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智慧教学方案

高校智慧教学方案

时间:2023-09-01 16:5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智慧教学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智慧教学方案

第1篇

“当当――”

2016年11月8日,随着一阵洪亮悠长的钟声响起,广东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盟科技”)董事长王喜英女士敲响了位于北京金融大街丁26号金阳大厦一楼的财富钟,这家教育行业大数据“黑马型”领军企业正式登陆新三板,开始逐鹿资本市场。

三盟科技是专注于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教学、在线教育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正式运营,总部位于广州,目前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四川、山西、陕西、江苏、福建等地拥有27个分公司。

三盟科技专注教育行业,推出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其中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教学等领域行业排名第一,在全国拥有200多个高校数据中心案例、几万个点云桌面案例,近3000间智慧课室案例等等。在全国2800多所高校中,案例覆盖率近60%,年均销售收入增长率近200%,2016年销售收入预计2,5亿元左右。对于取得如此傲娇业绩的原因,王喜英对《经理人》表示:“第一,是专注教育,专注大数据、智慧教学、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第二,致力于开发创新的、差异化的、有价值的产品;第三、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对产品功能快速迭代升级。”

创业期,活下去很重要

王喜英是草根创业的典型,像大多数东北人一样,善于沟通和交流,后来上大学后主攻管理工程专业,专业偏向于营销管理。在创立三盟科技之前,王喜英先后进入珠海佳能、深圳华为以及星网锐捷等知名企业工作。

在这些大企业工作期间,让王喜英积累了大公司先进的营销及管理经验,为后来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人说,赚那么多钱干嘛?我其实根本没有想赚多少钱的问题。在人生的一些关键节点,我更愿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王喜英对《经理人》表示,“我这人不喜欢守旧,喜欢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希望尝试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这是我为什么选择创业的原因。”

创业艰难百战多,王喜英也不例外。“创业之初,最难的是没有产品,这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要研发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体系;其次就是在技术和人才上发力,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保持自己产品的创新性与优势,做一家专业化的公司。”她说。

最终,王喜英选择的方向定格在自己沉浸多年的教育行业。但为选准公司经营的大方向,她还是汲取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也看了许多成功企业家创业的书籍,“就是想看他们当时是怎么去选择的”。王喜英对《经理人》说:“我看《马云的管理日志》一书收获很大,因为大中型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比较充沛,对互联网的依赖不大,所以马云没有选择大中型企业,而是找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并bk--个行业、一个系统扎根、做深做透,然后再延伸出去。我们当初选择云计算和教育行业就是这个道理。”

2013年4月,云计算、物联网、VR、机器人等新技术被炒得很热,但技术均不落地,王喜英决定从已经逐步开始落地,但在教育行业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云计算技术开始。后续的事实证明,王喜英押宝成功,利用云计算技术对传统的教育信息化业务进行升级和产品功能快速迭代,形成了庞大的蓝海市场。

然而公司处于初创期,云计算相关储备人才奇缺,产品研发尚需时日,三盟科技如何挺过黎明前的黑暗?王喜英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三盟科技不得不依靠传统业务,承接大量毛利率一般的网络系统集成业务订单,来为企业自身产品的研发争取时间,做好保障。

“因为我们首先得活下来。如果生存都有问题,就谈不上发展了。”王喜英对此表示。

三盟科技的三驾马车

2013年是三盟科技云技术的开发阶段,当时仅仅做了两个样板项目作为试点,但是2014年、2015年两年的时间,三盟科技云计算相关解决方案的销售额就连续实现了翻番,占到了总营收的50%以上。

三盟科技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和煦春风!

在云计算领域,三盟科技先后推出了五大解决方案,包括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云桌面解决方案、掌上移动教学解决方案、云安全等级保护解决方案和云计算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在使用体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质的提高。

比如,三盟科技将云计算资源管理、虚拟化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客户实现数据中心的重构,协助客户在多数据中心之间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池和管理平台,为上层的各种信息系统按需分配资源,大幅提升了信息化环境的各项效能评估指标。

“简单的来说,即将学校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存储进行虚拟化,然后构建云计算管理。原来的数据中心,只能用一台甚至多台集群服务器支撑一个业务系统(比如教务系统、OA系统、迎新系统及选课系统)。在服务器完成一虚多的虚拟化之后,一个虚拟服务器(简称虚拟机)即可独立支撑一个业务系统。”王喜英强调说,“通过这种虚拟化技术,改变了传统单机的数据中心模式,一台服务器可虚拟成10~20台虚拟服务器。大幅降低了客户的采购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以及运维管理效率。”

而云桌面解决方案则可大大减少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采用云桌面解决方案,技术管理人员平均维护客户端数量可以达到1000台左右,相比个人计算机每个技术管理人员维护200台左右,工作效率提升到原来的5倍左右,有效降低了维护的人力成本。

另外,三盟科技在2015年新推出智慧课室解决方案,当年便得到了广大高校的认可,在全各地实施了500多间,智慧课室一跃成为三盟科技三大主营业务之一。该方案致力于让传统多媒体课室变得更加“智慧化”,为学校实现课室教学设备统一监管、课室环境统一监管、创新性智能教学以及便于教育方式的创新与拓展。实现集约化建设,节省课室建设和改造费用,大幅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

