个“动”字。第二课堂中“动”是关键,要让学生亲自选题设计,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从中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造兴趣,陶冶思想情操。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动腿。发挥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以达到开发大脑潜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第三,树立一个“畅”字。“好作品是改出来的”。用这句话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改进作品的质量。开展“畅想、畅谈、畅做、畅改”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推陈出新,在改进中不断前进。

第四,突出一个“合”字。每次科技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组成一串,分几步走,让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活动应力求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让活动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像一块磁铁,紧紧吸引着学生,让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施展才华的舞台。

3.2 艺术类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内容

品牌社团活动。品牌社团是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我们通过把握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创建自己的品牌社团,如:创新中心、艺术十二作坊、POP社团、摄影社团等社团。注重针对性、实效性,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绘画、设计、采访、调查等技能进行演练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组织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设计竞赛。设计竞赛是整合课内外的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近几年,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的设计竞赛活动,以赛促学,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和激发。

文艺活动。文艺活动包括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不仅能够调节学生文化生活和校园文化的氛围,而且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具有导向的作用。我们利用学生专业上的优势,组建了学生自己的艺术团,承办各类艺术活动,为艺术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使得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又为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愉悦性,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修养。

第9篇

一、中学第二课堂及其特点

第二课堂,顾名思义是与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游离于传统课堂之外的,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与提高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与延伸。它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活”。第二课堂由于不受到现行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限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机动灵活、内容可以丰富多样,形式也可以做到生动活泼。如,在中学音乐第一课堂中讲授不同乐器的使用内容,由于第一课堂时间的限制,无法做到讲解透彻、做到每位学生都能实践操作,因此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课堂则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实践练习,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第二,“新”。第二课堂由于不受到现行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爱好,对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尝试将现行教材内容之外的内容教给学生。如,中西方的一些著名音乐曲目,由于不在现行教材内容范围内,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扩展,中学音乐第二课堂则为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提供了机会。这样,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第三,“全”。第二课堂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是实践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或者科技性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充分地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学生可以在中学音乐第二课堂中练习著名音乐曲目、可以学习音乐创作知识,甚至开展具体的音乐创作实践,全面提高素质。

二、中学第二课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学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重视在学生现实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和谐教育功能,使第二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中学第二课堂能够明显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勇于挑战自我、自主创新,真正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提高自我的广阔舞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创新充分展现了朝气蓬勃、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中学第二课堂就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开拓和创新。

(二)有利于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校园文化氛围

人的和谐交往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融洽的关系、团结与协作,源于人心情的放松、情绪的饱满和充足的信心;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本班同学的交际范围提供了机会,不同班级学生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他们一起学习、求知与探索、相互团结与协作,满足了学生对内心沟通与理解的呼唤,为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成为和谐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氛围建立的基础。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

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环境有着它独特的和谐性,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有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和谐性与我们当前正在建设的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吻合的。中学第二课堂活动环境有影响人的情绪、催人奋发向上、使学生勇于实现自我和挑战自我的特点,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也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校园文化的本质。第二课堂活动环境对于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身心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建立新的和谐,谋求新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有利于民主、文明、个性校园文化的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语言环境;第二课堂活动;英语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费时多,收效少”得令人担忧的局面。对此,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笔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形式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一、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教学是确保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的关键,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然而,掌握语言这样一种交际工具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规则(usage), 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性,想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是不可能的,除了时间因素外,课堂的环境不同于实际的交际环境,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最终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而第二课堂活动正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之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形式。

从另一方面来讲,课堂教学又是第二课堂的基础。首先,在形式上,第二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娱乐形式,它同课堂教学活动一样,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严密的大纲要求,在科学的安排下系统的开展。其次,从内容上讲,第二课堂活动不应该是无本之根、无源之水,它应该以高等教育服务这一原则为中心,使其内容紧扣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寓教于乐。要做到这两点,我们不仅要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各种形式都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对其适合的人群以及活动效果都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基于这些认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第三,我们要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使其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开展第二课堂,创建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处在我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的英语,即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一门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而缺乏自觉运用的环境。美国学者Robert W. Btair 就充分肯定了语言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他认为在“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学习者就能够最有效率的学好这门语言。第二课堂活动实际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开辟一块属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 “绿洲”,在这里学习者可以完全的沉浸在英语的交际环境当中,增强语言信号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英语语言本身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等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利于其理解并运用英语思维来进行思考和交际活动。

(三)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者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从而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第二课堂活动正是以一种新鲜的形式与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兴趣去探索发现新事物,有了发现与收获,就有了前进的信心与勇气,学生们的创造性自然会发挥出来。

(四)第二课堂活动是“因材施教”的好形式。课堂教学对所有的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学进度。为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课堂活动以不同层次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它弥补了老师们片面追求教学的量而忽略了质的缺陷。

三、第二课堂活动探索的有效形式

我系在八年的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竞赛类活动、非竞赛类以及网络学习等三种形式。下面分别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竞赛类活动:在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开展了很多的英语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各种形式的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活跃了校园生活,也提高了广大同学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两个课堂;有效对接;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46-02

