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司财会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集团财会工作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随之创新的,那么新的形势下,在提升企业管理的同时,加快财会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关键词 财会 融合 企业
一、财会工作的现行模式
财会工作是为了适应人们管理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对财会工作的要求越高,从而说明了财会工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财会工作的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1]。财会管理的集权模式指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财务体制;财会管理的分权模式指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以宏观指导为主的财务体制。通常,集权模式下财务管理权高度集中于集团母公司,这样极大抑制了子公司的积极性;同时增重了集团母公司的管理负担和决策风险。分权模式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未能揭示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同时因各子公司独立行事而不能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集团结合自身的组织模式和对分、子公司采用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
另外当前财会规范化制度具体表现为:第一、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即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定额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规范化,主要包括建立职工考勤记录、产量记录、工时记录等有关制度;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和标准的计量手段;建立存货、固定资产等各种财产物资的验收、入库和出库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消耗定额等。(2)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即在同一行业内的企业,所采用的会计科目、记账方法、成本核算方法、利润的确定方法等应尽量统一。(3)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化。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种类、格式、编制、登记、审核和报送等方面,应按统一的规定进行。第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财务管理内容的规范化。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等,企业在从事这些内容的管理工作时,应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进行。(2)财务管理的方法规范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和评价等。尽管这些理财方法多种多样,但就每一种方法而言,其工作程序、步骤应该是大同小异的,应尽量加以规范[2]。
当前,以“核算型”为重点的财会工作体制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重核算、轻管理、重决算,轻预算”为主体的财会工作方式已不能适应财会工作的需要,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势在必行[3]。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一是要从简单的核算转向全面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活动;二是要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等转移[4];三是要从简单的会计管理向综合财务管理转移。总之,财会工作重点的转移,是财会工作职能转换和拓展业务范围的核心和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利用财会工作渗透力强的这个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手段,全面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挥好财会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财会工作的融合的探讨
集团财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如何发挥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个难题。由此可见财会的融合性工作对提高财会的工作效率和减少误差和出错率是有益处的。那么集团财会管理工作在做到的规划化的同时,也要在统一和专业之间寻找合作点。
集团财会管理的职能是指在从事企业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利效用,包括从宏观方面和从微观方面对企业产生各种作用。会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延伸。1、信息职能的延伸。2、行为规范职能的延伸。3、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
企业财会部门的相关报告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相关领导阶层的经济决策,受影响的经济决策又影射牵连着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因此,如何在遵守规定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效益是集团财会面临的困境。那么财会的融合将有效的化解这一难题。
加快财会的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集团会计信息质,保护企业集团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内在需求,也是改变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必要手段。通常各子公司均会建立符合自身经营发展共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岗位分工、授权批准、控制流程等方面因缺乏统一性而造成管上的困难,给企业集团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特别是在担保方面,因某一子公司对外担保而引发的债务问且时有发生。企业集团更应建立统一的担保制度,以控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及时掌握子公司的担保情况,减少因担保引起的财务风险。其次就是企业集团财会,理还可通过盈余管理、财会人员管理、内部审计制度、财务激励机制等方式加强对各子公司的相对集权管理。此外,一个切实有效的企业集团文化也有助于财务会管理部门更好地实现财会管理职能。
结语: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集团财会制度创新将采取更多的实践,各种先进的财会制度也将在集团企业得到运用。那么财会的融合也将随之加快。
参考文献:
[1]何立军.企业集团财会管理职能、模式及实现方式.东方企业化.2007(7).
[2]李承晓.浅谈企业财会管理现代化.华章.2009(16).
关键词:子公司 财会工作 规范管理 意义及途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及相应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想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及管理,加强对子公司财会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应如何加强子公司财会工作的管理呢?建立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资源的整体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这是降低财务风险,并保证公司资本得到保值甚至增值的根本举措。下面我们将对加强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思路。
一、加强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有可能采取非正当手段进行经营或者牟利,如果子公司不能进行规范的财会工作,那么不仅无法保证财会核算的质量及管理水平,还会出现经济案件及结算事故的发生,因而母公司必须加强对子公司的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
二、子公司在财务规范化管理中的问题
(一)相应的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学习不够深入,在实际操作当中不够认真,因而经常出现操作性错误。
(二)思想认识水平比较低,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不能充分认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工作动力及思想压力,没有遵循财务工作的“严、细、实”进行相关操作,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及严谨的工作作风都不达标。
(三)部分财务人员在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时候不能做到认真坚持、一如既往,无法按照业务操作流程认真办理各项业务,普遍存在事后补办现象,具有检查前的突击整改状况,缺乏较好的工作习惯。
三、加强对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整体思路
(一)建立健全相应的目标及质量监督制度
公司财务部门应对相应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从而将任务进行量化并且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这样才可以促进人尽其才、各司其职;理顺相应的工作关系,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分工,更要有较强的整体意识及协作精神,避免各自为政情况的出现;建立健全质量考核的责任机制,弘扬正气,克服老好人思想,建立起包含相应的学习、出勤、工作质量、交接、服务态度等多项内容的考核机制。将工作标准、规章制度同各位员工的工作效果进行统一,科学结合贡献和报酬,从而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程序。
(二)强化监督和检查机制
首先,应有效发挥财务部门的日常监督职责,明晰相应财务主管的工作权限及职责,着重掌握财务人员的思想状况,做好岗位练兵、组织纪律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财会人员要积极协助领导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加强业务协调及对重要业务审核的工作,严格把好进出入凭证、微机操作、原始凭证审核、人员业务交接等质量关,做好工作日志的填写;其次,加强财务主管在事前及事中的检查及监督,按月或者按季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应问题;第三,公司内部的上级财务部门应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及辅导工作,帮助下级财务部门解决相应问题,从而从整体上改善财务工作;最后,在市场的具体工作当中,财会人员要利用对照财会工作规范标准进行自查,找出自身工作的不足并立即纠正。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在工作当中,相应的财会人员一定要积极学习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及规章制度,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对相应问题的理解能力,将学习规范化标准同实际的工作相结合,找到自身工作问题,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将学习规范化标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有利于财会人员克服旧习和惰性,建立起严格的按照相应标准的规范运作程序。
(四)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
现代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员工进行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集团公司应对企业内部所有财会人员进行一次摸底,了解相应人员的专业类别、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从而制定科学的分层培训计划。进行的培训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根据干什么、学什么、懂什么、专什么进行培训,这样财会人员才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更好的适应相应岗位工作。此外,还要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及理论知识培训。开展相应的互查和观摩活动,促进财会人员工作经验的交流。企业应有目的、有组织的招聘基层财会人员及业务骨干,根据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主体实行互检,利用一定的观摩学结相应的工作经验,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相应疑点和难点进行讨论,从而确定高效的工作方法,从整体上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准。
(五)进行科学的考核及评比
相应的集团公司通过抽调相应子公司财会人员的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组织相应的考评及验收工作,然后进行一定的奖励和处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考评被调公司的工作,进行经验交流,还有效的培养了考评队伍,这样能够促进相应人员对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当中充分理解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和目的,有利于提高财会工作质量。
四、通过质量管理加强对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
企业的财务部门要有效利用质量管理的实施,实现财务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量化考核的标准,利用责任目标、任务目标、学识能力、素质品德等对相应的财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从而有效调动其工作的创造性及积极性,将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绩效管理的考核意识同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中的结果管理进行联系,从而通过质量管理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有效提高规范化管理的水平。
将规范化管理有效落实到各个子公司,然后落实到具体的财务部门当中的各项工作上,是进行规范化管理、高效执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层层落实规范化管理,进行实施规范,保证人人有事做,确保办事的高效流程及较好的工作方案,进而在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强化执行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对子公司的财会工作规范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及财会人员的核算质量,更能有效避免经济案件及结算事故的发生,对企业经济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
在新形势下,企业财务部门必须不断提高认识,积极适应新环境,主动出击,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对新的市场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及研究,从而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制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对子公司财会工作规范化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素妹.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减少财务风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2]任海侠.国有投资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商界.2009(9)
[3]文波.集团公司对所委派财务负责人的管理研究[J].中国商界.2009(3)
[4]唐丽萍.加强集团公司境外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09(21)
[5]鲍丹丹.国有投资集团对下属子公司最佳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
[6]李文伟.浅谈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关键词 :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石油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国家对石油销售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大型石油公司强强联合、民营企业实力规模越来越强大、成品油价格机制不断变化,有些企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因此石油销售企业需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和战略大局,更新理财观念,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一、石油销售企业财会工作的特点
石油销售企业是石化行业一体化产业链上的终端企业,在政府监管下大型跨国企业和小型专业化企业并存,竞争性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石油销售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已形成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职能系统构成的完整的管理工程。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石油销售企业的特点
一是产品市场统一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二是产品形态是液体,具有易燃、易爆、易变质等危险性,在接卸、运输、保管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及质量保护措施,以免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危害;三是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家只根据国际成品油价格变动趋势负责制定市场指导价格,成品油销售企业则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在一定幅度内自主调节价格;四是以加油站为终端市场的营销网络体系,网点位置分散,覆盖区域广,同时受地方政府监管,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经营性;五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改变传统的手工计量和核算模式,打破信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界限,实现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
