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包装行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概述
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迈入世界医药大国的行列。药用空心胶囊是制药企业三大制剂(片剂、针剂、胶囊剂)之一。胶囊制剂是特殊包装载体,可充填粉剂、中性或油性液体、微丸、膏状内容物等,在制备复方或缓控释制剂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胶囊剂成为药品制剂首选。目前国内拥有几百条全自动、半自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年产空心硬胶囊在1200亿粒左右,然而不符合卫生指标、手工或半机制的约占55%左右。为提高药用空心胶囊生产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在《医药包装发展方针》中规定,严格禁止手工胶囊的生产,加强对胶囊生产质量和卫生指标的监督检查。大力提高装备水平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医药包装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药用胶囊包装生产企业在“十二五”前加快进行GMP达标改造,淘汰不符合GMP标准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同时淘汰手工生产胶囊。这为药用胶囊生产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2.技术方案确定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自行开发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药用胶囊公司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各种参数自动反馈、自动累计分析功能,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工艺调整程序,对涂油、蘸胶、烘干、脱模、切模、切断、套合、成品输出、料头机外回收等过程进行适当的工艺补偿,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修正,最终实现胶囊生产管理控制的智能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胶囊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解决胶囊生产在线精度控制及提高胶囊生产效率等技术问题。
实施技术方案示意图及部分说明
该方案采用胶囊生产线各控制单元、触摸屏(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联接进行通讯,反映涂油机、蘸胶机、平台机等单机运行状态及各参数指标,实施PLC监控。再与上位微机采用TCP/IP以太网进行数据通讯,实施上位微机监控与远程管理与维护,从而构成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胶囊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
其内部通讯简图如下:
说明: 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是单机的控制中心,通过程序可完成胶囊生产线的自适应调节,以控制生产情况;触摸屏完成现场的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器与PLC以TCP/IP协议构成以太网,服务器既作为远程管理控制的服务器,又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后台机,以完成对生产线的远端生产信息管理与控制。
3.产品整体设计研究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是利用自行开发的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原有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通讯的计算机管理。充分利用伺服的运动控制系统,改造原来传统控制。原来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传统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带来的就是死板。而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的。现在通过运用伺服的运动系统技术,使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提高产量达到10万粒/小时。把人工智能的方法引入控制系统,将控制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洞察力与人工智能灵活的框架结合起来,使该产品能够得到控制上新的突破。让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对原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设备的复杂系统实现有效的控制。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结合。
4.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4.1技术特点
10万粒/小时智能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利用自行研制开发NJ系列胶囊机控制系统软件,解决了胶囊生产的关键控制技术,达到工艺参数自动生成、前馈控制、智能分析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远程管理。
4.2关键技术
采用双机头、双排胶囊模具,实现胶囊产量的双倍增长;关键单元运用全伺服系统,使胶囊控制精度提高,实现00号、0-5号、A型、B型胶囊及异型胶囊(精度高、生产难度大)的生产。
4.3关键工艺
结合药用明胶硬胶囊加工生产工艺,研究开发胶囊机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提高在线控制水平,实现胶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
5.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5.1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了我国药用空心胶囊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外市场反映良好。
5.2在工艺设备选择上,全部选用国产高校先进设备,既节约了建设投资,又促进了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时至2004年,恒瑞医药可谓进入其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一年。MBO平稳过渡,中金公司剥离,营销团队整合,多烯紫杉醇推广,制剂车间与原料药车间达产――多种有利因素综合,将使得公司成长速度进一步提速。公司主营产品三大类别――抗肿瘤、抗感染、麻醉等药物,分别采取市场领导、市场跟随、市场细分策略,预计2004年收入分别增长40%、30%、30%,实现的利润增长,将有望首次眼上收入增长。
在过去两年中,利润分流、所得税调整、药品招标采购、医保目录修正,构成公司增速变缓的主要原因。而随着这四个不确定因素逐渐确定下来,预计未来两年恒瑞医药营业费用/收入比重将有望下降3~5%,达到27~29%一线,同时管理费用有效控制,与关联企业研发平台,营销平台的清晰化,抗癌药物销售体系的稳定,都是利润实现与收入同步高成长的必要保证。
根据我们测算,恒瑞医药2004年总体利润预期增长35%,每股收益达到0.5元。这意味着,2004年将是公司上市以来利润指标同比增长最大的一年(前四年同比增长最多的年头不过27%)。
MBO增添活力
评判一家企业长期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其管理团队的能力及责任心至关重要。从这一点上看,于2003年成功完成MBO的恒瑞医药,无疑具备了很多同类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2003年3月,恒瑞医药原大股东恒瑞集团与天宇医药、中泰信托和恒创科技三家企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总共出让14322.3万股国家股,每股作价3.26元,总金额达4.67亿元;恒瑞集团退为第五大股东,恒瑞医药成为私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
在新的大股东中,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三位的天宇医药和恒创科技是注册于连云港的医药类民营企业。其中,天宇医药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连云港恒源药业,主营医药商业,其法人代表蒋新华曾是恒瑞医药的销售负责人。另据了解,天宇医药的其他部分自然人股东,以及恒创科技的部分股东来自恒瑞医药中高级管理层。因此,股权转让后的恒瑞医药不仅山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也实现了管理层间接持股。
