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端医疗的市场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必要性 立法保障 模式 现状
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又举步为艰,各种政策在理论与实践间不断磨合,期待成熟。笔者在学习了有关多元化办医的多篇文章后,对多元化办医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多元化办医的必要性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中指出,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是医改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医疗保健的要求越来越多,举各界之力兴办医疗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可以对公立医院医疗市场形成良性促进。多元化办医并不只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而是卫生体制改革的趋势所在。
二、多元化办医的立法保障
多元化办医意味着原有的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市场会加入更多的民营医院,股份制医院,外资医院,公立改制医院,合资医院等。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办医的法律法规,规范非公立医院的营运,保障非公立医院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生合规行医,患者放心看病。
三、多元化办医的模式
广东省的民营医疗市场已有30年的实践经验,民营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省的16%以上,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医模式形式多样,如自主经营,与公立医院管理项目合作,政府牵头与公立医院制定技术与资金的契约合同,股份制经营,集团连锁管理等,使民间的游资与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管理经验得到很好结合,医疗资源得到优化。
四、公益性,盈利性
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非公立医院都应承当起医疗保健的公益性责任,都可以有正当盈利,政策上的区别只能更多地体现在对于医院盈亏的处置上,而不应主要体现在医院的日常营运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患者安心治病,让医院之间公平竟争,形成医疗市场的良性循环。
五、民营医院的现状
民营医院在国家政策上与公立医院具有不平等性,医保,新农合定点受到限制,税收,员工职称晋升等方面得不到扶持。民营医院的整体规范还有个长期的过程,少量掌握高端技术的民营医院在规模,管理上得到成熟的发展,但大量民营医院还处在小作坊阶段,以聘用退休老医生、游医,靠治专科为主,医疗不规范,甚至以骗钱为生,社会形象极待提高。
六、民营医院的发展方向
有关专家认为,民营医院要走两个高端,一是高端技术二是高端服务。民营医院要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解决更多的医疗疑难问题。同时,要转变观念,推行多渠道预约挂号,多方式医生接诊,特色专科服务如贵宾住院部,产后康复,老人疗养,临终关怀,慢性病特护等等。这一观念是与国外接轨的,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府承担更多的是基本医疗,有特别需求的患者往往选择私立医院。在我们国家,民营医院发展的道路更要有自己的特色。
【论文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通过计算竞争优势指数,得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特别是高端产品占明显劣势。第二部分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五大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提高,医疗器械产业越来越受世人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初具规模。我国作为医疗器械产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大,发展快,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眼球,争先进军中国市场。同时,本土企业规模小、技术弱,缺少发展后劲,存在国内市场占有额低、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时,应树立民族品牌、构建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改善产品结构等,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及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近几年的医疗器械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总体都呈现较大的逆差,且贸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长趋势。
就医疗器械行业贸易方式来看,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出口则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输出的是简单加工产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所以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产品总体来说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现状。
我们从竞争优势指数来分析一下医疗器械的行业现状。竞争优势指数是净出口与外贸总额的比值,能够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由其他国家供应的一种产品而言,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是处于效率的竞争优势还是劣势以及劣势程度。其计算公式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竞争优势指数;Xij——i国j商品的出口额;Mij——i国j商品的进口额)。
我国医疗器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至2005年均为负值,处于(-1,0)之间,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平均水平以下,医疗器械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较大。但2005年贸易竞争指数上升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个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MS)。该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或程度。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其计算公式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MSij值越高,该产品所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弱。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很低,不超过5%,从而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弱。而从国际上来看,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欧洲国家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到40%多,欧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18%,而中国仅占2%。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终令人担忧。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偏弱,主要归结为“六大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与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三是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占的份额低;四是进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场份额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形资产创造的企业竞争能力薄弱。六,是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不高,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站稳脚跟——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首先要处在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源的前提下,进而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既可以通过自我发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可以通过企业间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二,拳头产品——强化企业研发能力。首先要解决资金瓶颈,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实力很强的研究开发机构。国内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相结合。对于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先是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进行技术积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第三,建立品牌——提高企业营销水平。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一个在享誉国际的品牌。因此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必须提高对品牌战略的重视,树立起品牌意识,将产品技术、产品质量等内在指标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后盾,并积极发挥广告与市场营销、品牌设计与策划的作用,打造中国百年品牌,靠核心竞争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无形资产。创新营销渠道,建立强大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销售网络。具体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工作,增强用户的满意度;
(2)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
(3)完善医疗器械评估与检测中介组织机构;
(4)加强医疗器械技术监督工作。
第四,优化结构——提升企业出口效益。在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要随时保持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参考文献】:
[1]蒙志莹、蔡天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与国际化.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年04期
关键词:外资;医疗市场;利弊;建议
