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手术室风险管理

手术室风险管理

时间:2023-09-01 16:56: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手术室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手术室风险管理

第1篇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本文将风险管理与常规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80例,所有患者理解能力及语言交流均良好,且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常规管理组和风险管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管理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0~73岁,平均(48.6±5.6)岁;风险管理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1~73岁,平均(49.3±5.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组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操作:(1)临床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临床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培训,由资深的临床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果临床护理人员具有较低的年资,则要求其在术后对配合要点及感想进行书面总结,护士长定期检查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2)环境风险护理。保持手术室通风,术前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制度缺失风险管理。制定规范化工作流程,对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如将患者接错、遗留异物、错误输血和用药等。此外,要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单,如实详细地记录患者的全程状况。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情况比较风险管理组:护理差错1例,护理缺陷1例,护理纠纷1例,护理投诉1例;常规管理组:护理差错3例,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5例,护理投诉3例。风险管理组各项情况均优于常规管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风险管理组:满意28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常规管理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0.0%。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的难度及复杂性极大,有医学研究表明,人员、环境设备及管理不到位是引发手术室风险事件的主要因素。风险管理指通过评估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将促进风险事件发生的预防性措施寻找出来,从而将医疗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临床首先应该确立制度。人非机械,可能会犯错,而良好的制度能够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临床护理人员应该严格依据制度交接、用药、书写病历。同时,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资深护士由于工作繁忙,很难系统性地向低年资护士传授一些风险管理知识,因此,临床应该进行双向连接,使护士对亲身经验进行讲解,让低年资护士提问并总结。此外,要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保持手术室环境同样重要。如果手术室缺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那么患者就极易发生感冒、院内感染等。从总体上来说,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繁重,患者的生死受到护理质量及安全的直接影响,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对自身职责进行规范准确的履行,促进自身业务素质及风险意识的不断提升,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执行,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本文结果表明,风险管理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纠纷、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充分说明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作者:杨柳一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第八临床学院鞍钢集团总医院

第2篇

目的探讨并分析手术室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成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管理方式。对2组患者存在的不安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纠纷率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效果与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的不安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效果明显。结论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对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效果显著,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风险管理;手术室;应用效果;价值分析

风险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1,2]。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进行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安全事件[3]。传统的护理管理伴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4]。手术室作为医院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与抢救的不可预知性,决定手术室工作风险性极高,稍有处理不当,影响医疗质量,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残废甚至死亡,后果非常严重。因此,手术室应加强风险管理,全面实施安全、有效、综合的护理管理模式,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加强手术室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手术风险事件发生[5]。本文将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做详细报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住院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并排除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的患者等。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8~59岁,平均年龄(36.9±5.1)岁;急诊患者13例,择期手术患者47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7~61岁,平均年龄(35.8±5.9)岁;急诊手术患者11例,择期手术患者49例。2组患者对比年龄、性别比及手术方式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

①手术前再次核对术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器械于术前、关闭脏器前、术后双人清点核对,并确保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缝合,严禁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②术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各种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随时做好抢救准备;③手术后将标签贴于对应的标本,以免造成混淆;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以及医疗垃圾的处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流程执行;将患者安全送返至病床。

1.2.2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风险管理模式

1.2.2.1术前风险管理:

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得到确认后,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表现,拒绝治疗,不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甚至对医务人员恶语相向。此种情况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最为常见的风险因素[6]。因此,术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及理论知识培训,明确手术室现存或潜在的医疗风险,讨论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术前要做到六查、四到位及十二对。六查是指接患者时的检查:包括病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用药及药物过敏情况;进入手术间时检查;开始麻醉前检查;消毒前检查;执刀前检查;关闭体腔前、后检查。四到位是指氧气、急救药品、电凝止血器、吸引器等必须到位。十二对是指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间、所需药品及过敏情况、所需物品、灭菌器械、敷料合格以及所用物品齐全情况。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的物品及所需器械,确保正常使用,避免因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使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核对手术患者详细资料,包括麻醉方式、验血报告等[7],确认接受手术患者与手术通知单一致,方可进行手术[8]。

1.2.2.2手术中风险防范: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以免意外情况发生,而延误抢救时机。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步骤要清晰明确、操作标准要求达到零失误。因此,手术过程中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手术用药时,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有效期等,时刻警惕输液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输血时,确保患者血型、输血量与输血单、血袋相符,两人核对后方可给予输血,严密观察,以防输血反应发生。术中严格按照手术室物品清点制度执行,及时清点台上、台下器械、纱布、棉片、纱垫、缝针及引流物等。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以上手术用品。由两人核对确保准确无误方可缝合切口,严防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手术记录单进行记录时,项目内容填写完整,严格使用医学用语,数据资料统一,字迹清晰、严谨对手术病例进行涂改、代签、伪造或销毁事件发生,对术中添加止血纱布、缝针、器械、棉片、引流管使用及皮肤受压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对记录单上记录情况确认无误后签全名,手术记录单要随病例一起归档,以便更好地规避医疗风险事件发生。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需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收标本者,均应进行登记并签全名。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反馈给主刀医生[9]。

