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金融精准营销

互联网金融精准营销

时间:2023-09-01 16:5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金融精准营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金融精准营销

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5.44.084

1 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谢平,2012)。通俗来讲,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的资金融通活动,是依托互联网向公众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谢平、邹传伟(2012)将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位为不同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具备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低、交易成本低、中介功能弱化、证券发行与交易网络化等特征,并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

(1)基于“平台”的集聚效应。互联网金融建立在平台经济(Platform Economics)基础之上,构建平台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而边际收益却很高。作为虚拟(或现实)交易的空间(或场所),平台通过促成买卖双方客户之间的交易、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获得收益。徐晋、张祥建(2006)指出,平台参与双方(或多方)的互动,受到特定的网络外部性的影响,表现为:平台上汇集足够多的买方(或卖方),能够吸引卖方(或买方)的加入,形成聚集效应,降低交易成本。以Google、百度公司为例,他们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而用户在使用搜索服务的同时,已经成为网站广告的接收者。

(2)关注“长尾”的规模优势。“长尾”(Long Tail)是对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的形象化表述,指小众市场“聚沙成塔”,创造出匹敌主流市场的巨大规模(Chris Anderson,2004)。长尾价值重构的目的是满足“长尾”用户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依靠“互联网基因+金融洼地”发展起来的人人贷、余额宝等产品,抓住小微客户的市场需求,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下,依靠网络平台的规模优势,挖掘出新的、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3)建立“普惠”的平民体系。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改进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使偏远地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周治瀚,2014),具有与生俱来的“普惠”属性。互联网金融推出支付结算、代购车票等便民服务,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其业务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和透明度,对推进金融体系的扩大化、平民化和人性化意义重大。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P)、长尾(L)、普惠(I)特性使其具有交易对象集聚化、产品市场规模化和受众群体平民化的特征,低成本、大批量、广覆盖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金融领域的焦点位置。具体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客户营销模式是以快捷便利的支付手段和广阔的交易平台(P)吸引客户,全面获取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明细和社交网络数据(L),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以低廉的成本分析客户行为和偏好,消除信息不对称,最终以适当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所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I)。换言之,互联网金融采取的是“以渠道获取数据,用数据描述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客户营销模式,与商业银行的精细管理(Meticulous Management)、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精英客户(Elite Customer)的营销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2 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模式――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为例

2010年以来,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个人存款和贷款规模分别比10年前增长了4.5倍和17倍,客户人均持有产品数从略高于1个增加到4个。麦肯锡(2012)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零售银行市场;到2020年,零售银行总收入将达到每年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高净值个人客户和富裕客户收入贡献度约为50%。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发展战略从“跑马圈地”广布网点转变为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营销模式从全力争夺客户转变为深度挖掘优质客户价值,更加关注客户地位的提升、客户服务的提升和客户价值的提升。

例如,2010―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通过运用精细管理、精准营销、精英客户的MPE营销模式,以拓展高价值客户为目标,以优化客户结构为重点,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手段,夯实客户基础,扩大客户规模,提升价值回报。2014年年末,山东农行的电子银行客户和信用卡跨行活动商户分别比2009年年末增长8.4倍和1.8倍,个人贵宾客户占比提高3.2个百分点、日均资产增幅超过5成。

(1)精细管理,夯实营销基础。精细化管理可以克服商业银行粗放经营现象,通过数据技术控制成本、整合平台,实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山东农行通过客户关系管理(CRM),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整合服务平台,实现私人银行部独立运作,财富管理中心与理财中心“营管合一”。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建立以财富管理中心和理财中心为旗舰、精品网点为骨干、基础网点为补充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改造)网点1100余家;构建“四位一体”的营销服务模式,加强中高端客户的统筹管理。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客户名单制”、“首席客户经理制”、“客户流失责任追究制”、“公私联动制”四项管理制度,确保了“1+1+N”的客户关系营销服务机制落实到位;建立立体化、多维度的服务监控制度体系,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2)精准营销,提供个性化产品。精准营销是在对目标市场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业务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多是出于政策监管的要求、企业的社会责任或纯粹的商业动机(张海峰,2010)。但是,在产品研发、设计、宣传、营销时,多采用市场定位明确、客户定位清晰的“精准”营销策略。

山东农行精准定位目标客户,让消费者认识产品、了解产品、信任产品、依赖产品。一是通过专项营销提升单一产品竞争力。针对个人信贷、对私理财、网上银行、信用卡等零售产品,开展“走进”系列专场营销,“理财进县域”专题营销,组织电子银行体验营销,信用卡“赢在大堂”营销。二是通过联动营销提升关联产品认可度。通过上下联动、公私联动,签约“总对总”汽车经销商分期合作项目,营销社保卡、医保POS以及集团企业等大型商户。三是通过方案营销凸显专业化。以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依托,创新限售股股东综合服务模式,累计营销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20家。四是通过口碑营销拓展客户群。实施“私人银行伙伴计划”,老客户人均推荐1~2位新客户加入,新增金融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五是通过服务营销体现便利性。推广使用个人业务集中作业平台、SIMS-PAD(营销协作器)等新工具,增加西联汇款、跨境电汇、自动理财等网上银行新功能,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3)精英客户,实施分层营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找准关键客户群体、开展个性化营销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2014中国家庭财富的分布及高净值家庭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资产分布不均,最高资产10%的家庭拥有63.9%的资产。可见,对商业银行而言,“二八”定律真实有效,中高端客户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山东农行结合金融市场和自身业务发展实际,从客户生命周期、职业特性、客户价值及社会变迁等多个维度出发,筛选出了当前消费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的80/90后群体、中小企业主、互联网商户、高净值客户四类重点客户群体,制订分层营销方案,并着重针对企事业中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高管客户群体制订高净值客户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商业银行的MPE(精细、精准、精英)营销模式日趋成熟,但发展中受到三个方面的制约:一是部分基层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较为落后,对目标客户未实行分层管理,客户价值不能完全挖掘;二是产品创新进度缓慢,服务渠道较为单一,现有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融资需求;三是自助设备利用不足,电子渠道分流有限,低效业务挤占有限的柜面资源。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的PLI(平台、长尾、普惠)模式为商业银行改进现有的客户营销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3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个人客户营销模式相互融合

互联网金融,注重搭建平台汇集客户,强调开放共享公平透明,打造普惠金融恩泽大众,以其在成本、效率、信息和体验上的巨大优势,对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模式带来挑战。首先,利用准入门槛低、资金交易处理便捷高效、信息整合能力强等特点,抢夺银行存量客户、拓展网络增量客户;其次,凭借海量数据挖掘技术,挑战传统的客户关系营销管理体系,不利于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

不过,互联网金融所覆盖的客户群体,与商业银行的目标定位是有层次分割的,相当于进行错位竞争,会存在压力,但不伤及本元。另外,银行在客户拓展、客户维护、客户服务等领域打造的线下核心竞争力并不完全适合互联网环境。所以,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营销模式会有所“改造”,但不会“颠覆”。换言之,商业银行的MPE营销模式要与互联网金融的PLI模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搭建平台、挖掘数据、服务“长尾”,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营销能力、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1)推动精细化管理,加强渠道功能整合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客户金融偏好的变化,传统的柜台面对面交易处理方式正在朝着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演变;同时,物理渠道在从事复杂业务和客户体验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整合渠道,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一是坚持物理网点“硬转型”。在综合分析低效网点周边资源、客户结构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实施网点的迁址、撤并或改建,将低效网点改建为小微网点或金融便利店;积极探索网点建设新模式,加快新概念体验银行试点建设,提高网点的智能化水平;以中高端社区和大型专业市场等资源富集区域为重点,加快建设功能全、覆盖广、布局优、效率高的自助银行服务体系。

