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连锁经营模式的特征

连锁经营模式的特征

时间:2023-09-01 16:56:32

连锁经营模式的特征

第1篇

(一)连锁经营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各监管主体未形成联动管理合力连锁经营企业涉及商务、财政、工商、国税、地税等多个管理部门。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国家经贸委关于促进连锁经营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2002]49号)、《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意见》(内贸政体法字[1997]第24号)、《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85号)《、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12]第2号)《、企业连锁经营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财商字[1997]411号)《、关于连锁经营企业增值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财税[1997]97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号)等,但都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当中涉及的税收政策及相关规定缺乏针对性,也不够具体。尤其是在当前电子商务模式下,连锁经营企业网上销售业务呈电子化、无纸化特征,商品交易行为的隐蔽性大大增强,对资金流的监管难度大,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较大困扰,加之税务部门与其他各相关管理部门尚未实现信息共享,缺乏联动监管合力,与其相关的税收管理办法仍有待完善。

(二)跨地区经营连锁企业涉及不同的主管税务机关,税务管理难度较大目前一些较大规模的连锁企业经营区域范围较广泛,其连锁总部、地区总部、零售门店分布于不同省、市和区(县),税务管理难度很大。如实行增值税汇总申报的连锁门店,由于目前对分支机构的明细资料管理缺乏明确规定,企业对地移送货物的真实情况反映不够全面,造成主管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及评估企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合理性。同时受制于属地管辖、信息不对称、征管手段滞后等因素影响,也可能出现同一总部不同地区分支机构税负不均、征管水平存在差异等情况。

(三)地区总部登记注册为非营业性分支机构、零售门店登记为个体经济,逃避纳税义务连锁经营企业从事跨地区直营连锁时,一般在区域中心城市设置地区总部,在总部的严格监督下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并进行独立核算。但是,一些地区总部实际上是经营主体,在工商登记时却登记为非营业性质的分支机构,而其下设的连锁零售门店在登记注册时,登记类型却往往选择为个体工商户,有的则以其下属员工的个人名义作为法人代表登记设立。从表面上看,地区总部不直接参与经营、不设置账簿、不独立纳税,零售门店独立注册登记、独立销售经营、就地申报纳税,但实质上个体零售门店没有经营自,经营权高度集中在地区总部进行管理。如某鞋业公司通过将其地区总部登记为非营业性质分支机构,并以公司员工的个人名义注册登记了22家个体经营店的手法,掩盖其隐匿销售收入、逃避纳税义务的实质。该公司2007~2008年申报纳税额与其实际经营规模明显不符,两年间少申报应税销售收入5131万元,申报销售额仅为实际销售额的13%,少缴增值税205万元。

(四)连锁零售门店偷逃税款和规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等问题较为突出连锁零售门店处于增值税链条的末端,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且多数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而不设置账簿或账务核算不健全,不如实反映经营情况或不如实申报纳税,不主动开具发票或以各种借口拒开发票的情况时有发生。当销售收入临近或达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标准时,则往往采取注销税务登记的手法逃避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二、加强连锁经营企业税收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连锁经营的内在运作规律及特点使其得以迅猛发展,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税收贡献也呈逐步上升趋势。相对于连锁经营标准化、专业化和跨区化的典型特征,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协同性和有效性仍有待加强。当前,税务机关应立足于“把握特征,抓源堵漏,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调查研究,在税收政策和管理办法层面上加以完善财税[1997]97号文和财税[2003]1号文的规定,已就连锁经营企业纳税地点、汇总缴纳等涉税问题进行了统一和明确,但目前专门针对其经营模式及典型特征且相对比较系统化、规范化的税收政策或管理措施尚未出台。就税务部门而言,当务之急应当将散见于国家各有关部门制发的一系列规范和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文件中相关的涉税规定加以整合和完善,尤其是要充分考虑连锁经营的模式、特点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并实施加强连锁经营企业管理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或具体措施,既要有利于鼓励其扩大经营和长远发展,同时又要针对连锁经营企业在税收征管上的薄弱环节以及电子商务等新的发展趋势,依托信息化、专业化手段,采取“源头控管,信息控税,综合治理,链条监控”的措施,从税务登记、信息备案、纳税地点、会计核算、申报征收、日常监管、注销登记等涉及税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建立税务部门与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充分应用第三方信息,形成监管合力,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范税款流失。

(二)拓宽信息获取与共享渠道,建立连锁经营纳税人基本信息库首先,税务部门应通过与当地商务部门搭建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特许经营备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初步形成连锁经营纳税人的基本信息查询库。其次,可先行尝试在同一省(市)税务机关管辖区域内建立起跨地区经营或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信息查询库,从而逐步推动全国联网信息库的建成。在此基础上,实行连锁经营企业备案资料报送制度,规定连锁经营总部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所有零售门店的基本信息,由总部主管税务机关录入连锁经营纳税人基本信息库,不断充实和完善信息库资料,逐步建立“分区采集,逐级报送,联网共享,定期更新”的信息库,为税务机关实施信息化、专业化税收管理打好基础。

(三)抓住关键环节,强化连锁经营企业的日常管理重点加强五个环节的管理:一是税务登记管理。为便于税务机关准确掌握纳税人经营模式等实际情况,应规定连锁零售门店在办理税务登记时须同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连锁经营合同、单店操作手册等资料。二是信息备案管理。严格落实连锁经营企业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财务核算软件和银行结算账户的备案制度,具体应包括财务软件功能、操作程序、各环节数据来源等内容。三是申报征收管理。对较大品牌或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零售门店应一律取消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实行自主申报方式。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可结合实际,要求连锁零售门店定期报送《商品销售明细表》和《盘存表》等资料备案存查。四是日常监控管理。对连锁零售门店加快推广使用税控收银装置,严格实行门店销售商品均须逐笔开具发票等管理制度,强化“以票控税”力度。同时,依托信息交换机制和第三方信息,建立涵盖总部数据与门店申报收入比对分析、第三方数据占申报收入比例、税负率、毛利率、销售变动率等为核心的预警监控指标体系,强化税源监控力度。五是注销登记管理。对申请税务登记注销的连锁零售门店,主管税务机关应要求其提供授权人出具的终止特许销售证明书,严格落实注销清算程序,跟踪核实纳税人注销前存货的流向和处理,防止纳税人利用循环注销、登记等手法逃避税收管理。

(四)把握行业特征,探索推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链条式管理连锁经营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监控体系,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能够对商品进销存、收款结算等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核算,具备了准确核算销售收入和应纳增值税的能力。因此,可参照加油站等特殊行业税收管理办法,对连锁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较大、商品附加值和税收贡献率较高的行业,如医药、服装、家电、建材(装饰)、家居、奢侈品(精品)等,探索实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链条式管理,即从连锁总部(地区总部)到零售门店均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管理,同时,要求“总部——地区总部——门店”之间销售货物一律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形成完整的增值税管理链条,发挥“以票控税、链条监控”的作用。

(五)密切管理协同,推动跨地区、多部门涉税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的建立首先,对跨地区经营的连锁企业,税务部门应当强化协作配合和信息交换,形成管理合力。具体来讲,应探索建立总部和门店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即由连锁总部的主管税务机关定期采集各门店的销售信息,依托信息交换平台,及时传递给各门店的主管税务机关,各门店的主管税务机关充分依据总部提供的经营信息,加强对门店申报销售收入真实性的监控,从而有效强化不同地区连锁经营企业的税源控管力度。其次,税务部门应当充分借助地方政府主导建设的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加强与商务、财政、工商、地税、银行等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和信息交换,建立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共同促进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第2篇

[关键词]服装企业;经营模式;直营连锁;特许连锁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057-02

