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发展前景

数字化发展前景

时间:2023-09-01 16:56: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发展前景

第1篇

1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1.1 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它离不开先进的设备、电子资源以及软件的支持,但是这三种要素都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的,而党校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只是用来图书的采购,并没有其他多余的资金进行数字化建设,导致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缺乏资金的支持,导致数字化建设难以继续。

1.2 图书馆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和软件的应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缺乏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无法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应用软件,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1.3 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个党校对于图书馆数字化水平发展的衡量标准就是其自动化水平,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党校在实施自动化管理之前,只是盲目地购进一些高科技的硬件设施,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导致硬件设施无法进行合理的利用,只是用来做一些检索查询、分类以及图片制作的工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远远无法满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1.4 缺乏应有的数字化信息

对于党校图书馆来说,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经过数字化之后的图书和文献资料,开发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加强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利用是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将图书馆内的各种图书和文献资料转化成数字的形式进行存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读者的查阅以及使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将所有的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的形式,造成了读者在进行查阅时资料的不全面。

2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2.1 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耗时较长的工程,期间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真正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确保党校其他各项资金比例合理的前提下,保证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其他各项事业提供便利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与党校事业的的发展并驾齐驱。

2.2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

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一关键因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得以进行的核心力量,因此,图书馆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建设:第一,对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大力引进。数字化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各种高科技的因素,而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党校图书馆要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加以调整,注重引进一些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防止人才的流失;第二,加强对馆内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馆内人员进行自我升级,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各种知识的涉猎,让馆内人员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还能掌握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努力向全方面的人才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图书馆整体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提高图书馆设施自动化水平

只有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才能够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加大投入力度,购置新型的通信设备,如计算机和服务器等,建立起自动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形成从图书采购、分类到查询借阅的一系列自动化系统,节省读者查找的实践,还能为图书馆节约人力资源。

3 党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前景

3.1 逐渐由重视基础性资源的建设转变为基础性与特色性资源并重的建设

基础性资源对于每个图书馆来说是都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信息资源,为了能够增加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资源,各图书馆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条件下,选择了从外购买数据库的方式来丰富馆内的虚拟资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大部分党校图书馆馆内的基础性资源已逐渐成熟,为数字化的图书馆发展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是网络化的时代,各种网络图书馆丰富人们的眼球,使得图书馆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数字化图书馆只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具有特色的资源,才能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因此,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今后图书馆会在继续巩固馆内基础性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特色性资源的建设工作,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3.2 逐渐由重视资源建设转变为资源建设与资源组织同时进行

图书馆在进行资源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资源的组织工作,只有加强图书馆的资源组织能力才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环境。尤其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数字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格式的复杂性,都要求图书馆加强对数字资源的组织工作,如果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就会显得分散杂乱,在进行资源的查阅时,无从下手,造成有资源却不能用的状况。所以党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组织工作,将收集到的零散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按照读者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类别进行组织归档,让读者进行查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相关的资料,切实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建设从信息资源到信息资源结构都科学合理的数字化图书馆。

3.3 根据馆藏特色和读者需要,发展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数据库

党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党员干部,为此图书馆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料,专门针对党员干部的需求提供专题性的数据库,和专门的搜索引擎,方便党员干部的查阅。

第2篇

1、业经理人,也可以叫做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跟发展方向。这个职业跟农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农业经纪人更加有分量,它既是生产者,又是商人,更是农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领头羊”。

2、数字化管理师的岗位,看上去门槛并不高,上手也容易,但是却有着非常不错的薪水回报,有企业都开出了五万的月薪来招聘这样的职务,可以说是新兴的数字化金领了。未来,数字化管理师有可能成为大型跨国企业,甚至海外企业的核心骨干,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大势所趋。然而现今绝大多数绩效都依然秉承着传统的观念,企图可以在旧的模式中平稳地发展下去,然而,这种想法是极其可笑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各技校相关专业教育模式发生转变。时代的发展要求造就技术不断前进、不断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各技校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转型方面的关注,并要求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当然,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必须够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

对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而在机械类相关企业中,最为短缺的人才便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佼佼者。尤其在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机械加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剧的增加,但是不管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较高自动化的相关产品的生产,都缺乏相关的专业型人才。单纯地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好学生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在这一严峻形式下,相关技术培养学校提出了机械加工专业转型的观念,希图以此来培养出更多相关产业的高技术人才,或者说是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要求他们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直接地将其有效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对现代社会而言,数字化转型意味着该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提升了一大步。同样地,技校对于其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势在必行。这是学校进步的标志。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

同各行各业的转型创新过程一样,在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首先,最大的难题就是技校的相关设备条件是否过关。技工专业的研究是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及设备的,尤其对于机械加工这一实践操作及其中重要的R道此担更加先进以及创新的教学训练设备是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条件,转型过程将会变得十分困难。在学校具备了一定的设备条件后,才可能尽快地起步进行转型,也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

其次,领导对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领导重视该转型技术的开展,愿意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适当的转型空间,才能进行更多的活动。学校领导应认识到当今社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求量是日益增长的,所以机械加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所以学校应尽早地抢夺先机,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最后,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不可分割的关系。转型,是创新的另一种说法。在学生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后,努力打开他们的视线,拓宽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具备有更多的创新能力。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所要关注的问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着重点放在自我开发,自我创新的视角上,是进行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

随着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观念的提出,如何有效的应用这一方案,成为技校的一个难题。