在实现了间接的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上市公司,核心的四个高管人员控制力得到加强:孙飘扬董事长、周云曙总经理、张永强副总与周启群副总,分别负责销售、科研开发、刘外项目投资、生产。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刘销售与项目投资的要求在同行中明显要高,而利研开发与生产基本进入正轨,前些年产能不够与新产品梯队不够丰富的)阮颈,在近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恒瑞医药民营化以后,在2003年将30多名不符合转岗要求的富余人员进行了内退,目前还有100多人力资源闲置。公司将普药车间维持生产,据说有这些人员再就业的原因。按照一年平均不到万元的待岗费,恒瑞医药这部分开支应该在百万元阳近。因此,尽早实现人员分流与岗位职责明晰化,将有利于公司改变论资排辈与腐败等不良行为,使得公司上下更加有序化,充分调动中下层员工的积极性。
近期,恒瑞医药还剥离了其持有95%股权的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包装”)。中金包装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医药软包装企业,主要生产PTP铝箔和SP复合膜等药用包装材料。2002年,中金包装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7655万元,净利润851万元;分别占当期恒瑞医药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23%和11%。据恒瑞医药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剥离这部分资产,据称转让价格5000万之外,还将收回1.8亿元的其他应收款(1PO项目投资)。据悉,此举是计划将中金包装公司单独包装上市。随着对中金公司的剥离,恒瑞医药的毛利润率及净利润将分别达到80%与12%以上。
抗癌药市场前景看好
恒瑞医药是中国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其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从未来看具有不断向好的趋势。
在国际市场上,抗癌药物占药品总销售额的45%,市场容量1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以上,远高于5~7%的市场平均增长速度。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抗癌药除紫杉醇(目前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宾(Gemcitarbin)、拓朴替康(Tapotecan)和多西紫杉(Taxotere)。后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世界销售额合计超过4亿美元,三年后可望超过10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上,抗癌药物的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容。目前癌症患病率在0.11%以上,1998年癌症患者已经超过150万人,在整个90年代,因为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18%,远远高于70年代中期的12.6%,而且还高于世界上12%的平均水平。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国际上通用的近60种抗癌药物中,国内已经拥有40多种的生产能力,抗癌药物市场容量已经达到人民币70亿元,虽然还只达到医药市场的3%附近,落后于国际水平,但是我们认为:投资这一领域的潜力明显高于抗感染药物领域,未来三年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应在25~30%以上;也就是不到三年翻一番,达到140亿元水平,同时行业利润水平年均提高15~20%。
形成上述判断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消费升级,从2002年入网医院药物销售排序前五名看――抗癌药物虽然销售数量没有进入前五名,但是销售金额位居第四名,显示单位每名患者消费金额较大,估计在5000~10000元附近:另一个原因是医药分家,招标采购等因素对于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不构成明显冲击。
由于产品开发跟进国际水平(通常在3~5年以内),因此,相对于抗感染等大类药物市场,抗癌药物市场技术进步的贡献明显更大,很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5%以上。由于这一领域中外企业实力相当、国内企业中小企业多,因此,只有50~70%以上的毛利润水平才能支持企业的生存发展。
而恒瑞医药正是靠重视技术开发、实现高毛利润率与高行业壁垒,在2002年市场占有率超过7%,成为了这一领域目前的市场领导企业。从表面看,在抗肿计瘤药2003年上半年销售额前五名里恒瑞只有一个品种(奥铂),这是由于亚叶酸钙(抗肿瘤治疗辅助用药)没有当抗肿瘤药统的原因。而按目前医药行业发展态势,多烯(多西他赛)将进入前十名,因此,实际上公司拥有三个以上行业领先品种。与竞争对手相比,恒瑞医药在产品开发与医院营销优势都很明显。至于目前前十的抗肿瘤药只有三个进医保的品种――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医保药品基本上都是低端的,大多是利润很薄的品种,通常竞刍已经较为充分,也就是说,很少有独家生产的药品进医保的。恒瑞的匹服平、亚叶酸钙是医保用药,销量越来越小,都说明抗肿瘤这个市场药物的更新换代比其他市场更快,医保外的利润高。
增长依托强大的产品线
恒瑞医药2000年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保持了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净利润也从上市时的6000多万增长到2003年的9452万,三年年均增长超过13%。从产品线的发展趋势看,恒瑞医药未来两年主营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将进一步提速。
从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物系列来看,其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04年的增长点将在于奥沙利铂与多西他赛(预计收入将分别同比增长30%~200%,后者在2003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而两年前的畅销品种亚叫―酸钙与异环磷酰胺,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销售大致保持平稳;至于其他单品种产品,预计短期内销售难以上5000万,考虑到基数渐高,加之成都世纪华洋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预计这一产品的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50%稍有放缓。
从公司抗感染药物系列产品来看,继连续两年实现超常规成长之后,2003年恒瑞医药的抗感染药物继续取得了32%的销售增长,规模达到2.6亿元。尽管从绝对数额上说这个销售额还并不算大,只占到600多亿元抗感染药物市场的0.4%,但由于公司制定了比较成功的市场跟随策略,首先保证较高的毛利润率,而在此基础上则可以受惠于其他领先厂家的市场推广。
1994年4月,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简称健康基地)由国家科委(现为科技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约创建的医药及健康相关产业园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3.465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建设5平方公里。根据当年签订的《关于共同创办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的协议》,建设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性科技产业园区,是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一个任务和宗旨。
健康基地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临床试验的综合性基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基地靠过去那种依赖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已经明显地落伍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才是健康基地长远发展的不竭源泉。
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对新药研发的投入
