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产业综述

医药产业综述

时间:2023-09-01 16:56:31

医药产业综述

第1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医药行业;财务业绩评价

因子分析法被广泛用于各个研究领域。王文桂研究指出,因子分析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为前提,将较多的原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用少数几个变量去描述许多指标之间的联系,这些变量即为因子。李璐,范勇研究认为,相比于其他财务综合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赋予权数更加客观,适用于同行业中不同规模和经营状况的企业。本文利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不仅使投资者更加直观地考察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便于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还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进行自身经营战略的选择。

1.建模

1.1指标和变量的选取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重要信息。

1.1.1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X3])、销售毛利率([X4])、总资产周转率([X2])和主营业务利润([X7])。

1.1.2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X1])、流动比率([X5])和资产负债率([X6])。

2.2样本选取

在样本选取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ST公司被剔除;(2)上市不足一年的公司不利于反映公司原本的经营状况,所以剔除了2010年后上市的企业;(3)剔除数据缺失的企业。考虑到以上因素后,从国泰君安大智慧中随机抽取30家医药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以2011年的年报数据为样本,本文原始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的计算利用运用SPSS18.0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其财务业绩情况进行分析。

2.因子分析

2.1适用性检验

本文使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判断选取的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可以得到: KMO的值为0.736,可以进行因子分析,[χ2]近似值为290.459,显著性检验的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2确定公因子

用Z分法得到标准化矩阵。从分析结果可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7个财务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强。基于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可提取2个公共因子,如表1,它们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78.302%,可认为这2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原来7个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

2.3命名因子

本文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公共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的均值为0,对表2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

2.3.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为第一因子,它们的载荷值分别为0.949,0.933,-0.849,载荷较大,这主要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可以将因子1识别为偿债能力因子C1。

2.3.2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为第二因子,它们的载荷值分别为0.816,-0.598,-0.596, 0.597,载荷较大,这些是反映上市公司的资金周转能力和长足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衡量上市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将因子2识别为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因子C2。

2.4因子得分,综合得分

C1=0.279X1+0.059X2+0.139X3+0.138X4+0.278X5-0.252X6+0.186X7

C2=0.143X1+0.498X2-0.28X3-0.28X4+0.121X5-0.125X6+0.430X7

可以看出,C2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所占比重大于C1偿债能力,可见赚取利润是医药上市公司的关键,而偿债能力反映了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这两个因子共同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

得到综合得分函数:F=0.2085C1+0.1437 C2

从表4(见下页)中可以看出,在偿债能力方面,恒瑞医药、通化东宝、浙江医药位居前3位,通化东宝由于受很差的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因子,综合能力仅排第4,其资产经营获利能力远低于平均水平,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其赚取利润的能力,是通化东宝目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在资产经营获利能力方面,排名前三位的上市公司是上海医药、恒瑞医药、哈药股份,哈药股份由于受很差的偿债能力的影响,综合排名仅第5,应重点考虑优化资产结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

3.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我们对医药行业财务业绩整体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优越的地域条件可提升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水平。

其次,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差别较大。

综合分析各主因子后,位列前3名的恒瑞医药、上海医药和浙江医药,说明了这些企业经营业绩综合情况比较好,在行业内较有优势,同时可以看到这三家企业在2个因子得分中至少一个位于前3名之内。但是,没有一个公司所有因子得分排名都是在前面的,而排名靠后的三家企业, 除了少数的因子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外,其他得分都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天方药业,在总资产周转率较高,但是速动比率较低,说明其在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的变现能力低,流动负债会带来较大的企业财务风险,这些企业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偿债能力来保障自身的财务安全状况。

3.2 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投资者就可以更理性地进行选择投资,另一方面,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后,每个企业应该找出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不足与优势,比较得分情况,深入分析,制定相应优化财务业绩状况的战略。如从行业发展上,企业可以优化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规范医药行业市场,抓住医药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在技术研发上,建设有层次的,完善的研发体系,不断开展相关药品的研发与创新工作 ,紧跟科技,储备一些新兴的技术专利;在宏观医药调控体制方面,应健全医药价格调控体制,实施人才战略,引导医药产业的专业化,推进医药行业整体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桂.因子分析法在公司并购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1(1)

[2]李璐,范勇.因子分析法在外商投资企业财务评价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3)

[3]孙世敏,王泽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汽车行业业绩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2)

[4]苏尔李,吴晓刚.数据分析方法五种[第一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

[DOI]10.13939/ki.zgsc.2016.40.092

为了实现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目标,我国政府提倡加强对药品安全的监管,提高药品的质量以此来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实现政府管理药品安全的目标,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药品监察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成为药品监督的重要依据。“十二五”时期,我国已经确定了药品安全的目标,重点关注药品的研发与生产,明确只有将药品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问题,才能保障社会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医疗事业的进步,因此,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就是对“十二五”政策的支持和肯定。

1 药品安全释义

一般来说,药品是用来帮助人们恢复生理机能的物质,能够通过自身的效用保持患者的身体机能或者帮助其恢复身体健康。药品研究指出需要研究人员通过对少数病例的实验掌握药品的具体药效,促使药品上市以后减少对患者产生的副作用。尽管药品已经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对比,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部分药品还是会在上市以后为人体带来安全隐患。[1]人们所理解的药品安全指的是药品的药性不足为人体带来危害或者药品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已经是同类药品当中最低的。药品的安全就是为了降低药品为人们带来的风险,检查药品安全的标准也是从其对人体作用的各项指标当中作为依据的。

2 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指标选定

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不仅涉及的内容较多,同时,还必须要侧重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医疗水平,另外,还要分析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明确在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才能够发挥出药品安全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作用,才能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笔者在研究药品安全问题的综合评价体系时,按照其所需要的资料从网络当中筛选了相关的数据信息。信息当中不仅包含了我国学者对药品安全评价指标的理解,还包含了一些英文数据信息。分别按照不同类别对其进行分类,一共可以总结出四个指标作为综合评价体系的组成部分。

2.1 药品研发指标

药品研发指标的选择是由于在药品研发阶段,研究人员会针对药品的药效在动物或者人体当中进行实验。如果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药品研发不成功或者研究人员实验操作失误,就会为临床实验的结果带来影响。一旦药品上市,就意味着该药品会随着消费者的购买大量扩散安全风险。因此,在构成药品安全的综合评价体系时,药品研发需要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以供监管人员检查其研发数据,确定药品的安全系数。[2]

2.2 药品生产指标

药品的生产指标之所以也存在于综合评价体系当中,是因为在药品的生产环节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药品的生产风险源自于药品企业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存在着利益的纠葛。药品企业要想从药品生产中获利,最佳的办法就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价格。而降低生产成本就意味着使用的生产原料的价格降低。一般的药品企业尽管需要降低原材料的成本,也会采取正当手段,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以此来确保药品的质量。但在不良药品企业当中,可能会采取使用劣质的生产材料作为药品的生产原料。药品生产出来质量达不到标准,如果监督部门由于失误而没有检查出来药品的安全隐患,药品一旦上市,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3]

