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发展分析

数字化发展分析

时间:2023-09-01 16:5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发展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发展分析

第1篇

    数字电视是指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它起源于模拟电视,包括节目录制、编辑、存档、发送,到后期电视信号的接收、制作、显示等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做了科学分析,初步预计在2015年实现数字信号的全面普及。

    1 目前数字化电视发展现状

    1.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技术障碍和传播障碍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倾向,空巢老人大量出现,受教育程度和老龄化成为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限制因素,很多老人无法正确摸清“机顶盒”的开关,对于“机顶盒”的遥控器更是一知半解,这些老人只有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才能正常观看电视节目。如今,对数字电视的开机使用尚且存在着如此严重的问题,就更谈不上数字电视生活化和日常化了。数字电视的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收视状况,使得数字电视技术的传播举步维艰。

    1.2数字线路与有线线路的冲突

    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有线电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数字电视以纯数字信号的传输为主,有线电视以模拟信号的传输为主,所以,居民小区在进行电视数字化改造时必须全面舍弃老旧的有线线路。但是并不是每户居民都能支付数字化改造的经济支出或自觉自愿进行改造。由此,那些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传统有线电视只能接收到中央一台或者本省的极少数节目,严重损害了居民的收视权和公平权,使得怨声载道[1]。

    1.3现阶段的数字化并不一定适应所有地区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较大,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以,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和急于求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出发,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字化改造,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数字化电视道路。

    1.4收视费居高不下,名目繁多,受众有怨言

    数字电视改造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观众是否接受高额的收视费。假如观众能接受收费现象,但是他们额外支出的费用与他们的休息时间显然不成正比。数字电视在收费方面远远高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假如观众需要增加邮件收发、点播等业务,必须额外缴费来积累“点数”,在技术方面也比较繁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受众的困难。目前有些城市无偿提供“机顶盒”,但收视费居高不下的现象仍然存在,收费种类多样,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受众的收视压力。

    1.5双向互动、方便快捷的技术目标并未实现

    数字电视在理论上来说,能提供给受众细致周到、具体全面的互动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影院、缴纳费用、数字点播、收发邮件等快捷方便的服务,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在没有付费的情况下,这些服务就是一项摆设,受众是无法享受到的[2]。

    2 我国数字化电视的发展战略之路

    2.1进行积极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主要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评判能力以及人们借助媒介信息达到为个人生存或者自身发展服务的目的的能力。由此可见,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受众进行的媒体知识的教育,它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解读媒体信息并且能动的享受各种媒介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操作起来可以以学校、居民楼、社区为组织单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媒介人员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数字电视的操作要领和资源使用情况。对普通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能尽早使受众脱离数字电视的盲区,拓宽接受群体,尤其是老年受众数量的增加。

    2.2数字化电视与固定电话、互联网络并线

    数字电视使用的纯数字信号由光线提供,能够最大限度的与互联网数字信号相兼容。固定电话仍旧以电信号为主要传播媒介,但是通过数字信号连接起来的网络电话更加实惠、方便,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优质画面,同时使通讯更加实惠和方便。从理论上来说,数字光纤网络能够使信号传播速度达到光速,能提供无线宽带,并且能够避免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如果能实现固定电话、互联网和数字化电视之间的并线,将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从而使得数字化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2.3数字化电视与有线电视协同发展

    《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曾指出,我国在2005年开始实施数字卫星直播的业务,与此同时进行地面数字电视的研发,2008年我国全面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推广业务,预计在2015年全面淘汰传统的模拟电视。世界各国都做出了详尽的发展规划,英国、美国、日本分别将数字电视的停播时间定为2010年、2006年、2011年[3]。

    2.4调整收费,使之合理化

    数字电视的收视频道大大增多,观众在享受便捷的同时要支付大量的收视费用,这无异于使本就不低的收视费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普通大众尤其是贫困家庭或老年受众无法承受。此种收费状况不仅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普及,而且不利于数字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数字电视的网络供应商和物价部门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尽可能增加服务的附加值,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实惠和便利。

    2.5克服技术瓶颈,完善数字化服务

    数字电视能够提供大量便捷的服务项目,但是受众享受实惠和快捷服务的前提是熟练掌握数字电视的使用技术。但是,数字化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电视网络难逃垃圾邮件、网络黑客、通讯保密、网络病毒等困扰,所以我国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克服技术上的障碍,使广大受众放心享受各项数字化服务[4]。

    3 结论

    数字电视的广泛使用实现了普通受众参与大众传播系统的愿望,加强了各方的相互融合。数字电视作为一项新开发的技术领域,能最大限度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为市场经营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深化基本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孙健伟.浅析数字化电视的商业前景[J],2010(10).

