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时间:2023-09-01 16:5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能建筑技术是传统的建筑风格,结合新兴的IT产品,其中,SAS是基于使用的建筑功能,建筑标准和安全管理上,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组成先进,可靠,经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之一,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防护和防范:一是防止人为破坏;二是防止自然灾害(如火灾,煤气泄漏等)。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建筑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要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安全系统,智能楼宇布线,功能,可靠性和维护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建筑技术集成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是各种通信手段,一个新兴的融合网络,已经开展了对传统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是自动化信息的人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和处理的智能网络。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实现了识别对象,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1传统安全防范系统的不足及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有三个特征:一是充分认识到,它可以使用R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的对象的信息;

二是可靠传输,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实时和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的对象;

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智能控制的实施对象。物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1布线优势

传统的安全系统,可用于建筑物的布线电话线,总线,电话线,线多种方式,但公交车的容量,高集成,线路铺设,干扰,总线隔离技术要求。智能家居,总线可以在家庭内部共享,但不适合所有家庭室与一辆巴士。无需额外布线电话线,但电话线的带宽很窄,容易产生拥塞信号,不适合传输图形,图像等信号,绿色信号传输性能好,但安全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均采用绿色,然后接线复杂,建设和维护增加了难度。此外,对于老建筑,有超过几个布线修改的工作量和其他问题。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东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系统布线从建筑本身的限制,根据需要方便地访问各种无线传感器,设计,施工,维修和改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材料,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或危险区域的布局,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每个传感器被设置在RFID (射频识别)设备,可识别和位置的传感器。

1.2远程监控的实现

传统的安全系统,将各种安全检测信号集中到管理中心(如建设安全管理中心或小区管理中心),从中心的智能管理设备或值班人员监视这些信号,并联动的过程。这种结构是有限的范围内执行安全的建筑物或地区,无法满足远程监控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安全网络几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搭建桥梁,安全经理或租户,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电脑或手机)建筑空间的主动监测,发生异常时,报警信号发送到监控或及时发送给住户本人。

1.3传感器的智能化

目前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各种安全子系统(如门禁,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子系统)是独立的,在绝大多数功能单一,使用的传感器是智能的。例如,非法入侵检测的红外线检测器,只要显示器的红外信号,不是实际的非法入侵,这将产生一个报警信号;视频监视摄像头仅具有相机功能。因此,尽管报警,系统可以生成适当的联动性,就彼此不适合产生报警信号。物联网技术为每个传感器节点是一个智能的,在三个领域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它不仅使传感器本身具有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并可以组织各种安全子系统一起,形成一个智能联动系统。

例如一个红外探测器报警信号被检测到,第一个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节点本身来判断信号,以确定是否符合非法入侵的红外信号特征,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和采样摄像机图像和图像分析部分节点联动报警视频监控,进一步确认图像功能,以满足非法入侵,最终决定是否生成报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产生假警报。

1.4网络可靠性优势

在传统的布线,如果总线出现故障,那么该总线​​的所有监控设备将瘫痪状态。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同等地位,通过分布式的算法,可以协调他们的行为,自动网络。通过消除中央节点,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生存能力。中的每个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传输使用的中间节点,以形成一个网络的多跳(multi-hop)路由,而不是由一个专门的路由设备(如路由器)完成。因此,即使一个单独的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彼此依靠保持沟通,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安全防范系统结构

通常物联网应用系统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主要是信息传递和处理,实现通信与互联网的网络融合;应用层则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3物联网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大厦保安系统具有显着的优势,但由于其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是有限的,等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事情将是大小的限制,所以其存储空间,通信带宽相对有限,并且需要连续电源节点,当前节点的产品主要依赖配备电池供电,所以其生命周期中受到严重制约。其次网络容错要求高的东西。传感器网络是高度异质性,节点的添加,删除,或失败,从而使整个系统呈现高度动态的,这是一个通信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这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应用程序。

此外,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系统里面的建筑物大多是通过无线传输在互联网上,这个信号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偷,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事情建筑物的室内安全监控系统被连接到开放的互联网,很多互联网的优势的介绍,而且还引入互联网安全风险,如病毒攻击,可能使系统完全瘫痪,或披露的建设家庭隐私。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应用,我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传统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远程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系统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应用等子系统的程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昆,邓佳佳.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J].电信科学,

[2]郭永彩,余滢,.基于GSM/GPRS的远程安防监控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123-126.

[3]杨灿,彭立艮,赵旭伟.基于ZigBee应用研究[J].机电技术,2010(

1):36-38.

[4]纪晴,段培永,李连防,等.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2):80-83.

第2篇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的实现能对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因而被誉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目前,物联网已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医疗、空间等领域投入应用。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设施的智能化需求日趋强烈下,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建筑的智能化程度迫在眉睫。

2、物联网

物联网最初的概念是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Kevin Ashton教授提出的,以标示为特征的,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形成的一个“物物相连的网络”。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物联网的定义更新为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联的网络。2009年IBM论坛中,IBM进一步提出把传感器设备安装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形成网络,即“物联网”。因此,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后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又一重要生产力。近年来,物联网的关键理论、技术和应用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Sensor Technologies)、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Smart Technologies)、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讲可分为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1]。

3、智能建筑

什么叫智能建筑?人们普遍认同“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IBI)的定义,即智能建筑是将建筑、设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自优化、互相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与高安全的建筑物。中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等地都建成了智能大厦。但是建筑智能化发展还不成熟,智能建筑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工程建设水平不高,设计思路保守,智能化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很多智能大厦无法正常运转[2]。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随着传感技术、无线网络、信息通信、自动化控制、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建筑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合理地配备现代化的设备和设施,以满足人们对的安全、可靠、实用、高效的建筑环境需求。在修订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对智能建筑有了比较完善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强调了对信息采集、传递、管理和应用,也提出了节能、环保和健康等更人性化的概念[3]。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4.1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控制器)、家庭网络、外联网络、信息中心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家居智能化。其包括: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终端(家居传感器终端、控制器)、家庭网络、外联网络、信息中心等[4]。

4.2 物联网技术在周界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周界安防系统是一套通过在防护区域布设多个或多种探测器,探测器自治组网、协同感知,达到理想探测效果的防入侵系统。系统可有效记录和识别各种入侵方式,并加以区分。报警时,系统立即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值班人员可迅速直观地看到现场的实际情况。

4.3 物联网在智能停车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 技术的车辆管理系统,可以为车辆的通行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实现对车辆的方便管理。具有可靠性高、识别率高、安装维护简便等特点,无须人工干预,自动完成一系列现场数据的采集、比较和开关闸控制工作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该系统包括智能停车场系统、出入口智能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4.4 物联网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通过给家里的体弱老人携带便捷的身体检测系统,由微型传感芯片组成的检测系统可以随时提醒您休息、吃药等保健功能,并能检测病人的体征指标,如体温、脉搏、心跳、血压等,从而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更反映出对家人的关爱。系统还可以与医疗机构联网,可根据自身情况预约体检诊疗时间等。

5、结语

尽管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体系、传感器技术有待提高等短板的制约,物联网技术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时期。但是目前全球物联网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势必将影响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我们期待运用物联网时代的各种先进技术,让建筑更加的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潘晓.物联网――中国经济发展最强音[J].科技智囊,2010,(04).

[2]沈骥革,沈晓霞.基于应用层的智能建筑控制模型[J].系统工程,1998,(05).

