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

时间:2023-09-01 16:5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医药行业调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医药行业调研

第1篇

摘要:行业企业调研是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基于此,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以及对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课改;技能人才状况

作者简介:许瑞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石洪林,男,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30-06

一、调研背景

长期以来,高职生物医药系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受到实训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主,课程设置与医药企业需求脱节。为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常州医药产业,常州技师学院生物医药系医药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课题组对常州地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为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调研的基本信息及分析

课题组选取了常州地区医药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制药企业,以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和常州市医药行业协会专家作为对象,以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常州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1.常州地区医药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常州医药产业拥有药品生产企业41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2家,药品包装材料企业25家。产品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提取,卫生材料,生化药物,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药用包装材料等多个门类。

2.常州医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易于形成药品、医疗器械的产业链。

3.常州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通过实施新版GMP,为企业提升药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扩大产能创造了条件,使行业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一批优势产品逐步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初露端倪。

(二)常州地区医药行业代表性制药企业人才现状及需求分析

1.课题组针对常州地区有代表性的七家制药企业的人才现状和近三年药物分析技能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从表1可见,药物分析人数在企业总人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0%左右;从表2可见,药品QC、QA人员在企业技术人员中所占比例达到15%以上,这表明制药企业对药物分析人才有一定的需求量。由表3可见,制药企业的药物分析人员虽然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技术要求都较高。另外,从调研访谈中获知,企业不仅对人才提出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在学历方面要求技能人才至少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所以,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体化课程要兼顾技能培养和学历教育,两者都不能偏废。

2.调研发现,制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总数的40%以上。特别在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质量管理(包括质检、化验、质管、验收、养护、保管等)人员。技术岗位有药物制剂工、药物QC检验工、药物QA质量管理员、制药机械维修工、研发人员等,各技术岗位人员占比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制药企业对药物制剂工技术人员需求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药物QC检验工,占比约10%。

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药物分析与检验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理化分析,其次为微生物检测,然后是仪器分析。其中,理化分析约占50%,微生物检测约占30%,仪器分析约占20%。

3.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主要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见表4和表5。由表4、表5可见,常州地区制药企业大多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企业,中药制剂较少,这是后续课改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方面。

4.调研发现,制药企业希望药物分析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分析检验流程,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QC人员。同时,药物分析工还应具有下列专业能力:(1)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了解现代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动态;(2)能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3)能协助企业生产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品(批)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能制定和执行分析仪器设备和药物分析的标准操作规程。

三、基本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对企业调研情况的分析,我们确定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为:面向医药生产企业和原辅料生产企业等相关企业,培养从事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和理化仪器等设备,对原料药制剂等成品、半成品及原辅料进行检验、检查、检定、试验、分析的高技能人才。

1.中级工要求。能独立接受分析任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理化检测、生化检测,能分析判断检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减小测定误差,并能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2.高级工要求。能进行仪器检测、理化检测、能解决在分析测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具有培训和指导中级工的能力。对分析仪器常见的故障能进行诊断,对简单的故障能进行排除。

(二)针对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课改

第2篇

去年以来,国内企业争先恐后迈向国际医疗市场,单起并购交易金额屡创新高,几亿美元甚至十几亿美元的并购案越来越常见。诸多并购案例还显示,不同于过去对单个产品和技术的试探性收购,国内资本逐渐开始尝试跨境控股型、战略性投资,在创新和前瞻性早期项目方面也不惜血本。

中国资本热衷跨境医药投资的背后,是国内医药产业面临的愈发迫切的升级压力,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仅靠关门研发改造并不可行,“走出去、引进来”是可行的手段。

但出海并非一帆风顺,相反,更多的是险滩闯关。“中国医疗企业海外并购刚刚起步,并购战略不清、尽职调查专业能力不足以及并购后整合困难,导致不少海外并购案例难达预期效果。”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资本争相出海

去年国内医药企业400多起并购案例当中,约6%属于海外并购,标的集中在原料药、仿制药、医疗设备、肿瘤技术、基因检测、医疗机构、保健品等领域。在新药研发方面,跨境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药明康德与Juno成立合资公司主攻CAR-T免疫治疗,复星医药现金出资2000万美元与Kite Pharma合作,引进后者CAR-T治疗产品KTE-C19。

谈及近两年的跨境医疗投资,君联资本合伙人蔡大庆最直接的感受是,国内资本出去得很快很急,对一些项目给出的估值要高于国外其他投资者。

在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胡雪峰看来,国内企业投向海外的医疗资本金额比较大,一些大的并购项目层出不穷,且早期研发项目和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尽收囊中,涵盖了制药业、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医疗服务等大健康全产业链。

为什么近年来国内资本争相出海投资医疗健康?蔡大庆认为,一是因为汇率,2015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攀升。二是因为国外技术领先,价格优势比较明显,即海外标的拥有更好的性价比,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市盈率差来赚取利润。

此外,近两年国内药品市场竞争激烈,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等多重政策因素对药企生存产生影响是直接的推动力。

许小林将跨境医疗并购项目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海外并购弥补技术差距,即用资金换技术进度。公开消息显示,海外并购案例中,新兴技术的并购和投资占到总并购案例的40%左右。

去年年底,和铂医药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收购总部位于荷兰的Harbour Antibodies BV公司,在此基础上打造专注肿瘤免疫领域的世界顶级生物医药公司。“我们依托收购的转基因鼠技术平台,开发创新药产品管线,同时也计划与国内开发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推进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和国际接轨。”和铂医药CEO王劲松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另外一类,则是通^海外并购扩张全球市场。例如,三诺生物于2016年初完成对尼普洛诊断的并购,通过该并购获得标的的全球销售网络,尤其是美国的销售渠道。又如,去年7月复星医药收购印度药企Gland Pharma,目的之一是借机进入欧美市场并进一步获取全球注册与认证的能力。而人福医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人福美国花5.5亿美元收购Epic Pharma公司,也将对集团麻醉镇痛药品业务的全球市场拓展起到积极作用。

克服“水土不服”

对频频出海收购医疗资产的国内资本而言,交易达成可能只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

“跨境并购失败率超过70%,财务、业务整合都需要关注,最难的是文化整合。”盛世投资首席投资官李丹表示,由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加上文化和理念的差异,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上不够顺畅,主要是缺乏经验和人才。

特别是在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标的过程中,如何守住原有技术及管理团队,对中国团队来说是巨大考验。

据王劲松介绍,去年年底和铂医药收购Harbour Antibodies BV公司时,之前的投资人、共同发起人、创始人以及团队,都很看重平台价值的体现和回报的最优化。如果收购方来自美国,他们的顾虑会比较少,可能就看一些基本的商业模式或运营计划。然而,中国的投资方参与及新公司运营总部移到中国,则让他们顾虑重重,担忧点主要集中在中国整体创新环境、国内市场和西方成熟市场的差异等方面。

为了从体系上和模式上打消对方顾虑,王劲松决定,新公司成立并完成收购后,企业将继续让荷兰的团队进行平台优化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工作,同时,拓建实验室,在美国波士顿开展和生物医药行业主流接轨的新药研发活动。

除了并购后整合方面的困难,许小林认为,中国医疗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并购战略制定不清、尽职调查专业能力不足的风险。一方面,不少企业缺乏清晰的并购战略路线图,并购目的不清或对协同效应规划不足。一些企业推行海外并购并非出自战略考量,而是因为政府的鼓励或中介机构的推荐;另一方面,缺乏国际化经验、对海外商业法律环境和盈利模式理解不深,组织和协调内外部资源的能力缺失,对尽职调查风险点评估和决策能力不足。

对第二点,蔡大庆颇为认同。据他观察,国内很多基金是第一次往外投,相对比较谨慎,但关注的点不是特别到位。比如,去国外投资,虽然标的价格相对便宜,但人员工资、各类开销支出很高,不少机构只看价格低就投钱,没有意识到公司可能未来烧钱很厉害,使得投资回报难达预期。

第3篇

关键词:创新课程;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086-03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是该院生物医药系生物制药技术教研室根据教高16号文件要求,积极与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医药企业合作,根据制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药物制剂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设置的创新课程。

一、课程简介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或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针对制药企业的制药卫生、制水、炮制、粉碎、筛分与混合、浸提、浓缩、干燥、生物药物预处理、细胞破碎等岗位,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设置了十个教学情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前处理的基本技能,形成“质量第一、依法制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考取高级药物制剂工、胜任制剂前处理岗位工作,完成制剂生产任务提供支撑。

二、课程定位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是一门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课程。目前是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药品食品监督管理专业及生物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等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300多人参加了本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的课程,也是学生进行后续环节高级药物制剂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生产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医药企业各类药品的生产任务而开设的。该课程也是一门与药物制剂工和药物检验工职业资格密切相关的职业培训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可培养学生在医药行业企业的生产、质控、管理监督岗位,“零距离”从事生产和质量控制工作。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药物生产、生产质控、生产管理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以药物生产工作过程与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学习过程、药物生产工作岗位任务与教学项目任务高度融合为核心,课程教学项目适应高级药物制剂工考证的需要,实现课岗、课证有机结合”。

四、课程建设思路

本课程建设思路为:在分析现有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存在的弊端和对医药生产企业药品生产工作过程和生产岗位广泛调研基础上,以医药行业企业药品生产工作过程为向导,以药品生产职业岗位任务及药物制剂工职业标准为依据,结合药品生产、生产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真实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景,以药品生产、质控、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宗旨构建课程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与学任务,从而顺利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医药行业培养从事药品生产、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五、课程内容体系

本课程按照药物制剂前处理工作过程,遵循职业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形成规律,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完成药物制剂前处理岗位任务需要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最后形成了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具体见表1。

1.课程名称和课程内容创新

经查阅近十年大量有关药物制剂、药物生产等相关书籍及高职高专、普通高校相关教材尚未发现与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相同的课程名称。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所设计的课程内容主要有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等前处理技术,这些内容分散在上述不同书籍或高职高专教材中,内容繁多,大同而小异,即无论是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的药物制剂无论制成什么样剂型,其前处理技术如提取、分离、纯化、合成、浓缩、干燥等基本技术是雷同的或者说是大同小异的,只有药物制成不同剂型的技术是有区别的。我们在选取设计教学内容时特别注意了常用性与共用性原则,主要选取设计的是中药、西药、生物药制剂常用和共用的前处理技术。

“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与相关课程药物制剂技术内容的主要区别是现行教材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是按剂型分章节介绍常用药物剂型的成型制剂技术,而无药物制剂前处理技术内容。本课程组大胆重构了药物制剂前处理实用技术课程内容,将药物制剂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课程内容中的药物制剂成型技术内容在另外课程中介绍,去除药物制剂临床应用和质量检验的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中药制药、西药制药、生物制药等制药过程中常用的、共用的前处理技术。

第4篇

关键词:院企联合;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对生物医药的发展特别地重视,我国政府2010年的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众所周知,每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都需要有人才的支撑,而不同的医药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制药企业必须与高等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等进行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人才职业教育链。高等教育应该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零对接,培养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高质量和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即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1,2]。

1 生物制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全球生物制药巨头于2002年瞄准了中国较低的人力成本,之后纷纷将其生物制药和化学实验研发基地设在了中国,国内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也逐步从仿制药走上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道路。生物制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化明显。目前,生物制药行业人才重点应培养以下人才:

1.1 知识产权人才

在生物医药行业,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导致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同时产品的竞争力也下降。应聘者要有一定的医药学专业背景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很强的理解、沟通和学习能力。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能突破思维定势、有创新型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高级研究员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和研发队伍的大力扩张,既懂得药理研究和具有医院临床试验经验,又能在找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策划、组织运作、落实研发和生产并担当管理职能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

1.3 质检人才

随着国家对医药、化妆品和化工等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质量监察力度的加大,产品质量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适应这一培养目标,构建一套“院企联合”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层次化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备条件和关键[3,4]。

2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学院利用山西省生物制药企业资源,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本院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生物制药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工作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专业多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7]。

3 人才培养要求

“院企联合”的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除具有本科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素质能力外,特别强调掌握与岗位需求相关的职业资格知识及提升学生发展潜力的知识、生产一线操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药物的研究与生产、药物分析检验和药品营销等岗位群要求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企业的岗位生产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的职业素质。

4 人才培养措施

4.1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中,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院企”共同开发高质量的专业特色课程,如“生物制药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等,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考核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注重实效的原则,改革考核办法,加强实践、实训学分考核,形成以“实践动手”与“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1]。

4.2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形成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职业发展反馈制度、“院企联合”机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和专业教学委员会例会制度等,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学院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4.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3.1 构建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生物制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适应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段式”(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方向实践和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套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支持“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跟班实习和顶岗实习”4个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更新、充实、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企业实习进行教学并采用灵活适用的考核与评价方式。3阶段模式实践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定位、企业对于员工等需求与要求在具体企业背景、企业环境与具体工作任务中找到有机结合点。

4.3.2 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从低到高、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层提高的层次化实验课程体系,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验证型、综合型、创新型”的3层次实验项目。

4.3.3 “院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由学院选派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和企业选配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认真进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院企”共同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行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新机制[8-10]。

4.3.4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

学生在入学第6学期分配导师,导师把好选题的遴选关,增加综合性实验选题和调查报告选题的比例,学院加强对导师指导和毕业生论文进度等环节的监控,严格毕业论文初审、盲审、答辩和论文定稿等制度,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4.3.5 注重加强“院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要进行岗位专业化的训练;制药企业和营销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也能够完成校外岗位操作的现场指导工作,使学生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4.4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开设职业角色体验、职业指导、潜能开发和人际沟通等课程,通过课程选修、讲座、讨论和企业访谈等方式培养职业能力。

5 保障措施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脚步已迈。学院现有15个实验室共1300m2,有价值7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院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院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院与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山西省源渊药业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训基地。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省级国有企业,固定资产7000余万元,主要从事研究、生产生物药品尤其是冻干苗、油乳剂苗,部分毕业班级学生先后进厂参加实习并就业。山西省源渊药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龙头企业,固定资产9000余万元,为种、养、加、制综合企业,目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学生已进行实习并就业。

生物制药专业已逐步开展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部分课程开始实施“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新的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考核的新型评价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学院领导对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高度重视,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生物制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和改革专业,学院在制度、资金和人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学院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人员,都直接参与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改革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研究水平,具有较强组织与协调能力。特别是学院院长王金胜教授,长期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活动。

6 展望

改革研究成果在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内实施,将极大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建设,目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在校学生145人,将直接受益。

改革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制药专业其他院教学,带动学校制药专业教学改革。目前制药专业在校学生共有300余人,将从中受益。

改革研究成果可向学院其他专业推广,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可应用于其他生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会使整个学院师生受益。

所以,高等教育应与当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等学校应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学院将对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继续加强“院企联合”的办学模式,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培养生物制药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探索更多、更好的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徐凌云,刘志国,徐伟民,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药学教育,2011,27(4):4-6.

