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发展前途

会计发展前途

时间:2023-09-01 16:5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发展前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发展前途

第1篇

[关键词]烟草行业 风险导向审计 借鉴意义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

从审计模式的发展来看,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1)账项基础审计, 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2)系统基础审计, 从提高审计效率的角度出发,将审计程序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以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查、测试、评价为基础,确定审计程序时间与范围。(3)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开展实质性审计的一种审计模式。

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对审计过程和方法进行变革,通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综合评估来确定审计重点和方法。2002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修改了相关审计准则,标志着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正式确立。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也了一系列新的审计准则,正式与国际准则接轨,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和方法。

二、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一)审计的重点不同。传统内部审计注重检查历史业务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历史运用情况, 而风险导向审计更加注重审计风险、企业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组织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要用风险评估来确认单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重点, 而且要用风险观点、风险标准来确定审计项目, 内部审计师不仅是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分析业务活动。

(二)风险的认识不同。传统审计对审计风险模式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认识仅是从会计的视角来分析, 因而大都只分析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控制财务报表的风险。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固有风险”的认识, 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 更多地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 并成为控制财务报表风险的最重要手段。同时内部审计师关注组织现存的企业风险及组织为降低企业风险所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 有助于管理者努力维持企业长期安全经营, 避免传统内部审计的局限性。

(三)分析着重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侧重于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过程的分析, 并将被审计企业置于社会经济体系中, 分析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及对风险的控制措施, 从而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 根据预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分析判断。

(四)风险导向不同。传统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导向, 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 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风险为导向, 根据对战略风险的评估及随后各步骤的评估测试, 逐步形成对财务报表的预期, 从而执行相应的实质性审计程序。

三、风险导向审计对烟草内部审计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银广夏事件发生后,国内会计职业界反思审计失败的同时,呼吁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以降低审计风险;不过,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推迟了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国研究的进程。有专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将导致审计中“偷工减料”,从而增加审计风险。要如何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难题。

目前我国法律制度环境有待完善,风险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也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地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必须看到,风险导向审计是将来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烟草内部审计也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可以增强烟草行业的风险意识。烟草行业的特点是在国家专卖法下独家经营,依法开展烟草专卖专营,一方面专卖法的保护使得烟草行业效益较好,另外一方面缺乏竞争也使得整个行业缺乏风险意识,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的潜在风险缺乏认识。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可以使得内部审计在开展工作中,对行业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帮助管理层回避有关风险。

(二)在我们开展内部审计时引入风险审计模型分析,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与传统审计的三因素风险模型相比,审计风险=(管理舞弊风险+员工舞弊风险+错误风险)×检查风险的风险模型,强调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内部审计要考虑到与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相关的许多因素,包括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产权结构、经营、筹资、投资、对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等许多方面,这样就可以根据有效评估的结果来设置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和工作方案,提高审计的效率,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企业可能出问题的环节,从而重点实施实质性检查,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第2篇

关键词: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证券市场退市制度;公众投资者

一、引言

会计政策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2)会计政策的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会计估计是指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和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当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的变更,以更好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会计估计变更的依据应当真实、可靠。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问题上,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为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调节利润创造了条件。

而受托责任和退市风险则使公司有了利用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的动机。受托责任公司制下,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股东投入资本,获得投资收益,经营者--总经理投入劳动,获取工资薪金,在这种受托责任制下为激励经营者,公司多实行将经营者工资薪金同公司的净利润挂钩的奖励机制。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经营者将可能采用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调增净利润。在现行退市制度下,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给予退市风险警示,连续三年亏损,将被暂停上市,连续四年亏损,将被终止上市。上市公司为维护自己在股票市场的声誉以及设法保住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将可能采用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变更调节利润。

自利动机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是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产生的原因,制约力量的薄弱则是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得以存在的条件。

二、制约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第一道防线――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审计目标。 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有三种主要的模式:(1)隶属于财会部门。(2)隶属于总经理。(3)隶属于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会部门和隶属于总经理,都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相对于总经理的独立性,因此,也不能免除总经理的受托责任,也难于对总经理利用不切实际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谋取个人利益进行监督和制约。内部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和监事会,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是却脱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由此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难以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是否切合实际做出判断。