2.3 药品经营指标

药品的经营指标也是创建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药品跨过研究阶段与生产阶段以后,在销售的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部分药品的保质周期较短,药品生产出来以后,被运送到销售地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定。一些药品因为运输受到阻碍而导致药品变质或者保质周期变短,销售过程中再浪费一些时间,当药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很有可能已经出现变质。药品销售过程中还存在的是管理方面的风险。销售药品的商店需要大量囤积药品,药品在仓库当中接受管理人员的摆放。一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意识,摆放的过程中出现混乱,就有可能使药品标志模糊。药品在销售过程中被消费者购买,却在后期的使用当中使用混乱,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4]

2.4 药品使用指标

药品的使用指标也将作为一项指标被列入综合评价体系当中。药品的使用过程充满未知的风险。一般的药品都是经由医院为患者开服,在患者服用药品之前,医生都会叮嘱患者使用药品的相关事宜。但受到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医院无法满足患者购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药店随之出现。药店当中的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使用风险还相对较小,但非处方药品的使用全凭消费者自身对药品的了解。尽管药品的包装上已经表明了药品的含量和不良反应。但由于患者的个人体质不同,没有经过专业医师的查看,患者无法得知自己的具体病症,也无法真正地对症下药。[5]还有可能因为私下服药而为自己带来安全隐患。

其实,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很多,需要纳入到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也很多,需要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逐渐找出适合于评价体系的指标。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地搜集和整理患者以及医疗机构使用药品的相关数据,凭借对各项指标的了解,逐渐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3 结 论

总而言之,我国虽然已经决定建立药品安全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但在构建体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有关部门需要根据监管部门对药品的抽查和检验数据做出分析和整理,收集医疗结构用药的相关数据资料,完成综合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检验。[6]同时,要注重队伍的建设,充分激发出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在药品安全管理问题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另外,还要发挥出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医疗行业以及药品安全方面的监督力度,配合医疗部门的工作, 促进社会的安全与和谐,相信通过政府监督部门与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一定能够整理出最详细的数据信息,并找出药品安全使用的最佳指标。

参考文献:

[1]代涛,白冰,陈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5(4):12-18.

[2]姚雪芳,丁锦希,邵蓉,等.中外创新药物研发能力比较分析――基于医药技术创新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0,5(24):2231-2239.

[3]祝捷,谢源.中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2008―2013[J].宏观质量研究,2015,9(2):99-111.

[4]吴琪,蒋秋桃,谭聪杰,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7(21):118-122.

第3篇

生物医药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支付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为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带来机遇。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创业板股票市场的开设,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业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为技术创新、兼并重组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生物医药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资本市场的支持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其资本结构提高经营绩效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设计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所研究的是广义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不仅包括生产销售生物制品的公司,还包括中药材生产及加工的公司。本文选取70家A股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经营绩效的因子分析。企业经营绩效可以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风险、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本文选取代表上述能力的14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构建一个新的综合性指标——综合绩效得分F来代表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首先对因子分析的可行性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度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抽样充足度的KMO测度为0.74,大于0.6,表明选取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度检验显示,近似卡方值为7545.69,显著性水平为0.00,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适合做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结果知,旋转后前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3.99、2.73、2.55、2.28,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8.5%、19.5%、18.2%、16.3%,累计贡献率达到82.5%,即前四个因子包含原变量82.5%的信息,选择前四个因子为主因子即可。

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知,第一主因子在营业利润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五个代表盈利能力的指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第一主因子综合反映了盈利能力的情况,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F1;第二主因子在资本保值增值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代表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F2;第三个公因子在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F3。最后一个公因子在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上的载荷系数较大,这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命名为债务风险因子F4。

上述四个因子分别反映了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债务风险方面的状况,结合其方差贡献率,我们可以计算出综合绩效得分F。综合绩效得分F如下:

F=(0.2846*F1+0.1949*F2+0.1816*F3+0.1630*F4)/0.825

研究假设。假设一: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假设二: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比重与经营绩效负相关。假设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回归模型。以综合绩效得分F为因变量,以资产负债率Dar、流动负债比重Clr、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r为自变量,以公司规模Size、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无形资产比率Iar为控制变量,结合上述假设,建立以下变截距面板回归模型:

Fit=λi+a1Darit+a2Clrit+a3Srit+a4Sizeit+a5Growthit+a6Iarit +μit

回归结果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知应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根据回归模型整体显著性的F检验知,Prob>F=0.000,即P值远远小于1%,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中,相关的拟合优度值是组内R2,本模型中为0.4787,表明该固定效应模型能解释综合绩效得分F47.87%的变动。资产负债率Dar的回归系数为-1.421,t检验的P值为0.000,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显著负相关,债务融资的治理功能未得到发挥;流动负债比重的回归系数为0.015,但其P值为0.917,未能通过t检验,表明流动负债比重与经营绩效不存在相关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为0.985,t检验的P值为0.009小于1%,也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经营绩效越高。

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建议

第4篇

【论文摘要】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医药行业的绩效和营销渠道模式选择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在医药行业里由于该行业的特殊性,并不存在固定的适用于该行业的渠道模式的结论。

引言

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四大基本要素之一,是产品到达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是连接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运作中具有产品分销、服务传递、信息沟通及资金流动等功能,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工具,也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一个对目标市场全方位覆盖、全渠道控制的营销渠道是绝大多数产品取得成功的先决因素。

营销渠道已经变成了企业核心竟争力的一个源泉,对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渠道资产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但我国企业的营销渠道方式选择对公司业绩增长是否有正面促进作用还缺乏科学和一致的实证研究结论支持,所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人研究。医药行业是一个高利润的特殊行业,它的渠道模式也与其它行业有所差异。为此,本文选择医药行业进行研究,考察营销渠道决策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

2相关理论

2.1营销渠道治理理论

营销渠道治理的研究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早期的研究一般认为,Weld是渠道管理结构研究的奠基人(刘伟宇,2000)。他论及营销渠道管理的效率,认为职能专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因而专业化的中间商所从事的分销是合理的。Converse等(1940)研究了营销纵向一体化的潜在优势,即营销费用的降低和原材料或商品销路的确定性;同时指出,一体化也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和协调间题。