二是实现网络金融“新跨越”。加快移动金融创新,丰富掌上银行功能,加快掌上钱包、近场支付产品的创新应用;在网点配置无线互联网环境,增设智能手机等设备,提高客户体验;加快社交金融创新,推进线上关系圈、互动体验中心建设,开辟微信、微博服务渠道;加强与社交媒体合作,建设银客关系紧密、服务手段丰富的社交金融生态圈。

三是持续推进渠道协同营销。建立统一协调的价格体系,在客户注册、营销推广、销售交易等环节,加强渠道功能整合和创新,实现渠道间功能互补和新产品在柜台、互联网渠道同步上线;有效整合电子渠道客户信息,增强网点、网银、掌上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渠道的协同和互助能力,实现“一点注册、全渠道开通”、“一点接触、多渠道协同”的客户体验。

(2)树立“全尾”营销理念,提供整体金融解决方案。麦肯锡(2012)调查显示,影响客户服务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来自客户体验。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商业银行对于服务的关注点不应局限于单一客户、单一产品、单一要素,而要构建“横向纵向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

一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和应用技术,全面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私密贴身的服务流程;依托横向和纵向优势,完善客户服务模式;融合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远程交易等电子服务渠道的优势,提升客户服务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提升IT技术支持能力,加强客户服务系统的深度应用推广,全方位、及时、动态地掌握客户需求并准确迅速传导,延伸客户服务链条。

二是加强创新整合,提升客户服务层次和水平。加强与保险、信托、证券、租赁、法律、税务等境内外机构战略合作,整合和调动内外部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深入挖掘客户长期财富管理需求,因势利导引领客户的财富传承与投行化、家族信托等高层次综合需求,在有效提高客户服务品质与价值创造能力的前提下,综合解决客户金融需求,提升中高端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与贡献度。

(3)完善体系建设,发挥稳健审慎的经营优势。审慎经营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特质,也是商业银行与奉行“开放”精神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区别之一。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改进营销模式的同时,必须坚持“内部外部一体化”的风控机制。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严格制度执行。以完善分层服务策略、客户名单制管理、首席客户经理制、联动营销服务机制为核心,深入开展客户价值提升活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落实好重点联系制度、定期巡讲制度和电话例会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督导管理,强化智力支持。

二是发挥稳健审慎优势,注重风险管理。继续发挥金融风险甄别和风险定价的核心技能、核心竞争力,指导客户关注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匹配;依托银行自身稳健审慎的经营文化,依托风险治理架构、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与其风险偏好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国亮.浅析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08(4).

[2]谢平.互联网金融新模式[J]. 新世纪周刊,2012(24).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

[4]徐晋,张祥建.平台经济学初探[J]. 中国工业经济,2006(5).

[5]姚万里,博乐阳,徐军.中国零售银行业的新纪元[R]. 北京:麦肯锡咨询,2012.

第2篇

一、引言

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始于信息革命和大数据时代,自2013年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它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创新。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和直接。互联网金融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和发展模式。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营销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实践的主要内容。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营销成为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指导商业银行提高市场效率。有了金融科技的帮助,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商业银行可以分析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精确地定位客户的需求,并实现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的目的。所以说,精准营销为商业银行在市场环境下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 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和精确营销

(一)互联网金融

强调数据驱动的操作的互联网金融通常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融资的行为。它主要依靠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支付和其他互联网工具来实现融资,支付和信息中介。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开放,平等,合作和共享”;它还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和“客户体验”的经营理念。通过逐步重建市场,客户,产品和价值链,互联网金融正在全面改变传统银行业产业链的面貌。

(二)大数据分析

银行业务特征注定拥有大量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进步,数据收集和使用已被上升到战略高度。如何收集、保存、维护、管理、分析和共享数据,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大数据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大量增加对数据的分析和使用,通过交换,集成和分析这些数据,进而发现新知识并创造新价值。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增长,人们正在尝试使用数据进行决策,使用数据进行管理以及使用数据进行创新。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是大数据的意义之一。通过特定的算法自动分析大量数据,该算法可以揭示数据的隐藏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并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参考。

(三)精准营销

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精确的营销概念。精准营销是建立在个性化客户定位基础上,依托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的个性化客户沟通服务系统。精确营销的核心思想在于精确,即针对目标客户,采用更精确的营销方法以获得可衡量的营销结果。精准营销建立个性化营销通过精确评估营销链上的一系列因素以及精确定位和数据分析来制定计划。通过可以操纵和评估的精确度量,它努力准确反映营销过程并实现精确的客户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精确营销更加关注业务活动的有效成功率。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营销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受到了系统性和持续性的影响,其盈利能力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不仅需要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挑战,而且还需要分析自身情况,同时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商业银行应该引导客户更多地关注效率和成本,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并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营销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客户为中心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以客户为中心,其产品设计和业务实践均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处理。在同一时间,它可以关注单个消费者群体。互联网金融使市场结构升级到买方市场。商业银行作为卖方,需要在日常业务活动中进一步关注个人消费者。

(二)金融服务中介化

“脱中介”通常是指直接在供需双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并跳过所有中介。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支付和结算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来实现。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中介化,这使得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以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大的价值。

(三)业务环境虚拟化

商业银行的传统营销主要是通过客户经理的线下宣传和促销以及媒体广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打破了商业银行进入的壁垒,无需任何物理网络就可以完成网络营销。客户可以选择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提供的银行产品,并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快速支付等便捷方式在家中完成支付,这有助于客户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养成新的金融消费习惯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关注传统营销渠道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虚拟营销渠道的建设。

(四)基于数据的营销决策

科学决策需要一定数量的信息来支持,并且大多数信息来自数据或隐藏在数据中。整个营销过程无法与数据分开,正确使用数据通常会决定营销的实际效果。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资金中的中介功能将大大削弱,信息中介功能将继续增强,数据已成为银行的核心资产,数据利用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商业银行应具有依靠数据决策的意识,通过直观的感受,经验判断来改变传统的实施管理方式,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辅助管理决策。

四、 商业银行的精确营销策略

营销在商业银行业务流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变化的营销环境中,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并制定精确的营销策略已成为商业银行在营销过程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于商业银行,首先,应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其次,应该对用户的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最后,通过实施精确的营销策略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营销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精确的客户需求分析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有可能收集和存储大量数据。充分利用数据信息,建设能够满足数据存储,分析和检索要求的信息系统,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以从数据中恢复所有客户的信息,借助大数据,商业银行甚至可以比自己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产品的研究应从构思之初就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只有金融产品有效地满足个性化客户的需求并迅速创新并推出产品服务,商业银行才能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商业银行应建立大客户数据信息平台中心,以供各分支机构共享,每个分支机构还应从基层收集客户信息,并将其收集到大数据平台中心。大数据信息平台应该对客户数据信息和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主数据库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统计分析。商业银行应探索在互联网上捕获和过滤信息的有效方法,通过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商获得有效信息,并提高处理损坏数据的技术水平。基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集成,商业银行可以完整地描绘出客户的肖像,计算出客户的风险偏好,消费习惯,嗜好和其他个人信息,找到营销点,发现客户需求。如此,商业银行就有可能根据分析结果将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向客户,从而实现差异化营销。