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该是既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又要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因此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中低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审计,同时又有高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防止中低层次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总经理进行串通谋私,以此规避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发生。

三、制约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第二道防线――注册会计师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全分离及资本市场形成而产生的,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公司的所有者凭借自己的所有权,选择聘任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依法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关系到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理论上,在所有者、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了两层委托关系:一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关系,二是所有者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委托关系。在注册会计师和公司的经营者之间没有委托关系,保证了审计者相对于被审计者的独立性。但是,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中小股东搭便车的行为,造成了经营者和注册会计师事实上的委托关系,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严重影响。事实上的委托关系和注册会计师违法的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审计报告则可能是双方博弈或妥协的结果,由此导致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这种企业有较大选择空间的会计舞弊的识别和认定更加困难。

鉴于事务所事实上要从被审计者获得审计费以保证事务所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以及经营者出高价获取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诱惑或压低审计费和更换事务所的威胁。提出关于审计费制定和支付的设想:审计费有专门的机构制定,并在审计之前商定或支付,审计费的支付不以审计报告的结果而改变。

四、制约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第三道防线――政府监管

在中国上市资格少,贷款成本高,又有各种约束性条款而在股市募集资金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为了能够保住珍贵的上市公司资格,股东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通过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方式"扭亏为盈",避免被暂停上市。当公司的亏损是由于一些不可逆事件的影响造成的,公司上市资格的保留则是对股民利益的极大损害。因此退市制度的执行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自我国于2001年正式推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退市难现象突出。自2001年4月PT水仙被终止上市起,沪深股市迄今共有退市公司78家,目前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比例不到3%。 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具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下的罚款"最高只有60万元的罚款,并且没有退市的要求,造价成本低,收益大,很难阻止会计造假。因此,要想有效减少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就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造假的处罚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

五、制约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第四道防线――公众投资者

当上市公司打通了前三道防线,以一个未被ST或没有污点的上市公司的身份面对公众投资者时,公众投资者对报表的识别能力则至关重要。虽然股价的波动无迹可寻,但是公司的股价也应受供给需求的影响,当一个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粉饰财务报表而实际经营发展状况差的公司的未来预期普遍不被看好,公众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的下跌对公司就是致命的打击。但是由于我国的股市只有20多岁的年龄,相对于欧美股市的200多年的历史,仍处于"婴儿"时期,通常在股市发展的初期,投资者中中个人投资者占据很大的比例。个人投资者相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受限于资金规模、掌握信息、以及专业技能,是一种先天的有限理性",其投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投机性目的多于投资性目的,其投资多数并不是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生产经营状况、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公司战略和规划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量。同时,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中专以下学历投资证券的由2381.75万人,占比27.51%;中专学历者2258.29万人,占比26.09%;大专2256.15万人,占比26.06%;大学本科1441.11万人,占比16.65%;而硕士以上高学历者仅有319.34万人,占比3.69%。在这种情况下,当经营状况差又没有发展前途的公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会被个人投资者投资,垃圾公司能在股市中圈钱。

相对于系统的舞弊和造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需要在公司中附注披露,在特殊的时点的会计变更,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状况下,掌握财务知识就可能察觉其中可能存在的嫌疑。因此,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知识教育,宣传理性的投资理念,不断提升个人投资者的专业技能,同时,要不断推动证券投资主体机构化。因此,通过公众投资者对股票筛选的方式使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失去市场价值,将会对不切实际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形成有效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叶静.基于审计发展历程的内部审计独立研究.中国审计网2010/

6/21

[2],蔡庆丰.公众投资者利益和机构投资者委托问题研究.厦门大学

第3篇

小时候,跟大人后面帮忙耕田种地,瘦弱的少年经常被太阳烤晒得褪掉―层皮。看我吃力的样子,父母就会说:”全家人拼命借钱供养你上学的意思就是让你长大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家里的苦心,那时的我也懂,但自己对读书还是三心二意。想来种田也是一种职业,却连农民自己都否认,我们的农业看来还是问题多多。