[2] 张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覃日强,罗洪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56-57.

[4] 赵新业,梁建和,陈炳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C版),2011(15):98-99.

[5] 陈丽梅,袁月明,闫毅,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链”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2(7):62-64.

[6] 李正文,顾明华,袁涛,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4-16.

[7] 宁海龙,邹德堂,唐鑫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5):43-45.

[8] 李第秋,黄富佳.软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26(6):55-57.

[9] 叶茎,何琼,盖超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2(1):52-53.

第5篇

关键词 医药产业现状 分析政策 建议

一、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参见《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

二、存在问题

(一)缺少核心技术,科研能力还需加强

目前,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新药研发投入上还是以跟随战略为主,多为仿制,没有研发出完整知识产权的药物。97%的化学药是仿制药,生物药整体产业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中药天然药物停留在原有基础上。从研发投入上看,江苏省内医药制造企业平均科研支出仅占销售额的3%,即使是研发导向型的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投入最高也只有销售额的5%~8%。[1]总的来看,研发多为政府直接投资,民间资本由于风险承担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2]而国外跨国医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5%,印度药企也占到了8%~10%。[3]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策是影响医药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需要给予积极的产业扶持。如上海市政府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具体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4]山东作为医药大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从融资、补贴、奖励、土地等多方面开展政策扶持,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虽然江苏省各区域都认识到了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并将资源投入其中,但和上海、山东等地相比,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三)人才外流

虽然南京市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是南京高等院校的医药类优秀毕业生大量外流。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2016年毕业的博士离开南京的占毕业总人数的47.54%、硕士60.57%、本科生58.32%,作为全国医药类人才培养的中心,却出现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导致本地企业在人才的选用上捉襟见肘,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重视。[5]

(四)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导致技术创新链条断裂

江苏省的医药产业在产、学、研结合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南京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但是在产学研交接的部分却做的不是很到位。特别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间存在着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合作交流少的问题。产学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不能发挥交叉的优势。高等院校主要是将科研的精力放在知识创新上,科研机构则侧重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可供实际应用的技术,而企业是研发成果的需求者,企业的任务是将可行的技术成熟化、工业化,做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进入市场中销售。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大多偏向于理论,缺少对于市场的关注。企业从成本效益多方位考虑,又不可能维持同高校、科研机构一样的理论研究能力,三者的脱节往往就会导致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的脱节。长此以往,缺少市场的检验,科研就失去了动力。[6]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科学组织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都是优先发展产业。但是,正因为其重要性使得各地的众多高新医药产业园纷纷建立,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加强医药产业的政府引导,提高产业的组织程度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江苏医药产业有发展规划、重点市有医药园区,但政府统筹认真抓规划落实不太到位,有的规划实施无人问津,制定的优惠政策很原则而不能落实,致使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状况严重,已经与山东、上海等省市有明显差距。建议省政府协调好医药产业重点产区的市政府,共同统筹安排医药产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项重大议题。[7]

(二)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江苏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医药产业是个特殊的民生产业,政府必须给予积极地扶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民用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很少,但对制药产业却制定了完备的法规政策。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医药大国对医药产业规划、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人才培养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各省市对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其中上海的政策措施比较完善和更具操作性。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年)》,市发改委、市科委印发的《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对上海医药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如上海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化资助基金,给出了补贴、减税、免税、奖励、优先纳入医保目录等各种各样的优惠扶持政策。

积极推进江苏医药产业的发展,应当认真借鉴上海等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已有的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展开改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拓宽政策支持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江苏医药产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在土地资源利用、银行信贷、科技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重点医药产业群和成长性中小医药企业。[8]

(三)加快转变医药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江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医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医药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场深刻变革,是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医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注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转型。为此,一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例如江苏在中医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优势,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是保持优势乃至扩大优势的必由之径。二是要加大节能减排措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医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权衡医药国际市场的分工,在加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将原料药生产控制在一定的份额内,彻底改变“产品出口,污染留下”的落后状况。三是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要在加强研发、制造环节的同时,注重流通、使用环节的开发完善。

(四)加强创新研发,把江苏t药做大做强

医药创新对江苏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是由于医药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目前医药研发不足,致使医药产业长期以仿为主,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突破这个障碍;另一方面,当今江苏医药产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成熟期,需要通过提升产业的生命周期曲线,从而跳跃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层面。

加快江苏医药创新研发,一要建设好、发挥好南京“药谷”及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新药研发的主力军作用,完善新药研发、检测的全省性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药谷”新药研发的核心带头作用。二要重点扶持泰州、苏州、无锡、连云港等四大研发板块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作用,合理规划各个板块的研发重点和产品结构。三要加强和改善新药研发的下游服务,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服务水平,完善药物评价服务体系,加强新药研发的基础性建设。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新药研发的主体地位,加快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五要加强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他们创造条件,特别要充分吸引和组织海归医药人才队伍,在研发保障和政治、生活等多方面接纳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优势和作用。

(五)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江苏医药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在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优势,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而且高度聚集的产业具有超长的生命力,可以延缓产业衰退。提高产业集中度,必须全力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从形成到壮大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径,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链才能不断延伸和快速膨胀。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医药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兼并,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促进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医药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对辖区企业的综合服务,出台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发展。[9]

(作者单位为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简介:沃田,男,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医药产业。通讯作者:陈磊,中国药科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 吴哲明.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 石斌.南京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 曾铮.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及其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4-38.

[4]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制订的《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4版)》的通知[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18):29-31.

[5] 中国药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中国药科大学,http:

///s/1/t/96/7e/a0/info32416.

htm,2017-01-11.

[6]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求是,2006(09):39-41.

[7] 贾晓梨,王贵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12-13.

第6篇

关键词 创新障碍 医药产业集群 防范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09)01-0032-03

作为一种复苏的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集群能够形成与跨国公司互补乃至抗衡的一股力量。我国医药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市场开发能力不强,新药创新能力较差,而集群内的企业拥有非集群企业无法获得的竞争优势,所以有些地区把它作为发展地方医药产业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1 张江药谷发展概况

在医药行业,产业集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产业集群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国外的如德国的“Rheinland Bloriver”,国内较为典型的如上海“张江药谷”,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一定集群效应。截至2007年,张江药谷内已集聚了31家研发中心、42家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和120余家中小型创新科技企业,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累计已达到210家。这些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医院、高校均高度密集地集中在张江园区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交流,并且这种联系体现出多点、多维、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特征。

经过10年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研究开发、产业群体、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产业体系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的现代生物医药创新体系。从产值上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集聚效应明显。从产业价值链角度分析,张江药谷具有下列几个特征:

第一,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专业服务、教育培训到下游市场开拓,张江药谷已经初步形成一个以研发为中心、生产为重点的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上游、中游、下游产业各环节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和价值方面的交换联系,并具有多样化的链接实现形式。

第二,各项配套设施和机构完善。医药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基础科学研究,张江药谷内的企业在垂直维度上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较活跃,信息、技术、人才、资本交流十分频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进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能级的提升。

第三,从产业价值链独立性看,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属于依赖型产业价值链。也就是说,形成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技术或工艺等是从国外或其他地区引进的,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变化完全依赖于它的核心技术或工业提供者。

2 医药产业集群中的创新障碍

医药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能力无疑产生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产业集群和创新能力之间并非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集群创新的风险和障碍也同时存在,集群中企业之间的网络结构固然能够加强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但是也可能会削减集群的创新能力,导致集群的停滞或衰退。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集群中其他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这样才能制定提高集群创新的政策。

2.1 群体思维

医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面临着相同或相近的产业形势和政策环境,由于高度的产业关联性和紧密的相互交流学习,很容易造成集群内企业的群体性思维。这种思维在集群形成初期能产生强劲的创新动力,从而形成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但是当这种高度趋近的同质性思维形成定势,并成为集群思维的主流,企业就会积累一种“从众心理”,选择与集群内领军企业趋同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同质竞争,行业结构趋同。在技术水平较低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为主的集群内,企业往往选择的是“模范式”发展,这会导致行业结构上的趋同性,形成同类种群通向高速增长的拥挤效应以及低水平、分散的数量夸张,往往导致集群内部激烈的恶性竞争,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样,在技术水平较高的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中,引领技术创新的企业还没有开始技术转型时,集群内的其它企业也会按兵不动。集群一旦忽视技术创新,错过新一轮的技术升级和技术转型机会,集群的优势地位就会逐渐丧失。衰退前期的产业集群正如“温水中的青蛙”,对未来的形势发展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对衰退反应迟钝的群体思维导致集群不能突破既有盈利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限制,对政治气候、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技术手段的变化不敏感,会造成对集群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的判断失误,延误创新机遇。

2.2 创新惰性

协同与溢出效应在促使集群获得外部经济性的同时,也滋生着集群内部的创新惰性。知识溢出使集群内企业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集聚带来效率提高,是形成企业集群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决定了集群的规模,也影响集群组织内企业的生产函数;另一方面知识溢出还会造成“搭便车行为”,集群整体上的知识开发和创新停滞,导致集群内部产品的雷同和恶性竞争的发生。在知识溢出和知识外部性非常明显的医药产业集群中,模仿创新和使用他人技术变得非常容易,学习的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会催生企业的创新惰性。一方面,自主创新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大量的投入,而且还要面对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跟踪、模仿和学习别人的技术和创新成果成本低廉,且非常容易成功。理性的企业一定会选择模仿和跟踪他人技术这条途径,而不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2.3 结构僵化

Markuse在研究集群的成功与风险之间关系时指出:区域集群越成功,越倾向于发展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而逐步丧失获取应对市场变化所需的能力,导致集群败落的潜在风险不断积累,集群的竞争力不断下降,直至集群的消亡。封闭、僵化、刚性的集群结构给创新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产业集群创新方向单一化,使得产业横向价值链上的企业战略趋同。产业集群内的横向企业除了拥有相同的生产技能外,原材料的状况也大体相同,技术水平相差无几,对顾客及市场的了解也大同小异,因此,当它们面临相同的机会与威胁的时候,往往作出相似甚至相同的战略决策,从而导致战略趋同性“整体行动”,集群逐步丧失其本来作为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治理结构”的优势,患上创新乏力的“大企业病”。集群内的纵向价值链大多是以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我国的很多产业集群更是以众多中小企业围绕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加工为特征。这种结构虽可通过大企业与小企业的合作形成灵活的生产方式,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但却以小企业在技术、财务、产品、市场等方面对核心大企业的依赖为代价,大企业与小企业间主要是单向知识传递,小企业之间交流很少,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强。

2.4 封闭自守风险

封闭自守风险是指集群内部成员以及辅机构之间密切的相互关联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逐渐使集群转变为一个封闭自守系统,从而导致集群不能快速与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交换,削弱集群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产业集群并不是孤立的,它常常依赖于外部市场和外部技术。许多研究表明,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降低企业从集群外部获取新信息的动机,削弱企业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使得本地集群缺乏外来的新信息以及接近新机会的途径,企业对新技术不敏感。特别是当许多供应商仅为一个共同的客户服务时,这些供应商可能会因此而对市场现实需求特别是长远需求判断失误,进而导致经营的失败。产业集群内部的地域社会制度和外部世界之间应该存在交换关系。如果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系过于紧密、封闭和僵化,那么集群内企业可能会对区外重要的技术创新麻木而错失技改良机,从而对区内企业发展造成巨大伤害。

3 对防范集群创新障碍的建议

尽管以上所述的创新障碍大多是在集群发展成熟后才会出现,而我国的医药产业集群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关企业和部门还是应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实现医药产业集群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集群企业自身、当地政府和中介组织通过密切合作化解这些限制集群创新优势发挥的创新风险。

第一,集群内企业自身要防止对优势资源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创新能力的培育,应不断加强对创新风险的识别和预见能力,杜绝短期行为。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网络中,研发是最主要的节点,是张江未来发展的最具特色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片面强调研发环节的国际学术水平或片面强调生产环节的仿制能力,结果只能使产业链中某个企业或某个环节获利,并不能推动整个产业链升级。医药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应紧紧抓住医药技术发展的良好时机,通过整合园区内科研资源和生产资源,加强同大学、科研院所等智力机构的联系,密切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创新动向;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建立内部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防止创新惰性;注意实现创新路径的多样化和产品线的优化组合,防止单一技术路径依赖带来的转型风险。

