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02:0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科技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产学研用
作者简介:毛鹏军(1972-),男,河南方城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伏(1978-),男,河北宁晋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9Y-011)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86-02
“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农业机械(即耕地农业机械、整地农业机械、播种农业机械、栽植农业机械、中耕农业机械、施肥农业机械、喷药和排灌机械等)的类型、理论分析、结构、工作机理、参数校核、基本设计、性能试验等。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否经住社会的实践,这不仅对学生素质与能力是一种考验,更是对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期盼。因此,“农业机械学”面对快速的社会发展与激烈的人才竞争,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为起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科技创新环节等方面对“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研究新的教学方式,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主要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向有利于个性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农业机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理论、原理和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类农业机械的结构、使用方法、验证实验和性能实验。受传统教育模式、实验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虽经改进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是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授课形式单一,没有太多的教学互动环节,教学过分依赖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课时压缩与教学内容难度和广度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教学质量
传统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讲全面、讲细、讲透彻,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学时为80学时,与以前相比课时量被大量压缩,教学中虽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而这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广度,包含着巨大的信息,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加大知识信息传授的密度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落后的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农业机械学”课程来讲,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构图,如何对机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进行讲解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机构图均是静态图,其同步性、生动性、直观性较差。如由教师描绘,虽能达到师生的同步,但浪费时间,教学信息量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仅减少了教学信息量,且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采用差异教育模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差异性教育[5]须以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出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转变四个观念
(1)教育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性差异。在认真分析和观察的基础上精心安排,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培养。
(2)学生观。教师须承认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并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3)教学观。教与学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每名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经验背景,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其积极性,达到以学习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4)人才观。确立多层次的人才标准,培养多规格的人才,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成才之路。
2.优化“农业机械学”课程结构
建立以“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个性特征为基础,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必须做好实践教学的开发和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
在进行“农业机械学”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要有层次性;知识的巩固上要变一致性练习为分层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在学习的指导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基础施行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测试上,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摒弃只以学习成绩定格的评价方式,力求评判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机会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灵活化。注重客观的测试,同时也注重问题情境等形式的测试,形成有梯度的多维测评方式,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发展。
三、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提高“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学”课程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改变了原有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模式。[8]
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农业机械学”相关课件及动画,购买有关农业机械应用方面的视频资料,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目前“农业机械学”课程已是校级精品课程,该精品课程网站的顺利开通和内容的及时更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河南科技大学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提前完成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课件及网页的设计制作,在预评估前就完成了上传并顺利投入使用,为学校获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随着“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循环讲授,有关课程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及时上传到网站,网站内容及时得到了更新,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地从网上答疑和下载文件,方便了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农业机械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已获批为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待项目完成后,“农业机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以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研究现有就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机械学”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9]。在课程教材上,“农业机械学”新教材编写已完成,使教学内容紧随时代步伐。经过认真考察,决定放弃已使用较长时间、教材内容熟悉的由桑正中、吴守一编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学》,该教材是1987年出版发行的,内容有些老化,很难满足目前学生培养质量要求。经认真研究并与兄弟院校广泛联系,学校参加新教材的编写活动,本学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上课均采用新教材的书稿,该教材在内容布局上舍弃了以往教材内容为顺序编写的传统方式,更突出了工科院校以农业机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特点,更体现出农业机械中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农业机械学》新教材书稿投入使用后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五、结束语
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工程,需要从学生能力层次以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理念、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静,刘俊峰,杨欣.《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农机化,2004,(1):67-68.
[2]张晓辉,李法德.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3):61-63.
[3]任文涛,宋玉秋,林静,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6):55-57.
[4]张晓辉,李法德,李晋阳.《农业机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1):57-58.
[5]王云明,刘立芳,宋建民,等.差异教学在高等农林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98-100.
[6]杨欣,冯晓静,刘俊峰,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CAD教学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5):275-277.
[7]张伏,杨欣,付三玲.论农自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22-124.
[8]吴海平,王玉顺.《农业机械学》教学革新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7(6):188-189.