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建筑 综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建筑(建筑群)经营管理模式为手段,以实现安全、稳定、高效和集约式管理为目的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其特点是使整个建筑的管理和监控系统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层次上看,上述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1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应用需求分析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意义在于迎合时代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从而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按智能建筑设计规范,不同的建筑类型需要配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略有不同,其中涉及一些建筑的特殊用途。在此,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需要针对普遍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一个典型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将建筑物内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停车场控制等系统集成为一个中央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对楼宇内部的全体对象 (如设备、人们的活动、若干重要场所) 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管理水平。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是大势所趋,迎合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融入到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之中。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2.1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在建筑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将底层的“物”直接接入系统,而且将智能建筑子系统接入系统,搭建数字化管理门户,实时监测各类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提供物联网系统集成服务,最终实现子系统信息融合,便于管理。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IBMS) 的系统集成与它的实现功能要求有关,IBMS 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和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等两方面内容。

2.1.1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子系统需要综合管理,它们分别为 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SAS(安全防范系统)和FAS(消防报警系统)。其中,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对给排水设备的监控、暖通空调设备的监控、供配电系统的监控、智能照明系统的监控、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的监控等 ;SAS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集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集成系统、出入口控制 (门禁) 系统和巡更系统等;FAS 包括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该系统本身除了具备国家规定的联动功能以外,还要能够实现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的全面联动,特别是与 IBMS 集成系统要能直接联网通信。

2.1.2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物业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一卡通系统有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是 IBMS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业管理系统可实现设备的台账管理、检修管理、楼宇内平面空间管理、租赁管理、停车场管理、消防管理、三表抄送和投诉管理等。

2.2 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能耗监测系统对能耗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可以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与利用,保证电力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人们现代化的节能低碳环保生活将是一种质的改善。同时,基于物联网的能耗监管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再生能源以及减少能源消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施对建筑供热(水)、供暖、水、电、气等用量的分类、分项计量,为建筑物业主提供能耗数据;进一步,通过对建筑中的各类能耗监测、累计、分析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园区管理方或城市管理方提供对能耗的监测和管理。智能楼宇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是一套通过物联网将设备与设备、人与人、人与设备之间进行联通和资源共享的平台,系统通过终端节点的信息采集向上给用户提供设备信息、环境信息和节点信息,又通过分析和收集用户的需求和指令向下连接并控制各个传感器节点的动作单元来操纵设备。整个系统旨在通过信息的充分共享以追求现代楼宇能耗设备的自适应和智能化。

2.3 设备和安全管理

建筑中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比如供配电设备、暖通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停车场设备、智能化系统设备等,设备采买时均签有售后服务,但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反映至设备厂商,有些厂商本可远程解决的问题但因现场状况不明,还要维修人员往返,耗费人力财力,耽误时间,影响设备使用,给用户造成不便。而建筑设备监控或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设备运行状态监视、自动检测、显示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变化趋势或数据,累计运行时间,提示并记录保养次数和时间等。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筑设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可以为建筑物业主和设备供应商上传设备运行状态、运行记录等设备资料,或通过监视设备现场的摄像机上传现场视频信号,为建筑物业主和设备厂商提供设备运行状况监视和查询。

2.4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统是社会综合安全防控技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会公共安全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建筑物公共安全报警信息(报警地点、报警类型、现场音视频信号、监听监视信息)及时上传至城市公共安全部门,根据警情启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的各种预案,为建筑内各种警情的控制与处理提供支持。

2. 5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监测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以确定环境质量状况,定点、定时的环境质量监测历史数据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也可为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监测,而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不仅有对水、气、声环境的监测,还有对热湿环境、光环境的监测,不仅可监测室内也可监测室外,故而可提供环境质量监测所需的各类数据,为改善环境提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物内外或建筑园区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水环境、声环境、气环境等),为建筑物业主上传环境监测数据,并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视、查询环境监测信息。

2. 6 智能化系统管理与维护

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保证智能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智能化系统只有在正常运行中才能发挥其功能效果,实现智能化的真正内涵。目前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建筑智能化系统承建方(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使用方(建设单位)进行培训,由使用方自己管理,这种方式要求使用方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技术水平;二是由承建方代管的管理方式,因为是专业的智能化公司管理,技术上没有问题,但因目前服务尚未专业化,在时间和服务上没有保障,因而实施很难有保障。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建筑智能化子系统或集成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监视和故障诊断,为建筑使用者或拥有者上传智能化系统运行状态、运行记录、系统监控界面,为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提供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的监视、查询、维护和管理。

3. 结束语

研究表明,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目前,智能建筑均有做出不同程度的系统集成,集成系统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智能化系统的优劣。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是物联网形态,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为物联网提供了数据来源,而物联网在纵向上提高智能建筑的集成化,实现一个个智能建筑真正的互联,最终形成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 姜永东.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智能建筑,2011(1)

第4篇

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大力开展建筑产业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筑管理系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质量与效益。智能建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多带来的必然产物,充分实现了建筑物的信息化与人性化,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新。当前智能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提升管理系统是最直接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何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管理中,是现代智能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0前言

社会不断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国民经济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由此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最求逐渐增加,智能建筑便是其中一项体现。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建筑人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为人们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便利。智能建筑事业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于优化智能建筑的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强大,这将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下采用科学手段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做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必将极大的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1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简述

1.1概念分析

智能建筑是将传统的建筑实现信息功能化,使建筑更具有独立信息处理能力,更人性化、智能化,对智能建筑进行互联网与控制技术的管理,被称之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智能建筑由于涉及到众多的信息技术与结构组成,所以将智能建筑的管理规划为多个子系统,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等多个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与信息实现共享,同时进行资源的集中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

1.2特点分析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进行智能建筑的管理将是一个难题。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整理、监控等功能上的实现可有效的利用到智能建筑中,不止是实现了直接的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智能建筑的远程控制[1]。智能建筑系统中分为多个子系统,各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功能,全方位的实现智能建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对每个组成结构的监控与管理,将智能建筑各子系统实现集中处理。

2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组建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组建是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的结构,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进行,将传统中繁琐的客户端集中统一管理,智能系统中的各主要功能集中到服务器中,客户及安装浏览器便可直接实现系统的研发与使用,同时可以进行问题的处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的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类文本与图片以及视频等资源,通过对资源进行访问可以直接实现对智能建筑的远程操控。采用此模式的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用户在操作时极为简便。

3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管理具体应用

3.1互联网信息支持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得此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中也得到了提升,网络世界是一个极具自由的世界,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所以在进行智能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从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2]。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可采集的信息包括新闻、在线学习与网上购物等,极大的丰富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层次,提升了智能智能建筑管理中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生活。

3.2监控自动化实现

智能建筑中,消防、供水、电梯、监控等都可以经由传感器来实现,进行数据的采集、编码、解码然后输送到主机,实现对智能建筑整体运行情况的掌握。管理者可以随时观察智能建筑的整体情况,对智能建筑中各个结构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确保建筑中个结构的正常运行,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智能建筑的监管,例如在建筑中暗装摄像设备,实施监控建筑内的画面,进行对家居的实时关注,达到远程操控的效果。

3.3安全门禁系统实现

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城市内人与人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强,例如现在小区内甚至是上下楼的邻居都鲜少有熟知的情况,为确保居住用户的人身安全,通常在建筑中会采用门禁系统。在门禁系统的实现中互联网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非触模型的智能卡技术,非持卡人员不能进入到建筑内部。基于互联网的监控技术在门禁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住户出入情况的了解,在发现异常情况下可以留下视频证据,为建筑用户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3.4停车管理系统实现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得以保障,人们开始最求生活品质,购车欲望也随之增强,建筑中用户的车辆逐渐增加,停车管理成为用户的主要生活影响,也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环节。通过互联网终端服务器技术的使用,可以在车辆进行出入时借助智能卡进行统一管理,不持卡者将不能够停留在建筑内部,极大的减轻了停车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在管理质量上也得到了提升[3]。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车辆进出的数据会有阶段性的保留,如出现车辆丢失事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查看,保障了用户的用车安全。

4结论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不仅是建筑事业的发展,更是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彰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市场迅猛的发展,对于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安全方向上的提升,更是在用户便捷操作与远程操控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所以需要对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做出调整。用户在进行更为便捷的建筑管理的同时,进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主要在于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与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促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不断发展。

作者:杨江南 单位:海南智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琚娟.基于互联网构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智能建筑,2014,02(06):51-53.