2.石油销售企业财会工作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强。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胜任能力,还要掌握石油产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地做到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第二,会计政策制度高度统一。为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增强不同区域销售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各个单位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使会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更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第三,油品资源统一。大型石油销售企业统一组织油品来源,统一组织调运、配送,统一结算,改变过去多头结算,多家购进的分散局面。第四,资金集中管理。石油销售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石油销售企业的生命线,由上级企业建立现金池,集中资金余额,统一调度、平衡资金头寸,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五,数据信息平台统一。石油销售企业建立以ERP 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与企业的网上银行、IC 卡、油品进销存、银企互联等有机衔接,意味着不同部门不再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来管理信息,使管理控制更为严密。
二、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构建
1.石油销售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企业运行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的运转效果。目前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属地管理,将集团企业各级财务机构作为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在行政和业务上同受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领导。二是委派制,集团企业向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委派总会计师或财务负责人,被委派人员在行政上主要受到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领导,而业务上则受委派单位的领导和监管。三是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对财务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向所属管理单位统一指派财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上述三种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都各有优点和缺点。运用属地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下级单位权力无限膨胀,自行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财会人员,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得相关政策效果无法真实地发挥。运用委派制会导致财会人员双重身份比较难处理,会因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导致陷入两难困境,不能最大限度地依法行使职权。
2.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构建
为保证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本文建议采用“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财会人员直接受总部指定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可以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不良行为,由此带来许多积极作用和影响。一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负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着企业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对各级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有着充分了解。二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直接对总部负责,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对各级经营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可以当即制止,可以就重大问题向总部报告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三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不再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与所属单位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关系。
三、实施集中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理顺责、权、利关系
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监督所在单位资产营运情况、财务收支活动、执行财经纪律制度等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有权审核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权参与制定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有权检查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有权对“三重一大”事项发表意见并联签批准。
2.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对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做到监督张驰有度,避免因监督滋生过分强硬的工作态度,也要避免出现睁只眼闭只眼的“傀儡型”工作态度。立足企业长远思考问题,调整财务“供”与经营管理“需”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及时调整财务政策、资金政策、费用政策,以提高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促进最终目标实现。
3.建立定期轮岗制度
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应重要岗位建设定期轮岗定制度可以使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降低“属地感”,增强工作独立性,在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时能不受所在单位制约,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可以促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各地市公司间的交流传播,有利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石油销售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必须不断调整并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加强对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日渐激烈,在给企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让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很多的企业所有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日趋理性化,充分认识到了“管理就是效益”,在企业管理中,财务控制又是重中之重,强化财务控制是当前很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财会内部控制之于企业发展的意义,提出了当前公司财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强化内部财务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 公司 财会内部控制 意义 问题 建议
内部财会控制,是企业以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保护企业资产完整,保证财务信息可靠性、真实性,实现发展战略等为目标,由企业管理团队制定,在整个企业中实施的一个动态改进、权责分明的财务管理体系,内部财会控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一流程的循环往复。目前,很多企业财务还存在着账实不符、秩序紊乱、控制懈怠、损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在阻碍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增加其经营风险、大量流失国家税收。因此,加强公司内部财会控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公司财会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保证财会信息真实可靠
对于企业来说,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其了解历史、控制当下、预测未来的必要依据。财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相关业务处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合理分工职责,实现财务信息的相互牵制,从而有效防止或减少了虚假错误信息的产生,切实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
(二)有利于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员工、各职能部门的合理分工,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考核、控制协调。从而让员工、部门明确自身目标,各司其职,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地开展。
(三)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性
在公司内部财会控制中,还包括了企业资产的使用、保管的控制手段,通过这些控制手段可有效降低财物损坏,规避或减少不合理使用、挪用、盗窃、贪污浪费等现象的产生。
(四)保证宏观调控在企业中的顺利开展
国家制定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财经法律法规,都是在企业财会的内部控制下得到落实的。通过内部财务控制机制的建立、实施,让企业约束自身行为,以符合相关财经法规,从而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企业中得以实现。
尽管企业的内部财会控制具有很多正面的作用,但它也无法将非正常情况的发生完全规避掉。因此,企业在充分发挥其控制作用时,还应重视对其进行再控制和监督,从而将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弊端、错误降到最低。
二、当前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关于内部财会控制,早在著名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表于1992年)中就已经指出其包括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五个部分。由此看出国外内部财会控制体系,已从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进一步发展到了“整体框架”阶段。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还处在“内部牵制”阶段,将内部财会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内部审计、授权授信、岗位分离、职责分工,与国际财会内部控制水平相去甚远。
(一)内控制度体系不完整
制度是规范的保障,是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企业在内控制度的建设上,还相对滞后,对事前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更倾向于事后的控制。这样的控制制度,不仅增加了内部控制的成本,而且还不能收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其财务控制效力非常有限。虽然也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并未照章办事,让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二)监管力度不够
虽说企业管理层在出台相关制度时,明确规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制度,但在监督、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方面却非常缺乏,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使得内部控制监管十分乏力,让财会内控应有的价值难以体现。
(三)核算程序缺乏有效的约束
企业在财务核算环节,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在内控上普遍存在着“重有形、轻无形”的现象,即重视有形资源(如现金、物资等)的控制,轻视无形资源(如信息、员工素质等)的控制,更有甚者还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这些问题都会让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四)重经济效益、轻财会内控
从内部财会控制来看,越严密的控制措施和控制流程,越能取得好的控制效果,相应的也会支出越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就会与“降低成本”这一企业发展原则相违背,所以在实施内部财务控制时,企业必将会综合考虑其成本与效果的比值。在某个控制环节中,控制成本大于效果,企业就会撤销该环节以及控制措施,这就会造成某些小的舞弊和错误行为的不可控。
(五)对内部财会控制的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企业都还存在着“领导说了算”,以权代法的现象,部分企业高管为了继续统揽大权,对于建设、实施内控制度存有不小的排斥情绪,这种现象在部分国企中尤为明显。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利之下,必将带来腐败现象,因此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内部财务控制也沦为了腐败行为的利用工具。
三、加强内部财会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应当包括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三种制度,通过其相互的制衡作用,来实现有效的企业管理。其中,经理层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管理者;董事会具有经营决策权,是企业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是企业中权力最高的机构,负责决策企业的重大事情。在这三者中不难看出董事会是其核心,肩负着上传下达的责任。因此,强化公司财会内部控制,首先要对董事会加以健全,明确责权,从而规避内部人员进行控制的现象,实现董事会管理的有效性。
(二)树立全面控制理念
对于现代的会计控制来说,其控制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实现对其的财务全面控制,就必须有机结合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转变从前的控制模式,化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化单项为多项,使全面控制的整体控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关联部分的局部控制,让整体控制效益得以提高。
(三)有效规范会计行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就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提起了重视,为强化公司业内部财务控制,政府陆续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1996年)、新《会计法》(2000年),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做出了明确规定,有效促进了公司财会内控的发展。但鉴于这些法律法规仅属于规范性文件,不具有强制性,也缺乏操作细节的规定,所以仅凭企业的自觉性是很难让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的。因此,企业必须要在这些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施以外部力量,以保证其有效实施。
(四)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
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财会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应当在内部建立起内审机构,并且该机构必须是独立存在的,它具有审计监督的独立行使权,权隶属总经理直接领导。首先,内审机构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制定出内部控制的监督方法,如监督奖惩、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原则等的制定,让企业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内部控制监督;其次,内审机构各项工作的展开必须遵循规章制度,重点抓落实,让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都做到照章办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事事有负责、事事有监督”,从而让内部审计的总体控制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郭志敏.关于企业财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3):183-184.