20世纪40年代末期和50年代初,营销渠道治理理论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1954一1973年间,渠道治理结构理论研究达到一个高峰。营销学者利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营销渠道管理产生、结构演变、渠道管理设计等问题。Balderston(1958)提出了一种显示了专业化经济性和竞争过程之间的互动模型,指出设立在一组买卖双方之间的中间商如何通过减少交易的数量来减少系统成本。Cox等(1965)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分销渠道管理的结构,使用‘、营销流程(marketing flows )”这一概念来描述通过分销网络发生的营销活动。McCammon (1965)认为,协调营销体系的潜在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可以用公司型、管理型和契约型3种方式有效地协调营销渠道管理体系。Baligh等(1967)进一步扩展了Bolderston (1958)的有关渠道管理结构的经济分析,涉及了更多种类的营销活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网络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如何影响渠道管理的变化(Moyer等,1968 )

近期的研究中提出治理决策是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之间做出的,本质上与交易费用理论中所使用的方式相似(Hei-de,1994)。这些模型的基本决策标准是经济效率( b4allen ,1973)和效益。于是,渠道管理结构治理的重点是优化渠道管理结构来提高效率和效益。而本文研究讨论的正是医药行业采取哪种治理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

2.2渠道结构模式分类

按照国内家电行业具体情况,本文对渠道结构进行了划分,其具体结构形式如下:

(1)常规渠道。按照科特勒(1999)的说法,传统或常规渠道由一个或一组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他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2)垂直渠道。为了解决常规渠道所存在的不足,产生了垂直渠道形式,又称纵向一体化公司渠道形式。如果制造商向分销职能整合,由自己的员工完成分销工作,这被称之为从生产向前整合或向下游整合;如果下游的渠道成员,如分销商和零售商,向后承担生产供应职能,这被称之为从分销或终端的后向整合。不论是制造商向前整合还是下游渠道成员向后整合,结果都是由一个组织来承担所有的工作,这就被称之为纵向一体化或内部一体化或一体化公司渠道。这里,分销角色虽然被替代,但分销的职能却是相同的。

(3)混合渠道。为了获得两种渠道模式的好处,一些企业将常规渠道模式与一体化渠道模式混合使用,产生了所谓的混合渠道模式,即一个企业的渠道模式中既有一体化渠道又有常规渠道,两种渠道各自对应于不同的销售对象与目标,在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的同时,达到较大的市场覆盖面。

3实证研究

在这部分研究中,为了具体考察渠道治理决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对医药行业企业效益和营销渠道结构选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文中选取了医药行业的134家上市公司,对这些上市公司的几个主要效益指标进行了提取,并且利用SPSS应用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综合后得到了对企业的最终效益考察指标,然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这个效益值与渠道结构分类相关性做出了分析,得出行业的效益与营销渠道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数据,进而验证医药行业营销渠道结构与绩效关系。

3.1数据来源

文中所采纳的医药行业的各项原始指标数据均来自于上市A股公司近一段时间提供的数据,而其营销渠道指标则是在对每个企业的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后归类确定的。以行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研究行业渠道治理抉择方向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相对高一些,研究结果就会有代表性,并且上市公司的原始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同时也便于综合整理。

3.2变量设定

原始变量: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为便于运算将这些变量所对应数值记为Xi,XZ,XS.xa,XSo

因子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后得到的降维后的因子记为f},fz>f3,’二。

综合指标:对因子变量进行加权运算后得到的最终指标即是综合指标,记为y。

定量变量之间的运算关系:

fi,fz,fs’二为原始变量xi,xz,x;,xa,xs的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其中f;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最大,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成分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较大的主成分(本文选取其相应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xi,xz,xs,xa,xs对应的系数向量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的第一列)对应的特征向量二

综合指标与因子变量的关系:Y-wife十wzfz+...}y}

其中因子变量的系数(即权重)来自于Total Variance Ex-plainedo

定性变量的设定,由于渠道选择模式均为定性变量,为使之便于考察,按照常规将其定量化为:1代表垂直营销渠道,2代表常规营销渠道,3代表混合营销渠道。

3.3模型假设

W所分析的医药行业选取的A股上市公司具有行业代表性,基本上可以体现行业整体营销渠道治理状况。

(2)模型提取的企业近期股票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值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该企业的运营状况。

(3)医药行业中比较成功的企业选取的营销渠道是有利于企业绩效的,该渠道是适于企业使用的渠道。

(4)医药行业中大多数绩效较好的企业都使用的营销渠道治理方式是与该行业相匹配的方式。

(s)如果最终获得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比较高,

则可以说明在医药行业里营销模式有趋同性,也就是说适合该行业整体的营销产品销售模式相近。

(6)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推断医药行业企业效益与渠道相关性不会存在相关性。

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对医药行业做一个初步的分析,考察一下各原始变量与营销渠道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4统计分析

步骤1

表1医药行业相关性数据表

从表1可以发现营销渠道与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主营收人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8 ,0.015 ,0.057 ,0.078 ,-0.017,从*标记可见营销渠道的选取与企业考察指标相关性都较弱。从这些数据初步推断出医药行业的营销渠道与效益间不存在相关规律性,但仍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考察以明确验证这一点。

步骤2

为了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检验已知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此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

表2医药行业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表

表2分别给出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其中K&10值为0.479,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取值小于0.6,不是很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零假设,认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步骤3

由表2检验知所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接下来进行因子提取。

表3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I)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

表中是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其中,Component列和Initial Eigenvalue,列(第一gIJ到第四列)描述了因子分析初始解对原始变量总体描述情况。

第五列至第七列则是从初始解中按照一定标准(在前面的分析中,设定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1)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1个公共因子后,它反映了原变量的约一半的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1是45.162。由于所提取的公因子反映初始变量的程度太小,所以根据表中第二列特征值基本情况重新设定特征值为0.97,重新提取后得到表4a

步骤4

表4反映了初始解按照一定标准(提取因子的标准是特征值大于0.97)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对原变量总体的描述情况。从表中可见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后,它们反映了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第九列(% of Variance)的数值是最后获得的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的系数,对应着Fl ,F2和F3分别是38.646 ,23.805和22.1500

步骤5

从表5中可以看出,因子1解释了每股公积金和每股净资产两个原始变量,因子2解释了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两个原始变量,因子3解释了主营收人增长率。