上高中时,母亲病逝,十五六岁的我虽不曾于人前落泪,却感觉自己也死了一次,对生命实体的体认比同龄孩子多了份拈花自笑的冷静。1991年夏天,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县新型建材总厂。终于看儿子捧了铁饭碗上了城镇户口,当我的父亲想松―口气时,却又发现他的儿子除了工作外仍然一无所有。

年底刚上班就做会计,干了一年多,好像连一张完整的财务报表都做不像,厂长明白我这个大学生不实,却不便开除我。因为在国营企业,大家都抱着铁饭碗,厂长不怎么拥有人事权。而且,那里的厂长,职工两方阵线分明,职工好像都跟厂长有仇似的,当面服服帖帖,背后都不知道乱骂些什么。俄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方,因为内讧的双方都不在理,感觉自己仿佛是―枚青涩的苹果被放进人家的筐里,任人摆布。那时的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却总是无法跟周围的人合群。那段职业经历,给我的感觉,除了累还是累,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累得自己整日想回乡下老家种田去。幸好,那个厂子地处美丽的城西湖,我便有―份天地独宠我―人的偷乐,自己得以经常放牧于斯。

入校出校那两年,学校教我混,工作教我混。在一个人散步时,心灵才得以放松,人才有种手舞足蹈的欣慰。那时的湖水常很瘦,让人经常出神地注视着白白低低的水面,望茫茫水陌间剩着一只白鹭缓缓游落,衬出苍穹之下生物本性的寂寥,远远的,振翅又垂的它寻觅着自己的同伴或一点养生的食物,想着这时能安慰它的大概只剩着它自身的刃S份纯白,便会油然联想到自己。然而,自己早被生活平淡得很遥远很感伤。尘缘,把我种植于城西湖边,面容虽被寂寞的日子种满灰尘,但灵魂常能在夜间静默的绽放,坚守―份自许的美丽与孤单。

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不可回避身边的平庸。你做好―份工作可能很容易,但你想把自己与平庸分开与周围人分开,可能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虽然,那时的工作非常之不顺,但我还是应当感谢那个年龄段,感谢那时的自己虽不懂”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通明皆学问”,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日子像森林般的挤满那个年龄段。1994年结婚,1995年有了第一个女儿,女儿未满月,我的父亲却不幸过世,一下子把我这样―个瘦弱的小男人暴露给生活的面前,人生的大喜大悲竟同时奔来!

望着被自己喂养得面黄肌瘦的母女俩,无奈的我站在一堆堆破布般的黄昏里,陡然间明白:妻女的生命已让我的生命有了质感。我该长大了,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婚姻,未必关乎感情,但必须体现责任。刹那间也肯定了一种宿命论,―个男人,娶了女人生了娃,你就必须对她们的全景负责。

就是那一年,我才从心理长成真实的男人。经历那样的人间四月天,我懂得尊重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开始尊重别人的生命。其实,人类自从有了“民主与自由”的概念,其本质就是体现在尊重每―份生命个体。

2

我开始反思国家分配给我的工作,这种“铁饭碗”除了钉死男人的手脚外,它不可能让人能有一点点成就。树挪死,人挪活。我丢了铁饭碗就走,怀揣借来的路费踏上打工路。

1995年上半年,我到温州投奔了―位朋友,他把我安排他所在台资公司的仓库,使我得以落脚,虽形同卖苦力,但自己毕竟得到了一丝放松。他也成了我一直放在心底感恩的朋友,在以后的打工生涯里,我总是想方设法地拉他―把。一个多月过去,我感到这工作不适合我的性情。于是,从报纸夹缝间的招聘启事中,看到有家温州职业学校招聘中专财会教师,条件上说需多年财经教学经历及班主任管理经验。我没吃过烤乳猪也看过小猪走路,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自己毕竟在学校也混了十几年,虽然都是当学生。

我决定请假去应聘,朋友们都不理解,甚至暗笑。生活是这样的,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那你肯定就不行。而我始终认为自己行。面对这个尘世,这是我惟―的优点。