关键词 科技竞赛 中学生 学习动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科技竞赛的内涵
科技竞赛是在紧密结合科技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带队,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或学生自由组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以北京市中学生为例,他们可以参加的科技竞赛有:快乐数学夏令营(简称EMC)、“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海淀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科技创新大赛、OM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等。可以看出来,中学生可以参加的科技竞赛在数学方面是很占优势的,以此类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也有类似的竞赛,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定,中学生可以参加的科技竞赛主要是以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为基础的科技竞赛。
2 科技竞赛在中学生智育中的作用
2.1 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
科技竞赛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比赛,可以极大地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因为在科技竞赛取得名次,可以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荣誉感,也可以增强中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科技竞赛可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其次,有些学生虽然不能在科技竞赛中取得名次,他们可能是失败者,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可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奋发努力,争取下一次竞赛中取得名次。最后,虽然有些中学生由于实力原因只能作为一个参赛者去试试,但是他们和其他同学们一起复习准备,一起步入考场,也能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虽然在科技竞赛中不能获胜,但是他们可以在平常的考试中游刃有余。
2.2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科技竞赛的题目相比较一般的中考题、月考题,期末考试题来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趣味性。而且科技竞赛更多考评的是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动手实践创新能、协同合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限于课堂知识,因此参加科技竞赛,会促使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自己探索自学的知识及个人成长中的社会经验、实践经验等去参与到考试项目中去,不但可以让中学生开阔眼界,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对学习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
科技竞赛体现的是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由于不仅仅考评到书本知识,更有可能涉及到更宽泛的内容,这就比一般的考试要求高,如果要在科技竞赛中拿到名次,就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较多的时间付出和较高的学习效率,除了课堂书本知识,还要通过自学、思考、讨论、合作等过程吸收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自我学习习惯的锻炼和培养是很大的,因此参加科技竞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科技竞赛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3.1 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科技竞赛作为一种竞赛,对选手的心理素质是有要求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让选手在比赛时,保持沉着、冷静,才能正常地发挥,过硬的心理素质甚至可以让选手超常发挥,在竞赛中觉得优秀成绩的选手不仅有着较高的智力水平,还有着优秀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虽然与先天的基因有关,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是性格、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时代能否得到锻炼对日后的学习生活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技竞赛,使得心理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第一次、第二次参加科技竞赛,不少中学生可能感到压力和紧张,第三次、第四次可能就会不那么紧张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其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因此科技竞赛可以作为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3.2 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对于一个人的思想是起着基础作用的,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中学时期的价值观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科技竞赛作为一种积极正面的比赛,可以激励中学生的斗志、勇气和信心,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3 对学生人生理想的影响
价值观是人生理想的基础,一个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人生理想,上文中说到,科技竞赛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也可以推动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
4 科技竞赛在中学生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美育是指与审美相关一切教育,狭义专指艺术教育。在这里我们探讨广义的美育。乍一看,科技竞赛和美育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实际却不是如此,中学生科技竞赛主要以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基础学科为基础的,这些学科都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部分,数理化也可以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数学具有形式美,包括它的对称美,平面中有直线对称(轴对称)和点对称(中心对称),空间中除了前两种,还有平面对称,比如正方形和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球是点线面对称图形。中学生的数学竞赛中必定有大量的几何题,一定会涉及到大量的对称图形,而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熟悉的物品中一定有圆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也有球、圆柱体这些对称图形,这样中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可以把数理化生这些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有利于启发中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有利于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5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竞赛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科技竞赛在中学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等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科技竞赛可以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能力,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理想,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情操。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并充分利用科技竞赛,使其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洁.以科技竞赛为抓手,促优良学风建设[J].科技风,2013(9).
[2] 胡咏梅,李冬晖.中外青少年科技竞赛激励机制的比较研究——基于促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3(10).
[3] 陆真.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科学探究的再认识和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9).
[4] 姚诗煌.为中国科技补一堂“人文课”[J].科学,2007(5).
科技创新,正在这个美丽校园如火如荼地进行。“17岁”、“8项专利”、“60多项发明”,将这几个词汇联系起来的,是重庆育才中学一名高二学生——李文屹。在今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上,李文屹同学荣获NOC全国决赛高中组一等奖,并获该赛事最高荣誉——恩欧希奖。也是在今年4月举行的重庆市第27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上,李文屹发明的燃气热水器水流供电打火装置,独领,一举拿下重庆市高中发明组一等奖,并获得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应用科技创新奖、重庆大学科技创新奖等两个专项奖。该成绩在此次比赛中仅有李文屹一人。
为鼓励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育才中学在近9000名学生中设置了“育才骄子”的荣誉,奖励在学科学习、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各个方面获全国和世界冠军的优秀学子,李文屹是今年八名“育才骄子”之一。在育才中学,像李文屹这样创新能力突出、动手能力优秀的学生并不少见。比如沈静同学的“计算机指法练习盘”等三项发明专利获得了国家专利。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育才中学的缔造者陶行知先生,为这所诞生在战火硝烟年代的学校留下了深深的创造烙印: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建校七十三年中,育才中学善于、乐于创造的灵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创造型基地——处处是创造之地