步骤6

表6是输出的因子挛量的协方差矩阵,该矩阵为一个单位矩阵,恰好证明了3个因子变量之间是不相关的。这也正好满足了因子变量应该是正交、不相关的条件。

步骤7

表7是最终的综合指标与营销渠道相关性表,综合指标是由公式(2)计算得到的。在本行业中,二者的相关性系数是0.047,相关性很低。通过该相关性数据说明了在医药行业企业的效益与其采取的销售渠道是没有关系的,这证明了假设(5)是错误的,同时证明了假设(6是正确的。并且事实上在本文中所考察的所有企业中只有三种渠道模式,而且其数量差别不大,也就是说采取垂直型、常规型和混合型营销渠道的企业比例均衡,而且经营状况也没有太大差别,根据对医药行业资料的查证发现这个结果直接与我国的行业情况有关系。多年来,医药行业依靠一些保护政策运作的情况很严重,这导致了渠道结构对其效益没有很明显的影响,就出现了本文调查所得的结论。但在反商业贿赂的政策旗帜下,2006年医药行业已经加速进人行业规范阶段,同时多年以来行业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稀薄,整体行业在政策的洗礼下进人洗牌阶段,胜者为王的时代已经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在战略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在此环境背景下,医药企业纷纷转型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企业可持续运作的经营模式,而营销模式的转变是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所以医药行业营销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在医药行业整体面临转型的今天,也更需要对医药行业结构模式进行研究,以求获取更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方式。

4结论

通过对医药行业企业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营销渠道治理机制和医药行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人探讨,并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从整个行业角度来看,医药行业目前的营销渠道治理决策对企业绩效是没有多少影响的,二者之间相关性很弱。

第5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 医药上市公司 并购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73-03

引言

近十年来,医药公司的并购案不断涌现,一些医药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但是还有一些公司在并购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判断,到底什么才是并购成功呢?并购成功与否的一个核心衡量值就是并购绩效,如何评价并购绩效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评价并购绩效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基于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获得的财务指标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充分性的特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多个方面反映公司的绩效状况,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检验从2006―2008年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状况,并为公司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一、基本假设

(1)公司并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的价值;(2)获得财务指标真实可靠;(3)并购效应的发挥以年为单位,本文假设并购的效应能在两年内显现出来,因此以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分别选取并购当年各前后两年的数据,窗口期为五年;(4)公司并购绩效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宏观和微观的方面,宏观方面如国家政策、行业环境等,微观方面如公司的投资活动、管理层变更等,本文假设并购绩效受到上述之外的因素影响。

二、样本来源及选取

1.样本来源。本文选取了32家公司的并购事件作为样本,如天药股份、南京医药、丰原药业等。这些样本事件来源于《中国并购报告2009》、《中国并购报告2008》、《中国并购报告2007》、《上市公司速查手册2009》、《上市公司速查手册2008》、《上市公司速查手册2007》;样本的数据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09版)以及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和讯网(由于笔者写文时2010年底的数据还没有更新,因此选用了2010年第三季度的数据)。

2.样本选取。本文以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从中选取出医药公司的并购样本,以并购宣告当年的各前后两年,总共五年的窗口期(t-2,t+2)作为总样本数据,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从并购方出发,除了具备以下条件,其余的样本都予以剔除:

条件1:本文的兼并收购具体指整体收购兼并与受让股权,不包括新设合并;整体收购兼并是指,使得目标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分公司或全资子公司的收购行为,通过整体兼并收购,收购公司能够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改组;受让股权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协议价格受让其他公司(主要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从而成为非上市公司的控股或第一大股东。

条件2:同一家公司连续发生多次并购,以并购金额最大的一起事件进入样本,并规定样本金额必须大于500万元。

条件3:上市公司在考察期(t-2,t+2)内的财务数据可获得,剔除数据缺失、异常的样本。

条件4:剔除样本期净资产为负值的公司。

条件5:剔除连续两年、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样本。

条件6:至今没有退市或变更为其他行业。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选取了六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分别是: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现金流量和扩张能力。

四、并购前两年(t-2期)综合绩效得分模型的构建

1.综合得分模型构建的步骤。(1)计算相关矩阵,判断能否进行因子分析;(2)因子提取,采用某种方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3)计算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4)根据各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70%的原则,确定描述数据所需要的公共因子;(5)构建综合得分模型。

2.因子分析适宜性判断。利用所选的指标体系,通过SPSS18.0软件对并购前两期(即窗口期第1期)的11项财务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Bartlett球体检验),以判断指标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KMO and Bartlett’s Test

由表2可知,巴特利球体检验能能够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假设,并且KMO检验值为0.620>0.5,可以都认为较适合做因子分析。

3.公共因子数的确定。由因子的特征值对因子的散点图(见图1),横坐标为公共因子数,纵坐标为公共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可见当因子个数大于4个时,出现拐点,特征值的减少幅度非常缓慢,根据散点图的判断基准,说明提取前4个公因子对原有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4.综合绩效得分模型的确定。本文选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计因子和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对应每个样本的 4个公共因子及其对应的因子方差解释率和旋转载荷矩阵。结果(见表3)。

得出t-2期因子综合得分模型:

F-2i=0.21939fi1+0.21896fi2+0.1984fi3+0.11529fi4

五、各期综合绩效得分模型及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同样的方法,对t-1期、t期、t+1期和t+2期的指标体系分别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各期的综合绩效得分模型。

并购前两年:F-2i=0.21939fi1+0.21896fi2+0.1984fi3+0.11529fi4

并购前一年:F-1i=0.25912fi1+0.20281fi2+0.18724fi3+0.12924fi4

并购当年:F0i=0.21056fi1+0.19150fi2+0.19088fi3+0.17014fi4

并购后一年:F1i=0.26274fi1+0.18248fi2+0.17753fi3+0.13032fi4

并购后两年:F2i=0.32953fi1+0.19469fi2+0.13874fi3+0.11348fi4

再根据以上五个综合得分函数分别计算出各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相应年份的综合得分,然后对各期综合得分函数分别加总求得均值,以此代表各期的并购绩效,我们从图2中可以看出,考察期内收购公司并购绩效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并购前两期公司绩效比较差,但是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并购前一期公司绩效开始下滑;并购当期及后一期绩效开始缓幅上升,等到并购后两期绩效开始迅速上升。

根据上述对并购总体绩效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如果把并购前两年和并购后两年分别做个平均值,那么并购前的平均绩效值为0.6102,并购当年的绩效值为0.7137,并购后的平均绩效值为1.3134(见图3)。可见2006―2008年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从五年的考察期来看处于上升的趋势,说明医药上市公司的并购确实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优化现金流和资产结构,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上升。这代表了在新医改方案颁布后的新政策环境下,政府应鼓励中小医药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自身的规模,同时企业也要知己知彼,选择好并购对象、支付方式等进行并购,争取做大做强,最终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强.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

[2]吴英晶.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3).