1.2.2.3手术后风险管理:

手术完成后,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将相关的标本放于固定容器,填写患者信息,贴上标签,做好登记,确定无误后,及时送检[10]。术后双人清点器械,按照规定流程,对手术器械及医疗垃圾进行清洗消毒处理;安全送患者返回病房,护送过程中,床两侧一定要加好围挡,避免患者坠床;术后对手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手术室制度和流程;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要求,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

1.3评价指标

综合比对2组患者手术室存在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发生机率及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纠纷情况。其中,患者满意率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分析问卷产生。问卷共设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1]。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室风险因素发生对比

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器械因素、技术因素、手术感染因素、管理因素及其他因素等,2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对风险因素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除技术因素外,其他风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通过比对,观察组手术工作中术前准备、手术记录、无菌操作、切口感染等方面出现差错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率与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和投诉率为95.8%和4.1%,对照组患者为82.6%和13.8%。实时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中存在的任何风险因素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患于未然,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责[12]。因此,风险管理在医院手术室的工作中应始终贯穿手术室整个操作过程,加强对医务人员风险防范强化意识,对有效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13-15]、及早有效地进行风险阻断,其主要目的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和零风险的综合服务。手术室管理的核心前提是确保手术安全,手术中,任何小的疏忽或大意,都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风险防御阻断。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培训,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几率;定期学习法律法规及风险知识教育,使工作人员养成严禁、细致、认真、负责地工作态度[16];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详细核查各种信息、认真检查手术器械及手术用品等。有关研究提示,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尤为突出,在对病人处置、治疗操作及抢救等每个环节,都应重视风险意识管理,对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作用[6]。有学者认为,手术室中,积极应用风险防御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事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17]。通过结果分析得知,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与患者的认知程度不够及实施护理操作时其全面性、细致性做不到位有关[18]。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短时间内难以起效。因此,手术室需要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指导、并协助其完成相关操作或行为,通过给予护理风险意识管理,有效规避手术室各种风险事件发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对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与满意度,改善护理满意度,提升手术室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19]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风险因素发生情况、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比对中,除技术因素以外,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满意率、投诉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67%,投诉率为3.33%,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6.67%,投诉率1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防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降低其投诉率,减少医疗纠纷,效果明显,有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贾运乔 郑浩杰 侯桂英 冯小涛 张亚云 穆海燕 尹伟涛 赵欢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传染科 河北省人民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 河北省儿童医院门诊部

参考文献

1杨亚琼.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26-127.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113-1116.

3李桂凤.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26-127.

4黄小珊,祝妍华,谢健,等.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327-328.

5李小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医药,2015,37:2875-2876.

6王万叶.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9-140.

7毕小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173-175.

8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7-68.

9徐坤仪.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10-111.

10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8-10.

11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917-921.

12王伟,张宝琴.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3,32:99-100.

13董爱琴,白雪松.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99,202.

14朱运添,谢丽香,林秋讯.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7-128.

15王光明,陈佐彩.时间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6-257.

16徐冬霞.浅谈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当代医药论丛,2014,14:27-28.

17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2,23:596-597.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129-01

【摘要】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人群,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实行风险管理的539例患者为实验组人群,通过对两组人群在手术室内护理管理中操作失误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满意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护理过程内,对照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8.9%,病患满意度为78.1%;实验组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3.9%,病患满意度为93.7%。结论:在本次实验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显著,可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分析

手术室的风险是在手术的过程内,可能发生或者产生伤害等的一系列危险因素[1]。风险管理一般是指对患者、探视人员及临床操作人员等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潜在危险的因素进行辨识,并实施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近几年来,人民医疗意识有所提高、保护自我的意识增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所承担的责任较之前大大增大。因此,如何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次实验对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人群,包括男性289例,女性231例,年龄处于19-57岁,平均年龄33.9岁;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实行风险管理的539例患者为实验组人群,包括男性237例,女性302例,年龄处在17-61岁,平均年龄35.7岁。两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1.2实验方法医院于2011年8月起对手术室的护理实行风险管理。本次试验以2010年7月-2011年7月未实行风险管理的5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以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实行风险管理的520例患者为实验组人群,对实验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1)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知识培训,增强应对风险的本领[2]。(2)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规避工作人员长时间的专职情况。(3)安排手术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并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4)手术后,规范填写护理记录表格,并做好后期的保存[3]。(5)制定手术室的质监制度,做好定期的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