在目前看来,其主要就是将学校与企业联合,即“校企联合”,在这一模式中,以培养社会所需机械加工技术人才为标准,确立一个科学、合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体系,着重于其应用技能,实践技能,及创新技能,使学生既具备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的进行相关实践操作,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数字化能力,及计算机能力。这一方式是技校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做出的应急性方案,一方面,其适时地调整了该产业的发展前势,及时地适应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使学生充分地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区别于传统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单纯地只专注于学生的课业学学习情况,更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让他们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机械化加工专业的转型变化。这一模式下的培养方法,提高了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生,又进一步加强了实践性,使该专业的学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技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景

第4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 发展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51-01

前言

目前的主流网络就是以Internet为核心的,它已成为一大、一多、一广的的代名词,即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实践促进认识的发展,数字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上了它深深地烙印,我们的思维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社会也深受它的影响。网络环境数字化的趋势,引发了档案数字化这一潮流的爆发。目前我国档案数字化发展刚开始迈开步伐,其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它的发展也会把我国的信息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档案数字化与其建设

1.档案数字化

数字化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综合性技术,它是通过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输。它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各种信号,如声、电、光等都可以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存在,同时其传输共享速度也是极快的。档案数字化则是把传统的档案和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一个信息库,而它的终极目标也是实现资源的快捷传输与共享。

2.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的数字化建设的对象总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把传统的档案模式转变成数字化的形式;二是在电子文档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完美的设计,从而提升文档的可信度与完整度。档案数字化可分为两个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存储设备的合作,将文档进行分类整理后,在进行分类保管,然后再交由网络技术实现档案数字化的查询功能。

二、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1.档案数字化促进信息时代的发展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档案数字化成为潮流,换个观念,档案数字化必定会促进信息时代的发展。无纸化办公这一名词已不再新鲜,工作效率的提升,员工薪水多了,老板收益多了,于是无纸化办公火了。这一过程中就体现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而一个公司档案共享了,也就意味着资源的共享。从大的方面讲,促进了整个社会信息的流动与共享,这样才会有了跨国公司的今天,可见档案数字化可是大大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发展。

2.档案数字化促进社会发展

我国古人造字使文化得以传承,他们所记录的点点滴滴是后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现在,档案的记载也在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价值,一个国家的档案是这个国家的重要信息资源,经济和安全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数字化档案的出现就能弥补以往传统档案的查询难度大、难以储存与分类等不足了,这样在促进国家之间文化共享的同时又能增加国家信息资源的安全,那我国的社会发展也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3.档案数字化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

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档案数字化传输信息文档的能力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大规模的信息利用得以实现,同时又能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合理的规划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使档案数字化更好的为信息资源共享服务,进而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会更上一层楼。

三、对档案数字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1.实行数字化业务外包

档案数字化外包包括建库、整理、建站和维护等方面,其中的对档案软件管理开发的内容更是让人们为之青睐,这样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正好适应了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资源在你身边关键看你怎样利用,专业化有价值的资源是我们成功的筹码之一。在合适的条件下,最小化我们的成本,从而取得最大化的利益。社会是个大舞台,停滞不前即是落后,所以保持良好的竞争意识在数字化业务外包中占据有利地位。

2.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标准与规范

之所以要提高档案数字化的标准与规范,就是因为目前在档案数字化建设这两个方面较薄弱,这对其建设与发展造成了障碍。档案信息数字化既要着眼于信息,又要看中数字化的功能,两者并不存在矛盾。档案信息的传输贯穿到档案工作的每个过程,因此,规范的标准至关重要。档案与数字化是和谐的统一体,只有二者功能都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使档案数字化这个系统发挥最大功能。

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应用了大量先进的设备,而档案工作者的知识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他们虽已具有大量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但是知识库里并没有与先进设备相符的技能。公司应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全方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计算机技能,其中应包括计算机网络互动和数据库文件管理的方法。这是技能素质的提高,在思想方面,要提高对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这些要通过不间断的文化熏陶与知识宣传教育,素质提升不是一日之工。

结语

档案数字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对知识经济的看中也将铺就其光明的发展道路,谨以此文希望能为档案数字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信息化的步伐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文献事业的发展也步入了新的阶段,二者的共同作用在于都是为了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都是为了提高资源共享与利用程度,这也决定了我们要在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档案工作自然不能落后,我们期待档案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曲春梅,王红娟.档案网站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为例[J].档案学通讯. 2011(06):201-203.

[2] 黄新荣,谢光锋.云存储环境下的档案异地备份[J]. 档案学通讯. 2011(06):135-136.

第5篇

广播电台在当今的发展局势下,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每个地方的广播电台的发展都有了各自的特色,这种特色发展也是每个地方特有的经济格局剩下的产物。不同的类型的听众对广播电台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地方的广播电台对信息的研究取舍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殊的要求就使得广播电台要更加的重视每个地方的特色化广播电台建设,从听众的大角度出发进行广播电台的细分。按照广播电台现在的发展来看,不能从太过细小的环节进行广播电台的覆盖,这样不能满足现有的时展需求。我们可以捕捉一些大家广泛关注的信息,通过全国性的汇总分析再分别提供给小的电台,总的来说就是开辟一个好的操作渠道使得广播电台的发展更加的区域化。

二、信息时代中的广播电台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台的出现无疑也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在最近的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若要使得整个广播电台的传媒能够达到更好的成长,对于整个传媒的信息传播速度及质量的要求都需要不断的进行扩大填充。广播电台对于数字化处理信息的技术应用对一整个传媒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的应用使得节目的制作及表现得效果都得到了好的提升。在音频得到改善的同时,节目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更大的肯定,人们对广播电台的好感有所提高。目前很多国家都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到广播电台,使得更多的人们能够被广播信号所笼罩。