[2]赵晓丽.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7):118-119.
[3]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交通财会.2012(4):90-92.
[4]朱庆林,谭旭红,王丽敏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与实践研究.绿色财会.2011(9):30-32.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影响因素 会计教学
一、引言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如果能够发现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而规范、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对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乃至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更要抓实抓好,坚持不懈,才能促使会计工作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李利芬,2005)。葛文宏(2010)认为企业只有重视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 才能提高会计管理和日常经营活动管理的水平,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企业会计基础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个人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因素,其中个人层面的因素包括财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程度,正因为目前财会人员的学历、职称普遍偏低,导致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不高,成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突出问题(刘洁,2009;魏生辉和王凯新,2009)。而在公司层面因素则包括: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和企业规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到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内控监督的执行(魏生辉、王凯新,2009),企业规模影响公众的关注度以及公司经营业务的复杂程度,这些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因而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
教育程度一般反映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与专业技巧,教育程度高者对信息、事务的处理能力较强,特别是财会专业这种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较高的教育背景意味着较强的专业技能。在深圳上市公司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占比为47%。因而整体来看,一个公司拥有财会人员的会计专业教育程度越高有助于该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也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财会人员的平均教育程度与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对于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财会专业来说,其财会技能的获取除了来自正式的学校教育方式外,还可以从实践中学习、总结而来的技能。因此具有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的财会人员,其拥有多年的财会工作经历和各种复杂的做账经验,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会计规范的后果具有清醒的认识,有利于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因此,提出假设2:
假设2:财会人员的平均职称程度与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公司高管团队接受的正式教育程度也是一种重要资产,可以带来较强的判断能力去应付日益复杂的决策情境。如果高管团队学习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就会对财会工作非常重视,从而在公司决策时表现稳健的特征;但是如果高管团队学习的是非经济管理专业,可能对财会工作不太重视,进而在公司决策时表现激进的特征。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高管团队的经济管理专业背景与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规模较大的公司不仅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当地政府宏观调控和重点监督的对象,因而这些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规范,并能够更多地关心其所处的各种社会责任,如税收、环保、就业、救灾等。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没有公众和媒体的追逐,可能会存在会计不规范、偷税漏税的情况。因而提出假设4:
假设4:企业规模与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10年4月6日深圳证监局《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深证局发[2010]109 号)和《关于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常见问题的通报》(深证局发[2010]45 号),要求深圳上市公司全面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专项活动,调查问卷涉及会计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性情况、资金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财务信息系统使用和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和控制情况等六大方面共163个常见问题。本文选择81家深圳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程度、财会人员的平均学历和平均职称数据来自深圳上市公司2010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自查和整改报告,2010年其余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
(三)模型建立 由于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因素,同时考虑到可能存在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效应以及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效应,因而加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董比例、监事会规模三个控制变量,建立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分析 从表(2)可知,深圳辖区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地方,主要集中在:(1)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一是财务负责人缺位或是履职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职责。首先是财务负责人缺位的问题,有些上市公司没有聘用财务负责人;有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是由公司总经理或分管其他业务的副总兼任,但这些人员有些并不具备会计专业技能,不熟悉最基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其次是财务负责人的职权设置问题,有些公司虽聘任了专职的财务负责人,但没有将其定位为高级管理人员,没有为其履职提供条件,如不参加经营班子会议,不列席董事会,公司涉及财务收支的重大事项也不需要财务负责人审批。二是会计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主要是会计人员的考核不到位,没有科学的奖惩考核制度,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岗位设置不符合内部牵制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要求。有些公司财务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或者财务负责人兼任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成员等。四是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正由规则导向迈向原则导向,需要会计人员有能力做出正确、专业的判断,具有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会计凭证的编制、审核不规范。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但有的上市公司在原始凭证编制上都缺少最基本的要素。有的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不认真,仅关注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不对经济事项所涉及的单据、合同、法律文书等进行复核。记账、登账、对账不规范。记账不及时的问题比较突出;出纳不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日记账,或以电子表格代替日记账的情况比较普遍。对账工作不到位。有些公司存在对账不及时或以口头沟通代替正式对账的情况,对账结果未得到双方确认。会计核算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销售收入确认标准不明确或不按标准来确认;成本核算不规范,有些公司采用“倒轧法”核算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没有在产品间进行分配;费用跨期、费用长期挂账或多计费用情况经常发生;未按准则要求进行资产减值测试。(3)资金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以个人名义开立公司银行账户,或将公司款项存入个人账户;现金管理不规范。出纳个人的现金放在公司保险柜里。现金没有做到日清月结,没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盘点;支票管理不规范。支票领用无财务负责人签名。对于支票等票据,未设立登记薄对支票的领用、作废等进行登记。(4)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公司只有会计岗位设置、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资产减值、关联交易、对外担保、重大会计差错等制度,即使有这些制度,也都是些原则性规定,或照搬会计准则的要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制度执行和检查监督不到位。有些公司总经理未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就要求会计人员大额付款。不少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执行未形成定期的检查机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也未跟踪落实,未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5)财务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控制中存在问题。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缺乏独立性。个别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与大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财务系统联网,即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可以直接查询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甚至通过权限设置拥有修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能力。财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不符合会计规范的要求。有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系统过于落后,导致系统运行缓慢、非正常退出、查询异常、数据异常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财务信息系统的权限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有些公司增减用户、修改用户的权限都没有相应的书面审批程序,或者用户权限实际上没有专人管理,往往出现会计人员借用他人账户进行账务处理,或多人使用同一账户的情况,甚至存在多人共同使用信息系统管理员账户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修改记录的操作不规范,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一家公司修改会计记录不需要与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核对确认,也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甚至随意提供“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导致修改没有痕迹。深圳证监局此次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自查报告旨在落实会计责任,从源头上、制度上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堵住财务舞弊漏洞。上市公司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有充分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队伍,通过吸引人才、抓好培训、强化考核等方式,提高财务队伍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要公司管理层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立好家规,从公司自身的制度建设上,从内部控制上提高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水平,建立和落实问责机制,从源头上防范财务舞弊的风险;要建设好财务信息系统,更要管理好财务信息系统,在依靠财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核算和管理效率的同时,要防止企业控制与核算的风险系统化,更不能使系统成为财务舞弊的工具。
(二)描述统计 并对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深圳上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平均为3.56分,属于中等偏上,离5分的满分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财会人员的平均教育程度为3.4分,大致处于大专水平;财会人员的平均职称程度为2.63,总体处在助理会计师水平。同时高管专业背景为0.4,即高管大多在校时学习非经济管理专业。