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楼宇智能化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结合现代建筑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智能楼宇正在勃然兴起,其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发展势态相当迅猛。而物联网的优点由于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喜爱,所以被引入到建筑智能化技术中,这也必将是另一个新型的科技发展方向。

二.物联网应用概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的纵深发展,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传感网技术、通信新技术等,便出现了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技术之后的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能把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通讯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从而形成无所不有的庞大网络,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远程监测、全球定位、调度指挥、安全防范、联动报警、远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最终实现信息无处不在和智慧地球的目标。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与物、地球、建筑等联系到一起。小到家用电器,大到汽车、建筑物,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相互影响及控制,物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因此,物联网技术将带来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分布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卫生、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智能楼宇及其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告诉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应用上。建筑搭配智能化硬件设施并不是智能建筑的内涵,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等的综合运用大大的降低了建筑的日常运行和维护成本,也成为现在到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建筑必然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能够为我们提供舒适生活功能、安全服务和便捷服务功能。其中舒适生活功能包括为居住者提供温度调节(空调)、新风系统、空气质量智能调节、闭路电视监控、可视电话、停车场管理等;而安全服务功能则是指建筑的智能防盗系统、多媒体交互系统和安全智能卡系统等;便捷服务是使智能建筑附加值最大的功能,包括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商业服务、高级管家等。

智能建筑是信息社会特有的产物,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产物,镌刻着现代社会深深的烙印,集成了高科技和建筑艺术。智能建筑随着人类的想象力的不断丰富,使得人类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舒适、更便捷,有效的节省沟通的时间,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也能及时地、全面地实施商务交易,使人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信息时代龙头产业的智能建筑,在今后的几年内将会有一个更大地发展。

四.物联网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所出现的智能建筑(包括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智能建筑提升了建筑物的功能,改善了环境,能适应高效率管理的要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通信、安全防范、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高效管理等方面。智能楼宇能够在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提供安全、舒适、信息通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智能楼宇的安全性主要由安全防范等系统来实现。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广播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人居的舒适性主要由楼宇设备自动化等系统来保证。包括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电梯、空调与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电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和多媒体音像控制系统等。

智能楼宇的信息通畅主要由智能化信息系统来实现:综合布线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用于向用户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

建立智能化大厦,可对大楼内的机电设备者统一管理和协调控制,使楼宇中各类设备的运行、保养、维修更趋自动化,使物业管理更加科学化。并能实现能源的科学和合理消费,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以最终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能力,构建楼宇内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办公环境。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式为在机房设置中央操作站(包括高性能的计算机显示终端,打印机及UPS电源等).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现场传感器及执行器.操作系统、控制软件包、管理软件包及工具软件包.楼宇自动控制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由现场控制级及中央管理级两级组成。现场控制级采用数字控制单元(DDC分站),实现数据采集及就地显示与控制;管理级即监控主机对整个大厦内各系统进行集中管理、显示、打印、存储、报警处理。

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以太网是未来智能建筑的必然趋势。随着以太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内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用于信息领域的交换机产品,使得以太网不仅能够有效的满足信息领域的要求,还能在工业控制领域一显身手。目前,以太网已经开始在智能建筑控制系统领域被使用,用来实现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以太网在用于本项用途时,既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监控层,也可以用于系统的现场设备层。

五.系统组成模块的实现

1.数字监控系统

通过智能视频,实现无人值守监控,对重要物件和重要区域自动监控,发现有人闯入等行为时,可实现联动报警。

2.信息系统

系统由文件服务器,系统管理软件以及播放终端构成。其中管理软件可以安装在文件服务器上或者网络上任意一台PC,负责管理服务器和播放终端及内容的下载、播放、控制等。出于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考虑,建议本服务器系统运行于Linux上,也可以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

3.一卡通管理系统

针对物联网社区的建设需要,采用远近兼容型门禁系统;此系统对出入口进行安全管制,每个门禁控制点由现场控制器负责信号输入输出控制,可以与安防系统进行报警或监控的联动控制。通过这套系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区域内的安全程度。

此系统经过后台管理系统可进行远程识别、身份判断、信息记录、报警、联动控制、考勤等工作,保障对网络内的每一个人员进行识别、出入控制。

六.结束语

物联网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战利品,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自然与人类的生活所结合在一起,为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利益,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物联网的重要性了,为了物联网更好的得到人们的青睐,各国人民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努力。即使现在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其在楼宇智能化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其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其一定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

参考文献:

[1]黎连业,朱卫东,李皓.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洪,张世荣,郭爱文.智能建筑控制系统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甘志祥.物联网发展中的问题初析[J].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10(5):85-87.

[5]尤廷平.智能楼宇监控系统—自控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监测,高层建筑

Abstract: High-rise and high-rise building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a problem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ources of pollution within the building,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ngs, build things technology in high-rise and high-rise building in the application framework, from the percep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application layer made of different construction content.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combined with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ngs with a new direction, will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mote improv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within the building.

Keywords: thing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igh-rise building

1.引言

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建筑内的环境质量问题还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也给智能建筑技术未来发展和应用指明了方向。物联网技术将覆盖从建筑外部环境到建筑内部结构,从机电设备系统到建筑结构材料,从设备材料表面特征到内部特征等几乎所有领域,并将给大楼安防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变配电系统乃至物业管理系统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物联网技术由于其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特点,可为建筑物环境监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建筑物内环境问题

由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一般都使用集中空调系统,及时地自动地将楼内小气候调节到适宜的程度,使楼内人群在非常舒适的环境内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大楼的门窗不能向楼外敞开。在密闭的建筑物内,楼内空气与楼外大气不能通过门窗任意交换,因此,建筑内的环境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室内环境的污染及其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以下几类:

(1)建筑材料散发出的有害气体

许多装饰材料都是化工产品,能释放出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甲醛。甲醛有异嗅,能刺激眼结膜、皮肤,能引起局部甚至全身的过敏反应,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神经系统,严重时能引起喉头水肿,也能损伤肝脏,引起中毒性肝炎,另外某些粘合剂、油漆、涂料、地板蜡等化工用品中含有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二异氰酸醋类等有毒物质。苯能损害造血系统,引起白血病。

(2)人体散发出的气体

主要来自楼内人群的呼出气,主要为二氧化碳及氨气、二甲胺等。人体若吸入了某些有机化合物, 也能从呼吸道排出部分该化合物的原形及其气态分解产物。此外,人体的皮肤也能排出汗液或其它具有不良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3)现代化办公设备

复印机能释放臭氧,具有强刺激作用。碳黑粉中含有强致突变物一硝基多环芳烃。

除了以上三类外,还有物体燃烧的各种燃烧产物,如吸烟过程引起烟叶的燃烧产生的化学物质;室内用于喷雾、加湿、空调冷却等的用水产生的污染;各种卫生杀虫剂的使用产生的毒性物质。

3.物联网技术发展

物联网,在中国亦称传感网,是通过传感、控制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件信息或(和)物件间互动的信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应用架构。

“物联网”概念最先是在1995 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的,但当时这个新概念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物联网”真正引起中国公众关注,则是从2009 年8 月开始。2009 年8 月7 日,总理到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时表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总理于同年11 月3 日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10 年3 月5 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最高层的视野。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把物联网发展作为2010 年我国信息产业确定的三大发展目标之一。

4.应用框架

针对智能建筑物内环境的特点,综合运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技术,紧密结合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框架,设计物联网技术在建筑物内环境监测的应用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框架

(1)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在本应用中感知层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甲醛气体传感器、苯气体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以环境信息采集节点形式部署于建筑物内的出入口、主要有害气体排放点等区域,负责采集与监测对象相关的数据,并将其协同处理后的数据传送到汇聚结点,提升对区域中监测对象的监测能力。

(2)传输层: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传递和处理,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在本应用中传输层根据建筑物内的网络布线特点,采用有线/ 无线多种方式,可通过WiFi、有线局域网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来整合不同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3)应用层: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它结合行业需求,实现了行业智能化。

分为数据中心、支撑平台、应用系统三个部分。数据中心采用主数据管理的方式统一设计数据体系,包括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含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等,这些数据与智能建筑的其他数据有机集成,融合到大的数据平台中。支撑平台提供构件运行支撑、应用安全管理、工作流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内容管理等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支撑,并支持对原有业务系统的全方面整合。应用系统为监测者、管理者等提供环境信息采集、实时监测、智能决策不同的功能.