育才中学分管科技教育的孙朝云副校长介绍,学校不仅在校内建立了“生活教育建华实践基地”,还在校外拟筹建一个1000多亩的实践基地,并已与某区签了合约,这将会是重庆市最大的学生实践基地。按照规划,基地里将会建有工厂、农场、科技馆及拓展训练基地等。育才中学的学生,每年可以到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除此之外,学校与隆鑫集团还签订了协议,将隆鑫集团研发中心作为学校校外科技教育基地。
创造型文化——天天是创造之时
“豪斯庄园”、“创造社”、“科技创新衽”这些生动的名字都出自育才中学的学生社团。很难想象,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年级,竟然会拥有31个学生社团,社团的主题涵盖科技、理工、文史、生物等各个方面,而科技创新社团就达七、八个之多。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理念和口号,生物科学主题的社团“豪斯庄园”的口号是: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社团活动每周统一定期开展活动,全员参与,自主选择。社团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社团活动让想要做科研的同学在课堂之外随时都可以带着兴趣,在集体中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技创新。每个社团都配备了辅导教师、还有学科竞赛教练组和理化生实验辅导教师等,并不定期开展科技教育专项工作研究等活动。
创造型人才——人人是创造之人
为了将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彻底贯彻到校园生活中,育才中学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金永校长任组长,谭佐龙书记和孙朝云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其他副校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及教研组长为成员,全校各个部门都参与到科技活动当中。同时,育才中学还配备了专职的科技教育老师,并坚持长期到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学习,提高科研、教育水平。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校彭国胜老师的发明《有害气体实验仪器》就获得了国家专利。在育才中学,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种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看到师生们科技创新的一个个脚印和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一幅幅新画面。
今年4月,由重庆市科协、市教委共同主办的“2012年重庆市中小学机器人竞赛”在重庆育才中学举行,学校共获得2座奖杯,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专项奖的优异成绩。在群众性和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育才中学不仅在传统的创造节中增加了科技活动的项目,而且拟在今年第四季度举办育才“科技节”,将把以科技为主题的创新活动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在以色列的中学,负责科学课程的教师利用博客、计算机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
近期,以色列教育部在著名的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中学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大会,此举足见其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大会展示了65所小学300余名学生的研究成果。此前各学校举办了类似的科学展示会,由教师选拔出代表本校的学生参加大会。学生们为此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档、图板、挂图等,展示、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实验。不少研究课题相当专业,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也令专业人士刮目相看。
例如,“混合燃料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是两个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他们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展示了研究结果。学生在报告时说:“我们一直关注与我们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博客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听说,别的学校的同学也在跟踪我们研究的进展。”“亲自进行研究,比阅读老师发给的材料有趣多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在不断发展,我们总喜欢在计算机实验室做研究,可供我们选择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他们的科学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始终关注着自己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
“以自然方法净化河流”是3名7年级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走出学校来到河流现场,以视觉和石蕊试纸检测水质,做净化实验。他们说,“现场实验比阅读资料、观看照片更有意思,成果也更丰富。”这些学生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他们生活的社区,改善当地水质。
学生的研究课题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青少年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即是两名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为此,他们一方面协助学校和市政管理部门,在校内放置循环利用回收箱,组织班级竞赛,看谁回收的资源多;另一方面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这一活动得到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十分热衷,并从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技能。
学生在大会上展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激情,对研究信息清晰而准确的表述,都令负责培训中学科学课教师的科学家印象深刻。负责地区科技教育的教学督导官员,在评价此次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时说,“学生们对用新方法进行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制作的演示资料非常出色,演示的内容更为精彩。”“他们表现了充分的自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不仅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甚至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支持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以色列社会和政府部门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设备条件。据教育部官员称,装备2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室),需要1.5万谢克尔(约合4万美元)。此经费投入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彩票公司分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相信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选择。
第三,学校提供或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第四,学生在所喜爱的科技活动中,会主动发掘自己的科技潜能。
第五,科技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活动应涵盖全体学生。
第六,破除考试桎梏,形成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社会氛围。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帮助竞赛团队正确评价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本上是由学校的竞赛团队或兴趣小组组成,小组中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课题的解决过程和评价过程。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相互评价,学生能够发现自我,学会欣赏他人,懂得自我改进和提高。研究性评价应体现两个精神:全面性和激励性。1.全面性。研究性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小组成员,也可以是兴趣小组整体;评价的形式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互评为辅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是个人对小组、对集体的评价相结合等;评价的内容就可以多样化了,个人自评可以谈谈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对研究项目实践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小组评价可以选派组长对活动经过、研究细节、研究结果给予陈述;教师评价可针对学生学生研究中的态度、方式、过程等加以评述,促进学生在研习过程中的提高。2.激励性。研究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发现自我,实现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活动中鼓励学生勇敢想象,大胆发挥,提出新的论题和看法,认真对待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创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奋发学习的斗志,又能了解自己的优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欣赏学生的智慧、特长和个性,激发学生勇于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气氛。