3

我告诉他们说,我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才,我有多年财经教学经历及深厚的班主任管理经验。鬼知道那学校的校长及教务主任是如何同意我过几天去试课,我也不想知道,因为,我已在考虑如何通过那场真枪实弹的课堂观摩教学。我向他们要了本《统计学》就回到住处。在朋友们都去上班后,自己便关紧房门,在墙边站定,面对空荡荡的房间,幻想自己所站之处就是讲台,台下便是设想中的学生及听课的教师们。

我先把授课内容背得烂熟,然剧巴时间设定在45分钟之间,一边回想大学课堂上曾经教我《统计学》的那位教授上课的表情,―边振振有辞地对着空气讲课。第一次下来,课时用完,而讲课内容还剩一大截,没关系,自己安慰自己说从头再来,直到感觉上有了课时时间感,我才咧嘴对着镜子偷乐,虽然,那天几天整个儿弄得自己口干舌燥。

到了试课那天,我信心十足地去了那个学校。时光已流逝十多年了,我还记得那天是星期五。我随着上课铃声走向讲台,那是我生命里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走向讲台。现在回想那一瞬间的表情,肯定非常悲壮,故作严肃的面孔后面或许还藏着偷笑。

我走向讲台,听到有谁喊了一声,全班起立说”老师好”。我笑着回应“同学们好”,便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然后我静了一下心,打开书本,浅浅扫视台下前排,拣起粉笔,板书授课题目。

试课过程中,为了避免死水气氛,我还设计了―道连初中生都能解答的统计题,点了―位漂亮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我之所以用―个非常浅显的问题,怕一旦学生回答不上来,会造成课堂冷场,影响面试效果。感谢她,她很轻松地回答了,我礼貌地表示了感谢。我讲了38分钟左右便闭了嘴,剩下时间布置了几道讨论题,让同学们自由讨论。人的一生,会有许多第一次,但我几乎每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或许就是那些父母早亡的孩子特有的悲凉。我当时之所以能够镇静地走向讲台,且坚持45倘中而不丧失信队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必须想法子挣钱养活老婆孩子。

周一,他们通知我说可以去上课了。我卷起自己的破草席烂行李,辞别朋友,便去当教师了。当然,也辞别了那家台资公司,而我的那位朋友到现在还没离开那家公司。待与学生们处熟后,我便问他们那天上课的效果,他们笑着回答我,“虽然课讲得很流畅,不过,我们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味,但教导主任征求我们班级意见时,同学们还是乐意接受您。”

4

在为人师的那两年岁月里,清苦而无染尘世灰土的学校生活,让自己的灵气回归了自己。记得,那间公寓洁净无尘的瓷片砖面泛着淡淡的粉光,几乎只要有人在,房间就弥漫着音乐,我和―位姓黄的老师住―屋,俩人都爱听音乐和下象棋。窗外落雨时,温州便整个儿停在雨里,不远处苍郁的山峦于雨雾间隐隐约约,建筑物们也似乎被雨洗得格外明净整齐。

爱别人胜过爱自己,这样的心时常会空落。当教师时,每天从这教室到那教室,学生的每―件小事都会吵得你不安。记得,一次,班里的学生放假回去了,晚自修时间,作为值日老师,我 例行巡检,路过自己班级的教室时,脚步不自觉停下来。明明清楚里面无人,却还想进去看看。走进去,里面空荡荡的,我的心随着空落落的。我也看到,学生临走前,已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也擦得干干净净。虽然,做老师累,但当学生真的离开了你,你心底会悄然生起―丝寂寞,你很想再听听这些天真烂漫的学生们吵你的声音。你很想依门伫立,等待学生再缠住你,多给你添―些琐事,哪怕一点点也好。这或许就是沦为人师的悲喜吧。

我班里42位学生(惟有8个男宝贝)喧闹一堂,看着他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大笑和吵闹,我内心默默地祝福他们,偶或会严厉地责备他们几句,面对着这些睁大眼睛呆呆望着他们班主任凶巴巴的表情,我心底既痛又怜。心痛的是这些和我年龄相差无几的学生,玩得太过分了。这时,当教师的才会明白:”只有促进孩芋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爱怜的是这些可爱的青年们在这个地方虚掷青春,我为师的灵魂里有―种说不出的悲哀!虽然这里面不乏社会的原因,但―个不重视教学质量的民办职校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的。

