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9 11:37: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改革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整体课程改革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整合全部课程。改革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学科课程体系(如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创造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新结构。专业课程体系新结构改造就是,如何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能力目标;根据专业能力目标,设计整个专业和每门课程的项目与任务。
有了恰当的项目,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就建立起来了。完成课程体系改造,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创造科学、合理、高效、全新的职教课程教学改革。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加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其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全面接轨,在高职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使之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新的高职教学模式的要点是,以职业岗位活动为主要导向,重点强调以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应当积极建设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基地,从而实现高职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与工学结合的有效融合。
2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造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进行能力培训、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主战场。实训基地不是传统的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用于理论的验证;实训基地主要用于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的功能要方便师生操作和演示,不仅是图片、模型和实物的展示,学生在这里能够体验未来企业工作环境、场所、内容。不仅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而且训练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核心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和法律活动能力。
3学院团队建设
学院团队建设目标应当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型“为主的团队,转变成”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能力训练型、执行型、行动型和创新型“为主的团队。学院内涵建设以团队建设和整体教学改革为核心,将为学院其他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院教工队伍和学生队伍成为一支具有强大内在动力的学习型团队、实战型团队、研究型团队、创新型团队。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和教研部门及广大高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只有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共同参与下,才能把我国高职院校推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作者:王强 单位:中国刑警学院
1.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现状
当前,世界数学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趋势,即从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的单纯积累向探求知识的方法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重“学会”教育,轻“会学”教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出现了“应付考试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的教育结果。这显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背离。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方面,体现这种“背离”。
2.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初中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3.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4.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4.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2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3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
顺德一中历史科在学校“强化校本教研,提升办学质量”精神指引下,努力尝试建设学习型教研组。
一、营造氛围,构建良好的学习、教研生态
历史科把建设学者型教研团队作为教研组建设的目标,鼓励老师博览群书,切磋交流,努力践行既当“经师”,更当“人师”的理想。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教研生态,我们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给教研组老师作专题报告,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让老师们了解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理解和认识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发挥教研组骨干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如特级教师、首批广东省正高级教教师全仁经藏书量大,学识丰富,著述勤勉,给教研组老师树立了榜样;被称为“活图书馆”的扬幼全老师,博览群书,见解深刻,给教研组老师以积极的影响。在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教研组老师不甘落后,虚心好学,努力进取,形成了趣以读书为乐,安以教书为业,竞以善教为先,争以立言为荣的学习和教研氛围,大大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
二、拓展阅读,扩大视野,提升境界
历史教学博大精深,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而不株守教材,囿于教参。“阅读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我们勇立学校“书香伴我行”潮头,持续地阅读学习,扩大知识视野、提升教学境界。我们编制和完善《历史教师基本阅读书目》,不定期举办交流学习会,指导老师阅读学习;我们要求老师订阅基本的历史教学杂志,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定期学习、交流其中的优秀文章。我们阅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师人文读本》等书籍,理解教育的本质,争当优秀教师;我们阅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反思中国教育》等书籍,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我们阅读《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国外历史教育透视》等书籍,掌握历史教学的新理念、新趋势;我们阅读《国史概要》《全球通史》《世界文明史》等书籍,掌握史学新知识、新观点;我们阅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等历史教学杂志,紧跟历史教学前沿;我们交流《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报刊杂志上史学研究文章,了解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
三、加强合作,深化教研,共同提高
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不仅需要自主学习,更需要互助交流,我们充分利用教研组平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首先,在课例评析中提高教学水平。课例评析是教研组交流学习和研究的主要形式,我们组织的课例形式多样,有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究课、新教师展示课、师徒结对推门课、同课异构等等,每一课之后,老师们都要从知识、方法和价值观三个层面,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设计、师生互动、学习效果等多个角度,对课例进行评析,在评析中交流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在专题研讨中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教学问题,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讨,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一些专题研讨活动,互动交流,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加强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如我们曾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进行专题研讨;我们还组织过“以什么样的主题来统领‘’一课教学”的同课异说研讨活动等。第三,在资源共享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们每一学年都要组织高、低年级备课组之间教学资源的交接活动,将优势的教学资源一届一届往下传,增强学习和教研的有效性。我们开发、建设了“‘红霞满天’顺德一中历史教研网”,成为教研组成员之间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心得的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中,历史教研组将阅读、学习所得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校本教研特色,取得一定成效。一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突出。我们实践和完善历史问题教学法,以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思辨性为基本原则,追求“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的教学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历史问题教学研究》已正式出版并获佛山市首届教育科研奖。我们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二是开设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利用学教研组教师优势和地方教育资源,开设了《走进历史名人的内心世界》《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顺德美食、建筑和自梳女研究》等校本课程,将历史教育与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公民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历史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发现身边的历史——首届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中,就有6人获奖,在所有参赛学校中名列前茅。三是教研成果突出,影响较大。在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的过程中,教研组的整体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教研组被评为是佛山市和顺德区优秀学科教研组,也是广东省历史教学教研方面颇有影响力的教研组,多次在广东省课改总结会和高考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教研组老师共主编教学用书14部,参编30余部,人均达4部;在报刊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23篇,人均20余篇;获各级教学论文或设计奖60余篇,人均5篇;在西安、重庆、桂林、广州、北海等地作教研专题报告8次。
【关键词】管理;强化;教学质量
一、 加强管理
一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的重要理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学校严格执行州、县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学科、注重教学常规检查、监督和过程管理。特别是加大管理力度,不定期地进行教学行为的检查,通过推门听课和随机检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用新的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
2、加强教学制度管理。首先,改革教案检查制度。其次,改革备课方式,推选协作备课制度,突出最基本的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重点研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下的“自主课程开发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3、加强教研活动管理。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我校始终把教科研工作放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学校通过说课、上课、听课、反思活动,积极营造研究氛围,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人人有论文或经验,我们以课题为抓手,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把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点研究、解决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调整,学习方式的转变,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挥学生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创新能力。