“夫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在王喜英这里,则表现更多的是对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早在2014年下半年,在刚刚推出的几大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王喜英便在思考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业务拓展的领域,并远赴美国,在硅谷去对接先进的技术与人才,由此,大数据走进了这位智慧女士的视野,也成为此后几年三盟科技主要研发的方向。

每一项技术的引进与落地,中间都凝聚了大量的人力与心血,在三盟科技也是一样,王喜英告诉《经理人》,在认识到大数据的发展潜力以及可以为中国的教育行业带来创新价值以后,三盟科技在这一领域整整沉浸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三盟科技还专门组建了三盟硅谷研究院,针对中国教育行业的特性,研发与中国教育行情相符的大数据功能模块,2015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了三盟科技高校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由于方案先进,抓住了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关键点,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可,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众多985/211高校落地实施,成为教育领域第一家真正将大数据落地教育的企业。

至此,支撑三盟科技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一云计算、大数据、智慧教学三大核心业务正式形成。

适销对路,快速复制

在管理学上有“护城河”理论,来辨别一门生意是不是好生意。针对市场需求,有了对路的好产品,这时要做的就是深挖“护城河”,快速建立起行业进入壁垒,让这门生意持续盈利下去。

因此,除了差异化的产品创新之外,王喜英将三盟科技迅猛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对产品功能快速迭代升级,以及布局全国的服务销售团队。

2014年,三盟科技云计算系列解决方案逐渐成熟,受到广东省教育类机构客户的青睐,销量大增,其中华南地区(广州)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达到99.47%。适销对路的三盟科技,此时要做的就是迅速扩大销售区域。同时,由于云计算行业的蓬勃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参与竞争。在此情况之下,为扩大先发优势,三盟科技在营销渠道建设与技术研发两方面同时发力。

2015年可以说是三盟科技的“年”,2015年上半年三盟科技开始发力广东市场,下半年拓展全国市场,2015年底公司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20多家分公司,在职人数从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增加的近400人中,一半是营销部门,一半是研发部门,服务迅速覆盖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

一家崇尚西点军校法则的企业

随着2015年的快速扩张,三盟科技位于广州总部k公面积一再扩大。

“加入三盟大家庭的新人,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适应企业文化”王喜英坦诚地说,“所以,我们推广时,首先要求方案成熟,有实际案例;其次,营销与技术人员全部来自业内;再次是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最后是流程的标准化,比如采购怎么才能最优,销售效率怎样才能最高,服务怎样最好的对接等,这些细节都很重要,我们会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

同时,三盟科技实行KPI绩效法则、末位排-名制等,对执行不到位的行为严格按照“执行力”准则予以考评,以此来保证整个团队的高效运作。

“我们崇尚更多的是西点军校的行为法则,我们希望三盟科技是一家奋斗、高效、充满激情,不断创新,富有责任而又专业的高科技企业,我希望我们的员工能时刻秉着‘以用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理念,能够为社会真正做出A贡献;虽然我的管理比较严格,但是我希望我的严格管理,能够帮助每一位员工成长,真正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为以后的发展筑基铺路。”王喜英对《经理人》表示。

第2篇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校园 建设 发展

前言:智慧校园,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对校园中人员以及资源的交互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各类资源、设施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应用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快速性,完成对于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

一、项目背景

在物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智慧校园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建设,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智慧校园的相关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认知,明确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以物联网为基础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升师生的参与度,确保智慧校园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从客户需求、建设目标、设计依据等方面,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客户需求

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校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总体的运行效益。因此,从客户角度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能够打破传统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于校园内部各类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目标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互通互联,逐步实现教学业务管理以及校园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

四、设计原则及依据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明确基本的设计原则,如信息的可靠性、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信息传输的灵活性等。想要实现智慧校园,需要关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异构网络之间的统一与融合,二是对于海量信息来源的处理、分析和提取,三是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强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四是明确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方案介绍

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感知层,其基本功能是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感知环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分布式算法,进行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对于校园内各类信息的智能化传输,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其主要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标签以及一卡通等,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型化的特征;二是传输层,其能够对校园网中的异构网络进行整合,如有线网、无线网和移动网等,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融合平台,提供各类业务所需的网络接口,以及更加可靠、更加高效的网络传输,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三是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对于各类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服务器存储系统架构,能够以更加灵活、更加多变的方式,满足多种应用系统存储架构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信息的存储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存在于服务层的服务器包括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服务器等[2];四是应用层,实现了对于各类面向用户的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融合,如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校园设备监管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人事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一卡通服务平台等,可以根据各个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定制,提升教学与管理的智慧化程度。

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校园方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如校园一卡通平台、校园安全系统平台、校园信息互动平台、无线信息化校园等,可以由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设计。

六、投资收益分析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是针对校园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一些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各种服务器、传感器、显示屏等,初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建设。

系统架构建设完成后,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加深其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网络学习方式,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由此所产生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3]。

就目前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推动高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其有效运作。

参 考 文 献

[1]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第3篇

一、“智慧旅游”大背景

2008年,“智慧地球”概念由IBM公司率先提出,智能技术正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的具体实践,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的相继提出,“智慧旅游”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智慧旅游”是“智能”概念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运用,是一种新技术背景下的旅游信息化升级,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