医疗体制改革是目前社会之热点,政府之重点,是一项牵涉面广、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我国医院市场的放开问题、医院的进入权问题一直是医改的焦点之一。最近,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多渠道办医将是长期坚持的改革方向,表明了对外资进入公立医院的鼓励态度。但也有人士认为外资进入会进一步将我国医疗服务推行市场化,加剧看病贵的局面。本文从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现状、问题入手,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医院市场的利弊,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医疗市场为外资进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改革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外资医院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某些市场监管规定、政府干预以及市场准入的限制等种种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医院在国内医疗市场的作为。未来,外资在中国医疗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外资医院数量偏少,规模不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外资开始进入大陆医疗市场。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外合资、合作医院数量共计200多家,不到全国医院总数的1%,数量偏少,且规模都不大,医疗服务集中在眼科、口腔科、皮肤科、骨科、妇产科、整形等专科范围,较少涉足大型的综合性医院。
2.外资投资医院主要有四种形式
第一,创办分语种的涉外合资医院,主要服务于在华工作的外籍员工及其家属。第二,投资创办会员制医院,成为会员后即可享受24小时上门服务和专家远程会诊。第三,与国内资金联手购并已经建立营运的医院,此种方式最具可行性。第四,组建医疗投资管理公司。
3.投资政策越来越宽松
在10年前,我国对外资进入医疗市场的投资比例规定为不超过30%,内资不低于70%,而现在内外资比例规定倒了过来,但仍然不允许外资独资建医院。近几年,部分地区的鼓励外资政策已经走在了国家政策的前面,如广东对外资开放了社区医院。但是,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位已经成为外资医院发展的障碍。
4.配套政策法规缺位
目前外资进入中国最大的风险是有关政策法规的缺位。外资医院走高端策略,投资巨大。但对动辄几亿元的投资,除了前几年相关部门颁布的条例和法规,我国目前还尚无一个明确医院产权属性的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
5.行业歧视政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外资等非国有医院不能享受国家给予非盈利医院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盈利性医院按照总收入50%上缴营业税)和土地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外资医院被排除在了医保定点医院和事故鉴定机构之外。个别地区如浙江已经规定外资医院享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在核准医保定点单位和上缴营业税和土地使用税,自产自用制剂的增值税等方面,享受与公立医院相同的标准。
6.外资医院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来华工作和常驻的外籍人士数量迅速增长,对外资医院的需求增加。而随着先富起来的中国高端人群的不断扩大,外资医院的潜在客户增多。雷士医疗调查发现:家庭总资产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人群,有86%的被访者认为目前的医疗服务不尽人意,有54%的被访者表示“非常有可能”或者“比较有可能”尝试外资医疗或疗养服务。
二、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利弊分析
1.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好处
(1)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形成竞争。我国医疗市场引入外资会在国内形成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态势,打破公立医院的长期垄断。长期以来,公立医院的垄断经营是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垄断,医疗行业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引入外资,破除了垄断,就会形成强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态势,市场调节的功能自然会在平抑医疗价格中发挥作用,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也许会由此而趋于缓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当前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对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有积极意义的。
(2)带来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来华的外资一般具有丰富的运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经验,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专业人才。把国外的先进医疗设备、技术、人才和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带进来,为国内的一些公立医院改制提供有益的借鉴。这有助于公立医院突破改革的“瓶颈”,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多途径、全方位地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3)解决医疗转移支付问题。允许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还可以解决一个很重要的转移支付问题。外籍在华人士基本都有国际医疗保险,在外资医院就诊,由医院和保险公司联系结算医疗费用。而随着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高收入阶层也都有相对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险。高收入阶层选择在私立医院就医,费用通过商业保险支付,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低收入人群。
2.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弊端
(1)加剧社会医疗服务不公。我国医疗资源本身分配不够合理,多数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医疗资源匮乏。而外资医院多分布在大城市和外籍人士较多的发达地区,更加剧了医疗分配的不均。另外,国内高端人群享受着国际化的医疗服务,而部分老百姓还不能享受最低医疗保障,无钱看病。这种不均程度的加剧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
(2)公立医院人才流失。外资医院往往资金雄厚,设施设备先进,人事管理自由,薪酬丰厚,且有很多到国外培训的机会,因此,可能会吸引一批技术高超的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流入外资医院,造成公立医院人才流失,降低其服务水平,对国家医疗公平和整体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总之,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会有助于打破目前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形成竞争态势,并且外资带来了先进的运作理念和医疗技术,有助于推进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虽然外资进入也带来了部分消极影响,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深入,这些弊端会一定程度上被克服。
三、对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市场的建议
1.外资医院要在细分市场上下功夫
海外资本进入国内市场,似乎总有一种投资惯性,即希望凭借资金的规模优势大范围切入行业,直接攫取行业上升阶段的高额利润,做到通吃市场。但这种模式目前在国内医疗市场鲜有成功案例。外资医院应该在细分市场下功夫,选择小而专的专科医院。重点建立公立医院较弱的科室,起到对医疗资源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获准生证,又不易得到强大对手的关照,管理也变得简单。
2.选择理想的合作伙伴
现行中国政策不允许外方独资,找到一个理想的中方合作伙伴非常重要。好的中方伙伴可以帮助外资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政策。韩国SK集团与中国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合资成立的爱康医院的成功就是一个范例。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具有政府背景,熟悉中国政策和市场,而且与全国近千家医院签订了各类合作协议,具有很好的业界资源优势。
3.进一步拆除思想上的“樊篱”
吸引外资,允许和鼓励多元化医院的发展,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公立医院与外资医院公平的竞争环境,以期外资医院在竞争中较快地发展壮大起来。这样,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对医疗事业资金投入的困难,又能够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求。
4.完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我国还缺乏一个明确医院产权属性的国家法律或行政法规,急需出台一部《医院法》或《医疗机构管理法》的基本法律,明确规定多产权属性医疗机构的定义、界定、运作规范及利润分配原则,对于医院投资项目中外资的合作,特别是涉及并购重组的项目,制定明确的操作规则和流程,减少医院投资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5.加强政府监管
中国政府对外资医院的医疗卫生技术、治疗质量、医务人员的资质,要依法严格监管。只有这样,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才不会影响中国居民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政府对外资医疗的监管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市场的作用下不顾一切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6.保持医疗人才合理流动
外资医院对公立医院的最大冲击是可能造成的人才流失。外资医院的“人才本土化”战略,直接威胁公立医院的生存。公立医院要进行合理的人事体制改革,建立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靠机制留人。对于高技术人才要委以重任,为职工设计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公立体制,建立健全的保险和退休保障制度,使外资和公立医院间保持合理的医疗人才分布。
国外医疗机构的变迁模式和我国医疗机构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医疗机构格局必将被打破。发展国际化、产业化的现代化医疗服务实体势在必行。而外资的加速介入,亦将进一步带动中国医疗市场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蔡志明,陈春涛. 医院引进外资的思考[J]. 中国卫生经济, 2001,7(20):36-38.
[2] 陆兴. 外资投资中国医院的现状、前景及政策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05,43:36-39.
[3] 陶倩. 外资医院:鲶鱼身份[J]. 当代医学, 2005,7:24-26
[4] 王强. 外资医院试水中国[J]. 商务周刊, 2004,20:68-71.