我还记得因那所学校的校长只是一味的乱收费而丝毫不去管教学质量,最终在学校里爆发了一场温州教育史上为数不多的罢课事件。许多有正义感的老师和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这次为争取教学质量及学子前途的罢课。它带着为一些社会民办职校不注重教学质量而斗争的性质。记得,当时引来了当地不少主流媒体关注。当然,在那种社会环境下,最后肯定是不了了之。

我还记得,我和那位姓黄的老师替其他班上―位家境贫寒的生病学生全力组织全校师生捐款的事迹。我还记得做教师时为数不多的几次家访,使我懂得人世间物力之艰辛,使我感知社会上海―个家庭为了酉治学校每―天的秩序而做的细微努力。

在那个学校教书的同时,为了多赚钱养家,我又同时在别的学校兼职授课,人挺辛苦。

爱得深的人总会有莫名的忧伤。自己很是受不了毕业季节学生离开的那种失落,尤其看着自己得意门生从此走出校门!现在追忆那段日子时,还有种未走出那间教室的感觉,可能是当时自己对那个班倾注太多精力的缘故吧。有时,怀旧会迫使我茫然回忆那几年,真想回去看看落渤唑的讲台,回去看看寂寞排在那儿的桌椅,或许,学生们抄写的板报尚等在教室的的后壁?

学生从你这里学到知识,得到对人生的信心,一个个飞走了,剩给你的只是―张张泛黄的照片。他们同样要融入漫漫人生路,同样要老死不相往来于江湖。你悲哀自己这一生恐不能再见到他们的一颦―笑,听听他们的大呼小叫了;师生缘分尽了,你悲哀于他们飞删给你漂白四壁的灯光!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得失吧?这又迫使为人师的我们再继续教授新的学生,以填充得意门生飞走后空出的失落。或许太过性情了,送走那届学生后,自己却怕了做教师,怕了那份别离场面。于是,1996年夏天我离开那所学校,也就离开了教师那个岗位。

5

那段暑假,总希望温州市长或市委书记的位子也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若然,我肯定也会去面试。恰巧,《食品导报》社招聘记者及编辑,这又是我从未尝试过的行业,激起我的兴趣,便兴冲;中地去了。当堂考试,我的文章居然通过了,通过一通培训后,我就胸前挂个记者证的牌子,开始在温州市区的大街小巷间乱闯,到食品行业采访新闻,也经常参加一些所谓的艺术沙龙、名人聚会等,由于我一直在这个开放城市荒漠般的文化空气里呼吸,心底对那些所谓的名流们颇多暗笑。虽然,我每天还为着自己的生计发愁,但暗笑总归要暗笑的。

后来,坐上编辑的位置,负责导报第二版理论栏及第四版休闲类,每天埋在文山稿海里,一杯水两支红蓝铅笔辛苦半天,屁股不离转椅,报纸那么大一点点的版面,堆着那么多稿件,却很难选中满意的。

不过,如果说记者是个长腿角色,编辑则是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衣婆。人整理稿子久了,便从无数被遗弃的稿件里,洞烛许多人走文字路的艰辛。那些稿件里,浸透着无数的善良投稿人辛勤的汗水及美好的幻想,甚至还有淡淡的失望及无言的愤怒。他们若有短短的豆腐块文章被变成铅字,便会感动,甚至打电话来感谢我。每当我接到类似电话时,我便平淡地回答他们, “不用谢,要说感谢的话,首先得感谢你自己。”

编辑同样分为各色人等。像我所在的报社属于―般,干了一段时间后,我便失去了新鲜感,感觉这行当不过那么一回事。听说这家报纸后来好像改成了商报,当然,只是听说。

做过编辑,经历那份心态,我就不再随便往报刊杂志社投稿了,对文字也更三心二意,把自己的许多诗文都藏在心底。我的第一部小说还是从1993年底开始的,先是因每天面对网络无聊便凑热闹乱写的,居然写成了印万字的长篇小说,机缘凑巧,它在新浪网被加为精华贴,点击率奇好,被几家出版社青睐终得以出版。