5.小结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物环境监测中,实现了对建筑内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一方面,采用传感器及无线网络即可远程采集环境,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环境信息采集的效率;另一方面,基于采集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决策,将大大提升辅助决策能力,为环境预警和应急奠定基础。物联网技术在高层建筑物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是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结合的一个新方向,不仅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将丰富智能建筑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公忠.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11(1): 14-17.

[2] 涂强,王雷. 物联网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分析与展望[J]. 现代建筑电气. 2010(7): 1-3.

[3] 贾益刚. 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建设科技. 2010(6): 65-67.

[4] 丛岩,郜庆,王甲. 物联网在高校能源管理中的应用[J]. 建设科技. 2010(22): 72-73.

[5] 陈岩,卢强. 物联网、数字化市政技术在“包头市市政设施数字化监控与管理系统”中的综合应用[J]. 中国建设信息. 2010(23): 53-56.

第7篇

关键词:防监控;智能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 U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以建筑物为平台,通过各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组合,向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安防系统是起到安全防护工作的一个体系,与智能建筑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

二、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建筑是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建筑技术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融合赋予建筑物新的含义,使建筑物更有效地为人们提供舒适、高效、便捷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更加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智能建筑催生了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在拉动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该大楼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及供配电系统等进行自动化综合管理,并为大楼的用户提供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使客户真正的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随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智能建筑相继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起始于199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和互联网建设的应用,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都受益于信息网络,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节点,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形成建设。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改变人们工作、商务模式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居家生活的模式,从而推动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从商务办公大楼发展到住宅小区,智能化住宅和智能大厦同属于智能建筑。

三、安防监控与智能建筑的关系

安全防范系统,尽管安防系统从属于智能建筑行业,其在智能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是很显著的,每次智能建筑展会,安防界占地最多,但其又可单独成一行业,国家的行业标准GA 系列(公共安全)就是为它制定。从广义而言,“公共安全”包含建筑物、场所以及道路。道路有自己的交通监控,所以可认为除了交通,其余都是与智能建筑有关的范围。所以安防与智能建筑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紧密的依赖关系。

安防系统主要包括: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专用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等。安防产品在全球市场情况如下,据美国TEMPEST 公司统计,2006 年全球安防市场870 亿美元,监控82亿美元、门禁32 亿美元、报警227 亿美元、FRID18 亿美元、消防208 亿美元、其他310 亿美元。而中国的安防市场据《2008 年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洞察力研究报告》的数据:2007 年中国安防市场总产值已达958 亿人民币,而安防中的主体视频监控为536 亿元,占56%。按每年增长20%计算,则09 年安防产值估算为1378 亿元,而监控为770 亿元人民币。在安防行业中,占控制地位的是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是安防行业的基础,视频监控的方向就是安防行业的方向。众所周知,人的直觉感觉是视频,而视频监控无论是“平安城市”、“平安校园”,还是奥运与世博的场所,处处都占主导地位。其他如金融、保险、石油石化、电力和通信等行业只要有建筑物,就有视频监控。因为视频监控是保证安全的核心。此外,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大幅提高和现代化的制造生产线上马,在智能建筑的厂房设计时,对监控应用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长,容量惊人。

四、安防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应用

我们可以这样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可以作为智能建筑代表,而最新安防技术在世博会中也得到应用。据世博会报道,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大型公共建筑,也是我国唯一一座按照中国三星标准和美国LEED 金奖双重控制执行的大型“绿色低碳公共建筑”。在节能上,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超白玻璃,在上海世博会大展身手,上海世博会主体建筑及“世博阳光谷”工程均用超白玻璃作为上海世博会新建场馆的建设,以上是智能建筑中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同样在世博安保上,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人脸识别系统、排爆机器人、人造狗鼻子等,世博期间将有60 余套安检装备在世博园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项目道口安装使用。如“拉曼液态违禁品检查仪”,安检人员将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包装的液体放置到检查仪上,只需按下分析键,2 秒钟内报出被检查物质的名称。此外各个进出口安装的“E 面通”的人脸识别系统,对进出园区的50 万持证人员进行比对识别,识别无误方能过关。可以说,每个世博游客的脸就是最有效的“通行证。由此可见安防新技术与智能建筑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这样说,凡是有国家有最新的智能建筑出现,必定由最新的安防系统与之相匹配。

五、安防智能系统集成的模式和改进方法

1、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模式:集中监视、联动和控制的管理;信息采集、处理、查询和建立数据库的管理;全局事件的决策管理、各个虚拟专网配置、安全管理;系统运行、维和、管理和流程自动化管理。

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模式:以楼宇自控为基础把楼宇自控、安防、消防、车库管理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通用协议转换的方式和标准化协议把各子系统的数据送到BMS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从而实现BMS信息综合管理和联动。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概念在中国智能建筑学术领域提出已有多年,智能大厦系统集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控制网络技术,把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主要子系统的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该资源达到充分地信息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可靠、低耗等目的。

3、智能化建筑应用的改进方法

(1)智能化建筑各项工作的落实需要有相应的硬性条款支撑,而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重视程度不高,相应技术和管理人员相对匮乏,因此规章制度不健全,需要综合我国智能化建筑现状,首先规范相应的管理和政治措施和条款。

(2)在建筑工程中落实的各项技术必须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鉴定合格后方可落实实行。为了确保建筑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智能化技术的设计首先应该由总负责建筑单位进行设计,最后由各个分包商进行汇总,最终确定最合理的技术方案。

(3)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

六、安防监控新技术的发展

市场推动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生物识别、行为识别和高清视频的日渐成熟,使得高清视频网络监控已可实现。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人脸识别有了重大突破,通过三维人脸识别能够保证识别的唯一性,而行为和形体识别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并结合智能视频技术能对视频画面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为监控者提供有用的关键信息,可以对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识别。例如在通道口,如果有嫌疑人通过时,监控设备将其图像与罪犯的图片进行比对,如果一致将报警;在禁止停放物品的地方,如有物品停放系统将会报警提示;当存放的物品被带离系统所能监控的范围时,系统将报警;在监控范围内如有人群聚集、人员来回徘徊或进入不应该进入的区域,都将发出告警信号。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让监控从被动安全防范转向主动防范。由于对于前端设备功能要求的增强,以上的识别必须在前端的摄像机的采集,这一切由于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出现,才能得以实现以上的功能,而这时的监控系统已经不止是一个普通的监控系统,而是监控、智能计算机与网络集成为多种应用的一体化组合的设备,即将人脸识别、行为识别、周界报警、门禁控制等与视频监控集成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之中。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防监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安防监控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必将更加广阔,安防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都将开启中国甚至世界的应用先河。

参考文献:

第8篇

1.引言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建筑领域,则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所谓“智能建筑”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并使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