第4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电外科;效果;应用

电外科手术与传统的手术不同,不是使用手术刀对患者进行手术,而是使用高频电流的凝固和灼烧效果进行手术[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手术器械充斥着手术室电外科,这对电外科的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2]。但是电外科为手术方式带来了新的方向的同时也由于手术器械的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杀伤程度高等情况,使得如果在电外科发生了以外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3]。为了提高手术室电外科的安全等级,保护患者不受到额外的伤害,提高电外科的治疗质量,我院选择在风险管理前后的8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手术室电外科应用的内容和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8年7月开始在手术室电外科实行风险管理,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电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8~62岁,平均(41.64±3.64)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41.71±3.6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风险管理,主要从患者受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具体的内容有:(1)手术室管理:①电刀笔的风险管理,在电刀笔需要使用之前,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防止其在手术中出现差错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②负极板的风险管理,负极板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体重、体型等)选择合适型号的负极板进行,在使用和存放的过程中不能将其进行折叠、扭曲等处理;③负极板粘贴位置风险管理,负极板的粘贴位置要根据手术的要求选择合适位置,挑选的原则是选择肌肉丰富、血管丰富的位置;④电刀主机的风险管理,对于电刀主机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手术中尽量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条件下使用最小的功率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也能有效对电刀主机进行控制和保护。(2)人员管理:①手术人员的管理,在整个的手术期间,手术人员和护理人员都需要佩戴消毒手套,并且穿戴消毒服。手术人员对于各种设备的使用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对其进行实验;②进出人员管理,对于需要进入电外科手术室的人员一定要先进行相关的规定学习,保证在手术中所有的人员都能流畅的进行工作;③患者的风险管理,让患者能够对这种手术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在手术室中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也要进行讲解。在进入之前,有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防止其有金属类的物品带在身上。

1.3评价方法:

不良情况:收集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室中发生负极板烧伤、脏器意外损伤、异位损伤。管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管理满意度调查量表,根据量表的得分将患者的管理满意情况分为三种情况:非常满意:患者的量表得分≥85分;满意:患者的量表得分≥60分且<85分;不满意:患者的量表得分<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中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87%(2/41),小于对照组的14.63%(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于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于管理的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5.12%(39/41),大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电外科的相关设备也越来越先进和有效,显著提高了我院的手术治疗能力[4]。但是随着技术发展而来的是复杂的机械设备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5]。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负极板烧伤、脏器意外损伤、异位损伤等不良情况,这些情况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还会增加患者疾病的治疗难度和降低患者对于医院的好感和信任[6]。普通的手术室电外科管理,只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管理,避免患者将金属物品带到手术中去产生影响。但是对于手术人员在手术中的规范、相应设备的保护和检查、手术物品的摆放等都没有进行干预,这就使得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手术中不良情况发生。所以预见性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在危险因素到来时就进行预防和避免。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在手术室电外科实施预见性管理后接受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要低于在实施前收治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表明通过对电外科实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在管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室电外科的管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实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使得患者能够感觉到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在手术上的认真负责,使其对整个治疗过程充满信心,更加主动的配合手术治疗的进行。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其运用到手术电外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王丽霞,王晨光.国内密闭手术室暴露于电外科烟雾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4-6.

[2]许珏,辛丽雅.影响手术室电外科烟雾浓度的危险因素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情况[J].职业与健康,2018,34(18):2458-2461.

[3]郝雪梅.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147-148.

[4]毛玉芹.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176-177.

第5篇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中抢救患者、消除疾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特性主要有任务繁重、时间长以及高效率等特点[1]。护理风险所指的是由于手术室护理中可能直接或者间接造成不良事件的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发生在手术室护理的任何阶段。风险管理则是指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的管理过程。有研究提示,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护士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的发生。本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4年1月~12月在手术是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112例、女88例;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为(43.2±8.9)岁。同时选择2013年1月~12月未实施护理标识的200例患者进行对比,其中有男109例、女91例;年龄在17~75岁,平均年龄为(42.1±8.4)岁。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患者护理标识

1.2.1.1身份的标识 对患者使用腕带进行身份识别,能够使医护人员快速对患者的身份与疾病进行识别。在佩戴之前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资料,对患者的重要信息进行标注,以便于识别。普通患者采用蓝色的腕带进行标识,婴幼儿则采用粉色以示区别。在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护理人员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仔细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查,腕带上提示的信息注意核对,检查性别、年龄、病区、手术部位等信息是否一致[2]。

1.2.1.2药物过敏的标识 手术前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等信心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将采集到的过敏信息做好记录和标注,例如患者对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有过敏反应,应当使用醒目的标签悬挂在患者的输液架上,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每一次输液之前都能够清晰的看到,避免输错药物造成不良事件。

1.2.1.3管道的标识 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安置各种管道引流或者输注液体,对其进行护理标识能够减少失误的发生。在每一种管道的头部或者接头部位等使用颜色醒目的标签将名称、置管日期等标注清楚,使相关信息一目了然,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

1.2.2手术室环境标识 手术室是重要的治疗场所,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同的区域和部位标注要清晰,例如污染区使用红色的标识、无菌区域采用绿色的标识,对于手术室中使用的设备、器械工作等也具有相关的要求,例如部分器械有防水要求的应当设置有防水标识。此外,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应当在手术室门楣间粘贴手术进度标识,提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护,规避手术室风险[3]。