第二,政府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应防止成为限制集群创新优势发挥的障碍。应不断加强政府服务,优化创新环境。

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行业预警机制,防止产业过热时出现同构化风险;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注意加强执行环节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来约束集群内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引导金融资本在产业集群聚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孵化期,加速集群发展;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促进创新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上海张江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其它医药产业集群学习的。张江药谷内设置了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比如专业孵化平台、CRO专业服务平台、研发外包服务平台、仪器共享平台和职业培训中心等,为集群内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系统。张江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发展,现已拥有行业协会、法律和财务咨询机构以及临床服务等服务机构,孵化器的功能逐步完善。在扶持园区中小创新企业,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已为艾滋病、肿瘤、内分泌等领域14个项目的药品注册和申报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

第三,中介组织应该成为促进集群创新的催化剂。

中介机构应创造企业之间交流、协作的机会,通过信用记录等制度形式加强企业间的信任基础,提高企业合作创新的效率;行业协会应引导产业形成创新、竞争的集群文化,防止保守文化成为接纳新思想的障碍;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形成专业化的劳动力市场,为集群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不断为集群提供外部集群创新的最新思想和成果信息,防止群体思维的僵化。张江目前中介服务的发展水平离社会化、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中介组织的规范、自律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风险投资的发育仍处在较低层次,从事医药的技术经纪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平均素质较低,在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并没有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有关学者曾采访了上海市生物医药协会的专家,有专家指出,在张江存在下列现象:科研单位或创业型企业有了科技成果之后,技术方找不到生产方,生产方出现生产设备、资源闲置,而技术拥有方却为科技成果转化没有方向而苦恼。

第四,集群成员不能仅仅关注内部网络的发展和完善,还要加强与集群外企业和外部市场的联系。

目前,就张江药谷的现状而言,一方面,园区内企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和合作、学习气氛非常活跃,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研发活动的进展,是药谷旺盛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正式交流和合作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与园区内的兄弟研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它与区外的合作与交流也很广泛。相比之下,与园区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联系度要高于与本园区内的合作。集群与外部成员和市场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集群与外部市场联系起来,且存在着本地和非本地的混合联系时,集群才能够更好地创造新知识并获得持续成长。一个健康的产业集群不仅应该充分利用地区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互动互荣的地域关系,而且同时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区外的技术创新成果,充分了解并开发区外市场。

4 结语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于2000年4月,2005年1月更名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市局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2010年5月,根据全市机构改革要求,将我局原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给市卫生局,将市卫生局餐饮服务许可、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划给我局。市局内设9个职能科室,下设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及芝罘、莱山、福山、牟平4个区分局。

目前,全市共有监管相对人近3万家,其中:

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现有药品生产企业37家,涉及31个剂型,六大类药品,生产品种769种;医疗机构制剂单位12个,配制医疗机构制剂品种65种;药包材生产企业27家,生产药品包装材料46种;法人药品批发企业43家,非法人药品批发企业1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6家,连锁门店1021个,单体零售药店214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91家,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05个,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180家;医疗机构、农村卫生室和诊所4584家。

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方面:现有获得GMP认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7家,保健食品文号64个,保健食品经营企业261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9家,生产化妆品品种57种,化妆品经营企业3156家。

餐饮服务方面:现有可统计餐饮单位15120家,其中学校食堂1031个,从业人员约20万人。

二、工作情况

2012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支持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城市为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贯彻实施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建立健全药品监管工作体系。市政府于2012年5月12日印发了《***市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了药品安全“十二五”期间的六大工程,从全面提高药品标准、强化药品全过程质量监管、健全药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药品安全监测预警水平、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完善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加强药品监管基层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等方面提出明确目标要求,《规划》的实施将夯实药品监管事业的基础,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深入开展“诚信建设年”活动,构建“四品一械”诚信自律体系。围绕“诚信建设年”活动这一主线,举办了生物医药行业诚信建设专题讲座,推行了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定期交流例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餐饮安全“黑名单”制度,启动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试点工作。市局制定了药械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健全完善了监管相对人信用档案,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 2750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被评定为守信等级;医疗器械行业评定A级生产经营企业185家;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与44家生产企业逐一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餐饮行业在50%的大中型酒店实行了“诚信积分卡”制度,确定餐饮量化分级管理A级和B级单位849家。同时,加大对失信违规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检查频次,促进企业整改,逐步建立“诚信守法得利、违规失信损益”的长效机制。

(三)注重应急预警,强化风险管理。继续深化安全风险信息日监测、周评估、月报告制度,指定专人收集各大媒体曝光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和信息,第一时间向局领导和有关科室负责人发送,年内共发送预警信息1300余条,形成评估报告29期,消除和化解安全风险隐患34个。制定完善了《药源性兴奋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了饮食用药安全预警、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圆满完成重大活动餐饮保障任务33次。加强了上市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和质量抽检,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8770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3296份,完成药品抽检1983批,基本药物抽检360批,合格率99.7%,完成中药饮片抽检9批,合格率100%;抽样餐饮食品60个品种320批次,保健食品和化妆品48个批次。制定了《***市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方案,公示确定243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为定点回收单位,回收过期失效药品货值260余万元。

(四)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深化示范创建。全市广泛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共申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181家、示范街4条。莱山和莱州分别被推荐为国家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龙口被推荐为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牟平和莱山被推荐为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县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尽心、学生舒心、家长安心、政府放心”的“四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有序进行,第二批申报的154家学校食堂已进入验收阶段。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示范基地,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申报点之一。

(五)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先后组织开展“四品一械”和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17个,共出动执法人员14646人次,检查单位8146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23起,罚款85万元,排查安全隐患123项,责令整改88家;移交违法药品广告124件,查处擅自互联网药品信息企业7家,暂扣GSP证书2张,备案药品营销人员4692人次;查封扣押不合格食品16种,对43家餐饮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警示约谈;没收无证医疗器械产品12件,注销非法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企业4家。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部署,集中开展了小餐饮整治规范行动,共检查餐饮单位3605家,发放备案证1555个,圆满完成创城任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六)稳妥处置铬超标胶囊事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铬超标胶囊事件曝光后,全系统迅速反应,立即行动,市局主要负责人亲自调度,各副局长带队深入一线,稽查支队、药检所和各县市区全员参入,开展了全方位普查、下架、封存和抽检工作。市药检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铬检测设备的招标采购和调试,迅速开展胶囊剂药品的抽检。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对全市库存的29批6000万粒空心胶囊、9029公斤明胶逐批送检工作,共查封不合格胶囊剂药品7300盒,对116845盒胶囊剂产品予以暂停销售使用,自5月1日起对全市所有胶囊剂药品实行批批检验,5月底前,全市铬超标胶囊剂药品全部下架查封、召回或销毁,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七)全方位做好亚沙会安全保障工作,确保饮食用药安全。组建了亚沙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亚沙会药品安全及兴奋剂治理监督保障手册》、《亚沙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手册》等31份方案、流程和操作规范,划分核心、重点和三线三大监督保障区域,全市抽调80名业务骨干,组成亚沙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监督保障团队,完成了对13家亚沙会定点酒店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制作加工场所等7个环节的数百次现场评价督查,对快餐配送进行24小时全程监控测试。全市开展了“迎亚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日整治行动”和兴奋剂治理交叉暗访,与13家定点餐饮接待单位和4家专用药品定点配送企业分别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和《守法生产经营兴奋剂承诺书》,亚沙会期间实现了“零事故”、“零投诉”目标。市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

(八)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监管相对人素质。全市在“四品一械”各个领域均开展了大规模的业务培训,餐饮行业分期分批对从业人员进行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培训,组织亚沙村1000余名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系统学习重大赛事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年度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参训率达50%以上,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举办了药品批发和零售连锁企业兴奋剂、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及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监管专题培训,参训人员400余人次;召开3期医疗器械生产和经营企业监管工作会议,对430名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组织全市150余名药械安全性监测人员进行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培训;围绕新版GMP、GSP实施和铬超标胶囊事件,组织1200余名从业人员开展了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专题培训,督促企业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自觉加强质量管理。

(九)完善机关软硬件建设,增强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综合楼工程已顺利封顶,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监管处和开发区、高新区食品药品稽查大队,统一配发了执法服装,新增执法车7辆,检验检测设备150余万元。完成了部分区局及稽查支队、药检所科级干部的调整和竞争上岗,公开考选了一批优秀人才。制定出台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建设的具体意见,组织了道德大讲堂、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举办了食药监精神专题征文活动,对征集的48篇优秀稿件通过市局网站刊发,并结集出版。全面修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一法一规定”贯彻实施意见,明确了市区局的事权划分,对相关执法文书实施统一套章、统一编号、统一登记管理。市局审批窗口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200余件,按期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连续九年保持全市“文明窗口”,为全市70家审批窗口中7个获此殊荣的部门之一。在全省率先建立实施了执法监督卡和执法回访卡制度,收到执法监督卡170份,回访卡60份,满意率100%。

(十)加大帮扶力度,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积极培育新型战略性产业为目标,坚持重点项目零距离服务的原则,确定了12家重点帮促企业,通过重点调研、上门服务、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帮促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先后举办业务讲座、培训65场,开展政企对话活动3次,组织专家对21家企业进行指导,举行了生物医药企业媒体形象集中展示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5个,省级技术中心7个,6家企业境内上市,5家企业成功登陆境外证券交易市场,在企业改造、园区发展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亿,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和拓普邦生物科技园列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分所的签约、新时代健康产业园、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等14个重点园区相继开工建设,将为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比,与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从全市层面看:一是餐饮服务业面广量大,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无证经营、操作不规范、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不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二是制售假劣药品行为仍然没有杜绝,利用互联网和寄递等方式违法销售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添加、虚假宣传、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现象还比较突出,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风险较大;三是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增强部门监管合力、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促进责任落实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从我们自身看:一是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监管基础设施、监测机构、执法装备、检验设施、技术手段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监管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二是电子化监管、社会化监管、网格化监管等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三是监管队伍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执法人员素质、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下一步,全市系统将以党的十精神为统领,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发展年”活动为总抓手,以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为目标,实施质量安全、示范创建、助推帮扶三大工程,深化层级责任、诚信自律、风险防控三大体系,提升技术支撑、信息化监管、依法行政三种能力,确保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精神,全面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按照十报告提出的“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总要求,在全系统全面开展“创新发展年”活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发展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努力在健全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产业发展上创出新路子,实现新跨越。

(二)实施三大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是实施质量安全工程。加快实施新版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无证经营行为,持续实现食品药品安全“零事故”目标。二是实施示范创建工程。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和“四心”学校食堂创建活动,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年”活动,不断提升示范创建水平,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三是实施助推帮扶工程。加大对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新时代健康产业园、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分所等14个重点园区和项目在政策法规、立项审批、技术攻关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快把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支柱产业,成为全省的领头羊。

(三)深化三大体系,健全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一是深化层级责任体系。制定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市县事权划分,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衔接、组织有序、责任明确、运转协调、奖惩严明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深化诚信自律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服务食品企业诚信档案,建立实施失信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组织开展“***生物医药行业名优产品”评选和优秀企业形象展示活动,构建全国一流的食品药品市场环境。三是深化风险防控体系。抓好日监测、周评估、月报告的风险汇总和评价工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风险会商制度,设立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防范重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构建起全国最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

(四)提升三种能力,夯实监管基础。一是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综合楼工程建设,拓展检验检测项目,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年内,取得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资质,启动口岸药检所申报,力争迈入全国一流食品药品检验所行列。二是提升信息化监管能力。结合新办公楼投入使用,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设,提前完成药品电子监管建设任务,在2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试点启动医疗器械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纳入远程实时监控范围,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搭建起省内及全国地级市最先进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数据库和在线信息查询系统。三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培训,开展业务大讲堂、技术技能比武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开放日、安全知识宣讲和“五进”宣传活动,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执法检查、稽查办案等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为全面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8篇

2014年起,支付宝推出“未来医院”项目作为移动就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甚至查看检查报告等流程。

传统的就诊过程常常因排队挂号、缴费等环节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患者因此怨声载道,但更多的是无奈。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将使得这些繁琐的程序变得简单。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完成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以及医患互动等环节。

未来支付宝会考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不改变现有流程的前提下,患者分别通过医生工作站等终端机器插卡,支付宝支付预存款,系统结算后分别扣款的方式;另一种则是通过支付宝先扣除自费部分,就诊完成后再插卡结算医保部分的费用。

“未来医院”计划中,支付宝将实施三步走战略。即首先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再激活医疗服务全生态;最后打造基于大数据从治疗到预防的健康管理平台。

目前,除了与北上广深十家以上的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外,支付宝还在智慧医疗社区进行探索,与30多家社区以下医院包括社区医院达成合作。

当第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支付宝接下来会考虑如何将商保打通,并实时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自动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审核后,做到快速赔付。未来将通过互联网和其他的虚拟方式在线完成电子处方,附近的药物配送、医保实时报销、保险实时申请赔等所有环节,理想状态便是激活整个医疗服务的全生态圈,解决远程就医O2O医疗的问题。完成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能会用3-5年时间。而支付宝的最终目标,也就是“未来医院”计划的最后一步则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在“未来医院”进程中,除了机会,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层次不齐的医院信息化程度、封闭落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都是支付宝首先需要解决和平衡的问题。譬如,很多医院的HI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LIS(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标准都不统一,要想打通系统,就需要首先统一标准,而如何统一来自不同开发商、不同程序的语言,对于支付宝来说还需下一番功夫。