(二)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精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是要使商业银行的产品或服务形象在客户心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客户有相关需求时,他们可以立即考虑产品和服务,并做出购买决定。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精确营销要求商业银行使用大数据来完善市场细分。商业银行应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对应关系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决策树和协作过滤进行市场细分。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的使用是为了实现客户细分,从而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商业银行可以了解目标客户的特征,将目标客户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判断消费者行为模型和目标群体的价值并进一步细分,并区分忠实客户和普通客户。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分析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指导其随后的市场定位活动。商业银行应为客户建立服务档案,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客户提供适当的服务和产品组合方案。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服务满意度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还应收集消费习惯,投资理念和偏好行为,挖掘消费者需求。通过准确定位用户,商业银行业务将变得更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大大降低商业银行成本。

(三)精细的营销组合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和喜好,建立精确的营销组合,综合运用个性化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组合策略,促销策略,实现精确的营销。

1、产品策略

基于各种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与客户相关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找出规律和潜在模型,结合客户的特征,专注于提高客户价值。客户细分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标签设计属于客户群的不同产品。在对目标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后,使产品的属性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组成最佳的产品搭配,并有效地刺激客户的购买欲望。一方面,客户可以体验个性化产品;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可以有效地组合各种金融产品。

2、价格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不是盲目定价,它们需要充分收集消费者需求数据,衡量竞争对手的定价因素,然后根据对商业银行目标利润和成本的分析来进行差异定价。

3、渠道策略

科技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满足他们的需求,人们倾向于在互联网上购买需要的产品,而只把商店当作展览平台。银行的主要竞争策略是创造和转移客户价值。商业银行只有接近客户的价值需求时,才具有市场竞争力。建立实体渠道,成为客户咨询的平台,沟通与客户体验互动站点,加强自助智能渠道建设,促进业务联动处理,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深度整合,形成良性互动。在大数据时代,客户越来越多地参与创造价值的过程,他们已成为核心价值创造。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偏好与客户进行沟通,通过客户的行为打动那些具有明显消费特征的客户。收集数据,分析消费者的个人需求。商业银行借助电子邮件,SNS,网络帐户和DSP的帮助,采用个性化推送技术,该技术基于方法、平台、内容以个性化推荐产品或服务,帮助客户避免浏览大量无用的信息,商业银行允许客户亲自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指定,从而实现客户的全面定制需求。用户体验是客户购买或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构建的主观感觉,它决定了客户是否将继续购买产品并成为商业银行的忠实客户。商业银行应找出客户最关注和关心的因素,为这些因素提供相应的改善和服务,并改善用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

(四)准确的控制和评估

商业银行应建立精确的业务营销控制和评估系统,采用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客户信息反馈机制,并及时调整策略。在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商业银行应举行各种用户体验活动。在体验过程中,他们为选定的精确客户提供一对一的体验服务,并培养客户的消费习惯和依赖路径。当客户选择商业银行的产品时,商业银行应帮助客户感受增值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够找到服务水平和所付价格之间的平衡点;商业银行为客户完成服务后,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应及时回应客户的评价,通过实时互动对话,引导客户发送有关产品或服务的正面信息,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应利用声誉影响客户来引导公众舆论,不仅有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的存在感以及对品牌和服务的感知,从而成为了忠实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客户生命周期评估系统,分析相关客户信息,测试信息质量,整合系统数据,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并预测客户行为。

五,总结

本文以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营销发展策略,主要结果如下:

第3篇

 

 

一、电商金融的发展背景

 

电子商务开始于20世纪末,依托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兴起和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发展中逐步组建了一个商务生态系统,物流、营销中介、金融、信息技术等产业纷纷参与进来积极承担相应角色、并从中获益,这是企业扩大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倒逼了金融行业的结构转型,同时使得企业经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改变。目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中新型经济模式和分支,为推动区域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有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电商金融的参与要素

 

电商金融主要有大数据、电商平台、资金需求方、资金提供方四个参与要素。首先,就拿淘宝、京东和苏宁易购作类比,发现电商平台利用长期经营积累下来的客户信息做数据分析,将自身网络内电子商务活动的数据等进行汇集处理,分析出客户的购物习惯、偏好等,以此再进行进一步的精准营销,进行产品的推荐。

 

其次,电商平台利用自身掌握的大数据信息对客户进行筛选,挑选出信用等级较高、信誉较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资金实力较为充裕的客户,挑选出优质的资金需求方进行债务担保,确保电商金融的整个环节风险可控。电商平台在电子商务的流程中发挥金融监管者的职责,监督平台的资金的运行状况和流动状况,确保整个电商金融的正常安全运行。

 

再次,电商金融的资金需求方不仅包括电商平台的客户,也包括其他的资金需求者。对于电商平台客户,电商运营商通过之前的信用记录作为保障,透支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比如:淘宝花呗、P2P贷款等。在债券的运用方面,电商平台可以依托自身的掌握的信息,把电商平台发放的信用贷款分等级打包抵押给银行、基金、信托等第三方资金运用机构,从而在资本市场收回资金,补充电商平台的流动性,平滑和带动整个电商金融的发展。

 

最后,电商金融中的资金提供方可以是电商平台本身,比如:淘宝的蚂蚁金服,也可以是第三方资金提供者,包括: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理财吸纳的资金等。比如,小贷公司把自己收集起来的资金放到电商平台进行放款,获取利息收益,同时小贷公司也可以利用电商平台作为中介,自己进行P2P贷款。

 

三、电商金融的涉足领域

 

1.互联网支付货币

 

目前,互联网支付货币发展迅速。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货币依托电商平台而存在,在平台内部流转,这类货币主要有网络游戏币以及这种平台充值。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部分电子支付逐渐脱离电商平台的限制,成为独立的电子支付方式,这类电子货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2.互联网信贷

 

互联网信贷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渐兴起。互联网信贷利用电商平台积累的消费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优质的信贷客户。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在网上完成贷款申请、审批、发放各个流程,包括了解各类贷款的申请条件,准备申请材料,递交贷款申请,发放贷款以及贷后跟踪等。

 

3.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缩短了供应链的环节,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电商平台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结算、理财等方面的服务,这些客户的供应商利用互联网信贷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供应链的上下游,加速了产品流转的速度,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

 

4.预售订单融资

 

预售订单融资是随着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来的。预售订单融资是指货物供应商可以拿着预售订单向银行、小贷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平台经过互联网收集预售信息、为卖家集采一个大定单,卖家拿到预售定单后,可凭定单向银行或者第三方融资平台融资。

 

5.跨界合作金融

 

电商金融跨界合作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降低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高收费行为。

 

6.账户预存款

 

账户预存款是指电商平台客户为了方便使用,在电商平台的预存款账户中存入一定的资金,这样交易发生时可以直接划扣。预存款账户的沉淀资金成为电商平台资金的重要来源,为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加速了电商平台的资金运转。

 

7.支付工具

 

支付宝是典型的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作为淘宝的主要支付工具,也成为其他电商平台的主要支付工具。目前,支付宝不仅承载着支付功能,还开拓了更多的服务,如转账、缴费、还贷、保险、理财等,丰富了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

 

8.移动支付

 

2015年移动网购用户增长63.5%,远远超过了电脑用户者。 “微信红包”、“滴滴打车”等产品也促进了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许多电商平台的移动支付都有优惠,比如滴滴打车消费后都会赠送优惠券,刺激下次消费。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意味着未来移动商务将在生活消费的更多层次和领域中被运用。

 

四、电商金融面临的风险及挑战

 