    [2]宫敬锋.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J],2011(9).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 管理 发展

图书馆是高校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数字化构想提出以后,我国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时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现阶段我国高校只有顺应图书馆发展的数字化潮流,革新图书馆的管理思想,提高对现有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才能很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及途径

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情况来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图书馆发展和应用的最新平台,在这种平台环境下,图书馆能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使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共享。在构建数字化图书馆时,应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发展目的:

(一)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最新技术

从目前我国高校对图书馆的管理方式上来看,大多数重点高校在国家和教育部门的帮助下,都引进了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以此来实现对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在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以后,学校能够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并利用这一优势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由于有许多地方高校本身不具备引入高科技设备的条件,因此在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问题上,探索出了新的管理途径。例如构建内部业务管理自动化系统或者电子阅览室。所以地方高校在探索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时,应该立足现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起点,利用最新的技术来武装本校的图书馆建设。

(二)利用现有条件,确定发展起点。由于高等院校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其在实现图书馆自动化方面也会存在差异

对于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化的高校老说,应该重点发展以下内容:建立并完善数据库,收集和整理电子出版物,做好数据库的检索工作,以此来不断靠近数字化的发展目标。对于自身基础条件较差的高校来说,应该不断地创造条件,利用因特网的便利条件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利用辅助措施来强化自身的发展,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

二、落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具体方案

(一)优化图书馆的管理系统

学校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同时,需要引入国际领先技术,构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例如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库服务器的全套设备,并整合图书馆的标准化数据,保证通过校园网络和互联网能够访问图书馆的数据库。读者通过这一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网络预订、信息跟踪等基本操作,还可以实现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直接交流。

(二)完善图书馆的网络系统

对于高校图书馆原有网络中的不合理之处,应该进行系统升级。第一是要对图书馆内进行结构化布线;第二是要将阅览室、内部业务和文献中心交换到桌面;第三是运用光纤技术来武装校园网络,为高校图书馆建立起内部服务器。

(三)健全光盘网络系统

利用光盘塔和硬盘阵列设备来连接客户机和访问服务器,客户端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能够实现对图书馆的访问,节省了额外的检索软件。改网络系统的并发用户高于100个。支持WEB方式来访问光盘塔,这样就能够保证读者对数据库的访问,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最新、最高效的信息检索服务。

(四)构建文献信息检索中心

检索中心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部分,读者利用检索中心能够对数据库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能够阅览电子出版物。同时需要配置40台以上的计算机,以及耳机和声卡等。

(五)建立多媒体阅览室

多媒体视听阅览室的建立,能够为读者提供利用光盘自学的机会,一般需要在阅览室配置40台以上的计算机。同时,多媒体阅览室还能够对局部视频进行点播,并具备教学功能。

(六)配备导航服务系统

图书馆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导航服务系统,通过专门的软件来导航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同时还能够可以根据学校学科设置的具体情况,来查询相关的地址信息内容。

(七)开展规范化管理

要想使数字化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校可以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统一图书馆的管理,例如引入新业务管理系统,实现对分馆、院系资料室的统一管理。如果学校的资金和发展条件充足,还可以建立虚拟图书馆。

(八)构建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

学校可以引进最先进的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在本着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专攻的学科来构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中可以包含学科专题全文数据库、学报电子文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藏书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要针对学校自身的特色进行构建,这样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总结

图书馆的数字化是顺应时代和科技发展而产生的,这一发展趋势高度迎合了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分析可以了解到,要想使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更加完善,学校必须要结合自身条件,不断提高管理技术和水平,同时还需要引入最新的科技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第3篇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每个人都在享受着数据制造的好处,有人将大数据资源看成是未来的“石油”。高校图书馆因为信息化发展,也深受大数据技术的影响。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出现,图书馆纸质图书的管理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何有效实现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大数据就是在不同数据里快速获得价值含量高的信息的能力。它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有着很大的体量,通常数据规模都在10TB以上。二是数据类型丰富,其类型既有结构化的也又非结构化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一般和人们生活中的网络日记、网上交易信息、网络视频等数据有关,它们的内容、格式、大小等并非都相同[1]。三是处理速度快,大数据因为类型丰富、体量很大而严格要求大数据处理,只有快速处理大量数据,才能更快、更好地了解环境变化。四是价值密度不高,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大数据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析。

2 高校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纸质图书信息服务方式挑战

由于高校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因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服务转变也不可避免。读者不用再按照图书馆的纸质图书的提供来使用相关的资源,而是变成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而提高纸质图书,服务模式更加个性化,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原则。图书馆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处理,读者不再频繁往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只要通过校园网就能够借阅书籍,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由于纸质图书经过数字化处理,使得信息数据变得种类繁复,而且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因而很难满足读者的新需求。所以,大数据时代,怎样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有机结合,是值得高校图书馆深思的问题。

2.2 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已经有了大数据的特点,其数量及种类繁多而复杂。互联网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因为社交网站、互联网资源的利用,读者可以时刻产生各种数据信息。因此,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应该认真存储读者的社交网的登录、浏览等非结构化数据。而且要科学分析读者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存储中,对图书的质量、数据分析处理如何做才更好,从数据分析、处理、存储中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把握、个性化服务方式定位,是当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的一大挑战。