如果没记错的话,几年前,国产CT约有6成左右进入到了二级医院,约有3成左右进入到了二甲医院,但遗憾的是,据悉,今天国产CT进入二级医院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进入二甲级医院的比例更是低得不能再低,相反,进入民营医院的比例却在大幅度地攀升,即,国产品牌CT已经逐步地从以二级医院为主的市场被向下挤压到以二级以下医院为主的市场,甚至是民营医院的市场。CT 如此,磁共振也不例外。前些天看到鑫高益的磁共振和DR装到了一家年收入仅几百万的民营医院,我想,这对鑫高益而言,应该不会是个案。进口品牌的1.5T超导磁共振肯定是进入到三级医院的,但国产品牌安科的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却装在了江苏沭阳中医院,一家二甲级医院。据说,奥泰的1.5T超导磁共振也有相当一部分装在了二级甚至民营医院。换言之,国产1.5T超导磁共振还不能与进口品牌竞争而进入本该进入的三级医院,只能被挤压到二级医院甚至民营医院。其他产品,如平板DR和大C实际上面临着与CT、MRI同样的问题。大C的情况更为严重,本来几年前大C还有东软、恒瑞美联、万东等几个国产品牌存在,但由于被进口品牌挤压,目前只剩下万东还在支撑了。总之,无论是国产CT,还是国产磁共振、国产DR和国产大C,它们的市场正逐步地被向下挤压,向中低端市场挤压。国产品牌本应积蓄力量向中高端市场突破,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不仅被向中低端市场挤压,而且,由于进口品牌近些年也开始大举进入中低端市场,在品牌、技术、营销网络等方面与进口品牌相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国产品牌被逼无奈,不得不更多地采用分期付款、买方信贷、融资租赁、投资合作等所谓的“灵活”的销售方式去争夺市场,甚至这些方式被大量地应用到了民营医院,这样做的结果是,虽然获得了订单,却加大了企业的风险——现金流的风险、应收账款的风险、利润的风险,国产品牌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可见,国产品牌不仅生存空间因被大大地被向中低端市场压缩而缩小,而且在中低端市场也面临进口品牌的巨大挑战,生存环境也日益严重地恶化了,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的路越走越窄。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1、 新医改,国家加大了对县医院(绝大多数为二甲医院)的资金投入,医保、新农合也使得县医院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即使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县医院的年收入也都超过了5000万元,经济较好地区的县医院的年收入已经达到或者超过1亿元。收入高了,对品牌的要求自然就高了,收入高了,也能买得起进口品牌的产品了,因此国产品牌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他们的选择对象了。
2、 由于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投入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造成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较进口品牌落后很多。以CT为例,进口品牌最高已经发展到640层CT、双源CT、能谱CT,而国产品牌64层CT还没能推出来,国产16层CT仍没有心脏扫描功能,差距越拉越大。新产品推出速度远远落后于进口品牌,势必不能满足在进口品牌教育、引导下快速提升的客户需求,自然会逐渐地被市场所遗忘。
3、 国产品牌产品在性能、功能及可靠性等方面与进口品牌相比确实还有一定的或较大的差距,医院宁肯多花更多的钱购买进口品牌产品,他们认为,买进口品牌产品,就是买高性能、买丰富的临床功能,就是买放心。
那么,国产品牌怎样才能改变渐趋恶劣的生存环境,进而向中高端市场突围呢?我觉得可能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需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尽快缩短与进口品牌在技术、性能、功能、产品品种等方面的差距,尽最大可能满足日益提高了的客户需求。
2、 光靠国产品牌医疗设备厂家自身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大型医疗设备的发展。试想,如果中国的医院仍然这样过渡地依赖进口品牌的医疗设备,国家不仅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而且在技术上要永远受制于人,更可怕的是,将来的某一天,由于国产品牌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国产品牌将消亡(大C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中国将不再有大型医疗设备这个产业。因此,国家应该给予国产品牌大型医疗设备企业的研发以较大的资金支持。
3、 国家除了在研发上给予资金的支持外,国家还应在市场上给予国产品牌以支持。例如,国家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一方面,强制某些较低级别的医院,必须购买国产品牌产品,另一方面,鼓励较高级别的医院购买国产品牌产品。
4、 国家在税收上支持国产品牌,对于国产品牌的大型医疗设备的生产企业给予减税或免税,这样做不仅直接支持了企业,而且还会吸引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大型医疗设备产业,这自然会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5、 国家应严格执行医疗设备阶梯配置政策,医院只能按级别购买相应的大型医疗设备,坚决制止超档次购买,如县医院,只能购买16层CT等。
现实很残酷,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为了中国大型医疗设备产业的
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较国外晚,使其在实际的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与改进的地方。基于这种现状考虑,我们必须要提高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完善、优化与创新意识,并通过各种有效性措施的大力落实,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稳定、长效发展。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94-01
1 前言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主要是指结合了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与工程学原理,从事医学、生物学、卫生学以及行为学等方面的一种研究。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应用工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医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保障人们的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医疗器械产业主要是指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中所应用的电子医疗设备、内外科器械、离体诊断设备、牙科器械、整形设备以及医院供应品等等。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属于医院诊治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基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要性,本文就以我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作为研究方向,论述其发展现状,并对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探讨。
2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项研究方向诸多、内容复杂、要求极高的专业,其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经历了36年,但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较国外相比,其起步还是较晚,综合来看,其与国外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从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人才的培养。其一,培养能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与管理、医药市场营销、医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其二,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并以此为目标来培养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型人才;其三,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能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级人才。⑵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人工关节、人工晶体等功能性假体;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起搏器等人工器官;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电磁与激光治疗设备;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生化分析仪等新型临床诊断与监护技术、监护设备等。
2.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临床疾病的诊治效果,还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⑴医疗器械工业现状。由于国外医疗器械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造成的冲击,近年来,我国已开始重视对医疗器械的自主研制与创新。例如,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我国自产医疗器械的应用与普及、产品创新。并在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大多引进国外的问题。力求实现高端主流装备、医用高值材料、核心部件等医疗器械的自主制造,以实现降低医疗费用、打破进口垄断的问题。⑵医疗器械营销现状。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企业诸多,尤其是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使得我国医疗器械的营销势态良好,例如婴儿培养箱、心电图机、高压氧舱、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诊断试剂、各种敷料及卫生材料等数千种大小不一,规格不一的医疗器械在全国各医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⑶医疗器械技术现状。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医疗器械的性能与质量也得到了不断升级。而我国各大小型医院,在先进性医疗技术的驱动下,所应用的医疗器械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械对采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心电图设备、耗材等医疗器械的配置与升级。一些大型、综合性医院对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64排螺旋CT等先进性医疗器械的应用。
3 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3.1 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
虽然生物医学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迅速,但其与国外的发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这种现象,我国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持续发展也十分重视。而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情况与研究成果之后,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将会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纳米技术、介入性微创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重点。⑵生物型人工器官、生物机械结合型将会有新的突破,各种高质量的人工器官将会广泛应用于临床。⑶药物与材料相结合的新型给药装置或技术将得到有效发展。⑷所应用的各种诊疗仪器与装置,将会逐渐朝着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其诊疗所用机器人会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2 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前景:
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这也表现出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全球水平比还相差甚远,不过,这种现象也给投资者们看到了该领域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技术的不断升级下,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将会逐渐替代国外进口器械,随着机械器智能与生物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未来必将不断研发高科技医疗器械。此外,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之后的医疗器械产业还会以家庭会对象,研发生产出一系列适用于家庭自我监护、诊断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4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在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近年来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生物医学工程也越来越重视,且医疗器械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下,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器械产业也会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曹德森,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年03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1)01-0021-03
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服务形式,是指人们因定居地的医疗价格太昂贵或医疗服务不完善,到异地(包括到国外)寻求较适宜的医疗保健服务,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医疗旅游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经过特别策划的就医旅行安排。伴随网络咨询的发展和廉价航空的兴起,各国就势充分利用特色资源来吸引国际患者,印度就是以民族传统医学作为自身发展的筹码,并相继推出医院+SPA(温矿泉旅游)的配套服务;泰国以低廉的价格和保护隐私为特点成为医疗旅游的引领者;新加坡医疗旅游成功的秘诀是政府支持和语言优势;韩国以演艺事业带动整形行业。我国国内医疗旅游也有所发展,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北京、上海及广州等大城市为数万名常驻外国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经国际认可的中医更是吸引专程就医者,其人数达到外国人在华就医人数的25%~30%。
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向来是公共福利的难题。笔者从卫生资源利用的角度,就如何充分利用我国闲置的城市高端医疗资源,扩大投入产出,推动医疗旅游成为跨国贸易输出的亮丽名片,提供一些建议。
1 城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1.1基于卫生资源总量的角度
近年来,城市医疗服务领域供需状况由一度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转变成需求日渐萎缩的现状,但相关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仍以扩大规模为主,呈现“倒金字塔”的配置模式。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城市医疗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具体表现为:全国67.7%的医务人员集中在城市,其中84.6%的高级医疗人员集中于大医院0。城市一、二、三级医院享有的政府补贴的比例大致为1:22~23:110~250,在层次布局上也趋向于高购买力和高端医疗服务,开设特需病房、豪华病房,高精端仪器的设备配置的总体规模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的水平。欧洲CT的配备为50万~100万人口l台,而我国人均CT是欧洲的10倍以上。
1.2基于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
由于居民的购买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城乡居民有效需求发生转移,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度逐渐下降,相当数量的卫生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根据张光鹏等对我国60所有代表性的中医院的分析调查显示,东、中、西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有效的合计14所,而非DEA有效的有46所,占76.7%,说明多数中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过剩或投入不足的现象;设备类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更是不足20%。2008年全国第四次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国内,平均一个医生全年负担诊疗人次数由1990年的1683人次减少到2007年的1349人次;病床使用率也从80.9%下降到70.90%。
2 市场前景
2008年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向周边辐射,资产贬值引发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担忧,尤其是无医疗保险的风险人群,最基本就医保障成为关注的焦点,为此在医疗体系高度市场化的美国发动了近70年规模最大的医改。2009年2月26日,在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新医改的预算案中,计划在10年内投入6340亿美元,为民众提供“可负担的”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包括覆盖无医疗保险的人群和控制卫生保健的费用,其中涉及医疗救助的措施有扩大针对低收入居民的医疗救助计划,那么谁来支付扩展所需要的成本?这个巨大的漏洞要通过增加税收、扩大赤字和削减现有医疗福利来实现。例如,政府将通过增加香烟税来支持联邦儿童健康补助计划,即增税、纳税人支付税款,纳入政府预算资金,然后由政府提供医疗。换言之,政府必将转嫁负担,最终由纳税人买单。同时,在美国主要是雇主按要求给员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昂贵的保费导致企业成本明显增加,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通用国际公司破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该公司倒闭的原因不是经济危机而是医疗成本危机),对于备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有时裁员成为企业自保的措施,经济危机时很多州的失业率高达10%,贫困人口进一步增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政府财政负担。
采取国家医疗保险的英国,针对那些想得到便捷医疗服务的高收入群体,可以根据其需要让他们自行购买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然而对于依赖国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低收入人群虽然可享有免费医疗,但是要排队等候,许多患者错失治病良机。英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3月对20万病人的调查后发现,48%的病人在18周内能接受治疗,而12.4%的病人则需要等上一年多。根据这一数据,英国大约有50万病人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接受治疗。当等待的时间成本超过私人医院的就医成本时,患者就会选择到私人医院就医。类似情况比较典型的还有加拿大和瑞典。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性和卫生产品的特殊性,再加上这些国家提供全民免费医疗的需求极大,那么在最低质量标准的条件下,必定存在一定量的人口无法接受正常治疗,只能排队等候。
在日本,媒体就曾讽刺该国的医院“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的现象,并曾一度流行“医疗费用亡国论”(即政府为国民的医疗费支出的财政太多,长此以往将导致国家的灭亡)。《健康报》2002年7月16日报道说:“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而他们拥有的资产约为700万亿日元,是最庞大的潜在消费群。”老龄阶段是特殊的人生阶段,老年人特定的生理、心理变化决定了他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特殊性,慢性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升高,65岁以上老龄人患病率达48.3%。瑞典、丹麦等高福利国家公共养老负担已超出GDP的1/3~1/2,债务增速更是远远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速。
此外,有些国家是按病种进行报销的,存在医疗报销项目的局限性,例如整容、牙科手术、减肥、安乐死、干细胞疗法等,这些特殊的服务需求基于多方面的因素是无法满足的。采取不同医疗保障模式的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法满足国民医疗需求的弊端,有一部分患者就选择跨国医疗,这部分患者也就成为发展医疗旅游的潜在服务对象。目前我国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实际使用率低,正是考虑发展医疗旅游的时机,可以弥补发达国家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的问题。
3 对策
医疗需求是人们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对医疗服务的需要。医疗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直接因素,尤其是消费性卫生产品领域,早期的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大约从-0.1到-0.5之间,即医疗服务价格下降会引起医疗需求上升。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医疗价格水平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在新医改推进的背景下,基层医院、大型综合性医
院和专科医院的服务定位更加清晰,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将使公立医院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不得不重视经济利益。医院作为卫生服务的供应主体,如何在已形成的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中充分利用现有城市剩余资源,挖掘自身优势,推出特色品牌?笔者就医院管理者如何开展医疗旅游提供一些建议。
3.1探索中医特色的差异化战略
2003年,WHO在指定的《全球传统医学发展战略》别强调了针灸、中药等传统医学在人类保健中的作用。截至2004年年底,我国已与美、加、英、德等68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合作协议或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针对各地的医疗和旅游资源,可以探索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特色健康服务,构建融合中医理论、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研发脉搏波等技术,提供简单、快捷、安全、有效和省钱的心血管无创诊断方法,充分将西医高端设备检查和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构建中西医结合平台。
3.2细分目标市场
在不同的医疗细分市场上,根据自身特点将目标市场准确定位,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合理的医疗旅游计划。市场细分一般按照地理环境、社会因素、商品用途、购买行为等因素来划分,根据医疗旅游的实际情况,采用下列方式:1)根据不同医疗覆盖面进行分类,可分为无医保患者和医保患者,这类人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所需成本(时间成本或治疗成本)过高,另一种是所要求服务项目不属于医保范围。2)根据患者的收入层次划分为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3)根据患者手术治疗的需求情况可分为手术医疗旅游者和非手术医疗旅游者。4)根据就医目的可分为康复保健治疗、对症治疗和整容治疗。5)根据患者的来源可分为直接就诊患者和转诊患者(通过相应的中介机构)。6)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慢性病和危急重症。