首先,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虚拟性,交易双方不需要见面,所有交易都在线上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的风险的难以把控,滋生风险问题。目前的电商平台大多数属于非金融公司,没有金融牌照,所以不在转筒金融的监管范围内,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也不能接入电商平台,这对于核实和监督交易者身份、交易信息等难度加大。

 

其次,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信息只能被少数金融机构所用,电商平台掌握不了客户的征信信息,这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可能发生资金安全性问题。

 

最后,目前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基于传统金融活动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暂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法律对互联网金融准入、交易、主体身份认证、电子合同有效性确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的法律法规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在正逐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范和法律体系,逐渐引领互联网金融走上有法可依的正规,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五、电商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变革。传统金融行业只有有效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才能促进传统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防止金融脱媒现象的发生。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为每一个顾客精准画像,追踪每一个顾客的来源、购物路径、搜索、收藏等行为,分析顾客购买商品的关联性、重复性和周期性等,为顾客进行精准化的商品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低效率的大众营销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准营销。

 

其次,电商金融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小生产”与电商“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产品的网上推销,降低农产品滞销行为,平滑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促进交互购物体验的发展,比如O2O购物模式使得线上线下相融合,共同推进新的购物体验。互联网金融的最终状态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共同促进,彼此互补,形成一个循环有序的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环境。

 

再次,互联网金融推动新兴服务业态的出现。金融电商云服务的发展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及时分析客户需求,面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云计算降低了网络支付的开发成本、节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扩建成本。

 

最后,电商金融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无界限性,方便低成本地向海外市场进军,走向国际全球市场。电商金融简化境内电子商务企业海外上市审批流程和境外直接投资登记手续,鼓励电子商务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068

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即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相互融合。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1文献综述

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刚刚兴起,国内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较少,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还是对其的监管都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的新特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等方面。

冯娟娟[1]认为: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也将冲击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邱峰[2]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许多缺陷,因此,互联网金融暂时无法取代商业银行的地位。Klafft(2008)与Linetal(2009)研究指出:由于互联网贷款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必然导致互联网信贷有较高的风险。Tess Ocean(2013)认为:网上贷款的审批速度不仅比商业银行要快得多,而且可以享受比较低的贷款利率。

2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21典型的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一种更广泛、更有效、更便捷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就是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余额宝还是P2P小额信贷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大众能够接受的金融服务,都具有明显的普惠金融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交易的便利性,例如,淘宝的余额宝。由于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作为交易的中介会带来大量资金的沉淀,这些沉淀的资金大量地购买了余额宝,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基金公司的天弘增利宝,使得淘宝用户不仅能够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方便地从余额宝把资金划转到支付宝账户,而且获得了较高的利息收入。

22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创建的全新金融平台

互联网和金融业相结合形成的全新金融平台模式,为平台体系内的企业与客户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全方位的在线融资、现金流管理等业务,实现了全流程网络化金融服务。例如:2013年5月,华夏银行在商业银行内首先创新性推出了以“电商快线”业务为代表的“平台金融”服务模式,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善商商务”的相关服务业务,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经济高效、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云计算对大量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辨识,为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支撑,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阿里小贷通过对淘宝商家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对该商家进行评价,从而精准地确定对每个商户的贷款额度。阿里小贷每笔贷款发放的成本只需要2元多,远低于银行的20多元,还可以做到随借随还,所以商户的资金实际使用成本较低。

23相关法律尚不完善,监管体系尚不健全,运营不规范、风险大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事物,因而,银监会还没有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使得违规经营时有发生,造成了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参与金融交易时,只会过度关注金融收益而忽视风险;其二,互联网安全问题突出,安全风险大,稍有不慎用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其三,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用户信用风险大,极易诱发故意骗贷等风险问题。

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2011年以来,随着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借贷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具有资金匹配成本低、支付快捷、资金配置效率高等优点,体现在渠道和服务的便利化,服务时间短等方面,因此,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公司在数据的处理及获取上相对商业银行具有比较优势,所以他们每笔贷款的成本很低。网络借贷的特征是资金需求量小,多数为5万~25万元的用户。例如,阿里金融18万户淘宝卖家,2小时内就分享了阿里小贷的3亿元淘宝信用贷款。截至2012年年末,阿里小贷累计为20万余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户均61万元,年化利率18%,不良贷款率仅为09%。而多数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是较大的企业,因此,互联网金融目前只对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小规模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一定的冲击。

32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冲击

商业银行会由于客户投资余额宝和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缺乏流动性,这必将引起同业拆借利率的走高。余额宝就利用比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率高得多的利率吸引资金,然后以较高的利率把资金再借给商业银行使用,通过存款搬家,来实现余额宝的收益。结果是商业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使用着原来低成本的资金,这就导致了对商业银行的巨大冲击。

33商业银行面临金融中介角色弱化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资金融通,但由于社交网络平台为资金的供求双方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很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降低了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融资中介服务需求。同时,互联网技术还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改变了支付渠道,使得网络购物兴起,也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垄断地位。例如,我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额2010―2012年两年间由10858亿元上升至38412亿元,第三方支付占据了近八成的额度,2012年支付宝日交易金额高达45亿元,每周沉淀资金高达300亿元。

34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

当今社会已是客户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终端的时代,而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同互联网金融所强调的具有尊重客户体验、强调交互式营销、主张平台开放等新特点的服务终端相抗衡。由于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无法应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分散化、多样化的挑战,这恰使应用大规模数据云计算的网络小微贷款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35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将受到冲击

现在的网络借贷因其能为没有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个人或企业筹措资金而迅速发展,这在个人借贷和小微企业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并且伴随着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服务内容从互联网及移动电话支付,到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业务支付环节的不断增加,这也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4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的应对策略

比尔・盖茨指出: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你们就是21世纪快要灭亡的恐龙。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呢?

41虚心地向互联网金融学习,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

马云认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另一个是互联网金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多在发展互联网金融方面,只是坚持金融互联网的管理,只是把传统的金融业务用互联网技术去经营而已,如多家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销售理财产品,工商银行开通的网银汇兑、网贷通等。而真正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该坚持开放、共享、普惠的互联网理念,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融合。

42运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发展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面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仅倒逼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我国的汇率与利率市场化的深化改革。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模式客观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双方的价格偏好,互联网金融作为交易平台,资金借方报价,贷方依据对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偏好选择贷款对象,双方议价成交等交易完全市场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判断特定客户群的利率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利率指数,用来完善贷款定价基础。

商业银行应该学习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模式,实现与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优势互补。例如,小微企业因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借助商业银行完善的内控机制,信贷资源充足等优势,如果实现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相互融合,就能有效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深信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必将相互融合,各取所长,只有这样,金融行业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6-18

[2]费晨曦,窦郁宏互联网金融的典范[J].银行家,2013(8):96-99

[3]张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M].邹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滕悦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营销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15(44)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保险营销;保险行业

1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1]。互联网金融模式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产生,目前我国的网络环境仍不十分成熟,造成人们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受到蒙蔽甚至欺骗,直接造成客户经济上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不成熟对我国保险业发展影响巨大,因此,保险行业要想克服互联网的弊端,促进自身更好发展,就必须做好保险行业的营销工作,在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这一新平台的情况下,转劣势为优势,更好的服务于保险行业。

2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销售的发展现状分析

保险营销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选择变得多样化,消费方式也从被动式消费转变成主动选择消费。得益于积极的消费环境,众多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并且销售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的销售方式主要有平台直销、专业互联网公司、第三方平台销售及手机进行投保。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意识到互联网营销的好处,比如成本低、推广难度小、销售便利。表1的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与2013年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的变化,数据从业务公司数量、保险保额以及投保客户人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3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现状问题分析

