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平台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设计着眼于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建设。从整体上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完整性的规划,能够前瞻性地确定可实施的整体战略目标,可进行统筹对管理和整体运营设计考虑,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比。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解决方案将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公众服务与体验中心的组合,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城市建设手段,加强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公众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树立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品牌。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社会成本的浪费,打造城市级运营环境的良性循环。
年度“智慧城市”奖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
IBM软件集团基于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针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切实建设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慧典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年度“智慧城市”奖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遵循“总体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框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应用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智慧城市”全局出发,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透明、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年度“智慧物联网”奖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炭综合自动化系统
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利用工业以太网形式在煤矿构建具有环网冗余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模式,根据我国煤矿井下采煤实际情况,选用1000Mbps工业以太网构建煤矿井下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并采用环网冗余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其次,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监测与生产监测两系统的合二为一,实现了生产方面各类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实时监测。
再次,通过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连,保证了原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最后,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OPC技术、工控组态技术,自主开发了组态软件,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安全生产实时数据的web浏览。
目前,西安大唐电信公司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包括宝钢南京梅山铁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煤西川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神华宁煤汝箕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山东古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年度“智慧医疗”奖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更好的应对挑战,戴尔遵照中国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结合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深入实践与技术能力,提出了医疗信息领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能够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优化,能够以病人为中心整合与利用信息资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医院数据中心,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支持临床决策,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支持管理决策,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协同区域医疗,全面支持医院管理和业务提升。
会议结束后,东南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金志军老师、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先生,华为企业BG中国区副总裁、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胡忠华先生接受了记者专访。
差异化解决方案打造智慧校园
马悦先生首先介绍了华为公司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的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此解决方案基于四点目标:一是持续创新;二是确保技术领先;三是给用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四是易于被集成。马悦先生说道:“华为公司面向教育行业,尤其是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传播,教育行业也非常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所以华为会在教育行业持续的投入资源。”
华为针对云课堂推出了桌面云的解决方案,从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云操作系统,二是桌面的软件,三是终端。
胡忠华先生介绍说:“在终端这块,我们应用了大量的华为海思自己研发的芯片,这个芯片本身使得这个产品更加安全、高效、绿色、节能。从我们的应用案例来看,通过部署云课堂的解决方案能够带来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第一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也是云计算本身所带来的好处;第二个是通过部署云计算提升整体的IT的运用效率;第三是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
桌面云在教育云建设方面越来越普及,华为为西安交大、上海中学等提供了桌面云解决方案,帮助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师生创建绿色教学环境,降低能耗和噪音;同时IT运维方面能力增加10倍。华为拥有全球桌面云最佳实践,桌面云服务华为全球超过13万用户。
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校园,是当今世界学校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华为认为关键问题是资源的互联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教育资源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建设与应用的衔接,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推动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华为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敏捷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实现资源的互联与共享。
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继承了云数据中心弹性扩展、按需分配、资源服务独立硬件物理位置、网络自由开放、移动互联及安全可靠的特点,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对学校来说,云计算实现了教育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敏捷网络使得网络提供自由开放并易于运维管理的环境,降低了高校运营成本,提高业务和科研创新能力。对学生来说,移动课堂使学习不再被动,课堂不再固定,有效培养创新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与学成为了可能。
有记者问马悦先生,“您觉得智慧校园离我们还远吗?”马总顿了一下,说:“智慧校园就像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要快。”
教育信息化是重要基石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非常快,而且学校的需求也是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但华为却对自己很有信心,胡忠华先生说:“华为可以保证自己的技术在三五年内能够充分的满足这些学校的需求。”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的发展这几年在我国也是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我国在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里面,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特别是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教育部也颁布了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文件,2010―2020年专门就教育信息化进程这部分列为一章,从国家层面来说是非常重视的,把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华为的信心来自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华为的技术创新始终是围绕着客户需求来的;二是除了具体产品线的研发人员以外,华为专门有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实验室;三是华为研发的战略很重要的一点,即平台化的战略,华为尽量做到产品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是一致的,这样也有利于平台产品的版本维护和平滑演进。
作为一家规模巨大,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华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对偏远地区有很多支持和帮助。对此,胡忠华先生说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这种打破时间、打破地域的这样一种沟通和教学的目标和模式。就是我们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通过云计算实现了资源共享。”
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可充分利用国有通信企业的现有网络,解决当地校园的网络接入问题,尽快实现“校校通”;加大教育系统各环节信息化的应用力度。对各类行业信息化来说,建设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加强教育信息化产业链建设。教育信息化必须鼓励和带动多方参与和投入,形成全社会共建的良好氛围,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平台为依托,调动一批教育、科技相关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积极性,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资源开发与推广、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等项目工作中。华为在这方面做出的较多贡献,如Cernet重点高校IPv6系统案例,广州教育局科研网云计算平台以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桌面云应用等。
打破高校信息孤岛
高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信息孤岛、各自为政、应用不集成、界面不统一等问题,华为在帮助高校建设教育网络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这些问题。对此,马悦先生做了解读:“信息化将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华为的教育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老师,以及教育各界群体之间的自由交流,打破信息孤岛,这也是华为作为信息与通信公司对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通过信息技术打破时间、地点的阻隔,开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之路,共同实现中国教育梦,是华为对教育信息化的追求。”
之所以会形成信息孤岛,是因为很多行业以前建设的信息系统都是垂直的,信息系统缺乏一个共享机制。要实现这个信息共享,首先要把这种垂直的烟筒式的建设体系变成能够水平整合的建设体系。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个信息共享的机制。其次要考虑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共享,这需要技术的支撑。这方面,云计算的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因为云计算的出发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信息的共享(资源共享)。通过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最基础的一个设施。基于云计算平台构建各种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应用和软件。
专访最后,马悦先生谈到了自己的中国梦和教育梦:“大家都在说中国梦,但是我认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信息化能够帮助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打造一个高效灵活平等的教育平台。”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提出了“智慧敦煌”战略,推动建成“飞天”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融合信息科技,以智慧旅游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敦煌市也先后入列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
智慧旅游挑战多
旅游智慧化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面临的挑战如下:
旺季游客高峰挑战:景区人流屡创高峰,鸣沙山、莫高窟单景点日接待超过3万人,而敦煌本地人口仅有5万,游客服务体验差,如何避免投诉率上升?游客安全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旅行安全?文物古迹承载有限,如何保护古迹不被破坏?