二、强化师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根本在教师。一年来,我校始终把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发展固本强根的大事来抓。
1、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我校始终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每周三下午的政治学习,要求教师分阶段写师德体会,根据当前形势,制定科学发展观计划,并进入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学习、制定计划。第二阶段:查摆不足,整顿提高。第三阶段:反馈、总结,同时,面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师德承诺。此次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师德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在业务提高方面,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此外,还给教师创造学习条件。学校每年投入大量培训经费,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和外出听课学习。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先后邀请州教育学院、县进修教科所的领导来校作学术报告指导工作。这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实行校内新老教师挂钩,师徒结对,促其迅速成长。注重内部挖潜,加快对青年教师和名师的培养工作,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运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上公开课、撰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等。学校还制定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展示课制度,使他们感到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断增强在教学一线锤练自己,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力开展校本培训。我校以师德培训,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新课标培训,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教育科研能力,科技知识培训,以及骨干教师培训等主要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全面的样本培训的基本框架。同时,学校还把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作为记录教师参加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各科培训过程及其成果的重要形式,为教师搭建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成长平台。目前,我校已建120名教师的个人成长记录袋,对促进教师的思想和专业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特色建设
特色建设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等方面较高层次思考与实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助推器。
1、实施课改,完善双语教学。我校不折不扣地落实新课程计划,提高新课程实施、操作能力。根据民族文化教育及我校教学特点,大力实施双语教学,小班化教学,提出以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形成双语课程体系为前提,以形成双语教学模式为成果形式,以双语教学管理为依托的整体改革思路。首先实行双语教学导师制,并同安图三中结成姊妹校,定期邀请汉族优秀教师到我校上课,开展以“评优”为内容的双语教研活动,学校的一切文件和教师的一切教学实践做到双语并用。其次,通过落实“巩固朝语、强化汉语,优化双语”系列措施,逐步形成“浸透式”双语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无条件、无偿、无形中接触汉语、使用汉语。2008年4月,在全县双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作了专题经验介绍。
2、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展示学生的特长,学校创办学校校刊、校报、传递校园信息,倾吐学生心声、展示学生的特长。建立校园“金达莱”电视台,选拔小记者。同时,开设“才艺展示校园”,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电视将自己的才艺展示出来,组建中、小学足球队,为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创造条件,为了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上学年度,学校增设图书走廊,为学生随时参阅课外有趣书籍,筑起了平台。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场馆及活动,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学生特长得到发展。2008年,我校编排的文艺节目在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奖,并多次参加各级汇报演出。2008年4月,被州政府授予延边州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7月,获得全州中小学成长“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教育活动先进单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施 素质教育
一、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素质化程度
课程结构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认真分析现在的学校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生高分低能的情况,所以,深化课程结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我们采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普遍存在与生活实际脱节现象,在课本中充斥着许多专业用语,缺少通俗易懂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加重了学习负担,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在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的背景下,学校在信息课教学安排上不会太多,所以,信息课程安排要统筹考虑。在信息课程教材编排上注重由易到难,不同年级之间做好衔接,强调教学的趣味性与科学性并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拓展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性水平
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改革要配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原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开展自编或筛选教材,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注重教学效率提高,在教学中注重计划性,教学内容要随科技进步而及时进行变化与调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教育课程要按照现代科技与文化进步的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对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对照要求,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的知识面要更加广泛,在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方面要有得力措施,要进一步在教学内容深度上下工夫,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又要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思路。“精讲”就是对于那些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或思考可以理解的教学知识,教师要少花时间讲解,对于达到领悟标准的可以不讲;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与概念,要花大力气,在教学中开展针对性讲授,进一步强调重点,紧扣关键环节,对难点实施强化,通过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重难点。“多练”就是指导学生多参加实践操作,多给他们实践操作的机会,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机操作要点的目标。在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检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杜绝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注意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展“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落实教学目标,在对大部分教学对象普及计算机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对那些具有较高潜质的学生开展个别加工,通过计算机兴趣小组、科技竞赛等活动,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特长。
四、提升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育启发式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的这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下,以往陈旧的“灌注式”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开展探索学习。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教学活动,并充分运用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效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种传统教学手段。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等方式,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单边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共同开展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发展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手段学到的知识远比单调灌输教学获得的知识多得多,掌握也更加深刻,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功能性目标
在计算机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要充分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在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着重要开展“八种能力”的培养,即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适应能力、挫折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身心发展素质、审美情趣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培养,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强化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各种技能与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
六、制订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性机制
一学期以来,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和强化内部管理,扎实地抓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1、本学期,抓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仍旧不可松懈,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新学期课程内容,使每一位教师能够进一步充分地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我们把抓理论学习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学校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教师个人制定培训方案,在原有的学习“课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改理念,并作学习笔记。凡有各类公开课我们要求相关教师积极参加,教材教法报告每人必须参加,回来教导处检查笔记。
2、加强新课程学科培训,努力推进课程改革。除了积极参加镇级、县级组织的培训以外,我校还将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一~二年级英语学科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另外我校为教师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组织收看辅助教学的有关的录像,使教师从多渠道吸纳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做好各学科培训工作。