天猫医药馆:打造医疗电商平台

天猫医药馆是天猫旗下的一个医药购物频道,它汇集了OTC药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隐形眼镜、品牌保健品、传统滋补品等网购服务项目,天猫医药馆是天猫里面的一个重要品牌。

2011年6月20日,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早在2011年3月21日,淘宝便已经取得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具有在互联网网站上药品信息的资质。淘宝商城“医药馆”正式上线之时,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了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药品近1万种,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然而,如此雄大备受关注的药品销售之路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2011年7月8日,药品监管部门要求淘宝商城整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封淘宝并对外表示:“淘宝没有取得网上售药资格。”随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淘宝网进行查处,要求其尽快整改。

2012年2月27日,淘宝重启医药电子商务,更名“天猫医药馆”。卷土重来的“天猫医药馆”气势更足,上线品种由原先的1万种变成了2万种,入驻医药商家也由之前的5家增加至15家。更专业的改进之处是,天猫医药馆内商家的旺旺客服将由药店执业药师担任,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此外,购物流程也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消费者在看中某商品之后,页面跳转到相应医药商的官方网站,随后确定订单,进入支付宝付款购买,完成交易。

国内最大的医药B2C天猫医药馆的重新上路,对于本已动作频繁的网上药品零售业可能会释放连锁效应,但天猫医药馆无疑不会偏安于为医药商做平台展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而医药馆的梅开二度能否带来整个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的井喷,业界对此表现出高度关注。

阿里健康云医院:实现HIS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阿里健康云医院平台名为“医蝶谷”,它被定位为“整合医疗全体系、全链条资源,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的网络平台”。业务的涵盖范围包括了医生、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健康管理、云药房、检查检验等一系列环节,在大力吸引基层医疗机构的同时,也在发展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搭建分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患者可以找到覆盖所有科室的专家名医,线上线下结合一站式完成整个就医流程。而医生也可以在“医蝶谷”里拎包入住,通过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获得患者的好评,提升自我价值。平台与实体机构打通,支持医生多点执业。

阿里健康云医院,是指阿里健康与医疗健康服务机构进行合作,让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使用阿里健康提供的HIS(医疗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产生的病人信息、诊疗过程、检查结果等都被系统保存在云端,实现整个HIS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都没有能力置办类似HIS系统的诊疗系统,阿里健康在初期是给这些诊所免费安装HIS系统并提供免费更新维护服务,目前云医疗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数百家医疗机构。2015年3月9日,阿里健康云道首先在石家庄市平衡体检机构上线运行,这种模式顺应了“互联网+”的趋势,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

云医院对“重复检查、重复治疗”可实行技术上的帮助,只要是接入HIS系统的机构,都可以在该系统内看到病患的诊疗信息。云医院能够打破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同时实现电子处方的流转。当有足够多的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后,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就将全面爆发。

据悉,云医院下一步的设想是,患者在合作机构就诊后,电子处方即进入该人的阿里健康APP,患者只需打开APP就能用处方向附近药店下单。业内人士指出,阿里健康这一系列动作旨在建立完整的医药生态闭环,并通过健康资讯和寻医问药的环节,为用户提供即时的贴身健康服务。

微医集团(挂号网):打造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

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预约挂号、就医指导、健康咨询、在线支付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截至2014年7月份,挂号网已经与全国23个省份、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3000万的实名注册用户、10多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2014年挂号网累计服务患者人次超过1亿,已经快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就医服务平台。2015年9月24日,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

2014年10月,挂号网获得由腾讯领投的1.065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超过6亿美元。2015年9月24日,微医集团(挂号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为3.94亿美元。微医集团这一轮融资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2015年1月,挂号网完成对老牌网上药店金象网的控股。5月,复星医药和挂号网(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未来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在技术、平台、市场、媒体等方面全面展开深度合作,形成紧密的线上线下O2O联盟。此次获得新的融资后,挂号网改名为微医集团,打算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并准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服务,推出责任医疗计划。责任医疗计划将是新的微医集团未来重要的盈利点。

挂号网是国内移动医疗服务的先进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客流,在业内和市场也有很好的声誉,但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过去5年挂号网的主要工作,是把医院的服务窗口搬到手机上,和构建微医集团的医疗团队,基本上都是赔钱,因为这些都是公共服务,挂号不能获取利益。而此次挂号网希望借助对金象网控股,及与复星医药的合作,有望以售药为突破口,把挂号网的流量和用药需求在金象网上实现变现,从而逐步盈利。

专家认为,挂号网的盈利模式值得期待,一是挂号网用户量大、积累时间长、群体精准,因此其基数与粘性将成为购药转化率的基本保证;其次,复星医药与挂号网目前对金象网交叉持股,说穿了都是一家人,因此双方合作将更具深度与广度,能真正对患者进行分析及需求挖掘,从而提高购药转化率。但挂号网要真正做到流量变现,关键还是需要双方深度合作,运用各方优势资源共同对患者购药、诊疗、健康等记录进行深度分析,以大数据为基础促进金象网的药品销售。否则,再多的用户和资源都没有意义。

丁香园:建立医生社区垂直化平台

丁香园目前只是提供面向医生的服务,但未来定位是为整个医疗行业服务。丁香园从2009年1月开始持续盈利,年底收入超过500万元,2011年公司整体收入已经突破千万元。丁香园的招牌移动应用用药助手也于2011年底凭借超过100万下载量基本达到盈利。

在用户数量方面,中国的执业医师现在有 260多万。丁香园目前注册的医疗领域从业人员多达400万,其中达到其数据质量的医生有120多万,这使丁香园成为国内目前掌握医生资源最多的公司。

在融资估值方面,丁香园于2009年获得第一轮200万美元融资,2012年底完成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A轮投资者美国风投机构DCM跟投,金额在千万美元左右。

丁香园最大的收入来源是面对药企的服务。公司面对医药企业的服务增长很快,现在超过50%,已经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主要有七大类:一是广告投放,即丁香园凭借最高医生用户量(包括400万会员,数百万日PV),使医疗广告精准覆盖专业人士;二是网络学术营销,即丁香园通过旗下网络平台、传统杂志及线下活动,为医药产品提供网络学术营销方案;三是市场调研,即丁香园拥用充足的调研样本库,自主研发在线调研及项目管理系统,助力药企市场分析与决策;四是丁香通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丁香通,面向供应商、商,提供试剂、原料药、医疗设备等类产品信息展示;五是会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医药学术会议信息平台,提供会议预告、图文视频、APP定制、EDM等传播形式,为企业提升影响力;六是丁香人才服务,即通过丁香园旗下专业医疗求职招聘平台――丁香人才网,储备专业人才简历100余万份,为医药企业提供网络招聘会员服务、图文信息服务、个性化招聘服务;七是医药数据服务,即通过丁香园专业团队研发的医药行业综合数据库平台――insight,提供综合搜索平台、注册上市情况、药物研报、政策市场情报及潜力筛选平台,使药企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和资源投入方向。

丁香园移动端产品以免费为主,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医生收取激活码费用和面向企业提供有偿广告投放、市场调研、医药数据服务、人才招聘服务。激活码售价99元人民币,支付后可永久使用当前所有功能和数据,并提供一年数据更新支持。激活码获取渠道是可通过丁当铺以299丁当积分兑换,或通过淘宝网,开通医生认证享免费。目前丁香园拥有丁香人才网、丁香通、丁香客、用药助手、丁香医生、PubMed中文网、调查派、丁香会议等移动客户端产品(见图9)。

好大夫在线:打造国内领先的医患沟通平台

好大夫在线是以患者为核心的、中国目前最大的医患沟通平台,仍在坚持“用病人的口碑”来传播医生的个人品牌,仍在累积核心竞争力,尚未盈利和上市。

好大夫在线定位于“以患者为核心的院外医疗服务(医院前和医院后的在线服务)”,“病情优先制让患者和医生粘制在好大夫这个平台上”,已经经营了9年多,截至2013年底,好大夫已有3200多家公立医院(其中,含有全国全部的1700多家三甲医院)和少数民营医院(上海沃德和北京和睦家)的32万名医生注册,其中,有7万名活跃医生开通了个人网站,提供在线咨询、转诊、预约加号等在线服务,最能帮助患者的医生,其排名最高,注册患者2800万人,患者通过疗效和服务态度两个纬度对医生打分。

第9篇

随着全球科学格局的变化,中医药学的学科方向需要调整变革与创新。所谓科学大格局应该包括着概念的更新,思维模式的转变,理论框架的构建与付诸实践行动的指南。其中的重要因素,应该是科学概念的更新和宇宙观的深化。当英国物理学家史迪芬•霍金在1974年做黑洞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惊。黑洞是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eventhorizon)所规定的时空区域。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质量要无限大,甚至会爆炸。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史瓦西半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宇宙中黑洞的物质运动是不规则的、非线性的、不确定性的,显然它是我们研究的对象。2010年11月16日美国宇航局宣称,科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在距地球5000万光年处发现了仅诞生30年的黑洞,其中有90%的暗物质。尚今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不足10%(约5%左右)。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能量的5倍以上。

暗能量更是奇异,以人类已知的核反应为例,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少量的质量差,这个差异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而暗能量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上述宇宙天体的观测与发现又会对中医药学有什么影响呢?中医药学确切说不是唯物为主的,而是以唯象为主体,是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强调关系本体论,注重能量与信息的时空转换等,这些无疑是与现代大科学的宇宙观相吻合的!始于20世纪中叶的一个争论比较久远的问题,那就是中医药学被称做经验医学,学科本身有没有自己的理论?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理论?资深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医中药的事业很关心。他十分肯定地说:中医药学有自己的理论,中医药学的理论是现象理论、非线性理论、是巨系统的复杂理论。它的理论价值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文明科学哲学的底蕴,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真、善、美;另一个方面,它能够指导实践,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其与线性科学不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思维模式。上世纪初期,西学东渐,还原论盛行,还原论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工业文明的进步,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功不可没。然而还原论的盛行,特别是“”提出“打倒孔家店”,否定了优秀的中华文明,是一个重大的错误。21世纪已经过去了十年,迎来了中华文明的复兴,呈现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并行的时代,全球截止到2009年已有720多所孔子学院,关注学习中国的文史哲。长期的农耕文明、象形文字造就了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形象思维决定着我们重视观察和体悟。我们重视病人的客观表现,做好望闻问切四诊的检查,就是通过四诊收集到病人“象”的表现,医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于“象”作出分析,是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依据,这是主体的认知过程,将主体、客体、象、意、体结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象思维。“象思维”属于动态的整体,其所使用的工具有视、嗅、听、味、触等感知层面,还可有超感官之形而上层面的内容,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如老子的“大象无形”、顿悟等。

健康理念的更新是21世纪中医药学重要的源动力。20世纪以还原论为主体的西医学是建立在以“病”为中心的模式上,今天则需要从诊治“人的病”向关怀“病的人”转换。忽视了主体是“人”,过度注重医疗技术的进步而忽视人文关怀是错误的,以致出现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发病率增高又得不到合理的诊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均重视了医疗改革,突出表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健康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医学研究的目的最终是人类的生活满意度与生存幸福感,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医疗需求和实在的疗效,重视个体化医疗与循证医学证据等,这是引起西方学者关注中医药学的内在因素之一。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可引领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其整体医学思想、多维恒动的关系本体认识论、顺应自然的各种疗法有其存在的广阔天地。为此,中医药学学科建设要坚持我主人随,弘扬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重视传承和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要植根于大科学的背景之下,要适应大环境的变迁。所谓大环境的变迁应该包括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要服务于大卫生的客观需求,促进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朝向全社会的广大民众,要提高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公平性和社会可及性,要让广大群众能够得到及时、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吃得上药、吃得起药,能够把中医的适宜技术加以推广,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及时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实现中医药学科的总体目标,科学与人文融合互动,东学西学兼收并蓄,来建构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科建设要贯彻“我主人随”的原则。20世纪的中医前辈们是为了中医的生存而奋争,现在我们需要面临的是为中医药未来的发展谋策略。我们主张以国学、国医为主体,有主有从,中西结合,同时,欢迎和团结一切关心中医药学发展的多学科人员与社会的有识之士参与进来。

2中医药学学科方向概述

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意见。中医药学的学科方向是在自然哲学的引领下实施医学健康行动,针对“以人为本”的健康问题与中医药学的临床优势病种,以辨证论治为主体方向的个体化诊疗手段,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的评价方法体系,以获取共识性的循证证据,进而提高中医药学理论的科学性与技术的可及性,保证技术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立规范的中医药行业国内外通行标准,不断地提升中医药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自然哲学是任何自然科学的引领指针,在“道”的层面。本世纪的自然哲学观重视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网络信息链接为主的模式,强调关系本体论和实践第一性的观点。这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重要的挑战。纵观上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轨迹,是以二元论和还原论为中心展开的纯生物性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代价是医学人文的失落,浪费主义盛行,卫生资源的短缺,寿命虽有延长但伴随痛苦的增加,眼中只有“病”而没有主体的“人”,过度追逐科学化,以生物学标准判别疗效。虽然在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发现了医学主体“人”的复杂性、能动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质,尤其是现代宇宙观的重大变化,带来了人们视觉域的不断拓宽,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中医药学带来的是更多的机遇。新的自然哲学观引领下的健康新理念主要强调的有: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主张整体系统的和谐与统一的理念,注重关系本体论的认识方法,在真实世界的背景下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注重人文关怀、人的道德和人的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