淡季游客稀少,造成旅游Y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升淡季景点服务资源利用率?如何共享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巨大流动人口挑战:百倍于本地人口数量的游客,给城市治安、交通、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大量游客带来的突发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从丝路旅行服务延伸至本地居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从而带动荒漠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
针对以上情况,敦煌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敦煌各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致力于将敦煌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国际化的“样板店”、“旗舰店”,把一个信息化的敦煌推向全球,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安保等方面开展积极、扎实、全面有效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敦煌城市云、丝绸之路旅游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智慧民生在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公共资源领域高效利用,构建资源共享、集约管理、业务创新、效率提升的智慧政务体系,全力为敦煌文博会、敦煌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安保解决方案。
以智慧旅游服务引领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全程无缝数字化展示,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景区物联网,分析游客行为与流量分布特征模型,基于物联网获取景区特征模型(游客、车辆、突发事件预警)延伸景区服务覆盖;提升决策、客流高峰与应急服务能力,保障游客全程路线安全;VR、AR、3D展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黏性,分流高峰客流,提升参观服务质量。
敦煌“飞天云”平台现承载业务有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公共信息等多个系统平台,而随着敦煌旅游旺季的到来,各个系统平台的业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建设方案缺乏灵活性,将面临业务连续性保障差、数据安全性弱;业务部署流程环节多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信息化的突发业务需求。
针对这种现状,华为助力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分公司、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覆盖敦煌全市的“无线城市”解决方案,敦煌“无线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对公众服务、政府和企业三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为公众、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线宽带服务。
华为结合敦煌市的特点,提供WLAN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高速、大容量、安全、可演进、易管理”的大型无线网络,助力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敦煌无线城市。
在无线接入点选择上,华为采用新一代11AC协议的AP,在保证高并发接入率的前提下,保障用户网络访问体验;AC采用华为高性能敏捷交换机+多个无线控制器插卡,单台设备能做到几万多用户多终端同时在线;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华为提供ME60作为认证网关,将用户管理、安全控制、业务控制、无感知认证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WLAN用户和固网用户的统一接入认证。
考虑到将来网络的演进,华为提供的敏捷交换机采用全可编程设计架构,可通过自定义转发流程快速支持新协议,可适应无线网络未来5-10年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维护的便利性,华为提供eSight统一网管,支持对多厂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对现网有线网络设备和新建无线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维工作量。
共享丝路旅游资源,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丝绸之路沿线景区,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区域游客特征模型,实现精准营销;融合线上数字营销与线下旅行服务,推动互联网+营销,提升淡季游客人数,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延伸居民公共服务,建设区域智慧城市:建设云中心,共享景区与政府各业务部门数据,实现统一协同,快速决策与响应的城市智慧治理基础设施;基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电视为核心的智慧家庭、创新的智慧教育及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居民福祉。
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华为根据敦煌市当前建设现状以及后期业务规划需求打造了平安敦煌建设项目,其核心平台采用华为智能云监控平台VCN设备,是结合华为视频监控平台和专业视频存储而定制开发的一体化综合监控平台,可集实时监控、录像检索、录像回放、云镜控制、告警联动、语音对讲、电子地图、存储管理等多种视频监控业务于一身。通过华为的云监控平台,整合了敦煌市多个厂商的平台及前端摄像机,为城市安保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清覆盖。
整套系统采用领先的云化智能设计,实现N+0云化设备集群安全保障体系,做到关键事件不掉链子;同时实现事件及时智能预警、系统性能智能保障、视频数据智能检索定位以及智能行为分析,充分发挥软硬件使用效率。打造完全开放的平安城市标准开放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消除技术壁垒。经过实践证明,华为云监控解决方案为敦煌打造出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平安城市安防体系,对敦煌进行全方位智能守护。
2015年,NEC通过在中国市场的辛勤耕耘获得了丰厚的成果,其中最大的收获就在于通过提供各种IT解决方案和发展相关业务真正地参与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一年,NEC在中国的民航事业、城市公共设施的能源管理、城市节能减排、医疗信息化,以及养老、教育等民生事业的诸多方面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代表NEC正将目光聚焦于帮助中国构建一个安全、安心、高效、公平、富足的社会,并且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NEC也希望通过创新和转型实现自身的发展。
创新是指NEC将在解决方案交付、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等方面寻求更多的创新。转型则是指NEC正在把业务专注在社会解决方案事业上。
正如近日于NEC集团中国地区总部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NEC大中华区总代表、NEC(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日下清文举例所称,NEC将从电脑、手机等硬件产品转向更多地承专注于可以提升社会基础设施的“社会解决方案事业”,解决各类社会课题,以此贡献于全球社会。
沉淀中国
熟悉NEC公司的人都知道,NEC100多年前起家于生产和销售电话等通信设备,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NEC着力于发展ICT领域独特的、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等领域的相关技术。NEC很早之前就提出了C&C理念,即计算机和通信的融合。如今,NEC更注重于充分发挥 ICT的作用,为政府和公共事业、企业和行业提供ICT解决方案,以及面向通信运营商和能源市场开展相关业务。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为NEC带来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1972年,伴随,NEC开始向中国提供卫星地面站建设服务,并参与中国多个国家级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20年前,NEC在驻华代表处(当时已在中国设立了16年)的基础上成立了NEC(中国)有限公司,管理在华投资企业。
在2010年,为了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市场需求,NEC决定在中国市场统一发展战略和业务运营体制,将NEC(中国)有限公司提升为大中华区所有业务的统筹管理中心,业务涵盖运营商网络、IT解决方案、IT网络平台、投影机与显示器产品、软件研发与销售。
在随后的几年里,NEC一直都视中国市场为其全球市场战略部署的重点,希望能够进一步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解决方案和产品。近期,NEC正在倡导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SDN(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支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希望能将基于防灾、消防、能源管理、养老、医疗、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与中国市场合作伙伴分享。
落实“三个支持”
2015年,NEC在中国市场具体都做了哪些事呢?
NEC大中华区总代表日下清文给出了答案,简而言之就是“三个支持”。“支持安心便捷的城市基础设施、支持企业的高效创新运营、支持人们实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日下清文如是说。具体的支持手段就是充分发挥ICT的作用,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比如,2015年NEC与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联合宣布,NEC将为Ameco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NEC作为中国民航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在携手合作。自1979年开始,NEC就在空中交通管制、机场地面服务、航站楼综合服务、飞机维修等领域与中国民航开展广泛合作,为中国民航提供了先进的雷达、仪表进近、甚高频通信、高质量显示系统等技术领先的设备与解决方案。
此次NEC为Ameco提供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第一期将导入“飞机发动机维修部件RFID实时跟踪管理系统”,这是中国民航将RFID(射频识别标签)技术导入到飞机维修领域的一次实际应用案例,将对飞机维修和航空旅客运输企业的精益化管理起到高效的助推作用,对机维修公司提高质量控制、降低维修成本以及缩短停场时间起到实质性的促进作用。Ameco通过导入NEC的MRO物联网解Q方案后,将实现生产资料唯一性、生产进度可视化、生产过程可追溯。具体来说是:零件、工具、工装及人员实现唯一标识并可快速识别;在生产环节中自动对零件、工具、工装、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采集、汇总,并实现作业全过程记录。
2015年,NEC也开始向中国市场的地方团体及企业提供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解决方案,并有多个案例落地。例如,该物联网解决方案可对液化气、化学燃料的储存量和消耗速度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管理,是基于NEC物联网平台(CONNEXIVE)的系列菜单提供的相应解决方案。作为NEC的物联网服务基础设备,“CONNEXIVE”在启动物联网服务时,通过一站式服务提供必要的应用、系统设施,以及各种传感器设备。NEC通过丰富的系统集成 业绩和长期构筑基础设施所积累的“IT能力”与“网络平台能力”优势、在设备远程监控等广泛的领域中,为实现物联网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外,NEC的便携式DNA检测、大型公交枢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智慧养老信息化管理平台、智慧课堂解决方案等,2015年也都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广和落地。而这些解决方案的落地也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关注与认可。
重装出发
就在不久前,江门市人民政府与NEC签订了建设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江门市与NEC公司将深入研究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内容涵盖“公共安全、创业创新、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工业设计、智慧农业、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智慧旅游、云POS服务”等领域。一批以提升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产业升级水平为目标的信息化项目将被陆续建成,比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这些信息化项目将构成整体的“智慧江门”,实现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的目标。
现实问题 目前,各地方中小学校已经完成了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也已经基本完成。网络和应用系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硬件频繁投资更新,但缺少配套的软件,使得硬件资源闲置浪费,虽然软件资源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资源共享度低,各单位独立进行软硬件建设,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软件资源平台,形成一个个信息资源孤岛,原创以及创新性优质资源匮乏。
2)各级应用系统整合难度大。长期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各个应用系统建设时间有早有晚,导致技术标准、设备类型、产品品牌、协议等方面各不相同。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平台开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兼容性的问题,不利于各级应用系统的整合。
3)网络教学创新模式构建难度大。学校资源孤岛的形成致使网络教学环境封闭,优质的教育信息不能互通,远程的优质课程资源不能共享,难以构建创新的教学环境。大部分软件平台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二次开发,使得资源优化整合难度大,人机互动条件不足,让创新学习环境难以构建。