三、信息时代中的广播电台朝商业化发展

如众所周知的那样,广播电台的性质很复杂,既是商业性质的却也带有政治的性质。我国的经济体制使得广播电台的发展更加的趋向于商业化发展,追求盈利的目的越来越明显。广播电台的管理理念有了本质的变化,很多人将广播电台当作集团似的运营,也有很多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成为了上市公司。

四、信息时代中的广播电台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数字化技术在广播电台越来越广的运用,数字广播也在进行新的推广。数字广播的诞生使得传统上的广播得到了完美的改良,在传播声音的同时更是能对图片、视频等等的传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早就落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比如比较方便的电脑接收终端的设置等等,都能使得观众有更好的神经享受。

五、信息时代中的广播电台对于自身市场的划分及群众的培养

广播电台的主要群众在不断地缩小,这也要求广播电台更加的突出群众需求的频道,使得更具有特色化,以此来培养更多的能够确定下来的广播群众。在很久之前,外国的广播电台已经摸索出来更加专业化的运行途径,使得广播频道的特色化更加的明显,比如一家音乐电台就能够划分为专辑摇滚、黑人乐台、荷兰乐台等。目前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也还不错,相对来说比那些没有进行相关技术运行的广播电台发展得更加快。

六、结语

第6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从封闭状态发展成为开放式共享,高校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已成为必然。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图书馆是高校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高校采用“一卡通”系统对图书馆进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加快了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校园一卡通 图书馆 应用

一、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使用

以前学校各管理单位都使用各自部门的卡或证进行管理,如饭卡、借书证、上网卡、门卡等,烦琐且不利于学校进行统一管理,信息相对封闭。学校应用一卡通系统进行管理后,将学生证(工作证)、借书证、医疗证、上机证、门禁卡、就餐卡等诸多功能集于一身,方便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图书馆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有效整合后,“一卡通”成为读者在图书馆享受信息资源服务的唯一身份识别,每个读者都有唯一的卡与之相对应,卡上有读者的卡号、学号、姓名、部门、借还文献的信息、逾期和违规罚款金额等等详细信息。“一卡通”的有效利用,使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资源的同时,大大方便了师生员工,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校园“一卡通”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是学校师生利用信息资源利用较高的单位,传统图书馆都是采用老式的馆内独立信息管理,是一种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与学校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相矛盾。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这种老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校园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在校园内使用“一卡通”系统已经势在必行,将图书馆管理系统与校园卡功能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服务效率,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读者的满意率。

一是新生入校无需办理借书证,简化了毕业离校注销借书功能的繁琐工作程序,给学生提供了方便,节约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效率。

二是图书馆流通部、复印部、电子阅览室、公共检索系统、门禁通道等全部应用“一卡通”进行管理,简单方便,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了信息化科学管理。

三是使用“一卡通”后,杜绝了现金收费,规范和加强了图书馆的现金管理,防止了管理死角和漏洞。

三、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应用

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多证合一,文献借阅、读者数据处理、收费服务、门禁、信息查询等内容进行计算机一体化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促使图书馆工作向数字化和信息化迈进。

(一)门禁系统

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服务部门,馆内有数千种文献资料可供师生借阅,还可进行了自习和上网,日常的人流量巨大,工作量也大,为了方便管理,同时方便图书馆对读者信息的掌握,一卡通的门禁功能显得尤为重要。阅览室、流通部入口处都配备了POS机,对出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记录人员出入状况,读者进馆必须刷卡登记,系统会记录进馆每一位读者的进馆时间和次数,保证了人员出入馆的有序和通畅,也可对每日读者流量进行有效统计。

(二)借还及阅览

读者凭借“一卡通”能够轻松地实现异地查询书目,进行文献借还和阅览活动,还可预约、续借、交纳逾期款、赔偿等工作,方便了师生员工,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与水平。读者根据“一卡通”上的身份等级可以借到相应数量的文献资料,如在借还过程中超期、丢失、污损文献或者其他违规行为,还必须承担一定数额的赔偿费用,管理人员根据一卡通内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随时可以查询读者的借阅和归还情况,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三)检索和查询

读者在馆内配置的自主查询系统上输入自己的“一卡通”卡号可以进行信息检索,也可通过登录校园网上的图书馆主页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包括:需还图书、逾期款、上机查询、余额查询、交费查询、登录查询和修改密码等。

四、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系统的优、缺点与发展前景

(一)“一卡通”系统的优点

1.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规范收费管理:图书馆的各种收费业务,如上网上机费、复印刻录费、图书超期款及丢失赔书款收费都可以通过校园卡收费,避免了人工现金收费,这项功能使收费操作相对于原来手工收取现金来得更简单、精确、方便,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失误,也使收费管理更加规范。

2.方便读者,科学管理。读者凭借校园卡就可以在图书馆里办理所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广大读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图书馆操作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的有效整合,使管理工作和操作流程更加科学合理。

(二)一卡通的不足

“一卡通”上的信息还不够全面完整,像没有照片和联系方式等,势必存在利用他人卡片进行冒借不还现象,工作人员很难识别,容易引发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纠纷,增加管理难度。有些功能还没有切实有效地利用起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跟图书馆操作系统的整合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一卡通”系统的发展前景

“一卡通”系统既将校园师生信息的管理工作电子化、信息化,又整合了许多日常生活功能,可使全校师生快捷、方便地共享馆藏的各类文献资料,充分实现学校馆藏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提升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了读者更多的个性化需求。随着高校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一卡通”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原有图书馆的功能,构成了校园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卡通”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还需不断磨合,继续改进和提高,使图书馆管理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图书馆应用“一卡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天军.《校园一卡通在图书馆的应用》[J].江苏图书馆党报,2002(5).