3、加强学习与反思,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鼓励并督促教师注重理论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教学杂志,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勤于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本学期的学习主要以校本教研为主,把校本教研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以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二、坚持抓常规管理,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学校以及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本学期的中心工作。为此,我们从常规入手,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1、我们强化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工作。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查、学生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狠抓规范管理。为本校的日常工作制定了“三个一”,即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备课、作业批改等笔案工作,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校内视导。通过日常的检查和校内视导,我们看到,本学期以来,我校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执行要求,在备课上方面,通过加强学习,明确要求,我校教师都能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围绕教办要求,写出规范的教案,杜绝上无准备之课,大部分同志备课都能写教案。在上课方面,各教师基本上能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把握好教学进度,大力推行教学现代化手段,结合教材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传授双基的同时,重视学习情感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各位教师都能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注意作业的明确性和针对性,以及作业的深广度和份量,并做到认真、及时地批改、订正
2、加强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同时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四十分钟的有效性。在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加强对新教师和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的教师的听课指导, 教师还可以决定自己在每堂课上所讲的内容、授课的方式或顺序等在教学研究上提倡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教有定规,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求实创新、博采众长,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及风格,对教学过程不加干涉,不硬行推广某一种教学法,教书不拘一格,育人各得其法;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简单用及格率、升学率、排名次、分数高低等指标来衡量教师业绩,而是侧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种自由的教研气氛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才华得以施展。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本学期我们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如结合一人一课,年级组听课,学科组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上课、评课能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益。
3、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各种竞赛评比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形成,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语文学科方面,我们开展了校朗诵比赛、书法比赛.例如:举行的语文朗读比赛朗读比赛,内容限于赞扬、歌颂祖国、亲人、教师,材料不能选取教科书,必须是课外书籍,目的是拓宽学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分高年级组(四、五、六年级),低年级组(一、二、三年级),五年级和三年级分别荣获优秀班集体,通过本次朗读比赛,促进了我校学生对课外书籍阅读的渴望,增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视野。学生即使不走出山村也能了解到外面的高科技术。
三、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1、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仍坚持每月考核检查制度。奖惩分明,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健全备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严格管理,定期检查,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3、加强教学仪器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教学仪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校基本能履行各种养成教育,但离校后部分学生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2、在朗读比赛中,表现出部分教师对学生朗读时的技能技巧的指导能力有限,导致产生学生朗读时表现不出抑扬顿挫之情。
3、教师专业水平中,存在对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养成的管理力度,使之形成自觉行为。
当初升的朝霞正绽放着灿烂,当晨雾和炊烟在城市上轻轻飘散,在流水 的资江河畔,在秀美的栗山之麓,有一所书声朗朗、生机盎然的学校,这就是湖南省新邵县第八高级中学。
新邵八中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酿溪完小”、“酿溪中学”,1979年改为现名。承各级领导
悉心关怀,蒙几代贤达栉风沐雨,经数届师生发愤图强。历经60年的风雨历程,已逐渐发展成为一所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和谐、管理严谨、资源雄厚、成绩突出的高级中学,挂牌为“邵阳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即将跻身于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行列。现为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新邵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青少年道德教育研究基地,邵阳市无优秀单位,新邵县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支部,邵阳市惟一跆拳道训练基地。走进新邵八中校园,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自然之气迎面扑来。学校总占地面积220余亩,建筑面积35526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环境优美。有教学楼、科教中心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教师公寓楼、学生宿舍楼、后勤综合大楼共16幢。此外,还建有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和看台,10个标准的篮球场。学校教学设备齐全,高标准语音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上机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闭路电视双向控制教学系统,图书室藏书达10余万册,生均藏书40册,音乐室、美术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与此同时,学校还自筹资金20万余元率先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与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络的联网工程,成为了我县惟一一所能与北大附中同步共享先进教育资源的示范学校。它的建立为拓展学校的常规教学领域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搭建了一个超常规的教学平台。为此,我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新邵八中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员工212人,专任教师175人,100%达到本科学历,其中8人研究生在读。高级职称56人,占专任教师的38%;中级职称80人,占专任教师的52%;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市骨干教师22人;市优秀中青年专家6人。一大批师德高尚、治教有方、敬岗爱业、乐教善导,富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的教师的相继涌现,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学校从课堂入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现代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现如今“科教兴校”已成为了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识。全校100%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和制作课件;80%以上的教师均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教研、教改等课题研究。近几年来,有近80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被编入丛书。有3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武中获得一、二等奖。现如今,学校教研教改已蔚然成风。学校拥有省级课题一项,市级课题四项。此外,该校还有“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网络技术与数学教学”、“网络技术与化学教学”“网络技术与文综教学”等4个国家级科研课题正在实施,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们深知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为此,我们始终把构建一支政治思想坚定、道德品质高尚、业务能力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奠基工程来抓。我校一直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制度,对教师进行普通话、现代技术教育、学科水平培训等培训,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胜任从起始年级到毕业班的循环教学工作;采用多种扶助措施,引导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学校还对新上岗教师实行“学徒制”,促进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改革的是课堂,成长的是教师,受益的是学生。近几年来,分别有钟慕尧、阳光、高可夫同学分别在奥林匹克物理、生物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一、二、三等奖以及石同享、罗旻昊、伍雅萍、唐灿辉、何石坚等十余名同学则分别在的物理奥赛、数学联赛、生物奥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等相关奖项。此外,石舜芝、邓碧良同学则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二等奖。
特别是自恢复高考制度,学校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5000余名优秀人才,有50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浙大、复旦等着名院校。从这里走出了北大、清华优秀学子刘超强、肖全胜以及杨帅。走出了全县理科、文科状元曾徵丹和陈媛媛二位同学,还走出了的理科状元钟慕尧和理科状元岳玉梅同学。
尤其是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一个台阶,本科上线人数由的187人增至的510人。特别是在的高考和首次举行的省级学业水平考试中,我校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我校一举囊括全县理科前3名,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占全县总数的60%,位居全市前列;岳玉梅同学以634分勇夺全县理科状元;本一、本二上线人数完成县教育局下达高考指标的150%。 []
关键词:专业课程;大四;课程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32-03
大学四年级课程一般都是专业最下游课程,并与上游课程内容连贯相通,也有专业延伸作用,很多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范围比较广泛,具有融合、交叉和统领性,又往往是最接近生产实际或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是收官课程。但大四学生的特点和状况与以往相比不断地出现转变,固守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势必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和转变,以适应新的教学特点和变化。
一、大四学生的特点