4)办公自动化管理期待加快进程。推进办公自动化,改变以往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管理方式,创建方便高效节约型办公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需求分析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稳定高速的网络来支撑,而搭建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四方信息沟通的平台则是优化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上级资源部门加强宏观统筹与调控,长远规划,建设一套完整、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然后通过信息门户,为全体师生提供一站式教学业务的整合服务,同时建立规范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智慧化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能够适应学校未来需求变化及使用中进行持续改进,系统维护更加方便。
2 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遵从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弹性部署,科学管理,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持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原则。当期业务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实现基础网络和信息化服务的平滑升级与扩展。实行“三通两平台,一点一基地”的”3211”建设计划。“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点一基地”是确定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养培训基地。
设计思路 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建设原则是标准、兼容、安全可靠、容易扩展和方便适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了满足跨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需要将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应用系统,转变为以前端服务为核心,同时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升级和更新校园局域网,统一管理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可靠的容灾备份体系,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内容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中心,如图1所示。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全局统筹规划。一些学校和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建设中只考虑眼前利益,解决当时的、局部的需求,而忽略了长远考虑。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缺乏统一的长远的整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业绩工程”“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仍有存在,使硬件方面重复投资。当产生新的需求时,不能在原有系统上扩展开发,而是需要重新开发,导致软件系统重复建设。
2)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业务部门组织定制的标准不同,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和完整的、统一的校园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数据交换困难,不能共享,不能发挥综合效应,在应用上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标准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在优化及升级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
3)用户权限各自独立。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独立管理用户,各系统间用户权限不一致,致使不能单点登录。
4)网络带宽不够。据统计,中小学校出口带宽大多为100兆到校,每天的带宽占有率都接近90%。
5)技术力量薄弱。各学校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和服务器数量都有所增长,致使工作量迅速上升,但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增加,所以不能满足现有工作任务的需要。
6)信息化应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学校分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不明确,行政职能科室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即使制度也难以落实,流于空谈和形式。
顶层设计(图2)
1)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首先要研究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并整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和主要业务,产生全域业务模型,划分职能域;其次对每个职能域逐一进行业务分析,产生本职能域的用户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最后分析用户行为与管理模式,产生全域用户与权限模型,如图3所示。
2)技术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要参照本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架构实施规划,包括数据库选型、软件架构、操作系统选型以及其他关键技术选型。总体框架包括信息门户层和统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业务支撑平台层以及业务平台层。
3)环境保障规划。环境保障规划要依据资源规划和技术方案,提出基础环境即网络、存储备份、服务器架构、机房设计、信息安全等保障规划。
建设的主要内容
1)信息标准建设。学校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进行设计,从实际要求出发,制定出《教育信息化数据标准》,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规范依据,如图4所示。
2)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套统一标准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分批、分块、分期建设,降低建设初期的一次性投入。有利于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出现的设计不规范、应用不充分、扩展难实现等问题。
3)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平台不仅是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也是各类应用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依据,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确定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接口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业务应用系统在与数据中心平台交换数据时不产生分散数据,如图5所示。
4)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建立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与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系统通过遵从指定的认证技术规范,将各应用系统中分散的用户信息和权限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分级权限管理和统一的身份确认。帮助实现智慧校园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简化用户访问个应用系统的过程。提高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教育云服务建设。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系列应用系统,实现一站式的教学工作信息化(表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够远程异地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网络信息化系统(表2);建立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平台,校园平台,办公平台和门户网站。系统平台负责初始化平台信息,是管理智慧校园的组织机构。校园平台包括新生入学、在校生管理、学生毕业、学生考核、教职工档案、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库存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等,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办公管理能有效简化办公流程,包括公文发送、会议管理、办公资产管理、办公用户管理、办公费用管理、车辆管理等。门户网站是为方便了解最新校园信息的智慧校园门户。
3 方案优势
数据共享,有效整合 通过数据整合中间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学校信息有效整合,快速地进行信息整合后,能够及时的通过信息门户,让用户感受到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
1)共享数据中心数据维护遵循了“一数一源”,“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
2)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某一业务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3)通过统一的中间件平台实现数据交换集成,不需要复杂的逐一编写接口,实现简单、容易管理和维护。
4)技术上削弱对各业务系统厂家的技术支持依赖性,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各业务部门对新建业务系统厂家的选择权利。业务主管部门有权利选择其相应业务领域最擅长的厂家或自行设计开发,避免因“技术”而产生排他性或垄断。
标准接口,任意接入 通过标准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让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参与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不断丰富和扩展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贴近用户需求,满足学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开放接口,支持网页服务等通用标准接口,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通过后台配置,将应用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使得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接入不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为已经没有开发商技术支持的应用系统接入提供解决方案。
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教育云”不但能为学校建立覆盖面广泛、层次较深的、资源类型较多的开放教育资源体系,有效化解教育资源信息孤岛难点,还实现了资源整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共享。学生在家里就可以进入名师课堂,有效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及时交流,家校共育 通过智慧校园,家长、老师可以交流教育方法、教学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家校共育。
4 预期效果
智慧校园能为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随时提供统计信息和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下载服务,如图6所示。
管理层效果 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打破了目前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孤岛,为管理者提供了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一体化、流程化和智能化服务,可以直接获取教师、学生、班级、年级以及全校的个人或综合管理监测信息。
【关键词】智慧学习;BYOD;环境架构;家长支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09-03
【作者简介】倪凯颜,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105)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学习环境的构建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实现智慧学习首先需要架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通过BYOD这一“教育信息化第一入口”方式,学校可以创建有效的智慧学习环境,推进学校教育深层次变革发展,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开展了相应的实践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提出,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社群和教学社群四大要素构成。[1]学校实践研究发现,要开展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其环境架构至少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础:架构智慧学习硬环境
显而易见,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必须基于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智慧学习需要满足智能终端的泛在可连接性,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使用自带设备进行个性化学习。
第一,学校要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尽量“无感认证”,全网无缝漫游。让学生通过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识别情境、记录过程、感知环境、联结社群等。如果学校一时满足不了这样的条件,那么必须建设无线网络教室,安装高速并发的无线访问接入点(AP),可以至少同时接入满足一个班学生使用(人手一机)的平板电脑。