1.2.3警示标识

1.2.3.1药物的警示标识 药物主要分为普通药物以及手术中药物。手术室中应用到的药物种类非常多,必须通过醒目的标识对药物的用途、用药时间等信息进行标注才能够减少失误的发生。例如手术中使用到的部分药物需要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备用,此时就需要在注射器上粘贴醒目的标签,通过不同的字体颜色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应用时间进行标识。此外内服的药物应当使用和外用药物不一样的颜色进行区分。手术过程中使用到的药物很多外观相似、容易被混淆,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无菌标签对名称进行分类,备用。

1.2.3.2查对的警示标识 做好查对是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重要的手段,严谨、负责的查对工作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交接错误,本院选择使用不同颜色的心形的查对卡片,起到良好的标识效果[4]。

1.3研究指标 ①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护理质量(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用药差错发生率)进行对比;②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组中得到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观察指标结果均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护理标识前后的护理质量对比 应用护理标识之前,200例患者中出现8例护理差错、5例护理纠纷和8例用药差错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2.5%以及4%;而应用护理标识之后,200例患者中出现1例护理差错、0例护理纠纷和1例用药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5%、0以及0.5%,对比前后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应用护理标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①对医疗环境的满意度,应用护理标识前的200例患者表示满意的有169例、不满意的患者有31例,总的满意度为84.5%,应用护理标识之后满意的患者194例、不满意的有6例,满意度为97.0%,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所指的是可能造成患者生理上残疾、死亡或者心理伤害的存在于各个护理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同时具有可规避性。一旦发生风险将可能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生理或心理,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增加护理人员的负担,影响到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评估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的措施予以规避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手术室的工作具有负荷大、复杂程度高、风险高等特点,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均可能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5]。尤其是需要抢救的患者,通过加强手术室风险管理根据有效信息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护理标识的患者护理纠纷、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护理标识的患者,而对于环境、服务及操作水平的满意度明显要高,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157.

[2]刘彬,程宗燕,李福宣,等.推行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术后管道标识规范率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3:123-124.

[3]李艳,朱贞,雷凤琼,等.完善的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2,04(1):41-42.

第6篇

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危重症患者和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具有日常工作量大、护理工作任务繁琐等特点,易由于某一环节的食物引发差错事故,严重的还会引起患者伤残甚至死亡,不仅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了医院的严重损失[1]。手术室作为高风险科室实施风险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为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现对我院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风险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术室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2010年1月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前后各6个月我院手术室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风险事故调查以我院手术室档案资料为依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象均为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各类患者。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为自制问卷,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直接风险事故、间接风险事故以及患者满意度3大项及项分支内容[2]。正式问卷由我院手术室多名医师和主人审定,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1.2.2风险管理措施

1.2.2.1建立健全手术室风险管理制度 科学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基础内容,是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手术室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室一般制度,包括值班巡逻制度、洗手消毒制度及接送患者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以六查(接患者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开始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刀电凝是否到位)为主要原则[3];清点制度,主要包括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纱布、手术刀以及其他手术器械等的清点、记录和交接;标本管理制度,主要是由洗手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标明患者的准确信息等。要求各环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1.2.2.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手术室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牵头,各专科小组长及部分医护人员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负责手术室风险管理,监督手术室风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评估手术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不断改进手术室风险管理。

1.2.2.3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 定期组织手术室医护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考核,邀请有经验的医师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从根源上改善手术室直接和间接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理论知识或专业技能操作比赛,设定奖励,促使手术室医护人员主动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带动手术室整体发展[4]。

1.2.2.4改变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在手术室普及安全风险知识,改变医护人员的传统工作观念,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风险隐患的敏感性。鼓励手术室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汇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将手术室安全风险扼杀在源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影 响[5]。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处理能力,在发生风险事故时从容应对,避免事态扩大,将影响降至最低。

1.3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数据分析软件 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使用百分率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以P

2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手术室直接护理风险事故和间接护理风险事故发生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

实施风险管理后手术室直接护理风险事故和间接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第7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探讨手术室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7.21±10.07)岁。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8±9.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过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下一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手术室安全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1-3]。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在患者手术后第2~5d,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5]。统计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和资料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或者百分数(%)来表示,经过t检验或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没有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0%,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共有5例患者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临床收治手术患者时,应尽量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针对手术室常见的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宝君,张旱愉,张韵.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5):57-58.

[2]张小萍,卢玲静.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4):57-58.

[3]李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13:214.

[4]詹捷玲,侯雅蓉,尹雯娟,等.口腔种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广东牙病防治,2012,20(7):390-392.