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在竞赛过程中引入新型学习模式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种脱离教材束缚,解放学生自我意识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模式,它从根本上摆脱了书本知识为纲,教师为中心,全程以传授和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赛推陈的是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立体的、活动的、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围绕所选课题进行探讨求知、实践交流和研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开放性。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实践过程。从参赛的选题上,到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都远远的离开单一学科的限制;从课题的选择上可以就某一个科技项目的单一因素展开研究,也可以对一个事物的一系列变化进行探究;从竞赛的形式上,研究性学习走出课堂的45分钟教学模式,让学生转向生活,利用图书馆、网络、实验和实践,最大限度地获取一手资料,收集相关科学知识;同样在课题的解析上,竞赛的结论不是唯一的,它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研究办法去得出自己的结果,不去追求答案的标准统一。这种开放性的研究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大赛,建立自己科学的思维品质。2.主体性。科技创新大赛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学生研究课题的主体地位。从课题的选择、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过程的实施等,学生都全程参与,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3.探究性。科技创新大赛关注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即研究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实施、资料的归纳和经验的总结等。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学会获取资料,提炼观点,形成结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三、结语
科技创新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学生在科技创新大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收获远远超出竞赛本身的价值,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叶荣
第六届校园科技节开幕
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东校区第二届“低碳节能风筝行”顺利举行
为引导同学们树立节约环保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姿态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增强学生的集体与合作意识,山东省山大华特卧龙学校东校区近日举行了第二届“低碳节能风筝行”比赛。
此次活动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各色风筝在空中飞翔。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师生们的体育文化生活,还展现了卧龙学子的精神风貌。
(特约通讯员:李兰慧)
丹麦约松中学老师代表莅临北师大二附中进行创新思维课程培训
3月28日,重庆市渝高中学第六届校园科技节开幕,本届科技节以“创新、体验、节约、环保”为主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科技节中,学生们除了观看科普影视节目、举办科技成就图片展外,还参加了科技作文比赛和组装计算机比赛等十余项活动。
校园科技节作为渝高中学教学特色之一,成为历年学校荣获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奖项的“摇篮”,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特约通讯员:陈 翼)
山东省机器人大赛聊城
选拔赛在莘县实验高级中学开赛
4月6日,北师大二附中教师代表参加了丹麦约松高中教师主讲的创新思维课程培训。
在讲解好创意的来源与实现过程后,约松中学的老师们还展示了“生命之管”(一个净化水的简易便携装置)创意产品,解释了创新观点从产生到实现的准备、理解、原型和生产4个阶段。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了创意产品的制作与展示活动。
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渝北中学闭幕
3月29日,山东省机器人大赛聊城选拔赛在莘县实验高级中学开赛,莘县一中和莘县实验高中的参赛选手在机器人篮球比赛和足球比赛这两个项目中进行了激烈角逐。
参赛选手用自己组装、编程控制的电脑机器人,展现了设计者的创造和思维能力。最终莘县实验高中代表队完胜两个项目,获得代表聊城市参加山东省机器人大赛的资格。
自2011年起,莘县实验高中每年从高一年级挑选出爱好科技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集中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约通讯员:李纯科)
4月14日,为期4天的第2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重庆市渝北中学圆满落幕。
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市的近千余件作品,经过初评筛选、素质测评、现场答辩,大赛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由重庆市科普发展基金会、西南大学等6个单位及学校设立的专项奖,并推荐12项优秀创造发明和科学研究论文、30幅科幻绘画、10个优秀科技实践活动、30项科技教师创新成果参加今年8月在南京举办的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脚下,现有各类寄宿制学校13所,其中乡镇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5所,村六年制附设三年幼儿园学校4所,职教中心1所,完全中学1所,县城六年制寄宿制小学、幼儿园各1所学校。这里88.9%的学生都住校,寄宿生最小的不到6岁。这些学生基本来自牧区,自主管理能力较弱,寄宿制条件下的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处理课余时间。为此,笔者以提高牧区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重点,从改善课余时间的管理入手进行了探索。
1 大力发展牧区特色科技创新活动
课余时间,让寄宿制学生在有意义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度过。近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学校、肃南一中、肃南县康乐明德学校、肃南县红湾小学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肃南县、张掖市、甘肃省、全国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寄宿制学校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机构,配备老师兼职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大搞科技创新活动,让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的空闲时间有事干。科技创新活动有学生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有以学生为主体、科技辅导员为主导的科技实践活动,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才能取得活动的成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恰好是对寄宿制学生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
2 建“学生之家”,探索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最近几年,随着国务院“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大批的牧民离开草原,部分牧民涌向周边城市打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改善“留守”学生的教育也因而成为肃南县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针对上述,肃南县各级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进行了相应变革,建立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互联教育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康乐乡、白银蒙古族乡为了解决“留守”孩子问题,建立“学生之家”,在创建寄宿制教育的新模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两乡针对裕固族、蒙古族学生日益减少的实际情况,把原位于红石窝乡的九年制学校——康乐学校和位于黑窑洞村的六年制学校白银小学合并为1所十二年一贯制(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的学校——康乐明德学校,并投入180万元改建白银小学的校舍为“学生之家”。
“学生之家”与单纯解决学生吃住问题的学校宿舍不同,是集娱乐、生活、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机构。“学生之家”设有综合活动室、寝室、教室(自习室)、微机室(可上网)等。住“学生之家”的学生是来自多个牧村的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他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回到“学生之家”学、玩、吃、住。“学生之家”的“家长”由原来小学的退休老教师和十几名牧民管理,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生活,承担起“家长”的角色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还接受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能够解决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各种生活困难,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得健康成长。
3 改“双休日”为“大小周”休息制度