“两个课堂”是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两大主要渠道。一般而言,“两个课堂”分别指的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目前学术界对于“第一课堂”的内涵和体系基本没有疑义,通常指的是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也是高等院校育人的主要途径。关于“第二课堂”,其框架和体系目前尚无定论,争论也比较多。这里所说的“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生所学正规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活动。

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渠道,第一课堂教育历来备受关注。高校第二课堂由于其在大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各大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也颇为丰富。但是,目前在两个课堂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和老师认为第二课堂的活动冲淡甚至影响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有的同学感到第一课堂学习到的东西并没有在第二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践,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样,两个课堂非但没有互相促进,反而出现了一些冲突,影响了师生参与第一课堂或者第二课堂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看都是没有处理好“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问题。

尽管关于高校“两个课堂”的研究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研究往往局限于对第一课堂或者第二课堂进行分别的研究,对于两个课堂如何实现良性对接,如何进行互动,相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此笔者拟结合日常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两个课堂”有效对接的重要意义

首先,两个课堂有效对接是两个课堂共同、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主要以理论学习和较为有限的技能训练为主。众所周知,理论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因而,第二课堂的各类实践活动,特别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自然延伸,对第一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巩固和加深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又必须以第一课堂的教学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提高第二课堂自身的层次和水准,使第二课堂不仅仅停留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层面。

其次,两个课堂有效对接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尽管在培养人才的手段或者途径上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分,但是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上二者没有差别,那就是都服务于国家、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于高等教育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即便“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专门人才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来实现,但是“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和“创新性人才”绝不是只依靠第一课堂就能完全实现的,必须依靠第二课堂的各种社会活动。只有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良品德才能逐渐培养起来,才能更具有创新精神。当然,只依靠第二课堂也无法培养出真正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专门人才。所以,尽管两个课堂的教育重心有所不同,二者却有着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它们对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都没有偏废。

如今,高校对于第一课堂的教学都提出了各种教改的要求,例如努力建设一些研究型课程,不再是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第二课堂也改变了原来比较多的注重文体活动的倾向,向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扩展。两个课堂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良性循环,是切实落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趋势。总之,教育形式可以有区分,两个课堂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

二、实现“两个课堂”有效对接的路径和机制

尽管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两个课堂有效对接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实来看,两个课堂之间的脱节、错位,乃至冲突等非良性对接现象,仍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因而,仅仅从观念上重视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摸索出一条有效的对接路径和一套稳定的对接机制。

第一,进一步加大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力度。

在两个课堂里,第一课堂是主体,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也是两者中相对稳定的部分。相对来说,第二课堂灵活性强,容易较快的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只依靠第二课堂对于第一课堂的适应或补充就可以实现的,第一课堂同样存在着适应第二课堂的问题。在保证第一课堂教学大纲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贴近实践,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在课堂上学的东西,能够在第二课堂中切实付诸实践。同时,更要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第一课堂有限度的适应第二课堂,并不是要取消第一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不是削弱对第一课堂的投入,相反,这需要广大教师对于第一课堂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第二课堂的活动绝不可以取代第一课堂的教学。

当然,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更要求教育管理部门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教改机制。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应调动高校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长久以来,对于高校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职称的评定,几乎完全看教师的科研能力,这在无形之中使教师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科研而不是教学上。尽管,对于高校教师职称的评定越来越重视教学业绩,但还是远远不够。相关部门应该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成果与教师们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一套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师评价体系,让热心投入教学事业的高校教师,切实得到实惠,那么实现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就会水到渠成。

第二,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管理。

两个课堂中,第二课堂是最灵活、最丰富多彩的,但也正是这种特点,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第二课堂活动的随意性,造成与第一课堂的脱节。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各种学生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引导。

教育管理者对于第二课堂活动要有通盘考虑和全局意识。大学校园里的学生组织相当多,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完全自发的活动,往往会导致一些低水平的、雷同的活动,既分散了学生精力,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就要以院系或学校为单位,由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政工老师,对于本学期的活动要有通盘的考虑。或者每学期拟订一个大的主题,发动同学开展若干活动,使每学期的第二课堂活动都能有的放矢。或者结合专业特长,创立若干品牌活动,长期坚持,形成特色。或者将第二课堂划分体系,实现模块化组织管理。例如,笔者所在院系将第二课堂活动分为专业技能演练、文体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志愿实践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等若干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分模块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以人为本,全面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有了教育管理者的精心设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第一课堂产生冲突,而且还能更好的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也需要教育管理者或部门对于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单纯以某一活动的成效为衡量标准,而应该更注重长效活动、品牌活动,注重实实在在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活动。这样长期坚持,确立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就会对第二课堂活动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这样第二课堂的活动才能真正起到锻炼同学各种能力、培养意志、陶冶情操,成为激发创造力的有效课堂。