1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概述

服装企业的连锁经营起源于国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欧、美等地区的服装连锁经营发展已较为成熟,越来越多欧美地区的国际品牌正以连锁经营的模式向中国这个消费大国进军。1984年8月意大利纺织金融集团以商标特许形式在北京落户的皮尔·卡丹专卖店的开业,被视为中国服装连锁经营的开端。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国际著名的连锁经营企业大举进入我国服装市场,服装连锁经营的品牌开始为人们所熟知,如皮尔·卡丹、鳄鱼、佐丹奴、苹果专卖店等。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开始追随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由于国内连锁经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连锁经营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度低,对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理解,我国的连锁经营仍处于探索成长期。但服装连锁经营的整体势头是较好的,服装零售连锁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不同的服装零售连锁都在以各自不同的连锁模式进行着服装零售连锁的尝试和突破。

2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比较

2.1连锁经营模式介绍

连锁经营模式从最具代表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程度来看,可分为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直营连锁是指连锁企业的门店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的连锁形式。我国服装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专卖店、专卖柜等大多属于这种形式。特许连锁(加盟连锁)是指连锁企业的门店与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并销售总部所开发商品的特许权,但经营权集中于总部的连锁形式。国外知名服装企业在对外扩张时,基本采用这种连锁经营模式。自由连锁是指连锁经营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总部指导下共同经营的连锁形式。一般存在于几个服装店的合作经营中。

2.2服装企业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

服装企业的连锁经营可采用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三种不同的模式,其特征如下表所示。

从连锁经营三种不同模式的特征出发,可以得出服装企业不同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缺点。直营连锁的优点是:可以统一调度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利用服装企业整体性资源;具有雄厚的实力,易于同金融机构、生产厂家打交道;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可以打破分店的界限,便于开发人才资源。其缺点是:易受资金、人力、时间等方面的影响,发展规模和速度有限;各分店自小,与直接营销人员关系不紧密,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特许连锁的优点是:服装企业不受资金的限制,可以迅速扩张规模;受许人(加盟店主)是加盟店的真正主人,加盟店的经营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可以极大提高受许人的经营积极性;特许经营方式可以使加盟总部得到更多的经营优势,从而提高整个服装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缺点是:受许人的经营受到严格约束,缺乏自;受许人可能会过分依赖总部,失去个人动力;过分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即呆板缺少新意,又不一定适合当地情况。自由连锁的优点是:门店的独立性强、自大、利益直接、有利于调动服装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缺点是:总部与成员店铺之间的联系纽带松散,约束力弱,容易发生纠纷,协调监督费用高,公司的稳定性差;连锁企业过于民主,决策迟缓,竞争力受到影响。

3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

3.1连锁经营模式选择的理论综述

如何选择连锁经营模式对服装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至关重要,是服装企业连锁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浩宇(2008)通过实例比较分析认为,对于直营和特许经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发展的规模及阶段,早期由于资源的稀缺可能偏向于特许经营,然后逐渐向直营转换,到了一定阶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来选择特许和直营或两种模式并用。而刘荔(1999)认为,直营是连锁经营的地基,特许经营是连锁经营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主体,综合运用会使得连锁经营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肖朝阳(2008)认为,连锁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都会以特许经营为主要的经营模式。

3.2影响服装企业选择连锁经营模式的因素

影响服装企业选择连锁模式的因素主要有时间、资本、人才、总部实力等,进一步还发现服装行业知名企业的连锁经营模式也影响着服装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选择。七匹狼从早期的批发商模式转向特许连锁经营模式;真维斯从早期的租赁式直营连锁模式转向直营加特许连锁的混合模式;美特斯·邦威从最初的直营连锁转向以特许连锁为主……从知名服装企业还可看出,选择连锁经营模式还受到服装企业自身商业特点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包括服装连锁店初始投资成本、服装连锁店运营的核心技术特点、服装连锁店运行的成本控制特点和服装连锁店的赢利模式特点。

(1)服装连锁店初始投资成本。服装连锁店的初始投资成本是影响服装企业选择三种连锁经营模式的基础条件,这种条件会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服装企业由于各自的定位不同,各连锁店铺的初始投资成本是不一样的,且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高端服装企业,例如阿玛尼、香奈儿等,都会选择城市核心地段,且装修豪华,开设一家连锁店需要几百万元,而大众服装企业开设连锁店的费用只需十几万元。初始成本往往是投资者考虑投资的重要因素,创业投资者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只能选择那些和自己资金能力相匹配,并且资金回笼较快的行业进行投资;需要大量初始成本的项目则需要总部集团给予更多的支持。从总体来看,服装连锁店的初始投资成本越低,越适合特许加盟,因为加盟者的资金能力是有限的;反之,初始投资成本越高,越适合直营连锁。

(2)服装连锁店运营的核心技术特点。服装连锁店的核心技术是指服装连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开发的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包括产品研发、知识产权等一系列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技术。连锁店运行的核心技术特点是描述店铺对连锁总部的依赖程度和总部对店铺的监管难度的条件。成功的服装连锁企业往往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超强的产品研发能力、高效率的物流体系等,因此店铺对总部依赖较高。服装连锁店运行的核心技术越强,对总部的依赖程度就越强,也就越适合特许加盟,因为加盟店能自觉遵守合同条款,利于总部对店铺实行有效监管,监管成本较低;反之,核心技术弱,店铺对总部没有依赖度,总部对店铺的监管就要实行基于产权关系的全面控制,即直营连锁的监管方式。

(3)服装连锁店的可变成本控制重点。店铺可变成本控制重点是加盟方的动力条件,决定了在店铺运营过程中最具有控制力的角色。可变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生产中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成本,具体包括企业生产、销售、采购、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发生的成本。不同服装连锁企业可变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不同的,有的服装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采购和配送环节,有的服装连锁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在店内的服务作业运行上。前者最有能力控制成本的一方是服装连锁企业总部,后者最有能力控制成本的一方是门店店长。按照“谁能够运用剩余控制权提供最大产出,就把剩余控制权交给谁”的原则,店铺成本控制集中在采购和配送环节的,主要由服装连锁企业总部执行成本控制任务,这样的服装连锁企业适合直营方式。而店铺成本控制集中在店内作业的运行效率上,主要由各分店对自己门店的成本进行控制,这样的服装连锁企业适合特许加盟。

(4)服装连锁企业的赢利模式特点。赢利模式是店铺获取超额利润的关键条件,也是最能吸引加盟者的一个关键要素。构成品牌赢利的属性主要有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前者指产品的物理属性,如质量、价格、性能、包装等;后者指消费者通过情感需求、审美愉悦等精神享受带来的情感价值。品牌中情感属性越强,顾客忠诚度就越高,品牌价值也就越大,也就越能为经营者带来超额利润,这样的连锁品牌适合特许加盟;反之,品牌中情感属性越弱,顾客的忠诚度就越低,品牌价值也就越小,这样的连锁品牌对加盟者没有吸引力,适合直营连锁。

第3篇

“博士,我们吃快餐去肯德基、麦当劳,买电器会去国美、苏宁,买衣服会去金利来、班尼路、森马,购物去家乐福、沃尔玛等,这些似乎都成了一种习惯了,不过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chain store(连锁店)。”

“对的,你再仔细观察,这些连锁店背后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零售连锁。那么咱们经常研究的服务领域,你都知道有哪些连锁体系呀?”博士借小旺的问题反问他。

小旺开始掰手指头了,“服务行业?我想想……我知道的有提供住宿服务的如家、7天酒店,干洗行业的福奈特和象王,提供家政服务的小管家,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Mida、博世、中车盟,物流服务的宅急送。对了,还有我才去参加过BEC培训的新东方学校。太多太多了,都数不清了。”

博士会心一笑,“其实连锁在很多行业都大有作为,尤其是当全球的经济发展都明显表现出来向服务经济转变的时候,连锁在服务业更是有很多文章可做。你知道连锁与单店的主要区别吗?”