由于牧区牧业点(也叫羊房子或圈上)居住分散,居民点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遥远且道路崎岖,所以少数民族牧区寄宿制学校师生每周末回家是不现实的,往往是还没到家假期就已结束,对此,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改“双休日”为适合少数民族牧区的“大小周”休息制度,即第一周周六上课,周日休息,第二周周四中午放假,师生回家。逢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也灵活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师生及家长回家往返所需时间,又能较好促进工作开展和学习。
4 开好“三语”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为避免学生在校闲暇时间无聊没事做,根据不同的民族成立民族文化保护协会,用以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开展各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如在马蹄、祁丰分别成立了华锐、东纳藏族文化保护协会,并在所在的学校开展藏语、汉语、英语等三语教学。祁丰学校每周还开通校园广播,在全校学生中积极推广藏族健身操,努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增强校园文化底蕴,突显办学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给牧区寄宿制学生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促进。
5 军事化式的生活管理
如祁丰藏族乡学校有入驻部队,所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和生活管理人员到部队参观内务整理、饭前集会、睡前集会等,回到学校及时总结交流反馈,按准军事化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 科技创新大赛的意义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的科技竞赛,它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集中展现我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的一种形式。创新大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并能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能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整体技能与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 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现有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两个板块。活动内容也主要分为:竞技类活动和展示型活动两个系列。
1.竞技类活动
竞技类科技创新大赛汉族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竞技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因为有赛事结果为依据,所以有很多分类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小学项目、中学项目、高中项目),其中小学中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研究学科分(生命科学、技术与设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中学中举办的科技创新竞赛则通常会按研究的学科进行分类(如数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医药和健康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分类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学以及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制作类(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五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教制作项目)、科技发明类(包括外观设计项目、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三种)。
2.展示型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以及科学幻想画展两大类。(1)科技实践活动:指青少年围绕某一主题,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有一定科普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综合、群体性的科技实践活动。(2)科学幻想绘画:指少年及儿童充分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的科学发展状况,展望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境,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者常为5~14岁少年儿童参加。
三 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标准
1.“三项自主”的原则
第一,自己进行选题策划:即选题必须是由参赛者自己经历发现、筛选的过程,然后自主提出的。
第二,自己对选题进行设计和研究:参赛作品中的创造性的贡献必须是由参赛者本人进行构思,并自主完成。支持主要论点的论据也必须是参赛者本人通过有效的研究手段(观察、考察、实验)亲自获得的。
第三,自己完成选题的实践过程并撰写出来:参赛者本人必须参与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2.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
第一,新颖性:包括对选题的独创程度、先进程度、新颖程度的规范,以及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要求。
第二,科学性:包括对选题及其成果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其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等。
第三,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和创新技术其中包含的可以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及该项论文的应用意义、影响范围以及推广前景。
四 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1.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选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出创新的思维,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符合科学和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改造学生身边的物品等废物制造活动,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这种改装的过程中,一项项发明创造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多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提出疑问。青少年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钻研的兴趣。
2.教师要指导学生勇于动手,进行实践
雷建设是山阳中学物理实验教师和科技辅导教师,自 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担任物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是山阳物理教育教学界的“元老级”人物,30多年来,他恪守“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的人生座右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辛勤付出也赢得了学生的赞誉和社会的认可。
寄情科技,废旧家电里探寻教育创新路
1975年,刚工作的雷建设还正值青春年少,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当时被分配在山阳五七大学任教,除了机械性的带课和批改作业,剩下来的生活很单调,这对于喜欢“折腾”的他来说无疑闲的有些慌。那时,本校王永兴老师进入了他的视线,王老师利用课外时间喜欢搞电子维修、组装收音机,他的办公桌和宿舍里时常堆满了从各个途径收集来的废旧小电器,俨然像一个维修店。受王永兴老师的影响,他开始对收音机、扩大机等东西产生了兴趣,在课余他们经常在一起鼓捣这些小电器,把修好的收音机送给其他老师,自制物理教具给学生们演示……在单调的年代,他们却在这里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对电子产品的喜爱在他年轻的心灵里不断生根发芽。从那时起,雷建设开始投入到“电子世界”中,虽然每月只有36元的工资,但他省吃俭用,从自己的牙缝里抠出些零钱,自费订阅《无线电》、《中学科技》、《电子世界》等多种专业报刊,总是爱不释手,读得不亦乐乎,同时他也把自己学习感悟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融入到课堂,时刻总结教学经验,寻思怎么样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对科技创新自觉产生兴趣,使物理课堂变成科技的启蒙课。
各种杂七杂八的电子产品陪他度过了年轻的时光,一晃好几年过去了,他似乎更加有点“走火入魔”了。为了在无线电方面有所建树,他不惜让两个儿子和自己挤在一个床上,却把大半间屋,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家用电器,家仿佛成了淘汰的电子车间。他还用平时节约下来的钱购置了维修设备,除了上班期间在学校的工作,下班后他就在家里搞起了科学实验。儿子抱怨,妻子唠叨,把房子弄得脏乱不堪,挣不了钱,还经常赔上配件钱。然而,这一切却没有阻止雷建设前进的脚步,他不分白天昼夜,更不在乎节假日,只要投入在这个“电子世界”中,全然顾不得外界的干扰。几十年来,他除了修理本县各地的家电,还承担起商南、镇安等邻县的家电维修,用他的话说,只要能将废弃的家电修理好,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精耕细作,日常教学中磨炼教师基本功
一直到现在,跟废旧家电打交道还是雷建设的业余爱好,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首要任务是搞好学生的物理教学与科技辅导工作。他一直是山阳中学乃至山阳县物理教学的骨干力量,多年奋战在物理教学教改的第一线。高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断加大,好多学生因此对物理失去了信心,甚至开始恐惧物理课堂和物理考试,雷建设深知传统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对学生物理兴趣的进一步摧残。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和自己日常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物理教学案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把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让课外实验观察与课堂教学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同时他也注重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物理视野,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为同学们展示每一个物理实验过程。