有效地细分目标市场,实施市场营销战略,洞察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如企业员工旅游体检、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保健等)对于专科医院的市场定位调整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像手术类旅游项目,根据患者的要求,可安排在手术实施之前或之后。但疾病手术类旅游患者大多安排在手术康复过程中。对于非手术治疗类患者,一般可在相关专业人士的陪同下,采取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方案,恰当地融入水疗、沙疗、泥疗和药膳等特色项目。
3.3开展慢性疾病管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治疗技术的进步,医保知识的普及,医疗需求逐渐向老龄化疾病、健康保健、养老方向发展,而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医疗服务管理的重点,给医疗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在度假疗养胜地,积极营造吸引老人的老人村,提供托老护理服务,推出集中异地养老和用房养老等新模式。针对老年病、慢性病,可采用与西医、西药不同的中医保健方法,比如太极剑、太极拳、药膳、推拿、按摩、气功、针灸及温泉疗养等,虽然这些中医文化已随国际交流传遍海外,但是作为发源地的中国更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基础。
3.4建立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战略
赢利成为热点说明人们对物联网的关注已经从理念的传播转向具体应用的实施,而从企业家峰会到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更名的背后,则直白地表露出企业家的关注焦点所在。
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既是物联网应用的突破口,也是未来应用的重中之重。因此,运营商和政府将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也必须重视核心技术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建设。从与会专家对物联网感知、网络和应用这三个层面的探讨,可以一窥我国物联网应用的现状。
金卡工程奠基物联网
“2009年,我国RFID应用市场规模达到了85.3亿元,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居全球第三。今年保守估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琪表示:“但传感器网络方面尚有不小差距,目前还没有进入前10名。”
射频识别特别是RFID是物联网最基础的核心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射频识别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试点。国家金卡工程非接触式智能卡已广泛用于不停车收费、路桥管理、铁路机车识别管理以及电子证照身份识别等方面。2004年,RFID行业应用试点工作启动,涉及到畜牧业饲养与加工、煤矿安全、工业生产、药品与烟酒可追溯监管、物流监管、交通管理、军事应用等。
张琪表示,当前我国RFID市场有三大特点:一是国内应用范围逐渐从占据约60%市场份额的身份识别与电子票证,向资产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图书馆、仓储物流等物品识别领域拓展;二是工作频率逐步从低、高频的门禁、二代身份证应用逐步向超高频、微波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交通车辆管理等应用拓展;三是从闭环应用向开环应用拓展,如:国际海事管理等。
目前,我国RFID产业经历了技术推动期,正处于政府推动期的中后期,并向市场拉动期转变,行业市场需求开始蓬勃发展。张琪认为,政府在特定时期的扶植和引导这一对RFID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张琪认为,我国RFID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表现在低、高频RFID比较成熟,超高频RFID正在走向成熟,而微波RFID则有待成熟,国内企业已经在RFID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标准化、测试检测、开放实验室、示范基地、产业联盟等相关领域工作的深入,我国RFID基础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张琪预测,2015年,我国RFID产业将进入大规模、全方位推广的成熟期。
运营商重新定位角色
“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物与物之间的通信(M2M),这样大的变革力度,对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中国电信副总裁靳东滨强调,“据IDATE统计,全球2009年M2M通信模块的市场总量为122亿欧元。预计到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到295亿欧元。”
对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这种挑战来得更大。据TMNG 2009年对机器用户占到总用户比例的调查统计,瑞典为40%、芬兰为18%、美国为10%,而中国移动仅为0.6%。
靳东滨认为物联网给电信运营商在技术上带来的挑战主要是:来自RFID空中接口协议上的核心挑战,移动通信网为支持物联网而在网络架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为云计算、物联网及多媒体等应用提供高带宽、高质量的网络保证。
他表示,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固话网、有线电视网等通信基础设施在经历了从分立异构网络到异构网络互通的发展后,未来将向着包含4G在内的全IP泛在网发展,其特点是异构网络融合与协同工作,以支持物联网应用泛在化的特点。
尽管电信运营商在传输层面优势显著,但靳东滨表示,物联网丰富的内涵主要是在感知层和应用层,且行业应用千差万别。加之物联网网关之下的传感网部分的运营管理并未有一个统一的责任主体诉求。因此,电信运营商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抓住物联网M2M连接与通信带来的新的市场机遇。
事实上,中国电信在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能楼宇与家庭、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尝试,已经超出了原有电信运营商的定位。
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涵盖了城市各种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是以运营形式提供服务的,因而具有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种投资强度和跨领域协调能力远非企业单枪匹马所能胜任的。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有赢利。初期为物联网买单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政府,政府可以为一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北京讯鸟软件公司战略与投融资副总裁陈勇良表示。
即便是政府投入,也要充分考虑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建设的复杂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亦泉表示,他们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发现,有的地方政府今天见到智能电网就建设智能电网,明天看到智能交通就建设智能交通,缺少统筹和协调。
陈亦泉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整体战略规划,应该在一个统一的城市数据中心之上,对政府、金融、能源、交通、教育、医疗等垂直领域以及企业的应用进行统筹规划,从而确保各种应用能在统一的框架体系架构中,分步实施。这一框架结构要对数据格式进行规范,如果各家医院使用不同的数据标准而无法形成公共的卫生数据,那么,智慧医疗就是空谈。
“未来,市长办公桌上会放置一个智慧城市的仪表盘。”陈亦泉介绍说,电子政务、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数字校园、智能医疗、智能楼宇等物联网垂直应用都将可视化地反映在这个仪表盘上。
固安欲占地利之便
纵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无不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作为尚在萌芽期的物联网行业,对生态环境与产业集群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全国多个城市竞相成立各种研究机构或是产业基地。
在由商务部、贸促会、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为期两天的“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上,固安工业区借“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专题会议”亮出物联网产业园。
关键词:医疗器械 市场 监管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器械就是指医疗行业在诊治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小到棉签、创可贴,大到CT、X光机等,而且医疗器械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于医疗行业服务于社会公众,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正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已经显得很有必要了。这就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一、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医疗企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仅有数百家,但是在2009年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有13876家,而且年销售额最高达到了2000亿元。不仅企业数目迅速增多,而且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从总体上来讲,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的特点表现在:一、高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者商采用招标的形式完成销售的;二、中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当地商采用招标的形式销售到当地的医疗机构;三、家用医疗器械多是借助医疗器械经营机构或者药店销售给广大用户;四、医疗器械的价格多是市场决定的;五、如今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多是我国自行生产的,而且种类齐全、功能多样。
(二)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国务院2000年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后,为我国医疗器械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十多年的努力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安全。但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不稳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所实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于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也没做出明确的惩罚措施;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地区的监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三、医疗器械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四、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且经营不规范;五、一些医疗器械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较薄弱。有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就出现了生产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行为。
二、加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的措施