学生一进入大四就面临着保送研究生、备考研究生、备考公务员、找工作等诸多与毕业去向相关事情,也有部分学生应急大学英语过级和修补学分等与毕业相关的事项,致使部分学生心态不稳定,多数学生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把握自己,容易受环境和周围学生的影响,导致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出现课堂出勤少、不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习气氛不好等现象,最终常常导致“只有教、没有学”的局面。此种现象常常会持续到社会招聘、考研、考公务员笔试面试结束,乃至毕业,对取得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极其不利。
二、大四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四年制工科专业第七学期一般都设有专业课程,但针对学生上述的状况和特点,以及通过调研、兄弟院校的交流得知,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全身心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一些纯理论的课程、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的课程,其效果一般都不太好。针对上述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很多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因素所造成的,有社会现象,有些事情也是客观的、现实的或必要的,一时难以更改。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大四的专业课程呢?笔者认为,学生、教学单位及社会招考、用人单位都应该从自身特性、需求出发,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适应和满足这些客观事实和变化。那么,作为教学单位和教师,首先要不断了解和适应形式与教育状况的改变,不能固守教育思想,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变。若能够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授课方法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科学设置,不断进行教材、教法、教师改革和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或决定性作用。
三、改进大四专业课程设置与授课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不能孤立地设置课程,课程之间既不能重复又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和铺垫,必须考虑和呼应后面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后面的课程是前面的课程深入、递进、应用,呈现课程的有机统一,涵盖专业知识节点和主要内容。
以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加工纸工艺”课程为例,该课是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必修课,教育部轻化工程专业教指委规定的核心、骨干课程。课程与上游专业课程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并且课程交叉学科多,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加工纸具有产品种类多,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比较复杂、尖端等特点。课程内容具有发散性,因而看似结构不是紧凑,同时课程学时较少(32学时),课程本身又没有设置实习、实验等教学内容,如果孤立进行理论授课的话,那效果就不会很好。结合整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课程通过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及自身授课安排,既很好地完成了课程实验、实习(或参观)、课程讨论及课程设计,又通过对理论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凝练出其“重在加工,特在功能”的课程精髓,很明了地点出课程知识网络,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课程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统筹安排实践教学
本课程32学时全部安排理论讲授,在第四学期设置的专业认识实习、第六学期设置的专题实践和本学期本课程前安排的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中,专业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不同实习课程,实习内容和实习深浅程度和实习范围不同,做到既有主要内容又有辅助内容,既达到主要实习目标,又兼顾下游没有实习的课程,通盘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全局性。那么,本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完专业导论后还没有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主要目的和内容就是使学生了解制浆、造纸主要生产过程,了解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了解生产过程中污水、废液的处理和再利用过程等内容,使学生有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概念,做到 “知其然”;生产实习就是学完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程后的实习,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充分掌握制浆、造纸等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基本原理、主要装备、产品性能指标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做到“知其所以然”。认识和生产实习的辅助内容就是使学生在实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习企业的情况,扩充有关加工纸和特种纸方面的实习内容。一般较大型的制浆造纸企业常有纸张加工和特种纸生产等辅助或下游产品车间,如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就有胶带纸复合车间,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就有涂布印刷车间、特种纸生产车间(滤纸及一些特种涂布纸),齐齐哈尔造纸有限公司有玻璃纸生产车间等,组织学生对实习单位这些加工纸或特种纸生产过程进行实习或参观,为本课程奠定实践基础。
本专业培养计划中第六学期设置有专题实践课程,该课程大量地设置了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所谓专题实践,就是围绕本专业进行的纸品加工、利用等企业实习,进行产品市场情况调研,特种纸张历史、现状及发展论述等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此实践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加工纸与特种纸的加工与利用等企业的实习,实习单位主要包括浸渍纸生产企业、印刷厂、滤清器厂、复合包装材料等相关生产企业。
通过对这些单位的实习、参观及对产品调研,学生非常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了纸张的加工和加工纸的应用,以及了解一些加工纸、特种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授课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纸上谈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实验方面,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内容,但在本专业设置的“造纸综合实验”(此课与“制浆综合实验”一同作为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此课内容包含造纸原料分析、纸张抄造与检测、加工纸工艺、造纸助剂与合成等)课程中,专门设置了16学时的加工纸实验课程,主要进行了涂布纸、浸渍纸等加工纸的制备、检测分析和辅助材料调制等内容,实验内容和学时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实验室条件、学科科研方向等情况适当调整。
虽然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实践教学,但通过以上的统筹安排,做到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既广泛又深入,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统筹安排专业教学和考核方式
针对上述大四学生情况和分析,如果课程只是课堂讲授,势必教学效果不好,部分学生也不会全过程主动学习。那么本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以课堂讲授主要理论和要点为主,同时采用课程讨论和课程设计为辅的教学方式,即“精讲多练”。课程讨论内容是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主体内容分成九部分,即颜料涂布组(包括涂料小组、涂布工艺小组、干燥和整饬小组)、特种涂布组、变性加工组、浸渍加工组、复合加工组、机械加工组、特种纸组等,涵盖整个加工纸生产内容。每名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分工不同,讨论过程中人人需要阐述、表达和论证,这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主动投入、避免抄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特色。同样,课程设计也是针对加工纸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装备,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原料及产品特性、用途等提出不同的设计题目,每人一题。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产品进行一次从原材料选择、产品性能指标说明至加工方法、加工机理、加工工艺及条件、加工设备及流程等全过程选择、设计,是一次完整性训练。课程讨论、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要求等,在开课伊始就进行安排和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全过程参与,很多工作可以是课堂外准备,便于学生灵活掌握时间,统筹安排。
课程考核的目的一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二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全过程主动、愿意地学习课程。本课程考核以阶段课程考试、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讨论效果和表现、结课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即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首先,进行一次课程阶段考试(或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其次,进行课程设计,以加工纸质品生产工艺、生产方案设计为主,涵盖产品性能、特点、用途,以及原料、辅料的结构、特性、功能(作用)等辅助内容,依据设计质量和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再次,进行课程讨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部分,提出讨论题目和内容,然后根据学生阐述、表达和论证效果评定讨论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最后,进行结课考试,考核课程全面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40%。
此种教学和考核方式体现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发展模式[1],保证学生全过程主动、互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实施“精讲多练、行程性学习和行程性考核,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2]。防止了期末(或结课)集中考试的弊端,单纯结课考试学生难以拿出大量时间集中复习而导致冲击性、爆发性、应付式复习和备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课程专业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课程,总结与运用课程研究成果,提升了课程层次,本课程已由原来的选修课提升成必修课、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经过多年不断建设、凝练和补充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时由原来的56学时逐步精简到40学时乃至现在的32学时,现已保证课程知识新颖、内容精练,凝练出课程精髓――“重在加工、特在功能”;同时,必须跟住网络和信息时代步伐,加强课程数字化建设,通过不断的数字化建设,集成课程网络平台。由于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课程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全部精细传授,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并且可以对课程进行深入扩充与放大。课程平台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讲义、课程宗旨与知识网络节点、习题库(包括思考题、课程讨论、设计题目等)、资料库(包括加工纸图片、产品标准、主要科研成果、加工纸与特种纸知名生产单位、研发单位链接等),添加课程视频,必要时可以增加网络互动内容。
(三)推进课程教学相关工作
1.注意积累教学素材与资源。平时注意收集和积累课程教学材料、资源是丰富课程内容,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收集加工纸产品实物、样品、图片(包括加工原材料、设备),收集加工纸参考图书、相关资料、信息网站,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信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参加相关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如中国造纸学会涂布纸委员会、特种纸委员会的动态和举办的会议等)。日积月累,课程的方方面面都会得以丰富、提高和升华。
2.建设稳定的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