6

经人引荐到了一家公司做会计。那时,我对工作甚至有点情绪化,合则留,不合则徙,勇气就是本钱。

当时,90年代中期,温州许多企业的一些关键岗位,还拒绝外地人,比如财务部门这一块。相对来说,我倒是比较幸运。那时的温州企业,在管理上还多处于较原始阶段。我为了把账做准确,不得不帮这家企业做了许多份外工作,替它设计各项业务流程及制定公司规章制度,甚至连商品出库单和材料入库单这样的程序都是我熬夜设计的。就这样慢慢的,才逐渐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现念引进这家公司。以后在许多别的公司做会计时,也要替之先弄好财务平台,不然,你很难把账做准确,更提如何进行则务管理了。

进了那家公司后,自己流离失所的,自已流离失所的心情才略微有了安顿的感觉,人也,慢慢吃胖了。

会计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间甚至工作地点都有点自主性,可以使自己有种放松的体态,当然,前提是你得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自律能力。其次,自己只需对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这多少会使你的人际关系较为单纯,使你的精神无拘无束。

精神愉快,使我在该公司一干就是好几年,但工资一直不太高,那时养家糊口仍是我最主要脚心思。于是,2000年底便跳到另一家,次年通过了会计师考试,后来又跳了许多家,什么建材,工艺装饰。人造革,印刷、制鞋、低压电器、钢管。眼镜、食品包装等等,什么商业。工业、国营、私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企业的账,我都经历过。

我有一种感觉,会计这个职业,不管你如何跳槽,都没有跳槽的感觉,除非你不再做会计。因为,你到哪家企业任职,都是每月雷同的账务处理。只是,让我怀旧的企业是在―个安静的小岛上,那岛上的空气非常清新,斯岛斯美,让我动了写作的心情,我的《情到中年无觅处》多在那里完成的,而且那家公司还是通过猎头公司花了不少钱才把我从一家家具公司挖去的,并且开出的年薪也很好。由于这个岛离自己家的住处较远,孩子们又不便转到那儿上学,同时,住家附近的公司又在挖我去替他们做财务总监。我犹豫了很久,还是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小岛。当时,我多么想在那个恬淡安静的小岛上与世无争。老吾一生。没有办法,有了尘世间的家,我已不能为自己再下一次车了。

到那家人造革公司后,便一直未动。又由于入了股,一门心思只得放在这个公司。心情便多少有些老起来,自己也渐渐认不出自己来了。

7

第4篇

【论文摘要】台湾中小企业是台湾经济发展腾飞的基石。台湾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得益于官方构建的辅导与扶持机制。文章简要回顾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并分析了这一辅导机制构成,认为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已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值得学习借鉴。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中小企业在台湾经济腾飞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台湾的中小企业被形象地誉为“蚂蚁雄兵”。根据台湾“经济部”2008年发行的《中小企业白皮书》,2007年台湾中小企业家数有123.7万家,占全体企业的97.63%;2007年中小企业的销售值、内销值及出口值占全部企业的比率分别为28.34%,32.49%及17.02%;2007年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793.9万,比2006年大幅增加18.8万人,而且占全国就业人数比重也提高为77.12%00}'''',台湾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基石,除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努力外,更与台湾官方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密不可分。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是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文将在阐述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结构与内容。

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成长历程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本文提及的机制概念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了实现自身或其他相关主体的目标或预期,从一定的价值理念和客观规律出发,所设定并执行的一系列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就是指台湾行政当局为促进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根据台湾岛内和世界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理念和中小企业成长规律,所设定并执行的指导、帮助和扶持台湾中小企业成长的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在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协助中小企业开展互助合作、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湾当局中小企业的辅导机制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遵循岛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小企业的特点,不断积累、改进的结果。