(三)相关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影响因素,验证这些变量与会计规范的关系在统计意义上是否成立,本文对各个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显示在表(4)中。从表(4)可以看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可能与高管的经济管理背景、企业规模以及独董比例这三个因素有关。并且这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比较小,故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回归分析 由表(5)可知,高管的经济管理背景、企业规模和独董比例三个变量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并且都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程度正相关,这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高管具有经济管理背景,独董的比例越高,其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越好,这里支持了假设3和假设4。正如中小板公司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所说,“先挣回钱才能有账算,没钱算什么账?过去公司宁可高价请一个工程师,也不会请一个财务总监。创业时对财务工作比较漠视。但现在经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自查和整改活动,让我深刻理解到企业成长也像建房子,财务会计是基础,基础不牢房子注定难盖高,也立不久的。”现在公司已投入重金投资充实财务人员、购买财务软件,并把“对内学万科,对外学松下”作为公司财务规范工作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财会人员的学历程度和职称程度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也表明,财会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并不影响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公司高管的经济管理背景、企业规模和独董比例。因而提高管理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是规范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方向;公司财会人员的学历程度和职称程度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财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职称程度并不会显著影响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基于分析对《基础会计》教学的启示:(1)深圳证监局在上市公司问卷和调查中总结出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讲授《基础会计》相关章节时向同学们提出来,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渗透到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并且与同学们一起讨论,怎样去规避和处理这些不规范的问题。(2)由于财会人员的学历并不显著影响公司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因而不论是在中专、高职教育,还是本科教育,都应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教育。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是会计队伍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将会计规范的要求内化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利芬:《会计基础工作应常抓不懈》,《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0期。
摘 要 近年来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对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组织结构设置欠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缺乏恰当的对管理人员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分配、奖励、约束、监控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弊端,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当薄弱,会计和财务体系不完善,会计人员分工不明确,内部控制经常处于失控状态。许多中小企业的企业主集众多权力于一身,加上其素质不高,风险意识差,往往无视决策的科学性,对具体的经济行为不经过可行性论证,而仅仅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实施企业管理,导致决策失误频频,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观念落后。由于内控不像企业生产经营那样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而且一个良好的内控系统往往在短时期内其有效性和优势不明显,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认为不必花费人力物力在构建内部控制系统上,以为制定几条制度就足够了。这种观念导致企业从上到下无经营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无制度可依、无制度可执行、或有制度也可不依,主观性、随意性强,无监控、无审阅,久而久之管理和制度形同虚设。其次,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建立内控制度有强制要求,因此,这些中小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大都不是基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自身的经营特色来设计的,而是沿用或参考大型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的,缺乏针对性,导致相关的内控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再次,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发展速度快,经营灵活的特点,这就需要内控制度也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目标,而不仅仅囿于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差错舞弊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的初始目标,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必要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扩展和修订,否则,内控制度就难以跟上中小企业高发展的节奏,反过来就会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
(三)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内控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是财会人员,因此,企业的内控质量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有着紧密的关联。目前,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大都对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地位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疏于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上现代财会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其财会业务水准势必难以符合现行会计核算要求。许多的中小企业尽管建立了账簿体系,但核算不细、不深、不准等问题依然突出,会计科目对应不准确、凭证残缺不全、成本核算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会计核算的质量,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二是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不强,给予公司财会人员的待遇偏低,导致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有些财会人员对凭证或账本不能及时记载、装订、归档和保管。三是帮助私企业主偷税现象比较普遍。一些中小企业财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会计法》中的法律责任置若罔闻,认为帮助私企业主舞弊,偷税被查出的法律责任应该由企业主(公司法人)来承担,与己无关。因此,有些财务人员与私营业主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偷逃国家税款。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企业(主要为上市公司)尽管设立了内审机构、审计委员会以及公司法规定的监事会,但由于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高、规模小,人员少,组织结构过于简单,导致内部审计极易受雇佣关系、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等因素的牵制,独立性和执行力无法得到保障,审计过程和结果也就很难体现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内部审计就难以真正发挥其职能或作用,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的局面。另外,由于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业主控制性企业(例如家族型私营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发展权高度统一,政府往往对这些企业在外部审计上没有强制的要求,致使中小企业外部监管缺位,造成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外在公平性缺失,阻碍了企业执行内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旨在于明确划分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和监督机构之间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内部控制在公司运营中真正起到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评价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从企业内部自身需要出发,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建立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高级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货币资金制度、存货制度、固定资产制度、财务报告制度等相关的财务制度的建设;做到职责权限的明确;财产管理的明确;组织形式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的明确。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环节的,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三)提高财会内控人员的素质
首先,中小企业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财务会计控制在企业内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并依据公司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状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财会人员培训机制。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力度,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现代财务管理要求时时更新其知识结构;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其自我约束能力,加强《会计法》的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从而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其次,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待遇,促进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须提高财务经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水平,改变家族企业“任人唯亲”的传统用人观念,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家族成员安排在关键岗位上;同时要严格坚持相互牵制原则,应避免一个人包揽一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可以采取相互复核、定期检查或指定专人审核的办法,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较严密的控制,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监督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真正发挥其审计监督职能,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执行性。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应当由董事会直接聘任,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总经理无权解聘;遇有重大问题,内部审计的负责人可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以保证其独立性和执行性。其次,强化审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利用其相对超脱的地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恰当,在企业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的效果如何等做出客观的评价;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内审负责人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为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再次,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素质。选择独立性强、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现行财会制度 问题 对策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征要求企业要有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财会制度就是内部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财会制度。但是,现行的财会制度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
一、现行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诚信缺失、账目混乱
财会工作的诚信能够保证商业行为的合法性,诚信的缺失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管理者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过于松懈,加上管理者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干预,使得财会人员往往会受到工作压力或者金钱诱惑,这时财会人员往往受到领导指使,为领导行方便,比如企业领导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或者滥用公款等,会计人员为了弥补财务漏洞,就会造假账、虚开发票,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失去效力。有些企业管理者又恰恰相反,不但不会过多干预财会行为,甚至依仗着有管理制度,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给财务人员进行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以致公司出现财务危机,才想起来去监察,公司的损失已经无法弥补了。管理者对财会人员的工作干预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财会制度的顺利执行,使得企业内部监督职能弱化、财务控制能力薄弱。
2.偷税漏税时有发生
所得税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当前应交所得税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时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当期应该交的税和递延所得税都属于所得税费用。企业管理者为了少缴纳应缴的税费,往往会让公司财务人员做假账,财务人员不化单位要增强会计数据安全观念,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采购会计软件要有明确的功能要求,对使用财务软件的各项有关性能有较清楚的了解,尽可能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真实、可靠。其次,组织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软件,要保证软件预留定义良好的相关接口,选择的软件在功能和处理流程方面要合适。最后,软件开发商要提高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3.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