第8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应用

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极易发生差错事故。手术室是高风险的科室,难免发生护患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规避各项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2010年12月起我院手术室正式运行,经过实践,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法律、法规,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等。制订计划进行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注重培养护士的个人修养和“慎独”能力,做到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依靠内心的信念和自觉性,达到高尚的医德境界。培训、考核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制度,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

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弹性排班。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每天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护士的作息时间,实行洗手护士术中不换班,以免因为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加班时间可累计,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

三、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

我院是一家二级乙等的综合性医院,开放手术间2间,手术室护士较少,共五名护士,开展手术有骨科、妇产、肛肠等专科。为提高手术的质量,手术室护士实行相对专业化固定管理,每名护士主要负责一项专科手术,要求手术室护士掌握该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了解该专科各个手术医生的习惯,积极参与该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使其能熟练配合专科手术,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的风险。

四、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

“零缺陷”强调为预防而测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进行事先或实时监控,做好每一步,消除或减少手术中隐患,以达到根本的质量改进,我们要求护士在工作的每一步进行自我考核,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五、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

医疗服务的过程是一个总体的过程,而医护人员的每一项操作都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每一过程都能按质、按量完成。我们要求每个环节都必须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程序工作;另外,每个环节和每个层面制订工作差错的防范措施,不允许存在失控的漏洞。手术的过程可分为3个方面。

1、术前准备关

①开展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对一些敏感问题要正确处理,既要对患者负责,又不能违反原则。②认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确保各种器械、敷料、物品的齐全和无菌。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患者人室后需查对手术通知单、病历、手术间房号、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过敏实验结果、血型单等,严防接错患者等事情的发生。

2、术中配合关

①严格执行清点制度,做到“三点”,即手术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前点、手术关闭体腔后点,清点手术台上的每一项物品时,必须两人清点,严防异物遗留体腔。②术中的输液、输血和用药需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③洗手护士要主动熟练配合手术,尽量手术中不换班,避免因交班影响手术的进行。④巡回护士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填写皮肤评估表,做好皮肤护理,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皮肤评估表应存档保留。⑤巡回护士要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全面、具体填术护理记录单,如手术摆置、组织标本的留取、物品清点、仪器灭菌结果,并归档保存。

3、术后处理关

①防止坠床。②妥善保存手术标本,防止丢失。③术后敷料、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流程清洁、消毒,严防交叉感染。④开展术后访视,征求患者意见,评价护理效果,不断完善护理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锐器及时回收,避免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六、妥善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室备有一张随时待命的急诊手术台,急诊手术需在通知后半小时内安排,抢救手术可直接送往手术室,急诊手术较多时,要求护士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都有责任和义务参加急诊手术,避免因人力的原因贻误手术时机。

七、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

定期进行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工作态度、手术配合能力、抢救技能等,对临床科室提出的意见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工作薄弱环节重点检查,查找原因,及时反馈给当事人,以便及时改进。对工作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每月质控员对各类物品包括无菌物品、手术者的手、空气、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

八、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

按照阶段式培训模式,由护士长制订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建立基础和专科培训体系,并监督和考核。定期请医生讲授业务课,包括理论授课、录像教学、操作演示等,内容要求实用、新颖,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护士手术配合的水平。

九、小结

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本文分析了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排班、实行手术室护士专科化、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实行手术全过程监控的管理、妥善安排急诊手术、坚持手术室的质量监督制度、实施手术室在职培训计划。在手术室护理上实施风险管理对于减少护理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燕,张海林,吴继云,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7,10(10)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09(15)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2(b)-0165-03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isk awareness management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

DUAN Min1 SHI Lei2

1.Operation Room,People′s Hospital of Wuni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Wuning 332300,China;2.No.2 Department of Surgery,People′s Hospital of Wuning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Wuning 332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risk awareness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operating room.Methods A total of 600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00 patients in each group.Risk awareness management was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 group,and regular nursing was applied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complaints and disputes,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wards nursing ca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nd clinical effects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re were 13 cases (4.33%) of risk ev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3 cases (11.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Operation room;Risk management;Satisfaction

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现状不容乐观,医疗过程中护理纠纷也是频频发生,减少及避免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医务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风险管理理论近阶段在医疗卫生的管理中开始被广泛应用,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管理理论[1]。手术室是患者接受手术救治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内的护理工作具有量多、时长、高效等特点[2]。手术室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是风险高发的地方,术中存在很多变数,安全隐患以及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往往难以预防,手术室的管理至关重要,更应包括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管理在护理日常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所体现,能否处理好护理工作甚至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有影响[3]。重视手术室的风险管理,提升护理质量,对于维持手术室的秩序、对患者及医护人员都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我院给予手术患者给予风险意识管理护理取得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所有患者在此期间只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若在外院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不予纳入,所有手术均经过医院医疗委员会同意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每个月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份,后相加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中,男性172例,女性128例;年龄7~78 岁,平均(42.3±6.9)岁;病程2 h~12年,平均(4.3±0.8)年;微创手术130例,开放式手术170例。实验组中,男181例,女119例;年龄3~85岁,平均(39.3±7.2)岁;病程12 h~18年,平均(4.5±1.1)年;微创手术143例,开放式手术15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术前访视、仪器准备、手术器械准备等手术室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风险管理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术前的风险管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手术时间、疾病诊断、手术方式、手术名称等各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对,与患者交流,确保患者各项基本信息与手术通知单完全符合。手术室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对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以及其他手术外伤史进行确认,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命体征情况。如果患者意识清醒,那么核实工作均应由患者亲自完成;如不清醒,应由家属代替完成。在术前应预先评估患者可能在术中出现的风险与意外,并提前准备应对措施[4]。