第二,要实现无线投屏。目前学校的智慧学习本质上还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依然采用班级授课制。智慧学习教室的配置不同于普通教室,需要师生互相懂得所关心的事物,知晓周围环境,感知有用的内容,过滤无关的信息,与学习社群建立联结。因而,教室中要配置可观、可共享的无线投屏显示设备。由于市场上智能终端产品很多,学校购买设备时要考虑系统之间的匹配性。一般的微软(Windows)、安卓(Android)平台,采用支持无线高清技术(WiDi)协议的投屏器,可以采用ScreenBeam设备;苹果iOS平台,采用支持AirPlay协议的投屏器,可以采用Apple TV设备;目前,Windows10系统已经自带无线投屏功能,不管是声音、视频还是照片,只要处在同一个Wifi,在电脑上一键就能传递到第二屏幕上。屏幕显示方式也多种多样:希望屏幕显示大一些,可以用高清(HD)投影仪;考虑更直接的人机交互演示,可以配置一体机。有条件的教室,除了全班共享的显示大屏,还可以给每个小组配一套无线投屏设备,比如Apple TV+HD电视,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用。这样的投屏显示设备,可以将教室内传统的显示终端提升为功能全面的人机交互设备,为智慧学习创造了更灵活便捷的感知、分布与协作学习条件。
二、要件:创建智慧学习软环境
数字学习环境主要关注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学习资源建设,而智慧学习环境主要关注如何使用各种可靠和有用的信息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和个性化学习,核心是信息分析和让信息对学习者有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智慧的方式为学习者服务。[2]
创建智慧学习软环境,核心思想是通过设备、内容和服务三者的融合统一,关注学生,支持学习,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要为智慧学习优化课程形态,更新教材呈现方式,提供智慧学习工具软件、资源与后台管理软件平台,使学习更智能、开放、个性化。目前,针对学科特点,有不少APP可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智慧学习探究,学校可以免费或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购买使用。不过,这也有弊端,每个APP都“各自为政”,使得学生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数据很难集成大数据。智慧学习中,数据的收集与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从学生行为角度了解学习过程的发生机制,并用来优化学习,以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推荐学习轨迹,开展适应性学习、自我导向学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为个别学生量身定制更有效的教育方案。有专家甚至断言:“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因而,学校要找到一个智慧学习平台,让学习过程尽量都被自动记录,形成学校教育大数据,能即时分析,为师生智慧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服务。目前,有软件正尝试将来自不同在线学习平台的信息整合到一个单一界面或控制平台上。比如:AlwaysPrepped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查看个人以及整个班级进展的端口,方便教师监控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
智慧学习软环境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素养的相应提升。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真正的推进者都是教师。作为智慧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师应当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不是单纯地强调掌握技术,而是要提升智慧教学理念,并将技术自主自如地“整合”到具体学科内容教学中去。今天的教育和教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学校要努力做好培训与指导工作,引导教师提高认识:面对“数字土著”,作为“数字移民”甚至是“数字恐龙”的教师,没有理由退避三舍或原地踏步,只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用“创新型学习”取代“维持型学习”,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未来知识。教师要越来越少致力于传递和灌输知识,而更多地为学生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集中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成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引导者、服务者、帮助者和知心朋友。
三、关键:获取家长支持
学习者人人拥有智能终端是智慧学习环境架构的重要标志。智能终端哪里来?如果期待全部由政府购买,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智能终端,目前来看近十年之内几乎是不可能的。BYOD是理想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移动终端不菲的价格、家庭经济基础的差异、家长所持有的观念各异等等,从学校提供设备到学生自带设备,就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如果这道坎迈不过,即使学校做了再多的前期准备,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也等于“0”。因此,跨越这一道坎是开展基于BYOD智慧学习研究的基础,需要用心营造氛围,铺设台阶,慢慢实现。
学校可以开展实验项目,比如:利用学校的科研经费或办公经费,购买一批智能终端开展试点。期间,学校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家长置身学习现场,被真实生动的智慧学习场景感染,从而用事实与真切感受,让家长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意义,认识到智慧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新的理念共识,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智慧学习中来。笔者所在学校这一步跨越并不艰难,因为有十年数字校园、三年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深厚的底蕴、前瞻的办学理念与方式,已经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并赞誉。因而,学校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起步比较顺利。
第一阶段,学校在一年级学生升二年级之前,下发告家长书让家长了解,学校在以“电子书包”促进学生学习探索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然后让家长知晓,学校将根据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在二年级组建2~3个自带智能终端的智慧学习“电子书包”试点班,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名参加。
第二阶段,学校召集报名参加“电子书包”试点班的家长开会,详细介绍试点班开设方案,让家长明确智慧学习的背景与意义,知晓学校在组建研究团队、购置所需设备、实施教师培训,以及积极探索智慧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如实告知参加智慧学习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学校也向家长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比如:作为家长,要具备一定的指导孩子使用智能终端的相关能力,有时间、有精力、有方法,与学校共同做好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视力保护等方面的指导管理工作。基于真诚沟通,以及家长自愿选择,最终自然形成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试点班级。
学校在积极开展智慧学习研究过程中,特别关注网络移动时代的德育问题,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去用好智能终端等电子设备,养成移动互联时代的良好道德修养,养成协作学习、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等良好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新设备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校将对学生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软件安装,要让老师知晓;各类密码,要让父母知道;知识信息,学会自己查到;功能掌握,要让自己做到。课堂交流,积极参与听好;社交分享,只让好友看到;一尺一时,学习护眼兼到;使用规则,务必记牢做到。),让学生遵照执行,确保安全合理使用。学校对家长也有相应要求,详见下面附件《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智慧学习规范(家长篇)》。同时,学校也针对家长适时开展各类活动,例如智慧学习家长培训、亲子智慧学习观摩活动、智慧家联展示活动等等,让家长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支持动力。
附: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智慧学习规范(家长篇)
1.熟悉苹果iOS系统的基本功能,懂得iPad常规设置及连接Wifi网络。
2.懂得申请Apple ID,使用App Store下载安装应用软件,会管理、删除软件。
3.知晓iPad上部分常用软件(Pages、Keynote、Safari、QQ等)的作用与功能,会基本操作方法。
4.知晓学校常用的智慧学习平台【安小云校(爱葵花APP)、凤凰优阅教学平台、凤凰微课、一起作业网、纳米盒等】的作用与功能,会操作方法。
5.知晓孩子iPad的锁屏密码、QQ密码及智慧学习软件平台密码等,可以随时关注设备状态。
6.会陪伴孩子学习,了解、监督孩子安装的应用软件;经常关注孩子浏览的网页、图片、视频等,避免任何不健康内容。
7.了解孩子在QQ等社交软件里的动态及好友状态,提醒孩子文明交流,不加陌生人。
8.根据老师要求,掌握孩子使用iPad学习的时间,每次半小时,每天不超过1小时;提醒孩子保持良好的坐姿,眼离屏幕一尺。
9.每天检查孩子的iPad电池电量,确保孩子带到学校的iPad是满电量。
10.跟孩子一起订立《XXX的iPad使用规则》,亲子双方签名生效;不断修改完善并督促孩子遵照执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数据中心;城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83-03
Abstract: The fast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produced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mplicated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resourc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urban life. Wisdom city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solutions for the city problems and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cloud computing data center is the core, building independent design of wisdom city devia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system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hinking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sdom city.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cloud compu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Wisdom city;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data center; The city architecture
1 概述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智慧城市将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社保、娱乐等城市基础服务,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管理、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管理,金融、传媒、物流等各种行业服务。智慧城市将全面提高城市各项职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和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但现有的计算机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可动态的调节计算资源、实现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与共享。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智慧城市中数据海量、随时更新并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计算问题。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云计算,政务管理、交通管理,智能医疗、教育服务、居民生活等具体应用就更加离不开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平台。
2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优势
2.1 平台层的统一和高效能
通过现代城市中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的构架模式,将城市中的多台服务器组成“云端”,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智慧城市中的各个子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它将内存、I/O设备、存储和CPU等计算机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为整个城市提供所需要的存储资源和虚拟服务器等服务。与此同时,可借助云计算平台的云操作系统对资源池内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切割、调配和整合,以满足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以及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工作效能。对于智慧城市终端用户来说,有了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便可直接通过智慧城市门户官网、智慧城市APP等完成所需服务,而不必关注智慧城市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模式,使城市生活更加简单。
2.2 业务/资源调度管理