[3]闫冠韫,马志勇.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冯根福,吴林江.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

第6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小16开

国际刊号:1002-1280

国内刊号:11-2820/S

邮发代号:2-92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兽药杂志》(月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兽药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始终坚持为畜牧业发展服务,为从事兽药管理、研究、检测、教学、生产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服务的办刊宗旨。

主要栏目

第7篇

[关键词] 以药养医 市场定价 回扣 市场准入规制

一、药价虚高的原因探求

1.药价虚高的三个源头

药品经由药企、各级商,通过招标进入医院,最后到达患者手中(如图1所示)。我国现行的政策是:药品的出厂价,除少数由国家调整价格的药品外,都采取市场定价策略;在从药企到医院的流通环节中,采取招标的方式来控制药品价格。鉴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同时也规定医院在药品招标中不一定要最低价中标,而且在制定终端销售价时,能以15%的加价率提高药品价格,超出部分作为医院利润收入。整个过程表面上看去合理合法,但实际上医院、商、药企都是造成药价虚高的根源。

2.药价虚高的原因

(1)对药品流通链的分析

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条链,即“实际链”和“账面链”,如图所2示:

由图2可知,在药品行业中实际上存在两条药价链:实际链和帐面链。假设某种药品单位药量在实际链中的出厂价为20元,一级商自留利润为10元,以30元的价格卖给二级商。二级商给医院回扣40元,回扣最终加进了药价里,因此通过招标机构时药价是80元,招标机构再自留利润为5元,药品流进医院时就由开始的20元,变成85元。由于国家15%的加价政策,医院卖给患者时就达到了98元。

(2)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可知药品价格虚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家规定的15%的加价政策,在加价比例同为15%的情况下,底价越高,医院所能获得的利润自然就越高,这直接促使医院选择价高的药品;二是国家规定的企业自主定价政策使流通链中的“灰色收益”(回扣)得以实现。

二、对试引入“市场准入规制模型”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理论分析

由上文分析可知,只要废止医院15%的加价政策,剥夺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利,药价虚高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基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可以引入“市场准入规制模型”,由政府确定药品的终端销售价格,可使药价降低。

1.市场准入规制模型的引入

规制是为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弊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政府为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弊端,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命令及行政裁决的应用,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直接控制或干预。

图3中D(P)是指社会总体对某种药品的需求曲线,AC(Q)是指药品生产行业中某一特定生产企业生产该药品的生产曲线。现在假设在市场准入规制存在时,某一种药品市场上共有20个厂家在进行生产,每一个厂家都以最小的有效规模q进行生产,社会对该药品的总需求为Q*=20q。一般来说定价总是高于生产厂家的边际成本,如果低于厂家的边际成本则必然会有厂家从这一产业中退出,从而导致供给小于需求,使得药品价格上升。本模型中的价格P是出厂价,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在原模型基础上把P改变为由政府制定的药品终端销售价。

2.引入市场准入规制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1)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目标约束

目标:Z:降低药品价格

M1:有利于药企发展

M2:医院能够维持生存

能否通过政府定价来达到上述目标?假设以上所有约束条件都能满足,那么只要给出具体定价模型,药价虚高问题便能得到解决。

(2)通过药企之间的竞争,解决约束条件M1(有利于药企发展)

政府制定了终端销售价P后,医院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选择出厂价格比较低的药品。如图4所示,假设药效相同的药品A厂的生产成本是a,B厂的生产成本为b,且a<b。当A厂药品的出厂价在(b, X]浮动时,B厂也能以相同的价格和A厂竞争,但是如果A厂继续降价到(a,b)之间的某个值时,B厂就丧失了竞争能力,自然会被市场所淘汰。由于常用药利润非常有限,生存下来的药企将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新药研发和管理改革。从长远来看,引入市场准入规制模型对整个药企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那么约束条件M1就得到了解决。

(3)通过医院与药厂的博弈,解决约束条件M2(医院能够维持生存)

引入市场准入规制模型后,药厂和医院之间由合作性博弈转变为非合作性博弈,如图5所示。

在讨论医院与药厂的博弈时,会牵涉到四个利润极限的计算。对于医院和药企来说,都会有利润的上下限。在这里仍假设政府制定的终端销售价为P。

药企利润下限:药价链中药出厂价为E元,假设药厂要维持生存至少要有m%的利润空间,由此计算出药厂利润下限为a=E*m%。

医院利润下限:假设要保证医院正常运行,药品利润率至少要达到n%,那么医院利润下限为b=P*n%。

由于P已经确定,而出厂成本为E(1-m%),因此可得药企与医院共同分配的利润空间V=P- E(1-m%),推出:

药厂利润上限:a’=V-b=V-P*n%医院利润上限:b’=V-a=V-E*m% 厂家实际利润=a+x 医院实际利润=b+yV=x+y

以上x和y的值将由药企与医院通过博弈来确定。

3.药价P的求解模型

设 P=Y+机动价格

机动价格=医院的利润下限(a)+伸缩利润空间(b)

(P是政府制定的最终的销售价,Y为政府对药品出厂价的评估)

由前面模型分析所得,要合理确定某种药品的终端零售价P,只要知道该药品的平均消耗量,估计出其市场需求即可。假设,该药品的市场需求量已通过市场调研获得,那么只需要对回归方程作出估计即可。回归方程中有两个数a和b待估,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

b=

a = y-bx

其中xi为某种药近n年中第i年的需求数量,yi为某种药近n年中第i年的价格(企业正常的出厂价格),y和x分别为近n年的平均价格和平均需求量。[4]此时,只需将历年数据输入EXCEL,利用回归分析,就能求出回归方程的各未知数。

三、总述。

药品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惊人的虚高价,其根源在于医院的以药养医体制和国家规定的加价政策,利益的驱使使得医院更倾向于进购高价药:而药厂自主定价的权利使得药厂有机会标高药价,也使商提供给医院的“灰色利益”潜藏到被人为标高的药价下。如此一来,包含高额回扣的药价自然就高了。而厂家因为过度竞争,利润微薄,导致整个药品生产行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革新,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又进一步抬高了药价。

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对整个药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可行的办法是由政府制定药品终端零售价P,间接控制药品出厂价格,从根本上降低药品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应提高药品生产厂家的行业准入条件,整顿药企生存环境,鼓励技术革新,特别是扩大高端医药市场的占有率。

参考文献

[1]夏金彪药价虚高:治理关键还在流通环节和医院[N].中国经济时报,2006-3-9

[2]于立肖兴志:规制理论发展综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1,23(1):17

[3]孟光兴:我国药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制理论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 (22):1692-1694

第8篇

[关键词]医院;预算编制;方法;探讨

预算管理的方法是规划企业收入、控制费用支出的有效手段,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将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经过对多家医院的实地考察,预算管理在医院(即便是大型的三甲医院)的管理中应用仍然不够,即便某些医院编制了预算,但预算的执行也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规划和监控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不科学,致使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相差甚远,预算编制不力,也就谈不上合理的预算执行及正确的预算考核评价。

医院预算分为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以下分别论述医院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1医院运营预算的编制