“连锁,顾名思义,有连有锁,就是一家公司开了很多统一的店面,比如国美苏宁,就差没开到拉萨和台湾了。然后这些店面都由总部统一管理和调配,统一进货配送并销售,或提供统一的产品和服务。单店肯定就不具备这些特征了。”小旺反应倒是挺快。

博士颌首:“不错,自从1859年美国‘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创办连锁店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连锁经营已经被认定为使零售业(商品零售、服务业)进行规模化经营、实现组织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方式。1984年8月首家以商标特许形式在北京落户的皮尔・卡丹专卖店的开业,被视为中国连锁经营的开端。1987年,肯德基首家连锁店落户中华大地,1990年麦当劳连锁店也开始在我国遍地开花,随后连锁这种业态开始在国内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连锁的实质是一种商业店铺的组织形式,指的是在商业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它有五统一: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以及统一的扩张渗透。”

小旺突然发现了什么,“哈,上次我们在真功夫讨论过的服务标准化问题的实际就是这里面的五统一!”

“终于发现了吧,服务连锁经营的最大特征是化繁为简,谋取规模经济效益。它通过总部与分店管理职能、专业职能的分工,连锁店的分配体系以及通畅的信息网络的建立来实现。具体来说,连锁企业经营管理须实现‘四化’(4s):标准化(standardization)、专业化(s p e ci all z a Li on)、简单化(mmplification)、独特化(speciality)。专业化是指体系中每个人的职责均有专业分工,这样连锁店效率的配合将是极具竞争力的。”博士习惯性地清了清喉咙,似乎在为后面的长篇大论做准备了。

“另外连锁店由于体系庞大,比如国美并购永乐后现在有多达近700家店面。所以连锁体系非常需要简化整个管理和作业的程序,以期达到事半功倍,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经济目的。而事实上,连锁这种形式最有可能从作业简单化上获取利益。在连锁体系内,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目的是要保证‘谁都会做’、‘谁都能做’。只有在连锁下,才有可能组建‘实验商场’,即无差异的培训基地。任何人员的培训均可在任意一家连锁分店内完成,同时却能胜任另一家连锁店工作。也正是连锁的简单化、专业化,尤其是标准化的特征,才使各连锁分店有可能以无差异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累积塑造一个连锁体系的形象,并充分享受利益均沾的好处。我们常见的连锁店面体系一般包括三大系统:运营系统、训练系统、督导系统。其中运营体系的梳理和提炼是基础,训练系统是桥梁,督导系统是保障。三大系统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

旺才眼珠滴溜滴溜转了转,又接上话茬了,“怪不得土掉渣烧饼火了一阵马上就做滥了。它整个连锁关键就一配方,其他体系性的系统都没做起来,子店与母店间没有任何约束,这种靠卖技术的连而不锁注定要失败。对了,上次我们讨论到服务标准化后还有一个服务个性化的特征,在连锁体系里面就没有个性化了吧?”

博士刚咬了一口汉堡,听到这句话忙不迭地摇头,“非也,非也,服务连锁经营一样要讲个性化,或者说叫独特化。独特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店面的独特化,二是整个连锁店面体系的独特化。现代权变管理理论和现代营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是复杂和不断变化的,企业要适应环境条件和形势的变化,最大限度有针对性地满足消费需求,就不能完全照搬一个业务模式,而不管这种模式在其他地方有多么成功。特别是连锁经营意味着要在不同的地区开设众多的店铺,在不同的环境下,面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就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实施独特化策略。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区域独特化,如肯德基在中国开发了不少专门为中国消费者制作的食品,例如皮蛋瘦肉粥以及有北京烤鸭酱的‘老北京鸡肉卷’等等,为其与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中获胜添上了重要的筹码。至于第二层面连锁体系的独特化,指的是当连锁企业以统一化、标准化的模式市场在上遇到强大的竞争压力时,应以营销创新为主导,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之上,采取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化或错位经营的策略,避免与竞争对手的正面交锋,通过独特化经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空间,提高连锁企业的经营质量,塑造和扩大连锁企业竞争优势,可以在服务功能、商品档次、促销重点等各方面形成较为明显的经营特色,使消费者产生鲜明强烈的对比区别感,并由此诱发其特殊需求,满足其特殊性需求,从而给商家带来新的销售机遇和利益。”

第4篇

论文摘要: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是连锁经营得以发展和运作的基础。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以及顾客资本共同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的增殖有其特殊方式。连锁经营之所以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竞争力的经营方式,是因为连锁经营为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创造了空间和机会。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被誉为“一本万利”的经营方式。《商业周刊》2007年度全球十大品牌中,靠连锁经营发家致富的就有两家,分别是雄居榜首的可口可乐和排名第八位的麦当劳。按照爱德文森和沙利文的观点,企业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连锁经营创造如此高的智力资本量来自何处,是什么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其智力资本如何增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连锁经营的优势

连锁经营是经营同类产品和服务的若干企业在核心企业(总部)的领导下,遵循共同的经营方针,从事一致的营销活动,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相结合,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制度和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20世纪8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系统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规模巨大而布局分散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管理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

一般而言,企业为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会倾向于不断的扩大其规模,按照交易费用理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会不断上升,当超过了市场的交易费用时,企业边界的扩张就会停止。连锁经营却可以摆脱企业边界的束缚,使企业超越地域和空间获得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其主要原因来自于连锁企业组织模式的可复制性,资源的共享性,以及管理的规范性,它们促成了连锁企业核心能力的扩散,其本质是智力资本所带来的增殖。

连锁经营中的智力资本

《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描述智力资本是企业、组织和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资产,虽然他们常常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无法触摸,但是却能使人富有。斯图尔特提出了智力资本的h-s-k结构论,他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构成。结构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组织文化等,又称为组织资本。顾客资本则主要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和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又称为关系资本。连锁企业的优势体现在其所拥有的核心概念、专有技术、知名品牌、企业文化以及独特组织经营模式,这些优势都体现出知识要素的特点,从而构成了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连锁企业的智力资本是连锁经营得以发展和运作的基础。

(一)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也是连锁企业获取其他智力资本的基础。在连锁企业的初创时期,一个成功的核心概念,专有技术,独特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连锁企业初创者或核心人员创造的。在连锁企业的扩张阶段,智力资本中的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依赖人力资本而发挥作用,此时,人力资本的水平决定了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发挥作用的水平。连锁企业经营的成功依赖其不断扩张的战略,而扩张战略的实施则需要连锁企业员工具有超强的战略执行力,庞大的连锁系统不允许出现执行断层和扭曲,否则将危及整个连锁系统的安全。连锁经营者的素质及其员工的素质是影响连锁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连锁企业扩张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非常重要。

(二)组织资本

连锁企业的核心概念,特有的经营模式,制度规范加上独特的企业文化,经过不断的试错学习,逐渐趋于优化和稳定,构成了连锁企业特有的组织资本。连锁企业的组织资本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在于相对于人力资本和顾客资本的可流动性,组织资本更为稳定。组织资本在新建单元企业中的复制,大大减少了新建单元企业的重复学习费用,降低了试错的代价。连锁企业的组织资本的另一优势是虽然其易于被新的连锁单元所复制,却不易被非连锁企业所模仿。例如,沃尔玛的零售商从开出订单到货物上架的时间平均只有两天,而其他竞争者大约需要五天。这一切主要来自沃尔玛完善的分销和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效率与规模。沃尔玛花7亿美元建成了计算机卫星系统,高科技的通讯系统和高度发达的物流配送技术使得商品和信息得以在公司内部及时、快速、通畅的流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沃尔玛的新建分店极易享受到高效的分销组织系统所带来的效率,其它企业却难以效仿和复制。