把针对“以人为本”的健康问题与中医药学的临床优势病种作为中医药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中医药学历来是重视“人”这一主体因素的。“人为本,病为标”、“治病救人”等理念深刻烙印在中医药学人的脑海中。人有生物学属性,更有社会心理属性,每个人均有1×1014个细胞,同时还有寄生于人体上比人体自身细胞多10倍的细菌,多么庞大的军团!人的健康问题又是十分广阔的天地,中医药学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目前中医治未病(包括亚健康防治)思想与工程不断推进,中医养生和中医饮食文化的研究也十分活跃,中医心理学也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在中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十一五”期间国家各类研究计划把重点放在了现代难治病的辨证论治方案和证治规律上,其中包括临床流行五病,即高血压病、冠心病、中风病、肿瘤及糖尿病;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也有专项资助。2009年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2010年的手足口病,中医药在防控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优势病种上,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方向,如何把握好时间、空间的转换,寻找到证候演变的拐点,有效诊治与阐发机理是我们的优势。譬如冠心病,有胸部闷痛、心电图不正常,可以确诊为冠心病,然而介入造影检查冠状血管完全是通畅的,未见有斑块,它只是微血管的血循障碍;中医称为“病络”,是络脉的病,按“络脉者,常则通,变则病,变则必有病络生,病络生则络病成”,通过审证求因、明辨导致病络的核心病机,依据共性的病理环节进行治疗,运用复方中药的标准汤剂多获较好的疗效。以“证”为人类健康维护的中心加以展开,“有是证,则用是药”,贯彻“我主人随”的主体性原则,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制宜。天人相应、形神一体、动态时空等,均有其合理的内核。

保证技术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立规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针对中医药优势病种诊治疗效的共识性问题有二:一是疗效的循证证据不足;另一是担心中医药技术的安全性。前者要不断地完善中医药学的评价方法体系,以获取公认的循证证据,这是目前中医药学术领域重要的方面之一。要充分而客观地看待循证医学,一要学,二要懂,三要用,四要知道局限性,五要为我所用、创新与发展。特别是关注“人”和“病人”的评价研究,如自我感知、心理承受、知情同意等。在安全、有效、稳定的大前提下亟待建立规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这是一把公平的尺子,是人们均应该遵守的“游戏规则”。否则难以比较,无法约束而使行业行为处于无序的状态。要以全球的视野去处理中医药学的相关问题,这样才有一定的高度,才有和谐的发展环境,才能使中医药学有良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现今提出的中医药学学科方向的调整变革问题,是基于目前二元论与还原论逐渐被多元大科学的革新所取代,同时一元论与系统整体论的兴起也需要不断地拓展,把“人”放在天与地之间来看人的健康,来看人的疾病,精气神一体,象与形融通。我们主张科学和人文融合互动,然而医学的方向不能够从人文到人文,如果是从人文到人文,过分强调象思维,不与形体融通,就不能更好地维护健康。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大问题。现在人们问责大学,问责大学培养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差。从中医药学科看,主要是我们培养的人才实践技能不足,亟需强化基本功训练等。值得思考的中医教育是跟着西方的模式走,是借鉴,能赶超吗?要重新调研,要吸收宋代书院及太医院教习,优化目前中医药学的教学资源,闯出中国人自己的路!

3中医药学学科方向内涵的调整

以人类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具体的学术内容上朝向个体化医学(personalized)、预测医学(pre-dictive)、预防医学(preemptive)、参与医学(partici-patory)(简称4P医学)作出调整,以适应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与网络医学(networkmedi-cine)的发展。东学西学融合提倡4P医学,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药物遗传学从中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个体化医学的概念也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基于药物遗传学的发现如何去发展个体化医学,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对于患相同疾病的不同病人,现在的用药方法是用同样的药,而在将来的个体化医学中,由于可以预测不同病人的药物效应,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疾病,医生也可能根据病人的遗传背景来选择合理的药物和最合适的剂量。同时,医学模式中的心理、社会与环境等方面也是个体化医学的重要内容。显然中医药临床医学的核心———辨证论治的理念与技术将在21世纪的个体化医学方面有充分的发展机遇。各类人群,不同的环境,得病的机率是不一样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人们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与本能。四川人为什么吃辣椒?因为四川地区是一个湿气较重的区域,火神派医生多生长在四川,其用附子非常多,做菜都可以加附子。所以人适应生存环境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人养成生活习惯的条件,包括自然生态,也有社会环境。中医关注一个人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下,整个生长过程、成长经历,再加上他现在的表现,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地观察与评价,所以中医学才是真正的个体化医学,包括个体化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提倡预测医学,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重点应该放在病前的早期监测上,可及时地预测、辨识健康状态及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预测医学包括各种气候、物候、环境、致病因素等,既要关注环境等自然条件,又要关注是什么样的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怎么样去调理、针对人体的状态通过调身心去解决对病证的治疗等问题。中医多通过望、闻、问、切的宏观观察方法,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应用生物学指标做微观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和五运六气学说是代表性的预测医学。关于整体医学指引下的预防医学,即是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进行人为的干预,包括药物干预、营养干预,或者是生活行为干预,这是目前应对慢性病公认的最佳策略。中医药学中整体系统医学思想早已有之,且有明确的内在标准,如“气脉常通”“阴平阳密”“积精全神”“形与神俱”等。具体干预的方法也众多:“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等,均为实践证实有效的生活调摄方法。“民以食为天”(《汉书》),中国人最讲究饮食与营养,中国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就是饮食文化,在医学领域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优势的饮食疗法:“调”为核心的理念与相应的丰富烹调技术。不仅有药物干预方法,还有祝由调心、调气、调神、针灸等上百种外治方法,且多为天然、可及、安全、经济、有效等干预措施。

至于参与医学,即对个人的健康并不是被动地仅由医生来决定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倡导自己也要主动地参与到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自觉维护的全过程中,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提倡科学与人文融通。中医药学历来重视人的智慧能力,“人为本,病为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机体在发病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决定着病人在临床上是否发病的关键。治病的目的是救人,“人”是核心,是健康的主体。转化医学作为重点的变革之一,要凸现个体化医学的中医药学优势,同时还要参与到全球卫生信息化工作中,重视高概念时代的医学导向,为构建统一的新医药学奠基。什么叫高概念?一要有现代的大科学理念;二要研究复杂的相关性,要敢于突破原有的学术边界,提倡整合;三要在实践中践行诠释与创新。目前美国已有38所大学医学院建立了转化医学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06年起实施“临床与科研成果转化奖励计划(ClinicalandTranslationalScienceAwards,CTSAs)”,美国国立卫生院每年投入5亿美元用于推进转化医学。转化医学这个方向的变革是由广大民众对医药的客观需求拉动的,要以病人为出发点去研究、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强调的是病人的早期检查和疾病的早期评估。在现代的医疗系统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医学的研究进程向一个更加开放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快速发展,以及对于从研究出发的医学临床实践的社会包容。故此,转化医学倡导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再做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进而提高医疗的总体水平。所以,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主张要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多机构、多层次组成课题攻关组,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协作。中医药学历来以临床医学为核心,从临床到基础,临床是开端,通过基础的研究、机理的研究再回到临床上来,还要以临床研究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因为基础理论升华、中药研究与开发的源泉都在临床。医院要到院前去转化,院前就是社区、乡镇和农村;临床上的成熟技术要向产业转化,研究的成果要向效益方面转化,要应用到基层上去;医、教、研、产要向人才培养转化。转化医学的模式要具有普适的价值,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更要有永续的动力去支撑可持续发展。转化医学的模式需要稳定的结构,过去的提法是创新团队,进一步朝向产、学、研联盟的更新;近来已有专家提出“多学科联合体”这一新概念,未来我们应该建立多学科联合体。多学科的联合体有3项要求:第一,一定要有多学科、多机构、多层次性的稳定结构;第二,要引领转化医学的研究方向,要朝向基层、朝向临床、朝向应用,将农村、社区慢性病的防治、防控突发传染病等作为研究的重点;第三,要实行医、产、学、研、资一体化。资源的“资”,要求前置进入市场,进行资本的有效运作,在实践中来提高学科自主运作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我们把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工作做好的保证。如此,我们就能够取得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促进健康基金会等有效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就能够有资本的高效支撑,中医药学的学术发展必然会更加顺畅和健康地向前快速发展。

总之,转化医学的重点要前移,移到预防上来;重心要下移,移到社区和乡村中去。网络医学也是调整变革的热点。还原论的思想与方法功不可没,但是用它来解决生物医药复杂的病理过程,特别是多因素、多变量与多组织器官变化的过程就十分困难了。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的转化,必然要涉及到机体相关性的网络系统与多重靶点效益的整合互动时空。从系统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机体受到某一个应激性刺激的时候,它就出现一个网络的系统调控,应激系统运作,到一定的时候还会启动机体的代偿功能,一直到系统失控时,才表现出疾病的表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只是特异性、机体自我适应性,还有机体自组织、自修复、自调节等方方面面。所以,疾病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机体整体、各系统、各器官、各层面组织细胞,它的共有特征就是网络协调性。在这种背景下,要认真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把原有的中医药学的学说与理论,合理地延伸到所谓的神经体液免疫的网络之中,延伸到细胞的分子网络体系之中。网络医学不仅仅是人们理解的用计算机远程会诊、哪个医生看什么病、享受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网络医学是来解释健康与疾病,特别是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这种机体产生的各个组织细胞的复杂病理变化有它的网络变化的整合效应。探索复杂疾病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要的是要解决表征问题,根据表征与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不仅要了解基因,还要知道基因的功能以及它与表征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衡量临床疾病诊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反映疾病真实面貌、治疗的效果,还要注意它的临床中间节点,同时也要注意影像学等检测的客观指标的表征变化,把这些主观的评价表征和科学数据结合起来。疾病是多因素、多变量、多环节,它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结构,我们要解释在网络中它的共性病理环节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单靶点,而是一个多靶点的节点的协调变化。

这就是中医要解决的证候的核心病机,所以网络医学、病理生理学都具有一个非常亲缘的关联,都是揭示疾病发生的主导环节与多节点、多靶点的互动,这样就可以去探索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关系本体与实体本体的链接。正因为网络医学是构建在系统内、整体内的,故重在综合。在网络医学引领下,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整体观念,把疾病理解成表征,即是中医“证候”。表征的基因是一个功能化的概念,基因节点就是多靶点,与药物受体三个要素互动,运用计算机技术,观察药物对病理网络的干预和影响,这样就使研究的新药更贴近于疾病的本质,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在前期“973项目”的研究中已提出了复方组合化学这一新的复方中药概念,在网络药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研究复方组合化学的新方法,它是针对复杂疾病系统的多靶点、多环节的。复方网络药理学,它是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系统生物学为基础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以及二位凝胶点、蛋白凝胶点等,我们不仅能够识别基因,同时可以探讨这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功能在什么条件下、什么时间上实现蛋白质表达及多个基因的组合互动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的组合,我们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去研究,完全有可能反映系统的复杂问题。

4中医药学的学术创新门径

面向未来,最为重要的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4.1注重学科建设

第一,是学用诠释学。诠释学是理解、解释与应用三位一体的科学,对于学科的骨架概念进行诠释也是创新。如中医学的概念,冲、任、天癸、玄府、气液、病络等概念是西医学中没有的,要给出一个清楚的概念使人能够懂得、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在国内外的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联系到评价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要看教师(医师、研究人员等)包括研究生每年能有多少篇论文被SCI收录,又有多少能够体现中医药学的学术水平、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文章,这些是比较重要的。将西医学没有的概念给予诠释,被接受并吸收了就是对于医学科学的充实,关键在于它能够指导临床。例如,在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下称“非典”)的中医药应对过程中,运用了中医诠释。在参加非典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中,我们真正地看到了“肺热叶焦”的形态,非典的病原体是明确的,变异的冠状病毒导致出血性肺炎,打开胸腔看,肺叶萎陷干枯,满腔的胸血水。怎么解释?机理是什么?至今不清楚。按中医诠释,金元医学大家刘河间在其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有“气液玄府”理论,就能够很好地解释非典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胸血水和“肺热叶焦”。由于毒邪的感染,疫毒之邪侵犯了肺中的络脉,络脉瘀滞而渗出了血液,血液又通过了膈膜,膈膜上的孔隙是不是细胞间质还需要进一步求证。依据刘河间的学说,其机理是渗出的血液通过膜上的“玄府”而渗透进了胸腔的。这个例子中最可贵的不只是我们看到了“肺热叶焦”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它能用来指导我们的临床治疗。它是由于疫毒之邪导致了病络的形成,通过玄府渗出来的胸血水,那么需要用解毒清热、凉血化瘀的治法,可使用辨证的中医汤剂,也可大量地使用静脉注射液,包括清热解毒的喜炎平、热毒宁等,还有活血化瘀的复方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再用一些益气养阴中药治疗,尽早投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中医药的综合抢救很多病人就有了生还的希望,还能减少大量激素冲击治疗带来骨质疏松的弊病。