云计算将大量资源集中到一个公共资源池中,通过多主租用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云平台管理软件将公共资源池中的资源根据智慧城市中应用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包括增大或减少资源的要求。弹性的云服务可使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能得到所需求的资源,这样既实现资源的多用户共享,也有效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3 安全控制管理
云计算,将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分离,并实现了多个用户对同一公共资源池的共享使用。但在多用户对同一资源进行共享使用时,就涉及到了用户的个人信息管理、用户存储数据管理等各种安全问题;同时,众多用户共享同一公共资源池, 对资源池中的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云计算环境下, 基础资源的集中化规模化管理, 使得原本存在于客户端的安全问题更多的转移到数据中心。从专业化角度,用户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的专业人员和安全机制来保障业务的安全性, 而不用为此耗费自己过多的资源和精力, 全面降低了安全风险。
3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架构
3.1 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智慧政府
智慧政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政府信息资源可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而其功能的实现也依赖于云计算的支撑。传统的基于设备的资源共享系统具有很多局限性,如文件传送、公共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等无法实现高效率的使用与共享。
基于云计算的政务管理平台不仅向公众提供了可参与的网络平台,还可保证公众的诉求有良好的回应。通过政务管理平台,公民可以自助满足对政府服务的各种需要,这些服务以开放公用的方式集中在云端,公众可通过网站、APP等各种手段享受智慧政府的各种服务。因此,智慧政府可通过云计算这个大平台来改善自身运作能力和运作效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2 基于云计算的交通应用支撑平台――智慧交通
交通堵塞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和谐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手段面临大量的信息孤岛问题,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城市,结合目前城市交通现状和需求,打造一套基于云计算的城市交通支撑平台将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智慧交通的必经之路。
智慧交通指的是交通信息系统、通讯网络、定位系统和智能化分析与选线的交通系统的总称。智慧交通依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的传感器,可以将整个城市的车流量、道路状况、天气、温度、交通事故等大数据量的信息实时收集起来储存在“云”端,通过云计算中心动态的分析并计算出最优的交通指挥方案和车行路线,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有线广播、电子显示屏、互联网、车载器等方式向出行者、驾驶员,从而保障人与车、路、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3.3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服务支撑平台――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智慧医疗将打破传统的医学思维方式,改变医疗服务繁杂的现状,确立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方式,规范、简化医疗环节。
智慧医疗可以整合现有医疗机构的设施,形成统一的“医疗云”,并收集医疗机构的号源统一存储在“云端”,使公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话、APP等各种渠道进行预约挂号,解决“一号难求”的问题;公众可按预约的时间前往医院就医,免去了医院排队的时间;智慧医疗还可以推出“市民健康卡”,市民通过“健康卡”进行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查结果等自助操作,市民更可以通过“健康卡”进行诊间缴费,在医生开出检查单的同时就可完成缴费,之后患者便可直接去做检查或者拿药,极大的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医疗行业的效率;远程医疗可使病人在普通医院享受到大医院专家医生的诊疗服务。
3.4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智慧教育
智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追求,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有了新特征,教育本身被赋予了智慧的内涵,以智慧的教育启迪智慧,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之路,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阶段。
智慧教育并不是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的简单累加,它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方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到现在仍然不能实现智慧教育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手段,改善教育方法;教学环境孤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困难;学生学习仅仅局限于教师教授,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教育带来了希望与可能,是智慧教育实现智慧的所在。云计算的核心在于计算与存储功能的虚拟化、集中化,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快速统整与共享,改善教育现状。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支撑平台将全面整合教育系统中的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等,构建一个统一的智能开放架构的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租用或免费服务,满足用户通过各种终端应用完成教学、学习、管理、科研、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需求,实现教育信息、获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统计教育信息与数据、形成科学决策、实施教育评价、开展协同科研等系列教育活动。
3.5 基于云计算的居民生活应用平台――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可实现社区内的充分联通,达到人与物、人与人的全方位交流,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以及日渐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
云计算技术将全面整合社区内的物业、家居、监控、医疗、教育等各种资源,集成物业服务、家居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安保服务等业务,集中智能化处理社区中的各种资源信息,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信息和应用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高效运行,为住户提供一种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全面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打造最优秀的城市单元,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4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4.1 云计算让城市更加智能化
云计算平台以其空前强大的数据分析计算能力,成为智慧城市的“大脑”,全面协调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对城市中海量数据的计算以及存储,并可提高城市中各种资源利用率,节约智慧城市建造成本。智慧城市包含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多应用、多行业、多系统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累积了大量数据信息,并且在城市的多个应用系统之间存在资源共享与信息交互的需求。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系统均需要存储在“云”中的各种数据,用于实现各自功能。如此众多而繁复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来进行各种信息、各种数据的处理,所以说,云计算的特点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以其海量的存储能力和可变化的计算能力著称,并且它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平台上使用,极大的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价值和优势,减少了对终端平台的依赖性。云计算对智慧城市的各类应用做出了有力支撑,以建设云计算为核心, 打造各类不同的云技术, 如电子政务云、医疗云、市政云、交通云、教育云、安全云、社区云、旅游云等, 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较为广泛的应用模式。这将改革整个城市的发展模式,极大的提高城市的智慧程度,促进城市各个方面健康快速发展。
4.2 云计算有利于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城市各个领域之间是“相互依赖”的,是一种网状关系。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了解城市中的信息,分析城市各个领域之中改的网状关系。智慧城市将城市中的人才流、物资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等信息储存在云端,全面整合城市的信息资源。
融合是智慧城市的本质所在,它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新型行业,如快递、网络运维管理、高端网站建设等,这些行业将间接推动城市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在构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先一步建立智慧政府,再以智慧政府为核心,解决交通、医疗、教育、居民生活等一系列社会管理服务问题。云计算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协力推进,更需要注重整合相关信息资源。智慧城市建设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挖掘、整合与再应用。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重要功能就是整合资源,为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撑,是信息能够全方面的共享,为预测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智慧参考,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 例如,城市在多年的建设中以及开发了多个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平台,这些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源。但这些平台式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信息交互与资源共享。同时,大量而重复的系统平台使得各行业出现了设备利用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整合设备硬件资源和信息数据,支撑更大规模的应用,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深度的挖掘,从而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公众服务提供更好的平台。
4.3 降低信息共享的总体成本
云计算的突出特点,在于实现资源共享。采用云计算方案构建的智慧城市将提高城市基础资源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此外,云计算还可以有效的节能能源,设备资源在夜间负载低时,可以将业务转移到部分物理资源上,而将其他空闲的物理资源关机或转入节能模式。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集中的资源管理,降低了日常维护工作量,大量的工作都转移到后台由专业人员完成,从而降低管理维护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降低了信息化的门槛,使更多的单位和企业走进信息化时代,提高工作效率。
4.4 智慧云将以多种形态支撑城市发展
信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相对于各行行业混杂的公众云,行业云能够提供更丰富、更有层次、更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够深度挖掘行业数据信息,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如针对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患者信息、电子病例等的医疗云,针对道路信息、车流量、天气、温度等的交通云,针对商业组织的市场情报与服务的商业云等。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行业云形成一套有机的城市生态系统,支撑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4.5 节约能源,让城市绿色化
庞大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将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绿色而节能的使用这些资源是每个行业的必然追求,也是云计算发展的初衷之一。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模式是将公共资源池租给多个用户使用,将多个硬件资源集中起来,使用专业合理的方式维护设备,降低能耗。同时,按需分配资源可有效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夜间,数据中心整体负载降低的情况下,可将空闲资源转入休眠模式或直接关闭机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节能运行。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实现对城市生活环境的透彻感知、城市资源的全面调控、城市中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城市方方面面便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等。而云计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更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所在。大力发展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吴吉朋.浅谈云计算与智慧城市建设[J].电子政务E-Government,2011(5):23-27.