(三)顾客资本

品牌、商业信誉和市场营销网络构成了连锁经营系统的顾客资本。初创企业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品牌和商业信誉,其顾客资本才能有进一步增殖的可能。连锁经营中顾客资本的特殊性在于连锁模式能带给顾客一致的服务和形象,减少顾客消费的风险成本,使顾客产生的定向消费的信任感和倚赖心理,从而提高顾客的消费忠诚度。连锁经营所具有的市场整合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和无形资产倍增效应等方面的优势,也避免了重复的广告成本支出和营销费用,使连锁单元企业顾客资本方面的投入比非连锁企业大为降低。

连锁经营中智力资本的增殖方式

企业的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不能在不同地方同时使用,具有排他性,但人力资本以外的智力资本却具有非排他性。企业的专有技术、经营技巧、品牌等智力资本可以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同时允许多人使用,而且不受地域空间限制。智力资本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在不同地域空间带来收益,从而可以使原有价值几倍、几十倍或上百倍放大。连锁经营模式恰恰为智力资本的增殖创造了空间和机会,智力资本在连锁经营中得以扩散和运动,价值剧增,产生“一本万利”的效果。

(一)人力资本的增殖方式:人员培训

人力资本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核心,是顾客资本和组织资本发挥作用的基础。连锁企业非常重视人员培训,分店或加盟店常可以得到总部系统的专业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人力资本虽然不能在连锁企业总部和新建分店之间进行复制,但这种系统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可以迅速提高新建分店的人力资本水平,使人力资本增殖。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培训强化连锁经营的规范化运营,而连锁经营规范化运营的程度恰恰是整个连锁系统获得成功的关键。此外,对人员培训和管理方面的指导也加速了企业核心理念和企业文化向连锁单元企业的扩散,为连锁单元企业中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的迅速融合打下了基础。

(二)组织资本的增殖方式:组织模式的复制

在连锁企业中,一个总部与众多的分店构成一种联合体。除了联合化特征外,各分店的组织形式具有高度标准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店名和店貌、商品和服务以及核心理念等组织资本的标准化方面。这种高度标准化特征提高了连锁企业组织资本的可复制性。这种可复制性一方面能够打破企业发展的地域空间和时间限制,使企业的边界得到成倍快速的扩展;由于一般新建企业的组织资本缺少复制源,其组织资本的形成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间积累,而连锁企业的可复制性却可大大缩短其组织资本从形成到发挥作用的时间,从而快速建立起竞争优势。可复制性可以使连锁系统内部组织成本几乎没有上升的情况下,成倍地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利润,它是连锁经营成为“一本万利”商业模式的根本原因。

(三)顾客资本的增殖方式:市场资源的共享

一旦连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市场营销渠道、品牌和商业信誉,其顾客资本就有了增殖的基础。连锁经营中顾客资本的增殖来源于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优质的顾客资本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效应。例如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的口碑,几乎使新加入企业不用投入额外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共享其市场方面的资源,使得连锁企业在市场开拓成本大为节约的同时,还极大地缩短了产品为顾客所接受的时间。二是连锁企业间顾客资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协同效应。通过连锁机制,连锁总部与连锁单元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共生”互利关系,所有连锁企业构成一个共生系统,每一个连锁单元企业对顾客资本良好经营,会使整个共生系统的顾客资本产生1+1?2的效果。连锁经营企业高度统一的形象会产生极佳的公众广告效应,对顾客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宣传。企业通过在各地开设分店,使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顾客对企业的形象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接受,连锁系统的顾客资本得以增殖。

影响连锁经营中智力资本增殖的因素

(一)核心知识的保护

稳定而又持久的核心能力对于连锁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哪一个连锁企业在缺乏核心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核心能力本质上来自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知识,对于核心知识的保护就是对连锁系统大树生长根基的保护,一旦失去了核心知识,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就失去了源泉。连锁企业的核心知识常常表现为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特殊的经营技能之中,其本身就是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而且处于智力资本的核心地位,因此可以称为企业的核心智力资本。其它的智力资本围绕核心智力资本而存在,失去了核心智力资本,其它的智力资本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核心知识的保护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得以增殖的根本保证。

(二)专业分工与标准化

连锁企业智力资本的增殖得益于其智力资本在连锁单元企业间的不断复制与扩散,而可复制的重要前提是其服务过程与产品的标准化,事实上,在连锁企业初创阶段,初始的智力资本中包含有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由于难于表达无法直接得以复制,必须将其显性化,才能克服这一障碍。一部分隐性知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编码,这一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标准化的过程。连锁企业经营活动的标准化过程是在不断的反复实践中得以实现的,最终表现为通过建立一系列精密的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服务过程与产品的操作规程。连锁企业经营活动标准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高度专业化的职能分工,分工带来专业化,专业化的实质是经营者和生产者知识结构的专业化,知识结构的专业化则为标准化创造了可能。在现实中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连锁系统必定是建立在一个精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之上,在此之上所实现的产品与服务的高度标准化则成为连锁企业智力资本增殖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在连锁企业的扩张过程中,无论是人员培训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增殖,组织模式的复制所带来的组织资本的增殖,还是市场资源的共享所带来的顾客资本的增值,其实质都是知识的传播、扩散、复制与共享,知识的重复利用与共享所带来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连锁企业智力资本获得增殖的根本原因。可见,连锁经营是一种充分体现知识经济的经营模式,它顺应了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潮流,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浩.企业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性分析.科学与管理,2006(5)

第5篇

关键词: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74-02

连锁企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管理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人才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四个方面,每个层面独立运作,具有有别于其他管理内容的特征,但又与其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连锁企业管理的整体态势。财务管理作为连锁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是连锁企业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做保障,就不可能有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有效顺利开展,取得连锁企业管理绩效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本文主要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分析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探讨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策略,以期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并且会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要全面了解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内涵,就必须深刻认识和全面掌握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包括诸多内容的动态过程,按照类型可以分为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对象、手段、方式、目标等方面,这些方面并非简单叠加、随意组合,而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有机结合起来的。也就是说,这些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决定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还表现在其构成要素之间通过联系结合能够形成特定的关系结构,并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处于变化状态。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关系结构,需要合理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构成要素之间组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就会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形态。不同的关系结构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形态,不同的功能形态满足不同时期连锁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需求。

2.复杂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决定其复杂性,具体而言就是构成要素的复杂性、要素关系的复杂性和功能形态的复杂性。构成要素的复杂性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发展时期需要不同的构成要素,且对于单个要素需求的数量、规格也具有呈现出不同性,这些不同性更多表现为复杂性。要素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组合、排列方式会随着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连锁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目标和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要保持连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合理调整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关系,否则就会制约连锁企业的正常发展。功能形态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关系结构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目标性。任何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这种目标性既可以表现为短期的目标性,也可以表现为长期的目标性。无论是短期的目标还是长期的目标,都可以具体化为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经济目标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它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非经济目标表现为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社会价值、社会效益、生态价值、生态效益,它是连锁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重要内容和方面。随着连锁企业发展的纵深化,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对非经济目标的追求将越来越明显。连锁企业财务管理之间的竞争也将越来越表现为保证连锁企业实现非经济目标之间的竞争。