台湾的中小企业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光复后台湾当局为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把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各种小规模零星企业标售给私人。1949年前后,随着大陆部分私人资本特别是纺织资本大量流入台湾,台湾中小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50年代末,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己经约占台湾生产总值的40%以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台湾当局开始自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964年初,台湾“行政院长”在其施政报告中指出:“不但要振兴大型工业,并且要扶持中小企业,达到资金大众化,避免过于集中”。为此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极大鼓励了岛内民众创业投资的热情,各种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这一年里,台湾当局为协助中小企业向岛外选购自用机器设备而设立的小型贷款融资项目标志着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的正式开始。此后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扶植与辅导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974年台湾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增加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自1976年开始,台湾中小企业银行纷纷设立,截至1990年12月底,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共有总行8家,分行274家,办事处68家,合计350家,其分支机构遍布各县市,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使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台湾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做出促进中小企业转型与产业升级这一对台湾经济腾飞产生重大影响的决策,重新修订《奖励投资条款》来鼓励中小企业更新机器设备,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上的困境,降低中小企业的各项开发成本,鼓励与跨国企业合作,加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全面促进岛内产业转型与技术升级。1981年,台湾当局在台湾“经济部”设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省内中小企业扶植和管理。1982年开始,台湾“经济部”就开始将众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的产销体系中,建设中心卫星工厂体系。1992年“经济部”又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全省范围内中小企业全面而系统的辅导。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已机制化,构建了业己成熟的行为体、理念目标与法规制度,并形成“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咨询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治、市场行销、互助合作、品质提升十大辅导体系”。7

二、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结构分析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官产合作范例之一,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一)行为体

台湾当局设置的官方辅导机构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的行为主体,既是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功能与特征的承载者,也是辅导机制成长的推手。伴随辅导机制的成长进步,台湾当局官方辅导机构存在和发展状态也不断变化。1964年台湾“行政院”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简称“经合会,’)开始正式办理中小企业之辅导工作,1966年台湾当局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1968年依照准则成立了“中小企业辅导处”。1964年至1969年间,“中小企业辅导工作小组”及“中小企业辅导处”,主要针对少数具有外销业绩或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采取重点辅导、集体诊断及综合辅导方式,推动台湾中小企业技术采用、经营管理、市场推广、财务规范等工作。

1969年以后,“经合会”改组,结束中小企业辅导工作,而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接办。从1970至1980年,“工业局第六组”与“中小企业联合服务中心”(由“工业局第六组”及财经单位联合成立)以制造业及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为对象,工作重点以资金、技术及产销三方面辅导为主,并进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担保。1981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全面修正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和中小企业中期发展计划。1987年“中小企业处”负责制订了《辅导中小企业方案》,并成立“中小企业辅导小组”,在台中、台南、高雄及宜兰等地成立服务中心,推动行业集体辅导,企业自动化及生产技术之创新,并联合财团法人与有关财经单位,加强辅导体系之功能和协调建立健全的中心卫星体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台湾己经建立了自上而下、集中统一的中小企业辅导机构。除了“经济部”“中小企业处”这一直管专门性机构,从1992年开始,台湾陆续在各县市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此外,台湾“行政院”还设立了“中小企业政策审议委员会”,主要承担审议有关中小企业的议定标准、融资、税制及其它有关事项的职责。

(二)理念与目标

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基本理念是:“了解、关心、服务、尊重”。具体实施原则是:(1)辅导讲求重点、切合需求、累积绩效;(2)服务力求普及、主动出击、迅速响应;(3)“中央”与地方及专业服务机构合作、紧密配合:(4)明订各项计划目标、定期检讨修正:(5)结合运用内外部资源、发挥综效。伙,遵循上述理念和原则,台湾中小企业官方辅导机制有两个根本奋斗目标:一是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

为了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经营环境的目的,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四个方面工作:(1)推动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计划,统计分析中小企业取得政府采购比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实务讲习会,协助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商机。(2)通过中小企业法规研究及权益维护计划,协助中小企业建立法务制度,提供中小企业法规信息及咨询计划,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3)通过中小企业辅导措施研究与策略规划,运用统计数据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办理实时性中小企业关切议题研究,定期中小企业中英文白皮书,引导政府施政方向及供中小企业经营规划之参考。