在实验教学中,雷老师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山阳作为陕南山区的一个贫困县,教学硬件资源一直存在短缺,很多重要的物理实验因实验器材的缺乏一直无法开展,但这难不倒神通广大的雷老师。他根据教材需要,经常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自己几十年积累起的各种“宝贝”,自制和辅导学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教具和实验演示器材,弥补教学仪器的不足,自制教具560多件,维修实验仪器860多件次。值得一提的是,他制作的20多件教具推广到全校,其他物理老师也已用于课堂教学,确保了学校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百分之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2009年雷老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能手”称号,同学们都深深地佩服雷老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脚踏实地的执行力,在暗中赞叹“生姜还是老的辣,物理还需雷老师”。
雷老师这种寓于实践,生动活泼,知识和实验教学高度结合的教学风格,不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为培养现代化创新型人才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在他的引领下,近几年在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山阳中学物理教研组已经累计获奖20件次,其中一等奖7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5件,山阳中学由此也成为商洛市获奖最多和最高的学校之一。
别具一格,师生协作下甘作科技领路人
身为学校的科技辅导员、电教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同时还是山阳县教育学会电化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发明协会会员,雷建设一直在不断追求着,他的教学生涯已经与“发明”“创新”这两个关键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本人也早已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科技能人。作为一名科技辅导教师,他深知当今学校教育重在普及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与学生一起实践,在探索中发明创新,这是雷建设最快乐的事情。他首先从自身做起,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刻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为了搞好科技辅导工作,他年年自费订阅《无线电》、《电子世界》等多种专业报刊,同时倡导成立了山阳中学科技活动中心,并担任科技活动中心的辅导教师。
多年来,雷建设坚持每年从高一新生中选拔一批科技爱好者参加学校科技活动。保持每周三、周六下午无偿进行科技实验辅导。给学生辅导使用的电子元件及器材设备都由自己花钱购买,学生参赛作品所用材料也是自己花钱提供给学生,不让学生花一分钱。他始终坚持早上提前一小时上班,晚上自主加班两三个小时,节假日少休息的工作模式,以便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问题给予指导和讲解。在他的带动下,学生们对发明创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他辅导的学生或自己参赛获奖的作品不胜枚举。他自己也没有闲着,而是认真总结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实践经验,编写了《电子元件基础知识与应用》,从电子元件的性能到制作中如何使用,科技创新方案的形成及优化,科技创新方案的实施及申报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论述,这本书也成为其他年级和后来每一届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必读书。
雷老师指导学生学生的技术发明并不完全局限于课堂之内,而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着力解决现实问题。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告诉他,父亲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老司机,一天晚上与别人会车时,对方的车灯没有变弱光,导致出了车祸,从此他父亲就不再开车了。事故发生后,给正在上学的孩子带来了心灵创伤,这个学生向雷建设提出,自己想做一个车载装置,会车时强制让对方的灯光变成弱光,并让对方车速减慢。出于学生的科技兴趣,雷建设欣然答应,他就很热心地辅导起学生来。后来,这件《汽车灯光自动调节器》作品先后荣获陕西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一等奖、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三等奖。
2009年,雷建设在上海参加第七届全国优秀自制评比和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能手颁奖活动,乘坐了上海磁悬浮列车,感受了世界目前最快速的地面高科技交通工具。回来后,他根据物理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需求,研究制作了“丰阳号磁悬浮小车”供教学演示使用,该发明荣获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创新发明一等奖。目前,雷建设的很多发明已经被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他发明制作的《水塔抽水自动控制器》在山阳中学使用20多年,其多项创新作品为学校节约开支近百万元。获陕西省第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二等奖的《径赛全自动计时器》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径赛计时方法有效降低了计时可能发生的故障和失误,把精确率提高到1/1000秒。
近几年,他辅导的科技创新作品获市级奖180项,获省级奖46项,获国家级奖7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已有600多人考上本科大学。两名学生受到高考加分资格,崔林同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2009年高考荣获商洛市文科状元;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山阳中学已生根、开花、结果,成为山阳中学的一张名片。2010年他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9部委授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并荣获英特尔“十佳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奖”。
恪尽职守,团队建设中打造创新排头兵
雷老师热爱教育工作,注重创新教育,自己爱动手,也非常喜欢学生动手参与科技制作。他没有真正进入大学学习,可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了一定的电子元件自动控制、设计与制作技术。每当他和他辅导的学生研究制成一件作品后都要反复欣赏多次,久久不愿离开,这就是他热爱的工作。在工作中他能坐得下来,刻苦研究。他想发挥自己的一点才智,带领山阳中学电教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教师改革创新,弘扬团队精神,使得学校的通用技术课、专利申报及转化、物理实验教学和科普教育、科技创新活动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雷老师担任学校电教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十五年,能够意识到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所以他高度重视组内的学习活动,使教研组生气勃勃,团队精神十分突出。年轻人积极上进,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通用技术教师贾根春,2009年暑假在市上培训讲课获一等奖。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指导任课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化,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2009年在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山阳中学首届电脑制作比赛活动。他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省市县电脑制作比赛活动,几年来在省市县获奖作品50多件次。2012年他带领全组成员完成《磁悬浮小车教学演示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和《感应电源开关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两项科研项目,被确认为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分别获得商洛市科学技术二、三等奖。目前该教研组已成为山阳中学科技创新和素质教育的龙头教研组,2009年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科技引领进步,这已经成为山阳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同时由他指导建设起来的物理教学科研团队也已经成为山阳中学乃至整个山阳教育系统的创新排头兵。
经过他积极倡导,2006年成立了山阳中学自己的电子科技活动兴趣小组,2008年他主持组建了山阳中学科技活动中心和科技成果展室,2012年科技成果展室扩大到130多平方米,他设计并书写5万多字作品文字简介做展板,黏贴298张图片,展出113件他和他辅导学生的国省市获奖作品。目前已有6000多名学生参观科技展室,学生反映发明家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打下了基础。
平凡路上,千难万苦放不下科教点滴情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物理教育者和山区科技创新领路人,雷老师从改革开放初到现在,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得平凡却又扎实,教育需要付出情怀,创新不离艰辛探索,在获得师生的肯定、取得实验项目成功的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和磨难只有他自己默默消化在心里。
几十年来如一日,他节衣缩食,殚精竭虑,在科技创新教育这条平凡漫长的道路上默默无闻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简朴地让人感动,1995年买的一身西装一穿就是18年,1985年购买的14英寸海燕电视机至今还在卧室使用,厨房使用的换气扇一吹就是13年,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冬天冻坏,十多年来都是自己维修。自己在生活中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但搞实验研究却慷慨解囊。