1.2.2术中的风险管理 针对不同的手术,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准备好所有的手术器材和用具,如消毒液、手术服装、无菌单等,并反复核查,确保材料准备齐全完备,同时对所要用的药品进行常规检查核对,保证无误,调整好患者的和舒适度,以便手术。术中,暴露应完全,床挡装好避免意外发生。术中严格无菌要求,集中注意力,积极配合医生,在手术后检查患者的切口缝线情况、清点好手术器械和用具并反复核实清楚。在缝合前应检查清楚,避免物品遗落在患者体内。术中药剂的使用量要严格遵医嘱,药品名称应与医生反复确认,并核查患者基本资料、剂量、时间及药品种类等,确保药物使用正确。同时要对输液袋进行检查,确保无包装质量问题后使用。给予抗生素时,要先行过敏测试,避免患者出现变态反应;如有变态反应,则不予使用。需要输血时,须正确书写配血单送往血库,拿血袋时核对好血型、血量、测试结果等,要保证信息相符;在确定没有问题后将血液取回,在手术室再次核实后再输血,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术中要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瞳孔、血压、心率等监测指标,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5]。在手术室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作息时间,避免疲劳工作所带来的风险[6]。

1.2.3术后的风险管理 术后如需送检标本时,应将病理单填写全面,标本标识正确,待申请通过审核后送病检。术后处理好术中产生的污物,安排相关人员处理,器材完好的送去消毒等工作。出于自我保?o,护理人员也应尽可能地将危险因素、可能出现的问题给患者家属解释清楚,以取得家属的理解。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护士只有不断地强化培训专业知识,才可以提高风险防范的“免疫力”[7]。手术室护理相关人员要提升自我风险意识,应定期组织相关学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意外、准备失误、记录错误、操作失误、术后感染五方面的发生率,发生的医疗纠纷和投诉的数量。护理满意度则采用自行设计的优质护理调查表对患者调查,该表包含了16个问题,手术工作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专业技术满意度、生活指导满意度共4个方面,总分为100分,每个方面分数为25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8]。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5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发生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发生各类风险13例(4.33%),对照组为33例(11.00%),两组发生风险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医疗纠纷与投诉的比较

两组患者投诉与医疗纠纷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投诉1例,对照组投诉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P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4个方面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风险是在术中相关危险因素导致的致死、致伤等事件,手术室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常常有较高频率的风险发生[9]。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在逐渐进步,但是医疗水平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程度增强手术室的风险意识,医疗纠纷仍然层出不穷[10]。手术室的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地避免,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手段来尽量地减少风险以及事故的发生[11]。手术室的护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其对于外科手术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手术室护理存在其特殊性,所以发生风险事件也是尤为突出的,在伤患处理、常规护理以及配合抢救等环节中,提高管理风险意识,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第10篇

根据近两年来介人手术病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人、物品、(高值耗材)先进仪器、专业技术、环境、制度及流程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系统识别、评估,对介入手术室工作各个环节中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归纳以下几方面:

(1)手术量逐年增多而复杂,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与2007-2009年相比,手术量增加1.5倍,其中危重病人手术增加55例,新开展手术3种、250例,节假日急诊手术平均增加37%.以上手术量增加呈逐年上升态势但护理人员仅增加1人,未达到1张手术台配备2名专业护士标准。

(2)工作量忙闲不均,工作忙时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3)突发事件,介人手术室特点极易发生突发事件,2007~2009年术中心跳骤停6例,失血性休克1例。

(4)并且高值材料多,先进仪器使用增多。

(5)同时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涉及自身的医疗和护理过程尤其关注。

2、护理风险控制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1.1提理风险管理知识及安全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组织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各种风险管理组织。科室每月以提问,考核等形式进行一次护理风险测评,为完善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再造流程提供依据。

2.1.2专业技术培训按照护理部的要求科室第月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及相关业务知识每月考核1次,成绩季累年计,内容纳入护理部年终考核范畴,对新开展的手术及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先由医师向科护士长讲授主要配合内容,护士长制定操作规程后再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工作中对业务能力差的人员护士长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业务指导,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鼓励并创造条件支持科室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近两年来,我科护士成功配合医院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经股动脉置管腹主动脉带薄网支架置入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等。

2.2规范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及安全手术环境根据介入手术特点,制定各种风险项目的应急预案及防范风险的操作流程,如制定术中大出血及心跳骤停、交叉感染、防导管脱出堵塞,预防坠床,坠车(交换车)等应急预案。

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完善急性脑造影,急性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大出血,心跳骤停等抢救操作流程,建立急救小组,实施责任制的管理。护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环节,避免出现责任及技术风险,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制度包括药品、物品、各种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等管理者要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对手术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如地面潮湿应给予提醒,极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降低环境风险的发生率。