1.1企业运营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在企业中运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以及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上述预算通常以年度预算为基础编制,企业生产预算和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原则是“以销定产,以产定耗”,即首先确定年度销售量,后根据销售量和期初期末产成品库存确定年度生产量,最后根据生产量和材料的期初期末存量确定外购材料采购量,直接人工及其他费用预算要根据生产预算和预计的企业实际情况来测算。

(1)医院销售预算的编制。医院不销售商品,但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因此医院的医疗服务预算就相当于企业的销售预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又包括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两部分,因此医院的医疗服务预算包括两项预算内容,即门诊服务量预算和出院服务量预算,也就是门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编制医院医疗服务预算,可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当地医疗市场的竞争程度及医院自身的服务能力等要素,在上年度门诊、出院人次基础上,按照预计合理的增长率确定。

(2)医院生产预算的编制。医院不生产产品,但医院诊治一名门诊或住院患者,就视同生产了一件产品,因此上述销售预算中预计的门诊和出院人数就是生产量,即医院的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一致。

(3)医院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消耗的材料包括药品、耗材等,药品耗材支出的预计可根据单病种消耗定额预计,根据预计年度门诊及出院人次,分科室和病种与相应的消耗定额相乘,进而得到医院总体药品耗材消耗量,管理部门就可以参照该药品耗材消耗预算,对各科室的药品、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和考核评价。

(4)医院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医院直接人工预算就是每门诊和出院人次分别消耗的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预算原则上要根据医院门诊及出院人次为基础来测算,综合考虑:每门诊人次工时、每出院人次工时、每小时人工费用等要素。如果医院人工费用与工作量大小关系不大,也可以按照上年各科室人工费用总额,上浮一定比例来确定。

(5)医院制造费用预算编制。制造费用是间接应用于患者的诊疗,但需要分摊计入患者服务成本的部分。如临床科室的水电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等,要参照往年消耗情况及预测的实际情况确定。

(6)医院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编制。根据医院的销售预算和病患获得的难易程度来估计销售费用,根据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费用占医疗业务收入的百分比来预测。

(7)测算出各科室的以上数据,便可以根据该预算组织各科室收入,控制各科室支出,进而还可以对科室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上述预测,将预测数据填入预计年度收支结余表,计算出预计年度结余。

(8)预计医院年度收支结余表的编制(即企业的预计年度利润表),是医院预算期营业利润的预算,预计收支结余表是医院的一种综合预算,是在医院销售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的基础上汇总编制而成的。

(9)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的预算制定要以科室为责任中心编制,每个临床医技科室都作为独立的利润中心(对科室结余负责的责任单位,对收入和费用负责),行政管理科室作为成本中心(对科室成本负责的责任单位,没有收入,仅归集费用),医院的年度预算一般都分解到季度,甚至月度,这要与医院对科室考核的周期相适应。

2医院财务预算的编制

编制完成运营预算与预计收支结余表后,医院需要编制财务预算,以确定支持组织实现经营目标所需要的资产和资本。运营预算包括资金预算、资本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2.1医院资金预算的编制

资金预算是医院预算期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金额的预算。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资金预算,医院的资金预算要根据医院运营预算编制,预计各项活动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预算需结合资本预算和融资活动等进行估算。

2.2医院资本预算的编制

资本预算是关于企业资本性支出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无形资产投资预算等,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要根据医院的经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进行编制。

2.3预计资产负债表

综合考虑营运预算、资本预算和资金预算汇总编制。

3编制成功的预算应当考虑以下情况

3.1预算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医院的预算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指标体系需要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领先与滞后指标的平衡,短期与长期指标的平衡,以及内部与外部指标的平衡。

3.2假设合理、预测的准确性高

医院的预算编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如对药品材料价格的假设等,所以要时刻关注假设的合理性,根据各项因素的变化及时修正假设,结合医院内外部环境的情况,提高预测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3.3编制方法选择适当,计划与预算相整合

第9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 中医综合实验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00-00

中医综合实验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对中医学中的某些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阐释,进一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其致力于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随着现代实验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很多学校也逐步设立相应的课程,撰写相应的教材[1-4]。

自2008年以来,中医综合实验被列为我校中医学专业必修课之一。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汲取其他院校的实验教学经验,修改完善教学内容和形式[5],使得该课程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之所需。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部分6学时,介绍中医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习科研文献的查阅方法与主要途径、综述撰写、科研实验设计相关知识介绍、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部分30学时,实验一,中医基础理论气津关系实验(麻黄汤对小鼠发汗作用与人参对小鼠补气作用的实验观察)。实验二,方剂学复方配伍作用的观察(单味大黄与复方大承气汤对小鼠泻下作用对比的实验观察)。实验三,中药炮制方法简介及炮制作用观察(延胡索炮制对大、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实验四,中药常用剂型简介及制备(固元膏的制备)。实验五,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开题论证。实验六,学生设计性实验操作。

设计性实验安排在本门课程的最后两次课,共计10学时。学生在6学时的理论课之中学习了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等相关知识,并且学会如何查阅科研文献,了解了综述及其撰写,然后是4次实验课程,每一次围绕着教师设定好的专题进行文献查阅、综述撰写、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中医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科研思维以及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用设计性实验校验学生对中医常见问题或理论的科研设计能力。

设计性实验的组织实施:课前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中医基本理论或疑难问题进行文献查阅,立题、选题、撰写综述、进行实验方案书面设计,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每组出一名代表进行讲授,其他三组同学以专家的姿态来对该小组项目进行评审,包括方案的目的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实验细节是否完善。从课程安排与课时设置来看,循序渐进,不牵强,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对一般科研综述或科研文献的掌握分析能力,加深对中医科研的理解,培养科研思维与科研动手能力。

现就中医综合实验的教学实践分析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

1 培养学生中医药科研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科研,很多中医专业本科学生不理解其真正内涵,更不理解用现代动物实验手段来验证或者诠释传统中医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中医专业学生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都是很难落到实处的口号,我校中医综合实验课程从教授学生查阅科研文献的操作入手,培养学生阅读科研文献的习惯,培训撰写综述性科研文体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其专业自学能力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在中医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原有的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以及科研动手能力很受到学生支持,但是具体实验内容如果只集中在动物实验方面是不能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的。大部分中医学本科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要尽量满足基层医疗工作需要,而基层医疗工作对动物实验技能要求不多,相反对于中医药传统炮制、制剂知识又需要较多。依据教学安排,我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中药传统炮制、中药制剂,尤其是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欠缺,而传统中药炮制及中药制剂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是基层中医临床工作所必须。因此,本教研室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精简动物实验内容,增加中药炮制和中药制剂的实践操作,拓展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创新技能,加强通识教育,增加专业技能练习。另外,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该方面技能训练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