第7篇

前 言

建筑工程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对整个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铁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轴线放样检测;工程标准高度观测;建筑垂直倾斜度测量;建筑物沉降量的确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深化和完善,不断推动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1.数字测量技术概述

现代数字测量技术主要应用的是现阶段蓬勃发展的微电子技术,不仅有效地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工程建筑的质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创新,为我国建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测量技术有人工和自动两种模式,可以依据具体的工程实际进行合理的选取。另外,在数字测量技术中配以计算机智能处理系统和计算机智能传输系统,能有效地消除繁复的测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误差,从而进一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的不断建设,施工建设资金的增多及先进经营理念的涌现,我国数字测量技术的应用、发展和完善会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2.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

全面地了解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对进一步分析研究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高,数字测量技术应用时间较迟和施工单位建设资金不足,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测量技术具有测量速度快、准确性高、劳动强度低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逐步成为现代测量技术的核心,为我国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在实际的工程建筑施工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3、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领域

数字测量技术既保留了传统测量设备的光学和机械技术,又创造性地纳入了先进的微电子技术,从而进一步地实现了现代测量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标志着未来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化测量技术主要采用数字化测量系统和数字化测量设备来高效地测量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数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仪器自身重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降低了工程建筑测量工作的难度,从而有力地实现现代测量工作的标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充分地体现了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点。另外,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依据不同的测量任务和具体实际,选取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测量程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测量设备的缺点,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3.1 建筑工程测绘

地铁在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先进的测量技术。由于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相比传统测量技术具有巨大的优势,所以近些年以来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绘领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数字化测量技术不但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测量绘图工作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测量绘图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另外,大力应用自动跟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等数字化测量仪器,既有效地确保了实时动态定位的准确性,又很好地实现了测量信息的收集、分析、编辑等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工程测量绘图工作的质量和进度。总而言之,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测量绘图工作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预示着未来测量绘图技术的发展趋势。

3.2 建筑工程的测量定位

作为地铁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的测量定位对工程建筑竣工后的道路管道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地铁建筑工程定位轴线的不精确很容易影响到建筑物实际的竣工建设面积,从而出现很多的建筑竣工技术问题。为确保地铁工程建筑建设的整体进度、施工质量和工作效率,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通常采用GPS定位系统,即三维坐标定位技术,以确保施工建设的测量精准度和测量准确性,有效地防止了上述问题的产生。所谓GPS全球定位系统指的是以静态或动态的手段进行地球接收站和卫星发射器之间的信号传输,以获取工程建筑的定位测量信息。一方面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能够无视房屋对传输信号的阻碍和自动分析统计出勘测的测量信息和数据,这为建筑工程设计提高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它可以长时间、持续地并且保持较高精度地进行定位测量工作,使得获取的定位测量信息精准、快速和高效,大大地降低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工作误差和测量误差,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后续施工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逐步实现现代测量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标准化。

3.3 建筑变形监测

作为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近些年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地铁建筑中也运用到了这一先进的技术。首先在矿山测量等领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和完善,然后在工程建筑变形监测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数字成像测量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智能处理系统对获取的二维成像信息和工程建筑的变形参数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从而高效地对建筑物倾斜程度、沉降量和水平位移进行精确的估计和评价。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建筑变形监测工作的精确度和使用安全。

4.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发展前景

由于近些年以来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和完善,数字测量技术在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测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外,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对数字测量技术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数字测量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也进一步地拓宽了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领域。数字测量技术凭借着其精确度高、处理速度快和工作效率高等独特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工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和方法,为未来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扫清了未来测量技术改革和创新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建筑测量技术的进步,有效地确保了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质量和建设进度。

5.Y语

总之,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建设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施工单位或测量单位的一线测量技术人员对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应用效果也是一致肯定和赞赏。另外,由于其精确性高、处理速度快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数字测量技术的智能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已经标志着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引领了未来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测量工作的发展方向。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一方面要求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求操作人员自身也应加强对数字测量技术的学习,以有效地提升测量技术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工程建筑施工建设测量工作的施工进度和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严.数字化测量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1.

第8篇

关键词 网络化;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018-02

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化与科技的发展进步,电视行业也随之得到了高速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已经逐渐向数字化、现代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与科技的更新使广播电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网络化数字化也是现今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电视广播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也提高了数字电视盒、数字广播节目在传输方面的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广泛,但是广播电视技术仍然有一些空间是需要继续优化提高的。

1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最初,我国电视节目图像的产生、传输和接受的过程还是通过实践轴取样的方式完成,这中间也会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来提升试听的效果。但是,这种传播方式下的电视信号很容易受到干扰,信号的强度非常差,如果在偏远地方和山区生活的人们很难接收到信号,并且即使是接收到信号,声音和电视画面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广播电视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1]。而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曾经的模拟信号也已经被网络数字信号所取代,这也预示着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一种革新的电视技术,是通过利用网络作为传播途径和传播的载体,并且以网络作为平台播出的媒体形式,数字信号因为具备了很强的保真效果和信号抗干扰能力,所以,在整个系统运行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稳定性[1]。而这种媒体形式也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用户的喜爱和欢迎。当前的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也开启了人类走向数字化的新时代。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首先,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对编辑流程方面进行简化,最大程度地利用网络的上传与下载功能进行编辑,同时保存视频等媒体信息,再利用编辑系统对媒体内容进行分区,拆分完成加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提升媒体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对高效率完成广播电视视频任务做好保障。因此说明网络的发展促进了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完成了资源共享,编辑制作流程经过精简之后,后期制作的程序和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其次,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应用,广播电视媒体处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模拟信号也更新为数字化信号模式。在信息的播放品质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提高,而且成熟的科技作为基础,在视频的画面传输和音频的传输上,在效果方面也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数字化的传播信号更稳定的同时,与周围磁场和其他信号并没有任何干扰,而针对外界的信号也增加了屏蔽的作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可以充分满足用户未来对电视画质与音质的要