管理型的会计软件除了具有完善的会计业务核算功能外,还应大力加强会计数据分析预测,辅助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支持高、中、低各管理层次的管理决策。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企业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如考核指标体系,既要有数量指标,又要有质量指标,还要有各种综合指标。
4.拓宽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
实现会计电算化,人的素质是关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是人机协调一致的工作过程,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会计人员要自觉加强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新知识在工作中的应用,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单位电算化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快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深入开展电算化人员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工作责任心。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和经验交流相结合,使培训收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
通过认真落实会计准则、会计规章来实现用具体会计准则、会计规范、会计制度、管理办法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对于原有的会计工作规范、管理办法、会计制度,根据电算化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管理制度,软、硬件系统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工作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制度。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解决现行财会制度问题的对策
1.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会制度能否顺利实施,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的财会人员应该具有会计师资格证、会计职称证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企业在招聘时应该提高门槛,招收有证人员,对在岗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鼓励学习,不仅要提高财会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也要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财会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懂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风气的形成和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领导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2.加强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
加强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程度,能够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企事业单位都要加强对全体员工的税法教育,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纳税,凡是依法注册的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得都应该缴税,每个人或社会团体都有依法缴税的责任。可以在财务部门进行依法纳税的宣传,全体职工都要进行学习,并且可以纳入对财务人员考核制度中去。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明白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原则,自觉缴税。国家应该加大对偷税漏税现象的处罚力度,如果因为偷税漏税现象常见,就只查不罚,不但会助长不正之风,还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因此,税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一旦发现有偷税漏税现象,要严格处罚,不但要追补税款、征收滞纳金,还要根据偷税漏税的金额除以罚款;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对相关财务人员和部门领导进行处罚,包括经济处罚、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这样才能提高税法的威慑力和财务制度的严肃性。
3.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管制度
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是重业务、轻管理,要改变这种观念,分设会计部和财务部,建立独立的内部财务系统,该系统还要具有财务管理的职能,能够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特点,建立内部控制和监管制度,明确监督部门的职能,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级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下属部门严格把关,建立起业务部门负责和职能部门监督的体系。企业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部门的职责和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直接找相关部门追究责任,避免相互推卸责任现象的产生。实行岗位轮换制,一方面能够使财会人员熟悉整个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也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防止财务人员在一个部门干久了,为领导行方便,财务和法人印鉴要分别管制,支票和财务章也要分开保存。上级部门要做好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加强监督职能。
三、小结
虽然现行的财会制度存在着诚信缺失、账目混乱、偷税漏税现象、缺乏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但只要能正视这些问题,就一定能解决。建立科学完善的财会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企业要加强财会制度建设,以适应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指南与讲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于玉林,李端生.《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生产经营;财务成果;财务管理;重要性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利益最大化,离不开现代的财务管理。企业不论其组织形式及业务种类如何,均面临者财务管理的问题,尤其是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发达,一方面促使企业的融资投资渠道多样化,另一发面亦使企业面临的融资和投资更加多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年代里,企业的经营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技术与营销策略,而且也依赖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应把财务管理放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上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资金管理为中心。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和复杂性也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所以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财务管理在资源配置,企业内部控制,业绩评价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对决策者衡量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意义重大。
二、我公司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重要性
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中,要确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促使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机制强烈的状况下不断发展。金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有色行业的龙头企业,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第三大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的“镍都”。该公司在财会工作中善于管理,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狠抓企业管理,使公司的利润年年更上一个台阶,虽然在国内、国际金融经济萧条,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利润都能平稳增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公司财会工作的职能由核算、监督向管理和控制转变。对财务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进行了重要划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践证明:公司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我们必须把财务管理工作摆在公司各项专业管理的中心位置上,把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中心目标,这一机制促进了公司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了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和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
(二)强化公司的资金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的核心是严格实行“现金收支两条线”。财务部将所属的各项一切主营收入全部纳入公司的收入帐户,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资金由公司集中调度使用,以保证经营活动中的资金需求。同时,定期分析、跟踪、评价资金预算的周转情况。同时合理调整,形成比较稳定的现金流量。公司的各项活动均以财务计划为基础,都以财务指标为核心,从而形成了目前公司“一切围绕财务转,一切为了效益干”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实践证明,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是改变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成本管理 大力推进和完善责任成本管理,宣传和灌输全员成本意识把责任成本管理的重点逐步扩展,把降低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实处,财务部也在职能分工和管理模式上作进一步调整,以此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四)生产经营管理以预算管理为中心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竞争能力,使公司业务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公司注意强化参与意识。把财务管理工作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事后算账变为事前参与决策、预测。在预算制度和管理程序上,公司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公司预算管理的范围内容、职责和预算的编制、审批,下达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反馈等事项;在预算编制上,以现金流量及费用控制为中心,内容覆盖收入、损益、成本、费用、现金流量、长期投资等财务经营领域,在预算执行中建立了跟踪和定期预算分析、考核制度。预算公司分析评价模式及年终决算制度。财会审计经过认真预测,从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合理利用资金出发。为了牢固占领我们身边的市场,进而向周边地区辐射,公司应面向全市,稳定客户,调动客户的积极性。经常回访客户,与客户交谈,时刻了解不足之处,以便随时改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五)收入管理以资金回笼为中心 以资金回笼为中心的收入管理,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业务收入的前提下,要求所有的合同实行全部金额或部分预付款,凡向公司发生业务而又欠公司款项的,必须有清理欠款的计划和时限,在价格上,我们以微利为出发点,以数量为盈利目的,尽可能扩大客户数量,提高资金的到位率,这一政策的实施,扩大了业务收入,吸引了更多客户,促进了资金回笼。
三、公司实行了有效的财会“五化”管理措施
公司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对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中,采取了财会“五化”管理,使公司连创佳绩。
(一)人员管理系统化 实行会计管理系统化是公司长期坚持管理的办法,是该公司财会工作的重点,会计管理以财会为龙头。公司注重财会人员培训,经常抽调人员进修,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入手,多年来,公司注重财会队伍的建设,从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入手,利用多种途径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任用。
(二)基础建设规范化 会计基础建设是我公司常抓不懈的工作。定期展评,学习交流,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管理办法制度化,基础工作规范化,档案管理科学化,提高了财会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三)资金管理银行化 公司严格按照执行《企业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流动资金目标管理,集中资金统筹使用,发挥拳头力量,形成了优势互补,提高了资金统筹使用和安全性。
(四)成本管理自控化 把质量成本纳入财会日常管理工作作为公司的重点内容来抓,使成本指标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责任,对各项业务的成本管理坚持成本分析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成本分析活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及时给领导提供成本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有效的成本管理,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满足了公司经营管理需要,促进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