一般而言,医疗行业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同时要结合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制定出相关的法规,从而就为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提供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便于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
(二)建立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队伍
要让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认识到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同时在不断完善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市场监管又懂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器械的监管能力。
(三)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建设
要逐步建立起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的机构,同时要不断完善这些管理机构,研究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对于医疗器械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尤其是要加强风险性较高的医疗器械。
(四)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信息化技术和资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信息网络,同时实现各个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各地生产企业之间、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水平。
(五)提高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市场门槛
要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就应该采取提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产品直接进行销售、提高医疗器械进入市场的门槛、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规范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器械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医疗器械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韦高.《新医改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机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
[2]《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2004
[3]杨国忠.《对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为了发展之期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
[关键词]融资租赁 医疗领域 效用
一、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应用的现状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一新颖的设备融资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医疗融资租赁领域的公司主要有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新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等。10多年来,这些租赁公司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设备租赁经验。
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医疗市场的飞速发展,这些公司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医院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中间。例如,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其股东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借助股东在商品流通领域、资本市场多年丰富的经验,其与通用电气公司、西门子公司、医科达公司、科医人公司等国际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生产厂商均开展了业务合作。远东国际租赁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地与1000多个医疗机构进行了融资租赁项目的合作,涉及上万件/套医疗设备,融资金额已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租赁设备从最先进的核医疗设备到常用的影像诊断设备,从价值上千万的高端医疗设备到不足百万的常用设备,接受过融资租赁服务的医院达24个省、市、自治区。
从全球范围看,租赁方式已比较广泛地用于医疗设备的购置,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在美国,医疗设备租赁是受医务界高度重视的筹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医疗设备更新的比例曾高达80%。在我国,医疗设备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程度有限,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融资租赁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效用分析
1、缓解区域资源配置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按照医疗行业的监管思路,各地政府对医院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因此,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其财政拨款都是通过当地财政支出的。但是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和医疗行业的发展情况不一,各地对自己所辖的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也不一样。以表示政府对卫生系统投入的卫生事业费(是指国家用于疾病的防治、防疫和监控,保证人民身体健康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医院、专门医院、疗养院、保健院的经费拨款或补助,各种防治、防疫所(站)、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的经费拨款,重大社会卫生活动的经费拨款)为例,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在其整体支出中处于一个较低的比例(见
2、改善资源分配“马太效应”的问题
所谓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在中国的医疗行业中,这种现象正在上演。
据卫生部统计,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同时,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曾在2007年出台的报告显示,中国卫生总费用多数流向大医院。1990-2005年,城市医院所占卫生费用比重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从32.76%上升到50.09%,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占卫生费用比重均有明显下降。这里所说的大医院,是地市级以上城市里的大医院,属于医院中的高端医院。
事实上,中小型的医院与大医院相比,其便民性更加明显,其分流大医院患者的功能十分突出,其面向广大百姓提供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的功能更强,更需要公共财政的倾斜与扶持。但目前的情况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公平,中小型医院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十分有限,这也间接造成了高端医院在获得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市场化的冲动,加剧了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化追求的矛盾,从而使百姓进一步陷入“看病难”、“看病贵”的怪圈。
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因为其属性,对中小型的医院提供融资的兴趣不大,而一味追求给大医院提供大额贷款,则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马太效应”。而融资租赁对于医院的审核,与医院本身绝对规模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其重视的是医院历年的经营情况稳定,相对的财务状况良好和信用记录,医院通过审核后都能及时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因此,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渠道,能满足各层次医院的需要。
3、协助医疗机构改善经营状况
(1)进一步提升资金周转速度。公立医院由于其公益性质,其现金流有着天然的缺陷,而其应收账款的构成也由原来纯粹对个人现金收款、只有个别欠费的情况转变成一类群体固定应收款的现状,而且,由于各地医保局的程序和效率的不同,存在不同的付款周期,目前平均周期为三个月,而某些地区甚至出现长期医保欠费现象,这就使医院应该回收的资金不能按时收回,融资租赁由于其分期还租的形式,对医院不会产生时点性的大额资金压力。对医院现金流的改善大有帮助,可以帮助医院进一步提升其资金的周转速度。
(2)进一步提升医院市场行为能力。由于医院处于行业下游,其日常经营所需的物资数量较大,而药品、设备市场的竞争又尤为激烈,这种状况为医院带来了超然的市场地位,这一点在占据市场主导力量的公立医院中得到了更显著的表现。凭借这一市场地位,医院往往通过延长应付账款的周期来挤占供应商的款项,作为医院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医院已经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从上游供应商取得的流动资金也已经不可能继续增长了,医院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的金额和付款周期已基本没有空间。而融资租赁这种方式的采用,可以使医院一次性获得大量资金,从而通过一次性大额偿付欠款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折扣空间。而滚动使用融资租赁,等于使医院获得额外的流动资金。这使得医院在市场上的对价能力进一步加强,并且直接反映到收支结余当中。
4、协助医疗机构改善财务状况
(1)融资租赁可以充分发挥融资杠杆作用。医院不必先筹集资金后上项目,只需投入少量资金,就可提前拥有所需设备,尽快取得经济效益,使得医院在同样的支付能力下同时占有、使用更多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从而扩大服务量,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医院可以借助设备投入后所产生的经济收益来缓解基础工程和配套固定资产实际投放成本负担,这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院长的共识,并越来越多地为医院决策者所采用。在目前医疗制度改革形势下,给医疗机构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新途径开拓了广阔思路。
(2)盘活医院的固定资产。由于医院群体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固定资产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医疗行业监管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都不能用于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筹资能力。同时,也造成了医院总资产报酬率、固定资
产收益率低的情况。融资租赁这一方式,可以在不违反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将“沉睡”的固定资产用于融资,直接改善了医院的财务状况。