[2] 房秉毅,张云勇,李素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平台设计[J].信息通信技术,2013(6):6-11.
[3] 张永民.解析智慧技术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4):38-41.
[4] 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3):70-72.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集中体现,是对新闻观教育新局面的开创,是对国家传媒教育“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同时,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裂变和升级,智慧教育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与新兴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传媒专业智能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有助于传媒专业主动适应智能化社会变革,及时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更新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智能教育新范式。
(三)优化传媒专业师资力量
智慧教育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传媒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智慧教育模式下的传媒教师将获得极大丰富,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吸纳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第二,传媒行业一线教师,丰富实践教学;第三,经过培训和调整的传媒专业教师。
(四)培养卓越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智慧教育能够深度实践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媒专业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培养既懂传媒业发展规律又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机制
传媒专业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智慧教育是实现传媒专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传媒专业从传统教学到智慧型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传媒类专业智慧教育系统机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模式、专业资源构成、专业运作效率三个层面。
(一)智慧教育层次机制:革新传媒专业结构模式
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教育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教育的宏观层次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教育体系总体结构的集中体现;教育的中观层次是从学校职能组织入手,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和管控;教育的微观层次是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传媒专业结构革新以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为准则,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维度深入认识和理解传媒专业改革背景,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注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思路,挂钩传媒专业行业发展现实,依托智慧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及教育系统,囿于外部环境—学校组织—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多维交互,生成和建立传媒专业智慧管理和多重机制。
(二)智慧教育形式机制:调整传媒专业资源构成
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探索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资源构成。首先,是教学环境的资源构成,智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在“智慧+”背景下,智慧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管理和控制,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静态、单一场景转换为立体、生动、多维的交互呈示;[2]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资源构成,例如应用较为深广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从本质而言,这类课程是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最后,是师资力量的构成,让行业资深从业者走进校园,加强学术型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实现师资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图1传媒专业智慧教育形式机制智能时代使传统传媒专业教育工业时代特征、信息孤岛等壁垒日益凸显,专业资源构成混乱与异化。传媒专业建设需从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着手,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三个层面进行资源的重新匹配和融合。线下物理教学环境与线上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实现教学环境的重构;学术型师资和传媒业界师资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多元化呈现。最终,提升传媒教育服务品质,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堰塞湖,实现传媒教育机制的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三)智慧教育功能机制: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
传统的教育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存在机制效率低下且缺乏适应能力等问题,条分缕析的标准化流程和按部就班的机械化运作远离了智慧教育的场域。智慧教育改变了这种局面,从行政化、程式化走向弹性化、自发化,激发教育活动和热情。激励机制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是推进教育进程的基本保证;制约机制是教育体系各部门间的分权和制衡,为教育运行提供自由环境;保障机制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育经费、技术设备等物质保障。二是学校观念、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传媒专业应发挥智慧教育功能机制的效用,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首先,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性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具备连续反馈、及时改进和形成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弹性;其次,传媒专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实战性等特征,组织机构应遵循传媒专业发展规律,破除束缚其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联系,投入资金支持,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对话和合作,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耕智慧教育文化赋能。如图2所示。
四、智能时代背景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坚守学科立命之本,遵循专业发展逻辑和旨趣;另一方面需以行业动向为依托,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宗旨。其构建路径如下。
(一)运用智慧平台,架构跨界与融合的传媒专业生态体系
智慧平台是集成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设备,具有支持数据分析的泛在网络连接系统和汇聚多方资源的全面向交互能力。[3]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智学网等。智慧平台形式多样,包含在线课程课、拓展资源、教辅材料、测试题库动画教学工具等。智慧平台横向可以打通学科专业各领域资源,建设完整资源库;纵向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成员,将教学过程完美串联。传媒专业需要借助智慧资源平台实现生态体系的重新架构。通过智慧资源平台渗透数学、哲学、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传媒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传媒专业由工业化走入智能化。同时,实现教师对传媒专业优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二)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化立体化传媒专业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是顺应智能时代新时代要求用于开放远程教育领域,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包括标准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阶梯智慧教室等形式和跨校区协作智慧教室等形式,每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各有优势(如图3)。智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域,其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体现服务教学的基本思路;其价值需通过对具体学习过程的支持来体现。总而言之,智慧教室应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实施学习活动。[4]图3智慧教室的类型按照智慧学习空间的构成形式,传媒专业学习空间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一是建立传媒教学智慧教室,多屏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体验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智慧教室的参与感和实践导向有利于传媒创新创业课程的展开,例如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等课程;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是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对传媒实验教学全媒体化、平台化、信息化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智慧教育服务,搭建综合性个性化传媒专业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一方面要能通过联接教学社群、知识库和学情分析等方式接受学习者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演进;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教育云,为学习者提供符合智慧教育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如图4所示。传统传媒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与学的断层,缺乏一以贯之的专业教学核心匹配序列去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投入产出效果。针对此,传媒专业应通过完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与学的交互模式。第一,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情的精准分析,便于学生即时进行学习诊断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第二,通过教学社群划分课程主线,确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赛课程及毕业设计等社群模块,与学习者学习社群对接,以作品或成果为产出标准,与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精准匹配;第三,借助智慧服务建立传媒专业知识图谱,通过信息抽取、实体融合、跨媒体计算等技术,构建高质量媒体知识图谱,精准构筑每位学生的学习场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传媒教育要以智慧教育的运行规律为基准,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多学科、投入新设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传媒专业的改革创新需要运用智慧教育模式从机制的理论建设和路径的实际运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机制的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路径的实际运作是新时代探求传媒专业教育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其最终归旨是打造国家一流传媒专业,培养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技能型传媒人才[6]。
参考文献:
[1]飞鹏,汤京淑.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评价——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19).
[2]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
[3]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4]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庄榕霞,杨澜.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9).