2002年6月5日,市政府在健康基地科技楼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并决定专门设立了健康基地科技专项经费,支持健康基地的新产品发展项目,特别注重对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开发、建立公共实验平台等科研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对起点高、投入大、预计投产后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医药工程项目,采取借贷贴息补助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科技含量高,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采用低息借贷的辅助方式。通过各种投入方式,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为健康基地科技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经过努力,健康基地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平台,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新产品开发模式,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科技服务条件和环境。
提出和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2002年底,健康基地在药物研究所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分五年投入1.35亿元人民币,创建健康基地研究院发展计划。该计划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健康基地研究院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以全新的理念构建开放式科技开发平台,达到聚集国内外医药人才、资金和项目,实现新药科研成果转化的目标。同时实现研究院的自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帮助园区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康基地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医药产品研发的公共平台及其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实验室、医药产品中试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多个实验中心,以其中一个为主要合作对象;组建健康基地医药信息中心;计划建立医药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体系;建立、完善健康基地人才培养、在职教育、科技交流体系;配套项目立项、产品报批、市场调查中介服务系统;以项目为纽带,与国内外机构、个人合作建立多个医药研发中心。利用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销对路的、良好经济效益的高科技新产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投资、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并形成良性循环。
药品创新体系建设
健康基地近年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
健康基地成立了药物研究所,建设中试基地,负责健康基地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健康基地首期产业孵化项目――健康基地科技大楼于2002年6月落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成为基地科技创新和医药企业研究开发的孵化场所。作为健康基地第二期的产业孵化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的生物谷大厦于2003年6月14日封顶,基地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初步形成。目前,科技大楼和生物谷大厦已经有二十多家机构进驻,并成为中大药学院等大学的毕业生实习基地。
公共实验室投入使用。2004年5月,作为研究院一期工程的健康基地公共实验室正式交付使用。实验室总面积800平方米,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研究室、仪器分析室、无菌操作室等,初步具备了药物研究的各项功能。
药品中试基地即将投产。作为研究院固体制剂中试基地的健康基地制药有限公司已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立项,该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严格按国家GMP要求建设。共设立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软膏剂、贴剂等六个剂型,是一个功能齐全、中试规模的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为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从2002年开始,健康基地分别与一批知名高等院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新药的科研合作。其中,苜蓿脂康片剂和胶囊2个剂型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既为健康基地准备了高科技的产品,实实在在地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同时也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工作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以研究院建设为主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园区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健康基地还相继设立了广东省中药现代化研发基地、健康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之中。
引进了一批民营科技研发型企业
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医药与现代生物、天然药物的研发、生产、经营、技术转让和咨询为一体的高技术企业,2005年5月通过GMP认证。利用基因工程开发“海之元”人生长素产品“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属国家级二类新药,已取得生产发明专利,基本完成中试前准备工作,即将完成中试及十几项临床前实验,以便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批文,达产后可形成年生产药品200万支的能力。
长健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已经取得国家药监局“一类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注册证”,注册证号为20050096。该产品是医药包装的最新高科技产品,其物理性能、金属离子含量、稳定性、相融性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有些性能优于进口膜,能够替代进口,减少输液袋制造成本,是传统的玻璃瓶、塑料瓶、PVC袋的替代产品,也是我国输液包装材料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
中山市尤利卡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从事药物中间体、提取物与创新药物包括CLA(共轭亚油酸)的研发、生产与销售。CLA(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是亚油酸的位置与立体异构体,具有抗癌、减肥、抗粥状动脉硬化,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改善骨组织代谢及提高饲料效价等作用。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与饲料行业。CLA无论是作为药品、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或功能化妆品等,均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从2001年开始,CLA国际市场以60-70%的速度增长,是目前天然药物关注的焦点,市场空间很大。
吉本生物科技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生物制品、食品添加剂、功能食品等。其中,该公司与华农大动物科学学院联合完成的“无公害养猪技术”,已经通过专家组的论证,该项技术解决了我国猪养殖药物残留、环境污染、肉质不高等三大问题,同时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出栏率,引起广泛的关注。