2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在设计性实验开题论证环节里,每组同学共同准备一份方案,查阅知识较为全面,在幻灯片制作、文献的选择、实验步骤设计中尽量做到组内成员的合作,发挥全小组同学的集体力量,增加组内协作能力。第五次课程名为“设计性实验方案开题论证会”,使本科学生模拟研究生开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报告员的角色中体验科研设计的过程,在评审员的角色中又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科研设计的定义。把制作课件,讲授方案,撰写综述的能力提高过程融入到实验教学的实践中,对于拓展素质教育,能力教育都是灵活的运用。在设计性实验方案中,有些学生设计的中药炮制与未炮制的药效比较,既掌握了实验设计相关知识,也通过实验手段加深对传统中医药炮制理论的理解,学生当即认识到传统中医药理论中很多值得学习却往往被忽视的医疗经验知识。有的学生设计“五苓散对小鼠利尿作用的实验观察”,用动物实验的手段见识了传统中医药的疗效。

3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育改革,一直强调学生的主题地位。我校中医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始终重视学生为主导并逐渐加大重视的力度。前四次实验课程,教师用几个有代表性的专题引导学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操作,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可以提问;在每次实验操作等待药物消化吸收或者等待实验结果的时间,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所查阅文献知识的介绍交流。学生的学习中医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在浓厚兴趣指引下动手实验,在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探索,实验效果要比“教师单方面指导”好,使得知识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有深刻印象。

而且,在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和内容上,几年来不断更新,从最初的安排学生参与痛泻要方、五磨饮子等对大鼠离体肠平滑肌实验研究,到后来黄芩、白术对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实验研究,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该实验室承担的省科技厅、教育厅的一些科研项目的部分探索,目前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直接自行设计实验,安排实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4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本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内容多以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PPT课件、摄像、照片等资料均由本实验室四名教师联合制作完成。而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主准备内容为主,每个实验班有四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份实验方案,四组方案一起交流,学生学到的知识相对广阔,可以更宽泛的了解某些领域的科研状况,基于课前大量科研文献的查阅分析,在课上集中阐述和展示,使设计性实验方式进行的课程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5 学生设计性实验促进教学相长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很多时候能展现新的科研设计思路,教师将新的科研思路可以很快应用于教学和科研内容的探索中,教学相长。本科学生的科研设计由于基础知识水平所限,有时候显得比较幼稚,但是,有的经过文献查阅参考,经过结合自己的大胆猜想,创新性和可行性均具备。有的学生设计醉酒及解酒实验,从醉酒的小鼠模型制备方法查起,选药有的用枳子,有的用葛花,有的用葛根,拓宽知识面,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我院正在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的原则为“1.坚持本科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原则,加强通识教育;2.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原则,完善人才培养模式;3.坚持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4.坚持特色原则,在发挥原有专业特色和优势,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内容,减少课内学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学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突出特色,体现个性。5.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原则,搭建文化基础、医学科学基础、专业技能及应用能力基础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平台。”结合中医综合实验课程实施的过程,我们践行了对中医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综上,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医综合实验教师总结不断革新的教学内容实施下来所产生的效果,对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医综合实验尤其是学生设计性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伟荣,陈小野.中医实验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2] 谭德福.中医基础学科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方肇勤.中医学综合实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

第10篇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物治疗现状存在问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8-01

自2002年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正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职责以来,我国临床药师制度得以迅速建立与发展[1]。该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药学管理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内容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的研究、实践、治疗促进合理用药,以减轻患者伤害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提高疗效[2]。药师作为制度的核心参与者与实施者,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是其核心职责。

1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研究现状

文献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药师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向,是反应其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直接表现,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总库,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检索,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1统计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总库,分别以“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为主题词对2003至2012年间文献进行检索,对统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1.2统计结果。

1.2.1三种主题词搜索文献按年份分布。

由表1可知:2003年至2012年,“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主题词文献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医院药学”文献2007、2010、2012年呈现-20%左右的负增长,其余年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临床药师”文献未出现负增长,增长幅度在10%至90%,其中2005年增幅显著;“医院药学+临床药师”文献篇幅较少,总体增长,只在2007出现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医院药学”、“医院药学+临床药师”均出现负增长,而“临床药师”增长率为9.44%,是统计年份中增长幅度最小的年份。

1.2.2“临床药师”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分类。

由表2可知:临床药学文献内容以综述最多,占到了46.29%,阐述药师工作药物咨询、药物治疗文献十年来共1605篇,占到总数的37.70%,其中临床时间药物治疗占到21.47%,说明相关药学临床工作还有待加强。

1.2.3“临床药师”主题文献机构分布。对发表文献前四十位的机构进行统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与表1对照,统计结果见表3。

有关临床药师的文献研究前四十位机构占到了81.20%,极为集中,其中大学类及大学附属医院占到了52.82%,而大学作为教学的地点,与临床工作实践联系没有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紧密,其发表文献的质量值得商榷,而大学附属医院、军医院与地方总医院全部为三级医院,发表文献占到了总数的54.14%,而分布在全国各地数目巨大、接待人数较多的其它医疗机构发表文献非常有限,有关“临床药师”研究文献集中性过强,文献研究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可以看出地方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重视度并不够。

2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

2.1医疗机构对药师制度重视度不足。结合参考文献统计结果及有关学者统计研究,医疗机构特别是地方医院及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视度有待提高,研究过于集中[3];从文献统计中可以看出,文献数目呈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2011年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后,增长幅度显著,而2007年正式开展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4],相关文献显著下降,呈现政策应激性,不能反应实际的建设成果。

2.2药师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脱节现象严重。本次调查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综述,对临床治疗实践研究只占到21.47%,而偏向于理论描述的综述及药物咨询文献共占到了62.52%,而对药物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也是药师的职责,特别是具体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情况研究文献极少。

2.3药师队伍建设不足。研究中有关药师培训指导文献只占3.15%,药师工作不仅仅需要扎实丰富的专业,还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经验与研究创新实践精神,这些素质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需要健全的药师培训体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人才保障[5]。

3总结

总而言之: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工作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及实践性,为医疗机构合理的用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露言.临床药师论文刍议[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4(2):305-306

[2]徐文正,袁玉红.临床药师在医院安全用药中的作用[J],2013,7(3Z):330-331

[3]高艳萍.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2-191

第11篇

1 医院中药房概述

1.1 医院中药房的性质:医院中药房是非临床科室中一个重要的科室,是医院设立的按照医师处方以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为主的进行处方调配性质工作的一个科室。医院中药房,业务范围只限调配本院内医师处方,并根据中医师临床用药特点,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开展中药制剂业务,不调配外来处方,也不做零售中成药业务。

1.2 医院中药房的组成:通常由调剂室、制剂室、炮制室、煎药室、药材库、质检室等组成。

1.3 我国中药房的发展前景:从中医药政策扶持方面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主要目标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