四网协同,打造无线智慧城市
“智慧”有热度,更要有力度。在全国掀起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无锡移动将为“智慧城市”建设增添了更多的智慧元素:“十二五”期间无锡移动将投入建设资金逾64亿元,打造“无所不在”的网络,重点打造政务、公共事业、交通、医疗、教育、就业、金融、旅游、生活服务、消费购物等十大类型60项重点应用,使无线城市成为“政务管理的好帮手”、“推广行业信息化的好平台”、“民生服务的好工具”。
智慧无锡,网络先行。无锡移动持续加大网络投入,致力打造以TD—LTE技术引领、WLAN全市广布、3G深度覆盖、2G精品化的“四网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无线城市。“四网协同”中的每张网,既分工明确又无缝衔接,市民能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应用,自由切换网络,随时随地以最快的速度、最方便的手段按入最佳的网络。
如果将高速的无线网络当作是城市的“神经系统”,那么丰富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无疑就是城市的“智慧大脑”。无锡移动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无线智慧城市”平台,推出多种信息化应用,目前已包括政务、公共事业服务、交通、生活、旅游、医疗、教育、金融、就业、购物10大类应用近100项便民应用,用户数近200万,访问量过亿。在未来的时间里,无锡移动将积极发挥平台的延展性,提升平台的凝聚力,让更多的应用在平台中开花结果。
此外,无锡移动还与无锡广电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的内容和网络优势,共同推动“无线无锡”和“无线智慧城市”项目的跨平台合作运营。“无线无锡”平台更名为“智慧无锡”城市民生云平台后,将深化与“无线智慧城市”平台的融合,加快与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旅游等各个行业领域的对接,将大大丰富无线智慧城市的应用。
应用开花,力促惠民强政兴企
为真正做到“科技强政、数字兴业、信息惠民”,无锡移动整合优势资源,成立ICT公司,打造专业的信息化团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各行各业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信息化解决方案,涌现出阳光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能家居等一大批TD与物联网融合的典型应用。
科技强政:为了积极探索无线政务应用,无锡移动全力打造了无锡市应急指挥云平台。该平台集监控、预警、通讯指挥于一体,在全市抗击“海葵”台风等应急抢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荣获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无锡移动参与建设的“国检通”项目应用帮助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升审批效率,使原本两天的业务流程,缩短到两个小时内完成;“数字城管”、“移动警务”、“移动办公”等丰富的应用方案,满足了行政执法人员随时随地的办公需求,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和一线执法人员的办公效率。
数字兴业:无锡移动融合TD-SCDMA、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企业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如: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助力旅游行业创新发展,打造“魅力无锡”城市名片;助建省内首个物联网水产养殖基地,实现远程溶氧、智能投喂和疾病防控,促进增产增收。该项目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花卉栽培、水稻和茶园种植、家畜养殖领域;“园区通”项目为马山生物谷、胡埭开发区等园区企业打造信息化云平台,高效支撑园区产业发展。
信息惠民:信息惠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根本目标。无锡移动公司打造无线智慧城市综合门户,围绕“医食住行文购闲”等领域,引入100多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服务,让城市生活更便捷:创新研发电动车智能防盗应用,实现了车辆位置和运行轨迹的实时查询,目前已协助警方破获电动车盗窃案件180多起,作为解决电动车防盗社会难题的新思路,连续2年被列入无锡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获得工信部和公安部的高度认可,即将作为行业标准在全国范围内规模推广;积极参与智慧交通建设,对全市5000多辆出租车、2000多辆公交车实现高效智能调度,方便市民出行;具备智能感应和一键求助功能的“家庭火灾智能救助系统”,为全市2万余户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守护服务。
未来已来 4G引领智慧新时代
作为我国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TD-LTE已列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两大国际标准之一,成为无线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013年12月20日,无锡宣布正式提供4G服务,成为全国首批提供4G服务的16个城市之一,这标志着无锡正式迈入4G时代。
《Acronis 2013年度数据保护趋势调研》共获得了八个国家4300多名IT专业人士的反馈。研究发现:
1.企业在BYOD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全球有近60%的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BYOD管理政策。而在那些制定了BYOD管理政策的企业中,有24%的企业却对需要处理更为敏感数据信息的高管人员大开绿灯。因此,这些企业很容易遭遇数据丢失和违反合规性的问题。
有超过30%的企业实际上禁止员工使用个人设备访问企业网络。
有80%的企业并没有对其员工进行良好的BYOD隐私风险培训教育。
2.忽略简单的安全预防措施
仅有31%的企业强制员工在个人设备上采用设备密码或钥匙锁,只有21%的企业在员工离职后执行远程设备擦除。缺乏相关的安全措施使得数据泄漏的风险大幅增加。
3.企业低估了公共云服务的危害
现在,企业文件共享通常通过第三方云存储解决方案,如DropBox来实现。但67%的企业并没有围绕公共云管理制定专门的政策,80%的企业没有对其员工就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平台进行过专业的培训。
4.企业担心苹果设备会令BYOD安全策略更为复杂
虽然有65%的企业已经或将在明年支持苹果Mac,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57%)表示兼容性和互操性仍然是很大的障碍,这也使得在企业网络和苹果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共享存在风险。
Acronis公司亚太区移动解决方案销售总监Simon Howe表示“个人设备已然永久而积极地改变了企业的工作场所,特别是在需要员工互相协作,远程工作,并与公司的数据交互的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BYOD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研究表明,很多企业在面对某些风险时都有些大意和疏忽。然而,通过良好的管理政策和解决方案,企业还是能够在多台设备和环境之间管理好数据流,实施更加安全的BYOD政策的。”
实施管理政策提高BYOD效率
为了优化BYOD管理,保护安全底线,避免企业数据丢失和出现严重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针对员工进行安全设备方面的培训教育,并对个人设备和公共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管理,实施有效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防止数据丢失。上述这些都是实现安全BYOD管理的关键步骤。
Box
2013创新展再掀智慧城市热潮
一、明确方向,制定方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的发展。它是以数字化校园为基础,利用云技术、物联网、虚拟化等技术,对来自于校园基本个体的各种信息数据实现感知、传递、采集、检测和分析,构建校园人与物、人与资源之间的联系、沟通等交互方式,拓展管理时间和空间。将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最大限度地整合,我校根据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围绕工作目标,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规划创建路线图,确立实施时间表,制定了创建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智慧校园的创建工作。
二、协同共进,打造特色,深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创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每月一次,有主题,有记录,有专人负责。教研组活动中心明确集体备课、观课议课、反思沙龙等,研究氛围浓郁,教师纷纷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用集体智慧的碰撞明晰教学智慧的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1.建设智慧文化
学校围绕学生发展主题,营造书香氛围,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黑板报、宣传栏、队角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打造“四化”校园,把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与校园的书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墙一壁会说话、一砖一瓦都含情、一草一木皆有灵”的智慧文化氛围。在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又通过“市装备水平再提升工程”,投入300余万元,新增计算机等一大批装备器材,新建录播教室、书法教室、标本室、科学探究室等专业教室。
2.打造智慧教师
学校制定了“智慧教师”的培养模式,通过课堂展示、智慧沙龙、微课制作评比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把教师培养成新时代的智慧型教师。通过外出参观学习,让名家名师的讲座、课堂教学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通过开展会前读书交流会、QQ群在线主题研讨、专题书目荐读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
3.构建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提出来的。它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上,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的有序运行;在学习环境管理上,“努力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合理调控课堂学习情绪”上多项协调;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张扬、智慧发展和健康成长”。
4.培养智慧学生
培养智慧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享受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快乐的、有强烈好奇心、富有想象力、勇于探索的人。利用校本课程《小学经典读本》为学生提供诵读经典的教材,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经典,厚积文化底蕴。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项学科竞赛活动,如读后感评比、写字竞赛、数学专项能力竞赛、英语情境剧表演、体育小型竞赛等。
三、春华秋实,尽显魅力,收获智慧校园创建成果
智慧孕育理想,智慧承载希望。全校师生在“智慧校园”的创建道路上创新前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完善和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教职工、学生、教务、图书、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智慧管理。通过管理平台把重要信息及时发送到教师和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家校之间的交流,从而实现师生通、班班通和家校通等智能化管理功能。
2.构建智慧教育的支持环境,充分应用智慧型的教学支持环境和数字化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智慧型教师队伍。利用智慧教室环境,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共享教育云平台的海量教学资源,教师通过触控式一体机进行授课,利用全自动智能高清录播系统,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自动录制生成教学实况录像保存起来,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网络中实现远程直播,供异地师生课后点播观摩和远程在线实时收看。不同地域的师生共同聚集在一个课堂上,利用网络环境使教学教研无距离障碍,同区域和异地间共享教学教研资源。
回顾既往,勇于开拓的实小人,按照创建目标要求,取得了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金湖实小人将继续脚踏实地依托“智慧校园”建构创新型、智能型的智慧教育体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向着高质量、高品位、有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型名校目标奋勇前进,为金湖教育事业再谱新的华章!