智能建筑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兴建的最多。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多年来,相继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NEC总公司大楼等。日本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此外,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智能建筑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日中天。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2.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和国内外正在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今天,智能建筑将成为城市中的“信息岛”或“信息单元”,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有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数幢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后相继出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一千四百栋,基本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据国外预测,本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中国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1996年1月在上海佘山建设部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智能建筑设计研讨会,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智能建筑设计指导性文件——上海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已正式实施。

中国台湾智能建筑发展较早,到1991年已建成1300栋左右,其中以台北市居多。中国香港智能建筑建得也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

3.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功能

虽然智能大厦的类型各不相同,但其核心功能、系统是相同的。智能系统的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而整体的智能化要靠许多子系统的相连接,现在常用的最基本的子系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消防系统和保安系统是专门机构,负责有着比其它系统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验收程序,因此,单独列出防火自动化系统(F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因而,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防火自动化系统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以及综合布线(GC)构成。功能如图1所示。

其中,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CA)是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和公用电话网、数据网及其他计算机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是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要求。防火自动化系统(FA)通过设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的烟火检测装置提供的信息,自动进行火灾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和消防系统,发出火灾报警和实施人员疏散措施。安全保卫系统(SA)主是提供不受外界干扰和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物损失的环境,防止工商业间谍和国际恐怖活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GC)将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等的布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系统集成中心(SIC)对系统各个智能化模块和各类信 息具有综合管理的功能,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并进行实时处理及通信能力,对建筑物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被认为是本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也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智能建筑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极大发展。

智能建筑要想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等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关键要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开发与设计,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不破坏周边环境,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软硬两方面,其中软方面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

(1)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

业主已把建筑设计中智能部分的设计列为其基本要求之一,而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朝着健康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和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有关厂商等正将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商业机会,积极投入力量,开发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使智能建筑实施便利,成本降低。

(2)智能建筑的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由于用户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有很大差异,智能建筑的设计也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用户的功能需求。例如:专门用于金融、证券业和公司总部等作为信息源基地;为振兴地方城市,培育地区传统产业、发展信息通信服务;小规模的用户也能享受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够适应用户对办公室布置变更需求;把现有大楼改造成智能大楼;从单体建筑物向综合性建筑群的发展;宾馆的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医院的智能化;学校的智能化。

(3)对智能建筑管理的高度重视

由90年代初期的起步发展到现在,智能建筑正由粗糙化、重复化、累加化向集约化、细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而管理一方面集中体现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物业管理上,中国已加入WTO,面对世界各国物业巨头的强烈竞争,中国的物业管理公司正深刻的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开始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经营理念、管理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4)基于系统工程的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

智能大厦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应当应用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安装调试,建立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具有最短的生命周期(约6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7年的生命周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仅有2-3年的生命周期。做成开放式系统的智能大厦系统,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

硬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通信技术

数据卫星又称为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s)。VAST的出现,将通信终端延伸到办公室和家庭,其发展是将通信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窝蜂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接入,如证券、期货、银行;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结合;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

从文本文件和声音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日趋交叉在一起,形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会议电视在智能大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未来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用浏览器服务体系结构取代客户/服务器模式。

2.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及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访问。提高建筑物内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建筑物物业管理层的决策与全局事件协调处理的能力。

3.能够增强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防火系统)与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交换能力。

4.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且维护和培训工作量小。

(2)网络控制技术

现在典型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有基金会总线(FieldFoundation,简称FF),CAN(controlareanetwork),LonWorks,SERCOS,JPCN-1,Marco,Deviccenet,Profibus-DP,Interbus-S等,但是,应该看到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比较典型的几种网络协议有TCP/IP,BACNet,X/IPX,AleTalk等,网络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BA)、综合保安系统(SM)、火灾报警(FAS)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结构。增强楼宇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相关信息。

2.用控制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智能化技术为楼宇管理自动化(BMS)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自动化管理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3.利用智能化的控制管理系统选择客户机、图形服务器,以及嵌入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模式。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管理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4.利用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大大改进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件环境”的综合数据。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的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3)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向异地或移动的办公人员提供一个办公环境。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办公人员随时随地进入公司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公司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甚至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远程操作办公室内的办公器材或遥控家中的设备。目前,移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的有: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远程遥控。

(4)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技术

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是充分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建筑智能化系统和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集成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动态性的物业管理模 式。伴随着现代宽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性化住宅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出现了社区增值服务、社区电子商务等新的住宅理念,将所有的小区通过网络联接起来,既能实现物业的集中管理,又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宽带的快速性、实时性等,为居民提供社区增值服务,这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预订,网上医疗,视频点播,网上教育,游戏娱乐等。

(5)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综合表现在智能卡技术及家庭智能化技术。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主要保安门禁系统的应用、保安巡逻管理系统的应用、停车场付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专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商业收银系统的应用、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智能化技术,构造“智能控制器”,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控制器”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监视、控制和进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并行性、非线性、容错性与联想记忆功能、自适应与自学习功能,具有学习、泛化、归纳总结等功能,因而已开始成功地应用于语音识别、模式识别、指纹识别、最优计算、信息智能处理、复杂控制、图形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在控制方面的应用包括监督与非监督训练,前者包括训练输出集合和神经元加权系数的调节,后者包括分类与自组织。

传统的建筑仿真模型表现为独立微分方程形式,模型复杂性与建筑物复杂度成正比,方程数量与建筑物元素有关,因而,建模十分复杂,而且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非常高,也很难在线运行,这时,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学习模型应运而生,在经过了第一、二代改进之后,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学习模型采用动态学习方法建模,减少了存储空间,它降低了学习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资源与硬件的要求,可使用硬件实现,加快了神经网络芯片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如神经网络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专家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等。

(6)无线局域网技术

用户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a)通过局域网接入;(b)通过SLIP/接入;(c)通过联机服务系统接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组网技术,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该项新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摆脱了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以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地理位置的需要,特别是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表现为: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POS机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以及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等功能。

5、结论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指出,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重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构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办公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成东,国内外智能大厦与智能住宅的发展,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2):14-17

2.吴成东,陈莉,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控制应用,建筑智能化,20__,(8):49-50

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4.B.L.Atkin,ProgreTowardsIntelligentBuilding,IntelligentBuildings,AveburyTechnicalAshgatePublishingLimited,1998,UK.

5.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__

6.张瑞武,智能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高会艳,李界家,浅析智能大厦的发展,建筑智能化,20__,(4):7-10

8.F.Duffy,TheEmergenceoftheIntelligentOfficeBuildingofintheUSA,JapanandEurope,IntelligentBuilding,IFublicatio,1998,UK

9.吴达金,智能化建筑(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20__

第9篇

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和日本首先提出了建筑智能化的问题,由于它顺应了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发展十分迅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通称为“智能建筑”,电子信息技术和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智能建筑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智能建筑是城市现代化、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智能建筑是本世纪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在智能建筑中将通信、办公自动化、会议及多媒体、建筑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综合布线和智能化集成等多种系统均纳入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范围。这些智能化系统为用户提供各种优质服务,为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营提供可靠且充分的技术保障。它们使智能化大楼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使各种设备的运行得到优化,使用寿命延长。

图1

但是,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自成系统,单独联网。所谓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形同虚设。在弱电系统的线槽中,在楼层之间的竖井中,各式各样的网线、通信线纵横交错。不仅敷设困难,可靠性差,日后的检修维护更是难上加难。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新产品、新系统层出不穷,若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上述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也有体制和管理上的。一方面各种系统的供货商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使用的网络和总线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类产品或系统不同的供货商用的网络或总线往往也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系统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管辖,出于自身利益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部门常常强调必须自成体系而不愿与其他系统共用网络。