A.保险营销缺乏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保险行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营销策略相对比较闭塞和落后。因为营销策略缺乏创新精神,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保险营销中,一般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都是照抄照搬,不能分析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营销策略。因此,保险营销欠缺创新能力。

B.保险行业市场营销观念落后。社会在不断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进步,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销售观念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显得比较落后。一直以来,保险行业的市场销售模式都是采用传统的营销理念及营销手段。在当前形势下,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在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得越来越先进,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及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保险营销工作的开展。

C.保险产品与服务单一,服务体系不健全。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附加值较低而且容易销售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保险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另外,保险产品的附加值无法实现,而保险公司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附加值,只有充分发挥附加值的作用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由于传统保险业营销模式的局限使得这一服务标准大打折扣。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一般在网上进行投保,虽然在投保方面方便了客户,但实际理赔却无法在互联网上实现,一般还是需要到保险公司才能解决相关后续问题。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客户不能真正享受到精准化的专业服务。

D.保险行业营销模式不能与互联网融合,营销风险较多。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行业主要通过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方式,虽然都可以获得有效的客户信息,但是缺乏控制权,而要保险企业自建互联网销售平台,投入费用及维护费用都较高,没有真正做到保险营销模式和互联网保险相匹配。而保险公司未能针对网络营销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网络营销风险较大,已经成为阻碍保险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4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的解决路径

A.实现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销的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保险行业必须加大创新力度,才能跟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需求。保险行业的创新分为两种:第一种,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进程中,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发展进程不断开展创新营销活动。这些营销创新必须基于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标。第二种,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搭建营销平台,专人负责平台运转,为潜在客户解答问题,为老客户做好售后服务,为新客户介绍产品等相关服务。以上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客户与企业的互动,必将成为保险业营销创新实现的最主要渠道。

B.更新保险行业营销理念,增强创建品牌意识。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保险行业要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时刻更新营销理念,树立品牌观念,这样才能满足保险行业的营销要求。第一步,从事保险行业的营销人员必须对市场充分调研,并立足市场实际,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营销理念。第二步,对保险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加强保险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保险行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更有助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第三步,保险行业要树立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客户与保险企业的互动,从增强客户体验和利益保障入手,为保险行业赢得越来越多的客户资源。保险行业的品牌是行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巨大,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保险行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树立创建品牌的观念。保险行业树立品牌的过程,要坚持以客户为本的思想理念,加大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投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

C.实现产品定制性,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保险客户的需求呈多元化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客户需求为保险行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大数据时代,可以对客户的行为特征等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定制符合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以此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针对性定制。在实现针对的前提下,再加以人性化的服务,这样客户群体就能享受到最好的购买体验,进而吸引大量的客户群体。经济的快速增长,物质水平的提高,使客户越来越重视享受服务的过程,因此服务水平的高低是保险公司能否生存的关键因素。正因为如此,需要保险行业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通过移动终端、语音服务、社交网络等方式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用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客户,打动客户。

D.营销模式与互联网实现对接,加强风险控制。针对网联网金融,保险公司可以成立专门的电商业务部门,将产品转移至互联网大环境中,实现产品差异化,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与互联网充分对接。保险行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规避风险,实现保险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5结语

互联网金融模式一方面给保险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保险业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保险行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保险营销模式的不断创新,更新行业营销理念,创建行业品牌,加强风险预估及多方面管理,确保保险行业稳定前行并获得长久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剑锋.论混业经营与互联网金融趋势下保险营销员的管理创新[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02):54-57.

[2]唐勇.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保险营面临的问题及机遇[J].经贸实践,2016,(04):164.

第6篇

正是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蓬勃兴起、互联网技术发展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政策环境、银行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应用等问题的探讨显得格外重要和有意义。

由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联合举办,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协办,以“创新·机遇·融合”为主题的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就互联网金融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发互联网金融热潮。

互联网金融崭露头角

“互联网金融借由互联网平等、民主、普惠的精神指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与传统金融功能的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资金融通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教授指出,中国人用了二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铁甲帆船,而是英国工业;用了五十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工业,而是体制;用了八十年时间认识到击败自己的不是体制而是文化。我们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意识到击败传统金融的不是技术而是体制与文化。

互联网金融刚刚崭露头角,还有很多模式值得探索,在探索模式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介绍了研究观点,对互联网金融的许多争论往往是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早已存在的冲突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的放大,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劣势并非因为技术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而是在于对非传统客户的服务覆盖方面缺乏主动性。未来发展普惠金融,应积极借鉴互联网金融在应用工具、服务理念、商业模式的创新。

部分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处于监管套利发展阶段,通过创造具有较高流动性和现金替代性的电子货币,有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行及传导机制,以比特币为代表的非国家化、无中央机制的虚拟货币体制对传统金融管理体制提出了创新要求,使利率管制、数量型调控工具使用、准入限制等管理体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变革

互联网对传统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带来了巨大机遇,银行业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网上银行处李彬处长说:“互联网发展正面临几个趋势:一是互联网正步入电子商务时代,二是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热点,三是互联网营销改变了市场营销格局,四是大数据让服务更精准、更个性,五是关注客户体验尤为重要。新形势下银行的发展之路,将朝着更为智慧、泛在和跨界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金融炙手可热,其中蕴藏着创业机会,更蕴藏着投资机会,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香港皇家黄金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投资新兴领域,皇家黄金国际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贾国城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将有几个发展趋势:一是政策和制度更趋完善,二是银行必须介入,并且参与实际经营,三是个人信用资料联网,四是担保及再保体制进行产业提升,五是行业内部整理之后,走向较大规模公司运作,六是对投资人的保障进一步加强。

瑞士银行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银行之一,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呢?瑞士银行前CFO Antonio先生认为,电子商务平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销售如火如荼。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兴旺的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第三方支付,小微金融,和对等的在线贷款成为可能。这不仅在贷款和支付领域里使传统银行日子难过,而且使小投资者在互联网储蓄和基金里,找到了全新的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来自瑞士和其它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传统金融机构要应对这燃眉之急挑战,首先必须有战略的眼光,而不是仅仅关注战术和简单的操作层面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如此挑战的环境中对未来的定位,CFO Antonio建议:第一,拷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错误的。银行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唯一性,所以一定不能复制其它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策略。第二,不要制定基于互联网的策略。互联网和其它营销方式一样,只是一个销售渠道。在制定贵金融机构的整体策略时,可将互联网嵌入,但不能让互联网成为自己的策略。

第7篇

(一)丰富的数据信息

规模庞大客户群体,为互联网金融带来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中,便捷的数据信息分享使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扩张受益颇多。互联网金融凭借客户的注册信息与业务记录,分析客户的消费倾向与风险偏好。并且过数据分析,为客户量身打造出多样化的理财产品,拓展更为便捷的业务功能,提供周到的金融服务,迎合客户的喜好。

(二)强大的支付中介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金融非中介化,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主导地位被削弱,中间业务受到冲击。像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把业务扩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消费结算、自助缴费、节日红包等。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转账、收款、理财、信用卡还款等金融服务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广泛应用。

(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

相对于商业银行业务复杂的手续与流程,互联网金融具有极易操作的特性。无论是网络借贷,还是投资理财,亦或是支付中介,客户都可以在互联网金融移动终端上轻松完成,而无需填写复杂的单据或接受漫长的等待,客户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进行资金的自由管理与运用。此外,互联网金融节省掉了高昂的网点租金与人力成本,使其以低廉的价格为客户提供服务,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一)冲击中间业务