第三,调动专业教师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高校中,共青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队伍仍是第二课堂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即使有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的科技和创新活动的指导,也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热心的义务行为。教书和育人本就是教师的天职,但是能够提供很好的育人效果的第二课堂却不能吸引到广大的业务课教师。改变这种状况,首先,需要给教师提供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平台。应该说大多数老师是很热心参与学生活动的,但是往往因为渠道不通畅,学生搞的活动,教师不了解。学生想得到教师的更多课外的帮助,又不知道该如何获得。有些高校成立了大学生科研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同学组成,大家每个学期讨论确定一个研究课题,聘请一位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值得推广。

其次,应该确立一定的激励机制,使热心参与学生活动的教师获得相应的肯定乃至报酬。教师参加学生活动往往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但是,长期如此,并不能很好的保护广大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可以把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记入常规教学课时,鼓励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再次,管理部门应协调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的人员配比和时间分配。热心第二课堂活动和能够拿出一定时间、精力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是两个概念。专业课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如果管理部门不能将两个课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专业课教师往往没有时间和机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有些高校尝试开设实践课堂,将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课程体系,预留出一定的教学时间进行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两个课堂在人员分配和时间安排上的冲突。这也是实现两个课堂有效对接的新举措。

第四,依靠学生干部,依托学生组织,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第二课堂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学生自行设计、策划组织完成的。对于活动的策划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贴近同学特点,依托各类学生组织,集思广益,开展适合大学生活,适合学生需要的各类活动。

要切实调动起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的积极性,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至关重要。应该说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学生都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对于学生的考评体系,直接关系着两个课堂的导向性。如果完全以第一课堂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必定会降低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如果过多的以第二课堂的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可能会造成学生忽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最终都会导致两个课堂不能和谐发展。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学生的考评一般不是以学业成绩优劣,而是综合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参与度或活动成果的一个综合评价,但是如何评定学生的在第二课堂的活动成效,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客观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些高校在这方面走在前面,比如研究开发了第二课堂评价软件等,将学生每次参与各项活动的次数和成效等量化成不同的分值,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尽管此种方式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专业,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使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仅流于一些学生积极分子层面,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总之,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是高等院校进行立体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两个课堂如何有效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结合院校和专业特色,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两个课堂协调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万素英,张秋山,李维意,黄云明.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蔡红生.中美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第12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8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竞争也日益体现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当前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沟通方式,能够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教学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学习空间非常广阔;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既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从考察方式上看,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特长、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首选。

一、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课堂是指学校除了第一课堂教学以外的大学生课余活动,是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创意大赛等。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独具组织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和固定性,更能符合大学生的思维特色和自身的能力水平,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发挥很有帮助。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特别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三,第二课堂具有超强的实践性,摒弃了学生实际动手机会少的弊端,克服了第一课堂教学偏重于传授理论的局限,具有理性认知与感性获取相结合的特点,特别利于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它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追求知识、突出特长、独立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核心的创新能力包括求知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第二课堂活动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激活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学生虽然通过教条式和单向纵深式的求知活动,具备了比较丰厚的知识储备,但是这些知识是抽象的,而第二课堂活动既需要调动学生实际的感性生活体验对现象进行观察、测验,又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观察、测验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概括。这样的思维活动,可使抽象的知识被激活,学生的感性生活体验得到升华,上升到理性高度,而这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力量源泉。

第二,有利于学生获得主体性的生活体验。纵观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家里依赖于父母,在学校里受动于老师,使得他们很少有机会获得主体性的生活体验,这种以被动性与依附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结构是束缚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里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自主编排活动形式,自主评定活动结果,完全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控制,这种活动弥补了大学生主体性生活经验不足的缺陷,使学生尽快形成独立性、开拓性的品格。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尽一切可能支持和帮助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三、高校当前第二课堂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各高校得到高度重视并蓬勃发展,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但是,当今在第二课堂活动蓬勃发展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

第一,管理有待规范。许多高校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协调、规范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未能形成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二,活动目标定位不准。学校往往以某几类科技竞赛作为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使学生过分追求比赛成绩,重视短时突击,轻视长期研究;重视利益效果,轻视能力提升。

第三,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很难在活动中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第四,教师指导精力有限。中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既不计算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定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很少心甘情愿的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致使活动缺乏高质量的专业化指导。

四、促进第二课堂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针对高校第二课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第一,健全管理机制,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提供指引。高校要从第二课堂的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为第二课堂保驾护航。师资队伍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的智力保证,是关系到第二课堂能否顺利开展下去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使其认识到第二课堂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来,使第二课堂从无序变有序,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课外培养载体的保障体系。不但要做好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载体的发展规划、制度建设、资金筹集等工作,而且要建立起经费投入与硬件环境建设的物质保障体系,确保活动经费投入和文体活动场所,特别是创新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到位。

第三,积极举办第二课堂相关的活动。高校要大力开展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艺术体育等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自己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多样化的组织实施体系,发挥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重要场所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维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树立新的激励观念,认真制定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考评机制,注重对在第二课堂创新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优秀的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者给予精神鼓励,同时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最大限度的改变目前第二课堂的自发状态,真正做到两个课堂的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

[2]杨威.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3]王洪波.试论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