图2

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建立智能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共用的统一IP网络平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内也有一些项目采用了这种非常先进的理念。

智能建筑中网络现状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最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尽管在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所集成的智能化系统相当多,有时比国外的智能建筑还多。这些智能化设备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构成系统。这样的系统主要有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等。

图3

通信网络系统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据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联,用于确保智能建筑的信息畅通。但是电话、传真使用的是公共交换电话网,而有线电视(含闭路电视)往往用的是按电视图像双向传输设计的光纤与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网)。它们还都有自己相应的管理设备,如程控电话交换机等。

图4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行为科学等先进技术,使人们的部分办公业务借助于各种办公设备,并由这些办公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办公目的的人机信息系统。各种智能建筑根据各自的使用功能要求来建立通用的或专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一般应具有以下功能: 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营运信息、电子账务、电子邮件、信息、信息检索、引导、电子会议以及文字处理和文档管理等。对于专业型的办公建筑,除上述功能外还应按其特定的业务需求建立专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具有与广域网连接的能力,可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

图5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各类设备,包括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环境监测系统、供电系统、变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直流电源设备、大容量不停电电源设备、动力和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饮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热力系统等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和控制。由于这些设备和系统分别属于各自不同的系统,采用的总线和通信协议各不相同,所以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而言就可能会有几套网络。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了入侵报警、电视监控、出入口控制、巡更、停车场管理及高安全实体防护、防爆安全检查等子系统。当采用的是集成式安全防范系统时,它们有共同的通信平台,若采用的是组合式系统时,则可能有几套通信网络

图6

由于消防管理部门强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目前几乎所有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都是单独组网的。

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中对综合布线系统明确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或建筑群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传输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但由于前面已叙述过的原因,网络的集成度往往不高,除办公自动化系统外许多系统难以集成进去。图1就是目前智能建筑中各个系统分别组网的示意图。

图7

如何构建统一IP平台

智能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共用的统一IP网络平台是为所有智能化系统提供联网通信服务的主干通信网络,其示意图见图2。

统一的IP网络是根据需要建立的有足够带宽、可以满足所有系统数据流量要求的网络平台。它通常应该是光纤网,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往往连接成环网。对于要求更高的智能建筑,可以建双环网。

在设计智能建筑之初,就应该对相关的各种智能化系统所需的带宽、可能出现的信息流量、智能化设备在楼内的分布等各种需求信息进行详细的调研。然后根据这些需求,率先进行统一的IP网络的设计。

统一的IP网络在智能建筑内的各处都留有网络接口。尽管大型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但它们的各种设备都就近接入统一的IP网。为此,这些智能化系统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例如电话就必须从传统的电话转变为IP电话。这样的电话可直接接入统一的IP网络。这两种系统处理信号传送的方式大不相同,传统电话呼叫是拨号方式,而IP电话采用的是互联网地址。为了在IP电话中保留原有的拨号方式,在合并数据库的同时,需要采用互联网标准机构批准的一种新的数据记录: 电子号码(ENUM),以兼顾这两个不同系统的原有信息,将传统的电话号码转变成互联网地址。当然IP电话除了用于语音通信外还可以用作智能监控终端。

安全防范系统中的摄像机采用IP摄像机后,可以直接接入本地的IP网。

图8

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备,有的可以直接接入IP网络,有的则采用的是其它的总线和通信协议,还不能直接接入IP网络。为此,可以采用协议转换接口来将它们纳入统一的IP网络。其它智能化系统都可以按这种方式处理。

下面以英国伦敦约克公爵广场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构建智能建筑用的统一的IP网络平台。

由于约克公爵广场的整个社区是分期改建,要求智能化系统必须既非常灵活,又非常适用; 既能兼容原有的系统和设备,又能接入新建的系统; 既能满足购物中心的需要,又能为办公、居住等提供完善的服务。因此,在进行约克公爵广场整体改造规划时就确定了建立将所有建筑连接在一起的公共IP网络作为主干网。它是用超5类线构成的双环网。

主干网连接所有的智能化系统,如: 门禁、宽带网、楼控系统、火灾报警与探测、水、图像管理与存储、IP电话、商务管理、检漏、电梯、灯光控制、计量与自动计费(包括: 电、煤气、水、冷却水和供热)、警急报警以及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等。两台互为热备的约克公爵广场智能化系统服务器和一个中央管理工作站也直接连接在主干网上。图3和图4为主要系统的总的原理框图,分系统的原理框图见图5至图9。

图9

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 约克公爵广场原有的每座楼的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是各不相同的。在一、二期改造时将原有的火灾报警操作面板都接到主干网上,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器和中央管理工作站兼作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用于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的监控与管理。通过服务器,消防局可以自动获取约克公爵广场火灾报警与探测的状况及处理情况。第三期改造时,该系统将进一步扩大,新接入的系统可能与原有的相同也可能不同。

门禁系统: 与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类似约克公爵广场的门禁系统也是将不同类型的读卡器接入主干网,门禁系统有自己的服务器,而工作站仍用智能化系统的。第三期改造时,将增加更多的读卡器。

闭路电视系统: 目前已有40多台摄像机联网工作,若干数字硬盘录像机和两台图像管理服务器负责图像的存储与管理。第三期改造时将再增加40余台IP摄像机。 设有一个监控中心负责闭路电视系统的监控与管理。

计量与自动计费系统: 为了将每一个用户所消耗的电、煤气、水、冷却水和热能进行准确的计量,约克公爵广场的计量与自动计费系统通过数百块测量仪表进行监测。这些仪表经现场总线后再接入主干网。由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器和中央管理工作站进行日常监控和计费管理。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局域网查阅自己的帐单,查阅所用的电、煤气、水、冷却水和热能的历史纪录,以及如何可以节能和节省开支的帮助信息。第三期改造时将增加更多的测量仪表。

楼控系统: 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设备通过各个BAS分站接入主干网,由智能化系统的服务器和中央管理工作站进行监控和管理。在购物中心的零售商店里,有的装有分体空调,有的则没有。

在我国一些新的大型智能建筑也开始采用这种方式来构建智能建筑用的统一的IP网络平台。如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就以光纤环网作为IP主干网,离港系统、行李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宽带网、楼控系统、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火灾报警与探测系统、音频视频系统、商务管理、电梯及灯光控制等系统都直接通过IP主干网分别组网。建成后将是比上述约克公爵广场的规模大几十倍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统一IP平台特点

智能建筑用的统一的IP网络平台的特点主要是:

1.灵活性: 由于大型智能建筑的规模巨大、功能繁多、发展变化迅速,因此在设计和构建这样的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时就应该特别强调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应日后不断变化的需要。统一的IP网络可以很好地满足这样的要求。只要在设计时对以后的需求有比较准确的预测,留有足够的余量即可。

2.前瞻性: 在技术上有前瞻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若干年后主干通信网仍能可靠地工作且与新的系统兼容。为了做到这一点,采用双环IP网作为主干网是非常合适的。这也是当前国际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

3.集成性: 首先是多网合一,用一个IP网取代原来众多的专用网。视频、语音和数据信息都通过IP网传送,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其次是集中管理,分散使用。采用这种平台后,即使是大型的智能建筑往往也只需要有一个或为数不多的监控管理中心就可对所有智能化系统进行集中的监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运行费用,还可以做到各个智能化系统之间信息共享,更有利于对各种报警或事件作出准确及时的联动反应。

4.安全性: 为了保证众多的系统通过同一网络通信时各个系统的安全可靠,除了采取设置防火墙等常规的网络安全措施外,统一的IP主干网的服务器还应负责对不同智能化系统的IP地址进行区隔和管理。这样,尽管从物理层面上看某个智能化系统的网络与其它系统用的是同一光纤网,但不同系统的设备间不可能相互通信,每个智能化系统在统一的IP网络平台上都是一个独立的虚拟网络系统。