第二,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不等于随机对照实验,然而循证医学的理念为大家所共识。循证医学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中医学,然而我们要得到一个共识的疗效,就必须更新现有的评价方法,去创新方法学,才能达到共识的疗效。共识的疗效就是说中医药的临床实验所取得的疗效,中医认可,西医也认可,中国人认可,外国人也认可。如此,我们不仅可在核心刊物发表文章,而且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上也能够发表文章。例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首先在预防方面我们研究了一张小复方,有鱼腥草、金银花、、薄荷、生甘草,制成标准汤剂送给大、中、小学生和基地受阅部队食用,当时北京7、8月份时还没有疫苗研制出来。通过回顾性的研究,做了3万多例的回顾性调查证实,中医药是有一定预防作用的。在佑安医院做的263例轻症的临床实验,一组使用莲花清瘟胶囊,一组使用达菲胶囊,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治疗的非劣性检验,结果说明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效果不比达菲胶囊差,而且在流感样症状缓解方面还有它的优势。关于完善评价方法体系,我们对于疾病防控,特别是社区慢性病的防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是有局限性的,可采用实用性的随机临床实验。要比较中医在参与治疗中是否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在什么样的时空间起作用?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能体现出中医的疗效优势和它的特质吗?从而服务于广大民众,同时也要发表学术论文,还要在国际上、在SCI数据源的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样也就提高了我们中医药学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4•2提高人才素质与学术创新能力

第一,就是要兼通文史,透视组学,宏观与微观、综合与分析要逆向对接。学术方向的调整与变革的最高理念是宇宙观,宇宙是由大而无外的大一与小而无内的小一共同构成的,大一寓有小一,小一中涵有大一,两者相兼容而为用,大一含天体、地学、物候、气候,小一含蛋白质、分子、中子甚至比中子更小的。综合和分析,宏观和微观,关系本体论和实体本体论,要去对接。宏观的研究向下,微观的研究向上,如果能够对接上,找到契合点,这就是一种重大的发现。然而机会常常是擦肩而过的,平行地擦肩而过,没有能够契合在一起,大概需要几代人,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工夫。然而,大一融入小一,小一酝于大一,大一小一能够融通,东学西学能够兼容,科学与人文能够融合互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我们当前所面对的是如何体现中医药优势,其重点在临床医学。首先是有肯定的疗效,而后要制定诊疗指南和规范标准,并且具有可推广和辐射的能力,再后去发现其中的机理。

第二,要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学科带头人要能够兼通文史,特别要关注科技发展史,包括对中医的各家学说等应该有很好的把握。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目标。要实现创新的目标,要通过崇尚国故、追思前贤、善于学习借鉴等手段来实现。例如“小学”,这个“小学”是指对文字的释译。药者毒也,药能对抗疾病,如大黄、附子等;药者厚也,药也能够补充营养,像阿胶、鹿茸、熟地黄之类;药者瀹也,瀹有疏导调节之功。这个“瀹”字,三点水,说明水是源泉,上善若水,积淀厚重;右面上是一个人,人底下一个横,一是阳,断开了当然就是阴,一画开天,人贵阳气;三个口为团队,群体,三生万物;再下面是一个册字。团队所谋之事,含事理、伦理、哲理,有和合配伍的物质群体,才能起到疏导调节的作用,这当然需要实践和时间的更多检验。

第三,是透视组学一定要用系统论来指导还原分析。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还原分析的研究,通过还原分析的研究回归到整体上来。要重视表征,重视观察、体悟、司外揣内等,这是中医药学的特点之一。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和表征之间的关联,我们希望能做逆向的对接,然后它非常可能是平行的擦肩而过,对于新的技术应该着眼于整合,使之成为系统才具有创造功能。

第10篇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怎么样写得好?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它涉及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消费者表现出理性而非冲动的购买行为。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医药市场调研报告精品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1一、概述

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____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____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医院市场分析

如何做好医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营销的成败,同时也是医药营销的主要内容。我在实践中摸索到推销药品的窍门,那就是必须打点好一些“关键人物”。

第一是医生,他们手里有处方权,用哪种药,用多少,全由他们说了算;第二是医院的库房,从医药公司进药全由他们负责:第三是药房,他们有一个“小账本”,每个医生用了多少药,该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们提供给我的;第四是医药公司,医院从他们那里进药,我凭药款拿提成。

“打点”这些人的方法也简单,不过是根据各人的“重要性”给予不同档次的提成。有些人难打发,那么就给他多送点礼,多请他吃几次饭。推销同一种药品的医药代表是竞争对手,常常互相“刺探军情”,如果哪家公司给医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医药代表就会向上汇报,要求提高给医生的提成。

三、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分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营销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的药品类别中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随着otc市场和社区医疗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得广告、店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药的主要因素,店员的作用仅次于电视广告。

研究发现,一旦店员向消费者主动推荐某种药品时,有74.0%的消费者会接受店员的意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确具体品牌的消费者中,当店员向他推荐其他品牌的药品时,有66.2%的消费者改变了主意。研究还发现,店员在向消费者介绍药品时,大多将药品的疗效、价格作为促销工具,而对生产厂商的知名度却不做太多说明,这一点至今似乎未被经营药品的生产厂家重视。

四、医药代表工作的总体思路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个人素质都比普通推销员要求更高。善于运用推销之术,对医药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我推介,赢得客户真诚、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的产品的首要条件。

1.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

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2.实事求是展示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

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形象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使用程度。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企业。

3.必须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

其次,认真分析、提炼、归纳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劣势,正确对待企业的不足;再次,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企业充满信心,时刻觉得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才能通过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对方。

4.利用新产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

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型或老药新用,围绕这些具有学术理论及新概念的产品,完整准确地推介是让医生接纳产品的关键。

5.介绍新品种的功效理论、研发背景以及该药与相关药品的临床发展历史;

其次,恰当介绍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只有熟练掌握新药品的功效和临床知识,才能从各方面回答医生可能的提问。医药代表必须将扎实的医药基础知识充分应用于药品的

推广活动之中。

五、结束语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在完成了药品招标工作后,关键是对医院和医药公司进行业务公关,尤其是对医院的重点公关,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药品订购合同,以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树立从药品订单的收集、药品运输的执行、公共关系的维护以及货款回笼的监控的全程服务的意识,兢兢业业地做好公司的药品销售工作。

现代医药销售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切实地把医院的临床用药需求和疾病治疗的发展趋势掌握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医药代表的实际工作。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医药代表的努力,使医生完成从尝试用药、保守用药、二线用药一直到首选用药这样一个认知和用药过程。

总之,每一个医药代表在具体的医药销售中,不仅要做好药品的销售,而且还要加强学习医药知识,并且用后者来指导自己的药品销售,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光卖不管”的被动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2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普遍认可与采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个创建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国家是美国,这是由于当时(20世纪30-40年代)发生了几起严重的“药害”事件,使其必须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过立法,严格划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至50年代建立起分类管理制度。50年代以后主要发达国家都相继建立了这一制度。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包括我国,东南亚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都建立了这一制度,东欧国家也在近几年逐步推行这一制度。

我国在1999年启动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之后全面展开。为促进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国家局于20____-20____年连续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____-20____年工作计划》和《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同时,于近期先后召开了两次药品分类工作会议,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有利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处方药的严格使用,可以减少滥用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和机体耐受性及耐受性带来的治疗困难,非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意识,促进我国“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有利于逐步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接轨,有利于国际间合理用药的学术交流,提高用药水平。

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现状和问题

____市局一直把药品分类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通过几年来的规范管理,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逐渐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1、药品陈列转变

100%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药品陈列由原来的混放转变为如今的把药品与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内服与外用、功效或剂型相同进行分开摆放的方式,各摆放区都配有相应的标识。

2、药品的销售转变

现在的药品经营者把药品的销售分为两大部分:非处方药销售和处方药销售。处方药的销售经历了直售式、询售式、凭售式三个阶段的转变,同时非处方药销售也随着由利润驱动到信誉驱动的观念变化向疗效合理性转变。

3、药品的咨用转变

药品经营企业的用药咨询的变化较快,由原来的50%药店只配有一名兼职药士到现在100%的药店都配备了专职的药师、从业药师、执业药师作为驻店药师,药品零售企业的审核处方、指导合理用药的工作有的长足进展。

通过对市区百余家的药品零售企业的现场调查,我们发现药品分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概括为三个不能。

1、驻店药师不能保证始终在岗

调查的120家药店,12%驻店药师长期不在岗;40%的驻店药师由于各种原因离岗;36家药店未挂停售处方药的标志;29家药店药师不在岗继续销售处方药。

2、处方药不能完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在40%的驻店药师在岗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近三成未能尽到审核处方的职责,形同虚设,有的不看处方,只盖章;有的只指导,不审核;甚者不闻不问。

3、分类摆放不能做到完全分开

60%的被调查的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未能完全分开,个别药品混放,具体表现在没有标识的非处方药混放在处方药区;处方药存放不集中,与非处方药交叉存放;个别非药品混放于药品中。

二、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分别从处方来源、人员素质、顾客心态、监管措施等几个方面做以调查和分析。

(一)处方来源缺乏

从处方方式的调查情况看,许多医院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患者挂号时先买卡,医生在计算机上开处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药,根本看不到处方。有的医院没有条件上电脑,居然给药品编号,医生开处方不写药名写编号。小规模的诊所普遍采取“先扎针、后开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针也不开方。

医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营收入,所以医院不愿意让处方流向社会药店。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收入达4000多亿元,其中42%是药品收入,利润至少达500亿元,而商业流通领域利润率只有0.5%~0.7%。虽然药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现逐年递减的状况,但医疗机构和药店之间药品价格差距还很大,因此,医疗机构控制处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费人群意识淡薄

广大消费者对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理解、不习惯。在调查时遇到一位正在药店购药的老者,他说,注射一个疗程的精制刺五加,在药店买,到社区诊所注射,300元钱就够了;如果到医院注射一个疗程,800元也下不来,药价低而且质量也不差。但当药店向他索要医生处方时,他不但不给,还拄着棍子大发脾气。消费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意义不懂,产生抵触情绪,客观上也促使药店顺水推舟违法销售处方药。

尽管目前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很快,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就医和用药需求。在不少医院尤其是医疗水平很高的医院,人满为患、医生服务不到位、病人折腾半天依然看不上病,买不上药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愿去医院就医,而却愿意选择就近的药店购药。

消费者已经习惯到药店买药不凭处方的方式,如果凭借处方意味着还得走医院程序。此外,广大消费人群对处方药滥用的危害性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头痛脑热,就吃抗菌素、打点滴的情况已成自然,殊不知药品的不良反应、习惯性的耐药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医疗机构责任差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85%发生在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菌药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菌药就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合应用抗菌药不当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

二是有不少医生给患者看病不做药敏试验,光凭经验就使用抗菌药;三是少数医生受利益驱动,不顾病情需要,大量使用价贵、先进的抗菌药;四是有的医生缺乏专业知识,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药。在医生开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处方就占四至五成左右。

滥用抗菌药物,不仅给病人增添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严重的是加快了人体内耐药菌的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医生习惯性应用则会因势利导,患者则把应用抗菌素当成必要。

(四)药品咨用人员素质差

许多药店在人员责质、管理制度、设备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上还不能适应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员素质方面,差距更大。实施药品分类管理要求药店配备驻店执业药师。我国的执业药师数量本来严重不足,还多数在管理岗位上,不可能担任驻店执业药师。即使配备驻店药师,人数也不能满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药师对药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审方能力尚未达到驻店药师的要求。

(五)规范措施不尽完善

现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原则是偏重把非处方要单独存放,即“OTC”标识的药品标志清晰、分柜摆放。这样摆放给消费者的印象好象是非处方药作为一种需要特别管理的药品,而不是处方药,相反,无标识的处方药和暂无标识的非处方较难分开。

因此,可以想到我们规范管理过程的许多亟待完善各项工作。例如:如何鉴别处方的真伪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解决措施

1、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审核人员驻店注册、培训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指导作用

加强药师的队伍建设。为解决执业药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药监部门要采取有效方式,在保证人员素质的前提下,促进扩大了执业药师的数量,同时为弥补执业药师数量不足,加强对从业药师的再教育工作。要积极促进本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从政策上鼓励从药人员进行再教育,从措施上完善从药人员的再培训。提高人员数量和质量,确保指导用药水平得到提高,满足本地区需求。

加强药师的在岗情况的检查。一是严把审查关。对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验收时,对药师的资格、实际水平、是否兼职、外地人员能否保证在药店行使职责等进行严格把关。二是实行值班药师签到制。要求企业提前做好值班药师的工作安排,药师上班必须签到,保证药师在职在岗,充分履行对顾客购药咨询、用药指导、处方审核、质量把关等工作职责。三是要求挂牌明示。

药师在营业时间上岗时,应佩带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岗位等内容的胸卡,便于群众监督。如药师临时不在岗,应在凭处方销售药品专柜明显处,摆放“药师不在岗暂停处方药销售”的告示牌。四是开展药师在岗专项检查。加强对药师在职在岗监督检查,对连续多次检查发现药师不在职在岗的,将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进行处罚。

2、积极开展药品分类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用药习惯和正确使用药品

首先,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加公众合理用药知识,改变公众传统的用药习惯。要通过对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传,让公众了解有关药品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性规定以及药品分类管理阶段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从思想上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同时,还要加大对一些常见病的基本判断常识和推荐用药范围、常用非处方药的适应证等知识的宣传,采用媒体宣传与印发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着力解决公众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诊疗时所面临的合理用药知识缺陷,增加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

其次,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引导药品零售企业积极开展药学服务。零售药店及其从业人员是执行药品分类管理的最终端环节,只有把握住终端出口,药品分类管理的阶段性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而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广泛宣传,让药品零售企业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通过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认真执行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定。

第三,在宣传手段上应注重贴近性和多样性。通过手机短信向社会广作宣传;与媒体联动,m.liu__ue86.com将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公之于众,都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单一的"灌输式"教育。公众合理用药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类管理的宣传也不能停留在"一阵风"的阶段,而应探索长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并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在推进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宣传、培训和正面推动作用。