(3)使医院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融资租赁为医院带来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租赁方式采购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增加了医院当期收入和资产总量,保证医院可以加速设备的更新,使得医务人员在不断追踪医学科学的前沿成果方面拥有最佳的物质手段,进而保持医院声誉,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医院知名度,强化医院的梯队建设,实现医院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同时,融资租赁可以在不影响医院现有银行授信额度、或者医院可以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告罄的情况下,以灵活、便捷的方式获得资金融通,而对医院进一步获得银行授信提供了支持。
(4)融资租赁可提供的交易结构非常灵活。融资租赁作为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式,同银行贷款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在:融资租赁审批程序简单、快捷,资金成本更低,还款方式更具灵活性,可有效解决医院资金短贷长用的矛盾,保证财务预算的稳定,减少资金成本支出。租赁与自筹资金购买相比的好处。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机会一瞬即逝,如果等待资金积累到所需要的数目再购进设备,就会延误使用,错过良机。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使用设备,医院一边创造利润,一边付租金,早进设备,早投产,早得益。
(5)融资租赁可以提供给医院的服务内涵更加丰富。融资租赁可以为医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租赁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租赁业务方面如直接租赁、回租、转租赁、委托租赁等融资性租赁业务和经营性租赁等。通过多种渠道,可以有效地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由于融资租赁对医院的审核是对其经营状况进行的,因此,更容易积累在医疗行业的专业知识,比之银行完全依靠财务数据进行审核的方式有进一步的深化,更有利于医院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z],2000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s],2004
[3]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全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R]2008
[4]张辉: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简史[J],租赁动态与信息,2003(6)
[5]陈娜: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发展对我国医疗设备租赁的启示[J],中国药业,2008(20)
[6]刘波、冯泽永:中外医院筹资方式比较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
[7]杨蔚: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状况分析[J],当代医学,2006(11)
[8]李辰: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绿色财会,2009(7)
[9]李曙光、尹爱田、刘永超、刘增法、徐立柱:美国医院的外部融资及其途径[J],卫生经济研究,2005(4)
中国大陆的医疗服务带有明显社会福利性质,主要的医疗资源被国家控制,医疗服务产品由政府定价,价格中没有充分体现成本,医院需要医疗以外的收入来弥补医疗价格的亏损。所以,简单凭借医院正常经营很难获得利润,特别是综合医院。
那么医院的利润从何而来?对医院的经营现状进行简单的拆分就可以发现,医院的利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药品耗材等医疗物资附加利润
所谓医疗物资的附加利润,就是指国家规定的药品进入医院以后的加成率,平均附加利润大概在15%左右,卫生耗材和其他物资的平均利润在20%左右(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简单,医疗物资流通领域的混乱使得计算很难精确,我们姑且以20%计算),以医院收入中的药物比例占40%计算,物资材料占10%计算,此项利润可达总收入的8%。
这是相对稳定的利润,是只能通过增加工作量,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消耗药品和材料的量来达到相对多的利润收入,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曾有人希望通过若干家医院的连锁提高采购量来获得药品和材料的较高折扣率来增加利润,但由于政府要求药品集中招标、部分药品强制招标采购,因此这方面并没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二、高新技术产品利润
高新技术服务产品是目前许多综合医院最常用的获利方法。一是由于国家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所制定的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而对于疑难疾病和高难度手术或新技术服务项目价格比较宽松,仅仅制定指导价格甚至医院可以自主定价;二是此类产品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针对疑难重病,代表先进医疗技术发展趋势,体现医院实力,容易吸引病人。所以,加强高新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成为很多医院的逐利点。
但是高技含量的产品需要有较高的投入,还需要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操作,因此成本和经营风险会同时提高。医院如果将高利润产品作为赢利模式,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必须是区域内没有或短缺的、具有学术领先地位的服务项目;要有相对稳定的技术人员梯队和专科设备;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有效的产品营销手段以及较高的区域人群认可度。
三、附加服务利润
附加服务最近几年来受到一些医院的重视。所谓附加服务,就是增加非医疗服务内容,比如高档病房、VIP服务、一站式产房等,主要面对中高收入人群。这是一种依附于优质医疗技术基础上的高端服务形式。如果没有相应医疗技术能力,单独增加附加服务是没有市场的。盲目把医院定位于高端客户,不切实际地开展VIP服务,最终高标准的投入不可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回报。
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增长迅猛
2009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全年收入接近2000亿。2010年我国服务外包整体市场规模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40亿美元。随着政策推进力度加大,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在岸市场将进一步释放,差异化发展得到重视,产业并购整合加快,行业标准将日趋统一;同时随着行业细分和价值提升,发包范围也将不断拓展。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研究,我国正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首选地,同时有条件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地。
(二)在岸服务外包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较高阶段,各级政府和国内企业对服务外包的潜在需求逐步释放,必将为我国服务外包的长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各级政府将成为重要的服务发包主体。随着我国城市信息化加快推进和电子政务加速普及,政府将成为服务外包支出的重要推动力。国内企业的服务外包需求趋于旺盛。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加剧、国内发展阶段提升和《劳动法》等政策出台,我国制造类企业面临经营成本提高、环境压力加大等新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多采取服务外包可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明显。
一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我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可实现99.98%的网络连接率。二是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超过400万,我国劳动力成本仅为印度的 70%,美国的 1/8。三是有大量已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是印度的10倍;有200多家各行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四是具有制造业基础与研发优势:我国是无可争议的“全球制造中心”,在许多行业均居世界第一位。
(四)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
目前,国家商务部等已在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区域促进等方面提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有关地方政府也已或即将出台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如鼓励跨国公司把具有一定规模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等;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务院批准北京等21个城市为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在21个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把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体制机制上仍有不足,中高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一是生产业普遍较为落后,缺乏专业化的中高端服务供应商,承接服务转移能力十分薄弱。进入IT基础设施服务领域的外资企业仍然遭受种种限制。如:提供数据中心管理服务需要申请基础电信服务许可证、所有权不得超过50%等等。二是我国外包税收、财政促进政策实施刚刚起步,系统的服务外包政策体系有待制定和完善。优惠幅度上也不如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的政策那样具有吸引力。三是中高端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不足:目前国内大学在学科设置上过于程序化,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在BPO(业务流程外包)领域里,业务层次复杂,越高端的BPO,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高。所以,在用人之前,企业要付出很高的培养成本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四是与国外成熟的外包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交付能力尚不足以得到海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二)相关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相对不力。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管理体制与统计口径尚未理顺;在数据隐私保护、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差距;一些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优化。例如,投标法中对于长期IT服务缺乏清晰的指导原则;海外BPO合同不能被认定为技术服务出口合同,无法享受相应税收优惠。另外,我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目前,我国尚未在保护资料隐私方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保护仍相对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设计研发服务进一步的离岸与外包。在与我国企业进行合作时,很多外方企业因担心信息被泄露,常常将我国企业拒之门外。所以,我国企业既要加强对国外相关的法律和一些观念的了解,又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保护客户及其知识产权的可信度。
(三)离岸服务外包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接受度较低,缺乏代表企业的行业组织。