5.经济性: 采用统一的IP网络平台后可以避免大量重复布线,不仅可以节省一次性建设投资,维修保养方便简单所需费用也可大大减少。

第10篇

2010年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员会成立物联网联合组工作。智慧地球与物联网备受关注,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本文从物联网中传感器芯片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独立开发物联网芯片对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和低成本化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三种十分有代表性的主流芯片的结构和性能。物联网将是互联网后新一轮技术革命,是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1)射频RFID、条码、GPS、红外激光等各类传感器技术及识别技术,解决物体定物、定位、定量(包括芯片研发)的数据采集;(2)传输技术:传感器网、视联网、互联网、智能网;(3)后台管理平台技术(云计算);(4)物联网与视联网融合技术。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讲可分为三层,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那么仅仅在感知层方面,物联网对智能建筑产生什么影响呢?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应用的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识别码和智能卡等,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传感设备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感器、智能卡等技术在智能建筑中早有体现,已经融入了物物相连的意识和形态。例如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就采用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建筑的电力、空调、电梯、给排水、消防系统等设备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实现各类参数的实时控制和监视、各种动力设备的起停控制与监视、各种设备运行状态显示、设备非正常状态的报警等功能;信息化应用系统中就应用了智能卡技术,作为识别身份、门钥、重要信息系统密钥。位于物联网感知层的物,要求带有CPU以及专门的应用程序,能发送、传输、接受数据,还必须遵循物联网的通讯协议,不仅能识别物体,还必须能主动提供信息,与别的物体和人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因此,将运用新技术的传感设备替代传统的传感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各设备和设施中,就能提升建筑物智能化程度,使建筑物到达物联网时代智慧的目标。既然有如此强大的优势,为什么物联网技术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呢?目前面对的主要瓶颈和挑战之一就是芯片和传感器技术有待突破,为智能建筑提供质优价廉的传感设备。将来的传感设备发展方向一定是低成本、微型化、功耗小、高性价比。但是我国拥有芯片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少之又少,芯片主要靠进口,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芯片产业化水平较低,造成芯片成本较高,一个要几百甚至上千。试想,一栋智能建筑,需要成千上万个芯片,高成本必然造成建筑成本大增,影响了物联网的高效应用。下面简要介绍若干种当前主流芯片的架构和优缺点。

1MSP430F149传感器芯片

1.1芯片基本架构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主控芯片模块、射频芯片模块、传感器模块、上位机模块和电源控制模块。端机节点与基站节点有所区别:基站节点无传感器模块,而端机节点无上位PC机模块。主控芯片MSP430F149是TI(TexasInstruments,美国德州仪器)推出的一款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供电电压只需1.8~3.6V,具有16位RISC结构、125ns指令同周期、多达60KBFLASHROM和2KBRAM,另外它还配有:12位A/D转换器(自带采样保持)、内部温度传感器、16位定时器Timer_A/Timer_B、2个串口(可工作于UART或SPI模式)、6个并口(2个具有中断能力)和硬件乘法器,整个电路结构紧凑且高效。MSP430F149控制传感器采集环境中的温度、振动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再由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发送给相邻节点。数据经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一级级转发最终发送回主机,实现对环境的监测MSP430F149是MSP430X1XX系列中功能最强的单片机。MSP430F149包含的组件为[2]:(1)基础时钟模块,包括1个数控振荡器(DCO)和2个晶体振荡器;(2)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Timer,可用作通用定时器;(3)带有3个捕捉/比较寄存器的16位定时器Timer_A;(4)带有7个捕捉/比较寄存器的16位定时器Timer_B;(5)2个具有中断功能的8位并行端口:P1与P2;(6)4个8位并行端口:P3、P4、P5与P6;(7)模拟比较器COMPARATOR_A;(8)CPU(MSP430F149)电池(CR2032)无线收发模块(nRF401)温度传感器(DS18B20)串口模块(MAX3316);(9)2通道串行通信接口(软件选择UART/SPI模式);(10)1个硬件乘法器;(11)60KB+256字节FLASH,2KBRAM。MSP430F149丰富的片内外设可使整个电路变得异常简化,减少了节点的功耗和体积。

1.2MSP430F149的供电电源性能分析。MSP430系列单片机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超低功耗,在1.8V~3.6V电压、1MHz的时钟条件下运行,耗电电流在0.1μA~400μA之间,RAM在节电模式耗电为0.1μA,等待模式下仅为0.7μA。能耗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瓶颈,节点必须依靠电池供电,所以CPU采用MSP430F149是最佳的选择。MSP430F149采用16位RISC结构,其丰富的寻址方式、简洁的内核指令、较高的处理速度(8M晶体驱动,指令周期125ns)、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使之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另外,MSP430F149的运行环境温度范围为-40℃~+85℃,可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系统结构节点由多种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无线收发器和高效电池组成,按照一定的协议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1.3实际运用。运用MSP430F149开发的办公楼智能监控系统,能实现室内温度、湿度的检测与控制,火情检测以及室内照明灯、饮水机的控制。可以实现办公楼环境实时数据的采集、实时数据曲线的绘制、历史数据曲线的显示、实时控制参数的修改,从而实现对办公楼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2MZM芯片卡物联网MZM(机对机)芯片卡,将无线射频技术与MZM芯片卡技术创造性的结合起来,扩展了MZM芯片卡的应用领域,可作为身份识别卡使用,用于无线终端产品;也可以存储少量的数据,通过手持设备与板上RF电路通信然后写入MZM芯片,满足不同环境要求,可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同时实现GSM对MZM芯片卡的读写操作,及RF通过无线的方式对MZM芯片卡的读写操作,对MZM芯片卡读写的快速高效切换,用作身份识别卡即用即写号,不占用号码资源;固定焊接安装,不可拆卸,使用简单且增加了可靠性,适用于智能建筑自动关窗、自动照明、远程监控等领域,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分为商业级、工业级和汽车级。3MB97R8030———富士康公司设计

3.1原理和架构。无源RFID芯片MB97R8030可以兼容EPCglo-balC1G2,该芯片扩展了EPC功能,用户能访问存储2KBytes容量的信息。除射频接口外,MB97R8030还增加了SPI接口模式以供用户选用。包括整流器、时钟产生、电源、电源控制及调制与解调电路。通过片上SPI接口可以访问片内用户存储区,此时需外接VDD供电,包括I/O控制、命令解释、FRAM访问控制及数据转换电路。

3.2性能和优势。MB97R8030采用FRAM作为存储器,与传统的基于E2PROM的RFID芯片相比,FRAMRFID芯片的优点,一是FRAM写入速度是E2PROM的25倍,而且FRAM存储器读数据与写数据的速度是一样的,由于速度快且功耗低,FRAM存储器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大容量RFID芯片;二是FRAM读写次数几乎不受限制,这一特点非常适用于RFID应用领域,因为RFID标签经常需要反复读写;三是FRAM在经过放射线照射后数据仍可保存,这使其能适应更加恶劣的环境。MB97R8030主要特性如下:MB97R8030的读写速度较快,读写器到标签的速率为26.7~128KB/s,标签到读写器的速率为40~640KB/s;用户存储区以块(16字节)为单位进行写保护,以区(256字节)为单位进行读保护;可以通过SPI访问用户区数据;带有2KB/s非易失性高速可读/写FRAM存储器,用户区有1664字节;访问次数可达1010次;数据保存时间可超过10年。典型应用射频识别标签的存储容量一般在2KB以内,典型物联网型的标签数据容量为64B、128B、1KB和2KB,通常认为更多的存储容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随着RFID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各种新兴的应用对大容量RFID标签提出了需求。另外,有源标签体积大、造价高、电池需要维护,不适合小型化,这也促使无源标签迅速发展。UHF频段860~930MH无源标签造价低廉,最小识别距离在3~8m,是一个被大家看好的发展方向,无源标签的典型应用为车辆识别、人员身份识别和仓储物流等。传感器芯片已经成为限制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随着各国都积极开发核心技术传感器和其芯片,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芯片的应用必将改变当前智能建筑的不够智能的现状,将物联网时代的智能建筑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节能控制