旅游管理是一门集旅游学、管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于一体的学科。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多年来众多高等院校向旅游市场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积极的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进行相应改变。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专业人才,要求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第二类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对信息技术进行熟练的操作。基于“智慧旅游”的大趋势,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就更应该承担起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拓宽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为中国“智慧旅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近几年,根据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新制定,力争将现有的课程与旅游行业的素质能力要求相呼应。但是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大部分是旅游管理学科发展近三十年所传承下来的传统课程,培养的是从事一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学生,只能满足旅游的需要,而无法体现“智慧”二字。“智慧旅游”的开发和营运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对旅游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网络营销、管理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对课程设置做出相应的改变与优化,以满足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而到底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

(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是利于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就旅游专业而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餐饮、模拟导游等实训设备,这些可以满足基本的旅游工作需求。但是,“智慧旅游”除了要求有旅游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有信息技术的知识。虽然高职院校都有机房,在硬件上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很多相关的软件却没有配备。为了适应新形势,高职院校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工作软件方面的设备,硬件软件齐步走。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校企合作,各高职院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应力求高度仿真。在布局实训基地时,可参照基本的工作流程,以独立的工作环节为单元进行合理布局。

(三)多元化教师队伍的打造。目前的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的单方面授课。高校旅游类教师大部分是旅游专业毕业的,对旅游领域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很多老师都不太了解,无法满足“智慧旅游”的需要。因此,高校旅游专业在构建师资团队时,除了传统的旅游类教师外,还应注重引入具备“智慧旅游”发展所需的优秀信息化技能型人才,比如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通过考察、讲座、专指会等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委派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积累经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一支跨学科的团队,优势互补,共同承担起培养和优化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的责任,使学生能最快地适应实际工作,并具备良好的行业竞争力。

(四)校外实习单位的拓宽。作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职院校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分析和比较,选定一些实习单位,组织学生参加面试,进行双向选择。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实习单位还是以传统的三大块――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主。在酒店实习的学生,主要是在前台、餐饮、客房、商务中心等部门从事一线服务工作;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主要是以全陪、地陪出团服务为主;而旅游景区岗位则主要是为到访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高校可与一些知名旅游网站如携程旅行网、去哪儿网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第4篇

摘要: CPS即物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对新型的计算方式的描述。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已经有不少物理信息系统的雏形。根据CPS技

>> 基于合作博弈的CPS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例谈中学生物学基于CPS模型的STSE教育 CPS的感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 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 智能电网的CPS混合控制方法 CPS:决胜智能制造的“棋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总体设计 基于体感技术的智慧校园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J2EE技术构架的校园网核心平台研究与设计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校园网站群平台设计 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技术及校园LBS平台设计研究 基于移动技术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移动教学实践平台设计 基于云服务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 基于Zigbee的无线智慧校园网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快递智慧服务系统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张永波. RFID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2011,5:132-134.

[4] 张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2:61-65.

[5] 阮旭.物联网络智慧校园[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44-146.

[6]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7] 陈明选,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第5篇

教育信息化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衍生并积累了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外部环境的发展与演进越发活跃,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也随之涌现出来。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已将社交化、个性化、开放化、智能化等特点较为清晰的呈现出来。数字校园为智慧校园所替代也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1智慧校园及其特征

智慧校园这一概念的产生晚于智慧城市与数字校园,物联网、云计算、社交网络与移动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智慧校园的产生创造了较多的实现手段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智慧校园的建设理念是“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能够完成科学决策、管路逻辑、信息交换、资源组织、智能感知等工作。其终极目标就是通过与高校校园活动进行“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从根本上来看,智慧校园应用于校园信息化建设更受到校园管理部门的青睐,就目前的实际需求情况来看,有效建设智慧校园不应只对物联网技术进行应用,而应该对更多的新技术加以应用与融合,从而对应用与服务进行有效的突出。从高效的信息化建设目标来看,智慧校园在实质上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继承与发展创新。

智慧校园的内涵形象化、具体化的实现形成了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能够较为灵敏的对现实环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感知,然后依据建立好的模型,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服务对象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高速多业务的网络体系加以应用,来实现及时传递各类数据与消息的目的,最大程度的消除时空的限制。

(3)最大程度的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有效整合与集约化利用,从而充分体现出信息资源的优化存储与良好组织。

(4)以“大数据”理念为依据,实现信息资源的推荐与挖掘,并由此实现智能化的决策与管理。

(5)真正意义上建设起开放的、多维度的学习空间与科研空间,并将进一步建立具备有利于多模式的学习环境与科研环境作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

2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环境感知与物联网

目前传递物联网信息的主要平台依旧是网络,但物联网为网络终端增加了一些信息感知与处理功能。感知技术一般包括激光扫描、红外感应与视频监控。与传统意义上的人到终端的网络所不同的是,物联网可以有效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定位、结合识别、管理、监控功能为一体,充分提现智慧校园特有的“智能化”优势。

2.2 云平台对教育资源的组织与整合

通过将教育教学资源与云平台进行有机整合,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新速度慢、共享难度大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以往的数字校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初步整合与静态组织,往往会受到平台限制作用的影响,资源整合更多的表现为物理储存,但资源本身对逻辑上的关联性的体现较为缺乏。