(五)电算管理网络化 公司紧抓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需求的特点,有专人负责信息,及时收集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会计账务网络化管理系统,给财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手工记账到电脑记账,登记有关台帐,进行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公司节约生产力,实现公司管理现代化起了促进作用。
四、结论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通过价值形式的桥梁把企业管理有机的协调在一起,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追求价值,资本的保值增值,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要壮大,不仅要发挥好企业管理职能,更要发挥好财务管理职能,因此,应把财务管理放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上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按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控制中心三个层次建立财务管理体系。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心愉.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经济科学,2001年03期
[2]李勃陈虹.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论文天下,2007.11
[3]钟新桥,刘荣英,杨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校 资产经营公司 财务 管理
教育部提出的“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指导意见,为全国高校产业化规范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许多高校都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来专门负责经营性资产管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指在资产经营整体管理框架下,为实现资产经营公司的总体财务目标而成立的经济实体。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校办企业投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投资考核等业务。财务管理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的关键,在财务管理上,许多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还根据校办企业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一)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指高校资产经营子母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财务机构、独立进行财务管理的管理模式。其中,母公司以委派财务人员这一间接管理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子公司除具有银行账户及资金调配使用权外,还具有财务管理决策权。这一管理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子公司在财务决策上具有一定的权利,可以避免因母公司盲目决策而带来的财务风险。缺点是如果子公司财务管理不善或者管理层道德缺失,会给母公司带来直接影响。
(二)指导下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
指导下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指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总监负责企业财务指导、定期进行财会审阅工作的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中,财务总监不仅要负责财务指导和管理工作,还要参与到公司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战略管理、成本预算、风险控制中去。这就要求财务总监要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资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三)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而建立的综合性财务管理模式,这一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消除财务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集中等问题。这一管理模式的重点是: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分层的;资产经营公司具有决策层和财务管理队伍的人事任免权,经营公司本部和下属控股企业都要设立参数统一的财会账簿,统一会计科目、人员权限和业务流程;子公司经营事项归本部统一指挥,子公司要认真履行内部沟通制度,并按法定程序来办事。
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优势难以体现
许多高校虽然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但是许多经营性资产并未划转到位,加上高校财务审批程序冗繁、复杂,致使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展困难。再则,就目前来说,许多高校在资产经营收入来源上主要是固定资产和设备出租收入,缺乏极具竞争力的科技核心资产。再就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虽然在法律上属于独立的经济实体,但是在校企相连、行政干预严重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的资产经营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都不具有独立性,这难免会影响公司的经营能力和资产利用效率,致使公司的经营优势难以体现。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许多高校在资产经营财务管理方面都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有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财务管理上采用的都是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绝大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都缺乏完善的财务考核、奖励机制。有的公司虽然制订了基础性的财务管理规范,但是在投资、运营、收益管理上过于粗糙,在公司项目立项、评估、分析、决策上都缺乏责任控制要求和明确的效益评价体系,公司财务管理诸多事项都无章可循。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许多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人员都由高校管理部门统一委派,这些人员往往是从其他财会岗位上转移而来,要么是直接公开招聘的财会人员。由于待遇不高,编制受限,因此,资产经营公司的财会岗位往往难以吸引到优秀的财会人员,许多财会人员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管理手段、管理意识都极其落后,难以满足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需要,公司财务管理水平也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三、完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在资产经营公司建设上,高校要顺应“产学研”发展需求,建设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成立由校长或主要领导领头的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其专门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由分管副校长担任的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准确把握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优势,积极寻找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的结合点。同时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依靠固定资产和设备出租收益的资产经营模式,以增加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收益。再则,具有一定资产经营管理经验的高校还要结合当前资产经营公司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革策略,确保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经济独立性,在财务管理上建立严明的考核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二)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应借鉴同行业指标体系、结合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现状,就公司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财务效益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对校办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科学估量,然后设计合乎自身发展实际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和施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由学校委派财务负责人主管企业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参与资产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并对财务负责人进行监督、考核。建立科学的分层财务决策体系,让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财务人员共同参与到财务控制中来,完善资产管理内控、报关和清查制度,实行资产经营财务目标管理制,明确各级负责人、财务人员在岗位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标准,以激发起内在工作动力。
(三)重视财会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关键。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及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要重视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首先引进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并针对财会人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财务培训,以拓宽财务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业务能力。其次,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利用高校信息化建设契机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同时以事前控制、事中跟踪、事后追责的财务内控制度为基础,要求财会人员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做好财务信息核算工作,做好财务分析报告,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用性。最后,将竞争管理、监督管理等市场化管理手段与公司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对财务会计进行监督管理,一方面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为公司财务管理注入活力。
(四)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加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监管是优化资产经营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鉴于此,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提高风险应对意识,实施预算控制体系,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保送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同时进一步优化公司重大经济决策审批程序。此外,资产经营公司还要强化公司资产约束机制,一方面对公司负责人、财会人员进行任期、年终经济责任审计考核,以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一方面重视财务外部审计,由专业的审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负责财务审计、审查、备案工作,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管。
综上所述,有效的财务管理对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来说是有着重要意义。资产经营公司只有遵从市场规律,从实际出发,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和监控机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能夯实资产公司的发展基础,实现增产增值的财务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冉茂盛 .高等学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现代管理科学,2010(08)
【关键词】 资金集中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 风险防范
成立已130年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自己的管理特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方式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其治理与管控模式也应随之转变。因此,建立符合开滦特点的、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管资金与管人相结合,功能完善、高效运转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是发展需要。以推动财会工作继续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目标,重点实施了对资金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完成了会计核算软件的更新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立并实施了财务风险季度分析制度、完善了应收账款清收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了重大突破,启动了财务战略的制定工作,税收筹划取得显著成果,积极参与并推动改革改制工作。以财务战略制定为契机,扩展了财务管理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
一、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多年形成的集团公司财会工作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制定了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包含八项内容:
(一)资金集中管理体系
以资金结算中心为平台,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资金安全并高效运转为核心,以现代化结算软件和银行网银系统为手段,实现了全集团除上市公司外的所有资金收付的集中管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实现了政策清晰且组织顺畅,以资金预算为中心统领并有机整合各专项预算,各项预算同步编制下达并突出时效性,建立了预算执行定期分析及偏差调控机制,完善了考核办法,加大了奖罚力度。
(三)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财会内控制度基本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体系初步建立,财务风险的信息收集、评估、管理策略、解决方案的制定及管理监督实现了制度化,制定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考核办法,初步开展了风险文化的宣传和培塑工作。