对于他而言,只要工作起来,就没有时间概念,妻子抱怨说:“几十年了,他的活动范围是三点一线:学校办公室――回家吃饭睡觉――周末看望母亲,除此之外很少和外界联系,别人节假日都带老婆孩子出去转,他还是忙自己的工作,这些都不说,有时他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时间太长,让人无比担心。”因为科技发明需要灵感,经常需要一鼓作气去完成。他在制作“丰阳号磁悬浮小车”轨道线圈过程中,为了使作品能够成功,线圈骨架、固定骨架排绕线圈、绑线圈等环节都至关重要,丝毫不能有半点误差。一个线圈做成需30多分钟,这中间最难做的是绑线圈,由于空间小,手不能直接操作,只能用镊子和尖嘴钳子夹绳子捆绑。就在他一口气绕了6个线圈,想休息一会儿喝口水时,才发现自己已不能站立,双腿麻木,左腿一点都不能动,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休整,他才开始慢慢活动。就这样累了歇,歇了又干,他又坚持绕了8个线圈,直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这样的情形,对雷老师来说实属平常,已经见怪不怪。
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而科教兴国战略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参与国际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学习、生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依据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明确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根据教材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启智求真,构建“阅读为基础、思考为先导、合作为方式、练习为主轴”的高效低耗的“本真课堂”。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从而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作用,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启发学生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3.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和意义。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求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科教兴国战略。
突破难点方法
体验感悟,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我国必须走一条什么样的新型发展之路,引发学生深层思考如何走新型发展之路,导入新课: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体验新知
“两免一补”的实施、视频——袁隆平的事迹,体验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设计意图:以学生了解的生活为教学的起点,以学生的体验为主线,挖掘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优良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袁隆平人物形象的展示,既能展示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的成果,同时表明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可以让学生看到自我、调节自我。
3.自主阅读,初识知识
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在课本上适当勾画,自己初步了解知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境界。
4.师生互动释疑解惑
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突破重点、难点知识。
设计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历亲为,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5.练习反馈,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家和自己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把课本知识还原为具体的现实生活,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爱学、善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学以致用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显示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⒍归纳小结,情感升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我们中学生的要求就是要让“四个尊重”落到实处,重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祖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设计意图:小结应该是“豹尾”,思想品德课堂立意要高,落点要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落实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接受、符合社会要求和实现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过程。
教学思考
一、强化创新意识,积极主导宣传,办好每年一届的科技创新节。
科技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主导宣传,坚持开展科技活动。我们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将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子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强化科技教育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为了及时总结各学校科技教育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年都定期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交流会,确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科技创新节,通过科技创新节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平台,并评选出优秀作品、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全面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强化科技活动,注重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开展好科技活动,我们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诸如“爱科学活动月”活动;举办中小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绘画、科技论文、实践探索考察活动、创“金点子”活动以及“航海、航空、航天、车辆、建筑”模型竞赛等活动。有些学校还专门编写了科技活动校本课程,进课表上课,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展诸如“爱鸟周”、“爱蛙日”、“植树护林周”等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受教育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思维领域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我们还以创建城乡“科普示范单位”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天科技、松菊油漆、金成生物制药等企业无偿提供的科技活动场所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我们组织的科技活动,力求三个“凸现”:凸现生活化,各学校的科技活动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科技知识;凸现人文化,让学生放手、放眼、放胆,在亲历中领悟,在探究中升华;凸现校本化,致力于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手段营造独特的科技教育氛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活学生动手、动脑的潜能,满足了新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需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连续七年来都有作品获奖,先后有八名同学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并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特别是范家同中心小学吴威力同学,他发明的《犁耙板》荣获全国发明创造一等奖,他因此被专家喻为跟“黄帝赛跑的人”。
三、强化科学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关注科技辅导教师的切身利益。
科技教育,学生是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从提高科技辅导专职教师素质入手,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教师队伍的措施。
1.加强培训。我们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对全市的科技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颁发结业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保障经费。我们通过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的社会影响,每年向政府争取活动经费3万元,并接受了社会各界的捐赠,或开展科技创新节“冠名”活动筹集资金,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经费足额到位。