2.3 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挑战

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其数据量、非结构化数据增长让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据存储、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面对大量的数据,怎样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怎样处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信息,是纸质图书管理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为纸质图书的管理成本在增加,需要有更多的中低端计算机集群,这对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分析要求过高。既要在基础设施中分布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密集型应用,又要具备能够对高度分布式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有很好保护性的可信应用体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这是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又一大问题。

3 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策略

3.1 革新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观念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有了崭新的变化。所以,从高校图书馆角度来看,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改变。要从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朝着读者个性化的大数据信息服务转变。所以,必须深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形成数据意识,对用户在网络上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高度重视,然后不断钻研读者的行为,据此对他们的阅读方式、习惯及服务方法进行分析,积极服务读者,以推送服务、个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另外,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体系完善中,要多倾听读者的意见,根据读者的有用建议来改变服务方式,吸引读者,使服务契合读者需求。

3.2 重视纸质图书数字化技术改革

高校图书馆要想做好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就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来强化信息服务,做好读者信息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由于云计算与数据库技术正处于大发展阶段,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量极大,因此应该运用好诸如NoSQL、MapReuce、Ha一doop之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分析技术。通过这些便捷的技术运用来处理大量数据,而且也适用于非结构数据处理[2]。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使得读者在纸质图书数字化运用中会产生很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各种信息的格式不一样,其数据处理方法也不一样。而且大数据价值密度低,要想从海量的数据中来分析用户信息,极其困难,而且效果也不佳所以,要统一数据格式,整合不同结构类型的巨量数据,以分析出有价值的数据,这样才能为纸质图书的数字化发展做好铺垫。

3.3 创新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方式

高校图书馆在纸质图书数字化管理中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完善,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环境。可以成立专门管理数据、实时分析、处理用户数据的管理部门或者形成相关的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监管,做好纸质图书的数字资产归档、选择、保存。可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数据监管模式来管理本校的纸质图书。另外,对图书馆纸质图书数字化业务程序进行规范,加强管理者的能力及职业素养培训,拉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距离。以科学的馆员制度来清楚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认真预测、判断某学科信息需求,为纸质图书数字化发展中的用户提供更为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第4篇

【摘 要】

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满足社区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社区学习者的文

>>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数字化阅读与社区教育创新的探索 “关联时代”的数字化阅读 漫步云端的数字化阅读 论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数字化阅读下的书目推荐方法 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思考 数字化阅读下网络文学的发展 国内数字化阅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深度分析数字化阅读的影响与将来 数字化阅读中的网络文学 数字化阅读将革谁的命? 数字化出版与阅读的个性化 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新路 “数字化校园”推动教育创新 数字化阅读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模式 数字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探讨 以数字化阅读的三大优势推动全民阅读 “数字化阅读”视阈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论 数字化的眼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

朱咫渝,史雯. 2011.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 现代情报(2):28.

李慧勤,李波. 2015. i-阅读实验室 互联网时代推动全民阅读的创举[N]. 中国电大报,11-10(02).

谢复玉,李波. 2015. 社区居民阅读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7):45.

王云飞. 2009 .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研究――基于长春市现状的分析[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赵珏. 2015. 以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J]. 镇江高专学报(4):13

收稿日期:2015-06-26

定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简介:谢复玉,副教授;温平,教授。长春广播电视大学(130051)。

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数字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81-01

一、前言

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技术相比,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的起步比较晚,导致后期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比较慢。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此条件下国内的广播电视行业以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回顾这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与改善,同时通过总结这近十年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数字化发展指明方向。

二、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1.发展历程

我国最初的广播电视节目是通过时间轴取样的方法来实现对信号的模拟,从而实现电视节目图像的产生,为了改善视听效果还会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这种条件下对于电视信号的影响很大,在最初发展阶段,电视信号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色度畸变和噪声积累的干扰,最终影响画面和声音的传输效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数字信号已经逐渐取代了之前的模拟信号,这主要是由数字信号自身保真性与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决定的。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数字信号可以很好的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的时代己经来临[1]。

2.发展现状

网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取代了传统的信号模拟技术,也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模式。首先就网络化方面的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逐渐受到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电视的影响。网络媒介由于其的使用便捷和快速,被认为是当下使用范围最广的信息工具,而实际上广播电视依然是许多偏远山区居民的选择,推进其数字化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从200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到2005年数字化信号已经基本代替传统的模拟信号[2]。

三、发展过程分析

1.优势分析

其一,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编辑工作时的工作任务大大减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对广播电视的内容进行保存、下载与分享,实际上大大减轻了编辑工作的复杂程度,简化了编辑流程,加快了工作效率[3]。