求[2],随着网络化时代逐渐深入人心,网络平台与网络技术已经融入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网络带来的便利。学生学习,白领办公,电视直播等都已经有网络作为依托平台,而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传播平台,不论在科教、经济、农业及军事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而科教,网络课堂的兴起也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在文化方面,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也在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发展的信息传播平台显得特别重要[2],传播平台通过将时间和空间完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也充当着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巨大载体,而实际上网络平台也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它的优势是有着更强劲的推动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作用。这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

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技术也有了新的变化。而传统的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被取代,改变为网络数字化的信号传输。而这种技术的革新体现在以下3点。

3.1 广播电视视频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

在广播电视信号转变为一连串的数字信号的同时,数字信号特点呈现出离散性。而对比模拟信号,网络数字信号抗干扰性更强,促使广播电视视频信号不会受到外界信号的任何干扰,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传播[3],对视频信号的编码和优化,在对其进行传输。

3.2 广播电视音频信号改变为数字信号

网络数字化技术需要对广播电视视频信号传播之外,还需要对广播电视的音频信号进行传播,以此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递的完整性。而网络数字化音频信号主要通过A/D和D/A互相转变而成的,利用该传播方式的准确性来判定质量,频取样的质量在这过程中也比较重要,采样的质量决定了广播电视播放声音的质量,如采样质量有问题,播放的时候就会出现噪音和杂音,从而影响观众的听觉。而高于模拟信号两倍的音频才能保证电视音频信号的采样的质量[3]。

3.3 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活动效率

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结合实际上对资源共享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也因此提高了活动的效率。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可以被人们高度共享,也促进了各种信息活动的进行。广播电视技术与网络连接之后,网络平台促进了资源共享的整合。

4 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也会发生新的转变,首先,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和卫星接收等多样性的条件下进行选择,而广播电视逐渐由单向传送逐渐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观众将会通过多种途径自主的选择自己喜爱的节目。所以曾经人们期望的可以随时随地收看不同的节目已经变为现实,而随之而来的主要是对电视技术更新的新特点,观众看电视也将不受地点场合的局限,人们可以在公交车上、电梯上、户外大屏幕上借助手机和电脑可以不受约束地观看各种电视节目。而对于当今的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和数字化未来也有着非常广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将因网络数字化的用而被进一步打开。而对于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被进一步满足。对现阶段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中国需要继续依托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系统,也需要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在网络化和数字化方面的发展速度,打造更加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5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发展的优化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网络服务,当前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发展飞快,而网络也是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网络建设的缺陷情况,首先,我们要对当下的宽带网络IP技术进行升级,对网络优化、建网联网方面需要加强。同时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用计算机网络的光纤作为核心,降低成本,也同时获得更快的传输速率。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才能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将网络与广播电视技术进行资源重新整合,传统媒体和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新媒体共同发展走向必然道路,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需要充分整合资源才能够加快提升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且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与其他行业多进行合作和沟通,努力开辟出一条甚至多种发展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的合作和交流也能对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从而规范了广播电视行业,也代表人们进入传播媒介的新阶段[1]。

最后,广播电视技术的创新对于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深入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核心技术标准,从而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动性。如果能引进、学习、改良整个广播电视的核心技术,能够将技术与时俱进,也可以促进整体广播电视行业的良性发展。

6 结论

通过对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分析,广播电视已经走进了网络数字化时代,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电视技术变革,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也因此,在国家高速发展的现在,研究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也成为时代的潮流,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玉荣.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6,8(15):102-103.

[2]常卫民.网络数字化时代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4):247.

第9篇

宽带报纸,是第一媒体和第四媒体的有机组合。匡文波(笔名:闻博)2001年在《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的催化剂》一文中对宽带报纸是这样定义的:“宽带报纸,指的是某报纸在利用印刷机印刷报纸的同时。把其报的数字化信号送至ISP服务器。再经由宽带网送至小区用户的电脑中,读者利用专用浏览软件,就可以阅读当天印刷出版发行的报纸。这些数字化信号包括文章、标题、图片、版式、色彩等报纸上的所有信息,而这些信息与报纸信息完全一样。”

二、宽带报纸发展的必然性

当代受众的信息接收需求和习惯已从最初被动接受到如今主动要求和索取,对信息宽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当代受众迅速更新知识和使学习效用最大化的愿望比以往更加强烈,单一的平面媒体和单一的网络媒体都不能有效地满足这种愿望。面临多种媒体形式争宠的竞争,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报业单位非常渴望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三、宽带报纸竞争优势分析

广告份额小。以泉州宽带报纸为例,它集合了《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海外版和《闽南周末》四份报刊。与纸质报纸相比。泉州宽带报纸的广告比较少,版面有所删减。拿泉州《东南早报》来说,平时《东南早报》的版面至少有32版,广告约有十二三个版,在早期的编辑当中。这些分类广告是没有被编辑到宽带报纸中去的。