建筑业对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实用性和舒适性层面,还追求建筑设备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对建筑内部的电气系统的优化集成设计也颇为讲究,主要追求系统的网络化与自动化,这样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达到节能控制的目的。

一、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具体实现

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各种智能化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为建筑设备的高效化运行提供便利的基础。

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是时代和技术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领域逐渐扩大、生活和生产要求逐渐上升的结果,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建筑,综合了很多高科技技术的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等,现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物的设计更加合理化与科学化,尤其是使内部的建筑的电气系统、防火防盗功能实现自动化和综合管理的目的,特别是可以让建筑物具有远程监控的作用和功能,只有这样的建筑才可以称得上是智能化建筑。它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管理的自动化、信息的全面化、和办公的自动化。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建筑设备系统优化集成的主要优势包括使用效率高,节能特点突出,居住环境舒适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是非常地快,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省份市区的建筑设备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对建筑智能化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很多智能化的建筑也向着大型的公共建筑的方向迈进,例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建筑设计的交流与学习活动越来越密切,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也能够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二、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控制的技术基础

建筑设备系统要想达到节能的目的,就要以现代技术为依托,尤其是对电气系统的设计方面,要综合考虑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以便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设备的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具体的技术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使用功能包括为互联网络的接入提供端口、在使用过程中逐渐与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交互式结合、可以同时进行远程的多方电视会议、并可以实现远程的医疗与教学等。在智能建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将通信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办公室和家庭中来的目的,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系统实行远程的监控和操作,还可以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适时监控,查看相关的访问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逐渐提高建筑中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与能源的意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开放式的网络传输协议,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控制系统的各项功能,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现阶段,智能建筑的电气系统中一般都实现了三网合一的网络化建设,这“三网”通常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融合,其中的核心部分还是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将这三者逐步整合成一个互相渗透的有机整体,彻底打破了三者各自独立运营的传统模式,充分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化。在智能建筑中,一般通过通信网络系统为建筑的各项活动提供理论的支持。办公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无线遥控等,办公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为建筑的各项电气设备提供信息和网络化的服务,促使其可以保障整个建筑的高效快捷的商业活动,现阶段,通过E-mail智能传真等方式可以发送多种形式的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图像信息、音视频信息、格式化文本等,同时还可以利用B-ISDN实现对互联网的远程控制。

智能信息化技术是在半导体芯片的不断发展背景下得到进一步拓展的,具体的表现包括智能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家庭智能化技术的实现。这种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特点包括空间的占有量非常小,方便携带,具有非常大的内存空间,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同时还可以脱机使用,并具有一卡多用的性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用户。尤其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智能卡可以帮助人们节省很多时间,在保安门禁系统、停车场付费系统、商业收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庭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家庭用的智能控制器将家庭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全部链接起来,可以在异地对家庭中的电气系统进行远程的监控,保障家庭设施的安全度与协调度。这种家庭处理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不仅为家庭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的安全性。

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的使用给智能建筑的网络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并打破了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的布线限制,降低了工程的消耗程度。传统的网络使用需要在建筑中预留一定的线路,在布线的过程中还容易造成线路的损坏等,无形中增加了网络使用的成本。近些年,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不断发展,这给无线局域网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将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网络传输的媒介,提高了线缆端接的可靠程度。一台计算机可以在特定的网络使用范围之内任意更换地理位置,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智能建筑中,很多领域都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号的传输、接入服务等功能,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提供便捷化和高效化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和节能控制技术对建筑的使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要着重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在优化集成的设计模式上实现节能的效果,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建筑使用便利条件,同时还可以为经济的建设节省更多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吴勇.智能建筑设备系统有效运行的方法与措施浅谈[J].中国住宅设施,2011(4)

[2]徐湘湘.智能建筑设备系统集成控制关键技术分析[J].管理观察,2009(34)

[3]刘玉峰,丛晓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与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

第12篇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对应的城市中的建筑也越来越多。人们也早已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更加宜居的建筑环境,实现节能、环保,仍是建筑行业急需面临任务的重中之重。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的概念在人们的思维中也慢慢地根深蒂固。智能建筑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智能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智能建筑概念的深层含义与特征

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领域的急速延伸,在未来几年智能建筑的市场前景仍一片光明。智能建筑具有深刻的内涵以及本身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智能建筑的深层含义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而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社会内涵和技术内涵两个方面。两方面的内涵构成了智能建筑总体的内涵。在社会内涵上,智能建筑主要表现在“节能环保理念”上,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缓解社会的能源危机、减轻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人们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积极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建筑节能水平的提高。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技术内涵方面主要表现在,智能、节能两个方面。其中,智能技术方面是最先进的技术,其在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控制下,采用视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像显示技术以及由综合布线技术、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而形成的技术。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必须能够自动地观测并适应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它还须兼具智能报警技术,使其各技术协调一致以及保证建筑物内外结构的统一。另外,节能方面是指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包括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资源节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节约用水、保护环境以及开发和高效利用新能源、转变能源利用方式等多种多样的绿色环保技术。

2.2智能建筑的特征

智能建筑有节能减排、健康舒适、智能高效以及灵活便捷等显著特点。而现代化技术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的功能也日益强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通信自动化、大楼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三项基本的自动化功能。因此,智能建筑在安全可靠性及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力方面也有了明显提升。

3智能建筑节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更加注重智能建筑的节能减排,更加追求智能建筑的高效和低碳目标。这一切对于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际上,目前我国在智能化目标定位中明确提出节能要求的并不多,已建成并确有明显节能功效的智能建筑更是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快速进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建筑将会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影响因素也非常多;节能建筑的广泛兴起势必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改善大气环境,减轻建筑耗能所带来的污染,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更与“小家”利益息息相关。

4智能建筑节能措施

4.1楼宇照明节能措施

我国的建筑中,一般使用电表对楼宇间的照明系统进行了管控,依据时间的变化来决定照明系统的开启或者停止。这种技术的推广实现了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照明控制的自动化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加成熟的照明技术已经在建筑照明领域中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照明节能技术主要使用总线式,这种方式不仅大大提升了控制自动化的水平,同时也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这种系统的稳定性也更高,启动与停止也比较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这种系统更加灵活,控制水平也更高。

4.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能措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建设智能建筑网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无线传感器能够大大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对于智能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用切实可行的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实现智能建筑节能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的优先级传输,确保节能系统的可靠与稳定以及高效的运行。运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信息感知,主要通过温度、照度等传感器对实际物理环境的感知,进而实现数据的采集。为了确保智能建筑节能系统的高效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使用的传感器包括红外线、温湿度、照度以及二氧化碳等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容易进行部署,且价格比较低廉,它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感知物理环境,进而将环境信息数据通过自组织多跳的方法输送到服务器上。这样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路可以通过先进算法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灯光等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服务器决策者可以通过主机控制器来直接管控某个设备。

4.3门禁一卡通技术节能措施

随着安防系统网络化技术的发展,门禁、视频监控以及防盗报警功能等已近进行了深层次的融合,正在迈向高度的集成化,这集中体现了现代智能化节能管理的要求。一卡通刷卡时,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对报警系统的撤防或者布防。在通常情况下,人员离开房间之后,通过刷卡加密的方式来进行布防,同时联动关闭室内其他的灯光以及空调设备等,从而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