近年来,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占有相当比重的支付结算业务,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条件的逐渐成熟,支付平台的不断完善,金融创新的力度加大,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快速发展,它们占领了各大电商与手机APP的支付环节,并且支付方式逐渐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其主要方式有扫码支付、声波支付、NFC支付等。2014年我国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50.3%,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接近6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391.3%,冲击了商业银行在支付结算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改变借贷格局

互联网金融推进了金融非中介化,利用较低门槛和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将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金积聚起来,形成巨大的资金流,使银行业务分流,改变了商业银行主导理财产品市场的格局。此外,近年来央行降准降息的政策使银行存贷款利差缩小,“不良双升”的风险使银行更加谨慎,使更多难以从银行满足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转而投向互联网金融。2014年我国P2P网络借贷公司共有1544家,增长率为89.7%,用户规模达到3252.1万人,交易规模为2514.7亿元,P2P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却因为风控技术成本过高导致信贷服务缺失。

(三)蚕食收入来源

受制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快捷支付功能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优势被弱化,商业银行传统渠道作用被削弱,商业银行的资金流优势消失殆尽。此外,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客户,其人性化与多样化的功能设计也获得了中小客户们的青睐,众筹融资、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这部分资金聚沙成塔,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与核心利润。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对策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借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经验,借助自身优势,将互联网化发展推向更高的战略地位,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完成自我的突破与变革。

(一)加快O2O模式建设

目前,一些股份制银行受到线下网点布局的制约,削弱了服务效用,银行需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转型。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在线下建立社区银行等便捷社区网点,扩大业务覆盖面,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其次,云技术发展的不断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有条件实现线下网点与线上平台的整合,甚至融合云平台线下合作商户、线上合作电商平台等渠道。此外,借助对大数据的挖掘,可实现用户的精准营销,从而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做好风险控制。最后,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将扩展客户的渠道延伸到线上,丰富支付场景与支付入口,突破网点布局的现实。

(二)促进业务互联网化

在商业银行互联网化发展中,促进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是重要一环。首先,要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根据营销需求进行广告投放。其次,升级信用卡网上商城,打造自有电商平台,加强与第三方电商的合作。此外,加强对个人客户的重视,根据个人客户的不同需求,特别是互联网用户,量身打造产品与服务。最后,创新中间业务,并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推广营销,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收益。

(三)构建信息化银行

第8篇

银行三块“奶酪”

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遇上金融的专业性,就意味着需要在融合中突破,变革首先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这轮变革从一开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界,将直接对银行的支付、理财和贷款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在支付方面,截至今年7月,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到250家。有消息称,国泰君安已获许支付牌照,支付领域新添券商。2012年,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3.7万亿元,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在支付方式选择中占据首位。

在理财业务方面,“余额宝”的创新满足了人们对短期闲置资金理财收益率和变现灵活性上的需求,目前主要还是基于平台账户内沉淀资金的购买居多,客户主动从银行存款转化的数量尚有待考据。市场产品的多样化选择会分流银行部分理财产品客户,但不同平台上的操作成本和资金安全性仍是客户完成该类产品购买的重要考虑因素,随着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将会弱化该类产品的效用,银行也将损失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贷款业务方面,阿里小额贷款、P2P网络贷款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融资等都不约而同的瞄准中小微企业市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是“小、短、急”,很少能提供抵押物和完整的财务报表,对于传统银行的贷款审批和业务办理流程难以满足条件。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在互联网上深度参与企业的生产链和供应链、监控分析交易流程来解决融资需求和资金流向的真实性验证问题,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产品竞争力好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其产品在市场上的被接受程度及其盈利状况,而非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进行评估融资授信,从而降低客户的综合融资成本。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授信评估体系、贷款发放流程和风控机制在互联网领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尚且不足。

倒逼创新革命

多方参与的互联网金融倒逼银行加速转型,而银行自身也存在迫切转型发展的需要。在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存贷利差越来越小,传统中间业务收入也不断受到未来分流的考验。各大银行都已经开始把互联网金融提升到战略性发展地位,积极投入资源做更多有益的创新尝试,以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理念创新。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盈利方式和业务处理流程。银行竞争的基础不再以单纯以网点数量和资金人员投入来取胜,转而以用户、数据及产品为核心。许多银行提出信息化银行的建设战略,从组织架构开始调整,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部(处),希望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开拓这片蓝海。

模式创新。银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仍处于探索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续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创新,保持主业方向,但被动处于电子商务核心产业链的,无法深入获取数据及更多盈利;另外一类是通过自建网上商城,试图通过金融服务作为创新点,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从而掌握第一手客户数据信息来促进自身业务创新与发展,以摆脱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在网络客户和渠道上的数据依赖。

产品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注重用户体验、便捷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银行要开发适合互联网金融特征的产品,需突破一些制度业务流程,构建适用于互联网用户的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解决技术瓶颈。银行更应重视网络平台的价值,深入研究与第三方公司的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关系;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客户群体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产品,实现支持在线全流程办理业务和远程现场作业的功能。

渠道创新。银行需要通过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智能银行、移动银行、微银行、微信银行等多种电子渠道布局,来不断扩大客户规模、提升客户体验度和活跃度。

技术创新。在互联网金融生态下,银行要及早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数据仓库,采用云计算实现资源聚合与共享,充分挖掘数据特征和规律,进行归类、分析、建模,不断完善和提升CRM系统,建立自动化授信审批系统,奠定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基础。

风控创新。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办理的主要渠道是网络,需要对客户准入、交易、授信调查及贷后管理等不同环节进行审查评估和风险控制,可考虑采用第三方信用评级参照、企业交易数据分析等手段,也需要考虑在无担保条件下的风险控制机制,可考虑采用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公司等方法防范信用风险。

营销创新。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可通过对多平台客户应用的情况集合分析定位特征,掌握客户偏好和消费习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不同产品的差异化精准营销。

服务创新。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社区的普及,各银行纷纷注册官方账号信息并开展在线金融、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工行、招行、中信、平安、广发等十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移动支付将成产业热点

银行既需要全盘布局,也需要跨界联合。从未来创新服务模式上来看,银行应持续紧跟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社区,全方位、多渠道的为会员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应创造能够标准化应用于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产品及业务流程体系。各银行创新模式将会逐渐呈现出差异化竞争和发展的态势。

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银行将不仅仅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渠道,而会成为银行网络金融业务创新的引领者,全新打造产品服务模式。该领域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需要通过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及契合度和服务意识才会赢得客户,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移动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9篇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同样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暴露年”。仅2015年上半年,问题P2P网络借贷平台就达372家,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总和;跑路的网贷平台为183家,占问题平台的49.1%。所以说《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是适时的,保证了“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支持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肯定中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肯定和支持,形成倒逼推动传动金融改革的深化,奠定了行业发展的基调。《指导意见》开门见山地提出,“互联网与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我们发展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指导意见》还提出“互联网金融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这句话内涵丰富,一是现有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盲点;二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方面的作用具有一定不可替代性。这实际上给互联网金融一个很大的肯定。此外,《指导意见》强调,“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这其实是把互联网金融放在了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整体战略框架里,互联网金融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我们研究中心的同事做了一个简单的文本分析,整个文件5500多字,20条规定,“发展”这个词出现了19次,“创新”出现了19次,“鼓励”出现了17次,“支持”出现了16次。从中监管者对“创新”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指导意见》强调在分业监管的条件下,互联网金融应接受互联网金融协会的行业自律监管,在保护投资消费者权益的框架下深化金融普惠的深度和广度。本文仅从技术安全性、行业模式监管和投资者保护方面针对《指导意见》进行一下解读。