2.3 移动互联与应用

移动互联技术从本质上来说主要包括自组织网、4G、Wifi等接入技术,而移动互联可以有效突破高校校园中网络接入时受到的有线网络的限制,充分体现了智慧校园的“开放化”特征。同时,无线网络支撑下的智慧校园移动互联环境具有自身的优势,其特点主要扩展、融合、高速、规模。与传统网络所不同的是,移动网络的接入终端还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2.4 学习协作及社交网络

我们通常将社交网络定义为社会化或具有社会性的一种网络服务,是一种方便人际交往的网络服务手段,具有虚拟化的特征。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潮流之一就是社交网络,它已经成为了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还具有成本低廉、开放性强的优势,是高校大学生们展现个性、对社会实体关系进行维系、表达利益诉求的首选方式之一。

从应用涵盖面上来看,智慧校园将数字校园的所有应用都包含在内的同时,还通过新技术的增加与融合实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完成作业下载、网络选课等基本操作,学校可以依据课表对学生的上网时间与访问内容进行限制。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与其他同学的相关学习数据相比较,按照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创建有效的学习方案,并将具有针对性与系统性的学习方案推送给学生。

从整体规划上来看,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智能化设计学校活动、个性化推送资源、决策辅助、展现决策的各项数据、移动使用各类业务系统、建立数字校园基础平台、融合学校各种数据等主要内容。

从架构上来看,其架构与物联网基本相似,但其决策层与数据层是物联网所没有的,具体可以分为决策层、应用层、数据层、通信层、感知层。

3 云计算与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3.1 云计算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平台在智慧校园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基础设施层又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及网络系统等重要硬件部分。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器租用与虚拟硬件资源等服务,其中包括数据管理、用户认证与授权等。开发平台及中间件、数据库共同构成其平台服务系统。智慧校园的中心是软件服务层,其所有的教育信息均存在于该层次。在未来的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云计算将会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学生实验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发现新领域、获取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但学校实验室不会每天开放,更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随时做实验的机会,学生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针对这个问题,云计算平台能够利用资源共享与远程桌面的方法,为学校师生提供访问云平台的客户端系统,使其体验到高速运行与海量存储的便利,从而为每位师生提供一个属于自己虚拟实验室。在建设虚拟实验室的环节中,需要首先建设好实验室的环境,搭建出一个完整的虚拟化资源池,以自动化的方式对资源申请、监控与回收进行操作,学校师生可以随时利用虚拟桌面远程访问虚拟实验室。

3.2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感应是物联网最主要的特征及优势,智慧校园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学生安全、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校园生活等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创建和谐、智能、便捷、高校的校园环境。而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校园生活、教学管理与安全防卫。其中,物联网在发挥教学管理的作用时,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自动考勤管理、智慧课程等;在校园生活方面,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智能浴室管理、智能宿舍管理、智能食堂管理;而在安全防卫方面,物联网发挥的作用则更为重要,它能够为校园的安全防卫提供技术支持,弥补了当前校园中安全防卫不足的弊端,通过传感设备对学校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当发现安全问题时,设备能够自动报警,有利于学校安保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

4 结束语

第6篇

摘 要: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大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将注意力投向移动终端,

>> 教育型移动APP的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移动协同教育APP功能需求分析 中职学校移动APP的设计研究 教育APP的应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移动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移动视听APP发展状况分析研究 论移动app在展会应用中的研究 中外英语学习类移动APP的对比研究 高职教育中的移动学习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教育类APP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校园APP推广现状分析及模式研究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给特殊教育的启示 大学生对教育类移动APP满意度调查研究 APP营销的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App:移动营销的新阵地 App指引你的移动生活 移动题库App的设计与实现 问诊类移动医疗APP用户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Ionic和Cordova的跨平台移动APP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移动学习APP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 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8):47-52.

[3]苗国建.移动学习环境下微课设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4]钟广锐.移动学习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32(3):82-86.

[5]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7-111.

[6]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唐敏,周永刚,陈明武.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J].物联网技术,2016,6(5):113-115.

[8]刘丹,胡卫星,李玉斌,等.移动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8):47-52.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67-02

一、研究背景

物联网通过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能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一次浪潮,在未来将被广泛地应用于物流、交通、电网、环境监测以及军事等领域,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1,2]。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13年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都要求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化革命中的优势。

2011年,南京市重点打造一谷两园,高标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向世界软件名城迈进。金陵科技学院积极落实南京科技九条,配合政府努力向南京软件科技大学迈进。金陵科技学院目前信息技术学院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及优良的教学质量赢得南京地区的赞赏,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在物联网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密切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和南京经济发展战略,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从物联网人才需求角度出发,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推进教学改革,探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物联网专业正式进入金陵科技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足以说明地方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市属高校的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还不够完善,这对于综合性极强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目前尚无本科毕业生,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因此,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势在必行,必须结合交叉学科特点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构建。

二、地方物联网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012年,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南京成立,总部设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中心下设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物流、智慧节能环保、智慧矿山、智慧医药护理、智慧家居安防等六个分中心,包括物联网共性技术、应用标准、信息安全等三个支撑平台。该中心的建立,加速了南京地区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据教育部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不仅缺口大,其专业人才在各个行业上分布不均衡。