3、大力加强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管和规范工作,积极稳妥促进药品分类

药品市场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社会实践报告对药店的监管。一是加强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和专有标识规范情况的检查,积极促进药品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强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及在岗情况,以及处方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结合GSP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驻店执业药师配备制度和处方审核制度。三是对已明确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要加强监督检查。

对违规经营的,按《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四是对已明确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要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执行凭处方销售规定情况的检查。对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并根据《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给予警告处罚;情节严重或经警告后仍违规销售的,除给予警告外,还应并处罚款。

五是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医疗和药品广告整顿工作,加强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广告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加大处方药在大众媒体违规广告和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扩大宣传的检查力度。六是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要求与零售药店的审批、变更、认证及监督检查有机结合,对达不到分类管理要求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共同监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推进合理用药的进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制止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从源头抓,用制度来规范。相关部门应制定一个明确的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首先,抓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其次,医院药剂师可以参与临床医生查房,指导临床用药;三是建立健全规范用药、合理用药制度;四是真正发挥药品招标采购的作用,纠正从使用药品中获取利益的行为。

四、我市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的初步设想

1、推进自我药疗计划,有步骤的引导群众习惯性使用非处方药品

顾名思义,自我保健、自我药疗是在没有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指导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非处方药物,用以缓解轻度的、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者用以治疗轻微的疾病。由此可见,自我药疗是自我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古已有之,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78年提出“到20____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宏伟目标。结合国情,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____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与此同时,WHO还提出“人们有权利也有责任以个体和集体的方式参与他们的卫生保健的计划和实施”。

我国政府也提出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应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由上可知,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和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成为社会和个人共同关注的事业。

非处方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自我药疗的发展,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对自我药疗的宣传,引导群众自觉使用非处方药,远离药物滥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决处方来源的有效方法,促进处方的有序流动

探索医疗机构药房商业化转型,实行医药分家,把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建成独立核算的单体药店。严格执行处方药凭处方销售的要求,建立药品分类管理的试点,形成把医疗机构商业化药房作为处方药源头的模式,把分类管理经验全面推开,促进规范化建设。把发给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的药房作为完全实行分类管理的示范点,形成处方来源网,进一步解决处方来源和按处方购买药、凭处方售药还不适应的问题,推进药品经营企业的分类管理纵深发展。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3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70%。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令人触目的成就。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情况却并不让人乐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今年上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5.5%,同比增幅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063元, 实际增长4.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还同时指出,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169.2元,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6.65%,而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45.3元,占全部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医疗消费在城乡人均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差距并不大。农村居民人数基本是城镇居民人数的二倍以上,如按实际数字计算双方医药销售金额应当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于多种因素,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723亿元,而其中农村销售额35.5亿元,仅占全国销售额的4.9%。城乡医药市场消费差距之大,确实应该令人思索。笔者认为农民缺医少药的问题从某种角度讲还依然存在。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极不相适应。医药保健是保障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长久下去,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医药市场的问题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现状

(一)农村市场药品供销渠道混乱。

目前农村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镇、乡两级的集镇上。由于农村面积广阔,村落分散,网点稀少,客观上造成了农民买药的困难。需求客观的存在,供货相对的脱节,由此也造成了农村无证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在供应商而言,无证药贩活动猖獗。一些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药店、村卫生室受利益的驱动,在采购药品时只问价格不看质量,从而使一些贩卖伪劣药品的游医药贩有空子可钻。农村成了过期失效药品、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销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农村零售商业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经营保健品、食品为名,暗地里经营医药商品和医疗器械。药品购销无记录,药品来源和去向均无法查核,供应、销售的渠道十分混乱。

(二)农村市场药品质量低劣。

近几年,药品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药品监管力度明显加强,市场规范化经营明显好转。一些无证药贩在城市无法经营,只能把目标转向农村。他们以种种手段抢占农村医药市场。凭借多年经营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凭借各种社会关系网,将过期失效、假冒伪劣药品、未通过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大输液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如一次性输液器等,销往农村地区。造成广大农村地区药品质量严重下跌,不合格药品随处可见。据有些地区对农村基 层药店、诊所、卫生室抽检,药品不合格率竟高达70%,而那些无证经营的超市、保健品店、诊所还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就是过期失效、霉变虫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制的原药上市等几个方面。

(三) 农村市场药品价格混乱。

农村医药市场由于价格信息闭塞,价格方面又无实质性的管理机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药品价格靠高不靠低、看涨不看降。加上进货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规格的药品在同一乡镇药品零售店之间、村与村卫生室之间、镇卫生院和零售药店之间价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费者往往因此而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抗生素药,价格出现成倍的差别。

(四)农村市场药品管理松弛。

由于农村市场面积宽广,村落分散,经济构成零碎而复杂以及自上而下的医药监管体制刚刚涉及县级,造成目前农村许多地区药品经营基本处于无机制管理状态。在农村的偏远地区药品监管几乎成为空白。县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许多地市尚未建立,刚建立的地市,县级执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缺、交通工具无等问题严重影响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由于农村市场的客观因素,大幅度增加监管力量,又会成为地方财政的很大负担。

农村医药市场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心,它影响了医药行业在农村中的声誉,造成了农民群众购药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农民群众在用药的安全问题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农村村落的分散和网点的稀少,进一步增加了农民买药的困难。

二、症结

农村医药市场的实际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农村医药销售市场药品供应问题,建国以来主要靠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和委托代批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等因素分割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了原有的农村医药批发机构不适应多种经济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消费层次的农村医药市场现状。

旧的渠道不适应,新的能够担当此任务的渠道却至今没有建立起来。村镇小店、医务所和行政村的卫生室药品进货渠道处于秋黄不接的状况,农村分散在最基层的销售网点药品供应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

第二、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或地段,竞争过度,竞销过热;经济相对贫困,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众多的村落、村镇药品的销售网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就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市镇,医药品种明显不足,根本满足不了农民消费的需要。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农村市镇药店已经很多,有的已经亏本。殊不知解放前许多镇上有近十家药店,现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镇的规模也成倍地扩展,药店不是多了而是规模、机制不对头。更何况众多的村落、村镇也是农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网点空白,这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种经济成份自成体系,各类经济成份连锁网络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经营的习惯遥控指挥身处农村乡镇的销售网点。购销脱节,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不能适销对路。一些企业还片面地追求高差价、高价格、高利润药品的销售,造成了农村医药商品的雷同化。而农民真正需要的医药商品、医疗器械、售后服务、特别是传统的服务项目却很难购到和满足。

第四、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备的医药集团企业热衷于在城市拼搏,无暇顾及如何占领农村医药市场,造成农村医药市场销售力量的单一和薄弱。市场药品种类不全,低价、低利润的商品无人经营,传统的繁琐薄利的药店售后服务也基本不见。

第五、在农村许多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投入等超常规发展,造成单位经济负担过重,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卫生院抓住了行政村卫生室的药品采购工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数供应给卫生室的药价往往高于市场上一般零售店的进价。管理严格的乡镇,有些村级卫生员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作用,对上实行明顶暗抗,偷偷摸摸在无证药贩处购药。他们甚至八小时在卫生室上班,业余时间在家里行医,成了一证多摊。管理松一些的乡镇,由于经营的分散性,村级卫生员采购药品基本处于监督管理的空白状态。

我们认为这许多因素归结起来,基本上可分解为两个方面。一、农村医药市场监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强和规范;二、农村医药市场药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药品监管工作好,药品流通渠道就通畅。只有药品流通渠道通畅,农村医药消费才能正常发展。

三、初探

农村医药市场要加强监管力度,已经引起许多领导的重视。县级药品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强化,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农村医药市场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难度我们更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建国初期,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的落后和医药商品的缺乏,农村急切的是要解决药品的供给问题。国营医药批发机构下伸农村,解决了农村医药市场的根本问题。由于药品掌握在国营经济手中,在国营商业系统从上到下的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发展比较平稳。随着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农村集镇上的个体诊所联合起来,组成联合诊所。个体零售药店联合起来,组成合作药店。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商店实行了公私合营。由于联合诊所、合作药店、公私合营药店都在掌握住医药物资的国营经济统一管理下,农村医药市场还是发展平稳。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中心集镇由国营经济直接组建地区性人民医院,联合诊所也接受卫生局的领导和管理。农村医药商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规范管理曾多次因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而条块变动。但在国营经济的统一领导下,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也是比较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由于多种经济成份的加入,多种商品流通渠道的展开,彻底打破了农村医药市场几十年平稳发展的境况。特别是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村医药市场也就跟着出现了巨大的变革。简单的历史回顾,面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村发达、人口分散、村落众多、网点稀少,形成了农村医药市场宽广、多层次的消费结构,网点设置分散和监督管理困难等特点,我们认为一、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坐镇在城市中的大型医药集团企业深入农村,通过收购、兼并,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网点等多种形式,切实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农村行政机构的改革,特别是以经济自然流向为指导,实行撤小乡并大镇,撤小村并大村,精简行政机构,精简行政人员,提高社会经济效率的变革。这为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占领农村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国几十年中,农村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农村医药市场长期有一个主体力量统管。大型医药集团牌子硬、信誉好、实力强、品种齐、价格廉、质量有保证。支持他们占领农村医药市场这从根本上解除农村医药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向那些大集团企业提议,深入农村应该深入到在农村机构改革后的大村所在地组建连锁网点,因为这里是农村经济最基层的中心地,也是各农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国农村医药网点的空白处。

(二)建国几十年中城市国营医药批发企业下伸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发部门,我们认为这个经验实得大型医药集团占领农村医药市场的借鉴。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应该在农村中心集镇组建批零兼营的药品配供中心。全面开花,做到每个网点品种齐备,这是得不偿失的。一方面每个网点品种齐,势必库存大,药品卖不掉,周转失灵,既造成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若品种少、规模小又满足不了消费多层次的现代农民医药保健的正常需要。这正是一些以单一经济成份组织的连锁网店存在的而且很难解决的问题。而在中心集镇建立配供中心,则有利于商品资金、人员规模的节约。农村中心集镇人口多、经济繁华、商品辐射能力强。配供中心由于实行批(配供)零结合,身在农村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多备品种能够适应农村医药市场多层次的消费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周围乡镇、村镇(含改制后的大村)连锁网点的需要。同时农民有个土种土生药材的收购问题,。近年来土生药材由于无人收购,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减少了农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农村,了解药源,又可根据组织的指令,辅导种植和收购药材。确实这是为农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县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以农村中心集镇上大型医药集团企业农村医药配供中心为依托,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领导为农村药品监管的人员。在县级药品监管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1、生活在农村中的人员熟悉农村中的情况;2、由于配供中心在农村有一个网络体系,运用好这个网络,监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实效而且大大地节约费用;3、可节省行政机构人员编制;4、容易取得地方党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容易协调地方上的各种关系,有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5、农村居民民风淳朴,讲究情感。监管人员在农村工作,为严格、公正执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改变农村药品市场的不良现状,确保农民用药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四)农村是个大市场,有占到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住在农村。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长,农村的消费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去占领农村市场,既能取得社会效益和企业近期的经济效益,健全的销售网络,入世后,其战略性的成果也将十分显著。当然政府更应该积极鼓励企业深入农村医药市场,要制定倾斜的政策支持企业占领农村市场。1、城市与农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碍,这很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2、现有的店铺都有较好的地段,新网点的设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3、新建网点,手续难度大,费用也很多。企业正常营业后,正常情况下还要半年才能盈余,所以政府应该给予企业积极的政策辅持、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支持。4、医药监督管理部门要把大型集团企业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当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农村的延伸,支持他们,依靠他们,共同监督管好农村医药市场。

随着农村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只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农村医药市场一定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4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药品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的的日益恶化及渐增的工作压力的,始终牵绊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困扰。就此鸣鸿医药作出以下市场调研解决此问题。鸣鸿医药创建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的生产与销售的药品企业。公司秉着“利民康健,恒久真诚”的企业经营理念,与“医德人心,健康全人类”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心脑血管患者,满足患者的需求,鸣鸿医药策划小组为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做本策划,策划书结构如下:

目录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威海市中老年人

三、调研方法:非随机抽样调查(任意抽样、判断抽样)

四、调研内容

一、调研目的

? 本次调研的总目标,是为了产品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营销策划,提供充分的市场依据,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 产品定位:确定目标消费群;

? 产品诉求点:以区别竞争产品;

? 推广方式:从目标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发,发现他们最易接受的推广策略。

二、调研对象

威海市中老年人

三、调研方法

四、调查内容

市场现状

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的发病率

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的用药情况

竞争态势

竞争对手的数量

消费者的使用情况

消费者对药品的认知

对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产品的了解 对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药品需求特点 对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疾病各产品的评价 消费者药品消费习惯

对产品概念的信任度 对产品包装的喜好度 对产品质量的感受 对产品价格的接受度 对产品广告的评价

消费者药品消费习惯 购买药品考虑因素

购买药品主要途径

药品信息的获知渠道及受广告的影响程度

药品购买的决策过程

医药市场调研报告5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目前,中国每年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只是美国人的1/130,当一般发达国家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达到2015美元、美国人均突破4000美元的时候,中国年人均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只有31美元。但在另一方面,国内医疗用品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在今后3~5年的时间里每年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15年的中国医药,面对的将是一个蓬勃发展和惨烈竞争共存的局面。这是值得每一个医药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医院市场分析

如何做好医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药营销的成败,同时也是医药营销的主要内容。我在实践中摸索到推销药品的窍门,那就是必须打点好一些 关键人物。