2.3加强重点制度执行落实的管理介入手术室主要护理风险的种类为高值耗材开错封、异物遗留体腔、输错液、用错药、意外事件和医院感染,前4种均与查对制度的执行落实与否密切相关,最后一种与消毒隔离制度执行落实关系密切,因此加强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是化解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非常重要的措施。

2.4重视危重病人手术、新开展手术、大手术及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病人为择期手术,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病人,评估风险强度,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四有:有责任护士,有手术护理计划,有安全防范措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有完善的手术护理记录,以最大限度在降低此类手术风险,节假日为高危时段,做好应急突发事件准备,合理安排人员在岗,抢救设备、急救物品药品是否充足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手术环境、无菌物品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2.5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在介入手术室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危害为x线损伤、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疗药物的侵害等,其中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利器损伤,尤其以针刺伤最多见,为体现以人为本,加强防护工作,规范安全操作流程,化疗、X线损伤和针刺伤害是可以避免的。2007~2009年介人手术室医护人员体检(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无职业危险因素造成的任何损害。

第11篇

关键词:医疗互联网;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

手术室是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等手术科室的手术场所,也是急、危重患者抢救的场所。永康医院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手术量不断的增加,大型设备与护理人员也不断增加,这给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永康医院从2015年开始,手术室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护理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更大成效。

1手术室的业务学习

1.1方法

由护士长在年初工作计划中拟定课题,每月1个课题,每个课题指定专人负责,课题包括手术室院感的管理,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新开展的手术步骤的配合等,负责课题的护士根据临床经验及教材将课题深入研究,并在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研究动态,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差错事故,保证护理安全。所以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科室要求科内每位护士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前先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每个月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讨论,由负责课题的护士主持讲解,时间掌握在半小时之内,课后10~15min由全科护士结合讲课内容,提出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最后由护士长总结,主动采纳护士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学习结束后把学习资料及建议整理成册。作为科室业务学习的依据,也方便低年资的护士随时取阅。并将讲课的内容备份为电子版,便于以后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要重新学习,反复记忆,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1.2结果

科室从2015年开始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业务学习管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全体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护理差错事故明显降低。

2手术室的风险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医学及法律知识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护士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室工作具有复杂性、连续性、综合性等特点,手术室便成为了护理事故的常发之地。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的风险管理中,主要是通过利用移动互联工具微信、微信群、QQ及QQ群,对科室护理人员经常进行风险意识的灌输和学习,强调风险存在,并经常性的对一些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并进行讨论总结,进而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2.1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因素

(1)制度不健全:自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新制度需要及时的添加。制度不健全,会使护士在工作中没有依据,无所适从,大大增加了护理差错的发生。(2)技术及操作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手术、大手术及复杂手术的不断开展,新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低年资护士不断的增加,导致护理人员在技术及操作方面的风险不断加大。(3)风险意识淡漠:大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服从护士长安排,配合好手术,把日常工作干好就行,缺乏识别风险的意识,使很多容易导致风险的问题,丧失了事前控制的机会。因此也加大了风险控制的成本。(4)手术室工作的疲溃感: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手术室工作节奏快,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连续性,饮食的不规律,加上女性生理周期的影响,使工作产生严重的疲溃感。(5)患者及手术部位错误:特别是患者应用镇静剂后或术前紧张,不能正确回答问话,容易把手术患者记错。对于眼、肺、肾、上下肢及疝等对称性器官的手术,易发生手术部位错误。(6)标本保管不当:手术中取下的标本未妥善保管,导致标本的遗失,术后标本未及时粘贴标签,导致标本出现遗失或错误的风险。

2.2防范措施

(1)完善及更新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通过医疗互联网可以知道国内外最新的护理动态,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学习,能够让全体护士对制度理解的更深刻。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范,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2)加强继续教育: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科室护士积极参加互联网上的远程教育。通过每天早会提问,每周小讲课,每月操作考试,每季理论考试,并定期邀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新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这样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3)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疑难手术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护理风险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增强风险意识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1]。及时识别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能保护自己。(4)加强人文关怀,实行弹性排班。实行人性化管理,适当满足部分护理人员的特殊需求,善于使用激励艺术,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手术数量,实行弹性排班,排班时新老搭配,强弱结合,根据不同时间段及手术数量的变化,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避免护士疲劳工作,保证护士工作时精力充沛,也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5)认真核对患者及手术部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利用互联网的扫描功能,通过扫描患者手腕带上的信息,来识别患者的身份,并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信息,确定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间,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师、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一起再次仔细核对患者的各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及手术。(6)防止标本遗失:术中取下的标本,不论大小均应妥善保管,避免遗失,术后应将标本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容器内,贴上电脑打印的标签,逐项填写清楚后按时送病理科检验,避免标本的错误。

2.3结果

2015年科室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以来,无一例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通过对手术患者、手术医师调查问卷显示,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原来的88%上升到95%以上。可见,把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大大降低了手术室的差错事故,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纠纷。