一、教育信息生态观与智慧校园体系框架
教育信息生态观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和实践的和谐”。这里的“人”包括我们每位师生,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则是实践。技术进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明确教育信息生态观的核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避免成为技术的奴隶。
从以往强调没有生命的“物”到现在的以“人”为中心,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与飞跃,为智慧校园构想与建设的探索打开了新思路。现阶段珠海一中的智慧校园是以软硬件设施、无线网络设施等为基础,以管理应用中心和教学应用中心为重点,以实现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出发点的。其目的是创建智慧教学环境、打造智慧教学资源中心、培育信息化教学队伍、升级信息化教学制度体系,最终实现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终端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效率化、校务公开化。在先进的硬件保障与优秀的软件资源基础上,珠海一中的智慧校园建设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可操作的系统框架,并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二、智慧校园的基础建设
任何体系、框架都需要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基础作为支撑。在教育信息生态观的指导下,珠海一中从设备、人力、技术与制度等多方面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便利,确保了智慧校园框架体系的成长动力与操作基础。
在基础设备铺设方面,学校在原有校园信息设备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财政,实现了信息终端覆盖校园生活学习各功能区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千兆校园网出口链路连接教育城域W,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在家里访问学校资源;建设了演播室、微格教室、微课堂制作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场馆,实现了微课辅导终端进课室;校园一卡通覆盖教学、生活、考勤及安全各领域。随着学校发展脚步的加快、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络,全面实现校园内部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无纸化。
在人力培养方面,学校优化师资、管理服务团队,力求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信息化素养较为深厚、能够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具有奉献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智慧型校园人力资源队伍。在教育信息生态系统里,“人”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实行全校总动员,人人做技术的主人。学校组建了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筹划并全面监督各项工作;师生通过锻炼提高信息素养,改变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技术探索与制度完善方面,学校聘请了专门的研究与服务机构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并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方面,构建了学校各级领导、广大师生以及技术专家的高效合作模式,由学校实施全校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分管部门确立系统建设方案,由各年级师生充分表达实际细节需求,由专业的研发团队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了每个系统功能明确、反馈及时、操作便捷、技术成熟。另一方面,建立了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设备使用与管理、资源建设与使用等制度,各种设备设施使用、保管、维护均有专人负责,为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提供了保障。
三、智慧校园的科研纽带
学校的一大特色是“课题起步”,借助课题研究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探索。“十一五”期间,学校申请了大量的国家级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的规划课题“珠海一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中央电教馆的专项课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过程性评价研究”等。“十二五”期间,学校又成功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微课堂’的教学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
截止目前,学校教师已制作多达4300个微课,总时长350小时,累计播放超过25万次,总时长3000小时,等效于4500节常规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研究目标也均已达成。除了积极建设微课堂外,学校还积极推进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资源、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四、智慧校园的应用实践
学校坚持以“应用”为目标,基础建设、科研纽带最终都要通过“实践见真知”。信息化系统的功能设计不仅覆盖了教与学的全程管理,而且涵盖了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以及人文关怀等重要方面,为多元化的学习和优质环境的打造带来了效率上的显著提升,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学校多年来追求的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思路。
第一,在基础学科教学方面,规范各类教学信息的收集和输入,通过标准化技术形成测评、题库、数据、个人成长四大数据库,最终服务于四大应用范畴――整体宏观教学管理、学生的个人学习管理、基于知识点的微观教学管理和动态的素质教育管理。除了不断深化微课堂课题研究与成果落实外,还设计了成绩单、错题本系统,统称为珠海一中的信息化教学“三大系统”,辅之以选课系统,全面倡导学习中的个性、高效和整体思维。
成绩单系统自动完成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析,提供多角度的解读,并引入动态视图。而且通过人性化的设计,使多次考试之间的趋势分析完全自动化。从年级整体数据到学生个人单科数据都实现了自动跟踪管理,教师可以了解各班级在考试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与隐藏的问题,从而有效调节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重点;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图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应该注重改善的科目。
错题本系统实现了错题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各科目每一道错题的题目、答案、统计数据),并提供了自动的数据统计分析,帮助学生从难度、类型、错因等多个层面来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的复习内容。这些因学生而异的个性化功能通过大幅减少错题收集的时间成本,从而使学生们能够贯彻“错题复习”这个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校本课程选修系统”进一步加大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创新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文化类、科学类、德育类、艺体类、社会实践类、特色活动类等六十多个特色课程,形成了素质均衡、架构完整、特色多元的“创美育人”新课程体系。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能利用网络资源,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突显了课程实施的基础性、选择性、有效性、方向性。
第二,在德育管理上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开发了综合素质发展系统,对每位学生的德育操行、社会实践、文体素养、学业学分、社团活动等各方面进行动态管理,把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活动和获得的相关奖项等列入德育评价量化内容,实行学生填报、同学监督、教师检阅的审验模式。这一运作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地关注自己的求学履历,主动地表述自己获得的成就,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综合发展的动态,并给予必要的指引和帮助。在学生毕业之际,系统将能够自动汇总信息,并以省教育厅要求的档案格式自动生成及打印。学生高考档案的生成过程完全实现了自动、精_、标准、高效,不但减少了人工制作的错漏和繁琐,更充分展现了学校“师生为本、规范高效、追求卓越、共同发展”的管理作风。
第三,在校医室建设方面推陈出新,研发了校园医务管理系统,包括就诊系统、医务流程、数据统计三个主要模块。就诊系统完全替代了传统式手写登记,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辅助校医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与诊疗记录,以务实的态度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医务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联系校医、学生、班主任、家长,更好地沟通学校各个部门,排除了校园卫生安全的隐患,共同为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努力。数据统计模块能够帮助校医根据数据的异常变化做出预警,采取措施,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对校外则配合珠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进行数据统计上报,有效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五、智慧校园的根本核心
学校始终坚持“师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智慧校园平台。
学校汇聚全体师生智慧参与校园建设,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教学应用设计创意大赛;各部门的教师团队出谋划策,参与需求分析;定期进行问卷调查,精益求精,持续改善。例如,学校建立了技术支持快速反馈改善机制,当师生在使用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或待改善之处,该机制确保技术团队能够在1小时内确认问题,3小时内出具解决方案,95%的问题当天就可以得到解决。
学校信息化系统使用方式的设计力求满足教师的教学发展需求,而且切合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客观考虑使用情景的时间和地点;使用了超过30种数据图表持续跟踪使用状态,不断调整以完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