为了实现辅导中小企业自立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台湾官方辅导机构主要推动三个方面工作:(1)通过建构创业创新支持体制,强化中小企业创新育成功能,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参与国际事务及中小企业国际化人才培训,建构中小企业创业育成平台。仅在2003年,台湾当局投资超过49亿元新台币,辅导及补助60余所育成中心,推动1051家新创或转型升级之中小企业进驻接受研发培育,推动设置北、中、南区“中小企业研训中心”及“中小企业终身学习护照制度”,累计发行74000余本终身学习护照给中小企业从业人员。(2)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息管理应用能力,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科技信息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化,协助建立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环境,扩大市场商机。(3)通过提升经营体质促进转型升级,健全财务会计协助资金融通,推动企业互助合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强化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辅导功能。

(三)规章制度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的另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关于小企业辅导原则、规则、规范、项目和程序的规章制度。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平公正合理的法规环境,台湾当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法规环境,表现为:“定期了解行政部门与中小企业有关的法令法规制定与修正之外,另委托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中小企业所涉及的法规研究、评估工作,以及邀请学者专家办理法规调适协调会、公听会,并且形成法规分析报告,转送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制定或修正法规之参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台湾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和《中小资业发展条例》。

1.《中小企业辅导准则》

1967年台湾“行政院”核定实施《中小企业辅导准则》,确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与管理一般原则。1968年、1973年、1977年、1979年、1982年先后修正五次。作为最初制度化尝试,《中小企业辅导准则》内容较为简略,且为行政命令,因而无法发挥太大的功效。所受多次修改,变化主要体现在辅导对象的变化上。如1977年前的《中小企业辅导准则》规定“凡规模过小,在经济发展上无辅导价值之企业不予以辅导”;所辅导对象为:(1)从事外销业务或有外销潜力之企业;(2)产品足以代替进口减少输入之企业;(3)公民营企业之卫星工厂;(4)可增加较多就业机会之企业;(5)产品符合台湾地区标准,或产制新产品经确认其有发展前途之企业;(6)列入军需工业动员体系内之中小企业;(7)其他为台湾经济计划所鼓励之企业。1977年修订后的准则改为“以外销为主,应符合政府规定之设厂标准及安全为标准为限”。1982年“经济部”成立“中小企业处”后,再次修订《中小企业辅导准则》,重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2.《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

1987年台湾“经济部”制定了《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帮助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其目标是:"(1)个案整体辅导;(2)一般性辅导;(3)协调上中下游厂商及有关企业同舟共济;侈)协助融资;(5)培训人才;(6)辅导对外投资”。在《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出台以前,“经济部”的“中小企业处”由于没有完整的制度安排,再加上无法完全发挥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功能,以致存在事权不一的现象,从“中央”到地方无法连贯运作,平行的财经等部门协作不够,工作方式也不明晰。为此,《辅导中小企发展业方案》设定辅导策略,整合并强化己有的中小企业辅导体系,推出借重民间有关机构的人才,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性的辅导的新思路。为了保障强而有力的领导与决策组织,《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还特别规定了以任务编组方式成立较高层次且包括各有关单位在内的临时性组织—“中小企业辅导小组”,以便更有效地推动各项辅导工作之进行。《辅导中小企业发展方案》进一步具体化了台湾中小企业辅导工作,不仅强化了官方对辅导工作的领导与决策功能,而且推动了民间机构和个人参与辅导中小企业工作,扩大了辅导工作的层面与深度。超级秘书网

3.《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机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性文件,是整个辅导机制的核心规则和操作程序。台湾《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始于1968年,但进展缓慢。“经济部中小企业处”成立后,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研究起草工作,通过与“行政院经建会”等单位多次研究讨论,再经“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多次协商及修改,1989年9月“行政院”院会终于正式审查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送至“立法院”审议立法。1991年1月“立法院”三读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条例》。1991年2月,台湾公布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是最基本的辅导中小企业的法源依据。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以前,台湾中小企业的辅导工作或有关措施均出自行政命令,多属适应短期目标的应急措施。《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作为台湾第一部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法令,对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推动相互合作,辅导自立成长,促进中小企业之健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促成了官方主导下的十个辅导体系的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