4.平衡性。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性表明了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要素之间的结合与组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更多表现为一种动态过程中的平衡性。各构成要素基于连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的整体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讲,就是管理者结合连锁企业各部门的发展实际,按照地位平等、利益均衡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展财务管理;各部门也应该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开展经营管理活动。

二、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可以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流动资产管理、成本与费用管理、经营活动分析五个方面。

1.筹资管理。资金是连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持,连锁企业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和影响。然而,仅仅依靠连锁企业自有的资金是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且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带来破产的风险。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集资金。概括而言,连锁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偿还债务;三是满足临时资金周转的需要。要实现这三个目的,连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外商资金等渠道,可以借助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方式来实现筹集资金。

第6篇

论文摘要: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是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房地产的关系,甚至创造出“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本文基于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及应用,以期使连锁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

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40%的利润,而且随着物价上涨,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吉芳.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7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零售领域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无论从零售企业的数量上看,还是从零售企业的销售额比重上看,连锁经营方式在我国零售领域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本文提出了连锁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思路、实施保障措施,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框架。

【关键词】

便利店;连锁经营;创新模式

连锁经营的迅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充分重视。为了使连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一些发达国家和不少连锁企业以及某些连锁协会都深入研究其发展道路,不停的探索期最优的发展模式。可以这样说,连锁作为零售业中新兴的业态模式,其理论研究水平已经远远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的、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方法仍不够规范,有待进一步系统化和标准化。

1 连锁经营的特征和模式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理论界普遍认为,连锁经营企业突出的特征是“3S”管理方式。所谓“3S”就是:简单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总结国内外成功连锁经营企业的经验,并与单店经营企业相比,连锁经营的特征可集中表述为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规模化”。目前,常用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直营连锁、自愿加盟、特许经营。

1.1 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作为世界上最先出现的连锁经营模式,被称为正规连锁,十指连锁经营店均有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高度统一、利益独享、风险独担的一种商业模式。

由于直营店采用集中化的统一管理,因此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以下的优势:可以充分地挖掘利用企业内部资源;由于采用集中采购方式,因此可以通过大批量采购等,因此在总体上使公司获得成本优势;总部对连锁店布局和新店的开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由于各个直营店的开设都是由总部开设,因此要求总部必须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分店缺乏灵活性,总部往往远离市场,对于市场的瞬息万变往往反应滞后,而处在市场第一线的分店权力有限,不能够灵活的对市场变化做出很好地应对。

1.2 自愿加盟

即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连锁。连锁公司的店铺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公司总部的指导下共同经营。各成员店使用共同的店名,与总部订立有关购、销、宣传等方面的合同,并按合同开展经营活动。在合同规定的范围之外,各成员店可以自由活动。加盟店全权委托总部进行经营管理,实行店长负责制。店长在总部的领导及加盟方的监督管理下,全面负责加盟店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加盟方委派副店长一名,全面监管店内各项工作。总部受合作方委托,派遣专业的管理人员提供营运支持,大大提升了开店的成功率。

自愿加盟的优点是:灵活性较强,各店主动性高,自主性较强,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连锁系统的集中管理指导,有利于提高连锁店的经营水平。统一进货、同意促销,有利于各店降低成本,享受到规模效益和组织化的好处。总部投资少,布点快。

缺点是:原加盟的管理人员虽然由总部(受合作方委托)派出,但因合作方为该店所有人或控股人,合作方的意愿在日常管理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导致与总部的联系度相对较弱一些。与各连锁店的独立性相对较大,较难完全发挥出集中统一运作的优势。

1.3 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本意是指“特别的权力”。一般认为,特许经营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着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标志、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在中国,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已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2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2.1 完善组织结构

连锁便利店的总部是连锁企业的最高领导、管理与决策机构。首先就要明确连锁经营总部的职能和权力,避免老板一人说了算的决策方式。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实现企业的统一化,完善的制度来管理企业。

2.2 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与人的竞争,是人力、人才、人心的较量,因此能否成功的吸引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动企业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就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为改善连锁便利店员工素质,曾强企业的软竞争力,可从员工的招聘与培训、员工的激励和绩效考评、员工薪资和福利管理等方面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2.3 创建新型服务价值链

服务价值链是企业通过基本服务活动和辅助服务活动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形成一条循环作用的闭合链。

(1)商业连锁要想在服务价值链上处于有利的地位,必须培育和形成自已整体心优势。

(2)服务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是顾客满意和忠诚,而让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关键在于员工满意和忠诚。目前特许区域加盟模式只能构建总部与区域加商之间服务价值链,区域经营商与加盟连锁店、加盟连锁店与销售终端顾客之间服务价值链能否建立,总部管理触角无法到达。

(3)服务价值链体现了企业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表明了员工满意度、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满意度对企业创造价值的直接影响及与企业盈利和成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营管理模式研究有效整合服务价值链促进企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2.4 培养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具体的讲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是一个企业(个人、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持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和能力。

企业的成功不在归功于短暂的产品开发或机灵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商业连锁的目前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本地市场的熟悉,尽可能让核心优势在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拓展,是其优势地位更加显著。

2.5 物流中心建设

物流的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便利店的经营成本的高低,继而会影响到所售商价格。物流配送的合理是便利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或者和别的大型超市实行共同配送模式,这样可以节省资源,减低成本,提高效率。

2.6 加盟店的管理

公司加盟店的这些问题主要是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一是片面追求分店的数量对盟商的选择缺乏科学性的选择标准;二方面加盟后对加盟店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三是在加盟上裙带关系太重,很多加盟店的店主都是创始人的亲属。对加盟店的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盟商家资格审核、善加盟条件、加强对加盟店的控制,加强对加盟店的日常管理。

2.7 信息化建设

打破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灵敏的顾客反映系统息息相关,只有对顾客需求做出更快捷的反应才能使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发挥作用,也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快捷的反应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协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强大完善的公司总部计算机管理系统,统一处理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连锁门店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然后,采购配送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完善,以实现对采购配送的合理化运作。其次需完善各连锁门店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做出最快的反应,得到最可靠的终端信息。最后要完善企业的远程通讯联网系统,链接总部、采购配送中心、各门店、是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2.8 开电子商务网上业务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成为现代社会的新趋势。个零售商纷纷推出自已的电子商务网站,开拓网络市场。商业连锁企业因该紧紧握住时代的脉搏,建立自已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展网上销售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大的方便,充分发挥自已的便利性特点。

【参考文献】

[1]山姆.沃尔顿(美国)沈志彦(译).富甲,美国:世界五百强第一名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第8篇

1.地区经济。饮食消费是在人们有足够的资金满足日常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之后的可自由支配资金的支付。一个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都会影响到人们可供消费的金钱数量和他们必须支付的价格。

一般地,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愿意支付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尤其在餐饮消费的质量和档次上会有所提高,因此,餐厅连锁企业一般应选择在经济繁荣、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2.区域规划。在确定餐厅连锁店地址之前,必须要向当地有关部门咨询潜在地点的区域建筑规划,了解和掌握哪些地区被分别规划分为商业区、文化区、旅游区、交通中心、居民区、工业区等资料。

区域规划往往会涉及到建筑物的拆迁和重建,如果未经了解,盲目的选定连锁企业店址,在成本收回之前就遇到拆迁,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失去原有的地理优势。同时,掌握区域规划后便于我们根据不同的区域类型,确定不同的经营形式和经营规格等。

3.文化环境。文化教育、民族习惯、、社会风尚、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等因素构成了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决定了人们收入的分配方向。一般而言,文化素质高的人,对餐饮消费的环境、档次的要求比文化素质低的人要高。文化环境的不同,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格和规模。