南京软件谷下一步将大力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建设下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努力建成中国第一软件产业基地,建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软件名城,逐步打造成世界软件名城。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物联网产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金陵科技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对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积极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学院多年办学经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进行物联网设计、开发、管理与应用服务工作、成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三、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是近年兴起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多个一级学科,具有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鲜明的特点[3]。金陵科技学院物联网专业旨在培养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系统设计与集成、软硬件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具有工程基础厚、自主学习能力强、创新性突出的高级工程人才。

(一)依托学科优势,明确专业方向

物联网系统技术内容复杂、形式多样,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将物联网系统划分为四个逻辑层:①感知识别层,即以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智能终端设备为主,实现物的识别;②网络构建层,即通过互联网、无线广域网、无线局域网等,实现数据的传输;③管理服务层,即通过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处理;④技术应用层,即利用现有的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各种应用。由于每个层次内容都比较丰富,知识面范围覆盖广,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所有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专业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应用、安全与商业模式等整体知识体系,同时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来深入展开学习与实践。根据上述分析结论,可以从四个专业方向上来对物联网专业进行划分。

1.物联网信息感知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感知识别层,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微电子机械技术、视频识别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

2.物联网传输网络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网络构建层,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无线网络标准、无线传感网、网络管理、多种网络通信技术等。

3.物联网信息处理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管理服务层,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大规模异构数据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库设计、物联网网络监视、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

4.物联网技术应用方向。这个方向对应物联网技术架构中的技术应用层,掌握的知识范围包括: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关键、应用数据结构与数据流设计关键、应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以及新型服务模式等。

以上四个专业的建设上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其独立性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根据各自方向来确定,其联系性体现在共用同样的基础课程平台。

(二)构建专业课程

目前,国内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时间还比较短,专业建设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其技术与应用也在蓬勃发展。因此,一方面应该保障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需要不断动态地更新,必须跟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时俱进。将专业课程分四大部分,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可设置为思想政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和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等。

2.学科基础课程可设置为微机原理、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和电工与电子学等。

3.专业基础课程可设置为物联网导论、与应用、物联网M2M开发技术、物联网控制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等。

4.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上述四个专业方向来确定。信息感知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二维码、视频识别技术原理与技术、信息安全、无线定位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嵌入式系统等;传输网络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无线传感网络、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TCP/IP网络与协议、网络安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Zigbee技术与应用、网络协议分析等;信息处理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操作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导论、云计算与大数据、高级程序语言设计、软件工程等;技术应用方向专业课程可设置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终端开发技术与应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

上述课程的设置仅仅是目前的物联网专业课程构建的建议,其教学内容必须跟随物联网产业同步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体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开展教学实践环节

地方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不多,投入的资金不足,现代化水平较低,为此需加强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一方面利用学校信息技术学院实验室资源,依托现有师资力量自主开发相关实验项目,投入专项资金提升实验室现代化水平,以增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力,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同物联网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等,负责教师相关课程培训和部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实训,而学校提供场地,比如与新大陆、远望谷、中兴等签订合作议,促进双方之间人才、设备、资金、技术的资源共享,达到校企互利双赢的目的。

四、研究展望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正式进入金陵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但是国家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也是南京市政府的迫切需求,同时更是国家在人才培养策略上做出及时反映的重大举措。为培养适应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物联网信息感知、传输网络、信息处理以及技术应用四个方向上探讨了物联网人才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面的内容。通过金陵科技学院相关专业多年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办学条件,探索人才培养策略,构建产学研协同教学环境,强化工程实践,突显自身的办学优势,推进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为其他同类高校的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 要:从社会发展对高校实验教材建设的要求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实验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一定要确保教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自身的特色,并强调要充分发挥实验群体的集体智慧。

关键词:实验教材;先进性;特色;智慧

1 当今社会对高校实验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今社会,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使得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比知识的接受更重要;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具有广博知识的容器。所以,大学教育不能总走传授知识的老路,而应步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程。因此,高校的实验教学应以学习方法为前提,以获得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也就是要围绕方法、知识、智能(智力和能力)、素质四要素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实验教材建设必须符合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研究方法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需要;必须满足师生互相交流,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个别化辅导的需要;必须满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和设计实验教学辅导材料的需要。为此,实验教材的建设从体系上,应围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独立创造能力”的层次结构进行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否定问题”的不断循环,加以逐步提高和不断强化。这就要求实验教材的建设要考虑实验目标的多维度、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强调各种媒体的整体教学设计,从而形成媒体间的互补、互嵌、互联、互动,成为一个统一、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要[1-3]。

2 高校现行实验教材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材整体上还没有摆脱依附并服务于课程的格局。尽管有很多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对传统实验项目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压缩和删除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了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但实际上仍然没有脱离课程体系,只是传统实验项目的修改与增删,还是按照知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样一个知识体系,配合理论教学而开展的辅实验教学活动,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强化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学习方法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加以重视。实验教材仍然以纸介质为主,其实验项目内容基本上还是按照实验目的与原理,操作步骤与方法这一传统教材的样式,并没有从引导、启发的角度增加其他介质的辅导性材料。在实验课上,仍然是按照讲解的方式由指导教师把实验教材的内容利用PDP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教材中规定的操作步骤做上一遍,要求作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并没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过程,也没有按照上述能力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开展,仍然按照粗放而统一的要求,让学生“按方抓药”式地进行验证,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实际上割裂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联系,脱离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4]。