其二,数字化信号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的模拟信号相比,无论是在视频画面的传输上还是在音频的传输上,品质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数字化信号在传播上稳定性更强,它与周边磁场以及其他信号并没有干涉性,而且可以屏蔽外界型号,能充分满足用户对于画质与音质的高要求[4]。

其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告诉发展,借助网络平台的功能,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互联网平台将空间和时间结合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快速、及时的信息的需求,充当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的载体,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2.劣势分析

首先是进行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对于广电数字化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过于注重自身利益而忽视广大人民的利益,导致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发展十分缓慢。其次,由于广播电视属于国有企业,其自身特有的结构性的矛盾制约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在前期政府只把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服务,缺少资金和技术投入,导致发展进程缓慢。最后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自身的垄断地位严重制约了它的改革发展,仅仅依靠资源的独占是很难适应如今人们的发展需要。

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策略

其一,需要优化广播电视的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分析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可知,网络技术问题是当前也是未来几十年的重点研究问题。但是当前仍然存在许多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建设的情况,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当前的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建设齐全的网络基础设施[5]。

其二,实现网络资源与广播电视行业的资源整合,与传统广电行业不同的是,如今的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仅仅依靠广播电视的基本业务很难实现经济的增长,为了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6]。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不仅需要进行数字化发展,还需要结合网络平台的优势,实现多渠道发展,加快广播电视行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钱家学.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分析及发展探讨[J].科研,2017(3).

[2]张兆虎.数字化移交相关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

[3]刘腾.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动向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6(12).

[4]曾燕.数字化媒体电视节目制作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4).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变电运行;影响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数字化变电站应用于其中,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一大变革。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促进电力企业快速发展。所以,相关人员针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然而,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积极作用和强化变电运行管理,电力企业必须从综合角度而开展工作。

一、数字化变电站的定义及特点

数字化变电站以数字化技术为重要依托,能够对电力企业变电站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信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能够提升变电运行的效率。可见,数字化变电站具有诸多技术优势特点。首先,变电运行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能够实现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系统可以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输出,以满足电力企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其次,系统结构具有层次化的特征。数字化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其结构主要由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三部分组成,是基于光纤技术基础之上的通讯手段,数据传输较快,且抗干扰能力强。最后,电气设备具有智能化,如电子式互感器等先进设备,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在电力运行中的积极作用[1]。

二、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一)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安全事故处理效率

数字化变电站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效率有影响,是电力企业发展必经之路。基于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主要依靠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开展,因而在安全事故处理方面相对较为快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变电站的经验相对较少,因而在处理安全事故方面,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借鉴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经验和方法等,使其为现阶段安全事故处理提供经验借鉴。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字化实践,相关人员能够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后续电力安全事故处理提供有力依据。二是相关人员应定期对数字化变电站设备及各项电力装置进行检查,如果遇异常,则发出警报信号,使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基于此,数字化变电站条件下的安全事故处理,应以预防为主,进而为变电运行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2]。

(二)数字化变电站影响电力安全防范

数字化变电站的影响下,诸多新技术、新设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而使变电运行的安全防范工作相对较为复杂,但如若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则能够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电能。与传统变电站相比较,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防范工作相对较为复杂。首先,电力工作人员通过后台操作,对软压板接口处进行相关检修操作,以保障该区域的安全性能。其次,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工作,必须从整体网络角度加以考虑,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变电站的优越。例如:对主变闸刀、GPS对时系统等设备需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基于此,变电运行安全防范工作较为到位,实现安全稳定的目的[3]。

(三)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规程

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规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基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力企业,大多广泛应用网络化二次设备、智能化一次设备等数字化设备,因而与传统变电站下的变电运行规程有差异,要求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及时对变电运行规程加以修订或增加方面的调整。首先,如若传统变电运行规程范围内不含有新技术和设备,则在数字化变电站背景下,必须增设相关运行规程;如若传统变电运行规程与数字化变电运行规程之间存在矛盾,则以后者为主,对已有变电运行规程加以修订调整,以适应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的需要[4]。

(四)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修试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电力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变电站设备在变电运行中可能存在诸多不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电力企业供电质量,对其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变电站,能够提升变电运行效率,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修试工作有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将计算机中的控制、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对变电运行状态进行如实反映,使电力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故障信息,进而促进变电修试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企业人员能够将相关先进技术积极融入于数字化变电站中,对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工作性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五)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的巡视项目

数字化变电站在电力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集新设备与新技术于一体,使传统变电站条件下的变电运行诸多巡视项目发生系列改变。首先,在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下,变电站设备外观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例如:电子式互感器中的巡视项目相对较多,但在数字化变电站的作用下,相关人员可以忽视端子箱引线的巡视工作。其次,数字化变电站条件下的交换机等关键设备,在巡视过程中,应以光字牌、指示灯等内容为巡视重点。由此可见,数字化变电站影响变电运行的巡视项目[5]。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 模式