拓展服务外包市场方面,我国缺少统一对外的行业品牌,没有设置专业的国家级营销机构专事国际营销。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在与印度等国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国外发包方往往对我国的国际接包能力了解不深,对我国众多基地城市的外包业务特色和专长更是缺乏了解。所以,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服务离岸外包行业缺乏一个像印度NASSCOM那样有影响力、能够真正代表国家服务外包行业的行业组织对该行业的业务进行统一的分配和协调。专业的行业组织一旦建立,便能让我国外包行业与政府共同制定策略,使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独特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基地城市间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发展缺乏特色。
一是发展战略和定位差异不大。各基地城市外包战略定位大都比较笼统,指向性不清晰;重点行业的选择较少结合本地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缺乏细化分析与深入论证,导致各地产业导向缺乏特色。二是优惠政策领域基本一致。在当前市场总量不大、高端人才短缺、资源非常有限的条件下,过多利用财税优惠政策来吸引新企业落户,容易导致一些负面效应。三是招商引资目标对象趋同。大多数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过于重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忽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中型企业,对本地成长性小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相对偏弱。一些大企业为了享受各地优惠政策而频繁在我国四处布点,并没有在基地城市形成能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的产业规模。
(五)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规模、能力不足,开拓欧美市场难度较大。
我国外包企业自主接单能力低,核心竞争力提高有限,高端市场有待扩展。在流程质量管理方面,和印度的差距比较大。由于我国企业不熟悉西方国家的业务流程,缺乏项目管理和垂直市场的专门经验。我国达到CMM5级认证的企业数量非常少,远远少于印度的数量。对日本ITO业务一般都是从日本大企业手中接受分包,本地企业缺乏直接接单能力;对美欧BPO业务主要是跨国公司以商业存在方式进入内地,发包、接包都由其直接控制,内地服务供应商接单直接承接外包的能力尚不具备。开拓欧美市场难度较大: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全球软件外包业务主要来自欧美,美国的软件外包业务接近全球40%。我国目前还无法承接来自欧美的软件外包大单。
三、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提升对策与路径
(一)加强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和竞争力
一是要实施服务外包大企业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通过重组、并购、参股等资本手段,尽快培育一批具有产业优势、规模效应、品牌形象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通过它们带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发展。二是要加强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鼓励企业专注于构建和培养自己的行业和专业知识,培育擅长领域,建立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带动外包发展。三是要提高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认证水平。要大力提高服务外包行业的国际认证水平,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服务标准国际认证,促进外包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化。四是要建立健全行业组织。设立一个在行业内具有领导力和影响力的、能在全国层面统一协调的、由业内企业主导和企业家自行管理的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的对外公关与对内协调。
(二)加大服务外包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一是要着力引进海内外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应着力引进具有专业技术、语言技能、市场开拓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熟悉国际化外包企业的运作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知特定客户要求和价值,具有国际经验以及文化相似性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高端人才。二是要积极鼓励国内人才“走出去”。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派到国外工作和学习,培养具有国际水平、通晓国际规则、具有熟练业务技能、能够带领大型团队承接复杂外包项目的高端人才。三是要加强本土高端人才培养力度。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的合作,共建高端服务外包人才教育机构,形成以企业为核心, 政府、高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和大型企业与定点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并实施高端服务外包培训项目。
(三)开拓服务外包国际高端市场
一是要积极拓展欧美服务外包市场。设置欧美在岸中心,发展现场交付能力,提高海外直接接包高端项目的能力;要鼓励和扶植企业在欧美建立分支机构或通过收购的形式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直接接触终端客户以获得国外一手订单。可以先关注欧美的中小型客户市场,以此为基础,逐步开拓高端市场。二是要重视国内尤其是本市外包市场。应利用自身的制造业优势积极发展针对本地先进制造企业的服务外包,包括工业设计、信息、物流、人事和商务流程等,使服务外包与先进制造业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三是要拓宽服务外包业务领域。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金融、保险、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物流采购、客户关系、公共信息、医疗卫生等业务流程外包(BPO);要大力拓展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与测试、产品技术研发、集成电路与工业设计、高端咨询等知识流程外包(KPO)。
(四)加大服务外包政府扶持力度
关键词:规模效益;合作竞争;医疗服务;非对称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08:R-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7)04―0099―03
昂贵的就医费用和漫长的候诊时间,令欧美国家的就医队伍开始不断向海外尤其是亚洲国家转移。这一趋势与上海打造亚洲医疗服务中心的目标不谋而合。但由于缺少与国际医疗、旅游医疗相配的服务品牌与服务文化,目前针对高端的、分散化的特需服务并未承担起上述任务。因此,建立一个同时具备优势资源整合营销功能以及互补提供功能的医院作为国际医疗的平台,成为构想。
一、医院间的协同竞争
协同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观念的创新。知识经济更强调顾客化、灵活性、迅速反应和价值链的非内在化和非结构化,这些都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当两个企业在某些活动中合作,而又在其他活动中相互竞争时,就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的矛盾关系,将这种关系可以称为协同竞争。协同竞争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是协同与竞争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的对立统一过程,是企业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一种战略意境。平台性国际医院的建立目标是获得国际医疗、旅游医疗等现有市场份额外的市场,但作为新建医院,获取医疗服务专家、提供最高水平医疗技术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会非常高,必须借助现有医院的优势技术。另一方面,借助国际医院平台,现有医院可能获得更具支付能力的顾客,同时学习和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但是,国际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对现有的市场不可能完全不分享,双方间的竞争不会完全消除。医院间呈现协同竞争态势。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可能出现合作,也可能出现背叛。医院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医院间协同竞争模型
(一)基本假设
目前,上海有30个医学重点学科,30个医学重点专科以及33个临床医学中心,它们分布在20余家医院,是体现上海市医疗技术与医疗水平的制高点,也是可供新建平台性医院选择的合作对象。假设合作的方式是,现有医院提供核心医疗服务,如制定治疗计划、处方、手术等,新建平台型医院提供服务对象、设备与设施及国际标准的非核心医疗服务,如病房服务、康复指导等。
假设I={l}代表参加合作的现有医院,简称“合作医院”,I={2}代表新建国际医院,简称“国际医院”;令S1=S2={竞争,合作}为参与者策略集,即拥有潜在服务对象与国际化服务文化的国际医院,以及拥有相应医疗核心技术的合作医院都有两个策略可以选择。当两个医院都选择合作时,双方把自己拥有的资源结合,并分享收益;当两个医院都选择竞争时,每个医院都放弃合作,国际医院自己雇用或聘请医疗专家完成治疗,合作医院选择自己寻找服务对象,分别在没有对方参与的情况下,完成该次医疗服务并占有该服务的全部收益。如果国际医院选择合作的策略,对合作医院的医疗技术进行推介,提供潜在服务对象,而合作医院却选择竞争策略,独自完成医疗服务,则国际医院获得的支付为0,合作医院得到医疗服务的全部收益。如果合作医院选择合作策略,提供医疗技术,国际医院选择竞争策略,则合作医院获得的支付为0,国际医院得到医疗服务的全部收益。
(二)非对称二人博弈模型
假设医疗专家团队为相对稀缺资源,如果合作医院与国际选择独自完成业务,合作医院的营销成本是C1,国际医院获取医疗专家的成本是C2,则有0≤C1R2≥0。于是,合作医院和国际医院的支付矩阵可以表示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三、结果讨论
目前上海已建立的30个医学重点学科,30个医学重点专科以及33个达到亚洲一流水平临床医学中心,是实现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建设亚洲医疗中心的核心步骤。其目的是整体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此外,还需要构筑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作为亚洲医疗中心的基础。而这一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必定是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面对亚洲医疗旅游产业目前正以每年20%至30%的增长速度,以及2012年,预计将超过44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国没有如印度、新加坡、泰国一样很好的把握到国际医疗与旅游医疗的机会,同时中国也成为这些国家国际旅游医疗的目标市场。这意味着目前市场服务体系中层次的不完整以及存在继续流失的风险。归根结底,缺少国际标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改进,是造成目前局面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要形成城市医疗服务规模经济,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一个国际标准医院。在没有外部约束协议时,作为各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新建国际医院与现有医院的博弈渐进稳定性结果没有双方选择合作的结局出现,这提示我们,需要必要的约束和措施,才能实现借助建立国际平台性医院整合优势医疗资源的目标。
2、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互补是企业合作竞争的基本前提。但除了互补性前提外,利益分配机制是合作发生的另一前提。在开设初期,国际医院独自完成医疗服务的成本可能会远远大于现有医院,其净收益可能为负,而合作医院因本地市场的繁荣,对国际市场替代性极大,独自完成交易的净收益为正。而就长期而言,这种局面在高端客户目标群体上,可能会相反。因此,在利益分配上,短期应更偏向于合作医院,同时使合作医院从战略角度上认识到国际医院中长期在增加市场份额中的作用,认识到帮助国际医院渡过开业初期短期内的困难将更加重要。尽早使现有医院参与到国际医院的商务计划中来,有利于这种认识的建立。另外,国际医院的部分科室由现有医院长期经营,也是一种均衡短期与长期利益可供选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