4.消费时尚。一段时期的流行时尚,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方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卫生观念的增强,人们在餐饮消费上越来越注意就餐的环境卫生,这样外表装修美观、舒适、洁净的连锁餐厅就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5.竞争状况。一个地区餐饮行业的竞争状况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来考虑。一是直接竞争的评估,即提供同种经营项目,同样规格、档次的餐饮企业可能会导致的竞争,这对餐饮企业来说,是消极的。

二是非直接竞争,包括不同的经营内容和品种,或同样品种、不同规格或档次的餐饮企业,这类竞争有时起互补作用,对餐饮企业是有利的。在选择连锁经营区域时,如果无任何一种形式的竞争,将具有垄断地位;如果有任何一种形式的竞争,都是值得连锁经营集团在投资前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竞争既是一种威胁,又是一种潜在的有利条件,只要把竞争对手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分析其优势或劣势,就有利于我们在竞争中掌握主动。

6.地点特征。地点特征是指与餐饮经营活动相关的位置特征。连锁餐厅所处的地点直接影响餐厅经营的项目和服务内容。

7.街道形式。这个因素主要考虑到街道和交通的形式会吸引人们到这个地方来,还是他们因旅游而使人口发生移动。

8.交通状况。关于目标地点的街道交通状况信息可以从公路系统和当地政府机关获得。如果交通的数据最近还没有被统计出来。那么可以选取一天中最有意义的样本数据作为参考。

交通状况的计算往往在中午、周末的晚上和星期天。在一段几天时间内统计的数据应去除那些带有偏见的结果。晚餐时间的统计可能会由于靠使用长期车票的人的交通产生很大的影响。交通状况往往意味着客源,获得本地区车辆流动的数据以及行人的分析资料,以保证餐厅建成以后,有充足的客源。

9.规模和外观。餐厅的地面形状以长方形、方形为好,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建筑物、停车场和其他必要设施。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地面除非它非常大,否则是不足取的。同时,在对地点的规模和外观进行评估时也要考虑到未来消费的可能。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连锁企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年6月底,我区规模以上连锁企业7家,其中民营企业2家,在用配送中心7个,连锁门店290个,其中直营连锁门店96个,加盟连锁门店184个。营业面积96390m2,其中直营门店面积为:87700m2,从业人员1201人,2007年度销售总额69382万元。20*年1-6月份营业额为42568万元。

二、经营存在问题

我区连锁经营起步较晚,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连锁企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又面临着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矛盾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基础设备滞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建设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网点门面破旧,设施落后,特别是配送中心建设,配送车辆少,库房面积小,设施条件差,跟不上连锁网点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民营连锁企业更为突出,没有固定配送中心场所,靠租赁经营,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发展,更新改造任务相当繁重。

2、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我区连锁企业网点规模偏小,配送中心配送能力差,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低御风险能力偏低。

3、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连锁企业偏少。我区连锁企业主要集中在特种行业,如石油、医药等,而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4、商业信息化水平低,不能适应现代连锁企业发展需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布局走向分散化、小城镇化,商业也随之走向分散化、连锁化,连锁经营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分店铺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必然出现管理链条的拉长和管理规模的扩大,对全区范围各分店之间的信息的主效传递、分析、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表明,对一个多门店,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企业来说,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就意味着无法实现具有统一规范的,大量数据信息查询决策分析,也就是在经营管理的决策过程中只能盲目判断,而且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有效控制。要实现连锁化经营与一体管理的统一,依托的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单店的成功商业模式得以大量复制,企业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才能迅速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几乎没有信息化设施,没有实施信息化管理,不能及时了解连锁门店的信息反馈,第一时间掌握门店经营情况,信息滞后,从而延误商机,缺乏科学化管理。

5、连锁企业布中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发展。我区连锁企业在不断发展成长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发展的模式,但缺乏统一规划,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布局、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不能紧跟市场发展的需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意见和建议

目前,我区连锁企业正在逐步兴起,各级各部门对连锁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要想有一个较快发展,必须从客观上加强筹划和指导,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目标,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根据我区实际,提出以下五点连锁商业发展建议: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把连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连锁商业网点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政府根据现有网点状况以及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布局。连锁商业网点应主要规划在居民居住区(除特种行业外),逐步向乡村辐射。

2、坚持多种形式探索,讲求实效的原则,正确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

实践证明,连锁企业一般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在发展规模上,既要优先发展中小型连锁企业,也要支持具备条件的单位,发展大型连锁企业。在发展类型上,要以发展正规连锁和自愿连锁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其它类型的连锁。在发展形式上,要以连锁便民店、连锁超级市场、连锁百货店、连锁专卖店、连锁快餐店以及连锁服务业为主,在零售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三个方面同时推进。

3、坚持统一管理,规划化动作的原则,逐步实现商业活动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先进管理体制。

在一定意义上讲,规范化是连锁企业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发展连锁经营,要研究制定连锁经营的管理办法和各类经营服务规范,使其在发展有序竞争。要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的“六统一”标准,规范连锁企业的经营服务运作。

4、坚持发展与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新型商品流通体制。

连锁经营企业是一种现代的经营方式,需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手段来管理,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连锁企业要配备和要的计算机、电视监控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现代化管理网络,使之与连锁经营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相适应。发展连锁经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不断地发展壮大。

第10篇

关键词:商贸连锁企业 货劳税收 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零售业规模出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商业零售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单打独斗式的独自经营转变为利用集团优势的连锁经营模式,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从单纯的进销价差获利,变为多渠道获利,个别企业甚至以向供货商收取各项费用成为主要赢利来源。鉴于此,国家税务总局在1997年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平销行为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67号),文件第二条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无论是否有平销行为,因购买货物而从销售方取得的各种形式的返还资金,均应依所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金,并从其取得返还资金当期的进项税金中予以冲减。应冲减的进项税金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所购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

根据上述规定,商贸企业直接向供货商不论以何种名义收取的款项均按照平销返利进行处理,按所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冲减的进项税金,也就是对收取的款项作为增值额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但同时商贸企业在收取上述款项后,也确实向供货商提供了各种服务,如宣传、促销、上架等劳务,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国家税务总局2004年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第一条规定:“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业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按营业税的使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根据上述规定,企业收取的与与商业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又提供有一定劳务的款项,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按照服务业5%征收营业税;相对一般货物的17%、13%的增值税率,无疑企业得到了一定的税收优惠,但该文件第二条规定:“对商业企业向购货方收取的与商业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征收营业税。

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冲减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调整为: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从上述规定来看,企业收取的与销售量、销售额有必然联系的款项,应做进项税额转出,也即对这部分款项按所购货物税率征收增值税;无必然联系,并提供了一定劳务的则按照服务业5%税率征收营业税。

在实务中供货商的货物供应往往存在种类多,数量大,规格型号复杂的特点,供货商给予商贸企业的返利,不会就某一货物,或某一型号明确返利数额,下图为西部某省一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的市级分店货物采购与收取供货商各种费用的统计:

其相关系数:| ρXY|=0.42,判断相关度为中度相关,也即该企业从供货商取得的款项与对应的货物采购有一定关联性,但又非高度相关,无法判断收取的款项与销售量、销售额有必然联系;对其按购进货物与收取款项进行逐笔核对合同后,发现收取款项多为海报费、设计费、促销费等,企业在合同中刻意规避了“返利”等文字描述,导致税务机关无法判断是否属于平销返利行为,加之营业税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可以获得较好的地方支持,加之136号文第二条规定操作性不强,导致商业连锁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在0.9%―1.75%之间,相比一般商业零售企业税负长期偏低。出现了规模越大税负越低的情形,这也是各级税务机关对此开展了各种针对性管理活动,均建树不大的原因,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的税负偏低问题成为税务机关的一个管理瓶颈。