3.事业吸引。对于那些有强烈事业心和创业热情的教师,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技教育事业。在培训上,给予重点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优先保证;在工作上,及时提拨重用;在职评上,指标适当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倾斜。每年,局里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中、高级指标解决科技辅导教师的职称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从事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4.实施奖励。我们把对科技辅导教师的奖励归口于教师奖励基金会,所占比例为10%,对科技教育有功之臣的奖励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不少学校还设立了相应的科技辅导教师奖励基金,不断提高奖金标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教师实行重奖。
这些措施使我市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从事科技教育工作,政治上有荣誉,待遇上有收获,事业上有建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得以稳定,并逐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教师群体。
四、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把科技教育成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我们认为:向管理要效益是最佳的效益。青少年科技活动必须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发展个性为宗旨,以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顽强的学习品质为最终目标。科技教育评价要立足于面向全体青少年、全面评价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为此,我们着重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多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教育纳入教育局素质教育总目标进行考核评价。高中、初中、小学在目标管理中的权值分别为2分、6分、40分。重点突出狠抓小学的科技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二是实行考查考核制度。我们将科技创新作品列入考核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由科技辅导教师进行等级考核,然后由教育局统一考查复评,其权值占科技教育总分的60%,其余的40%由创新绩效决定。考核的综合成绩将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1.普职渗透办学模式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中国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就应具有职业性。“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由此可见,普教与职教不可割裂。
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普职渗透、普职合一,无论是横向沟通还是纵向衔接,都已十分畅通。如德国的《劳动法》和《企业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有选择职业的权利和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义务,每个市民除了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全时制学校教育)之外,还要经过基础职业教育(未满16周岁)方可就业。澳大利亚自1995年起,构建起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以及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使得各种层次不同形式的教育相互沟通、补充和交叉,形成具有梯次结构的网络。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政策基石
《纲要》指出:“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推进普职渗透,丰富学生发展途径,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课程,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提供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为其提供教师、场地、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3.职校实训中心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2009年上海市教委出台的《上海市职业教育开发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指出:“实训中心要立足学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2011年上海市教委工作要点指出:“积极利用开放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展面向普通中学并适合学生特点、普职渗透的劳技教育。”并“试点建立普通高中利用中职校开放实训基地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运行机制”。2012年又指出:提升实训中心能级,增强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4.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的“一体两翼”;二者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已成全球范围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普职渗透就是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来完成普通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任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模拟车间的亲手操作,增加学生的劳动体验,收获劳动成果,激发普高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热情。
5.普高学生的实际需求
“现在的学生有升学目标,却普遍没有职业目标,我们的普通高中教育只对升学率负责,缺少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围着高考指挥棒转。”这造成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动手,或动手能力极差。高中生普遍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要求、职业种类和紧缺人才,不了解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及该职业所需的能力,他们有比较强烈的掌握和了解职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附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2%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76.3%的学生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这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迫切性,我们有必要搭建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普通高中学生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认识,对未来职业生涯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定位。
6.政府搭桥,学校实践,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普职渗透是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上海市职业教育在建的76个开放实训中心中,已有多个实训中心作为中小学校劳技教育试点。2011年,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与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牵线搭桥,利用中职示范校开放实训中心的资源优势,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普职渗透的办学模式。
二、运用项目教学为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训
1.实施职业能力培训指导思想
(1)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普职渗透的方式和机制
整合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资源,实现普职学校携手合作,教育资源共享,使职教的就业教育与普教的升学教育相互渗透与融合;探索普职渗透的方式、政策和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普通高中多样化人才成长培养模式探索有效途径。
(2)提升实训中心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能级
根据《纲要》要求和《上海市职业教育开发实训中心运行指导意见》精神,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力争提升实训中心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满足普通高中新课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上海交大附中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3)为普通高中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平台
上海交大附中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挑选了38名优秀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实验班”。这些学生成绩优秀,很多为全国各类竞赛获奖者,要将这批尖子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而寻求创新。但普通高中不具备学生技能培训所需的师资、设备和活动场所等,而这些教育资源正是职教学校的优势,职教为普教提供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育人。
(4)加强职校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普职渗透办学模式
职业学校为普通高中生提供职业技能项目培训,既能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总结因材施教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又可以探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普职渗透办学模式的推广提供经验。
2.职业能力培训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