从实验教材建设的情况看,并没有从社会需求出发,还是关起门来在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内进行闭门造车。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社会适用人才,可是我们的实验教材建设却偏离了这个方向,甚至把过时的东西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加以大肆卖弄,还在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很多高校的教学行为,特别是领导的行为。有些人根本没有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指导,因此在实验教材的建设上,没有按照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来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没有把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来对待,也就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作为一个重要任务来抓。这就决定了实验教材直到现在还是传统的纸质介质,没有形成多种媒体并存的局面。在实验教材建设的组织上,还停留在个体人员承担教材编写的层面,没有调动相关学科、专业的技术成员的积极性,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进行组织建设。在政策上,也没有特别优惠的措施,对实验教材建设进行专项奖励。实验教材(已经使用,但没有正式出版)目前仍然还没有作为晋升职称的科研成果。

3 关于教材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验教材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的主要依据,更应成为优化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献。作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依据的实验教材,必须具有指导教师如何“教”的功能和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学”的功能。通俗地说,实验教材应围绕其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主题或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线索、方法,并为指导教师提供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学习、思维学习的策略和案例。作为优化实验教学指导文献的实验教材,必须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组织教师、学生,优化整个实验环节的方案指导。

3.1 要确保实验教材有一定的先进性

实验教材的建设不仅要从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教学计划入手,更要从社会需要出发来组织。确切地讲,要按照“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个体创造能力”这样一个能力体系来组织实验素材,同时,要保证实验素材便于教师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否定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必须将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工作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应用联系在一起;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与升华联系在一起;将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作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基本内容,作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也就是要从多学科的角度介绍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与途径,构建起与其他科目并行互动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使学生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完备的思维结构[1,5],从而确保实验教材建设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利于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未来职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思维体系提供支持;为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知识提供必要的素材。

第9篇

1 高校公共多媒体教室的现状

公共教室中除了占据最大数量的普通多媒体教室,还有语音教室、录播教室、远程直播教室、慕课教室等泛多媒体教室,本质上还是属于多媒体教室的范畴。二十年前,人们还在热烈争论多媒体教室的利与弊,反对者认为基于技术的、光放放PPT的多媒体教室,难以取代传统教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多媒体教室基本占领了高校中所有的公共授课教室,鲜有的几间只配备黑板的教室也大多只作为自修教室使用。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发展,以及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新兴概念的涌现,智慧教室的概念应运而生。智慧教室,或称智能教室、未来教室,是未来教室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很多高校均已建设了用于试点的智慧教室,但因建设成本高,应用还不够广泛。

2 小班化互动多媒体教室的构建

2.1 建设背景。国内高校中,一般多媒体教室都是在普通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讲台、投影、幕布、音响、计算机、展示仪等多媒体设备改建而来。小班化互动教室是多媒体教室的一种形式,不但具备普通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同时又有一定的智慧属性,在现阶段智慧教室造价昂贵、使用复杂、推广困难的情况下,建设小成本、易使用的小班化互动多媒体教室,无疑成为多媒体教室的有效补充和智慧教室建设的有益探索。

2.2 需求分析。小班化互动多媒体教室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与科学设计的教室环境有机整合,满足小班化分组研讨和交互式教学需求,能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小班化互动教室的需求,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系统。包含多媒体中控系统、互动教学平台和屏幕显示系统等。

2)常态化课程录制系统。可录制教师授课画面、教学主机屏幕和学生全景画面,并可根据需要组合成双屏或三屏的单一课程文件。

3)教室环境改造。根据经费情况对教室进行整体或局部改造,改善教学环境和课程录制环境。

2.3 系统构建

因教室较小,为了节约空间,更好的方便教师走进学生当中,教室可采用壁挂式多媒体中控系统。壁挂式多媒体中控系统的通过模块化设计,将中控、电脑、功放、展示仪等设备紧凑的集中起来,设备箱附墙面安装,从而节约了教室空间,物理上达到了去讲台化的效果。其优点是,因模块化设计,设备之间连接点较少从而减少连接方面的故障率,同时某一模块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更换,便于维护;另一方面,配合无线话筒、激光笔、翻页器甚至同屏器的使用,教师不再圄于三尺讲台,而是可以自由的走到学生当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壁挂式中控也有其缺点,如音响功率较小、音效不佳,教师还很难摆脱讲台上没电脑的使用习惯等,较适合小教室使用。

高校教室中屏幕显示系统使用较多的主要有标准投影仪配幕布、短焦投影仪配电子白板和大屏交互式一体机三种方案,因壁挂式中控系统摈弃了讲台和显示器,为便于教师操作电脑,屏幕显示系统可选用投影仪配电子白板或大屏交互式一体机,两者各有优势。

互动教学平台应有签到点名、上传下发、即时反馈、评测分析等主要功能,平台可软硬件结合,也可为纯软件平台,应能支持ISO、Android和Windows三种操作系统。为保障无线并发使用,教室内可安装适量的无线AP。硬件方面还可以配置同屏器,以便于展示学生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内容。