从中药现代化发展方面看,中药的传统剂型是中药饮片,目前配制出中药超微颗粒、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小包装中药饮片等剂型,从而更有利于临床的配方及使用。

从中药销售使用方面看,我县(安仁县)是神农故地,中药产业是我县主要产业之一,下面有我县及我院的中药近几年销售使用量统计表。

安仁县中药材近几年销售量

安仁县中医医院近几年的中药使用量

由表可看出,中药的销售量呈增长趋势,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旺盛,由此可以看出中药房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样有利的社会大环境下,中药房既得到发展机会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得到长远发展,提高中药房药材的配置和管理水平是中药房发展的关键一步。

2 中药房的药材调配

2.1 中药调配的含义:中药调配是指按照医师临床处方所开列的药物,准确地为患者配制药剂的操作技术,通常应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等六个程序。包括汤剂饮片的调配和汤剂的制备,中成药制剂的调配,以及根据医师处方为患者临时配制其他药剂等工作。

2.2 中药调配的意义:不论是传统中药饮片,还是中药经过加工炮制或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中药超微饮片、中成药等现代化剂型后,最后必须通过中药房按中医处方调配后发售给患者,因而调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医疗保健事业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中医药各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体系。加强中药调剂业务的管理,对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中药调剂工作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涉及生命安危。因此,加强对中药调配管理意义重大。

3 中药调配管理

3.1 中药饮片质量监控:中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掌握新的评价方法,更要熟知传统的鉴别方法,将新旧方法综合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把好饮片质量关。

因为中药饮片受储存养护条件的影响较大,不易保管。因此,不常用的饮片,以及易挥发的药材饮片在库存管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区别对待,随用随购,防止库存的积压造成饮片效用的削弱。

3.2 处方调剂操作

3.2.1 强化审查意识:对处方的审查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处方管理办法》中所明确的“四查十对”来严格审查处方。在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当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时,不应调剂,应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

3.2.2 炮制品合理应用:如遇临时缺药,调剂人员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炮制品。

3.2.3 配伍禁忌:中药传统的配伍禁忌主要参照“十八反”、“十九畏”。在此不详述。

3.2.4 复核发药:调剂完毕后的复核工作至关重要,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调剂错配、遗漏、剂量不准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确保无误。必要时提供用药咨询服务。

4 提高中药调配的质量的措施

4.1 提高中药调剂人员专业素质:中药调剂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调剂的质量,调剂人员必须具备上岗资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要求调剂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新药物、新工艺、新剂型、新用法,掌握新的药学技术,充实自己,精通业务,提高业务素质。

4.2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不应只在成片后,而应贯穿在饮片从购入到使用的全过程。保证和提高中药调剂质量的前提是加强中药饮片在各环节的科学管理2。具体应该做到:严格把好进货关;严格把好装斗投药关;严格把好药库保管质量关;加强对毒性中药饮片的管理等。

4.3 及时准确调配处方,确保调剂质量

4.3.1 严格审方:处方审核是一项对技术和专业知识要求很强的工作,要求配方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审方,能明白医生的用药意图,才能在处方时对用药剂量的准确、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有正确的判断。

4.3.2 规范处方应付:中药处方的应付主要包括中药别名和并开药对的应付、常规炮制品的应付和常规临时药物捣碎的应付等。

4.4 做好用药咨询服务工作,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4.4.1 指导中药的合理使用,防止乱用、滥用:由于不经中医辨认,随意处方已经造成了许多中药的不良反应。所以调剂人员应严格控制用 药剂量方面耐心细致的指导患者,避免乱用和滥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时应告知一定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削弱疗效甚至产生毒性。

4.4.2 指导中药煎煮和服药禁忌:指导患者选用传热均匀、性质稳定的砂锅、瓦罐、陶瓷罐、不锈钢锅等煎药容器,禁用铁器。另外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在此不一一赘述

3 中药房药材的质量管理

3.1 严格采购制度:对长期供货企业的资质进行评估,结合临床用药反馈意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审核其《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定期到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3.2 严把验收入库环节:中药材验收入库,是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关键。中药材入库时,应由采购员及仓库管理员共同验收,入库前认真核对中药材的品种、数量、产地、规格、等级等数据;观察有无变色、变质、虫害等现象,核查无误后,符合入库条件的入库保存管理,对质量存在问题的应拒绝入库,并由采购员与产地厂家联系调换。

3.3 严把调配关:调配是调剂中药处方最重要的环节,要求从事调剂的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需要严肃认真按照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剂3。

3.4 提高服务质量:医院中药房是为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的窗口,也是体现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部门。优良的服务质量能使病人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第12篇

儿童不是“缩微版的成人”

多年来,企业生产儿童用药的积极性不高,儿童药的适宜剂型和规格缺乏。同时,儿童药的说明书描述含糊。例如,许多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缺少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也未明确标注不良反应警示等信息,临床医生只能凭借临床实践经验用药。一些儿童家长缺乏科学用药常识,对于没有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的药品,往往简单从个人用药经历自行决定减少药量或改变给药方式,不但难以准确控制服药剂量,影响药物疗效,也带来了用药风险。此外,一些贵重药品,例如注射用药等缺少儿童适宜规格,每次只能将成人剂量、规格的包装进行重新拆分。用的少、扔的多,既造成浪费,又增加了药品费用和患者负担。

国家卫生计生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指出,儿童常常被称作“小大人”,但在用药上绝不能简单视为“微缩版的成人”。今后,随着《意见》的出台,儿童用药管理将进一步规范。

儿童药审批将获“绿色通道”

《意见》提出,对于部分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加快进度,并逐步建立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品目录,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研发生产。鼓励开展儿童用药临床试验。加强儿童用药临床试验管理,推动临床试验平台建设和研究团队能力建设,提高受试者参与度。探索建立新药申请时提供相关儿童临床试验数据及用药信息的制度。对已上市品种,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及时补充完善儿童临床试验数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化妆品注册管理司副调研员徐晓强说,对于儿童用药,我国将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针对国外已上市使用但国内缺乏且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加快申报审评进度。现在企业申报的药品数量很多,大量的申请在排队待审,按照正常的排队序列,可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意见》出台后,儿童药审批将获得“绿色通道”。

郑宏指出,今后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中医药诊疗水平较高的中医医院,建立健全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以基本药物为重点,建立儿童用药临床数据库。同时,发挥专业协会的学术优势,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及安全用药数据,形成行业共识,制定儿童用药指南。

价格上涨不增加患者负担

《意见》提出,对国产儿童用药通过单列代表品、规定宽松的剂型比价系数等方式,在定价时给予政策扶持。按规定及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优先支持儿童用药生产企业开展产品升级、生产线技术改造。建立短缺预警机制,对临床必需、易短缺、用量小的药品综合采取价格、采购扶持及定点生产、储备等方式确保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