实现数字化模式是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馆藏资源高效利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去一一克服这些障碍,下面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含义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数字化的实现使图书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时期,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数字化图书馆的形成就是把上述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在此基础之上,使之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最后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项目而存在,这就是所谓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模式

(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讲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馆藏资源,这是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二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在检索的过程中必须达到智能化的程度,检索的智能化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三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是以信息结构为基础的,这种信息结构具有分布、开放的特征,此外数字化运行还必须要依靠高速可靠的网络环境;四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之间并非独立分割的,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上就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最突出的四个特征。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用户通过网络以及通信系统,会连接到一个咨询系统,这个咨询系统是隶属于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这个统一的访问界面上,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任何自己想要咨询的信息和资源。此外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还需要建立所有不同需要的文档,创设这些文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对一些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可视化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最终的系统模式,那么在建构这些系统模式的过程中,具体需要哪些操作和流程呢,可尝试通过“Use Case图”、“静态结构图”及“动态行为图”这三种图形来建立系统模型,其中静态结构图又包括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及对象类图四种,动态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及协同图四种,使用这些类别的图使系统可视化从不同的抽象角度来实现,一般它具有一下几种特征:可视化,表示能力强;容易掌握,方便使用;直接面向对象,简单明了。

三、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图书管理的数字化不但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还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和资料的查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使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无形中推动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二是方便图书工作人员对图书进行高效管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馆藏资源日益丰富,这种状况无疑加大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漏洞和困境,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实现,不但可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还可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可谓一举多得;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资源有限性的问题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模式可有效促使图书资源和资料的全球运用和流动,进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可行性分析通俗来讲就是管理化的操作性问题,从当前发展的情形来看,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完全可行的,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首先在静态结构的设计方面,当前图书馆运行的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早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关联性,必须在静态设计方面下工夫,秉持面向对象的原则,积极构建数据模型及管理模型等,这样就从源头抓住了设计系统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动态性的结构设计和分析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建立在网络环境和更为开放的信息结构基础之上,其基本流程是非常方便简单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化的顺序图来反映,先是用户通过登录流通系统的用户使用的页面,接着输入密码及验证码等,顺利进入系统内部,然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输入指令,传达到电子书刊所对应的模块,最后通过系统总程序的控制和操作来向客户提供具有独立版权的电子书刊,整个流程快捷方便高效。

四、结语

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非常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要做出积极努力,切实为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学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勇,张岩.浅论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苏洁.浅析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经营水平;途径

中图分类号:F407.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74-01

在现代化背景下,若要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行业的发展,就应当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我国造船水平,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我国造船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走进海洋强国的行列。而数字化造船管理是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我国应当以此为入口,不断强化数字化造船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促进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造船概述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造船工业的应用方式、深度等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造船工业水平的关键。为此,我国必须重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数字化造船管理的难点还在于全过程的信息集成,如果缺乏一体化的设计生产管理系统,会使得管理需求与生产实际脱离。虽然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引进了一些较为先进、完善的设计系统,但是并还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造船管理问题。目前,我国造船数字化的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分段制造”向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为导向的“分道制造”过渡中,而日韩等造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壳舾涂一体化”的“集成制造”模式,并开始进入到“敏捷制造”模式。显然,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仍然不足。

业界人士指出,若要提升我国数字化造船水平还要建立造船企业内部、造船企业之间以及造船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的信息数字化平台,保证船舶的生产、管理都能够建立在数字化信息系统之上共享信息;另外,还应当建立系统化的造船行业数字化平台,保证各大、中小企业之间都能够共享数字资源,从而促进我国造船行业更大范围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中小船企普遍本身经济实力有限,加上造船行业生产的特点是资金占用量大,盈利微薄,能够投入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有限。国家应该加大对大型造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给予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二、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途径

1.政策引导,统筹发展

纵观国内外先进的造船企业,其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依赖于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支持。比如韩国和日本在政策、资金方面对数字化造船都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因而,我国也应当实时地出台一些国家政策,正确引导我国造船工业数字化的发展。

早在2009年我国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对船舶工业数字化建设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有关专家也认为,国家加大对数字化造船行业的扶持和引导,有利于提高整个造船工业的数字化水平。2016年出台的《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б饧》进一步指出要完善造船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推广数字化造船。只有国家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数字化发展,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大环境,确保企业能够看清当前形势不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工业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2.研发新的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系统

首先,在当前形势下,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数字化造船系统。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引进新的管理系统实现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的创新,改变当前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的现状。目前较为常见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有三菱重工的MATES系统、万国造船的HICADEC系统、川崎重工的KHI CIMS、住友重机械SUMIRE等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还应当认清当前发展形势,创新管理与经营模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我国应当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符合我国造船工业实际的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的提高。

在实施应用过程中,还应当认识到数字化造船行业中的风险,科学规划企业发展。立足行业发展现状,结合造船模式转化和推进,以数字化造船管理系统为手段和载体,固化转模成果,实现缩短造船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的目标;积极探索建立系统的行业数字化平台,促进全行业数字化的建设与共同发展。