随着《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财税【2011】110号)文件的颁布,我国增值税全面转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按照国务院要求,我国将在两年之内实现营业税全面转为增值税,届时原缴纳营业税的各类服务均缴纳增值税,按以上述企业财务数据为例,在全面营改增情况下,其他相关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其税负变化情况如下表: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营改增后商业连锁企业总体税负并未出现预计的税负下降,反而由于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应税收入由于增值税价外税因素使其不含税收入减小,使其综合税负水而略有上升。但是从企业链条的角度来看,供货商取得了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了6%的进项扣除,同时其销售促销成本也相应下降,综合税负水平也相应略有下降;但由于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不排除其将上升的税负转嫁给供货商,若将收取的劳务款项不含税收入提升至征收营业税时不含营业税收入水平,会使企业综合税负由1.773%上升至1.775%。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无其他违法因素的情况下,商贸连锁企业增值税税负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现行税收规定中对平销返利行为的规定模糊,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判断到底是平销返利还是提供劳务,因此选择了征收更为简单的营业税征收模式造成。

2.营改增后,随着服务业全面征收增值税后,大型商贸连锁企业不会由于营改增的实施出现税负大幅变化,同时由于其具备较强议价能力,提高收费价格会导致企业综合税负略有上升。

大型商业连锁企业由于具有规模大,客流量集中,实力雄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垄断性优势的特点,在与供应商的博弈中占据显著优势地位,通过直接或间接地收取供货商返利,又以提供劳务的名义按照低税率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导致其综合税负长期偏低,有关部门应对该类事项作进一步明确规定,防止企业利用税收规定不明确的漏洞,通过不同名目的劳务分解收入,逃避税收,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操作性,从而构建起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平销行为征收增值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167号)

第11篇

【摘要】 连锁店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连锁店被称作是继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以后的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连锁店是零售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我国市场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连锁店发展已形成良好的势头,但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加快我国的连锁店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连锁经营 连锁店 统一

连锁经营指从消费者立场出发,以提高民众日常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标准化技术,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应的一种多店铺扩张经营方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发育期,在发育期内,我国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的特点有:一是连锁店在零售市场中的份额增加;二是多业态发展、规模扩张速度加快;三是地区集中化趋势明显;四是内资企业占有较大优势;五是港澳台商和外商投资企业占有率增加;六是加盟店的扩张速度加快,但总体效益低于直营店;七是超大型企业的支撑和主导作用显着。

一、我国连锁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连锁经营规模太小,效益不佳

连锁商业的一个显着特征就是实现规模经营,连锁经营是规模优势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根本性优势是规模大、费用低、成本少、价格廉,这是连锁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连锁经营规模太小、网点布局不合理、市场定位趋同化、效益不佳是当前连锁商业主要问题之所在。现在多数连锁企业只有几家分店,形成了“家家都有连锁店,个个都不大”的畸形现象。规模过小,致使统一进货带来的价格折扣和成本降低有限,无法产生明显的规模优势。

2、连锁店配送渠道选择不当,致使统一采购、配送率不高

目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渠道主要有四种:供应商直接配送、连锁零售企业自建配送中心、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从国外配送发展看,发达国家连锁零售企业主要采用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我国主要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大都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连锁零售业建立配送中心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内部的配送需要,除非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华联、联华、华润万家等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巨人的成功范例使得其他企业前赴后继不断投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但是对于大量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而言,花巨资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其投入产出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配送渠道选择的不当会影响到采购和配送效率。而连锁零售业最本质的特征是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规模均较小,尚未形成规模优势,统一配送率偏低,绝大多数配送中心没有达到经济配送的规模,造成整车装载率低且返程车辆空驶率高,配送成本偏高。

3、连锁经营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除部分中外合资的连锁店和少数几个国内连锁公司比较规范外,绝大部分连锁店仍未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达到管理上的集中化和一致化。有些连锁店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没有统一的配送中心。在管理方面,未能遵循同类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是照搬单体店管理的办法。内部经营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管理职能的分工与协调缺乏科学性,以致连锁经营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4、连锁经营理念落后,人才缺乏

目前,不少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理念还停留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依靠个人才学和经验进行决策,凭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个人的服务技巧销售商品。而在市场分析、商品陈列、经营品种组合、服务水准、低成本运营以及店址选择、投资目标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些大型连锁商场专门开辟有超市楼层,但仅仅是模仿了超市开架售货顾客自选的形式及皮毛,其他各方面与原来的商场经营模式并无大的不同。结果生意依旧清淡。大量的独立经营的跟风模仿型超市营业面积小、商品品种单一、混乱,没有正规的进货源道及购销秩序,成本高、售价高,千店一面,没有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水平及经营理念总体上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上不去的关键在于人才缺乏,加上个体户、中小民营企业家创建的连锁零售企业由于受投资者个人才学、知识层次、思想观念的制约,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在用人方面任人唯亲,致使连锁零售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观念陈旧、人心涣散,竞争力不高。

二、连锁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世界各国的连锁店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连锁,普遍具有相当规模,大部分是集生产、加工、采购、仓储、零售于一身。因此,发展连锁经营,必须拓宽发展思路,打破行业、部门、地区界限,在对现有连锁企业进行调整、兼并、重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连锁企业中店铺的数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政策引导,把众多的中小型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同时,还必须解决连锁企业扩大规模的动力问题。要有积累、扩大和发展的源泉,这就需要将连锁经营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努力实现集团化,以增强企业实力,实现规模经济,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2、促进规范化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针对目前连锁商业规范化程度较低的状况,结合我国实际并注意向国际标准靠拢,力争做到:设立连锁总部,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店名标识、统一装修装饰、统一广告宣传、统一服务规范。通过上述“统一”实行标准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总部功能,重点是发展总部在采购配送、经营指导、市场开发、促销策划、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职能。完善连锁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健全各个岗位、各道工序、各项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形成文字规范,实现作业系统化、管理手册化。此外,在建立高效率、强有力的总部机构的同时,处理好各分店及分店与总部的关系,使整个企业成为协调的有机整体,以保证连锁经营的正常运行。

(2)针对管理水平滞后的状况。因为连锁商业管理是利用现代科学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管理,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要求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此促进连锁商业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益。这就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连锁企业的管理目标和各项具体操作规范得以实现,必须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和员工培训。企业要把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整个流通业的技术开展应用连同分层次人才培训列入发展计划。还要制定自己的管理规范,培训自己的管理人才。同时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将总店的经营思想、经营观念、经营作风、服务标准牢牢植根于各分店员工心中,使顾客在各个连锁店都能得到同一服务,这样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提高经营效率,以保证连锁企业的规范管理能步入良性循环。

3、建立有效的总店与分店的沟通机制

许多大型的连锁店管理层次过多,机构冗余。比如消费者在某店铺购物后如果对商品不满意想退货或者换货就一时找不到负责的人员,有时即使找到了负责人也会遇到让消费者跑到这个部门盖章,那个部门签字的情况,大大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情绪。这时扁平化的组织是最有效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即简化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由集中控制型向分权管理型转变,破除组织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尽可能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来执行工作流程,实行小组的自我管理。扁平化意味着沟通环节的减少,信息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员工间传递,同时反馈也变得更加容易。不仅从连锁总部到各分店需要精简管理层次,每个店铺内部也要如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职位,使老板、员工都能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住消费者的忠诚度,留住他们成为店铺的稳定消费者。