力。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作为必修专业课的教师队伍应该保证3名或3名以上,形成课程教学团队,做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梯队性、稳定性,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互补性,继承课程精神,传承课程精华。任课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更要进行课程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不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编著课程教材、参考书或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3.运用并发展课程教学成果,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加工纸工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与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的相关度非常大。教师授课时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对课程科学领域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对专业领域课题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相关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论证、研究(设计),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及对所研究内容(设计产品)的深入把握,也就能够更好地回馈教学,做到递进式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教学成果的运用和发展;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训练既完成了对这一课程的训练,更能加深对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提高,以及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4.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科技活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设置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都是自主选题,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那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参加教师相关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发展现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信息收集、选题、立题,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科研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方式,珍惜和重视此类工作对学生培养和保证教学效果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课程的通盘考量、精心设置、统筹计划,通过课程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使课程形成了内容精练、结构科学、融合专业、授课和考核方式灵活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教与学”运作和训练,体现出教学行程性、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四课程所面临的困境。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教与学”的结合和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创造(设计)能力,掌握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大学阶段专业课程收口任务。
参考文献:
大家好!我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的厚爱和支持,给予我这样一个公平竞争、推荐自我,参加竞职演讲的机会。我今天演讲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我个人的基本情况;二是我个人的竞争优势;三是我的工作设想和目标。 二、我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取得较显著的成绩。在校学习期间,本人刻苦学习和工作,伴随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了我严谨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为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始终坚持读书学习,认真钻研,善于思考,勤作研究,继续深造,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管理水平,很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从教十年来,我养成了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校教学质量逐年上升,我共获得教学成绩质量优秀奖xxxx;获优秀班主任xxxx;被县教育局授于优秀教师、优秀教导主任荣誉称号xxxx;获国家、区、地(市)、县级教学指导奖1xxxx,此外,近年来我共有6 篇论文获地(市)、县级论文奖。
三、我具有较高的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个年富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我从一名普通老师到学校教导主任,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我曾到柳州参加过教导主任培训),虽说年轻不一定是本钱,但年轻本身就是一种活力,年轻加上阅历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知道作为学校领导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学校中层领导、副校长和校长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常规;明白了学校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悟出了我校工作的管理方法、策略和突破口。在担任xx中学教导主任以来,我提出了“以德育工作为导向,以教学工作为主线”的工作指导思想,根据我校实际,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和管理档案),完善了教学工作网络(此项工作得到县教研室领导的充分肯定)。主张“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线,要求每位教职工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求“抓早、抓细、抓紧、抓实”,另一方面要求注意教学工作策略和技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坚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并和同事们共同研究、探索新课改,从而研究出一条适合于山区民族教育的教学路子。经过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xx中学的教学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期考获奖人数和考取高中人数连年上升),得到了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我今年29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具有开拓意识和敬业精神,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十年的教师生涯,培养了我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了遇事不含糊,办事不拖拉的工作习惯,这为学校的不断更新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十年来,我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积累了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五、具有青春活力,年富力强,没有家庭拖累,得到家庭全力支持,自己可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
六、具有相当的对内、对外、对上、对下,纵横向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调度能力。
七、我是法学专业毕业,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果我能竞争上岗,我的目标是:把xx中学办成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的具有示范性的山区特色学校。要实现以上目标,我打算从以下八个方面改进学校工作。
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dxp同志说过:“领导班子就是作战指挥部”。“指挥部不强,作战就没有力量”。
首先,我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的组成。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所用之人,无论是思想、业务,还是工作水平等方面都是过硬的。其次,注意班子的结构合理。尽量做到人员组合合理,专业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及个性素质结构合理。以达到经验互补,做到扬长避短、优劣互补、协调前进的作用,保证整个班子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再次,在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我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分工中授权,即在行政分工中,应把相应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行政领导。每一个行政领导都分线、抓面、定点、享有决策、指挥、检查的权力。尤其是建立层级负责机制,给每位行政领导“定岗”、“明责”,使他们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各负其责,又相互协调,强调分工不分家。二是实行科学、民主管理。行使校长职责过程中,积极主动接爱群众的的监督,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
二、依章治校、依德治校。
在任期内,我要根据教育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学校规章制度,使全校师生员工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做到管理目标系统化、制度化,提高管理效应,为此我要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如《中考奖励制度》、《教师工作评估标准》、《教师岗位责任制度》、《教师工作量评定制度》、《后勤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教师评先评优制度》、《师德规范建设》、《教学奖励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首先我要十分注意狠抓执行规章制度自觉性的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在思想上承认、接受这些制度,并自觉自愿地遵守和维护这些制度。其次是反复宣传,造成舆论。立足于坚持经常执行,形成习惯。再次是严格要求,督促检查,坚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贯彻。在此,要做到六到位:“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精力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制度到位”。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执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支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
伍建设过程中,我将积极为教师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肯定、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教师的人格,更尊重教师的知识与才能,尊重与发扬教师的创新精神,让教师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但对个别业务水平稍欠(不太成熟)的教师给予帮助,实行“手拉手、结对子”的帮扶制度,使其逐步提高,使其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发展,请专业教师对全校的教员进行网络教育;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继续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经常下到班级听课、上示范课,指导开展教研活动和与教师共同研究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的好经验,使教师感到在山区学校也有所作为,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更强了。在任期内承诺:“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牢牢把握住学校这条‘生命线’,教学指数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每年中考考上高中线人数在3xxxx左右,市高线1—xxxx,教学质量高于本县同类学校,向一类学校迈进”。
四、加强校风建设和安全教育。
校风,是由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构成。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在领导作风方面,我要努力钻研业务,亲临教学第一线,带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按教育规律办事;关心教职工生活,多为教职工办实事,努力提高教职工福利。在教风方面,要求对学生全面负责,教书育人,钻研业务,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形成不断改革教法的风气,以适应新课标的发展。在学风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踏实、勤奋、刻苦地学习,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积极开展各种达标创优评比活动,在学校中形成竞赛风气,促进“三风”建设。