3.实施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

随着我国造船工业的逐渐发展,国内市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我国造船企业应当认真分析当前船舶行业形势,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的水平。在稳定中求发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创新经营模式为基准。

各造船企业还应当结合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的创新。比如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围绕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数字化制造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制定了加快两化融合工作规划和计划,其中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优化精细化派工管理项目已覆盖所有生产部门和班组,共 9000 多人实行精细化派工管理,公司整体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10%。又如南通中远川崎在全面推进“数字化造船”基础上,2012 年起连续引进条材、型材、装配、先行等 4 条机器人自动生产线,改造了多条流水化生产线,大部分内场实现了设计与生产联网的自动化操作,为迈向智能船厂打实了基础。从中能够看出,只有企业认准当前发展形势,结合新技术、新理念,创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造船工业的水平,更进一步加快我国船舶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有助于推进我国造船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出台一定的政策支持、扶持数字化造船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企业则应当结合自身企业实际不断实现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方式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造船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泽,侯政友.提升数字化造船管理与经营水平初探[J].舰船科学技术,2014,03:146-150.

第9篇

【关键词】网络融合 中国数字电视 规划与发展

近年来,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迅速发展,数字电视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在网络融合下其发展前景相对宽广,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着,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带动着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稳步发展,由于数字电视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电视产业的规划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数字电视通过借助数字媒体的感官传播,使展示过程中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发挥传播潜能,进而带动电视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升级。

1 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电视是传媒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凭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程也逐渐向前迈进,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支撑逐步引领着电视产业的升级,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数字电视是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己经有将近二十多个城市,无论大中小都实现了整体数字化的全覆盖,甚至还有许多地区已经完全进入到了多种业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完全实现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彻底转变和革新。随着创传播模式的转变和革新,我国卫星电视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数字化传输质量有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卫星电视的数字化传播效率和效果也取得了显著提高。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地面数字电视逐渐发展起来,地面数字电视主要是指接受地面数字的电视信号来接收电视节目,首先电视需要具备接收信号的功能,零八年地面数字电视市场空前繁荣,而且数字电视产业逐渐向前发展,大部分的城市都开通了数字电视,进一步带动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

2 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规划

2.1 适应网络发展趋势

网络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论是获取资源,还是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时代的需求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要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数字电视进行整合和升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革新与发展,其次要做好市场调研,通过对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需求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来保障其市场供应量,做好网络形势下的需求分析和产业发展,这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带动此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中,技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科技的要求与日俱增,产品的多样性和技术性是取得市场份额的关键,在重视产品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同时,还要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与网络进行融合,如数字信息信息输送。电视视频等等,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功能来迎合消费者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这也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保障产品质量,才能取得消费者的青睐。

2.2 遵守数字电视产业化市场规律

众所周知,数字化电视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对其需求量突飞猛进,同时数字化电视技术也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也是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方向,将数字化电视与网络技术性融合,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追求是电视产业的发展动力,在进行产业发展与升级过程中,要满足市场的经营规律,掌握时机,提供市场服务质量,增加数字电视的经营规模,以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应,提高市场对数字电视的需求,提高技术是水平,更好的对数字化电视产业进行科学性的规划和发展。

2.3 提高数字电视的技术水平

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数字化电视的需求,在适应网络发展模式和适应市场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数字电视的技术水平,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我国电视产业发展标准的策略,全面提高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使我国的数字化电视产业以更加标准化、技术化、先进化的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全面开启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新时代,在原有基础上革故鼎新,不断创造出更加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带动企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由于互联网的融合与发展,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并且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贸易模式开始逐渐出现,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发展,实现企业规划的同时,取得长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和趋势,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行业进入了产品同质化的竞争时代,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背景下我国数字化电视产业的规划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技术的升级,市场的整合,与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时代赋予中国数字化产业的任务与要求。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价格理念向品质、品牌理念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分析与研究网络融合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规制与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汉辉,万兴,周慧.网络融合下中国数字电视产业的规制与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0,04:1-8.

[2]万兴.网络融合下数字电视产业的竞合形态与企业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3,04:59-64.

[3]万兴.基于BRSCP框架的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2:26-31.