同时,也要重视非正式沟通与反馈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通过垂直的指挥链所进行的沟通,如店长向店员下达命令,总部向各个分店传递指示等。非正式沟通的主要形式是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存在难以控制、容易将负面消息扩大化等的缺点。但只要善加利用,管理层能够将小道消息的范围和影响限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并使其消极结果降低到最低限度。比如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公开讨论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坏结局等。有效沟通应该既有信息发送者发出的信息流,又有信息接受者的反馈信息流的双向交互式沟通。在连锁零售企业中,由于各个门店分布区域较广,所以大多数有规模的零售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网络平台,以便于总公司和各门店间的业务传递信息。

4、转变理念,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

国际外来零售企业投巨资来我国发展,主要的优势不在于资金、技术、市场,而在于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高素质的经营人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与外来企业的差距也就是理念和人才上的差距。本土企业应在经营理念上一改过去粗放式的经营管理和短期行为以及不重视消费者的现象,转变经营理念。建立规范的业务运行制度,组织制度、职工培训制度,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提高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商品管理和员工管理的水平。同时,应制定人才选拔的客观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零售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外以消费者需要为本,力求消费者满意,做到企业利润,消费者利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对内以职工为本,以人才为本,充分挖掘内部职工的潜能,树立敬业精神,增强凝聚力,用一流的员工建一流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严酷的市场竞争洗礼,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

第12篇

关键词: 经营模式;WOWO;民族便利店

WOWO(中国)便利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OWO)于2005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市成立,是成都第一家24小时连锁便利店。自成立以来,WOWO一直采取迅速扩张的发展战略,基本保持年均开店50家,目前在川已有300多家连锁便利店。一般便利店是在营业后7~8年才开始盈利,而 WOWO则仅用了五年就正式盈利了。由于抢占了市场先机,WOWO已成为当前成都地区知名度最大、数量最多、发展最为迅速的便利店,成为成都地区便利店零售业态的领头羊,取得了显著性的成功。

一、 WOWO便利店经营模式研究

(一)选址、扩张策略——快速选址及开店

WOWO将自己定位为社区型便利店,在选址上,WOWO主要考虑居民聚集区。WOWO以年均50家店的开店速度,迅速占领了成都市场。这一迅速扩张的策略能够得以实施,得益于其快速选址及开店的管理方法。WOWO拥有一支十余人的业务拓展队伍,每天在大街小巷搜索进行选址,此外,WOWO还动员公司员工协助选址,并对其提供现金激励。WOWO有标准化的店面装修规定,便利店内部的墙面全部采用统一铝塑扣板,灯箱也采用统一材质和光源。有了标准化的布置,开店速度也就大大提高,甚至能在几天之内完成装修到开店的全过程。

(二)商品结构——基本商品与特色产品相结合

WOWO的商品结构主要为饮料粮油、休闲食品、生鲜熟食、日用百货、非处方药及特色服务。

为了提供便捷服务,WOWO便利店的商品种类少,范围窄,但覆盖了所有生活必需品,且价格基本与普通超市持平。不同于一般的小型超市,WOWO主打特色产品及服务以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目前WOWO的特色产品主要是生鲜食品、及非处方药,此外,WOWO还提供拉卡拉、微波炉、免费无线网络的特色服务。其中,免费无线上网区域更是国内便利店首创,是WOWO便利店的特色产品之一。

(三)连锁经营——直营店

从2005年创业至今,WOWO一直采用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未开设特许加盟店。在WOWO成立之初,WOWO的外部环境宽松,几乎没有任何便利店与之竞争,WOWO有充足的时间探索便利店的运营及管理模式。

(四)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

WOWO没有采用第三方物流,而是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库房。WOWO对物流和供应链系统非常重视,2011年投资2000万建立了的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其中,中央厨房成为其生鲜食品的主要供应点,为WOWO便利店提供了产品支持。目前WOWO物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半自动拣货的配送中心。

二、民族便利店经营模式建议

WOWO在成都迅速扩张并盈利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便利店揭示一种可借鉴的经营模式。认真分析WOWO,我认为中国民族便利店的应从选址、特色产品及服务、信息及物流管理系统、连锁经营四个方面来构建经营模式。

1)选址——社区,人流量大交通枢纽,办公聚集区。当前,便利店与超市的最大不同在于营业时间更长,经营面积小,服务区域较小。普通超市的营业时间多为早上9点到晚上10点,而便利店的营业时间多达16到24个小时,且全年无休;便利店的经营面积多在25~35平方米,大大小于好几百平方米的超市;便利店的其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社区居民,而大中型超市则需要较大客户群作为支撑;其盈利主要来源于夜间超市及商店都已关门时,便利店的无竞争性经营。根据以上特征,民族便利店应将社区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满足社区居民24小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实习单店盈利。此外,人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地区,虽然租金较贵,但便利店经营面积小,巨大的客流量和长时间持续的购买需求,完全可以弥补较高的租金;办公聚集区购买力强,且由于加班等情况致使顾客需要服务时间为24小时的便利店。因此,民族便利店的选址应在社区周边,人流量大的交通枢纽,办公聚居区。

2)构建特色产品及服务——特色产品及服务。当前,便利店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传统,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便利店的竞争力,构建便利店区别于大型超市及普通超市的核心特征,便利店必需进一步了解区域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有创造性的改进自己的产品及服务,构建自己的特色产品及服务,从而真正成为不可替代的零售业态。

中国领土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居民消费特征及生活特征各不相同,因此,了解区域性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因地制宜是便利店构建特色产品及服务的关键。例如,成都消费者喜好麻辣、而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喜好清淡,这些都是区域性特征。

此外,便利店还可以与制造企业合作,以便利店总部为主导进行特色产品开发,譬如WOWO推出的快餐服务,特色早餐,冬季热饮,非处方药,拉卡拉便民服务。民族便利店还可以提供公共事业型服务,如代缴水电气费;提供便利服务如手机卡、公交卡充值,飞机票、火车票销售,快餐、洗衣等;与网上商城合作,推出网上订货,在店取货等,进一步与主流快递公司合作,提供快递取件服务;此外,由于外资及外资参股的连锁便利店不能出售香烟,香烟也将成为民族便利店的特色产品之一。

3)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是当前连锁超市、便利店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提高便利店店员的服务速度,便于连锁分店的内部存货和销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也有利于总部对便利店进行统一采购和监控管理,并根据相关信息制定商品决策,营销决策,从整体规划布局。

便利店营业面积小,商品种类少,店面存货少,单店需求量不大,但却很紧急。因此便利店的物流需要小批量、多批次、且能够及时配送。在公司投入期,若资金状况不好,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而在资金较为充足,有自有资金的情况下,民族便利店应该自建物流体系,建立或租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体系的建立能够降低物流变动成本,从而降低商品价格,并保证物流质量和速度,提高便利店的竞争力。

4)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实现便利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经营方式,包括特许加盟和直营连锁和自愿加盟三种方式。其许加盟和直营连锁是便利店经营最常用的两种经营方式。特许加盟是便利店迅速扩张并盈利的关键模式,7~11、全家、罗森等便利店巨头都是以特许加盟形式在中国获得成功。特许加盟能够降低经营风险,共同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但需要一套完整且有效的运作模式和技术优势,并能够实现转移指导。直营连锁是当前便利店发展的另一种有效的方式,直营连锁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集中于总部,便于总部的统一管理。直营连锁的经营方式让WOWO得以在市场导入期强化内部管理,保证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迅速开店并在成都地区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由于当前民族便利店技术优势不明显,运作模式不成熟,民族便利店应该选择直营连锁的经营模式,强化内部管理,实现统一决策和管理,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维护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 沙振权,姜海龙.我国便利店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9091.

[2] 宋瑛.连锁便利店在西部发展的现状、潜力及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21122.

[3] 王溥,叶梓.便利店在中国市场发展策略探析[J].商业研究,2003(1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