开发更快捷。同纸质报纸相比,制作宽带报纸时,大幅度简化了出版程序,出版过程简化为只要将数字化内容在电脑上编辑好。送上网就可以了。

出版更环保。“宽带报纸还是真正的无纸化出版,不仅仅节约了大量生产传统图书所需的制纸木材、油墨、水等社会资源,还避免了造纸、印刷、运输等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这对生存环境日益恶劣的现代社会来说,正是迫切需要的。因此,宽带报纸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时效性更强。除了编辑简单以外。这种宽带报纸的时效性显得更强。

资源发挥更充分。这种宽带报纸不仅可以挖掘出更为广泛的读者群。跨地区、跨国家的出版发行得以实现。而且可以实现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与读者进行网络方式交流。更妙的是,宽带报纸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读者可随时印刷、装订。

四、宽带报纸竞争的劣势分析

与纸质报纸比较。在网络中看电子刊物,想要做记号的地方有时可能不会做;屏幕太亮或太暗对视觉的冲击力太强,这样就在客观上加快了阅读速度,造成阅读不精,情绪紧张。再者,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任意点击自己喜爱的新闻,宽带报纸未必会受到网民的重视。相反,如果订购了报纸,会或多或少珍惜地看一下。

与网络新闻比较。网络新闻在内容上可以详细报道,因为在编辑网页的时候网页的长度一般是不受限制的,编辑者可以任意拉长,还可以采用相关链接的形式来弥补新闻内容的不足。在这一点上,宽带报纸较难做到。

五、从宽带报纸发展展望地域性平面媒体数字化实践的前景

在数字化社会中,报业单位,尤其是地域性报纸单位,要想继续发展壮大,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而宽带报纸形式。仅仅是平面媒体数字化实践的一个开路先锋,而不是终点。以泉州的宽带报纸为例:2005年7月15日,泉州网推出“宽带报纸”服务;2005年8月1日,泉州网又在福建省内推出首家“手机报”;2008年4月1日推出彩信版手机报。由此可以看出,平面媒体数字化的实践一直在向前。

展望我国报业单位数字化实践的未来,可以看出宽带报纸在平面媒体数字的整体链条中,必将引领如下的发展前景:

助力地域性平面媒体实现“数字内容产业”的突破。数字化浪潮中,地域性报业单位要向新兴的“数字内容产业”挺进。才能保持并发展自身原有的地位。宽带报纸的发展壮大通过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出版载体的现代化、出版内容的数字化,推动产业升级,并发挥报纸在新闻信息上的原创优势,使媒体成为“数字内容提供商”,占据新兴的“数字内容产业”的制高点。

第10篇

用户习惯养成

据《经济》记者了解,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近两年平均增速超过26%,是文化产业整体增速的2倍以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数字创意产品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同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环境的改善和网络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创意产品的消费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市场价值也进一步提升。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对外合作处的曹彦音曾公开表示,在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方面,科技园区重点对发展动漫游戏产品及相关技术的企业实施孵化,大力培养创意人才。目前主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为核心,带动其余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区域共同发展。

据了解,除以上国家级产业园区外,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建或筹建中的区域性数字创意产业园区也不在少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并已进入立项操作阶段的有三辰卡通动漫网游产业基地、深圳VR产业园区等。

根据中娱数字创意产业研究院的追踪,仅2016年11月份,共发生创意产业投资230起,较10月份增长7.5%,其中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投资47起,占该月总投资数量的20.4%,总投资规模超过15亿元。其中,AcFun弹幕视频网(A站)作为动漫、游戏、体育、娱乐的弹幕视频网站,获得中文在线2.5亿元的B轮投资;华谊兄弟也斥资2亿元,投资影视营销服务商剧角映画。

VR、直播作为新兴产业,堪称2016年创投圈杀出的黑马。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球(主要以中国为主)VR、AR行业投融资事件共90起,同比增长率高达233.3%。

在电竞游戏领域中,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近年来,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电竞行业发展前景被看好,各类资本开始积极介入这个有上千亿元规模的新兴产业,2015年投融资规模达到269.1亿人民币,6年间的增幅高达513.6%。

在动漫领域中,虽然我国动漫产业目前整体规模不大,但发展速度极快,2015年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在投融资方面,形势也颇可乐观,如2016年底,原创动漫工作室漫舞动漫获得钱皇股份1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以原创和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云端漫画也获得了五星诚瑞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人工智能最有卖点

没有工人,那就用机械臂砌一堵高墙?在未进入公共空间之前已经预知人流高峰,从而避开拥堵?看电影时,可以直接和影片中的女主角交流?没有驾照也能开车?数字创意产业中的人工智能(AI)目前广泛嵌入在应用程序中,上述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都能得以解决。

2016年8月,英特尔公司宣布将收购人工智能初创企业Nervana Systems,而就在前不久,苹果公司刚刚宣布将收购人工智能公司Turi。其他巨头如IBM、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也先后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布局。在中国,阿里巴巴刚刚将其AI升级为ET,并扩展了人工智能功能。而百度同样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大……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日臻成熟的今天,科技巨头们都在纷纷寻找下一个技术的方向。去年年初普华永道在报告中称,展望2017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行业整合等核心趋势将继续推动全球科技市场的并购与整合。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述科技巨头的行动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马云也认为,现在人们正在准备迎接第三次技术革命(人工智能)的到来。

前瞻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达到1683.9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2697.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

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盘点2016年十大人工智能事件就可略窥一斑:AlphaGo下围棋战胜众多顶尖高手;微软聊天机器人“Tay”学会种族歧视言论;特斯拉无人车上路试驾;五大科技巨头组建超级AI联盟;美国白宫《人工智能白皮书》;微软AI的语音识别能力首次超过人类;人工智能改善癌症诊断疗法;亚马逊开展新零售业务Amazon Go;扎克伯格开发AI助手Jarvis;华人AI研究贡献占据全球份额近一半。

由此看来,未来还有什么领域完全不用人工智能参与?