第10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工程测量;数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一)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可以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及地籍要素,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利用数字化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备,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分析也方便、准确。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至新的高度,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其他方面对比传统测绘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

(二)地图处理技术,是用来对纸质地图进行自动化的扫描录入、分析、修补、完善,以实现对于纸质地图的现实性、比例尺、精准性等各项信息的有效反映。成图技术是以全站仪与电子手簿等设备,通过电子平板、内外业一体化等工作模式进行工作,对具有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工程图实施数字化的测绘,可以突破各种限制进行精细的操作,数字化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

二、数字技术测绘的作业模式

(一)一体化。通过测量人员具有深厚的操作技术及施工经验,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以及电子平板进行联机的野外作业,对各测点进行图形绘制,但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并不常用。

(二)全站仪与电子平板的配合。主要包括有码作业和无码作业,其中无码作业在测量中更为常用。有码作业需要测量人员根据各测量点的类型及几何关系的编码,将编码输入到计算机,借助棱镜和测站对各测量点的信息进行交流,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也不高,所以并不常用。

(三)经纬仪和测距仪配合。测量人员使用数字通讯设备借助于测距仪人工对控制点进行定向及方位角检查、高差和水平距离计算等工作,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进行配合作业,将业外的观测数据录入微机设备,对数据进行转码,由内业工作者借助图形编辑软件将接收到的数据编码转变成实际的图形,最终呈现出来。

三、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一)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应用。地面数字化测图技术多在大比例尺的地图测量中应用,仅需要应用扫描仪器、电子计算机、绘图仪器、数字化测量仪、数字化数据处理软件等相关仪器进行配合就可以完成作业。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存储以及自动处理数据,降低了人为操作中的误差。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测绘精确度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任务的完成实现了高质量和高效率。数字化的产品信息既可以在硬盘中存储,也可以在图纸上绘制出来进行直观的表达,且同人工绘制相比更加的美观规范。其数据成图满足CAD技术的需要,使图形坐标和点间距离的读取更加准确。

(二)数字地球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地球作为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的一个框架体系,囊括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并将其实行地理坐标的统一构建。在数字地球中,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应用数字储存来进行统一整理并呈现在计算机系统中,更方便个人或企业对信息的获取。数字地球系统需要将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数字地球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与之关联的部门和项目很多,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信息收录功能强大,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完成。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将数字地球系统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实现地球的数字化、科技化,不断将将空间科学、信息技术、地球知识等众多学科进行整合应用。

(三)数字化技术在原始图中的应用。常用矢量化图形扫描、GPS输入和手扶跟踪三种数字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现有的地形图进行整理并采用扫描仪、数字化的软件、绘图仪等,对已有的纸质地图进行处理转变成数字化的地图,来实现原始图件实现数字化,开展测量工作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测量结果。

(四)航测数字成图。当一个地区很大时,可以利用航空摄影机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过外业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的模型,通过计算机用绘图软件在模型上量测,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不久将得到推广。

四、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三)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四)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五)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六)大型和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3维测量、几何重构以及质量控制将是工程测量学发展的一个特点。

(七)数据处理中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分析和辨识将成为工程测量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1维、2维到3维、4维,从点信息到面信息获取,从静态到动态,从后处理到实时处理,从人眼观测操作到机器人自动寻标观测,从大型特种工程到人体测量工程,从高空到地面、地下以及水下,从人工量测到无接触遥测,从周期观测到持续测量。测量精度从毫米级到微米乃至纳米级。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浩.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初探[J].中华建设,2011,6(11)159-160

第11篇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优点,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含义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博物馆的各类收藏、研究、展示、娱乐及教育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

博物馆数字化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的,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机构内部的信息,将传统的博物馆的日常活动和管理内容等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的结合,构筑博物馆大环境,创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形象。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藏品陈列、考古挖掘活动、文物保护及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人事和物流等。例如文物的整理盘点、出入库记录、色彩的修复及分析、文物碎片的拼接和演示、陈列品的安全措施等。

1、博物馆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博物馆顺应科技潮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数字化革命,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使文化传播结合高科技创造出崭新的领域,从博物馆功能和组织管理上实现再定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机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近一步探讨,除了对文物实体的静态结果的研究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文物研究的动态过程,研究文物的技术和形成过程,可见,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2、博物馆数字化是组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使用网络化办公,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处理电子邮件、异地事件、展品信息网络化传输、简约的数据存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社会调查、方案征集研讨等,扩大了交流面积,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网络实现了高速、高效的办公业态,节省了物力、人力、时间和空间,不仅节省成本还大大优化了工作组织系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上的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方面的优点包含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的信息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是现场参观群众的信息展示优点。

(1)、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博物馆数字化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磁盘的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联机系统,节省了物理空间;利用博物馆的数字虚拟化,参观人员可以不用直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面,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网络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参观浏览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其相关介绍,提前得知博物馆最近展览活动等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技术与研究的双相结合。

(2)博物馆数字化对现场观众的信息展示优点。根据现场观众的喜好等因素,运用多媒体现场导读和视频点播介绍,以便现场观众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区块,方便快捷的到展室选看自己喜欢的展品。

4、博物馆数字化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运用,提高了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数字化的展览客服了现实文物与藏品的陈列受资金和展室的限制,藏品展出的比例较小,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陈列和精品介绍,满足了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5、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也是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的最佳手段。

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件藏品的数据、图片、描述、视频影像、三维模拟展示等详细信息,比较直观,通过3D动态过程强化了感性体验,弥补了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博物馆数字化对藏品的管理,建立数字档案和无形资产的收藏,减少藏品实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耗,减少丢失窃风险,同时借助数字化的加工和资源共享,使学术研究更深入和广泛。