第一是医生,他们手里有处方权,用哪种药,用多少,全由他们说了算;第二是医院的库房,从医药公司进药全由他们负责:第三是药房,他们有一个 小账本,每个医生用了多少药,该得多少提成,全是由他们提供给我的;第四是医药公司,医院从他们那里进药,我凭药款拿提成医药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打点 这些人的方法也简单,不过是根据各人的 重要性给予不同档次的提成。有些人难打发,那么就给他多送点礼,多请他吃几次饭。推销同一种药品的医药代表是竞争对手,常常互相 刺探军情,如果哪家公司给医生的提成高,另一家公司的医药代表就会向上汇报,要求提高给医生的提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分析

OTC市场或社区医药市场的开发,已经成为了现代医药营销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治疗的疾病,购买感冒药的比例在所有购买的药品类别中居首位,其次为咳嗽、咽喉疼痛、发烧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随着OTC市场和社区医疗市场的逐渐壮大,使得广告、店员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药的主要因素,店员的作用仅次于电视广告。

医药代表工作的总体思路

由于医药代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代表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个人素质都比普通推销员要求更高。善于运用推销之术,对医药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自我推介,赢得客户真诚、友好的合作。良好的自我推介,是让对方接纳你和你的产品的首要条件。

要保持充沛的精神与活力,以整洁得体的仪容,彬彬有礼而不卑恭的形象面对自己的客户,并不断塑造自身良好的气质与稳健的风度;其次,培养真诚、友善、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炼自己的意志;再次,树立不断学习的思想,努力涉足包括医药专业在内的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含量与专业化水准。

实事求是展示企业形象,增加客户的信任度

医药代表的工作不是独立的,而是企业整合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与品牌在医生心目中形象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产品的使用程度。医药代表在充分推介产品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从另一个角度推介企业。

必须全方位深入了解自己的企业,充分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原则与价值取向;其次,认真分析、提炼、归纳企业的优势,同时不回避劣势,正确对待企业的不足;再次,认清自己的工作目标,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充分利用企业所能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对企业充满信心,时刻觉得自己的企业是最棒的。只有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才能通过你的言行由衷地感染对方。

利用新产品的全新概念感染客户。医药代表推销的药品一般是新药,另有部分是新剂型或老药新用,围绕这些具有学术理论及新概念的产品,完整准确地推介是让医生接纳产品的关键。

介绍新品种的功效理论、研发背景以及该药与相关药品的临床发展历史;其次,恰当介绍新药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只有熟练掌握新药品的功效和临床知识,才能从各方面回答医生可能的提问。医药代表必须将扎实的医药基础知识充分应用于药品的推广活动之中。

结束语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在完成了药品招标工作后,关键是对医院和医药公司进行业务公关,尤其是对医院的重点公关,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赢得药品订购合同,以最终实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必须树立从药品订单的收集、药品运输的执行、公共关系的维护以及货款回笼的监控的全程服务的意识,兢兢业业地做好公司的药品销售工作。

第11篇

工作回顾

一、创新思路,积极服务__群岛新区建设。

提出并实施“成体系推进、综合性治理、专业化监管,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六大工作体系”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服务新区建设总思路,建立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督办制,有效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按照先行先试、加快发展的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扩大新区食品药品审批权限,使省级审批事项下放由第一轮的12项扩大到第二轮的20项,并顺利承接,市级5项审批项目中有3项下放至各县区。以“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契机,结合组团式服务,开展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调研,在技术、信息、规划等方面探索建立帮扶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鼓励、推动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走连锁经营发展道路,助推企业发展,增强我市医药经济实力。

二、巩固深化,提升食品安全工作履职水平。

一是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复评工作,巩固创建成果,定海区、__县已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复评,复评通过率100%。着力提升示范乡镇创建等级,新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4个,全市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数达到16个。继续抓好示范村居、示范农贸市场等创建工作,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校园、示范养殖场、示范园区建设不断深化,我市的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二是大力开展以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为主要载体的集中整治行动。通过3个多月的努力,全面完成了整治工作“6个100%”的目标,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00起,涉案金额近56万元,2起涉嫌犯罪的重大食品违法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查处。有重点地部署开展了节假日、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检查、保健食品专项检查和餐饮废弃物的整治监管等多项整治工作,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三是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主动配合省、市人大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积极排查执法漏洞,梳理意见建议,逐条落实整改。着力深化网格化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建设的通知》,对全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加大重点食品监督抽查覆盖面,开展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污染物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健全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信用管理,广泛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强化信息公示,健全分类管理、信用评级等工作机制。

三、稳妥处置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针对外地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应对,开展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胶囊剂质量监督检查和药品流通领域销售铬超标胶囊情况大排查,我市生产的胶囊剂药品经检验全部合格,对流入我市的851盒不合格胶囊剂全部监督销毁或责令召回。由于应对及时,处置有力,我市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没有产生波动,群众用药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处置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围绕食品安药品安全问题和潜在风险,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全面提出对策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和整治,切实提升全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整规结合,全市药品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是深入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区、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岱山县和普陀区已通过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创建考核验收。普陀区积极探索渔农村药品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和经验还得到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全市有七个乡镇成为第二批市级药品安全示范乡镇,全市示范乡镇数达到29个,示范创建达标率达70%,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加强国家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强化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全环节监管,落实电子监管码制度,加强基本药物随机抽验和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有效保障了基本药物品种质量安全。

三是深入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分类实施了中药饮片、打击农村市场假劣药品、药用辅料质量、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等多项专项检查,查处各类药械违法案件152件,涉及重大案件9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4起,销毁假劣药械__余批次共计__万余元,建立全市药品流通领域联合“打假保安全”联络员工作制度,有效遏制药械违法行为。完成药品监督抽样__批次,评价性抽样合格率达到100%,监测药械广告__条,针对发现的问题,全部得到依法处理。

四是加大药品信息化监管建设力度,全市药品零售企业信息化监管率达到95%,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管理、行政审批、药品稽查管理等一批药品监管应用平台已成功应用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信息化工作得到省局的充分肯定。

五、强化基础,自身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抓好干部队伍的能力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能力培训,努力提升系统干部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药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市局 一名同志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开展以“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创建为载体的行政许可规范化建设,确保在扩权背景下提升许可服务技能。抓好强制执行案件、移送案件等重点案件的质量管理,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松懈,着力风险防范,推广药品认证检查“三不纪律”在监管工作各个环节的延伸运用。以“行风热线”和“阳光投诉”为平台,推行“阳光行政”,强化社会公众监督。对机关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__年工作安排

__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__群岛新区建设大局,以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为根本,深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风险控制、技术支撑、预警应急、产业促进和监管组织六大监管体系建设,攻坚克难,在取得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成效方面有新进展;先行先试,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建设方面有新创新;强本固基,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有新加强;服务大局,在助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作为。

一、突出重点难点,在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方面有新进展。

一是扎实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召开现场推进会,探索建立完善配套的运行、协调和考核机制。深化拓展食品安全示范系列化创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复评和市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带动基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校园等系列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员、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群众食品安全监督员、网格食品安全联络员等队伍,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社会化监督水平。

二是坚持食品安全工作四个结合。坚持加强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信息通报、事故处置等协调联动制度,强化责任制建设。坚持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在加强监督抽检、审批、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的基础上,适时开展滥用食品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收购处置餐厨废弃物和食品“五小”行业等各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持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推动诚信体系和溯源制度建设,开展风险监测与评估,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深挖细究,一查到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完善五项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完善严密规范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排查机制,全面推行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建立食品抽检质量公布和风险提示制度,预防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完善各司其职的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机制,认真贯彻以分段监管为主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监管执法“首责制”,启动市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三统筹”工作,强化全市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完善确保质量安全的自律机制,指导、引导食品企业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完善畅通公开的信息沟通机制,依托电子政务网站、部门业务系统、媒体等平台,统筹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公开。完善主动有为的社会监督机制,运用网格化管理、人大执法检查、政协专题调研、媒体监督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予以整改,促进食品安全保障由单纯依靠政府监管向公共治理层面转变。

二、坚持整规结合,在防范药品安全风险,强化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方面有新提高。

一是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成果。抓好对药械市场秩序危害性大、影响广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查处,重点开展药品生产企业处方和工艺规程、原辅材料、中药材、中药饮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等多项专项整治工作。建立大案要案督查督办和联动机制,完善区域药品稽查打假合作机制。

二是扎实开展基本药物质量安全保障。落实基本药物生产企业中标情况备案制度,对中标价格偏低的品种重点监管;继续推进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切实抓好电子监管码制度的落实;加强基本药物全品种抽验,完善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全力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三是深入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抓基层,抓基础,以示范创建带动药品安全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力争到年底90%以上乡镇通过市级药品安全示范乡镇的验收考核,新增一个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

四是多措并举,提升药品监管的科学性。积极推行药品监管领域“网格化”管理,有效整合监管资源,合理调配监管力量,规范全程监管,确保形成科学合理的监管网络。加强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逐步把信息化监管扩展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加强对监管数据的现场核实,切实提高信息化监管的覆盖率和实效性。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充实技术监督资源,不断扩展检验检测业务,加强人才建设,提升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能力。强化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不良反应机构和不良反应监测点等监测平台建设,加强高风险药械品种、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和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信号分析评价能力,发挥其风险预警作用。

三、坚持监管和服务两手抓,在助推我市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服务技术创新,发挥审评认证、检验监测机构技术优势,在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鼓励发展新剂型,加快产业化进程。

二是服务业态升级,鼓励食品药品连锁经营,支持医药、食品连锁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药品供应网点,提高偏远地区、海岛居民的食品药品可及性。

三是服务品牌建设,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各项认证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加强诚信建设,努力培育具有海洋特色和竞争力的优势医药产品和企业。

四是加强沟通指导,完善局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重点企业的重大项目提供支持。

四、大力开展素质提升工程,在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有新加强。

一是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

二是从严管理,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区域产业集群;工业工程;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203002)以及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2309)资助。

作者简介:侯智(1977-),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

1 引言

重庆市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有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微电子产业等,还将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最终形成“2+10”的区域产业集群。从重庆的产业集群来看,主要由数量较少的龙头企业和数量众多的配套企业组成。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汽车产业中的长安、庆铃、红岩,微电子产业中的惠普、宏碁、富士康,摩托车产业中的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太极、药友、华邦等,均是各自行业中的知名企业。配套企业绝大多为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偏弱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劳动效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缺陷。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的快速上升,产品出口规模的大幅萎缩,致使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企业利润下滑,竞争压力增大,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因此,为巩固和壮大区域产业集群,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与创新能力,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让重庆的区域产业集群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擅长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工业系统进行评价和创新,包括产品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调整、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成本降低、物流路径优化等诸多内容,全面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因此,工业工程毕业生的专长恰好能够帮助重庆市的区域产业集群解决现阶段的困难。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然存在区域特色不鲜明、应用性与创新性不足的劣势,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因此,积极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既可以服务区域产业,又能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这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优化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对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2 课程体系结构优化

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根据以上确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从学科大类出发系统地构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结构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外语基础课程、自然科学(数学、物理)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和军事课程以及文化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课程,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应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新课程体系提出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多门课程(课程群)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实践应用能力。

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导向”,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地方产业的特色,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即“宽口径”。根据重庆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我们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质量管理模块”和“物流工程模块”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精益生产”、“生产过程分析与诊断”、“现代设备管理”、“工程经济学”等。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要,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和相应的课程。

3 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要求的有机结合,即毕业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区域产业典型企业的生产实际,毕业设计的过程按照生产的实际要求在企业里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毕生设计的结果接受生产实际的检验,增加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程度,实现了专业的区域产业应用、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三位一体。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主要步骤如下:

3.1 寻找合作企业. 由于传统的历史习惯和中国固有的企业文化,企业一般不愿接受非本企业员工参与他们的生产活动,但重庆市区域产业集群的很多企业存在着广泛的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改造的需求,如果能够利用毕业设计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对学生是很好的实践,同时对企业也是莫大的帮助,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前景还是很大的。

2011年,利用重庆市号召的“大学生学工”活动,在市经委牵线搭桥下,开始寻找合作企业。考虑到工业工程专业在西方有相当长的历史,外资或合资企业对工业工程是比较认同的,于是就在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寻找合作企业。经过努力,发现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进行这种合作的,最后确定两家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一家是中日合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另外一家是家电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有较为强烈的通过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愿望,并且本身设有工业工程部门。

3.2 确定毕业课题. 确定合作企业后,教师着手研究毕业设计的课题,到各个企业调研,研究他们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确定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课题。根据所确定的课题,安排了12名学生进行尝试。

表1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3.3 过程和结果. 为了获得较好的结果,一方面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与企业约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教师负责理论指导,企业工程师负责实际应用。计划主要包括6个阶段: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与学生共同确定设计课题;学生调查了解研究的对象;共同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进行;最终的报告和论文。在计划的执行别要注意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教师经常到现场指导(至少一个星期一次),同时经常与学生和企业的工程师保持联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课题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与企业的员工一样上班下班,甚至还经常加班。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些内容还是他们以前没有涉足的。其结果也是出乎意料,所有的课题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企业希望学生留在他们的企业工作,欢迎工业工程学生以后再去做毕业设计,也可以去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

4 结论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一种值得加以重视的方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接轨的一种体现,学生们通过在企业中做毕业设计,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办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另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赵修渝. 重庆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09(8):403-405

[2] 李录青. 重庆市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09(8):65-67

[3] 杨占锋.重庆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5):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