传统文化强强联手

传统文化能给数字创意产业带来什么?

腾讯公司文化产业办公室研究员曹爽表示,传统文化是产业创意内容的源泉,是数字创意产业走向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通过对产业的回顾和观察看出,数字创意产业在传统文化当中寻找结合点和商机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数字化,不仅永久保存了文物信息,也使传统文化的数字产品更具市场价值;图书馆的数字化,为中华传统文化打造一个共享平台。据了解,目前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1160.98TB,年增长超过130TB。

记者获悉,优秀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业态的数字化升级等都将成为未来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完美世界副总裁伊迪则表示,从文化产业来看,传统文化产业与数字化联手升级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比如到电影院看电影。消费者目前在影院的延伸消费也仅仅停留在食物及饮品上,但影院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未来的影院的情形可能远不止如此。”伊迪说,“例如,可以将游戏和动漫产业融入到电影院中,将影院打造成一个以IP为核心的数字化综合体验区,还可以将当下发展迅猛的电子竞技项目带入传统院线。”

“所有数字化内容融合在一起,使电影院褪去了传统的表皮。换上了数字化的外壳。这样的切入点将是下一代文化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伊迪认为。

第11篇

关键词 数字电视;电视革命;发展现状;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172-02

0 引言

世界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引领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变革[1]。数字电子作为此信息革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数字电视是一个面向用户的数字处理系统,涵盖了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与传输等多个过程。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伴随高科技的图像压缩技术,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数字电视的图像质量更高,其节目的容量也越大,并且具有高质量的伴音效果。最为重要的是数字电视直接面向观众体验,可以带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技术产物。

1 数字电视的概貌

数字电视是电视信号在发出、传输、获取接收并进行储存的过程中,都以数字化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新型电视系统[2]。数字电视的产生式电视技术革命的一个全新变化,它不仅仅是传统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究其本质来看,数字电视与数字通信基本一样,它们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对信息进行传递,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电视引领了多产业链的同步发展。

数字电视克服了传统广播模拟电视在信号传输与转接方面的缺点,由于传统模拟电视的图像质量与信号接收一旦有所损伤就会逐步积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稳定性差、需要繁复调整,并且不利于控制与集成等。数字化电视在克服上述缺点的基础上,特别上再实施三网融合技术以来,数字电视实现了高速上网并允许用户体验宽带多媒体的全新功能。数字电视也因此成为了电视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伴随数字电视而来的,还有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因而广受制造商和运营商、消费者的重视。

2 数字电视的国际发展现状

在美国,过去十年数字电视获得了长足发展,已有几百个台提供数字化服务,并在全美地区的覆盖率达到94%[3]。

韩国广播公司KBS于2001年,在首尔推出了地面数字节目,自此之后数字电视在韩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迅猛发展[3]。

日本与1996年6月用通信卫星开播了第一个数字化节目。于2003年开始的电视数字化在日本三大城市:东京、横滨与大阪全面启动,并计划于近年关闭传统的模拟电视[3]。

法国于1996年4月开播了首个欧洲地区的数字电视业务,这标志着欧洲数字化电视开始发展。英国广播公司BBC与1998年10月,开播了首个交互式的数字频道,至此欧洲的数字化电视开始推广,如今数字化电视在欧洲的覆盖率已经接近100%[3]。

3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

2000年6月,在我国广西南宁地区开播了第一家数字电视业务。这一数字电视业务采用国际通用的DVB-C标准,同时在运营中考虑到了制定我国的数字化标准。在省级电视的发展进程中,河南与广东电视台率先开通数字电视的业务。

2002年9月,上海市开始播放数字电视业务,此次播放的是“准互动型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数字电视允许用户自行点播节目,所点的节目于10min之后便可做出相应的响应。至此我国开始明确,探索一种可以适合在我国发展的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是数字电视在我国进行推广普及的关键。于是,我国于2003年开始,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和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情况,开始实施广播影视数字化的“三步走”战略。2005年,我国开始推广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并在2008年开始分阶段分地域地对地面数字电视进行发展。我国计划到2015年全面停止传统模拟电视业务,转而投向数字电视的普及。

4 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的问题

在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字电视的盈利增值业务是高清电视和付费频道。但在我国,其中CCTV高清频道的失利,及全国各地付费频道的缓慢发展,均暗示了我国在电视数字化方面遇到了问题[4]。

在我国,数字电视多以广告业务进行盈利,但是对广告业务的过分依赖导致了服务方式的单一与较小的发展空间,加之大量节目雷同,并且缺少新的业务增值点,这影响了数字电视在整体上的技术优势,妨碍了其推广与发展。在城市里,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早已高达90%,这导致了数字电视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减小。另外,由于我国数字电视服务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用户反映这一类电视节目的收费过高,且费用与服务不成比例。

5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目前在数字电视领域出现的发展困境,本文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提高发展意识,更新传统观念

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广播电视领域的工作人员,要解放思想,更新传统观念,面对新形势下数字电视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广电人要以人为本,完善广播服务,创新工作机制,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等精神文化的需求。

2)创新经营模式

一改传统以广告业务为盈利手段的运营模式,发展多途径的盈利空间,维持数字电视的长足发展。

6 结论

数字电视作为一种新形势下传播信息的先进技术,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其技术越来越成熟,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下降。虽然在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面临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改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经营的盈利模式,数字电视必将在中国经历长足发展,给人民大众创造更多优质电视资源。

参考文献

[1]姜萍.浅谈数字电视的发展和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0(10):237.