6、博物馆数字化,业内人士把其优势总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管理更加智能化。以自动化技术为主,楼宇自动化及消防系统等建立起的文物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为文物保护而专门研制的装置系统等科学而简约的完成了文物的智能化管理。

(2)、博物馆数字化使信息化优势增强。由信息的快速交流而实施伴随的博物馆工作体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提高,办公系统自动化、文物藏品数据库的科学化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等均是其体现。

(3)、博物馆数字化使文物知识工程更加标准化。使分类、定名、术语、方法、标记、环境、鉴定、语言处理等更加完善和贴切。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新策略

1、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技术是其关键

采用高科技支持系统,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对展品的科学管理,又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高科技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数字技术的资源整合则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2、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能动因素

提高现有博物馆工作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博物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引进行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借助社会公共资源的专业力量,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数字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程。无论是博物馆在组织机构办公上,还是参观者对文物的文化交流上,亦或者是文物考古研究上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我们坚信,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数字化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9期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实验教学;优越性

数字化实验是在传统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传统实验室技术向现代化、数字化发展的方向。数字化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手段,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破土而出。数字化实验室既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又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延伸。我校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中装备了数字化实验室,其中的数字化设备包括高级数据采集(在平板电脑中加装数据采集卡)和传感器。

一、数字化实验室的优越性

数字化实验是在传统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应用传感器技术,将传统实验中的信息数字化并传送到计算机,由专用软件处理后,通过图像、表格、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动态地显示出来。能使学生观察到化学变化的整个过程,能对变化过程进行直观、形象处理的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世界通过数据与图表展现出来,揭示其中的科学规律。根据我校数字化实验室使用过程来看,数字化实验具有如下特点。

1.数字化实验室具有开放性。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数字化实验室既可用于演示实验(配合投影设备),也可进行分组实验;既可课堂教学使用,也可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最适合于综合实践活动,利用高级数据采集器的特点,可以到家庭、田野、工厂做实验。因此,数字化实验室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具有开放性。例如,测定污水中的酸碱度。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到各点取样,送回实验室分析,这样即费时又费力。而数字化实验就可以直接带上设备到各点测定,数据由电脑分析后通过无线网络发回,可以方便地汇总数据。

2.数字化实验室具有智能型的特点,其智能性特征基本贯穿整个科学实验过程。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传统的实验方法无论取点和作图都由手工完成。而数字化实验这些过程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的,而且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出温度的变化曲线。利用智能软件能够直接显示数据坐标,精确测量任何两点的距离,而且可以同步显示真实数据。

3.数字化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具有整合性。数字化实验室仍以学生的真实实验为基础,只是在信息处理的重要环节上采用了计算机技术(采集、处理和表达),从而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实验技术的整合。

二、数字化实验是对传统实验技术的延伸与发展

传统定性实验一般是通过人的主观观察(颜色、气味、冷热、沉淀、气泡等)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情况。而定量实验是通过仪器(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断续地测量数据,进一步由手工绘制图表,最后通过分析来完成任务。而数字化实验则是通过传感器技术直接测定并且量化数据,同时将数据传给计算机,由计算机给出动态的输出结果。测定各组成成分的数值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更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传感器和计算机的介入,实验的过程中能更快更准确地连续监测、采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够利用软件实时显示数据。并能够存储、传输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等分析处理,提高了实验准确性,使实验结果更真实。这样数字化实验不仅使原来的定量实验实现自动化,迅速、准确地给出实验结果,而且可以使原来的定性实验做定量化。

数字化实验可以及时捕捉细微的科学过程。传统实验一般都是靠眼睛观察实验现象、靠手脑记录和处理数据。但很多实验现象是来不及观察或者根本观察不到,有时即使能够读数,也容易造成较大误差。而数字化实验可以通过传感器可以捕捉 “瞬时”的过程,我们能够通过计算机记录下来仔细分析,可以探究的问题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拓展,更容易、更深刻地揭示客观规律。

数字化实验可以拓展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于探究性教学。把很多原来只能意会的问题通过数字、表格、视频等形式显示出来,将传统实验技术与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观察、捕捉并分析传统实验仪器无法观察到的微弱信息和瞬间信息,对探究问题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更具备发展性,更有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意识。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传统实验是通过酸碱指示剂来确定中点。实验过程中只能看到中点时指示剂颜色的突变,不能看到PH值变化的全过程。而在数字化实验中使用PH传感器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在中和反应中溶液PH值变化的全过程,并将整个过程用图形显示出来。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探究中和反应的本质问题。

数字化实验室其实就是传统实验室的延伸。它是在传统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的多功能实验平台。数字化实验室既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又是传统实验教学的变革,更是一次对新课标下实验教学的挑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效地用于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字化实验室及其在中学理科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