经常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最大限度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把握时机,把握政策,抓特色教育。在教学中渗透适应我乡经济与教育形势发展的基础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知识,尊重人的教育,办好特色班(生)教育,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努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力争辍学率控制在xxxx左右),组建学校文艺队、篮球队,抓紧、抓好金中艺术班(体育、音乐、美术)教育,促进“两条腿走路”的教学方向,努力提高升学率。
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 我相信,有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友好单位和广大同仁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有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配合和努力,目标是一定会实现的。再过几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洁净,充满现代气息的xx中学一定会呈现在同志们的眼前。
七、加强个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要继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坚持正确的办学思路,明确学校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保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落实,全面实现学校的培养任务。接受领导和各位同事的监督,听取不同意见、团结协作,时刻以jzm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还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知识,向先进的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管理经验,积极采纳教职工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八、积极配合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xx中学在李校长的领导下正步入鼎盛时期,在这个时候你竞职,会不会不识时务?在这里我可以坦诚地告诉大家:这和我们平时鼓励学生争当第一的意思是一样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只有竞争上岗,xx中学才会更上一层楼。我想借此机会,对多年来一贯关心和栽培我的李校长表示感谢。虽说今天我在这里竞校长之职,但李校长优秀的品质永远都是我教书育人的楷模,如竞职成功,我也将秉承李校长的治校风格,将其优秀的作风发扬光大。
2010年的初冬和往年一样如期而至,寒意渐袭。但是一则获奖消息却提前带来了春的暖意,为我平淡的教学生涯画上浓重的墨彩,丰富了我的生命。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一个像我这种“边缘”学科的不“高级”的一线教师想都不敢想、做梦都不会梦到的奖项,在2010年的冬天降临到了我的头上。这是教育部举办的评奖活动,由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证书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这个奖虽然是半年前“预谋”的事情,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也颇费心思去组织文字、图片、网页等资料,精心设计和包装呈现形式,但是我没有多少底气,也不敢奢想能够获国家级奖项。得知入围了全省海选,我就很惊喜和知足了,因为我的课题研究“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是个没有团队成员参与、全程只有我这个“光杆司令”在做的教学研究。它甚至算不上是正儿八经的课题研究,之前我没有申请立项,之后也没有结题报告,纯属个人教学行为,能出线参加全国评选已经相当意外,更想不到会获奖。
三年后,我编写的《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纸艺》改编再版(图1),印刷完成,在新学期伊始正式投入使用。掩卷自思,往事历历在目:我与纸工教学打了十年交道,行动研究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尽管期间跌跌撞撞,不乏困惑和挫折,但我始终没有退缩。
无米之炊的“空手道”萌生纸艺教学的念头
纸艺的教学探索是在2003年开始的,实属无意而为之。
如果按现行的美术课标要求,学校应该配有专业美术教室、教具,提供一些基本的材料和用具,但我校是—所地处闹市区的弹丸学校,美术教学所需场所和教具都不能齐备,课外兴趣活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我校存在,不少情形相似的学校的美术教师上课都仅凭一本课本、一张嘴,教学实效无法保障,美术课程也逐渐边缘化、虚弱化,对美术课随意应付、不备工具材料,甚至空手上美术课,也就成了普遍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堂因缺乏必要的教学材料而变为师生同耍“空手道”的场所,美术老师要长期忍受与台下学生“大眼瞪小眼”的窘迫,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我常常在这样的课堂上挣扎,与学生周旋,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学生总是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我经常是满腔热情走进教室,最后却带着疲惫和郁闷离开。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上课除了美术课本和统一发的图画本外,要啥没啥。每节课都画画也不是办法,别说学生,我自己也很快就产生审美疲劳和厌倦心理了。
2003年我从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14册的《纸浮雕》和《纸雕塑》这两课中受到启发,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纸艺内容。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异常兴奋,参与度颇高,作业的效果明显提高。我决定乘胜追击,每个学期继续添加简单的纸材制作课,在纸艺教学里过把瘾。
因陋就简寻出路,“纸”上谈兵正适时
常言道: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想,与其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那种“无米炊”“空手道”的无奈,不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在困境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新路—一纸艺教学。
十多年的执教经验,加上前几年曾进行过的教学尝试,使我自信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兴趣爱好。学生未必都喜欢画画,但大部分都喜欢做手工。许多孩子从小就喜欢折纸飞机,剪剪贴贴,上了初中依然乐此不疲。很多人一直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素描、色彩的写生、创作才正宗,才是纯艺术,而手工似乎只是民间作坊的大娘女红、农民手艺;这客观上导致工艺美术比“纯艺术”矮了一截,有“匠”化的倾向。当然,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美术技能,是学校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鉴于当前学校美术教学条件滞后,学生携带画具、材料困难,加上班级人数膨胀、教师管理乏力等诸多因素,全面地进行绘画教学难度比较大。而手工课因其可繁可简、形式灵活多样且易出作品的优点而特别受学生欢迎;此外,纸质材料易得、价格低廉、可塑性强、成型快、学生容易获得成就感,这些也是我持续进行纸艺教学探索的主要原因。(图2)
由于多年来一直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我连续八年“驻守”初一年级。这就意味着我年年接触新生,年年都要想尽办法在新生心中树立我的良好形象,要千方百计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顺利开展美术课程教学。所以,我一般都选择在新学年之初进行纸艺教学,并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作为“见面礼”,故而也给学期教学工作开了个好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能够被调动起来,课前准备美术学习材料时也积极得多了。
关注纸质材料、引进时尚元素、与社会生活同步,这逐渐成了我确立的研究方向。
从“好上课”到“上好课”再到形成教学特色,行动研究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
与一般的课题研究路径完全相反,我在教学中刻意渗透纸材内容之初,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和预期目标,也没有实施步骤和研究策略,仅仅是为了“好上课”而已——能够好好地、顺利地上课,让自己和学生在美术课上都能开开心心的。现在看来,为了实现快乐的课堂,我辛苦策划纸艺课是值得的,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进行行动研究是颇有成效的。
2003年的小试牛刀让我尝到了纸艺教学的甜头;从那以后,我继续在纸材内容上寻找更具操作性的教学内容。2005年的一天,备课时我将皱纹纸搓成绳,发现这纸绳很有意思,不仅色彩鲜艳、可塑性强,用途还很多。我想,用纸绳来作画,形式很新奇,学生也许会很喜欢。搓纸绳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活动,不仅能带动学生活跃起来,搓绳也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学生学会用纸绳作画后,将作品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和馈赠朋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于是,我以《纸绳画》为课题,把这种形式的纸艺教学内容纳入纸艺教学系列中;借此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在实践中我发现,皱纹纸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一些平时不愿意动手的“小老爷”也意外地行动起来,而且搓得非常带劲。学生的纸绳画作品也常常受到各方人士的赞赏。
2006年我把染纸内容添加进来,带领学生又是折纸又是揉纸、卷纸,时而沾、时而染,有时泼、有时泡,不仅剪窗花、做书签,还进行服饰设计,把生宣纸玩得绚丽多彩,学生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美术学习也渐入佳境。(图3)
2008年我在纸绳教学方面进行纵向研究,江西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以下简称赣版教材)第十五册的《巧手编织》一课的教学使纸绳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由纸绳画到纸绳编织、纸条编织、毛线编织、工艺绳编、吸管编、串珠;由平面向立体过渡;由纸材向多种线形材质延伸;由传统的线性编织向时尚的串珠编织拓展;等等。我与学生在多元工艺美术世界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图4至图6)
当学生作品精彩纷呈、课堂效果呈现良性上升趋势的时候,我产生了“上好课”的强烈愿望。染纸和纸绳画的可塑性和可行性最强,成了我每年和新生见面的“招牌”课题。为了避免老生常谈和作品形式单调,我自己不断在教法和教学内容上寻求创新,并且鼓励学生在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以纸绳画为例,最早的学生作品全部是要求分色块进行平面粘贴的,而画面整洁、肌理均衡则是优秀作品的标准。一年后,我提出了提高粘贴技能和加大画幅作为更高的要求,均有学生勇攀高峰。《荷花图》(图7)在粘贴技能上采用没骨的方式,将粘贴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嫦娥奔月》(图8)则创造了至今学生作品最大画幅的纪录。纸绳画从开始尝试至今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去年我继续对纸绳画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制作“纸绳浮雕”。师生协作,几经摸索,在作品《蓝玫瑰》和《忠烈杨家将》(图9)上实现了纸绳浮雕的制作效果。正是在这样反复的教学尝试之下,我的纸艺课堂效果不断出新,学生作品也不断呈现精彩和完美的趋势。
拓展和整合教材内容是我进行了单项教学尝试之后的新想法。同样的教材内容,我想上得与众不同,同样是我的纸艺课,面对不同学生时,我希望效果不要雷同,作品要不断有所超越,努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拓展教学内容—形成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行动研究量力而行
最初上《纸浮雕》和《纸雕塑》时,学生的学习材料只以彩色卡纸为主;第二年,在增加了《纸包袋》(图10)、《纸帽》、《纸鞋》等内容后,根据需要,我又提出了添加海绵纸作为必要的材料,但却出现了学生准备材料不很理想的情况。经过调查我才意识到,虽然单张卡纸并不贵,但要制作包、袋、鞋等作品,所需要的材料还是挺多的,难免会有些学生觉得力不从心。由此,我总结了一条经验:教师要求的材料不能超出学生的经济承受力。抓住了这个关键,我在教学内容、材料要求上做了调整,力求顾及全体学生的情况。同时我也感到,将《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帽》《纸鞋》等作为独立课时内容,不仅耗时较多,而且效果单一。于是,到了第三年,我在新增纸文化衫内容时,将这几个相关的、繁复分散的内容——“瘦身”,再加以整合,拓展成一个综合内容,将课名命名为《纸材服饰搭配设计》。类似的整合还有《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和《纸泥》。
从中,我又总结出一条经验:行动研究要将能够做的每—件事都努力做好。在课题设置上由单课向单元整合;在课时的设计上由一节课向多节课过渡;在学习方式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向多人合作共同完成转变;在评价方面,由在作业上评分向在网络上点评辐射。
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拓展内容,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对于教材要求的材料,如陶土,市面上卖的不多,学生很难买到。有了几年来利用纸材上课的经验,又适逢纸浆画的出现,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我利用纸浆与陶土的共性,指导学生将纸浆做得稠些,同样能完成教材《捏塑造型的乐趣》的材料要求,以纸泥替代黏土,借鉴课本里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完成了纸泥浮雕的学习和作业,产生了一批新颖的纸泥浮雕作品。有了纸泥浮雕的经验,在赣版教材第16册《走进陶瓷世界》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又在该课的基础上衍生了《纸泥雕塑》一课,让学生利用纸泥塑造了不少生活和学习用品(图11、图12)。虽然他们的做工尚嫌稚拙,但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不也正是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目标吗?