[2]李伟.浅谈数字电视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有线电视技术,2003,10(7):13-15.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图;野外数据采集;碎部测量

数字化测图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测图软件的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全新内容,广泛用于测绘生产、水利水电工程、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军事工程等部门。数字化测图作为一种全解析机助测图技术,与模拟测图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和发展前景,是测绘发展的技术前言。作为反映测绘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数字测图技术将逐步取代人工模拟测图,成为地形测图的主流,它将为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的应用发展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1 数字化测图概述

数字化测图,就是指采用常规测量的方式、摄影测量方式或数字化仪方式,将采集的数据用自动化成图软件以数字形式表示地图住处的测量工作,它是以传统的白纸测图原理为基础,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及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住处的获取、变换、传输、识别、存储、处理、显示、编辑、修改和绘图。

数字化测图目的就是将采集的各种有关的地物和地貌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通过数据接口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绘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2 数字化测图系统的构成

数字化测图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硬件、软件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字地图,需要时也可用数控绘图仪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广义的数字化测图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在实际工作中,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主要指野外实地测量即地面数字测图,也称野外数字化测图。

3 数字化测图的特点

3.1 点位精度高

传统的经纬仪配合平板、量角器的图解测图方法,其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主要受展绘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地形图上地物点的刺点误差等影响。实际的图上误差可达±0.47㎜.经纬仪视距法测定地形点高程时,即使在较平坦地区(0°—6°)视距为150米,地形点高程测定误差也达±0.06米而且随着倾斜角的增大高程测定误差会急剧增加。如在1:500的地籍测量中测绘房屋要用皮尺或钢尺量距用坐标法展点。普及了红外测距仪和电子速测仪,虽然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大大提高,但是沿用白纸测图的方法绘制的地形图却体现不出仪器精度的提高,也就是说无论怎样提高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图解地形图的精度变化不大,浪费了应有的精度,这就是白纸测图致命的弱点。电子速测仪的测量数据作为电子信息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从而获得高精度(与仪器测量同精度)的测量成果。数字地形图最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也是最好地体现了仪器发展更新、精度提高的高科技进步的价值。

3.2 改进了作业方式

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人工记录、人工绘制地形图,并且在图上人工量算坐标、距离和面积等。数字测图则使野外测量达到自动记录、自动解算处理、自动成图,并且提供了方便使用的数字地图软盘。数字测图自动化的程度高,出错(读错、记错、展错)的概率小,能自动提取坐标、距离、方位和面积等。绘图的地形图精确、规范、美观。

3.3 便于图件的更新

城镇的发展加速了城镇建筑物和结构的变化,采用地面数字测图能克服大比例尺白纸测图连续更新的困难。实地房屋的改建扩建、变更地籍或房产时,只须输入有关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就能方便地做到更新和修改,始终保持图面整体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3.4 增加了地图的表现力

计算机与显示器、打印机联机,可以显示或打印各种资料信息;与绘图机联机时,可以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也可以分层输出各类专题地图,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3.5 可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源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方便的信息查询功能、空间分析功能、以及辅助决策功能,在国民经济、办公自动化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数字化测图作为GIS的信息源,能及时地提供各类基础数据更新GIS的数据库。

4 数字化测图的作用

数字化测图的作用,并不是在它的外业测量到图形生成,而是在于它在图形管理、数据共享、图形修改以及图形使用中的作用。

4.1 图形管理:在以往的白纸测图中,测量的成果就是图形而没有其它的形式。那么,这样一来,保存资料也就是保存所测得的图纸,图纸的体积大,不便于查阅,而且,容易破损与变形。由于只能有一份原始资料,当在意外丢失时不能恢复。还有,就是白纸测图在描图时都是用墨汁,因而,当在测区内部局部的部分发生变化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修改时,非常困难。而数字化图却恰恰有存贮空间大、查阅方便、能多份复制、修改容易的特点。

4.2 数据共享:数据的共享可以说成是多类型图的重合。在白纸测图中,每一张图只能有一个侧重点,比如地形图,它的侧重就是地形图的等高线,不能很好地反应地类与地物,而如果是征地图,则不能很好地反应测区地形,这种缺点,当然主要表现为白纸测图至始至终只能是在一个层内操作,也就是我们实际用来画图的白纸。而数字化测图却不同,它能够分成多个层,这样就能形成数据的共享。比如,我们在测地物图时,将通信线路放在一个层里,那么,我们在测绘地图时就可以完全不测这些通信线路,只要打开地物层就可以。

5 结束语

数字化测绘成图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时解决了与之配套的相关设备、技术等问题,使之在诸多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成熟。数字化成图技术使用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和全站仪进行控制和碎部测量,利用数字化地形成图软件和先进的绘图仪或打印机进行成图和绘制各种成果表格,使测图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目前和将来最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测图技术,因而它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它在公路和铁路设计、居民区和工业区的规划设计、采矿以及飞机场等方面勘测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所以在当今信息时代追求效率、讲求速度、节约经费开支的情况下,大力开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将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德麟.大比例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田雪冬.数字化测图系统的应用[M],人民长江,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