3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护理管理的创新,给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带来更多的便利。科室从2015年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以来,全体护士的理论及业务水平明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明显降低。可见把医疗互联网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53-02

手术室是医院除特检科室之外的又一设备聚集地。随着医疗设备的集成化、精密化程度的提升,手术室设备的种类、精密度及其价值也都不断地提升。如何保证设备的开机率,避免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风险,就成了所有设备使用者及管理者都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1]。本院手术室设备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都属于高价值、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如手术导航系统、电生理系统、腹腔镜系统、C臂X线光机、气腹机、激光弹道碎石系统、射频消融系统、椎间孔镜系统、乳管镜系统等,现就其安全管理做如下分析:

1 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

1.1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院手术室设备一部分由医院采购,一部分由手术室所有,还有部分由科室所有。首先,所有设备要归属明确,建立所有手术室设备的归属分类,并有直接责任人;其次,所有手术室设备均应有详尽的信息卡,包括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买时间、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的信息;第三,所有设备均应有单独的设备登记本,内容包括每日开机运行情况、每周巡查保养情况、故障申报及维修情况等,此登记本可显示所有设备的完整生命周期;最后,每台设备均有定期的审计,质检卡,卡上有严格设备质检的时间及安全使用的期限等[2]。

1.2 形成长期的培训及考核制度

手术室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换代,操作的医生及护士也在不断交替,所以长期专业的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与相关设备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专业的培训,甚至是手术室的清洁工。笔者曾遇到清洁工做清洁时不慎将精密设备从高处滑落致损和拖地用水过多导致手术床电路板烧坏等事故,所以人的因素要细致到与设备有关的每一个人。其次,对于不同的工种的工作人员要有一个长期不间断、分种类分批次培训各种设备的机制,由专业的仪器设备培训人员授课[3]。最后,在使用和维护期间还应有不断的考核机制以评估各使用的规范程度,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1.3 科室间沟通协调的制度

手术室的设备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维护人员属于不同科室部门,在设备使用、维护及培训的过程中,加强科室间的有效沟通能避免使用及交接等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相应的制度性的协调例会就显得十分重要,既可以总结前一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对即将安装或需要采购的设备也可提前讨论。各协作科室之间应有定期的大会,一是总结前段时间大家合作中出现问题;再者,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设备无谓损坏,降低成本;最后,对后面的工作中问题多的设备,或新采购的设备的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尽早提出各自看法,将问题放在桌面,并尽量在问题出现之前解决,加强协作,达到减少设备使用风险的目的[4]。

2 对手术室设备安装、使用、维修安全风险的具体管理

2.1 设备采购、安装的管理把关

设备的安装与验收在设备进入医院时就严格把关,为以后的安全控制打下基础。设备采购时,必须严格检查其资质,以保证进入医院的设备符合国际应用标准。设备进入医院后,保证验收的流程以及设备安装的规范化;设备的运行环境也必须符合设备自身的要求。像麻醉机和呼吸机这样复杂的设备应当由厂家代表实施安装和检查,必要时应对相关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2.2 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设备的使用中人的风险也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设备的故障与损坏原因很多,但相比单由设备自身的老化或线路故障引起的损坏,人为操作和保管以及搬运等的损坏更为突出。控制人为操作失误如误用和不熟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重大的设备故障也可以通过正确的设备保养和维护以及专业的环境保护加以避免和预防[5]。

2.3 设备保养维修中的风险管理

除了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故障的排除和日常预防性维护也十分重要。医疗设备应有定期测试、调整、保养等工作,消灭故障于萌芽之中。设备维护人员应制定出针对不同设备要求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根据不同设备的性质、功能、使用年限的不同,分别制定不同的维修维护计划。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前,有固定的时间表到科室进行设备保养检查,检查设备保存空间、方式,设备操作者使用方法正确与否,检查设备运行有无异常,异味、异响、漏电、漏油或功能缺失等;在医疗设备发生故障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诊断、排查,同时利用设备工作中的数据变化,获取一些可利用的资料信息,用来判断维修。真正做到将工作做在维修之前,以达到使用安全的目的[6]。

3 小结

医院手术室的设备精密程度和价值越来越高,如果使用和管理跟不上,不仅会极大地降低临床医疗水平的有效发挥,而且还会提高设备的临床使用风险。医院手术室的设备安全直接体现医院设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应加强风险控制、安全管理,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针对具体的设备价值及使用人员,运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贯穿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保证所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在保障设备寿命、手术室手术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更加有利于医院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金雯. 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 中国医学装备,2009,9(6):9-10.

[2] 张晓燕,黄媛,江娜. 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合理使用[J]. 科学管理,2011,2(32):119-124.

[3] 陈建,潘建明,谢莹. 手术室医疗设备安全管理[J]. 医疗装备,2010,12(23):60-61.

[4] 吴秀杰. 医疗设备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应用探讨[J]. 中国医疗设备.2010,25(2):52.

[5] 韩红霞,徐传清,邓兰云,等. 基层医院手术室设备管理的做法[J]. 实用医药杂志,2011,28(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