2008年暑假,我受到母校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以自编教材《工艺美术》(图13)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员讲授工艺美术课。这本教材除了泥塑、编结艺术、绣艺和陶艺,其他内容均选自2003年到2008年间我所教的《纸绳画》《染纸》《纸包袋》《纸鞋》等纸材内容,授课结束后,编写校本教材的想法迅速在我的头脑里形成。我将在学校讲授过的《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图14、图15)《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等9个内容汇编成书,书名为《纸艺的设计和制作》(图16),编辑学校的美术校本课程教材也就水到渠成了。
直到2010年初,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征集评选活动。在对照文件琢磨申报类型时,我才发现,这几年来我不断探索的历程正是真正的课题研究!我不是一直在研究纸艺如何在中学课堂实施吗?《纸浮雕》《纸雕塑》《纸包袋》《纸鞋》《纸帽》《纸绳画》《纸材服饰搭配设计》《染纸画》《纸艺小天地立体设计》《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和《纸艺服装设计》,总共13项内容,就是《纸艺》系列的子课题。就这样,历经七年的探索与研究,在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编成校本教材之后,一个名符其实的课题“中学纸艺课堂教学探索”才算正式诞生。
为了更加完整地呈现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暑期,我又补充了《纸绳编织》《纸泥浮雕》《纸泥雕塑》这三节课的内容,将原版教材部分内容重新整合编辑,改编成新版的教材《纸艺》,选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彰显美术的学科特色和审美要求。
“无纸”展示与“纸上谈兵”——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在“纸”上谈兵的行动中,我不能不提的是“无纸化”展示的研究“行动”。
我校既无美术教室,也无展览作品的固定场所,展示学生作品似乎有些不切实际。网络和博客的出现就像是一场及时雨,使我的纸艺行动研究如鱼得水,使我的研究效果如虎添翼。
1.相机进课堂,瞬间精彩不错过
带着相机走进课堂,随时捕捉课堂的精彩瞬间,成了我常态的课堂行为;及时将优秀的学生作品拍成照片,完成由纸到“无纸”的华丽变身,作为永久的珍贵资料,则是充实我的网络资源库的—个重要举措。
2.“纸”与“无纸”的网络切换行动
利用博客强大的展示功能,我及时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后手记、教学课件、学生作品照片、课堂实践照片、学生学习心得等图文资料随时“晒”在网上,将博客作为我的展厅和资源库,以网络版活页簿的形式来呈现纸艺教学研究的成果。
3.《“纸”上谈兵》—路折桂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查,摸清本地自然教学条件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教科书中的具体材料不可能完全符合当地的情况。因此教学时应从当地的自然情况出发,选取当地的相应材料来替换或补充。”为此,我们在分析教材、弄清教材对自然条件要求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对本地的自然资源、环境情况、本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本校的自然教学条件和现状、学生对自然课的认识和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本校要按照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自然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一)主要优势
1.选择感知材料的优势
自然课以学生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为认识对象,课本所列举的动物、植物、土壤、岩石、矿产、水域等具体事物,在铁坪村的山上山下,有85%能直接找到,有10%能找到相应材料来替换或补充。如课本涉及的102种动物,这里能找到82种;有关的土壤、岩石和能源矿产等,在周围地里、山上、煤矿里能找到18种。这是农村学校自然教学得天独厚的物质优势。
2.学生感性经验的优势
铁坪村小学的学生都是来自邻近三村的农家子弟,他们开门见山林,低头见田园,长期的山乡生活,不仅使他们有机会认识大量的自然事物,了解山村四季农事和物产,而且他们在帮助家人从事放牛、砍柴、打猪草、种菜等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人类探索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亲自经历。他们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对家乡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所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学习自然的认识优势和情感优势。
3.组织实践活动的优势
铁坪村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山村,种植业特别发达,山上有茶场、药材场、果园、林场,山下有农田、煤矿,家家户户有菜园、香菇棚、自留山。形式多样的生产基地,为学生的采集、制作、栽培、考察等自然研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农民有丰富的种植、栽培的生产经验,他们可成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技术指导。可见,农村具有自然教学天然的环境优势。
(二)主要劣势
我校是位于荆门、南漳、当阳、远安四县交界的山村。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学校交通不便,规模很小,正规实验设施和自然课师资不足。三年前,学校一无实验室,二无生物园,仅有的几件演示仪器既不能用,也无人会用。自然课作为“搭头”人人可以代,随时可以减,照本宣科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设备和师资成了影响农村自然教学的两个难题。
二、联系实际,探索自然教学改革出路
承担实验课题以后,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学纲,端正对自然学科的认识,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积极进行自然教学的改革实践。
(一)扬山村材料之优势,补正规仪器之不足
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的教具,虽然经常出现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得到更多的东西。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提倡教师和学生共同开辟自然教学园地、自然角、搜集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为此,我们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自然教学材料进行了改革。
1.作为认识对象的材料由学生自采自带
对于动植物、土壤、矿物等认识材料,我们一般布置学生课前自采,上课时自带。教学效果好的材料便制成标本保存下来。如教《植物的根》一课,我们通知学生提前到自然界中采挖植物的根;教《植物的叶》,我们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摘叶形、叶缘、叶脉、叶柄等各不相同的叶;教《壁虎和蛇》,我们也同样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活标本(壁虎)。
2.简易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自制自带
教学中有大量的仪器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制自带来解决。如在教《四季是怎样形成的》一课时,我们让每个学生用铁丝、乒乓球制作地球仪;做实验缺少酒精灯,让学生用墨水瓶、铁管等材料自制;缺少漏斗,用塑料瓶子去底后代替等。
3.复杂的器材由教师自制或找合适的东西代替
有些教学内容必须用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才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在课堂上能给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我们自制了大量的教具。如三球仪、简易照像机、飞机升力演示器、热胀冷缩演示器等。这些教具用于课堂,解决了教学中一些难点问题。对于实验所需的一些常规设备,如水槽、烧杯等,则一般用生活器具来代替。如水槽用脸盆代替,烧杯用茶杯代替,鱼缸用大罐头瓶代替,滤纸用毛边纸代替。对于那些少见的自然物则选取本地的性质相似的同类物来替代。如在教《植物怎样繁殖》一课时,不仅准备了天竺葵,还补充了红薯藤、石榴、柳树、紫薇等植物的茎,让学生广泛实践。这些自制、替代的材料用于教学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而且教学效果好。
(二)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优势,提高自然教学质量
1.选择典型环境进行现场教学
对于有关客观环境的教学内容,城区学校一般采用挂图、录像手段进行。我们则充分发挥铁坪村的环境优势,大力提倡走出教室进行现场教学。如在教《水·土·植物和人》一课时,我们以大雨过后的蔡家沟一带作为教学现场。在蔡家沟一带,学生们亲眼看到,农田含沙量大,庄稼瘦小,农户房屋破烂,家境贫寒。针对这些实际,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样的现场教学,学生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带给农户的严重后果,深刻领会到了水、土、植物、人四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提出了许多治理蔡家沟的设想和建议。有的认为应大力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制止乱砍乱伐;有的认为应迅速在河的上游修拦沙坝、水库,减少沙石流失;有的认为应加强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等等。学生把自己的建议整理后,交到村委会,得到村领导的重视和采纳。
在教《能源矿产》一课时,我们把学生带到15里外的马河煤矿,让学生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深入矿井,实地考察。考察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亲眼看到:煤在地下是分层排布的,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有的断裂,它们都夹在沉积岩中。学生在煤层中还找到了大量的植物化石。根据实地考察的事实,学生很自然地推想到了煤的形成过程。
据统计,小学自然课中的30%的教学内容可安排在校外进行。四年来,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尽量把学生带到最理想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利用本地有利于自然教学的客观环境进行现场教学,虽然花费的时间多,但它能真正做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收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
2.营造小“自然”,充分利用生物园地进行教学
山区学校具有土地宽阔的优势。我们结合本校条件,发动师生自建生物园。建起了大小42个植物床、4间饲养栏、1个香菇场。每年春、秋组织学生到野外采花木、挖树桩、找奇石,移植于园中;每到植树时节,组织学生进行播种、扦插、嫁接等活动,如今园内各种典型植物已有56种,饲养的猪、狗、猫和从外面引进来的鸟、刺猬、青蛙、蜗牛、昆虫等动物达40多种。学校生物园的建成,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材料、露天实验基地,又为校园绿化提供了大量的花木幼苗。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生物园进行教学,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到园地上课;对不易观察的材料,如地下茎、根等,我们把它们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如教《植物与环境》一课,为了让学生亲自研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让学生在植物园选取两株种类一样、大小相同、环境一致的绿色植物,在每株植物上扣一个开有“窗口”的纸盒。过了四五天,让同学们把纸盒揭开再观察这两株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亲自对比实验、观察分析,正确地认识到植物与阳光的依赖关系。又如教《植物怎样繁殖》一课后,我们让学生到植物园对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进行繁殖实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能用茎繁殖。在教《植物的根》一课时,教师把准备好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植物的根带进课堂,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他们很快认识了根有直根、须根、贮藏根。