(四)总会计师组织体系
制发了《开滦集团公司财务负责人管理实施细则》,继集团公司配备总会计师后,各二级公司基本配齐了总会计师或明确了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实行了财务机构负责人下管一级办法,开展了总会计师述职和评比考核工作。
(五)财会政策制度体系
制定了《开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实施细则》,规范统一了全集团的会计核算及报告工作,按年度颁发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政策及预算编制大纲,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办法基本健全。
(六)会计信息报告体系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规范,会计信息生成及处理有章可循,法定会计报告优质准时,管理会计报告水平快速提升。
(七)财务监督检查体系
岗位监督及业务监督总体到位,财务专项检查年年开展,寓监督于会计核算和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之中。
(八)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财会系统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办法健全、执行到位,专项工作的部署均辅之以考核评价规定,表彰奖励或处罚与考评结果挂钩,财会人员对工作的考核评价认知度高。
二、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建设的目标
两年时间,基本建立了“符合开滦特点的、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管资金与管人相结合,功能完善、高效运转的财务集中管控体系”。两年多实践的结果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基本形成,两年多探索的结果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建设的目标已经明朗。
(一)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核心,其建设目标是统管到位、运转安全、利用高效。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平台,其建设目标是全面覆盖、现金为王、调控规范。
(三)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目标
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关键,其建设的目标是责任落实、程序科学、防范到位。
(四)总会计师组织体系
总会计师组织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手段,其建设的目标是评价结果与奖惩及使用紧密挂钩。
(五)财会政策制度体系
财会政策制度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根本,其建设的目标是合法依规、体系完整、助推发展。
(六)会计信息报告体系
会计信息报告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基础,其建设的目标是真实准确、感应机敏、支撑决策。
(七)财务监督检查体系
财务监督检查体系是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保障,其建设的目标是督导执行、查处违规、堵漏补缺。
三、财务集中管控工作效果显著
随着集团公司财务集中管控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效果日益显著,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了资金管理效益
资金结算中心与银行网银系统无缝链接,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资金结算软件的预算控制功能实现了预算管理由事后分析向过程控制的转变;各单位每笔收支业务的结算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现了对资金周转的有效监督,确保了资金安全;通过撤销众多的银行账户,将沉淀资金全部归集到集团总部,有效解决了资金分散浪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积极效益。
(二)提高了运营掌控能力
确立了资金预算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并实现了资金预算对生产经营预算、利润预算、内部投资预算、对外投资预算、安全费用预算、搬迁补偿费预算、投资结构调整及收益预算的资金总额控制及整合;突出了预算的编制时效,在年底前完成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按月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按季提交企业运营分析报告、发现并解决问题、调整并控制偏差、确保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修订完善财务政策及制度,建立了诸如财务审批、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应收账款管理、无效资产处置、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考核评价、会计信息报告等工作的正常规范秩序;按年制订财务政策,指导调控集团公司各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税收筹划成果显著。
(三)提高了决策支持水平
树立了集团公司大财务理念,及时主动就集团公司重大决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集团公司的改革、改组、辅业改制工作并尽职尽责;集团公司总部及二级公司均按季向决策层提交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评价并确认风险,提出风险化解及防范的政策建议;针对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及财务运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不失时机地分析研究,两年多来提交专题报告20多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组建课题组开展政策研究工作。
(四)提高了财会队伍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廉政教育,强化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学习型财会队伍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业务培训、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建立并实施人员轮岗制度,培养和锻炼复合型人才;鼓励和推动各种任职资格考试,强化岗位任职资格规定;在财会工作向管理型转变以及财务管理保持和提升企业价值的实践中,明确方向、下达任务、制订措施、锻炼队伍、提高素质;开展创优争先、激励建功立业、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日益浓厚。
四、财务集中管控体系的完善
(一)推进监督检查制度化并突出重点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是财务监督检查体系的基础和保障,集团公司财务监督检查体系完善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监督检查的原则、主体、程序、方法以及监督检查结论的确认,表彰先进、处罚违规;将财务监督检查工作效果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评价内容,推动工作效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重点解决内部欠款问题
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之间内部购销款相互拖欠问题严重,数额巨大,成为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购销双方规范的购销合同签订率低,购销双方的市场主体意识差,书面的结算付款约定无从谈起;采购方所需资金属无预算或超预算安排,无法落实相应资金保障;灾害治理或紧急采购事项事先来不及约定结算问题。集团公司内部欠款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内部结算秩序,冲击了专项资金预算的执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下决心彻底解决。
关键词: 市场竞争;核心竞争力;高效利用;财力保障
企业的运行永远都要以充分的资金作为基础和保障,在拥有充分资金的同时,还需要健全高效的财会管理体制。而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是财会管理体制以及其他使用资源能力的综合能力。在同行业竞争过程之中,一旦企业具有强大的财会核心竞争力,那么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处于优势,而如果企业的财会竞争力弱,那么就容易被同行业企业赶超,或被市场淘汰。
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1、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属于财会战略管理范畴。对企业财会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能力,是被认为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财会管理、资金等重要部分组成,并且在世界市场范围内以获取经济利益为首要目的。财会竞争力是通过先进的财会管理制度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使用,并且用于融资、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最后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物质基础。总而言之,企业财会竞争力是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对资金进行有效使用的综合能力,也是企业内部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综合使用的结果。
从主体看来,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身财会管理体制先进与否、资金运行效率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从客体来看,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的核心思想为竞争,即面对市场范围内同行业企业的压力,企业能够通过强大的财会管理制度来高效的使用企业内部资金,并且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具有较大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强大的财会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对于企业而言,其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由财会管理制度和财会工作人员的价值观构成的。而财会管理制度必然会经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此外,在一个企业建立之初,财会核心竞争力并不会迅速的形成企业文化,这就使得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人员也不具备与财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价值观。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之后,企业会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的财会管理体制,并且企业内部人员会拥有强大的理财观念,为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2、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独特性,由于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时间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同的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会具备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会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受到管理体制以及企业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较为稳定,循序渐进发展而成的。因此相对于其他方面的竞争力而言,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同行业其他企业是很难模仿和学习的。
长久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周期较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主要受到不断完善的财会管理体制的影响,当财会管理体制不断的完善时,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会初具规模。之后经过较长时间的企业文化的熏陶,财会核心竞争力才会真正成形。而一旦形成之后,就不易改变。因此,具有长久性。
动态生长性,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形成之后,并不会永远固定于形成之后的状态。随着科学的财会管理体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文化不断加入新的元素而不断完善,财会核心竞争力也会跟着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是一个较为漫长,且不断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不可交易性,由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以及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而不同的企业之间,其财会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文化和价值观,也就注定是无法通过市场交易而进行转移。
二、影响现代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因素
1、企业财会管理体制
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以财会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因此,财会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企业内部而言,财会管理体制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使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保证企业资金高效健康的运行。一旦企业财会管理体制落后,那么就会十分严重的拖累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行工作。这就会导致企业生产、销售、融资、投资等环节缺乏稳定的资金基础,那么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2、财会文化
财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并且对企业财会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财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经过企业的领导的倡导和宣传,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认同,并且经过长时间实践而形成的一种企业内部文化。这种文化包括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传统习惯等。因此,企业内部的财会文化能够对财会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企业财会工作运作的过程中,财会文化渗透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果企业内部的财会文化是积极的,科学的,那么就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财会工作的开展,进而形成十分强大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相反,一旦企业的财会文化中有消极内容,甚至并没有形成统一高效文明的财会文化,那么就会导致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以及管理体制无章可循,久之必衰!