互联网金融得到权威定义,平台企业“不能浑水摸鱼”。《指导意见》界定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即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因此,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前提是必须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本身和金融专业上要有专业优势。从技术优势上将,《指导意见》规定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依法向电信主管部门履行网站备案手续,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涉及的电信业务进行监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金融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内容等业务进行监管。企业是否在互联网技术上具有优势将不是一个“营销宣传”行为,更多是相应的监管机构给予平台资质的审核。是否拥有大数据资源和能力、是否运营运用云计算和智能决策都将给予投资者更为透明的信息披露。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在后续的监管细则上对平台的安全性和抗风险性予以规定,保障了平台从技术角度维持服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监管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据可依。《指导意见》规定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相关部门按照监管职责分工负责相关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和监测工作,并实现统计数据和信息共享。这一规定凸显监管者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从后台对监管机构开放,必须建立平台统一的开放接口,方便企业运营数据的采集和实时监测。改变了原有监管由监管平台数据提交的被动监管,转变为提前预防、动态可控的主动监管。同时,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保证了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涉嫌违规的诱发可依和风险预警。

网贷界定清楚,催生行业转型。《指导意见》规定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明确了P2P网络借贷的信用中介属性,同时将所有涉及直接借贷关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归为了网络小额贷款。同时明确了这两种模式的监管归属,前者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后者遵循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一方面,这一划分将充分厘清当前P2P网络借贷环境下的混乱局面,为不规范的网贷平台指引产品转型的方向。另一方面,这一规定也加大了监管与执法的难度。因为互联网金融依托网络化突破了“时空限制”,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对象地方政府的“辖区维稳”形成责权不对等,地方政府很难通过现有的监管方式和机构相互协调提升对网络小额贷款的监管效率。

定义股权众筹,为监管预留空间。《指导意见》定义了股权众筹融资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明确了股权众筹服务的小额和公众性。结合去年证监会《私募股权众筹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应当允许两类平台的同时存在――私募型众筹平台与公募型众筹平台。前者是通过互联网方式优化传统VC/PE业务模式、提高投资者回报、效率化企业融资,后者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实现金融普惠的制度创新。因此,股权众筹根据《指导意见》应归属于公募型众筹,建立公募的二级市场也成为行业将来的监管难题。未来的监管可以参考美国《JOBS法案》从平台的信息披露、投资者界定、投资上限上予以规定。

传统金融大举进军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同时一个良性的资本市场首先要维持资本市场内各层次间的互通和协作。《指导意见》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同时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因此,未来互联网企业不仅面临新的契机和机遇,而且面临新的竞争。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今后可以同传统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传统金融机构完善产业链条上业务流程的正规化,银行业将积极主动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络贷款平台等提供资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务,增加了平台违规操作的难度和成本。传统金融机构将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并购、重组、自建互联网金融企业将成为热点,这也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竞争。

金融消费者将迎来血的教训。《指导意见》的出台将厘清整个行业的发展,稳定行业发展的步伐。当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是初创性企业,具有互联网企业基因。更多是依靠风险投资的资本运作和市场布局进行营销,企业大多不盈利。另外,我国P2P行业领域同国外发达国家是不一样的,它深耕、服务于个人消费借贷和小微企业的产业借贷。因此行业先天就风险较高,需要网贷平台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机构企业要有很强的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意见》对网贷行业发展的正规化将给予互联网金融企业苦练“内功”的机会,行业必须做到金融的风险把控和互联网营销相平衡。未来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内功的真正“PK”必然造成大量平台的倒闭和“跑路”,金融消费者很难在此过程中幸免。同时P2P网贷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业态,模式得到明确是信用中介,那么消费者投资亏损平台只肩负有限责任,刚性兑付将被打破。

《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互联网金融的基本业务规则、基本市场秩序、基础设施条件等进行了谋划和设定,只是开端接下来各监管部门的监管细则也将陆续出台,平台安全、征信、数据监测、财税、行业自律协会等配套制度有望陆续确定下来。未来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发展良性竞合的关系,互有各自的优势,传统金融在风控和产品设计上具有相对优势,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运用、精准营销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在建立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方面,两者的合作空间巨大。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监管由传统的金融视角向更为开放的互联网视角转变的必然。监管者从监管思路、监管工具到监管者本身的素养都必须得到全面的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程。在此进程中,监管要始终与市场创新有一定的滞后性,监管者和监管政策要向市场学习、讨经验。市场也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容忍监管政策出台的不断完善,毕竟创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错”。

第10篇

关键词 中国移动 互联网金融 现状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得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加快了步伐,在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就是如此。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就是对资金的通融,将资金从储蓄者转到融资者手中。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要能限制在货币信用化流通的层面。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解决,就要注重和实际紧密的结合,只有在风险上得到了有效控制,才能真正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分析

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来看,体现在多个层面,其中的开放化资源的特征表现的比较突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对社会资源的共享特征就能良好呈现,能够为用户提供无限的网络资源,从而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中。[1]再有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成本集约化的特征也比较突出。在传统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就对交易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影响。而在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够在交易的成本上得以有效降低,对交易完成的成功率也能有效提高。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渠道的自主化层面。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销售平台方面多样化的呈现,在销售渠道方面得到了有效拓展。还有就是在市场化的选择特征上表现的比较突出,在收益上的吸引力就显得比较大,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转型也有着很大的促进。再有就是用户行为的价值化特征比较突出,对客户的营销能够精准地实施,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约营销成本。

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的特征还体现在风险的扩大化以及营销网络化层面。在这些特征的呈现下,就表明了互联网金融应用的广泛性的原因所在。

(二)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比较艰辛的历程。在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移动互联网金融是比较新型的金融模式,其主要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作为支持的依据来进一步发展的。[2]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在当前已经逐渐地成熟化,在应用方面也逐渐地广泛化,这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体验性的增强就比较有利。从我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能够看到,我国智能手机的市场投入量的数量在不断地上升,用户在对智能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上也在持续的延长。从整体上来看正呈现出成熟发展的形势,这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的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移动通信的业务规模在当前的发展数据显示,4G终端用户净增316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18%,总量达到9010万户,市场份额达到15.2%;移动用户净增904万户,净增市场份额达到32%,总量约2.1亿户,市场份额达到15.9%;4G用户占比达到44%,比上年底提升14个百分点;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889MB,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增长135%;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42%,占移动服务收入比为47%;移动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3%,增幅行业领先。[3]从这些方面就能够看到,通信技术的升级进步带来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这些也是潜在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并且在移动用户的增加过程中,消费者的年轻化比较突出。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和风险评估机制

(一)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在安全性风险层面,主要就是网络的安全风险,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以技术作为重要的载体发展的,这一载体是智能移动终端,这就存在着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随着互联网金融用户额客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互联网的安全性风险问题上也愈来愈突出,在这一安全风险层面主要体现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出现了安全风险的问题时,在个人使用设备的信息上以及网络行为的信息方面的泄漏,都会对自身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就是移动网络攻击的风险问题,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欺诈风险问题。

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方面的信用风险也是比较重要的风险内容。也就是在双方签订合同后一方没有履行合同带来的损失风险。[4]还有就是业务上的风险,在这一风险内容上就有着流动性风险以及市场风险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的流动性风险就是资金不充足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市场风险则是市场利率以及国际汇率的因素造成的相应风险问题。