常态化录播现已发展较为成熟,本案采用的录播系统主要用于录制普通的课堂教学,以便于教师间的学习研讨或同学课后复习,教师学生双机位,无需自动跟踪。录制的课程自动保存在录播服务器中,师生视需要登陆账号下载观看。

改善教室室内环境,并对声学、光学、布局、色彩等进行适当的处理。教室在环境改造方面大量借鉴国内外设计优秀的教学场所,除了功能实现,更重视环境的舒适与美感,墙面的配色、颜料的选择,桌椅的形状、高度、桌面和搁物架的材质,需经过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课桌可选用带滚轮一体式桌椅或组合式课桌,如梯形课桌可根据教学需要组合成6人桌、9人桌、10人桌、12人桌、15人桌或传统的“排排坐”排列,方便小组讨论学习。可在四周墙面布置一定数量的带磁吸的白板,便于师生随手书画,即时呈现瞬间迸发的观点或创意。

第10篇

1 财经高校教学形式现状

从课堂教学上分析,目前有很多财经高校一直沿用传统教学范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采用“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互动极少,学生机械地抄录课堂笔记,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问题。从考核方式上分析,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大部分财经高校注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并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忽略平时学习而注重考前突击,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财经高校复合教学范式改革必要性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教育供给方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随着传统教学范式弊端日趋显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慕课”、“名师公开课”、“学乐云教学APP”等智慧学习方式开始盛行,冲击了传统教学范式。一方面,通过智慧学习,不仅改变了按大纲顺序进行的传统教学方式,消除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感,而且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部分进行加强,对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拓宽知识层面,而且提升了对知识框架构建的能力,使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因此,进行复合教学范式改革势在必行。

3 财经高校复合教学范式改革举措

以教师为中心,以传输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范式不再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式,教学范式改革迫在眉睫。针对财经高校教学形式现状,分别从学生、教师、学院和学校四方面提出教学范式改革举措。

3.1 学生方面

智慧学习使学生学习范式呈现多样化,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3.1.1 线上学习

(1)课前: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多角度了解课堂上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拓宽知识层面。其次,学生可以通过线上与同学交流新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课中:第一,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微动画加强对抽象内容的理解以及掌握。第二,学生通过学生端在线举手及时向老师提出疑问,从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3)课后:学生通过线上完成课程设计作业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另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在互联网上选择相应的智慧学习方式,构建知识点网络。

3.1.2 线下学习

(1)课前: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知识脉络,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组建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课中:学生认真听讲、多角度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致力于活跃课堂气氛。第二,学生通过有选择性地记录课堂笔记并标出疑难点,从而加强记忆知识点。

(3)课后:学生通过做课后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其次,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并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3.2 教师方面

线上、线下复合教学范式不但会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推动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高效的自主学习平台。

3.2.1 线上教学

(1)课前:首先,教师打造在线课程体系,通过录制微视频,不仅减少面对面授课课时,而且减轻教师备课压力。其次,教师通过线上布置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中: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上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课后:第一,教师线上上传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复习效率,同时定期分享优秀文章鼓励学生学习。第二,教师开设在线教评,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促进教学范式改革。

3.2.2 线下教学

(1)课前:首先,教师通过备课对知识点进行分类,标出重点与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教师通过教研小组的讨论,形成资源共享,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课中:第一,教师通过简短地概述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使学生接下来能更好地对新知识点建立衔接。第二,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后:教师通过为学生安排课后辅导课程、批改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同时,教师通过参加专题讲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与时俱进。

3.3 学院方面

学院实施复合教学范式改革方案,如小班授课、导师制等。旨在统筹师资,提升学生学术水平,达到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1)学院通过采取小班授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术水平。

(2)学院采取导师制,为每位学生与教师组建导师团队。导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参与导师项目研究,致力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3)学院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统筹师资,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技能。

3.4 学校方面

学校开展教师研讨活动、开设实验课,致力于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1)学校定期开展全校教师教学研讨活动,举办优秀教师评选大赛,为教师提供更多优秀的教学范式参照。

(2)学校鼓励教师开设实验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3)学校支持教师的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申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范式改革实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授课方式。

第11篇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催生了智慧教育,为传统的外语教学向智慧型外语教学方向变革提供了可能。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学环境-智慧教室。智慧教室是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一种高端媒介,给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学变革带来了诸多好处,是外语教学界的热点之一。而项目式教学模式是被许多教学改革验证了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探讨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研究。

关键词:智慧教室;大学英语教学;项目式教学

信息技术是教育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能够推动教育理念革新和教育体系变革。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催生了教与学的智慧环境—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全新智能载体,能为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供智慧支持。这就为推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向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当前,智慧教室已经走进很多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与信息化相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技术支持。然而,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强有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还要配合有效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设计模式在国内外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得到教学效果,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施行项目式大学英语教学,将会一定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智慧教室