3.利用实习基地进行乡土教材教学
铁坪村的农民亲身感受到靠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开发多种经济作物,又缺乏应有的技术。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针对本村相继引进的一些经济作物补充了《桃树的栽培与管理》、《香菇的栽培与管理》、《盆景制作》等乡土教学内容,并把学生带到离校2里远的实验基地(铁坪村油桃基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除草、剪枝、施肥;同时要求学生配合家长大力发展家庭木耳、香菇生产,巩固所学的实用技术。通过以上活动,既对学生进行了劳动锻炼,又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深受家长欢迎。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补课堂教学之不足
学生认识某一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不因课堂教学的开始而产生,也不因课堂教学的终止而结束。因此,教学中我们根据农村学生课外时间充足,常与活生生的自然事物、农业生产相伴的生活实际,把自然课前和课后当作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狠抓了课外观察实践的指导。如在教《昆虫》一课前,我们让学生到野外去抓虫子,带进课堂进行研究。在抓虫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虫子的生活环境、外形特点、行动方式等方面的感性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课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对稻田的昆虫进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同学们不仅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而且还提高了消灭害虫、保护益虫的认识。又如学生学习了地质单元教材以后,我们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岩层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学生发现小林湾一带的岩层都属沉积岩,在岩层中还发现了不少植物化石。根据这一事实同学们开展了讨论,推断出两亿年前这里曾经有过茂盛的植物,这些植物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起来,经过许多年复杂变化,有的成了化石,有的可能形成了煤。为了证实地下有煤,他们把夹在岩层的黑色土石带回学校进行实验分析。把黑色土石做成煤球,然后放进火炉烧,烧过之后,他们发现煤球的质量减少了百分之十五,这说明黑色的土石里含有能燃烧的东西,这些能燃烧的东西可能就是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情况报告给村委会,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并请专家进行了勘测,证实小林湾一带确实有煤。
三、教改实践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根据农村实际,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搞好自然教学。对于自然教学来说,农村学校可供利用的优势是绝对的,面临的劣势是相对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学科的特点,根据本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扬长补短,真正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真刀真枪搞科学”,自然教学是大有作为的。
我村委会学校自1958年创办以来,历经40多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全村委会学校有5所(点)小学,14个教学班,在校生360人,其中女生162人。上学年初在校学生数365人,年内辍学5人,辍学率1.4%;有教职工16人,其中女5人,专任教师16人,代课教师3人。职称结构: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1人,未平级4人;学历结构:专科毕业的9人,中专和中师2人,高中以下2人,党员9人,其中女2人。
一年来,我村委会学校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xx大精神,扎实工作,教书育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开创了我村委会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现在我汇报这学年来我村委会学校主要所做的几点工作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狠抓德育工作,促进“三风”建设。
为促进“三风”建设,再创文明学校,我们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站略地位,按照县教育局的德育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乡中心完小办与村委会学校、独立设置学校相应签定了主要目标管理协议书,指定各村委会校长负责各班级的德育工作,严格要求每位教师把德育教育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认真督促各校坚持开展不同形式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并根据实际,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定了校规、班规,从而激发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和班风,在广大学生中不断涌现出拾金不昧和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二)强化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工作。
(三)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丰富校园文化。
(四)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是教学的源泉,是教改的先导,是教育深入发展的内部机制。本人充分利用教务主任等各级教研骨干,积极调动学科组的教研力量,并建立管理体制和激励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更好地服务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认真写好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反思,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评课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做到“上齐、上足、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陈设多种教研途径,认真听课、评课,加强教学研究,从而指导好教师上课、评课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我乡中心完小根据实际,在上级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装修了学生的住宿、教学楼,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认真做好校舍的清查和修缮工作,办学结构得到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添置了一台打印机,办学设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也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六)严守财经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为了使学校的经费正确用到实处,用出效益,我们认真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认真贯彻宣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政策,让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明白“两免一补”政策,严格管理寄宿生生活经费,切实管好用好公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一人管帐,一人管钱,帐目日查月结,采购人员必须有原始记录,以便查帐时核实。
(七)加强安全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我乡中心完小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意识。乡中心完小领导定期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发现隐患,组织力量及时排除。为了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经常组织学生在电教室里观看有关交通安全的录像,并在校园里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有关交通安全的彩图,让学生学习,使他们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可贵。因此,一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
(八)加强食堂工作,杜绝师生事物中毒的发生。
(九)因地制宜,绿化校园,安善师生的学习环境。
(十)加强校舍校产管理,使师生树立爱校如家的思想。
(十一)督导值日生和值日教师每日所做的工作。
(十二)加强少先队工作,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不够重视,对子女教育不够。2、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不重视学习。3、少部分教师教育意识淡薄、不求上进、不专研教学、责任心差,对本行业报消极情绪依然存在。4、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次学年末统测考的成绩不够理想,1—5年级乡统考成绩在中上,六年级中下。
三、xx年度工作意见
我村委会学校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巩固提高“两基、普实”成果,加强教育综合改革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核心的办学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现将xx年度主要工作要点概括
(一)我校下学年规化开设九个班级,学生要到300人以上。
(二)开学前请示乡中心完小领导分配给我校有事业心、责任心强,思想素质好,有知识水平高的几位男青年教师。
(三)根据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各人特长,认真选好后,安排到各年级当任班主任和课任教师。
(四)认真拟定好校领导职责和班主任、课任教师、值日教师职责以及各班班规。
(五)加大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加大安全、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大毕业班与落弱班级的监控力度。
(六)建立健全教学教研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学常规和班级管理,形式良好的“教风”和“校风”。
(七)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各类学习培训,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参与各级教学论文比赛,开展与其他学校教学教研联网。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八)各班级认真组织学习园地,每周出好黑板报是,发挥板报无声的教育,并通过班级的文艺演出、书画展、征文等活动,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气氛围的形成。
(九)校长率先垂范,做教师的表率,深入课堂,深入师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找出问题,采取对策,提供改进的方案,并向教师及时反馈信息。同时,关心爱护教职工,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总而言之,在新的学年里,我校根据乡完小办教育目标管理的有关要求,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基本途径,优化课程和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结合我校与实际情况,统一思想,集思光益,深入开展师德建设,进一步推进管理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求真务农,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新学年工作成绩更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