另外,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中的操作风险,是比较重要的安全风险。在这一风险类型上主要是受到自身操作失误所致,以及在技术更新中对原有操作造成的冲突出现的损失问题等。移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主要是以客户为导向提供的便捷服务,这就会对原有操作程序适用性方面提出质疑,加上网络攻击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系统比较的脆弱等。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评估机制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当中的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建立比较重要,这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对评估指标的选取过程中,要能注重相应的原则遵循。将科学性的原则得以充分重视,在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完善过程中,要能和实践以及理论进行紧密结合,在指标的描述过程中要能简明,并要和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在完备性的原则方面要得以重视,由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类型比较广泛化,行业参与主体又比较多,所以具体的情况就相对比较复杂化,这就要能充分注重风险评估指标的完整性选择,不能遗漏,这样才能对风险的控制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四、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策略探究

对中国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控制,要能从多方面加强中,先要对市场准入以及退出的法律层面加以完善化。能结合实际构建严格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对风险的大小不同的结合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以及监管的标准等。以及在完善的市场退出法律机制方面要加强,对移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的解决要能充分重视,在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建立方面要能加强重视,以及在日常监测的工作上要能加强重视,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行事。

在对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操作过程中要科学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水平提高,在操作系统方面也会不断升级,这就要能够在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两者上得以综合重视,在相关联行业的敏感度上也要能有效保持,避免由于自身的失误带来的安全问题。[5]同时在信用方面的措施也要能科学的实施,对金融交易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应用也要加强,可通过采取签名技术以及电子认证的技术应用,减少坏账损失的问题发生。

注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的解决。在金融活动当中对信息的传输加密的工作要能加强,对信息进行提取前要能获得授权人提供的信息密钥,防止信息的泄漏等问题。在系统的研发以及维护层面要不断加强,对系统的漏洞风险要加大防治的力度,从实际的方法实施来看,要在移动端进行安装保护装置,来对网络的攻击加以阻止。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风险控制,要注重对业务层的加强,以及在内控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在业务层面的加强就要能注重对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设计上,在市场以及流动性风险的量化评价加以重视,创新要科学化实施,通过风险对冲思想的应用,对不同移动金融产品实施组合发展,这样就能在风险上得以有效降低。[6]在内控方面的加强,就要能够将内控制度的建立科学化实施,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等。并要能够从管理层面进行加强,在风险管理的工作上和市场的发展相接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移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在我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互联网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金融风险的问题加强解决就比较关键,这是对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真正促进其在市场中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作者简介:王雁(1987―),女,浙江杭州人,本科。]

参考文献

[1] 胡F.论私募新规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J].时代金融,2016(21).

[2] 张磊.关于完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3] 施春芳.构建有效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企业,2014(11).

[4] 何堤.关于完善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21).

第11篇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以余额宝为首的各类“宝宝”(易付宝、百付宝、快钱支付、微信支付等)蓬勃发展。

同时,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各类电商、支付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应用也逐渐发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银行逐渐“触网”,纷纷推出了针对手机客户端交易的优惠措施。手机客户端安装率成为考核银行电子渠道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各大银行建设的WLAN系统基本是内网应用,与互联网完全分隔。为降低银行手机客户端的推广难度,有的银行将客户端软件存储在内网服务中,供客户免费下载。但这种方式只能在Android系统手机中实现,苹果iOS系统的各类应用则必须连接互联网从苹果的AppStore才能下载安装,而下载安装完成后的应用,也必须连接互联网才能获取到相关数据。在银行网点让用户使用自己手机的3G/4G流量来下载网银客户端等应用,显然不符合客户的使用逻辑,因此建设网点的互联网WLAN网络对银行来说势在必行。

二、传统银行要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银行的平台优势在于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在营业网点部署互联网WiFi,可以通过WebPortal页面的推送实现网点轻量级门户平台的搭建,通过定制化WebPortal页面银行最新的金融动态及营销活动广告。不仅可以让银行客户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的便捷下载、银行官方微博、微信的点击关注,并且可以拓展网点的无纸化智能排队、银行电子商务实体店营销等业务。依靠营业网点的无线互联网平台,也能通过Portal短信认证方式合规获取用户实名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等),并收集客户的上网行为日志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实现用户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实现后续精准化的产品营销和用户信贷级别的智能评估铺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满意度、快速推广手机银行客户端、建立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用户信息收集及大数据挖掘等目标,在金融银行业实现营业网点的无线互联网建设势在必行。作为一家已经在金融行业扎根21年的民族通信厂商,迈普公司致力于向金融行业提供自主创新、安全可靠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金融用户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迈普公司为金融用户提供完善的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包括无线AC控制器、无线AP、无线网管、互联网安全网关、运营级的集中认证平台、WiFi运营平台等产品,并可以提供WebPortal页面的深度定制化开发服务及大规模WiFi网络整体运维工作。截止目前,迈普公司已经配合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进行了内网无线WLAN的建设工作,在无线网络前期勘测、网络实施、后期维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迈普公司致力于帮助各大金融企业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

作者:贾文宇 单位: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行业部

第12篇

近日,万达正式与腾讯达成合作,双方将致力于探索“互联网+房地产”大背景下的跨界营销新模式。9月1日,万达北京、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郑州、西安等30个重点城市的所有在售楼盘将全面进驻腾讯房产微电商平台,启动“1呼百应购房季”。据悉,接下来双方将继续在互联网金融、社区O2O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对于业已进入“白银时代”的传统房地产行业来说,寻求互联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与其他房企相比,商业地产龙头万达拥抱互联网的步伐异常迅疾,公司的各条业务渠道都在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预见的是,此次万达与腾讯的合作,将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房地产”的实践新方式,为业界提供新的借鉴模式。

万达看重腾讯移动互联资源优势

据了解,万达与腾讯现阶段在房产领域的合作方向,主要集中于腾讯的微信、移动支付和QQ会员等强大的移动互联资源优势。

其中,“1呼百应购房季”是腾讯基于全国首例微信购房活动“1元购房狂欢节”基础上,升级推出的“移动轻电商”营销模式。目前,已经有33个万达的楼盘项目加入到活动中。腾讯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该活动依托于腾讯微信支付平台,参与活动的所有项目均面向用户推出了支付1元获得购房优惠或礼品的活动,其中“1元抵1万元房款”的优惠力度被业界评价为“诚意十足”。

万达对于与QQ会员体系相结合的“会员购房超市”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提供了2000套特价房源进驻其中。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腾讯QQ会员总数可达5000万,且这些用户多为具备成熟网络消费行为模式的风向标群体,这应该是吸引万达进驻QQ会员购房超市的重要原因。

互联网化转型与改变行业的雄心

作为6000亿规模的商业帝国,万达近年来的快速扩张动作背后,隐藏的是互联网化转型的迫切愿望。目前,电商业务已经成为万达四大核心业务线之一。而其“轻资产模式”和“服务型企业”的全新定位,也都需要依托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不止一次公开表达对于拥抱互联网的热忱,并且在电商、金融、文化旅游等业务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

与此同时,腾讯也一直在探索“互联网+”在各领域的运用实践。8月7日,腾讯正式“互联网+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涵盖智慧住家、社区平台、管理聚合、会员特权、金融创新、精准营销等六大方案模块。同步上线的“腾讯房产微电商平台”,实现了与旧有“重电商”模式可叠加的线上轻电商模式,以其网络传播便捷性、电商活动趣味性等特质而受到业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