关于智慧教室的概念,一直以来都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发生变化。“智慧教室”最早源起于1988年,罗纳德雷西尼奥提出的“Smart-Classroom”。他认为“Smart-Classroom”,就是在传统教室嵌入个人电脑、交互式光盘视频节目、闭路电视、VHS程序、卫星链接、本地区域网络和电话调制解调器的教室[1]。从其定义来看,当时的“智慧教室”并不突出强调“智慧性”。2008年,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国内对于智慧教育的核心阵地-智慧教室的探索和实践开始大量涌现。很多关于智慧教室的定义也开始发生变化,突出体现“智慧性”。2012年黄荣怀等认为智慧教室的智慧性体现在内容呈现、教学管理、资源获取、实时互动、情境感知五个维度,由此提出了智慧教室的“S.M.A.R.T”概念模型[2]。智慧教室功能丰富,包括人性化的物理环境、多样化的内容呈现、丰富的资源获取路径、智能的交互性和学习支持等。“智慧教室”发展以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案例,例如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的节能“智慧教室”和有清华大学的“智能教室”研究项目等。实践证明,“智慧教室”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有较优的效果。

二、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个独立的学习项目,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完成评价,都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该教学法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理念。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也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项目式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项完整的项目来实施,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翁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团结协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教师角色就相应地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承担着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该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便是通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运行中学习和内化并且应用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思辨思维等能力。项目式教学法从其运行的角度来看,不再只是完全关注学习结果,而是更多地也关注到学习过程,这也有利于调动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每个人在项目式学习模式中也都要承担项目运行的相应角色。项目式教学法在各种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颇受亲睐。而智慧教室能为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因此将其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切实可行。

三、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

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走过了不少年头,但是大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许多教师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展示课件、进行简单地互动问答、讲解;互动多数情况仅限于课堂之上。有的课堂甚至是“一言堂”,教师完全掌握着“话语霸权”。此外,许多教师以教材为依托,给学生输入的文本类型相对较单一。文本类型单一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营养不均”,也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然而,上述这些问题,在智慧教育的新时代下,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智慧教室的强大的智能化功能为教师的教,学习者的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而PBL转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使其成为了学习的主角,同时也更强调过程性学习和交互性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发展了一定的实践技能,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PBL与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实验教学相结合将会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系统的技术和知识支撑与介入[4]。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1(综合版)第4单元TextAHeroesamongUs为例,探讨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设计。项目立项为:你心目中的英雄。教学设计思路简表如下:本课项目式教学法的设计理念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项目立项,把学习者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都完全纳入教学计划。利用智慧教室资源优势,把项目教学的教师讲解和英语语言知识输入迁移到课前学习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在同伴合作和教师指导下进行语言知识的内化和项目的实施,使最终项目作品的输出既有语言保障,又有实际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性[5]。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改革相结合,使得外语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一大步成为可能。智慧教室功能强大,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可以更加智能化地呈现教学内容,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多样的测试形式,课堂教学互动及时且可记录。此外,平台的大数据功能记录分析学习数据,为教师因材施教、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结果方面真正做到“学到知识”“会用知识”。在智慧教室的环境下,践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教学效果。

第12篇

从目前开设的情况看,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和谐,学生反映强烈,普遍感到提高了思想觉悟,丰富了理论认识,武装了头脑,滋养了心灵,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素质。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学重要讲话,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由来和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战略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明确了个人的青与国家梦、民族梦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的自觉性;通过学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们对“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激励着他们以良好的学习成绩、勇于创新创业的精神,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锐意进取;通过学讲话精神,特别是洋溢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对启迪他们的思想智慧,引领他们把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将会起到受益终生的作用;通过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学生们对世情国情党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些困惑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尤其是总书记引经据典的智慧、朴实亲切的语言、治国理政的成效,赢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同和衷心拥护,从而坚定了“四信”。

专题教学课之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我们的初步探索和总结,主要经验和体会有四个方面。

一、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

这是做好“四进”、“四信”工作的必要前提。我校在党的十以来,以“太阳岛讲坛”等载体,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专题讲座。去年12月份党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谈治国理政〉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学校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会。今年开展专题教学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主任的专题课建设指导委员会,将《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课程列为必修课,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规定为16个学时、1个学分,并将课程纳入学校精品课建设的范畴。这些举措为专题教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和组织保障。

二、整合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团队

这是做好“四进”、“四信”工作的关键。为开设好专题课,我们整合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政课的优秀教师资源,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副校长亲自参加的专题教学课程团队,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政治原则性强的优秀教师组成。同时,我们开展对课程团队和思政课教师的专项学习与培训,通过学习讨论,使大家充分认识开设专题课程的重要性,将思想统一到省委的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确保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开好课,讲好课。

三、精心设计专题,把握内在逻辑

这是做好“四进”、“四信”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党委书记曲振涛同志的具体要求指导下,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我们将专题辅导确定为既符合讲话精神实质,又体现省委统一部署;既能增强吸引力,又符合学术规范的讲授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一个导言和七个专题。专题设计,意在说明系列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围绕这条主线,重点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将专题讲授与系统教学结合起来,传授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治国理政的显著成效与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和逻辑的力量。

四、坚持以理服人,注重以情感人

这是做好“四进”、“四信”工作的基本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我们着力把握重要讲话文本,认真研读,吃透深究。既讲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面系统而又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又讲活讲话精神的理论源头和实践价值。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采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既讲“宏大叙事”,也讲学生身边的具体实例,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实现入脑入心、终生受益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