3、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源泉,更是其走向辉煌的不竭动力。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强弱对于其发展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甚至决定着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是否处于优势的命运问题。时代和经济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也要不断更新换代,一旦停步不前,那么就意味着离毁灭之期就不远了。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创新的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财会人员将财会知识以及财会管理知识进行重组和输出,这样能够使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也能够使得财会知识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
4、财会部门以及财会人员的知识学习能力
面对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收购兼并等现象十分普遍。在同行业企业竞争过程之中,企业财会部门以及财会人员更新自身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与外界行业进行竞争的同时,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也同时在与外界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财会部门会学习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且在竞争之中也能够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完善。财会人员通过不断学习财会知识,接受新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财会部门以及财会人员的知识学习能力对于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三、针对如何提高现代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1、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会监督机制,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主要由专业性人才负责,因此可能存在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体制,通过设立真正的监督部门来对企业内部的财会工作进行监督。此外,来自于外界会计部门的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监督方式。要想提高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此外,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即选拔人才制度以及工作人员评价制度。即企业在最开始招聘选拔财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的选拔方式来选出高水平的专业性人才,例如通过笔试、面试、工作试用期等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这样能够为企业选拔出高水平的财会工作人员。企业应该建立岗位工作人员评估标准,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科学合理的财会文化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在企业财会核心竞争力发展过程之中,企业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会文化,这样有得引领和激发财会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企业的领导对先进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进行倡导,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财会文化。促进企业长足的发展。
3、创新与借鉴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要想提高财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对本企业内部的财会管理制度以及财会文化进行创新,企业的领导以及财会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敢于尝试,在竞争中,善于发现企业自身财会管理体制中的不足,并且加以弥补。积极提升财会管理以及财会系统的综合能力整合,保证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更好的利用。以网络为基础,提升财会关系的协调能力和财会文化的建设能力,只有企业自身具备和谐的财会关系和财会文化,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应该积极借鉴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财会管理体制以及财会文化,由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展历史悠久,其实力雄厚,且财会管理体制以及财会文化都远远超过我们,因此,通过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财会管理体制以及财会文化,能够很好的提升我国现代企业的财会核心竞争力,进而缩短与西方发达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使企业成为行业内的领头羊。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体制 问题 对策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其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是指规范集团财务权限分割财务责任划分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正确处理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或管理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的基本规范。根据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可以知道财务管理体制的中心关注点是集权与分权的不同选择,企业常见的选择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集权制。集权制是指子公司所有的管理决策权都集中在集团公司中,集团母公司统一控制和管理集团内的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旗下的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必须严格执行集团母公司的决策。这种制度存在于产品、业务相对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集团中。通常是由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统一进行项目决策,核定项目资金所需经费和流动资金限额,再由母公司调拨,各子公司在核定的资金规模内安排使用。在这种模式之下,各子公司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
(二)分权制。分权制是与集权制相对应的一种较为极端的财务体制,在分权制财务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的财务事项的决策权和审批权,而日常财务决策权则下放到子公司。在分权制模式下,子公司自行解决融资渠道,自主实现利润分配,独立履行纳税义,母公司不会直接干预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
(三)结合制。结合制是指集团母公司将财权在总部与子公司等分支机构之间适度分配,将重大财务决策权与一般理决策的适度分权相结合,这种制度也称混合制度。这种模式采取的是关键点控制,而不是全过程控制,它强调控制结果,即避免管的太死,又避免了过分分权。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集团和外部出资者之间的财权分配,二是企业集团内部之间的合理配置。近年来企业集团在我国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集团内部的体制建设出现了诸如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集团自身发展需要等一系列问题。
(一)财务和会计不分,一元化现象突出。我国企业集团大多功能单一,至今仍未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组织体制。其中很重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财务组织上财务和会计长期不分,导致一元化现象非常突出突出。企业集团发展到现在,一直忽视强化财务功能,使财务管理根本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所以企业集团在财务决策方面缺乏科学、高效的程序和制度,基本上由负责人说了算,但由于负责人与出资者追求的目标不可能总是相同,负责人所做出的财务决策很容易偏离出资者的要求,给企业集团造成不利影响。
(二)财务上分权过度,缺乏监督。由于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上享有独立平等的法人地位。当成员企业个体、局部利益目标与集团整体利益相冲突时,会导致成员企业倾向于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当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时,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必然会缺乏控制,这样无疑为各种违规行为开出了通行证。同时,由于许多集团公司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也形同虚设,财务监控缺乏连续性、整体性,监督主要是在事后控制,至关重要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却被完全忽视了。这样,企业集团总部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其结果就是财务权力过分集中在子公司手中,子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也就无可避免了。
(三)信息化、知识化理财发展缓慢。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识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来谈谈如何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三、如何构建科学的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
分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可以知道要构建科学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体制与决策体系必须要通过合理配置各成员企业的权力,协调集团内利益关系,探索出使财务活动更有效率的一套科学体制,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整合优势。
(一)建立集权分权适度、权、责、利均衡的多级分层分权系统。企业集团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对于利益分配的安排应进行综合权衡,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协作企业之间利益要保持均衡。近年来分权管理模式已经弊端凸显,为此,企业集团有必要将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权、人事权、资金调度权、资产管理权等重大决策权进行集中管理。当然其他的权力应该下放还是要下放给成员企业,以保证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但是集团总部应对下属各单位提供培训服务,服务的范围包括:资金的运作、资产的盘活、日常管理指导、行政管理等以指导成员企业更好的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集团要合理设置财务部门机构,将财务和会计的机构分离,以明确分工,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决策制度。1、要形成统一的决策制度。很多企业集团内部结构松散,缺乏凝聚力,集团利益的整体意识还未形成,成员企业过于强调局部利益,没有形成全局性的集团财务控制管理制度。不少企业集团无法编制全面预算,开展财务分析,更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报表结算中心,缺乏财务协调手段,很难使集团形成统一制度,发挥整体优势。2、决策权限及程序合理。企业集团内部由于其特性存在着多个、多层决策主体,必须合理分配财务决策权,合理界定这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限范围,避免决策过程中产生“自作主张”或“越殂代庖”的现象。财务决策程序也需要进行科学设计,要建立健全决策信息系统以及健全规范的决策流程。
(三)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1、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集中于事后,缺乏相当重要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所以企业集团应吸取教训,在事前重视预算工作,在事中不限于年度利润规划,把计划进一步详细化、具体化,不要让事中控制流于形式,从而形成高效的监督模式。2.完善预算控制制度。财务预算工作对每个企业都是相当重要的,但对于大多数集团单位在传统方式下预算管理有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这样多元化的企业,更是如此。全面进行预算控制要通过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行状况的信息,并将此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再根据差异分析结果来决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预算的编制要采用从下到上的方法,要考虑成员企业的意见,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使各级负责人员易于接受,这样才能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集团总部与各企业沟通并综合平衡,将预算方案再反馈到各企业,经多次反复,各成员企业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出谋划策,互相妥协与让步,最终形成较合理的预算方案,再由集团最高决策层审批并交付下达各企业执行。这样,预算被各成员接受,执行起来要容易得多,从而增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3、建立统一结算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应该对成员企业尤其是全资、控股子公司资金进行密切监控,建立统一的结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方法,而财务集中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应根据集团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集团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合理筹资、调剂余缺、控制流向、降低资金成本的作用,对集团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实行统一的资金管理,通过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母子公司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利用的合理性。4、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怎样做好财会人工作员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规范财会人员的授权任免 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财会人员的任免工作,明确他们的权责范围,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其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同时担任,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二是强化授权批准制度,严格地讲,企业(集团)所有事项都必须经审批后才能执行。2)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财会人员素质包括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两方面。通过加强企业集团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集团的忠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集团目标的认同感,以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定期对集团及所属成员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企业适应经济大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现状,要实现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质的提升,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动脑筋,发扬创新精神,建立起符合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要求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科学的财务组织与决策体制。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 [2] 中国会计学会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专题》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7
[2]陈定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5,(04)
[3]刘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前沿问题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4]谭宏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化[J].农业与技术,2007,(06)
[5]魏云春.创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08)
[6]王燕.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的现实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